[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637117B - 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7117B
CN110637117B CN201880033078.XA CN201880033078A CN110637117B CN 110637117 B CN110637117 B CN 110637117B CN 201880033078 A CN201880033078 A CN 201880033078A CN 110637117 B CN110637117 B CN 1106371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core
sheath
fabric layer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30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7117A (zh
Inventor
工藤洋介
地蔵堂真一
小田胜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ang Textile M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37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7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2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sheath-cor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06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olefin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282Addition polymers
    • D04H1/4291Olefin se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8Mixed fibres, e.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fibres or fibre bl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纺布,其为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前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芯成分含有热塑性树脂,所述热塑性树脂具有比前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高20℃以上的熔点。一种层叠无纺布,其具有前述无纺布作为第1无纺布层,进一步具有包含短纤维无纺布的第2无纺布层。

Description

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详细而言,涉及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和包含该短纤维无纺布的层叠无纺布。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各种无纺布。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无纺布,其是使无纺网A与无纺网B层叠并热压接而得到的,所述无纺网A由芯成分聚合物的熔点高于鞘成分聚合物的熔点的芯鞘结构的合成长纤维形成,所述无纺网B由芯成分聚合物的熔点高于鞘成分聚合物的熔点、且鞘成分聚合物的熔点高于前述长纤维的鞘成分聚合物的熔点的芯鞘结构的合成长纤维形成。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使用有热粘接性复合纤维的无纺布,其是鞘成分为聚烯烃,芯成分为具有比前述聚烯烃的熔点高20℃以上的熔点的聚酯的同芯芯鞘型的热粘接性复合纤维,所述热粘接性复合纤维是卷曲数(个/25mm)为12~19、卷曲率(%)为10~20、且卷曲率/卷曲数为0.8~1.1的赋予了卷曲而成的热粘接性复合纤维。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无纺布,其为具有第1层和第2层、第2层的密度低于第1层的密度的、通过热风法而制造的无纺布,其中,至少第1层中所含的纤维其横截面呈扁平,该纤维其横截面的长轴方向沿前述无纺布的平面方向大致取向,第1层侧的表面其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为2.5μm以下,且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低于0.008,前述无纺布的压缩特性的线形性LC为0.3以下,且弯曲刚度B为0.03cN·cm2/cm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16654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14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333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述,已知有以往各种无纺布,其用途也遍及多种。例如,包含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可以用于一次性尿布、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用的片。将无纺布用于这样的用途的情况下,无纺布以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方式使用,因此,期望具有良好的触感。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柔软的触感、皮肤接触性优异的无纺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包含以下的发明。
[1]一种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其为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
前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芯成分含有热塑性树脂,所述热塑性树脂具有比前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高20℃以上的熔点。
[2]根据[1]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前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卷曲数为10~30个/25mm、卷曲率为10%~30%。
[3]一种层叠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具有[1]或[2]所述的无纺布作为第1无纺布层,
进一步具有包含短纤维无纺布的第2无纺布层。
[4]根据[3]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前述第1无纺布层的表观密度大于前述第2无纺布层的表观密度。
[5]根据[3]或[4]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前述第1无纺布层和前述第2无纺布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分别为10~60g/m2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无纺布由鞘成分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构成,因此,具有柔软的触感,皮肤接触性变得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无纺布为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芯成分含有热塑性树脂,所述热塑性树脂具有比前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高20℃以上的熔点。本发明的无纺布由鞘成分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构成,因此,变得具有柔软的触感,皮肤接触性变得优异。因此,本发明的无纺布可以适合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品等吸收性物品的皮肤抵接侧的构件、手术巾(drape)、纱布等医疗用无纺布制品、湿纸巾、湿毛巾等使用。以下,对本发明的无纺布详细进行说明。
构成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发挥作用,使得对纤维表面赋予柔软的触感、形成无纺布时提供良好的皮肤接触性。构成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只要为包含亚乙基(-CH2-CH2-)作为重复单元的直链状的(共)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从容易提高纤维的柔软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乙烯与碳数3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作为碳数3以上的α-烯烃,可以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4-甲基-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二碳烯等。这些α-烯烃可以仅包含1种,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作为α-烯烃的碳数,优选4以上,而且优选12以下、更优选8以下、进一步优选6以下。其中,作为α-烯烃,优选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4-甲基-1-己烯、1-辛烯,更优选1-丁烯、1-己烯。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的α-烯烃的含量优选1mol%以上、更优选2mol%以上,而且优选10mol%以下、更优选5mol%以下。通过使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的α-烯烃的含量为1mol%以上,从而变得容易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另一方面,α-烯烃的含量如果变多,则结晶性变差,纤维化时,纤维彼此变得容易熔接,因此,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的α-烯烃的含量优选10mol%以下。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真密度)优选0.900g/cm3以上、更优选0.905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0.910g/cm3以上、进一步更优选0.913g/cm3以上,而且优选0.945g/cm3以下、更优选0.940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0.938g/cm3以下。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如果为0.900g/cm3以上,则形成无纺布时变得容易赋予膨松性、膨松恢复性。另外,制造无纺布时,高速梳理性变得优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如果为0.945g/cm3以下,则变得容易提高形成无纺布时的表面触感,而且变得容易确保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柔软性。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优选110℃以上且128℃以下。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如果为110℃以上,则通过高温下的热粘接制造无纺布时,也变得容易使无纺布的表面触感良好。另外,制造无纺布时,高速梳理性变得优异,所得无纺布变得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或良好的质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如果为128℃以下,则通过低温下的热粘接制造无纺布时,也变得容易得到具有能耐受实用的程度的强度的无纺布。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1g/10分钟以上、更优选2g/10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3g/10分钟以上、进一步更优选5g/10分钟以上,而且优选60g/10分钟以下、更优选40g/10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35g/10分钟以下、进一步更优选30g/10分钟以下。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MFR如果为1g/10分钟以上,则纺丝性变良好,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MFR如果为60g/10分钟以下,则制造纤维时,变得不易引起纤维彼此的熔接,单纤维的形成变容易。MFR依据JIS K 6922-1(1997)(条件:190℃、载荷21.18N(2.16kgf))而测定。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的重均分子量(Mw)相对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优选5.0以下、更优选4.0以下、进一步优选3.5以下。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Mw/Mn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5以上,可以为2.0以上也可以为2.5以上。
从提高所得无纺布的表面触感、确保膨松性的方面出发,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弯曲模量优选65MPa以上、更优选12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180MPa以上、进一步更优选250MPa以上,而且优选850MPa以下、更优选75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700MPa以下、进一步更优选650MPa以下。弯曲模量依据JIS K 7171(2008)而测定。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弯曲模量如果为65MPa以上,则变得容易对所得无纺布赋予膨松性、弹性。另一方面,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弯曲模量如果为850MPa以下,则变得容易使所得无纺布的表面触感柔软。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硬度计硬度(HDD)优选45以上、更优选48以上、进一步优选50以上,而且优选75以下、更优选70以下、进一步优选65以下、进一步更优选62以下。硬度计硬度(HDD)使用D型的硬度计而测定,依据JIS K 7215(1986)而测定。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硬度计硬度(HDD)如果为45以上,则变得容易对所得无纺布赋予膨松性、或使其具有膨松恢复性。另外,变得容易确保制造纤维时的梳理机通过。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硬度计硬度(HDD)如果为75以下,则变得容易使所得无纺布的表面触感柔软。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例如可以如下容易得到:用茂金属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使包含乙烯的单体成分进行(共)聚合,从而可以容易得到。优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通过使乙烯与α-烯烃进行共聚而制造。
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可以包含除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以外的聚合物成分。需要说明的是,鞘成分优选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主成分,具体而言,鞘成分100质量%中,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含有比率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75质量%以上。鞘成分可以仅包含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聚合物成分。
作为鞘成分中能包含的除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以外的聚合物成分,例如可以举出高密度聚乙烯、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Polybutene)、聚丁烯(polybutylene)、聚甲基戊烯、聚丁二烯、和它们的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和它们的共聚物等聚酯树脂;尼龙66、尼龙12、尼龙6等聚酰胺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丙烯酸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乙烯基酯系树脂;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乙烯醇系树脂;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乙烯;环烯烃系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仅包含1种,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其中,鞘成分中,优选进一步包含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由此,可以提高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柔软性。另外,通过鞘成分中包含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从而能在宽的温度范围内加工无纺布,例如通过热粘接形成无纺布的情况等,变得容易得到具有均匀的柔软性的无纺布。
作为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真密度),优选0.910g/cm3~0.930g/cm3。另外,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具有比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低5℃以上的熔点,更优选具有比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低10℃以上的熔点。
如果考虑纺丝性,则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1g/10分钟以上、更优选3g/10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5g/10分钟以上、进一步更优选10g/10分钟以上,而且优选60g/10分钟以下、更优选50g/10分钟以下。MFR的测定方法如上述记载。
关于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中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与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合计含有比率,鞘成分100质量%中,优选70质量%以上、更优选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质量%以上。另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与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总计100质量%中,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比率优选75质量%以上、更优选80质量%以上,而且优选100质量%以下、更优选9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90质量%以下。
鞘成分可以包含除聚合物成分以外的添加剂、例如抗静电剂、颜料、消光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阻燃剂、抗菌剂、润滑剂、增塑剂、柔软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结晶成核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优选在鞘成分100质量%中、以1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于鞘成分中。
芯鞘型复合纤维的芯成分由任意的热塑性树脂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芯成分至少含有具有比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高20℃以上的熔点的热塑性树脂,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优选比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高30℃以上、更优选高40℃以上、进一步优选高50℃以上。芯成分发挥作用,使得提高无纺布的膨松性、膨松恢复性。
作为构成芯成分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聚丙烯、聚丁烯(Polybutene)、聚丁烯(polybutylene)、聚甲基戊烯、聚丁二烯、和它们的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Polybutene)、聚丁烯(polybutylene)、聚甲基戊烯、聚丁二烯、和它们的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6、尼龙12、尼龙6等聚酰胺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丙烯酸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乙烯基酯系树脂;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乙烯醇系树脂;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乙烯;环烯烃系树脂等。它们可以仅包含1种,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其中,从无纺布的均匀性和无纺布的生产率的方面出发,优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和聚酰胺系树脂,更优选聚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芯成分优选含有上述中说明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主成分,具体而言,芯成分100质量%中,热塑性树脂(特别是聚酯系树脂)的含有比率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75质量%以上。芯成分可以仅包含作为聚合物成分的上述中说明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仅包含聚酯。
芯成分可以包含除聚合物成分以外的添加剂、例如抗静电剂、颜料、消光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阻燃剂、抗菌剂、润滑剂、增塑剂、柔软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结晶成核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优选在芯成分100质量%中、以1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于芯成分中。
芯鞘型复合纤维中的芯成分/鞘成分的复合比(质量比)优选30/70以上、更优选35/65以上、进一步优选40/60以上,而且优选80/20以下、更优选70/30以下、进一步优选60/40以下。芯成分/鞘成分的复合比如果为这样的范围,则变得容易确保所得无纺布的强度和柔软性,而且变得容易提高膨松恢复性。
芯鞘型复合纤维以芯成分与鞘成分成为实质同芯的方式形成。即,纤维截面中,以芯成分的重心与纤维的重心实质一致的方式形成。通过使用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从而例如纺丝后以机械的方式赋予卷曲,从而与使用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况相比,变得容易对芯鞘型复合纤维赋予任意的卷曲(卷曲数、卷曲率等)。另外,无纺布加工时进行热处理时等使用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产生的质地的恶化在使用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基本未见质地的恶化,可以得到所得无纺布的皮肤接触性变得良好的效果。
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优选具有卷曲。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如果具有卷曲,则可以提高所得无纺布的膨松性、缓冲性。作为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卷曲数,优选10个/25mm以上、更优选12个/25mm以上,而且优选30个/25mm以下、更优选25个/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22个/25mm以下。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卷曲率优选10%以上、更优选12%以上,而且优选30%以下、更优选25%以下、进一步优选20%以下。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如果具有这样的卷曲数和卷曲率,则变得容易提高所得无纺布的膨松性、缓冲性。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卷曲数和卷曲率依据JIS L 1015(2010)而测定。
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卷曲率/卷曲数之比(单位:%/(个/25mm))优选0.4以上、更优选0.5以上、进一步优选0.8以上,而且优选1.2以下、更优选1.1以下、进一步优选1.0以下。卷曲率/卷曲数之比如果处于这样的范围内,则卷曲不易伸长,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变得具有适度大小的卷曲。另外,如果使用这样的卷曲纤维,则制造无纺布时的生产率优异,且变得容易提高所得无纺布的膨松性、弹性。
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纤度没有特别限定。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纤度例如优选1.1dtex以上、更优选1.5dtex以上,而且优选15dtex以下、更优选1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5dtex以下。
作为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的纤维长例如优选1mm以上、更优选3mm以上、进一步优选5mm以上,而且优选100mm以下、更优选72mm以下、进一步优选64mm以下。短纤维的纤维长的适合范围还依赖于制造无纺布时的网形成方式,例如用梳理机进行网形成的情况下,短纤维的纤维长可以为10mm以上,也可以为20mm以上,还可以为30mm以上。用气流成网机进行网形成的情况下,短纤维的纤维长可以为50mm以下。
本发明的无纺布可以包含除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以外的纤维。作为其他纤维,可以举出棉、丝、羊毛、麻、纸浆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聚烯烃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氨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这些其他纤维可以仅1种包含于无纺布,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可以根据无纺布的用途而适宜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无纺布优选包含上述中说明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主成分,具体而言,无纺布100质量%中,优选以50质量%以上的比率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更优选以70质量%以上的比率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进一步优选以80质量%以上的比率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无纺布可以仅由上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构成。
包含上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根据无纺布的用途而适宜设定,例如优选10g/m2以上、更优选14g/m2以上、进一步优选18g/m2以上,而且优选60g/m2以下、更优选5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45g/m2以下、进一步更优选40g/m2以下。
本发明的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例如可以如下进行制造。
首先,使用成为鞘成分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成为芯成分的热塑性树脂,用同芯复合喷嘴将这些2种成分进行熔融纺丝,得到同芯芯鞘型复合未拉伸纤维。此时的鞘成分的纺丝温度例如优选在200℃~300℃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芯成分的纺丝温度例如优选在240℃~350℃的范围内进行调整。未拉伸纤维的牵引速度例如可以在100m/分钟~1500m/分钟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接着,将该未拉伸纤维进行拉伸。此时的拉伸倍率例如优选1.2倍以上、更优选1.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1.8倍以上、进一步更优选2.0倍以上,而且优选5.0倍以下、更优选4.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3.8倍以下。
优选对如此得到的拉伸纤维实施加热处理。加热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用30℃~120℃左右的加热介质、加热装置而进行。加热处理的方法可以举出加热辊、蒸汽处理等。加热处理过的纤维可用卷曲机赋予卷曲。此时,在轧点压力和填塞箱压力下实施卷曲调整,但从对纤维适当地赋予卷曲的同时防止纤维断裂的方面出发,卷曲机跟前的纤维温度优选设为30℃~70℃左右,而且优选将卷曲辊的温度设为30℃~90℃左右。赋予了卷曲的纤维在未拉紧状态下实施热风加热处理并干燥。热风加热处理后的纤维冷却并切断,从而可以得到赋予了卷曲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如此得到的复合纤维中,芯成分和鞘成分为相同芯截面且赋予充分的卷曲。因此,提供膨松性、缓冲性优异、均匀质地的无纺布。另外,制造无纺布时的网形成也变容易。
将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进行网形成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平行网、半无定向纤维网、无定向纤维网、交叉网、十字交叉网等梳理机纤维网方式;气流成网方式;湿式抄纸网方式等。纤维网形成时,将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与其他纤维(例如聚烯烃系纤维、聚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人造丝、棉等天然或再生纤维等)进行混棉,可以进行网形成。
纤维间粘接方法优选采用热粘合(热粘接),因此,本发明的无纺布优选热粘合无纺布。作为热粘合的方式,可以采用热风法、热辊法。热风法为如下方法:将梳理机纤维网等纤维网载置于通气性的网、鼓上,并吹送热风,从而使构成纤维的交点热熔接,进行无纺布化。热辊法为如下方法:使梳理机纤维网等纤维网通过加热至规定温度的压花辊与平滑辊之间、或一对平滑辊间并夹持,从而使构成纤维的交点热熔接,进行无纺布化。这些方法中,从容易得到膨松性、缓冲性优异的无纺布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热风法。因此,本发明的无纺布优选热风无纺布。本发明的无纺布的情况下,优选将复合纤维加热至鞘成分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使鞘成分熔融,使复合纤维彼此接合,作为此时的加热温度,例如优选125℃以上、更优选128℃以上,而且优选150℃以下、更优选145℃以下。
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一种层叠无纺布,其必须含有包含上述中说明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具有包含上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作为第1无纺布层,进一步具有包含短纤维无纺布的第2无纺布层。第2无纺布层与第1无纺布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层叠无纺布中,第1无纺布层优选主要成为与皮肤的接触面。
构成第2无纺布层的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棉、丝、羊毛、麻、纸浆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聚烯烃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氨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这些纤维可以仅包含1种,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构成第2无纺布层的纤维不限定于由单成分形成的纤维,也可以为复合纤维(同芯或偏芯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并排型复合纤维等)。作为构成复合纤维的各成分的树脂,可以举出能构成上述中说明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芯成分或鞘成分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第2无纺布层的纤维可以具有卷曲也可以不具有卷曲。
第2无纺布层的纤维网的形成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上述中说明的网形成方式。纤维间粘接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热粘合、化学粘合、水刺等。需要说明的是,从容易提高第2无纺布层的膨松性、而且确保通液性的方面出发,第2无纺布层优选热粘合无纺布。
第2无纺布层优选为包含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中空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第2无纺布层如果如此构成,则变得容易提高第2无纺布层的膨松性、缓冲性。第2无纺布层由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构成的情况下,该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优选的是,例如鞘成分含有高密度聚乙烯,芯成分含有具有比高密度聚乙烯高20℃以上的熔点的热塑性树脂。
构成第2无纺布层的纤维为合成纤维、复合纤维的情况下,该纤维在聚合物成分的基础上,还可以包含抗静电剂、颜料、消光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阻燃剂、抗菌剂、润滑剂、增塑剂、柔软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结晶成核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优选在纤维100质量%中、以1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于纤维。
第2无纺布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根据层叠无纺布的用途而适宜设定,例如优选10g/m2以上、更优选14g/m2以上、进一步优选18g/m2以上,而且优选60g/m2以下、更优选5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40g/m2以下、进一步更优选35g/m2以下。
第1无纺布层的单位面积重量/第2无纺布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之比优选20/80以上、更优选30/70以上、进一步优选35/65以上,而且优选70/30以下、更优选60/40以下、进一步优选55/45以下。如此调整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从而容易使层叠无纺布的第1无纺布层侧的触感柔软,且容易提高层叠无纺布的膨松性、缓冲性。
层叠无纺布优选的是,第1无纺布层的表观密度大于第2无纺布层的表观密度。如果如此构成层叠无纺布,则层叠无纺布吸收液体时,使液体迅速地迁移至第2无纺布层的同时将第1无纺布层侧的表面保持为较干,变得容易抑制从第2无纺布层向第1无纺布层的回液(回渗)。各无纺布层的表观密度可以通过单位面积重量除以厚度而求出。厚度依据JIS L1913(2010)、用厚度测定器而测定。
第1无纺布层优选体现亲水性。第2无纺布层优选也体现亲水性。例如,对第1无纺布层、第2无纺布层的构成纤维用亲水化剂进行处理,或者由亲水性纤维构成第1无纺布层、第2无纺布层,从而可以将第1无纺布层、第2无纺布层形成为亲水性。作为亲水化剂,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等。
第1无纺布层和第2无纺布层可以以亲水化的程度相互不同的方式形成。例如,优选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相比,亲水化度低地形成。或者,优选的是,第1无纺布层通过对疏水性纤维用亲水化剂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为亲水性,第2无纺布层由亲水性纤维构成,或者对疏水性纤维用亲水化剂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为亲水性。由此,层叠无纺布吸收液体时,使液体迅速向第2无纺布层迁移的同时将第1无纺布层侧的表面保持为较干,变得容易抑制从第2无纺布层向第1无纺布层的回液。
第1无纺布层的构成纤维优选与第2无纺布层的构成纤维相比,以在与水的接触中亲水化度容易降低的方式形成。如此调整各层的构成纤维的亲水化度,从而可以将第1无纺布层侧的表面保持为较干,可以降低从第2无纺布层向第1无纺布层的回液量。此时的各层的构成纤维的亲水化度的调整优选如下进行。关于第1无纺布层,优选使用包含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化剂,具体而言,使用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那样的、与水的接触中从纤维表面较容易脱离的物质作为亲水化剂,将其涂布于疏水性纤维的表面。关于第2无纺布层,作为亲水化剂,使用聚甘油脂肪酸酯、聚醚-聚酯嵌段共聚物、聚醚改性有机硅、环氧乙烷加成多元醇的脂肪酸酯那样的、即使与水接触也不容易从纤维表面脱离的物质作为亲水化剂,将其涂布于疏水性纤维的表面,或将亲水化剂预先混炼至纤维中。或者,作为第2无纺布层的构成纤维,可以使用亲水性的纤维,或者也可以混合亲水性的纤维。
第1无纺布层或第2无纺布层中,出于调整这些层的亲水性的目的,各层中可以以0.1质量%~5质量%左右的比率配混棉纤维、人造丝纤维。另外,出于提高无纺布的隐蔽性的目的,第1无纺布层、第2无纺布层的构成纤维中,可以以3质量%以下的比率配混氧化钛等颜料。
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优选通过热粘接相互接合。详细地,优选第1无纺布层的构成纤维与第2无纺布层的构成纤维通过热粘接在彼此的接点或交点接合。如果如此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接合,则可以将层叠无纺布膨松地形成,且容易提高从第1无纺布层向第2无纺布层的通液性。作为将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热粘接的方法,可以举出如此方法:使用热风贯通式热处理机、热风吹送式热处理机、红外线式热处理机等热处理装置,在使第1无纺布层与第2无纺布层层叠了的状态下,吹送热风,或进行气氛加热。
层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根据无纺布的用途而适宜选择,例如优选20g/m2以上、更优选28g/m2以上、进一步优选35g/m2以上,而且优选80g/m2以下、更优选7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65g/m2以下。另外,第1无纺布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层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20%以上、更优选30%以上、进一步优选40%以上,而且优选75%以下、更优选70%以下、进一步优选65%以下。
一个方式中,层叠无纺布可以仅由第1无纺布层和第2无纺布层构成。另一方式中,层叠无纺布也可以具有第2无纺布层的两个表面上层叠有第1无纺布层的结构。进一步另一方式中,层叠无纺布也可以具有层叠有相同或不同的第2无纺布层2者以上的结构。
本发明的无纺布和层叠无纺布变得具有柔软的触感、皮肤接触性变优异。进一步,按压无纺布的表面时具有膨松且柔软的触感,可以赋予适度的缓冲性、膨松恢复性,因此,可以适合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用途。本发明的无纺布和层叠无纺布例如可以用于:一次性尿布、卫生巾、内裤衬里、失禁垫、阴唇间垫、母乳垫、动物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手术巾、纱布、绷带、伤口面保护片、痔疮用垫等医疗用无纺布制品;湿纸巾、湿毛巾、卸妆液片、去汗片、手纸等对人擦拭片;面膜、冷感·温感垫、抵接至皮肤而使用的温热器具(例如一次性取暖器)等贴剂的基布等。本发明的无纺布和层叠无纺布特别是适合用于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液透过性的表面片(顶片)。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7年6月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7-111148号的优先权的利益。2017年6月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7-111148号的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引入至本申请。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也可以在能符合前述·后述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加以变更而实施,这些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1)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制造
(1-1)芯鞘型复合纤维A
作为鞘成分,使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Nipolon(注册商标)-L M70”(东曹株式会社制、MFR20g/10分钟、密度0.936g/cm3、熔点124℃),作为芯成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点256℃、特性粘度值(IVp)0.64),对于这些2个成分,用同芯复合喷嘴,在使芯成分/鞘成分的复合比(质量比)为60/40、单孔排出量为0.60g/分钟、牵引速度1100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熔融挤出,得到纤度为5.5dtex的单纤维。将所得纺丝单纤维在70℃的浴槽内拉伸至2.7倍,得到纤度为2.6dtex的拉伸单纤维。对拉伸单纤维赋予亲水性油剂,用填塞箱型卷曲机赋予机械卷曲,用100℃的热风吹送装置进行热处理,将单纤维切断成44mm的纤维长,得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所得纤维的卷曲数为18个/25mm、卷曲率为15%。将纤维的制造条件和性状归纳于表1。
(1-2)芯鞘型复合纤维B
使芯成分/鞘成分的复合比(质量比)为50/50,除此之外,在与芯鞘型复合纤维A相同的条件下制造,得到纤度2.7dtex、纤维长44mm、卷曲数17个/25mm、卷曲率12%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B。
(1-3)芯鞘型复合纤维C
由高密度聚乙烯“NIPOLONHARD(注册商标)”(东曹株式会社制、MFR20g/10分钟、密度0.964g/cm3、熔点131℃)构成鞘成分的20质量%,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Nipolon(注册商标)-L M70”构成剩余的80质量%,除此之外,在与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A相同的条件下制造,得到纤度2.6dtex、纤维长44mm、卷曲数17个/25mm、卷曲率16%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C。
(1-4)芯鞘型复合纤维D
使用偏离了中心的偏芯截面型复合喷嘴对芯进行纺丝,除此之外,在与芯鞘型复合纤维A相同的条件下制造,得到纤度2.6dtex、纤维长44mm、卷曲数18个/25mm、卷曲率16%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D。
(1-5)芯鞘型复合纤维E
作为鞘成分,使用高密度聚乙烯“NIPOLONHARD(注册商标)”,除此之外,在与芯鞘型复合纤维A相同的条件下制造,得到纤度2.7dtex、纤维长38mm、卷曲数20个/25mm、卷曲率14%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E。
(1-6)芯鞘型复合纤维F
使用偏离了中心的偏芯截面型复合喷嘴,以单孔排出量0.65g/分钟,对芯进行纺丝,除此之外,在与芯鞘型复合纤维E相同的条件下制造,得到纤度2.8dtex、纤维长43mm、卷曲数18个/25mm、卷曲率16%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F。
(1-7)芯鞘型复合纤维G
使单孔排出量为0.55g/分钟、牵引速度为1500m/分钟、拉伸倍率为2.2倍,除此之外,在与芯鞘型复合纤维F相同的条件下制造,制造纤度2.3dtex、纤维长44mm、卷曲数19个/25mm、卷曲率16%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G。
[表1]
Figure BDA0002278604230000161
※L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HDPE:高密度聚乙烯
(2)无纺布的制造
分别地,用芯鞘型复合纤维A~E,用平行梳理机制作具有表2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第1层纤维网,用芯鞘型复合纤维F、G,用平行梳理机制作具有表2所示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第2层纤维网。将第1层纤维网(第1无纺布层)与第2层纤维网(第2无纺布层)层叠,用热风贯通式热处理机,在140℃下进行10秒热处理,从而得到经热粘接的层叠无纺布。热处理中,以第1层纤维网的表面与热处理机的通气性的金属网接触的方式,将第1层纤维网与第2层纤维网的层叠体配置于金属网上。
[表2]
Figure BDA0002278604230000171
(3)评价和测定方法
(3-1)厚度
对于制作好的无纺布,以均匀间隔用厚度测定器进行测定,将n=10的平均值作为厚度。
(3-2)比容积
测定了厚度的无纺布的面积乘以厚度,再将其除以无纺布的质量,即,无纺布的厚度除以单位面积重量,从而算出比容积。比容积的倒数成为表观密度。
(3-3)回渗
将Unicharm Corporation制的Life-free urine collection mat(注册商标)的上层无纺布剥离,在剩余的吸收体上放置棉纸1张,在其上设置层叠无纺布,使得第1层纤维网成为上侧,吸收人工尿80g,放置5分钟。接着,在吸收了人工尿的部分重叠滤纸,在其上放置3.5kg的砝码3分钟。此时的载荷施加3.5kg/(15cm×15cm)。取下砝码,测定吸收了人工尿的滤纸的重量,减去滤纸的重量,将得到的量作为回渗量。进行同样的步骤2次,分别求出第1次的回渗量和第2次的回渗量。
(3-4)无纺布的手感
监控10人进行官能试验,以以下的评价基准对无纺布的手感进行评分,算出其平均分。官能试验的项目记作柔软性和皮肤接触性,将制造例7的无纺布的手感作为基准。
+5-良好
+4-稍良好
+3-均不是(制造例7)
+2-稍差
+1-差
(4)结果
制造例1~6中得到的无纺布具有包含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因此,用手触摸无纺布时的柔软性和皮肤接触性变得优异。制造例1~6的无纺布中,第1层与第2层相比、比容积小、即,第1层与第2层相比表观密度大的制造例1~5的无纺布成为回渗量少者。另一方面,制造例7、8中得到的无纺布不是具有包含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制造例7为第1层包含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无纺布,制造例8为包含第1层含有高密度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无纺布),因此,用手触摸无纺布时,柔软性或皮肤接触性稍变劣。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无纺布和层叠无纺布可以用于吸收性物品、医疗用无纺布制品、对人擦拭片、贴剂的基布等。

Claims (4)

1.一种层叠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第1无纺布层和第2无纺布层的层叠无纺布,
所述第1无纺布层为包含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
所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含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芯成分含有具有比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高20℃以上的熔点的热塑性树脂,
所述第2无纺布层为包含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或中空芯鞘型复合纤维的短纤维无纺布,
所述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含有高密度聚乙烯,芯成分含有具有比所述高密度聚乙烯高20℃以上的熔点的热塑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所述同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卷曲数为10~30个/25mm、卷曲率为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所述第1无纺布层的表观密度大于所述第2无纺布层的表观密度,
所述表观密度通过单位面积重量除以厚度而求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所述第1无纺布层和所述第2无纺布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分别为10~60g/m2
CN201880033078.XA 2017-06-05 2018-05-23 无纺布 Active CN110637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1148 2017-06-05
JP2017111148 2017-06-05
PCT/JP2018/019818 WO2018225512A1 (ja) 2017-06-05 2018-05-23 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7117A CN110637117A (zh) 2019-12-31
CN110637117B true CN110637117B (zh) 2021-10-26

Family

ID=6456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3078.XA Active CN110637117B (zh) 2017-06-05 2018-05-23 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27299B2 (zh)
CN (1) CN110637117B (zh)
TW (1) TWI771425B (zh)
WO (1) WO20182255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1279B2 (ja) * 2019-03-15 2023-03-17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芯鞘型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繊維集合物
CN110093681B (zh) * 2019-05-08 2021-11-23 福建省福地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无纺布面层用抗菌es复合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5618A (zh) * 2019-05-08 2019-07-26 福建省福地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无纺布面层用亲肤低回渗型es复合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7113863B2 (ja) * 2020-03-27 2022-08-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TWI821653B (zh) * 2021-04-15 2023-11-11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感溫調濕纖維及其製備方法
CN113186617A (zh) * 2021-05-12 2021-07-30 福建省福地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离子抗菌es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8735A (zh) * 1996-08-26 1999-09-15 智索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非织造布及薄膜的复合片材
JP2003041439A (ja) * 2001-07-25 2003-02-13 Toyobo Co Ltd 熱接着性複合繊維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CN1732294A (zh) * 2002-12-24 2006-02-08 花王株式会社 热熔融粘合性复合纤维
CN1826442A (zh) * 2003-07-24 2006-08-30 纳幕尔杜邦公司 多组分纺粘纤维网
CN1824867A (zh) * 2005-02-25 2006-08-30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986210A (zh) * 2005-12-19 2007-06-27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CN104769172A (zh) * 2012-11-08 2015-07-08 3M创新有限公司 非织造织物和可拉伸层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1619A (ja) * 1997-08-25 1999-03-05 Unitika Ltd 芯鞘型複合長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31025B2 (en) * 2001-06-18 2004-12-1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ultiple component spunbond web and laminates thereof
JP4315663B2 (ja) * 2002-10-17 2009-08-19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芯鞘状複合長繊維よりなる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200815634A (en) * 2006-09-25 2008-04-01 Best Label Entpr Co Ltd A modified cross-sectional composite fiber of melting and spinning sheath-core typ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0946726A (en) * 2008-05-14 2009-11-16 Yi-Yong Chen Originally dyed sheath/core composite fiber and its fabric
TWI509122B (zh) * 2008-12-25 2015-11-21 Kao Corp Nonwoven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4022988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Daiwabo Holdings Co., Ltd. Nonwoven, sheet for absorbent article from the same, and absorbent article using the same
JP6222997B2 (ja) * 2013-05-31 2017-11-01 Esファイバービジョンズ株式会社 柔軟性に優れた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と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CN106460241B (zh) * 2014-04-18 2020-03-17 大和纺控股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复合短纤维、其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用热粘接无纺布、吸收性物品用表面片材和吸收性物品
JP2017186728A (ja) * 2016-03-31 2017-10-12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不織布、吸収性物品用トップ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含む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8735A (zh) * 1996-08-26 1999-09-15 智索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非织造布及薄膜的复合片材
JP2003041439A (ja) * 2001-07-25 2003-02-13 Toyobo Co Ltd 熱接着性複合繊維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CN1732294A (zh) * 2002-12-24 2006-02-08 花王株式会社 热熔融粘合性复合纤维
CN1826442A (zh) * 2003-07-24 2006-08-30 纳幕尔杜邦公司 多组分纺粘纤维网
CN1824867A (zh) * 2005-02-25 2006-08-30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986210A (zh) * 2005-12-19 2007-06-27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CN104769172A (zh) * 2012-11-08 2015-07-08 3M创新有限公司 非织造织物和可拉伸层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4536A (zh) 2019-02-01
WO2018225512A1 (ja) 2018-12-13
TWI771425B (zh) 2022-07-21
CN110637117A (zh) 2019-12-31
JPWO2018225512A1 (ja) 2020-04-02
JP6927299B2 (ja) 202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7117B (zh) 无纺布
JP6216013B2 (ja) 不織布、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4305983B2 (ja) ポリエチレン系繊維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CN106460241B (zh) 吸收性物品用复合短纤维、其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用热粘接无纺布、吸收性物品用表面片材和吸收性物品
JP2016524051A (ja) 水流交絡繊維性構造体
CN106661790B (zh) 卫生材料用无纺布和卫生材料制品
JP5884733B2 (ja) 積層不織布とその製品
JP2024063103A (ja) 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熱接着不織布、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CN108349222B (zh) 非织造材料及具有非织造材料的吸收制品
JP7298064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
JP2001504723A (ja) 吸収性物品用液体非透過性シート
JP4441987B2 (ja) ポリエチレン系複合繊維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4013346B2 (ja) 不織布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2020147857A (ja) 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および不織布
JP6523741B2 (ja)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748910A (zh) 透气不织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
JP2021094302A (ja) 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
JP7112632B2 (ja) 複合繊維および中綿
JP6726425B2 (ja)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10527A (ja) 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含む吸収性物品
CN115298369A (zh) 无纺布、具备其的无纺布产品及吸收性物品、以及该无纺布产品的制造方法
JP2021177019A (ja)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35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Dongyang Textile MC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YOB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