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1635B - 光收发器 - Google Patents
光收发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61635B CN110161635B CN201910114483.0A CN201910114483A CN110161635B CN 110161635 B CN110161635 B CN 110161635B CN 201910114483 A CN201910114483 A CN 201910114483A CN 110161635 B CN110161635 B CN 1101616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er
- optical transceiver
- lock member
- housing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G02B6/4261—Packages with mounting structures to be pluggable or detachable, e.g. having latches or rai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78—Electrical aspects related to pluggable or d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87—Optical modules with tapping or launching means through the surface of the waveguid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47—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 G02B6/3849—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using mechanical protective elements, e.g. caps, hoods, sealing membra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收发器,其相对于主机系统的保持架进行插拔。该光收发器具有:滑块、壳体和锁止部件。壳体将滑块沿插拔方向能够移动地进行支撑。锁止部件支撑于壳体,以旋转轴为中心沿与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转动。锁止部件具有与保持架卡合的卡合面和与滑块卡止的卡止面。在该光收发器中,在滑块位于插拔方向上的第1位置时卡止面与滑块卡止,由此锁止部件的转动被限制,在滑块与插拔方向上的第1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的第2位置时锁止部件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插拔方向上的旋转轴的沿与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线的位置,与卡止面卡止于滑块时的卡合面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
Description
本申请基于2018年2月16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8-025801号而要求优先权,引用在上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收发器。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6-091640号公报公开光收发器。图19A是表示在日本特开2006-091640号公报中记载的封装构造的侧视图。该光收发器具有:封装主体,其相对于主机设备内的保持架可自由插拔地构成;嵌合部件102,其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封装主体;以及限制部件104,其与嵌合部件102相接而对嵌合部件102的转动进行限制。嵌合部件102的旋转轴103沿封装主体的某个面105,且在与插拔方向A1垂直的方向延伸。嵌合部件102从封装主体的面105凸出而嵌入至保持架106的孔106a,由此对封装主体的拔出进行限制。限制部件104设置为能够向设备外方向移动至嵌合部件102的转动的限制脱离的位置为止。如图19B所示,在通过限制部件104实现的嵌合部件102的转动的限制脱离而封装主体向设备外方向移动时,嵌合部件102被保持架106的孔106a的缘部按压而转动,由此嵌合部件102和孔106a的嵌合脱离。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收发器,该光收发器相对于主机系统的保持架进行插拔。该光收发器具有滑块、壳体和锁止部件。壳体将滑块沿插拔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锁止部件支撑于壳体,以旋转轴为中心沿与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转动。锁止部件具有与保持架卡合的卡合面和与滑块卡止的卡止面。在该光收发器中,在滑块位于插拔方向上的第1位置时卡止面与滑块卡止,由此锁止部件的转动被限制,在滑块与插拔方向上的第1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的第2位置时锁止部件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插拔方向上的旋转轴的沿与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线的位置,与卡止面卡止于滑块时的卡合面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
附图说明
上述及其它目的、方式及有利的效果,一边参照附图、一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好理解。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插拔机构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光收发器的斜视图。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滑块的斜视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壳体的主部的底面的斜视图,表示在底面和罩之间收纳的其它部件。
图5是表示壳体的主部的底面上的构造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表示壳体的主部的底面的形状的斜视图。
图7A~图7C是表示罩的形状的图。图7A是从斜下方观察罩的斜视图。图7B是沿图7A的VII-VII线的罩的剖视图。图7C是罩的俯视图。
图8A~图8C是表示锁止部件的外观的图。图8A是从斜上方观察锁止部件的斜视图。图8B是从前方观察锁止部件的正视图。图8C是从侧方(横向A3)观察锁止部件的侧视图。
图9A及图9B是表示锁止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9A表示经过旋转轴、与轴线垂直的锁止部件的剖面。图9B表示经过主部、与轴线垂直的锁止部件的剖面。
图10A及图10B是表示锁止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0A表示经过旋转轴、与轴线垂直的锁止部件的剖面。图10B表示经过主部、与轴线垂直的锁止部件的剖面。
图11A及图11B是表示锁止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1A表示经过旋转轴、与轴线垂直的锁止部件的剖面。图11B表示经过主部、与轴线垂直的锁止部件的剖面。
图12A及图12B是用于对插拔方向上的卡合面和轴线AX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用于对平坦面与滑块卡止时通过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转动中心)和卡合面的位置关系实现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14A及图14B是分别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的形状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及其周边构造的斜视图。
图16A及图16B是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6A是从斜后方观察锁止部件的斜视图。图16B是从斜前方观察锁止部件的斜视图。
图17A及图17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的外观的斜视图。
图18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的外观的侧视图。图18B是表示应用于变形例的罩的外观的斜视图。
图19A及图19B是表示现有的封装构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向主机系统的保持架插入的光收发器中,为了防止插入后的意料之外的拔出而设置锁止机构。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091640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将能够向壳体(封装体)的外方凸出的部件设置于壳体的侧面,使该部件和保持架的一部分卡合,由此实现锁止机构。但是,如在例如日本特开2006-091640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这样,在与保持架卡合的部件设置旋转轴,通过使该部件转动而使该部件的一部分向壳体的外侧凸出的情况下,由于该构造,有时该部件的一部分和壳体之间的距离与卡合时相比在转动中途变得更长(即,与卡合时相比在转动时该部件的一部分从壳体分离得更大)。在该情况下,有可能该部件的一部分与保持架的被卡合部分以外的部分干涉,妨碍锁止机构的顺滑的动作,进而难以将光收发器从保持架拔出。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构成锁止机构的转动部件和保持架的被卡合部分以外的部分之间的干涉,实现锁止机构的顺滑的动作的光收发器。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光收发器,能够实现避免构成锁止机构的转动部件和保持架的被卡合部分以外的部分之间的干涉,实现锁止机构的顺滑的动作。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而进行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是相对于主机系统的保持架进行插拔的光收发器,该光收发器具有滑块、壳体和锁止部件。壳体将滑块沿插拔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锁止部件支撑于壳体,以旋转轴为中心沿与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转动。锁止部件具有与保持架卡合的卡合面和与滑块卡止的卡止面。在该光收发器中,在滑块位于插拔方向上的第1位置时卡止面与滑块卡止,由此锁止部件的转动被限制,在滑块与插拔方向上的第1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的第2位置时锁止部件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插拔方向上的旋转轴的沿与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线的位置,与卡止面卡止于滑块时的卡合面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
如果该光收发器插入至主机系统的保持架,则锁止部件的卡合面与保持架的一部分卡合,由此光收发器锁止于保持架。此时,滑块位于插拔方向上的第1位置,锁止部件的卡止面与滑块卡止,因此锁止部件的转动受到限制而光收发器稳定地锁止于保持架。而且,在将该光收发器从保持架拔出时,首先,通过作业者的力将滑块相对于壳体相对地向拔出方向移动。由此,滑块移动至插拔方向上的第2位置,通过滑块实现的卡止面的卡止状态被解除而锁止部件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接下来,锁止部件的卡合面受到来自保持架的力而锁止部件转动,卡合面和保持架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另外,在上述的光收发器中,插拔方向上的轴线(即,锁止部件的转动中心)的位置,与卡止面卡止于滑块时的卡合面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因此,锁止部件的卡合面和壳体的距离在卡合时变得最长,在转动中途与卡合时相比一定变短,即,与转动时相比在卡合时,卡合面从壳体分离得更大。因此,根据上述的光收发器,能够避免锁止部件的卡合面与保持架的被卡合部分以外的部分干涉而使锁止机构顺利地动作,能够将光收发器从保持架容易地拔出。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锁止部件还可以具有与壳体抵接的抵接部,可以在卡合面与保持架卡合时的相对于壳体的第1相对姿态角和抵接部与壳体抵接时的相对于壳体的第2相对姿态角之间转动。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对滑块位于第2位置时的锁止部件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使得将滑块再次移动至第1位置时的滑块和卡止面的接触变得可靠。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滑块可以在插入侧的端部具有凹部,该凹部用于避免在第1位置处与抵接部的干涉。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提高锁止部件中的抵接部的配置的自由度。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是锁止部件的卡止面在与滑块卡止时沿插拔方向延伸,壳体具有旋转轴,锁止部件具有在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旋转轴保持于该槽内。可以是槽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卡止面,槽的深度方向相对于卡止面而倾斜。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使锁止部件向壳体的安装变得容易,且对锁止部件从壳体的意料之外的脱离进行抑制。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壳体可以具有旋转轴,锁止部件具有在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孔,旋转轴与该孔嵌合。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将锁止部件的转动动作容易地实现。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1位置是卡止面与滑块的下表面抵接,第2位置是卡止面与滑块的下表面分离。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内容及其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在下面的说明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插拔机构的结构的斜视图。如图1所示,光收发器插拔机构1具有光收发器2和在主机装置3设置的保持架4。主机装置3具有印刷配线基板31,在印刷配线基板31的安装面31a上安装有许多电子部件。保持架4也安装于安装面31a上。保持架4具有沿插拔方向A1延伸的保持架主体41。与插拔方向A1垂直的保持架主体41的剖面形状例如为长方形。保持架主体41具有对光收发器2进行收容的空间。另外,保持架主体41在插拔方向A1上的该空间的一端具有开口42。开口42位于印刷配线基板31的缘,朝向印刷配线基板31的外方。保持架4例如为金属制。
光收发器2依照SFP标准(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进行全双工双向光通信。光收发器2沿插拔方向A1,经过开口42而相对于保持架4的保持架主体41插拔(插入及拔出)。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光收发器2的斜视图。如图2所示,光收发器2具有壳体20、滑块22及拉片23。在图2中,在插拔方向A1的基础上,一并示出与插拔方向A1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A2、以及与插拔方向A1及方向A2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A3。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方向A2称为上下方向,将方向A3称为横向。
壳体20包含主部21及罩51而构成。主部21是沿插拔方向A1延伸的细长形状的金属部件。与插拔方向A1垂直的主部21的剖面形状例如为长方形。主部21具有沿插拔方向A1延伸的一对侧面21a、21b、上表面21c和底面21d。另外,主部21将与在光纤的前端设置的光连接器耦合的一对光插座211、212收容于插拔方向A1上的一端。并且,主部21将与在保持架4的内部设置的电气性的连接器连接的电气性的连接器收容于插拔方向A1上的另一端。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光收发器2的朝向电连接器侧的一端的方向称为前方,将朝向光插座211、212侧的一端的方向称为后方。罩51是沿底面21d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将位于光插座211、212的正下方的底面21d的部分(换言之,底面21d的靠后端的部分)覆盖。罩51例如为锌压铸制。
滑块22是安装于壳体20,相对于壳体20相对地沿插拔方向A1移动的部件。滑块22主要为金属制,设置于壳体20的靠后端的位置。滑块22将壳体20的主部21的长方形状的剖面中的3边(图2所示的侧面21a、21b及底面21d的各一部分)包围,是将板状的部件折弯而形成的。滑块22中的底面21d上的部分配置于主部21和罩51之间。
拉片23是与滑块22连结的大致U字状的部件。拉片23由比壳体20及滑块22柔软的材料(例如挠性树脂)构成。大致U字状的拉片23和滑块22结合,由此构成环。作业者将手指插入至该环中,由此能够将拉片23向拔出方向(即,后方)拉拽。拉片23只要能够由作业者抓住等而向拔出方向拉拽即可,其形状并不限定于大致U字状。如果将拉片23向拔出方向拉拽,则施加于拉片23的力传递至滑块22,滑块22相对于壳体20相对地向后方移动。如果将拉片23拉拽的力消失,则通过后面记述的弹性部件的作用,滑块22自动地、相对于壳体20相对地向前方移动,返回至原来的位置。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滑块22的斜视图。滑块22具有一对侧板22a、22b和将这些侧板22a、22b彼此相连的底板22c。侧板22a、22b分别位于壳体20的主部21的侧面21a、21b上,沿这些侧面21a、21b各自延伸。底板22c位于主部21的底面21d上,沿底面21d延伸。如前述所示,底板22c配置于主部21的底面21d和罩51之间。在底板22c形成有一对开口(孔)22d、22e。这些开口22d、22e形成为将插拔方向A1设为长轴方向的长圆状。开口22d和开口22e沿横向A3排列,隔着横向A3上的底板22c的中心而位于两侧。
滑块22还具有从底板22c的插入侧的端缘22f向前方凸出的凸部22g。凸部22g是沿由插拔方向A1和方向A3规定的架空平面延伸的平板状的部分。在凸部22g的插入侧的端部22h,形成有朝向后方贯穿设置的凹部22i。从凸部22g的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A2观察到的凹部22i的平面形状,例如为U字状。滑块22还具有朝向底板22c的厚度方向的外方凸出的一对凸起22j、22k。凸起22j、22k是底板22c的端部22h附近的一部分折弯而形成的。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主部21的底面21d的斜视图,且示出收纳于底面21d和罩51之间的其它部件。图5是表示主部21的底面21d上的构造的分解斜视图。如图4及图5所示,罩51通过螺钉52、53而固定于主部21的底面21d。具体地说,在主部21的底面21d设置有圆筒状的凸起21e、21f,螺钉52、53分别与凸起21e、21f各自的内侧面螺合。罩51在凸起21e、21f插入至开口22d、22e内的状态下安装于主部21。如前述所示,如果开口22d、22e呈将插拔方向A1设为长轴方向的长圆状,因此滑块22被开口22d、22e引导,相对于罩51相对地在插拔方向A1移动。开口22d、22e还具有对滑块22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的功能。
图6是表示主部21的底面21d的形状的斜视图。在底面21d,除了前述的凸起21e、21f设置于后端部附近以外,还形成有凹部21g。凹部21g相对于凸起21e、21f而形成于插拔方向A1的前方,具有大致四边形状这样的平面形状。凹部21g的底面平坦。在凹部21g内,形成有曲面21h。曲面21h呈圆筒内表面的一部分这样的形状,在由插拔方向A1及上下方向A2规定的剖面中,向主部21侧凹陷而弯曲为圆弧状。曲面21h以朝向插拔方向A1的后方以及斜后方的方式,设置于凹部21g的前缘附近。
图7A~图7C是表示罩51的形状的图。图7A是从斜下方观察罩51的斜视图。图7B是沿图7A的VII-VII线的罩51的剖视图。图7C是罩51的俯视图。如图7A~图7C所示,罩51具有:板状的主部51f,其具有大致四边形状这样的平面形状;在主部51f形成的一对孔51a、51b;板状的凸出部51c,其具有大致四边形状这样的平面形状;以及一对旋转轴51d、51e。主部51f的上表面(与主部21相对的面)凹陷,能够收容后面记述的弹性部件25(参照图4及图5)。一对孔51a、51b各自是供图4及图5所示的螺钉52、53分别插入贯穿的孔,且设置于与底面21d的凸起21e、21f各自相对的位置。凸出部51c从主部51f的前缘向前方凸出,并且在罩51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A2)上向主部21侧凸出。凸出部51c与前述的底面21d的凹部21g嵌合,通过凹部21g对横向A3的移动进行限制,在插拔方向A1被引导。凸出部51c的上表面(与主部21相对的面)凹陷,能够收容后面记述的锁止部件24(参照图4及图5)。旋转轴51d、51e是在凸出部51c的大致中央附近形成的圆柱状的凸起(凸部)。旋转轴51d、51e从在凸出部51c形成的开口的内侧面起,沿横向A3以彼此相对的朝向凸出。旋转轴51d、51e的圆柱的中心轴线,沿横向A3延伸而彼此一致。如上所述的形状的旋转轴51d、51e能够通过模塑成型而容易地形成。
再次参照图4及图5。本实施方式的光收发器2还具有锁止部件24及弹性部件25。弹性部件25设置于主部21的底面21d上,配置于底面21d和罩51之间。弹性部件25卷绕于从底面21d凸出的凸起21e、21f而其移动被限制。弹性部件25将在滑块22设置的凸起22j、22k向前方预紧。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25具有所谓扭转弹簧(扭簧)这样的形状。
锁止部件2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锁止机构,设置于主部21的底面21d上,配置于底面21d和罩51之间。锁止部件24在以沿横向A3延伸的旋转轴51d、51e为中心而沿与插拔方向A1交叉的方向能够转动的状态下,支撑于罩51。图8A~图8C是表示锁止部件24的外观的图。图8A是从斜上方观察锁止部件24的斜视图。图8B是从前方观察锁止部件24的正视图。图8C是从侧方(横向A3)观察锁止部件24的侧视图。如图8A~图8C所示,锁止部件24具有细长的棒状的轴部24a和半圆柱状的主部24b。
轴部24a将横向A3设为长度方向,沿顺着横向A3的轴线AX延伸。轴部24a具有沿横向A3延伸的圆棒的侧面被相互相对的一对平坦面24c、24d切除的形状。一对平坦面24c、24d相互平行,沿横向A3延伸。并且,轴部24a在横向A3上的两端部具有槽24e、24f。槽24e延伸至横向A3上的轴部24a的一端面24g为止,在一端面24g具有开口。同样地,槽24f延伸至横向A3上的轴部24a的另一端面24h为止,在另一端面24h具有开口。槽24e、24f各自在罩51的旋转轴51d、51e的延伸方向上延伸,与旋转轴51d、51e分别嵌合,将旋转轴51d、51e各自能够滑动地保持。
如图8C所示,槽24e、24f的深度方向A4,相对于平坦面24c、24d而倾斜。即,深度方向A4和平坦面24c、24d所成的角(换言之,插拔方向A1和深度方向A4所成的角)θ,大于或等于0°而小于或等于90°。所成的角θ优选大于或等于30°而小于或等于60°。其原因在于,例如在所成的角θ接近0°或者90°的情况下,平坦面24c、24d和槽24e、24f的壁厚变薄,但例如在所成的角θ大于或等于30°而小于或等于60°的情况下,与所成的角θ接近0°或者90°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平坦面24c、24d和槽24e、24f的壁厚变厚,强度提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成的角θ为45°。而且,槽24e、24f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平坦面24c。在本实施方式中,槽24e、24f的开口的一部分设置于平坦面24c,剩余部设置于平坦面24c和平坦面24d之间的圆柱面。沿插拔方向A1及上下方向A2的剖面中的槽24e、24f的底面形状为半圆状。该半圆的中心是轴线AX,成为锁止部件24的旋转轴(转动中心)。
主部24b具有以沿横向A3的轴线AX为中心轴线的圆柱被分割为一半而得到的形状(D切割凸轮形状)。主部24b具有:卡合面24i,其设置于绕轴线AX的第1周向位置;抵接部24j,其设置于绕轴线AX的第2周向位置;以及半圆柱面24k。在一个例子中,卡合面24i及抵接部24j是相互共面的平坦面,相对于轴线AX而设置于相互180°不同的周向位置。卡合面24i在将光收发器2插入至图1所示的保持架主体41时会与保持架主体41的一部分卡合(锁止),由此防止光收发器2的意料之外的拔出。在从保持架主体41将光收发器2拔出时,锁止部件24绕轴线AX转动,由此该卡合状态被解除。抵接部24j在锁止部件24绕轴线AX转动时,与壳体20的一部分抵接,由此对锁止部件24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抵接部24j例如与罩51的一部分抵接。
图9A~图11B是表示锁止部件24的动作的剖视图。图9A、图10A及图11A表示经过旋转轴51d、与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9B、图10B及图11B表示经过主部24b、与轴线AX垂直的剖面。如图9B所示,锁止部件24收容于在底面21d形成的凹部21g,主部24b的半圆柱面24k能够滑动地与凹部21g的曲面21h抵接。由此,锁止部件24的转动动作被曲面21h引导,并且能够防止锁止部件24向上下方向A2及前方的轴偏移。
如图9A所示,在通常状态下,锁止部件24的平坦面24c沿插拔方向A1延伸,插入至锁止部件24和底面21d之间的滑块22的凸部22g的板面与锁止部件24的平坦面24c相接,由此将锁止部件24卡止。即,平坦面24c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卡止面。由此,对锁止部件24的转动进行限制。将此时的插拔方向A1上的滑块22的位置称为第1位置。即,第1位置是指作为卡止面的平坦面24c和滑块22的下表面相互抵接而成的状态。另外,将此时的锁止部件24的绕轴线AX相对于壳体20的相对角度称为第1相对姿态角。在该状态下,锁止部件24的卡合面24i向壳体20的外侧凸出。在向保持架主体41插入光收发器2时,在保持架主体41设置的锁止机构的一部分即板状的被卡合部43挠曲而避开锁止部件24。而且,如图9A及图9B所示,如果卡合面24i到达在被卡合部43形成的孔43a,则被卡合部43的挠曲消除而孔43a和卡合面24i相互卡合(锁止)。另外,此时,如图9B所示,滑块22具有凹部22i(参照图3),由此避免滑块22和抵接部24j的干涉。
在从保持架主体41将光收发器2拔出时,首先,图2所示的拉片23被作业者向拔出方向(即,插拔方向A1上的后方)拉拽。与该拉片23联动地,如图10A及图10B所示,滑块22也向拔出方向移动。将此时的插拔方向A1上的滑块22的位置称为第2位置。即,第2位置是指作为卡止面的平坦面24c和滑块22的下表面相互分离而成的状态。第2位置与第1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后方)。由此,通过凸部22g的板面实现的平坦面24c的卡止状态被解除,锁止部件24能够绕轴线AX转动。此时凸部22g的缘部可以与平坦面24c的一部分接触,如果其接触部分在插拔方向A1上与轴线AX相比为后方,则不会妨碍此后的锁止部件24的转动,并且能够防止反方向的转动。
如果进一步将拉片23向拔出方向拉拽,则壳体20相对于保持架主体41相对地向后方移动。由此,轴线AX相对于被卡合部43而相对地向后方移动,因此卡合面24i被孔43a的内侧面按压而锁止部件24转动(参照图11A及图11B)。由此,卡合面24i和孔43a的卡合(锁止)状态被解除,能够将光收发器2从保持架主体41拔出。抵接部24j与罩51的凸出部51c的前端抵接,由此锁止部件24的转动停止。将此时的锁止部件24的绕轴线AX相对于壳体20的相对角度称为第2相对姿态角。即,本实施方式的锁止部件24能够在前述的第1相对姿态角和第2相对姿态角之间转动。图4及图5所示的弹性部件25将滑块22向前方预紧,因此如果将拉片23拉拽的力消失,则滑块22会自动地向前方移动而返回至原来的位置(第1位置)。此时,滑块22的凸部22g的前端将平坦面24c压入,因此锁止部件24转动而再次返回至第1相对姿态角,然后凸部22g将平坦面24c再次卡止。
图12A及图12B是用于对插拔方向A1上的卡合面24i和轴线AX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平坦面24c与滑块22卡止时的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的位置,可以如图9A所示这样与同方向上的卡合面24i的位置相同,或者,也可以如图9B所示这样与同方向上的卡合面24i的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即,后方)。
图13是用于对平坦面24c与滑块22卡止时通过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转动中心)和卡合面24i的位置关系实现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3中,轴线AX1在插拔方向A1上与卡合面24i相比位于拔出侧(后方),轴线AX2在插拔方向A1上位于与卡合面24i相同的位置,轴线AX3在插拔方向A1上与卡合面24i相比位于插入侧(前方)。轴线AX1、AX2是本实施方式的轴线AX,轴线AX3是前述的现有的光收发器(参照图19A及图19B)的旋转轴103的中心轴线。另外,图13的圆弧状的箭头D1、D2及D3是卡合面24i的最外缘的轨迹。箭头D1与轴线AX1相对应,箭头D2与轴线AX2相对应,箭头D3与轴线AX3相对应。
如轴线AX3这样,在轴线AX在插拔方向A1上与卡合面24i相比位于插入侧(前方)的情况下,轨迹D3向外侧膨胀,卡合面24i的最外缘和壳体20的距离与卡合时相比在转动中途变长(即,与卡合时相比在转动时卡合面24i的最外缘从壳体20分离得更大)。在该情况下,卡合面24i会与保持架主体41的被卡合部43以外的部分干涉,妨碍锁止机构的顺滑的动作,进而有可能难以将光收发器2从保持架4拔出。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收发器2中,如轴线AX1或者AX2这样,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的位置与卡合面24i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因此,卡合面24i的最外缘和壳体20的距离在卡合时变得最长,在转动中途与卡合时相比一定变短(即,与转动时相比在卡合时,卡合面24i的最外缘从壳体20分离得更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收发器2,能够避免锁止部件24的卡合面24i与保持架主体41的被卡合部43以外的部分干涉而使锁止机构顺利地动作,能够将光收发器2从保持架主体41容易地拔出。
如轴线AX1这样,在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的位置与卡合面24i的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的情况下,向壳体20侧的轨迹与轴线AX2相比变大,在壳体20侧需要更大的空间。因此,更优选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的位置与卡合面24i的位置相同。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锁止部件24还具有抵接部24j,该抵接部24j设置于绕轴线AX的第2周向位置而与壳体20抵接,锁止部件24可以在卡合面24i与保持架4的被卡合部43卡合时的相对于壳体20的第1相对姿态角和抵接部24j与壳体20抵接时的相对于壳体20的第2相对姿态角之间转动。由此,能够对在滑块22位于第2位置(参照图10A~图11B)时的锁止部件24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将滑块22再次移动至第1位置(参照图9A、9B)时的滑块22和平坦面24c的接触变得可靠。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滑块22可以在插入侧的端部具有凹部22i,该凹部22i用于避免在第1位置(参照图9A及图9B)与抵接部24j的干涉。由此,能够提高锁止部件24中的抵接部24j的配置的自由度,例如相对于轴线AX在与卡合面24i相反侧的周向位置配置抵接部24j。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锁止部件24的平坦面24c在与滑块22卡止时沿插拔方向A1延伸,壳体20具有旋转轴51d、51e,锁止部件24具有在旋转轴51d、51e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24e、24f,旋转轴51d、51e保持于槽24e、24f内。可以是槽24e、24f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平坦面24c,槽24e、24f的深度方向A4相对于平坦面24c而倾斜。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将锁止部件24向壳体20的安装变得容易,且能够抑制锁止部件24从壳体20的意料之外的脱离。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锁止部件24的槽24e、24f的深度方向A4,可以相对于平坦面24c倾斜。由此,能够将隔开槽24e、24f和平坦面24c的部分变为壁厚,能够提高锁止部件24的机械性的强度。
[第1变形例]
图14A及图14B是分别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24A、24B的形状的侧视图。这些锁止部件24A、24B和上述实施方式的锁止部件24的不同点在于,对旋转轴51d、51e进行保持的槽24e、24f的深度方向。在图14A所示的锁止部件24A中,槽24e、24f的深度方向A5相对于平坦面24c而垂直,相对于卡合面24i的面而平行。换言之,在锁止部件24A为第1相对姿态角(参照图9A~图10B)时,深度方向A5相对于插拔方向A1而正交。另外,在图14B所示的锁止部件24B中,槽24e、24f的深度方向A6相对于平坦面24c而平行,相对于卡合面24i的面而垂直。换言之,在锁止部件24B为第1相对姿态角(参照图9A~图10B)时,深度方向A6相对于插拔方向A1而平行。槽24e、24f的深度方向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向A4,例如也可以是本变形例的方向A5或者方向A6。
[第2变形例]
图1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26及其周边构造的斜视图。图16A及图16B是表示锁止部件26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6A是从斜后方观察锁止部件26的斜视图,图16B是从斜前方观察锁止部件26的斜视图。如图16A及图16B所示,本变形例的锁止部件26具有细长的棒状的轴部26a和主部26b。轴部26a将横向A3设为长度方向,沿顺着横向A3的轴线AX而延伸。轴部26a具有沿横向A3延伸的圆棒的侧面被相互交叉的一对平坦面26c、26d切除的形状。一对平坦面26c、26d相互垂直,沿横向A3延伸。并且,轴部26a具有从横向A3上的两端部凸出的圆柱状的旋转轴26e、26f。旋转轴26e、26f的中心轴线沿横向A3延伸,与轴线AX一致。另外,如图15所示,在罩51A的凸出部51c,取代旋转轴51d、51e(参照图7A~图7C)而设置有槽51g、51h。槽51g、51h各自在旋转轴26e、26f的延伸方向延伸,对旋转轴26e、26f各自进行保持,与旋转轴26e、26f各自嵌合。由此,锁止部件26以轴线AX为转动中心能够转动地被支撑。罩51A的形状除了取代旋转轴51d、51e(参照图7A~图7C)而具有槽51g、51h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罩51相同。
主部26b设置于在与轴线AX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且横向A3上的轴部26a的中央部分。主部26b具有在绕轴线AX的第1周向位置设置的卡合面26i。在一个例子中,卡合面26i是沿横向A3的平坦面。卡合面26i在光收发器2插入至图1所示的保持架主体41时,与被卡合部43的孔43a(参照图9A~图11B)卡合。另外,在从保持架主体41将光收发器2拔出时,锁止部件26绕轴线AX转动,由此该卡合状态被解除。
平坦面26c是本变形例中的卡止面。平坦面26c在卡合面26i与被卡合部43的孔43a卡合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与滑块22的凸部22g接触,由凸部22g卡止。由此,对锁止部件26的转动进行限制。在从保持架主体41将光收发器2拔出时,滑块22相对于锁止部件26相对地向后方移动,凸部22g从平坦面26c脱离而卡止状态被解除。
锁止部件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锁止部件24这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本变形例的锁止部件26这样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如果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的位置与同方向上的卡合面26i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后方,则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3变形例]
图17A及图17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24C、24D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7A及图17B示出分别从斜前方观察锁止部件24C、24D的样子。锁止部件24C、24D具有主部24b和轴部24p。主部24b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呈半圆柱状,具有卡合面24i、抵接部24j及半圆柱面24k。轴部24p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轴部24a而设置,将横向A3设为长度方向,沿横向A3的轴线AX延伸。在锁止部件24C中,轴部24p设置于横向A3上的主部24b的两侧,在锁止部件24D中,轴部24p仅设置于横向A3上的主部24b的单侧。轴部24p具有沿横向A3延伸的圆筒的侧面被相互相对的一对平坦面24c、24d切除的形状。一对平坦面24c、24d相互平行,沿横向A3延伸。在圆筒状的轴部24p的内侧,设置有沿横向A3延伸的孔24t。孔24t将轴部24p及主部24b贯通。向该孔24t插入、嵌合以沿横向A3的轴线AX为中心线的圆棒状的旋转轴(未图示)。孔24t将该旋转轴能够滑动地保持。在本变形例中,罩51的旋转轴在横向A3将锁止部件24C、24D贯通。为了组装容易性,罩51的旋转轴以悬臂状支撑于凸出部51c。如果是锁止部件24D的形状,则与锁止部件24C的形状相比,能够缩短罩51的旋转轴,能够提高旋转轴的机械性的强度。卡合面24i、抵接部24j、及平坦面24c的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锁止部件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锁止部件24这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本变形例的锁止部件24C或者24D这样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如果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的位置与同方向上的卡合面26i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后方,则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4变形例]
图18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锁止部件24E的外观的侧视图。本变形例的锁止部件24E具有主部24b和轴部24s。主部24b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呈半圆柱状,具有卡合面24i、抵接部24j及半圆柱面24k。轴部24s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轴部24a而设置,将横向A3设为长度方向,沿顺着横向A3的轴线AX延伸。轴部24s沿横向A3延伸,具有相互相对的一对平坦面24c、24d。一对平坦面24c、24d相互平行,沿横向A3延伸。卡合面24i、抵接部24j及平坦面24c的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另外,锁止部件24E还具有在从轴部24s遍及至主部24b的后端面形成的槽24r。槽24r沿横向A3延伸,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半圆形。该半圆形的中心与轴线AX一致。
图18B是表示应用于本变形例的罩51B的外观的斜视图。罩51B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轴51d、51e(参照图7A~图7C)而具有半圆柱部51i。半圆柱部51i沿横向A3延伸,其中心轴线与轴线AX一致。半圆柱部51i能够滑动地与锁止部件24E的槽24r嵌合。旋转轴无需整周是曲面,可以如本变形例这样仅将最低限度的曲面形成于罩51B。在该情况下,如果插拔方向A1上的轴线AX的位置与同方向上的卡合面26i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后方,则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公开所涉及的光收发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除此以外也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关于轴线AX而与卡合面24i的相反侧设置有抵接部24j,但抵接部24j只要在锁止部件24转动时与壳体20的任意一部分抵接即可,轴线AX的周向上的抵接部24j的位置是任意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合面24i的形状设为平坦面,但卡合面24i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应用各种形状。
Claims (11)
1.一种光收发器,其相对于主机系统的保持架进行插拔,
该光收发器具有:
滑块;
壳体,其将所述滑块沿插拔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以及
锁止部件,其支撑于所述壳体,且以旋转轴为中心沿与所述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转动,具有与所述保持架卡合的卡合面及与所述滑块卡止的卡止面,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卡止面和所述卡合面之间,
在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插拔方向上的第1位置时所述卡止面与所述滑块卡止,由此所述锁止部件的转动被限制,在所述滑块与所述插拔方向上的所述第1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的第2位置时所述锁止部件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
所述插拔方向上的所述旋转轴的沿与所述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线的位置,与所述卡止面卡止于所述滑块的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卡合面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锁止部件还具有在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2位置时与所述壳体抵接而对所述卡合面的可动范围进行限制的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滑块在插入侧的端部具有凹部,该凹部用于避免在所述第1位置处与所述抵接部的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锁止部件的所述卡止面在与所述滑块卡止时沿所述插拔方向延伸,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旋转轴,所述锁止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所述旋转轴保持于该槽内,
所述槽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卡止面,所述槽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卡止面而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锁止部件的所述卡止面在与所述滑块卡止时沿所述插拔方向延伸,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旋转轴,所述锁止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所述旋转轴保持于该槽内,
所述槽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卡止面,所述槽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卡止面而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锁止部件的所述卡止面在与所述滑块卡止时沿所述插拔方向延伸,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旋转轴,所述锁止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所述旋转轴保持于该槽内,
所述槽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卡止面,所述槽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卡止面而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旋转轴,所述锁止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孔,所述旋转轴与该孔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旋转轴,所述锁止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孔,所述旋转轴与该孔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旋转轴,所述锁止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孔,所述旋转轴与该孔嵌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轴线的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时的所述抵接部的位置相同或与该位置相比位于拔出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卡止面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卡止面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分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25801A JP7052943B2 (ja) | 2018-02-16 | 2018-02-16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JP2018-025801 | 2018-02-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1635A CN110161635A (zh) | 2019-08-23 |
CN110161635B true CN110161635B (zh) | 2022-07-01 |
Family
ID=6761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14483.0A Active CN110161635B (zh) | 2018-02-16 | 2019-02-14 | 光收发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58004B2 (zh) |
JP (1) | JP7052943B2 (zh) |
CN (1) | CN1101616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04657A (zh) * | 2019-03-11 | 2019-06-18 | 贸联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0247259B (zh) * | 2019-07-16 | 2021-09-21 |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 拉带解锁结构及连接器 |
JP7251398B2 (ja) * | 2019-08-07 | 2023-04-0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US10939536B1 (en) * | 2019-09-16 | 2021-03-02 | Ciena Corporation | Secondary side heatsink techniques for optical and electrical modules |
CN116594124B (zh) * | 2023-05-31 | 2024-04-26 | 江西山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收发器及光收发器插拔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08503A1 (en) * | 1998-08-04 | 2000-02-17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Optical module connector adaptor, optical module product, and optical module mounting substrate product |
US7949782B2 (en) * | 2003-11-06 | 2011-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xtended link monitoring channel for 10 Gb/s Ethernet |
US7625135B2 (en) * | 2004-01-16 | 2009-12-01 | Finisar Corporation | Dual configuration transceiver housing |
JP4175313B2 (ja) | 2004-09-27 | 2008-11-05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ロック機構付きパッケージ及び光トランシーバ |
JP4990810B2 (ja) | 2008-02-07 | 2012-08-01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トランシーバおよびその係止構造 |
US20100316337A1 (en) * | 2009-06-12 | 2010-12-16 | Igor Zhovnirovsky | Fiber Optic Cable Interface |
JP2012194451A (ja) * | 2011-03-17 | 2012-10-11 | Nec Corp | 光モジュールのロック機構 |
US8506172B2 (en) * | 2011-03-29 | 2013-08-13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equipped with an elongated delatching pull tab, and a method |
JP5503619B2 (ja) * | 2011-10-25 | 2014-05-2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給電コネクタ |
CN102736191B (zh) * | 2011-12-30 | 2015-03-04 |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Sfp组件连接器 |
US9250402B2 (en) * | 2013-02-05 | 2016-02-02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pull-pull-tab |
JP6318494B2 (ja) * | 2013-08-01 | 2018-05-0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US9348101B2 (en) | 2014-03-17 | 2016-05-24 | Finisar Corporation | Latch mechanisms for modules |
JP2018010043A (ja) | 2016-07-11 | 2018-01-18 |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CN207301410U (zh) * | 2017-06-26 | 2018-05-01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光收发模块的插拔解锁装置 |
CN110031943B (zh) * | 2018-01-11 | 2022-08-05 | 住友电工光电子器件创新株式会社 | 光收发器 |
-
2018
- 2018-02-16 JP JP2018025801A patent/JP70529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4 CN CN201910114483.0A patent/CN11016163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2-15 US US16/277,722 patent/US1055800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258012A1 (en) | 2019-08-22 |
JP2019144298A (ja) | 2019-08-29 |
CN110161635A (zh) | 2019-08-23 |
US10558004B2 (en) | 2020-02-11 |
JP7052943B2 (ja) | 2022-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61635B (zh) | 光收发器 | |
JP4966625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791328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EP1372224B1 (en) | Connector with latch mechanism | |
US7275943B2 (en) | Connector fitting structure | |
JP5760841B2 (ja) | ロック解除アダプタ及び通信ケーブルユニット | |
EP1355260A2 (en) | Card connector apparatus with locking mechanism for locking a card to mounting position | |
JP6492030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2352903A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CN110031943B (zh) | 光收发器 | |
CN109119831B (zh) | 连接器 | |
JP4497038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EP1445401A2 (en) | Outside handle apparatus and connector mechanism | |
JP4492493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JP5403806B2 (ja) | 電線カバーの装着構造 | |
JP3709174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 |
JP5345085B2 (ja) | キャップ構造 | |
JP4301636B2 (ja) | コネクタ抜け防止機構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
JP2010257917A (ja) | ショート端子 | |
JP2021103652A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CN112688105B (zh) | 连接器 | |
JP7498434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8277035A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US20250038457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y method | |
JP3333934B2 (ja)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付シールド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