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4231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24231A CN110024231A CN201780072320.XA CN201780072320A CN110024231A CN 110024231 A CN110024231 A CN 110024231A CN 201780072320 A CN201780072320 A CN 201780072320A CN 110024231 A CN110024231 A CN 1100242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rical body
- shell
- housing
- lock arm
- interi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该连接器(1)具有:一个壳体(3),该一个壳体(3)具有围绕端子的筒状体(9);另一个壳体(5),该另一个壳体(5)具有要连接于一个壳体(3)的筒状体(9)的筒状体(17);和锁定机构(7),该锁定机构(7)维持一个壳体(3)与另一个壳体(5)的连接状态,其中形成一对壳体(3、5)的外形的各个筒状体的前端面(29、31)互相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传统的连接器,其被构造为装备有:阴壳体,该阴壳体具有容纳阴端子的内筒状体和覆盖内筒状体的外筒状体;和阳壳体,该阳壳体插入内筒状体与外筒状体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具有容纳阳端子的筒状体(参见专利文献1)。在这种连接器中,通过将环状的密封件装接于阴壳体的内筒状体的外周面,并且使插入密封件的外周面与阴壳体的外筒状体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中的阳壳体的筒状体的内周面与密封件产生紧密接触,使得阳端子与阴端子之间的连接部防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5-10337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需要在阴壳体的内筒状体与外筒状体之间形成设置密封件的空间和插入阳壳体的筒状体的空间。从而阴壳体的外部尺寸增大,并且结果使得连接器的外部尺寸增大。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使连接器小型化,并且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确保连接器所需的防水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具有下面的构造。
(1)一种连接器,包括:一个壳体,该一个壳体具有围绕端子的筒状体;另一个壳体,该另一个壳体具有要与所述一个壳体的筒状体连接的筒状体;和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允许分别限定一对壳体的外形的筒状体的末端面互相进行接触,并且维持所述一个壳体与所述另一个壳体的连接状态。
在具有项(1)的构造的连接器中,限定一个壳体的外形的筒状体的末端面与限定另一个壳体的外形的筒状体的末端面互相进行接触,不需要在一个壳体的内部形成插入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空间。结果,能够使得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外部尺寸较小,并且因此还能够使得连接器小型化。
(2)根据项(1)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一个壳体的筒状体具有容纳所述端子的内筒状体和被设置为与所述内筒状体同心并且围绕所述内筒状体的外筒状体;所述外筒状体从外侧装接于所述内筒状体,从而能够在所述内筒状体的轴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外筒状体具有肋,该肋在所述外筒状体的前端处从所述外筒状体的内周面突出,并且通过与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突出的边沿进行接触而防止所述外筒状体从所述内筒状体脱离;所述内筒状体装接有环状的密封件,该环状的密封件形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内,并且被构造为密封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间隙,所述一部分比所述边沿更靠近所述内筒状体的末端侧;并且所述锁定机构形成为在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末端面与所述外筒状体的末端面进行接触并且所述外筒状体的肋与所述内筒状体的边沿进行接触的位置处建立连接状态。
在具有项(2)的构造的连接器中,由于限定一个壳体的外形的外筒状体的末端面与限定另一个壳体的外形的筒状体的末端面互相进行接触,所以不需要在内筒状体与外筒状体之间形成插入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空间。结果,能够使得一个壳体的外筒状体的外部尺寸更小,并且因此还能够使得连接器小型化。此外,一个壳体的外筒状体从外侧装接于内筒状体,从而能够在内筒状体的轴向上滑动。从而,在外筒状体的末端面挤压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之后,一个壳体的外筒状体在其末端面与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末端面保持互相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结果,在外筒状体的肋由于外筒状体的滑动而与内筒状体的边沿进行接触的位置处,建立内筒状体插入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内并且装接于内筒状体的密封件与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内周面进行紧密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确保连接器所需的防水性。
(3)根据项(2)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与所述外筒状体进行接触之前的规定状态下,所述一个壳体的外筒状体覆盖装接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的密封件到其末端。
在具有项(3)的构造的连接器中,在预先由外筒状体覆盖的状态下,密封件由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覆盖,并且因此即使当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与外筒状体进行接触并且使其滑动时,也能够防止密封件露出。结果,能够抑制由于露出到外部环境而引起的密封件的劣化,从而能够使连接器长时间地保持防水。
(4)根据项(2)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内筒状体的末端突出得超过所述外筒状体的末端;所述内筒状体具有突出得超过所述内筒状体的末端的多个突起;并且所述突起在所述内筒状体的轴线的周围布置为互相隔开。
在具有项(4)的构造的连接器中,例如,当特定物体与连接器进行接触时,该物体与突起进行接触,能够防止物体接触内筒状体的末端的事件。结果,虽然内筒状体的末端突出得超过外筒状体的末端,但是能够防止内筒状体的末端损坏。
(5)在根据项(1)的连接器中,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锁定臂,该锁定臂由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弹性支承部件支承,从而能够在与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垂直的平面中摆动,并且朝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延伸;要与所述另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接合对象部接合的接合部形成在所述锁定臂的末端处,并且用于将所述接合部从所述接合对象部拆离的操作部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后端处;并且用于限制所述锁定臂的摆动范围上限的各个止动件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的壁的部分上,并且所述壁的所述部分位于所述锁定臂的两侧且比所述支承部件更靠近所述接合部。
在具有项(5)的构造的连接器中,为了使锁定臂的接合部从另一个壳体的接合对象部脱离,进行如下操作:将设置在锁定臂的后端处的操作部朝着一个壳体的外表面推动,使位于锁定臂的末端与操作部之间的支点部件与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产生接触,并且以接触部用作支点下将设置在锁定臂的末端处的接合部抬起。此时,如果将操作部朝着一个壳体的外表面推动太多,则过大的应力可能作用在用于锁定臂的支承部件,从而使支承部件永久变形。为了解决该问题,在该构造中,设置了限制锁定臂的摆动范围上限的止动件。从而,即使在用于将锁定臂的接合部从接合对象部拆离的操作期间将操作部推动太多,锁定臂也不摆动得超过上限。结果,能够防止过大的应力作用于支承部件的事件,并且因此能够防止支承部件的永久变形。
(6)根据项(1)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锁定臂,该锁定臂由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弹性支承部件支承,从而能够在与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垂直的平面中摆动,并且朝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延伸;要与所述另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接合对象部接合的接合部形成在所述锁定臂的末端处,并且用于将所述接合部从所述接合对象部拆离的操作部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后端处;所述锁定臂在其末端与所述操作部之间设置有支点部件,该支点部件的末端与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隔开设定的间隔;并且所述支点部件逐渐缩窄,使得从所述锁定臂的操作部侧观看的所述支点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隔随着位置朝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靠近而增大。
在具有项(6)的构造的连接器中,当从锁定臂的操作部侧观看时,在支点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形成空间。使用树脂成型用模具的部件形成空间。从而,例如,如果锁定臂小型化并且空间变窄,则使得模具部件变薄,这可能由于强度不足而降低模具的耐久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该构造中,支点部件逐渐缩窄,使得支点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隔随着位置朝着一个壳体的外表面靠近而增大。利用该措施,能够使得用于在支点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形成空间的模具的部件变厚。结果,能够提高模具的强度,并且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
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除了能够使连接器小型化之外,本发明能够确保连接器所需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阴壳体和阳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阴壳体和阳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阴壳体的在配合之前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阴壳体的处于配合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作为阴壳体的一部分的内筒状体的立体图。
图6是作为阴壳体的一部分的外筒状体的立体图。
图7是处于配合之前的规定状态的阴壳体的截面图。
图8是图7的部分放大图。
图9是当与阳壳体配合时的阴壳体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阴壳体的横截面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阴壳体的内筒状体的立体图。
图13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锁定臂的结构的阴壳体的横截面图。
图14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锁定臂的后端部的结构的阴壳体的部分截面立体图。
图15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锁定臂的后端部的结构的阴壳体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连接器
3、37:阴壳体(一个壳体)
5:阳壳体(另一个壳体)
7:锁定机构
9:罩(筒状体)
17:筒状体
21:接合对象部
23:锁定臂
27:操作部
29、31:末端面
39:内筒状体(筒状体)
41:外筒状体(筒状体)
43:密封件
49:边沿
59:肋
69:锁定对象部
77a-77d:突起
82:支承部件
86:接合部
87:支点部件
89:止动件
91: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
图1是构成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阴壳体3和阳壳体5的立体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被构造为装备有:阴壳体3(一个壳体)和阳壳体5(另一个壳体);以及用于维持阴壳体3与阳壳体5的连接状态的锁定机构7。下面通过如下定义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分别对应于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壳体的配合方向对应于前方,并且图1的上侧对应于上方。
阴壳体3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容纳多个阴端子(未示出)的矩形管状的罩9。罩9限定阴壳体3的外形,并且将保持阴端子的端子保持部(未示出)容纳在其内。罩9具有:开口11,该开口11通过切割其在轴向(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顶部而形成,并且具有允许进入到罩9的内部的设定宽度;和保护壁15,该保护壁15从罩9的外周面竖立,从而具有在开口11的宽度方向上互相对置的一对侧壁13a和13b,并且像门一样从罩9向前突出。罩9在后端处形成有电线引出口16,连接于各个阴端子的电线通过该电线引出口16引出。
阳壳体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要与阴壳体3的罩9连接的矩形管状的筒状体17。筒状体17限定阳壳体5的外形,其具有在后端处由底板(未示出)闭合的中空帽结构。筒状体17可以容纳要与容纳在阴壳体3中的各个阴端子连接的阳端子。
锁定机构7具有:接合对象部21,该接合对象部21从筒状体17的外周面19的顶部突出;和锁定臂23,该锁定臂23由阴壳体3的外表面可摆动地支承,并且与接合对象部21接合,并且当阴壳体3与阳壳体5互相连接时维持连接状态。锁定臂23由从阴壳体3的外表面25的比开口11更靠近后端定位的顶部突出的支承部件(未示出)支承。锁定臂23在连接阴壳体3的前端侧与后端侧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前端侧的部分设置在保护壁15内侧。要锁定于阳壳体5的接合对象部21上的接合部(未示出)从锁定臂23的前端部的底面突出,并且锁定臂23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使接合部从接合对象部21脱离的操作部27。操作部27从阴壳体3的外表面25隔开。
阴壳体3和阳壳体5被构造为使得:当阴壳体3和阳壳体5互相连接时,阴壳体3的罩9的末端面29和阳壳体5的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互相进行接触。阳壳体5的筒状体17的外周面19形成为对应于阴壳体3的罩9的外周面33。即,阴壳体3和阳壳体5的外部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当罩9的末端面29与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互相接触时,它们的外周面33与19沿着周向大致互相齐平。
在罩9的末端面29与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互相接触的状态下,锁定机构7起作用,并且锁定臂23的接合部与接合对象部21接合,从而维持罩9与筒状体17的连接状态,即,阴壳体3与阳壳体5的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在阴壳体3与阳壳体5互相连接的状态下,限定阴壳体3的外形的罩9的末端面29与限定阳壳体5的外形的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互相接触。因此,不需要在阴壳体3的罩9的内部形成插入阳壳体5的筒状体17的空间。结果,能够使得阴壳体3的罩9的外部尺寸等于或小于筒状体17的外部尺寸。从而,能够使得连接器1小型化。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锁定机构7设置在一个位置处,即,连接器1的顶部。可选择地,锁定结构7可以设置在相对于连接器1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两个位置处,即,上下位置或左右位置。该措施使得能够可靠地防止罩9与筒状体17的轴线之间的偏离。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罩9的末端面29和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均是平坦面。然而,末端面29和31的形状不限于平坦面;只要末端面29和31成形为能够互相接合就足够了。例如,通过将末端面29和31中的一者形成为环状突起并且将另一者形成为要与所述突起接合的环状凹部,能够提高末端面29与31之间的紧密接触。
虽然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罩9和筒状体17均成形为像矩形管,但是它们的形状不限于矩形管,并且可以是例如圆管。
根下面将描述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连接器。然而,所有的这些实施例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是基本相似的,并且能够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从而,下面将仅描述作为这些实施例的特征的结构,并且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描述。
(实施例2)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
图2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5的阴壳体37和阳壳体5的立体图。图3是配合之前的阴壳体37的立体图。图4是处于配合状态的阴壳体37的立体图。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5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不同之处在于阴壳体37的结构,并且因此将主要描述阴壳体37。
阴壳体37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内筒状体39(参见图5)和围绕内筒状体39从而与之同心并且限定阴壳体37的外形的外筒状体41。外筒状体41整体如矩形管成形,并且从外侧装接于内筒状体39,从而能够在内筒状体39的轴向上滑动。外筒状体41具有要与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进行接触的末端面71,并且,如在稍后所述,在筒状体17与末端面71接触的状态下连接于筒状体17。这样,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外筒状体41对应于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罩9。
图5是示出内筒状体39的外观的立体图。下面将参考图4和5描述内筒状体39。
虽然末端部形成有多个切口,但是内筒状体39整体如矩形管成形。由橡胶制成的环状密封件43装接于内筒状体39的外周面,并且矩形管状的前保持器45从前侧装接于内筒状体39。前保持器45是用于定位容纳在内筒状体39中的阴端子的末端部并且防止密封件43向前脱落的部件。不与阳壳体5的筒状体17连接的内筒状体39的末端部向前突出得超过外筒状体41的末端并且在该处露出,并且形成为在前保持器45装接于内筒状体39的状态下能够插入到阳壳体5的筒状体17内。用于容纳各个阴端子的多个端子容纳室47形成在内筒状体39的内部,从而向前侧打开。端子容纳室47形成为与通过内筒状体39的后方的电线引出口16插入到它们内的阴端子接合并且将阴端子保持在设定位置处。
内筒状体39在其后端处具有边沿49,该边沿49从其外周面的整周突出。装接于内筒状体39的外周面的密封件43保持在边沿49的前方的侧表面51与前保持器45的后端面53之间。保护壁15和锁定臂23由阴壳体37的内筒状体39的外表面25的位于边沿49的后方的顶部支承。保护壁15和锁定臂23向前延伸,并且阳壳体5的筒状体17要插入到其内的空间55形成在保护壁15和锁定臂23与内筒状体39之间。锁定臂23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6是示出外筒状体41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外筒状体41具有在轴向(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切口57,并且整体成形为矩形管。切口57用于防止当外筒状体41在内筒状体39的轴向上滑动时外筒状体41与内筒状体39的锁定臂23和保护壁15干涉。为此,当从上方观看从外侧装接于内筒状体39内的外筒状体41时,如图3和4所示,锁定臂23的操作部27和保护壁15位于切口57的内侧。在锁定臂23的操作部27和保护壁15设置在不与外筒状体41干涉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外筒状体41不需要形成有切口57。
外筒状体41具有:肋59,该肋59从其内周面的前端(图6中的左端)突出;一对锁定片61a和61b,该一对锁定片61a和61b从其内周面的后端突出;和锁定部63,该锁定部63从其内周面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相比于前端更靠近后端的部分突出。肋59与内周面平行地在周向上延伸,并且与外筒状体41的轴向垂直地朝着外筒状体41的内侧突出。如后文所述,肋59具有防止外筒状体41从内筒状体39脱落的功能。一对锁定片61a和61b设置于外筒状体41的后端处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与外筒状体41的轴向垂直地向内延伸。锁定部63在靠近外筒状体41的后端的位置处与内周面平行地在周向上延伸,具有比肋59低的突出高度,并且截面是半圆形。
接着,将描述外筒状体41装接于内筒状体39从而定位在其外侧的组装的配置。
图7是处于配合之前的规定状态的阴壳体37的截面图。图8是图7的部分放大图。图9是当与阳壳体5配合时的阴壳体37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在图9中省略了阳壳体5。
如图7所示,在阴壳体37的配合之前的初始状态下(即,在阳壳体5的筒状体17与外筒状体41进行接触之前的规定状态下),装接于内筒状体39的外周面的密封件43由外筒状体41覆盖到其末端。如图8所示,密封件43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唇65,并且各个唇65的顶点位于外筒状体41的肋59的末端67的稍内侧。截面是半圆形的锁定对象部69从边沿49的外周面突出,从而在周向上延伸。外筒状体41的锁定部63位于内筒状体39的边沿49的锁定对象部69的前方,并且锁定部63从前侧与锁定对象部69进行接触,从而防止外筒状体41进一步向后滑动。将锁定对象部69的高度设定为除非对外筒状体41施加比规定的力更强的力否则锁定部63不能越过的值。外筒状体41在内筒状体39的边沿49的后方设置有一对锁定片61a和61b,并且因为锁定片61a和61b从后侧与边沿49进行接触而防止外筒状体41向前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配合于阳壳体5中的阴壳体37中,外筒状体41已经滑动从而位于内筒状体39的后方,从而外筒状体41的肋59与内筒状体39的边沿49的前方的侧表面51的前部接触。以这种方式,因为肋59从前侧与边沿49的侧表面51进行接触,所以防止外筒状体41从内筒状体39脱落。
接着,将描述如何操作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5的阳壳体5和阴壳体37直到前者与后者配合为止。
图10图示出阳壳体5和阴壳体37的一系列的操作。如图10的部分(a)所示,当阴壳体37处于配合之前的规定状态时,锁定部63位于内筒状体39的边沿49的锁定对象部69的前方,从而防止外筒状体41向后滑动(以上参考图7和8描述)。此时,装接于内筒状体39的外周面的密封件43由外筒状体41覆盖到其末端。
随后,如图10的部分(b)所示,将阳壳体5的筒状体17朝着阴壳体37推动,阳壳体5的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与阴壳体37的外筒状体41的末端面71进行接触。此时,阴壳体37的内筒状体39的末端部(包括前保持器45)插入到阳壳体5的筒状体17内。内筒状体39(包括前保持器45)被构造为引导阳壳体5的筒状体17,使得其朝着外筒状体41移动。
当将阳壳体5朝着阴壳体37进一步推动时,如图10的部分(c)所示,在末端面71与31互相接触并且锁定部63越过内筒状体39的边沿49的锁定对象部69并且向后滑动的状态下,阴壳体37由阳壳体5的筒状体17推动。
然后,如图10的部分(d)所示,在外筒状体41的末端面71与阳壳体5的末端面31保持互相接触的同时,当外筒状体41的肋59到达其与内筒状体39的边沿49的侧表面51进行接触的位置时,建立阳壳体5与阴壳体37的配合状态。虽然在图10中未示出,但是当阳壳体5到达其与阴壳体37配合的位置时,锁定机构7起作用以保持外筒状体41与阳壳体5的连接状态,即,阳壳体5与阴壳体37的连接状态。在该配合位置,装接于已经插入到阳壳体5的筒状体17内的阴壳体37的内筒状体39的外周面的密封件43与筒状体17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从而,在阳壳体5的筒状体17与阴壳体37的内筒状体39之间的间隙中建立水密密封。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5中,限定阴壳体37的外形的外筒状体41的末端面71与限定阳壳体5的外形的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互相进行接触。从而,不需要在阴壳体37的内筒状体39与外筒状体41之间形成空间。结果,通过将阴壳体37的外筒状体41的外部尺寸设定为与阳壳体5的筒状体17的外部尺寸相同或稍小于阳壳体5的筒状体17的外部尺寸,能够使得连接器35小型化。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5中,阴壳体37的外筒状体41从外侧装接于内筒状体39,从而能够在外筒状体39的轴向上滑动。从而,在阴壳体37的外筒状体41的末端面71挤压阳壳体5的筒状体17之后,阴壳体37的外筒状体41在其末端面71与筒状体17的末端面31保持互相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结果,在外筒状体41的肋59与内筒状体39的边沿49进行接触的位置处,建立内筒状体39插入到阳壳体5的筒状体17中并且装接于内筒状体39的密封件43与阳壳体5的筒状体17的内周面进行紧密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确保连接器35所需的防水性。
而且,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5中,在阳壳体5的筒状体17与阴壳体37的外筒状体41进行接触之前的规定状态下,密封件43由外筒状体41覆盖到其末端。以这种方式预先由外筒状体41覆盖,密封件43由阳壳体5的筒状体17覆盖,并且因此,即使当阳壳体5的筒状体17与外筒状体41进行接触并且使其滑动,也能够防止密封件43露出。结果,能够抑制由于露出到外部环境而引起的密封件43的劣化,从而能够使连接器35长时间地保持防水。
(实施例3)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阴壳体73的横截面图。图12是阴壳体73的内筒状体75的立体图。图11示出内筒状体75和外筒状体41但是省略了前保持器45。如这些图中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设置在上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5的阴壳体37的内筒状体39的末端处的多个突起77(77a-77d)构成特征部分。基本上,第三实施例的构造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如图11所示,在阴壳体73中,内筒状体75的末端突出得超过外筒状体41的末端。内筒状体75整体如矩形管成形,并且多个开口79形成在其末端处,作为各个端子容纳室47的前开口。各个开口79设置有锥状部81。其用于引导要从前侧通过开口79插入的阳端子。
如图12所示,内筒状体75设置有突出得超过内筒状体75的末端的四个突起77a-77d。突起77a-77d在内筒状体39的轴线的周围布置为互相隔开,并且更具体地,布置在由内筒状体39形成的矩形上。突起77a和77b分别沿着内筒状体75的两个角部的圆面从内筒状体75的末端突出,并且具有扇形截面。突起77c和77d分别从内筒状体75的两个角部的外周面突出,并且具有矩形截面。在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阴壳体73中,突起77a和77b从内筒状体75的末端面突出,并且突起77c和77d从内筒状体75的外周面突出。可选择地,全部的多个突起77a-77d可以以这些形态中的一种形态突出。
在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阴壳体73中,内筒状体75设置有突出得超过内筒状体75的末端的多个突起77a-77d。从而,例如,当外物与阴壳体73进行接触或阴壳体73掉落到外物上时,突起77a-77d中的一个突起与涉及的物体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物体接触内筒状体75的末端(例如,开口79的锥状部81)的情况。结果,虽然内筒状体75的末端突出得超过外筒状体41的末端,但是能够防止内筒状体75的末端损坏。这样,阴壳体73能够将阳端子引导到各端子容纳室47内,并且能够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此外,由于物体与突起77a-77d进行接触,所以能够减小对内筒状体75的冲击,从而防止端子容纳室47的变形。
在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阴壳体73中,因为内筒状体75如矩形管成形,所以突起77a-77d设置在内筒状体75的各个角部处。在内筒状体75成形为圆管的情况下,只要突出得超过内筒状体75的末端的多个(至少三个)突起77在内筒状体75的周向上互相隔开就足够了。可以根据内筒状体75的重量和尺寸适当地设定所设置的突起77的数量和超过内筒状体75的末端的突出长度。
(实施例4)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锁定臂23的结构的横截面图。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将锁定臂23的接合部86从接合对象部21拆离的操作(在下文中称为“脱离操作”)期间限制锁定臂23的摆动范围的结构。虽然将在采用上述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阴壳体37的构造的假设下进行下面的描述,但是第四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还能够应用于任意其它实施例。
锁定臂23由从阴壳体37的外表面25突出的弹性支承部件82支承,从而能够在与阴壳体37的外表面25垂直的平面中摆动。锁定臂23具有:一对第一臂83,该一对第一臂83从支承部件82朝着阴壳体37的前端侧延伸;连结部84,该连结部84连结一对第一臂83的前端部;和第二臂85,该第二臂85从连结部84朝着阴壳体37的前端侧延伸得超过支承部件82。当从上方观看阴壳体37时,第二臂85位于一对第一臂83的内侧。
当阴壳体37配合到阳壳体5内时要与阳壳体5的接合对象部21接合的接合部86从连结第一臂83的前端部的连结部84向下突出,并且用于将接合部86从接合对象部21拆离的操作部27设置在第二臂85的后端处。末端从阴壳体37的外表面25隔开设定间隔的支点部件87设置在第二臂85的末端与操作部27之间。
对于将具有以上结构的锁定臂23拆离的操作,将设置在锁定臂23的后端处的操作部27朝着阴壳体27的外表面25推动,位于第二臂85的末端和操作部27之间的支点部件87与阴壳体37的外表面产生接触,并且设置在锁定臂23的末端处的接合部86在接触部用作支点的状态下以跷跷板状的方式向上抬起。在该情况下,如果将操作部27朝着阴壳体37的外表面25推动太多,则过大的应力可能作用在用于锁定臂23的支承部件82上,从而使支承部件82永久变形。
鉴于以上情况,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阴壳体37中,比支承部件82靠近接合部86并且位于锁定臂23的两侧的保护壁15的内表面88形成有朝着锁定臂23突出的各止动件89。止动件89形成为在用于拆离锁定臂23的操作期间,通过与向上摆动的锁定臂23(一对第一臂83)的顶表面进行接触而限制锁定臂23的摆动范围的上限(最高位置)。能够根据在用于拆离锁定臂23的操作期间允许的支承部件82的变形量而设定止动件89的形成高度。可以仅一对内表面88中的一个设置有止动件89。
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阴壳体37中,位于锁定臂23的两侧的保护壁15的内表面88形成有各自的限制锁定臂23的摆动范围上限的止动件89。从而,在阴壳体37中,即使在拆离锁定臂23的操作期间推动操作部27太多,锁定臂23也不摆动得超过上限。结果,能够防止过大的应力作用于支承部件82的事件,并且因此能够防止支承部件82永久变形。
(实施例5)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锁定臂23的后端部的部分截面立体图。图15是锁定臂23的后端部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第五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锁定臂23的支点部件87的形状。第五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还能够应用于任意其它实施例。
锁定臂23在第二臂85的末端与操作部27之间设置有支点部件87,该支点部件87的末端从阴壳体37的外表面25隔开设定间隔(参见图13)。如图15所示,当从锁定臂23的操作部27侧观看时,在各支点部件87与相应的支承部件82之间形成空间S。使用树脂成型用的模具的部件形成空间S。从而,例如,如果锁定臂23小型化并且空间变窄,则使得模具部件变薄,这可能由于强度不足而降低模具的耐久性。
鉴于此,在第五实施例中采用的支点部件87呈锥状,使得从锁定臂23的操作部27侧观看的各个支点部件87与相应的支承部件82之间的间隔随着位置朝着阴壳体37的外表面25行进而增大。即,在各个支点部件87中,当从锁定臂23的操作部27侧观看时位于相应的支承部件82侧的侧表面具有使得支点部件87朝着其底端90渐缩的倾斜面91。利用该措施,能够增大空间S,并且能够使得用于形成空间S的模具的部件变厚。结果,在第五实施例中采用的锁定臂23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模具的强度,并且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
在第五实施例中采用的锁定臂23中,各个支点部件87的侧表面具有延伸到其底端90的倾斜面91。可选择地,代替倾斜面91,各个支点部件87的侧表面可以形成有使得支点部件87与相应的支承部件82之间的间隔逐级增大的一个或多个阶部。为了增大各个支点部件87与相应的支承部件82之间的空间S,可以设想的另一个方法是将倾斜面形成为使得支点部件87朝着其顶端渐缩。然而,因为用于支承锁定臂23的结构的强度降低,所以该结构不是优选的。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变形、改进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设置多个的情况下)是任意的,并且对它们没有限制。
本申请基于2016年12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250019,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下面将简要概括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特征:
[1]一种连接器(1、35),包括:
一个壳体(阴壳体3、阴壳体37),该一个壳体具有围绕端子的筒状体(罩9、内筒状体39和外筒状体41);
另一个壳体(阳壳体5),该另一个壳体具有要与所述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罩9、内筒状体39和外筒状体41)连接的筒状体(17);和
锁定机构(7),该锁定机构7允许分别限定一对壳体(阴壳体3或阴壳体37和阳壳体5)的外形的筒状体(罩9或内筒状体39以及外筒状体41和筒状体17)的末端面(29或71和31)互相进行接触,并且维持所述一个壳体与所述另一个壳体的连接状态。
[2]根据项[1]的连接器(1、35),其中:
所述一个壳体(阴壳体37)的筒状体具有容纳所述端子的内筒状体(39)和被设置为与所述内筒状体(39)同心并且围绕所述内筒状体(39)的外筒状体(41);
所述外筒状体从外侧装接于所述内筒状体,从而能够在所述内筒状体的轴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外筒状体具有肋(59),该肋(59)在所述外筒状体的前端处从所述外筒状体的内周面突出并且通过与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突出的边沿(49)进行接触而防止所述外筒状体从所述内筒状体脱落;
所述内筒状体装接有环状的密封件(43),该环状的密封件形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另一个壳体(阳壳体5)的筒状体(17)内,并且被构造为密封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间隙,所述一部分比所述边沿更靠近所述内筒状体侧;并且
所述锁定机构(7)形成为在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末端面与所述外筒状体的末端面进行接触并且所述外筒状体的肋与所述内筒状体的边沿进行接触的位置处建立连接状态。
[3]根据项[2]的连接器(35),其中,在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与所述外筒状体进行接触之前的规定状态下,所述一个壳体的外筒状体覆盖装接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的密封件到其末端。
[4]根据项[2]的连接器(35),其中:
所述内筒状体(75)的末端突出得超过所述外筒状体(41)的末端;
所述内筒状体具有突出得超过所述内筒状体的末端的多个突起(77a-77d);并且
所述突起在所述内筒状体的轴线的周围布置为互相隔开。
[5]根据项[1]的连接器(35),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7)具有锁定臂(23),该锁定臂(23)由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阴壳体37)的外表面(25)上的弹性支承部件(82)支承为能够在与所述一个壳体(阴壳体37)的外表面垂直的平面中摆动,并且朝着所述一个壳体(阴壳体37)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延伸;
与在所述另一个壳体(阳壳体5)的外表面(筒状体17的外周面19)上形成的接合对象部(21)接合的接合部(86)形成在所述锁定臂的末端处,并且用于将所述接合部从所述接合对象部拆离的操作部(27)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后端处;并且
用于限制所述锁定臂的摆动范围上限的各个止动件(89)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的壁的部分上,并且所述壁的部分位于所述锁定臂的两侧且比所述支承部件更靠近所述接合部。
[6]根据项[1]的连接器(35),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7)具有锁定臂(23),该锁定臂(23)由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阴壳体37)的外表面(25)上的弹性支承部件(82)支承为能够在与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垂直的平面中摆动,并且朝着所述一个壳体(阴壳体37)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延伸;
要与所述另一个壳体(阳壳体5)的外表面(筒状体17的外周面19)上形成的接合对象部(21)接合的接合部(86)形成在所述锁定臂的末端处,并且用于将所述接合部从所述接合对象部拆离的操作部(27)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后端处;并且
所述锁定臂在其末端与所述操作部之间设置有支点部件(87),该支点部件(87)的末端从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隔开设定间隔;并且
所述支点部件逐渐缩窄,使得从所述锁定臂的操作部侧观看的所述支点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隔(S)随着位置朝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靠近而增大。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不仅能够使得连接器小型化,而且能够确保连接器所需的防水性。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个壳体,该一个壳体具有围绕端子的筒状体;
另一个壳体,该另一个壳体具有与所述一个壳体的筒状体连接的筒状体;和
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允许分别限定一对所述壳体的外部形状的所述筒状体的末端面互相进行接触,并且所述锁定机构保持所述一个壳体与所述另一个壳体的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一个壳体的筒状体具有:内筒状体,该内筒状体容纳所述端子;和外筒状体,该外筒状体设置为与所述内筒状体同心并且围绕所述内筒状体;
所述外筒状体从外侧装接于所述内筒状体,从而能够在所述内筒状体的轴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外筒状体具有肋,该肋在所述外筒状体的前端处从所述外筒状体的内周面突出,并且通过与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突出的边沿进行接触而防止所述外筒状体从所述内筒状体脱离;
所述内筒状体装接有环状的密封件,该环状的密封件形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内,并且被构造为密封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间隙,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的所述一部分比所述边沿更靠近所述内筒状体的末端侧;并且
所述锁定机构形成为,在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的末端面与所述外筒状体的末端面进行接触并且所述外筒状体的所述肋与所述内筒状体的所述边沿进行接触的位置处,建立所述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另一个壳体的筒状体与所述外筒状体进行接触之前的规定状态下,所述一个壳体的外筒状体覆盖装接于所述内筒状体的外周面的所述密封件至所述密封件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内筒状体的末端突出为超过所述外筒状体的末端;
所述内筒状体具有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突出为超过所述内筒状体的末端;并且
所述突起在所述内筒状体的轴线的周围布置为互相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锁定臂,该锁定臂由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弹性的支承部件支承,从而能够在与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垂直的平面中摆动,并且所述锁定臂朝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延伸;
与在所述另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接合对象部接合的接合部形成在所述锁定臂的末端处,并且用于将所述接合部从所述接合对象部拆离的操作部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后端;并且
用于限制所述锁定臂的摆动范围上限的各止动件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的壁的部分上,并且所述壁的所述部分位于所述锁定臂的两侧且比所述支承部件更靠近所述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锁定臂,该锁定臂由设置在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弹性的支承部件支承,从而能够在与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垂直的平面中摆动,并且所述锁定臂朝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延伸;
与在所述另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接合对象部接合的接合部形成在所述锁定臂的末端处,并且用于将所述接合部从所述接合对象部拆离的操作部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后端;
所述锁定臂在其末端与所述操作部之间设置有支点部件,该支点部件的末端与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隔开设定的间隔;并且
所述支点部件逐渐缩窄,使得从所述锁定臂的操作部侧观看的在所述支点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所述间隔随着位置朝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外表面靠近而增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50019 | 2016-12-22 | ||
JP2016250019A JP6580548B2 (ja) | 2016-12-22 | 2016-12-22 | コネクタ |
PCT/JP2017/035615 WO2018116570A1 (ja) | 2016-12-22 | 2017-09-29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24231A true CN110024231A (zh) | 2019-07-16 |
CN110024231B CN110024231B (zh) | 2021-02-23 |
Family
ID=6262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2320.XA Active CN110024231B (zh) | 2016-12-22 | 2017-09-29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81194B2 (zh) |
EP (1) | EP3561964A4 (zh) |
JP (1) | JP6580548B2 (zh) |
CN (1) | CN110024231B (zh) |
BR (1) | BR112019010387A2 (zh) |
WO (1) | WO20181165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69654A (ja) * | 2018-03-26 | 2019-10-0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電気接続箱及び電気接続箱 |
CN109620296B (zh) * | 2019-01-14 | 2023-09-12 | 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模探头的对接机构 |
JP7025373B2 (ja) * | 2019-06-11 | 2022-02-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ハウジング |
USD931230S1 (en) * | 2019-07-31 | 2021-09-21 | Molex, Llc | Connector shroud |
JP7111770B2 (ja) * | 2020-05-29 | 2022-08-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
US20240235102A9 (en) * | 2022-10-19 | 2024-07-11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Retractable seal shroud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2012A (en) * | 1981-03-04 | 1984-09-18 | Molex Incorporated | Modularized universal pin and sleeve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H0478772U (zh) * | 1990-11-22 | 1992-07-09 | ||
JP2001250636A (ja) * | 2000-03-03 | 2001-09-14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
US20050042936A1 (en) * | 2003-09-04 | 2005-02-24 | Lou Perry | System for replacing a battery pack |
US20070072471A1 (en) * | 2005-09-27 | 2007-03-29 | Yazaki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CN101141034A (zh) * | 2006-09-08 | 2008-03-12 | Mea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272019A (zh) * | 2007-03-22 | 2008-09-24 | 泰科电子公司 | 分路电连接器及其分路 |
CN101330175A (zh) * | 2007-06-19 | 2008-12-2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液密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01635407A (zh) * | 2008-07-23 | 2010-01-27 | Smk株式会社 | 防水式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 |
US7854629B1 (en) * | 2010-01-19 | 2010-12-21 | Flowserve Management Company | Power plug system for submersible pump system |
US20130196537A1 (en) * | 2012-01-26 | 2013-08-01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Panel mounted connector assembly |
CN103915717A (zh) * | 2012-12-29 | 2014-07-09 |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CN106165207A (zh) * | 2014-02-06 | 2016-11-23 | 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77404B2 (ja) * | 2006-05-26 | 2012-07-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826488B2 (ja) * | 2007-01-29 | 2011-11-3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820421B2 (ja) * | 2009-01-13 | 2011-11-24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264604B2 (ja) * | 2009-04-17 | 2013-08-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2015103372A (ja) * | 2013-11-25 | 2015-06-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6
- 2016-12-22 JP JP2016250019A patent/JP658054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9-29 WO PCT/JP2017/035615 patent/WO2018116570A1/ja unknown
- 2017-09-29 CN CN201780072320.XA patent/CN11002423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BR BR112019010387A patent/BR112019010387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09-29 EP EP17884907.1A patent/EP356196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
- 2019-05-20 US US16/416,746 patent/US1058119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2012A (en) * | 1981-03-04 | 1984-09-18 | Molex Incorporated | Modularized universal pin and sleeve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H0478772U (zh) * | 1990-11-22 | 1992-07-09 | ||
JP2001250636A (ja) * | 2000-03-03 | 2001-09-14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
US20050042936A1 (en) * | 2003-09-04 | 2005-02-24 | Lou Perry | System for replacing a battery pack |
US20070072471A1 (en) * | 2005-09-27 | 2007-03-29 | Yazaki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CN101141034A (zh) * | 2006-09-08 | 2008-03-12 | Mea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272019A (zh) * | 2007-03-22 | 2008-09-24 | 泰科电子公司 | 分路电连接器及其分路 |
CN101330175A (zh) * | 2007-06-19 | 2008-12-2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液密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01635407A (zh) * | 2008-07-23 | 2010-01-27 | Smk株式会社 | 防水式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 |
US7854629B1 (en) * | 2010-01-19 | 2010-12-21 | Flowserve Management Company | Power plug system for submersible pump system |
US20130196537A1 (en) * | 2012-01-26 | 2013-08-01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Panel mounted connector assembly |
CN103915717A (zh) * | 2012-12-29 | 2014-07-09 |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CN106165207A (zh) * | 2014-02-06 | 2016-11-23 | 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61964A4 (en) | 2019-12-25 |
WO2018116570A1 (ja) | 2018-06-28 |
US20190280425A1 (en) | 2019-09-12 |
US10581194B2 (en) | 2020-03-03 |
EP3561964A1 (en) | 2019-10-30 |
BR112019010387A2 (pt) | 2019-09-03 |
JP2018106856A (ja) | 2018-07-05 |
CN110024231B (zh) | 2021-02-23 |
JP6580548B2 (ja) | 2019-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24231A (zh) | 连接器 | |
JP5189941B2 (ja) | コネクタ | |
EP1193808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3826799B2 (ja) | コネクタ | |
EP1187265A2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US9762002B1 (en) | Connector | |
JP5729350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JP5818100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CN110073553B (zh) | 带橡胶盖的连接器 | |
US20190305470A1 (en) | Connector and waterproof connector | |
JP2002008764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6169673A (zh) | 连接器 | |
JP6292468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3239368A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JP4646268B2 (ja) | 電気的な差込み接続部のための、二次ロック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 |
US20180151976A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KR20140125319A (ko) | 레버식 커넥터 | |
WO2013161337A1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CN106159558A (zh) | 连接器的连接构造 | |
CN109792123B (zh) | 连接器 | |
CN114586243A (zh) | 连接器 | |
JP2021018907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2119085A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CN119833984A (zh) | 端子零件 | |
JP2025005821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