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905196B - 分插复用器 - Google Patents

分插复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5196B
CN109905196B CN201811533773.0A CN201811533773A CN109905196B CN 109905196 B CN109905196 B CN 109905196B CN 201811533773 A CN201811533773 A CN 201811533773A CN 109905196 B CN109905196 B CN 109905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ignal
wavelength
add
optical
drop multiple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37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5196A (zh
Inventor
松山友理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tent Wave Priva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05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5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5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5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72Wavelength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04J14/0212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using optical switches or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W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 H04Q3/5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indirect selecting controlled by common circuits, e.g. register controller, marker using static devices in switching stages, e.g. electron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Use Of Switch Circuits For Exchanges And Methods Of Control Of Multiplex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插复用器。分插复用器(11)包括与至少一个客户端装置和至少一个网络一起传送光信号的通信单元(101)以及根据所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属性向所述通信单元(101)指示所述光信号的传送目的地的控制单元(102)。所述控制单元(102)向所述通信单元(101)指示针对每个连接装置的光信号的衰减量。当连接装置改变时,所述控制单元(102)指示所述通信单元(101)改变所述衰减量。所述通信单元(101)使所述光信号衰减由所述控制单元(102)指示的所述衰减量,并且将经衰减的光信号传送到传送目的地。

Description

分插复用器
本申请为2017年7月2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680007594.6的、发明名称为“分插复用器、网络系统、传输方法、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管理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插复用器,并且例如涉及在使用波分复用和解复用技术的光通信网络中使用的分插复用器。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处理诸如音频和视频的大容量内容的服务的扩展,存在对支持大容量和长距离的光传输网络的增加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正在考虑在最近的光传输网络中引进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技术。
在使用WDM技术的光通信中,鉴于在特定波长下通过光纤的光信号不干扰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的事实,能够为一条光纤电缆内的相应的波长形成信号信道。
因此能够大大地增加每单位时间可通过单条光纤电缆发送的信息的量。此外,为了构建更灵活的网络,正在开发作为终端装置、中继装置以及用于以光波长为单位插入和分出光信号的分插复用器的ROADM(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等的开发和引进。
在专利文献1至4中公开了使用此ROADM的网络技术。在下面列举的文档中所公开的ROADM中,从连接目的地发送的光信号被衰减,光信号之间的功率差被调整,并且调整后的光信号被复用。
引用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11-040997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13-123205
专利文献3:针对专利申请No.2013-531909的PCT国际公开的公开日文翻译
专利文献4:国际专利公开No.WO2009/14511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常规的分插复用器中,因为光信号的衰减量是固定的,所以存在不可改变待连接到分插复用器的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能够任意地改变待连接到分插复用器的装置的分插复用器。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种分插复用器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能够针对构成波长复用光信号的每个波长向至少一个客户端装置和至少一个网络选择性地传送接收到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在预定波长下的光信号的属性向所述通信单元指示在预定波长下的光信号的传送目的地,所述预定波长被包括在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的所述传送目的地向所述通信单元指示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的衰减量,以及所述通信单元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指示来使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衰减,并且然后将经衰减的光信号传送到所述传送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分插复用器,所述分插复用器被配置成能够针对构成波长复用光信号的每个波长向至少一个客户端装置和至少一个网络选择性地传送接收到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成根据在预定波长下的光信号的属性向所述分插复用器指示在预定波长下的光信号的传送目的地,所述预定波长被包括在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中。所述分插复用器根据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的所述传送目的地来按所述衰减量使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衰减并且将经衰减的光信号传送到所述传送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一种传输方法包括:针对构成波长复用光信号的每个波长向至少一个客户端装置和至少一个网络选择性地传送接收到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以及根据在预定波长下的光信号的属性来确定在预定波长下的光信号的传送目的地,所述预定波长被包括在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中;根据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的所述传送目的地来指定所述衰减量;以及根据所指定的衰减量来使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衰减并且将经衰减的光信号传送到所述传送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分插复用器的控制程序,所述分插复用器被配置成能够针对构成波长复用光信号的每个波长向至少一个客户端装置和至少一个网络选择性地传送接收到的波长复用光信号,所述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关于连接装置的改变信息;以及在所述连接装置改变时改变衰减量。
根据本发明,一种控制装置包括:接口,所述接口被配置成能够针对构成波长复用光信号的每个波长向至少一个客户端装置和至少一个网络选择性地传送接收到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够经由所述接口控制所述分插复用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在预定波长下的光信号的属性来指示在预定波长下的光信号的传送目的地并且根据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的所述传送目的地向所述分插复用器指示在所述预定波长下的所述光信号的衰减量。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任意地改变待连接到分插复用器的装置的分插复用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中的通信的示例的顺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的通信单元的配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的配置的绘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中输出端口连接到的装置改变的示例的绘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的配置的绘图。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中输入端口连接到的装置改变的示例的绘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网络系统的配置的绘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管理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和网络系统。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的配置的框图。在图1中,网络系统10包括分插复用器11至14、网络15至19、终端站20和21以及客户端装置22。
分插复用器11至14经由网络15彼此连接。分插复用器11至14也分别连接到网络16至19,并且连接到终端20和21以及客户端装置22。针对这些连接,优选使用例如用于发送光信号的电缆,诸如光纤等。
分插复用器11至14根据通信路径来传送从相应的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
分插复用器11连接到网络15、网络16、终端站20和客户端装置22。分插复用器11从网络15、网络16、终端站20和客户端装置22接收光信号。然后,分插复用器11根据所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属性来选择通信路径并且将光信号传送到所选择的通信路径的装置,即,传送目的地。
传送目的地装置是连接到分插复用器的装置中的一个。例如,对于分插复用器11,传送目的地装置是网络15、网络16、终端站20和客户端装置22中的一个。
分插复用器11在传送光信号时调整待传送的光信号的功率,然后将光信号传送到传送目的地装置。也就是说,分插复用器11使待传送的光信号的功率衰减并且将经衰减的光信号传送到传送目的地装置。
当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装置(例如,网络16、终端站20或客户端装置22)改变时,分插复用器11改变衰减量。然后,分插复用器11按照改变后的衰减量使待传送的光信号的功率衰减,并且将经衰减的光信号传送到传送目的地装置。光信号的衰减量是针对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每个装置而指定和改变的。
接下来,将描述分插复用器的配置。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的配置的框图。在图2中,分插复用器11包括通信单元101和控制单元102。图2中的分插复用器11对应于图1中的分插复用器11至14。
通信单元101连接到网络15。通信单元101也连接到客户端装置22、终端站20或网络16。然后,通信单元101将从所述网络、客户端装置、终端站或网络接收到的光信号传送到由控制单元102指示的传送目的地装置。
接下来,通信单元101从网络15、客户端装置22、终端站20或网络16接收光信号,并且使所接收到的光信号衰减由控制单元102指示的衰减量。然后,通信单元101将经衰减的光信号传送到传送目的地装置。
控制单元102根据所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属性来选择通信路径并且指示通信单元101将光信号传送到所选择的通信路径。控制单元102将针对连接到通信单元101的每个装置而指定的衰减量指示给通信单元101。
当连接到通信单元101的装置改变时,控制单元102将与改变后的装置相对应的衰减量指示给通信单元101。
接下来,将描述分插复用器、网络和客户端装置之间的通信过程。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中的通信的示例的顺序图。
在图3中,分插复用器11获得待传送的光信号的属性信息。例如,分插复用器11基于所接收到的光信号或外部控制信号来获得待传送的光信号的属性信息。接下来,分插复用器11根据所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属性来选择通信路径。然后,分插复用器11通过所选择的通信路径来传送光信号。
例如,当所接收到的光信号是待发送到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客户端装置22的光信号时,分插复用器11将光信号发送到客户端装置22。当所接收到的光信号是待经由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网络15发送到另一装置的光信号时,分插复用器11将光信号发送到网络15。注意,客户端装置22可以是图1中的网络16或终端站20。
从分插复用器11发送的光信号是其功率通过被分插复用器11衰减来调整的光信号。光信号的衰减量在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装置由于网络的添加/删除或客户端装置的添加/删除而改变时改变。因此,即使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装置改变了,也能够传送具有适当的功率的光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当连接到该分插复用器的装置改变时,可通过改变由该分插复用器传送的光信号的衰减量来任意地改变连接到该分插复用器的装置。
第二实施例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的通信单元的配置的框图。与图1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因此省略其描述。在图4中,通信单元101包括分出单元111和插入单元112。图4中的通信单元101的配置对应于图2中的通信单元101的配置。
分出单元111分出从网络接收到的光信号并且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02的指令来确定光信号的传输目的地。如果光信号的传输目的地是连接到分出单元111的分出目的地装置(例如,客户端装置22或网络16),则分出单元111将光信号发送到该分出目的地装置。另外,分出单元111向插入单元112输出除分出后的光信号以外的光信号。
例如,当所接收到的光信号是复用的光信号时,分出单元111从复用的光信号分出寻址至连接到分出单元111的客户端装置22或网络16的光信号,使分出后的光信号衰减针对对应的连接装置而指定的衰减量,并且将经衰减的光信号发送到连接到分出单元111的客户端装置22或网络16。
当连接到分出单元111的分出目的地装置改变时,分出单元111改变衰减量。接下来,分出单元111使分出后的光信号的功率衰减改变后的衰减量。然后,分出单元111将经衰减的光信号发送到分出目的地装置。
插入单元112从连接到插入单元112的客户端装置22或网络16接收光信号并且使所接收到的光信号衰减针对每个连接装置而指定的衰减量。接下来,插入单元112将经衰减的光信号插入到从分出单元111输出的光信号,并且将插入后的光信号发送到网络15。
当连接到插入单元112的插入源装置改变时,插入单元112改变衰减量。接下来,插入单元112使待传送的光信号的功率衰减改变后的衰减量,并且将经衰减的光信号插入到网络15的光信号。光信号的衰减量是针对连接到插入单元112的每个装置而指定和改变的。
下文是第二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与常规的分插复用器之间的比较。在常规的装置中,光信号的衰减量是固定的。因此,输入到插入单元112的光信号的水平在连接到插入单元112的装置改变时改变,从而改变输入到插入单元112的光信号的水平并且导致插入光信号的功率与插入后的光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平衡丢失。因此,当插入光信号和插入后的光信号中的一个的功率太强时,对光信号中的另一个产生干扰以致其劣化。
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中,即便当连接到插入单元112的装置改变时,也根据来自改变后的装置的光信号的功率来改变衰减量。通过这样做,插入光信号的功率与插入后的光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平衡将不丢失。因此,即使建立了到任意端口的任意连接,也能够防止插入光信号和插入后的光信号中的一个干扰另一个并且使另一个劣化。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当待连接的装置改变时,从连接的装置发送的光信号的衰减量改变。通过这样做,可维持插入光信号的功率与插入后的光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平衡,从而减少由光信号的插入所导致的干扰的影响。
注意在以上描述中,包括分出单元111和插入单元112这两者。然而,可以仅包括分出单元111,或者可以仅包括插入单元112。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将描述分插复用器被应用于波长选择性开关的示例。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的配置的绘图。图5中的波长选择性开关200具有可被应用于图4中的分出单元111的配置。在图5中,波长选择性开关200由波长解复用器201、可变光衰减器202A至202D、光开关203A至203D、复用器204A至204C和控制单元205组成。
波长解复用器201将从公共端口输入的光信号解复用成在不同波长下的光信号。然后,波长解复用器201针对相应的波长将经解复用的光信号输出到可变光衰减器202A至202D。
可变光衰减器202A至202D使光信号衰减。然后,可变光衰减器202A至202D分别将经衰减的光信号输出到光开关203A至203D。可变光衰减器202A至202D中的衰减量是可变的并且是根据来自控制单元205的指令而确定的。
光开关203A至203D各自从复用器204A至204C中选择光信号的输出目的地并且将光信号输出到所选择的复用器。
复用器204A至204C对从光开关203A至203D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复用。然后,复用器204A至204C将经复用的光信号分别输出到光输出端口A至C。
控制单元205指示用于可变光衰减器202A至202D的衰减量并且也指示光开关203A至203D的选择目的地。光开关203A至203D的选择目的地通过从外部提供的路线信息来确定。如将稍后描述的图9中所示,当存在多条路线时,可以为每条路线提供控制单元205,并且控制单元102可以控制多个控制单元205。
另外,可变光衰减器202A至202D的衰减量是针对相应的波长而指定的,出波长的光输出端口A至C的连接目的地信息来解复用。连接目的地信息是与连接到光输出端口A至C的装置和网络有关的信息。当光输出端口连接到的装置改变时,控制单元205改变其连接目的地装置改变的输出端口的衰减量。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中输出端口连接到的装置改变的示例的绘图。在图6中,XC指示连接目的地是交叉连接(波长交叉连接),并且DROP指示分出客户端装置。在图6中,波长选择性开关200在光输出端口A和C处连接到交叉连接并且在光输出端口B处连接到分出客户端装置。
当光输出端口C的已连接装置从交叉连接改变到分出客户端装置时,控制单元205指示与光输出端口C相对应的可变光衰减器202A至202D以改变衰减量。
通过以这种方式改变衰减量,来自光输出端口C的信号的功率变成适合于分出客户端装置的水平。
接下来,将描述波长选择性开关被应用于插入单元112的示例。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的配置的绘图。图7中的波长选择性开关300具有可被应用于图4中的插入单元112的配置。在图7中,波长选择性开关300由波长解复用器301A至301C、光开关302A至302D、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复用器304和控制单元305组成。
波长解复用器301A至301C将从光输入端口A至C输入的光信号解复用成在不同波长下的光信号。然后,波长解复用器301A至301C针对相应的波长将经解复用的光信号输出到光开关302A至302D。
光开关302A至302D选择从波长解复用器301A至301C输出的光信号并且将它们分别输出到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
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使从光输入端口输入的光信号衰减。然后,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将经衰减的光信号输出到复用器304。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中的衰减量是可变的并且是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05的指令而确定的。
复用器304对从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复用。然后,复用器304将经复用的光信号输出到公共端口。
控制单元305指示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的衰减量并且也指示光开关302A至302D的选择源。光开关302A至302D的选择源通过从外部提供的路线信息来确定。如将稍后描述的图9中所示,当存在多条路线时,可以为每条路线提供控制单元305,并且控制单元102可以控制多个控制单元305。
另外,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的衰减量是针对相应的波长而指定的,该相应的波长由波长解复用器301A至301C基于输入波长的输入端口A至C的连接目的地信息来解复用。连接目的地信息是与连接到输入端口A至C的装置和网络有关的信息。当输入端口连接到的装置改变时,控制单元305改变连接目的地装置被改变的输入端口的衰减量。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中输入端口连接到的装置改变的示例的绘图。在图8中,XC指示连接目的地是交叉连接(波长交叉连接),并且ADD指示插入客户端装置。在图8中,波长选择性开关300在光输入端口A和C处连接到交叉连接并且在光输出端口B处连接到插入客户端装置。
当光输出端口C的已连接装置从交叉连接改变到插入客户端装置时,控制单元305指示与光输出端口C相对应的可变光衰减器303A至303D改变衰减量。
通过以这种方式改变衰减量,来自光输出端口C的信号的功率变成适合于插入客户端装置的水平。
如迄今所描述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当端口连接到的装置改变时,通过改变与连接的装置相对应的光信号的衰减量,可任意地改变连接到端口的装置。因此可有效地使用有限数目的端口的资源。另外,因为可任意地改变连接到端口的装置,所以连接到分插复用器的装置的灵活操作是可能的。
优选将第三实施例的波长选择性开关应用于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在下文中,将描述波长选择性开关被应用于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的示例。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在图9中,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400包括波长交叉连接(wavelength cross-connect)WXC401、波长交叉连接WXC402、光接收器410和411、光发送器412和413、插入/分出420和421以及聚合器430。另外,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400与客户端装置440至443交换光信号。在下面描述每个组件的功能和操作。
波长交叉连接WXC401包括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A和401B。同样地,波长交叉连接WXC402包括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2A和402B。这些波长选择性开关各自由光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波长选择性开关各自具有针对相应的波长将输入WDM信号连接到不同的输出端口的端口切换功能以及针对相应的波长调整发送的光功率的衰减功能。
光接收器410和411各自包括光衰减器和光放大器。光接收器410和411调整从路线发送的光信号的功率,并且将调整后的光信号分别输出到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A和402A。
光发送器412和413各自包括光放大器。光发送器412和413分别对从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B和402B发送的光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将经放大的光信号输出到路线。
插入/分出420包括ODMUX(Optical Demultiplexer,光解复用器)420A、转发器420B和OMUX 420C。同样地,插入/分出421包括ODMUX 421A、转发器421B和OMUX 421C。
在ODMUX 420A中,指派给客户端装置440的信号波长是从自波长选择性开关WSS401A输出的光信号中提取的。然后,在该波长下所提取的光信号经由转发器420B被输出到客户端装置440。
另外,从客户端装置440发送的光信号被转换成由转发器420B指派的波长,由OMUX420C复用,并且输出到波长选择性开关WSS401B。
聚合器430包括光开关430A以及转发器430B和430C。
光开关430A从自波长交叉连接WXC401和402接收到的光信号当中选择待发送到客户端装置442和443的光信号,并且经由转发器430B和430C将所选择的光信号分别输出到客户端装置442和443。
另外,转发器430B和430C将分别从客户端装置442和443发送的光信号转换成适合于波长复用的光信号。然后,光开关430A选择波长交叉连接WXC401和402中的一个,并且将经转换的光信号输出到所选择的波长交叉连接。
例如,转发器430B可以被用于为客户端装置442分出和插入从传输路径(路线P10a和P10b)发送的信号,并且转发器430C可以被用于为客户端装置443分出和插入从传输路径(路线P20a和P20b)发送的信号。可替选地,通过切换光开关430A,转发器430C可以被用于为客户端装置442分出和插入从传输路径(路线P10a和P10b)发送的信号,并且转发器430B可以被用于为客户端装置443分出和插入从传输路径(P20a和P20b)发送的信号。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与上述组件交换光信号的波长选择性开关的连接和操作。
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A经由公共端口连接到光接收器410,并且在选择性端口处连接到ODMUX 420A、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2B和光开关430A。同样地,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2A经由公共端口连接到光接收器411,并且在选择性端口处连接到ODMUX 421A、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B和光开关430A。
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B经由公共端口连接到光发送器412,并且在选择性端口处连接到OMUX 420C、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2A和光开关430A。同样地,波长选择性开关WSS402B经由公共端口连接到光发送器413,并且在选择性端口处连接到OMUX 421C、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A和光开关430A。
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的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400中,除了不配备有CDC功能的ROADM的波长交叉连接WXC和由多个光开关组成的聚合器之外,还包括作为用于选择性地分出光接收器410和411发送的光信号的配置的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A和402A,以从而实现CDC功能。
另外,波长选择性开关的选择性端口连接到波长选择性开关、聚合器、为其插入或者分出光信号的客户端,并且因此可改变已连接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信号处理。从路线P10b发送的波长复用信号的信号功率由光接收器410来调整,并且波长复用信号被输出到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A的公共端口。然后,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1A选择用于针对对应的波长输出波长复用的信号的选择性端口,并且将所选择的光信号输出到连接到选择性端口的ODMUX 420A、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2B或光开关430A。
ODMUX 420A从输出到ODMUX 420A的光信号中提取指派给客户端装置440的信号波长,并且然后在该波长下所提取的光信号经由转发器420B被输出到客户端装置440。
输出到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2B的光信号通过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2B被插入到另一光信号,由光发送器413对光信号执行功率调整等,并且然后光信号被发送到路线P20a。
光开关430A从输出到光开关430A的光信号当中选择待发送到客户端装置442和443的光信号,并且分别经由转发器430B和430C将所选择的光信号输出到客户端装置442和443。
以这种方式,波长选择性开关针对相应的波长从自路线发送的波长复用的信号当中选择光信号,并且然后将所选择的光信号输出到路线或客户端装置。
另外,来自客户端装置的光信号也经由转发器430B或430C输出到光开关430A,并且光开关430A将经转换的光信号输出到所选择的波长交叉连接。然后,光信号由波长选择性开关插入到另一光信号,并且经由光发送器输出到路线。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的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中,波长选择性开关将从路线发送的在不同波长下的光信号输出到下述中的一个:波长选择性开关、聚合器和在与将插入光信号的前述波长选择性开关相反的侧的ODMUX/OMUX,并且然后基于输出/输入端口信息执行最优ATT调整。通过这样做,可实现具有最优功率配置的由波长交叉连接和聚合器组成的RODAM。因此能够实现没有波长和路线的冲突的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所述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能够将任意连接目的地连接到任意端口,能够输出任意波长,并且能够将它们输出到任意路线。
注意,图9中的波长交叉连接WXC401的波长选择性开关WSS401A和波长交叉连接WXC402的波长选择性开关WSS 402A可以用分光器代替。
此外,尽管图9示出具有两条路线的波长选择性开关的示例,然而可以增加并改变WSS的端口的数目至任意数目的路线。另外,可以将待输出到每个端口的经波长复用的光信号的波长复用的次数改变为任意数目。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例中,将描述用于控制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分插复用器的装置。图10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网络管理系统的配置的绘图。在图10中,网络管理系统500包括管理装置501和分插复用器11。管理装置501例如是用于管理通信网络和网络装置的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元件管理系统)等。
管理装置501接受来自用户的连接信息的登记并且登记连接信息。然后,管理装置501将连接信息发送到分插复用器11。当管理装置501接收指示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装置改变的连接信息时,它通知分插复用器11连接的装置已经改变。
分插复用器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的分插装置。当分插复用器11接收到关于连接的装置的改变的连接信息时,分插复用器11改变由分插复用器11传送的光信号的衰减量。
接下来,将描述管理装置501的配置。图11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管理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在图11中,管理装置501包括控制单元502和接口503。
控制单元502接受来自用户的连接信息的登记和改变并且登记连接信息。然后,当控制单元502接收到指示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装置改变的连接信息时,控制单元502向接口503输出指示连接到分插复用器11的装置已经改变的连接信息。
接口503是用于将从控制单元502输出的连接信息输出到分插复用器11的接口。接口503优选地被配置成通过电或光通信来与分插复用器11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管理装置,当连接到分插复用器的装置改变时,能够向分插复用器通知连接的改变。因此,可通过远程控制任意地改变分插复用器。
在第四实施例中,管理装置501的控制单元502可以指示针对每个输入端口且针对由分插复用器11传送的光信号的每个波长的衰减量。
此外,在相应的实施例中,衰减量包括零。也就是说,当被配置为将不执行衰减时,衰减量为零。另外,在相应的实施例中,可以提供放大器来代替衰减器,并且可以通过将衰减量用作放大量来对光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分插复用器11的控制单元102和管理装置501的控制单元502控制/指示针对每个输入端口且针对由分插复用器111传送的光信号的每个波长的放大量。
此外,可以通过多播来传送光信号。
在前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控制单元或与控制有关的操作和配置可以由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硬件或软件来执行。另外,一些处理可以由软件来执行并且其他处理可以由硬件来执行。当处理由软件来执行时,诸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执行有关功能块的处理的程序。该程序可使用任何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光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CD-ROM(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D-R、CD-R/W、DVD-R(可记录DVD)、DVD-R DL(DVD-R双层)、DVD-RW(可写DVD)、DVD-RAM、DVD+R、DVD+R DL、DVE+RW、BD-R(可记录Blu-ray(注册商标)盘)、BD-RE(可写Blue-ray(注册商标)盘)、BD-ROM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模ROM、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PROM)、闪速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尽管已经参考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受上文限制。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在不脱离其范围的情况下酌情做出修改。
本申请基于于2015年1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13258并要求其优先权的权益,其整个内容通过引用并入在本文中。
工业适用性
可将本发明优选地应用于在使用波分复用和解复用技术的光通信网络中使用的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和传输方法。
附图标记列表
10 网络系统
15-19 网络
11-14 分插复用器
20-21 终端站
22、440-443 客户端装置
101 通信单元
102 控制单元
111 分出单元
112 插入单元
200、300、401A-402B 波长选择性开关
201、301A-301C 波长解复用器
202A-202D、303A-303D可变光衰减器
203A-203D、302A-302D、430A 光开关
204A-204C、304 复用器
205、305、502 控制单元
400 波长路径通信节点装置
401、402 波长交叉连接
410、411 光接收器
412、413 光发送器
420、421 分出
420B、421B、430B、430C 转发器(transponder)430 聚合器
500 网络管理系统
501 管理装置
503 接口

Claims (7)

1.一种分插复用器,具备:
通信部,能够针对构成波长复用光信号的每个波长向预定的至少一个客户端装置和预定的至少一个网络选择性地传送接收到的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以及
切换部,根据来自控制部的指示,能够根据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所包含的预定的波长的光信号的属性,来选择性地切换该预定的波长的光信号的传送目的地,其中,
所述通信部以与第一传送目的地相对应地确定的第一衰减量来衰减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中包含的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一传送目的地是所述第一光信号的传送目的地,并且
在所述第一传送目的地切换到第二传送目的地时,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指示,以与所述第二传送目的地相对应地预先确定的第二衰减量来衰减所述第一光信号,然后将衰减后的所述第一光信号传送到所述第二传送目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插复用器,其中,
所述通信部使来自所述客户端装置或所述网络的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衰减,并将衰减后的波长复用光信号插入到传送目的地的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插复用器,其中,
所述通信部使来自所述网络的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衰减并分出到传送目的地的客户端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插复用器,其中,所述通信部具有:
供光信号输入的多个光输入端口;
衰减手段,使输入了的光信号衰减;以及
波长复用手段,对由所述衰减手段衰减了的光信号进行波长复用,
并对所述衰减手段的每个指示衰减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插复用器,其中,
所述衰减量能够以波长单位来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插复用器,其中,
所述通信部使从所述至少一个客户端装置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接收的波长复用光信号分别选择的波长衰减,并将衰减了的波长复用而向其他网络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插复用器,其中,
所述衰减量根据接收的波长复用光信号的发送源而由所述控制部指示。
CN201811533773.0A 2015-01-27 2016-01-25 分插复用器 Active CN109905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3258A JP6395219B2 (ja) 2015-01-27 2015-01-27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15-013258 2015-01-27
CN201680007594.6A CN107210836B (zh) 2015-01-27 2016-01-25 网络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594.6A Division CN107210836B (zh) 2015-01-27 2016-01-25 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5196A CN109905196A (zh) 2019-06-18
CN109905196B true CN109905196B (zh) 2021-12-07

Family

ID=5654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594.6A Active CN107210836B (zh) 2015-01-27 2016-01-25 网络系统
CN201811533773.0A Active CN109905196B (zh) 2015-01-27 2016-01-25 分插复用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594.6A Active CN107210836B (zh) 2015-01-27 2016-01-25 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10374740B2 (zh)
EP (2) EP3651389B1 (zh)
JP (1) JP6395219B2 (zh)
CN (2) CN107210836B (zh)
BR (1) BR112017014971B1 (zh)
RU (1) RU2668292C1 (zh)
WO (1) WO2016121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10113U (zh) 2015-07-16 2015-11-2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WO2018105506A1 (ja) * 2016-12-05 2018-06-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および光伝送方法
WO2019188633A1 (ja) * 2018-03-27 2019-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JP7147368B2 (ja) * 2018-08-23 2022-10-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131A (zh) * 2002-07-03 2005-09-0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可变衰减器和光组件
CN1832385A (zh) * 2005-03-09 2006-09-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波分复用光信号的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914A (en) 1900-08-18 1902-03-25 George H Cressler Pocket-case for cigarettes or cigars.
US6587240B1 (en) 1998-12-21 2003-07-01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switching nod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JP4402844B2 (ja) 2000-02-15 2010-01-20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装置
DE10029206A1 (de) * 2000-06-20 2002-01-10 Schleifring Und Appbau Gmbh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optischer Signale
FR2820593B1 (fr) 2001-02-02 2003-05-23 Schlumberger Services Petrol Chemin optique
US7340174B2 (en) * 2001-12-28 2008-03-0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ogrammable OADM with chromatic dispersion, dispersion slope and amplitude ripple compensation, and method
EP1271825A1 (en) 2001-06-25 2003-01-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xed optical information transport
EP1419595A4 (en) * 2001-06-25 2008-12-31 Corvis Corp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7302111B2 (en) 2001-09-12 2007-11-27 Micronic Laser Systems A.B. Graphics engine for high precision lithography
US7408638B2 (en) 2001-11-21 2008-08-05 Roygbiv, Llc Refractive-diffractive spectrometer
US6801679B2 (en) * 2001-11-23 2004-10-05 Seungug Koh Multifunctional intelligent optical modules based on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s
US6959149B2 (en) * 2002-03-29 2005-10-2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ower balancing in DWDM optical networks
US7218858B1 (en) * 2002-05-20 2007-05-15 Cien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of a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in an optical network
US7136589B2 (en) 2002-07-05 2006-11-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US7430373B2 (en) * 2003-03-10 2008-09-30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node processor, optical network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N1567803A (zh) * 2003-06-11 2005-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光分插复用的装置
US7257288B1 (en) * 2004-04-23 2007-08-14 Nistica, Inc. Tunable optical routing systems
US7408639B1 (en) * 2004-04-23 2008-08-05 Nistica, Inc. Tunable optical routing systems
JP4489522B2 (ja) * 2004-07-20 2010-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光伝送システム
WO2006030524A1 (ja) * 2004-09-17 2006-03-23 Fujitsu Limited 光挿入分岐装置
KR100570840B1 (ko) * 2004-11-05 2006-04-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 분기/결합 장치
US8204374B2 (en) * 2004-12-10 2012-06-19 Ciena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multichannel (WDM) optical ring network with optical shared protection
JP4725304B2 (ja) 2005-11-25 2011-07-13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皿ネジ防水締結構造
JP4739928B2 (ja) * 2005-11-28 2011-08-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波長選択光スイッチおよび波長選択光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JP2007173943A (ja) * 2005-12-19 2007-07-05 Fujitsu Ltd 光海底伝送システム
JP4878479B2 (ja) * 2006-02-01 2012-02-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クロスコネクト装置
JP2007208691A (ja) 2006-02-02 2007-08-16 Murata Mach Ltd 通信端末装置
JP4731376B2 (ja) 2006-03-29 2011-07-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中継ノード
KR100908239B1 (ko) * 2006-12-06 2009-07-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채널 통과/결합 광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oadm노드에서의 채널 통과/결합 방법
US7474830B2 (en) * 2007-03-23 2009-01-06 Verizon Services Organizat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iber characteristics
KR20090065160A (ko) * 2007-12-17 2009-06-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파장 선택 스위치
CN101222277B (zh) * 2008-02-02 2012-05-3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选择开关型的可重配置光分插复用器传输设备及该设备中光通道功率自动均衡的方法
WO2009145118A1 (ja) 2008-05-26 2009-12-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波長パス通信ノード装置、波長パス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040813B2 (ja) * 2008-05-28 2012-10-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分岐挿入多重化装置
JP5104631B2 (ja) 2008-08-01 2012-1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装置の分散管理方法
IL194411A0 (en) * 2008-09-28 2009-09-22 Eci Telecom Ltd Technique for selectively changing dispersion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JP5090312B2 (ja) * 2008-10-23 2012-12-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管理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JP5079669B2 (ja) 2008-11-20 2012-11-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5407294B2 (ja) 2008-11-20 2014-0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0219729A (ja) * 2009-03-16 2010-09-30 Nec Corp 光波長分岐挿入装置および光波長分割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JP2011007093A (ja) 2009-06-25 2011-01-13 Hitachi Ltd タービン動翼
JP2011040997A (ja) 2009-08-11 2011-02-2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JP5712929B2 (ja) 2009-11-05 2015-05-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パワー制御システム、光パワー制御ノード装置、及び光パワー制御方法
JP5440211B2 (ja) * 2010-01-28 2014-03-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および導通試験方法
JP5543793B2 (ja) 2010-01-28 2014-07-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446944B2 (ja) * 2010-01-29 2014-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80162A (ja) 2010-02-26 2011-09-15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異方性導電材塗布装置,異方性導電材塗布方法,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組立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組立方法
CN102640438B (zh) 2010-04-21 2016-08-24 美国日本电气实验室公司 Roadm应答器聚合器系统和操作方法
JP5505098B2 (ja) 2010-06-02 2014-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
JP5452375B2 (ja) 2010-06-03 2014-03-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基地局
JP5921535B2 (ja) 2010-06-16 2016-05-24 ディナバックス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Tlr7および/またはtlr9阻害剤を用いる治療の方法
JP5530266B2 (ja) * 2010-06-21 2014-06-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及び光パス設計方法
WO2011161891A1 (ja) * 2010-06-24 2011-12-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Oadm装置
US8687964B2 (en) 2010-12-13 2014-04-01 Dynamic Method Enterprise Limited In-band control mechanism
JP5811549B2 (ja) * 2011-03-01 2015-11-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ノード装置、光ノード装置の接続確認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790653B (zh) 2011-05-19 2015-02-1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和可重构光分插复用方法
JP2013005018A (ja) 2011-06-13 2013-01-07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13005016A (ja) * 2011-06-13 2013-01-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波長スイッチ及び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JP5767147B2 (ja) 2011-11-07 2015-08-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増幅器システム及び光増幅方法
JP6080375B2 (ja) 2011-11-07 2017-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画像符号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画像復号装置、画像復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83484B2 (en) * 2012-02-13 2015-07-14 Ciena Corporatio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photonic rou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3201517A (ja) * 2012-03-23 2013-10-03 Fujitsu Ltd 光伝送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光伝送装置、制御装置及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JP2014007564A (ja) 2012-06-25 2014-01-16 Hitachi Ltd 光クロスコネクト装置、および、光レベル制御方法
JP2014022865A (ja) * 2012-07-17 2014-02-03 Nec Corp 光信号分岐装置、および光信号挿入装置
JP2014022885A (ja) 2012-07-17 2014-02-0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回線割当装置および回線割当方法
US8917988B2 (en) * 2012-12-07 2014-12-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d-to-end carrier frequency control to improve bandwidth utilization in an optical network
US9008514B2 (en) * 2013-06-22 2015-04-14 Mark E. Boduc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on of compact optical nodes using wavelength equalizing arrays
JP6189114B2 (ja) 2013-07-05 2017-08-30 株式会社パウレック 粉粒体処理装置
IT201600083187A1 (it) 2016-08-05 2018-02-05 Lym S R L Sistema di illuminazio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131A (zh) * 2002-07-03 2005-09-0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可变衰减器和光组件
CN1832385A (zh) * 2005-03-09 2006-09-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波分复用光信号的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52973B1 (en) 2020-01-01
EP3252973A1 (en) 2017-12-06
US20190305869A1 (en) 2019-10-03
CN107210836A (zh) 2017-09-26
US20220360354A1 (en) 2022-11-10
US20180006755A1 (en) 2018-01-04
US10374740B2 (en) 2019-08-06
CN107210836B (zh) 2019-01-11
JP2016139904A (ja) 2016-08-04
BR112017014971B1 (pt) 2023-12-19
US11973579B2 (en) 2024-04-30
EP3252973A4 (en) 2018-08-29
WO2016121361A1 (ja) 2016-08-04
CN109905196A (zh) 2019-06-18
JP6395219B2 (ja) 2018-09-26
BR112017014971A2 (pt) 2018-03-20
RU2668292C1 (ru) 2018-09-28
US11431431B2 (en) 2022-08-30
EP3651389A1 (en) 2020-05-13
US20210320740A1 (en) 2021-10-14
EP3651389B1 (en) 2024-03-13
US11095387B2 (en)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9915B2 (en) Optical switching device, optical add device, and optical drop device
US11973579B2 (en) Add/drop multiplexer, network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management device
US9520959B2 (en) Optical drop apparatus, optical add apparatus, and optical add/drop apparatus
US8131151B2 (en)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in optical networks
JP5092895B2 (ja) 光通信装置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US10498479B2 (en) Reconfigurable add/drop multiplexing in optical networks
US20100150551A1 (en)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ing system,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and optical pathway detour program
JP7147626B2 (ja)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US7133616B2 (en) Wavelength-selective routing using an optical add/drop architecture
JP7136317B2 (ja) 光分岐結合装置及び光分岐結合方法
JP6471814B2 (ja) 分岐挿入装置
JP7103391B2 (ja) 分岐挿入装置、及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JP2019071673A (ja) 分岐挿入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伝送方法
Collings et al. Optical node architectures
EP4529045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optical path opening method
EP3073755B1 (en) Optical packet drop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node
JP2010124280A (ja) 光バースト信号収容光挿入分離装置および光バースト信号収容光挿入分離方法
EP2731286A1 (en) Interoperability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9

Address after: 80 Mingdi Mia Road,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NEC Asia Pacific Private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Singapore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017

Address after: 20 Goryeo Pier,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Patent Wave Private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Singapore

Address before: 80 Mingdi Mia Road,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NEC Asia Pacific Private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Singapor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