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1555B - 电源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61555B CN109861555B CN201810118947.0A CN201810118947A CN109861555B CN 109861555 B CN109861555 B CN 109861555B CN 201810118947 A CN201810118947 A CN 201810118947A CN 109861555 B CN109861555 B CN 1098615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power conversion
- electromagnetic filter
- conversion device
- main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2—Cooling of switch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H05K7/20472—Sheet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9—Pressing means used to urge contact, e.g.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72—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案关于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包括壳体、主板、第一电磁滤波板、第二电磁滤波板、信号板、电容板以及散热模块。壳体包括散热墙以及冷却液流道。主板架构于壳体之上。主板包含第一表面以及功率器件。第一表面面向壳体。散热模块包括绝缘导热片以及弹性夹件。绝缘导热片贴合于对应的散热墙。于主板的第一表面趋向壳体且将功率器件夹固于弹性夹件与绝缘导热片之间的容置空间时,弹性夹件靠压功率器件贴合于绝缘导热片,以使功率器件通过绝缘导热片与散热墙以及冷却液流道热耦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案为关于一种电源装置,尤指一种高功率密度的电源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模块(On Board Charge Module,OBCM)是指一种安装于电动汽车上,透过地面交流电网对车载电池组进行充电的电源转换装置。于进行充电时,使用者可将交流电力电缆线直接插入到电动汽车的插座中即可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这类电源转换装置内至少包含电源转换模块以及基座壳体等,电源转换模块用以实现将外部电源转换为汽车上所用到的各个电压等级的交/直流电源。当电源转换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基座壳体提供散热设计来将电源转换模块产生的热量消散掉,以避免因热量的累积而影响电源转换模块的整体性能。然而,目前电源转换模块的设计以及基座壳体对应提供的散热设计均不佳,致使车载充电模块的整体体积比较大,功率密度较低。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电源转换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实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通过优化各个构成组件布设,使其装配固定简单可靠,同时增强各个构成组件的散热能力,并减小电源转换装置的整体体积以及提升电源转换装置的整体功率密度。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通过将主板上的功率器件透过导热绝缘的散热模块固定且贴合至壳体的散热墙,各构成组件设置于主板与壳体之间且容置于壳体的容置槽,壳体的散热墙与容置槽同时热耦合于壳体的冷却液流道,以降低界面热阻,简化装配结构,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电源转换装置的可靠性以及散热能力的目的。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包括壳体、主板、第一电磁滤波板、第二电磁滤波板、信号板、电容板以及散热模块。壳体包括至少一散热墙以及一冷却液流道。散热墙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主板架构于壳体之上。主板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功率器件,其中第一表面面向壳体,且包括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第一电磁滤波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且电连接至主板。第二电磁滤波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且电连接至主板。信号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且电连接至主板。电容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且电连接至主板。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绝缘导热片以及至少一弹性夹件。其中绝缘导热片贴合于对应的散热墙,弹性夹件固定于壳体且相对于绝缘导热片,以使弹性夹件与绝缘导热片架构形成一容置空间,于主板的第一表面趋向壳体且将功率器件夹固于弹性夹件与绝缘导热片之间的容置空间时,弹性夹件靠压功率器件的第一面,功率器件的第二面贴合于绝缘导热片,以使功率器件通过绝缘导热片与散热墙以及冷却液流道热耦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于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4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液流道配置图;
图5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电路方块图;
图6至图10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于不同组装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电源转换装置
10:壳体
11:散热墙
12:冷却液流道
12a:流体输入管
12c:沟道
12b:流体输出管
13:第一容置槽
14:第二容置槽
15:底盖
16:电源输入端
17:电源输出端
18:信号传输端
20:主板
21:第一表面
22:第二表面
23:功率器件
23a:第一面
23b:第二面
24:变压器模块
25:功因校正电路
26:隔离DC/DC变换器
30:散热模块
31:绝缘导热片
32:弹性夹件
33:容置空间
34:导热胶
40:第一电磁滤波板
41:第二电磁滤波板
50:电容板
60:信号板
70:外盖
L1:第一侧边
L2:第二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为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案。
图1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3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于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案的电源转换装置1包括壳体10、主板20、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电容板50、信号板60以及散热模块30。壳体10包括至少一散热墙11以及一冷却液流道12,其中散热墙11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主板20架构于壳体10之上。主板20包含一第一表面21、一第二表面22以及至少一功率器件23,其中第一表面21面向壳体10,功率器件23设置于第一表面21,且包括一第一面23a以及一第二面23b。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一电磁滤波板41均设置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与壳体10之间,且分别电连接至主板20。电容板50设置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与壳体10之间,且电连接至主板20。信号板60设置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与壳体10之间,且电连接至主板20。散热模块30包括至少一绝缘导热片31以及至少一弹性夹件32。绝缘导热片31可例如是但不受限于一直接覆铜(DBC,Direct Bond Copper)陶瓷基板。其中绝缘导热片31贴合于对应的散热墙11,弹性夹件32固定于壳体10且相对于绝缘导热片31,以使弹性夹件32与绝缘导热片31架构形成一容置空间33。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趋向壳体10且将功率器件23夹固于弹性夹件32与绝缘导热片31之间的容置空间33内时,弹性夹件31靠压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贴合于绝缘导热片31,以使功率器件23通过绝缘导热片31与散热墙11以及冷却液流道12热耦接。应强调的是,弹性夹件31压抵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的样式及其组装于壳体10的顺序均可视实际需求而调变,但此非限制本案技术的必要特征,任何可相对散热墙11形成容置空间33且维持弹性力的弹性夹件均可适用于本案,本案并不受限于此。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功率器件23可设置于主板20的第二表面22,而主板20、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电容板50以及信号板60则共同架构于壳体10之内。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趋向壳体10,主板20、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电容板50、信号板60与功率器件23容置于壳体10之内,且将第二表面22上的功率器件23夹固于弹性夹件32与绝缘导热片31之间的容置空间33时,弹性夹件32靠压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贴合于绝缘导热片31,以使功率器件23通过绝缘导热片31与散热墙11以及冷却液流道12热耦接。因此,功率器件23设置于主板20的位置亦可视实际应用需求调变,本案并不受限于前述实施态样,亦不再赘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功率器件23是集成的一功率模块,如此可简化电源转换装置1的装配结构,进而降低成本。于上述实施例中,主板20可由一块电路板组成也可由多块电路板组成。
具体而言,本案散热墙12可视实际应用需求而设置于壳体2上任一可与冷却液流道12热耦接的位置,而于本实施例中,尤以邻设于壳体10的周缘侧为更佳。再者,功率器件23可例如是但不受限于一直插式功率器件,插置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上(即该功率器件相对于该主板竖直设置),且以邻设于主板20的周缘侧尤佳。另一方面,相对于散热墙12,绝缘导热片31可通过例如但不受限于一导热胶(未图示)而预先粘固于所对应的散热墙12上,而弹性夹件32则可利用例如是但不受限于一螺栓而预先固定于壳体10上,以使弹性夹件32与绝缘导热片31之间架构形成所需的容置空间33,以于后容置且夹固功率器件23。于一实施例中,功率器件23可通过例如但不受限于一导热胶(未图示)而粘固于第一绝缘导热片31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散热模块30相对于散热墙11而架构于壳体10的周缘侧,且功率器件23邻设于主板20的周缘侧,弹性夹件32则可预先固定于壳体10上或于主板20架构在机壳10上后再利用例如是但不受限于一螺栓锁固于壳体10,使弹性夹件31靠压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贴合于绝缘导热片31,进而使功率器件23容置且夹固于容置空间33,且功率器件23通过绝缘导热片31与散热墙11以及冷却液流道12热耦接。此外,电源转换装置1还包括一外盖70,设置于壳体10与主板20之上,且覆盖于主板20的第二表面22之上,用以保护电源转换装置1。
另一方面,于本实施例中,电源转换装置1更架构为一双向电源转换装置,用以执行交流与直流或直流与交流的电源转换。除对应于电连接至主板20的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电容板50以及信号板60外,主板20还包括至少一变压器模块24,其中变压器模块24设置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上,且功率器件23更邻设于变压器模块24的侧边。于本实施例中,为使电源转换装置1同时达成高功率密度及高散热效率的构装,壳体10除了包括前述散热墙15外,还包括第一容置槽13以及一第二容置槽14,其中第一容置槽13、第二容置槽14与前述散热墙11同样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变压器模块24可预置于第一容置槽13内,而于主板20组装架构于壳体10上时再电连接至主板。此外,于主板20架构于壳体10上时,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通过散热模块30的绝缘导热片31热耦接至壳体10的散热墙11。且于主板20架构于壳体10上时,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电容板50以及信号板60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4。其中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电容板50布设于第二容置槽14的底面,信号板60可贴附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而设置于主板20与第一电磁滤波板40或主板2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变压器模块24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3,而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4,又第一容置槽13与第二容置槽14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所以变压器模块24、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第一容置槽13与第二容置槽14而传导至冷却液流道12逸散。于一实施例中,变压器模块24的个数可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设计,如变压器模块24的个数为两个。于一实施例中,当变压器模块24、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3与第二容置槽14时,第一容置槽13与第二容置槽14内更可加入一例如但不受限于绝缘导热胶(未图示),以增强变压器模块24通过第一容置槽13以及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通过第二容置槽14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的效能。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槽14环设于第一容置槽13的相邻侧壁。散热墙11设置于壳体10的周缘侧,或设置于壳体10的周缘侧且邻设于第一容置槽13的一侧壁。于本实施例中,功率器件23可架构为例如是一原边功率器件或一副边功率器件。此外,电连接至主板20的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与信号板60更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4且通过第二容置槽14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借此,功率器件23、变压器模块24、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电容板50与信号板60便可简单可靠的装配固定于壳体10与主板20之间,同时增强对功率器件23、变压器模块24、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的散热能力,并减小电源转换装置1的整体体积以及提升电源转换装置1的整体功率密度。
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冷却液流道12构成于相对散热墙11、第一容置槽13与第二容置槽14所在的另一相对面,可例如是至少一沟道12c,且覆盖一底盖15而构成。底盖15可通过例如是但不受限于粘合的方式贴付于壳体10而形成冷却液流道12。壳体10还包括一流体输入管12a以及一流体输出管12b,流体输入管12a与流体输出管12b通过冷却液流道12的沟道12c而连通。图4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液流道配置点。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冷却液流道12的沟道12c更热耦接至散热墙11以及第一容置槽13与第二容置槽14相邻的侧壁。借此,冷却液流道12可有效率的带走通过绝缘导热片31热耦接至散热墙11的功率器件23、热耦接至第一容置槽13的变压器模块24与热耦接至第二容置槽14的第一电磁滤波板40及第二电磁滤波板41所产生的热量,进而增进电源转换装置1的散热能力。当然,壳体10的冷却液流道12相对于散热墙11、第一容置槽13与第二容置槽14的布设可视实际需求而调整变化,本案并不受限于此,且不再加以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一实施例中,电源转换装置1架构为一双向电源转换装置,用以执行交流与直流的电源转换。电源转换装置1还包括一第一电源传输端16、一第二电源传输端17以及一信号传输端18,可例如设置于壳体10的一第一侧边L1,且相对于流体输入管12a以及流体输出管12g所设置的第二侧边L2。图5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电路方块图。为实现双向电源转换装置,主板20上的功率器件23与变压器模块24更与其他电子组件组配架构为例如是一双向功因校正电路25以及一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26。电连接至主板20的第一电磁滤波板40以及第二电磁滤波板41可分别架构为例如是一交流电磁滤波板与一高压直流电磁滤波板。另外,电连接至主板20的信号板60则可架构为例如是一低压信号板。参见图3以及图5,于电源转换装置执行电源转换时,一输入电源首先可经由第一电源传输端16或第二电源传输端17传输至第一电磁滤波板40或第二电磁滤波板41,再传输至主板20的功因校正电路27,经主板20转换处理后经由第一电源传输端16或第二电源传输端17输出。另一方面,于电源转换装置执行信号处理,输入信号经由信号传输端18传输至信号板60所架构的低压信号板,经主板20上功率器件23所架构的原边侧与副边侧后,再经由信号板60及信号传输端18输出。值得注意的是,容置于壳体10的第二容置槽14的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以及信号板60,于本实施例中,更因应前述执行电源转换以及信号处理需求,将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信号板60邻设于第一电源传输端16、第二电源传输端17与信号传输端18所在的第一侧边L1,减少第一电源传输端16与第二电源传输端17至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以及信号传输端18至信号板60的距离,进而提升电源转换装置1的效率。当然,第一电传输端16、第二电源传输端17以及信号传输端18相对于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信号板60的布设亦可视实际需求而调变,本案并不受限于前述实施例。
具体而言,电源转换装置1可优化各个构成组件布设,使其装配固定简单可靠,同时增强对各个构成组件的散热能力,并减小电源转换装置的整体体积以及提升电源转换装置的整体功率密度。图6至图10是揭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各组装阶段结构示意图。首先,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至少一散热墙11、冷却液流道12(参见图2)、第一容置槽13、第二容置槽14、底盖15、第一电源传输端16、第二电源传输端17、信号传输端18、流体输入管12a以及流体输出管12b。第一电源传输端16、第二电源传输端17与信号传输端18设置于壳体10的第一侧边L1。流体输入管12a以及流体输出管12b设置于与第一侧边L1相对的第二侧边L2。冷却液流道12相对于散热墙11、第一容置槽13以及第二容置槽14设置于一相对底面,以热耦接至散热墙11、第一容置槽13以及第二容置槽14。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散热模块30的绝缘导热片31可例如是但不受限于一直接覆铜(DBC,Direct Bond Copper)陶瓷基板,且分别通过例如但不受限于一导热胶34而预先粘固于所对应的散热墙12上。于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30的弹性夹件32利用例如是但不受限于一螺栓而预先固定于壳体10上,以使弹性夹件32与绝缘导热片31之间架构形成所需的容置空间33,以于后容置且夹固功率器件23。但应强调的是,弹性夹件32固定于壳体10的顺序并非限制本案的必要技术特征。于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夹件32可于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邻置于绝缘导热片31后,再将弹性夹件32锁固于壳体10,使弹性夹件31靠压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贴合于绝缘导热片31,进而使功率器件23容置且夹固于容置空间33,且功率器件23通过绝缘导热片31与散热墙11以及冷却液流道12热耦接。另一方面,电连接至主板20的变压器模块24亦可预先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3,于本实施例中,变压器模块24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3时,第一容置槽13内更可加入一例如但不受限于绝缘导热胶(未图示),以增强变压器模块24通过第一容置槽13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的效能。
接着,如图8所示,连接至主板20的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电容板50亦可预先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4,而信号板60则先行组装至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同样的,于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电容板50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4时,第二容置槽14内亦可加入一例如但不受限于绝缘导热胶(未图示),以增强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电容板50通过第二容置槽14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的效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案的电源转换装置1可例如架构为一双向电源转换装置,因应前述执行电源转换以及信号处理需求,于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电容板50容置至第二容置槽14时,可将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电容板50分别邻设于第一电源传输端16、第二电源传输端17与信号传输端18所在的第一侧边L1,减少第一电源传输端16与第二电源传输端17至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的导接距离以及信号传输端18至信号板60的导接距离,进而提升电源转换装置1的效率。
而后,如图9所示,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趋向壳体10时,主板20上的功率器件23对准壳体10上弹性夹件32与绝缘导热片31架构的容置空间33,且主板20可通过例如但不受限于一螺栓而锁固于壳体10之上。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夹件32预先固定于壳体10且与绝缘导热片31形成容置空间33,则于主板20的第一表面21趋向壳体10时,功率器件23可插置进入容置空间33,使弹性夹件31靠压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贴合于绝缘导热片31,以使功率器件23通过绝缘导热片31与散热墙11以及冷却液流道12热耦接。组装后的电源转换装置1即如图10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30的弹性夹件32是相对于散热墙11而架构于壳体10的周缘侧,且功率器件23邻设于主板20的周缘侧,则弹性夹件32则可于主板20架构在机壳10上后再利用例如是但不受限于一螺栓锁固于壳体10,使弹性夹件31靠压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贴合于绝缘导热片31,以使功率器件23通过绝缘导热片31与散热墙11以及冷却液流道12热耦接。当然,弹性夹件32亦可预先设置于壳体10的周缘侧,于主板20架构在机壳10上后,再调整弹性夹件32靠压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的弹性力。应强调的是,弹性夹件31压抵功率器件23的第一面23a的样式及其组装于壳体10的顺序均可视实际需求而调变,但此非限制本案技术的必要特征,任何可相对散热墙11形成容置空间33且维持弹性力的弹性夹件31均可适用于本案的电源转换装置1,本案并不受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电源转换装置1更可包括一外盖60,设置于壳体10与主板20之上,且覆盖于主板20的第二表面22之上,用以保护电源转换装置1。
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在电源转换装置1架构例如是一双向电源转换装置时,执行交流直流电源双向转换作业时的主要热量产生组件,如本实施例中主板20上的功率器件23、变压器模块24、第一电磁滤波板40以及第二电磁滤波板41均以最短距离热耦接至壳体10的冷却液流道12。其中针对会产生大量热量的功率器件23,更通过一例如是直接覆铜(DBC,Direct Bond Copper)陶瓷基板热耦接至壳体10的散热墙11,以降低界面热阻。更佳者,功率器件23的第二面23b与绝缘导热片31之间、绝缘导热片31与散热墙11之间更可通过例如但不受限于一导热胶36(参见图6)等导热接口材质而贴合,进一步降低热量逸散途径中的界面热阻。另一方面,容置变压器模块24的第一容置槽13内以及容置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的第二容置槽14内更可加入一例如但不受限于绝缘导热胶(未图示),以增强变压器模块24、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的效能。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电源转换装置1除了考虑以最短距离将主要热量产生组件热耦接至冷却液流道12外,散热墙11、第一容置槽13以及第二容置槽14的位置布设更考虑各个主要构成组件间的电连接关系。例如实施例中功率器件23可架构为用以执行双向电源转换所需的副边侧功率器件以及原边侧功率器件。由于功率器件23对应散热墙11,又散热墙11邻设于第一容置槽13的一侧壁,则功率器件23即可邻设于变压器模块24所在之处,以减少副边侧与原边侧功率器件至变压器的导接距离,以利于降低导接电阻、避免干扰,同时提升电源转换装置1的效率及散热效率。同样的,因应电源转换装置1于执行双向电源转换以及信号处理需求,将第一电磁滤波板40、第二电磁滤波板41与信号板50邻设于第一电源传输端16、第二电源传输端17与信号传输端18所在的第一侧边L1,可减少第一电源传输端16与第二电源传输端17至第一电磁滤波板40与第二电磁滤波板41之间,以及信号传输端18至信号板50之间的导接距离,亦利于提升电源转换装置1的效率。再者,连通至冷却液流道12的流体输入管12a以及流体输出管12b更可相对于所在的第一侧边L1而设置于另一第二侧边L2,使电源转换装置1充分整合利用空间、减少整体体积,达到提升效率以及散热能效的双重目的。但应强调的是,前述电源转换装置1中,壳体10与主板20间各个构成组件布设的优化均可视实际需求而调整变化,本案并不受限于前述实施例例示的组合,且不再加以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以电源转换装置1架构为一双向电源转换装置为例。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源转换装置1也可架构为一单向电源转换装置。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通过优化各个构成组件布设,使其装配固定简单可靠,同时增强各个构成组件的散热能力,并减小电源转换装置的整体体积以及提升电源转换装置的整体功率密度。此外,通过将主板上的功率器件透过导热绝缘的散热模块固定且贴合至壳体的散热墙,各构成组件设置于主板与壳体之间且容置于壳体的容置槽,壳体的散热墙与容置槽同时热耦合于壳体的冷却液流道,以降低界面热阻,简化装配结构,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以及散热能力的目的。
本案得由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欲保护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包括至少一散热墙以及一冷却液流道,其中该散热墙热耦接至该冷却液流道;
一主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其中该主板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功率器件,其中该第一表面面向该壳体,该功率器件设置于该主板上,且该功率器件包括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
一第一电磁滤波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且电连接至该主板;
一第二电磁滤波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且电连接至该主板;
一信号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且电连接至该主板;
一电容板,架构于该壳体之上,且电连接至该主板;以及
一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绝缘导热片以及至少一弹性夹件,其中该绝缘导热片贴合于对应的该散热墙,该弹性夹件固定于该壳体且相对于该绝缘导热片,以使该弹性夹件与该绝缘导热片架构形成一容置空间,于该主板的该第一表面趋向该壳体且将该功率器件夹固于该弹性夹件与该绝缘导热片之间的该容置空间时,该弹性夹件靠压该功率器件的该第一面,该功率器件的该第二面贴合于该绝缘导热片,以使该功率器件通过该绝缘导热片与该散热墙以及该冷却液流道热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率器件设于该第一表面,且该第一电磁滤波板、该第二电磁滤波板、该信号板与该电容板均设置于该主板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第一容置槽以及一第二容置槽,热耦接至该冷却液流道,其中该第二容置槽部分环设于该第一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板还包括至少一变压器模块,电连接至该主板,且设置于该主板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板还包括两个变压器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变压器模块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该第一电磁滤波板、该第二电磁滤波板、该信号板与该电容板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率器件邻设于该至少一变压器模块的一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3、4、6或7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墙邻设于该第一容置槽的侧壁或设置于该壳体的周缘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液流道包括至少一沟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沟道热耦接至该散热墙、该第一容置槽的侧壁或该第二容置槽的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率器件相对于该主板竖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一第一电源传输端、一第二电源传输端以及一信号传输端,设置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侧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磁滤波板与该第二电磁滤波板分别为一交流电磁滤波板与一高压直流电磁滤波板,且该信号板为一低压信号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板还包括一功因校正电路以及一隔离DC/DC变换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传输端与该第二电源传输端分别电连接至该第一电磁滤波板与该第二电磁滤波板,且该第一电磁滤波板与该第二电磁滤波板邻设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边,该信号板设置于该主板与该第一电磁滤波板之间或该主板与该第二电磁滤波板之间,且邻设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边。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流体输入管以及一流体输出管,该流体输入管与该流体输出管通过该冷却液流道连通,且设置于该壳体的一第二侧边,其中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彼此相对。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率器件邻设于该主板的周缘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导热片为一直接覆铜陶瓷基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导热胶,设置于该绝缘导热片与该散热墙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功率器件是集成的一功率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18947.0A CN109861555B (zh) | 2018-02-06 | 2018-02-06 | 电源转换装置 |
TW107111020A TWI652004B (zh) | 2018-02-06 | 2018-03-29 | 電源轉換裝置 |
US16/240,802 US10660243B2 (en) | 2018-02-06 | 2019-01-07 |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 heat-dissipation modul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18947.0A CN109861555B (zh) | 2018-02-06 | 2018-02-06 | 电源转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61555A CN109861555A (zh) | 2019-06-07 |
CN109861555B true CN109861555B (zh) | 2024-11-15 |
Family
ID=66213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18947.0A Active CN109861555B (zh) | 2018-02-06 | 2018-02-06 | 电源转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60243B2 (zh) |
CN (1) | CN109861555B (zh) |
TW (1) | TWI6520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90385B (en) * | 2019-12-13 | 2022-08-24 | Dyson Technology Ltd | Inverter |
EP3934395A1 (en) | 2020-07-03 | 2022-01-05 | Eltek AS | Electric circuit system including a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of an electric component soldered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113923963B (zh) * | 2020-07-09 | 2023-03-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电源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US11683918B2 (en) * | 2020-10-29 | 2023-06-20 | Rivian Ip Holdings, Llc | Power electronics module with improved space utilization and thermal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
CN112469242B (zh) * | 2020-11-11 | 2023-02-21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液冷式车载电源 |
CN113692155A (zh) * | 2021-08-03 | 2021-11-23 |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及用电设备 |
CN114222490B (zh) * | 2022-01-06 | 2024-12-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模块的散热装置和变频器的散热系统 |
CN219478343U (zh) * | 2022-10-29 | 2023-08-04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Acdc模块、dcdc模块以及充电系统 |
TWI843407B (zh) * | 2023-01-18 | 2024-05-21 | 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伺服器的電源供應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046466U (zh) * | 2018-02-06 | 2018-11-02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9051B (zh) * | 2010-02-12 | 2013-05-01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模块化散热装置 |
JP5502805B2 (ja) * | 2011-06-08 | 2014-05-28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
JP5265825B1 (ja) * | 2011-11-30 | 2013-08-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
CN104039112A (zh) * | 2013-03-07 | 2014-09-10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模块 |
CN104682722B (zh) * | 2013-11-26 | 2018-01-26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CN107591998A (zh) * | 2013-11-26 | 2018-01-16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与其电源转换板组件 |
CN104684338B (zh) * | 2013-11-26 | 2018-01-30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散热基座与电子装置 |
CN104684337B (zh) * | 2013-11-26 | 2017-12-22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CN104682457B (zh) * | 2013-11-26 | 2017-08-29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汽车的充电装置 |
JP6398889B2 (ja) * | 2015-06-24 | 2018-10-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力変換装置 |
KR20170039431A (ko) | 2015-10-01 | 2017-04-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솔더링 접합방식 인버터 및 이를 적용한 하이브리드 차량 |
CN106655710B (zh) * | 2015-10-29 | 2019-02-22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 |
CN106655806B (zh) * | 2015-10-29 | 2019-02-26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 |
CN108336892B (zh) * | 2017-05-25 | 2021-11-16 | 泰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模块及其组装结构与组装方法 |
CN109861556B (zh) * | 2018-02-06 | 2025-03-04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 |
-
2018
- 2018-02-06 CN CN201810118947.0A patent/CN10986155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29 TW TW107111020A patent/TWI652004B/zh active
-
2019
- 2019-01-07 US US16/240,802 patent/US1066024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046466U (zh) * | 2018-02-06 | 2018-11-02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243431A1 (en) | 2019-08-08 |
TW201936041A (zh) | 2019-09-01 |
US10660243B2 (en) | 2020-05-19 |
TWI652004B (zh) | 2019-02-21 |
CN109861555A (zh) | 2019-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61555B (zh) | 电源转换装置 | |
CN109861556B (zh) | 电源转换装置 | |
US10076068B2 (en) | Electric power convertor | |
EP2728987A2 (en) | Cool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ical substrate | |
US11296613B2 (en) |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JP6678770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WO2015053141A1 (ja) | Dc−dcコンバータ装置 | |
CN208046467U (zh) | 电源转换装置 | |
JP6183302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CN114388237A (zh) | 电子器件、电源模块及电子设备 | |
CN208046466U (zh) | 电源转换装置 | |
CN203261223U (zh) | 电源系统及其电源转换装置 | |
CN108123614B (zh) | 一种功率模块 | |
CN216391916U (zh) | 适配器及照明灯具 | |
CN116488477A (zh) | 一种逆变器设备 | |
JP2016101071A (ja) | 半導体装置 | |
US20220215997A1 (en) |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CN211907760U (zh) | 一种用于充电器的绝缘散热结构和充电器 | |
CN222442098U (zh) | 功率模块及充电设备 | |
CN218244259U (zh) | 一种电源适配器主板结构 | |
CN222356768U (zh) | 一种电源适配器 | |
CN212115143U (zh) | 小体积电源适配器 | |
CN214043343U (zh) | 一种5g通信电源变压器 | |
CN110557015A (zh) | 电气噪声抑制装置 | |
TWI814297B (zh) | 可將電源模組體積極小化之改良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