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7426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07426A CN109407426A CN201810934116.0A CN201810934116A CN109407426A CN 109407426 A CN109407426 A CN 109407426A CN 201810934116 A CN201810934116 A CN 201810934116A CN 109407426 A CN109407426 A CN 1094074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display area
- lines
- power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4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100350613 Arabidopsis thaliana PLL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7
- 101100082028 Arabidopsis thaliana PL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100350628 Arabidopsis thaliana PLL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1000967087 Homo sapiens Metal-response element-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1001071233 Homo sapiens PHD finger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1000612397 Homo sapiens Prenylcysteine oxid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2100040632 Metal-response element-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2100036879 PHD finger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4379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2469 basement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4205 SiN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79 Neody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23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EFYFXOXNSNQGX-UHFFFAOYSA-N neodym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Nd] QEFYFXOXNSNQG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7756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8—Terminal pa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6—Cell terminal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display onl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23—Compensation for problems related to R-C delay and attenuation in electrodes of matrix panels, e.g. in gate electrodes or on-substrate video signal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可包括:基板,其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有效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有效显示区域;多条电力线,其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电源电压,并且包括多条第一电力线和多条第二电力线;以及电力链接线,其被设置在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包括:下电力链接线,其连接到所述多条电力线;第一下连接线,其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延伸;以及第二下连接线,其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沿着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组第一电力线,并且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组第二电力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减小电源电压降并提高亮度均匀性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和量子点显示装置之类的平板显示装置由于其小厚度和低功耗而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引起了广泛关注。
显示装置包括被配置为传输用于驱动多个像素的电源电压的驱动器集成电路(IC)。驱动器IC通过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电力线将电源电压传输到每个像素。
然而,由驱动器IC传输的电源电压在穿过电力线时可经历电压降。因此,供应给每个像素的电源电压可能不均匀,这会导致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降低。因此,需要向显示装置中的多个像素供应均匀的电源电压。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认识到,对通过使柔性显示装置中的非有效显示区域弯曲来减小显示装置中的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尺寸的需求不断增加。然后,本公开的发明人通过从非有效显示区域移除一些部分来减小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尺寸。然而,本公开的发明人还认识到,有必要重新对齐设置在非有效显示区域中的各种线和组件,以便使其中的可移除部分最大化。本公开的发明人还认识到,需要减小非有效显示区域中的由电力线所占空间的设计,以进一步减小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尺寸。此外,发明人认识到,当电源电压从驱动器IC被提供到多个像素时,由于电力线中的电阻,导致可发生电源电压降,这导致多个像素当中的亮度不均匀。为了补偿电源电压降,通常供应更高的电压。
因此,本公开的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减小了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尺寸并减小了电源电压降以供应均匀的电源电压。
本公开要实现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增加可从其供应电源电压的点来减小电源电压降,以便提高显示装置中的亮度均匀性。
本公开要实现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将用于传输电源电压的电力线对齐,以使得电力线与用于传输数据电压的数据线交叠来改进由寄生电容引起的数据电压延迟偏差,以便提高亮度均匀性。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提及的其它目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有效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有效显示区域。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条电力线,所述多条电力线被设置在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电源电压。所述多条电力线包括多条第一电力线和多条第二电力线。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的电力链接线。电力链接线包括连接到所述多条电力线的下电力链接线、第一下连接线和第二下连接线。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延伸。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包括与所述第一下连接线等距的至少两组第一电力线。类似地,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包括与所述第二下连接线等距的至少两组第二电力线。因此,可通过重新定位传输电源电压的点来减小电源电压降,因此,可提高亮度均匀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有效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有效显示区域。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条电力线,所述多条电力线被设置在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电源电压。所述多条电力线包括多条第一电力线和多条第二电力线。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的多条电力链接线。所述多条电力链接线包括与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连接的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与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连接的第二下电力链接线。此外,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中,以使多条电力线和多条电力链接线中的电源电压降的量最小化。
关于这些实施方式的附加细节被包括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
根据本公开,可以通过重新定位传输电源电压的点并且减小电源电压线的长度并且因此减小其电阻来减小电源电压降。
此外,根据本公开,可通过将用于传输电源电压的电力线对齐,以使得电力线与用于传输数据电压的数据线交叠来改进由寄生电容和线电阻引起的信号延迟偏差。
本公开的优点不限于上面所例举的内容,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附加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方面、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的方面、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5至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手段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可按各种形式来实现。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充分理解本公开。本公开的范围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为了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而在附图中例示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数目等仅是示例,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通常标示相似的元件。此外,在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可省略对已知相关技术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主题。除非在本文中使用的诸如“包括”、“具有”和“包含”之类的术语与术语“仅”一起使用,否则这些术语通常旨在允许添加其它组件。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任何单数引用也可按复数形式来应用。
即使没有明确说明,组件的描述和测量应该被解释为包括一般误差范围。
当使用诸如“在…上”、“在…上方”、“在…下方”或“挨着…”之类的术语来描述组件之间的位置或关系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紧接地”或“直接地”一起使用,否则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可位于所述组件之间。
例如,当元件或层被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另一层“上”时,又一层或又一元件可直接设置在该另一层或另一元件上或者在所述元件或层与另一元件或另一层之间。
尽管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的位置或顺序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因此,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下,下面将提到的第一组件可被称为第二组件。
附图中所例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例示的,并且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组件的所例示的相对尺寸和厚度。
本公开的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可部分地或整体地彼此结合或组合,并且能够在技术上以各种方式组合并操作,并且这些实施方式能够被彼此独立地实现或彼此关联地实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为了便于说明,图1例示了显示装置100的各种组件当中的基板101、电力链接线、电力线和驱动器IC112。
基板101是被配置为支撑显示装置100的各种组件的基本构件,并且可由绝缘材料形成。例如,基板101可由玻璃或诸如聚酰亚胺之类的塑料材料形成。
参照图1,基板101可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和非有效显示区域N/A.
有效显示区域A/A是指设置有多个像素以显示图像的区域。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可设置有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和被配置为驱动显示单元的电路单元。例如,如果显示装置100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则显示单元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也就是说,显示单元可包括阳极、位于阳极上的有机层和位于有机层上的阴极。有机层可由例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构成,但可不限于此。此外,电路单元可由诸如电力线、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选通线和数据线之类的各种组件构成。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假定显示装置100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但是显示装置100可以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参照图1,有效显示区域A/A可具有圆边形状或圆角形状。由于设计近来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其它形状而不仅仅是矩形形状的有效显示区域A/A。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基板101具有圆边形状,但是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可被角度化,或者角部可被角度化。
非有效显示区域N/A是指不显示图像并且设置有用于驱动显示单元的有效显示区域A/A的各种线和电路的区域。因此,被配置为发送用于驱动显示单元的信号的驱动器IC112、电力链接线、数据链接线等可设置在非有效显示区域N/A中。
如图1所示,非有效显示区域N/A可被定义为从有效显示区域A/A延伸的区域。然而,非有效显示区域N/A可不限于此,并且可被定义为围绕有效显示区域A/A的区域。
参照图1,非有效显示区域N/A包括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弯曲区域BA、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和焊盘区域PA。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是指从有效显示区域A/A延伸的区域,弯曲区域BA是指从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延伸的区域,并且是可弯曲的。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是指从弯曲区域BA延伸的区域。焊盘区域PA是指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延伸的其中设置有焊盘的区域。
此外,基板101由有效显示区域A/A和非有效显示区域N/A限定,并且还可被视为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通过沿横向方向划分基板101来限定有效显示区域A/A和非有效显示区域N/A,并且可通过沿纵向方向划分基板101来限定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是指基板101的左侧区域并且可被限定为分别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弯曲区域BA、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和焊盘区域PA的一部分。第二区域A2是指基板101的右侧区域并且可分别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弯曲区域BA、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和焊盘区域PA的其它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可以是左右对称的。
柔性膜110是指通过将各种组件放置在具有柔性的基膜111上而形成的膜,并且用于向有效显示区域A/A的像素发送信号。柔性膜110设置在非有效显示区域N/A的焊盘区域PA中,并且通过设置在焊盘区域PA中的焊盘向有效显示区域A/A的像素传输电源电压和数据电压。柔性膜110包括基膜111和驱动器IC 112,并且还可包括其它各种组件。印刷电路板可连接到图1的柔性膜110。
基膜111被配置为支撑柔性膜110。基膜111可由绝缘材料形成。例如,基膜111可由具有柔性的绝缘材料形成。
驱动器IC 112被配置为对用于显示图像的数据和用于处理数据的驱动信号进行处理。驱动器IC 112可通过玻璃上芯片(COG)、膜上芯片(COF)或带载封装(TCP)方法而安装在显示装置100的基板101或基膜111上。为了便于说明,图1例示了驱动器IC 112通过COF方法被安装在柔性膜110上,但是可不限于此。
多条电力线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并且电力链接线设置在非有效显示区域N/A中。多条电力线被配置为将电源电压传输到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多个像素,多条电力线从电力链接线接收电源电压,然后将电源电压传输到多个像素。
电力链接线设置在非有效显示区域N/A中,并且被配置为将电源电压从驱动器IC112传输到电力线。更详细地,电力链接线设置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弯曲区域BA和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并且将驱动器IC 112与多条电力线中的每一条连接。因此,电力链接线可将电源电压传输到多条电力线。
多条电力线和电力链接线可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多条电力线和电力链接线可由在制造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或漏极时使用的各种材料中的一种形成。此外,多条电力线和电力链接线可被形成为单层或多层。更详细地,多条电力线和电力链接线可由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以及银(Ag)和镁(Mg)的合金形成。
图1例示了被设置在基板101上的多条电力线和电力链接线。然而,可在基板101上进一步设置诸如选通线以及被配置为将数据电压传输到有效显示区域A/A的多个像素的数据线和数据链接线之类的其它各种线。将参照图2更详细地论述数据线和数据链接线。
电力链接线包括:下电力链接线,其设置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多个弯曲图案BP,其设置在弯曲区域BA中;上电力链接线,其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以及焊盘连接线PCL(例如,下电力链接线比上电力链接线更靠近有效显示区域A/A)。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以将每条下电力链接线连接到弯曲图案BP的下连接线(例如,第一区域A1中的第一下连接线LP1和第二区域A2中的第二下连接线LP2)。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以将上电力链接线与弯曲图案BP连接的上连接线,例如,第一区域A1中的第一上连接线UP1和第二区域A2中的第二上连接线UP2。
焊盘连接线PCL连接到设置在焊盘区域PA中的焊盘,并且将电源电压传输到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的上电力链接线。
上电力链接线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中心部分上,并且包括在第一区域A1中延伸的第一部分UPLLA和在第二区域A2中延伸的第二部分UPLLB。上电力链接线与基板101的中心部分上的焊盘连接线PCL连接。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分别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和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
上电力链接线连接到多个弯曲图案BP。更详细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通过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弯曲图案BP。第二部分UPLLB通过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另一弯曲图案BP。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通过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其它的弯曲图案通过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
第一上连接线UP1和第二上连接线UP2从多个弯曲图案BP朝向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延伸,并且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弯曲图案BP和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弯曲图案BP和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更详细地,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的端部,并且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的端部。然而,第一上连接线UP1和第二上连接线UP2可根据设计而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其它部分,因此不限于此。
电力链接线的多个弯曲图案BP设置在弯曲区域BA中。如上所述,弯曲区域BA是指从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延伸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区域。然而,最终,弯曲区域BA在最终产品中沿弯曲方向弯曲(例如,以使电路被放置在显示面板后面并与显示面板交叠)。因此,电力链接线的弯曲图案BP可被形成为特定形状的图案,以使弯曲区域BA中的多条链接线上的应力和裂纹最小化。例如,弯曲图案BP可采用具有菱形、斜方形、锯齿形或圆形中的至少一种形状的重复图案,但是不限于此。弯曲图案BP可采用各种形状以减小弯曲图案BP上的应力和裂纹。
下电力链接线将通过上电力链接线和多个弯曲图案BP接收到的电源电压传输到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第一电力线PL1和第二电力线PL2中的每一者。
下电力链接线设置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并且可包括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设置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并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两端(例如,相对侧)。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也设置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并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两端(例如,相对侧)。此外,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在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之间的边界处连接。例如,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可以是单个线。
此外,下电力链接线(例如,PLL1和PLL2)连接到多个弯曲图案BP。更详细地,下电力链接线的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连接到多个弯曲图案BP。例如,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可通过第一下连接线LP1连接到弯曲图案BP。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可通过第二下连接线LP2连接到弯曲图案BP。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弯曲图案BP通过第一下连接线LP1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而另一个弯曲图案BP通过第二下连接线LP2连接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
第一下连接线LP1和第二下连接线LP2从各个弯曲图案BP朝向它们被设置在其中的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延伸。第一下连接线LP1连接到弯曲图案BP和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第二下连接线LP2连接到弯曲图案BP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
多条第一电力线PL1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的第一区域A1中,而多条第二电力线PL2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的第二区域A2中。另外,多条第一电力线PL1和多条第二电力线PL2中的每条线的一端延伸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并且分别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因此。多条第一电力线PL1连接到单条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多条第二电力线PL2连接到单条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
在上述电力链接线的配置中,来自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可被依次传输到焊盘连接线PCL、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第一上连接线UP1、弯曲图案BP、第一下连接线LP1、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多条第一电力线PL1,由此使电源电压被传输到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像素。此外,来自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可被依次传输到焊盘连接线PCL、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第二上连接线UP2、弯曲图案BP、第二下连接线LP2、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和多条第二电力线PL2,由此使电源电压被传输到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像素。
如图1所示,第一下连接线LP1可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中心部分,第二下连接线LP2可连接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中心部分。也就是说,第一下连接线LP1和第二下连接线LP2可以不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端部,而是分别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中心部分。
如上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可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两端(例如,相对侧),而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可仅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另外,弯曲图案BP可通过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的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中的端部。类似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可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两端,而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可仅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另外,弯曲图案BP可通过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的位于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中的端部。也就是说,一弯曲图案BP可设置在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上,而另一弯曲图案BP可设置在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上。因此,一弯曲图案BP可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中心部分,而另一弯曲图案BP可连接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中心部分。
因此,多条第一电力线PL1可包括与第一下连接线LP1等距的至少两组第一电力线PL1。也就是说,连接到弯曲图案BP的第一下连接线LP1设置在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上,并且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中心部分。因此,多条第一电力线PL1可包括与第一下连接线LP1等距的至少两组第一电力线PL1。此外,第二下连接线LP2可连接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中心部分。因此,多条第二电力线PL2可包括与第二下连接线LP2等距的至少两组第二电力线PL2。也就是说,连接到弯曲图案BP的第二下连接线LP2设置在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上。因此,多条第二电力线PL2中的至少两组与第二下连接线LP2的距离可以是相等的。
此外,第一下连接线LP1和第二下连接线LP2分别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中心部分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中心部分。这可意味着第一下连接线LP1和第二下连接线LP2分别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精确中心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精确中心。此外,这可意味着:分别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第一下连接线LP1和第二下连接线LP2被设置为使得每组第一电力线PL1与第一下连接线LP1等距并且每组第二电力线PL2与第二下连接线LP2等距。
此外,如果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的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宽度之和为L,则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长度分别可以是1/2×L。由于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中心部分,因此通过这些弯曲图案BP传输的电源电压经由与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1/2对应的点来传输。换句话说,电源电压经由距离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之间的边界1/4×L处的点来传输。然后,电源电压被传输到第一区域A1的两端(例如,相对侧)。另外,由于其它弯曲图案BP连接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中心部分,因此通过其它弯曲图案BP传输的电源电压经由与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1/2对应的点来传输。换句话说,电源电压经由距离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之间的边界1/4×L处的点来传输。然后,电源电压被传输到第二区域A2的两端。
将参照图2描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的上述上电力链接线和数据链接线之间的关系。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2是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截面图,具体地,是包括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的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的区域的截面图。
参照图2,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01、缓冲层102、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绝缘层103、数据链接线DLL和钝化层104。
缓冲层102设置在基板101上。缓冲层102可抑制湿气或杂质穿过基板101。然而,根据基板101的类型和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薄膜晶体管的类型,可省略或者选择性地设置缓冲层102。
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设置在缓冲层102上。如上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可由在制造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或漏极时使用的各种材料中的一种来形成。
绝缘层103被配置为保护上电力链接线。例如,绝缘层103可以是栅极绝缘层或层间绝缘层。此外,绝缘层103可包括由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化物(SiNx)形成的单层或多层,但是可不限于此。
多条数据链接线DLL设置在绝缘层103上。在这种情况下,多条数据链接线DLL中的仅一些与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交叠。多条数据链接线DLL被配置为将数据电压从驱动器IC 112传输到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多条数据线。多条数据连接线DLL设置在非有效显示区域N/A中,并且多条数据线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此外,多条数据链接线DLL连接到驱动器IC 112并且分别连接到多条数据线。多条数据链接线DLL和多条数据线可由在制造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或漏极时使用的各种材料中的一种来形成。此外,多条数据链接线DLL和多条数据线可被形成为单层或多层。图2例示了多条数据链接线DLL设置在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上。然而,多条数据链接线DLL也可设置在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下方。
钝化层104设置在多条数据链接线DLL上。钝化层104是被配置为保护数据链接线DLL的绝缘层。例如,钝化层104可包括由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化物(SiNx)形成的单层或多层,但是可不限于此。
图2例示了钝化层104设置在数据链接线DLL上。然而,可附加设置诸如有机层或平整层之类的其它组件。
显示装置被用在诸如监视器、TV、智能电话和手表之类的各种应用中。正在进行关于创建具有宽显示区域和减小的体积和重量的显示装置的研究。减小显示装置中的边框尺寸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减小边框尺寸的两种方法是:使基板的非有效显示区域弯曲以及减小非有效显示区域本身的尺寸。因此,正在进行关于减小电源电压输入面积和减少用于电源电压传输的线路数目的研究。
然而,在减小电源电压输入面积并减少用于电源电压传输的线路数目时,由于电力链接线中的电阻而导致经常发生电源电压降。电源电压降导致在有效显示区域中的多个像素当中传输不均匀的电源电压。例如,用于电源电压传输的电力链接线可位于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中心部分上,并且非有效显示区域中的电力链接线从此中心部分延伸到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位于有效显示区域的另一端(例如,最远侧)的电力线传输的电源电压可低于通过位于有效显示区域的中心部分的电力线传输的电源电压。也就是说,有效显示区域的中心部分的电力线被供应以直接来自位于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中心部分的电力链接线的电源电压,而位于有效显示区域的远端的电力线通过从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中心延伸到两端的电力链接线被供应以电源电压。因此,通过位于有效显示区域的远端的电力线传输的电源电压可以低于通过位于有效显示区域的中心部分的电力线传输的电源电压。因此,当电源电压不均匀地传输到有效显示区域中的多个像素时,可出现亮度不均匀,并且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被配置为将电源电压分割并传输到基板101的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电力链接线。此外,显示装置100减小了由用于电源电压传输的线的长度变化所引起的线电阻的差异,并因此减小了电源电压降。详细地,来自设置在焊盘区域PA中的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被传输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中心部分。然后,电源电压分别通过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被传输到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通过非有效显示区域N/A的中心部分供应的电源电压不是从有效显示区域A/A的中心部分而是从与有效显示区域A/A的长度的1/4和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应的点传输到多条电力线。因此,与电源电压从基板101的中心被传输到边缘时相比,可减小电源电压降的量。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00将从驱动器IC 112传输到基板101的中心的电源电压均匀地分配到若干个点,从而到达有效显示区域A/A。因此,可减小用于将电源电压传输每条电力线的路径。因此,可使电源电压降最小化,并且可显示具有改进的均匀亮度的图像。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包括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的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在内的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截面图。除了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之外,图3和图4中所示的显示装置300的构造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描述。
在图3中,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延伸到第一区域A1,并且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延伸到第二区域A2。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分别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中心更远地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端部和第二区域A2的端部。因此,第一上连接线UP1第二上连接线UP2不是分别从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的端部延伸,而是它们从各个对应的上电力链接线的中心部分(例如,UPLLA的中心和UPLLB的中心)延伸。
与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类似,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也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端部(例如,外边缘)。与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类似,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也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端部。
参照图4,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设置在缓冲层102上。具体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二者都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端部(例如,外边缘)并因此被设置为遍及第一区域A1的整个长度。同样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二者都被设置为遍及第二区域A2的整个长度。
绝缘层103和多条数据链接线DLL设置在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上。此外,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与多条数据链接线DLL中的每条数据链接线交叠。换句话说,所有的数据链接线与电力链接线的至少一部分(例如,UPLLA和UPLLB)交叠。例如,数据链接线的一些或全部可与上电力链接线交叉,以便在数据链接线上等分或均匀地分布潜在干扰或寄生电容。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显示装置300中,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中心分别延伸到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端部(例如,相对侧或外边缘)。这使由针对数据电压的RC负载所引起的偏差最小化。此外,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分别延伸遍及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整个长度。因此,可以使由针对数据电压的RC负载所引起的偏差最小化。如上所述,当数据链接线DLL与上电力链接线和下电力链接线交叠时,可在数据链接线DLL与上电力链接线之间和/或数据链接线DLL与下电力链接线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因此,可通过传输到数据链接线DDL的数据电压生成RC负载。然而,上电力链接线和下电力链接线可被设计为仅与多条数据链接线DLL中的一些交叠。在这种情况下,与当数据链接线DLL不与上电力链接线和下电力链接线交叠时相反,可针对通过与上电力链接线和下电力链接线交叠的数据链接线DLL传输的数据电压生成不同的RC负载,这在数据链接线DLL之间潜在创建了RC负载偏差。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300中,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二者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中心分别延伸到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端部(例如,外边缘)。因此,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可以与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DLL交叠。此外,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可以与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DLL交叠。另外,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分别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端部和第二区域A2的端部(例如,相对侧)。因此,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可以与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DLL交叠,并且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可以与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DLL交叠。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300中,可减小通过数据链接线DLL传输的RC负载的偏差。因此,在每条数据链接线DLL中可均等地发生数据电压延迟,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偏差。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除了进一步包括第三区域A3、第三上连接线UP3、第三下连接线LP3、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和多条第三电力线PL3之外,图5中示出的显示装置500的构造与图3和图4中示出的显示装置300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描述。
参照图5,显示装置500的基板501包括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可通过沿着纵向划分基板501的长度来限定。例如,如果基板501沿着纵向被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区域A1,其指的是基板501的左侧区域,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和非有效显示区域N/A二者的对应部分;第二区域A2,其指的是基板501的右侧区域,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和非有效显示区域N/A二者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三区域A3,其指的是基板501的中心区域,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A和非有效显示区域N/A二者的对应部分。
上电力链接线包括从第三区域A3的中心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第一部分UPLLA以及从第三区域A3的中心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第二部分UPLLB。换句话说,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各自从第三区域A3的中心分别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端部和第二区域A2的端部。
多条上连接线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并且将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与设置在弯曲区域BA中的多个弯曲图案BP连接。多条上连接线包括第一上连接线UP1、第二上连接线UP2和第三上连接线UP3。第一上连接线UP1指的是从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第一部分UPLLA朝向弯曲区域BA延伸的线。第二上连接线UP2指的是从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第二部分UPLLB朝向弯曲区域BA延伸的线。第三上连接线UP3指的是从设置在第三区域A3中的第一部分UPLLA和/或第二部分UPLLB朝向弯曲区域BA延伸的线。
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图案BP连接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的每条上连接线。更详细地,一弯曲图案BP与从第一区域A1中的第一部分UPLLA延伸的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另一弯曲图案BP与从第二区域A2中的第二部分UPLLB延伸的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第三弯曲图案BP与从第三区域A3中的第一部分UPLLA和/或第二部分UPLLB延伸的第三上连接线UP3连接。也就是说,弯曲区域BA中的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弯曲图案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一些弯曲图案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而另一些弯曲图案设置在第三区域A3中。
设置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的下连接线分别连接到各个弯曲图案BP。更详细地,多条下连接线包括第一下连接线LP1、第二下连接线LP2和第三下连接线LP3。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第一下连接线LP1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第二下连接线LP2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并且第三下连接线LP3设置在第三区域A3中。因此,第一下连接线LP1连接到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弯曲图案BP,第二下连接线LP2连接到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弯曲图案BP,并且第三下连接线LP3连接到设置在第三区域A3中的弯曲图案BP。
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和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分别连接到第一下连接线LP1、第二下连接线LP2和第三下连接线LP3。更详细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连接到第一下连接线LP1。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连接到第二下连接线LP2。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连接到第三下连接线LP3。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并且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设置在第三区域A3中。在本文中,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和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可分别延伸遍及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的整个长度。此外,各自分别延伸遍及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的整个长度的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和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可在各个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彼此连接。也就是说,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和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可连接为单条线(例如,PLL1、PLL2和PLL3可形成单条电力线)。
多条电力线设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A中,并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和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多条电力线包括第一电力线PL1、第二电力线PL2和第三电力线PL3。第一电力线PL1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并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第二电力线PL2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并连接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第三电力线PL3设置在第三区域A3中并连接到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
在上述电力链接线的构造中,来自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可被依次传输到焊盘连接线PCL、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第一上连接线UP1、弯曲图案BP、第一下连接线LP1、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一电力线PL1,以使电源电压被传输到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像素。来自驱动器的电源电压IC 112也可被依次传输到焊盘连接线PCL、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第二上连接线UP2、弯曲图案BP、第二下连接线LP2、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和第二电力线PL2,以使电源电压被传输到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像素。来自驱动器IC112的电源电压也可被依次传输到焊盘连接线PCL、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第三上连接线UP3、弯曲图案BP、第三下连接线LP3、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和第三电力线PL3,以使电源电压被传输到设置在第三区域A3中的像素。
在如显示装置500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基板501被划分为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此外,与相应区域对应的电力链接线和电力线被设置为将电源电压传输到它们相应区域中的像素。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基板501可被划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并且电源电压可被类似地供应给那些区域中的每一个。在本文中,中性面的高度被设计成减小在弯曲区域BA弯曲期间施加到每条线的应力。为了便于中性面的设计,多个弯曲图案BP和多个数据链接线可设置在同一层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设置在基板501上的弯曲图案BP的数目增加,则用于多条数据链接线的空间减少。另外,随着显示装置的分辨率的增加,数据线的数目以及连接到数据线的数据链接线的数目也会增加。因此,由于高分辨率显示装置需要足够的空间以用于更多的数据链接线,所以用于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图案BP的空间可变得更加有限。在这种高分辨率显示装置中,基板501上的区域的数目和电力链接线的布图可基于诸如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弯曲区域BA的宽度、数据链接线的宽度等的各种因素来确定。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板501可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区域。
此外,如果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的宽度之和为L,则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和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可各自具有1/3×L的长度。由于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弯曲图案连接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中心部分,因此通过那些弯曲图案BP传输的电源电压经由与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的长度的1/2对应的点来传输。换句话说,电源电压在距离第一区域A1和第三区域A3之间的边界的1/6×L的距离处被传输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然后,电源电压被传输到第一区域A1的两端。同样地,由于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弯曲图案连接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中心部分,因此通过这些弯曲图案BP传输的电源电压经由与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的长度的1/2对应的点来传输。换句话说,电源电压在距离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之间的边界的1/6×L的距离处被传输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然后,电源电压被传输到第二区域A2的两端。同样地,由于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弯曲图案连接到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的中心部分,因此通过这些弯曲图案BP传输的电源电压经由与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的长度的1/2对应的点来传输。换句话说,电源电压在距离第三区域A3和第一区域A1之间的边界的1/6×L的距离处被传输到第三下电力链接线PLL3。然后,电源电压被传输到第三区域A3的两端。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500包括被配置为将电源电压分开地传输到基板501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的电力链接线。显示装置500减小了由用于电源电压传输的线的长度变化所引起的线电阻的差异。因此,可以使电源电压降最小化。通过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中心部分供应的电源电压从例如与有效显示区域A/A的长度的1/6、1/2和5/6对应的点被传输到多条电力线。因此,与在电源电压从基板501的单个中心部分被传输到两端时相比,可减少电源电压降的量。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500在电源电压从驱动器IC 112到达有效显示区域A/A前将供应到基板501的中心部分的电源电压均匀地分配到若干个点,从而减小了电源电压行进到每条电力线所必须经历的距离。可使电源电压降最小化并且可显示具有更均匀的亮度的图像。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除了焊盘连接线、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的布置之外,图6中示出的显示装置600的构造与图1和图2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00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描述。
参照图6,设置在柔性膜110上的驱动器IC 112通过第一焊盘P1和第二焊盘P2将电源电压传输到电力链接线。第一焊盘P1和第二焊盘P2可被配置为输出电源电压。柔性膜110包括被配置为输出电源电压、数据电压等的多个焊盘。第一焊盘P1和第二焊盘P2可以是设置在柔性膜110上的多个焊盘当中的最外侧焊盘。在本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图6仅示出了从驱动器IC 112输出电源电压的多个焊盘当中的第一焊盘P1和第二焊盘P2。
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的焊盘连接线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和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此外,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从焊盘区域PA中的第一焊盘P1延伸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从焊盘区域PA中的第二焊盘P2延伸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也就是说,在设置在柔性膜110上的多个焊盘当中,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和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分别连接到最外侧的第一焊盘P1和第二焊盘P2。此外,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和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各自被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端部(例如,靠近外边缘)。
图6例示了焊盘连接线包括两个焊盘连接线,即,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和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然而,焊盘连接线的数目可根据从驱动器IC 112输出电源电压的焊盘的数目而增加。另外,焊盘连接线的位置可根据从驱动器IC 112输出电源电压的焊盘的布图而变化,并且可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布图。
上电力链接线包括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第一部分UPLLA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第一区域A1中。第二部分UPLLB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具体地,上电力链接线包括各自分别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每个端部延伸到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中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UPLLA可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一端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此外,第二部分UPLLB可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
上电力链接线连接到焊盘连接线。更详细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一端处连接到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另一端处连接到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
每个上电力链接线连接到弯曲图案BP。更详细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通过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弯曲图案。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通过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弯曲图案。也就是说,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的端部与位于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上的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此外,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的端部与位于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上的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600中,电源电压从设置在焊盘区域PA中的驱动器IC 112被传输到非有效显示区域N/A的两端(例如,相对侧)中的每一个。显示装置600的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输出点可根据驱动器IC 112的型号和设计按各种方式改变。当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输出点改变时,焊盘连接线的布图或设置可相应地改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上电力链接线的与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连接的第一部分UPLLA也可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此外,上电力链接线的与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连接的第二部分UPLLB可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600可通过许多点将来自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分发到有效显示区域A/A,而不管由于驱动器IC 112的变化的模型和设计导致的传输电源电压的点的任何变化。用于将电源电压传输到每条电力线的路径可按这种方式减小。因此,可降低电源电压降并且可显示具有均匀亮度的图像。由于电力链接线的布图或设置可根据驱动器IC 112的种类和设计自由调整,因此在设计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此外,电源电压可通过分别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相对端处的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和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分开传输。以这种方式,能够改进受热并减小由过电流引起的显示装置600的任何变形,从而减少显示装置600的劣化。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除了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之外,图7中示出的显示装置700的构造与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600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描述。
参照图7,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第一区域A1中。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在本文中,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各自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各个端部延伸到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之间的边界。因此,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在该边界处彼此连接。因此,第一上连接线UP1和第二上连接线UP2可分别从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的中心部分延伸。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被设置为遍及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整个长度。
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两端(例如,相对侧),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延伸到第二区域A2的两端。也就是说,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类似,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被设置为遍及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的整个长度。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700中,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相应的相对端延伸到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之间的边界。这使得由针对数据电压的RC负载引起的任何偏差最小化。更详细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一端延伸到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之间的边界,并且可与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数据链接线交叠。此外,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从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之间的边界,并且可与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数据链接线交叠。此外,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也被设置为遍及整个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的长度。因此,第一下电力链接线PLL1和第二下电力链接线PLL2可与设置在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NA1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交叠。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700中,可减少通过数据链接线传输的RC负载的偏差。因此,可在所有数据链接线中均等地发生任何数据电压延迟。因此,可以减少由数据电压延迟引起的偏差。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除了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以及多个弯曲图案BP的布图之外,图8中示出的显示装置800的构造与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600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描述。
参照图8,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和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分别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相对端。此外,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第一区域A1。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第二区域A2中。在本文中,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沿着同一线连接到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第二部分UPLLB沿着同一线连接到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
也就是说,与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和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类似,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A1的一端和第二区域A2的另一端,即,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相对端。
上电力链接线连接到多个弯曲图案BP。具体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通过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弯曲图案BP。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通过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弯曲图案BP。例如,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弯曲图案与设置在第一区域A1的一端的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第一部分UPLLA和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此外,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其它弯曲图案与设置在第二区域A2的一端的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第二部分UPLLB和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因此,连接到第一上连接线UP1和第二上连接线UP2的多个弯曲图案BP可设置在非有效显示区域N/A的端部,即,弯曲区域BA的相对端。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800中,电源电压从设置在焊盘区域PA中的驱动器IC 112被传输到非有效显示区域N/A的各个端部。此外,用于电源电压传输的电力链接线沿直线设置,以使每条线的长度最小。具体地,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和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的相对端。此外,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第一上连接线UP1和弯曲图案BP直接连接到第一焊盘连接线PCL1,并且它们各自的中心可沿着同一直虚线设置。另外,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第二上连接线UP2和弯曲图案BP直接连接到第二焊盘连接线PCL2,并且它们各自的中心可沿着同一直虚线设置。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800中,可减小从驱动器IC 112到有效显示区域A/A的电源电压传输的路径。因此,可减小电源电压降并且可显示均匀亮度的图像。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除了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之外,图9中示出的显示装置900的构造与图1和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描述。
参照图9,上电力链接线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的第一部分UPLLA和设置在第二区域A2中的第二部分UPLLB。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二者连接到单条焊盘连接线PCL。此外,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分别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和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
上电力链接线连接到多个弯曲图案BP。具体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通过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弯曲图案BP。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通过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弯曲图案BP。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一些弯曲图案通过第一上连接线UP1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另外,多个弯曲图案BP中的其它弯曲图案通过第二上连接线UP2连接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二部分UPLLB。
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可分别被构造为沿着焊盘连接线PCL与第一上连接线UP1和第二上连接线UP2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最短可能距离。也就是说,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可对角地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NA2中。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900中,电源电压从设置在焊盘区域PA中的驱动器IC 112被传输到非有效显示区域N/A的中心部分。显示装置900的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输出点可根据驱动器IC 112的型号和设计以各种方式改变。当驱动器IC 112的电源电压输出点改变时,焊盘连接线的布图可相应地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连接到焊盘连接线PCL并分别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和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分别延伸到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和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并且各自连接到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和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的弯曲图案BP。在本文中,第一部分UPLLA和第二部分UPLLB可按最短距离将设置在非有效显示区域N/A的中心部分(即,在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之间的边界处)的焊盘连接线PCL连接到多个弯曲图案BP。这使得被配置为将从非有效显示区域N/A的中心传输的电源电压分别传输到第一区域A1的中心部分和第二区域A2的中心部分的电力链接线的长度最小化。因此,随着电力链接线的长度减小,电力链接线的电阻可降低。另外,电源电压降也可减小。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900可将通过基板101的中心传输的电源电压分配到多个点,以便将电源电压从驱动器IC 112传输到有效显示区域A/A。另外,显示装置900可减小用于电源电压传输的路径。因此,可降低电源电压降并且可显示具有均匀亮度的图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可描述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有效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有效显示区域。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条电力线,所述多条电力线包括设置在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电源电压的第一电力线和第二电力线。该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力链接线,所述电力链接线被设置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包括:下电力链接线,所述下电力链接线连接到所述多条电力线;第一下连接线,所述第一下连接线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延伸;以及第二下连接线,所述第二下连接线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延伸。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包括与所述第一下连接线等距离的至少两组第一电力线。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包括与所述第二下连接线等距离的至少两组第二电力线。
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可包括: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其中设置有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弯曲区域,所述弯曲区域与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相邻;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与所述弯曲区域相邻;以及焊盘区域,所述焊盘区域与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所述基板可被划分以包括其中设置有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一下连接线的第一区域以及其中设置有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的第二区域。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可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延伸到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下电力链接线。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可分别从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朝向所述弯曲区域延伸。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可以是左侧区域,而另一个可以是右侧区域。
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可延伸到所述第一区域的两端(例如,相对端),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可延伸到所述第二区域的两端。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处连接。
所述电力链接线可包括多个弯曲图案,所述多个弯曲图案被设置在所述弯曲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上电力链接线,所述上电力链接线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中。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上连接线,所述上连接线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将所述弯曲图案连接到所述上电力链接线。
所述上电力链接线可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延伸的第二部分。
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可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部分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中心部分。
所述多个弯曲图案中的一些可从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下连接线。所述多个弯曲图案中的其它弯曲图案可从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二下连接线。
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区域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端部。
该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数据线被设置在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数据电压。该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多条数据链接线,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被设置在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多条数据线。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一部分可与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中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交叠。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二部分也可与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中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交叠。
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交叠。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有数据链接线交叠。
所述多条电力线还可包括多条第三电力线,所述多条第三电力线被设置在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中传输电源电压。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第三下电力链接线,所述第三下电力链接线被设置在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多条第三电力线。所述基板还可包括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其中设置有所述多条第三电力线和所述第三下电力链接线的第三区域。
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被配置为将上电力链接线的中心部分或者端部连接到所述焊盘区域中的焊盘的焊盘连接线。
所述焊盘连接线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两端的第一焊盘连接线和第二焊盘连接线。
所述上电力链接线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一端的延伸到第一区域的第一部分中。所述上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另一端的延伸到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部分中。
所述多个弯曲图案可包括具有菱形、斜方形、锯齿形或圆形中的至少一种的重复导电图案。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有效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有效显示区域。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多条电力线,所述多条电力线包括设置在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电源电压的多条第一电力线和多条第二电力线。该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力链接线,所述电力链接线被设置在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包括与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连接的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与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连接的第二下电力链接线。此外,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中,以使所述多条电力线和所述电力链接线中的电源电压降的量最小化。
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可包括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在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中设置有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还可包括:弯曲区域,所述弯曲区域与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相邻;以及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与所述弯曲区域相邻。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还可包括焊盘区域,所述焊盘区域与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可延伸到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中的左侧区域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可延伸到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中的右侧区域的两端。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可在所述左侧区域与所述右侧区域之间的边界处连接。
所述电力链接线可包括从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延伸到所述弯曲区域的第一下连接线以及从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延伸到所述弯曲区域的第二下连接线。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相对于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可对称设置。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相对于所述第二下连接线可对称设置。
该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数据线被设置在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数据电压。该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多条数据链接线,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被设置在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多条数据线。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多个弯曲图案,所述多个弯曲图案被设置在所述弯曲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可包括上电力链接线,所述上电力链接线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电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电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可与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交叠,以使由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中的RC负载引起的偏差最小化。
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可与所述多个数据链接线交叠,以使由所述多个数据链接线中的RC负载引起的偏差最小化。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按照很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因此,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仅被提供以用于例示性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所附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在其等同范围中的所有技术构思都应该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16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03740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本文中。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有效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有效显示区域;
多条电力线,所述多条电力线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所述多条电力线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电源电压,并且所述多条电力线包括多条第一电力线和多条第二电力线;以及
电力链接线,所述电力链接线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包括:
下电力链接线,所述下电力链接线连接到所述多条电力线;
第一下连接线,所述第一下连接线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延伸;以及
第二下连接线,所述第二下连接线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沿着与所述下电力链接线不同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组第一电力线,并且
其中,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组第二电力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组第一电力线与所述第一下连接线等距地间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两组第二电力线与所述第二下连接线等距地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包括:
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
弯曲区域,所述弯曲区域与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相邻;
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与所述弯曲区域相邻;以及
焊盘区域,所述焊盘区域与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相邻,
其中,所述基板被划分以包括设置有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一下连接线的第一区域以及设置有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的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下电力链接线包括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分别从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朝向所述弯曲区域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端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相对两端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包括:
多个弯曲图案,所述多个弯曲图案位于所述弯曲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线;
上电力链接线,所述上电力链接线位于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中;以及
上连接线,所述上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将所述多个弯曲图案连接到所述上电力链接线,
其中,所述上电力链接线包括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弯曲图案中的第一组弯曲图案从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弯曲图案中的第二组弯曲图案从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二下连接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延伸,并且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缘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还包括:
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数据电压;以及
数据链接线,所述数据链接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多条数据线,
其中,所述上电力链接线与所述数据链接线中的至少一些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数据链接线全部与所述上电力链接线交叉。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弯曲图案包括具有菱形、斜方形、锯齿形或圆形中的至少一种的重复导电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还包括:
多条第三电力线,所述多条第三电力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中的一些像素传输电源电压;以及
第三下电力链接线,所述第三下电力链接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多条第三电力线,
其中,所述多条第三电力线位于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与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包括被配置为将上电力链接线连接到焊盘区域的焊盘连接线或者连接到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第一焊盘连接线和第二焊盘连接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焊盘连接线和所述第二焊盘连接线被设置在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的相对侧处。
14.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有效显示区域和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有效显示区域;
多条电力线,所述多条电力线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所述多条电力线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电源电压,并且所述多条电力线包括多条第一电力线和多条第二电力线;以及
电力链接线,所述电力链接线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包括与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连接的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与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连接的第二下电力链接线,
其中,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中的至少两组第一电力线相对于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的中心对称地间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中的至少两组第二电力线相对于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的中心对称地间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且
其中,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包括:
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相邻,在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中设置有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
弯曲区域,所述弯曲区域与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相邻;
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与所述弯曲区域相邻;
焊盘区域,所述焊盘区域与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相邻,
其中,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在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内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端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在所述第一非有效显示区域内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的相对两端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处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力链接线包括从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延伸到所述弯曲区域的第一下连接线以及从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延伸到所述弯曲区域的第二下连接线,
其中,所述多条第一电力线相对于所述第一下连接线对称,并且
其中,所述多条第二电力线相对于所述第二下连接线对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还包括:
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多个像素传输数据电压;以及
多条数据链接线,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位于所述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多条数据线,
其中,所述电力链接线还包括:
多个弯曲图案,所述多个弯曲图案位于所述弯曲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和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以及
上电力链接线,所述上电力链接线位于所述第二非有效显示区域中,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下电力链接线电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二下电力链接线电连接的第二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中的每一条的一部分至少与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上电力链接线的所述第二部分交叠,以减少由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中的RC负载引起的偏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103740 | 2017-08-16 | ||
KR1020170103740A KR102471194B1 (ko) | 2017-08-16 | 2017-08-16 | 표시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07426A true CN109407426A (zh) | 2019-03-01 |
CN109407426B CN109407426B (zh) | 2021-09-14 |
Family
ID=65463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34116.0A Active CN109407426B (zh) | 2017-08-16 | 2018-08-16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51261B2 (zh) |
KR (1) | KR102471194B1 (zh) |
CN (1) | CN10940742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10160A (zh) * | 2019-07-26 | 2021-02-02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5448B (zh) * | 2019-06-24 | 2021-11-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11182209U (zh) * | 2020-03-23 | 2020-08-04 |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oled显示装置的引线布置结构和显示装置 |
CN114447030A (zh) * | 2020-10-30 | 2022-05-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9333A (zh) * | 2002-06-21 | 2004-01-21 | ������������ʽ���� | 显示器用基板、电光装置、电子仪器 |
CN1758311A (zh) * | 2004-10-08 | 2006-04-12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发光显示器 |
US20110102402A1 (en) * | 2009-11-04 | 2011-05-05 | Sam-Il Ha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12068379A (ja) * | 2010-09-22 | 2012-04-05 | Canon Inc | 表示装置 |
US20140239823A1 (en) * | 2013-02-26 | 2014-08-2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90734B1 (ko) * | 2012-08-24 | 2018-08-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패널 |
KR101987384B1 (ko) * | 2012-11-23 | 2019-06-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KR102086644B1 (ko) * | 2013-12-31 | 2020-03-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KR102245304B1 (ko) | 2014-10-28 | 2021-04-2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커버형 전원 공급이 적용된 표시장치 |
-
2017
- 2017-08-16 KR KR1020170103740A patent/KR102471194B1/ko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16 US US15/998,520 patent/US106512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8-16 CN CN201810934116.0A patent/CN1094074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9333A (zh) * | 2002-06-21 | 2004-01-21 | ������������ʽ���� | 显示器用基板、电光装置、电子仪器 |
CN1758311A (zh) * | 2004-10-08 | 2006-04-12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发光显示器 |
US20110102402A1 (en) * | 2009-11-04 | 2011-05-05 | Sam-Il Ha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12068379A (ja) * | 2010-09-22 | 2012-04-05 | Canon Inc | 表示装置 |
US20140239823A1 (en) * | 2013-02-26 | 2014-08-2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10160A (zh) * | 2019-07-26 | 2021-02-02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471194B1 (ko) | 2022-11-24 |
US20190103453A1 (en) | 2019-04-04 |
US10651261B2 (en) | 2020-05-12 |
CN109407426B (zh) | 2021-09-14 |
KR20190018948A (ko) | 2019-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58459B1 (ko) | 표시 장치 | |
KR102655956B1 (ko) | 표시 장치,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US11101296B2 (en) | Device having pixel isl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010622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9407426A (zh) | 显示装置 | |
US10892312B2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US9791749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070083784A1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brightness | |
CN112927609B (zh) | 可拉伸显示装置 | |
CN108122957A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80219162A1 (en) | Foldable oled display device | |
CN112310137B (zh) | 可拉伸显示装置 | |
CN110416254B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09509425A (zh)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用于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器ic薄膜单元 | |
DE102012113080A1 (de) | Organische lichtemittierende Anzeigevorrichtung | |
CN107785392A (zh) | 显示装置 | |
KR20150095988A (ko)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983625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436535B (zh)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
US20210399082A1 (en) |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duced non-display region | |
TW200425779A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KR102655204B1 (ko) | 마이크로led 표시장치 | |
KR102446167B1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2534969B (zh) | 柔性电路板、柔性装置及显示设备 | |
CN112436033A (zh) | 显示装置和印刷电路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