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4158B - 层叠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层叠无纺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74158B CN108474158B CN201680076676.6A CN201680076676A CN108474158B CN 108474158 B CN108474158 B CN 108474158B CN 201680076676 A CN201680076676 A CN 201680076676A CN 108474158 B CN108474158 B CN 1084741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layer
- nonwoven fabric
- fibers
- intermediate layer
- laminated nonwov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7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101 paper lami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DNIAPMSPPWPWGF-UHFFFAOYSA-N Prop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O DNIAPMSPPWPWG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960 car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13716 polyethyle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64 ray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18631 Conifer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31 Pulp (pap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35 electron micrograp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59 mixe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FJKROLUGYXJWQN-UHFFFAOYSA-M 4-hydroxybenzo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O-])=O)C=C1 FJKROLUGYXJWQN-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766 Cannabis sativa ssp. sativa var.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765 Cannabis sativa ssp. sativa var. spontan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43 Cellulos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0797 Hibiscus cannabi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0249 Morus alb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708 Morus alb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82204 Phyllostachys virid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0111 Saccharum officinar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201 Saccharum officinar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120 cam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607 chanvre indie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1 hard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87 hem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0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61 standard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59—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the fibres being within layered we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层叠无纺布(1),其包含第1外层(11)、位于与第1外层(11)相反的一侧的第2外层(12)以及位于第1外层(11)和第2外层(12)之间的中间层(13),其中,第1外层(11)和第2外层(12)这两者均含有疏水性纤维和亲水性纤维,并且不含有热熔接性纤维,中间层(13)含有浆料和相对于中间层(13)的全部质量为20质量%以上且小于80质量%的热熔接性纤维,中间层(13)具有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接合的部分。对于层叠无纺布(1)而言,其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水性液体的性能优异,并且其缓放所贮存的水性液体的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无纺布。更详细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贮存水性液体的性能和缓放该水性液体的性能优异的层叠无纺布。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人的皮肤面、家具、地板等各种物品的表面清洁,使用将水性液体浸渍到无纺布中而成的湿擦布等一次性擦拭片。对于该擦拭片中的、为了使人的皮肤面清洁而使用的擦拭片而言,特别重视皮肤触感。因此,已知有在为了确保吸水性和保水性而主要由浆料形成的中间层的两面配置有含有柔软性和亲水性优异的人造丝纤维的外层的无纺布(专利文献1)。但是,虽然具有主要由浆料形成的中间层的层叠无纺布的对于水性液体的吸收性优异,但鉴于浆料的较高的保水性,存在难以将吸收的水性液体放出这样的问题。此外,对于湿擦布等一次性擦拭片而言,在利用擦拭片擦拭附着于表面的污垢、例如附着于人的皮肤面的污垢(例如附着于臀部的大便)的情况下,除了期望为了利用水性液体使附着的污垢软化或膨润从而易于擦拭污垢而预先贮存充足的量的水性液体的性能的提升之外,还期望在擦拭时擦拭片对擦拭对象面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将预先贮存的水性液体缓慢地放出的性能的提升。通过将水性液体从擦拭片缓慢地放出,从而促进对于附着的污垢的擦拭。倘若,在附着的污垢的擦拭作业过程中从擦拭片放出的水性液体的量不充足的情况下,有时很难使附着的污垢软化或膨润,需要通过向擦拭对象面喷水等来向擦拭对象面补充水分的作业。如果不需要向擦拭对象面补充水分,则擦拭片的便利性提升。此外,在使人的皮肤面清洁的情况下,不会因向人的皮肤面喷水而对人产生刺激。此外,在擦拭作业的初期、也就是使预先浸渍有水性液体的擦拭片接触擦拭对象面并相对于擦拭对象面压缩时,在从擦拭片过量地放出水性液体的情况下,存在产生用于将放出来的水性液体在擦拭对象面涂开的多余的作业,或者在使附着的污垢软化或膨润而进行擦拭之前水性液体过度地流出或滴落的可能。若水性液体从人的皮肤面过度地流出或滴落,则有可能浸湿或污染穿着的衣服,因此并不理想。
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将含有高吸水性纤维的内层与主要由合成纤维形成的正面层和背面层利用热粘接一体化而成的吸除放出性片,并记载有利用内层所含有的高吸水性纤维在实际使用时吸收、保持水分并缓放该水分的内容。但是,在利用高吸收性纤维吸收水分的情况下,存在高吸收性纤维所吸收的水分的大部分在被高吸收性纤维吸收、保持的状态下难以被放出这样的问题。此外,高吸收性纤维因预先吸收水分而在实际使用之前强度降低,因此存在擦拭作业过程中片材无法承受其受到的载荷这样的问题。
预先贮存于擦拭片的水性液体的量越多并且擦拭片缓放水性液体的性能越高,则能够有效地擦拭越大的面积,因此在该技术领域中,要求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的水性液体的量更多并且水性液体的缓放性更高的擦拭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7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555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水性液体的性能优异并且缓放所贮存的水性液体的性能优异的无纺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研究的结果是,发现在以下的情况下能够改善对于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的水性液体的贮存性和将贮存的水性液体缓慢地放出的性能这两者,以至完成本申请发明,
一种层叠无纺布,其包含第1外层、位于与第1外层相反的一侧的第2外层以及位于第1外层和第2外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
第1外层和第2外层这两者均含有疏水性纤维和亲水性纤维,并且不含有热熔接性纤维,
中间层含有浆料和相对于中间层的全部质量为20质量%以上且小于80质量%的热熔接性纤维,
中间层具有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接合的部分。
即,本发明是一种层叠无纺布,在一个技术方案中,其包含第1外层、位于与第1外层相反的一侧的第2外层以及位于第1外层和第2外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
第1外层和第2外层这两者均含有疏水性纤维和亲水性纤维,并且不含有热熔接性纤维,
中间层含有浆料和相对于中间层的全部质量为20质量%以上且小于80质量%的热熔接性纤维,
中间层具有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接合的部分。
发明的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而言,其对于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的水性液体的贮存性优异,并且其将贮存的水性液体缓慢地放出的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求出的实施例1~3和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无纺布的吸水量W3、保水量W5以及液体放出量的图表。
图3是表示求出的实施例1~3和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无纺布的液体放出量的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方式1]
一种层叠无纺布,其包含第1外层、位于与第1外层相反的一侧的第2外层以及位于第1外层和第2外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
第1外层和第2外层这两者均含有疏水性纤维和亲水性纤维,并且不含有热熔接性纤维,
中间层含有浆料和相对于中间层的全部质量为20质量%以上且小于80质量%的热熔接性纤维,
中间层具有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接合的部分。
根据上述方式1,在中间层中,通过使热熔接性纤维相互接合而形成牢固的三维的网格构造,确保了在擦拭作业过程中对于压缩力的适度高的强度和蓬松度。此外,由于能够在热熔接性纤维相互接合而成的三维的网格构造中的空间贮存水性液体,并且中间层中所含有的浆料具有较高的保水性,因此对于层叠无纺布而言,其对于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的水性液体的贮存性优异,并且其将贮存的水性液体缓慢地放出的性能优异。并且,在第1外层和第2外层含有热熔接性纤维的情况下,因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接合的部分而易于感觉到粗糙感,但由于第1外层和第2外层这两者均不含有热熔接性纤维,因此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具有优异的皮肤触感。在热熔接性纤维的量相对于中间层的全部质量为小于20质量%的情况下,在中间层中,很难通过使热熔接性纤维相互接合而形成牢固的三维的网格构造。在热熔接性纤维的量相对于中间层的全部质量为80质量%以上的情况下,中间层中所含有的浆料的量为小于20质量%,预先贮存水性液体的性能和保持该水性液体的性能变得不充足。此外,由于浆料的比例减少,因此缓放中间层的水性液体的性能降低。
[方式2]
根据上述方式1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的亲水性纤维与中间层中的浆料交织。
根据上述方式2,由于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的亲水性纤维与所述中间层中的浆料交织,因此若在擦拭时对层叠无纺布施加压缩力,则预先保持于中间层的水性液体易于从中间层中的浆料向第1外层和第2外层转移,每当施加压力时都能够向擦拭对象面、例如人的皮肤面缓慢地放出水性液体。
[方式3]
根据上述方式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层叠无纺布是干式水刺无纺布。
根据上述方式3,能够提供更优异的皮肤触感和更高的强度。
[方式4]
根据上述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中间层具有比第1外层和第2外层高的纤维密度(g/cm3)。
根据上述方式3,中间层具有比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纤维密度高的纤维密度,因此在使用层叠无纺布之前预先将水性液体贮存于层叠无纺布时,能够利用毛细管现象使水性液体迅速地从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外表面向中间层转移。
[方式5]
根据上述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热熔接性纤维具有3mm~8mm的平均纤维长度。
在热熔接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小于3mm的情况下,很难使中间层蓬松,并且很难改善对于充足的量的水性液体的贮存性。热熔接性纤维的纤维长度越长,则热熔接性纤维取向于中间层的面方向的倾向越高。因此,在将热熔接性纤维热熔接之后,很难形成具有贮存水性液体所需要的充足的蓬松度的中间层。此外,若取向于中间层的面方向的热熔接性纤维的比例过高,则在将层叠无纺布浸渍于水性液体而将水性液体预先贮存于中间层的情况下,在中间层所含有的浆料吸收水性液体而膨润时,热熔接性纤维互相妨碍浆料在中间层的厚度方向上膨润的倾向升高。
[方式6]
根据上述方式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层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30%以上。
在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层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30%以上的情况下,对于压缩能够确保更高的强度和更高的蓬松度,因此较为理想。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
图1是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的概略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1是包含第1外层11、位于与第1外层相反的一侧的第2外层12以及位于第1外层和第2外层之间的中间层13的3层构造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1的第1外层11和第2外层12这两者均含有疏水性纤维和亲水性纤维,并且不含有热熔接性纤维。在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中,优选的是,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与中间层所含有的浆料交织。通过使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与中间层所含有的浆料交织,从而当层叠无纺布在擦拭作业过程中承受压缩力时能够易于将水性液体从中间层向第1外层和第2外层传递。
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的亲水性纤维与疏水性纤维的质量比优选为50:50~20:80,更优选为30:70~40:60。在亲水性纤维的比例低于该范围的情况下,预先贮存于中间层的水性液体难以浸透第1外层和第2外层而到达擦拭对象面。此外,在擦拭作业过程中,难以吸收含有污垢的水性液体。若亲水性纤维的比例高于该范围,则会导致缓放性降低。
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液体扩散性、强度、柔软性、通用性等方面考虑,作为亲水性纤维的例子,能够列举出纤维素纤维等,例如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铜铵等再生纤维等。在这些纤维中,从液体扩散性、交织后的强度、处理容易度、通用性等方面考虑,能够特别优选使用人造丝纤维。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的形态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既可以使用圆形截面的纤维,也可以使用字母Y形、十字形、中空等异形截面的纤维,此外,也可以将这些形态的纤维组合起来使用。若亲水性纤维含有异形截面的纤维,则由于异形截面的纤维的表面积较大,吸液性优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形成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纤维集合体的液体扩散性。在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优选独立地含有50质量%~20质量%的量的亲水性纤维,更优选独立地含有40质量%~30质量%的量的亲水性纤维。
优选的是,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具有30mm~60mm的平均纤维长度。若亲水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处于该范围内,则能够利用形成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纤维集合体的毛细管现象使预先贮存于中间层的水性液体迅速地扩散到擦拭对象面。另外,关于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平均纤维长度”是指按照JIS L 1015:2010的附录A的“A7.1纤维长度的测量”的“A7.1.1A法(标准法)在带有刻度的玻璃板上测量各个纤维的长度的方法”测量的平均纤维长度。另外,上述方法是与1981年发行的ISO 6989相当的试验方法。对于以下说明的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以及中间层所含有的热熔接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也与亲水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同样地进行定义。优选的是,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具有1.0dtex~3.0dtex的纤度。在亲水性纤维的纤度小于1.0dtex的情况下,难以利用梳理机形成网状物,因此存在生产率降低这样的问题,在亲水性纤维的纤度大于3.0dtex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发生毛细管现象这样的问题。
作为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疏水性纤维的例子,能够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酯等热塑性纤维或者将这些热塑性纤维组合而成的复合纤维等。从湿润时的强度、蓬松度、柔软性等方面考虑,作为疏水性纤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纤维。优选的是,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疏水性纤维具有30mm~60mm的平均纤维长度。若疏水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处于该范围内,则能够容易地利用梳理机形成网状物。优选的是,第1外层和第2外层所含有的疏水性纤维具有0.6dtex~2.2dtex的纤度。在疏水性纤维的纤度小于0.6dtex的情况下,难以利用梳理机形成网状物,因此存在生产率降低这样的问题,在疏水性纤维的纤度大于2.2dtex的情况下,存在触感变硬这样的问题。
第1外层和第2外层可以是利用气流成网法等方法形成的纤维网状物,但优选的是,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的至少一者的纤维层是使用梳理机形成的梳理网状物。在第1外层和第2外层是梳理网状物的情况下,即使在构成纤维的纤维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在利用后述的水射流等高压水流使第1外层、中间层及第2外层一体化时,也能够使各纤维层内的纤维相互间以及各纤维层之间的纤维相互间充分地交织。另外,梳理网状物的形态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平行网状物、交叉网状物、无定向网状物等中的任一种形态。
另外,本发明的第1外层和第2外层既可以是相同结构的纤维层(即纤维的种类、混合率以及层的构造相同的纤维层),也可以是不同结构的纤维层(即纤维的种类、混合率以及层的构造中的至少1项不同的纤维层)。第1外层和第2外层独立地具有优选为0.02g/cm3~0.06g/cm3的纤维密度。在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纤维密度小于0.02g/cm3的情况下,存在易于通过第1外层和第2外层感觉到由中间层中的热熔接性纤维相互接合的部分引起的粗糙的触感,导致层叠无纺布的皮肤触感较差这样的问题。在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纤维密度大于0.06g/cm3的情况下,存在水性液体在中间层和外层之间的转移变慢这样的问题。另外,能够基于根据电子显微镜照片求出的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厚度以及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定值求出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纤维密度。
中间层含有浆料和相对于该中间层的全部质量为20质量%以上且小于80质量%的热熔接性纤维。中间层还具有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接合的部分。中间层中的热熔接性纤维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50质量%,更优选为20质量%~40质量%。将中间层的全部质量作为基准,中间层的浆料的含量为大于20质量%且80质量%以下,优选为50质量%~80质量%,更优选为60质量%~80质量%。在中间层中,热熔接性纤维的含量越多,则越能够增大中间层的蓬松度、即越能够增大能够贮存水性液体的空间的体积,但热熔接性纤维的含量越多,则浆料的含量越减少。因此,在具有比浆料的亲水性低的亲水性的热熔接性纤维的含量为80质量%以上的情况下,保持于中间层的水性液体的量与浆料含量的减少相应地减少。
热熔接性纤维具有优选为1.0dtex~5.0dtex、更优选为1.3dtex~2.2dtex的纤度。在纤度小于1.0dtex的情况下,在成形时存在分散性变差的可能性,在纤度大于5.0dtex的情况下,纤维根数变少,因此很难在中间层形成用于保持水性液体的空间。热熔接性纤维具有优选为1mm~12mm、更优选为3mm~6mm的平均纤维长度。在平均纤维长度小于1mm的情况下,很难在中间层形成三维的网格构造,因此存在无法形成用于贮存水性液体的空间的可能,在纤维长度大于12mm的情况下,存在无法使热熔接性纤维均匀地分散而成形的可能。
中间层所含有的浆料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浆料的例子,能够列举出木材浆料例如针叶树浆料和阔叶树浆料等、非木材浆料例如稻草浆料、甘蔗浆料、芦苇浆料、槿麻浆料、桑树浆料、竹浆料、麻浆料、棉浆料(例如棉籽绒)等。上述浆料可以是未接受叩解处理的非叩解浆料、接受了叩解处理的叩解浆料、或是它们的组合。从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水性液体的性能、在实际使用时缓放水性液体的性能、在实际使用时吸收含有污垢的液体的性能、柔软性、处理容易度等方面考虑,优选为针叶树浆料和阔叶树浆料等。
作为热熔接性纤维的例子,是至少在表面含有聚乙烯树脂、低熔点聚丙烯等熔点较低的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作为热熔接性纤维的例子,能够列举出:聚乙烯树脂的单成分纤维;聚丙烯树脂的单成分纤维;芯部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鞘部是聚乙烯树脂的芯鞘型的复合合成纤维;芯部是聚丙烯树脂、鞘部是聚乙烯树脂的芯鞘型的复合合成纤维;芯部是高熔点聚丙烯树脂、鞘部是低熔点聚丙烯树脂的芯鞘型的复合合成纤维;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和聚乙烯树脂形成的并列型的复合合成纤维;由聚丙烯树脂和聚乙烯树脂形成的并列型的复合合成纤维等。例示的这些热熔接性纤维通常具有比浆料的亲水性低的亲水性。
例如,在如后述那样利用水射流等高压水流使第1外层、中间层及第2外层一体化而形成无纺布之后,对得到的无纺布进行热处理而使热熔接性纤维所含有的低熔点树脂熔融从而将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熔接接合,在通过如此过程来实施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的制造的情况下,通过使热熔接性纤维相互接合而形成牢固的三维的网格构造,与热熔接之前相比能够提高无纺布的强度、特别是湿润时的强度,并且能够确保在擦拭作业过程中对于压缩力的适度高的强度和蓬松度。此外,由于能够在热熔接性纤维相互接合而成的三维的网格构造中的空间贮存水性液体,并且中间层中所含有的浆料具有较高的保水性,因此对于层叠无纺布而言,其对于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的水性液体的贮存性优异,并且其将贮存的水性液体缓慢地放出的性能优异。
优选的是,中间层具有比第1外层和第2外层高的纤维密度。中间层更优选具有0.04g/cm3~0.25g/cm3的纤维密度。由于中间层具有比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纤维密度高的纤维密度,因此在将水性液体浸渍到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中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毛细管现象使水性液体迅速地转移到中间层,将水性液体贮存于中间层。另外,能够基于根据电子显微镜照片求出的中间层的厚度和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定值求出中间层的纤维密度。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能够利用至少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来制造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
(1)供给用于形成第1外层的含有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的纤维网状物的工序;
(2)向该纤维网状物上供给用于形成中间层的含有浆料和热熔接性纤维的中间层网状物的工序;
(3)向该中间层网状物上供给用于形成第2外层的含有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的纤维网状物而得到层叠体的工序;
(4)从层叠体的两面侧实施高压水流处理而使各纤维层之间的纤维相互交织的工序;以及
(5)对层叠体进行热处理而使层叠体干燥并且使热熔接性纤维相互接合的工序。
更具体地讲,利用梳理机等直接对上述的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进行处理或者在混棉之后对上述的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进行处理而形成具有梳理网状物等形态的纤维网状物,接着,一边输送所形成的纤维网状物一边利用气流成网等向该纤维网状物上供给含有浆料和热熔接性纤维的用于形成中间层的中间层网状物,并且向中间层网状物上供给具有梳理网状物等形态的含有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的用于形成第1外层的纤维网状物而得到层叠物,之后,从该层叠物的两面侧实施水射流等高压水流处理,从而至少使各纤维层之间的纤维相互交织,能够得到第1外层、中间层及第2外层一体化的层叠无纺布。
由于这样得到的无纺布利用水射流等高压水流而具有各纤维层内的纤维相互间以及各纤维层之间的纤维相互间交织的构造,因此能够具有优异的片材强度和液体扩散性,并且促进在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在无纺布的面方向上扩散的水性液体向中间层的传递。此外,由于将水性液体传递到中间层之后的第1外层和第2外层能够再次吸收水性液体并使其在面方向上扩散,因此在无纺布内,能够反复执行水性液体的吸收、面方向上的扩散以及向中间层的传递的过程,利用水性液体的持续的扩散能够增大水性液体的扩散区域、贮存于无纺布的水性液体的量。
并且,在利用水射流等高压水流而具有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的至少一者的纤维层的构成纤维的一部分进入到中间层的内部的构造时,易于将在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在层叠无纺布的面方向上扩散的水性液体向所述中间层传递,因此在层叠无纺布内,能够更迅速地执行水性液体的吸收、面方向上的扩散以及向中间层的传递的过程,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增大无纺布中的水性液体的扩散速度和扩散区域(扩散面积)。
在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中,从各层的纤维之间的交织的形成状态、柔软性、皮肤触感、水性液体的扩散性、片材强度等方面考虑,优选的是,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各自独立地处于5g/m2~15g/m2的范围内。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g/m2~50g/m2的范围内。从水性液体的贮存性和水性液体的缓放性的方面考虑,更优选的是,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层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30%以上。
能够浸渍到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中的水性液体是水或是含有水作为主要成分的液体,能够根据用途来决定其组成。例如在将擦拭婴幼儿的臀部作为目的时,使10重量%的丙二醇和90重量%的水的混合液、7重量%的丙二醇、0.3重量%的对羟基苯甲酸酯及92.7重量%的水的混合液浸渍到绵纸中即可。此时的较为适当的浸渍量是绵纸的干燥重量的150%~300%。
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除了用作湿擦布之外,还可以用作湿纸巾等各种各样的擦拭片。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解释为由此限定本发明。
<比较例1>
将作为亲水性纤维的纤度1.4dtex及纤维长度4.4mm的人造丝纤维(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的Corona(注册商标))和作为疏水性纤维的纤度1.3dtex及纤维长度3.8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的70W)按照人造丝纤维:PET纤维=25:75的质量比混合之后,使用梳理机以10g/m2的设定单位面积重量值形成梳理网状物。将该梳理网状物作为第1外层。一边输送得到的梳理网状物,一边向该梳理网状物上以20g/m2的设定单位面积重量值供给浆料(惠好公司制的NB401)而形成中间层,接着,向得到的中间层上供给与第1外层同样地制作成的梳理网状物而形成第2外层,制作由第1外层、中间层及第2外层构成的层叠体。一边以20m/分的输送速度输送得到的层叠体,一边从层叠体的两面侧实施利用水射流(第1外层侧的处理水压:7MPa、第2外层侧的处理水压5MPa、喷嘴口径:92μm、喷嘴节距:0.5mm、两列)的高压水流处理,从而使各纤维层内及各纤维层之间的构成纤维相互交织,得到上述的第1外层、中间层及第2外层一体化的3层构造的层叠无纺布。利用干燥机将得到的层叠无纺布的第1外层侧加热到125℃,将第2外层侧加热到135℃,从而使其干燥。
<实施例1>
除了通过在将浆料(惠好公司制的NB401)和作为热熔接性纤维的具有芯成分是聚丙烯(PP)、鞘成分是聚乙烯(PE)的芯鞘构造的PE/PP纤维(艺爱丝维顺公司制的AL-Adhesion、纤度1.7dtex、纤维长度3mm)按照浆料:PE/PP纤维=80:20的质量比混合之后将其供给到形成第1外层的梳理网状物上而形成中间层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作层叠无纺布。通过在使层叠无纺布干燥时的加热,使中间层所含有的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熔接。
<实施例2>
除了浆料和PE/PP纤维的质量比为浆料:PE/PP纤维=60:40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层叠无纺布。
<实施例3>
除了浆料和PE/PP纤维的质量比为浆料:PE/PP纤维=40:60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层叠无纺布。
<比较例2>
除了浆料和PE/PP纤维的质量比为浆料:PE/PP纤维=20:80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层叠无纺布。
对于如上所述那样得到的实施例1~3、比较例1~3的各层叠无纺布,利用下述方法求出单位面积重量(g/m2)、厚度(mm)、比容(cm3/g)、贮存性以及缓放性。
[单位面积重量]
提取10个尺寸为100mm×100mm的试样,测量各试样的质量。接着,对于各试样,计算质量(g)/面积(m2)的值来作为单位面积重量(g/m2)。计算共计10个试样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平均值来作为各例的单位面积重量。
[厚度]
使用(株)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的THICKNESS GAUGE UF-60测量无纺布的厚度。在UF-60中,测量面的直径为44mm,对无纺布施加0.3kPa的压力,测量其厚度。
[比容]
通过用无纺布的厚度除以其单位面积重量来计算无纺布的比容。
[贮存性和缓放性]
利用下述的两套试验法来评价在实施例1~3和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制作的层叠无纺布的贮存水性液体的性能(贮存性)和缓放该水性液体的性能(缓放性)。
<试验法之一>
步骤1:从在实施例1~3和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制作的层叠无纺布分别提取尺寸为长度140mm×宽度60mm的试样,利用电子秤测量各试样的初始质量(W0),对于各试样实施以下的步骤2~6。
步骤2:将试样放置于质量57.0g(W1)、线径0.29mm、孔数20目的平纹金属丝网,将试样与金属丝网一同浸在放入有离子交换水的桶中。
步骤3:将试样与金属丝网一同自离子交换水提起。将金属丝网保持水平地放置5分钟。
步骤4:以试样放置于金属丝网的状态利用电子秤测量试样与金属丝网的合计质量(W2),自W2减去W0与W1的合计而求出试样的吸水量(W3)。
步骤5:将吸水了的试样以试样的单面(下表面)整体与支座的上表面整体接触的方式放置在设置于水平面的SUS304制的长方形的支座的上表面(纵140mm×横60mm)上,并将质量840g的SUS304制的重物(纵140mm×横60mm)以试样的上表面整体与重物的下表面整体接触的方式放置在试样的相反面(上表面)上。在将试样放置3分钟之后取下重物。
步骤6:利用电子秤测量试样的质量(W4),自(W4)减去(W0)而求出保水量(W5)。
另外,上述步骤1~6是在温度20℃、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进行的。
将求出的吸水量W3的值和保水量W5的值、以及将自W3减去W5而得到的值作为液体放出量W6(W6=W3-W5)示于下述表1。在图2中利用图表表示表1的吸水量(W3)、保水量(W5)以及液体放出量(W6)。
<试验之二>
步骤1:从在实施例1~3和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制作的层叠无纺布分别提取长度200mm×宽度150mm的长方形的试样,利用电子秤测量各试样的初始质量(WA)。将各试样的长边对折而成为尺寸为150mm×100mm的试样,将各试样的初始质量WA的两倍质量的离子交换水浸渍到试样中。
步骤2:预先测量通过使尺寸为50mm×50mm的10张滤纸(Advantec东洋(株)制的定性滤纸No.2)重叠而得到的滤纸层叠体的质量(WB1),使滤纸层叠体重叠在试样上。
步骤3:通过在被重叠在试样上的滤纸层叠体上放置具有360g的质量的重物(纵30mm×横30mm),从而以4.0kgf/cm2的压力对滤纸层叠体施加压力两秒钟,除去重物之后,测量滤纸层叠体的质量(WC1),求出从试样放出到滤纸层叠体的液体(离子交换水)放出量WD1(=WC1-WB1)来作为第1次的液体放出量。
步骤4:通过对步骤3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2次的液体放出量WD2。
步骤5:通过对步骤4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3次的液体放出量WD3。
步骤6:通过对步骤5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4次的液体放出量WD4。
步骤7:通过对步骤6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5次的液体放出量WD5。
步骤8:通过对步骤7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6次的液体放出量WD6。
步骤9:通过对步骤8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7次的液体放出量WD7。
步骤10:通过对步骤9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8次的液体放出量WD8。
步骤11:通过对步骤10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9次的液体放出量WD9。
步骤12:通过对步骤11之后的试样重复上述步骤2和步骤3而求出第10次的液体放出量WD10。
另外,上述步骤1~12是在温度20℃、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外,在上述步骤4~12中,使用像步骤2所记载的那样制作成的新的滤纸层叠体。
将液体放出量WD1~WD10与WD1~WD10的合计量换算为单位面积重量为40g/m2的情况下的值(即实际测量的液体放出量×40(g/m2)/实际测量的单位面积重量(g/m2)的值),将换算后的值示于表2。另外,在图3中利用图表表示表2的液体放出量WD1~WD10。
[表1]
[表2]
根据表1及表2和图1及图2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层叠无纺布与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无纺布相比,吸水量(即贮存性)更高,即使在反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也保持更高的保水性,并且缓放更大量的水的性能更优异。实施例1~3的第1次液体放出量处于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第1次液体放出量的约1.3倍左右的较高的水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对于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而言,其在实际使用之前预先贮存水性液体的性能优异,并且其缓放所贮存的水性液体的性能优异,因此可用作用于使人的皮肤面、家具、地板等各种物品的表面清洁的湿擦布等一次性擦拭片。
附图标记说明
1、层叠无纺布;11、第1外层;12、第2外层;13、中间层。
Claims (6)
1.一种层叠无纺布,其为包含第1外层、位于与第1外层相反的一侧的第2外层以及位于第1外层和第2外层之间的中间层的3层构造,其中,
所述第1外层和第2外层这两者均含有疏水性纤维和亲水性纤维,并且不含有热熔接性纤维,
所述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的亲水性纤维与疏水性纤维的质量比为50:50~20:80,
所述中间层含有浆料和相对于所述中间层的全部质量为20质量%以上且小于80质量%的热熔接性纤维,
所述中间层具有含量大于20质量%且80质量%以下的浆料,
所述中间层具有热熔接性纤维彼此相互接合的部分,
所述中间层具有比所述第1外层和第2外层的纤维密度高的纤维密度,该纤维密度的单位是g/c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第1外层和第2外层中的亲水性纤维与所述中间层中的浆料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层叠无纺布是干式水刺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热熔接性纤维具有3mm~8mm的平均纤维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所述层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3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
所述层叠无纺布是一次性擦拭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57471 | 2015-12-28 | ||
JP2015257471A JP6444296B2 (ja) | 2015-12-28 | 2015-12-28 | 積層不織布 |
PCT/JP2016/084842 WO2017115590A1 (ja) | 2015-12-28 | 2016-11-24 | 積層不織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74158A CN108474158A (zh) | 2018-08-31 |
CN108474158B true CN108474158B (zh) | 2024-08-02 |
Family
ID=59224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76676.6A Active CN108474158B (zh) | 2015-12-28 | 2016-11-24 | 层叠无纺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44296B2 (zh) |
CN (1) | CN108474158B (zh) |
TW (1) | TW201726998A (zh) |
WO (1) | WO201711559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23721B (zh) * | 2018-10-23 | 2021-05-18 | 昆山吉美川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密度梯度纤维垫的制备方法及纤维垫 |
JP7228156B2 (ja) * | 2019-02-06 | 2023-02-24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液徐放性積層長繊維不織布 |
AU2020359638B2 (en) * | 2019-09-30 | 2024-02-29 | Monosol, Llc | Nonwoven water-soluble composite structure |
CN114775334B (zh) * | 2019-12-31 | 2023-02-03 | 杭州洁诺实业有限公司 | 复合纸的生产方法 |
JP7527331B2 (ja) * | 2021-09-30 | 2024-08-02 |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 積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体含浸シート、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ならびにフェイスマスク |
JP7072708B1 (ja) * | 2021-11-12 | 2022-05-20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積層不織布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77176A (ja) * | 2003-12-19 | 2005-07-07 | Daiwabo Co Ltd | 化粧料含浸用基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顔面被覆化粧料シート |
CN1676088A (zh) * | 2004-04-01 | 2005-10-05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擦拭布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482818A (zh) * | 2009-07-07 | 2012-05-30 | 可乐丽可乐富丽世股份有限公司 | 层叠片材和其生产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36870B2 (ja) * | 1995-05-16 | 2004-06-14 |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 難燃性液体吸収体 |
JP3183818B2 (ja) * | 1996-02-29 | 2001-07-09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積層体 |
BR0013426A (pt) * | 1999-08-19 | 2002-04-30 | Procter & Gamble | Lenço de papel de múltiplas camadas com uma camada absorvente de elevado corpo e baixa densidade |
JP3788582B2 (ja) * | 2001-05-02 | 2006-06-21 | 花王株式会社 | 清拭用シート基材 |
JP3742034B2 (ja) * | 2002-06-21 | 2006-02-01 |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 ワイパー用積層物の製造方法 |
US20060052269A1 (en) * | 2004-09-01 | 2006-03-09 | Panandiker Rajan K | Premoistened disposable wipe |
JP4541823B2 (ja) * | 2004-10-13 | 2010-09-08 |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対物用液体塗布シート用積層体 |
JP2006241653A (ja) * | 2005-03-07 | 2006-09-14 | Solotex Corp | 吸水性不織布構造体 |
JP5112677B2 (ja) * | 2005-12-28 | 2013-01-09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汗性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7135862A1 (ja) * | 2006-05-19 | 2007-11-29 | Kinsei Seishi Co., Ltd. | 皮膚清浄用シート |
JP4473286B2 (ja) * | 2007-03-29 | 2010-06-02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紙製ワイパー |
JP2009228138A (ja) * | 2008-03-19 | 2009-10-08 |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 裏打ち用ガラス繊維不織布 |
WO2010126109A1 (ja) * | 2009-04-30 | 2010-11-04 |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 積層不織布 |
JP5009967B2 (ja) * | 2009-10-20 | 2012-08-29 | 三和製紙株式会社 | ドリップシート |
-
2015
- 2015-12-28 JP JP2015257471A patent/JP644429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1-24 CN CN201680076676.6A patent/CN108474158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24 WO PCT/JP2016/084842 patent/WO201711559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2-08 TW TW105140676A patent/TW201726998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77176A (ja) * | 2003-12-19 | 2005-07-07 | Daiwabo Co Ltd | 化粧料含浸用基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顔面被覆化粧料シート |
CN1676088A (zh) * | 2004-04-01 | 2005-10-05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擦拭布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482818A (zh) * | 2009-07-07 | 2012-05-30 | 可乐丽可乐富丽世股份有限公司 | 层叠片材和其生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44296B2 (ja) | 2018-12-26 |
WO2017115590A1 (ja) | 2017-07-06 |
CN108474158A (zh) | 2018-08-31 |
TW201726998A (zh) | 2017-08-01 |
JP2017119931A (ja) | 2017-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74158B (zh) | 层叠无纺布 | |
WO2022054613A1 (ja) | 体液吸収用シート | |
JP3559533B2 (ja) | 絡合不織布とこれを用いた清拭シートおよび湿潤性シート | |
AU2011200244B2 (en) |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non-woven fabric having a surface covered with microfiber and fabric obtainable with said process | |
JP6726422B2 (ja) | ウェットワイピング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対人用ウェットワイピングシート | |
CN107105869B (zh) | 擦拭片 | |
CN100488436C (zh) | 擦拭布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83718A (zh) | 清洁布 | |
JP6259365B2 (ja) | クッキングペーパー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39116A (ja) | 不織布ワイパ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Z2016612A3 (cs) | Spunbondová netkaná textilie pro akvizičně distribuční vrstvu a absorpční výrobek | |
JP2021031818A (ja) | 複合型不織布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3101408A (ja) | ワイパー用不織布およびワイパー | |
JP7088669B2 (ja) | 不織布ワイパ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 | |
JP6917606B2 (ja) | 清拭シート | |
JP2011117095A (ja) | 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拭き取り材 | |
AU2011200243B2 (en) | Use of non-woven fabric having a surface covered with microfiber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leaning devices | |
JP2023503774A (ja) | 吸収性不織布材料 | |
WO2023084799A1 (ja) | 積層不織布 | |
JP3139215B2 (ja) | パルプ複合シート | |
JP2007008145A (ja) | 凹凸模様が付与されてなる不織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4159662A (ja) | 不織布ワイパー | |
US20220298686A1 (en) | Composite nonwoven sheet material | |
JP2004016559A (ja) | 清掃用シート | |
JP2014004264A6 (ja) | ネールエナメル落とし用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