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8640B -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18640B CN108018640B CN201810009942.4A CN201810009942A CN108018640B CN 108018640 B CN108018640 B CN 108018640B CN 201810009942 A CN201810009942 A CN 201810009942A CN 108018640 B CN108018640 B CN 1080186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connecting line
- warp
- yarns
- low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1/00—Lappet- or swivel-woven fabric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4—Weft p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属于丝绒技术领域。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为细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为粗纬纱,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为细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为粗纬纱,连结线在有绒处是与上层纬纱交织返到下层纬纱交织然后不断往返连结织造经割绒形成有绒处的绒头,连结线在无绒处,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只和下层纬纱交织,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又只和上层纬纱交织,经割绒,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形成下层基布粗经,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形成上层基布粗经。本发明由于稠密的绒头和粗框的方孔在同一款织物上,视觉新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绒,尤其涉及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属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丝绒属于高端纺织品,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追求美观也愈来愈丰富多彩,一种烂花丝绒其无绒处的小孔衬托出绒的细腻,以及能时隐时现绒背美景,深受人们喜爱,但需二种原料组成,还需酸碱处理,会污染环境,还有一种提花丝绒,在无绒处需将绒经移去,才能显示出小孔,这种将绒经移去显示小孔的方法,也由于绒经变成碎屑也会污染环境,且增加了工序和成本。因此,在环保日益重视的今天,能否有既有绒、又有孔,且不污染环境的提花丝绒,人们期待这种提花丝绒的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希望,提供一种环保的、且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包括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和连结线,所述上层基布是由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又是由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组成,所述上层纬纱又是由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组成,其中,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为细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为粗纬纱,所述下层经纱又是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组成,所述下层纬纱又是由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组成,其中,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为细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为粗纬纱,所述的连结线由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组成,并且比所述的上层经纱下层经纱粗,所述连结线在有绒处是与上层纬纱交织返到下层纬纱交织然后不断往返连结织造经割绒形成有绒处的绒头,所述的连结线在无绒处,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只和下层纬纱交织,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又只和上层纬纱交织,经割绒,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形成下层基布粗经,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形成上层基布粗经。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整经
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依次顺序整经,整在一个织轴上,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安放在筒子架上;
第二步,穿综插筘
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共计六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一筘齿内,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共计六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二筘齿内,依次循环穿综插筘;
第三步,提综打纬
1.在有绒处
第一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一细纬纱、下层第一细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粗纬纱、下层第二粗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三细纬纱、下层第三细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四细纬纱、下层第四细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粗纬纱、下层第五粗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六细纬纱、下层第六细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有绒处六梭一循环结束,进入下一循环织造;
2.无绒处
第一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一细纬纱、下层第一细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粗纬纱、下层第二粗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三细纬纱、下层第三细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四细纬纱、下层第四细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粗纬纱、下层第五粗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六细纬纱、下层第六细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无绒处六梭一循环结束,进入下一轮循环织造;
第四步,割绒、染色、后整理;
至此,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完成。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方案所以能成为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是因为以下原因:1.采用了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一筘齿,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依次插综并插入第二筘齿的穿综插筘的方法,使连结线既能在有绒处得到理想的绒头:第一筘齿边紧靠连结线旁边的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和第二筘齿边紧靠连结线旁边的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与连结线进行了反向的交织运动,因此,连结线一旦经割绒成了绒头,此绒头也不会位移而影响绒面的平整。同时,由于这种穿综插筘方法,经过无绒处的提综打纬的方法,由于连结线的张力比地经纱张力小,而且连结线是在六梭一循环中是三上三下和三下三上的织造。相比较地经纱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的张力,显得更小,而且连结线相邻的二个地经纱是进行着同上同下或同下同上的织造。根据力学结构原理和实践证明,这二根同上同下或同下同上的经纱会相互靠拢,他们相互向中间的连结线靠拢。说详细一点,上层第一经纱和上层第二经纱同时向第二连结线靠拢,下层第一经纱和下层第二经纱同时向第一连结线靠拢,上层第三经纱和上层第四经纱同时向第四连结线靠拢,下层第三经纱和下层第四经纱同时向第三连结线靠拢,从而上层基布中的上层第一经纱与上层第四经纱之间、上层第二经纱与上层第四经纱之间将露出间隙,而下层基布中的下层第一经纱和下层第四经纱之间、下层第二经纱和下层第四经纱之间也将露出间隙。
同时,在相同引纬打纬织造的同样情形下,从纬方向分析,下层第一纬纱与下层第一经纱、第一连结线、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三连结线、下层第四经纱是经过了下上下、上下上的织造,而下层第二纬纱与它们是经过了上上上、下下下的织造,下层第三纬纱与它们是经过了下上下、上下上的织造,下层第四纬纱与它们是经过了上下上、下上下的织造,下层第五纬纱与它们是经过了下下下、上上上的织造,下层第六纬纱与它们是经过了上下上、下上下的织造。根据相同的力学原理和实践证明,第一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六纬纱与经纱交织点要比第二纬纱、第五纬纱交织点多。因此第一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六纬纱的张力要比第二纬纱、第五纬纱张力大,另外,第一纬纱与第三纬纱、第四纬纱和第六纬纱又进行了同上同下或同下同上的交织。因此,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会同时向第二纬纱靠拢,第四纬纱和第六纬纱也会同时向第五纬纱靠拢,这样,在下层,下层第一纬纱和下层第六纬纱之间、下层第三纬纱与下层第四纬纱之间将露出间隙。同样,在上层,上层第一纬纱与上层第六纬纱之间、上层第三纬纱与上层第四纬纱之间也将露出间隙。因此,按照经纬向露出的间隙,将成为方孔。2.利用了连结线因为在有绒处要做绒头,因此连结线一般比地经纱要粗的公知的原理,使在无绒处处于方孔经向边框的中间,形成经向粗条,同时,又利用纬纱织造,让第二纬纱、第五纬纱成为粗纬,并使在无绒处处于方孔的纬向边框的中间,形成纬向粗条。最终,经向粗条、纬向粗条和他们所留有的间隙,形成了边框加粗的方孔。综上所述,最后成为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由于稠密的绒头和粗框的方孔在同一款织物上,视觉新鲜,效果奇特,深受市场的欢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花丝绒有绒处的下层丝绒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花丝绒无绒处的下层基布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提花丝绒基布,
2为提花丝绒有绒头的区域,
3为提花丝绒无绒处的边框加粗的方孔区域,
TD1为下层第一经纱,TD2为下层第二经纱,TD3为下层第三经纱,TD4为下层第四经纱,
WD1为下层第一纬纱,WD2为下层第二纬纱,WD3为下层第三纬纱,WD4为下层第四纬纱,WD5为下层第五纬纱,WD6为下层第六纬纱,
R1为第一连结线,R3为第三连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图1中,1为提花丝绒基布,2为提花丝绒有绒头的区域,3为提花丝绒无绒处的边框加粗的方孔区域。
图2中,为配合边框加粗的方孔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花丝绒有绒处也采用了下层的示意图。图中,下层第一经纱TD1、第一连结线R1、下层第二经纱TD2在一个筘齿内,下层第三经纱TD3、第三连结线R3、下层第四经纱TD4在一个筘齿内,它们依次与下层第一纬纱WD1、下层第二纬纱WD2、下层第三纬纱WD3、下层第四纬纱WD4、下层第五纬纱WD5、下层第六纬纱WD6经过丝绒丝绒组织结构织造,使第一连结线R1、第二连结线R3以W固结在纬纱上,经割绒形成如图所示的有绒区域。
图3中,为了能更清晰的说明边框加粗形成的方孔的织造情况和构成原理,本发明提花丝绒无绒区域也采用了下层的示意图。图中,下层第一经纱TD1、第一连结线R1、下层第二经纱TD2在一个筘齿内,下层第三经纱TD3、第三连结线R3、下层第四经纱TD4在一个筘齿内,它们依次和下层第一纬纱WD1、下层第二纬纱WD2、下层第三纬纱WD3、下层第四纬纱WD4、下层第五纬纱WD5、下层第六纬纱WD6经过交织,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二经纱TD2都会向第一连结线R1靠拢,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四经纱TD4都会向第三连结线R3靠拢,而下层第一纬纱WD1、下层第三纬纱WD3也都会向下层第二纬纱WD2靠拢,下层第四纬纱WD4、下层第六纬纱WD6也都会向下层第五纬纱WD5靠拢,从而形成下层第一经纱TD1与下层第四经纱TD4和下层第一纬纱WD1与下层第四纬纱WD4之间空隙形成的方孔,下层第二经纱TD2与下层第三经纱TD3和下层第一纬纱WD1与下层第四纬纱WD4之间空隙形成的方孔,下层第一经纱TD1与下层第四经纱TD4和下层第三纬纱WD3与下层第四纬纱WD4之间空隙形成的方孔,下层第二经纱TD2与下层第三经纱TD3和下层第三纬纱WD3与下层第四纬纱WD4之间空隙形成的方孔,而又因为第一连结线R1、第三连结线R3较下层第一经纱TD1、第二经纱TD2、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四经纱TD4粗,下层第二纬纱WD2、下层第五纬纱WD5又较下层第一纬纱WD1、下层第三纬纱WD3、下层第四纬纱WD4、、下层第六纬纱WD6粗,因此,这个方孔的边框特别粗,从而构成了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具体的织造方法,有绒处提综打纬参见表一,无绒处提综打纬参见表二。
表一有绒处提综打纬
备注:×为上层经纱往上提、下层经纱往上提。
↑为绒经粗经在上层上,↓为绒经粗经在下层下。
-为绒经粗经在上层下层中间。
TU1为上层第一经纱,TU2为上层第二经纱,TU3为上层第三经纱,TU4为上层第四经纱,
TD1为下层第一经纱,TD2为下层第二经纱,TD3为下层第三经纱,TD4为下层第四经纱,
WU1为上层第一纬纱,WU2为上层第二纬纱,WU3为上层第三纬纱,WU4为上层第四纬纱,WU5为上层第五纬纱,WU6为上层第六纬纱,
WD1为下层第一纬纱,WD2为下层第二纬纱,WD3为下层第三纬纱,WD4为下层第四纬纱,WD5为下层第五纬纱,WD6为下层第六纬纱,
R1为第一连结线,R2为第二连结线,R3为第三连结线,R4为第四连结线。
表二无绒处提综打纬
备注:×为上层经纱往上提、下层经纱往上提。
↑为绒经粗经在上层上,↓为绒经粗经在下层下。
-为绒经粗经在上层下层中间。
TU1为上层第一经纱,TU2为上层第二经纱,TU3为上层第三经纱,TU4为上层第四经纱,
TD1为下层第一经纱,TD2为下层第二经纱,TD3为下层第三经纱,TD4为下层第四经纱,
WU1为上层第一纬纱,WU2为上层第二纬纱,WU3为上层第三纬纱,WU4为上层第四纬纱,WU5为上层第五纬纱,WU6为上层第六纬纱,
WD1为下层第一纬纱,WD2为下层第二纬纱,WD3为下层第三纬纱,WD4为下层第四纬纱,WD5为下层第五纬纱,WD6为下层第六纬纱,
R1为第一连结线,R2为第二连结线,R3为第三连结线,R4为第四连结线。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和连结线,所述上层基布是由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又是由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组成,所述上层纬纱又是由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组成,其中,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为细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为粗纬纱,所述下层经纱又是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组成,所述下层纬纱又是由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组成,其中,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为细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为粗纬纱,所述的连结线由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组成,并且比所述的上层经纱下层经纱粗,所述连结线在有绒处是与上层纬纱交织返到下层纬纱交织然后不断往返连结织造经割绒形成有绒处的绒头,所述的连结线在无绒处,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只和下层纬纱交织,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又只和上层纬纱交织,经割绒,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形成下层基布粗经,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形成上层基布粗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整经
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依次顺序整经,整在一个织轴上,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安放在筒子架上;
第二步,穿综插筘
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共计六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一筘齿内,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共计六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二筘齿内,依次循环穿综插筘;
第三步,提综打纬
在有绒处
第一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第三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第四连结线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有绒处六梭一循环结束,进入下一循环织造;
无绒处
第一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一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三连结线,第四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连结线往上提,
将第三连结线往下沉,
将第一连结线、第二连结线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无绒处六梭一循环结束,进入下一轮循环织造;
第四步,割绒、染色、后整理;
至此,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09942.4A CN108018640B (zh) | 2018-01-05 | 2018-01-05 |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09942.4A CN108018640B (zh) | 2018-01-05 | 2018-01-05 |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18640A CN108018640A (zh) | 2018-05-11 |
CN108018640B true CN108018640B (zh) | 2020-08-07 |
Family
ID=6207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0994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18640B (zh) | 2018-01-05 | 2018-01-05 |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186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5729B (zh) * | 2019-05-22 | 2020-07-03 | 安正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上下层错位和间距来产生衍光的纺织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621908B (zh) * | 2020-06-03 | 2021-07-09 | 江苏盛邦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一种阴影纬割绒的提花绒的制作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19032A (en) * | 1968-02-09 | 1970-07-07 | Librex Anstalt | Pile fabrics |
DE2535435A1 (de) * | 1975-08-08 | 1977-02-17 | Sanders & Soehne J B | Grundgewebe fuer geknuepfte teppiche |
CN2252820Y (zh) * | 1995-07-14 | 1997-04-23 | 张铁夫 | 毛圈与非毛圈双层机织织物 |
CN204589472U (zh) * | 2015-03-03 | 2015-08-26 | 刘振海 | 织物坯料 |
CN106435958A (zh) * | 2016-08-18 | 2017-02-22 |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有长绒毛有短绒毛有圈的工艺圈绒及其织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78A (en) * | 1926-08-10 | 1935-07-02 | Saltex Looms | Pile fabric |
CN203807660U (zh) * | 2014-04-22 | 2014-09-03 |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
CN106637579B (zh) * | 2016-11-22 | 2018-10-26 |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CN107099904B (zh) * | 2017-04-13 | 2018-12-28 |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CN107090645B (zh) * | 2017-05-02 | 2019-06-25 |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多阴影提花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
2018
- 2018-01-05 CN CN201810009942.4A patent/CN10801864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19032A (en) * | 1968-02-09 | 1970-07-07 | Librex Anstalt | Pile fabrics |
DE2535435A1 (de) * | 1975-08-08 | 1977-02-17 | Sanders & Soehne J B | Grundgewebe fuer geknuepfte teppiche |
CN2252820Y (zh) * | 1995-07-14 | 1997-04-23 | 张铁夫 | 毛圈与非毛圈双层机织织物 |
CN204589472U (zh) * | 2015-03-03 | 2015-08-26 | 刘振海 | 织物坯料 |
CN106435958A (zh) * | 2016-08-18 | 2017-02-22 |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有长绒毛有短绒毛有圈的工艺圈绒及其织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18640A (zh) | 2018-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06834A (zh) | 一种露地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
CN108018640B (zh) |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
CN112267191A (zh) | 一种可以双色阴影的提花组合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
CN110295449B (zh) | 一种双面倒顺提花毛圈布及其织造方法 | |
CN108239811B (zh) | 一种丝绒露底处为蜂巢布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
CN109440267B (zh) | 一种高低毛隐纬缎档组织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 |
CN108532094B (zh) | 一种毛巾组织及其织造工艺 | |
CN112410974B (zh) | 一种隐性阴影图案的平纹布及其织造方法 | |
CN109989149B (zh) | 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 |
CN110983577B (zh) | 一种布艺提花组织及其织造工艺 | |
CN111334915B (zh) | 一种基布为二下一上三页斜纹丝绒的生产工艺 | |
CN103122528A (zh) | 全棉色织布面料 | |
CN113279102B (zh) | 一组综丝和利用这组综丝织造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
CN110205729B (zh) | 一种利用上下层错位和间距来产生衍光的纺织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051735A (zh) | 色织提花布及其生产工艺 | |
CN113265748B (zh) | 一种苔茸绉立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
CN221480214U (zh) | 一种涤纶提花面料 | |
CN217536282U (zh) | 一种苏绣风格的大提花面料 | |
CN103122526A (zh) | 一种全棉色织布 | |
CN108251947B (zh) | 一种无绒处将绒经转换成经网目曲经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
CN118979329A (zh) | 一种一面卡其一面丝绒的秋冬装面料的织造方法 | |
CN103122523A (zh) | 一种全棉提花色织面料 | |
CN213804178U (zh) | 一种小提花面料 | |
CN111364145B (zh) | 一种沙发布的织造方法 | |
CN118166466A (zh) | 在双梭口织机上织造双面纬起花面料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