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1750B - 二次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51750B CN107851750B CN201680039918.4A CN201680039918A CN107851750B CN 107851750 B CN107851750 B CN 107851750B CN 201680039918 A CN201680039918 A CN 201680039918A CN 107851750 B CN107851750 B CN 1078517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cover
- battery pack
- terminal
- secondary battery
- stop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bolt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plate-lik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二次电池组能够包括:具有多个二次电池的单体组件;具有内部空间以便容纳单体组件的电池组壳体;连接到单体组件并且形成为朝向电池组壳体的外侧突出的形状的电极端子;和端子盖,该端子盖覆盖电极端子的上部和侧表面的一部分,并且该端子盖被布置成通过具有钩接突起而能够附接到电池组壳体/能够从电池组壳体拆卸,钩接突起被卡扣联接到布置在电池组壳体中的止挡突起和被止挡突起释放,从卡扣联接释放。特别地,端子盖进一步具有夹具孔,夹具孔被设置成使得盖分离夹具能够从外侧插入内侧,并且钩子突起能够被设置在端子盖的内部区域中,以便能够通过被通过夹具孔插入的盖分离夹具挤压而从止挡器突起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多个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组,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被构造成覆盖电极端子以减小向外侧的暴露并且还允许连接部件被连接到电极端子的二次电池组。
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18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181751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近来,二次电池已经广泛地在诸如车辆和蓄电装置的中型和/或大型装置以及诸如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小型装置中使用。特别地,因为碳基能量被逐渐地耗尽并且关于环境的顾虑已经增加,所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车辆在全世界(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受到瞩目。
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车辆中,最重要的构件是为车辆的马达提供驱动电力的二次电池组。因为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车辆的驱动电力是通过二次电池组的充电/放电获得的,所以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车辆在各种方面具有各种优点,例如良好的里程数、没有排放或者减少污染材料的排放等,因此使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车辆的人已经增加。
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车辆的二次电池组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并且该多个二次电池彼此串联或并联连接以改进容量和输出。包括以上二次电池组的用于车辆的普通二次电池组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在其中堆叠的单体组件和在其中容纳单体组件的电池组壳体。此外,为了使用这种二次电池组,二次电池组必须经由诸如连接导线或汇流条的连接部件电连接到外部装置,并且为此,二次电池组可以包括电极端子。特别地,电极端子很可能从电池组壳体向外部突出并且被暴露,以便易于联接到连接部件。因此,连接部件的一个端部被联接以与电极端子相接触,并且在经由电线从该一个端部延伸的状态下,另一个端部被连接到外部装置,例如马达,并且因此,驱动电力可以被从电池组供应到马达。
然而,当二次电池组的电极端子被暴露于电池组壳体的外部时,存在某些问题。例如,传导性材料诸如螺栓、金属片或者电线可以接触电极端子,并且在该情形中,可以发生外部短路。另外,传导性材料的接触可以在电池组或者电系统上引起损坏,并且进而可以产生导致火灾的火花。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已经尝试减少或者消除电极端子的暴露,并且将连接线连接到电极端子并且然后用端子盖覆盖电极端子的外部的构造是代表性方法。
这种端子盖被可拆卸地安装在电池组壳体上,以便在保护电极端子的同时执行电极端子和连接线的重新布线和维护。作为一个示例,端子盖可以具有限制性地暴露的侧表面,以便允许连接线接入,并且可以被构造成以栓接方式或者钩挂方式安装在电池组壳体的上表面上。
然而,根据被应用于根据相关技术的端子盖的安装的栓接方式,虽然联接力可以是优良的,但是螺栓必须被反复地紧固和松开并且螺栓很可能在拆解和组装过程期间接触电极端子。另一方面,根据钩挂方式,组装过程可以是比栓接方式更加简单和更加安全的,但是联接力是弱的,并且在拆解和组装过程中可能施加的过度的力可能无意间破坏构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被设计以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并且因此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能够最小化电极端子的暴露以确保安全性并且在使得端子盖能够易于附接和拆卸的同时实现端子盖的稳固联接的二次电池组。
根据本公开的以下说明和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此外,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是通过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手段及其组合实现的。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组,该二次电池组包括:单体组件,所述单体组件包括多个二次电池;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单体组件的内部空间;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被连接到单体组件并且突出到电池组壳体的外侧;和端子盖,所述端子盖构造成覆盖电极端子的上部和部分侧表面,并且所述端子盖通过包括钩接突起而能够从电池组壳体拆卸,所述钩接突起被钩挂联接到设置在电池组壳体中的止挡器和被从所述止挡器释放。
特别地,端子盖可以进一步包括夹具孔,所述夹具孔被构造成允许盖分离夹具从外侧插入到内侧,并且钩接突起可以被设置在端子盖的内部区域处以当通过夹具孔插入的盖分离夹具推动钩接突起时从止挡器释放。
电池组壳体可以包括端子盖安装部,端子盖安装部具有方形上表面和四个角部,该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是凹陷的,电极端子可以位于端子盖安装部上,并且端子盖可以被联接到端子盖安装部。
端子盖安装部可以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通孔,使得电极端子突出到外侧,并且端子盖可以包括覆盖电极端子的上部的上板和部分地覆盖电极端子的侧表面的侧板。
钩接突起可以从端子盖的上板向下延伸,并且止挡器可以从端子盖安装部的壁表面部分地向内凹陷。
止挡器包括分别在端子盖安装部的两个交叉的壁表面上的两个止挡器,并且钩接突起包括与该两个止挡器对应的两个钩接突起,并且该两个钩接突起可以沿不同的方向钩挂联接到该两个止挡器。
钩接突起和止挡器可以被构造成彼此竖直地钩挂联接。
向下引导钩接突起以被钩挂联接到止挡器的倾斜表面可以形成在止挡器的上部上。
钩接突起可以包括:支撑件,支撑件沿横向方向与止挡器隔开预定距离并且从端子盖的上板垂直地向下延伸;和联接部分,联接部分在朝向止挡器的方向上从支撑件的端部向上弯曲以接触止挡器,并且夹具孔可以位于联接部分上方。
夹具孔可以在上板中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
端子盖安装部可以包括突起和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端子盖可以包括与端子盖安装部对应的凹槽和突起中的至少一个。
端子盖可以包括凹形部分,凹形部分通过使两个侧板相互交叉的角部凹陷到端子盖的内部区域中而形成,并且端子盖安装部可以包括:内柱,内柱基于该凹形部分位于端子盖的内部区域处以支撑端子盖的上板;和外柱,外柱被设置成从端子盖的外部沿纵向方向插入凹形部分中。
电极端子可以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并且端子盖包括分别覆盖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两个端子盖。
盖分离夹具可以包括端头和挤压器,挤压器从端头延伸并且具有比端头小的截面面积,并且夹具孔可以等于或大于挤压器的截面面积并且小于端头的截面面积。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二次电池组的车辆。
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当与相关技术比较时,电池组壳体和端子盖可以容易地彼此附接和拆卸,并且联接力也可以相对地提高,并且因此二次电池组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改进。
特别地,当从电池组壳体分离端子盖时,端子盖可以被构造成当另外的盖分离夹具以预定深度推入夹具孔中时被从电池组壳体分离,并且因此,任何人均可以准确地向钩子联接部施加适当程度的力,并且端子盖可以被安全地从电池组壳体分离而不破坏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组的构造的组装透视图。
图2是图1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在图1中移除端子盖的状态的图。
图4是图1的部分A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示出在图4中分离端子盖的状态的图。
图6是图4的顶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8和9是示出在插入盖分离夹具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部分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之前,应理解,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理解为限于一般的和词典的含义,而是在允许本发明人为了最佳解释而适当地定义术语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与本公开的技术方面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在这里给出的描述只是仅仅为了图示的优选示例,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所以应理解,能够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对此作出其它等价形式和改型。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组的结构的组装透视图,图2是图1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并且图3是示出从图1的状态移除端子盖的状态的图。
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二次电池组10包括单体组件100、电池组壳体200、电极端子300、和端子盖400。
单体组件100包括一个或多个二次电池。特别地,在该二次电池组10中,单体组件100可以是包括多个二次电池的组件。这里,该多个二次电池可以是袋型二次电池。在该情形中,袋型二次电池可以被构造成沿一定方向(例如沿上下方向)堆叠。
另外,单体组件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堆叠框架110。堆叠框架110是用于堆叠二次电池的元件,并且保持二次电池以防止二次电池移动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堆叠以引导二次电池的组装。堆叠框架110可以用其它各种术语(诸如匣)等来表达,并且可以被构造为具有空的中心部分的方形环。在此情形中,堆叠框架110的四个角部可以分别位于袋型二次电池的外周边处。
在本实施例中,二次电池组10可以进一步包括感测单元500和电气设备600。
感测单元500向诸如BMS的装置传输有关二次电池的电学特性(诸如电压)的感测信息。BMS可以基于从感测单元500传输的电压信息来控制二次电池。感测单元500可以如在图2中所示被安装在堆叠框架110上,以便被电连接到所述多个二次电池的电极引线。
电气设备600可以包括BMS、电流传感器、继电器和熔断器中的至少一个。这里,BMS(电池管理系统)是控制二次电池组10的总体充电/放电操作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BMS是通常包括在二次电池组10中的元件。此外,电流传感器是用于感测二次电池组10的充电/放电电流的元件,并且继电器是用于选择性地打开/关闭二次电池组10的充电/放电电流流动通过的充电/放电电流路径的开关构件。熔断器被设置在二次电池组10的充电/放电路径上并且当在二次电池组10中发生异常情况时阻挡充电/放电电流的流动。电流传感器、继电器和熔断器可以与BMS交换信息,并且可以被BMS控制。以上电气设备600可以被布置在堆叠框架110的上部上。
电池组壳体200在其中包括空的内部空间,以在该内部空间中容纳单体组件100、感测单元500和电气设备600。电池组壳体200可以在功能上用作二次电池组10的外部材料,并且因此,电池组壳体200向二次电池组10提供结构稳定性并且针对外部物理因素(诸如冲击、杂质等)保护容纳在其中的构件(诸如单体组件100)。
另外,如在图1至图3中所示,电池组壳体200可以包括下壳体220和上壳体210。这里,下壳体220可以具有敞开的上部和在其中的容纳空间,并且上壳体210可以被构造成覆盖下壳体220的敞开的上部。另外,当下壳体220和上壳体210的边界经由联接部件(诸如螺栓)相互联接时,下壳体220和上壳体210可以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组壳体200具有方形上表面,该方形上表面的四个角部中的两个角部包括端子盖安装部210a,端子盖安装部210a从电池组壳体200的上表面凹陷。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端子盖安装部210a被设置在上壳体210的上表面上的最外角部处,并且因此,端子盖安装部210a可以具有开放的外表面和被具有预定高度的壁表面包围的内侧表面。
另外,端子盖安装部210a包括沿纵向方向形成的通孔211。本实施例的电池组壳体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当上壳体210和下壳体220相互联接时,电极端子300可以经由端子盖安装部210a的通孔211暴露到上壳体210的外部。
电极端子300被连接到单体组件100以提供允许单体组件100被电连接到外部装置的端子。更加详细地,电极端子300可以被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连接到包括在单体组件100中的二次电池的电极引线。例如,电极端子300可以经由汇流条被电连接到二次电池的电极引线。
此外,电极端子300可以在连接到单体组件100的状态中如上所述被暴露到电池组壳体200的外部。可以在二次电池组10中包括两个电极端子300。这里,一个电极端子300可以在功能上用作正电极端子,而另一个电极端子300可以在功能上用作负电极端子。即,电极端子300可以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并且在该情形中,正电极端子被连接到包括在单体组件100中的二次电池的正电极引线,并且负电极端子可以被连接到二次电池的负电极引线。优选地,电极端子300可以如在图中所示地突出。
根据本公开的构造,当汇流条或者缆线被连接到二次电池组10的电极端子300时,连接操作可以容易地执行并且连接结构可以被简化。例如,在二次电池组10被安装在电动车辆中的情形中,当要维修或者更换二次电池组10时,可以从二次电池组10的上部向下进行二次电池组10的访问。这里,根据电极端子300如在以上实施例中向上突出的构造,操作员可以容易地执行从二次电池组10的上部将缆线连接到电极端子300的操作。
端子盖400能够附接到端子盖安装部210a且能够从端子盖安装部210a拆卸,以覆盖电极端子300的上部和侧表面的一部分。即,电极端子300可以突出到电池组壳体200的外部,并且在该情形中,端子盖400可以覆盖电极端子300(除了一部分以外),使得仅一部分可以向外侧暴露并且其余部分可以不被暴露。另外,端子盖400的开口部可以被用作连接到电极端子300的缆线(未示出)的通道。
根据端子盖400的结构,可以减小电极端子300向外侧的暴露。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由电极端子300的暴露引起的问题,例如,金属材料接触电极端子300和发生内部短路、火花、火灾等。
图4是图1的部分A的部分放大透视图,图5是示出端子盖400在图4中被分离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图4的顶视图,并且图7是沿着图6的线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参考图4至图7,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端子盖400的构造,即,端子盖400包括覆盖电极端子300的上部的上板410和部分地覆盖电极端子300的侧表面的侧板420。当端子盖400被联接到上壳体210的端子盖安装部210时,除了电极端子300在图中的前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之外,电极端子300可以被屏蔽。这里,当在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上观看二次电池组10时,前侧表面表示正好在电极端子300前面的侧表面,并且右侧表面是在电极端子300右侧的侧表面。电极端子300的后侧表面和左侧表面可以被端子盖安装部210a的壁表面阻挡。
端子盖400的每一个侧板420包括被部分地切割的切割部分421。特别地,如在图4中所示,两个切割部分421沿不同方向设置在端子盖400中。该两个切割部分421中的一个切割部分可以被用作用于缆线布线的通道,并且此时,操作员可以选择切割部分421中的适于缆线布线操作的一个切割部分。例如,必须被电连接到图中的二次电池组10的另一个二次电池组10或外部装置的位置可以被相对地改变,并且因此用于它们之间的电连接的缆线的接入方向或延伸方向也可以改变。作为一个示例,端子盖400分别在电极端子300的前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中包括切割部分421,以便有效地应对在缆线连接结构中的变动。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盖400的上板410被形成为与端子盖安装部210a的上区域对应的方形,并且侧板420对应于两个外表面并且具有与壁表面的高度对应的高度。端子盖400可以沿纵向方向附接到端子盖安装部210a/从端子盖安装部210a拆卸。
在下文中,以下将参考图4至图7更加详细地描述在端子盖400和上壳体210之间的附接和拆卸结构。
端子盖安装部210a和端子盖400分别地包括构造成彼此钩挂联接的止挡器212和钩接突起430。止挡器212可以通过使端子盖安装部210a的壁表面部分地向内凹陷而提供,如在图5中所示。另外,正好在止挡器212上形成倾斜表面213,并且当附接端子盖400时,倾斜表面213向下引导钩接突起430以被止挡器212钩挂联接。
钩接突起430位于端子盖400的侧板420的内部空间处,以从端子盖400的上板410向下延伸,并且可以被构造成从彼此的上部和下部被止挡器212钩接。
如在图7中所示,钩接突起430可以包括:支撑件431,支撑件431沿横向方向与止挡器212隔开预定距离d并且从端子盖400的上板410竖直地向下延伸;和联接部分432,联接部分432在朝向止挡器212的方向上从支撑件431的端部向上弯曲以接触止挡器212。钩接突起430作为悬臂形成在端子盖400的上板410上,并且支撑件431是弹性的以被外力在预定范围内弯曲。
两个止挡器212和两个钩接突起430可以分别设置在端子盖安装部210a和端子盖400上,并且两个止挡器212被对应的钩接突起430钩挂联接的方向是相互不同的。例如,两个止挡器212可以分别形成在端子盖安装部210a的两个交叉的壁表面上,并且与止挡器212对应的两个钩接突起430中的一个钩接突起沿图4的X轴线方向联接到一个止挡器212,并且另一个钩接突起430沿图4的Y轴线方向联接到另一个止挡器212。因此,沿X轴线和Y轴线方向的钩挂联接状态必须被同时地解除钩接以将端子盖400分离。即,端子盖400可以被稳定地固定到上壳体210以保护电极端子300。
另外,本公开不限于一个止挡器212被设置在端子盖安装部210a的一个侧壁上并且一个钩接突起430对应于该止挡器212的示例。即,一对或多对止挡器212和钩接突起430可以分别沿不同方向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盖安装部210a包括突起和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端子盖400包括与端子盖安装部210a的对应的凹槽和突起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如在图4和图5中所示,端子盖安装部210a可以进一步包括从其外表面突出的第一突起P1和沿着壁表面的上边界形成为凹凸结构的第二凹槽H1。另外,与第一突起接合的第一凹槽H2和与第二凹槽接合的第二突起(在图中看不到)可以分别设置在侧板420的下端和端子盖400的相对的侧表面中。
通过在端子盖安装部210a和端子盖400的突起和凹槽之间的接合或者凹凸联接结构,端子盖400可以被上壳体210保持并且可以被限制前后和向左右移动。
此外,端子盖400可以进一步在侧板420相互交叉的角部处包括凹形部分440。这里,凹形部分440具有在该两个侧板420之间朝向端子盖400的内部凹陷或者弯曲的结构。
另外,端子盖安装部210a包括:内柱214,该内柱214基于凹形部分440位于端子盖400的内部区域中以支撑端子盖400的上板410;和外柱215,该外柱215被设置成在端子盖400的外部处沿纵向方向插入凹形部分440。
内柱214在端子盖400的内部区域处支撑端子盖400的上板410以向端子盖400提供机械支撑力,并且外柱215通过插入到凹形部分440的内部空间中而沿纵向方向引导端子盖400的安装操作并且在外部处支撑端子盖400以防止端子盖400沿横向方向移动,如图6中所示。
此外,端子盖400可以进一步在端子盖400的上板410中包括夹具孔411。夹具孔411是被设置成引导盖分离夹具700从端子盖400的外部插入到端子盖400中的孔。这里,盖分离夹具700(见图9)可以是杆形工具,其用于从止挡器212释放已经在端子盖400的内部区域中被钩挂联接的钩接突起430。
例如,可以在钩接突起430被通过夹具孔411插入的盖分离夹具700推动时将钩接突起430从止挡器212分离,并且沿纵向方向的接合可以被释放。即,两个夹具孔411形成在端子盖400的上板410中,并且盖分离夹具700被插入到夹具孔411中的每一个夹具孔中以从止挡器212释放钩接突起430的钩挂联接状态,并且然后端子盖400被提升以从上壳体210拆卸。
图8和图9是示出在插入盖分离夹具700之前和之后的端子盖400的部分放大视图。
参考图7至图9,夹具孔411可以位于联接部分432上方。盖分离夹具700可以通过夹具孔411引入到端子盖400的内部空间中,即,引入到在止挡器212和钩接突起430的支撑件431之间的空间中。
另外,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夹具孔411可以在端子盖400的上板410中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以预定角度(θ)倾斜。例如,端子盖400的上板410具有预定厚度,并且上板410在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下被穿孔以形成夹具孔411。这里,夹具孔411的倾斜方向可以面对钩接突起430的支撑件431。
根据夹具孔411的结构,如在图8和图9中所示,盖分离夹具700可以沿方向C插入以相对于上板410以预定角度倾斜,并且当盖分离夹具700推动钩接突起430时,钩接突起430沿方向D弹性地弯曲并且被从止挡器212释放。
盖分离夹具700可以包括可穿过夹具孔411的挤压器720和不可插入夹具孔411的端头710。即,挤压器720与端头710一体地形成,并且具有比端头710小的截面面积。另外,夹具孔411可以具有仅允许挤压器720插入其中的直径。
此外,挤压器720的长度可以被确定为对应于使钩接突起430从止挡器212分离的钩接突起430的弹性变形值。通过限制挤压器720的长度和插入深度,过度的力不可被施加到钩接突起430,并且由此可以防止构件上的损坏。
如上所述,按照根据本公开的端子盖400的构造,与相关技术相比较,电池组壳体200和端子盖400可以容易地彼此附接/拆卸,并且它们之间的联接力可以提高,并且因此二次电池组10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改进。
特别地,当操作员以预定深度将盖分离夹具700推动到夹具孔411中时,在端子盖400的钩接突起430和端子盖安装部210a的止挡器212之间的联接状态将被释放,并且相应地,具有准确且适当的强度的力可以被施加到联接部分。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将端子盖400从电池组壳体200分离,而不用担心构件故障。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可以包括根据本公开的二次电池组10。二次电池组10可以被应用于诸如电动车辆或者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并且进而还可以被应用于信息技术(IT)产品。
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然而,应理解,详细说明和具体示例在示意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时是仅仅作为示意给出的,这是因为从这个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公开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改型将变得显而易见。
另一方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在这里描述地用于示意方向的术语,诸如“上”、“下”、“右”和“左”,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起见,并且可以根据观察者的观察位置或者放置物体的位置而被不同地表达。
Claims (11)
1.一种二次电池组,包括:
单体组件,所述单体组件包括多个二次电池;
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单体组件的内部空间;
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被连接到所述单体组件并且突出到所述电池组壳体的外侧;和
端子盖,所述端子盖被构造成覆盖所述电极端子的上部和部分侧表面,并且所述端子盖被构造成通过包括钩接突起而能够从所述电池组壳体拆卸,所述钩接突起被钩挂联接到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壳体中的止挡器和被从所述止挡器释放,
其中,所述端子盖进一步包括夹具孔,所述夹具孔被构造成允许盖分离夹具从外侧插入到内侧,并且所述钩接突起被设置在所述端子盖的内部区域处以当通过所述夹具孔插入的所述盖分离夹具推动所述钩接突起时从所述止挡器释放,
其中,所述电池组壳体包括端子盖安装部,所述端子盖安装部具有方形上表面和四个角部,所述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是凹陷的,所述电极端子位于所述端子盖安装部上,并且所述端子盖被联接到所述端子盖安装部,
其中,所述端子盖安装部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通孔,使得所述电极端子突出到外侧,并且所述端子盖包括覆盖所述电极端子的上部的上板和部分地覆盖所述电极端子的侧表面的侧板,并且
其中,所述端子盖包括凹形部分,所述凹形部分通过使两个所述侧板相互交叉的角部凹陷到所述端子盖的内部区域中而形成,并且所述端子盖安装部包括:内柱,所述内柱基于所述凹形部分位于所述端子盖的内部区域处以支撑所述端子盖的所述上板;和外柱,所述外柱被设置成从所述端子盖的外部沿纵向方向插入所述凹形部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钩接突起从所述端子盖的所述上板向下延伸,并且所述止挡器从所述端子盖安装部的壁表面部分地向内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止挡器包括分别在所述端子盖安装部的两个交叉的壁表面上的两个止挡器,并且所述钩接突起包括与所述两个止挡器对应的两个钩接突起,并且所述两个钩接突起沿不同的方向钩挂联接到所述两个止挡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钩接突起和所述止挡器被构造成彼此竖直地钩挂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向下引导所述钩接突起以被钩挂联接到所述止挡器的倾斜表面形成在所述止挡器的上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钩接突起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沿横向方向与所述止挡器隔开预定距离并且从所述端子盖的所述上板垂直地向下延伸;和
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在朝向所述止挡器的方向上从所述支撑件的端部向上弯曲以接触所述止挡器,并且
所述夹具孔位于所述联接部分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夹具孔在所述上板中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端子盖安装部包括突起和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端子盖包括与所述端子盖安装部对应的凹槽和突起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极端子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并且所述端子盖包括分别覆盖所述正电极端子和所述负电极端子的两个端子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盖分离夹具包括端头和挤压器,所述挤压器从所述端头延伸并且具有比所述端头小的截面面积,并且
所述夹具孔等于或大于所述挤压器的截面面积,并且小于所述端头的截面面积。
11.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组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181751 | 2015-12-18 | ||
KR1020150181751A KR102065106B1 (ko) | 2015-12-18 | 2015-12-18 | 이차전지 팩 |
PCT/KR2016/012527 WO2017104968A1 (ko) | 2015-12-18 | 2016-11-02 | 이차전지 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1750A CN107851750A (zh) | 2018-03-27 |
CN107851750B true CN107851750B (zh) | 2020-11-03 |
Family
ID=59056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9918.4A Active CN107851750B (zh) | 2015-12-18 | 2016-11-02 | 二次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74277B2 (zh) |
EP (1) | EP3306702B1 (zh) |
JP (1) | JP6619087B2 (zh) |
KR (1) | KR102065106B1 (zh) |
CN (1) | CN107851750B (zh) |
PL (1) | PL3306702T3 (zh) |
WO (1) | WO20171049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3526B (zh) * | 2017-09-29 | 2022-08-30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包括电池单元限制器的电池组 |
KR102412941B1 (ko) * | 2018-01-19 | 2022-06-23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터미널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KR102394740B1 (ko) * | 2018-08-09 | 2022-05-04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이차전지 충방전 장치 |
WO2020163712A1 (en) * | 2019-02-08 | 2020-08-13 |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Terminal cover |
DE102019109725B4 (de) * | 2019-04-12 | 2023-12-14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Batteriemodul und System aus Batterieverbinder und Batteriemodulen |
KR20210112639A (ko) * | 2020-03-05 | 2021-09-15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이동 및 조립이 편의성이 증대된 구조 및 안전성이 향상된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팩 |
JP7532823B2 (ja) | 2020-03-13 | 2024-08-1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配線部材、ハウジングおよび蓄電池ユニット |
KR102350763B1 (ko) * | 2020-04-29 | 2022-01-13 | (주)에디슨테크 | 배터리용 단자커버의 결합구조 |
KR20220043543A (ko) * | 2020-09-29 | 2022-04-05 |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 단자대 보호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모듈 |
KR20220074593A (ko) * | 2020-11-27 | 2022-06-03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전력 저장 장치 |
CN117280519A (zh) * | 2021-05-21 | 2023-12-22 | Cps 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电池连接器和电池盖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00567A1 (de) * | 1993-01-12 | 1994-07-14 | Hagen Batterie Ag | Akkumulator mit die Pole verdeckender lösbarer Abdeckplatte |
JPH10208719A (ja) * | 1997-01-28 | 1998-08-07 | Smk Corp | 電池収納部の蓋 |
JP2001068082A (ja) * | 1999-08-25 | 2001-03-16 | Sousei Denshi:Kk | 電池ボックスの蓋 |
JP4794736B2 (ja) | 2001-01-31 | 2011-10-19 |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 蓄電池の端子構造 |
JP5197985B2 (ja) * | 2007-04-05 | 2013-05-15 |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を備える携帯用器具 |
KR101003962B1 (ko) | 2010-03-15 | 2010-12-30 | 주식회사 대륙 | 배선용 차단기 |
KR200461334Y1 (ko) * | 2010-08-10 | 2012-07-06 | 세방전지(주) | 배터리의 터미널 커버 |
JPWO2012066707A1 (ja) * | 2010-11-16 | 2014-05-12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カバーのロック構造 |
JP5762228B2 (ja) | 2011-09-13 | 2015-08-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車載バッテリ集合体用端子台 |
WO2013062992A1 (en) | 2011-10-24 | 2013-05-02 | Diamond Innovations, Inc. | Method of joining two components to ensure axial and angular alignment therebetween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elongated elements |
KR102023916B1 (ko) * | 2012-07-23 | 2019-09-23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전지모듈의 전극단자 및 터미널 연결장치 |
KR20140060633A (ko) | 2012-11-12 | 2014-05-2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버스 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JP6086315B2 (ja) * | 2013-03-19 | 2017-03-01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装置 |
WO2014185566A1 (ko) * | 2013-05-15 | 2014-11-2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
JP2014231132A (ja) | 2013-05-30 | 2014-12-11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電気装置及び電気機器及び電池パック |
KR101689750B1 (ko) * | 2014-01-21 | 2016-12-2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배터리 팩 |
KR101808307B1 (ko) * | 2014-05-28 | 2017-12-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단자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KR101881196B1 (ko) * | 2015-06-16 | 2018-07-2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지 팩 |
JP6128197B2 (ja) * | 2015-12-21 | 2017-05-17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組電池、単電池、及びキャップ |
-
2015
- 2015-12-18 KR KR1020150181751A patent/KR102065106B1/ko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1-02 JP JP2018515996A patent/JP661908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1-02 US US15/735,324 patent/US113742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1-02 PL PL16875910T patent/PL3306702T3/pl unknown
- 2016-11-02 EP EP16875910.8A patent/EP3306702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1-02 WO PCT/KR2016/012527 patent/WO2017104968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1-02 CN CN201680039918.4A patent/CN10785175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06702A1 (en) | 2018-04-11 |
EP3306702A4 (en) | 2018-06-06 |
KR20170073170A (ko) | 2017-06-28 |
CN107851750A (zh) | 2018-03-27 |
KR102065106B1 (ko) | 2020-01-10 |
PL3306702T3 (pl) | 2021-03-08 |
WO2017104968A1 (ko) | 2017-06-22 |
US20180175342A1 (en) | 2018-06-21 |
EP3306702B1 (en) | 2020-06-17 |
US11374277B2 (en) | 2022-06-28 |
JP2018530874A (ja) | 2018-10-18 |
JP6619087B2 (ja) | 2019-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51750B (zh) | 二次电池组 | |
US10411309B2 (en) | Battery module having sensing connector fixing structure | |
JP5472493B2 (ja)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車両用電源装置及び車両 | |
JP6160898B2 (ja) | 蓄電装置 | |
US10090495B2 (en) |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 |
KR20110044130A (ko) | 버스 바 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 |
CN111149236B (zh) | 电池组 | |
CN111149234A (zh) | 电连接部件收纳壳体以及电池模块 | |
WO2015163126A1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配線モジュール中間体、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KR102539183B1 (ko) | Icb 센싱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패키지 | |
KR102441019B1 (ko) | 외부 단락 방지 구조가 적용된 배터리 모듈 | |
KR101808311B1 (ko) | 파워 케이블의 안정적 조립 및 전기적 노이즈 저감 구조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 |
KR20170083311A (ko) | 배터리 팩 | |
KR20180118920A (ko) | Bms 유동 방지용 댐핑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 |
KR20170040636A (ko) |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KR102352625B1 (ko) | 외부 단락 방지 구조가 적용된 배터리 모듈을 이용한 배터리 팩 | |
CN115513610B (zh) | 电池包和包括电池包的车辆 | |
JP2016115443A (ja) | バッテリパック | |
WO2021079938A1 (ja) | 蓄電設備 | |
CN114747072A (zh) | 蓄电装置 | |
JP2021012802A (ja) | 接続モジュール | |
JP6772875B2 (ja) | 蓄電装置 | |
JP2016192336A (ja) | 蓄電装置 | |
KR101817238B1 (ko) | 배터리 팩 | |
JP2022191346A (ja) | 蓄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1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