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3834A -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53834A CN107453834A CN201610378335.6A CN201610378335A CN107453834A CN 107453834 A CN107453834 A CN 107453834A CN 201610378335 A CN201610378335 A CN 201610378335A CN 107453834 A CN107453834 A CN 1074538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user equipment
- descending interference
- descending
- interference over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305 interfer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6—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用于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在小区的邻区基站之间的干扰协调,包括所述服务基站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所述服务基站向所述邻区基站发送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以使所述邻区基站针对所述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服务基站向邻区基站发送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可以指示邻区基站针对受扰干扰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从而可以减小或消除对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资源造成的干扰,以解决邻区传输对服务小区下行传输干扰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高速率和多样性是未来个人通信业务的两大典型需求。网络的密集化可以缩短通信的无线距离,为实现高速率连接提供基础保障;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则可以便于网络服务多样性的业务,实现用户对各应用不同的上下行业务需求。因此,TDD双工模式的密集化站点部署是未来网络架构的一大趋势。
网络密集化使每个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大缩小,大多数场合下,在密集网络场景中的一个小区服务的用户数目远小于宏小区场景。伴随用户业务的多样性,每个小区的业务可能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即一个小区的上下行业务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为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了增强干扰管理和话务适配(Enhanc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研究小区的动态TDD子帧配置,即在几十毫秒时间内,每个小区可根据本小区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动态地选择与业务相适配的TDD子帧配置。各小区根据本小区的业务需求配置与本小区业务相适配的TDD子帧配置,可能造成相邻的多个小区之间的TDD子帧配置都不同。在动态TDD子帧配置中,每一个TDD子帧配置中有一部分TDD子帧称为固定子帧,另一部分TDD子帧称为灵活子帧。固定子帧对应的是任何一种TDD子帧配置在该子帧都对应相同的传输方向,即上行传输方向或者下行传输方向。灵活子帧对应的是不同的TDD子帧配置在该子帧可能对应不同的传输方向,例如一种TDD子帧配置在该子帧对应为上行传输,另一种TDD子帧配置在该子帧可能对应为下行传输。
各小区动态TDD子帧配置对网络干扰管理带来最大的挑战是小区间的互相干扰。特别地,在密集网络场景中,由于小区基站的发射功率和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的差异小,导致邻小区上行传输对服务小区下行传输的干扰以及邻小区下行传输对服务小区下行传输的干扰都变得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用于解决邻区传输对服务小区下行传输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服务基站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该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服务基站向邻区基站发送该下行干扰过载信息,邻区基站接收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并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在该技术方案中,服务基站向邻区基站发送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资源受到了干扰,邻区基站在接收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后,可以针对受干扰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从而可以通过邻区基站的干扰协调来减小或消除对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资源造成的干扰,以解决邻区传输对本服务小区下行传输干扰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所述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
在该技术方案中,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中包括受扰子帧中具体的受扰物理资源块标识,可以使邻区基站更准确的协调和调配传输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每个物理资源块上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中包括每个物理资源块上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可以使邻区基站根据不同的干扰程度进行差异化的干扰协调。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的干扰测量指示,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结果获得。
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邻区基站接收来自服务基站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邻区基站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在该技术方案中,邻区基站接收到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资源受到了干扰,邻区基站在接收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后,可以针对受干扰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从而可以减小或消除对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资源造成的干扰,以解决邻区基站所在该小区的传输对服务小区下行传输产生干扰的问题。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所述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邻区基站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对所述邻区基站进行干扰协调。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邻区基站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对应的小区中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设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区以及通信接口。处理器连接到存储器和通信接口,例如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或邻区基站进行通信,与第一用户设备或邻区基站收发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消息。存储器用于存储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流程。
第四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基站。该基站为服务基站,包括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该基站通过上述模块实现第一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执行第一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六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区以及通信接口。处理器连接到存储器和通信接口,例如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或服务基站进行通信,与第二用户设备或服务基站收发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消息。存储器用于存储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流程。
第七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基站。该基站为邻区基站,包括处理模块以及接收模块。该基站通过上述模块实现第二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执行第二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此部分,首先对本发明中各个实施例均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基站包括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者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或者WCDMA中的基站(NodeB,NB),或者未来通信系统,如5G中的网络设备(如控制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体包括移动电话(英文:cellphone),智能手机(英文:smartphone),计算机(英文:computer),平板电脑(英文:tablet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英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和电子书阅读器(英文:e-book reader)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基站(以下称“第一基站”)和邻区基站(以下称“第二基站”)分别控制两个相邻的小区,即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互为对方的邻区基站。相邻的两个小区并不局限于地理位置上相互临近,如果一个小区内的通信会对另一个小区的通信造成干扰等影响,那么这两个小区可以认为是相邻的小区。一个小区可能存在多个相邻的小区,进而该小区所对应的基站也可能存在多个邻区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优选的,适用于密集网络场景中的各种通信系统,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等等。以下以LTE系统为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的简化示意图,该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用于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的基站与小区的邻区基站之间的干扰协调。本实施例中以一个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小区的基站(以下称“第一基站”)与小区的一个邻区基站(以下称“第二基站”)之间的交互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当邻区基站有多个时,每个基站与每一邻区基站之间的交互流程类似,当小区中用户设备有多个时,每个用户设备与对应的基站的交互流程类似,因此不再赘述。该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3:第一基站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该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
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服务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设备在占用的下行传输资源中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传输资源可以指至少一个传输子帧或者至少一个传输子帧中的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可以包括关联子帧信息,关联子帧信息为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其中,子帧的标识可以唯一的识别该子帧,例如子帧的标识码。关联子帧信息可以指示受到干扰的传输子帧的标识,也就是说关联子帧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在占用的下行传输资源中哪一个子帧受到了干扰。
进一步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还可以包括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具体来说,一个子帧可以包括多个物理资源块,受到干扰的可以是该子帧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物理资源块,因此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就是用于进一步指示受扰的子帧中具体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也就是具体指示受扰的子帧中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
这样,第一基站就可以根据关联子帧信息或/和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确定第一用户设备在下行传输子帧中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或者在下行传输子帧中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的标识。例如,关联子帧信息为子帧5,那么第一基站就可以确定下行子帧5受到干扰。又例如,关联子帧信息为子帧5,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如表1所示意的,那么第一基站就可以确定下行子帧5中的物理资源块3、4、5和6受到了干扰。
受扰物理资源块标识(示例) |
3 |
4 |
5 |
6 |
表1: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示例)
具体实施中,第一基站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的方式可以是第一基站对第一用户对下行传输资源的信道质量指示进行监控,在监测到例如信道质量短时间明显下降时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也可以是第一用户设备对传输资源进行干扰测量,当干扰测量的结果确定被测传输资源受到干扰时,向第一基站发送下行干扰指示信息,第一基站根据下行干扰指示信息确定下行干扰过载信息。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下行干扰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01和步骤S102:
步骤S101,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根据干扰测量结果确定传输资源是否被干扰。当传输资源被干扰时,进行步骤S102。
第一用户设备的干扰测量可以是由第一用户设备本身启动或被第一用户设备中的应用程序等程序触发的;也可以是第一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控制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的干扰测量指示时触发的;还可以是第一用户设备根据预先获取或者设定的测量周期被定期触发的。可选地,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按照干扰测量周期进行干扰测量。例如,干扰测量周期可以为2小时,则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干扰测量。
示例性地,干扰测量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方式:
测量方式一: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针对所占用的全部或者部分传输资源进行干扰测量。这里,第一用户设备占用的传输资源可以是第一基站分配下行传输资源给第一用户设备时,第一用户设备已经获取到的。第一用户设备针对部分传输资源进行干扰测量时,该部分传输资源可以由第一用户设备预设指定。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指定对下行传输占用的子帧中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干扰测量。
测量方式二:第一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指示可以包括待测传输资源标识,也就是指定第一用户设备对待测传输资源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测量。其中,待测传输资源标识可以是待测传输资源的编码或名称。
干扰测量过程中,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在传输链路中接收到的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以及邻区基站的信道质量等参数,获得干扰测量结果。获得干扰测量后,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结果判定被测的传输资源是否被干扰。
具体地,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测量得到的链路干扰与干扰阈值进行比较。若链路干扰大于干扰阈值,则确定传输资源被干扰。例如,干扰阈值设为-70dBm,测量得到的链路干扰为-65dBm,则确定该传输资源被干扰。示例性地,该干扰阈值可以由第一用户设备预设,也可以根据其他设备对第一用户设备的指示来获取,例如该干扰阈值可以包含在第一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指示中。
步骤S102,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下行干扰指示信息。
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传输资源被干扰后即向第一基站发送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该下行干扰指示信息用于向第一基站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占用的传输资源受到干扰。
具体实施中,该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第一用户设备标识或受扰传输资源标识。其中,第一用户设备标识是可识别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例如第一用户设备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受扰传输资源标识为用于识别受到干扰的下行传输资源的标识。示例性地,该标识可以为受扰的子帧的标识码和/或受扰的子帧中的物理资源块的标识码。
可选地,在包括步骤S101和步骤S102的实施场景中,步骤S103可以为:
第一基站接收下行干扰指示信息,根据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受扰传输资源标识,确定下行干扰过载信息。
第一基站在接收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时,可以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受扰传输资源标识。与步骤S102对应的,第一基站在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受扰传输资源标识时,可以是以下方式的任一种:
获取方式一:当下行干扰指示信息携带第一用户设备标识时,那么第一基站则可以获取预先为第一用户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下行传输资源的传输资源标识,并将该传输资源标识作为受扰传输资源标识。
获取方式二:当下行干扰指示信息携带受扰传输资源标识时,那么第一基站在接收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后就可以得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中的受扰传输资源标识。
根据受扰传输资源标识,第一基站可以确定受到干扰的下行传输资源,即确定下行干扰过载信息。
步骤S104: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以请求第二基站针对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这里,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可以用于向第二基站指示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以请求第二基站进行干扰协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现有3GPP标准规范而言,需要定义以下的基站间接口信息来承载该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示例性的,可以在3GPP的TS36.423规范中的LOAD INFORMATION消息中增加下行干扰过载信息(D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fo)的信息元素,如表格2所示的D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fo所在行。
表2:LOAD INFORMATION(示例)
其中,表2中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D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fo)提供了应用在动态TDD模式中有关下行干扰过载的信息报告。示例中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DLInterference Overload Info)的具体信息内容如表格3所示,表格中Semanticsdescription主要表明了关联子帧(associated subframes)为灵活子帧且这些灵活子帧(例如,subframes#{3,4,7,8,9})用于下行传输(即value标识为“0”)时,每个子帧的每个资源块受到的下行干扰过载。
表3:D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fo(示例)
步骤S105:第二基站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针对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了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第二基站在接收到该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后,可以针对其中指示的受扰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具体来说,第二基站可以查找是第二基站本身还是第二基站控制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发送占用了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若查找到为第二基站本身占用了该传输资源进行下行传输,则可以对第二基站本身进行干扰协调,例如,可以降低基站本身的下行发射功率、停止占用受扰的传输资源或者为占用受扰的传输资源的下行传输重新调度下行传输资源等等。若查找到占用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进行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设备,则第二基站可以对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干扰协调,例如降低第二用户设备的上行发射功率、重新为第二用户设备调度其他的上行传输资源等等。
可选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即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则第二基站可以根据该子帧的标识,确定占用该子帧的标识对应的子帧的第二基站本身或者第二用户设备并进行干扰协调。进一步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还可以包括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则第二基站也可以根据子帧中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确定占用物理资源块标识对应的物理资源块的第二基站本身或者第二用户设备并进行干扰协调。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第二基站在进行干扰协调前,可以先判断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是否有数据传输,若有数据传输,相当于该传输资源是正在被占用的,那么第二基站可以针对该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在另一些实施场景中,第二基站判断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有数据传输后,可以进一步判断与第一基站之间的路损是否小于预设的路损阈值,路损即为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若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之间的路损小于路损阈值,也就是说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是小于路损阈值的,则第二基站可以针对该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协调的方法适用于受扰的传输资源在灵活子帧中且服务小区在该子帧为下行传输而所述相邻小区在该子帧为上行传输的场景。因此,第二基站就对占用该传输资源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干扰协调。
针对第二基站本身进行协调的方法适用于受扰的传输资源在固定子帧或灵活子帧中且服务小区和所述相邻小区在该子帧均为下行传输的场景。因此,第二基站就对占用该传输资源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基站本身进行干扰协调。
在图1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中指示了受扰的传输资源,第二基站可以通过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确定对受扰的传输资源造成干扰的传输资源以及设备,从而根据基站自身的配置进行干扰协调,进而减小或消除对第一用户设备造成的干扰,以解决干扰小区传输对受扰小区下行传输干扰的问题。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3:第一基站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该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每个物理资源块上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对应的干扰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以及第一用户设备在每个物理资源块上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示例性地,干扰程度可以包括轻度干扰、中度干扰以及重度干扰,下行干扰过载列表如表4所示,其中干扰的程度标识可以为1、2和3,分别代表轻度干扰、中度干扰以及重度干扰。
受扰物理资源块标识(示例) | 受扰的程度标识(示例) |
3 | 1 |
4 | 1 |
5 | 2 |
6 | 3 |
表4: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示例)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下行干扰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01,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根据干扰测量结果确定传输资源受到干扰的程度。
具体来说,可以预先获取多个链路干扰区间以及每个链路干扰区间对应的受扰的程度。第一用户设备可以确定测量得到的该下行传输资源的链路干扰所属的链路干扰区间,从而确定该链路干扰区间对应的受扰的程度。示例性地,链路干扰区间以及对应的受扰的程度可以由第一用户设备预设,也可以根据其他设备对第一用户设备的指示来获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可以分别由三个干扰程度标识表示。根据链路干扰区间与干扰程度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传输资源受到干扰的程度。例如,设链路干扰区间与干扰程度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意的,其中干扰的程度标识1、2和3分别代表轻度干扰、中度干扰以及重度干扰。若第一用户设备测量得到的下行传输资源的链路干扰为-65dBm,则可以确定该传输资源的干扰程度标识为1,即轻度干扰。
链路干扰区间(dBm) | 受扰的程度标识(示例) |
-70~-61 | 1 |
-60~-51 | 2 |
-50~-41 | 3 |
表5:链路干扰区间与干扰程度的对应关系示意表(示例)
步骤S202,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该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
该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步骤S201中确定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
可选地,在包括步骤S201和步骤S202的实施场景中,步骤S203可以为:
第一基站接收下行干扰指示信息,根据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受扰传输资源标识以及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确定下行干扰过载信息。
第一基站在接收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时,可以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受扰的下行传输资源的受扰传输资源标识以及该受扰传输资源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具体的,受扰的传输资源可以是一个子帧,该受扰传输资源标识为受扰子帧中的受扰物理资源块标识,该程度标识为每个物理资源块受扰的程度标识,即确定下行干扰过载信息。
步骤S204: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以请求第二基站根据传输资源受扰的程度标识进行干扰协调。
这里,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可以用于向第二基站指示受到干扰的下行传输资源以及该受扰的传输资源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以请求第二基站根据受扰的程度标识,针对受扰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示例性地,如表格3所示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D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fo)的具体信息内容,可以进一步表明关联子帧(associated subframes)为灵活子帧且这些灵活子帧(例如,subframes#{3,4,7,8,9})用于下行传输(即value标识为“0”)时,每个子帧的每个资源块受到的具体的干扰程度。
步骤S205:第二基站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根据传输资源受扰的程度标识进行干扰协调。
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了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以及该传输资源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第二基站在接收到该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后,可以根据该传输资源受扰的程度标识,针对其中指示的受扰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示例性地,受扰的程度标识可以为1、2和3,分别代表轻度干扰、中度干扰以及重度干扰。那么,第二基站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标识,进行不同的干扰协调的操作。
例如,对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干扰协调时,当受扰的程度标识为1,即轻度干扰时,第二基站可以降低第二用户设备的上行发射功率;当受扰的程度标识为2,即中度干扰时,第二基站可以为第二用户设备重新配置上行传输资源;当受扰的程度标识为3,即为重度干扰时,第二基站可以为第二用户设备重新配置上行传输资源并停用当前的上行传输资源。
又例如,对第二基站本身进行干扰协调时,当受扰的程度标识为1,即轻度干扰时,第二基站可以降低基站本身的下行发射功率;当受扰的程度标识为2,即中度干扰时,第二基站可以为占用该下行传输资源的下行传输重新调度下行传输资源;当受扰的程度标识为3,即为重度干扰时,第二基站可以停用该下行传输资源。
在图2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的下行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中指示了受扰的传输资源以及该传输资源受扰的程度标识,第二基站不仅可以通过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确定对受扰的传输资源造成干扰的传输资源以及设备,还可以根据传输资源受扰的程度标识,采取差异化的干扰协调方法,从而不同程度地减小或消除对第一用户设备造成的干扰,以解决干扰小区传输对受扰小区下行传输干扰的问题。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第一基站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以及通信接口33。处理器31连接到存储器32和通信接口33,例如处理器31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存储器32和通信接口33。
处理器31被配置为支持第一基站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处理器3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32存储器用于存储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受扰下行资源标识等。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3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通信接口33用于与第二基站及第一用户设备无线连接,与第二基站及第一用户设备收发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消息。
处理器31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通过通信接口33向所述邻区基站发送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以使所述邻区基站针对所述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进一步的,处理器31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之前,还通过通信接口33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的干扰测量指示,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结果获得。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第一基站包括:处理模块41以及发送模块42,其中:
处理模块41,用于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
发送模块42,用于向所述邻区基站发送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以使所述邻区基站针对所述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可选的,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所述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
可选的,所述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每个物理资源块上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4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的干扰测量指示,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结果获得;
所述第一基站还包括接收模块43,用于接收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模块(处理模块41、发送模块42以及接收模块43)用于执行如图1和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其中处理模块41实现图3所示的处理器31的功能,发送模块42结合接收模块43实现图3所示的网络接口33的功能。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第二基站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以及通信接口53。处理器51连接到存储器52和通信接口53,例如处理器51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存储器52和通信接口53。
处理器51被配置为支持第二基站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处理器5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52存储器用于存储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受扰下行资源标识等。存储器5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5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5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通信接口53用于与第一基站及第二用户设备无线连接,与第一基站及第二用户设备收发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消息。
处理器51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53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基站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可选的,处理器51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对所述邻区基站进行干扰协调。
可选的,处理器51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对应的小区中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干扰协调。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第二基站包括:接收模块61和处理模块62,其中:
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基站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
处理模块62,用于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可选的,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所述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62用于:
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
对所述邻区基站进行干扰协调。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62用于:
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对应的小区中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设备;
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干扰协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模块(接收模块61和处理模块62)用于执行如图1和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其中处理模块62实现图5所示的处理器51的功能,接收模块61实现图5所示的网络接口53的功能。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7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用户设备70包括接收模块71、处理模块72以及发送模块73。
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测量指示。该测量指示可由基站基于某种条件触发,亦可由基站定期发送。
处理模块72,用于响应测量指示进行干扰测量,并根据干扰测量结果确定用户设备70的传输资源是否被干扰。当确定传输资源被干扰时,生成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该下行干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70传输资源中受到干扰的子帧和子帧中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信息。该干扰测量可以针对用户设备70占用的传输资源的全部物理资源块进行测量,也可以针对用户设备70占用的传输资源的部分物理资源块进行测量。可选地,该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该关联子帧信息为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可选地,该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子帧指示列表,该子帧指示列表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收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关于干扰指示信息的具体说明可参照前述步骤S101及步骤S10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发送模块73,用于向基站发送下行干扰指示信息,以使该基站根据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该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向该基站指示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关于干扰过载信息的具体说明可参照前述步骤S1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户设备80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用户设备80包括发射器801,接收器802,控制器/处理器803,存储器804和调制解调处理器805。
发射器80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器802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805中,编码器806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807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809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808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UE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编码器806、调制器807、解调器809和解码器808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805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
控制器/处理器803对用户设备8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UE进行的处理。例如用于控制用户设备80根据来自基站的测量指示进行干扰测量并生成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和/或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
作为示例,接收器802用于接收来自前述基站的测量指示。控制器/处理器803用于支持用户设备执行响应所述测量指示进行干扰测量,并根据干扰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是否被干扰,当确定所述传输资源被干扰时,生成下行干扰指示信息,下行干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资源中受到干扰的子帧和子帧中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信息。可选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该关联子帧信息为用户设备80收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可选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子帧指示列表,该子帧指示列表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收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关于干扰指示信息的具体说明可参照前述步骤S101及步骤S10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发射器801用于向基站发送下行干扰指示信息,以使基站根据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关于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的具体说明可参照前述步骤S1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804用于存储用于用户设备8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用于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在小区的邻区基站之间的干扰协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服务基站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
所述服务基站向所述邻区基站发送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以使所述邻区基站针对所述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所述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每个物理资源块上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基站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的干扰测量指示,并接收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结果获得。
6.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用于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在小区的邻区基站之间的干扰协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邻区基站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基站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
所述邻区基站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所述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基站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
对所述邻区基站进行干扰协调。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基站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对应的小区中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设备;
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干扰协调。
10.一种基站,用于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在小区的邻区基站之间的下行干扰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邻区基站发送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以使所述邻区基站针对所述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所述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过载指示列表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每个物理资源块上受到干扰的程度标识。
14.如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的干扰测量指示,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根据所述干扰测量结果获得;
所述基站还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
15.一种基站,用于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所在小区的邻区基站之间的下行干扰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基站的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进行干扰协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所述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
对所述邻区基站进行干扰协调。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查找所述邻区基站对应的小区中占用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设备;
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干扰协调。
1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测量指示;
处理模块,用于响应所述测量指示进行干扰测量,并根据干扰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是否被干扰,当确定所述传输资源被干扰时,生成下行干扰指示信息,所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资源中受到干扰的子帧和子帧中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获取下行干扰过载信息,所述下行干扰过载信息用于向基站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传输资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测量针对所述用户设备占用的传输资源的全部物理资源块进行测量,或者针对所述用户设备占用的传输资源的部分物理资源块进行测量。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包括关联子帧信息,该关联子帧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子帧的标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干扰指示信息包括子帧指示列表,所述子帧指示列表包括所述关联子帧信息指示的子帧受到干扰的物理资源块标识。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78335.6A CN107453834A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EP17805675.0A EP3457598A4 (en) | 2016-05-31 | 2017-05-19 | DOWNLINK INTERFERENC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BASIC STATION AND USER DEVICE |
PCT/CN2017/085022 WO2017206730A1 (zh) | 2016-05-31 | 2017-05-19 |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US16/204,261 US11013065B2 (en) | 2016-05-31 | 2018-11-29 | Down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78335.6A CN107453834A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53834A true CN107453834A (zh) | 2017-12-08 |
Family
ID=60478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78335.6A Pending CN107453834A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13065B2 (zh) |
EP (1) | EP3457598A4 (zh) |
CN (1) | CN107453834A (zh) |
WO (1) | WO201720673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232787A1 (en) * | 2018-06-08 | 2019-12-12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Bias control for dynamic time-division duplexing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65654B2 (en) | 2017-11-28 | 2021-03-30 | Viavi Solutions Inc. | Cross-interface correlation of traffic |
US10560206B2 (en) | 2017-12-12 | 2020-02-11 | Viavi Solutions Inc. | Processing a beamformed radio frequency (RF) signal |
US10979326B2 (en) * | 2018-05-11 | 2021-04-13 | Viavi Solutions Inc. | Detecting interference of a beam |
CN110831043B (zh) * | 2018-08-10 | 2022-09-2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631263B2 (en) | 2018-09-14 | 2020-04-21 | Viavi Solutions Inc. | Geolocating a user equipment |
US10797749B1 (en) | 2019-03-11 | 2020-10-06 | Google Llc | Base station coordination for cross-link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
US11838229B2 (en) * | 2019-10-17 | 2023-1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ultra-reliable/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over-the-air mechanism for shared spectru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5301A (zh) * | 2010-03-17 | 201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协调方法、系统及设备 |
US20100255854A1 (en) * | 2009-04-01 | 2010-10-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
CN101917729A (zh) * | 2010-08-13 | 2010-1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域干扰指示方法、时域资源干扰确定方法及其基站 |
CN102065490A (zh) * | 2011-01-17 | 2011-05-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基站间下行发射功率的协调方法和设备 |
CN102088735A (zh) * | 2010-03-24 | 2011-06-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子帧间的业务负荷均衡处理及小区间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3582000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1879A (zh) * | 2008-08-13 | 2010-0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1729130B (zh) * | 2008-10-31 | 2013-03-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递下行干扰协调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827383B (zh) | 2009-03-06 | 2013-06-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预测时频资源的方法和基站 |
US9210586B2 (en) * | 2009-05-08 | 2015-1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exchanging information for coverage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1635927B (zh) | 2009-09-01 | 2012-04-25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传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获取状态信息的装置 |
WO2011102774A1 (en) * | 2010-02-22 | 2011-08-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tection of radio link failure (rlf) for recovery |
WO2011119750A1 (en) * | 2010-03-23 | 2011-09-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resource coordin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
US8837335B2 (en) | 2010-06-24 | 2014-09-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Timeslot alloc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TDD network |
KR20120006881A (ko) * | 2010-07-13 | 2012-01-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Ofdm 계층셀 시스템에서 셀 간 간섭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448173B (zh) * | 2010-09-30 | 2015-04-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协调处理方法、设备以及基站 |
EP2666330A4 (en) * | 2011-01-21 | 2014-08-13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MOBILE GUIDED DOWNLINK 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PROVISION |
CN102223645B (zh) | 2011-05-31 | 2014-04-16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协调自优化方法 |
WO2012169951A1 (en) * | 2011-06-10 | 2012-12-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ynamic carrier selection for cell base stations |
JP5651080B2 (ja) * | 2011-07-25 | 2015-01-0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EP2721858B1 (en) * | 2011-08-08 | 2017-10-18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
US9179363B2 (en) * | 2011-08-12 | 2015-11-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coupling characteristic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008582B2 (en) * | 2011-08-25 | 2015-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equipment enhancements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
CN104081848B (zh) * | 2012-01-29 | 2020-11-03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过载指示符 |
GB2499222A (en) * | 2012-02-08 | 2013-08-14 | Nec Corp | Generating a measurement report comprising information calculated from a power ratio of a non-zero power almost blank sub-frame |
US9515790B2 (en) * | 2012-02-29 | 2016-12-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cooperative multi-ce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CN103959881B (zh) * | 2012-03-19 | 2017-12-1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379604B (zh) | 2012-04-20 | 2018-04-2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动态tdd小区中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
US9642148B2 (en) | 2012-05-01 | 2017-05-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adaptive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configurations |
WO2013177774A1 (en) * | 2012-05-31 | 2013-1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b to enb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symmetric lte deployment |
US10009904B2 (en) * | 2012-05-31 | 2018-06-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symmetric LTE deployment |
JP5781016B2 (ja) | 2012-06-04 | 2015-09-1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150282202A1 (en) * | 2012-10-26 | 2015-10-01 | Deshan Miao | Scheduling Coordination |
US20150264652A1 (en) * | 2012-11-16 | 2015-09-17 | Lili Zhang | Low-power almost blank subframe (ab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WO2014107122A1 (en) | 2013-01-04 | 2014-07-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itigating cross-link interference when using reconfigurable tdd |
WO2014110762A1 (en) | 2013-01-17 | 2014-07-24 | Nec (China)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subframe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CN103973610B (zh) | 2013-01-25 | 2017-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WO2014148875A1 (en) * | 2013-03-22 | 2014-09-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4165711A1 (en) * | 2013-04-03 | 2014-10-0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for small cell deployments |
CN105191445B (zh) * | 2013-04-03 | 2018-11-27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装置及基站 |
EP3033915B1 (en) | 2013-08-15 | 2019-11-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
EP3183906B1 (en) * | 2014-08-21 | 2019-10-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fining cell coordination group to which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comp can be applied |
CN112888015B (zh) * | 2014-11-07 | 2023-09-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WO2016075515A1 (en) * | 2014-11-12 | 2016-05-1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Neighboring cell load information |
-
2016
- 2016-05-31 CN CN201610378335.6A patent/CN107453834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5-19 EP EP17805675.0A patent/EP345759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5-19 WO PCT/CN2017/085022 patent/WO2017206730A1/zh unknown
-
2018
- 2018-11-29 US US16/204,261 patent/US1101306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55854A1 (en) * | 2009-04-01 | 2010-10-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
CN101815301A (zh) * | 2010-03-17 | 201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协调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2088735A (zh) * | 2010-03-24 | 2011-06-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子帧间的业务负荷均衡处理及小区间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1917729A (zh) * | 2010-08-13 | 2010-1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域干扰指示方法、时域资源干扰确定方法及其基站 |
CN102065490A (zh) * | 2011-01-17 | 2011-05-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基站间下行发射功率的协调方法和设备 |
CN103582000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232787A1 (en) * | 2018-06-08 | 2019-12-12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Bias control for dynamic time-division duplex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110335A1 (en) | 2019-04-11 |
US11013065B2 (en) | 2021-05-18 |
EP3457598A1 (en) | 2019-03-20 |
EP3457598A4 (en) | 2019-05-08 |
WO2017206730A1 (zh) | 2017-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53834A (zh) |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KR102640011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장치 및 방법, 및 컴퓨터-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 |
DK2923510T3 (en) | Methods and radio network nodes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 |
US11272470B2 (en) | Transmission and receip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V2X terminals | |
CN103684676B (zh) | 天线端口位置关系的通知和确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3918206B (zh) | 用于缓解已知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90045469A1 (en) | Transmission and receip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v2x terminals | |
KR101754281B1 (ko) | 기지국 협력 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포인트 표시 | |
CN102668425B (zh) | 针对长期演进系统用于促进分层小区搜索的方法和装置 | |
BR112018073682B1 (pt) | Método para seleção de uma tecnologia de acesso por rádio,aparelho sem fio multimodos, e, míd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 |
KR2020011978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및 컴퓨터-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 |
JP6479437B2 (ja) | Ueの送信電力を決定する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 |
EP2946606A1 (en) | Discovery signal in cluster-based small cell | |
US9236983B2 (en) | Removing interference in non-orthogonal radio access | |
EP3665854A1 (en) |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TDD SUPPORTING feNB-IoTs | |
CN107466450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5871429A (zh) | 协调式多点系统中的传输点指示 | |
US2015034181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in a new carrier type (nct) wireless network | |
CN110099450B (zh) | 一种窄带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964525B (zh) | 用于增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
KR101626951B1 (ko) | 인지 중계 네트워크에서 링크간 최대 전송 속도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 전송률을 최대화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WO201318527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
US20190229794A1 (en) | Cqi and pmi offset for unlicensed emtc transmission | |
JP5249151B2 (ja) |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
CN108713332B (zh) | 一种异构网络中小区测量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