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3610B -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73610B CN103973610B CN201310028342.XA CN201310028342A CN103973610B CN 103973610 B CN103973610 B CN 103973610B CN 201310028342 A CN201310028342 A CN 201310028342A CN 103973610 B CN103973610 B CN 1039736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transmitting
- receiving equipments
- equipment
- slot
- s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根据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所述下行数据重建干扰信号;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所述干扰信号。通过重建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交叉时隙中对本设备接收的上行数据信号的干扰信号,并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该干扰信号,能够消除交叉时隙干扰,同时,又不影响动态TDD系统对无线资源的灵活分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上下行业务复用方式,可以分为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简称TDD)系统、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简称FDD)系统和混合双工(Hybrid Division Duplex,简称HDD)系统等。TDD系统是将每个无线帧按照时间划分为无线子帧、时隙和符号等。FDD系统则是按照频率将无线帧划分为无线子帧、时隙和符号等,HDD系统则可结合时间和频率的划分方式。无论哪种双工方式,最终将无线帧划分为多个资源单元,作为分配给不同用户的上行和下行无线资源。
各种无线网络小区中的无线收发设备名称不同,例如可包括基站(BaseStation,简称BS)、接入点(Access Ponit,简称AP)或节点B(eNodeB)等,但其采用双工技术调用无线资源的技术类似。在TDD系统中,无线收发设备接收上行数据和传送下行数据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传输,又称为上行时隙和下行时隙。同一信道的两种时隙之间具有上下时隙行切换点(Switch Point)。采用时隙切换点固定的无线帧称为静态TDD系统。为适应上行数据量和下行数据量的变化,现有技术还提供了动态TDD系统,即无线帧结构中的上下行切换点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例如小于100ms内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上行时隙和下行时隙的数量之比。
虽然动态TDD系统能适应无线资源的灵活分配,但是其存在干扰问题。无线网络中各个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帧是全网同步的,当相邻小区的上下时隙行切换点不一致时,则相邻小区存在的交叠上下行时隙中会出现交叉时隙干扰。终端对终端,设备和终端,以及设备和设备之间均存在干扰,特别是设备和设备之间的交叉时隙干扰尤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以降低交叉时隙干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获取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
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根据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所述下行数据重建干扰信号;
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所述干扰信号。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包括:
在本设备的无线帧上行时隙中测量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将本设备获取到的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所述相邻无线收发设备。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括:
通过中心控制节点接收转发或者共享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或
通过回程线路接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括:
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所采用的帧结构配置;
根据所述帧结构配置确定相邻无线收发设备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
从获取到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无线帧发送的下行数据中,提取所述交叉时隙中的下行数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以及,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重建干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所述下行数据重建干扰信号;
去除干扰模块,用于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所述干扰信号。
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具体用于在本设备的无线帧上行时隙中测量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本设备获取到的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所述相邻无线收发设备。
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中心控制节点接收转发或者共享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或
通过回程线路接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括:
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所采用的帧结构配置;
根据所述帧结构配置确定相邻无线收发设备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
从获取到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无线帧发送的下行数据中,提取所述交叉时隙中的下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无线收发设备根据获取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信道参数和交叉时隙中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建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交叉时隙中对本设备接收的上行数据信号的干扰信号,并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干扰信号。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消除交叉时隙干扰,同时,又不影响动态TDD系统对无线资源的灵活分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两个基站之间交叉时隙干扰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各基站及移动台发送和/或接收的无线数据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两个基站之间中信息交互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该方法可适用于任意无线收发设备接收上行数据,由上行数据接收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集成在无线收发设备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
无线收发设备例如是基站(BS)、AP或eNodeB等,无线收发设备获取相邻的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可以是信道矩阵H、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及信道矩形的秩(rank)等。信道矩阵H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MIMO)系统中常用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信道矩阵H用一个nR×nT的复数矩阵H来描述信道的特性,
其中,信道矩阵H的子元素hj,i表示从第j(j=1,2…nT)根天线发射到第i(i=1,2…nR)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衰落系数。
步骤102: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本步骤中,无线收发设备在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后,还要获取相邻的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本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取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第一种,本设备可以通过中心控制节点接收转发或者共享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其中,中心控制节点可以为接入点控制器(AccessPoint Controller,简称AC),或者基站管理器(Base Station Manager,简称BSM)。AC是AP和网关(gatway)之间的连接点,用于将来自不同接入点AP的数据进行共享、汇聚、接入到网络中。基站管理器BSM是基站BS之间的连接点,一个BSM通常控制几个BS,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的移动台(MovingStation,简称MS)的过区切换进行控制等。因此,可以通过AC或者BSM共享多个AP或者BS之间的数据。
第二种,本设备通过回程线路接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回程线路(backhaul),也叫做信号隧道,用于网元之间信号的可靠传输。
可以通过中心控制节点或回程线路仅获取交叉时隙的下行数据,也可以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帧的所有下行数据,再从中提取交叉时隙的下行数据。
步骤103、根据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下行数据重建干扰信号。
本步骤中,本设备在获取到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后,根据该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该下行数据重建干扰信号。该干扰信号表示在交叉时隙中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对本设备在交叉时隙中接收的上行数据信号的干扰信号。
步骤104、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干扰信号。
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由于交叉时隙干扰的存在,使得该上行数据信号中既包括本设备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有用信号,又包括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对其产生的干扰信号。因此,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和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对其干扰信号,在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干扰信号,得到的就是本设备接收的来自终端的有用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无线收发设备根据获取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交叉时隙中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建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交叉时隙中对本设备接收的上行数据信号的干扰信号,并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干扰信号。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消除交叉时隙干扰,同时,又不影响动态TDD系统对无线资源的灵活分配。
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明确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概念。对于本设备来说,可以定义某一物理距离内的无线收发设备为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例如,以5千米为半径,当其他无线收发设备和本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5千米时,都是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对于这种情况,由于相邻无线收发设备是确定的,对于本设备来说,可以只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由于本设备可以有多个相邻的无线收发设备,因此,在步骤101中获取的也是多个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相应地,在步骤102中,也需要获取多个相邻无线接收设备的下行数据。通过重建多个干扰信号,可以消除来自多个相邻无线接收设备的交叉干扰。
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本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相邻无线收发设备。例如,本设备可以预先设定需要检测的所有的无线接收设备和对应的导频信号的强度门限值,本设备获取来自需要检测的无线收发设备的导频信号后,判断该导频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导频信道的强度门限值,如果大于,则确定该无线收发设备为本设备相邻的无线接收设备,即该无线设备在交叉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会对本设备在交叉时隙接收的上行数据产生干扰。在确定了有交叉干扰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之后,再进一步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信道参数和下行数据。通过本方法确定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更加准确,但是会增加无线收发设备的资源。
图2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由于交叉时隙干扰既包括终端和终端之间的干扰,又包括设备和设备之间的干扰,特别是设备和设备之间的交叉时隙干扰尤为严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的是设备和设备之间的交叉时隙干扰。本实施例中以基站为例,由于基站发射功率大,天线的增益高,且路径之间的损耗小,因此,相对于终端和终端之间的交叉干扰,基站之间的干扰更为严重。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本基站的相邻基站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
其中,本基站在获取相邻基站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之前还需要确定相邻基站,确定相邻基站方法如前所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两个基站之间交叉时隙干扰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站BS1接收来自移动台MS1的上行数据信号会受到基站BS2向移动台MS2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的干扰,因此,确定基站BS1的相邻基站为BS2。图4为图3中各基站及移动台发送和/或接收的无线数据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站BS1的帧结构配置中时隙被划分为两部分,Tx1时隙用来发送数据,Rx1时隙用来接收数据,相应的移动台MS1在RX1时刻接收基站BS1发送的数据,在Tx1时隙向基站BS1发送数据。在基站BS1接收移动台MS1发送数据时,相邻基站BS2向移动台MS2发送数据,由于BS1接收的帧结构配置和BS2发送的帧结构配置不同,即切换点没有对齐,会产生交叉时隙干扰,图4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就是交叉干扰时隙。图中实线表示有用数据的传输路径,虚线表示交叉干扰的传输路径。
本实施例中,所有基站应该具备测量相邻基站无线信道状态参数的能力。本基站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取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在本基站的无线帧上行时隙中测量相邻基站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具体地,本基站可以利用自己的空白上行时隙(或者符号,或者资源单元)进行测量。优选地,基站可以配置周期性的空白测量时隙(或者符号,或者资源单元),以便于通过该空白测量时隙进行测量。测量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例如对于基站来说,由于基站的相对位置比较固定,基站之间的信道的参数变化也不是很大,可以将测量周期设置的长一些,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降低基站的负载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可以通过相邻基站发送的导频信号进行无线信道状态参数的测量。本实施例中,基站利用空白测量时隙接收相邻基站的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根据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得到信道矩阵。基站在接收到相邻基站的导频信号后,需要区分出多个相邻基站的导频信号(可能为时分、频分、码分或者组合使用其中几种方法),以利于信道矩阵的估计。本实施例中,例如基站BS1获取的相邻基站BS2的信道参数为信道矩阵H12。
步骤202、将本基站获取到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相邻基站。
由于信道之间的互易性,在动态TDD系统中,交叉时隙干扰与被干扰的角色会动态变换。因此,在某个基站测量完相邻基站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后,本基站将获取到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相邻基站。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两个基站之间中信息交互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基站BS1将获取的信道矩阵H12发送给BSM,由BSM将其发送给BS2,当BSM管理有多个基站时,可以将信道矩阵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给所管理所有基站。这样,相邻的基站就可以共享无线信道状态参数信息,当相邻基站要接收上行数据前,可以先检测自身有无相邻基站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当没有时,基站才需要获取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如果有,且没有失效,相邻基站根据共享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信息直接计算干扰信息,不再需要对无线信道状态参数进行测量,可以降低测量计算的开销。
步骤203、获取相邻基站在与本基站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中,本基站可以通过BSM接收转发或者共享相邻基站在与本基站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或通过回程线路接收相邻基站发送的,在与本基站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具体地,本基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相邻基站在与本基站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第一步,基站获取相邻基站所采用的帧结构配置。
对于网络中的所有基站,当其发送下行数据时,将其帧结构配置同步到BSM上,以使该BSM所管理的所有基站都能够共享该信息。当本基站接收上行数据前,可在步骤201或202之后向BSM发送一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来获取相邻基站的无线帧结构配置,BSM根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向本基站返回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相邻基站的帧结构配置。也可以由BSM在接收到某一基站上报的帧结构配置后,将其广播给各个基站。
第二步,本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发送的帧结构配置确定相邻基站与本基站的交叉时隙。
具体地,本基站将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帧结构配置和本基站接收到的上行数据的帧结构配置进行比较,确定出交叉时隙。
第三步,本基站从获取到的相邻基站在无线帧发送的下行数据中,提取交叉时隙中的下行数据。
本步骤中,本基站在确定出交叉时隙后,根据该交叉时隙,从获取到的相邻基站的下行数据中,提取交叉时隙中相邻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基站BS1接收的移动台MS1的上行数据为X1,基站BS1和移动台MS1之间的信道矩阵为H1,基站BS2发送给移动台MS2的下行数据为X2,基站BS2和移动台MS2之间的信道矩阵为H2。基站BS1从接收到基站BS2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为X1中提取交叉时隙中的下行数据X12,该下行数据X1和X12都是基带信号。
步骤204、根据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下行数据重建干扰信号。
在频域中,已知输入信号和信道矩阵,将输入信号和信道矩阵相乘得到的就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本实施例中,BS1测得相邻基站BS2的信道矩阵为H21,BS2在交叉时隙发送的下行数据为X12,则干扰信号为H12×X12。
步骤205、在本基站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干扰信号。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BS1接收的上行信号为(H2×X2+H21×X21),减去干扰信号H12×X12,得到的就是消除干扰后的有用信号H2×X2。
当本基站具有多个相邻基站时,只需要重建多个干扰信号,在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分别减去多个干扰信号,就可以同时消除来自多个相邻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能够消除来自多个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交叉时隙干扰,同时,通过信息共享的方法,降低了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基站无线信道状态参数的测量计算。
图6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601、重建干扰模块602及去除干扰模块603。
其中,信息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信息获取模块601还用于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重建干扰模块602根据信息获取模块601获取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下行数据重建干扰信号。
去除干扰模块603用于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重建干扰模块602重建的干扰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用于执行实施例一中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通过获取与本设备相邻的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重建干扰信号,并在本设备接收到的有干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干扰信号。实现了,消除交叉时隙干扰的目的。
图7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701、发送模块702、重建干扰模块703及去除干扰模块704。
其中,信息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具体地,信息获取模块701通过在本设备的无线帧上行时隙中测量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测量所用的时隙应该分配专门用于测量信道参数的空白时隙,而不能占用发送用户数据所需的时隙资源。信息获取模块701可以周期性的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信道参数,该信道参数可以是信道矩阵H、信道质量指示CQI及信道矩阵的秩等。
信息获取模块701还用于在获得本设备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后,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具体地,信息获取模块701可以通过中心控制节点接收转发或者共享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或通过回程线路接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信息获取模块701还可以通过中心控制节点或者回程线路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所采用的帧结构配置;对获取的相邻设备的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结构配置和本设备接收的上行数据的帧结构配置进行比较,确定相邻无线收发设备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从获取到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无线帧发送的下行数据中,提取交叉时隙中的下行数据。
发送模块702用于将信息获取模块701获取到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由于信道的互易性,相邻无线收发设备间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是相同的,通过发送模块702将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相邻无线接收设备,这样,相邻无线设备就不再需要测量本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节省测量时间和时隙资源。具体地,发送模块702将获取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中心控制节点,由中心控制节点向该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无线信道状态参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可用于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提供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不仅能够消除交叉干扰,由于能够共享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信道参数,降低测量计算开销。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本设备的无线帧上行时隙中接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导频信号,根据所述导频信号测量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
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根据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所述下行数据重建所述交叉时隙的干扰信号;
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所述交叉时隙的干扰信号;
其中,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括:
通过中心控制节点接收转发或者共享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或
通过回程线路接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或,
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所采用的帧结构配置;
根据所述帧结构配置确定相邻无线收发设备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
从获取到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无线帧发送的下行数据中,提取所述交叉时隙中的下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本设备获取到的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所述相邻无线收发设备。
3.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本设备的无线帧上行时隙中接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导频信号,根据所述导频信号测量相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信道状态参数;以及,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
重建干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和所述下行数据重建所述交叉时隙的干扰信号;
去除干扰模块,用于在本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号中去除所述交叉时隙的干扰信号;
其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中心控制节点接收转发或者共享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或
通过回程线路接收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发送的,在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中发送的下行数据;或,
获取相邻无线收发设备所采用的帧结构配置;
根据所述帧结构配置确定相邻无线收发设备与本设备的交叉时隙;
从获取到的相邻无线收发设备在无线帧发送的下行数据中,提取所述交叉时隙中的下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本设备获取到的所述无线信道状态参数发送给所述相邻无线收发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28342.XA CN103973610B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EP13873073.4A EP2950492B1 (en) | 2013-01-25 | 2013-09-22 | Uplink data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transceiving device |
PCT/CN2013/083934 WO2014114106A1 (zh) | 2013-01-25 | 2013-09-22 |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US14/805,291 US9750000B2 (en) | 2013-01-25 | 2015-07-21 | Uplink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wireless transceiver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28342.XA CN103973610B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3610A CN103973610A (zh) | 2014-08-06 |
CN103973610B true CN103973610B (zh) | 2017-11-24 |
Family
ID=5122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28342.XA Active CN103973610B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50000B2 (zh) |
EP (1) | EP2950492B1 (zh) |
CN (1) | CN103973610B (zh) |
WO (1) | WO20141141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425656B1 (ko) * | 2015-03-27 | 2022-07-2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슬라이딩 윈도우 중첩 코딩을 사용해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491668A (zh) * | 2015-12-15 | 2016-04-1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密集wlan环境下基于多ap协同的干扰消除方法 |
CN107453834A (zh) | 2016-05-31 | 2017-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8093487B (zh) * | 2016-11-22 | 2020-09-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方法、终端及基站 |
CN108347775A (zh) * | 2017-01-25 | 2018-07-31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 |
WO2018172620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Opportunistic and interference aware usage of tdd band |
US10903920B2 (en) * | 2017-05-05 | 2021-0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1161A (zh) * | 2003-06-06 | 2003-12-10 | 北京大学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间干扰消除方法及相应的移动通信系统 |
CN1956342A (zh) * | 2005-10-28 | 2007-05-02 | 北京邮电大学 | Tdd-cdma基站间干扰消除和边缘小区间用户干扰消除方法 |
CN101500198A (zh) * | 2008-01-29 | 2009-08-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集群业务长扰码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
CN102035637A (zh) * | 2010-12-03 | 2011-04-2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9323B (zh) * | 2005-09-07 | 2011-04-0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
KR100951382B1 (ko) * | 2006-09-07 | 2010-04-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시분할 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수신신호의 간섭 제거방법 및 장치 |
CN101316115B (zh) * | 2007-05-31 | 2015-02-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导频序列信号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7949005B2 (en) * | 2007-09-25 | 2011-05-24 | Intel Corporatio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base stations |
FI20075859A0 (fi) * | 2007-11-30 | 2007-11-30 | Nokia Corp | Järjestelmien välinen häiriökontrolli |
US8554241B2 (en) * | 2008-03-28 | 2013-10-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multi-cell environment |
WO2010063137A1 (en) * | 2008-12-01 | 2010-06-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es for recognizing an out-of-sync base station |
CN104468068B (zh) * | 2009-07-21 | 2019-06-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
WO2011074761A1 (ko) * | 2009-12-17 | 2011-06-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랜 시스템의 스테이션간 간섭 절감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US9113423B2 (en) * | 2010-02-16 | 2015-08-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home base station environments |
KR101612299B1 (ko) * | 2010-03-12 | 2016-04-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셀 간 간섭을 제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EP2458803A1 (en) * | 2010-11-29 | 2012-05-30 | Sequans Communications | Method of exploitation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
US9225502B2 (en) * | 2011-03-31 | 2015-12-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n upcoming time slot |
-
2013
- 2013-01-25 CN CN201310028342.XA patent/CN103973610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22 EP EP13873073.4A patent/EP2950492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9-22 WO PCT/CN2013/083934 patent/WO201411410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
- 2015-07-21 US US14/805,291 patent/US975000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1161A (zh) * | 2003-06-06 | 2003-12-10 | 北京大学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间干扰消除方法及相应的移动通信系统 |
CN1956342A (zh) * | 2005-10-28 | 2007-05-02 | 北京邮电大学 | Tdd-cdma基站间干扰消除和边缘小区间用户干扰消除方法 |
CN101500198A (zh) * | 2008-01-29 | 2009-08-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集群业务长扰码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
CN102035637A (zh) * | 2010-12-03 | 2011-04-2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50492B1 (en) | 2021-03-03 |
EP2950492A1 (en) | 2015-12-02 |
US9750000B2 (en) | 2017-08-29 |
WO2014114106A1 (zh) | 2014-07-31 |
EP2950492A4 (en) | 2016-04-06 |
CN103973610A (zh) | 2014-08-06 |
US20150327257A1 (en) | 2015-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73610B (zh) |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
Song et al. | Handover scheme for 5G C/U plane split heterogeneous network in high-speed railway | |
CN103858493B (zh) | 通过在累积功率步长值集中选择来实现异类网络中的闭环功率控制 | |
CN102316510B (zh) |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 |
EP2689627B1 (en) | Perform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JP5823989B2 (ja) |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送受信装置 | |
CN105025519B (zh) | 干扰信号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1478337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 |
CN105103467B (zh) | 基于无线电条件选择传输模式 | |
CN102158272B (zh) | 一种射频通道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15016300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discovery | |
CN104429116A (zh) | 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及设备 | |
CN103313250A (zh) | 小区配置方法和同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1370241A (zh) | 用于消除多个移动站所接收信号之间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009640A (zh)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小区切换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
CN101895987B (zh) | 回程链路上行资源配置指示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4025673A (zh) | 用于在无线接入系统中设置下行发射功率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4869649A (zh) | 一种lte系统中多点协作传输多小区测量导频配置方法 | |
US20200350975A1 (en) | Controlling signal measurements in beamforming wireless devices | |
CN105103638A (zh)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EP3685604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491523A (zh) | 提供csi-rs信息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 |
CN104737577A (zh) |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2170657A (zh) | 一种确定子帧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858475A (zh) | 多rat网络下的无线资源协调调度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