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068899A -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8899A
CN107068899A CN201710074273.4A CN201710074273A CN107068899A CN 107068899 A CN107068899 A CN 107068899A CN 201710074273 A CN201710074273 A CN 201710074273A CN 107068899 A CN107068899 A CN 107068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electrode
layer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42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舜平
平形吉晴
浜田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68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8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1/00Hand too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3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7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substrates, e.g. display comprising OLED array and TFT driving circuitry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 H10K59/1275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the two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2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41Short-circuit preven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还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具备:第一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第二衬底;保持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以及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该空间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设置在第一衬底的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以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

Description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本申请是如下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名称:发光模块、发光装置;申请号:201210432031.5;申请日:12年11月2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被密封的空间中具备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以及一种具备发光模块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在一对电极之间具备包含扩展为面状的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也称为EL层)的发光元件。这种发光元件例如被称为有机EL元件,当对一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可从发光性有机化合物得到发光。还有,已知将有机EL元件用于发光装置诸如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等。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的一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324673号公报。
一种发光模块,它具有在一对电极之间具备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发光元件,其中在起因于电阻(也称为薄层电阻(sheet resistance))的一个电极的电压下降而导致的亮度的下降大到能够被观察者确认到的情况下,难以从该发光模块取出扩展为面状的均匀的光,有时在取出发光的面能确认到亮度的不均匀(也称为亮度的分布不良)。
另外,在一个面上设置有发光元件的第一衬底和使该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第二衬底之间密封该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中,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存在有不均匀时,观察到牛顿环,尤其是不均匀的牛顿环,而损坏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鉴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实现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另外,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或者,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注目于:辅助电极,它减少在一对电极之间具备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发光元件的一个电极的电阻(也称为薄层电阻);以及间隔物,它调整密封该发光元件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本发明人想到了具备下面的结构的发光模块,而到达上述目的的解决。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一种发光模块,包括:第一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第二衬底;保持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以及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该第一衬底具备: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具有开口部的隔壁;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该发光元件在与上述隔壁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另外,第二电极是利用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具有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的厚度。该第二衬底在与发光元件重叠的位置具备使该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该空间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该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衬底上。另外,通过由厚度薄的金属薄膜形成的第二电极,从第二衬底侧射出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所发射的层的光。
就是说,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一种发光模块,包括:第一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设置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保持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以及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而且,第一衬底具备: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具有开口部的隔壁;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发光元件在与隔壁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第二电极是利用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第二衬底在与发光元件重叠的位置具备使该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空间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衬底上。
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中,设置在第二衬底上的导电性的间隔物和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在隔壁上电连接,而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其结果,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发光模块,其中发光元件具备: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以及在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和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之间的中间层。而且,中间层包含电子传输性的物质和施主物质。导电性的间隔物包括角部以曲面施以倒角加工的端部。端部电连接到第二电极。
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具有一种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包括: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以及在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和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之间的中间层。另外,导电性的间隔物包括角部以曲面施以倒角加工的端部,该端部在隔壁上连接到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特别是,导电性的间隔物的端部的角部以曲面施以倒角加工,因此能够分散导电性的间隔物对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中间层乃至第二电极施加的应力。
另外,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乃至中间层都容易被损坏,如果被损坏,有时引起发光元件的异常发光。
例如,在从导电性的间隔物的端部应力集中于第二电极和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而这些层被损坏的情况下,有时导电性的间隔物和中间层短路而在不流过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结果,有时来自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的发光减少或者消失。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导电性的间隔物能够分散施加到隔壁上的层的应力,因此能够防止如上述不良的发生。其结果,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一种发光模块,包括:第一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设置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保持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以及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而且,第一衬底具备: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具有开口部的隔壁;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发光元件在与隔壁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第二电极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第二衬底在与发光元件重叠的位置具备使该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空间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衬底上。
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中,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导电性的间隔物和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而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其结果,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具备一种导电性间隔物的上述发光模块,该导电性间隔物具备多个层且在第二衬底侧设有比其他层反射率低的层。
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中,导电性的间隔物在第二衬底侧设有比其他层反射率低的层。该反射率低的层吸收从第二衬底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中包括的其他层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具备在第二衬底和导电性的间隔物之间延伸的彩色滤光片的上述发光模块。
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具备在第二衬底和导电性的间隔物之间延伸的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吸收从第二衬底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使用上述发光模块的发光装置。
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装置中,设置在第一衬底或第二衬底上的导电性的间隔物和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而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其结果,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装置。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装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EL层是指设置在发光元件的一对电极之间的层。因此,含有作为夹在电极之间的发光物质的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为EL层的一个方式。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当将物质A分散在由其他物质B形成的基质(matrix)中时,将构成基质的物质B称为主体材料,并且将分散在基质中的物质A称为客体材料。请注意,物质A和物质B可以分别是单一物质或者是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发光装置是指图像显示装置、发光器件或光源(包括照明设备)。而且,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任何下列模块:其中连接器如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软性印刷电路)或者TCP(tape carrier package:带载封装)被安装到发光装置上的模块;在TCP的末端设有印刷线路板的的模块;或者通过COG(chip-on-glass:玻璃上芯片)法将IC(集成电路)直接安装在形成有发光元件的衬底上的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或者,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装置。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至1C是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图;
图2A至2C是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图;
图3A至3C是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图;
图4是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图;
图5A和5B是说明使用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发光面板的图;
图6A和6B是说明使用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发光装置的图;
图7A至7E是说明可以用于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的图;
图8A至8F是说明使用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电子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说明,而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其方式及详细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仅局限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注意,在下面说明的发明结构中,在不同的附图中共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结构。具体而言,对一种发光模块进行说明,该发光模块具有:第一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设置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保持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以及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另外,第一衬底具备第一电极和在第一电极上具有开口部的隔壁。并且发光元件在与隔壁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第二电极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第二衬底在与发光元件重叠的位置具备使该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空间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衬底上。
在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发光模块中,设置在第二衬底上的导电性的间隔物和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在隔壁上电连接,而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其结果,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对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发光模块,参照图1A至图2C进行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俯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中的切断线M1-M2-M3-M4的截面图。另外,图1C是详细说明图1B的一部分的图。
图1A至1C所例示的发光模块100具有:第一衬底101;形成在第一衬底101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110;设置在第一衬底101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102;保持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以及在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之间密封发光元件110的空间130。另外,第一衬底101具备第一电极111、在第一电极111上具有开口部的隔壁114。并且发光元件110在与隔壁114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以及由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第二电极112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第二衬底102在与发光元件110重叠的位置具备使该发光元件110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空间130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在与隔壁114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12,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112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衬底102上。
另外,第一端子103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11,第二端子104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12,它们分别延伸至被密封的空间130的外侧(参照图1B)。
<被密封的空间的结构>
空间130是由以围绕发光元件110的方式设置的密封材料131、第一衬底101及第二衬底102围绕的空间,密封材料131将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贴合起来。另外,由于空间130保持为大气压以下,因而以彼此挤压的方式对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施加大气压。
<发光元件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发光元件110所包括的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关于发光元件110的另外结构(例如,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在实施方式5中详细说明。
《第一电极》
第一电极111包含导电材料,也可以为单层结构又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此外,其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
导电材料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且能够耐受制造步骤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选自钼、钛、钽、钨、铝、银、铜、铬、钕、钪等中的一种金属或包含选自它们中的一种金属的合金。
作为包含铝的合金,可以举出铝-镍-镧合金、铝-钛合金、铝-钕合金等。另外,作为包含银的合金,可以举出银-钕合金、镁-银合金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含金、铜的合金。
导电材料可以使用金属氮化物。具体地说,可以举出氮化钛、氮化钼、氮化钨等作为其例子。
导电材料也可以使用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具体地说,可以使用氧化铟、氧化锡、铟-锡氧化物(也称为ITO)、铟-锌氧化物、氧化锌、添加有镓或铝的氧化锌或使上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包含氧化硅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电极111使用在包含铝-镍-镧合金的层上层叠包含钛的层的叠层结构。铝-镍-镧合金具有高反射率,而优选使用于反射电极。此外,能够抑制由于包含钛的层,在第一电极的表面上形成高电阻的氧化膜的现象。其结果,能够减少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的强度的损失和起因于电阻的电力的损失。
《第二电极》
第二电极112包含导电材料,并且既可以为单层结构又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
另外,第二电极112以与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接触的方式形成,该第二电极112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优选为5nm以上且30nm以下。如此这样,该厚度薄(换言之截面面积小),因此有第二电极112的电阻(也可以称为薄层电阻)变大的趋势。
作为用作第二电极112的金属,可以蒸镀的金属即可,例如可以举出贵金属、稀土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具体地说,银、金、镱、铒、钙、镁以及铝等。或者,可以举出包含上述金属之一的合金,具体地说,银-钕合金、镁-银合金、铝-镍-镧合金、铝-钛合金、铝-钕合金等。
另外,作为形成第二电极112的方法,优选采用电子束蒸镀法,特别优选为加热蒸镀法或电子束蒸镀法等。在通过溅射法形成第二电极112的情况下,有时对用作该第二电极112的基底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带来损伤。此外,有时包含大粒子地形成第二电极112。当对这种粒子集中应力或电场时,成为不良的发生原因。或者,从靶材具有大的动能并跑出来的粒子碰撞到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而带来损伤。或者,有时形成在靶材近旁的等离子体所发射的紫外线等的活性能量线对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带来损伤。或者,有时溅射气体成为发光元件的杂质而降低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100所具备的发光元件110具有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的第二电极112。其结果,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不容易受到第二电极的形成所伴随的损伤。其结果,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可靠性高。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电极111作为反射性的电极,将第二电极112作为半透射/半反射性的电极,通过调整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的间隔(光学距离)构成微谐振器(也称为微腔),来从半透射/半反射性的第二电极112高效地取出特定波长的光。
<隔壁的结构>
隔壁114包含导电材料,既可以为单层结构又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此外,其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在隔壁的上端部或下端部优选形成具有曲率的曲面。例如,隔壁114中的接触于第一电极111的部分的形状优选为具备平缓的角度或曲率(例如为0.2μm以上且3μm以下)。通过以与第一电极111之间不形成台阶的方式形成隔壁114的端部,可以防止在台阶部中发生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的短路的现象。
隔壁114可以使用具有绝缘性且能够耐受制造工序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选自光聚合体、光敏丙烯酸树脂、光敏聚酰亚胺等的一种绝缘层,或包含选自它们的一种的绝缘层。
隔壁114在第一电极111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并且隔壁114设置在与导电性的间隔物135重叠的位置(参照图1C)。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隔壁114的方式是格子状。
作为隔壁114可以适用的材料是绝缘性的材料即可,可以举出例如树脂、无机绝缘材料或它们的组合。具体地说,可以使用负型或正型的感光性的树脂。通过调节曝光条件,能够平缓地形成感光性的树脂的端部的形状。
另外,在隔壁114上顺序层叠有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第二电极112。
<导电性的间隔物的结构>
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具有如下功能:保持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之间的间隔;缓和第二电极112的电压下降。
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形成在第二衬底102上的与隔壁114重叠的位置。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在其端部和隔壁114之间夹住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和第二电极112,而支撑施加到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的大气压(参照图1C)。
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长度例如为2μm以上且6μm以下,代表为3μm以上且5μm以下。在将导电性的间隔物形成为较长时,来自发光模块射出的光的指向性较高,在将导电性的间隔物形成为较短时,来自发光模块射出的光的指向性较低。当指向性高时优选使用于在发光模块的正面明亮的照明装置等,当指向性弱时优选使用于广视角的发光显示装置等。
另外,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端部在隔壁114上与第二电极112接触,而彼此电连接(参照图1C)。与第二电极112相比,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不容易发生电压下降,且形成为在广泛的范围中使电流容易流过即可,可以适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具体地说,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形状可以为条纹状、叶脉状、格子状或网孔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格子状的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参照图1A)。在导电性的间隔物135连续的部分(例如图1A中的从M1至M2的格子的部分)中电流容易通过。另一方面,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不连续的部分(例如图1A中的从M3至M4)使发光元件110所发射的光透射。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形成有隔壁114的部分中分别例示设置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在每两个形成有隔壁114的部分分别设置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结构,适当地调整其布置,以使难以观察到起因于第二电极112的电压下降的发光元件110的发光不均匀(也称为亮度不均匀)即可。
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电阻越降低,缓和电压下降的效果越明显。作为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电阻减少的方法,例如可以适用导电性高的材料和/或截面面积大的方式。
另外,在第一衬底101的面积中发光元件110的面积占有的比率越大,发光模块的亮度越明亮,这是优选的。因此,导电性的间隔物135或隔壁114都优选采用尽量不覆盖第一衬底101的形状。
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优选采用覆盖第一衬底101的面积小且截面面积大的形状。例如,如本实施方式所例示那样,优选为宽度窄且高度高的形状,换言之纵横比高的形状。
作为可以用于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材料,可以以单层或层叠使用如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以及金属氧化物等。作为金属或合金,具体地说,可以举出包含选自铝、铜、铬、钽、钛、钼及钨中的元素。
另外,包含铝的合金既导电性高又反射率高,不容易发生吸收发光元件110所发射的光而损失的现象。作为包含铝的合金,可以使用包含镍的铝、包含镧及镍的铝、包含硅的铝。
作为金属氮化物,具体地说,可以举出氮化钛、氮化钼以及氮化钨等。
作为可以用于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层叠材料,可以举出在下侧和上侧的一方或双方层叠有高熔点金属或上述金属氮化物的结构。另外,作为高熔点金属,具体地说可以举出铬、钽、钛、钼、钨、钕、钪、钇等。当采用在铝或铜的下侧和上侧的一方或双方层叠的结构时能够避免铝及铜的耐热性及腐蚀性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在第二衬底102上顺序层叠有铝及钛,并且通过光蚀刻法进行加工而形成。通过采用第二电极接触于钛层的结构,能够抑制由于形成在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表面的氧化膜而导致的电阻的上升。
<第一衬底及第二衬底>
第一衬底101及第二衬底102分别具有耐受制造步骤的程度的耐热性,其厚度及尺寸只要可以使用于制造装置,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也可以采用单层结构或层叠两层以上的层的结构。
第一衬底101及第二衬底102优选具有气体阻隔性。另外,也可以在与第一衬底101和发光元件及第二衬底102和发光元件之间形成具有气体阻隔性的膜。具体来说,当气体阻隔性的水蒸气透过率为10-5g/m2×天以下,优选为10-6g/m2×天以下时,可以提高发光模块的可靠性,所以是优选的。
另外,第一衬底101及第二衬底102也可以具有可挠性。作为具有可挠性的衬底,除了塑料衬底之外还可以使用厚度为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薄玻璃或金属箔。
至少第二衬底102在与发光元件110重叠的位置具备使发光元件110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
作为使发光元件110所发射的可见光透射的衬底的例子,可以举出如无碱玻璃衬底、硼硅酸钡玻璃衬底、硼硅酸铝玻璃衬底、石英衬底、蓝宝石衬底、以及包含FRP(Fiberglass-Reinforced Plastics: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酯、丙烯酸树脂或聚酰亚胺等的衬底。
第一衬底101的形成有发光元件的面可以具有绝缘性,并且形成多个发光元件。也可以在一个衬底上形成多个发光元件,并且在该衬底上形成多个发光模块。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第一衬底101上层叠绝缘膜来得到绝缘性。
另外,第一衬底101的形成有发光元件一侧的面优选为平坦的。另外,也可以层叠设置用于平坦化的膜。
另外,也可以作为第一衬底101用于难以使发光元件110所发射的光透射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陶瓷衬底及包含不锈钢等的金属衬底等。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衬底101上设置晶体管,连接到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所具备的第一电极。
在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发光模块100中,作为第一衬底101及第二衬底102分别使用无碱玻璃衬底。
<变形例1>
参照图2A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变形例1。变形例1所例示的发光模块中的发光元件110具有: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113a;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113b;以及中间层113c。另外,中间层113c处于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113a和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113b之间。
另外,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包括角部以曲面施以倒角加工的端部135a,该端部135a在隔壁114上连接到发光元件110的第二电极112。
导电性的间隔物135设置为夹住在该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端部和隔壁114之间形成在隔壁114上的层,而保持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之间的间隔。因此,施加到第二衬底102的应力容易集中于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端部。
另一方面,在隔壁114上形成有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113a、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113b及第二电极112,它们都是容易被破坏的层。
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情况下,在隔壁114上形成有: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113a;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113b;中间层113c;以及第二电极112。每个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是厚度为几十至几百nm左右的层,第二电极112是厚度为几nm左右的金属层,它们都是被容易破坏的层。
在集中于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端部的应力破坏形成在隔壁114上的层的情况下,有时引起发光元件110的异常的发光。
例如,在第二电极112及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113b被破坏而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和中间层113c短路的情况下,在该短路部分的周边,电流在第一电极111和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之间流过而不通过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113b。其结果,有时来自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113b的发光消失,或者该发光的强度及呈现的颜色变化。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包括角部以曲面施以倒角加工的端部135a,因此能够防止如下现象,即在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端部135a集中破坏形成在隔壁114上的层的应力。其结果,可以提供不发生异常的发光且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不发生异常的发光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变形例2>
参照图2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变形例2。在变形例2所例示的发光模块中,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在第二衬底102一侧具备反射率低的层135b。
作为反射率低的层135b只要使用难以反射外光的材料来形成即可,例如着色导电层之外,还可以使用着色绝缘层等。
作为着色导电层,可以举出金属层、金属氮化物层、以及分散有填料的树脂等,具体地说可以使用金、铜、氮化钛、以及分散有碳黑的树脂等。另外,作为着色绝缘层,可以举出绝缘性的无机物层及分散有颜料的树脂层等。
该反射率低的层135b吸收从第二衬底1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的外光(在图2B中以实线表示的箭头)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中包括的其他层所反射的外光(在图2B中以虚线表示的箭头)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变形例3>
参照图2C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变形例3。在图2C中,作为发光模块的一个方式例示具备多个发光模块的结构。此外,这种结构也可以称为发光面板。图2C所例示的发光面板具有:第一衬底101;形成在第一衬底101的一个面侧的多个发光元件(例如,发光元件110r、发光元件110g及发光元件110b);设置在第一衬底101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102;保持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以及在第一衬底101和第二衬底102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130。
另外,第一衬底101具有:多个第一电极(例如,第一电极111r、第一电极111g及第一电极111b);以及在多个第一电极上分别具有开口部的隔壁114。多个第一电极的每一个成为独立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每个发光元件在与隔壁114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如下:第一电极;第二电极112;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112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第二电极112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
另外,第二衬底102在与发光元件110r、110g及110b重叠的位置具备设置有如下彩色滤光片的区域,即使发光元件110r、110g及110b所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彩色滤光片(例如彩色滤光片137r、彩色滤光片137g及彩色滤光片137b)。另外,也可以设置覆盖该彩色滤光片的保护层138。
另外,空间130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135在与隔壁114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12,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112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衬底102一侧。
另外,在作为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使用遮光性的材料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发生如下现象,即设置在邻接的一个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进入到设置在另一个发光模块中的彩色滤光片的现象(所谓的串扰的现象)。
另外,彩色滤光片在第二衬底1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之间延伸。另外,也可以将遮光层139设置在第二衬底1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之间。
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面板具备可以独立地驱动的多个发光模块,在每个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中分别层叠而设置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在第二衬底和导电性的间隔物之间延伸。该彩色滤光片除了从发光元件选择性地取出呈现一个颜色的光之外,还吸收从第二衬底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面板。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面板。
《发光元件的变形例》
在变形例3中例示的发光面板具备多个模块,多个发光模块彼此电独立。每多个发光元件具备:一个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13;一个第二电极112;以及电独立的第一电极。例如,发光元件110r具备第一电极111r,发光元件110g具备第一电极111g,并且发光元件110b具备第一电极111b。
第一电极可以通过光蚀刻法来形成,因此,与在每个发光元件中将其他层(具体而言,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及第二电极)分离地形成的结构相比,更容易地实现分离且高精细化。
另外,在变形例3中例示的发光面板所具备的发光模块都设置有发射呈现白色的光(具体而言,包括呈现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光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
《第二衬底的变形例》
在变形例3中例示的发光面板所具备的发光模块中,第二衬底设置有使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彩色滤光片。
在呈现白色的光的发光元件上重叠而设置使红色的光透射的彩色滤光片137r的发光模块发射呈现红色的光,设置使绿色的光透射的彩色滤光片137g的发光元件发射呈现绿色的光,设置使蓝色的光透射的彩色滤光片137b的发光模块发射呈现蓝色的光。此外,也可以与这些发光模块一起设置发射呈现白色的光的发光模块(例如,在第二衬底上没有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结构)。
与一个发光元件重叠而设置的彩色滤光片,沿与邻接的发光元件重叠的方向延伸。例如,与发光元件110g重叠而设置的彩色滤光片137g延伸至与邻接的发光元件110r重叠的一侧和与邻接的发光元件110b重叠的一侧。另一方面,与发光元件110r重叠的彩色滤光片137r延伸至彩色滤光片137g一侧,并且与发光元件110b重叠的彩色滤光片137b延伸至彩色滤光片137g一侧。
另外,优选采用以不重叠于一个发光元件的方式设置邻接的两个彩色滤光片的结构。这是因为若在一个发光元件上重叠多个彩色滤光片,就不能取得呈现鲜明的颜色的光的缘故。
另外,也可以覆盖彩色滤光片地设置保护层138。保护层138既可以为单层结构,又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另外,其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
保护层138使形成在彩色滤光片的表面上的凹凸平坦化。或者,保护层138抑制如下现象,即彩色滤光片和/或遮光层139所包含的杂质扩散到形成有发光元件的空间130。保护层138为能够耐受制造工序的材料即可,可以使用如包含选自聚酰亚胺层、环氧层、以及丙烯酸树脂层等中的一种的层。另外,既可以使用热固化型材料,又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保护层138使用聚酰亚胺的情况进行说明。
彩色滤光片137r、彩色滤光片137g及彩色滤光片137b使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的层113所发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透射。另外,既可以为单层结构,又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另外,其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
作为可用于彩色滤光片的材料只要是能够耐受制造工序的材料即可,可以使用如包含着色材料的有机材料层或多层膜滤波器。
作为包含着色材料的有机材料层,可以举出:使呈现红色的光透射的层;使呈现绿色的光透射的层;或使呈现蓝色的光透射的层。
在变形例3所例示的发光面板所具备的发光模块中,导电性的间隔物135重叠于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吸收从第二衬底1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1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面板。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面板。
尤其是,优选采用在隔壁114上重叠一部分地设置邻接的两个彩色滤光片,并且将导电性的间隔物135设置为与隔壁及两个彩色滤光片重叠的结构。这是因为在重叠而设置两个彩色滤光片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吸收从第二衬底1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1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的缘故。
另外,也可以在第二衬底1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135之间设置遮光层139。
遮光层139也可以包含遮蔽透射第二衬底102的光的层。此外,既可以为单层结构,又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
作为遮蔽透射第二衬底102的光的层只要是如下材料即可,即遮蔽第二衬底102进入到发光模块内部的光且耐受制造工序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选自铬层、钛层、镍层至分散有碳黑的高分子层等中的一种遮光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在遮光层139中分散有碳黑的树脂层。
遮光层139吸收从第二衬底1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1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1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而能够抑制外光的反射。
注意,本实施方式可以与本说明书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结构。具体而言,对一种发光模块进行说明,具有:第一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设置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保持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以及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另外,第一衬底具备第一电极和在第一电极上具有开口部的隔壁。发光元件在与隔壁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第二电极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第二衬底在与发光元件重叠的位置具备使该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空间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衬底上。
在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发光模块中,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导电性的间隔物和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在隔壁上电连接,而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其结果,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模块。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对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发光模块,参照图3A至图4进行说明。
图3A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俯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切断线M1-M2-M3-M4的截面图。另外,图3C是详细说明图3B的一部分的图。
图3A至3C所例示的发光模块200具有:第一衬底201;形成在第一衬底201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210;设置在第一衬底201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202;保持第一衬底201和第二衬底202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235;以及在第一衬底201和第二衬底202之间密封发光元件210的空间230。另外,第一衬底201具备第一电极211、在第一电极211上具有开口部的隔壁214。并且发光元件210在与隔壁214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211;第二电极212;以及由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第二电极212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第二衬底202在与发光元件210重叠的位置具备使该发光元件210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空间230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在与隔壁214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212,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212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衬底201上。
另外,第一端子203电连接到第一电极211,第二端子204电连接到第二电极212,它们分别延伸至被密封的空间230的外侧(参照图3B)。
<被密封的空间的结构>
空间230是由以围绕发光元件210的方式设置的密封材料231、第一衬底201及第二衬底202围绕的空间,密封材料231将第一衬底201和第二衬底202贴合起来。另外,由于空间230保持为大气压以下,因而以彼此挤压的方式对第一衬底201和第二衬底202施加大气压。
<发光元件的结构>
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发光元件210所包含的第一电极211的结构,可以适用与在实施方式1中详细说明的第一电极111相同的结构,作为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213的结构可以适用在实施方式5中详细说明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的结构。
由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200所具有的发光元件210具备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的第二电极212,因而难以损坏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其结果,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可靠性高。
<隔壁的结构>
隔壁214在第一电极211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并且设置有重叠于隔壁214的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参照图3C)。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隔壁214的方式是格子状。
隔壁214中的接触于第一电极211的部分的形状优选为具备平缓的角度或曲率(例如为0.2μm至3μm)。通过以与第一电极211之间不形成台阶的方式形成隔壁214的端部,可以防止在台阶部中发生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的短路的现象。
作为隔壁214可以适用的材料是绝缘性的材料即可,可以举出例如树脂、无机绝缘材料或它们的组合。具体地说,可以使用负型或正型的感光性的树脂。通过调节曝光条件,能够平缓地形成感光性的树脂的端部的形状。
另外,在隔壁214上顺序层叠了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第二电极212。
<导电性的间隔物的结构>
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具有如下功能:保持第一衬底201和第二衬底202之间的间隔;缓和第二电极212的电压下降。
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形成在第一衬底201上所形成的隔壁214上。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在其端部和第二衬底202之间夹住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和第二电极212,而支撑施加到第一衬底201和第二衬底202的大气压(参照图3C)。
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长度例如为2μm以上且6μm以下,代表为3μm以上且5μm以下。在将导电性的间隔物形成为较长时,来自发光模块射出的光的指向性较高,在将导电性的间隔物形成为较短时,来自发光模块射出的光的指向性较低。当指向性高时优选使用于在发光模块的正面明亮的照明装置等,当指向性弱时优选使用于广视角的发光显示装置等。
另外,导电性的间隔物235与第二电极212电连接。与第二电极212相比,导电性的间隔物235不容易发生电压下降,且形成为在广泛的范围中使电流容易流过即可,可以适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例如,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上表面形状可以为例如条纹状、叶脉状、格子状或网孔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格子状的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参照图3A)。在连续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部分(例如图3A中的从M1至M2的格子的部分)中电流容易通过。另一方面,不连续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的部分(例如图3A中的从M3至M4)使发光元件210所发射的光透射。
另外,将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截面优选形成为T字状或反锥形。对这种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利用各向异性强的成膜方法形成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并且利用各向异性的蒸镀方法对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侧面斜向地蒸镀而形成用作第二电极212的导电膜,而能够将第二电极212在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侧面电连接。
此外,利用比用于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的成膜方法各向同性更强的成膜方法而形成第二电极212,也可以同样地电连接。另外,截面为T字状或反锥形的形状是指将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上部投影在第一衬底201上的形状的面积重叠于投影下部的面积,并且上部的投影面积大于下部的投影面积的形状。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形成有隔壁214的部分中分别例示设置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在每两个形成有隔壁214的部分分别设置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结构,适当地调整其布置,以使难以观察到第二电极212的电压下降即可。
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电阻越低,缓和电压下降的效果越明显。作为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电阻减少的方法,例如可以适用导电性高的材料和/或截面面积大的方式。
另外,在第一衬底201的面积中发光元件210的面积占有的比率越大,发光模块的亮度越明亮,因而这是优选的。因此,导电性的间隔物235或隔壁214都优选采用尽量不覆盖第一衬底201的形状。例如,如本实施方式所例示那样,优选采用宽度窄且高度高的形状,换言之纵横比高的形状。
作为可以用于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材料,可以以单层或层叠使用如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以及金属氧化物等。作为金属或合金,具体地说,可以举出包含选自铝、铜、铬、钽、钛、钼及钨中的元素。
另外,包含铝的合金既导电性高又反射率高,不容易发生吸收发光元件210所发射的光而损失的现象。作为包含铝的合金,可以使用包含镍的铝、包含镧及镍的铝、包含硅的铝。
作为金属氮化物,具体地说,可以举出氮化钛、氮化钼以及氮化钨等。
作为可以用于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层叠材料,可以举出在下侧和上侧的一方或双方层叠有高熔点金属或上述金属氮化物的结构。另外,作为高熔点金属,具体地说可以举出铬、钽、钛、钼、钨、钕、钪、钇等。当采用在铝或铜的下侧和上侧的一方或双方层叠的结构时能够避免铝及铜的耐热性及腐蚀性的问题。另外,在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具有叠层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最上层设置反射率低的层。作为反射率低的层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变形例2所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在第一衬底201上顺序层叠有铝及钛,并且通过光蚀刻法进行加工而形成。
<第一衬底及第二衬底>
第一衬底201及第二衬底202分别具有耐受制造步骤的程度的耐热性,其厚度及尺寸只要可以使用于制造装置,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也可以采用单层结构或层叠两层以上的层的结构。
第一衬底201及第二衬底202优选具有气体阻隔性。另外,也可以在与发光元件之间形成具有气体阻隔性的膜。具体来说,当使用气体阻隔性的水蒸气透过率为10-5g/m2×天以下,优选为10-6g/m2×天以下的衬底时,可以提高发光模块的可靠性,所以是优选的。
另外,第一衬底201及第二衬底202也可以具有可挠性。作为具有可挠性的衬底,除了塑料衬底之外还可以使用厚度为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薄玻璃或金属箔。
至少第二衬底202在与发光元件210重叠的位置具备使发光元件210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
作为使发光元件210所发射的可见光透射的衬底的例子,可以举出如无碱玻璃衬底、硼硅酸钡玻璃衬底、硼硅酸铝玻璃衬底、石英衬底、蓝宝石衬底、以及包含FRP(Fiberglass-Reinforced Plastics: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酯、丙烯酸树脂或聚酰亚胺等的衬底。
可以使第一衬底201的形成有发光元件的面具有绝缘性,并且形成多个发光元件。也可以在一个衬底上形成多个发光元件,并且在该衬底上形成多个发光模块。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第一衬底201上层叠绝缘性的膜来得到绝缘性。
另外,第一衬底201的形成有发光元件一侧的面优选为平坦的。另外,也可以层叠设置用于平坦化的膜。
另外,也可以将难以使发光元件210所发射的光透射的材料用于第一衬底201。例如,可以举出陶瓷衬底及包含不锈钢等的金属衬底等。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衬底201上设置晶体管,连接到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所具备的第一电极。
在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发光模块200中,作为第一衬底201及第二衬底202分别使用无碱玻璃衬底。
<变形例>
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变形例。在图4中,作为发光模块的一个方式例示具备多个发光模块的结构。此外,这种结构也可以称为发光面板。图4所例示的发光面板具有:第一衬底201;形成在第一衬底201的一个面侧的多个发光元件(例如,发光元件210r、发光元件210g及发光元件210b);设置在第一衬底201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202;保持第一衬底201和第二衬底202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235;以及在第一衬底201和第二衬底202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230。
另外,上述第一衬底201具备多个第一电极和在多个第一电极上分别具有开口部的隔壁214。上述发光元件在与上述隔壁214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212;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212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变形例所例示的发光模块具备多个第一电极(例如,第一电极211r、第一电极211g及第一电极211b),它们分别成为独立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上述第二电极212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
另外,第二衬底202在与发光元件210重叠的位置具备设置有使发光元件210所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彩色滤光片(例如彩色滤光片137r、彩色滤光片137g及彩色滤光片137b)的区域。另外,也可以设置覆盖上述彩色滤光片的保护层138。
另外,空间230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235在与隔壁214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212,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212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衬底201上。
另外,彩色滤光片在至第二衬底2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235之间延伸。另外,也可以将遮光层139设置在第二衬底2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235之间。
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面板具备可以独立地驱动的多个发光模块,在每个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中分别层叠而设置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在第二衬底和导电性的间隔物之间延伸。该彩色滤光片除了从发光元件选择性地取出呈现一个颜色的光之外,还吸收从第二衬底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面板。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面板。
《发光元件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例示的发光面板具备多个模块,多个发光模块彼此电独立。多个发光元件具备:一个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213;一个第二电极212;以及电独立的第一电极。例如,发光元件210r具备第一电极211r,发光元件210g具备第一电极211g,并且发光元件210b具备第一电极211b。
第一电极可以通过光蚀刻法来形成,因此,与在每个发光元件中将其他层(具体而言,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及第二电极)分离地形成的结构相比,更容易地实现分离且高精细化。
在变形例中例示的发光面板所具备的发光模块都设置有发射呈现白色的光(具体而言,包括呈现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光的光)的多个发光元件。
《第二衬底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例示的发光面板所具备的发光模块中,第二衬底设置有使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彩色滤光片。
在呈现白色的光的发光元件上重叠而设置使红色的光透射的彩色滤光片137r的发光模块发射呈现红色的光,设置使绿色的光透射的彩色滤光片137g的发光元件发射呈现绿色的光,设置使蓝色的光透射的彩色滤光片137b的发光模块发射呈现蓝色的光。此外,也可以与这些发光模块一起设置发射呈现白色的光的发光模块(例如,在第二衬底上没有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结构)。
与一个发光元件重叠而设置的彩色滤光片,沿与邻接的发光元件重叠的方向延伸。例如,与发光元件210g重叠而设置的彩色滤光片137g延伸至与邻接的发光元件210r的重叠一侧和与邻接的发光元件210b重叠的一侧。另一方面,与发光元件210r重叠的彩色滤光片137r延伸至彩色滤光片137g一侧,并且与发光元件210b重叠的彩色滤光片137b延伸至彩色滤光片137g一侧。
另外,优选采用以不重叠于一个发光元件的方式设置邻接的两个彩色滤光片的结构。这是因为若在一个发光元件上重叠多个彩色滤光片,就不能取得呈现鲜明的颜色的光的缘故。
另外,也可以覆盖彩色滤光片地设置保护层138。
在变形例所例示的发光面板所具备的发光模块中,导电性的间隔物235重叠于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吸收从第二衬底2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2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面板。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面板。
尤其是,优选采用在隔壁214上重叠一部分地设置邻接的两个彩色滤光片,并且将导电性的间隔物235设置为重叠于隔壁及两个彩色滤光片的结构。这是因为在重叠而设置两个彩色滤光片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吸收从第二衬底2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2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的缘故。
另外,也可以在第二衬底2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235之间设置遮光层139。这是因为遮光层139吸收从第二衬底2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2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2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的缘故。
注意,本实施方式可以与本说明书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A和5B说明利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发光面板的结构。图5A是设置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发光面板的俯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切断线J-K的截面图。图5B所例示的发光面板沿着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发射光。另外,可以将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发光面板用于显示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发光面板具备晶体管(例如,晶体管305r及晶体管305g)、与不同的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分别连接的发光模块(例如,发光模块350r及发光模块350g),并且每个发光模块能够独立地驱动。该发光面板具有:第一衬底301;形成在第一衬底301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例如,发光元件310r及发光元件310g);设置在第一衬底301的一个面侧的第二衬底302;保持第一衬底301和第二衬底302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335;以及在第一衬底301和第二衬底302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330。
另外,第一衬底301具有:多个第一电极(例如,第一电极311r、第一电极311g);以及在多个第一电极上分别具有开口部的隔壁314。多个第一电极的每一个成为独立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每个发光元件在与隔壁314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如下:第一电极;第二电极312;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312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313。第二电极312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313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
另外,第一衬底301在其一面和设置在该一面的发光元件之间具备:绝缘层307;导电层(例如,连接到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的导电层306r、导电层306g);以及晶体管(例如,晶体管305r及晶体管305g)。
另外,第二衬底302在与发光元件重叠的位置具备设置有如下彩色滤光片的区域,即使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彩色滤光片(例如彩色滤光片337r及彩色滤光片337g)。另外,也可以设置覆盖该彩色滤光片的保护层338。
另外,空间330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导电性的间隔物335在与隔壁314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312,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312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衬底301上。
另外,彩色滤光片在第二衬底3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335之间延伸。另外,也可以将遮光层339设置在第二衬底3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335之间。
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面板具备可以独立地驱动的多个发光模块,在每个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中分别层叠而设置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在第二衬底和导电性的间隔物之间延伸。该彩色滤光片除了从发光元件选择性地取出呈现一个颜色的光之外,还吸收从第二衬底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面板。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面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发光面板可以适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说明的结构。具体而言,对如下结构可以适用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说明的结构对应的结构,即;第一衬底301;发光元件(例如,发光元件310r及发光元件310g);第二衬底302;导电性的间隔物335;空间330;第一电极(例如,第一电极311r及第一电极311g);隔壁314;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313;第二电极312;彩色滤光片(例如,彩色滤光片337r及彩色滤光片337g);以及保护层33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援用实施方式1中的变形例3的说明,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导电层>
导电层306r、导电层306g具有导电性。另外,导电层306r、导电层306g既可以为包含导电材料的层的单层结构,又可以为包含导电材料的层的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另外,其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
导电材料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且能够耐受制造步骤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选自钼、钛、钽、钨、铝、铜、铬、钕、钪等中的一种金属或包含选自它们中的一种金属的合金。
导电材料可以使用金属氮化物。具体地说,可以举出氮化钛、氮化钼、氮化钨等作为其例子。
导电材料也可以使用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具体地说,可以使用氧化铟、氧化锡、铟-锡氧化物(也称为ITO)、铟-锌氧化物、氧化锌、添加有镓或铝的氧化锌或包使上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包含氧化硅的材料。
此外,导电材料可以使用石墨烯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导电层306r、导电层306g使用在铝合金上层叠钛而成的叠层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绝缘层>
绝缘层307具有绝缘性。另外,既可以为单层结构,又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另外,其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
绝缘层307的表面优选为平坦的。这是因为如下缘故:如果在重叠于绝缘层307的表面而设置的发光模块的第一电极的表面反映绝缘层307的表面凹凸,则这成为引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短路的原因。
作为绝缘性的材料只要是具有绝缘性且能够耐受制造工序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选自氧化硅层、氧氮化硅层、氧化铝层、丙烯酸树脂层、聚酰亚胺树脂层、苯并环丁烯树脂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硅氧烷基树脂层、SOG层、聚硅氮烷类SOG层等的一种绝缘层,或包含选自它们的一种绝缘层的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绝缘层307使用聚酰亚胺层的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第一衬底310上形成晶体管,并通过导电层306r使该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电连接到第一电极311r,或者通过导电层306g使该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电连接到第一电极311g。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提供能够独立使各个发光模块点亮的发光面板,例如可以将该发光面板用于显示装置。
<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
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313至少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另外,该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313既可以采用单层结构又可以采用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关于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的结构,在实施方式5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313使用发射呈现白色的光的层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发光面板所具备的发光模块中,导电性的间隔物335重叠于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吸收从第二衬底3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3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3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其结果,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面板。或者,可以提供外光的反射被抑制且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面板。
尤其是,优选采用在隔壁314上重叠一部分地设置邻接的两个彩色滤光片,并且将导电性的间隔物335设置为重叠于隔壁314及两个彩色滤光片的结构。这是因为在重叠而设置两个彩色滤光片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吸收从第二衬底3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3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3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的缘故。
另外,也可以在第二衬底302和导电性的间隔物335之间设置遮光层339。这是因为遮光层339吸收从第二衬底302一侧行进到导电性的间隔物335的外光及在导电性的间隔物335所反射的外光的一部分的缘故。
另外,在作为在第二衬底302和隔壁314之间接触而设置的导电性的间隔物335使用遮光性的材料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发生如下现象,即设置在一个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进入到设置在另一个发光模块中的彩色滤光片的现象(所谓的串扰的现象)。
具体地说,由导电性的间隔物335能够抑制发生如下现象,即设置在发光模块350r的发光元件310r所发射的光进入到设置在发光模块350g中的彩色滤光片337g。通过使用遮光性的导电性的间隔物335,串扰的现象得到抑制,而可以提供颜色再现性优异的发光面板。
注意,本实施方式可以与本说明书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A和6B说明利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发光装置的结构。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的一个面侧的发光元件;第二衬底;保持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以及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密封发光元件的空间。上述第一衬底具备第一电极和在第一电极上具有开口部的隔壁。上述发光元件在与上述隔壁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住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另外,上述第二电极是通过蒸镀法形成的金属薄膜,并且薄到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所发射的光透射的程度。上述第二衬底在与发光元件重叠的位置具备使该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透射的区域。上述空间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上述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第二电极,并且以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衬底上。另外,通过由厚度薄的金属薄膜形成的第二电极,从第二衬底一侧射出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所发射的层的光。
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装置中,设置在第二衬底上的导电性的间隔物和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而缓和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的电压下降。其结果,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装置。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晶体管连接使用的有源矩阵型发光装置为例子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但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有源矩阵型发光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无源矩阵型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中。
<有源矩阵型发光装置>
图6A和6B示出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应用于有源矩阵型发光装置时的结构。注意,图6A是发光装置的俯视图,图6B是沿着A-B及C-D切断图6A而得到的截面图。
有源矩阵型发光装置1400包括驱动电路部(源极侧驱动电路)1401、像素部1402、驱动电路部(栅极侧驱动电路)1403、第二衬底1404、密封材料1405(参照图6A)。这里,被密封材料1405包围的内侧是空间。
发光装置1400通过外部输入端子的FPC(柔性印刷电路)1409接收视频信号、时钟信号、起始信号、复位信号等。此外,尽管这里只显示了FPC,但是也可以将印刷线路板(PWB)附加到FPC。本说明书中的发光装置不仅包括发光装置自身而且还包括配备有FPC或PWB的状态的发光装置。
接着,使用图6B所示的截面图说明发光装置1400的结构。发光装置1400包括驱动电路部及像素部1402,该驱动电路部包括在第一衬底1410上的图中所示的源极侧驱动电路1401,像素部1402包括图中所示的像素。另外,发光装置1400设有布线1408,该布线1408用来传送输入源极侧驱动电路1401及栅极侧驱动电路1403的信号。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源极侧驱动电路1401包含组合n沟道型晶体管1423与p沟道型晶体管1424而成的CMOS电路的结构,但是驱动电路的结构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由各种CMOS电路、PMOS电路或NMOS电路构成的结构。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驱动电路形成在衬底上的驱动器一体型结构,但是这不一定是必须的,而也可以将驱动电路形成在衬底外部而不是形成在衬底上。
<晶体管的结构>
此外,在形成沟道的区域中,可以利用各种半导体。具体来说,可以使用非晶硅、多晶硅、单晶硅及氧化物半导体等。
通过在形成沟道的区域中使用单晶半导体,可以实现晶体管尺寸的微型化,因此在显示部中进一步可以实现像素的高精细化。
作为构成半导体层的单晶半导体,典型地,可以使用由第14族元素构成的单晶半导体衬底诸如单晶硅衬底、单晶锗衬底、单晶硅锗衬底等及化合物半导体衬底(SiC衬底、蓝宝石衬底、GaN衬底等)等的半导体衬底。优选地可以使用在绝缘表面上设置有单晶半导体层的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衬底。
作为SOI衬底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通过在向镜面抛光晶片注入氧离子之后进行高温加热,从而在距离表面一定的深度中形成氧化层,同时消除产生在表面层中的缺陷而制造的方法;利用通过氢离子的照射而形成的微孔的热处理而生长来劈开半导体衬底的方法;或通过结晶生长在绝缘表面上形成单晶半导体层的方法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单晶半导体衬底的一个表面添加离子,以在距离单晶半导体衬底的一个表面一定的深度处形成脆化层,在单晶半导体衬底的一个表面上或第一衬底1410上的任一方形成绝缘层。在单晶半导体衬底和第一衬底1410夹着绝缘层叠合的状态下进行热处理,以使脆化层中产生裂缝,在脆化层中分离单晶半导体衬底,将用作半导体层的单晶半导体层从单晶半导体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1410上。另外,作为第一衬底1410可以使用玻璃衬底。
另外,也可以在半导体衬底中形成绝缘隔离区域,利用该绝缘隔离的半导体区域形成晶体管1411、晶体管1412。
因为通过将单晶半导体用作沟道形成区而可以减少因晶界中的结合缺陷所产生的晶体管的电特性如阈值电压等的不均匀性,所以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装置中,即使在各像素中不配置用来补偿阈值电压的电路,也可以使发光元件正常地工作。因此,可以减少在一个像素中的电路要素,所以提高布局的自由度。因此,可以实现发光装置的高精细化。例如,可以采用每英寸包括350以上(水平分辨率为350ppi(pixels per inch)以上),更优选包括400以上(水平分辨率为400ppi以上)的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的结构。
再者,将单晶半导体用作沟道形成区域的晶体管可以在保持高电流驱动能力的状态下实现微细化。因为通过利用这样的微细晶体管可以缩小没有助于显示的电路部的面积,所以在显示部中显示面积扩大且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像素部的结构>
另外,像素部1402包括多个像素。像素包括发光元件1418、其漏电极与发光元件1418的第一电极1413连接的电流控制用晶体管1412、开关用晶体管1411。
设置在发光面板中的发光元件1418包括第一电极1413、第二电极1417及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416。另外,以覆盖第一电极1413的端部的方式形成有隔壁1414。
作为发光元件1418的结构,例如,可以适用实施方式5所示的发光元件的结构。
具体地说,可以对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416应用呈现白色的光的结构。
另外,通过利用发光元件1418的第一电极1413及第二电极1417,可以构成微谐振器(也称为微腔)。例如,作为第一电极1413使用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416发射的光反射的导电膜,作为第二电极1417使用反射该光的一部分且使该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半透射/半反射性导电膜,来可以构成微谐振器。
另外,可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光学调整层。该光学调整层是用来调整反射型的第一电极1413和半透射/半反射性的第二电极1417之间的光学距离的层。通过调节光学调整层的厚度,可以调节从第二电极1417优先取出的光的波长。
作为用于光学调整层的材料,可以使用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例如,可以利用电荷产生区域调节其厚度。尤其是,通过将包含高空穴传输性物质和受主性物质的区域用于光学调整层,即使采用光学调整层较厚的结构,也可以抑制驱动电压的上升,因此是优选的。
作为用于光学调整层的其他材料,可以应用使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1416发射的光透射的具有透光性的导电膜。例如,可以在反射型导电膜的表面上层叠该具有透光性的导电膜,来构成第一电极1413。通过该结构,容易改变相邻的第一电极的光学调整层的厚度,因此是优选的。
在隔壁1414的上端部或下端部形成有具有曲率的曲面。作为隔壁1414,可以使用负型光敏树脂及正型光敏树脂中的任一种。例如,在使用正型的光敏丙烯酸树脂作为隔壁1414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只使隔壁1414的上端部具有有曲率半径(0.2mm~3mm)的曲面。在此,使用正型的光敏聚酰亚胺膜形成隔壁1414。
在此,通过采用遮光性隔壁,可以抑制由设置在发光面板的反射性薄膜导致的外光反射。当处于发光元件1418外侧的反射膜反射外光时,发光装置的对比度降低,因此不能获得鲜明的发光。在利用遮光性隔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着色为黑色的树脂层形成隔壁。
另外,可以在重叠于发光元件1418的位置上设置彩色滤光片1434。此外,可以以与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隔壁重叠的方式设置遮光性薄膜1435(也称为黑矩阵)。这里,彩色滤光片1434及遮光性薄膜1435都可以设置在第二衬底1404上。
<密封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发光装置1400具有在由第一衬底1410、第二衬底1404及密封材料1405包围的空间中密封发光元件1418的结构。
密封材料1405及第二衬底1404优选尽可能不透过大气中的杂质(典型为水和/或氧)的材料。密封材料1405可以使用环氧类树脂或玻璃粉(glass frit)等。
作为可用于第二衬底1404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玻璃衬底、石英衬底、由PVF(聚氟乙烯)、聚酯或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塑料衬底或FRP(Fiberglass-Reinforced 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等。
图6B所例示的发光装置,具有围绕发光元件1418的密封材料1405将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贴合的结构。密封材料1405阻止降低发光元件1418的可靠性的杂质进入发光模块内部的现象。其结果,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发光模块。
另外,密封材料1405不包括保持第一衬底1410和第二衬底1404之间的间隔的间隔物。导电性的间隔物1445将第一衬底1410和第二衬底1404之间的间隔保持为一定。在作为密封材料1405分散地使用填充物或球状的间隔物的情况下,当贴合第一衬底1410和第二衬底1404时,对填充物或球状的间隔物集中应力,而有时破坏形成在其下面的第一衬底上的晶体管或布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发光装置因为导电性的间隔物1445在隔壁上将第一衬底1410和第二衬底1404之间的间隔保持为一定,所以不容易破坏布线或晶体管。尤其是,隔壁成为缓冲材料而发挥分散应力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可以提供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取出光的发光面板。或者,可以提供观察不到牛顿环的美观优异的发光模块。
注意,本实施方式可以与本说明书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可用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来说,参照图7A至7E说明在一对电极之间夹有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发光元件的一例。
本实施方式例示的发光元件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层(以下称为EL层)。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任一个用作阳极,而另一个用作阴极。EL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该EL层的结构可以根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材质适当地选择。以下示出发光元件的结构的一例,但是发光元件的结构当然不限于此。
<发光元件的结构例1>
图7A示出发光元件的结构的一例。图7A所示的发光元件在阳极1101和阴极1102之间夹有EL层。
对阳极1101和阴极1102之间施加高于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的电压,使来自阳极1101一侧的空穴以及来自阴极1102一侧的电子注入到EL层中。被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EL层中复合,于是,包含在EL层的发光物质发光。
在本说明书中具有从两端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复合的一个区域的层或层叠体称为发光单元。由此,可以记为该发光元件的结构例1具备一个发光单元。
发光单元1103只要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包含发光物质的发光层,即可。其也可以为发光层与发光层以外的层的叠层结构。作为发光层以外的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高空穴注入性物质、高空穴传输性物质、空穴传输性低(阻挡)的物质、高电子传输性物质、高电子注入性物质以及双极性(电子及空穴的传输性高)的物质等的层。
图7B示出发光单元1103的具体结构的一例。图7B所示的发光单元1103从阳极1101一侧顺序层叠空穴注入层1113、空穴传输层1114、发光层1115、电子传输层1116以及电子注入层1117。
<发光元件的结构例2>
图7C示出发光元件的结构的另一例子。图7C例示的发光元件在阳极1101和阴极1102之间夹有包含发光单元1103的EL层。而且,阴极1102和发光单元1103之间设置有中间层1104。注意,与上述发光元件的结构例1所具备的发光单元同样的结构可以适用于该发光元件的结构例2的发光单元1103,因此,详细内容可以参照发光元件的结构例1。
中间层1104只要至少包括电荷产生区域而形成,即可。也可以是层叠电荷产生区域与电荷产生区域以外的层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从阴极1102一侧顺序层叠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电子中继层1104b及电子注入缓冲体1104a。
对中间层1104中的电子和空穴的举动进行说明。当对阳极1101和阴极1102之间施加高于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的电压时,在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中产生空穴和电子,空穴移动到阴极1102,电子移动到电子中继层1104b。电子中继层1104b的高电子传输性,因此可将在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中产生的电子及时送达到电子注入缓冲体1104a。电子注入缓冲体1104a缓和将电子注入到发光单元1103的势垒,而提高对发光单元1103的电子注入效率。从而,在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中产生的电子经过电子中继层1104b和电子注入缓冲体1104a注入到发光单元1103的LUMO能级。
另外,电子中继层1104b可以防止构成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的物质和构成电子注入缓冲体1104a的物质在界面起反应而破坏彼此的功能等的相互作用。
可用于上述发光元件的结构例2的阴极的材料的选择范围比可用于结构例1的阴极的材料的选择范围大。这是因为结构例2的阴极只要接受中间层所产生的空穴即可,而可以采用功函数较大的材料的缘故。
<发光元件的结构例3>
图7D示出发光元件的结构的另一例子。图7D例示的发光元件具备在阳极1101和阴极1102之间设有两个发光单元的EL层。而且,第一发光单元1103a和第二发光单元1103b之间设置有中间层1104。
注意,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单元的个数不限于两个。图7E例示的发光元件具有层叠多个发光单元1103的结构,就是串联型发光元件的结构。但是,例如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n(n是2以上的自然数)层的发光单元1103时,采用第m(m是自然数,1以上(n-1)以下)个的发光单元和第(m+1)个的发光单元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层1104的结构。
另外,可以将与上述发光元件的结构例1同样的结构适用于该发光元件的结构例3的发光单元1103,此外,可以将与上述发光元件的结构例2同样的结构适用于该发光元件的结构例3的中间层1104。由此,其详细内容可以参照发光元件的结构例1或发光元件的结构例2的记载。
对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的中间层1104中的电子和空穴的举动进行说明。当对阳极1101和阴极1102之间施加高于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的电压时,在中间层1104中产生空穴和电子,空穴移动到设置在阴极1102一侧的发光单元,电子移动到设置在阳极一侧发光单元。注入到设置在阴极一侧的发光单元的空穴与来自阴极一侧注入的电子复合,由此包含在该发光单元中的发光物质发光。注入到设置在阳极一侧的发光单元的电子与来自阳极一侧注入的空穴复合,由此包含在该发光单元中的发光物质发光。因此,在中间层1104中产生的空穴和电子分别在不同的发光单元中发光。
另外,当通过将发光单元设置为彼此接触,在两者之间形成与中间层同样的结构时,可以将发光单元设置为彼此接触。具体而言,当在发光单元的一个面形成有电荷产生区域时,因为该电荷产生区域用作中间层的第一电荷产生区域,所以可以将发光单元设置为彼此接触。
发光元件的结构例1至结构例3可以彼此组合而使用。例如,在发光元件的结构例3的阴极和发光单元之间可以设置中间层。
<可用于发光元件的材料>
接着,关于可用于具备上述结构的发光元件的具体材料,依次对阳极、阴极及EL层进行说明。
<可用于阳极的材料>
阳极110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合金、导电化合物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单层或叠层体而构成。优选采用将具有高功函数(具体地说,4.0eV以上)的材料接触于EL层的结构。
作为金属或合金材料,可以举出金(Au)、铂(Pt)、镍(Ni)、钨(W)、铬(Cr)、钼(Mo)、铁(Fe)、钴(Co)、铜(Cu)、钯(Pd)、钛(Ti)等的金属材料或包含它们的合金材料。
作为导电化合物,可以举出如金属材料的氧化物、金属材料的氮化物及导电性高分子。
作为金属材料的氧化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如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Oxide)、包含硅或氧化硅的铟锡氧化物、包含钛的铟锡氧化物、铟钛氧化物、铟钨氧化物、铟锌氧化物、包含钨的铟锌氧化物等。另外,也可以举出钼氧化物、钒氧化物、钌氧化物、钨氧化物、锰氧化物、钛氧化物等。
包含金属材料的氧化物的膜通常通过溅射法来形成,但是也可以通过应用溶胶-凝胶法等来制造。例如,可以通过溅射法使用相对于氧化铟添加有1wt%以上20wt%以下的氧化锌的靶材,来形成铟锌氧化物膜。此外,可以使用在氧化铟中含有0.5wt%以上且5wt%以下的氧化钨及0.1wt%以上且1wt%以下的氧化锌的靶材通过溅射法形成含有氧化钨及氧化锌的氧化铟膜。
作为金属材料的氮化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氮化钛、氮化钽等。
作为导电性高分子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使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聚苯胺/聚(苯乙烯磺酸)(PAni/PSS)等。
注意,当以与阳极1101接触的方式设置第二电荷产生区域时,可以与功函数的大小无关,将各种导电材料用于阳极1101。具体而言,不仅可以使用功函数高的材料,还可以使用功函数低的材料。对于构成第二电荷产生区域的材料,在后面与构成第一电荷产生区域的材料一起进行说明。
<可用于阴极的材料>
当在发光单元1103之间以接触阴极1102的方式设置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时,作为阴极1102可以使用各种导电性材料,而与功函数的大小无关。
另外,使用透射可见光的导电膜形成阴极1102和阳极1101中的至少一个。例如,通过使用透射可见光的导电膜形成阴极1102及阳极1101中的一个,并且通过使用反射可见光的导电膜形成阴极1102及阳极1101中的另一个,可以构成使光射出到一个面的发光元件。另外,通过使用透射可见光的导电膜形成阴极1102及阳极1101的两者,可以构成使光射出到两个面的发光元件。
作为透射可见光的导电膜,可以举出如铟锡氧化物、包含硅或氧化硅的铟锡氧化物、包含钛的铟锡氧化物、铟钛氧化物、铟钨氧化物、铟锌氧化物、包含钨的铟锌氧化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透射光程度(优选为5nm以上且30nm以下左右)的金属薄膜。
作为反射可见光的导电膜,使用如金属即可,具体地说,可以举出银、铝、铂、金、铜等的金属材料或包含它们的合金材料。作为包含银的合金,可以举出银-钕合金、镁-银合金等。作为包含铝的合金,可以举出铝-镍-镧合金、铝-钛合金、铝-钕合金等。
<可用于EL层的材料>
以下示出可用于构成上述发光单元1103的各层的材料的具体例子。
空穴注入层是包含高空穴注入性物质的层。作为高空穴注入性物质,例如可以使用钼氧化物、钒氧化物、钌氧化物、钨氧化物、锰氧化物等。除了上述以外,还可以使用诸如酞菁(简称:H2Pc)和铜酞菁(简称:CuPc)等的酞菁类化合物或诸如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等的高分子等来形成空穴注入层。
另外,可以使用第二电荷产生区域而形成空穴注入层。当对空穴注入层使用第二电荷产生区域时,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各种导电性材料作为阳极1101,而不用考虑功函数。对于构成第二电荷产生区域的材料,在后面与构成第一电荷产生区域的材料一起进行说明。
<空穴传输层>
空穴传输层是包含高空穴传输性物质的层。空穴传输层不限于单层,可以层叠两层以上的包含高空穴传输性物质的层。空穴传输层只要使用空穴传输性高于电子传输性的物质即可。因为可以降低发光元件的驱动电压,尤其是具有10-6cm2/Vs以上的空穴迁移率的物质是优选的。
作为高空穴传输性的物质,可以举出芳香胺化合物(例如,4,4'-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基(简称:NPB或a-NPD))、咔唑衍生物(例如,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简称:CzPA))等。此外,也可以使用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简称:PVK))等。
<发光层>
发光层是包含发光物质的层。发光层不限于单层也可以为层叠有两层以上的包含发光物质的层。作为发光物质,可以使用荧光化合物或磷光化合物。当将磷光化合物用于发光物质时,可以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因此是优选的。
作为可用作发光物质的荧光化合物(例如,香豆素545T)、磷光化合物(例如,三(2-苯基吡啶醇)铱(Ⅲ)(简称:Ir(ppy)3))等。
优选将发光物质分散在主体材料中而使用。作为主体材料,优选使用其激发能级大于发光物质的激发能级的材料。
作为主体材料可以使用的材料,可以举出上述高空穴传输性的物质(例如,芳香胺化合物、咔唑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等)、后面说明的高电子传输性的物质(例如,具有喹啉骨架或苯并喹啉骨架的金属络合物、具有噁唑类或噻唑类配体的金属络合物)等。
<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是包含高电子传输性物质的层。电子传输层不限于单层,可以是层叠两层以上的包含高电子传输性物质的层。电子传输层只要使用电子传输性高于空穴传输性的物质即可。因为可以降低发光元件的驱动电压,尤其是具有10-6cm2/Vs以上的电子迁移率的物质是优选的。
作为高电子传输性物质,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喹啉骨架或苯并喹啉骨架的金属络合物(例如,三(8-羟基喹啉(quinolinolato))铝(简称:Alq)、具有噁唑类或噻唑类配体的金属络合物(例如,双[2-(2-羟基苯基)苯并噁唑]锌(简称:Zn(BOX)2))以及其他化合物(例如,红菲绕啉(简称:BPhen))等。另外,也可以使用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聚[(9,9-二己基芴-2,7-二基)-co-(吡啶-3,5-二基)](简称:PF-Py))等。
<电子注入层>
电子注入层是包含高电子注入性物质的层。电子注入层不限于单层,可以是层叠两层以上的包含高电子注入性物质的层。因为电子注入层通过采用设有电子注入层的结构,提高来自阴极1102的电子的注入效率,可以降低发光元件的驱动电压,所以是优选的。
作为高电子注入性的物质,可以举出碱金属(例如,锂(Li)、铯(Cs))、或它们的化合物(例如,氧化物(具体地说,氧化锂等)、碳酸盐(具体地说,碳酸锂或碳酸铯等)、卤化物(具体地说,氟化锂(LiF)、氟化铯(CsF)及氟化钙(CaF2)))等。
此外,使用包含高电子传输性的物质及施主物质的层(具体地说,在Alq中包含镁(Mg)的层)形成包含高电子注入性的物质的层。另外,对于高电子传输性的物质的施主物质的添加量的质量比优选为0.001以上且0.1以下。
作为施主物质的材料,除了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之外,还可以使用四硫萘并萘(tetrathianaphthacene,简称:TTN)、二茂镍、十甲基二茂镍等有机化合物。
<可用于电荷产生区域的材料>
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及第二电荷产生区域是包含高空穴传输性物质和受主物质的区域。另外,电荷产生区域可以在同一个膜中含有高空穴传输性物质和受主物质,并还可以层叠有包含高空穴传输性物质的层和包含受主物质的层。但是,在采用阴极一侧设置第一电荷产生区域的叠层结构的情况下,含有高空穴传输性物质的层与阴极1102接触,并且在采用阳极一侧设置有第二电荷产生区域的叠层结构的情况下,含有受主物质的层与阳极1101接触。
另外,优选的是,在电荷产生区域中,添加相对于高空穴传输性物质的质量比为0.1以上且4.0以下的受主物质。
作为用于电荷产生区域的受主物质,可以举出过渡金属氧化物、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族至第八族的金属的氧化物。具体地说,氧化钼是特别优选的。另外,氧化钼具有吸湿性低的特征。
此外,作为用于电荷产生区域的高空穴传输性物质,可以使用各种有机化合物诸如芳香胺化合物、咔唑衍生物、芳香烃、高分子化合物(包括低聚物、树状聚合物、聚合体等)等。具体地说,优选使用具有10-6cm2/Vs以上的空穴迁移率的物质。但是,只要是空穴传输性高于电子传输性的物质,就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物质。
<可用于电子中继层的材料>
电子中继层1104b是能够及时接收由受主物质在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中抽出的电子的层。因此,电子中继层1104b是包含高电子传输性物质的层,并且其LUMO能级位于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中的受主物质的受主能级与发光单元1103的LUMO能级之间,该电子中继层接触于该发光单元1103。具体地说,优选设定为-5.0eV以上且-3.0eV以下左右。
作为用于电子中继层1104b的物质,可以举出二萘嵌苯衍生物(例如,3,4,9,10-苝四羧酸二酐(简称:PTCDA))、含氮稠合芳香化合物(例如,吡嗪并[2,3-f][1,10]邻二氮杂菲-2,3-二腈(简称:PPDN))等。
另外,因为含氮稠环芳香化合物是稳定的化合物,所以作为用于电子中继层1104b的物质是优选的。再者,通过使用含氮稠环芳香化合物中的具有氰基或氟基等电子吸引基的化合物,能够使电子中继层1104b中的电子接收变得更容易,所以是优选的。
<可用于电子注入缓冲体的材料>
电子注入缓冲体是包含高电子注入性物质的层。电子注入缓冲体1104a是使电子更容易从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注入发光单元1103的层。通过在第一电荷产生区域1104c和发光单元1103之间设置电子注入缓冲体1104a,可以缓和两者的注入势垒。
作为高电子注入性的物质,可以举出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含高电子传输性的物质和主体物质的层形成包含高电子注入性物质的层。
<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对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通过在第一电极上适当地组合上述层而形成EL。根据用于EL层的材料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干式法或湿式法等)。例如,可以采用真空蒸镀法、转印法、印刷法、喷墨法、旋涂法等。或者,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形成每个层。在EL层上形成第二电极,来制造发光元件。
通过组合上述材料,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发光元件。从该发光元件能够获得来自上述发光物质的发光,并且通过改变发光物质的种类,可以得到各种发光颜色。
另外,可以通过使用发光颜色不相同的多个发光物质,扩大发光光谱的幅宽,例如,能够得到白色发光。在要得到白色发光的情况下,例如采用具备至少两个包含发光物质的层的结构,并构成为使每个层分别发射呈现互补色的关系的颜色的光。作为具体的互补色的关系,例如可以举出蓝色与黄色、蓝绿色与红色等。
再者,在要得到演色性良好的白色发光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发光光谱扩大到所有可见光区域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一个发光元件具备发射呈现蓝色的光的层、发射呈现绿色的光的层及发射呈现红色的光的层的结构。
注意,本实施方式可以与本说明书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实施方式6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装置。具体地说,参照图8A至8F对安装有本发明的发光面板的电子器件进行说明。
作为采用发光装置的电子装置,例如可以举出电视装置(也称为电视机或电视接收机)、用于计算机等的显示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框、移动电话机(也称为移动电话、移动电话装置)、便携式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声音再现装置、弹子机等大型游戏机等。图8A至8F示出这些电子装置的具体例子。
图8A示出电视装置的一个例子。在电视装置7100中,框体7101组装有显示部7103。利用显示部7103显示图像,将发光装置可用于显示部7103。此外,在此示出利用支架7105支撑框体7101的结构。
可以通过利用框体7101所具备的操作开关、另外提供的遥控操作机7110进行电视装置7100的操作。通过利用遥控操作机7110所具备的操作键7109,可以进行频道及音量的操作,并且可以对在显示部7103上显示的图像进行操作。此外,也可以采用在遥控操作机7110中设置显示从该遥控操作机7110输出的信息的显示部7107的结构。
另外,电视装置7100采用具备接收机、调制解调器等的结构。可以通过接收机接收一般的电视广播。再者,通过调制解调器连接到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网络,能够进行单向(从发送者到接收者)或双向(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或在接收者之间等)的信息通信。
图8B示出计算机,该计算机包括主体7201、框体7202、显示部7203、键盘7204、外部连接端口7205、定点装置7206等。此外,该计算机是通过将发光装置用于其显示部7203来制造的。
图8C示出便携式游戏机的一例。该便携式游戏机由框体7301和框体7302的两个框体构成,并且通过连接部7303可以开闭地连接。框体7301组装有显示部7304,而框体7302组装有显示部7305。另外,图8C所示的便携式游戏机还具备扬声器部7306、记录介质插入部7307、LED灯7308、输入单元(操作键7309、连接端子7310、传感器7311(包括测量如下因素的功能:力量、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转动数、距离、光、液、磁、温度、化学物质、声音、时间、硬度、电场、电流、电压、电力、辐射线、流量、湿度、斜率、振动、气味或红外线)、麦克风7312)等。当然,便携式游戏机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只要在显示部7304和显示部7305中的两者或一个中使用发光装置即可,而可以采用适当地设置有其他附属设备的结构。图8C所示的便携式游戏机具有如下功能:读出存储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或数据并将其显示在显示部上;以及通过与其他便携式游戏机进行无线通信而实现信息共享。另外,图8C所示的便携式游戏机所具有的功能不局限于此,而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图8D示出移动电话机的一例。移动电话机7400除了组装在框体7401的显示部7402之外还具备操作按钮7403、外部连接端口7404、扬声器7405、麦克风7406等。另外,将发光装置用于显示部7402来制造移动电话机7400。
图8D所示的移动电话机7400可以用手指等触摸显示部7402来输入信息。另外,可以用手指等触摸显示部7402来进行打电话或制作电子邮件等的操作。
显示部7402主要有三种屏幕模式。第一模式是主要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式。第二模式是主要用于输入诸如文本的信息的输入模式。第三模式是混合显示模式和输入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显示和输入模式。
例如,在打电话或制作电子邮件的情况下,将显示部7402设定为以文字输入为主的文字输入模式,并进行在屏幕上显示的文字的输入操作。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显示部7402的屏幕的大多部分中显示键盘或号码按钮。
另外,通过在移动电话机7400内部设置具有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等检测倾斜度的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判断移动电话机7400的方向(纵向或横向),而可以对显示部7402的屏幕显示进行自动切换。
另外,通过触摸显示部7402或对框体7401的操作按钮7403进行操作,切换屏幕模式。或者,也可以根据显示在显示部7402上的图像的种类而切换屏幕模式。例如,当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图像信号为动态图像的数据时,将屏幕模式切换成显示模式,而当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图像信号为文字数据时,将屏幕模式切换成输入模式。
另外,当在输入模式下通过检测出显示部7402的光传感器所检测的信号得知在一定期间内没有显示部7402的触摸操作输入时,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将屏幕模式从输入模式切换成显示模式。
还可以将显示部7402用作图像传感器。例如,通过用手掌或手指触摸显示部7402,来拍摄掌纹、指纹等,而可以进行身份识别。另外,通过将发射近红外光的背光灯或发射近红外光的传感用光源用于显示部,还可以拍摄手指静脉、手掌静脉等。
图8E示出折叠式计算机的一例。折叠式计算机7450具备由铰链7454连接的框体7451L和框体7451R。另外,除了操作按钮7453、左侧扬声器7455L及右侧扬声器7455R之外,在计算机7450的侧面还具备未图示的外部连接端口7456。此外,通过以设置在框体7451L上的显示部7452L和设置在框体7451R上的显示部7452R彼此相对的方式折叠铰链7454,可以由框体保护显示部。
显示部7452L和显示部7452R不但可以显示图像,而且可以通过用手指等触摸它们来输入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而选择表示安装结束的程序的图标来启动程序。或者,可以通过改变接触于所显示的图像的两个部分的手指的间隔来放大或缩小图像。或者,可以通过移动接触于所显示的图像的一个部分的手指来移动图像。另外,也可以通过使它们显示键盘的图像且用手指触摸而选择所显示的文字或记号,来输入信息。
另外,也可以将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指纹传感器、摄像机安装在计算机7450中。例如,通过设置具有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等检测倾斜度的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判断计算机7450的方向(纵向或横向),而可以自动切换所显示的图像的方向。
另外,计算机7450可以与网络连接。计算机7450不但可以显示因特网上的信息,而且可以用作遥控与网络连接的其他电子器件的终端。
图8F示出照明装置的一例。在照明装置7500中,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装置7503a至7503d组装在框体7501中而作为光源。照明装置7500可以安装在天花板上或墙上等。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发光装置包括薄膜状的发光面板,所以通过将其贴在具有曲面的基体上,可以实现具有曲面的发光装置。此外,通过将该发光装置配置在具有曲面的框体中,可以实现具有曲面的电子器件或照明装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可以与本说明书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适当地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发光模块;101 衬底;102 衬底;103 端子;104 端子;110 发光元件;110b 发光元件;110g 发光元件;110r 发光元件;111 电极;111b 电极;111g 电极;111r 电极;112 电极;113 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113a 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113b 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113c 中间层;114 隔壁;130 空间;131 密封材料;134b 彩色滤光片;134g 彩色滤光片;134r 彩色滤光片;135 间隔物;135a 端部;135b 反射率低的层;137b 彩色滤光片;137g 彩色滤光片;137r 彩色滤光片;138 保护层;139 遮光层;200 发光模块;201 衬底;202 衬底;203 端子;204 端子;210 发光元件;210b 发光元件;210g 发光元件;210r 发光元件;211 电极;211b 电极;211g 电极;211r 电极;212 电极;213 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214 隔壁;230 空间;231 密封材料;235 间隔物;301 衬底;302衬底;305g 晶体管;305r 晶体管;306a 导电层;306b 导电层;306g 导电层;306r 导电层;307 绝缘层;310 衬底;310g 发光元件;310r 发光元件;311g 电极;311r 电极;312 电极;313 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314 隔壁;330 空间;335 间隔物;337g 彩色滤光片;337r 彩色滤光片;338 保护层;339 遮光层;350g 发光模块;350r 发光模块;545T 香豆素;1101 阳极;1102 阴极;1103 发光单元;1103a 发光单元;1103b 发光单元;1104 中间层;1104a 电子注入缓冲体;1104b 电子中继层;1104c 电荷产生区域;1113 空穴注入层;1114 空穴传输层;1115 发光层;1116 电子传输层;1117 电子注入层;1400 发光装置;1401 源极侧驱动电路;1402 像素部;1403 栅极侧驱动电路;1404 衬底;1405 密封材料;1408 布线;1410 衬底;1411 晶体管;1412 晶体管;1413 电极;1414 隔壁;1416 包含发光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层;1417 电极;1418 发光元件;1423 n沟道型晶体管;1424 p沟道型晶体管;1434 彩色滤光片;1435 薄膜;1445 间隔物;7100 电视装置;7101 框体;7103 显示部;7105 支架;7107 显示部;7109 操作键;7110 遥控操作机;7201 主体;7202 框体;7203显示部;7204 键盘;7205 外部连接端口;7206 定点装置;7301 框体;7302 框体;7303 连接部;7304 显示部;7305 显示部;7306 扬声器部;7307 录介质插入部;7308 LED灯;7309操作键;7310 连接端子;7311 传感器;7312 麦克风;7400 移动电话机;7401 框体;7402显示部;7403 操作按钮;7404 外部连接端口;7405 扬声器;7406 麦克风;7450 计算机;7451L 框体;7451R 框体;7452L 显示部;7452R 显示部;7453 操作按钮;7454 铰链;7455L左侧扬声器;7455R 右侧扬声器;7456 外部连接端口;7500 照明装置;7501 框体;7503a至7503d 发光装置。

Claims (25)

1.一种发光模块,包括:
第一衬底;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
所述第一电极上的隔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衬底;以及
保持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
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所述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并且,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包括角部以曲面施以倒角加工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
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
其中所述端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
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包括多个层,
并且,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中的反射率比其他层低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所述反射率低的层为着色导电层或着色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衬底和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之间延伸的彩色滤光片。
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衬底;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
所述第一电极上的隔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衬底;以及
保持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性的间隔物;
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在与所述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并且,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包括角部以曲面施以倒角加工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端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包括多个层,
并且,其中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中的反射率比其他层低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反射率低的层为着色导电层或着色绝缘层。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
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衬底和所述导电性的间隔物之间延伸的彩色滤光片。
13.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衬底;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
所述第一电极上的隔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衬底;以及
保持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的导电层,
其中,所述导电层在与所述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并且,其中所述导电层包括角部以曲面施以倒角加工的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端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层,
并且,其中所述导电层中的反射率比其他层低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反射率低的层为着色导电层或着色绝缘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层具有在铝膜上设置钛膜的叠层结构。
1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衬底;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包含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一层;
所述第一电极上的隔壁;
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衬底;以及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隔壁之间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保持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
其中所述导电层在与所述隔壁重叠的位置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并且,其中所述导电层具有在铝膜上设置钛膜的叠层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空间,
其中所述空间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包含第二发光性有机化合物的第二层;以及
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的中间层,
其中,所述中间层包含电子传输性的物质和施主物质。
22.根据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显示装置,
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衬底和所述导电层之间延伸的彩色滤光片。
23.根据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层具有网孔状并且与所述隔壁重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层的开口部与所述隔壁的开口部重叠。
2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导电层至少包括铝、铜、铬、钽、钛、钼及钨中的一种。
CN201710074273.4A 2011-11-04 2012-11-02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Pending CN1070688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2293 2011-11-04
JP2011-242293 2011-11-04
CN201210432031.5A CN103094487B (zh) 2011-11-04 2012-11-02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2031.5A Division CN103094487B (zh) 2011-11-04 2012-11-02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8899A true CN107068899A (zh) 2017-08-18

Family

ID=482068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4273.4A Pending CN107068899A (zh) 2011-11-04 2012-11-02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CN20121043203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4487B (zh) 2011-11-04 2012-11-02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203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4487B (zh) 2011-11-04 2012-11-02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890127B2 (zh)
JP (1) JP2013118179A (zh)
KR (1) KR20130049728A (zh)
CN (2) CN107068899A (zh)
TW (2) TWI6023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5610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US12166017B2 (en) 2018-07-10 2024-12-1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banks and electrodes thereon,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4035B2 (ja) * 2011-03-30 2016-11-3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KR20130049728A (ko) * 2011-11-04 2013-05-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모듈 및 발광 장치
TW201334622A (zh) * 2012-02-10 2013-08-16 Wintek Corp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US20130321433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Frontlight device with integrated electrical wiring
TWI478412B (zh) * 2012-09-06 2015-03-21 Ultimate Image Corp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及其電源供應裝置
JP2014229356A (ja) * 2013-05-17 2014-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6282662B2 (ja) * 2013-09-30 2018-02-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吸引ヘッドおよびシート取扱装置
CN103700683B (zh) * 2013-12-27 2016-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阵列基板的对置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6318676B2 (ja) * 2014-02-14 2018-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187982A (ja) * 2014-03-13 2015-10-2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US9166188B1 (en) * 2014-06-10 2015-10-20 Arolltech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KR102224030B1 (ko) * 2014-09-22 2021-03-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를 내장하는 실리콘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US9478583B2 (en) * 2014-12-08 2016-10-25 Apple Inc. Wearable display having an array of LEDs on a conformable silicon substrate
US10143057B2 (en) * 2015-01-05 2018-11-27 Hung Lin Board-mounted parallel circuit structure with efficient power utilization
CN104656305A (zh) * 2015-03-09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显示层、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
US10249842B2 (en) * 2015-06-26 2019-04-02 Nec Lighting, Ltd. Organic EL device, organic EL lighting panel, organic EL lighting apparatus, and organic EL display
KR20180072752A (ko) * 2015-12-08 2018-06-29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식 지문 인증 장치
US10797113B2 (en) 2016-01-25 2020-10-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layered electrode structures
CN105845711B (zh) * 2016-05-17 2020-05-2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5845712B (zh) * 2016-05-19 2019-03-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33431B (zh) * 2017-02-15 2020-05-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727530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模组制备方法
KR102524429B1 (ko) * 2017-10-31 2023-04-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819083A (zh) * 2017-11-30 2018-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08036B (zh) * 2017-12-29 2020-10-2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US10770496B2 (en) * 2018-04-16 2020-09-08 Visera Technologies Company Limited Optical sensor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WO2019220283A1 (ja) 2018-05-18 2019-11-2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9616491A (zh) * 2018-10-23 2019-04-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09461840A (zh) * 2018-11-02 2019-03-1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封装盖板、oled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0085769B (zh) * 2019-05-13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11583B (zh) * 2019-11-28 2022-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盖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727598B (zh) * 2020-01-06 2021-05-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11599937B (zh) 2020-05-25 2022-10-14 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N111696841B (zh) * 2020-06-22 2022-11-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021978A (ko) * 2020-08-14 2022-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133734B (zh) * 2020-09-29 2022-08-30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70895B (zh) * 2020-10-29 2022-11-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30150290A (ko) * 2021-02-25 2023-10-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전자 기기,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WO2022181038A1 (ja) * 2021-02-26 2022-09-0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WO2022224080A1 (ja) * 2021-04-23 2022-10-2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3286166A1 (ja) * 2021-07-13 2023-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4442366A (zh) * 2022-02-28 2022-05-06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3198A (ja) * 2000-05-08 2002-01-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5268062A (ja) * 2004-03-19 2005-09-29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6100186A (ja) * 2004-09-30 2006-04-13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6267847A (ja) * 2005-03-25 2006-10-05 Casio Comput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7103164A (ja) * 2005-10-04 2007-04-19 Tohoku Pioneer Corp 自発光パネル、および自発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7157404A (ja) * 2005-12-01 2007-06-21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728419A (zh) * 2008-10-17 2010-06-09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3094487B (zh) * 2011-11-04 2017-04-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8449B2 (en) 2000-05-08 2003-08-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uminesc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G118118A1 (en) 2001-02-22 2006-01-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6872472B2 (en) 2002-02-15 2005-03-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viding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electroluminescent units
JP4534054B2 (ja) * 2004-06-25 2010-09-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とその製法
KR100642490B1 (ko) 2004-09-16 2006-11-0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7225966A (ja) * 2006-02-24 2007-09-06 Optrex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840117B1 (ko) * 2007-09-05 2008-06-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12090798A1 (en) 2010-12-28 2012-07-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unit, light-emitting device,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unit
DE112012000766T5 (de) 2011-02-10 2014-02-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cht emittierende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selben,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Anzeigevorrichtung
KR102004305B1 (ko) 2011-02-11 2019-07-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그리고 조명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3198A (ja) * 2000-05-08 2002-01-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5268062A (ja) * 2004-03-19 2005-09-29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6100186A (ja) * 2004-09-30 2006-04-13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6267847A (ja) * 2005-03-25 2006-10-05 Casio Comput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7103164A (ja) * 2005-10-04 2007-04-19 Tohoku Pioneer Corp 自発光パネル、および自発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7157404A (ja) * 2005-12-01 2007-06-21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728419A (zh) * 2008-10-17 2010-06-09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3094487B (zh) * 2011-11-04 2017-04-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166017B2 (en) 2018-07-10 2024-12-1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banks and electrodes thereon,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1755610A (zh) * 2019-03-26 2020-10-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11755610B (zh) * 2019-03-26 2023-08-2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2337B (zh) 2017-10-11
US20130112955A1 (en) 2013-05-09
KR20130049728A (ko) 2013-05-14
JP2013118179A (ja) 2013-06-13
US8890127B2 (en) 2014-11-18
US20150069374A1 (en) 2015-03-12
US9478593B2 (en) 2016-10-25
TW201717447A (zh) 2017-05-16
CN103094487A (zh) 2013-05-08
TW201324896A (zh) 2013-06-16
TWI568050B (zh) 2017-01-21
CN103094487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4487B (zh) 发光模块、发光装置
JP7581471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JP6698773B2 (ja) 発光装置
JP6882583B2 (ja) 表示装置
JP5816029B2 (ja) 発光装置
JP6000619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6009806B2 (ja)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
JP6538306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発光装置
JP6444050B2 (ja) 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