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558777A -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8777A
CN106558777A CN201610725889.9A CN201610725889A CN106558777A CN 106558777 A CN106558777 A CN 106558777A CN 201610725889 A CN201610725889 A CN 201610725889A CN 106558777 A CN106558777 A CN 106558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air
diapire
terminal
side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58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清
蒙大德
罗旺杰
游政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58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5U-shaped sockets having inwardly bent legs, e.g. spade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与匹配之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包括成型一体之绝缘本体与复数插头端子,藉由插头端子之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经由转折段延伸并排后,使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对贴合,缩小产品宽度,并透过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对内面的塑型空间供塑料成型,以及第二接触部之埋入端固定于绝缘本体,大幅提升产品强度,使产品在成型制程上以及产品在插拔的过程中,插头端子不易与绝缘本体脱离,可增强产品强度以及提高插头端子与绝缘本体的保持力增强端子与胶芯的保持力。

Description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3C电子产品愈渐小型化与轻薄化为趋势,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内部经常会需要在不同的电路板之间作电性连接,由于电子装置的体积小,内部空间势必相对局促,因此电路板之间通常会利用板对板(Board to Board,简称BTB)电连接器使彼此电性连接,达到较佳的空间利用率。
板对板电连接器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一般来说,此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了插头连接器与相对应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上排列有复数公端子,插座连接器上排列有复数母端子,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后,公端子会匹配母端子,以达成两块印刷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现有插座电连接器之母端子主要包括主臂、自主臂一侧的表面并排形成之夹持臂,及主臂另一侧延伸焊接脚,常见夹持臂与主臂概呈U字型结构,夹持臂并无延伸任何支撑结构,若施予的插入力较大,或者因公端子本身尺寸公差较大,夹持臂与公端子接触时,夹持臂无任何支撑结构预防,夹持臂容易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发生,是以,如何解决现有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复数插头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底壁、一对第一侧壁及一对第一端壁,一对第一侧壁系于底壁上沿纵长方向设置,一对第一端壁系于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一对第一侧壁及一对第一端壁围成第一对接空间;及各插头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对接空间内而抵靠第一侧壁一面,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对接空间内而抵靠第一侧壁一面,第一接触部包括凹槽,凹槽面向第一对接空间而凹陷形成第一接触部之外侧面;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侧壁另一面而并排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一侧自转折段延伸至第一接触部一侧,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共同界定塑型空间,第二接触部包括卡掣凹部,卡掣凹部凹陷形成于背离第一接触部之第二接触部的外侧面;及第一焊接部自第一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延伸而穿出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凹槽之第一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转折段的宽度,位于卡掣凹部之第二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转折段的宽度。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匹配上述之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复数插座端子;绝缘座体包括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一对第二侧壁系于底壁上沿纵长方向设置,一对第二端壁系于底壁上沿横向方向设置,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围成第二对接空间,底壁包括朝向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舌板两侧各设有复数沿纵长方向排列之端子槽,复数端子槽贯穿底壁并与第二对接空间连通,且一对第二侧壁包括有复数固定槽,各固定槽贯穿于一对第二侧壁而对应各端子槽设置,其中,绝缘座体包括复数抵靠面,各抵靠面凹陷形成于舌板两侧之各端子槽的内侧面;及各插座端子包括主臂、一对弹性夹臂、固定臂及第二焊接部;主臂设置于底壁中,一对弹性夹臂包括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各自主臂一侧朝外延伸至端子槽,各第一侧臂位于舌板两侧之各端子槽,各第二侧臂位于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的各端子槽,第一侧臂包括延伸至第二对接空间之第一接触端及自第一接触端另一侧边斜向延伸至相邻抵靠面之支撑臂,固定臂自主臂另一侧朝外延伸至固定槽中;及第二焊接部包括接触脚,接触脚自主臂另一侧延伸出第二侧壁外。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匹配上述之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复数插座端子;绝缘座体包括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一对第二侧壁系于底壁上沿纵长方向设置,一对第二端壁系于底壁上沿横向方向设置,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围成第二对接空间,底壁包括朝向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舌板两侧各设有复数沿纵长方向排列之端子槽,复数端子槽贯穿底壁并与第二对接空间连通,且一对第二侧壁包括有复数固定槽,各固定槽贯穿于一对第二侧壁而对应各端子槽设置;及各插座端子包括主臂、一对弹性夹臂、固定臂及第二焊接部;主臂设置于底壁中,一对弹性夹臂包括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第一侧臂及第二侧臂各自主臂一侧朝外延伸至端子槽,各第二侧臂位于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的各端子槽,第二侧臂包括自主臂上斜向延伸之支撑段以及自支撑段顶端朝第二对接空间延伸之第二接触端;固定臂自主臂另一侧朝外延伸至固定槽中;及第二焊接部包括接触脚,接触脚自主臂另一侧延伸出第二侧壁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脚与该主臂位于不同水平面而垫高该主臂,各插座端子更包括对流槽,对流槽凹陷于主臂底部而形成空气对流区域,一对弹性夹臂包括缺角结构,缺角结构形成于主臂与支撑臂之间。
藉由第一侧臂之支撑臂的结构设计,当插头端子接触第一侧臂时,支撑臂可接触到抵靠面,提供支撑第一侧臂的作用,增加第一侧臂的结构力量,并可防止未提供支撑作用时,第一侧臂容易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发生。并透过第二侧臂之支撑段的结构设计,增加第二侧臂的弹性,提升整体插拔力。此外,使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在接触时的可靠度提高,在震动或冲击环境下亦可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与预防措失,对于插拔时亦具有缓冲作用,避免第一侧臂或第二侧臂插拔使用后产生断裂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电连接器组合之外观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之电连接器组合之外观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之电连接器组合之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插座端子之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电连接器组合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之插座电连接器之侧观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之插座端子另一态样之侧视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之插座端子另一态样之侧视示意图(二)。
符号说明
100.................. 插头电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1.................... 底壁
13.................... 第一侧壁
131.................. 内侧面
132.................. 外侧面
15.................... 第一端壁
17.................... 第一对接空间
3..................... 插头端子
31.................... 第一接触部
311.................. 凹槽
33.................... 第二接触部
331.................. 卡掣凹部
34.................... 转折段
35.................... 塑型空间
36.................... 第一焊接部
200.................. 插座电连接器
5..................... 绝缘座体
51.................... 底壁
511.................. 舌板
53.................... 第二侧壁
531.................. 端子槽
532.................. 抵靠面
533.................. 固定槽
55.................... 第二端壁
57.................... 第二对接空间
6..................... 插座端子
61.................... 主臂
63.................... 弹性夹臂
631.................. 第一侧臂
6311................ 第一接触端
6313................ 支撑臂
633.................. 第二侧臂
6331................ 支撑段
6333................ 第二接触端
635.................. 缺角结构
64.................... 固定臂
641.................. 卡块
66.................... 第二焊接部
662..................接触脚
67.................... 对流槽
P1.................... 第一水平面
P2.................... 第二水平面
X..................... 纵长方向
Y..................... 横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与图3,为电连接器组合的实施例,图1为外观示意图(一),图2为外观示意图(二),图3为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互相匹配的插头电连接器100(plug)与插座电连接器200(receptacle),电连接器组合属于板对板(Board to Board,简称BTB)电连接器。
参照图3与图5,为插头电连接器100的实施例,图5为侧视剖面示意图。插头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与复数插头端子3。绝缘本体1为一狭长型塑料体,绝缘本体1包括底壁11、一对第一侧壁13及一对第一端壁15,一对第一侧壁13彼此相对且平行,一对第一端壁15彼此相对且平行,特别是,一对第一侧壁13系于底壁11上沿一纵长方向X设置,一对第一端壁15系于底壁11上沿一横向方向Y设置,且一对第一侧壁13及一对第一端壁15围成一第一对接空间17。
参照图3及图5,复数插头端子3位于绝缘本体1上并排列为相对的两排,各插头端子3包括一体式的第一接触部31、第二接触部33及第一焊接部36。
参照图3与图5,第一接触部31位于第一对接空间17内而抵靠第一侧壁13一面(可为内侧面131或外侧面132),第一接触部31包括凹槽311,凹槽311凹陷形成第一接触部31之外侧面,凹槽311面向第一对接空间17,并且,位于凹槽311之第一接触部31的宽度小于转折段34的宽度。在插拔使用时,凹槽311可供插座电连接器200之插座端子6扣入,提升牢固的扣合力,并使插头电连接器100与插座电连接器200相互插接时,插座端子6扣入凹槽311内侧面时会产生一声响,可得知两者已相互插接完成的效果。
参照图3与图5,第二接触部33位于第一侧壁13另一面(可为内侧面131或外侧面132),第二接触部33一侧自转折段34延伸至第一接触部31一侧,第一接触部31与第二接触部33经由转折段34延伸而相互并排,转折段34为一U形导引结构,便于插拔使用,于强力压置进行插接时,不易造成插头端子3损坏。第一接触部31与第二接触部33之间共同界定一塑型空间35,供成型该第一侧壁13之塑料充填入该塑型空间35内,以该塑型空间35内成型后之塑料确保插头端子3的强度,插头电连接器100与插座电连接器200对接时,可避免插头端子3变形。
参照图3与图5,第二接触部33包括卡掣凹部331,卡掣凹部331凹陷形成于第二接触部33的外侧面,也就是,卡掣凹部331位于背离第一接触部31之第二接触部33的外侧面。在插拔使用时,卡掣凹部331可供插座电连接器200之插座端子6扣入,提升牢固的扣合力,并使插头电连接器100与插座电连接器200相互插接时,卡掣凹部331可增加插拔操作上的使用感,意即,于卡掣凹部331之第二接触部33的宽度小于转折段34的宽度,插座端子6插入到相邻卡掣凹部331的位置时,可因宽度缩小而让插座端子6顺着卡掣凹部331滑入并扣合,此外,亦会产生一声响,可得知两者已相互插接完成的效果。
参照图3与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36自第一接触部31另一侧朝外延伸而穿出底壁11,第一焊接部36部分区域利用雷射剥金技术制造镍阻挡层(Nickel BarrierArea),于SMT制程中可有效阻锡,避免锡的爬升。藉由第一焊接部36自第一接触部31另一侧朝外延伸的方式(从内部朝外折出),第一焊接部36的结构长度较长,焊接于电路板上的面积大,确保第一焊接部36与电路板间的结合;并且,藉由此第一焊接部36结构长度设计,第一焊接部36与电路板接点焊接时,可避免因第一焊接部36长度较短,造成焊锡持续沿着第一焊接部36流至第一接触部31方向(爬锡现象),进而可能导致焊接后之焊锡未确实接触而容易剥落的问题。上述第一焊接部36自第一接触部31另一侧朝外延伸方式(从内部朝外折出)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一焊接部36亦可自第二接触部33另一侧朝外延伸方式而穿出底壁11(从外部朝外折出),在此,虽第一焊接部36的结构长度较短,但亦可焊接于电路板且确保第一焊接部36与电路板间的结合。
插头电连接器100的制造过程采用insert molding技术,使用具有高稳定性与高强度之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材质,将插头端子3紧密覆盖,仅供其接触区外露作为插拔接触而导通之用,且插头端子3与绝缘本体1使SMT制程的Solder Paste及Flux被阻绝于LCP外。
参照图3至图6,图6为侧观分解示意图,为插座电连接器200的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200包括绝缘座体5与复数插座端子6。绝缘座体5为一狭长型塑料体,绝缘座体5包括底壁51、一对第二侧壁53及一对第二端壁55,一对第二侧壁53系于底壁51上沿一纵长方向X设置,一对第二端壁55系于底壁51上沿一横向方向Y设置,一对第二侧壁53及一对第二端壁55围成一第二对接空间57,当插头电连接器100插入插座电连接器200时,一对第一侧壁13插接于第二对接空间57内。
参照图3至图6,插座电连接器200之底壁51包括朝向第二对接空间57内部突伸之舌板511,一对第二侧壁53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舌板511两侧各设有复数沿该纵长方向X排列之端子槽531,复数端子槽531贯穿底壁51并与第二对接空间57连通,且一对第二侧壁53包括有复数固定槽533,各固定槽533贯穿于一对第二侧壁53而对应各端子槽531设置。并且,绝缘座体5包括复数抵靠面532,各抵靠面532凹陷形成于舌板511两侧之各端子槽531的内侧面。
参照图3至图6,复数插座端子6排列于绝缘座体5上并排列为相对的两排,各插座端子6包括主臂61、一对弹性夹臂63、固定臂64及第二焊接部66。较佳的,各插座端子6为下料式(Blanking type)端子,且各插座端子6采用Spot Plating技术,而其拭接长度(Wipelength)比一般折弯式(Forming type)端子设计得更长,此种较长的拭接长度,对于插座端子6表面的污垢及氧化层有极佳的刮除作用。
参照图3至图6,主臂61横向设置于底壁51下方,而一对弹性夹臂63自主臂61一侧表面朝外延伸至端子槽531,一对弹性夹臂63为浮动式结构,插拔使用时,一对弹性夹臂63以固定臂64为支点摆动。
参照图3至图6,一对弹性夹臂63包括第一侧臂631及第二侧臂633,第一侧臂631及第二侧臂633各自主臂61一侧朝外延伸至端子槽531,本实施例中,各第一侧臂631位于舌板511两侧之各端子槽531,各第二侧臂633位于一对第二侧壁13之内表面131的各端子槽531,但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第二侧臂633可进一步位于舌板511两侧之各端子槽531,也就是说,第二侧臂633的位置可换至原第一侧臂631的位置,且第二侧臂633亦可具有支撑段6331结构,而原第二侧臂633的位置可具有支撑段6331结构或未具有支撑段6331结构配置。
参照图3至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臂631包括延伸至第二对接空间57之第一接触端6311,以及一自第一接触端6311另一侧边斜向延伸至相邻抵靠面532之支撑臂6313,在此,一对弹性夹臂63包括缺角结构635,缺角结构635形成于主臂61与支撑臂6313之间,并且,第一侧臂631的截面观之,概呈人字型外观。藉由Anti-overstress的设计,在插拔使用时,对于力臂受力方向(以第一侧臂631截面上的X-Y轴)可形成有效支撑。换言之,若施予的插入力较大,或者因插头端子3本身尺寸公差较大,当插头端子3接触第一侧臂631时,会使第一侧臂631被推抵而摆动幅度变大,在此,即可透过支撑臂6313接触到抵靠面532,提供支撑第一侧臂631的作用,增加第一侧臂631的结构力量,并可防止未提供支撑作用时,第一侧臂631容易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发生。且使插头电连接器100与插座电连接器200在接触时的可靠度提高,在震动或冲击环境下亦可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与预防措失,对于插拔时亦具有缓冲作用,避免第一侧臂631插拔使用后产生断裂的可能。
参照图3至图6,本实施例中,各第二侧臂633位于一对第二侧壁53之内表面的各端子槽531,第二侧臂53包括自主臂61上斜向延伸之支撑段6331,以及自支撑段6331顶端朝第二对接空间57延伸之第二接触端6333。在此,由支撑段6331、第二接触端6333与主臂61的截面观之,可构成一概呈S字型外观的弹性结构(S-type flexible structure),可增加第二侧臂53的弹性(Normal Force增加),提升整体插拔力。也就是说,当插头端子3接触第二侧臂633时,藉由斜向的支撑段6331加强力臂的支撑作用,使插头电连接器100与插座电连接器200在接触时的可靠度提高,在震动或冲击环境下亦可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与预防措失,对于插拔时亦具有缓冲作用,避免第二侧臂633插拔使用后产生断裂的可能。
参照图3至图6,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侧臂631包含支撑臂6313结构配合第二侧臂633包含有支撑段6331结构使用的方式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进一步省略支撑臂6313结构(如图8所示)或支撑段6331(如图7所示)结构,以简化结构设计与制程,换言之,第一侧臂631可由主臂61侧端折弯延伸第一接触端6311即可,即主臂61与第一侧臂631构成L字型外观而未具有支撑臂6313结构,而第二侧臂633则是由主臂61略中央位置竖直朝外延伸,即第二侧臂633与主臂61构成倒T字型外观而未在转角处设置该支撑段6331。而省略支撑臂6313结构或支撑段6331结构后,第一侧臂631与第二侧臂633在插拔使用时,亦可有效接触插头端子3并进行传导的作用。
参照图3至图6,第一接触端6311与第二接触端6333皆形成圆弧头部,两圆弧头部相对面上为呈渐缩状(如漏斗造型),配合插座端子6之转折段34,具有便于导引插接作用,使插头电连接器100可顺利被导引并匹配至插座电连接器200,第一接触端6311与第二接触端6333提供双点接触且双臂浮动(具弹性)的设计,具有良好的防振动与防松脱的效果。
参照图3至图6,固定臂64自主臂61另一侧朝外延伸至固定槽533中,固定臂64、一对弹性夹臂63与主臂61构成一概呈山字型外观,在此,各插座端子6更包括卡块641,卡块641自固定臂64侧端突出而卡掣于固定槽533内侧面,提供稳固定位插座端子6于绝缘座体5上,换言之,以卡块641有效支撑绝缘座体5,提供插座电连接器200与插头电连接器100对接时的弹性力矩,配合一对弹性夹臂63的卡钳式双点接触之插头端子3,以提升接触效果。
参照图3至图6,第二焊接部66包括折弯部及接触脚662,以折弯部自主臂61另一侧弯折而延伸至接触脚662,接触脚662与主臂61位于不同水平面而垫高主臂61,换言之,由插座端子6之截面观之,当插座端子6焊接于电路板上,接触脚662与电路板接触而位于第一水平面P1(如图6所示),主臂61位于第二水平面P2,电路板与主臂61之间形成一缝细,供空气可对流的空间区域。在此,各插座端子6更包括对流槽67,对流槽67相邻折弯部661且凹陷于主臂61底部而形成空气对流区域,因而当插座电连接器200运作时,有助于插座端子6的散热,并且,对流槽67形成两个凹陷呈C字型槽孔,可增加焊锡面积,以强化第一焊接部36的固定力量,有效预防Solder & Flux wicking,提升整体制程良率。
藉由第一侧臂之支撑臂的结构设计,当插头端子接触第一侧臂时,支撑臂可接触到抵靠面,提供支撑第一侧臂的作用,增加第一侧臂的结构力量,并可防止未提供支撑作用时,第一侧臂容易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发生。并透过第二侧臂之支撑段的结构设计,增加第二侧臂的弹性,提升整体插拔力。此外,使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在接触时的可靠度提高,在震动或冲击环境下亦可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与预防措失,对于插拔时亦具有缓冲作用,避免第一侧臂或第二侧臂插拔使用后产生断裂的可能。

Claims (10)

1.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一对第一侧壁及一对第一端壁,该一对第一侧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纵长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一端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一侧壁及该一对第一端壁围成一第一对接空间;及
复数插头端子,各该插头端子包括:
一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对接空间内而抵靠该第一侧壁一面,该第一接触部包括一凹槽,该凹槽面向该第一对接空间而凹陷形成该第一接触部之外侧面;
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侧壁另一面而并排该第一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一侧自一转折段延伸至该第一接触部一侧,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共同界定一塑型空间,该第二接触部包括一卡掣凹部,该卡掣凹部凹陷形成于背离该第一接触部之该第二接触部的外侧面;及
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焊接部自该第一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延伸而穿出该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该凹槽之该第一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该转折段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该卡掣凹部之该第二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该转折段的宽度。
4.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座体,包括一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该一对第二侧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纵长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端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侧壁及该一对第二端壁围成一第二对接空间,该底壁包括一朝向该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该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该舌板两侧各设有复数沿该纵长方向排列之端子槽,该些端子槽贯穿该底壁并与该第二对接空间连通,且该一对第二侧壁包括有复数固定槽,各该固定槽贯穿于该一对第二侧壁而对应各该端子槽设置,其中,该绝缘座体包括复数抵靠面,各该抵靠面凹陷形成于该舌板两侧之各该端子槽的内侧面;及
复数插座端子,各该插座端子包括:
一主臂,该主臂设置于该底壁中;
一对弹性夹臂,该一对弹性夹臂包括一第一侧臂及一第二侧臂,该第一侧臂及该第二侧臂各自该主臂一侧朝外延伸至该端子槽,各该第一侧臂位于该舌板两侧之各该端子槽,各该第二侧臂位于该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的各该端子槽,该第一侧臂包括一延伸至该第二对接空间之该第一接触端及一自该第一接触端另一侧边斜向延伸至相邻该抵靠面之支撑臂;
一固定臂,该固定臂自该主臂另一侧朝外延伸至该固定槽中;及
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焊接部包括一接触脚,该接触脚自该主臂另一侧延伸出该第二侧壁外。
5.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座体,包括一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该一对第二侧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纵长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端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侧壁及该一对第二端壁围成一第二对接空间,该底壁包括一朝向该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该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该舌板两侧各设有复数沿该纵长方向排列之端子槽,该些端子槽贯穿该底壁并与该第二对接空间连通,且该一对第二侧壁包括有复数固定槽,各该固定槽贯穿于该一对第二侧壁而对应各该端子槽设置;及
复数插座端子,各该插座端子包括:
一主臂,该主臂设置于该底壁中;
一对弹性夹臂,该一对弹性夹臂包括一第一侧臂及一第二侧臂,该第一侧臂及该第二侧臂各自该主臂一侧朝外延伸至该端子槽,各该第一侧臂位于该舌板两侧之各该端子槽,各该第二侧臂位于该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的各该端子槽,该第二侧臂包括一自该主臂上斜向延伸之支撑段以及一自该支撑段顶端朝该第二对接空间延伸之第二接触端;
一固定臂,该固定臂自该主臂另一侧朝外延伸至该固定槽中;及
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焊接部包括一接触脚,该接触脚自该主臂另一侧延伸出该第二侧壁外。
6.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座体,包括一底壁、一对第二侧壁及一对第二端壁,该一对第二侧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纵长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端壁系于该底壁上沿一横向方向设置,该一对第二侧壁及该一对第二端壁围成一第二对接空间,该底壁包括一朝向该第二对接空间内部突伸之舌板,该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与对应之该舌板两侧各设有复数沿该纵长方向排列之端子槽,该些端子槽贯穿该底壁并与该第二对接空间连通,且该一对第二侧壁包括有复数固定槽,各该固定槽贯穿于该一对第二侧壁而对应各该端子槽设置,其中,该绝缘座体包括复数抵靠面,各该抵靠面凹陷形成于该舌板两侧之各该端子槽内侧面;及
复数插座端子,各该插座端子包括:
一主臂,该主臂设置于该底壁中;
一对弹性夹臂,该一对弹性夹臂包括一第一侧臂及一第二侧臂,该第一侧臂及该第二侧臂各自该主臂一侧朝外延伸至该端子槽,各该第一侧臂位于该舌板两侧之各该端子槽,各该第二侧臂位于该一对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的各该端子槽,该第一侧臂包括一延伸至该第二对接空间之该第一接触端及一自第一接触端另一侧边斜向延伸至相邻该抵靠面之支撑臂,该第二侧臂包括一自该主臂上斜向延伸之支撑段以及一自该支撑段顶端朝该第二对接空间延伸之第二接触端;
一固定臂,该固定臂自该主臂另一侧朝外延伸至该固定槽中;及
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焊接部包括一接触脚,该接触脚自该主臂另一侧延伸出该第二侧壁外。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脚与该主臂位于不同水平面而垫高该主臂。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该插座端子更包括一对流槽,该对流槽凹陷于该主臂底部而形成空气对流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该插座端子更包括一卡块,该卡块自该固定臂侧端突出而卡掣于该固定槽内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夹臂包括一缺角结构,该缺角结构形成于该主臂与该支撑臂之间。
CN201610725889.9A 2015-09-25 2016-08-26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Pending CN1065587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5621 2015-09-25
TW104215621U TWM520732U (zh) 2015-09-25 2015-09-25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8777A true CN106558777A (zh) 2017-04-05

Family

ID=563628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3323.9U Active CN206134983U (zh) 2015-09-25 2016-08-26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CN201610725889.9A Pending CN106558777A (zh) 2015-09-25 2016-08-26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3323.9U Active CN206134983U (zh) 2015-09-25 2016-08-26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4608B2 (zh)
CN (2) CN206134983U (zh)
TW (1) TWM520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8008A (zh) * 2018-05-07 2018-08-17 江苏亿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型板到板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20732U (zh) * 2015-09-25 2016-04-2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JP6988917B2 (ja) * 2017-12-20 2022-01-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Cpap装置
CN110364846B (zh) * 2018-04-09 2024-07-05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电连接器之微机电(mems)端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693755B (zh) * 2018-12-07 2020-05-11 格稜股份有限公司 信號傳輸組件、及浮動式連接器與其導電端子
WO2020256396A1 (ko) * 2019-06-20 2020-12-24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기판 커넥터
JP7348131B2 (ja) * 2020-04-28 2023-09-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11864430B (zh) * 2020-06-20 2021-09-28 青岛恩利旺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同时导通的卧式板对板连接器
CN118523110A (zh) * 2023-02-17 202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公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7516Y (zh) * 2005-05-18 2006-08-16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CN2852433Y (zh) * 2005-07-28 2006-12-27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改良结构
CN1913239A (zh) * 2005-07-22 2007-02-1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2901611Y (zh) * 2006-03-02 2007-05-16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1320859A (zh) * 2007-06-06 2008-12-1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公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US20130337698A1 (en) * 2012-06-19 2013-12-1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blind mating
CN203574136U (zh) * 2013-09-30 2014-04-30 深圳市亚奇科技有限公司 改良的板对板连接器
CN103872489A (zh) * 2014-01-24 2014-06-18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206134983U (zh) * 2015-09-25 2017-04-2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6428B2 (ja) * 2005-04-18 2010-08-1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M285086U (en) * 2005-07-22 2006-01-0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Improved structure of board-to-board connectors
JP4809816B2 (ja) * 2007-08-31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20100291776A1 (en) * 2009-05-13 2010-11-18 Sheng-Yuan Huang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5586395B2 (ja) * 2010-09-21 2014-09-1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US20130137307A1 (en) * 2011-11-24 2013-05-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6356656A (zh) * 2015-07-17 2017-01-25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7516Y (zh) * 2005-05-18 2006-08-16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
CN1913239A (zh) * 2005-07-22 2007-02-1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2852433Y (zh) * 2005-07-28 2006-12-27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901611Y (zh) * 2006-03-02 2007-05-16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1320859A (zh) * 2007-06-06 2008-12-1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公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US20130337698A1 (en) * 2012-06-19 2013-12-1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blind mating
CN203574136U (zh) * 2013-09-30 2014-04-30 深圳市亚奇科技有限公司 改良的板对板连接器
CN103872489A (zh) * 2014-01-24 2014-06-18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206134983U (zh) * 2015-09-25 2017-04-2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8008A (zh) * 2018-05-07 2018-08-17 江苏亿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型板到板连接器
CN108418008B (zh) * 2018-05-07 2024-01-26 江苏益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型板到板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14608B2 (en) 2018-07-03
US20170093063A1 (en) 2017-03-30
CN206134983U (zh) 2017-04-26
TWM520732U (zh) 2016-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34983U (zh)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CN206211068U (zh)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CN103872489B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8435075B2 (en) Metal shell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285839Y (zh) 电连接器
CN210668799U (zh) 一种新型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N103081237B (zh) 连接器
CN101901975B (zh)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TW20110320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he contact
CN1734848A (zh) 电连接器
CN107978887A (zh) 线对板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CN201197031Y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0470964C (zh) 电连接器
TWI715199B (zh) 連接器及端子
CN202363639U (zh) 板对板连接器之插座及其端子结构
CN104810646B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1783448B (zh)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CN201303102Y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TWM312046U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201430254Y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H1199U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CN201041854Y (zh) 电连接器
TWM495013U (zh) 卡緣連接器及卡緣連接器組合
TWM499672U (zh) 電連接器
TWM484225U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