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556992A - 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6992A
CN106556992A CN201610133193.7A CN201610133193A CN106556992A CN 106556992 A CN106556992 A CN 106556992A CN 201610133193 A CN201610133193 A CN 201610133193A CN 106556992 A CN106556992 A CN 106556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stome
opening
towards
closing member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31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6992B (zh
Inventor
筱崎诚悟
久保圭佑
菅野诚
大场正太
玉泽纪洋
野口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56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6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可拆卸体包括开口部、开闭部件、密封部件和突出部。开闭部件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开闭部件包括面向部,当开闭部件位于关闭位置时,面向部以存在间隙的方式面向开口部。当开闭部件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密封部件具有比开口部与面向部之间的间隙厚的厚度。当开闭部件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密封部件弹性变形而密封开口部。突出部从围绕开口部的框架部和面向部中的一者朝向另一者突出。

Description

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关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补充新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技术,这些技术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至3中有所描述。
作为专利文献1的JP-A-2012-230184描述了这样一种技术:即,为了在附接或拆卸色调剂容器(32Y)时打开和关闭色调剂出口(32Y1a),柱形端口塞部件(32Y3)可移动地被支撑,O型圈(32Y30d和32Y32e)布置在端口塞部件(32Y3)的两端上,并且通过间隙的色调剂泄漏被抑制。
作为专利文献2的JP-A-2013-218276描述了这样一种技术:即,闸板密封件(77)布置在用于将色调剂盒(50)的出口(55)打开和关闭的第一闸板(62)的平板状安装部(74)中,并且闸板密封件(77)按压在出口(55)的安装突出部(61)上以密封出口(55)。
作为专利文献3的JP-A-2014-038243描述了这样一种构造:即,用于防止色调剂泄漏的密封部件(62)设置在闸板部(60)中,面向外闸板(42)中的出口(39)以将色调剂盒(3)的出口(39)打开和关闭。
[专利文献1]JP-A-2012-230184(第[0152]至[0159]段以及图21)
[专利文献2]JP-A-2013-218276(第[0055]至[0060]段以及图5、图6和图9)
[专利文献3]JP-A-2014-038243(第[0049]和[0050]段以及图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与不设置比开闭部件与开口之间的间隙短的突出部的情况相比,抑制布置在开闭部件与开口之间的间隙中的密封部件的快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卸体,其被支撑为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拆除,所述可拆卸体包括:
开口部,其将所述可拆卸体的内部和外部连接起来;
开闭部件,其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
当所述可拆卸体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时,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以打开所述开口部,
当所述可拆卸体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拆除时,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以关闭所述开口部,并且
所述开闭部件包括面向部,当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面向部以存在间隙的方式面向所述开口部;
密封部件,其被所述面向部支撑,
当所述开闭部件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密封部件具有比所述开口部与所述面向部之间的所述间隙厚的厚度,并且
当所述开闭部件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密封部件弹性变形而密封所述开口部;以及
第一突出部,其从所述开口部周围的框架部和所述面向部中的一者朝向所述框架部和所述面向部中的另一者突出,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量比所述开口部与所述面向部之间的所述间隙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可拆卸体还可以包括:
第二突出部,其形成在所述开口部的边缘中,所述第二突出部朝向所述面向部突出且具有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量小的突出量,并且当所述开闭部件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密封部件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可拆卸体还可以包括:
刮擦部件,其被所述面向部支撑,当所述开闭部件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刮擦部件刮擦所述开口部,并且所述刮擦部件包括刮擦部,所述刮擦部延伸到所述开闭部件的端部之外的位置,其中
当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突出部布置在与所述刮擦部的外侧对应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一突出部被构造为保护所述刮擦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可拆卸体可以还包括:
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
其中显影剂通过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容纳部中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
显影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以及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可拆卸体,其中将要补充给所述显影装置的显影剂通过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容纳部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五方面,与不设置比开闭部件与开口之间的间隙短的第一突出部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布置在开闭部件与开口之间的间隙中的密封部件的快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不设置第二突出部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开口部的附着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第一突出部不保护刮擦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刮擦部的变形和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不设置比开闭部件与开口之间的间隙短的第一突出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显影剂的泄漏。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实例1的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
图2是图1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例1的色调剂盒的透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实例1的翅片部件的说明图;
图6是实例1的色调剂盒的出口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实例1的色调剂盒中的出口的闸板部的放大图;
图8A和8B是实例1的闸板的透视图,图8A是从斜上方看到的视图,图8B是从斜下方看到的视图;
图9是实例1的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以及
图10是实例1的闸板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实例(下文描述为实例)。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例。
而且,为了易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在附图中,前后方向称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称为Y轴方向,上下方向称为Z轴方向。由箭头X、-X、Y、-Y、Z和-Z指示的方向或侧分别称为向前、向后、向右、向左、向上和向下,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另外,在“O”中绘制有“.”是指从纸面的背面指向正面的箭头,在“O”中绘制有“×”是指从纸面的正面指向背面的箭头。
而且,在使用以下附图进行的说明中,为了易于理解,将适当地省去除了说明所需的部件之外的部件的图示说明。
实例1
图1是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在图1中,打印机U作为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具有作为装置主体的实例的打印机主体U1。第一排出托盘TRh作为第一介质排出部的实例,设置在打印机主体U1的上表面上。操作部UI设置在打印机主体U1的右上表面上。操作部UI具有显示部(未示出)等。操作部UI被构造为使得用户能够执行输入操作。
作为图像信息发送设备的实例的主机示于实例1的打印机U中,并且具体地,个人计算机与打印机U电连接。
打印机U具有作为控制部的实例的控制器C。控制器C能够接收诸如从个人计算机PC发送的图像信息和控制信号等电信号。另外,控制器C被配置为能够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操作部UI或电路E。此外,控制器C与书写电路DL电连接。
书写电路DL根据输入信息将驱动信号输出到作为书写装置实例的曝光装置ROS。曝光装置ROS被配置为能够根据输入信号来输出作为书写光实例的激光束L。
图2是图1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1和图2中,作为图像载体实例的感光体PR布置在曝光装置ROS的左侧。实例1的感光体PR可沿箭头方向绕旋转轴PRa旋转地被支撑。在书写区域Q1中用激光束L来照射感光体PR。
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作为图像载体清洁器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沿感光体PR的旋转方向布置在感光体PR的周围。
而且,感光体PR、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感光体清洁器CL形成为实例1的打印机U中的一体可拆卸单元。也即,感光体PR、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感光体清洁器CL被构造为能够作为处理单元U2从打印机主体U1拆除。
充电电压从电路E施加于充电辊CR。
显影装置G具有将作为显影剂实例的色调剂容纳在内部的显影容器V。作为显影剂保持部件实例的显影辊Ga可旋转地被支撑在显影容器V的内部。显影辊Ga布置成在显影区域Q2中面向感光体PR。
另外,显影电压从电路E施加到显影辊Ga上。另外,作为显影剂传送部件的实例的螺旋推运器Gb和Gc可旋转地设置在显影容器V的内部。
在感光体PR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是感光体PR、充电辊CR、曝光装置ROS、显影装置G等的构造。
作为固定地被打印机U支撑的显影剂补充装置实例的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的一端连接到显影容器V。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的另一端连接到作为显影剂容纳容器实例的色调剂盒TC。
色调剂盒TC通过沿前后方向相对于打印机U插入和移除而构造为可拆卸的。
在图1中,作为介质容纳部实例的多个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设置在打印机U的下部。多个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容纳作为介质实例的记录片材S。
在图1中,作为容器引导部件实例的轨道RL1布置在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中的每一者的右侧和左侧。轨道RL1支撑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的右端部和左端部以便片材馈送托盘能移动。因此,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中的每一者由左右一对轨道RL1支撑以便能够沿前后方向进入和离开打印机U。
在图1中,片材馈送装置K布置在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中的每一者的左上部。片材馈送装置K具有作为介质取出部件实例的拾取辊Rp。作为分离部件实例的分离辊Rs布置在拾取辊Rp的左侧。分离辊Rs被构造有作为介质传送部件实例的馈送辊和作为介质分离部件实例的阻滞辊。
作为介质传送路径实例的片材馈送路径SH1布置在片材馈送装置K的左侧。片材馈送路径SH1向上延伸。作为介质传送部件实例的多个传送辊Ra布置在片材馈送路径SH1中。作为介质传送时间调节部件实例的配准辊Rr布置在作为片材馈送路径SH1的下游端的上端中。
另外,作为手动馈送部实例的手动馈送托盘TR0安装在打印机U的左侧部上。作为手动馈送传送路径实例的手动馈送路径SH2的左端连接到手动馈送托盘TR0的右部。手动馈送路径SH2的右端连接到片材馈送路径SH1。
在图1中,作为转印装置实例的转印辊Rt布置在配准辊Rr的上方。转印辊Rt在转印区域Q3中面向且接触感光体PR。因此,实例1的转印辊Rt随着感光体PR的旋转而旋转。转印电压从电路E施加到转印辊Rt上。
感光体清洁器CL布置在转印辊Rt的沿感光体PR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作为显影剂传送路径实例的回收路径CL4被感光体清洁器CL支撑。回收路径CL4从感光体清洁器CL延伸到显影装置G。
在图1中,定影装置F被支撑在转印辊Rt的上侧。定影装置F具有作为加热定影部件实例的加热辊Fh以及作为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加热辊Fh在定影区域Q4中与加压辊Fp接触。加热辊Fh受从驱动源(未示出)传送过来的驱动力而旋转。另外,用于加热加热器(未示出)的电力从电路E供给到加热辊Fh。
用于将图像记录在片材S上的图像记录部U2+Rt+F被配置有作为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处理单元U2、转印辊Rt和定影装置F。
作为介质引导部实例的片材导件F1形成在定影装置F的上部。作为介质排出部件实例的排出辊R1布置在片材导件F1的右侧。介质出口Ha形成在排出辊R1的右侧。第一排出托盘TRh布置在介质出口Ha的下方。
在图1中,作为介质传送路径实例的连接路径SH3布置在定影装置的上侧和排出辊R1的左侧。连接路径SH3从介质出口Ha的左侧延伸。
作为介质反转装置实例的反转单元U3被支撑在打印机主体U1的左侧表面中手动馈送托盘TR0的上侧。作为介质传送路径实例的反转路径SH4形成在反转单元U3的内部。反转路径SH4的上端连接到连接路径SH3的左端。反转路径SH4的下端接合配准辊Rr的上游侧的片材馈送路径SH1。
另外,作为介质传送路径实例的第二排出路径SH6形成在反转单元U3的上部中。第二排出路径SH6的右端连接到连接路径SH3且从反转路径SH4分支出来。第二排出路径SH6的左端延伸到反转单元U3的左侧表面。作为第二排出部实例的向上托盘TRh1被支撑在反转单元U3的左侧表面上。因此,通过第二排出路径SH6的片材S被配置为能够排出到向上托盘TRh1。
(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实例1的打印机U中,从个人计算机PC发送来的图像信息输入到控制器C。控制器C在预先设定的定时将输入的图像信息转换成用于形成潜像的信息并且将信息输出到书写电路DL。曝光装置ROS基于书写电路DL接收到的信号来输出激光束L。而且,控制器C控制操作部UI的操作、书写电路DL的操作、电路E的操作等。
在图1和图2中,被施加有充电电压的充电辊CR对感光体PR的表面充电。通过在书写区域Q1中用曝光装置ROS的激光束L来曝光且扫描感光体PR的表面,将静电潜像形成在由充电辊CR充电的感光体PR的表面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PR的表面顺序地通过显影区域Q2和转印区域Q3。
在显影区域Q2中,显影辊Ga面向感光体PR。显影辊Ga旋转以将显影容器V的内部的显影剂保持在显影辊Ga的表面上。因此,在感光体PR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保持在显影辊Ga的表面上的色调剂显影成作为可视图像实例的色调剂图像。显影容器V内部的显影剂在被螺旋推运器Gb和Gc搅动的同时循环。
如果随着显影辊Ga的显影而消耗了显影容器V内部的显影剂,则从色调剂盒TC补充显影剂。也即,根据显影剂的消耗量而将色调剂盒TC内部的色调剂传送到出口TC3。从出口TC3离开的色调剂由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内的补充传送部件(未示出)传送到显影容器V。
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中的每一者容纳要记录图像的片材S。容纳在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的每一者中的片材S由片材馈送装置K的拾取辊Rp取出。通过拾取辊Rp取出的片材S由分离辊Rs逐张分离。已经由分离辊Rs分离的片材S馈送到片材馈送路径SH1。片材馈送路径SH1的片材S由传送辊Ra传送到配准辊Rr。
此外,从手动馈送托盘TR0传送的片材S通过手动馈送路径SH2传送到配准辊Rr。传送到配准辊Rr的片材S由配准辊Rr根据感光体PR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移动到转印区域Q3的定时而传送到转印区域Q3。
在转印区域Q3中,感光体PR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由施加了转印电压的转印辊Rt转印到通过转印区域Q3的片材S。
在图2中,在通过转印区域Q3之后的感光体PR中,附着到感光体PR表面上的色调剂由感光体清洁器CL去除和清洁。由感光体清洁器CL去除的色调剂通过回收路径CL4而返回到显影容器V的内部。也即,由感光体清洁器CL回收的显影剂在显影装置G中重新使用。
充电辊CR将表面已由感光体清洁器CL清洁过的感光体PR再充电。
在转印区域Q3中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在色调剂图像未定影的状态下被传送到定影装置F的定影区域Q4。
在定影区域Q4中,通过将片材S夹持在加热辊Fh与加压辊Fp之间,将色调剂图像加热且定影到片材S上。
通过定影装置F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被片材导件F1引导而传送到排出辊R1。如果片材S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TRh,则输送到排出辊R1的片材S从介质出口Ha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TRh。
在双面打印过程中,在片材S的一个表面上记录有图像且片材S的沿传送方向的后端通过片材导件F1的状态下,排出辊R1反向地旋转。因此,片材S通过连接路径SH3传送到反转路径SH4。传送到反转路径SH4的片材S在正面和背面反转的状态下传送到配准辊Rr。因此,片材S再次从配准辊Rr输送到转印区域Q3,并且记录第二表面的图像。
如果朝向上托盘TRh1排出片材S,则使得因排出辊R1的反向旋转而在连接路径SH3上传送的片材S进入第二排出路径SH6。然后,传送到第二排出路径SH6的片材S被排出到向上托盘TRh1。
(色调剂盒的描述)
图3是实例1的色调剂盒的透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纵向剖视图。
在图3和图4中,作为可拆卸体实例的色调剂盒TC具有作为容纳部实例的瓶1。瓶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形状并且构造为在内部容纳显影剂。在瓶1的壁面上形成有作为传送部实例的螺旋槽部2。在图3和图4中,在瓶1的后端处形成有开口3。作为紧固部实例的螺纹部4在瓶1的外表面上形成在开口3的前侧的位置处。
图5是实例1的翅片部件的说明图。
在图3至图5中,作为粉碎部件实例的翅片部件11布置在瓶1的后侧上。翅片部件11具有在前侧的筒状部12和在后侧的翅片主体13。作为紧固部实例的螺纹部12a形成在筒状部12的内周表面上。螺纹部12a对应于螺纹部4而形成。于是,螺纹部12a与螺纹部4啮合,并且翅片部件11紧固到瓶1上。因此,实例1的旋转部1和11构造为瓶1和翅片部件11。
另外,环形凹槽12b形成在筒状部12的后部的外周上。
翅片主体1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13a。作为粉碎部实例且作为被支撑为朝径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的实例的支撑臂13b形成在轴部13a的前端处。支撑臂13b的外端连接到筒状部12的内周表面。
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粉碎部13c形成在轴部13a的后部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粉碎部13d形成在第一粉碎部13a的径向外端与支撑臂13b之间。
筒状壁部件14一体地形成在第二粉碎部13d的内侧。在图4中,在实例1的壁部件14与下文描述的排出路径27的上端之间形成间隙。在实例1中,间隙设定成5mm,并且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传送量等可以依照设计或使用而任意地改变。
作为从动传递部件实例的联接器16被支撑在轴部13a的后端中。如果色调剂盒TC安装在打印机主体U1上,则联接器16与由打印机主体U1支撑的联接器接合,且驱动力传递到联接器。
在图4和图5中,作为防泄漏部件实例的色调剂密封件17由筒状部12的后端表面支撑。色调剂密封件17沿着筒状部12的后端表面形成为圆环状,所谓的环形。而且,色调剂密封件17由能够防止显影剂泄漏的任意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使用诸如海绵等泡沫部件。
作为排出部实例的凸缘部21由翅片部件11的后侧支撑。凸缘部21构造为筒状形状。凸缘部21具有前部的中间直径部22、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部的大直径部23以及后部的小直径部24。
中间直径部22具有将旋转部1和11的后部的外周覆盖住的内径。作为连接部实例的爪部22a形成在中间直径部22中。爪部22a布置在对应于环形凹槽12b的位置且朝径向内侧延伸。爪部22a与凹槽12b接触且限制旋转部1和11相对于凸缘部21的向前移动。也即,爪部22a将旋转部1和11与凸缘部21连接起来。而且,在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爪部22a,但是在筒状的中间直径部22的周向上布置有多个爪部22a。
作为干涉部实例的环形凸部23a形成在大直径部23的前端中。因此,凸部23a被支撑在压缩色调剂密封件17的状态从而在凸缘部21连接到旋转部1和11的情况下与色调剂密封件17干涉。
沿上下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壁部26形成在大直径部23与小直径部24之间的边界部分中。联接器16穿过壁部26且可旋转地被壁部26支撑。
在下侧延伸的排出路径27形成在壁部26的下方。作为开口部实例的出口28形成在排出路径27的下端中。
在图3中,作为被引导部实例的插入导件31形成在小直径部24的外周表面上。如果安装色调剂盒TC,则插入导件31被引导到设置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实例的打印机主体U1中的引导部(未示出)。
(色调剂出口和闸板的描述)
图6是实例1的色调剂盒的出口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6中,显影剂经由流出部41流出,流出部41形成在实例1的色调剂盒的凸缘部21的底部中。流出部41形成为在下侧延伸的筒状形状。排出路径27形成在流出部41的内侧,并且出口28形成在排出路径27的下端中。
作为框架部实例且作为引导部实例的闸板导件42设置在实例1的流出部41的下端中。闸板导件42在沿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作为限制部实例的闸板锁43形成在左右一对闸板导件42中。闸板锁43在闸板导件42的沿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和后部中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朝内侧凹陷的形状。
作为第一突出部实例的间隔肋件44形成在闸板导件42的左右两端中。间隔肋件44被构造有在下侧延伸的突出部。
另外,作为第二突出部实例的小肋件46在流出部41中沿着出口28的边缘形成。小肋件46形成为比间隔肋件44高,也即,小肋件46在下侧的突出量较短。
图7是实例1的色调剂盒中的出口的闸板部的放大图。
图8A和8B是实例1的闸板的透视图,图8A是从斜上方看到的视图,图8B是从斜下方看到的视图。
图9是实例1的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实例1的闸板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7中,作为开闭部件实例的闸板51被流出部41支撑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图7至图10中,实例1的闸板51具有作为面向部实例的闸板主体52。闸板主体52形成为面向出口28的平板形状。
前壁53形成在闸板主体52的前端中。
一对侧壁54形成在闸板主体52的左右两端。作为被引导部实例的导轨56形成在一对侧壁54的上端中。导轨56沿左右方向向内延伸。导轨56的下表面被构造为在闸板导件42的上表面上被引导且导轨56由闸板导件42引导。因此,闸板51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被支撑在图9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图10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
作为被限制部实例的锁定臂57布置在每个侧壁54的沿前后方向的中部中。左右一对锁定臂57具有作为弹性部实例的板簧部57a。板簧部57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并且构造为弹性变形的。爪部57b形成在板簧部57a的后端中。爪部57b在左右方向上向内突出。爪部57b形成为配合闸板锁43的形状。
在实例1中,如果闸板51移动到关闭位置,则爪部57b配合到后侧上的闸板锁43中,而如果闸板51移动到打开位置,则爪部57b设定成配合到前侧上的闸板锁43中。
在图7和图8A、8B中,作为密封部件实例的密封件58由闸板主体52的上表面支撑。密封件58由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且可依照设计或规格而由诸如橡胶或海绵等材料制成。
另外,作为刮擦部件实例的刮擦膜59由密封件58的上表面支撑。在刮擦膜59中,开口59a形成在对应于出口28的位置。也即,密封件58从开口59a部分中露出。作为刮擦部的实例的后端部59b与闸板主体52的后端相比延伸到更外侧,也即更后侧。刮擦膜59可依照设计和规格而由任意材料制成,并且作为实例,可以使用PET膜。
在图7中,在实例1中,间隔肋件44的突出量L1被设定成比出口28与闸板主体5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2短。另外,在闸板51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也即,在密封件58处于弹性变形之前的自然长度状态下,密封件58被设定为具有比距离L2厚的厚度。因此,如果闸板51移动到关闭位置,则密封件58变形成具有与刮擦膜59和距离L2对应的厚度。
在图10中,在实例1中,如果闸板51移动到关闭位置,则后侧的间隔肋件44布置在刮擦膜59的后端部59b的沿左右方向的外侧。而且,间隔肋件44的突出量L1设定成比刮擦膜59的厚度大。
(实例1的操作)
在实例1的包括上述构造的打印机U中,如果色调剂盒TC安装到打印机主体U1上,则闸板51移动到打开位置。因此,出口28连接到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流入口(未示出)。然后,在打印机主体U1中执行图像形成,并且如果驱动力随着色调剂的消耗而传递到联接器16,则翅片部件11和瓶1旋转。如果瓶1旋转,则显影剂沿着螺旋槽部2传送到后侧。因此,在实例1的色调剂盒TC中,在瓶内部不需要旋转传送部件,并且可以降低色调剂盒TC的制造成本。
随着瓶1的旋转而传送到后侧的显影剂通过出口28补充到色调剂补充装置TH1中。而且,翅片主体13也在瓶1旋转期间旋转,在出口28附近聚集的色调剂被粉碎并且变松。因此,与不设置翅片主体13的构造相比,可以抑制显影剂聚集在出口28附近以及堵塞出口28。
如果色调剂盒TC的显影剂空了,则从打印机主体U1移除色调剂盒TC。在该情况下,闸板51移动到关闭位置。而且,当闸板51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刮擦膜59的后端部59b通过出口28的下表面。因此,如果存在从出口28接近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显影剂,则显影剂被刮除。因此,与不存在刮擦膜59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当闸板51移动到关闭位置时从色调剂补充装置TH1与闸板51之间泄漏显影剂的情况发生。特别地,在实例1中,刮擦膜59的后端比闸板51向后突出得更多,并且与刮擦膜59的后端不向后突出的情况相比,减少了显影剂在闸板51的后端表面上的附着。
在从打印机主体U1移除的色调剂盒TC中或者在替换另一个色调剂盒的新色调剂盒TC中,闸板51移动到关闭位置。而且,在实例1中,在关闭位置,锁定臂57的爪部57b配合到闸板锁43中且闸板51被保持在关闭位置。因此,与不提供锁定臂57和闸板锁43的情况相比,当操作员把持色调剂盒TC时,即使操作员接触闸板51或者闸板51接触桌面、地板等,也减少了闸板51的移动。因此,减少了由于闸板51打开而导致的显影剂泄漏。
另外,在闸板51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出口28被关闭且密封在密封件58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此处,在不提供间隔肋件44的现有技术的构造中,如果操作员由于失误而掉落色调剂盒,则闸板撞击到地板等,然后闸板经受大的冲击,密封件可能会被快速地压缩。于是,闸板可能在闸板由于快速压缩后的反作用力而与出口分离的方向上移动。在该情况下,即使闸板主体与出口之间的间隙将返回其原始状态,也可能由于上述反作用力而不发生已压缩的密封件的弹性恢复。如果在闸板的反作用力导致的移动之后没有发生密封件的弹性恢复,则在密封件与出口之间出现了间隙,并且存在显影剂泄漏的担忧。
另一方面,在实例1中,设置了间隔肋件44,并且即使闸板51经受大的冲击且随后密封件58被快速地压缩,间隔肋件44与闸板主体52接触。因此,密封件58的压缩被限制成(间隙L2)-(间隔肋件44的突出量L1)。因此,与不提供间隔肋件44的构造相比,密封件58的快速压缩以及由于反作用力引起的闸板51的移动得到减少。因此,减少了显影剂的泄漏。
在实例1中,在后侧的间隔肋件44布置在刮擦膜59的后端部59b的左右两侧。例如,如果间隔肋件44不设置在后端部59b的左右两侧,则如后端部59b等薄膜处于暴露于外侧的状态。因此,存在把持色调剂盒TC的操作员接触到刮擦膜59的后端部59b或者后端部59b由于与桌面等接触而变形的担忧。如果后端部59b变形,则存在降低刮擦显影剂的能力的担忧,并且存在显影剂可能泄漏的担忧。另一方面,在实例1中,间隔肋件44还具有保护刮擦膜59的功能,并且与不设置间隔肋件44的构造相比,减少了刮擦膜59的变形或损坏。
另外,在实例1中,小肋件46设置在出口28的边缘中。因此,密封件58的压缩量在出口28的周边比在不接触小肋件46的部分中大。因此,可能减少在出口28附近的显影剂泄漏。
(变型例)
上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例,但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这些实例,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本发明的变型例(H01)至(H010)将在下文中给出。
(H01)在上述实例中,示例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打印机。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该实例。例如,可以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诸如复印件或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H02)在上述实例中,示例了凸缘部21布置在色调剂盒TC的沿安装方向的前侧也即在打印机主体U1的后侧的构造。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提供凸缘部21等布置在沿安装方向的后侧也即在打印机主体U1的前侧的构造。
(H03)在上述实例中,示例了通过使旋转部1和11旋转而传送显影剂的色调剂盒。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该构造。例如,还可以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通过旋转布置在瓶1的内侧的螺旋传送部件来传送显影剂的色调剂盒。
(H04)在上述实例中,示例了作为可拆卸体实例的色调剂盒TC,但是构造不限于该实例。还可以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如下的可拆卸体:该可拆卸体具有闸板,闸板或开闭盖作为向外部打开和关闭其内部的开闭部件的实例,并且可拆卸体关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来安装和拆卸。该可拆卸体例如是具有将显影剂的流入口打开和关闭的闸板的显影剂装置单元,具有用于对感光体的暴露于外部光的开口部进行保护的开闭盖的感光体单元,具有用于将流入口(废显影剂通过流入口流入)打开和关闭的闸板的废色调剂容器,或清洁单元。
(H05)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是提供翅片主体13,但是也可以省去翅片主体13。
(H06)在上述实例中,用于驱动瓶1的联接器16设在后端。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提供如下构造:联接器形状形成在瓶1的前端中或者齿轮形成在瓶1的外周表面上,然后使瓶1旋转。
(H07)在上述实例中,示例了色调剂密封件17布置在旋转部1和11的侧部且凸部23a布置在凸缘部21中的构造,但是可以将它们的布置相互交换。
(H08)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是提供小肋件46,但是也可以省去小肋件46。
(H09)在上述实例中,示例了间隔肋件44设置在流出部41中的构造。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该构造。例如,间隔肋件44可构造为从闸板主体52延伸到流出部41。
(H010)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是提供刮擦膜58,但是也可以省去刮擦膜58。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可拆卸体,其被支撑为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拆除,所述可拆卸体包括:
开口部,其将所述可拆卸体的内部和外部连接起来;
开闭部件,其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
当所述可拆卸体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时,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以打开所述开口部,
当所述可拆卸体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拆除时,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以关闭所述开口部,并且
所述开闭部件包括面向部,当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面向部以存在间隙的方式面向所述开口部;
密封部件,其被所述面向部支撑,
当所述开闭部件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密封部件具有比所述开口部与所述面向部之间的所述间隙厚的厚度,并且
当所述开闭部件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密封部件弹性变形而密封所述开口部;以及
第一突出部,其从所述开口部周围的框架部和所述面向部中的一者朝向所述框架部和所述面向部中的另一者突出,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量比所述开口部与所述面向部之间的所述间隙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体,还包括:
第二突出部,其形成在所述开口部的边缘中,所述第二突出部朝向所述面向部突出且具有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量小的突出量,并且当所述开闭部件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密封部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拆卸体,还包括:
刮擦部件,其被所述面向部支撑,当所述开闭部件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刮擦部件刮擦所述开口部,并且所述刮擦部件包括刮擦部,所述刮擦部延伸到所述开闭部件的端部之外的位置,其中
当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突出部布置在与所述刮擦部的外侧对应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一突出部被构造为保护所述刮擦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体,还包括:
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
其中显影剂通过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容纳部中流出。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
显影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体,其中将要补充给所述显影装置的显影剂通过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容纳部流出。
CN201610133193.7A 2015-09-28 2016-03-09 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556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9728A JP6634762B2 (ja) 2015-09-28 2015-09-28 着脱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9728 2015-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6992A true CN106556992A (zh) 2017-04-05
CN106556992B CN106556992B (zh) 2021-08-17

Family

ID=58227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3193.7A Active CN106556992B (zh) 2015-09-28 2016-03-09 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94330B1 (zh)
JP (1) JP6634762B2 (zh)
CN (1) CN1065569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84617A (ja) * 2021-12-07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430A (zh) * 1998-09-22 2000-04-26 佳能株式会社 色粉添加容器和色粉添加装置
CN1624598A (zh) * 2003-12-03 2005-06-0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盒、使用该显影剂盒的显影装置及成像设备
CN101546156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储存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7628A (en) * 1989-04-07 1990-06-26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EP1176477A1 (en) * 2000-07-24 2002-01-30 Océ-Technologies B.V. Refill mechanism for toner powder
US7780040B2 (en) * 2005-03-14 2010-08-24 Xerox Corporation Particle dispenser cartridge arranged with dispenser nozzle outer shutter rails
KR20070028771A (ko) * 2005-09-07 2007-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토너 카트리지
JP5853404B2 (ja) 2011-04-25 2016-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691817B1 (en) 2011-03-30 2021-06-30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35116B2 (ja) 2012-03-15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その粉体収納容器から現像剤を補給する粉体補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が搭載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971023B2 (ja) 2012-08-17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ャッター機構、粉体収容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430A (zh) * 1998-09-22 2000-04-26 佳能株式会社 色粉添加容器和色粉添加装置
CN1624598A (zh) * 2003-12-03 2005-06-0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盒、使用该显影剂盒的显影装置及成像设备
CN101546156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储存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67832A (ja) 2017-04-06
US20170090347A1 (en) 2017-03-30
CN106556992B (zh) 2021-08-17
US9594330B1 (en) 2017-03-14
JP6634762B2 (ja) 2020-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53752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94539B2 (en) Outlet recess for a powder contain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09988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938308B (zh)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US8761637B2 (en)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8021752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ainer having wall member to cover discharge channel
JP4553286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7543A (ja) 粉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770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の収容容器
CN106556992A (zh) 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4648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8500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14494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5867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929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の収容容器
JP5802800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5360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01431B2 (ja) 攪拌部材、粉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42273A (ja) 連結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2799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66895A (ja)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
JP5802801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17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の収容容器
JP20171989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6501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