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6156A - 储存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存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46156A CN101546156A CN200810180909A CN200810180909A CN101546156A CN 101546156 A CN101546156 A CN 101546156A CN 200810180909 A CN200810180909 A CN 200810180909A CN 200810180909 A CN200810180909 A CN 200810180909A CN 101546156 A CN101546156 A CN 1015461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utter
- image forming
- opening
- restricting portion
- outflow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7—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covered by arcuate shutt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75—Generally cylindrical container shape having two e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存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储存容器包括:储存容器主体;流出口;闸板;密封部件;限制部分;以及开闭移动限制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存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一种涉及储存容器(即,所谓的调色剂盒)的技术,已知一种在JP-A-2000-187378(专利文献1)(在这里所使用的术语“JP-A”是指“未经审查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披露的技术。
在JP-A-2000-187378中,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由PET等制成并涂覆有硅油的柔韧性薄膜(18)粘贴在由聚氨酯泡沫等制成的密封部件(16)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并且将如此形成的结构支撑在闸板(17)上从而密封住调色剂盒(1)的调色剂排出口(11a)。这里,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技术,调色剂盒(1)所插入和拔出的插拔方向与闸板(17)移动的开闭方向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技术:该技术可以减少当设置在储存容器中的开闭部件受到外力时使流出口可能被错误地打开的可能性。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储存容器,包括:储存容器主体,在其中储存图像形成材料;流出口,其使储存在所述储存容器主体中的图像形成材料流出;闸板(shutter),其被支撑成可在打开所述流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流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密封部件,在所述闸板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密封部件布置在所述流出口和所述闸板之间,并且通过所述闸板而在沿图像形成材料的流出方向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密封所述流出口;限制部分,其被支撑在所述闸板上;以及开闭移动限制部分,在所述闸板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在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闸板受到外部的挤压从而使所述密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的前端位置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没有外力施加到所述闸板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位于不与所述限制部分的前端位置重叠的位置处。
(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存容器,包括:储存容器主体,在其中储存图像形成材料;流出口,其使储存在所述储存容器主体中的图像形成材料流出;闸板,其被支撑成可在打开所述流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流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密封部件,在所述闸板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密封部件布置在所述流出口和所述闸板之间,并且通过所述闸板而在沿图像形成材料的流出方向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密封所述流出口;限制部分,其被支撑在所述闸板上;以及开闭移动限制部分,在所述闸板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其中,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闸板受到外部的挤压从而使所述密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的前端位置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没有外力施加到所述闸板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的前端位置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位于不与所述限制部分重叠的位置处。
(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储存容器,包括:储存容器主体,在其中储存图像形成材料;流出口,其使储存在所述储存容器主体中的图像形成材料流出;闸板,其被支撑成可在打开所述流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流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密封部件,其被支撑在所述流出口的附近,并且可以通过所述闸板而在沿图像形成材料的流出方向的厚度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密封所述流出口;限制部分,其被支撑在所述闸板上;以及开闭移动限制部分,在所述闸板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在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闸板受到外部的挤压从而使所述密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与所述限制部分接合,从而限制所述闸板的移动。
(4)如在第(1)到(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容器,其中,在所述密封部件布置在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分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流出口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侧,以及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流出口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侧。
(5)如在第(1)到(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容器,还包括:开闭部件接触部分,其相对于所述流出口沿与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垂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之一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密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开闭部件接触部分可与所述闸板接触,其中,所述限制部分布置为这样:所述限制部分和第一侧之间的第一距离比所述限制部分和布置有所述开闭部件接触部分的第二侧之间的第二距离短。
(6)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显影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以及根据第(1)到(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容器,在其中储存将要供给所述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材料。
根据在第(1)到(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本发明,与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技术相比,可以减少设置在储存容器中的闸板受到外力从而使流出口可能被错误地打开的可能性。
根据在第(4)项中所述的本发明,与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沿开闭部件的移动方向布置在与流出口的打开位置相反的一侧或布置在流出口侧的结构相比,当随着储存容器的插入而使闸板受到外部的挤压时,可以通过限制部分和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来可靠地减少闸板被错误地打开。
根据在第(5)项中所述的本发明,与限制部分布置在开闭部件接触部分的一侧的结构相比,可以通过限制部分和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来可靠地减少闸板被错误地打开。
根据在第(6)项中所述的本发明,与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技术相比,可以提供能将下述储存容器安装在其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储存容器可以减少由于对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中的闸板施加外力而使流出口被错误地打开。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放大说明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放大说明图,示出了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前盖被打开并且从该图像形成装置拆卸黄色调色剂盒的状态;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流出口引导部分的主要部分的说明透视图;
图6为当从流出口侧观看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用作储存容器实例的调色剂盒的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流出口部分的分解说明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流出口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9为根据实施例1的用作开闭部件实例的闸板的说明透视图;
图10A~10B为流出口形成部分和闸板之间的长度关系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10A为流出口形成部分的说明图以及图10B为闸板的说明图;
图11A~11C为闸板对于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11A为闸板的说明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其关闭位置的状态;图11B为闸板的说明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其移动限制位置的状态;以及图11C为闸板的说明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其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
图12A~12B为根据实施例1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2A为沿图6所示的XII-XII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以及图12B为沿图6所示的XII-XII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在关闭位置受到从外部挤压闸板的力的状态;
图13A~13B为根据实施例1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3A为与图12A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其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以及图13B为与图12B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其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
图14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开始安装调色剂盒之后的状态;
图15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从图14所示状态进一步插入调色剂盒并且闸板与安装时闸板引导表面接触地受到引导的状态;
图16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从图15所示状态进一步插入调色剂盒并且闸板与闸板保持部件接触的状态;
图17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从图16所示状态进一步插入调色剂盒并且闸板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8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调色剂盒从图17所示状态沿拆卸方向移动,并且解除时接触部分和解除时被接触部分彼此接触的状态;
图19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调色剂盒从图18所示状态下沿拆卸方向进一步移动并且闸板与右侧引导部分接触的状态;
图20A~20C为实施例1的操作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20A为闸板与闸板安装部分的边缘接触从而外力施加于闸板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0B为图20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以及图20C为用于便闸板沿调色剂盒的轴向旋转的力施加于闸板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1A~21D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21A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A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图21B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B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在关闭位置受到从外部挤压闸板的力的状态;图21C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3A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以及图21D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3B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
图22A~22B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22A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A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以及图22B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B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在关闭位置受到从外部挤压闸板的力的状态;以及
图23A~23B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23A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A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以及图23B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B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在关闭位置受到从外部挤压闸板的力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模式的具体实例的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为便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在图中,用X轴的方向表示向后和向前的方向,用Y轴的方向表示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以及用Z轴的方向表示竖直方向;以及由箭头标记X、-X、Y、-Y、Z以及-Z所示的方向或侧面为向前方向、向后方向、向右方向、向左方向、向上方向以及向下方向,或分别视为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以及下侧。
在参照附图所给出的如下说明中,为易于理解说明,适当地省略了除那些必要的部件以外的其他部件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在图1中,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1的复印机U包括布置在其上端部分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U1以及用于支撑该自动原稿传送装置U1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的上部设置有作为介质排出部分实例的排纸托盘TRh。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的下部可拆卸地安装有作为介质容器实例的多个送纸托盘TR1~TR4,其中,该多个送纸托盘TR1~TR4用于在其中储存用作介质实例的纸张。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上部的前表面上支撑有用作前表面开闭部件实例的前盖Ua。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在图2中,自动原稿传送装置U1包括:原稿供给部分TG1,待复印的多张原稿Gi在彼此叠加的状态下储存在该原稿供给部分TG1中;以及原稿排出部分TG2,从原稿供给部分TG1供给并且通过原稿读取部分的原稿Gi被排出到该原稿排出部分TG2中,该原稿读取部分设置在布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上端的透明原稿读取表面PG上。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包括:操作部分UI、曝光光学系统A以及其他部件等,其中,用户通过该操作部分UI输入并操作用于开始图像形成操作等的操作指令信号。
通过曝光光学系统A并利用固态成像装置CCD将下述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即,红色R信号、绿色G信号以及蓝色B信号:所述反射光是从通过自动原稿传送装置U1传送到原稿读取表面PG上的原稿或从手动放置在原稿读取表面PG上的原稿反射而来的。
图像信息转换部分IPS将从固态成像装置CCD输入的R、G和B的电信号转换为黑色K、黄色Y、品红色M以及蓝绿色(青色)C的图像信息并暂时地在其中存储如此转换的图像信息;并且在给定定时,图像信息转换部分IPS将该图像信息输出到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L作为用于潜像形成的图像信息。
这里,在原稿图像是单一颜色的图像(即,所谓的单色图像)时,仅仅是黑色K的图像信息被输入到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L中。
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L包括用于各颜色Y、M、C以及K的各个驱动电路(未示出);并且在给定定时,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L将与输入其中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信号输入到为各颜色布置的潜像形成装置LHy、LHm、LHc以及LHk中。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U的重力方向布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U中心部分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以及Uk是分别用于形成各色的可见图像,即Y、M、C以及K的可见图像的装置。
从潜像形成装置LHy~LHk的各个潜像写入光源发出的潜像写入光Ly、Lm、Lc以及Lk分别入射到与其相关的旋转的图像保持体PRy、PRm、PRc以及PRk。这里,在实施例1中,潜像形成装置LHy~LHk分别由所谓的LED阵列构成。
Y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包括旋转的图像保持体PRy、充电装置CRy、潜像形成装置LHy、显影装置Gy、转印装置T1y以及图像保持清洁装置CLy。根据实施例1,图像保持体PRy、充电装置CRy以及图像保持清洁装置CLy构造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上从而与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成一体的图像保持体单元。
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m、Uc以及Uk各自构造为与Y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相似。
在图2和图3中,在图像保持体PRy、PRm、PRc以及PRk由与其相关的充电装置CRy、CRm、CRc以及CRk充电后,分别由潜像写入光Ly、Lm、Lc以及Lk在图像保持体PRy、PRm、PRc以及PRk表面上的图像写入位置Q1y、Q1m、Q1c以及Q1k形成静电潜像。利用分别由显影辊R0y、R0m、R0c以及R0k保持的图像形成材料在显影区域Q2y、Q2m、Q2c以及Q2k将图像保持体PRy、PRm、PRc以及PRk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实例的调色剂图像,其中,该显影辊R0y、R0m、R0c以及R0k用作显影装置Gy、Gm、Gc以及Gk的图像形成材料保持体的实例。
将如此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与用作中间转印部件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相接触的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以及Q3k。在给定定时,从由控制部分C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一次转印装置T1y、T1m、T1c以及T1k施加其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一次转印电压,其中,该一次转印装置T1y、T1m、T1c以及T1k在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以及Q3k处分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B的背面侧。
此外,图像形成材料并不限于显影剂,而可以是能够形成图像的任一材料。此外,图像形成材料并不限于粉末材料,而可以是诸如墨水等液体材料。
利用一次转印装置T1y、T1m、T1c以及T1k分别将图像保持体PRy~PRk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执行一次转印后,由图像保持体清洁装置CLy、CLm、CLc以及CLk分别清除图像保持体PRy、PRm、PRc以及PRk的表面上的残留物和附着物。受到如此清除的图像保持体PRy、PRm、PRc以及PRk的表面分别由充电装置CRy、CRm、CRc以及CRk再次充电。
在图像保持体PRy~PRk的上方布置有用作中间转印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其中,该带组件BM可以竖直移动并可以向前拔出。带组件BM包括中间转印带B、用作中间转印体驱动部件实例的带驱动辊Rd、用作中间转印体张紧部件的实例的张紧辊Rt、用作蛇行防止部件实例的游动辊(walking roller)Rw、用作从动部件实例的惰辊Rf、用作二次转印区域相对部件实例的支撑辊T2a以及上述一次转印装置T1y、T1m、T1c以及T1k。由带支撑辊Rd、Rt、Rw、Rf以及T2a以可旋转地移动的方式支撑中间转印带B,其中,该带支撑辊Rd、Rt、Rw、Rf以及T2a用作中间转印体支撑部件实例并且由上述辊Rd、Rt、Rw、Rf以及T2a构成。
与中间转印带B的接触支撑辊T2a的表面相对地设置有用作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上述辊T2a和T2b共同协作地构成二次转印装置T2。此外,在与二次转印装置T2和中间转印带B相对的区域中形成有二次转印区域Q4。
通过一次转印装置T1y、T1m、T1c以及T1k在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以及Q3k中依次转印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单色或多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在各个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k的下方分四层分别设置有用作引导部件实例的一对左右导轨GR;在导轨GR上以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送纸托盘TR1~TR4。通过用作介质取出部件实例的拾取辊Rp取出储存在送纸托盘TR1~TR4中的纸张S,然后通过用作介质处理部件实例的处理辊Rs将纸张S一张接一张地彼此分开。通过作为介质传送部件实例的多个传送辊Ra沿作为介质传送通道实例的纸张传送通道SH传送纸张S,并将该纸张S传送到用作转印区域传送时定位部件实例的配准辊(定位辊)Rr,其中,该配准辊Rr沿纸张传送方向布置在二次转印区域Q4的上游侧。纸张传送通道SH、纸张传送辊Ra、定位辊Rr等共同协作地构成纸张传送装置SH+Ra+Rr。
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的定时,定位辊Rr将纸张S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在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区域Q4时,支撑辊T2a被接地,从由控制部分C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二次转印装置T2b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此时,通过二次转印装置T2分别将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S上。
执行二次转印之后,由用作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实例的带清洁器CLb清洁中间转印带B。
在其上已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被传送到定影区域Q5,并且纸张S在通过定影区域Q5时受到加热和定影,其中,该定影区域Q5是在用作定影装置F的加热定影部件实例的加热辊Fh和用作定影装置F的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之间的挤压接触区域。接着,将如此受到加热和定影的纸张S从用作介质排出部件实例的排出辊Rh排出到用作介质排出部分实例的排纸托盘TRh。
这里,利用防粘剂施加装置Fa向加热辊Fh的表面施加用于提高纸张S从加热辊分离的分离性的防粘剂。
在带组件BM的上方设置有调色剂盒Ky、Km、Kc以及Kk,其中,这些调色剂盒Ky、Km、Kc以及Kk是分别用于储存黄色Y的图像形成材料、品红色M的图像形成材料、蓝绿色C的图像形成材料以及黑色K的图像形成材料的容器的实例。根据显影装置Gy、Gm、Gc以及Gk的图像形成材料的消耗,将储存在相关的调色剂盒Ky、Km、Kc以及Kk中的图像形成材料从图像形成材料供给通道(未示出)分别供给显影装置Gy、Gm、Gc以及Gk。这里,在实施例1中,上述图像形成材料由包括磁性载体和在其中施加有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的双组分图像形成材料形成。
在图2中,图像形成装置U包括上部框体UF和下部框体LF,在上部框体UF中,支撑有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k以及布置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k上方的部件,即,带组件BM等。
此外,在下部框体LF中,支撑有分别用于支撑送纸托盘TR1~TR4的导轨GR以及用于从送纸托盘TR1~TR4供给纸张的纸张供给部件,即,拾取辊Rp、处理辊Rs、纸张传送辊Ra等。
(调色剂盒的安装和拆卸结构的说明)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示出了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前盖被打开并且从该图像形成装置拆卸黄色调色剂盒的状态。
在图1和图4中,复印机U的前盖Ua由连接部Ub可旋转地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上。因此,前盖Ua可旋转地支撑在如图1所示的正常位置和如图4所示的维修操作位置之间,其中,该正常位置为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和待机期间前盖Ua所保持的位置,该维修操作位置为执行诸如更换调色剂盒Ky~Kk和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以及Uk、以及其他相似操作等的维修操作位置。
在图4中,在前盖Ua的内侧支撑有用作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前表面部件实例的前面板U4。作为供给容器安装部分的实例,在前面板U4中形成有可以安装和拆卸圆筒形的各色调色剂盒Ky~Kk的圆筒形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1m、1c以及1k。作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安装部分的实例,在前面板U4上形成有处理盒安装部分2y、2m、2c以及2k。
图5为根据实施例1的流出口引导部分的主要部分的说明透视图。
这里,由于用于Y、M、C以及K的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k~1y构造为彼此相似,因此,在下列说明中,将详细地说明用于黄色Y的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而省略对其他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m、1c以及1k的详细说明。
在图4中,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包括:在其左下部分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状流出口引导部分11Y;以及在其右上部分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台阶状容器引导部分12Y。
在图5中,流出口引导部分11Y包括沿前后方向,即调色剂盒的安装和拆卸方向(盒安装和拆卸方向)延伸的主引导通道16。主引导通道16包括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壁16a、右壁16b以及左壁16c。在主引导通道16的后端部设置有流入口部分17,其中,该流入口部分17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中形成,并且允许来自调色剂盒Ky~Kk的图像形成材料流入该流入口部分17中。流入口部分17形成为比主引导通道16的底壁16a高一个台阶。作为主体侧密封部件的实例,在流入口部分17的外表面上支撑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主体侧密封部件HS。
在图5中,在流入口部分17的前端面17b的右前部分设置有向前突出的闸板保持部件18。闸板保持部件18包括用作保持部件臂部实例的可弹性变形的臂部18a,而臂部18a的上端面的高度形成为与流入口部分17的台阶差相对应。在臂部18a的右侧设置有置于主引导通道16的右壁16b和臂部18a之间的弹性变形容许间隙16d,而臂部18a被支撑成可以沿左右方向弹性变形。
在臂部18a的前端形成有向左方突出的保持爪部18b。在保持爪部18b的前侧上形成有当向后方行进时向左方倾斜的安装时可弹性变形的引导表面18b1。
在保持爪部分18b的后方设置有向臂部18a的上方突出的保持解除被接触部分18c;在保持解除被接触部分18c中形成有解除接触表面18c1,其中,该解除接触表面18c1形成为直角三角形并且当向前行进时向左方倾斜。
作为安装时开闭部件引导部分的实例,在流入口部分17的前端面的左前侧上形成有向前延伸的左侧引导部分19。左侧引导部分19与流入口部分17的高度相对应地形成,在左侧引导部分19的前端部分中形成有当向前行进时向左方倾斜的安装时闸板引导表面19a。
作为拆卸时开闭部件引导部分的实例,在主引导通道16的前部中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侧引导部分21。右侧引导部分21与流入口部分17和左侧引导部分19的高度相对应地形成,在右侧引导部分21的后端部分中形成有当向后行进时向右方倾斜的拆卸时闸板引导表面21a。这里,左侧引导部分19和右侧引导部分21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安装时闸板引导表面19a的前端和拆卸时闸板引导表面21a的后端之间的距离比闸板(后面将讨论)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调色剂盒的说明)
图6为从流出口侧观看时根据本发明的储存容器的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透视图。
图7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流出口部分的分解说明图。
这里,由于用于各颜色的调色剂盒Ky~Kk构造为彼此相似,因此,在下列说明中,将详细地说明用于黄色Y的调色剂盒Ky,而省略对其他调色剂盒Km、Kc以及Kk的详细说明。
在图4、图6和图7中,作为储存容器主体的实例,调色剂盒Ky形成为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的形状,并且包括用于在其中储存图像形成材料的盒主体31。在盒主体31的前端部分支撑有容器前端部件32,并且在容器前端部件32中形成有在更换调色剂盒Ky时用户所使用的把手部分32a。
在图4、图6和图7中,在盒主体31的后端部分支撑有容器后端部件33。容器后端部件33是以下列方式构造的:即,在容器后端部件33的后端可旋转地支撑有作为被驱动传递部件实例的传统上公知的被驱动联接部件(未示出)。具体而言,在安装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时,容许被驱动联接部件与布置在调色剂盒安装部分后端中的驱动联接部件啮合以接收来自于驱动联接部件的驱动力,以便被驱动联接部件使设置在盒主体31内的传统上公知的图像形成材料传送部件(未示出)旋转,从而沿轴向向后传送图像形成材料。这里,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4-252184、2005-134452、2005-181515等中披露了该驱动联接部件、被驱动联接部件以及图像形成材料传送部件。即,由于驱动联接部件、被驱动联接部件以及图像形成材料传送部件在传统上为公知的,因此这里省略了其图示和详细说明。
图8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流出口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9为根据实施例1的用作开闭部件的实例的闸板的说明透视图。
图10A~10B示出了流出口形成部分和闸板之间的长度关系。具体而言,图10A为流出口形成部分的说明图;以及图10B为闸板的说明图。
在图4、图6~图10B中,在容器后端部件33中形成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流出口形成部分34。这里,流出口形成部分34这样形成:相对于重力方向下方而沿向左下方向倾斜的径向延伸。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中形成有流出口34a,其中,该流出口34a与图像形成装置U的流入口17a相对应地形成,并且该流出口34a允许由图像形成材料传送部件所传送的图像形成材料流入流入口17a。根据实施例1的流出口34a形成为圆孔状。在流出口34a的前方形成有作为开闭移动限制部分实例的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其中,该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以沿径向向内侧凹进的形状形成。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包括具有与圆孔状的流出口34a同心的弧形后端面34b1,以及布置成与弧形后端面34b1间隔并且与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前端面平行的直线形前端面34b2。
在图8中,作为开闭部件支撑部件的实例,沿径向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外端上设置有闸板支撑部分36和37,其中,该闸板支撑部分36和37在左右方向上分别从流出口形成部分34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作为安装拆卸方向移动限制部分的实例,在右闸板支撑部分36的后端部分中形成有切口状的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作为安装拆卸方向移动引导部分的实例,在左闸板支撑部分37的后端部分中设置有向外,即向左方突出的闸板引导突出部分37a。闸板引导突出部分37a具有当向后方行进时向左方倾斜的关闭时引导表面37a1。
在图6~8中,容器后端部件33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右前部分上包括有作为解除接触部分实例的向右方延伸的解除突起38。解除突起38这样形成:即,其可以与解除时被接触部分18的解除接触表面18c1相接触。
作为容器被引导部分的实例,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右部上设置有从容器后端部件33的外表面向外突出的被引导部分39。被引导部分39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容器引导部分12引导,从而在安装或拆卸调色剂盒Ky时沿前后方向受到引导。
在图8中,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外表面上固定和支撑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作为密封部件实例的密封部件41。根据实施例1的密封部件41布置在流出口34a的周围并且被支撑成不覆盖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
在图6~9中,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上支撑有作为闸板实例的闸板42。在图9中,闸板42包括板状闸板主体42a、分别从闸板主体42a的左右两端向流出口形成部分34延伸的左右两侧壁42b和42c以及前端壁42d。根据实施例1,闸板主体42a的厚度设定成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流入口部分17的高度基本相同。作为限制部分的实例,在闸板主体42a前侧的左部上设置有移动限制突起43,其中,该移动限制突起43与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相对应地形成,并且向流出口形成部分34突出。
在左右两侧壁42b和42c的前端形成有分别向内侧突出的左右两对被支撑部分46和47。因此,由于被支撑部分46和47分别由闸板支撑部分36和37支撑,因而,闸板42被支撑成可以沿盒安装和拆卸方向移动。这里,此时,闸板主体42a的内表面和被支撑部分46、47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闸板支撑部分36、37和密封部件41的厚度略小。因此,密封部件41保持在被挤压状态,这样使得密封部件41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密封部件41和闸板主体42a紧密接触并共同进行密封以密封住流出口34a,从而可以防止调色剂的泄漏。这里,由于密封部件41的弹性恢复力而使得闸板42和密封部件4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错误地打开或关闭闸板42的可能性,而且在将调色剂盒Ky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上时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安装感觉。
此外,作为安装拆卸方向移动限制部分的实例,在闸板42的右侧壁42b的后端部上,与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相对应地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
在图10A~10B中,根据实施例1的流出口形成部分34和闸板42,闸板42的左右两侧壁42b和42c的各个内表面之间的侧壁距离L1不仅设定为比闸板支撑部分36和37的各个支撑部分之间的宽度L2大,而且设定为与闸板引导突出部分37a的外端和右闸板支撑部分36的外端之间的流出口形成部分的最大宽度L3基本上相同。此外,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的内端和闸板42的左侧壁42c之间的爪内壁距离L4设定为比支撑部分距离L2大,而且该爪内壁距离L4设定为比最大宽度L3小。此外,闸板42的左右侧壁42b和42c的后端和前端壁42d的内表面之间的闸板安装方向长度L5设定为比闸板支撑部分37的安装方向长度L6长。
图11A~11C示出了闸板42对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图11A为闸板42移动到其关闭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B为闸板42移动到其移动限制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以及图11C为闸板42移动到其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因此,如图11A所示,在闸板42移动到其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闸板42的两侧壁42b和42c的内表面分别由闸板引导突出部分37a的外端和右闸板支撑部分36的外缘以这样的方式受到支撑:防止闸板42的两侧壁42b和42c的内表面沿与盒安装和拆卸方向垂直的闸板宽度方向移动。
而且,在闸板42从图11A中所示的关闭位置沿盒安装和拆卸方向,即,仅仅沿闸板移动方向移动并移动到图11B所示的移动限制位置时,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由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卡住,从而防止闸板42沿闸板移动方向移动。即,即使当以错误的方式对调色剂盒Ky进行操作因而闸板42与桌子等接触从而向闸板42施加使其移动的外力时,也可防止闸板42的移动。具体而言,即使当施加将使闸板42沿其移动方向移动这样的力时,也可由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限制闸板42的移动。并且,即使当施加将使闸板42沿闸板宽度方向移动这样的力时,因为闸板42在其关闭位置被阻止移动,因此,也可以限制闸板42的移动。此时,由于尺度关系被设定为侧壁距离L1>支撑部分宽度L2,因此,闸板42可以沿与盒安装和拆卸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这里,由于外力常常是单一轴向的力,因此,在闸板42沿闸板移动方向移动后,实际上,几乎不会存在沿闸板宽度方向的力可作用于闸板42上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减少闸板42被错误地移动到其打开位置的可能性。
在闸板42从图11B中所示的移动限制位置沿闸板宽度方向移动时,闸板42移动到图11C中所示的打开开始位置。此时,由于这样的设定:即,支撑部分宽度L2<爪内壁距离L4<最大宽度L3,因此,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没有被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卡住,而是闸板42保持在可以沿闸板移动方向移动这样的状态。
图12A~12B为根据实施例1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2A为沿图6所示的XII-XII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以及图12B为沿图6所示的XII-XII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在闸板的关闭位置从外部向闸板施加挤压力的状态。
在图10A~10B和图11A~11C中,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的长度这样设定:相对于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在盒安装和拆卸方向上的凹进部分长度L7,即使当闸板42移动该凹进部分长度L7时,移动限制突起43也可以与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的内表面相接触。因此,在图12A~12B中,在闸板42位于其关闭位置处没有外力作用于闸板的状态下,如图12A所示,形成了移动限制突起43没有配合到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中的状态,即,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沿闸板42的移动方向没有与移动限制突起43的前端位置重叠的状态。
并且,在闸板42受到来自于外部的沿调色剂流出方向的挤压力时,如果密封部件41发生弹性变形,则从图12A中所示的状态改变到图12B中所示的状态,从而形成了移动限制突起43配合到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中的状态,即,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沿闸板42的移动方向与移动限制突起43的前端位置重叠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之间的配合接合限制了闸板42的移动。
图13A~13B为根据实施例1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3A为与图12A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在闸板移动到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以及图13B为与图12B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在闸板移动到其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
此外,在图13A~13B中,在闸板42移动到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下,当闸板42受到来自于外部的沿调色剂流出方向的力时,如果密封部件41发生弹性变形,则从图13A所示的状态改变到图13B所示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还形成了移动限制突起43配合到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中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与上述相似,闸板42的移动也受到限制。
(调色剂盒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的说明)
(安装操作)
图14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安装和拆卸操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开始安装调色剂盒的状态。
在图14~19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调色剂盒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下面将仅仅对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的流出口引导部分11、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的流出口形成部分34以及闸板42给出图示和说明。此外,为了易于理解,用实线表示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的流出口形成部分34,而用虚线表示闸板42。
在图4和图14中,在调色剂盒Ky插入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时,具有保持在关闭位置的闸板42的调色剂盒Ky向后方,即盒安装方向移动。在图4、图5和图14中,此时,调色剂盒Ky的被引导部分39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容器引导部分12引导的状态下向后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4所示,被引导部分39以这样的方式受到引导:闸板42的左侧壁42c沿主引导通道16的左侧壁16c移动。在图14中,由于右侧引导部分21的高度设定为与闸板42的闸板主体42a的厚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解除突起38并不与右侧引导部分21干涉而是从该右侧引导部分上方通过。即,根据实施例1,在主引导通道16中,仅仅是闸板42通过引导部分19和21引导。
图15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即,示出了从图14所示状态插入调色剂盒并且在闸板与安装时闸板引导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受到引导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4和图15中,从图14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插入调色剂盒Ky时,闸板42的左侧壁42c的前端与安装时闸板引导表面19a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在进一步插入调色剂盒Ky时,闸板42沿安装时闸板引导表面19a受到引导,从而相对于流出口形成部分34沿闸板移动方向和闸板宽度方向移动。因此,如图15和图11C所示,闸板42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开始位置。
图16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即,示出了从图15所示状态插入调色剂盒并且闸板与闸板保持部件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5和图16中,从图15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插入调色剂盒Ky时,闸板42的左侧壁42c沿左侧引导部分19受到引导并且闸板42的右侧壁42b与闸板保持部件18的安装时弹性变形引导部分18b1相接触。从该状态进一步推动调色剂盒Ky时,闸板保持部件18的臂部18a向外弹性变形,由此,如图16所示,闸板42可以向后方移动。
图17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即,示出了从图16所示状态插入调色剂盒并且闸板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6和图17中,在从图16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插入调色剂盒Ky时,闸板主体42a的后端与流入口部分17的前端面17b接触,从而限制闸板42的向后移动。因此,在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后插入调色剂盒Ky时,闸板42的移动停止并且流出口形成部分34向后移动,由此,图17中所示的闸板42相对移动到打开位置。因而,流出口34a打开从而与流入口17a连通,这样便完成了调色剂盒Ky的安装过程。
这里,在图16和图17中,闸板保持部件18从弹性变形的状态弹性地恢复,并且保持爪部分18b由闸板42的前端面卡住。因此,闸板42保持在防止其沿前后方向,即调色剂盒的安装和拆卸方向移动的状态下。
(盒拆卸过程的说明)
图18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即,示出了调色剂盒从图17所示状态沿拆卸方向移动由此使得解除时接触部分和解除时被接触部分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7和图18中,在例如由于储存在调色剂盒Ky内部的图像形成材料为空等原因而拆卸调色剂盒Ky时,开始从图17中所示的状态向前方,即拆卸方向进行调色剂盒Ky的拆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闸板42被保持爪部分18b锁住,因此,闸板42并不向后移动而是流出口形成部分34向前移动,这样闸板42从开口位置相对移动到打开开始位置。在图18中,随着闸板42向打开开始位置移动,解除突起38与向上突出的解除时被接触部分18的解除接触表面18c1相接触。在调色剂盒Ky从解除突起38和解除接触表面18c1彼此接触的状态被进一步向前拔出时,解除时被解除部分18的臂部18a向外弹性变形,从而解除闸板42由保持爪部分18b锁定的状态。因此,随着调色剂盒Ky向前移动,闸板42也开始向前移动。
图19为根据实施例1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的说明图,即,示出了调色剂盒从图18所示状态沿拆卸方向进一步移动并且闸板与右侧引导部分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8和图19中,在调色剂盒Ky从图18所示状态被进一步拔出时,闸板42的右侧壁42c的前端与右侧引导部分21的拆卸时闸板引导表面21a相接触。在闸板42的前端与拆卸时闸板引导表面21a相接触的状态下,在将调色剂盒Ky进一步向前拔出时,不仅由倾斜的拆卸时闸板引导表面21a引导闸板42而且闸板42的左侧壁42c的前端也由关闭时引导表面37a1引导,由此,闸板42相对于流出口形成部分34作相对移动。结果,闸板42从打开开始位置相对移动到关闭位置。并且,将调色剂盒Ky更进一步拔出时,调色剂盒Ky经过图14所示的状态被拔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外部。
(实施例1的操作)
在根据实施例1的具有上述结构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在操作将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上以及从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拆卸的调色剂盒Ky时,如果由于对调色剂盒Ky的错误操作而使得闸板42与桌子等接触,则闸板42受到使其沿闸板移动方向移动的外力。在这种情况下,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由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卡住,这可防止闸板42被打开。此外,这里,假定闸板42受到包括沿调色剂流出方向挤压闸板42的方向分量和沿闸板移动方向使闸板42移动的方向分量的外力。在既不包括移动限制突起43也不包括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的结构中,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的位置可能相对于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沿调色剂流出方向发生偏移,因而使得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不能被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卡住,从而使得流出口34a被打开。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1,移动限制突起43与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彼此配合,从而可以防止闸板42移动到打开位置。即,在根据实施例1的闸板42中,由于双重移动限制,即,通过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和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提供的移动限制以及通过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提供的移动限制,降低了闸板42错误地移动到打开位置的可能性。
因此,例如,在将调色剂盒Ky安装在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上时,即使当闸板42安装在其上的调色剂盒Ky的后端与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的边缘相接触从而使得闸板42受到包括调色剂流出方向和闸板移动方向这两个方向分量的外力时,也可以降低流出口34a被打开而使得储存在调色剂盒1y中的调色剂泄漏的可能性。此外,即使在闸板42移动到打开开始位置或移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共同协作以防止闸板42移动,从而可以减少由闸板42的移动而引起的调色剂的泄漏。
图20A~20C为实施例1的操作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20A为闸板与闸板安装部分的边缘接触从而受到外力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0B为图20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以及图20C为用于使闸板沿调色剂盒的轴向旋转的力施加于闸板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20A和图20B中,在闸板42与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的边缘相接触的状态下,存在用户以这样的方式操作调色剂盒Ky的可能性:即,以闸板42为支点而使调色剂盒Ky倾斜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当调色剂盒Ky的把手部分32a以闸板42为支点向上移动时,调色剂盒Ky的晃动小;另一方面,当把手部分32a向下移动时,把手部分32a可以相对较大地移动。
因此,在调色剂盒Ky安装在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的状态下,如图20B中所示,存在把手部分32a可以向下移动的较高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在闸板42受到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的边缘等挤压从而难以移动的状态下,如在图20B中的点划线所示,流出口形成部分34相对于闸板42倾斜并且受到闸板42的前侧的挤压,由此,密封部件41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倾斜。与此相对应,在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沿闸板移动方向布置在流出口34a的打开位置侧,即,前侧。换句话说,在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布置在流出口34a的后侧的结构中,当闸板42的前侧受到挤压而倾斜时,与其前侧相比,其后侧容易浮起,由此,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难以彼此配合。另一方面,根据其中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布置在流出口34a的前侧的实施例1,即使当闸板42的前侧受到挤压而倾斜时,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也可靠地容易彼此配合,这使得易于限制闸板42被错误地打开。
在图20C中,根据实施例1,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右部布置有解除突起38;以及在闸板42与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等接触的状态下,在一些情况下,开口形成部分34可能会受到使得其以闸板42为支点而绕调色剂盒Ky的轴向旋转的外力。此时,当在图20C中施加顺时针方向的外力时,在闸板42受到调色剂盒安装部分1y的边缘等挤压的状态下,密封部件41以这样的方式弹性变形:该密封部件41的流出口形成部分34侧相对于闸板42倾斜。在这种状态下,闸板42的右侧壁42b与解除突起38相接触从而防止任何进一步的倾斜。这防止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之间的接合被解除,从而也可以降低闸板42被错误打开的可能性。
相反,当在图20C中施加逆时针方向的力时,由于解除突起38没有布置在闸板42的左部,因此,如图20C中的虚线所示,与施加逆时针方向的外力的情况相比,闸板42的倾斜大得多。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1,由于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布置在向左侧偏移的位置处,因此,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之间的接合没有被解除,而是可以防止闸板42被错误地打开。即,无论所施加的外力是沿顺时针方向还是沿逆时针方向,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之间的接合都难以被解除,从而可以降低闸板42被错误打开的可能性。
(实施例2)
接下来,在下面将给出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说明。在实施例2的下列说明中,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的构成部件相对应的构成部件被给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和符号,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在下列方面不同,但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
图21A~21D为在实施例2中所采用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21A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A相对应的闸板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图21B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B相对应的闸板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在关闭位置受到从外部挤压闸板的力的状态;图21C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3A相对应的闸板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以及图21D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3B相对应的闸板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移动限制位置或打开开始位置的状态。
在图21A~21D中,在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用作密封部件实例的密封部件41粘贴在闸板42的闸板主体42a的上表面上而没有粘贴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上。因此,如图21A和21C所示,随着闸板42的移动,密封部件41也移动。
(实施例2的操作)
在根据实施例2的具有以上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实施例1相似,移动限制突起43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之间的接合限制了闸板42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少闸板42被错误地打开。
(实施例3)
接下来,在下面将给出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说明。在实施例3的下列说明中,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的构成部件相对应的构成部件被给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和符号,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在下列方面不同,但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
图22A~22B为在实施例3中所采用的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22A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A相对应的闸板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图22B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B相对应的闸板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在关闭位置受到从外部挤压闸板的力的状态。
在图22A~22B中,在根据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设置有用作从流出口形成部分34向闸板42突出的开闭移动限制部分实例的移动限制突起34b′和用作在闸板42中形成的限制部分实例的从动限制孔43′,以代替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和移动限制突起43。
(实施例3的操作)
在根据实施例3的具有以上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实施例1相似,移动限制突起34b′和从动限制孔43′之间的接合限制了闸板42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少闸板42被错误地打开。
(实施例4)
接下来,在下面将给出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说明。在实施例4的下列说明中,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的构成部件相对应的构成部件被给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和符号,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1在下列方面不同,但在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
图23A~23B为实施例4中所采用闸板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剖视图。具体而言,图23A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A相对应的闸板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以及图23B为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12B相对应的闸板的剖视图,示出了闸板在关闭位置受到从外部挤压闸板的力的状态。
在图23A~23B中,在根据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下表面(具体而言,沿闸板移动方向位于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前端部分)上设置有向闸板42突出的突出壁34c。此外,在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下表面上固定和支撑有比突出壁34c的高度高的密封部件41";以及在密封部件41"的前端和突出壁34c之间形成有用作开闭限制部分实例的开闭移动限制空间34b"。
(实施例4的操作)
在根据实施例4的具有以上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实施例1相似,开闭移动限制空间34b"和移动限制突起43之间的接合限制了闸板42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少闸板42被错误地打开。
(变型例)
尽管以上已经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发明的主题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各种修改。下面是根据本发明的变型例(H01)~(H07)。
(H01)在上述实施例中,已将复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传真机或打印机,或应用于包括复印机、传真机以及打印机的全部功能或其中两种或更多种功能的复合机。此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已经对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分别与四种颜色相对应的图像保持体PRy~PRk、显影装置Gy~Gk以及潜像形成装置LHy~LHk。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旋转型图像形成装置,该旋转型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单个图像保持体、单个潜像形成装置和可进行旋转以依次与图像保持体相对的四个显影装置。
(H02)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除突起38布置在右侧。然而,解除突起38也可以布置在左侧,或者两个解除突起38也可以布置在左右两侧。与此相对应,移动限制突起43也可以布置为向右偏移或者也可以布置在中心部分。顺便提及,根据实施例1,在根据实施例1的各自包括沿左下方向延伸的流出口形成部分34的调色剂盒1y~1k中,当解除突起38布置在左侧时,在闸板42放置在桌子等上的状态下,存在使闸板42沿着调色剂盒的轴向旋转的外力,由此闸板42受到沿下述方向倾斜的力:所述方向为闸板42可以使密封部件42弹性变形而不与解除突起38干涉。此时,弹性恢复力使摩擦力增大,并且如此增大的摩擦力提供了对闸板42的移动的抵抗,从而可以减少闸板42被错误地打开。
(H03)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限制突起43布置在前侧。然而,移动限制突起43也可以布置在后侧。
(H04)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流出口形成部分34和闸板42布置在调色剂盒后侧(即,沿盒安装方向的前侧)的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该结构,而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流出口形成部分34沿盒安装方向布置在后侧或中心部分。
(H05)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由闸板移动限制爪部分48和闸板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6a限制闸板42的移动。然而,该结构也可以被省略或用限制除了限制闸板42的移动以外的其他移动的结构来替代,或者也可以添加用于限制其他移动的结构。
(H06)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限制突起43的形状和开闭移动限制凹进部分34b的形状并不限于在实施例中所示的,而是也可以改变为可以限制闸板42的移动的其他形状。
(H07)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部件41可以应用于使用粉末材料的显影剂的储存容器,但是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喷墨型的墨水的储存容器,其中,该墨水为液体材料。如果密封部件41应用于使用墨水的储存容器,则密封部件41构造为:可以交替地设定密封部件41密封闸板主体42a时所产生的密封力。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储存容器,包括:
储存容器主体,在其中储存图像形成材料;
流出口,其使储存在所述储存容器主体中的图像形成材料流出;
闸板,其被支撑成可在打开所述流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流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密封部件,在所述闸板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密封部件布置在所述流出口和所述闸板之间,并且通过所述闸板而在沿图像形成材料的流出方向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密封所述流出口;
限制部分,其被支撑在所述闸板上;以及
开闭移动限制部分,在所述闸板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在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闸板受到外部的挤压从而使所述密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的前端位置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没有外力施加到所述闸板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位于不与所述限制部分的前端位置重叠的位置处。
2.一种储存容器,包括:
储存容器主体,在其中储存图像形成材料;
流出口,其使储存在所述储存容器主体中的图像形成材料流出;
闸板,其被支撑成可在打开所述流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流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密封部件,在所述闸板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密封部件布置在所述流出口和所述闸板之间,并且通过所述闸板而在沿图像形成材料的流出方向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密封所述流出口;
限制部分,其被支撑在所述闸板上;以及
开闭移动限制部分,在所述闸板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其中,
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闸板受到外部的挤压从而使所述密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的前端位置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没有外力施加到所述闸板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的前端位置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位于不与所述限制部分重叠的位置处。
3.一种储存容器,包括:
储存容器主体,在其中储存图像形成材料;
流出口,其使储存在所述储存容器主体中的图像形成材料流出;
闸板,其被支撑成可在打开所述流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流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密封部件,其被支撑在所述流出口的附近,并且可以通过所述闸板而在沿图像形成材料的流出方向的厚度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密封所述流出口;
限制部分,其被支撑在所述闸板上;以及
开闭移动限制部分,在所述闸板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位于与所述限制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在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闸板受到外部的挤压从而使所述密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与所述限制部分接合,从而限制所述闸板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容器,其中,
在所述密封部件布置在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分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流出口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侧,以及所述开闭移动限制部分沿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流出口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容器,还包括:
开闭部件接触部分,其相对于所述流出口沿与所述闸板的移动方向垂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之一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密封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开闭部件接触部分可与所述闸板接触,
其中,所述限制部分布置为这样:所述限制部分和第一侧之间的第一距离比所述限制部分和布置有所述开闭部件接触部分的第二侧之间的第二距离短。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
显影装置,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容器,在其中储存将要供给所述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76782A JP4525782B2 (ja) | 2008-03-24 | 2008-03-24 |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76782 | 2008-03-24 | ||
JP2008-076782 | 2008-03-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6156A true CN101546156A (zh) | 2009-09-30 |
CN101546156B CN101546156B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1089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809094A Active CN101546156B (zh) | 2008-03-24 | 2008-11-14 | 储存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20811B2 (zh) |
JP (1) | JP4525782B2 (zh) |
KR (1) | KR101030555B1 (zh) |
CN (1) | CN101546156B (zh) |
AU (1) | AU2008216961B2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8775A (zh) * | 2010-11-25 | 2012-05-3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粉末容器、粉末处理装置及粉末容器控制方法 |
CN105938308A (zh) * | 2015-03-06 | 2016-09-14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
CN106556992A (zh) * | 2015-09-28 | 2017-04-0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3495456A (zh) * | 2020-03-20 | 2021-10-12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粉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24348A1 (en) * | 2014-11-05 | 2016-05-05 | Yusuke Yamada | Sealing member, toner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530029B2 (ja) * | 2007-11-18 | 2010-08-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8532542B2 (en) * | 2009-07-23 | 2013-09-10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Toner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oner container |
JP5381553B2 (ja) * | 2009-09-25 | 2014-01-0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8417159B2 (en) * | 2009-11-19 | 2013-04-09 | Fuji Xerox Co., Ltd. |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482138B2 (ja) * | 2009-11-19 | 2014-04-2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5668B2 (ja) * | 2009-11-19 | 2014-06-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
CN102073243B (zh) * | 2009-11-19 | 2015-03-2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粉末容器 |
JP5510644B2 (ja) * | 2010-03-03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CA2791509C (en) | 2010-03-10 | 2017-06-20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5024431B2 (ja) * | 2010-07-23 | 2012-09-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91391B2 (ja) * | 2010-10-25 | 2015-04-0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93460A (ja) * | 2010-10-25 | 2012-05-1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33309B2 (ja) * | 2010-11-02 | 2014-12-0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59716B2 (ja) * | 2010-11-10 | 2015-01-2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86375B2 (ja) * | 2011-03-04 | 2015-09-3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粉体収容器および粉体処理装置 |
JP5879863B2 (ja) * | 2011-09-22 | 2016-03-0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097000A (ja) * | 2011-10-27 | 2013-05-20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供給装置 |
US8958725B2 (en) | 2012-02-21 | 2015-02-17 | Fuji Xerox Co., Ltd. | Powder container having shield for shut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ed with the same |
JP5110219B1 (ja) | 2012-02-21 | 2012-12-2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粉体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74882B2 (ja) * | 2014-01-27 | 2018-0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726514B2 (ja) * | 2016-04-25 | 2020-07-22 |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 キャップ構造 |
JP6687896B2 (ja) * | 2016-07-14 | 2020-04-2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粉体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3765910A1 (en) | 2018-08-30 | 2021-01-2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 particle supply valves |
JP7375376B2 (ja) * | 2019-08-28 | 2023-11-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2777B2 (ja) * | 1987-10-15 | 1995-07-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粉体現像剤収納容器 |
US4937628A (en) * | 1989-04-07 | 1990-06-26 | Xerox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JP3267879B2 (ja) * | 1996-11-13 | 2002-03-25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JP3450757B2 (ja) * | 1998-09-22 | 2003-09-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容器 |
JP3492222B2 (ja) | 1998-12-24 | 2004-02-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3427299B2 (ja) * | 2000-11-30 | 2003-07-14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KR100694128B1 (ko) * | 2005-06-20 | 2007-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토너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JP4347331B2 (ja) * | 2005-11-08 | 2009-10-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4530029B2 (ja) * | 2007-11-18 | 2010-08-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2008
- 2008-03-24 JP JP2008076782A patent/JP452578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1 US US12/208,935 patent/US7920811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9-11 AU AU2008216961A patent/AU2008216961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20 KR KR1020080102528A patent/KR101030555B1/ko active Active
- 2008-11-14 CN CN2008101809094A patent/CN101546156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8775A (zh) * | 2010-11-25 | 2012-05-3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粉末容器、粉末处理装置及粉末容器控制方法 |
CN102478775B (zh) * | 2010-11-25 | 2015-10-14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粉末容器、粉末处理装置及粉末容器控制方法 |
CN105938308A (zh) * | 2015-03-06 | 2016-09-14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
CN105938308B (zh) * | 2015-03-06 | 2020-04-1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
CN106556992A (zh) * | 2015-09-28 | 2017-04-0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可拆卸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3495456A (zh) * | 2020-03-20 | 2021-10-12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粉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8216961B2 (en) | 2010-11-04 |
JP2009229938A (ja) | 2009-10-08 |
JP4525782B2 (ja) | 2010-08-18 |
US7920811B2 (en) | 2011-04-05 |
KR20090101800A (ko) | 2009-09-29 |
AU2008216961A1 (en) | 2009-10-08 |
KR101030555B1 (ko) | 2011-04-21 |
US20090238608A1 (en) | 2009-09-24 |
CN101546156B (zh) | 2011-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6156B (zh) | 储存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86656B (zh) | 可拆卸盒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2467016B (zh) | 显影剂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
US933572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unit in which developing device is movably disposed | |
CN10245563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916910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7264223A (ja) | トナー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方法 | |
CN10135920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8275287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483648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JP6524953B2 (ja)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0945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 |
CN106019891B (zh) | 粉末收容容器、显影剂补充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
JP4679360B2 (ja)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 |
JP2009015056A (ja) | トナー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ナー補給装置 | |
JP2008225072A (ja) | トナー容器 | |
JP587992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供給装置 | |
EP4318135A1 (en) |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4318136A1 (en) |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287213B2 (ja) | 廃トナー収容器 | |
US9766573B1 (en) | Developer vesse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4630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204999A (ja) | トナー補給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183500A (ja)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 |
JP2007279337A (ja)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