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200134A -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0134A
CN106200134A CN201610557447.8A CN201610557447A CN106200134A CN 106200134 A CN106200134 A CN 106200134A CN 201610557447 A CN201610557447 A CN 201610557447A CN 106200134 A CN106200134 A CN 106200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rystal display
substr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574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0134B (zh
Inventor
裴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00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0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包括:测量框胶间隔物的上表面至基板表面的距离,得到第一厚度;测量第一支撑部的上表面至基板表面的距离,得到第二厚度;当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则提供第二支撑部设于框胶与第一支撑部之间,且第二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大于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以及当第一厚度小于第二厚度,则提供第三支撑部设于框胶与第一支撑部之间,且第三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小于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调整液晶间隙机制的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多利用固定的主间隙物来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一般而言,主间隙物的设计位置固定,而不同位置上的主间隙物的底层材料皆相同。虽然此作法可以使得主间隙物提供稳定且一致的机械特性,但当液晶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液晶间隙发生异常而造成其显示的亮度不均匀(例如:牛顿环)时,若欲调整液晶间隙以改善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则须重制主间隙物的光罩以改变主间隙物的密度或大小,更甚者,须进一步重制黑色矩阵层的光罩以及彩色滤光层的光罩以调整主间隙物的机械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其间隙物的底材不完全相同,藉以改善现有液晶显示面板中因液晶间隙不均而产生色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环绕显示区的外围设置。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框胶、多个第一支撑部、多个第二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三支撑部。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框胶设置于非显示区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框胶围绕液晶层。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显示区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各第一支撑部分别包括第一底层与第一间隙物依序设置在第一基板表面,其中第一底层包括黑色矩阵层、第一彩色滤光层以及保护层。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显示区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各第二支撑部分别包括第二底层与第二间隙物依序设置在第一基板表面,其中第二底层包括黑色矩阵层与保护层。第三支撑部设置于显示区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各第三支撑部分别包括第三底层与第三间隙物依序设置在第一基板表面,其中第三底层包括黑色矩阵层、第一彩色滤光层、第二彩色滤光层及保护层。第一底层、第二底层与第三底层的总厚度实质上相同,且第一间隙物、第二间隙物与第三间隙物的高度实质上相同。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包括:提供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环绕显示区的外围设置,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保护层、框胶、第一彩色滤光层、至少一间隙物以及至少一框胶间隔物,其中保护层设于基板表面,框胶位于非显示区内且设置于保护层上,第一彩色滤光层设于基板表面与保护层之间,间隙物设置于保护层表面并位于显示区内,且间隙物与设于其下方的部分保护层及部分第一彩色滤光层构成第一支撑部,框胶间隔物设置于保护层表面并位于框胶内;测量框胶间隔物的上表面至基板表面的距离,得到第一总厚度;测量第一支撑部的上表面至基板表面的距离,得到第二总厚度;依据第一总厚度以及第二总厚度的差值,选择提供至少一第二支撑部或提供至少一第三支撑部设置于框胶与第一支撑部之间,且提供第二支撑部或提供第三支撑部的方法包括:当第一总厚度大于第二总厚度时,则提供第二支撑部设于框胶与第一支撑部之间,且第二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大于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以及当第一总厚度小于第二总厚度时,则提供第三支撑部设于框胶与第一支撑部之间,且第三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小于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
本发明藉由改变支撑部的底层材料以及支撑部的配置有效减少液晶间隙的变异情况,并进而得到具有较均匀的液晶间隙的液晶显示面板,因此可改善现有液晶显示面板中因液晶间隙不均而产生色差的问题。此外,因本发明仅需要改变各支撑部的配置即可达到改善色差的效果,因此仅需调配其光罩的共用情形,而不需重制间隙物的光罩、黑色矩阵层的光罩以及彩色滤光层的光罩即可达到调整液晶间隙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绘示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
图5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第一变化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
图8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第二变化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
图9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第三变化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
图10绘示本发明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流程图。
图11至图15绘示本发明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的面板结构局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A 框胶
A1 框胶间隔物
B1 第一底层
B2 第二底层
B3 第三底层
B4 第四底层
BM 黑色矩阵层
C1 第一支撑部
C2 第二支撑部
C3 第三支撑部
CF 彩色滤光层
CF1 第一彩色滤光层
CF2 第二彩色滤光层
CF3 第三彩色滤光层
G1 第一基板
G2 第二基板
M 液晶层
MD 液晶间隙
OC 保护层
P 间隙物
P1 第一间隙物
P2 第二间隙物
P3 第三间隙物
R1 显示区
R2 非显示区
S1、S2、S3、S4、S5、S6 步骤
T1 第一总厚度
T2 第二总厚度
U 主动元件层
10、10’、20、20’、30、30’、30”、30”’ 液晶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绘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绘示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R1与非显示区R2,其中非显示区R2环绕显示区R1的外围设置,显示区R1为液晶显示面板10显示影像的区域,而非显示区R2例如可设置周边导线。再者,液晶显示面板10另包含框胶A设置于非显示区R2内。具体来说,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G1、第二基板G2、液晶层M、框胶A,其中第二基板G2与第一基板G1彼此相对设置,液晶层M设置于第一基板G1与第二基板G2之间,具有液晶间隙MD,且被框胶A所围绕。第一基板G1与第二基板G2可分别包括透光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塑胶基板或其它硬式或可挠式基板,举例而言,第二基板G2与第一基板G1可分别为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在第二基板G2上可设置有一主动元件层U,主动元件层U例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以阵列形式排列在第二基板G2表面,第一基板G1内表面则可设置有彩色滤光层CF。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0另包括黑色矩阵层BM与保护层OC设置于第一基板G1上,其中黑色矩阵层BM设于彩色滤光层CF与第一基板G1之间,而保护层OC覆盖彩色滤光层CF以及黑色矩阵层BM。需注意的是,彩色滤光层CF与黑色矩阵层BM可为图案化的膜层,但图1仅以一平坦膜层示意。再者,液晶层M中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框胶A可包括多个框胶间隔物(未示于图1与图2),例如具有特定尺寸的金粒子、其他材料的间隔球或其他形状的间隔物,但不以此为限。液晶显示面板10另包括多个间隙物P(仅示于图2)设置于保护层OC上,并且位于保护层OC与主动元件层U之间,用来提供液晶层M间隙的支撑。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10,在显示区R1及非显示区R2中框胶A以外的区域,彩色滤光层CF可包括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以及第二彩色滤光层CF2,依序设置于黑色矩阵层BM表面,且彩色滤光层CF还可选择性地另包括第三彩色滤光层(图未示)设置于第二彩色滤光层CF2上,其中第一彩色滤光层CF1、第二彩色滤光层CF2以及第三彩色滤光层可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第一彩色滤光层CF1可为红色滤光层、第二彩色滤光层CF2可为绿色滤光层以及第三彩色滤光层可为蓝色滤光层,但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亦可为绿色滤光层或蓝色滤光层。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不以图2为限,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以及第二彩色滤光层CF2可视设计需求而更改其配置方式,例如在变化实施例中,第二彩色滤光层CF2可不覆盖第一彩色滤光层CF1。
如图2所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C1、多个第二支撑部C2以及多个第三支撑部C3设置于显示区R1及非显示区R2中框胶A以外的区域的第一基板G1与第二基板G2之间,为了清楚表示本发明第一支撑部C1、多个第二支撑部C2以及多个第三支撑部C3中各膜层的关系,图1未绘示出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以及第三支撑部C3,而是于图2中绘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以及第三支撑部C3的各一个的放大示意图,且省略了第二基板G2、液晶层M2等元件。第一支撑部C1分别包括第一底层B1与第一间隙物P1依序设置在第一基板G1表面,第二支撑部C2分别包括第二底层B2与第二间隙物P2依序设置在第一基板G1表面,而第三支撑部C3分别包括第三底层B3与第三间隙物P3依序设置在第一基板G1表面,其中,第一间隙物P1、第二间隙物P2以及第三间隙物P3即为前述的间隙物P。在第一支撑部C1中,第一底层B1包括黑色矩阵层BM、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以及保护层OC,亦即,第一支撑部C1由第一间隙物P1以及其下方所堆叠的黑色矩阵层BM、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以及保护层OC所构成。在第二支撑部C2中,第二底层B2包括黑色矩阵层BM与保护层OC,但不包括彩色滤光层CF,亦即,第二支撑部C2仅由第二间隙物P2以及其下方所堆叠的黑色矩阵层BM和保护层OC所构成。在第三支撑部C3中,第三底层B3包括黑色矩阵层BM、第一彩色滤光层CF1、第二彩色滤光层CF2及保护层OC,亦即,第三支撑部C3由第三间隙物P3以及其下方所堆叠的黑色矩阵层BM、第一彩色滤光层CF1、第二彩色滤光层CF2以及保护层OC所构成。由上述可知,第一支撑部C1的第一间隙物P1在垂直投影于第一基板G1的方向上与第一彩色滤光层CF1重叠,第三支撑部C3的第三间隙物P3在垂直投影于第一基板G1的方向上与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以及第二彩色滤光层CF2重叠,而第二支撑部C2的第二间隙物P2在垂直投影于第一基板G1的方向上不与任何彩色滤光层CF重叠。需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底层B1、第二底层B2与第三底层B3内的堆叠膜层不完全相同,但此三者的总厚度实质上相同,且第一间隙物P1、第二间隙物P2与第三间隙物P3的高度实质上也相同。换句话说,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与第三支撑部C3的总厚度实质上都相同。需注意的是,上述有关“总厚度实质上相同”或“高度实质上相同”者两者之间的厚度差或高度差小于等于0.3微米,或是小于等于总厚度的5%。
一般而言,保护层OC的材料可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酰亚胺(PI)、硅氧烷、丙烯酰基(Acryl)、环氧树脂(Epoxy)、酚醛树脂(Novolak)或其他合适的材料。由于保护层OC的材料中不含颜料也不需要大量的分散剂,所以其材料中的高分子间具有较好键结能力,例如具有高分子间的交联(Cross-link)键结,因此保护层OC可具有较佳的机械特性,例如具有高弹性回复率(Recovery ratio)。另一方面,彩色滤光层CF的材料通常包含颜料与分散剂,因此其材料中的高分子间的键结会受影响而具有较低的弹性回复率。由上述可知,当底层的组成中包括彩色滤光层CF时,则其弹性回复率会降低,且当底层中的彩色滤光层CF厚度越厚时,弹性回复率越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层B2因不具有任何彩色滤光层CF而具有最高弹性回复率,第一底层B1因具有第一彩色滤光层CF1而具有较低的弹性回复率,而第三底层B3因同时具有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以及第二彩色滤光层CF2而具有更低的弹性回复率。由上可知,由于第三底层B3的弹性回复率小于第一底层B1的弹性回复率,又第一底层B1的弹性回复率小于第二底层B2的弹性回复率,因此在第一间隙物P1、第二间隙物P2与第三间隙物P3的高度实质上相同的情况下,第三支撑部C3的弹性回复率小于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且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小于第二支撑部C2的弹性回复率。举例而言,第三支撑部C3的弹性回复率与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的差值可大于等于3%,而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与第二支撑部C2的弹性回复率的差值亦可大于等于3%,但不以此为限。据此,本发明显示面板10的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与第三支撑部C3虽具有实质相同的总厚度,但却具有不同的弹性回复率,因此可以藉由在显示区R1中不同区域配置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与第三支撑部C3,以调整液晶显示面板10各区域的压力承受度与面板弹性回复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与第三支撑部C3的主要差异在于底层中彩色滤光层的膜层多寡,所以在制程中仅需调整彩色滤光层的光罩位置,即可轻易地制作出第一、第二及第三底层B1、B2、B3,换句话说,本发明不需重制支撑部中各元件的光罩,可利用现有光罩而制作出至少三种具有不同弹性回复率的支撑部。
关于如何于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中进一步运用前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三支撑部的配置而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以及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体机械强度,将于下文中依序介绍。
首先介绍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运用第一支撑部C1、第二支撑部C2与第三支撑部C3的配置而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3,图3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的第二支撑部C2与第三支撑部C3邻近框胶A间隔排列设置,并环状包围设置在显示区R1内的第一支撑部C1。本实施例是利用弹性回复率差异较大的第二支撑部C2与第三支撑部C3的间隔排列设置,以有助于减少邻近框胶A的第一基板G1及第二基板G2之间的液晶间隙MD(参阅图1)的变异情况,并进而得到具有均一液晶间隙MD的液晶显示面板10,因此可改善现有液晶显示面板中因液晶间隙不均而产生色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依序介绍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且为了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相异处并简化说明,在下文的各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针对各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重复部分进行赘述。
请参考图4,图4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于液晶显示面板20中,第二支撑部C2邻近框胶A的四个角落设置,且第一支撑部C1邻近框胶A与第二支撑部C2设置,并环状包围设置在显示区R1(未标示于图4)内的第三支撑部C3,换句话说,邻近于框胶A侧边的第一支撑部C1设置于第三支撑部C3与框胶A之间,且邻近于第二支撑部C2的第一支撑部C1设置于第三支撑部C3与第二支撑部C2之间。由框胶A至显示区R1中央区域,第二支撑部C2、第一支撑部C1及第三支撑部C3依序设置,使得显示面板20由外围至中央的弹性回复率渐进式减少。此设置可以改善液晶显示面板20的角落发生液晶间隙MD异常时造成的颜色不均与牛顿环现象。本实施例的结构可适用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四个角落的液晶间隙MD过小的情况,并且可以设计使第二支撑部C2的弹性回复率大于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约3%,而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大于第三支撑部C3的弹性回复率约3%,以改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0的角落发生液晶间隙MD异常的问题,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5,图5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相较于第二实施例,于本变化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20’中,第三支撑部C3与第二支撑部C2的设置位置互相交换,亦即第三支撑部C3邻近框胶A的四个角落设置,且第一支撑部C1邻近框胶A与第三支撑部C3设置,并环状包围设置于显示区R1(未标示于图5)内的第二支撑部C2。换句话说,邻近于框胶A侧边的第一支撑部C1设置于第二支撑部C2与框胶A之间,且邻近于第三支撑部C3的第一支撑部C1设置于第二支撑部C2与第三支撑部C3之间。由框胶A至显示区R1中央区域,第三支撑部C3、第一支撑部C1及第二支撑部C2依序设置,使得显示面板20由外围至中央的弹性回复率渐进式增加。此设置同样可以改善液晶显示面板20的角落发生液晶间隙MD异常时造成的颜色不均与牛顿环现象,特别可适用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四个角落的液晶间隙MD过大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可以设计使第二支撑部C2的弹性回复率大于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约3%,而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大于第三支撑部C3的弹性回复率约3%,以改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20的角落发生液晶间隙MD异常的问题,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6,图6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面板30为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中心线N,且显示面板30以中心线N为弯曲面轴心。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部C2沿着中心线N及中心线N的两侧设置,且第一支撑部C1及第三支撑部C3间隔排列设置于框胶A与第二支撑部C2之间。具体来说,一般制作曲面液晶显示面板时,会先制作成平面的液晶显示面板,之后再使平面液晶显示面板弯曲而制作成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在此情况下,位于中心线N及中心线N两侧的间隙物会受到较大程度的挤压,因而容易产生液晶间隙MD不均的情形,所以本实施例将弹性回复率较佳的第二支撑部C2设置于中心线N及中心线N两侧将有助于改善曲面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请参考图7,图7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第一变化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相较于第三实施例,于液晶显示面板30’中,第三支撑部C3沿着中心线N设置,且第二支撑部C2沿着中心线N的两侧设置成至少两直列,而第一支撑部C1设置于框胶A与第二支撑部C2之间并以平行于中心线N的方向排列成至少两直列。根据本变化实施例,当中心线N附近因面板弯折而造成液晶间隙MD较大时,在中心线N设置弹性回复率较小的第三支撑部C3,而液晶显示面板30’邻近外围区域的液晶间隙MD因为受到框胶A支撑,会具有较固定的间隙大小,因此设置第一支撑部C1,并且在中心线N两侧设置第二支撑部C2,以作为缓冲,藉以提供液晶间隙MD较好的支撑效果,进而改善曲面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请参考图8,图8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第二变化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变化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30”中,第二支撑部C2沿着中心线N设置,且第三支撑部C3沿着中心线N的两侧设置,而第一支撑部C1设置于框胶A与第三支撑部C3之间并以平行于中心线N的方向排列成直列。根据本变化实施例,当中心线N附近因弯折而造成液晶间隙MD较小时,在中心线N设置弹性回复率较大的第二支撑部C2,邻近框胶A的部分仍设置第一支撑部C1,并且在第一支撑部C1与第二支撑部C2之间设置第三支撑部C3,以提供较佳的液晶间隙MD支撑效果。
请参考图9,图9绘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第三变化实施例的支撑部配置示意图。如图9所示,相较于第三实施例,于液晶显示面板30”’中,第二支撑部C2沿着中心线N设置,且第一支撑部C1及第三支撑部C3间隔排列设置于框胶A与第二支撑部C2之间。藉由上述配置,可均匀化液晶显示面板30”’的整体液晶间隙MD的支撑效果与弹性回复率。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利用具有不同底层的支撑部以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请参考图10至图15,图10绘示本发明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流程图,图11至图15绘示本发明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的面板结构局部示意图,其中,为使图示简单明了,图11至图15仅绘示出第一基板和其表面的部分膜层与元件以及第二基板。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首先,进行步骤S1,提供液晶显示面板10’,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0’为半成品,大体上可具有如图1所示的结构,例如包括第一基板G1、第二基板G2、主动元件层U、液晶层M、保护层OC、彩色滤光层CF、至少一间隙物P、黑色矩阵层BM以及一框胶A(部分元件未示于图11中)等,其中保护层OC设于第一基板G1表面,彩色滤光层CF设于第一基板G1与保护层OC之间,间隙物P设置于保护层OC表面并位于显示区R1内,而框胶A设置于保护层OC表面并位于非显示区R2内。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0’还可选择性地包含图案化的黑色矩阵层BM设置于彩色滤光层CF与第一基板G1之间。一般而言,由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R1设置有像素阵列,因此显示区R1中也会有多种颜色的单层彩色滤光层CF对应于像素阵列中的各子像素,例如图11中是以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为例,而间隙物P与设于其下方的部分保护层OC、部分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以及选择性的黑色矩阵层BM在显示区R1中构成了第一支撑部C1,如前述实施例所述,间隙物P下方的膜层叠构视为第一底层B1,包含保护层OC、部分第一彩色滤光层CF1以及选择性的黑色矩阵层BM。由于显示区R1中的大部分保护层OC都会覆盖在彩色滤光层CF上,因此显示区R1内的保护层OC得以维持其平坦度而几乎没有高度落差,保护层OC在显示区R1内可视为具有平坦层的功用,并且,当显示区R1内各间隙物P下方的膜层叠构都如第一支撑部C1一样,只有保护层OC、一层彩色滤光层CF与选择性的黑色矩阵层BM时,那么这些间隙物P与其下方的膜层的堆叠基本上与前述第一支撑部C1都有大致相同的机械强度、弹性回复率与厚度。另一方面,在非显示区R2或框胶A内,由于保护层OC下方没有彩色滤光层CF,因此从保护层OC表面到第一基板G1表面之间的厚度会较显示区R1的膜层总厚度小,亦即保护层OC表面至第一基板G1之间的厚度在显示区R1与框胶A或非显示区R2会有些微的差异(图11未画出厚度此差异)。换句话说,若将框胶A与第一基板G1之间的保护层OC与选择性的黑色矩阵层BM视为第四底层B4,那么第一底层B1的厚度会大于第四底层B4的厚度。上述情形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在显示区R1与非显示区R2会具有大小不同的液晶间隙MD,进而影响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品质,而产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为了尽量均匀化液晶间隙MD,可在框胶A中设置具刚性的框胶间隔物A1,例如间隔球或其他形状的间隔物,如图12所示。框胶间隔物A1的材料举例为金、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酰亚胺(PI)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在设置框胶间隔物A1时,应考量框胶A的第四底层B4和显示区R1的第一底层B1之间的高度差来选择适当大小的框胶间隔物A,以有效地缩小液晶间隙MD在显示区R1与非显示区R2之间的高度差异。然而,由于框胶间隔物A1可选择的尺寸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即使在框胶A内设置了适当尺寸的框胶间隔物A1,但仍然无法使显示区R1与非显示区R2的液晶间隙MD完全相同。
所以,本发明方法是利用下述的步骤S2至步骤S6来达到调整液晶间隙MD的目的。在步骤S1之后,可分别进行步骤S2与步骤S3并同时参阅图12。在步骤S2中,测量框胶间隔物A1的上表面至第一基板G1表面的距离,以得到第一总厚度T1。另外,进行步骤S3,测量第一支撑部C1的上表面至第一基板G1表面的距离,以得到第二总厚度T2。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步骤S2与步骤S3的执行顺序,并可依实际需求选择先进行步骤S2或步骤S3。接着,进行步骤S4,计算第一总厚度T1以及第二总厚度T2的差值,并依据该差值而选择提供至少一第二支撑部C2或提供至少一第三支撑部C3设置于框胶A与第一支撑部C1之间。如图12所示,若框胶间隔物A1的尺寸较大,例如框胶间隔物A1的粒径大于第一间隙物P1的高度,那么第一总厚度T1会大于第二总厚度T2,意即当第一总厚度T1与第二总厚度T2的差值大于零时,则进行步骤S5,如图13所示,提供至少一第二支撑部C2设于框胶A与第一支撑部C1之间,且第二支撑部C2的弹性回复率/机械特大于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机械特性。详细来说,当第一总厚度T1大于第二总厚度T2时,代表框胶A的框胶间隔物A1的支撑力太好,其所支撑的液晶间隙MD大于显示区R1中第一支撑部C1所支撑的液晶间隙MD,因此本发明方法提供弹性回复率/机械特性较大的第二支撑部C2设置于框胶间隔物A1和第一支撑部C1之间,以第二支撑部C2作为显示区R1与框胶A之间的液晶间隙MD变化的缓冲,藉此可获得具有较均匀的液晶间隙MD的液晶显示面板,以提升显示品质。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C2是设置在显示区R1内并邻近非显示区R2设置。然而,在变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C2也可设置在非显示区R2内,位于显示区R1与框胶A之间。
另一方面,如图10和图14所示,若框胶间隔物A1的尺寸较小,例如小于第一间隙物P1的高度,那么第一总厚度T1会小于第二总厚度T2,意即当第一总厚度T1与第二总厚度T2的差值小于零时,则进行步骤S6,如图15所示,提供至少一第三支撑部C3设于框胶A与第一支撑部C1之间,且第三支撑部C3的弹性回复率/机械特性小于第一支撑部C1的弹性回复率/机械特性。具体来说,当第一总厚度T1小于第二总厚度T2时,代表框胶A的支撑力不足,显示区R1由第一支撑部C1支撑的液晶间隙MD大于非显示区R2由框胶间隔物A1与框胶A支撑的液晶间隙MD,因此本发明方法提供弹性回复率/机械特性较小的第三支撑部C3设置于框胶间隔物A1和第一支撑部C1之间,以第三支撑部C3作为缓冲,藉此平衡框胶A与显示区R1之间的液晶间隙MD变化,进而可获得具有较均匀的液晶间隙MD的液晶显示面板,并进一步改善显示品质。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是将第三支撑部C3设于显示区R1内,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部C3邻近非显示区R2设置,但不以此为限,在变化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部C3也可设于非显示区R2内并位于框胶A与显示区R1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改变支撑部的底层材料而提供具有不同弹性回复率和机械特性的支撑部,并藉由支撑部的各种配置而有效减少液晶间隙的变异情况,进而得到具有均一液晶间隙的液晶显示面板,因此可改善现有液晶显示面板中因液晶间隙不均而产生色差的问题。此外,因本发明仅需要改变各支撑部的配置即可达到改善色差的效果,因此仅需调配底层中膜层(例如彩色滤光层)光罩的共用情形,而不需重制间隙物的光罩、黑色矩阵层的光罩以及彩色滤光层的光罩即可达到调整液晶间隙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非显示区环绕该显示区的外围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框胶,设置于该非显示区内的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该框胶围绕该液晶层;
多个第一支撑部,设置于该显示区内的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各该第一支撑部分别包括一第一底层与一第一间隙物依序设置在该第一基板表面,其中该第一底层包括一黑色矩阵层、一第一彩色滤光层以及一保护层;
多个第二支撑部,设置于该显示区内的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各该第二支撑部分别包括一第二底层与一第二间隙物依序设置在该第一基板表面,其中该第二底层包括该黑色矩阵层与该保护层;以及
多个第三支撑部,设置于该显示区内的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各该第三支撑部分别包括一第三底层与一第三间隙物依序设置在该第一基板表面,其中该第三底层包括该黑色矩阵层、该第一彩色滤光层、一第二彩色滤光层及该保护层;
其中该第一底层、该第二底层与该第三底层的总厚度实质上相同,且该第一间隙物、该第二间隙物与该第三间隙物的高度实质上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支撑部与这些第三支撑部邻近该框胶间隔排列设置并环状包围这些第一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支撑部邻近该框胶的角落设置,且这些第一支撑部邻近该框胶与这些第二支撑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支撑部环状包围这些第三支撑部,且这些第一支撑部设置于这些第三支撑部与这些第二支撑部及该框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三支撑部邻近该框胶的角落设置,且这些第一支撑部邻近该框胶与这些第三支撑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支撑部环状包围这些第二支撑部,且这些第一支撑部设置于这些第二支撑部与这些第三支撑部及该框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三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小于这些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且这些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小于这些第二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三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与这些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的差值大于等于3%,且这些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与这些第二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的差值大于等于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为一曲面液晶显示面板,且该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中心线,而该曲面显示面板以该中心线为一轴心而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支撑部沿着该中心线及该中心线的两侧设置,且这些第一支撑部及这些第三支撑部间隔排列设置于该框胶与这些第二支撑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三支撑部沿着该中心线设置,且这些第二支撑部沿着该中心线的两侧设置,这些第一支撑部设置于该框胶与这些第二支撑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支撑部沿着该中心线设置,且这些第三支撑部沿着该中心线的两侧设置,这些第一支撑部设置于该框胶与这些第三支撑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支撑部沿着该中心线设置,且这些第一支撑部及这些第三支撑部间隔排列设置于该框胶与这些第二支撑部之间。
14.一种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非显示区环绕该显示区的外围设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基板;
一保护层设于该基板表面;
一框胶位于非显示区内且设置于该保护层上;
一第一彩色滤光层设于该基板表面与该保护层之间;
至少一间隙物设置于该保护层表面并位于该显示区内,且该至少一间隙物与设于其下方的部分该保护层及部分该第一彩色滤光层构成一第一支撑部;以及
至少一框胶间隔物设置于该保护层表面并位于该框胶内;
测量该框胶间隔物的上表面至该基板表面的距离,得到一第一总厚度;
测量该第一支撑部的上表面至该基板表面的距离,得到一第二总厚度;以及
依据该第一总厚度以及该第二总厚度的一差值,选择提供至少一第二支撑部或提供至少一第三支撑部设置于该框胶与该第一支撑部之间,且提供该至少一第二支撑部或提供该至少一第三支撑部的方法包括:
当该第一总厚度大于该第二总厚度时,则提供该至少一第二支撑部设于该框胶与该第一支撑部之间,且该至少一第二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大于该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以及
当该第一总厚度小于该第二总厚度时,则提供该至少一第三支撑部设于该框胶与该第一支撑部之间,且该至少一第三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小于该第一支撑部的弹性回复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支撑部包含该保护层与一间隙物依序设置在该基板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三支撑部包含该保护层、该第一彩色滤光层、一第二彩色滤光层及一间隙物依序设置在该基板表面。
CN201610557447.8A 2016-05-30 2016-07-15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 Active CN106200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6812 2016-05-30
TW105116812A TWI578062B (zh) 2016-05-30 2016-05-30 液晶顯示面板以及調整液晶顯示面板的液晶間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134A true CN106200134A (zh) 2016-12-07
CN106200134B CN106200134B (zh) 2019-05-10

Family

ID=57474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57447.8A Active CN106200134B (zh) 2016-05-30 2016-07-15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0134B (zh)
TW (1) TWI5780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3479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291439A (zh) * 2022-06-30 2022-11-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7631A1 (en) * 2002-01-22 2003-07-24 Yoshiaki Nakayosh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021633A (zh) * 2006-02-16 2007-08-22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US20120229718A1 (en) * 2011-03-09 2012-09-13 Yinkuei Huang Direct-view adjustable lenticular 3D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20130027645A1 (en) * 2011-07-29 2013-01-31 Yamakawa Eish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182624A (zh) * 2015-09-24 2015-1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3698A (en) * 2009-03-02 2010-09-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Substrate structure with spacer and LCD panel using the same and LCD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324001A (zh) * 2011-12-07 2013-06-16 Chimei Innolux Corp 濾光層基板及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7631A1 (en) * 2002-01-22 2003-07-24 Yoshiaki Nakayosh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021633A (zh) * 2006-02-16 2007-08-22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US20120229718A1 (en) * 2011-03-09 2012-09-13 Yinkuei Huang Direct-view adjustable lenticular 3D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20130027645A1 (en) * 2011-07-29 2013-01-31 Yamakawa Eish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182624A (zh) * 2015-09-24 2015-1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3479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983479B (zh) * 2017-06-01 2019-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1327355B2 (en) 2017-06-01 2022-05-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substrate
CN115291439A (zh) * 2022-06-30 2022-11-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5291439B (zh) * 2022-06-30 2023-11-2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134B (zh) 2019-05-10
TWI578062B (zh) 2017-04-11
TW201809817A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2985B2 (en) Liquid crystal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81726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798232B1 (ko)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액정 표시 패널
US765649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107219668B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及显示面板
US20110228190A1 (en) Curved display panel
WO2016061850A1 (zh) 曲面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US20190121185A1 (en) Display mother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US20090190084A1 (en) Spac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the same
US985763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055863A1 (en)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04793403A (zh) 平面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CN111427198A (zh) 显示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200134A (zh)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间隙的方法
WO2021114525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760604Y (zh) 液晶面板用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JP2007079573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134067U (zh) 显示面板
US7965362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having recesses for holding spacers
US2008005553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317722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20168595A1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0422833C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370629A1 (en) Display panel
TWI706193B (zh) 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