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9645A - 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及装置对装置使用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及装置对装置使用者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69645A CN104869645A CN201510043153.9A CN201510043153A CN104869645A CN 104869645 A CN104869645 A CN 104869645A CN 201510043153 A CN201510043153 A CN 201510043153A CN 104869645 A CN104869645 A CN 1048696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user
- base station
- information
- p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及装置对装置使用者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定义一资源池。该基站包含一储存器、一处理器以及一收发器。储存器储存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处理器根据该信号质量信息及该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该资源池挑选多个资源区块,以组成一装置对装置(D2D)资源池,并根据该D2D资源池产生一资源组态信息。该资源组态信息指示该D2D资源池。收发器传送该资源组态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及装置对装置使用者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发明的基站根据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无线通讯系统的资源池挑选多个资源区块,以供装置对装置使用者装置使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成熟,衍生许多无线通讯系统并运用于各种场合。在公共安全网路(public safety network)架构下,为提供紧急通讯服务(例如:呼叫警察、消防局或救护车)或群组间的通讯服务,故邻近的使用者装置存在直接通讯的需求,使彼此间的沟通更有效率。然而,这些直接通讯的需求皆须透过特定的使用者装置并使用特定频带来达成。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 TermEvolution;3GPP LTE)通讯系统系为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通讯系统且支援3GPP LTE通讯系统的使用者装置亦逐渐地被使用于日常通讯上。在3GPP LTE通讯系统下,使用者装置间的数据传输皆须透过基站及核心网路作为媒介,故须位于基站的信号涵盖范围内并根据基站所分配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若使用者装置未位于基站的信号涵盖范围内,则无法获得资源分配,因而无法与其他使用者装置进行通讯。此外,现有的3GPPLTE通讯系统并没有提供使用者装置间直接通讯的服务,故现有的3GPP LTE通讯系统无法将其资源延伸地供公共安全网路使用。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以自原先3GPP LTE网路的资源中配置适合的资源供使用者装置间进行直接通讯,乃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及装置对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使用者装置。本发明的基站根据一信号质量信息(signal quality information)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traffic loading information)至少其中之一动态地自现有3GPP LTE通讯系统的资源池中配置适合的资源供使用者装置间进行直接通讯。据此,本发明能使得3GPP LTE通讯系统将其资源延伸地供公共安全网路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该无线通讯系统定义一资源池。该基站包含一储存器、一处理器以及一收发器。该储存器用以储存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该处理器电性连接至该储存器,并用以根据该信号质量信息及该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该资源池挑选多个资源区块,以组成一D2D资源池,并根据该D2D资源池产生一资源组态信息。该资源组态信息指示该D2D资源池。该收发器电性连接至该处理器,并用以传送该资源组态信息。
此外,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更揭露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装置对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使用者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定义一资源池。该D2D使用者装置包含一收发器以及一处理器。该收发器用以接收一资源组态信息。该资源组态信息指示一D2D资源池。该D2D资源池是由一基站根据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该资源池挑选多个资源区块所组成。且该资源组态信息系该基站根据该D2D资源池所产生。该处理器电性连接至该收发器,并用以解析该资源组态信息,以得知该D2D资源池。
此外,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更揭露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装置对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使用者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定义一资源池。该资源池定义一上行资源。该上行资源包含一D2D广播资源。该D2D使用者装置包含一收发器及一处理器。该收发器用以透过该D2D广播资源,自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一附加资源组态信息。该附加资源组态信息是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根据一资源组态信息所产生。该资源组态信息指示一D2D资源池。该D2D资源池是由一基站该根据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该资源池挑选多个资源区块所组成。该资源组态信息是由该基站根据该D2D资源池所产生,并透过该D2D广播资源传送至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该处理器电性连接至该收发器,并用以解析该附加资源组态信息,以得知该D2D资源池。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此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态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1的示意图;
图2A描绘本发明的资源池RP及其所包含的多个个资源区块(resource block;RB)的一范例;
图2B描绘本发明的D2D资源池DRP的一范例;
图3A-3C分别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基站1与D2D使用者装置间在传送资源组态信息的情境;
图4A-4C分别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基站1与D2D使用者装置间在传送资源请求消息的情境;
图5A-5H系分别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基站1与D2D使用者装置间在传送资源配置信息的情境;
图6A-6B分别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间进行握手程序的范例;
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D2D使用者装置7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D2D使用者装置7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D2D使用者装置7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D2D使用者装置7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及第十四实施例的D2D使用者装置7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D2D使用者装置7的示意图;以及
图13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D2D使用者装置7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站
7:D2D使用者装置
11:储存器
13:处理器
15:收发器
51:第一D2D使用者装置
53:第二D2D使用者装置
55:第三D2D使用者装置
71:收发器
73:处理器
102:资源组态信息
104:资源请求消息
106:资源配置信息
202:附加资源组态信息
204:资源请求消息
206:附加资源配置信息
306:附加资源配置信息
406:附加资源配置信息
506:附加资源配置信息
510:D2D混合存取请求
512:D2D混合存取响应
DRP:D2D资源池
D-UE1~D-UE9:D2D使用者装置
G1:群组
G2:群组
L-UE:蜂窝式使用者装置
RB:资源区块
RP:资源池
SC:信号涵盖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透过实施方式来解释本发明的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及装置对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使用者装置。须说明者,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须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实施。因此,有关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发明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本案所请求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除此之外,于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且以下附图中各元件间的尺寸关系仅为求容易了解,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
本发明的基站及D2D使用者装置适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以达到装置对装置直接通讯的功能。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讯系统可为符合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通讯系统或其他例如采用正交分频多工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通讯技术下的无线通讯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2A以及图2B。图1为本发明的一基站1的示意图。基站1包含一储存器11、一处理器13及一收发器15。于本实施例中,基站1是用于LTE无线通讯系统,其定义一资源池RP。如图2A所示,资源池RP是由特定频率区间及时间区间所组成的无线电资源,并包含多个资源区块(resourceblock;RB)。
储存器11用以储存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举例而言,信号质量信息可包含基站1信号涵盖范围内的各D2D使用者装置相对于资源池RP的信号干扰强度、信号接收强度等,而传输量负载信息可为目前资源池的使用率(即已分配供蜂窝式使用者装置使用的资源数量)。须说明者,于本发明中,D2D使用者装置同时支援LTE无线通讯及D2D无线通讯的使用者装置,而蜂窝式使用者装置仅支援LTE无线通讯的使用者装置。
于一实务范例中,D2D使用者装置可藉由量测程序而得到相对于资源池RP的信号干扰强度、信号接收强度等,并产生及传送一量测报告消息至基站1。在此情况下,收发器15接收量测报告消息,俾处理器13可根据量测报告消息,产生信号质量信息并储存于储存器11中。此外,于另一实务范例中,由于基站1信号涵盖范围内的LTE使用者装置及D2D使用者装置皆与基站1进行一连线程序,故处理器13可根据D2D使用者装置及蜂窝式使用者装置于连线程序中的信号特性(例如:接收信号强度、信号干扰程度及接收信号方位等),产生信号质量信息。换言之,基站1可基于D2D使用者装置的信号量测结果及/或基站1本身的信号量测结果来产生信号质量信息。
基于信号质量信息及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处理器13可动态地自资源池RP挑选多个资源区块,以组成一D2D资源池DRP,即如图2A及图2B所示。具体而言,根据信号质量信息,基站1可得知目前资源池RP哪些资源区块对于D2D使用者装置具有较低的干扰且具有较佳的接收信号强度,以避免挑选具有干扰严重或信号严重衰减的资源区块。如此一来,基站1可根据信号质量信息,挑选预定数量的资源区块,以组成D2D资源池DRP。此外,进一步地根据传输量负载信息,基站1可根据本身目前负载的情形,动态地决定欲挑选的资源区块数量,以组成D2D资源池DRP。另外,基站1亦可只根据传输量负载信息,挑选特定数量的资源区块,以组成D2D资源池DRP。
进一步言,于本实施例中,基站1根据信号质量信息及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动态地自资源池RP挑选该等资源区块,以供其信号涵盖范围内的非特定的D2D使用者装置使用。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3可更自资源池RP挑选一些固定的资源区块,以供特定的D2D使用者装置使用。在此情况下,处理器13定义D2D资源池DRP中的一动态资源区块组以及至少一固定资源区块组。动态资源区块组是供非特定的D2D使用者装置使用,而固定资源区块组是供特定的D2D使用者装置。在此,特定的D2D使用者装置可为具有高速移动性(high speed mobility)或具有特定应用(例如:紧急通讯)的D2D使用者装置。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3可定义D2D资源池DRP中的多个群组资源区块组,或定义动态资源区块组及/或固定资源区块组包含多个群组资源区块组,以供一群组中的D2D使用者装置使用。
须说明者,资源池RP包含一上行资源及一下行资源,就一般实务上的考量,处理器13通常会自上行资源挑选该等资源区块。然而,自上行资源、下行资源或其组合中挑选该等资源区块,以组成D2D资源池皆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于决定D2D资源池后,处理器13根据该D2D资源池DRP产生一资源组态信息102。资源组态信息102是用以指示D2D资源池DRP。接着,处理器13透过收发器15传送资源组态信息102。如此一来,当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到资源组态信息102,即可根据资源组态信息102得知D2D资源池DRP,或进一步地得知所定义的动态资源区块组、至少一固定资源区块组及群组资源区块组。
于其他实施例中,当基站1察觉其信号涵盖范围内的D2D使用者装置可能会与邻近基站信号涵盖范围内的D2D使用者装置进行D2D数据传输时,则基站1会透过后端网路先与邻近基站进行一协议程序(negotiation procedure),以进一步地根据协议程序,自资源池RP挑选该等资源区块。如此一来,基站1的D2D资源池DRP中的该等资源区块与邻近基站的邻近D2D资源池中的该等资源区块可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
具体而言,处理器13使收发器15将基站1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的信息透过后端网路,传送给邻近基站,且亦会自邻近基站接收邻近基站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的信息。由于基站1与邻近基站间可存在一优先次序(例如:基站编号较小的具有较高的优先次序),因此两者可依优先次序,决定使用优先次序较高的基站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或依据优先次序较高的基站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更改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使得两者最后决定的该等资源区块部分相同。
举例而言,当处理器13发觉邻近基站的基站编号比本身的基站编号小,则处理器13舍去原先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而改由邻近基站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来组成D2D资源池DRP,或者更改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的一部分,使一个或多个资源区块与邻近基站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相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请参考图3A-3C,其分别绘示基站1与D2D使用者装置间在传送资源组态信息的情境。于本实施中,基站1透过广播的方式传送资源组态信息。具体而言,处理器13将资源组态信息载于下行资源的一广播资源,例如:主要信息区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系统信息区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主要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或次要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
详言之,当资源组态信息透过主要信息区块或系统信息区块传送时,主要信息区块或系统信息区块是携带完整的D2D资源池DRP的信息。然而,当资源组态信息透过主要同步信号或次要同步信号传送时,则存在一对映规则,以使得D2D使用者装置可根据主要同步信号或次要同步信号的特定序列,使用对映规则,得到D2D资源池DRP的信息。换言之,在此情况下,基站1资源池RP所挑选的该等资源区块为预设的多个资源区块群组中的其中之一,而各资源区块群组对映至主要同步信号或次要同步信号的特定序列。据此,在基站1与D2D使用者装置皆储存对映规则、主要同步信号或次要同步信号的序列及该等资源区块群组这些信息的情况下,基站1即可透过主要同步信号或次要同步信号将资源组态信息传送给D2D使用者装置。
此外,当资源组态信息透过主要信息区块或系统信息区块传送时,亦可存在对映规则,以使得D2D使用者装置可根据主要信息区块或系统信息区块所携带的特定信息,使用对映规则,得到D2D资源池DRP的信息。换言之,在基站1与D2D使用者装置皆储存对映规则、特定信息及该等资源区块群组这些信息的情况下,基站1即可透过于主要信息区块或系统信息区块携带特定信息,将资源组态信息传送给D2D使用者装置。如此一来,可使得主要信息区块或系统信息区块不用携带完整的D2D资源池DRP的信息,进而减少其所携带的信息量。
于图3A所绘示的情境中,基站1的信号涵盖范围SC内包含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2及多个蜂窝式使用者装置L-UE。由于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2皆位于基站1的信号涵盖范围SC内,故可直接自基站1接收到资源组态信息102,即自下行资源的广播资源中撷取出资源组态信息102。
于图3B所绘示的情境中,D2D使用者装置D-UE3是位于信号涵盖范围SC外,且D2D使用者装置D-UE1系离D2D使用者装置D-UE3最近且位于信号涵盖范围SC内的D2D使用者装置。在此情况下,当D2D使用者装置D-UE1接收到资源组态信息102后,则根据资源组态信息102产生一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随后,D2D使用者装置D-UE1透过上行资源的D2D广播资源传送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至D2D使用者装置D-UE3。
须说明者,广播资源及D2D广播资源是分别预先于下行资源及上行资源中所定义的特定资源,并分别供基站1及D2D使用者装置广播特定信息。在此,D2D广播资源可为主要D2D同步信号、次要D2D同步信号、实体D2D广播通道(physical deviceto device broadcast channel;PD2DBCH)或实体D2D同步通道(physical device to devicesynchronization channel;PD2DSCH)。同样地,当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透过实体D2D广播通道或实体D2D同步通道传送时,实体D2D广播通道或实体D2D同步通道携带完整的D2D资源池DRP的信息。然而,当附加资源组态信息透过主要D2D同步信号或次要D2D同步信号传送时,则亦存在对映规则,以使得D2D使用者装置可根据主要D2D同步信号或次要D2D同步信号的特定序列,使用对映规则,得到D2D资源池DRP的信息。
此外,当附加资源组态信息透过实体D2D广播通道或实体D2D同步通道传送时,亦可存在对映规则,以使得D2D使用者装置可根据实体D2D广播通道或实体D2D同步通道所携带的特定信息,使用对映规则,得到D2D资源池DRP的信息。如此一来,可使得实体D2D广播通道或实体D2D同步通道不用携带完整的D2D资源池DRP的信息,进而减少其所携带的信息量。
于图3C所绘示的情境中,存在一D2D群组G1,其包含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3、D-UE4,而D2D使用者装置D-UE3是位于基站1的信号涵盖范围SC外。再者,D2D使用者装置D-UE1是扮演一协调者(coordinator)角色。在此情况下,当D2D使用者装置D-UE1接收到资源组态信息102后,则根据资源组态信息102产生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随后,D2D使用者装置D-UE1透过上行资源的D2D广播资源传送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至D2D使用者装置D-UE3。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请参考图4A-4C,其分别绘示基站1与D2D使用者装置间在传送资源请求消息的情境。于本实施例中,D2D资源池DRP定义一传输请求资源,而收发器15透过传输请求资源,自一个或多个D2D使用者装置接收资源请求消息。具体而言,当D2D使用者装置接收资源组态信息102或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并得知D2D资源池DRP后,则透过D2D资源池DRP的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至基站1或另一D2D使用者装置,以透过另一D2D使用者装置传送资源请求消息至基站1。
须说明者,传输请求资源是于基站1挑选该等资源区块并组成D2D资源池DRP后,进一步地被定义以供D2D使用者装置传送资源请求消息。再者,传输请求资源可位于D2D资源池DRP的特定区域,并且可于细分为多个子资源,以供不同传输需求的D2D使用者装置使用。举例而言,传输请求资源可分成三个子资源:一个子资源供一般D2D使用者装置,一个子资源供具有高速移动性需求的D2D使用者装置,以及一个子资源供具有特定应用(例如:紧急通讯)需求的D2D使用者装置使用。此外,这三个子资源亦可分布于不同的资源区块组中,例如:先前所述的动态资源区块组及至少一固定资源区块组。据此,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中不同的子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则基站1即可得知D2D使用者装置所请求的D2D数据传输的用途,而配置适合的资源区块供D2D使用者装置进行D2D数据传输。
于图4A所绘示的情境中,当D2D使用者装置D-UE1有D2D数据传输的需求时,则D2D使用者装置D-UE1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104至基站1。于图4B所绘示的情境中,D2D使用者装置D-UE3是位于信号涵盖范围SC外,且D2D使用者装置D-UE1是离D2D使用者装置D-UE3最近且位于信号涵盖范围SC内的D2D使用者装置。在此情况下,D2D使用者装置D-UE3是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104至D2D使用者装置D-UE1,接着D2D使用者装置D-UE1再透过传输请求资源,将资源请求消息104中继至基站1。
于图4C所绘示的情境中,存在一D2D群组G1,其包含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3、D-UE4,而D2D使用者装置D-UE3是位于基站1的信号涵盖范围SC外。再者,D2D使用者装置D-UE1是扮演一协调者(coordinator)角色。在此情况下,D2D使用者装置D-UE3是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104至D2D使用者装置D-UE1,接着D2D使用者装置D-UE1再透过传输请求资源,将资源请求消息104中继至基站1。同样地,在存在D2D群组G1下,当D2D使用者装置D-UE4有D2D数据传输的需求时,亦会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204,接着D2D使用者装置D-UE1再透过传输请求资源,将资源请求消息204中继至基站1。此外,D2D使用者装置D-UE1亦可将资源请求消息104及资源请求消息204先整合后,再传送至基站1。
详言之,在存在一D2D群组的情况下,有D2D数据传输需求的D2D使用者装置,可以较低的传送功率,先将资源请求消息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至邻近扮演协调者的D2D使用者装置,藉此减少不同使用者装置于发送信号时所产生的干扰。再者,当D2D资源池DRP被定义包含多个群组资源区块组,或动态资源区块组及/或固定资源区块组进一步被定义包含多个群组资源区块组时,D2D群组中的D2D使用者装置可依据其与扮演协调者的D2D使用者装置间的距离,以不同群组资源区块组的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至扮演协调者的D2D使用者装置。如此一来,可避免在同一D2D群组中的所有D2D使用者装置皆竞争相同的传输请求资源来传送资源请求消息。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请参考图5A-5H,其分别绘示基站1与D2D使用者装置间在传送资源配置信息的情境。于本实施例中,D2D资源池DRP定义一配置通知资源。收发器15透过传输请求资源,自至少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至少一资源请求消息后,处理器13根据至少一资源请求消息,自D2D资源池DRP划分出多个D2D资源区块组(resource block set),并产生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是用以指示该等D2D资源区块组。随后,收发器更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资源配置信息至至少一D2D使用者装置。
须说明者,于本实施例中,该等D2D资源区块组可分布于先前所述的动态资源区块组及至少一固定资源区块组中,即该等D2D资源区块组为动态资源区块组及至少一固定资源区块组的子集合。换言之,处理器13会根据资源请求消息配置适合的资源区块供各种需求的D2D使用者装置使用。再者,若D2D使用者装置有与邻近基站的信号涵盖范围内的D2D使用者装置进行D2D数据传输的需求时,基站1亦会配置与邻近基站相同的资源区块供此D2D使用者装置使用。
于图5A所绘示的情境中,基站1是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以广播的方式传送资源配置信息106。于图5B所绘示的情境中,D2D使用者装置D-UE3是位于信号涵盖范围SC外,且D2D使用者装置D-UE1是离D2D使用者装置D-UE3最近且位于信号涵盖范围SC内的D2D使用者装置。在此情况下,D2D使用者装置D-UE1于接收资源配置信息106后,产生一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并透过配置通知资源,将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传送至D2D使用者装置D-UE3。在此,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同样地是用以指示该等D2D资源区块组。
于图5C所绘示的情境中,存在一D2D群组G1,其包含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3、D-UE4,而D2D使用者装置D-UE3是位于基站1的信号涵盖范围SC外。再者,D2D使用者装置D-UE1是扮演一协调者(coordinator)角色。在此情况下,D2D使用者装置D-UE1于接收资源配置信息106后,产生一附加资源配置信息306,并透过配置通知资源,将附加资源配置信息306传送至D2D使用者装置D-UE3。在此,附加资源配置信息306同样地是用以指示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然而,在存在D2D群组G1的情况下,基站1可能会配置包含多个资源区块的D2D资源区块组供D2D群组G1中的D2D使用者装置使用,故扮演协调者角色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可进一步地配置D2D资源区块组中的资源区块供D2D群组G1中的特定D2D使用者装置使用。据此,附加资源配置信息306可进一步地包含用于D2D群组G1的群组资源配置信息。
于图5D所绘示的情境中,基站1的信号涵盖范围SC内包含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2、D-UE4、D-UE5、D-UE6、D-UE8,而D2D使用者装置D-UE3、D-UE7、D-UE9位于信号涵盖范围SC外。在此情境中,D2D使用者装置D-UE3、D-UE7、D-UE9于之前已分别透过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5、D-UE8传送资源请求消息至基站1。D2D群组G1包含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3、D-UE4,而D2D群组G2包含D2D使用者装置D-UE5、D-UE6、D-UE7。
由于此情境中具有多个D2D使用者装置需透过其他D2D使用者装置传送资源请求消息至基站1及自这些其他D2D使用者装置接收附加资源配置信息,故基站1所产生的资源配置信息更包含一排程信息。排程信息是指示这些其他D2D使用者装置在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的一传输优先顺序(transmission priority)。传输优先顺序可依据D2D使用者装置的识别码、离基站1的距离、群组代码等来决定。
举例而言,扮演群组中协调者角色且群组代码较小的D2D使用者装置先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随后,于各群组中扮演群组中协调者角色的D2D使用者装置皆依序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完附加资源配置信息后,非群组内且具有识别码较小的D2D使用者装置再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如图5D所示,于接收资源配置信息106后,D2D使用者装置D-UE1先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306至D2D使用者装置D-UE3。接着,D2D使用者装置D-UE5再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406至D2D使用者装置D-UE7。最后,D2D使用者装置D-UE8再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506至D2D使用者装置D-UE9。
详言之,于D2D资源池中,配置通知资源可分布于部分子讯框(subframe)中(但不限于此),故D2D使用者装置可于不同子讯框的配置通知资源依序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以避免同时透过相同配置通知资源传送所造成的碰撞(collision)。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D2D资源池DRP可定义一主要配置通知资源及一次要配置通知资源。主要配置通知资源是供基站1传送资源配置信息,而次要配置通知资源是供D2D使用者装置传送附加配置通知资源。
不同于第5A-5D图所绘示的情境,于第5E-5H图所绘示的情境中基站1是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以群播的方式传送资源配置信息106至D2D使用者装置D-UE1。换言之,基站1除了可以广播方式将资源配置信息106传送出去,亦可以单播或群播的方式,将资源配置信息106传送给自其接收资源请求消息的D2D使用者装置。须说明者,D2D使用者装置亦可使用单播、群播或广播的方式传送附加配置通知资源。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亦请参考图5A-5H及图6A-6B。如图6A中,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于接收资源配置信息106后,可根据资源配置信息106,透过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allocated resource block set)传送一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510至一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于接收D2D混合存取请求510后,透过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一D2D混合存取响应(hybrid access response)512至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如此一来,藉此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与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根据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的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一D2D数据传输。于图6A中,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可为图5A及图5E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而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可为图5A及图5E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2。
详言之,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的D2D数据传输信息是指示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及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间双向传输的资源索引(resource index),即配置资源区块组中子资源区块的起始位置。据此,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与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能根据D2D混合存取响应中512的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D2D数据传输。
于另一实施例中,D2D混合存取响应512可更载有一功率控制消息(power controlmessage)。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可根据所接收的D2D混合存取请求510的接收信号强度,而产生功率控制消息,并将其载于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以指示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进行D2D数据传输时所需要的传输功率。如此一来,当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所接收的D2D混合存取请求510的信号强度低于门槛值时,则表示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与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的间的通讯质量较不佳,此时功率控制消息可指示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以较大的传输功率来传输数据;相反地,当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接收的D2D混合存取请求510信号强度高于门槛值时,则表示此时两者的通讯质量良好,此时功率控制消息则指示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应调整适当的传输功率来进行数据传输,藉此可降低对其他使用者的信号干扰,亦可降低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的耗电。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接收资源配置信息106。资源配置信息包含一排程信息,且排程信息指示一传输优先顺序。接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根据该传输优先顺序,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至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透过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D2D混合存取请求510至一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随后,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于接收D2D混合存取请求510后,藉由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D2D混合存取响应512至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如此一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与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根据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的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一D2D数据传输。
同样地,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的D2D数据传输信息是指示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及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间双向传输的资源索引,即配置资源区块组中子资源区块的起始位置。据此,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与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能根据D2D混合存取响应中512的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D2D数据传输。
于图6B中,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可为第5B-5D图及第5F-5H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或图5D及图5H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或D2D使用者装置D-UE5。当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为D2D使用者装置D-UE1时,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可为D2D使用者装置D-UE3,而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可为D2D使用者装置D-UE4。再者,当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为D2D使用者装置D-UE5时,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可为D2D使用者装置D-UE7,而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可为D2D使用者装置D-UE6。另外,当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为D2D使用者装置D-UE8时,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可为D2D使用者装置D-UE9,而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亦可为D2D使用者装置D-UE8。
同样地,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的D2D数据传输信息是指示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及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间双向传输的资源索引(resource index),即配置资源区块组中子资源区块的起始位置。据此,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与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能根据D2D混合存取响应中512的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D2D数据传输。
须说明者,于一些情境中,第一D2D使用者装置51亦可于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至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后,自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接收D2D混合存取请求510,并传送D2D混合存取响应512至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以与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进行一D2D数据传输。由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根据上述说明可轻易了解,任二D2D使用者装置欲进行D2D数据传输前,需透过配置资源区块组完成一D2D握手程序(即进行D2D混合存取请求510与D2D混合存取响应512的传输)。
类似地,于另一实施例中,D2D混合存取响应512可更载有一功率控制消息(powercontrol message)。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可根据所接收的D2D混合存取请求510的接收信号强度,而产生功率控制消息,并将其载于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以指示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进行D2D数据传输时所需要的传输功率。如此一来,当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所接收的D2D混合存取请求510的信号强度低于门槛值时,则表示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与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的间的通讯质量较不佳,此时功率控制消息可指示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以较大的传输功率来传输数据;相反地,当第三D2D使用者装置55接收的D2D混合存取请求510信号强度高于门槛值时,则表示此时两者的通讯质量良好,此时功率控制消息则指示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应调整适当的传输功率来进行数据传输,藉此可降低对其他使用者的信号干扰,亦可降低第二D2D使用者装置53的耗电。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请参考图7,其为本发明的一D2D使用者装置7的示意图。D2D使用者装置7包含一收发器71以及一处理器73。处理器73电性连接至收发器71。于本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图3A-3C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2、D-UE4。收发器71接收资源组态信息102。处理器73解析资源组态信息102,以得知D2D资源池DRP。
如先前实施例所述,于一实务范例中,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2、D-UE4可传送量测报告消息至基站1,以使基站1根据量测报告消息,产生信号质量信息。在此情况下,收发器71更传送量测报告消息至基站1。此外,于另一实务范例中,基站是根据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2、D-UE4及至少一蜂窝式使用者装置L-UE于连线程序中的信号特性,产生信号质量信息。此外,亦如先前实施例所述,资源池RP可定义一下行资源,且下行资源可包含一广播资源,故资源组态信息102可载于广播资源中。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请参考图8。于本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第3B-3C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处理器73解析资源组态信息102,以得知D2D资源池DRP。资源池RP定义一上行资源,且上行资源包含一D2D广播资源。随后,处理器73更根据资源组态信息102,产生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收发器71更透过D2D广播资源传送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至另一D2D使用者装置(例如:第3B-3C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3)。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请参考图9。于本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图4A-4C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2、D-UE4及第5A-5F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2、D-UE4、D-UE5、D-UE6、D-UE8。如同先前实施例所述,D2D资源池可定义一传输请求资源及一配置通知资源。当D2D使用者装置7有D2D数据传输的需求时(例如:图4A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处理器73可根据资源组态信息102,产生资源请求消息104。收发器71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104至基站1,以使基站1根据该资源请求消息104,将该等资源区块划分成多个D2D资源区块组,并产生资源配置信息106,以指示该等D2D资源区块组。此外,收发器71更透过配置通知资源,自基站1接收资源配置信息106。
另一方面,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例如:第4B-4C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及第5B-5D、5F-5H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在此情况下,收发器71是透过传输请求资源,自一第二使用者装置(例如:第4B-4C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3及第5B-5D、5F-5H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3)接收资源请求消息104。接着,收发器71再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104至基站1。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请参考图10。于本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第5B-5D、5F-5H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5、D-UE8及图6B的D2D使用者装置51(其为一第一使用者装置)。收发器71透过配置通知资源,自基站1接收资源配置信息106。随后,处理器71产生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并透过该配置通知资源,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至第二D2D使用者装置(例如:第5B-5D、5F-5H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3、D-UE7、D-UE9及图6B的D2D使用者装置53)。
如同先前实施例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可包含一排程信息,其指示一传输优先顺序(transmission priority)。在此情况下,处理器73于根据资源配置信息106,产生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后,根据传输优先顺序,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至第二D2D使用者装置。据此,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使第二D2D使用者装置藉由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一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510至一第三D2D使用者装置(例如:图6B的D2D使用者装置55),并使第三D2D使用者装置于接收D2D混合存取请求510后,透过配置资源区块传送一D2D混合存取响应(hybrid access response)512至第二D2D使用者装置,藉此第二D2D使用者装置与第三D2D使用者装置根据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的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D2D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1。于本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图6A中的D2D使用者装置51。于收发器71接收资源配置信息106后,处理器73产生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510。接着,收发器71透过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510至另一D2D使用者装置(例如:图6A中的D2D使用者装置53)。接着,收发器71自另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D2D混合存取响应(hybrid access response)512。如此一来,D2D使用者装置7与另一D2D使用者装置即可根据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的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D2D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请参考图12。于本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第3B-3C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3。收发器71透过D2D广播资源,自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例如:第3B-3C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接收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如同先前实施例所述,附加资源组态信息是第一D2D使用者装置根据资源组态信息102所产生。资源组态信息102指示D2D资源池DRP,且D2D资源池DRP是由基站1根据信号质量信息及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资源池RP挑选多个资源区块所组成。资源组态信息102是由基站1根据D2D资源池DRP所产生。处理器73解析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以得知D2D资源池DRP。
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请参考图13。于本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第4B-4C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3及第5B-5D、5F-5H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3、D-UE7、D-UE9。处理器73解析附加资源组态信息202,以得知D2D资源池DRP。如同先前实施例所述,D2D资源池DRP可被定义包含一传输请求资源及一配置通知资源。在此情况下,处理器73产生资源请求消息104。接着,收发器71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资源请求消息104至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例如:第4B-4C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以使第一D2D使用者装置透过传输请求资源,中继资源请求消息104至基站1,并使基站1根据资源请求消息104,将该等资源区块划分成多个D2D资源区块组,并产生资源配置信息106,以指示该等D2D资源区块组。
随后,基站1透过配置通知资源,传送资源配置信息106至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之后,收发器71更透过配置通知资源,自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例如:第5B-5D、5F-5H图中的D2D使用者装置D-UE1、D-UE5、D-UE8),接收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
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亦请参考图11。于本实施例中,D2D使用者装置7可为图6B中的D2D使用者装置53,其为一第二使用者装置。于收发器71自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例如:图6B中的D2D使用者装置51)接收附加资源配置信息206/306/406/506后,处理器73产生D2D混合存取请求510。接着,收发器71透过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D2D混合存取请求510至一第三D2D使用者装置(例如:图6B中的D2D使用者装置55)。接着,收发器71自第三D2D使用者装置接收D2D混合存取响应512。如此一来,D2D使用者装置7与第三D2D使用者装置即可根据D2D混合存取响应512中的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D2D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透过本发明的资源配置机制,基站能根据信号质量信息及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动态地自现有3GPP LTE通讯系统的资源池中配置适合的资源,以提供使用者装置间进行直接通讯。此外,本发明的基站亦可自现有3GPP LTE通讯系统的资源池中挑选特定资源区块以提供在特殊情境(例如:紧急状况)下使用的D2D使用者装置。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资源配置机制可使得位于基站信号涵盖范围外的D2D使用者装置与其他D2D使用者装置进行D2D数据传输,且亦可使得位于不同基站信号涵盖范围内的D2D使用者装置进行D2D数据传输。据此,本发明的资源配置机制得以将现有的3GPP LTE通讯系统的资源延伸地供公共安全网路使用,使得D2D使用者装置间在不影响原先3GPP LTE网路的信号传输下,彼此间能进行直接通讯。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27)
1.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该无线通讯系统定义一资源池,该基站包含:
一储存器,用以储存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traffic loadinginformation);
一处理器,电性连接至该储存器,用以根据该信号质量信息及该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该资源池挑选多个资源区块,以组成一装置对装置(device todevice;D2D)资源池,并根据该D2D资源池产生一资源组态信息,该资源组态信息指示该D2D资源池;以及
一收发器,电性连接至该处理器,用以传送该资源组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器自至少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一量测报告消息,以及该处理器根据该量测报告消息,产生该信号质量信息并储存于该储存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根据该至少一D2D使用者装置及至少一蜂窝式使用者装置于一连线程序中的一信号特性,产生该信号质量信息,并储存于该储存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资源池定义一下行资源,以及该资源组态信息载于该下行资源的一广播资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D2D资源池定义一传输请求资源及一配置通知资源,该收发器透过该传输请求资源,自至少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至少一资源请求消息,该处理器根据该至少一资源请求消息,自该等D2D资源池划分出多个D2D资源区块组(resource block set),并产生一资源配置信息,以指示该等D2D资源区块组,以及该收发器更透过该配置通知资源,传送该资源配置信息至该至少一D2D使用者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D2D使用者装置包含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该资源配置信息使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透过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allocated resource block set)传送一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至一第二D2D使用者装置,并使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于接收该D2D混合存取请求后,藉由该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一D2D混合存取响应(hybridaccess response)至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藉此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与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根据该D2D混合存取响应中的一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一D2D数据传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D2D使用者装置包含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该资源配置信息包含一排程信息,该排程信息指示一传输优先顺序(transmission priority),以使该第一使用者D2D使用者装置根据该传输优先顺序,传送一附加资源配置信息至一第二D2D使用者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附加资源配置信息使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透过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一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至一第三D2D使用者装置,并使该第三D2D使用者装置于接收该D2D混合存取请求后,藉由该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一D2D混合存取响应(hybridaccess response)至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藉此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与该第三D2D使用者装置根据该D2D混合存取响应中的一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一D2D数据传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更定义该D2D资源池中的一动态资源区块组以及至少一固定资源区块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更定义该D2D资源池中的一多个群组资源区块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更透过一后端网路,与一邻近基站进行一协议程序(negotiation procedure),该处理器更根据该协议程序,自该资源池挑选该等资源区块,以组成该D2D资源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的该D2D资源池中的该等资源区块与该邻近基站的一D2D资源池中的多个资源区块是至少部分相同。
13.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装置对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使用者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定义一资源池,该D2D使用者装置包含:
一收发器,用以接收一资源组态信息,该资源组态信息指示一D2D资源池,该D2D资源池是由一基站根据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该资源池挑选多个资源区块所组成,该资源组态信息是由该基站根据该D2D资源池所产生;以及
一处理器,电性连接至该收发器,用以解析该资源组态信息,以得知该D2D资源池。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器更传送一量测报告消息至该基站,以使该基站根据该量测报告消息,产生该信号质量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站根据该D2D使用者装置及至少一蜂窝式使用者装置于一连线程序中的一信号特性,产生该信号质量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资源池定义一下行资源,该下行资源包含一广播资源,以及该资源组态信息载于该广播资源。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资源池更定义一上行资源,该上行资源包含一D2D广播资源,该处理器更根据该资源组态信息,产生一附加资源组态信息,以及该收发器更透过该D2D广播资源传送该附加资源组态信息至另一D2D使用者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D2D资源池更定义一传输请求资源及一配置通知资源,该收发器透过该传输请求资源,传送一资源请求消息至该基站,以使该基站根据该资源请求消息,将该等资源区块划分成多个D2D资源区块组,并产生一资源配置信息,以指示该等D2D资源区块组,以及该收发器更透过该配置通知资源,自该基站接收该资源配置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更产生一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该收发器更透过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该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至另一D2D使用者装置,并自该另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一D2D混合存取响应(hybrid accessresponse),藉此该D2D使用者装置与该另一D2D使用者装置根据该D2D混合存取响应中的一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一D2D数据传输。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D2D使用者装置是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该收发器透过该传输请求资源,自一第二使用者装置接收该资源请求消息,该资源配置信息包含一排程信息,该排程信息指示一传输优先顺序(transmission priority),该处理器更根据该资源配置信息,产生一附加资源配置信息,并根据该传输优先顺序,透过该配置通知资源,传送该附加资源配置信息至一第二D2D使用者装置,以使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藉由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一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至一第三D2D使用者装置,并使该第三D2D使用者装置于接收该D2D混合存取请求后,透过该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一D2D混合存取响应(hybrid access response)至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藉此该第二D2D使用者装置与该第三D2D使用者装置根据该D2D混合存取响应中的一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一D2D数据传输。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D2D资源池包含一动态资源区块组以及至少一固定资源区块组。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D2D资源池包含多个群组资源区块组。
23.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装置对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使用者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定义一资源池,该资源池定义一上行资源,该上行资源包含一D2D广播资源,该D2D使用者装置包含:
一收发器,用以透过该D2D广播资源,自一第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一附加资源组态信息,该附加资源组态信息是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根据一资源组态信息所产生,该资源组态信息指示一D2D资源池,该D2D资源池是由一基站根据一信号质量信息及一传输量负载信息至少其中之一,自该资源池挑选多个资源区块所组成,该资源组态信息是由该基站根据该D2D资源池所产生,并透过该D2D广播资源传送至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以及
一处理器,电性连接至该收发器,用以解析该附加资源组态信息,以得知该D2D资源池。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D2D资源池定义一传输请求资源及一配置通知资源,该处理器更产生一资源请求消息,该收发器更透过该传输请求资源传送该资源请求消息至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以使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透过该传输请求资源,中继该资源请求消息至该基站,并使该基站根据该资源请求消息,将该等资源区块划分成多个D2D资源区块组,并产生一资源配置信息,以指示该等D2D资源区块组,该基站更透过该配置通知资源,传送该资源配置信息至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更根据该资源配置信息产生一附加资源配置信息,以及该收发器更透过该配置通知资源,自该第一D2D使用者装置,接收该附加资源配置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D2D使用者装置是一第二D2D使用者装置,该处理器更产生一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request),该收发器更透过该等D2D资源区块组的一配置资源区块组传送该D2D混合存取请求(hybrid access request)至一第三D2D使用者装置,并自该第三D2D使用者装置接收一D2D混合存取响应(hybrid access response),藉此该D2D使用者装置与该第三D2D使用者装置根据该D2D混合存取响应中的一D2D数据传输信息,进行一D2D数据传输。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D2D资源池包含一动态资源区块组以及至少一固定资源区块组。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D2D使用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D2D资源池包含多个群组资源区块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1933890P | 2014-01-31 | 2014-01-31 | |
US61/933,890 | 2014-01-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9645A true CN104869645A (zh) | 2015-08-26 |
CN104869645B CN104869645B (zh) | 2019-01-18 |
Family
ID=52444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43153.9A Active CN104869645B (zh) | 2014-01-31 | 2015-01-28 | 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及装置对装置使用者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26522B2 (zh) |
EP (1) | EP2903366A1 (zh) |
CN (1) | CN104869645B (zh) |
TW (1) | TWI57115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3400A (zh) * | 2015-11-05 | 2018-07-31 | 索尼公司 | 终端装置、基站、系统和方法 |
CN108886764A (zh) * | 2016-04-12 | 2018-11-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动站、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2390351B2 (en) * | 2012-09-19 | 2016-07-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aximum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s for a D2D communication link |
NO2710652T3 (zh) * | 2014-03-18 | 2018-03-17 | ||
JP2017523666A (ja) * | 2014-06-27 | 2017-08-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プール・アクセス |
US10912100B2 (en) * | 2014-07-29 | 2021-02-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5338467B (zh) * | 2014-08-07 | 2019-04-0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中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设备 |
TWI661741B (zh) * | 2014-09-12 | 2019-06-01 |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及方法 |
US20160095009A1 (en) * | 2014-09-25 | 2016-03-31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Occupancy notifications for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
WO2016065615A1 (en) * | 2014-10-31 | 2016-05-06 | Sony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user equipment |
CN104410975B (zh) * | 2014-11-06 | 2018-06-15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和终端 |
US9894698B2 (en) | 2015-05-13 | 2018-02-1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discovery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6257958B (zh) * | 2015-06-30 | 2019-10-15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
US20180132255A1 (en) * | 2015-08-07 | 2018-05-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flict Indication for Radio Transmission Control by Multiple Devices |
US10616864B2 (en) * | 2015-08-07 | 2020-04-0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wireless sidelink direct communications |
CN108886769B (zh) * | 2016-04-08 | 2021-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资源协调方法及装置 |
WO2018064131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Intel Corporation | Intra- and inter-rat co-existence an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lte pc5-based vehicle-to-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
US10986610B2 (en) * | 2016-12-29 | 2021-04-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JP2018191130A (ja) | 2017-05-02 | 2018-11-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EP3628133B1 (en) * | 2017-05-04 | 2024-01-10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Intra-group communication |
US11284376B2 (en) * | 2018-08-17 | 2022-03-22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Distributed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party communication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CN111436140B (zh) * | 2019-03-25 | 2023-06-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释放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90132A (zh) * | 2008-05-15 | 2011-06-08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WO2012159270A1 (en) * | 2011-05-25 | 2012-11-29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
US20130308551A1 (en) * | 2012-05-21 | 2013-1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vailable resource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49852A4 (en) * | 2010-12-08 | 2016-11-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SCENARIO |
US10602452B2 (en) * | 2012-11-20 | 2020-03-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9072027B2 (en) * | 2012-12-07 | 2015-06-30 | Alcatel Lucent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2D bearer switching |
US9313607B2 (en) * | 2013-01-18 | 2016-04-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etwork-assisted UE detection in direct mode UE-to-UE communication |
TWI571167B (zh) * | 2013-09-28 | 2017-02-1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
-
2015
- 2015-01-13 TW TW104101066A patent/TWI571153B/zh active
- 2015-01-28 CN CN201510043153.9A patent/CN104869645B/zh active Active
- 2015-01-29 US US14/609,380 patent/US98265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1-30 EP EP15153166.2A patent/EP290336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90132A (zh) * | 2008-05-15 | 2011-06-08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WO2012159270A1 (en) * | 2011-05-25 | 2012-11-29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
US20130308551A1 (en) * | 2012-05-21 | 2013-1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vailable resource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3400A (zh) * | 2015-11-05 | 2018-07-31 | 索尼公司 | 终端装置、基站、系统和方法 |
CN108353400B (zh) * | 2015-11-05 | 2022-06-17 | 索尼公司 | 终端装置、基站、系统和方法 |
CN108886764A (zh) * | 2016-04-12 | 2018-11-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动站、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71153B (zh) | 2017-02-11 |
US9826522B2 (en) | 2017-11-21 |
CN104869645B (zh) | 2019-01-18 |
TW201531134A (zh) | 2015-08-01 |
US20150223217A1 (en) | 2015-08-06 |
EP2903366A1 (en) | 2015-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71153B (zh) |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 | |
EP3787360B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hip system and processor | |
US10602554B2 (en) |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managing resourc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 |
CN104937859B (zh) | 具有集群协调的设备到设备通信 | |
CN104184540B (zh) | D2d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
KR102087656B1 (ko) |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의 분산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2372581B1 (ko) | 리소스 블록 그룹 크기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TWI571167B (zh) | 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 |
US20160295624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 |
CN113438644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20150382324A1 (en) | Resource pool acces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 |
JP5318151B2 (ja) |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
KR20120074254A (ko) | 단말간 직접 연결 통신 및 단말 릴레잉을 위한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링크의 연결 설정 및 스케쥴링 방법 | |
WO2016155113A1 (zh) | 一种群组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设备及系统 | |
CN110690944B (zh) | 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发送、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
US11743950B2 (en) | Method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
EP3255928A1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CN111867089B (zh)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 |
WO2020031346A1 (ja) |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05812092A (zh) | 重复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及节点 | |
CN113766575A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 |
JP6560450B2 (ja) | データ送信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
JP2017515422A (ja) | 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 |
EP2984894B1 (en) |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managing resourc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 |
WO2021056222A1 (zh)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