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02C - 成对方式的砂型填充和成型 - Google Patents
成对方式的砂型填充和成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202C CN1048202C CN95193134A CN95193134A CN1048202C CN 1048202 C CN1048202 C CN 1048202C CN 95193134 A CN95193134 A CN 95193134A CN 95193134 A CN95193134 A CN 95193134A CN 1048202 C CN1048202 C CN 104820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station
- filling
- fos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5168 Intussuscep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10 molding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22C11/02—Machines in which the moulds are moved during a cycle of successive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22C11/02—Machines in which the moulds are moved during a cycle of successive operations
- B22C11/08—Machines in which the moulds are moved during a cycle of successive operations by non-rotary conveying means, e.g. by travelling platfo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 Mold Materials And Core Materials (AREA)
- Revetment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个加速型箱(12a,12b)成型的方法和一个装置,其用于一个型砂压实机中,该机具有填充台(FuS;Ⅰ)和成型台(FoS;Ⅱ),其中,一个填充框对(11a,11b)在输送线(V)上方是可往与返运动的(x);一个模型对(14a,14b)“特别各有一个模型载体(13a,13b)”可在输送线(V)下方作往和返运动(y)。因此提高了机器单元的速度。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砂型填充和成型的方法和装置,其中,上箱和下箱在一个机器的成型线上被成型。
在这种结构的一般机器中,带有模型载体的模型在上箱和下箱的依次成型之间借助一个转动台(往复输送装置)从成型工位交替地转出和转入,以便此后将完全成型的型箱继续节拍式运动。这样就要求一个长的周期时间。该转动台(往复输送装置的运行)的送进性能和必要的转动分别形成单一的过程(工作过程)。
现在,本新的装置和新的方法则能够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该任务在于,提高型箱成型的速度。
上述任务本发明如此解决的:移位和模型输送是作为填了砂的单元在一次操作中完成的。一个单独的下降行程或往复输送装置的运行就不存在了。
按照本发明有利的是,提出一种使型箱(12a,12b)加速成型的方法,其用在一个带有填充工位(FüS;I)和成型工位(FoS;II)的型砂-压实机中,同时一个填充框对(11a,11b)在输送线(V)上方作往和返(x)运动;一个模型对(14a,14b)在输送线(V)下方作往复(y)运动,其中每个模型(14a,14b)分别带有一个模型载体(13a,13b)其中:
(a)填充框-对(11a,11b)的上边循环运行(x)是在填充工位(FüS;I)和成型工位(FoS;II)之间的一个垂直移位的往和返循环中进行的;
(b)分别带有其模型载体(13a,13b)的模型对(14a,14b)在输送线(V)的下方实行一个垂直移位的往和返的转换运行(y)。
按照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本发明方法的装置,其中,在一个型砂-压实机中设置一个填充工位(FüS;I)和一个成型工位(FoS;II);两个填充框(11a,11b)在所述型箱的输送线(V)上方是可往和返运动(x)的,两个模型(14a,14b)在所述型箱输送线(V)下方是可往和返运动(y)的,
在所述的砂填充工位(FüS)中,一个模型(14a)借助一个组装装置(2a)通过一个型箱(12a)与一个填充框(11a)组装成一个组装单元(14a,11a,12a),其可共同地在两工位机器(I,II)内在一个平面上以直线-位移运动被输送到所述成型工位(FoS;II)去。
这种交错套叠就意味着一种“管装衬(Pipelining)”,这样,单个的在现有技术中需依次实施而花费时间的工作过程,现在可如此交错进行,即它们并行地进行且不会抵触。
该模型载体被垂直地上举到填充工位(工位I)中。型箱和填充框则用砂填充。在压实工位(工位II)中,第二个型箱在这同一时间上被初压实和接着终压实;该模型被垂直下降。在填充(工位I)结束以后,该整个的单元被成型线的进给工作缸继续节拍式输送到挤压和压实工位(工位II)中。该带有模型载体的模型一起被输送。在压实工位中进行例如一个空气流吹初压实和一个挤压工作。
该下降的模型和空的填充框则在(另外的)型箱和模型载体(向工位II的)输送期间从压实工位II向填充装置(工位I)回送。
两个工位只需要很少的工作时间。模型更换则在周期时间内完成。
从压实工位将模型载体和填充框回送的装置是与型箱轨道平行的直线方式进行的或者通过转动装置实现的。两个装置周期地运行。一个相连的模型更换是可以同步进行的,而且还可能的是,上箱模型和下箱模型交变地在成型操作过程中被更换。
下面的一个本发明实施例应能加深人们的理解。
图1表明一个填充工位FüS和一个成型工位FoS,而且还用工位I和工位II表示。它们相邻安置并各具有一个升降台2a和2b。该填充工位具有一个砂-填充筒30;该成型工位具有一个顶部装置20,它可提供一个填充箱的初压实和/或终压实工作。
图2a和2b,是一个与型箱12的输送线x成横向的侧视图和一个在型箱12的输送线之轴向上的端视图,其中在端侧视图中,图面被分割成两个半拉部分,左边可看出是压实工位II,而右边则是砂-填充工位I(在这个视图中位于后边)
图3a、3b、3c、3d,表明在输送线上方两个往和返运动的填砂框11a,11b之不同的位置,同时,可看出在下方有两个带相应的模型载体13a,13b的模型14a,14b,它们有时在输送线上,有时在输送线下方,还可看出,由填砂框,型箱和带模型载体的模型板组成的单元何时被向前输送和何时这个框架件“组装单元”的上边和下边部分被相应的与输送方向相反地往回输送。
该型箱作为组装单元被输送到成型工位,并且沿输送线方向V被输送。该输送线在图1中从右边往左边地配置在成型工位FoS和填充工位FüS之间。可以看出两个完整的型箱12a,12b。在右边图边缘上可以看到一个简单表示的第三型箱12c;在图2a或3b中的左边图边缘上可以看出一个“成型的”第四箱。该型箱在输送周期中被沿箭头V的方向输送,该箭头(V)在x方向上延伸。
在输送线V的上方和下方可以看出各一个循环运行x、y。这个循环运行各包括一对框架(框形的模型载体或填充框)。在台一输送线V的上方循环着一对填充框11a,11b。而在下方循环着一对模型14a,14b并带有相应的模型载体-框架13a,13b。
这种循环运动是通过箭头x、y表明的。它们配置在垂直方向上,因此,每一个填充框11a从填充工位向成型工位运动,而该对的另一填充框11b则从成型工位向填充台运动。相应地也适用于在输送线下方的模型/模型载体对的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一个组装单元即包括填充架11a,型箱12a和带有装好模型14a(不可见)的模型载体13a(在此处用型砂填充后)是如何在输送线方向上朝成型台继续以节拍方式被输送的。该输送节拍是与一个型箱12a的长度相一致的。
在该单元向前输送期间,该成型的型箱则从成型工位II被送出去,此前该成型箱先与填充框11b和在模型载体13b上的模型14b相分离。该已分离的框架11b,13b则在已提到的单元送进期间被回送,这样,它们又到达并位于填充工位中,进而,准备重新组装一个带有图1所示型箱12c的组装单元。
该升降台2b,2a的上升运动和其下降运动可以是相应的要更换框架的上边循环运行x之部分和下边循环运行y之部分。
同样可能的是,使这种循环运行定向在水平方向上,因此,代表它们的箭头x和y被旋转90。,其中,升降台2a,2b的行程运动则就不再是相应的循环运行的部分了。
在图1中描述的在型箱的输送线上方沿第一循环运行x所作的带有垂直移动的往和返输送的原则以及两个模型在型箱的输送线上或下方所作的往和返输送的原则,可以借助在四个状态的瞬时记载作清楚表明。在图3a,3b,3c和3d中表示的具有填充工位的砂型-压实装置是与图1中的局部图相同的。
在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箱型12的一个输送线和一个送出线。在图3b中可以看出在压实工位前等待的型箱12c以及先前被送出的(已成型的和用压实的砂子填充的)型箱12d。
从这四个状态图中得到的位于机器之上边部分中的框架11a,11b的周期式循环运行和位于机器之下边部分中的带模型板的模型周期式循环运行,当从图3c开始时,就可以如下实行:
(1)一个组装单元或一个组件包括框架11a,型箱12a和带模型载体13a的模型14a即将在方向Vx上朝前在砂填充工位I和砂压实工位II之间运动。与这个在型箱输送方向上朝前运动并行地或者同时地是这个等待的还未用砂子填充的型箱12c向工位I的中央轴线运动。当然,在组装单元12a,13a,14a可以节拍式到达工位II之前,该已成型的组装单元即包括填充框11b,压实的型箱12b和带模型载体13b的模型14b已在工位II中被分离。
(2)将压实的组装单元从框架或框架件中的分离是用不同的速度实现的。从压实的位置作相对挤压头20的下降可以迅速地进行,同时,框架11b停留在挤压头附近,而且无论如何应留在输送线的上方。
将已成型的带有模型和模型载体的型箱进行放置要放慢速度,直至该型箱置于一个转入工位II中辊道40b上。速度的改变为的是没有振动的软化的安放。此后,直到分离过程(进行吹气)的成型时间已达到,接着升降台26继续下降到其基础位置上。
在其基础位置上或之前,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在已成型的型箱的下方,模型完全地离开了型箱之成形的轮廓时,该模型载体13b被放置在另一个辊道60b上,在其上,该载体13b又被回送到工位I去。不仅是最下边的组装单元的三分之一部分而且是上边的已成型的组装单元的三分之一部分(框架11b或模型13b,14b)的往回的输送Vx可以同步地或者基本同时地进行。
(3)与上边的和下边的框架件的往回输送相关联的是还未成型的组装单元11a,12a,13a,14a的向前输送,同时,已成型的型箱12b被从工位II中送出;还未用砂填充的型箱12c被送入工位I中。
这些多次同时的运动过程就节省了时间并在一个单独的输送节拍中完成了框架元件的一个完整的重新编置,该框架元件在机器中(工位I和II中)是成对方式存在的。
在图3d中,被看出的状态是,左边的填充框11b和左边的模型14b被回送到砂填充工位I中以后的情况。而且,这三个组装成一个“组装单元”的部件被分离,该型箱12c在输送线上,该模型14b在输送线的下方和填充框11b在输送线的上方。通过升降台或工作缸2a的向上运动,这三个部件逐渐地合并一起和共同地运动到砂填充工位的下边缘上。在模型13b进入型箱12c中之前或在它被往回输送期间,该模型13b就可以被清洁,例如通过吹气。这一点也可以在先前或者之后再被喷吹。
在工作缸2a时间协调的上举期间或者右边的包装体(现在是11b,12c,14b,13b)到达填充位置期间,该已经用砂子填充的组装单元(现在是11a,12a,13a,14a)就向上运动到压实机构20的密封框上,它是按照图3a中的Vy方向发生的。
在图3a中两个单元到达了其在工位I和II中的垂直终端位置上,而压实工作基本上与砂子填充工作同时进行。
在图3b中表明了通过挤压头20(多冲头挤压头)的压实工作。这种压实可以用初压实或者不用初压实进行。此处未标明的辊道40b开始转入工位II中,它在已成型的组装单元下降时使成型的型箱12b导致缓慢地放置。与已成型的组装单元的向下运动相平行,这用砂子填充的组装单元也从它的上方边界位置如此程序地下降,即它与在型箱输送方向x上往回输送的左边填充框11b不会接触的条件下可以共同地向前被输送。
除了转入辊道40b以用于已成型的型箱的放置外,还转入一个辊道50b,为的是能够实现已提及的左边填充框11b的回送。
这个运动过程在图3c中显示,并由该图起始。
然后,该运动重复进行,以便能够周期性地用高的速度成型。
这两个模型(箱)交替地被填充砂子和被压实,它们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由上箱和下箱组成。
从图3的瞬时记载可以看出,这两个在输送线x上方往和返运动的填充框,除了其往和返的运动以及其稍微的垂直运动以产生至少与其高度相一致的垂直移位外,当升降台2a和2b使这些部件运动靠到填砂装置30或压实装置20上并由其离开时,还在垂直方向Vy或V-y上进行超过上述程度的运动。
相同地也适用于在输送线下方往和返运动的带模型的模型载体,同时,它相对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型箱所作的垂直移位至少如此被确定尺寸,即模型已从型箱中移出,并且它的最上边的点端位于型箱下边平面的下方。
型箱12a,12b在机器的两个工位I和II内进行的进给运动不必位于和空型箱被输入的平面和“已成型的型箱”被送出的平面相同的平面内。相对这个输送平面可以选择一个较小的直至较大的间距,为的是使机器适合于确定的安装位置上的输送状态。
在图2a中表明了一个可和图3c相比较的瞬时记载。对于这个瞬时记载,图2b的端视图表明了在工位II中转入的辊道40b,还表明了在工位I中转入的辊道40a。相对这个在大致相同平面上安置的下边辊道40a,40b作垂直地移位就是表明的转入辊道50a和50b,它们能实现上边的填充框的回送。为此该辊道是固定在一个较长的杠杆臂上的,为的是通过杠杆一个较小的回转角就已经使得该辊道起作用或停止作用。
在中间的辊道40a,40b之下方设置另外的两个辊道60a,60b,它们也可以被构造成可摆入的,并且用于将带有模型的模型载体从工位II到工位I的回送。
Claims (25)
1、使型箱(12a,12b)加速成型的方法,其用在一个带有填充工位(FüS;I)和成型工位(FoS;II)的型砂-压实机中,同时一个填充框对(11a,11b)在输送线(V)上方作往和返(x)运动;一个模型对(14a,14b)在输送线(V)下方作往复(y)运动,其中每个模型(14a,14b)分别带有一个模型载体(13a,13b),其中:
(a)填充框-对(11a,11b)的上边循环运行(x)是在填充工位(FüS;I)和成型工位(FoS;II)之间的一个垂直移位的往和返循环中进行的;
(b)分别带有其模型载体(13a,13b)的模型对(14a,14b)在输送线(V)的下方实行一个垂直移位的往和返的转换运行(y)。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模型对(14;14a,14b)的一个模型(14a)与填充框对(11;11a,11b)的一个填充框(11a)通过一个由型箱线(v)来的、或在型箱线(v)上的型箱(12a)组装在一起,构成一个组装单元。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由填充框,型箱和模型(11a,12a,14a)构成的组装单元从填充工位(FüS)被直线方式输送到相邻的成型工位(FoS)去。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本上在将组装单元从填充工位(FüS;I)向成型工位(FoS;II)作往前输送(Vx)的同时,进行一个使填充框对(11a,11b)的另一填充框(11b)以及使模型对(14a,14b)的另一模型(14b)从成型工位(FoS;II)向填充工位(FüS;I)的往回输送(V-x)。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输送线(V)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由填充框对(11a,11b)及模型对(14a,14b)构成的循环运行(x,y),同时,该输送线(V)位于在填充工位(FüS;I)和成型工位(FoS;II)之间的型箱(12a)的一个运动平面内。
6、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装单元(11a,12a,13a,14a)在填充工位(FüS;I)中的填充或接合在时间上要与在成型工位(FoS;II)中的初压实或终压实相适应。
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组装单元被输送并且在所述成型工位(FoS;II)将组装单元分离之后,将下一个填了砂的组装单元从填充工位(FüS;I)直接输送到成型工位(FoS;II);同时,在此处已成型的型箱(12b)在输送线(V)上或稍在其上方或下方被进一步向前输送(Vx)。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填充框对(11,11a,11b)具有两个相同的填充框。
9、按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模型对(14)由上箱模型(13b)和下箱模型(13a)构成。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边的和下边的循环运行(x,y)是同步进行的,即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填充框(11a,11b)和所述模型或带有模型载体的所述模型(13b,14b)的垂直运动是由升降台(2a,2b)引起的并且是上边、和下边的移动和换位(x,y)的一部分,所述填充框(11)或模型(14)除了它们在填充工位和成型工位(FuS,FoS;I,II)间的移动和换位外还包括相对于所述输送线(V)为垂直方向的上升和下降运动(Vy,V-y)。
12、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模型载体(13a,13b)和模型(14a,14b)在下边的循环运行(y)期间是持续地接合一起的,以便构成一个模型和模型载体对(13,14)。
1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向前、回送的移动和换位是直线方式进行的。
14、用于加速型箱(12a,12b)成型的装置,其中,在一个型砂-压实机中设置一个填充工位(FüS;I)和一个成型工位(FoS;II);两个填充框(11a,11b)在所述型箱的输送线(V)上方是可往和返运动(x)的,两个模型(14a,14b)在所述型箱输送线(V)下方是可往和返运动(y)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砂填充工位(FüS)中,一个模型(14a)借助一个组装装置(2a)通过一个型箱(12a)与一个填充框(11a)组装成一个组装单元(14a,11a,12a),其可共同地在两工位机器(I,II)内在一个平面上以直线-位移运动被输送到所述成型工位(FoS;II)去。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
a)所述填充框(11a,11b)是两个相同的填充框;和/或
b)所述模型是一个上箱模型(13b)和下箱模型(13a)。
16、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填充工位(FüS)和成型工位(FoS)是紧邻着的。
17、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基本上与该组装单元作向前输送的同时,另外的填充框(11b)和另外的模型(14b)是可从成型工位(FoS;II)向填充工位(FüS;I)往回输送(40a,40b,50a,50b)的。
18、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输送线(V)的上方和/或下方各一个循环运行(x,y)是由两个填充框(11a,11b)和两个模型(14a,14b)通过辊道段(60a,50a)的转入和转出构成的。
19、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组装单元(11a,12a,13a,14a)在填充工位(FüS;I)中的填充或接合在时间上与在成型工位(FoS;II)中的初压实或终压实相一致。
20、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被传输到成型工位(FoS;II)的组装单元被分离以后,立即将型箱放置在一个辊道段(40a)上,接着减速地降低该模型(14),一个填了砂还未压实的组装单元可从填充工位(FüS;I)向成型台(FoS;II)输送,以便使所述已成型的型箱(12b)在所述输送线(V)中继续向前输送。
21、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框架(11)和模型(14)之上边的和下边的移动和换位(x,y)是同步的。
22、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填充框(11a,11b)和所述模型(14a,14b)之垂直运动是由升降台(2a,2b)完成的; 在填充工位和成型工位中的运动部分,降了所述框架(11)和所述模型(14)的换位运动外,是由所述工作台完成的。
23、按权利要求14至22之一的装置,其中,模型载体(13a,13b)和模型(14a,14b)在下边的循环运行(y)中是持续地接合一起的。
24、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模型(14a,14b)的至少一个在其运动过程中由一个模型载体(13a,13b)运载。
25、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所述的同步被控制,从而提供在时间上一致的运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4417431 | 1994-05-18 | ||
DEP4417431.4 | 1994-05-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269A CN1149269A (zh) | 1997-05-07 |
CN1048202C true CN1048202C (zh) | 2000-01-12 |
Family
ID=6518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9313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48202C (zh) | 1994-05-18 | 1995-05-18 | 成对方式的砂型填充和成型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731742B1 (zh) |
KR (1) | KR100381069B1 (zh) |
CN (1) | CN1048202C (zh) |
AT (1) | ATE154266T1 (zh) |
DE (2) | DE59500310D1 (zh) |
DK (1) | DK0731742T3 (zh) |
ES (1) | ES2105900T3 (zh) |
WO (1) | WO199503130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48049A1 (de) * | 1998-10-19 | 2000-04-20 | Josef Mertes | Gießerei-Formmaschine |
WO2000043150A1 (en) * | 1999-01-25 | 2000-07-27 | Künkel-Wagner Prozesstechnologie GmbH | Nested machine arrangement for filling and compacting of molding material |
ES2157802B1 (es) * | 1999-06-22 | 2002-03-01 | Loramendi Sa | Dispositivo transfer para optimizacion de la secuencia operativa en maquinas de moldeo de cajas de arena. |
DE10321532A1 (de) * | 2003-05-14 | 2003-12-04 | Josef Mertes | Verfahren und Form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kastengebundener Sandformen |
KR100789150B1 (ko) | 2007-05-28 | 2007-12-28 | (주)일신금속 | 주조 주형틀의 자동 이송, 가압 성형장치 |
JP5424124B2 (ja) * | 2010-03-26 | 2014-02-26 |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ーンテーブル装置及び半自動減圧鋳型造型鋳造ライン |
US8813819B2 (en) * | 2011-03-25 | 2014-08-26 | Keisuke Yabuhana | Die change apparatus and die carrying-in device for use in flaskless molding machine |
CN103481053B (zh) * | 2013-09-13 | 2015-10-14 | 常州工学院 |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压入机 |
CN105414491B (zh) * | 2015-09-05 | 2017-12-19 | 广州铸星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无填砂死角的造型机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015C (zh) * | ||||
US4167208A (en) * | 1977-06-15 | 1979-09-11 | Erwin Buhrer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oundry molds |
US5040587A (en) * | 1989-03-14 | 1991-08-20 | Bmd Badische Maschinenfabrik Durlach Gmbh | Foundry mold forming production method and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98015B (de) * | 1952-07-21 | 1965-08-05 | Buderus Eisenwerk | Vollautomatisch arbeitende Drehtischformmaschine zum Herstellen von Sandformen fuer Giessereizwecke |
DE4305128A1 (de) * | 1993-02-19 | 1994-08-25 | Wagner Heinrich Sinto Masch | Formmaschine |
-
1995
- 1995-05-18 WO PCT/DE1995/000659 patent/WO1995031302A1/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05-18 ES ES95919313T patent/ES2105900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5-18 CN CN95193134A patent/CN104820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5-18 EP EP95919313A patent/EP0731742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5-18 DE DE59500310T patent/DE59500310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5-18 DE DE19518320A patent/DE19518320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5-05-18 KR KR1019960706385A patent/KR10038106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5-18 AT AT95919313T patent/ATE154266T1/de active
- 1995-05-18 DK DK95919313.7T patent/DK0731742T3/da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015C (zh) * | ||||
US4167208A (en) * | 1977-06-15 | 1979-09-11 | Erwin Buhrer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oundry molds |
US5040587A (en) * | 1989-03-14 | 1991-08-20 | Bmd Badische Maschinenfabrik Durlach Gmbh | Foundry mold forming production method and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154266T1 (de) | 1997-06-15 |
KR100381069B1 (ko) | 2003-10-22 |
CN1149269A (zh) | 1997-05-07 |
DK0731742T3 (da) | 1998-01-19 |
DE19518320A1 (de) | 1995-11-23 |
DE59500310D1 (de) | 1997-07-17 |
EP0731742A1 (de) | 1996-09-18 |
KR970702768A (ko) | 1997-06-10 |
ES2105900T3 (es) | 1997-10-16 |
WO1995031302A1 (de) | 1995-11-23 |
EP0731742B1 (de) | 1997-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61256C (zh) | 砂型的造型装置和方法 | |
CN1048202C (zh) | 成对方式的砂型填充和成型 | |
CN101574833B (zh) | 砖的全自动液压成型和智能码垛装置 | |
CN104828287B (zh) | 食品装盒机 | |
CN1093051A (zh) | 包装机 | |
KR0161275B1 (ko) | 콘크리트 블록 성형용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02424138B (zh) | 一种柱/管状物料的二次包装方法 | |
CN1023979C (zh) | 制造铸型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508350B (zh) | 回转式装箱机 | |
CN1335794A (zh) | 用来生产无箱模型的机器 | |
CN1060994C (zh) | 用挤压吹塑工艺从热塑材料生产空心件的装置 | |
CN2918010Y (zh) | 一种自动化砌块生产装置 | |
CN1008615B (zh) | 连续制造扁平状构件的装置 | |
CN1304853A (zh) | 向多轨包装机转送并形成香烟堆的方法和装置 | |
EP0214684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ones in a press, and press for manufacturing said stones | |
EP0531899A1 (en) | Sweepout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708444A (zh) | 传送和隔开制品的装置 | |
CN109051053B (zh) | 多工位串联陶瓷砖包装机及其包装方法 | |
CN1129492C (zh) | 控制串式造型装置压实板的运动的方法及串式造型装置 | |
CN201669768U (zh) | 一种陶瓷高压注浆成型机的产品输送装置 | |
ITBO930462A1 (it) | Macchina combinata per alimentare ad una stazione di imballaggio, gruppi di prodotti impilati o gruppi formati ciascuno da un solo strato di prodotti molto alti. | |
CN102615701B (zh) | 自动瓦坯成型机 | |
CN104015245B (zh) | 一种异型砖的制砖设备及其方法 | |
CN107116788A (zh) | 一种fdm填充支撑颗粒的打印机构及方法 | |
CN112405822A (zh) | 一种台模共振式制砖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