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0717B - 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20717B CN104520717B CN201380038842.XA CN201380038842A CN104520717B CN 104520717 B CN104520717 B CN 104520717B CN 201380038842 A CN201380038842 A CN 201380038842A CN 104520717 B CN104520717 B CN 1045207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hase extraction
- solid
- solid phase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26—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 B01D15/3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involving specific interaction not covered by one or more of groups B01D15/265 and B01D15/30 - B01D15/36, e.g. affinity, ligand exchange or chiral chromatography
- B01D15/3804—Affinity chromatograph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10—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 B01D15/20—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conditioning of the sorbent material
- B01D15/206—Packing or co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42—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ment mode, e.g. by displacement or by elution
- B01D15/424—Elution mo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75—Interchangeable or disposable dispensing tip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40—Concentrating samples
- G01N1/405—Concentrating samples by adsorption or absorp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30/08—Preparation using an enriche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5—Align devices or objects to ensure defined position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31—Purification arrangements, e.g.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47—Handling flowable solids, e.g. microscopic beads, cells, particles
- B01L2200/0668—Trapping microscopic b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81—Filte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0—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 G01N30/6091—Cartrid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析装置,其具备对试样液所含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功能,并且能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较低地抑制运用成本。该分析装置具备向从注入含有分析对象的测定成分的试样液的主体部排出试样液的排出路径填充用于对该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容器(11)、向固相提取容器(11)供给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向固相提取容器(11)供给过滤器的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决定过滤器及固相提取材料的填充位置的填充定位机构(14b)、从对试样液中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后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放出口排出过滤器及固相提取材料的排出机构(15)、以及清洗排出了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容器清洗机构(1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固相提取,是一般使用固定相(固相提取材料),基于物理、化学性质分离试样液中的测定成分与杂质的方法。固相提取用于除去在各种分析技术(液体色层法、质量分析等)中妨碍分析的杂质而对测定成分进行精制的目的。
用于分析的试样(试样液)具有尿、血液、水等。在试样液通过固定提取材料时,只要试样液中所含的测定成分与固相提取材料表面的亲和性高,则选择性地吸附试样液中的测定成分,因此,能够进行测定成分的精制或浓缩。
典型的固相提取工序包括将试样液中的测定成分吸附到固相提取材料中的吸附工序、除去吸附到固相提取材料的测定成分以外的杂质的清洗工序、使吸附到固相提取材料的测定成分溶析的溶析工序这三个。
在吸附工序中,将测定成分吸附到固相提取材料,妨碍分析的成分(杂质)不被吸附地流出。但是,由于还具有吸附到固相提取材料的杂质,因此在清洗工序中除去所吸附的杂质。
在溶析工序中,利用溶析液使所精制的测定成分从固相提取材料分离。另外,将分离后的含有测定成分的溶析液向分析装置输送,计测测定成分的信号强度。
如上那样在固相提取中,按照吸附工序、清洗工序、溶析工序顺序除去杂质,精制测定成分。
另外,作为进行固相提取的成套工具,将固相提取材料封入注射器型的容器内的过滤器间的注射器型固相提取盒、将固相提取材料封入96微孔板用容器内的过滤器间的96孔固相提取盒等广泛普及开来。
作为自动进行上述吸附工序、清洗工序、溶析工序的装置,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使用加压机构向试样液施加压力并使固相提取材料通过的装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使用减压机构使试样液通过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装置、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固相提取装置等。
另外,作为在专利文献1、2等分析装置中使用的固相提取盒,具有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固相提取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899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7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115959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672323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能够在位置n废弃使用后的固相提取盒101”(参照0028段)。这样,以往使用后的固相提取材料与固相提取盒一起被废弃。固相提取用容器(固相提取容器)一般为固相提取材料的数十倍的大小,因此,固相提取盒的废弃量变多,用户对废弃的负担变大。另外,用户持有市售的多种注射器型固相提取盒,由于将使用后的该盒扔掉,因此包括固相提取容器费、固相提取材料的填充费、固相提取材料费、过滤器费的固相提取盒的消耗品成本升高。
另外,由于固相提取材料或过滤器的更换也为盒单位,因此,还产生固相提取材料或过滤器的更换成本升高,分析装置的运用成本变高之类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固相提取装置中,使用专利文献4所示的96孔固相提取盒,但与专利文献1的分析装置相同,固相提取后的96孔固相提取盒的废弃量变多,用户负担也变大。
另外,即使在专利文献2的分析装置中,由于也使用完96孔固相提取盒后扔掉,因此对用户来说,包括固相提取容器费、固相提取材料的填充费、固相提取材料费、过滤器费等的96孔固相提取盒的消耗品成本也升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固相提取装置中,在线进行固相提取。在专利文献3的固相提取装置中,能多次使用固相提取盒,但担心滚存时,固相提取盒的更换频率变多。另外,专利文献3的固相提取装置也与专利文献1、2的装置相同,使用固相提取盒后,扔掉固相提取容器、固相提取材料、过滤器这一套。即,即使在专利文献3的分析装置中,固相提取容器费、固相提取材料的填充费、固相提取材料费、过滤器费等升高,运用成本变高。另外,固相提取盒的废弃量变多,用户负担变大。
另外,专利文献4记载了固相提取盒的结构。但是,由于在该固相提取盒的放出口侧的内壁面具有锥形,因此在固相提取处理后,从固相提取盒内将固相提取材料、过滤器向固相提取盒外废弃,难以再次仅利用固相提取盒。即,专利文献4的固相提取盒以使用后废弃为前提。即使将专利文献4的固相提取盒用于例如专利文献1~3的装置,固相提取盒的废弃量增加这种情况也不会改变,用户负担也没有减少。另外,固相提取容器费、固相提取材料的填充费、固相提取材料费、过滤器费也升高,运用成本也不会降低。
即,不是能够减少成为用户负担的、固相提取盒的消耗品成本、固相提取盒的废弃量等的分析装置。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备对试样液中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功能,并且能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能较低地抑制运用成本的分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能降低成为用户负担的由固相提取盒的废弃产生的消耗品成本、废弃量,研究在分析装置内再次利用固相提取容器,发现了能组装在分析装置内的、自动填充固相提取材料的填充机构、将固相提取后的固相提取材料从固相提取容器的放出口自动排出的排出机构、自动清洗排出了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容器的容器清洗机构、以及能与上述填充机构、排出机构、容器清洗机构对应的固相提取容器的形状,从而实现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分析装置具备向从注入含有分析对象的测定成分的试样液的主体部排出试样液的排出路径填充用于对该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容器、向固相提取容器供给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向固相提取容器供给过滤器的过滤器供给机构、决定过滤器及固相提取材料的填充位置的填充定位机构、从对试样液中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后的固相提取容器的放出口排出过滤器及固相提取材料的排出机构、以及清洗排出了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容器的容器清洗机构。
就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而言,排出机构将固相提取材料从形成于排出路径的端部的放出口排出。
就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而言,具备:收纳从放出口排出的固相提取材料的废弃容器;以及将从放出口排出的固相提取材料从放出口引导到废弃容器的废弃口。
就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而言,在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形成凸部或凹部,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由凸部或凹部卡定,并填充到排出路径。
就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而言,在提取材料填充机构上具备将凸部或凹部的位置决定在排出路径中的固相提取材料的位置的填充定位机构。
就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而言,填充定位机构具备:使固相提取材料沿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前进的杆;以及在固相提取材料前进到凸部或凹部的位置时,将杆从固相提取材料受到的力作为压力检测的压力检测单元,根据压力检测单元检测的压力决定固相提取材料的位置。
就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而言,在杆上,在该杆的前进方向上由弹性部件施加固相提取材料不会塑性变形的程度的弹性力,杆利用弹性力使固相提取材料沿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前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对试样液所含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功能,并且能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能较低地抑制运用成本的分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一的分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a)是形成有凸部的固相提取容器的剖视图,(b)是排出路径的内表面从主体部侧缩径且向放出口侧扩径的固相提取容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填充定位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的图,(a)是表示第一工序的图,(b)是表示第二工序的图,(c)是表示第三工序的图,(d)是表示第四工序的图,(e)是表示第五工序的图,(f)是表示第六工序的图,(g)是表示第七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固相提取工序的图,(a)是表示吸附工序的图,(b)是表示清洗工序的图,(c)是表示溶析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容器清洗工序的图,(a)是表示准备工序的图,(b)是表示推出工序的图,(c)是表示清洗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分析装置分析测定成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a)是表示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凸部的剖视图,(b)是表示截面形状为矩形凸部的剖视图,(c)是表示凹部的剖视图,(d)是表示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凹部的剖视图,(e)是表示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凹部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放出口的周围向两端倾斜的形状的剖视图,(b)是表示放出口的周围实施了倒角的形状的剖视图,(c)是表示放出口的周围从一端向相对的另一端倾斜的形状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装卸基体所具备的结构的提取容器工作台的图。
图11是表示将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的图,(a)是表示第一工序的图,(b)是表示第二工序的图,(c)是表示第三工序的图,(d)是表示第四工序的图,(e)是表示第五工序的图,(f)是表示第六工序的图,(g)是表示第七工序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三的分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三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的图,(a)是表示第一工序的图,(b)是表示第二工序的图,(c)是表示第三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表示实施例一的分析装置的结构的图。另外,图2(a)是形成有凸部的固相提取容器的剖视图,图2(b)是排出路径的内表面从主体部侧缩径且向放出口侧扩径的固相提取容器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填充定位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分析装置1构成为包括固相提取处理部10、试样设置部20、试剂供给部30、试样分析部40,由控制单元50控制。
试样设置部20构成为包括在圆周上搬运分注了分析对象的测定成分溶解后的溶液(试样液Liq2)的试样容器21的试样搬运工作台22、从利用试样搬运工作台22搬运到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21将试样液Liq2移送到固相提取处理部10的试样分注机构23。
并且,在试样搬运工作台22的周围的规定位置例如具备将试样液Liq2注入试样容器21的注入机构(未图示),利用注入机构将试样液Liq2分注到试样容器21。
另外,在试样搬运工作台22的周围的规定位置设置试样分注机构23。在试样分注机构23上具备构成为能在试样设置部20与固相提取处理部10之间移动的试样分注臂23a。试样分注臂23a位于试样搬运工作台22的上方,在其端部具备吸起试样液Liq2的吸起机构23a1。并且,试样分注机构23利用吸起机构23a1吸起分注到由试样搬运工作台22搬运到规定位置的试样容器21的试样液Liq2,能利用试样分注臂23a将吸起的试样液Liq2移动到固相提取处理部10。
固相提取处理部10安装有多个容器(固相提取容器11),构成为包括在圆周上搬运该固相提取容器11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提取处理部13、向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机构14、从固相提取容器11排出固相提取材料的排出机构15、试剂注入机构16以及容器清洗机构17。
提取容器工作台12例如形成为圆形的圆盘状,中心部能旋转地安装在分析装置1上,在圆周上搬运固相提取容器11。
另外,实施例一的固相提取容器11是填充吸附试样液Liq2所含的测定成分的固相提取材料的筒状的容器(注射器)。
另外,在实施例一的固相提取处理部10中,为利用圆盘状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在圆周上搬运固相提取容器11的结构,但该结构并未限定。例如,可以是固相提取容器11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为分割状,利用未图示的搬运臂等搬运的结构。例如,具有以12列×8列配置96个固相提取容器11的结构的分析装置1等。
如图2(a)所示,固相提取容器11包括大致圆筒形且一端敞开的空心的主体部11a、主体部11a的前端缩径地形成且放出口11b1在前端部开口的排出路径11b。并且,主体部11a与排出路径11b以缩径部11c连续地连接。
从敞开的一端向主体部11a注入试样液Liq2(参照图1),注入主体部11a的试样液Liq2通过排出路径11b从放出口11b1排出。
另外,当考虑填充后述的过滤器时的过滤器的弹性力时,以排出路径11b的主体部11a侧的内径R1、排出路径11b的放出口11b1侧的内径R2设定为满足“0.6×R1(mm)≤R2≤1.4×R1(mm)”的关系的方式设定是合适的。
另外,在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沿圆周方向的整周形成呈凸状的凸部11d。凸部11d例如形成为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利用凸部11d局部地缩径。
并且,构成为,从主体部11a侧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填充固相提取材料,并利用凸部11d卡定。
凸部11d的形状未限定。例如,根据实验等可以明确,当考虑由在测定成分的固相提取时所施加的压力施加到后述的过滤器上的压力时,如果从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到三角形的顶部的高度Ht在“0.1(mm)≤Ht≤0.2×R1(mm)”的范围,从顶部面向内表面的角度θ1是“0.1(度)≤θ1≤90(度)”的范围,则能够利用凸部11d适当地卡定固相提取材料。因此,从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以0.1mm以上且“0.2×R1(mm)”以下的方式突出,从顶部以0.1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角度面向内表面的凸部11d是合适的。
另外,如图2(b)所示,可以是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从主体部11a侧的端部逐渐缩径,并且,从形成于任意位置的顶部向放出口11b1逐渐扩径的结构的固相提取容器11。在该结构中,顶部为凸部11d。另外,排出路径11b的主体部11a侧的端部的内表面的直径R1与排出路径11b的放出口11b1侧的端部的内表面的直径R2与图2(a)所示的固相提取容器11相同,优选设定为满足“0.6×R1(mm)≤R2≤1.4×R1(mm)”的关系。
返回图1的说明。实施例一的分析装置1具有向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未使用的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机构14。固相提取材料填充机构14构成为包括向固相提取容器11供给从含有测定成分的试样液除去垃圾等的过滤器的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向固相提取容器11供给吸附测定成分的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决定固相提取容器11中的过滤器及固相提取材料的位置的填充定位机构14b。
过滤器供给机构14a配置在安装于分析装置1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上方,构成为例如使球形的过滤器落下到固相提取容器11。另外,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配置在安装于分析装置1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上方。并且,将粉末状的固相提取材料分散到溶液中的泥浆状的提取材料液滴下到固相提取容器11。
填充定位机构14b配置在安装于分析装置1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上方,如图3所示,构成为包括能利用未图示的促动器向下方(固相提取容器11侧)移动的主体部140。并且,该主体部140具备销状的杆141。杆141能从主体部140向下方移动,在主体部140内部由弹性部件(弹簧142)弹性支撑。该弹簧142向下方对杆141加力,在对杆141的前端部施加向上方的规定的力时,杆141向上方移动。
填充定位机构14b的具体结构未限定。例如,为在主体部140的内部具备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导轨140a、被该导轨140a引导且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的下侧封闭的可动筒143的结构。杆141以贯通可动筒143的封闭的下方的方式被固定,与可动筒143一体移动。另外,可动筒143的上方敞开。
另外,杆141插通可动筒143的空心部,在杆141的周围具备由压缩弹簧构成的弹簧142。另外,在主体部140具备在可动筒143的上侧卡定弹簧142的卡定板140b。
通过该结构,弹簧142在可动筒143的封闭的一端与主体部140的卡定板140b之间适当地为压缩状态,向下方对可动筒143及杆141加力。
另外,例如,只要为在导轨140a的下方形成限制可动筒143的移动的端部140a1的结构,就能够防止可动筒143从导轨140a脱落。
另外,杆141贯通卡定板140b,在主体部140的上方,在杆141的轴线上安装压力检测单元(压力传感器140c)。
压力传感器140c例如是检测杆141的端部抵接时的压力的传感器,将检测信号输入分析装置1的控制单元50(参照图1)。控制单元50利用从压力传感器140c输入的检测信号,能够检测杆141与压力传感器140c抵接并按压的压力。
在实施例一中,固相提取容器11如图2(a)或图2(b)所示那样构成,固相提取材料填充机构14的填充定位机构14b如图3所示那样构成。
返回图1的说明。安装在分析装置1上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配置在试样分注机构23的试样分注臂23a的下方,向试样分注臂23a的正下方搬运固相提取容器11。并且,试样分注臂23a的吸起机构23a1将在试样设置部20从试样容器21吸起的试样液Liq2向固相提取容器11排出。
另外,提取处理部13、排出机构15、试剂注入机构16及容器清洗机构17适当配置在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周围的规定位置。
在提取处理部13具备输出高压空气的加压喷嘴13a(参照图4(d)),具有将高压空气向固相提取容器11内排出并对固相提取容器11加压的功能。
排出机构15具有将使用后的固相提取材料从固相提取容器11排出的功能。另外,符号15a是排出机构15的作业臂。
试样注入机构16具有将从试剂供给部30供给的试剂(对清洗固相提取容器11的清洗用试剂Liq3或对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溶析液Liq4a)注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功能。
另外,容器清洗机构17清洗用于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容器11。
提取处理部13、排出机构15、试剂注入机构16、容器清洗机构17的详细将于后述。
试样分析部40构成为包括在圆周上搬运收纳从固相提取容器11提取的、含有测定成分的溶析液的容器(溶析液收纳容器41)的溶析液搬运工作台42、将收纳于溶析液收纳容器41的溶析液输送到分析实施部43的送液部44、基于分析实施部43测定溶析液中的测定成分而获得的数据(测定值)运算分析结果的运算系统45、将运算系统45运算后的分析结果输出到未图示的输出装置(监视器、打印机等)的外部通信接口45a、以及保管溶析液收纳容器41的容器保管部46。
溶析液收纳容器41优选是收纳从安装于分析装置1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固相提取容器11滴下的、含有测定成分的溶析液的结构,溶析液搬运工作台42优选位于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下方的结构。
分析实施部43是测定由固相提取处理部10提取的、溶液中的测定成分并获得数据的装置,由适于分析装置1的目的的装置构成。
分析实施部43的、测定成分的测定方法是液体色层法、质量分析等,但并未限定于此。
并且,由分析实施部43获得的测定值输入运算系统45。运算系统45基于输入的测定值运算测定成分的分析结果。另外,运算系统45通过外部通信接口45a并利用未图示的监视器或打印机输出根据需要运算的分析结果。另外,控制单元50或运算系统45根据需要将分析结果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介质(HDD:HardDiskDrive等)。
另外,未使用的溶析液收纳容器41保管于容器保管部46,只要为根据需要并利用未图示的搬运装置(搬运臂等)设置在溶析液搬运工作台42的结构即可。
试剂供给部30具备在圆周上搬运填充了清洗固相提取容器11的清洗用试剂Liq3或对试样液所含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溶析液Liq4的试剂容器31的试剂搬运工作台32。试剂搬运工作台32配置于试剂注入机构16的试剂注入臂16a的下方,将试剂容器31搬运到试剂注入臂16a的正下方。在试剂注入臂16a具备从试剂容器31吸起清洗用试剂Liq3或溶析液Liq4的吸起机构16a1,将从试剂容器31吸起的清洗用试剂Liq3或溶析液Liq4向安装于分析装置1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固相提取容器11排出。因此,试剂注入臂16a位于比提取容器工作台12靠上方。
另外,在试剂供给部30具备向清洗用试剂Liq3或溶析液Liq4a被吸起而成为空状态的试剂容器31补充清洗用试剂Liq3或溶析液Liq4a的补充机构(未图示)。
另外,补充清洗用试剂Liq3或溶析液Liq4a的方法具有对每个试剂容器31替换的方法、只将溶液(清洗用试剂Liq3、溶析液Liq4a)向试剂容器31供给的方法等,但这些方法未限定。
利用以上的结构,试剂供给部30能够连续地供给清洗用试剂Liq3或溶析液Liq4a。
另外,优选为例如从连接于外部通信接口45a的个人电脑(未图示)等的输入装置将设置于试剂搬运工作台32的试剂容器31的试剂(清洗用试剂Liq3、溶析液Liq4a等)信息与试剂搬运工作台32的试剂容器31的位置信息一起输入,并写入运算系统45的结构。控制单元50能够通过从运算系统45获得试剂容器31的位置信息与补充的试剂的信息,识别补充到试剂容器31的试剂与设置该试剂容器31的试剂搬运工作台32的位置。
另外,可以为在试剂容器31上标注表示所填充的试剂的信息的条形码,在试剂注入臂16a具备条形码阅读器的结构。并且,可以是将试剂注入臂16a从试剂容器31的条形码读取的信息输送到控制单元50的结构,控制单元50能够根据试剂注入臂16a从条形码读取的信息识别试剂容器31的试剂。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试剂容器31上具备能自如写入信息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等芯片,在试剂注入臂16a上具备读取芯片所写入的信息的阅读器的结构。并且,也可以为将试剂注入臂16a从该芯片读取的信息向控制单元50输送的结构。另外,只要为将识别未图示的补充机构补充到试剂容器31的试剂(清洗用试剂Liq3或溶析液Liq4a)的信息写入该芯片的结构,就能够通过试剂注入臂16a读取芯片所写入的信息并输送到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识别试剂容器31的试剂。
以上,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分析装置1构成为包括固相提取处理部10、试样设置部20、试剂供给部30、试样分析部40,由控制单元50控制。并且,控制单元50一边适当执行向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固相提取材料的工序(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在填充了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容器11中对试样液所含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工序(固相提取工序)、清洗固相提取后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工序(容器清洗工序)一边分析测定成分。
图4是表示控制单元控制固相提取材料填充机构并向固相提取容器填充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材料工序的图,图4(a)是表示第一工序的图,图4(b)是表示第二工序的图,图4(c)是表示第三工序的图,图4(d)是表示第四工序的图,图4(e)是表示第五工序的图,图4(f)是表示第六工序的图,图4(g)是表示第七工序的图。
如图4(a)~图4(g)所示,在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中,由七个工序(第一工序-第七工序)向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固相提取材料M1。另外,图4表示向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粉末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1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以下,参照图4说明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适当参照图1~3)。
在图4(a)所示的第一工序SA1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并将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过滤器供给机构14a的正下方。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并向固相提取容器11供给过滤器(下过滤器F1)。在实施例一中,过滤器是球形且具有伸缩性,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具有使球形的过滤器(下过滤器F1)落下到被搬运至正下方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功能。
并且,从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投入球形的下过滤器F1。过滤器的直径形成为比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直径大,下过滤器F1在缩径部11c与排出路径11b的边界停止。
另外,过滤器(下过滤器F1)的形状未限定于球形。也可以是圆柱形状、带锥的圆柱形状、带台阶的圆柱形状等。另外,也可以是截面形状呈梯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方柱形状的过滤器。
在图4(b)所示的第二工序SA2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并将投入了下过滤器F1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填充定位机构14b的正下方。
另外,控制单元50使填充定位机构14b的主体部140向下方移动。杆141进入投入了下过滤器F1的固相提取容器11,并且,杆141一边在排出路径11b推入下过滤器F1而前进一边自身也进入排出路径11b。
当下过滤器F1与凸部11d抵接时,妨碍前进,在杆141的前端部产生向上方的阻力。通过该阻力,支撑杆141的弹簧142进行弹性压缩,杆141的前进停止。
通过这样弹簧142进行弹性压缩,限制杆141推入下过滤器F1的力,抑制过剩的力施加在下过滤器F1上。并且,防止下过滤器F1的塑性变形。
换言之,弹簧142优选是将下过滤器F1不会塑性变形的程度的弹性力施加在杆141上的结构。
具体地说,优选弹簧142的弹性力比下过滤器F1的弹性力小。
另外,弹簧142对杆141施加向下方的弹性力。并且,杆141与主体部140一起向下方移动,并使过滤器(下过滤器F1)沿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前进。即,弹簧142对杆141施加杆141的前进方向的弹性力。并且,杆141利用由弹簧142施加的弹性力使下过滤器F1沿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前进。
通过该结构,杆141能够不在下过滤器F1上产生塑性变形地使下过滤器F1沿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前进。
当在杆141的前进停止的状态下主体部140向下方移动时,杆141相对于主体部140向上方移动,端部与压力传感器140c抵接。压力传感器140c将由杆141的端部的按压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入控制单元50。即,压力传感器140c是将杆141从由排出路径11b的凸部11d卡定的下过滤器F1受到的力作为压力检测的压力检测单元。
控制单元50利用从压力传感器140c输入的检测信号检测杆141按压压力传感器140c的压力,在该压力为规定值时,以从固相提取容器11离开的方式使主体部140向上方移动。
下过滤器F1残留于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从而决定下过滤器F1的位置。
这样,在第二工序SA2中,从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向固相提取容器11供给过滤器(下过滤器F1),利用填充定位机构14b将凸部11d的位置决定在排出路径11b的下过滤器F1的位置。并且,将下过滤器F1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因此,在实施例一中,利用过滤器供给机构14a与填充定位机构14b构成过滤器填充机构。
在图4(c)所示的第三工序SA3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填充了下过滤器F1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的正下方。
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将固相提取材料M1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具体地说,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构成为,将粉末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1分散到溶液中的泥浆状的提取材料液Liq1注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
注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的提取材料液Liq1流入排出路径11b,并被下过滤器F1阻挡,贮存在下过滤器F1的上方。
在图4(d)所示的第四工序SA4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注入了提取材料液Liq1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提取处理部13的正下方。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处理部13,将位于提取处理部13的加压喷嘴13a嵌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处理部13,从加压喷嘴13a的前端部将高压空气送入固相提取容器11。固相提取容器11被加压,提取材料液Liq1的液体成分Liq1a利用加压而通过下过滤器F1并排出,分散到提取材料液Liq1的粉末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1残留于下过滤器F1的上方。即,固相提取材料M1由下过滤器F1卡定。
在图4(e)所示的第五工序SA5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填充了固相提取材料M1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过滤器供给机构14a的正下方。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供给过滤器(上过滤器F2)。上过滤器F2在缩径部11c与排出路径11b的边界停止。
在图4(f)所示的第六工序SA6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投入了上过滤器F2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填充定位机构14b的正下方。
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填充定位机构14b,与下过滤器F1的定位相同地对上过滤器F2进行定位。
由杆141推入排出路径11b的上过滤器F2在适当压缩固相提取材料M1的位置停止。
在图4(g)所示的第七工序SA7中,控制单元50检测杆141按压压力传感器140c的压力,在该压力为规定值时,使主体部140向上方移动。
上过滤器F2残留于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从而决定上过滤器F2的位置。
这样,在实施例一中,通过由填充定位机构14b决定上过滤器F2的位置,决定固相提取材料M1的位置,将固相提取材料M1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因此,在实施例一中,由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与填充定位机构14b构成提取材料填充机构。
通过这种包括第一工序SA1至第七工序SA7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被下过滤器F1与上过滤器F2夹持地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填充固相提取材料M1。
另外,图4(a)~图4(g)表示向形成有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凸部11d的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下过滤器F1、固相提取材料M1、上过滤器F2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
例如,如图2(b)所示,也能够利用图4所示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向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直径从主体部11a侧逐渐缩径的形状的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下过滤器F1、固相提取材料M1、上过滤器F2。
如果呈球形的下过滤器F1的直径比排出路径11b的主体部11a侧的端部的内表面的直径R1大,则相对于沿从主体部11a侧缩径的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前进的下过滤器F1的阻力逐渐增大。并且,在该阻力比支撑杆141的弹簧142(参照图3)的弹性力大时,弹簧142弹性压缩,下过滤器F1的前进停止。并且,填充定位机构14b(参照图3)将下过滤器F1的前进停止的位置决定为排出路径11b的下过滤器F1的位置。
之后,通过执行从图4所示的第三工序SA3至第七工序SA7,也能够向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直径从主体部11a侧缩径的形状的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下过滤器F1、固相提取材料M1、上过滤器F2。
图5是表示在填充了固相提取材料的固相提取容器中对试样液所含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工序的图,图5(a)是表示吸附工序的图,图5(b)是表示清洗工序的图,图5(c)是表示溶析工序的图。如图5(a)~图5(c)所示,在固相提取工序中,由三个工序对试样液所含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并精制。参照图5说明固相提取工序(适当参照图1~3)。
在图5(a)所示的吸附工序SB1中,控制单元50控制试样搬运工作台22,将分注了测定成分溶解的试样液Liq2的试样容器21搬运到试样分注机构23的位置。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试样分注机构23,利用试样分注臂23a的吸起机构23a1吸起试样容器21的试样液Liq2。另外,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填充了固相提取材料M1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试样分注机构23的位置。并且,将吸起了试样液Liq2的试样分注臂23a移动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位置,将吸起的试样液Liq2注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
另外,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注入了试样液Liq2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提取处理部13的正下方。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处理部13并将加压喷嘴13a嵌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另外,控制单元50从加压喷嘴13a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送入高压空气,并对固相提取容器11内进行加压。注入主体部11a的试样液Liq2按照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的顺序通过,将试样液Liq2所含的测定成分吸附到固相提取材料M1。另外,将试样液Liq2的液体成分Liq2从放出口11b1放出。
在图5(b)所示的清洗工序SB2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具有吸附了测定成分的固相提取材料M1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试剂注入机构16的位置。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试剂注入机构16,利用吸起机构16a1吸起试剂容器31内的清洗用试剂Liq3,并注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50基于写入运算系统45的、试剂的信息及试剂搬运工作台32的试剂容器31的位置信息识别补充了清洗用试剂Liq3的试剂容器31。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试剂搬运工作台32,将注入了清洗用试剂Liq3的试剂容器31搬运到试剂注入机构16的位置。
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注入了清洗用试剂Liq3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提取处理部13的正下方。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处理部13,将加压喷嘴13a嵌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另外,控制单元50从加压喷嘴13a将高压空气送入固相提取容器11,对固相提取容器11内进行加压。在清洗用试剂Liq3通过固相提取材料M1并排出时,与测定成分一起吸附到固相提取材料M1的杂质与清洗用试剂Liq3一起从放出口11b1排出。
在图5(c)所示的溶析工序SB3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结束了清洗工序SB2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试剂注入机构16的位置。另外,控制单元50控制试剂搬运工作台32,将补充了溶析液Liq4a的试剂容器31搬运到试剂注入机构16的位置。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50基于写入运算系统45的、试剂的信息及试剂搬运工作台32的试剂容器31的位置信息识别补充了溶析液Liq4a的试剂容器31。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试剂搬运工作台32,将补充了溶析液Liq4a的试剂容器31搬运到试剂注入机构16的位置。
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试剂注入机构16,利用试剂注入臂16a的吸起机构16a吸起补充到试剂容器31的溶析液Liq4a,将吸起的溶析液Liq4a注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
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注入了溶析液Liq4a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提取处理部13的正下方。另外,控制单元50控制溶析液搬运工作台42,将溶析液收纳容器41搬运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正下方。
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处理部13,将加压喷嘴13a嵌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从加压喷嘴13a将高压空气送入固相提取容器11,对固相提取容器11内进行加压。溶析液Liq4a通过填充到排出路径11b的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从放出口11b1推出。并且,在溶析液Liq4a通过固相提取材料M1时,测定成分溶解到溶析液Liq4a,将测定成分溶解了的溶析液Liq4b滴下到溶析液收纳容器41,将测定成分溶解了的溶析液Liq4b收纳到溶析液收纳容器41。
通过这种包括吸附工序SB1、清洗工序SB2、溶析工序SB3的固相提取工序,从固相提取容器11溶析测定成分,将测定成分溶解了的溶析液Liq4b收纳到溶析液收纳容器41。
之后,控制单元50控制溶析液搬运工作台42,将在固相提取工序中收纳了溶析液Liq4b的溶析液收纳容器41搬运到试样分析部40所具备的送液部44的位置。并且,控制送液部44将收纳在溶析液收纳容器41中的溶析液Liq4b输送到分析实施部43,控制分析实施部43,分析溶析液Liq4b所含的测定成分。
同时,控制单元50执行容器清洗工序,清洗固相提取后的固相提取容器。
图6是表示容器清洗工序的图,图6(a)是表示准备工序的图,图6(b)是表示推出工序的图,图6(c)是表示清洗工序的图。
如图6(a)~图6(c)所示,在容器清洗工序中,由三个工序清洗固相提取容器11。参照图6说明容器清洗工序(适当参照图1~3)。
在图6(a)所示的准备工序SC1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固相提取后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容器清洗机构17的上方。
容器清洗机构17构成为包括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上下移动的废弃口17b与收纳来自固相提取容器11的废弃物的废弃容器17a。
废弃容器17a是上方开口的容器,在开口部具备使固形物与液体分离的分离膜17a1。并且,废弃容器17a收纳从固相提取容器11的放出口11b1落下的废弃物。
因此,容器清洗机构17优选配置在安装于分析装置1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下方。
另外,在容器清洗机构17上具有将从固相提取容器11的放出口11b1落下的废弃物引导到废弃容器17a的废弃口17b。实施例一的废弃口17b形成为空心的管状,为上升并嵌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的外侧的结构。
另外,为废弃容器17a由未图示的搬运机构(例如搬运工作台或搬运臂等)搬运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下方的结构。
控制单元50在准备工序SC1中,控制如上那样构成的容器清洗机构17,将废弃口17b嵌入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另外,将废弃容器17a搬运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正下方。
在图6(b)所示的推出工序SC2中,控制单元50控制排出机构15,排出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
排出机构15具备在安装于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上方旋转驱动的作业臂15a。另外,在作业臂15a上具备能上下移动的排出杆15b。排出杆15b形成为比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直径细,向下方移动并进入排出路径11b,具有将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从放出口11b1推出的功能。
因此,控制单元50在推出工序SC2中,控制排出机构15,使作业臂15a移动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上方,并且,使排出杆15b向下方移动,从固相提取容器11推出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并从放出口11b1排出。
如图6(c)的清洗工序SC3所示,从放出口11b1推出的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被废弃口17b引导,收纳在废弃容器17a中。此时,作为固形物的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不通过分离膜17a1地收纳在分离膜17a1的上方。
另外,未限定排出机构15的结构。例如,可以代替排出杆15b,为将高压空气吹入固相提取容器11内的结构,利用该高压空气,将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从放出口11b1吹出。
在清洗工序SC3中,控制单元50控制容器清洗机构17,清洗固相提取容器11。
例如,容器清洗机构17具备从上方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注入甲醇或乙醇等容器清洗液Liq5的容器清洗臂17c,控制单元50控制容器清洗机构17,使容器清洗臂17c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上方移动。
另外,如清洗工序SC3的左图所示,从容器清洗臂17c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注入容器清洗液Liq5,清洗固相提取容器11。
清洗固相提取容器11后的容器清洗液Liq5从放出口11b1流出,被废弃口17b引导而流入废弃容器17a。并且,如清洗工序SC3的右图所示,液体的容器清洗液Liq5通过分离膜17a1收纳在分离膜17a1的下方。
这样,废弃容器17a能够使作为固形物的上过滤器F2、固相提取材料M1、下过滤器F1、作为液体的容器清洗液Liq5分离地收纳。
另外,可以为在分析装置1中具备清洗作业臂15a的排出杆15b的排出机构清洗部18。并且,控制单元50与清洗固相提取容器11同时,使作业臂15a移动到排出机构清洗部18的位置,并清洗排出杆15b。未限定排出机构清洗部18的结构。例如,只要是将用于清洗杆15b的清洗液吹向排出杆15b并清洗的结构即可。
如以上,实施例一的分析装置(参照图1)一边适当执行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固相提取工序、容器清洗工序一边利用分析实施部43(参照图1)测定溶解在溶析液Liq4b中的测定成分,利用运算系统45运算分析结果。
图7是表示分析装置分析测定成分的顺序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图7,说明分析装置1分析溶解在溶析液Liq4b中的测定成分的顺序(适当参照图1~5)。
例如,当通过用户的操作,分析装置1开始动作时,控制单元50利用图4所示的工序执行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步骤S1)。并且,控制单元50利用填充了被下过滤器F1与上过滤器F2夹住的固相提取材料M1的固相提取容器11,利用图5所示的工序执行固相提取工序(步骤S2)。
如果通过执行固相提取工序(步骤S2),将含有分析对象的测定成分的溶析液Liq4b收纳到溶析液收纳容器41中,则控制单元50为了清洗用于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容器11,利用图6所示的工序执行容器清洗工序(步骤S3a)。并且,为了向清洗后的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固相提取材料M1,执行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步骤S1)。即,控制单元50将顺序返回步骤S1。
另外,控制单元50与执行容器清洗工序(步骤S3a)同时,执行溶解在溶析液Liq4b中的测定成分的分析动作(步骤S3b)。具体地,控制单元50将收纳在溶析液收纳容器41中的、测定成分溶解的溶析液Liq4b通过送液部44输送到分析实施部43,对测定成分进行测定,获得测定值。另外,控制单元50控制分析实施部43,并将测定值输入运算系统45。另外,控制单元50对运算系统45施加指令,并基于输入的测定值运算分析结果。
之后,控制单元50对运算系统45施加指令,将运算后的分析结果输入外部通信接口45a。另外,控制单元50控制外部通信接口45a,通过未图示的监视器或打印机输出分析结果(步骤S4)。
分析装置1例如按照图7所示的顺序适当执行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固相提取工序、容器清洗工序,并分析试样液Liq2(参照图5(a))所含的测定成分。此时,控制单元50同时执行利用分析实施部43及运算系统45的测定成分的分析动作(步骤S3b)、容器清洗工序(步骤S3a)。
如上,在实施例一的分析装置1(参照图1)具备能填充固相提取材料M1(参照图4(c))的固相提取容器11(参照图1)、向该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固相提取材料M1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机构14(参照图1)。
另外,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固相提取材料M1能排出,在分析装置1上具备从固相提取容器11排出固相提取材料M1的排出机构15(参照图1)。
通过该结构,能够从对测定成分进行了固相提取后的固相提取容器11排出固相提取材料M1并废弃。另外,能够向排出了固相提取材料M1的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新的固相提取材料M1。因此,由于能够反复使用固相提取容器11,因此不需要废弃,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另外,产生的废弃物也是过滤器(下过滤器F1、上过滤器F2)与固相提取材料M1,即使通过这样也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
另外,通过反复利用固相提取容器11,能减少固相提取容器11的替换成本,能较低地抑制分析装置1的运用成本。
另外,可以为当对图1所示的固相提取容器11设定使用次数的限度或使用时间的限度时,运算系统45判断固相提取容器11的更换时期的结构。
例如,控制单元50定期地使用规定的试剂(分析装置用试剂:校准物),利用固相提取容器11进行固相提取,利用分析实施部43测定分析装置用试剂,获得测定值。作为分析装置用试剂,能够利用甲醇等有机溶剂,但并未限定于此。
另外,控制单元50控制分析实施部43,并将获得的测定值输入运算系统45。之后,控制单元50对运算系统45施加指令,基于从分析实施部43输入的分析装置用试剂的测定值运算分析结果,并将分析结果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介质。
并且,只要是当产生规定次数以上的与固相提取容器11的更换不久之后的分析结果的误差超过规定值(例如20%)的状态时,运算系统45判断为用于该分析装置用试剂的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使用界限,并输出表示固相提取容器11的更换时期的警报的结构即可。
另外,也可以为运算系统45对每个固相提取容器11计测进行了固相提取的次数,在该计测值超过规定值时,运算系统45输出表示该固相提取容器11的更换时期的警报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为运算系统45对每个固相提取容器11计测使用后的试剂的种类或测定成分的种类、使用后的试剂或测定成分的种类的次数,在该计测值超过对每个试剂或测定成分预先设定的规定值时,运算系统45输出表示该固相提取容器11的更换时期的警报的结构。
另外,运算系统45输出的警报通过外部通信接口45a输入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等,个人计算机只要为表示成为警报的对象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位置的结构,分析装置1的用户便能够容易地了解应该更换的固相提取容器11。
另外,也能够构成为控制单元50不使用成为警报的对象的固相提取容器11地执行固相提取工序。
另外,运算系统45判断应该更换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方法未限定于上述方法。
《变形例一》
作为实施例一的变形例,例如考虑固相提取容器11的变形例。
图8、图9是表示固相提取容器的变形例的图,图8(a)是表示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凸部的剖视图,图8(b)是表示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凸部的剖视图,图8(c)是表示凹部的剖视图,图8(d)是表示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凹部的剖视图,图8(e)是表示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凹部的剖视图。另外,图9(a)是表示放出口的周围向两端倾斜的形状的剖视图,图9(b)是表示放出口的周围进行了倒角的形状的剖视图,图9(c)是表示放出口的周围从一端向对置的另一端倾斜的形状的剖视图。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2(a)所示,为在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上形成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凸部11d的结构。
但是,凸部11d的截面形状未限定于三角形。例如,如图8(a)所示,可以是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者圆弧的一部分)的凸部11d1。如图8(b)所示,可以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凸部11d2。在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凸部11d2中,可以是在其角部形成0.1mm以上的倒角的结构。
另外,在截面形状为半圆的凸部11d1及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凸部11d2的情况下,也优选从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突出量Ht在“0.1mm≤Ht≤0.2×R1(mm)”的范围设定。另外,“R1”是排出路径11b的主体部11a(参照图2(a))侧的内径(以下相同)。
另外,如图8(c)所示,可以为在整个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圆周方向的整周形成槽状的凹部11e的结构。
当在排出路径11b上形成槽状的凹部11e时,被推入排出路径11b的下过滤器F1在凹部11e的部分膨胀而妨碍前进。因此,产生妨碍推入下过滤器F1的杆141(参照图3)进入排出路径11b的阻力。并且,通过填充定位机构14b(参照图3),将凹部11e的位置决定为排出路径11b的下过滤器F1的位置。这样,形成于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凹部11e具备与凸部11d(参照图2(a))相同的功能。另外,形成于排出路径11b的凹部11e的深度Dp优选是在距内表面“0.1mm≤Dp≤0.2×R1(mm)”的范围设定的深度。
另外,凹部11e的截面形状也未限定于矩形,如图8(d)所示,可以是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凹部11e1,如图8(e)所示,也可以是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圆弧的一部分)的凹部11e2。
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凹部11e1或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凹部11e2的深度Dp也优选是在距内表面“0.1mm≤Dp≤0.2×R1(mm)”的范围设定的深度。
另外,在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凹部11e1中,优选从顶部面向内表面的角度θ2是0.1度以上。
另外,固相提取容器11的放出口11b1的周围形状也未限定。
例如,如图9(a)所示,可以是从放出口11b1向对置的两端倾斜的形状。该情况下的倾斜角θ3优选在“0.1(度)≤θ3≤90(度)”的范围设定。另外,如图9(b)所示,可以是放出口11b1的周围实施了倒角的形状。该情况下的倒角的角度θ4优选在“0.1(度)≤θ4≤90(度)”的范围设定。另外,未图示,但倒角可以是R形状。另外,如图9(c)所示,可以是从一端向对置的另一端倾斜的形状。该情况下的倾斜角θ5也优选在“0.1(度)≤θ5≤90(度)”的范围设定。
另外,可以是未图示的其他形状。这样,固相提取容器11(参照图1)的放出口11b1的周围形状未限定。
《变形例二》
作为实施例一的变形例二,例如考虑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变形例。
图10是表示提取容器工作台的变形例的图。
在实施例一中,为固相提取容器11(参照图1)安装于提取容器工作台12(参照图1)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固相提取容器11为能对每个提取容器工作台12进行替换的结构。
但是,提取容器工作台12未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为在能装卸地安装在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周围的多个(图10示例六个)的装卸基体12a上固定一个以上的固相提取容器11(在图10中示例两个)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固相提取容器11能与装卸基座12a一体地在提取容器工作台12上装卸。例如,在能用于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固相提取容器11与不能用于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固相提取容器11混合的情况下,只要更换安装不能使用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装卸基体12a即可。通过这样,不需要更换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整体,能够继续使用能使用的固相提取容器11。因此,能抑制能使用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废弃,适当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
另外,未限定将装卸基体12a安装于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结构。例如,只要为利用螺栓等连结部件12b将装卸基体12a连结固定在提取容器工作台12上的结构即可。
另外,安装于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装卸基体12a的数量(六个)或固定于装卸基体12a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数量(两个)是一个例子,并未限定于该数量。例如,如果是大型的分析装置1,则可以为具备安装了固定有50个左右的固相提取容器11的装卸基体12a的提取容器工作台12的结构。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代替粉末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1(参照图4(c)),如图11所示,将单块状(固形体)的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中。
在实施例二中,分析装置1(参照图1)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比未改变,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与实施例一不同。下面,参照图11说明实施例二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适当参照图1~3)。
将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如图11(a)~图11(g)所示,包括从第一工序SD1至第七工序SD7这七个工序。
图11(a)所示的第一工序SD1、图11(b)所示的第二工序SD2与实施例一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的第一工序SA1、第二工序SA2(参照图4)相同,在执行第二工序SD2后,将下过滤器F1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
在图11(c)所示的第三工序SD3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并将填充了下过滤器F1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的正下方。
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使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落下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实施例二的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构成为例如使呈球形的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落下到固相提取容器11中。固相提取材料M2的直径优选形成为比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直径大,通过该结构,固相提取材料M2在缩径部11c与排出路径11b的边界停止。
另外,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的形状未限定于球形。可以是圆柱形状或圆锥形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也可以是带锥的圆柱形状或带台阶的圆柱形状。另外,也可以是截面形状呈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的方柱形状。
在图11(d)所示的第四工序SD4中,控制单元50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将投入了固相提取材料M2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填充定位机构14b的正下方。
另外,控制单元50将填充定位机构14b的主体部140向下方移动。杆141进入投入了固相提取材料M2的固相提取容器11,另外,杆141一边将固相提取材料M2推入排出路径11b一边自身也进入排出路径11b。
当固相提取材料M2与下过滤器F1抵接时,妨碍前进,在杆141的前端部产生向上方的阻力。通过该阻力,支撑杆141的弹簧142进行弹性压缩,杆141的前进停止。即,固相提取材料M2由下过滤器F1卡定。
另外,通过弹簧142进行弹性压缩,限制杆141推入固相提取材料M2的力。
当在杆141的前进停止的状态下,主体部140向下方移动时,杆141相对于主体部140向上方移动,端部与压力传感器140c抵接。压力传感器140c将由杆141的端部的按压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入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根据从压力传感器140c输入的检测信号,检测杆141按压压力传感器140c的压力,在该压力为规定值时,以从固相提取容器11离开的方式使主体部140向上方移动。
固相提取材料M2残留在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上,决定固相提取材料M2的位置。
从图11(e)所示的第五工序SD5至图11(g)所示的第七工序SD7与从实施例一的从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的第五工序SA5至第七工序SA7(参照图4)大致相等。
即,在第五工序SD5中,向填充了固相提取材料M2的固相提取容器11供给上过滤器F2。另外,在第六工序SD6中,利用填充定位机构14b的杆141,将上过滤器F2推入与固相提取材料M2抵接的位置并定位,在第七工序SD7中,将被下过滤器F1与上过滤器F2夹持,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
如上所述,分析装置1未限定于粉末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1(参照图4(c)),能够将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
另外,实施例二的固相提取工序及容器清洗工序只要为与实施例一的固相提取工序(参照图5)及容器清洗工序(参照图6)相同的工序即可。
即使在实施例二中,也能够从对试样液Liq2(参照图5(a))所含的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后的固相提取容器11排出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并废弃。另外,能够向排出了固相提取材料M2的固相提取容器11填充新的固相提取材料M2。因此,与实施例一相同,能够反复利用固相提取容器11,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另外,能较低地抑制分析装置1的运用成本。另外,能利用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扩大分析装置1的可利用性。
实施例三
图12是表示实施例三的分析装置的图。另外,图13是表示实施例三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的图,图13(a)是表示第一工序的图,图13(b)是表示第二工序的图,图13(c)是表示第三工序的图。
实施例二的固相提取材料M2是单块状,例如是网眼状的固形体。因此,作为实施例三,能为不填充图11所示的上过滤器F2及下过滤器F1的结构。
因此,如图12所示,能为固相提取材料填充机构14不具备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参照图1)的分析装置2。另外,图12所示的分析装置2除了不具备过滤器供给机构14a以外,是与图1所示的分析装置1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例三中,将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如图13(a)~图13(c)所示,由第一工序SE1至第三工序SE3这三个工序构成。
在图13(a)所示的第一工序SE1中,控制单元50(参照图12)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参照图12),将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的正下方。
并且,控制单元50控制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14c,使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落下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主体部11a。固相提取材料M2在缩径部11c与排出路径11b的边界停止。
在图13(b)所示的第二工序SE2中,控制单元50(参照图12)控制提取容器工作台12(参照图12),并将投入了固相提取材料M2的固相提取容器11搬运到填充定位机构14b的正下方。
另外,控制单元50使填充定位机构14b的主体部140向下方移动。杆141进入投入了固相提取材料M2的固相提取容器11,另外,杆141一边将固相提取材料M2推入排出路径11b一边自身也进入排出路径11b。
当固相提取材料M2与形成于排出路径11b的凸部11d时,妨碍前进,在杆141的前端部产生向上方的阻力。通过该阻力,支撑杆141的弹簧142进行弹性压缩,杆141的前进停止。
实施例三的弹簧142对杆141赋予杆141的前进方向的弹性力。并且,杆141利用由弹簧142施加的弹性力,使固相提取材料M2沿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前进。
另外,通过弹簧142进行弹性压缩,限制杆141推入固相提取材料M2的力,抑制对固相提取材料M2施加过剩的力。并且,防止固相提取材料M2的塑性变形。
换言之,实施例三的弹簧142优选是将固相提取材料M2不会塑性变形的程度的弹性力施加到杆141的结构。
具体地说,优选弹簧142的弹性力比固相提取材料M2的弹性力小。
通过该结构,能够不在固相提取材料M2上产生塑性变形地,杆141使固相提取材料M2沿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前进。
当在杆141的前进停止的状态下,主体部140向下方移动时,杆141相对于主体部140向上方移动,端部与压力传感器140c抵接。压力传感器140c将由杆141的端部的按压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入控制单元50。即,实施例三的压力传感器140c是将杆141从由排出路径11b的凸部11d卡定的固相提取材料M2受到的力作为压力并检测的压力检测单元。
在图13(c)所示的第三工序SE3中,控制单元50(参照图1)根据从压力传感器140c输入的检测信号,检测杆141按压压力传感器140c的压力,在该压力为规定值时,以从固相提取容器11离开的方式使主体部140向上方移动。
固相提取材料M2由凸部11d卡定,并残留在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上,凸部11d的位置被决定在排出路径11b的固相提取材料M2的位置,将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中。
这样,当为未将图11所示的上过滤器F2及下过滤器F1填充在固相提取容器11中的结构时,不需要过滤器供给机构14a,能较低地抑制分析装置2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不需要过滤器供给机构14a,因此能相应地减少维修分析装置2带来的成本,能减少分析装置2的运用成本。
另外,也能减少将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提高将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中的作业的效率。
另外,由于从对测定成分进行了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容器11只废弃固相提取材料M2,因此能有效地抑制废弃物的产生量。
另外,能减少过滤器的成本,降低分析装置2的运用成本。
另外,实施例三的固相提取工序及容器清洗工序只要为与实施例一的固相提取工序(参照图5)及容器清洗工序(参照图6)相同的工序即可。
这样,在将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填充到固相提取容器11中的分析装置2(参照图12)中,能够不需要上过滤器F2(参照图11(e))及下过滤器F1(参照图11(a)),能有效地减少运用成本或废弃物的产生量。
另外,本发明未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或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为了容易明白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说明,但未限定于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
另外,也能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
例如,如图3所示,实施例一~三的填充定位机构14b具备压力传感器140c,在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中,控制单元50(参照图1)为根据杆141按压压力传感器140c时的压力控制填充定位机构14b的结构。但是,该结构未限定。
例如,可以代替压力传感器140c,具备检测杆141的移动量的传感器(未图示),在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中,控制单元50根据杆141的移动量控制填充定位机构14b。
例如,在图4所示的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工序中,当下过滤器F1与固相提取容器11的凸部11d抵接时,杆141相对于填充定位机构14b的主体部140向上方移动。控制单元50只要为在杆141相对于主体部140的移动量达到规定值时使填充定位机构14b向上方移动的结构即可。
另外,可以为利用未图示的传感器将下过滤器F1从缩径部11c与排出路径11b的边界的前进量(移动量)作为杆141的前进量(移动量)检测,在该检测值为规定值时,控制单元50使填充定位机构14b向上方移动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为向固相提取容器11的排出路径11b(参照图4(a))照射激光束,利用激光传感器(未图示)检测透过了排出路径11b的激光束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为在激光传感器检测出由下过滤器F1(参照图4(a))或上过滤器F2(参照图4(e))遮断激光束的情况时,控制单元50使填充定位机构14b向上方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例一~三中,为具备将固相提取材料M1(参照图6(a))、上过滤器F2(参照图6(a))、下过滤器F1(参照图6(a))及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参照图11(c))从固相提取容器11(参照图1)排出的排出机构15(参照图1)的结构。但是,例如也能为利用填充定位机构14b的杆141(参照图3)将固相提取材料M1、上过滤器F2、下过滤器F1及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M2从固相提取容器11推出的结构。
当如此构成时,不需要排出机构15,起到能够降低分析装置1(参照图1)的制造成本等效果。
另外,固相提取容器11的凸部11d(参照图2(a))沿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的圆周方向的整周形成,但未限定于该形状。例如,可以是在排出路径11b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散布具有凸状部(未图示)的结构。即,也可以不是沿整周连续的凸部11d,而是适当分割的形状的凸的部11d。
另外,弹簧142(参照图3)也未限定于压缩弹簧,可以是拉伸弹簧。另外,可以为代替弹簧142,利用压缩空气等气体、油等液体对杆141(参照图3)施加弹性力的结构。
另外,搬运试样容器21(参照图1)、试剂容器31(参照图1)或溶析液收纳容器41(参照图1)的机构也未限定于圆板状的试样搬运工作台22(参照图1)、试剂搬运工作台32(参照图1)或溶析液搬运工作台42(参照图1)。
例如,可以是试剂容器21、试剂容器31或溶析液收纳容器41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为分割状,利用未图示的搬运臂等搬运的结构。
另外,如上所述,在使用激光传感器等进行过滤器(下过滤器F1(参照图4(a))的定位的情况下,可以是在排出路径11b(参照图2(a))不具备凸部11d(参照图2(a))或凹部11e(参照图8(c))的固相提取容器11(参照图2(a))。
在该情况下,优选以“固相提取时施加在过滤器上的压力≤从排出路径11b内的过滤器施加在固相提取容器11上的力”的关系成立的方式,设定过滤器的直径或排出路径11b的主体部11a(参照图2(a))侧的内径(R1)。
另外,本发明未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设计改变。
符号说明
1—分析装置,11—固相提取容器(容器),11a—主体部,11b—排出路径,11b1—放出口,11d—凸部,11e—凹部,14a—过滤器供给机构(过滤器填充机构),14b—填充定位机构(过滤器填充机构、提取材料填充机构),14c—固相提取材料供给机构(提取材料填充机构),17—容器清洗机构,17a—废弃容器,17b—废弃口,140c—压力传感器(压力检测单元),141—杆,142—弹簧(弹性部件),F1—下过滤器(过滤器),F2—上过滤器(过滤器),M1—固相提取材料,M2—固相提取材料(单块状的固相提取材料)。
Claims (9)
1.一种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注入含有分析对象的测定成分的试样液的主体部;
相对于具备从上述主体部排出该试样液的排出路径的容器,向上述排出路径填充用于对上述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材料的提取材料填充机构;
从对上述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后的上述容器排出上述固相提取材料的排出机构;以及
清洗排出了上述固相提取材料的上述容器的容器清洗机构,
具备向上述排出路径填充过滤器的过滤器填充机构,
上述排出机构将填充到上述排出路径的上述固相提取材料与填充到上述排出路径的上述过滤器一起从上述容器排出,
在上述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形成凸部或凹部,
上述过滤器由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卡定,
还利用由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卡定的上述过滤器卡定上述固相提取材料,将上述过滤器及上述固相提取材料填充到上述排出路径,
在上述过滤器填充机构上具备用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的位置决定上述排出路径中的上述过滤器的位置的填充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机构将上述固相提取材料与上述过滤器一起从形成于上述排出路径的端部的放出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收纳从上述放出口排出的上述固相提取材料及上述过滤器的废弃容器;以及
将从上述放出口排出的上述固相提取材料及上述过滤器从上述放出口引导到上述废弃容器的废弃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填充定位机构具备:
使上述过滤器沿上述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前进的杆;以及
在上述过滤器前进到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的位置时,将上述杆从上述过滤器受到的力作为压力检测的压力检测单元,
根据上述压力检测单元检测的压力,决定上述过滤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杆上,在该杆的前进方向上由弹性部件施加上述过滤器不会塑性变形的程度的弹性力,
上述杆利用上述弹性力使上述过滤器沿上述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前进。
6.一种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注入含有分析对象的测定成分的试样液的主体部;
相对于具备从上述主体部排出该试样液的排出路径的容器,向上述排出路径填充用于对上述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的固相提取材料的提取材料填充机构;
从对上述测定成分进行固相提取后的上述容器排出上述固相提取材料的排出机构;以及
清洗排出了上述固相提取材料的上述容器的容器清洗机构,
上述排出机构将上述固相提取材料从形成于上述排出路径的端部的放出口排出,
在上述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形成凸部或凹部,
单块状的上述固相提取材料由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卡定,并填充到上述排出路径,
在上述提取材料填充机构上具备用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的位置决定上述排出路径中的上述固相提取材料的位置的填充定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收纳从上述放出口排出的上述固相提取材料的废弃容器;以及
将从上述放出口排出的上述固相提取材料从上述放出口引导到上述废弃容器的废弃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填充定位机构具备:
使上述固相提取材料沿上述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前进的杆;以及
在上述固相提取材料前进到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的位置时,将上述杆从上述固相提取材料受到的力作为压力检测的压力检测单元,
根据上述压力检测单元检测的压力决定上述固相提取材料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杆上,在该杆的前进方向上由弹性部件施加上述固相提取材料不会塑性变形的程度的弹性力,
上述杆利用上述弹性力使上述固相提取材料沿上述排出路径的内表面前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4467 | 2012-07-25 | ||
JP2012-164467 | 2012-07-25 | ||
PCT/JP2013/070232 WO2014017607A1 (ja) | 2012-07-25 | 2013-07-25 | 分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20717A CN104520717A (zh) | 2015-04-15 |
CN104520717B true CN104520717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9997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8842.XA Active CN104520717B (zh) | 2012-07-25 | 2013-07-25 | 分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97612B2 (zh) |
EP (1) | EP2878953B1 (zh) |
JP (1) | JP5872696B2 (zh) |
CN (1) | CN104520717B (zh) |
WO (1) | WO20140176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541622S (zh) * | 2015-03-11 | 2019-01-07 | ||
US10456779B2 (en) * | 2015-03-16 | 2019-10-2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ipette tip having a straight pipe section with inner protrusion and pipetting method for a liquid including cells |
JP1541625S (zh) * | 2015-05-28 | 2019-01-07 | ||
JP2017090411A (ja) * | 2015-11-17 | 2017-05-25 | 株式会社アイスティサイエンス | 固相抽出カートリッジ |
CN106268995A (zh) * | 2016-07-26 | 2017-01-04 | 深圳市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微孔板转移装置 |
ES2789326T3 (es) * | 2016-09-02 | 2020-10-26 | Bio Rad Europe Gmbh | Recipiente de punta de pipeta |
CN108854156A (zh) * | 2017-05-16 | 2018-11-23 | 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分离药材中有效部位的系统和方法 |
SG11202001435PA (en) * | 2017-09-05 | 2020-03-30 | Hologic Inc | Waste evacuation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ed specimen preparation system |
CN115485207B (zh) * | 2020-07-01 | 2023-08-15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搬送容器及搬送方法 |
JP7501435B2 (ja) | 2021-04-09 | 2024-06-1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抽出装置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 |
CN113295801B (zh) * | 2021-06-04 | 2023-04-25 |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一种植物源性食物中氟砜灵的测定方法 |
JPWO2023162461A1 (zh) * | 2022-02-22 | 2023-08-31 | ||
CN116392854A (zh) * | 2023-06-07 | 2023-07-07 |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全自动层析装置和分析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47067A (en) * | 1980-04-16 | 1981-11-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Automatic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enzyme immunity |
JP2007017155A (ja) * | 2005-07-05 | 2007-01-25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 マイクロ流路ビーズアレイデバイス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
CN101268371A (zh) * | 2005-09-05 | 2008-09-17 | 环球生物研究株式会社 | 各种物质保持体、各种物质保持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JP2011089924A (ja) * | 2009-10-23 | 2011-05-06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薬物分析装置 |
WO2011158738A1 (ja) * | 2010-06-15 | 2011-12-22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生体試料前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46376Y2 (zh) * | 1985-09-20 | 1991-09-30 | ||
US5585068A (en) * | 1990-02-20 | 1996-12-17 | Biochemical Diagnostics, Inc. |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a compound from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liquid specimens |
US6177008B1 (en) * | 1996-08-01 | 2001-01-23 | Merck & Co., Inc. | Dual compartment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artridge |
JP2001516731A (ja) | 1997-09-17 | 2001-10-02 | ジエントラ・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 核酸を単離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CZ9900769A3 (cs) * | 1999-03-04 | 2000-10-11 | Petr Ing. Drsc. Hušek | Použití špičky s filtrem k vytvoření sloupce sorbentu s definovaným objemem v prostoru pod filtrem |
ES2290014T3 (es) * | 1999-03-05 | 2008-02-16 | Spark Holland B.V. | Instrumento de extraccion en fase solida y metodo para la extraccion en fase solida. |
US6541273B1 (en) * | 1999-11-12 | 2003-04-01 | Aventis Cropscience, S.A. | Multiple sorbent cartridges for solid phase extraction |
US7776615B2 (en) * | 2001-04-20 | 2010-08-17 | Gl Sciences, Inc. | Method for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7374724B2 (en) * | 2001-05-29 | 2008-05-20 | Tecan Trading Ag | Device for processing samples, use of th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device |
US6723236B2 (en) | 2002-03-19 | 2004-04-20 | Waters Investments Limited | Device for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method for purifying samples prior to analysis |
JP3711988B2 (ja) * | 2003-05-12 | 2005-11-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微粒子アレー分析システム、微粒子アレーキットおよび化学分析方法 |
JP2006007081A (ja) | 2004-06-25 | 2006-01-12 | Hitachi Koki Co Ltd | 自動固相抽出装置 |
CN102301219B (zh) * | 2009-01-29 | 2015-04-15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前处理装置的质谱分析装置 |
EP2447697B1 (en) * | 2009-06-25 | 2019-01-30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Preprocessing apparatus |
US9176037B2 (en) * | 2009-08-10 | 2015-11-03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Specimen processing system |
JP5242532B2 (ja) * | 2009-10-16 | 2013-07-24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検査装置 |
JP5736457B2 (ja) * | 2011-07-08 | 2015-06-17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固相抽出装置 |
FI20115785A0 (fi) * | 2011-08-08 | 2011-08-08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Oy | Menetelmä ja laite automaattiseen analyysiin |
US9372135B1 (en) * | 2011-09-08 | 2016-06-21 |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Security, Llc | Fluidics platform and method for sample preparation |
US9095833B2 (en) * | 2012-05-31 | 2015-08-04 | Biolytic Lab Performance, Inc. | System for performing automa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s |
-
2013
- 2013-07-25 WO PCT/JP2013/070232 patent/WO201401760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7-25 JP JP2014527014A patent/JP5872696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7-25 EP EP13822990.1A patent/EP2878953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7-25 US US14/416,787 patent/US9597612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7-25 CN CN201380038842.XA patent/CN1045207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47067A (en) * | 1980-04-16 | 1981-11-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Automatic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enzyme immunity |
JP2007017155A (ja) * | 2005-07-05 | 2007-01-25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 マイクロ流路ビーズアレイデバイス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
CN101268371A (zh) * | 2005-09-05 | 2008-09-17 | 环球生物研究株式会社 | 各种物质保持体、各种物质保持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JP2011089924A (ja) * | 2009-10-23 | 2011-05-06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薬物分析装置 |
WO2011158738A1 (ja) * | 2010-06-15 | 2011-12-22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生体試料前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597612B2 (en) | 2017-03-21 |
WO2014017607A1 (ja) | 2014-01-30 |
EP2878953A4 (en) | 2016-03-16 |
EP2878953B1 (en) | 2017-05-03 |
JP5872696B2 (ja) | 2016-03-01 |
JPWO2014017607A1 (ja) | 2016-07-11 |
US20150182877A1 (en) | 2015-07-02 |
CN104520717A (zh) | 2015-04-15 |
EP2878953A1 (en) | 2015-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20717B (zh) | 分析装置 | |
JP5520841B2 (ja) | 生体サンプルの前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質量分析装置 | |
EP3176576B1 (en) | Pre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a preprocessing kit to preprocess sample | |
US11441975B2 (en) | Controlling method of preprocessing apparatus | |
CN101065670B (zh) | 样本分析装置 | |
US8354078B2 (en) | Liquid aspirating tube, liq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dispensing method | |
KR20160040138A (ko) | 파지 기구 | |
EP2672271B1 (en) | Automatic analysis system | |
EP2969096B1 (en) | Bottle pressurization delivery system | |
JP2010133870A (ja) |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の精度管理方法 | |
US938337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substances for analyses | |
CN102171560B (zh) | 分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5489283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US20100229659A1 (en) |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 | |
JP6110697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ノズルの洗浄方法、および、洗浄部材ホルダ | |
JP2020051853A (ja) | 試料搬送装置 | |
JP6708254B2 (ja) | 前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前処理装置を備えた分析システム | |
JP5601936B2 (ja) | 検体処理装置 | |
JP4262553B2 (ja) | 卓上型液状内容物分注装置 | |
JP6457309B2 (ja) | 試薬カートリッジ | |
CN217359217U (zh) | 一种液基样本处理设备 | |
JP6916690B2 (ja) | 分離カラム用送液システム及び自動前処理装置 | |
JP2013024651A (ja) | 分注装置および分注方法 | |
JP2024039362A (ja) | 自動分注装置 | |
JP2024039363A (ja) | 自動分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