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776A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12776A CN104512776A CN201410511253.5A CN201410511253A CN104512776A CN 104512776 A CN104512776 A CN 104512776A CN 201410511253 A CN201410511253 A CN 201410511253A CN 104512776 A CN104512776 A CN 1045127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ing
- machine
- stratum
- object stratum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10—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call input
- B66B2201/103—Destination call input before entering the elevator ca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4—Total time, i.e. arrival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系统中,对特定的利用者可优先提供服务。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被输入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分配多台号机中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变为特定的利用者在特定层可乘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另外,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未被输入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的号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登记的目的地层能分配多台电梯中的任一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具备:用于利用者登记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基于由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多台电梯(以下,将“电梯”适当地称为“号机”)中的任一号机的控制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20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具有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系统中,存在对特定的利用者想要优先提供服务的要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具有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系统中,可对特定的利用者优先提供服务。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是具备:用于利用者登记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和基于由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多台电梯中的任一台的控制装置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具备:通过利用者输入目的地层,并且将涉及输入的目的地层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的目的地层输入部;和通过特定的利用者输入是特定的利用者的情况,并且将表示输入者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的利用者输入部。
控制装置具备:存储基准时间和与特定的利用者相对应的特定层的存储部和控制部。
控制装置的控制部,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被输入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分配多台号机中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变为特定的利用者在特定层可乘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另外,控制装置的控制部,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被输入时发生了表示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未被输入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的号机。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是具备:用于利用者登记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和基于由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多台电梯中的任一台的控制装置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具备:通过利用者输入目的地层,并且将涉及输入的目的地层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的目的地层输入部;和通过特定的利用者输入是特定的利用者的情况,并且将表示输入者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的利用者输入部。
控制装置具备:存储基准时间和与特定的利用者相对应的特定层的存储部;和控制部。
控制装置的控制部,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被输入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分配多台号机中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变为特定的利用者在特定层可乘电梯且在目的地层下电梯为止的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
另外,控制装置的控制部,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未被输入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服务结束预定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的号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发生了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的号机。此外,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服务结束预定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的号机。因此,特定的利用者从输入目的地层开始在基准时间内能乘坐任一台的号机,或者从输入目的地层开始在基准时间内在目的地层能下电梯。因此,在具有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系统中,能对特定的利用者优先提供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5是表示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井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井剖视图(例1);
图10A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例1)。具体表示将在6层的向1层的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A号机的情况;
图10B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例1)。具体表示将在6层的向1层的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B号机的情况;
图10C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例1)。具体表示将在6层的向1层的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C号机的情况;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井剖视图(例2);
图12A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例2)。具体表示将在4层的向8层的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A号机的情况;
图12B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例2)。具体表示将在4层的向8层的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B号机的情况;
图12C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例2)。具体表示将在4层的向8层的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C号机的情况;
图13是表示在涉及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涉及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发明的背景)
在现有型的具备上下方向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在对特定的利用者优先提供服务(优先服务)的情况下,将分配给优先服务对象号机的乘梯处呼叫分配变更到其它号机。优先服务的要求方法,例如有ID卡的提示、在大楼传达室的呼叫登记、在远程监视装置的呼叫登记等的方法。
与此相对,在具备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在将分散到多台号机并暂时分配的呼叫向其它号机进行了分配变更的情况下,不限定不特定多数的利用者可靠地识别存在的分配变更。因此,在具备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呼叫的分配变更是困难的。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进行呼叫的分配变更等,而可优先提供服务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实施方式1)
1.结构
图1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有控制装置10(群管理控制装置)和及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统一地控制多台电梯(以下,将“电梯”适当地称为“号机”)的行驶。另外,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进行对由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登记的目的地层呼叫分配多台电梯中的任一台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作为配备于大楼的各层的装置。
控制装置10具备控制部11、存储部12以及输入输出接口13。控制部11执行存储部12中存储的程序并进行各种控制。存储部12存储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输入输出接口13是用于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和多台电梯之间收发信号的接口。输入输出接口13将从控制部11输出的信号变换为规定的形式的信号并输出。另外,输入输出接口13将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和多台电梯输入的信号变换为规定的形式的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11。
图2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10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实现目的地层登记部11A、响应时间计算部11B、目的地层分配部11C、分配候补判定部11D、学习部11E的各功能。具体来说,当在设置于电梯的乘梯处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中,由利用者输入目的地层时,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将涉及输入的目的地层呼叫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10。此时,控制装置10的目的地层登记部11A,将涉及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3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接收的目的地层呼叫的信息记录到存储部12(登记)。学习部11E,基于涉及从各电梯控制装置30接收的电梯状态(行驶状态、门状态、负载状态等)的信息和涉及呼叫登记状态的信息,将层板间行驶时间、门开闭时间、停止时间、呼叫发生频率等进行学习。响应时间计算部11B,将各号机向任意的层的呼叫的响应中所需的时间(响应时间(等待时间)),基于涉及呼叫登记状态的信息、涉及各电梯的状态的信息以及通过学习部11E的学习结果进行计算。分配候补判定部11D,以满足对特定利用者的服务的条件(后述)的方式,决定对登记的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目的地层分配部11C,从分配候补判定部11D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中,以平均等待时间的缩短等为目的,并以使全体的服务最佳化的方式,决定对登记的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目的地层分配部11C,将对该目的地层呼叫使该号机服务的指令信号发送到决定的分配号机的电梯控制装置30。另外,目的地层分配部11C,将涉及分配号机的信号发送到该目的地层呼叫被输入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当接收指令信号时,电梯控制装置30,对该目的地层呼叫将号机的厢,按行进方向顺序进行驱动。另外,当接收涉及分配号机的信号时,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基于涉及从控制装置10接收的分配号机的信号,使涉及分配号机的信号所示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24的分配号机显示部24a。
图3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结构的框图。
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具有:控制部21、存储部22、输入输出接口23、显示部24、目的地层输入部25以及读卡机26。
控制部21执行存储部22中存储的程序并进行各种控制。
存储部22存储程序以及各种数据。作为数据,例如,存储部22存储有该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ID、设置层。另外,存储部22存储用于对特定利用者的服务的条件。存储部22,例如,作为对特定利用者的服务(特定服务)的条件,存储特定服务的对象层(特定的利用者通过提示ID卡,可接受优先服务的特定层。以下称为“特定服务对象层”)和基准时间。另外,存储部22将涉及从各电梯控制装置30接收的电梯状态(行驶状态、门状态、负载状态等)的信息、学习后的层板间行驶时间、门开闭时间、停止时间、呼叫发生频率等边进行适当地更新并进行存储。
输入输出接口23是用于在控制装置10之间收发信号的接口。输入输出接口23将从控制部21输出的信号变换为规定的形式的信号并输出。另外,输入输出接口23将从控制装置10输入的信号变换为规定的形式的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21。
显示部24进行基于从控制部21输出的显示信号的显示。
目的地层输入部25是用于利用者输入目的地层的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目的地层输入部25,例如,如图4所示,采用数字键。目的地层输入部25将涉及目的地层等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1。
当提示了用于利用该电梯的规定的功能的ID卡时,读卡机26,读取该ID卡中记录的信息。读卡机26和ID卡是IC卡还是磁卡都可以。在ID卡中记录有例如ID卡的ID码、该ID卡的利用者为特定的利用者的情况、表示涉及基于特定利用者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目的地层等的信息。读卡机26,当ID卡被提示,读取该ID卡中记录的ID信息等时,将表示读取的信息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1。
此外,当与ID卡的ID码对应地预先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存储部22或控制装置10的存储部12存储目的地层,并通过读卡机26识别出ID卡的ID码时,做成控制装置10基于ID码自动地设定目的地层也可以。
图4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外观的图。显示部24配置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前面的上部。显示部24具有显示分配号机的分配号机显示部24a和显示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显示部24b。目的地层输入部25配置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前面的中央部。读卡机26配置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前面的下部。
2.动作
对在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所执行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对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目的地层输入部25进行目的地层的指定操作时,目的地层输入部25,将包含目的地层的信息等的目的地层呼叫的信号输出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控制部21。控制部21,在对与指定操作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信号,施行规定的处理之后,将该处理后的信号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3输出到控制装置10。
另外,当对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读卡机26提示ID卡时,读卡机26读取该ID卡中记录的ID信息等,并表示读取的ID信息等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1。控制部21在对表示ID信息等的信号施行规定的处理之后,将该处理后的信号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3输出到控制装置10。
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接收到目的地层呼叫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判定在该目的地层呼叫的信号的接收的前后的规定时间内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是否接收到表示ID信息等的信号。进而,在目的地层呼叫的信号的接收前的规定时间内从读卡机26接收到表示ID信息等的信号(表示是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作为发生了基于特定的利用者的目的地层呼叫(以下适当地称为“特定目的地层呼叫”)而执行以后的控制。与此相对,在目的地层呼叫的信号的接收前的规定时间内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未接收表示ID信息等的信号(表示是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作为发生了基于一般的利用者的目的地层呼叫(以下适当地称为“一般目的地层呼叫”)而执行以后的控制。
进而,控制装置10根据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接收的目的地层呼叫为特定目的地层呼叫或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决定从多台电梯中可分配的号机(以下,适当地称为“分配候补号机”)。
首先,对发生了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的号机的分配动作进行说明,其次对发生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的号机的分配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装置10作为号机编号car设定1(S11)。此外,将号机编号为car的号机以下适当地称为“car号机”。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A号机、B号机、C号机,并且号机编号car取1、2、3的值。1号机、2号机、3号机对应于A号机、B号机、C号机。
控制装置10计算对car号机分配了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中的、对各号机的特定服务对象层的响应时间(等待时间)(S12)。响应时间(等待时间)指的是,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变为特定利用者在特定服务对象层可乘坐电梯为止的时间(电梯到达特定服务对象层为止的时间)。具体来说,控制装置10基于当前的各号机的状态、当前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状态以及学习结果等算出响应时间。控制装置10,在响应时间的算出中,在将分配给各号机的全部的目的地层呼叫进行服务并结束后,作为响应特定目的地层呼叫进行运算。控制装置10,对进行优先服务的号机,不进行新的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在优先服务结束后(在运送完特定的利用者之后),恢复到通常的服务。此外,将优先服务结束后的响应作为前提分配新呼叫也可以。
控制装置10,判断在特定服务对象层是否存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S13)。关于判断的具体例进行后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准时间例如设定为30秒。但是,基准时间并不限定于此,比30秒长、比30秒短都可以。若设定的长,虽然能使分配候补号机增加,但进行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就变长。若设定的短,虽然进行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变短,当分配候补号机变少。
当在特定服务对象层存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时(在S13为YES),控制装置10将car号机作为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追加(S14)。此外,在判断为car号机在特定服务对象层可在基准时间内响应的情况下,car号机本身能成为分配候补号机。
与此相对,当在特定服务对象层不存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时(在S13为NO),控制装置10将car号机不作为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追加。
当步骤S13的判断处理或步骤S14的处理结束时,控制装置10,对全号机判断步骤S13的判断处理是否已结束(S15)。
在对全号机的步骤S15的判断处理未结束的情况下(在S15为NO),控制装置10,对号机编号car加1(S16),执行步骤S12以后的处理。
与此相对,在对全号机的步骤S15的判断处理已结束的情况下(在S15为YES),控制装置10判断是否存在分配候补号机(S17)。在此,在进行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号机的分配处理的情况下,基本上,在特定服务对象层至少存在1台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分配候补号机。但是,在分配候补号机仅1台的情况下,从2个特定服务对象层同时或几乎同时发生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对任意一个目的地层呼叫,虽然能分配现存的分配候补号机,但对其余的目的地层呼叫,变为不能分配现存的分配候补号机。以可对应于这样的非通常的状态的方式设置本步骤S17。
在分配候补号机存在的情况下(在S17为YES),控制装置10从分配候补号机之中决定实际分配的分配号机(S19)。
与此相对,在分配候补号机不存在的情况下(在S17为NO),在将全部的号机作为分配候补号机强制地设定的基础上(S18),从分配候补号机之中决定实际分配的分配号机(S19)。
接下来,对在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发生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的号机的分配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装置10,作为号机编号car设定1(S21)。
控制装置10,计算朝向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该特定服务对象层的car号机的响应时间(S22)。具体来说,控制装置10基于当前的car号机的电梯状态、当前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状态以及学习部11E的学习结果等算出响应时间。在此,响应时间指的是,与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相同,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变为利用者可乘坐电梯为止的时间。
控制装置10判断求得的car号机的响应时间是否为基准时间以下(S23)。也就是说,判断car号机在基准时间以内是否可到达该特定服务对象层。关于判断的具体例进行后述。
当求得的car号机的响应时间为基准时间以下时(在S23为YES),控制装置10将car号机作为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追加(S24)。
与此相对,当求得的car号机的响应时间不为基准时间以下时(在S23为NO),控制装置10将car号机不作为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追加。
当步骤S23的判断处理或步骤S24的处理结束时,控制装置10,对全号机判断步骤S23的判断处理是否已结束(S25)。
在对全号机的步骤S25的判断处理未结束的情况下(在S25为NO),控制装置10,对号机编号car加1(S26),执行步骤S22以后的处理。
与此相对,在对全号机的步骤S23的判断处理已结束的情况下(在S25为YES),控制装置10判断是否存在分配候补号机(S27)。在此,在进行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号机的分配处理的情况下,基本上,在特定服务对象层至少存在1台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分配候补号机。但是,在分配候补号机仅1台的情况下,在从2个特定服务对象层同时或几乎同时发生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对任意一个目的地层呼叫,虽然能分配现存的分配候补号机,但对其余的目的地层呼叫,变为不能分配现存的分配候补号机。以可对应于这样的非通常的状态的方式设置本步骤S17。
在分配候补号机存在的情况下(在S27为YES),控制装置10从分配候补号机之中决定实际分配的分配号机(S29)。
与此相对,在分配候补号机不存在的情况下(在S27为NO),在将全部的号机作为分配候补号机强制地设定的基础上(S28),从分配候补号机之中决定实际分配的分配号机(S29)。
(响应时间的算出例)
接下来,对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例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在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井剖视图。
本例中,当前,A号机正朝向作为乘客的目的地层的8层UP行驶中。B号机是为了响应1层的目的地层呼叫而DOWN行驶中,并且为在1层坐上乘客后直到5层为止进行UP行驶的预定。C号机不具有目的地层呼叫,在5层等待中。
图8是用于说明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具体来说,图8是将图7中的各号机的移动,以横轴为时刻、纵轴为层板用折线表示的图。实线表示基于已登记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电梯的移动。虚线表示在使号机在特定服务对象层(1层和9层)以最短时间响应的情况下的号机的移动。在本例中,将基准时间(允许等待时间)设定为30秒。
在本例中,A号机,在直到8层的UP行驶后,变为向特定服务对象层(1层或9层)行驶。为此,A号机的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变为2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变为35秒。B号机为了响应1层的目的地层呼叫,直到1层为止进行DOWN行驶,在1层坐上乘客直到5层为止进行UP行驶,之后,变为向特定服务对象层(1层或9层)行驶。为此,B号机的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变为5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变为50秒。C号机由于不具有目的地层呼叫,而在5层等待中,所以在有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能立刻向特定服务对象层(1层或9层)行驶。因此,C号机的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变为12.5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变为12.5秒。
(判断例1)
图9是用于说明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井剖视图(判断例1)。图10A、图10B、图10C是用于说明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判断例1)。图9、图10A、图10B、图10C,作为一个例子,新示出了在6层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被输入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中的情况。具体来说,图10A表示将在该6层的朝向1层的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A号机的情况,图10B表示将同样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B号机的情况,图10C表示将同样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C号机的情况。此外,在任一张图中,由实线表示的运行线,表示涉及已经登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或该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运行线,由点线表示的运行线,表示涉及在这些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暂时分配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运行线。此外,由这些图表示的时间,是一个例子,通过电梯的样式、运行状态、层板间距离等而变化。
(1)暂时分配给A号机的情况
如图10A所示,在将在6层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例如暂时分配给A号机的情况下,A号机对现存的朝向8层的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响应,并对新的在6层的朝向1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响应之后,变为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可响应的状态。在此,在A号机中,在响应该新的在6层的朝向1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并到达1层的时间点,已经经过了45秒。也就是说,在此时间点已经经过了比基准时间的30秒长的时间。为此,A号机不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B号机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5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50秒。为此,B号机不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C号机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12.5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12.5秒。为此,C号机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由此,在A号机中暂时分配了在6层的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作为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C号机,作为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C号机。因此,将A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
(2)暂时分配给B号机的情况
如图10B所示,在将在6层的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例如暂时分配给B号机的情况下,B号机对现存的在1层的朝向5层的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响应,并且在对该新的在6层的朝向1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响应之后,变为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可响应的状态。在此,在B号机中,对该现存的在1层的朝向5层的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响应并到达5层,在变为可出发的时间点已经经过了37.5秒。也就是说,在此时间点已经经过了比基准时间的30秒长的时间。为此,B号机不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A号机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2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35秒。为此,虽然A号机是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但不是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C号机与在A号机中分配了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相同,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12.5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12.5秒。为此,C号机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由此,在B号机中,暂时分配了在6层的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作为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C号机,作为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A号机和C号机。因此,将B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
(3)暂时分配给C号机的情况
如图10C所示,在将在6层的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例如暂时分配给C号机的情况下,由于C号机不具有目的地层呼叫,在5层等待中,所以立刻对该新的在6层的朝向1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响应之后,变为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可响应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变为通过该新的在6层的朝向1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到达了1层的时间点的27.5秒。与此相对,朝向9层,由于在1层使乘坐人员下电梯之后(35秒的时间点),变为朝向9层,所以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60秒。为此,C号机虽然是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但不是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A号机为与在图8说明的状态相同的状态,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2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35秒。为此,A号机虽然是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但不是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B号机为与在图8说明的状态相同的状态,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5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50秒。为此,B号机不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由此,在C号机中,分配了在6层的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作为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C号机,作为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A号机。因此,将C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
(4)分配号机的决定
如上所述,在本例中,能将A号机、B号机以及C号机的任一个作为对在6层的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因此,控制装置10从A号机、B号机以及C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分配规则,决定分配号机。
(判断例2)
图11是用于说明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井剖视图(判断例2)。图12A、图12B、图12C是用于说明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电梯运行线路图(判断例2)。图11、图12A、图12B、图12C,作为一个例子,新表示在4层的朝向8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被输入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的情况。具体来说,图12A表示将该新的在4层的朝向8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A号机的情况,图12B表示将同样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B号机的情况,图12C表示将同样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暂时分配给C号机的情况。此外,在任一图中,由实线表示的运行线,表示涉及已经登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或该新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运行线,由点线表示的运行线之后,表示涉及在这些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暂时分配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运行线。此外,由这些图表示的时间,是一个例子,通过电梯的样式、运行状态、层板间距离等而变化。
(1)暂时分配给A号机的情况
如图12A所示,在将在4层的朝向8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例如暂时分配给A号机的情况下,A号机对现存的朝向8层的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响应,在对新的在4层的朝向8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响应之后,变为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可响应的状态。在此,在A号机中,响应该新的在4层的朝向8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并到达8层,在变为可出发的时间点已经经过了55秒。也就是说,在此处的时间点,已经经过了比基准时间的30秒长的时间。为此,A号机不是对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B号机的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5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50秒。为此,B号机不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C号机的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12.5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12.5秒。为此,C号机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由此,在A号机中暂时分配了在4层的朝向8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作为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C号机,作为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C号机。因此,将A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
(2)暂时分配给B号机的情况
如图12B所示,在将在4层的朝向8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例如暂时分配给B号机的情况下,B号机对现存的在1层的朝向5层的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响应,在对该新的在4层的朝向8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响应之后,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变为可响应的状态。在此,在B号机中,响应对该现存的在1层的朝向5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并到达5层,在变为可出发的时间点已经经过了37.5秒。也就是说,在此时间点,经过了比基准时间的30秒长的时间。为此,B号机不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A号机的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2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35秒。为此,A号机虽然是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但不是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C号机与在A号机中暂时分配了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相同,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12.5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12.5。为此,C号机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由此,在B号机中,暂时分配在6层的朝向1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作为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C号机,作为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A号机和C号机。因此,将B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
(3)暂时分配给C号机的情况
图12C所示,在将在4层的朝向8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例如暂时分配给C号机的情况下,C号机由于不具有目的地层呼叫,在5层等待中,所以在立刻对在该新的4层的朝向8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响应之后,变为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可响应的状态。在此,在C号机中,对该新的在4层的朝向8层的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响应并达到8层,在变为可出发的时间点已经经过了32.5秒。也就是说,在此时间点,已经经过了比基准时间的30秒长的时间。此外,之后在响应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变为52.5秒,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变为37.5。为此,C号机不是即使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任一个在基准时间内也可响应的号机。A号机的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2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35秒。为此,A号机虽然是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但不是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B号机的朝向9层的响应时间为50秒,朝向1层的响应时间为50秒。为此,B号机不是对在1层和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由此,在C号机中,在暂时分配了在4层的朝向8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作为对在9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存在A号机,作为对在1层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在基准时间内可响应的号机不存在。因此,将C号机不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
(4)分配号机的决定
如上所述,在本例中,能将C号机以外的A号机和B号机,作为对在4层的朝向8层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因此,控制装置10从A号机和B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分配规则,决定分配号机。
3.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装系统是具备利用者用于登记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和基于由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多台电梯中的任一台的控制装置10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具备:通过利用者输入目的地层,并输出涉及输入的目的地层的信号的目的地层输入部(目的地层输入部25和控制部21)和通过特定的利用者输入作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事实,并且将表示输入者为特定的用者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10的利用者输入部(读卡机26和控制部21)。
控制装置10具备:将基准时间和与特定的利用者相对应的特定层进行存储的存储部12和控制部11。
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输入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输入了表示作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将多台号机中的、变为从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发生开始,直到特定的利用者在特定层可乘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进行分配。另外,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输入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不输入表示作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号机。
由此,在发生了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能分配多台号机中的任一个号机。因此,特定的利用者,从输入目的地层开始在基准时间内能乘坐任一台号机,或者从输入目的地层开始在基准时间内能在目的地层下电梯。因此,在具有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系统中,能对特定的利用者优先提供服务。
另外,由于不进行呼叫的分配变更而能进行对特定利用者的优先服务,所以不会使一般的利用者产生不愉快而完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全层设置有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为此,能确定基于登记结束的呼叫的各号机的运行路径。由此,能高精度地预测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响应时间(等待时间),上述那样的分配控制成为可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发生了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多台号机的各个中,进行假定分配了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并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是否存在的判断,在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存在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在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不存在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由此,在基准时间内可乘电梯的号机存在的情况下,虽然进行了涉及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被设定,但在基准时间内可乘电梯的号机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了涉及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被设定。因此,如果从最初进行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则变为残存在基准时间内可乘电梯的号机。进而,变成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发生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多台号机的各个中,进行假定分配了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并且假定了分配的号机的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是否为基准时间内的判断。另外,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在等待时间不为基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由此,等待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但等待时间不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进而,变为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控制装置基于响应时间(等待时间)进行分配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服务结束时间(后述)进行分配动作。
以下,对涉及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详细地进行说明。
1.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与涉及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相同。但是,在存储部12中,存储有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程序。进而,通过由控制部11执行该程序,实现了涉及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特有的动作。
2.动作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分配候补号机的决定处理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不同。这以外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为此,以分配候补号机的决定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一般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本流程图的步骤S31、S34~S39中,进行与实施方式1的图5的流程图的步骤S11、S14~S19相同的处理。
在步骤S32中,控制装置10,在对car号机分配了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求取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发生后有发生可能性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服务结束时间。服务结束时间指的是,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特定的利用者可在特定服务对象层乘电梯并在目的地层下电梯为止的时间。
在步骤S33中,控制装置10判断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是否存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准时间例如设定为60秒。但是,基准时间并不限于此,比60秒长也可以,比60秒短也可以。若变长,则能使分配候补号机增加,但是,对进行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利用者的服务结束时间变长。若变短,则对进行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利用者的服务结束时间变短,但是分配候补号机变少。
当求得的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存在时(在S33为YES),控制装置10执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步骤S34以后的处理。与此相对,当求得的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不存在时(在S33为NO),控制装置10执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步骤S35以后的处理。
图14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所执行的号机的分配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本流程图的步骤S41、S44~S49中,进行与实施方式1的图6的流程图的步骤S21、S24~S29相同的处理。
在步骤S42中,控制装置10求取对car号机分配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的服务结束时间。服务结束时间指的是,如上所述,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特定的利用者可乘电梯并下电梯为止的时间。
在步骤S43中,控制装置10判断对car号机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服务结束时间是否为基准时间以内。进而,当求得的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时(在S43为YES),控制装置10执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步骤S44以后的处理。与此相对,当求得的服务结束时间不为基准时间以内时(在S43为NO),控制装置10执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步骤S45以后的处理。
3.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涉及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输入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输入表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分配多台号机中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特定的利用者在特定层乘电梯且在目的地层可下电梯为止的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另外,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0输入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不输入表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服务结束预定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多台号机中任一台号机。
由此,在发生了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服务结束预定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能分配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号机。因此,特定的利用者,从输入目的地层开始在基准时间内能操作任一台号机,或者从输入目的地层开始在基准时间内在目的地层能下电梯。因此,在具有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系统中,能对特定的利用者优先提供服务。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发生了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多台号机的各个中,假定分配了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进行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是否存在的判断,在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存在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在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不存在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由此,在基准时间内可下电梯的号机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了涉及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被设定,在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了涉及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被设定。因此,若从最初进行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则变为基准时间内可下电梯的号机残存。进而,变为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发生了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多台号机的各个中,假定分配了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假定了分配的号机的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服务结束时间是否为基准时间内的判断。另外,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在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在服务结束时间不为基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由此,虽然服务结束时间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被设定,但是在服务结束时间不为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未被设定。进而,变为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特定目的地层的分配号机。
(其它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在对各号机中分配的全部的目的地层呼叫,服务结束之后,作为响应于特定目的地层呼叫来计算响应时间(等待时间)。但是,在对特定利用者即便不提供空的号机厢也可以的情况下,不采用该计算方法也可以。例如,控制装置10,在已登记完结的涉及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号机,对与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特定服务对象层相同的层进行服务的情况下,分配该号机也可以。
附图标记说明:
10 控制装置
11 控制部
12 存储部
13 输入输出接口
20 目的地层登记装置
21 控制部
22 存储部
23 输入输出接口
24 显示部
24a 号机显示部
24b 目的地层显示部
25 目的地层输入部
26 读卡机
30 电梯控制装置。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备: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用于利用者登记目的地层;以及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多台电梯中的任一台,其中,
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具备:
目的地层输入部,通过利用者输入目的地层,并且将涉及输入的目的地层的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装置;以及
利用者输入部,通过特定的利用者输入是特定的利用者的情况,并且将表示输入者是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存储部,存储基准时间和与特定的利用者相对应的特定层;以及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
在从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被输入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分配所述多台号机中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所述特定的利用者变为在所述特定层可乘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
在从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未被输入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所述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号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发生了所述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所述多台号机的各个中,假定分配了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是否存在的判断,
在所述等待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号机存在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所述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在所述等待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不存在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所述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
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发生了所述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所述多台号机的各个中,假定分配了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假定了分配的号机的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等待时间是否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判断,
在所述等待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所述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在所述等待时间不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所述等待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
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4.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备: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用于利用者登记目的地层;以及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多台电梯中的任一台,其中,
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具备:
目的地层输入部,通过利用者输入目的地层,并且将涉及输入的目的地层的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装置;以及
利用者输入部,通过特定的利用者输入是特定的利用者的情况,并且将表示输入者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存储部,存储基准时间和与特定的利用者相对应的特定层;以及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
在从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为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被输入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分配所述多台号机中从发生特定目的地层呼叫开始直到所述特定的利用者变为在所述特定层可乘电梯并在目的地层下电梯为止的服务结束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以内的号机,
在从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输入了涉及目的地层的信号时发生了表示为所述特定的利用者的信号未被输入的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以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的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服务结束预定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残存的方式,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分配所述多台号机中的任一台的号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发生了所述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所述多台号机的各个中,决定分配了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在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之后发生的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所述服务结束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号机是否存在的判断,
在所述服务结束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号机存在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所述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在所述服务结束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号机不存在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所述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
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一般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发生了所述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所述多台号机的各个中,假定分配了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进行假定了分配的号机的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中的服务结束时间是否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判断,
在所述服务结束时间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所述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进行设定,在所述服务结束时间不为所述基准时间内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涉及所述服务结束时间的判断的号机作为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候补号机不进行设定,
从设定的分配候补号机之中,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对该特定目的地层呼叫的分配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05257A JP6156032B2 (ja) | 2013-09-30 | 2013-09-30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JP2013-205257 | 2013-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2776A true CN104512776A (zh) | 2015-04-15 |
CN104512776B CN104512776B (zh) | 2017-03-01 |
Family
ID=52738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11253.5A Active CN104512776B (zh) | 2013-09-30 | 2014-09-29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82843B2 (zh) |
JP (1) | JP6156032B2 (zh) |
CN (1) | CN104512776B (zh) |
HK (1) | HK12094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49613A1 (en) * | 2014-05-26 | 2015-12-02 |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 Control system for an elevator system,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s |
US10696516B2 (en) * | 2015-03-26 | 2020-06-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
CN108473270B (zh) * | 2015-10-05 | 2023-10-27 | 通力股份公司 | 用于提升电梯轿厢的方法和系统 |
US10640329B2 (en) * | 2017-06-05 | 2020-05-0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Reassignment of elevators for mobile device users |
US11097921B2 (en) * | 2018-04-10 | 2021-08-2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levator movement plan generation |
JP6937398B2 (ja) * | 2020-02-05 | 2021-09-22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群管理制御エレベー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48379A (ja) * | 1988-08-10 | 1990-02-19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
CN1112900A (zh) * | 1994-02-08 | 1995-12-06 | Lg产电株式会社 | 电梯的分组管理控制法 |
CN101233063A (zh) * | 2005-09-21 | 2008-07-30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02583119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03303753A (zh) * | 2012-03-07 | 2013-09-1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群管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73715B2 (ja) * | 1990-03-28 | 1997-01-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JP2001048431A (ja) * | 1999-08-06 | 2001-02-2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かご割当て制御方法 |
JP4374667B2 (ja) * | 1999-08-23 | 2009-12-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
JP4131456B2 (ja) * | 2001-11-26 | 2008-08-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
JP4291370B2 (ja) * | 2004-08-31 | 2009-07-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ワンシャフトマルチカー方式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JP4139819B2 (ja) * | 2005-03-23 | 2008-08-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CN101044078A (zh) * | 2005-10-26 | 2007-09-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DE112007001577B4 (de) * | 2006-06-27 | 2021-03-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Aufzuggruppensteuervorrichtung |
JP2009084037A (ja) * | 2007-10-03 | 2009-04-23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vip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
CN102159482B (zh) * | 2008-09-19 | 2014-04-1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
JP5347492B2 (ja) * | 2008-12-25 | 2013-11-20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JP5081875B2 (ja) | 2009-08-03 | 2012-11-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乗り場行先階予約式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
-
2013
- 2013-09-30 JP JP2013205257A patent/JP6156032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9-26 US US14/498,853 patent/US96828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9-29 CN CN201410511253.5A patent/CN104512776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0-13 HK HK15109954.8A patent/HK1209401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48379A (ja) * | 1988-08-10 | 1990-02-19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
CN1112900A (zh) * | 1994-02-08 | 1995-12-06 | Lg产电株式会社 | 电梯的分组管理控制法 |
CN101233063A (zh) * | 2005-09-21 | 2008-07-30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02583119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03303753A (zh) * | 2012-03-07 | 2013-09-1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群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2776B (zh) | 2017-03-01 |
US9682843B2 (en) | 2017-06-20 |
HK1209401A1 (zh) | 2016-04-01 |
US20150090535A1 (en) | 2015-04-02 |
JP2015067437A (ja) | 2015-04-13 |
JP6156032B2 (ja) | 2017-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12776A (zh)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
CN102666338B (zh) |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 |
CN102159484B (zh) |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 |
CN111392530B (zh) | 一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呼梯方法、电梯控制方法及装置 | |
JP7036246B1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および移動体の管理装置 | |
CN101678994B (zh) | 电梯系统 | |
CN102612480B (zh) |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 |
CN103237748B (zh) | 电梯系统和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 |
CN103261069B (zh) |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
CN110790097B (zh) | 向输送机系统生成控制信号 | |
CN106335822A (zh) | 用于乘客运送工具寻路的信标系统 | |
WO2011007428A1 (ja) |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 |
CN102596777B (zh) | 具有分布式调度的电梯系统 | |
CN102985347A (zh) | 电梯的层站呼叫登记装置 | |
CN102264620A (zh)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4973468A (zh) |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预测配梯控制方法 | |
CN101233063A (zh) |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 |
JP2013241230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 |
CN108349684B (zh) |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 |
CN108357992B (zh) | 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电梯系统 | |
CN108622748B (zh) | 群管理控制系统以及群管理控制装置 | |
CN107265212B (zh) | 群管理电梯装置以及呼叫登记装置的功能变更方法 | |
CN101356106A (zh) | 电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
JP5743627B2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 |
CN105253727A (zh) |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94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094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