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1881B - 驱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驱动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11881B CN104511881B CN201410414729.3A CN201410414729A CN104511881B CN 104511881 B CN104511881 B CN 104511881B CN 201410414729 A CN201410414729 A CN 201410414729A CN 104511881 B CN104511881 B CN 1045118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 rod
- compressed air
- unit
- protrusion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工具,在驱动工具中,当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推杆柱塞通过推杆单元向上运动。推杆单元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第一突起部配置来在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外壳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突起部配置来在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外壳的第二接触部。压缩空气控制单元、第二突起部和发射通道设置在沿近似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内。压缩空气控制单元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关于发射通道与第二突起部相对的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工具,例如钉驱动工具,其使用压缩空气来将紧固件打入工件。
背景技术
利用压缩空气将钉子打入到工件的钉驱动工具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一些钉驱动工具被设计为快速连续地执行钉驱动操作。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2-111017示出了这种类型的钉驱动工具。
一种可想象的钉驱动工具具有推杆,以及在推杆向上运动时被打开的推杆柱塞。然而,推杆会由于推杆的松动或磨损而倾斜。推杆的倾斜造成在推杆向上运动的同时推杆不能接触推杆柱塞的问题。当推杆变得松动或磨损并且不能正确地打开推杆柱塞时,钉驱动工具不能正确地工作。换句话说,难以制造在推杆变得松动或磨损后能够继续使用的驱动工具。
此外,推杆通常由组装在一起的多个部件构成。这些部件本身可能由于它们的尺寸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置的变化而被松动装配。这种松动也可能导致推杆的倾斜。
随着推杆反复地垂直往复运动,推杆也趋于磨损,这种磨损更进一步地增加它的部件的松动。推杆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形。因此,当钉驱动工具已经经历大量使用时,以上问题尤为显著。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的驱动工具。
为了达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工具,其可以包括外壳、推杆单元、压缩空气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外壳可以具有机头部,该机头部被固定至外壳并且设有用于导引紧固件的发射通道。发射通道可以被限定在机头部内并沿垂直方向延伸。推杆单元可以配置来相对于外壳沿垂直方向在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之间运动。压缩空气控制单元可以配置来控制压缩空气的供给并包括推杆柱塞。推杆柱塞可以配置来向上和向下运动。当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推杆柱塞通过推杆单元向上运动。驱动单元可以配置来在接收已经由压缩空气控制单元供给的压缩空气时将紧固件打入工件。外壳可以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推杆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第一突起部可以配置来在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第一接触部。第二突起部可以配置来在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第二接触部。压缩空气控制单元、第二突起部和发射通道可以设置在沿近似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内。压缩空气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关于发射通道与第二突起部相对的一侧。
优选地,第二突起部可以配置来在推杆单元从最低位置运动到最高位置的同时在第一突起部接触第一接触部之前接触第二接触部。
优选地,第二接触部可以具有倾斜表面。倾斜表面可以位于远离发射通道的位置并向下突出。
优选地,第二接触部可以具有倾斜表面,其法线指向机头部。
优选地,驱动工具可以进一步包括触发杆,其设在外壳上。优选地,当触发杆可以被操作并且推杆柱塞可以被向上推动时,压缩空气控制单元可以供给压缩空气,并且驱动单元可以利用已经供给的压缩空气将紧固件打入工件。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工具,其可以包括外壳、机头部、驱动条、驱动机构、触发杆和推杆单元。外壳可以具有机头部,该机头部被固定至外壳并且设有用于导引紧固件的发射通道。发射通道设置在机头部内并沿垂直方向延伸。机头部具有下端部。驱动条可以配置来在发射通道中往复运动并驱动紧固件。驱动机构可以设置在外壳中并配置来驱动驱动条。触发杆可以设在外壳上。推杆单元可以配置来沿垂直方向相对于机头部向上和向下运动。推杆单元可以具有:下端部,其设置在比触发杆更靠近机头部的下端部分的位置;上端部,其设置在比机头部的下端部分更靠近触发杆的位置;以及接触部,其配置来接触外壳。接触部可以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关于发射通道与上端部相对的一侧。下端部、上端部和接触部可以设置在单一假想平面中。
术语“垂直”、“水平”、“最低”、“最高”、“向上”、“向下”、“上”和“下”被使用,假设机头部位于外壳下方并且驱动条沿垂直方向延伸。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通过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工具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驱动工具的仰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驱动工具的推杆单元的结构;
图4表示图1所示的驱动工具的接触部的形状的剖视图;
图5表示一种钉驱动工具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图6表示图5所示的钉驱动工具的仰视图;以及
图7示意性地示出图5所示的钉驱动工具的推杆单元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工具。术语“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右”、“左”等将通篇被使用,假设驱动工具设置在其预计使用的方位。使用中,驱动工具如图1所示放置。
钉驱动工具100将作为驱动工具的例子被说明。图1表示钉驱动工具10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表示钉驱动工具100的仰视图。在图1中钉驱动工具100配置来向下驱动钉子。
钉驱动工具100包括外壳11、气缸10、活塞12、驱动条13、推杆单元15、触发杆16、主阀28、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料仓60和进料器61。外壳11是钉驱动工具100的主体并且配置来支撑和覆盖所有内部部件。
外壳11限定了配置来存储高压压缩空气的存储室18。存储室18设在气缸10上方。气塞17通过空气管(未示出)连接到存储室18。压力压缩空气经过气塞17和空气管引入到存储室18。
气缸10设置在外壳11内并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气缸10配置为在外壳11内上下运动。弹簧21围绕气缸10的外圆周表面缠绕。弹簧21具有固定到外壳11的一端和固定到气缸10的另一端。弹簧21向上推进气缸10。空气通道24形成在气缸10的下侧,以便允许回流室23和下室(形成在气缸10中活塞12下方的空间)之间的连通。回流室23围绕外壳11中气缸10的外周形成。
多个气孔25以预定高度形成在气缸10中。气孔25位于高于空气通道24的位置并间隔地围绕气缸10的外周形成。气孔25允许气缸10的内部和回流室23之间的连通。止回阀26分别耦合到气孔25。止回阀26允许空气仅仅沿一个方向从气缸10的内部流入回流室23。
活塞12设在气缸10内并能够在其中垂直滑动。活塞12将气缸10内的空间分割成上室和下室。上室形成在活塞12上方。下室形成在活塞12下方。活塞12配置来在压缩空气被供给并注入气缸10中活塞12上方所限定的空间(上室)时快速向下运动。活塞12以大于气缸10的运动范围的范围在气缸10内垂直运动。在初始状态下,气缸10位于其上方位置且活塞12位于其顶部死点。
驱动条13设在活塞12的底部并配置来在发射通道14C中往复运动,以便驱动钉子。驱动条13与活塞12一体形成并从活塞12向下垂直延伸。驱动条13的下端构成条顶端13a。条顶端13a配置来在活塞12通过压缩空气的压力向下运动并利用强冲击力向下驱动钉子时接触钉子的头部。换句话说,驱动条13配置来在接收从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供给的压缩空气时将钉子打入工件。驱动条13用作驱动单元的例子。
外壳11更进一步地包括机头部14。具体地,机头部14固定到外壳11的主体的底部。机头部14具有称为机头部顶端14A的窄顶端部。机头部顶端14A作为机头部的下端部的例子。发射孔14B形成在机头部顶端14A的下端。用于导引诸如钉子的紧固件的发射通道14C限定在机头部顶端14A内并沿垂直方向延伸。锚定销141固定到机头部14的机头部顶端14A侧。
条顶端13a配置来精确地并在垂直方向上不动摇地沿机头部14向下驱动钉子。具体地,驱动条13在机头部顶端14A中的发射通道14C内向下垂直运动,以便冲击其中的钉子的头部。因此,钉子在发射通道14C中被可靠地向下驱动,并经过形成在机头部顶端14A底部中的发射孔14B发射。
活塞缓冲器27设在邻近活塞12的底部死点的气缸10的底部。活塞缓冲器27由弹性材料形成并用来吸收在活塞12撞击钉子后由活塞12产生的残余能量。
排气阀22设在活塞12上方并位于外壳11中。排气阀22配置来允许和阻塞上室(气缸10中活塞12上方的空间)和外部空气之间的通路,并配置来从上室排出空气。
外壳11更进一步地限定了其中设置有主阀28的主阀室20。主阀室20围绕气缸10的顶部形成。主阀28配置来与下述触发阀54配合地操作。空气通道19设置为将空气从存储室18引入主阀室20。
触发杆16设在外壳11上。更具体地,触发杆16经过图1中设在其右端的轴(未示出)而安装在外壳11中。触发杆16能够围绕该轴旋转。
料仓60设置在机头部14的左侧,并配置来容纳在钉驱动操作中使用的钉子。进料器61配置来在顶部利用钉子的头部将钉子从料仓60供给到发射通道14C。
推杆单元15围绕机头部顶端14A安装。推杆单元15配置来在机头部顶端14A的外表面上滑动的同时相对于外壳11(机头部14)沿垂直方向在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之间运动。
推杆单元15由多个已经组装在一起的元件构成,包括推杆主体151、推杆弹簧152、调节器153、推杆154和螺栓155。
推杆主体151具有大致的圆柱形状。推杆主体151的下端部151A覆盖机头部顶端14A。下端部151A设置在比触发杆16更靠近机头部顶端14A的位置。推杆主体151配置来在机头部顶端14A的侧表面上滑动。推杆主体151夹在锚定销141和机头部顶端14A的侧表面之间,具有形成在这些部件之间的小空隙,以致推杆主体151能够在机头部顶端14A的侧表面上垂直滑动。当操作者将机头部顶端14A的下端放置为与工件接触时,推杆单元15(推杆主体151)沿机头部14(机头部顶端14A)向上运动。
推杆弹簧152配置来向下推进推杆单元15,以致当外力未施加到推杆主体151的下端时(当推杆主体151的底部边缘未接触工件等时),下端部151A的下端比机头部顶端14A的下端更向下突出。
推杆154通过螺栓155紧固到推杆主体151。推杆154通过螺栓155固定到位。图1中推杆154的上左部分朝向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延伸,同时推杆154的上端靠近触发杆16。调节器153介入螺栓155的头部和推杆154之间。调节器153的顶端内部具有螺纹,以便与推杆154一起拧紧。通过转动调节器153,操作者能够调节推杆主体151和推杆154的相对垂直位置,以便调节钉子打入的深度。
推杆154具有在图1中左侧的第一突起部154A和在图1中右侧的第二突起部154B。第一突起部154A在用于接触下述第一接触部29A的位置向上突起。第二突起部154B在用于接触下述第二接触部29B的位置向上突起。第一突起部154A设置比机头部顶端14A更靠近触发杆16的位置。第一突起部154A作为推杆单元的上端部的例子。第二突起部154B配置来在推杆单元15从最低位置运动到最高位置的同时在第一突起部154A接触第一接触部29A之前接触第二接触部29B。第二突起部154B作为推杆单元的接触部的例子。
图3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推杆单元15的结构。图3中,推杆单元15作为单一完整单元示出。请注意,虽然图3所示的阀挡板55(下述)、连杆156(下述)和推杆单元15的形状与图1所示的形状不同,但是图3所示的阀挡板55、连杆156和推杆单元15分别表示图1所示的内容。
如图3所示,第一突起部154A和第二突起部154B在推杆主体151的相对的两侧。换句话说,第二突起部154B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关于发射通道14C与第一突起部154A相对的一侧。当推杆单元15向上运动时,第一突起部154A和第二突起部154B设置为接触外壳11。
如图1所示,外壳11更进一步地包括固定到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的阀挡板55。阀挡板55配置来保护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
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沿气缸10的一侧设在外壳11中。具体地,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设在外壳11的更靠近料仓60的一侧。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配置来控制从存储室18到上室(气缸10中活塞12上方形成的空间)的压缩空气的供给。换句话说,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配置来将压缩空气供给到主阀室20中。如图2所示,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设置在沿朝向料仓60的方向远离机头部顶端14A的位置(图2中水平方向上机头部顶端14A的左侧)。
在图2中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由进料器61等挡住。推杆154从由螺栓155锚定的端部朝向图2中左上侧(图1中近左侧)延伸。从该延伸部分的左端,在图2中推杆154在由进料器61等挡住的部分中向下(朝向图1中的远侧)延伸。该推杆154的后者部分构成第一突起部154A。
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具有其中形成的空气通道51。空气通道51配置来与空气通道19以及存储室18连通。连通经过向上移动推杆单元15的动作(1)而建立在空气通道51和空气通道19之间。
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还包括推杆柱塞52、触发柱塞53和触发阀54。
在图1中触发柱塞53设置在推杆柱塞52的左侧,以致能够向上和向下运动。触发阀54位于触发柱塞53上方。
推杆柱塞52配置来向上和向下运动。当推杆柱塞52向上运动时,推杆阀(未示出)露出,允许空气通道51和空气通道19之间的连通。更具体地,连杆156设在图1中靠近左侧的推杆154的顶部并从此处向上延伸。当推杆单元15(推杆154)向上运动时,连杆156接触推杆柱塞52并向上推动推杆柱塞52。换句话说,当推杆单元15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推杆柱塞52由推杆单元15通过连杆156向上运动。移动推杆柱塞52打开推杆阀,以在空气通道51和气塞17之间建立在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中的连通。在下文中,该操作将称为“打开推杆柱塞52”。
另一方面,空气通道51和存储室18之间的连通经过其中操作者拉动触发杆16的动作(2)来建立。当操作者向上拉动并操作触发杆16时,触发杆16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向上推动触发柱塞53。触发柱塞53相应地向上推动触发阀54。当向上推动时,触发阀54打开,允许空气通道51和存储室18之间的连通。因此,拉动触发杆16的操作建立空气通道51和存储室18之间的连通。
利用上述构造,钉驱动工具100配置来在机头部顶端14A的下端接触工件等的同时在操作者拉动触发杆16时执行钉驱动操作。换句话说,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供给压缩空气,并且驱动条13利用已经供给的压缩空气将钉子打入工件。钉驱动操作能够以大约每秒三次的速率执行,要求活塞12和推杆单元15快速上下运动。在该向上运动期间,推杆单元15打开推杆柱塞52。
接下来,将说明推杆单元15和外壳11之间的接触。为了确保在执行所述快速往复运动时推杆单元15是稳定的,推杆154构造为在运动到其最高位置时,在不同于推杆柱塞52的两个位置上从下方碰撞外壳11。在外壳11上的这两个位置称为第一接触部29A和第二接触部29B。
具体地,第一接触部29A是阀挡板55的一部分,并临近连杆156和推杆柱塞52。第一接触部29A位于要被第一突起部154A接触的位置,以便第一突起部154A在接触第一接触部29A之前接触连杆156,并通过连杆156打开推杆柱塞52。换句话说,第一突起部154A配置来在推杆单元15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第一接触部29A。
第二接触部29B设置为靠近机头部顶端14A。第二接触部29B构成机头部顶端14A右侧的外壳11的底部表面的部分,以便第二接触部29B被第二突起部154B接触。换句话说,第二突起部154B配置为在推杆单元15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第二接触部29B。第二突起部154B被构建在随着推杆154在第一突起部154A接触第一接触部29A之后的向上运动而接触第二接触部29B的高度。请注意,连续接触之间的实际时间间隔是极其短的。实际上,当第一突起部154A和第二突起部154B分别接触第一接触部29A和第二接触部29B时,推杆154可能由于作用在推杆154上的大的冲击而弯曲。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起部154A在接触第一接触部29A之前也打开推杆柱塞52。
图4表示第二接触部29B的例子的剖视图。第二接触部29B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在其外侧部分向下弯折。换句话说,第二接触部29B的底表面包括水平表面29Y和倾斜表面29X。水平表面29Y水平延伸,以致水平表面29Y的法线平行于推杆154的运动方向。倾斜表面29X位于远离发射通道14C的位置并向下突出。倾斜表面29X具有指向机头部14的法线。
因此,当推杆154不变形时,第二接触部29B的水平表面29Y被第二突起部154B接触。倾斜表面29X的表面与水平表面29Y连续地形成并倾斜,以致倾斜表面29X的法线指向机头部顶端14A。
上述推杆154和外壳11的结构确保即使在推杆单元15中存在间隙(play)时,推杆单元15也能可靠地操作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打开推杆柱塞52)。
接下来,将说明钉驱动工具100的操作。
利用上述配置,当以下两个动作一起执行时压缩空气从存储室18供给到上室(活塞12上方的空间)中:(1)操作者将机头部顶端14A的下端放置为接触工件等,造成推杆单元15向上运动,和(2)操作者拉动触发杆16。操作者利用手指拉动触发杆16来执行钉驱动操作。
当操作(1)和(2)一起执行时,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执行将压缩空气从存储室18引入到上室的操作。与主阀28一起,存储室18、气缸10等作为配置来驱动驱动条13的驱动机构的例子。作为使用压缩空气的驱动机构的替代,使用电动马达或气体燃烧的能量的驱动机构可以用作驱动机构。
如果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在气缸10和活塞12处于初始状态时打开,则在存储室18中的压缩空气经过空气通道19引入到主阀室20。由弹簧21向上推进的气缸10抵抗来自压缩空气的压力的推进力而向下运动,并且活塞12与气缸10一起向下运动。经过该操作,排气阀22阻塞在活塞12上方空间(气缸10中的上室)和外部空气之间的通路,并且存储室18中的压缩空气被引入到上室。当活塞在气孔25的高度以下运动时,在上室中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经过气孔25供给到回流室23。
活塞12以下的空间(气缸中的下室)中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24流入回流室23。利用该构造,活塞12和驱动条13能够在气缸10中快速向下运动到底部死点,以便驱动钉子。然后,在活塞12冲击钉子之后,活塞12接触活塞缓冲器27。
随后,以上过程反向执行。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从主阀室20释放压缩空气,并且气缸10由于弹簧21的弹力而向上返回运动。同时,排气阀22打开,使气缸10中的上室返回到大气压力。更进一步地,由于压缩空气经过以上操作累积在回流室23中,该压缩空气从回流室23穿过空气通道24并向活塞12的底部施加压力,使活塞12朝向它的顶部死点返回运动。按照这种方式,气缸10返回到它的上方位置并且活塞12返回到其顶部死点(初始状态)。随后,进料器61将要被驱动的下一钉子从料仓60供给到形成在机头部14中的发射通道14C中。当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再次打开时,该下一钉子将经过发射孔14B打出。
如上所述,当以下两个动作一起执行时,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仅仅执行将压缩空气供给到主阀室20中的操作:(1)操作者将机头部顶端14A的下端放置为接触工件等,造成推杆单元15向上运动,和(2)操作者拉动触发杆16。
将在使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钉驱动工具100与作为对比技术的例子的钉驱动工具200比较的同时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图5至7示出了钉驱动工具200。图5表示钉驱动工具20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6表示钉驱动工具200的仰视图(面对钉子打入其中的工件的一侧的视图)。
钉驱动工具200包括对应于本实施方式的外壳11和推杆单元15的外壳711和推杆单元75。推杆单元75包括推杆主体751和推杆754。推杆754设有第一突起部754A和在第一突起部754A右侧的第二突起部754B。
在图6的仰视图中,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设置在图5的左侧,并被进料器61等挡住。在图6中,推杆754从其由螺栓755固定的部分沿斜线地向上和向左的方向(图5中的近左侧)延伸。在靠近该延伸部分的左端处,推杆754在被进料器61挡住的区域中在图6中向下(朝向图5中的远侧)延伸。推杆754的后者部分构成第一突起部754A。因此,第一突起部754A在图6中位于机头部顶端14A的左侧,而第二突起部754B在图6中位于机头部顶端14A和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上方(图5中这些部件的近侧)。
随着推杆754上升,第一突起部754A首先向上推动连杆756,以便连杆756接触并打开推杆柱塞52,并且随后接触第一接触部79A。第二突起部754B配置来在此后接触第二接触部79B。
图7表示当推杆单元75被操作时推杆单元75附近的钉驱动工具200的结构。推杆单元75在该例子中视作整体单元。
在钉驱动工具200中,推杆主体751滑动地设置在机头部顶端14A和锚定销141之间,具有形成在相邻部件之间的微小空隙。利用该构造,推杆主体751趋于具有允许推杆主体751如图7中虚线所示枢转的松动,倾斜整个推杆单元75。因此,图7中的结构可以允许第二突起部754B在第一突起部754A接触推杆柱塞52之前接触第二接触部79B。如果此时力作用在推杆单元75上来向上推动推杆主体751,则推杆单元75将沿图7所示的方向A(逆时针)围绕第二突起部754B(第二接触部79B)旋转。该旋转阻止推杆单元75(第一突起部754A)向上推动并打开推杆柱塞52。在推杆754配置来接触钉驱动工具200中的两个接触部79A和79B的同时,无论接触部的数量,旋转现象都将出现。
因此,当推杆单元75由于推杆单元75的部件的松动或磨损而倾斜时,推杆单元75不能正确地打开推杆柱塞52,并且钉驱动工具200不能正确地工作。
接下来,将与能够导致推杆单元15倾斜的推杆单元15的松动相关地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钉驱动工具100的结构。当推杆单元15松动装配或歪斜时,将改变第一突起部154A的顶表面和第二突起部154B的顶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图1)。由这种松动造成的推杆单元15的运动用图3中的虚线表示。与图7所示的比较例相比,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松动造成的推杆单元15的倾斜能够有效地减小距离L。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第二突起部154B可以在第一突起部154A打开推杆柱塞52之前接触第二接触部29B。
但是,与图7中的比较例不同,当用于向上推动推杆主体151的力施加到推杆主体151时,力矩作用在推杆单元15上,造成推杆单元15沿图3中的方向B(顺时针)围绕第二突起部154B(第二接触部29B)旋转。该旋转使第一突起部154A向上运动,有效地增加距离L。因而,即使当第二突起部154B接触第二接触部29B时推杆柱塞52未打开,第一突起部154A也能够向上推动推杆柱塞52,打开推杆柱塞52。
换句话说,即使当推杆单元15中存在间隙时,推杆单元15也能够可靠地启动推杆柱塞52。作为替代构造,推杆单元15可以配置为在推杆单元15上升时,第一突起部154A首先打开推杆柱塞52,第二突起部154B随后接触第二接触部29B,最后第一突起部154A接触第一接触部29A。
例如,当使用图7所示的推杆单元75时,出现在推杆单元75中的松动、变形等可能造成第一突起部754A和第二突起部754B按照错误顺序接触外壳711,以致即使打开推杆柱塞52的操作由于推杆单元75的设计被适当地执行,推杆柱塞52也不能正确地打开。相比之下,即使当第一突起部154A和第二突起部154B由于推杆单元15中的松动、变形等而按照错误顺序接触外壳11时,本实施方式的推杆单元15也能够可靠地打开推杆柱塞52。
如图2所示,如同钉驱动工具200一样,钉驱动工具100的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设置在沿朝向料仓60的方向远离机头部顶端14A的位置(图2中水平方向上机头部顶端14A的左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钉驱动工具100中,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或第一突起部154A和第一接触部29A)、机头部顶端14A(或其中形成的发射通道14C)和第二突起部154B(或第二接触部29B)在图2中沿水平方向全部对齐。换句话说,这些相同部件全部设置在相同近似平面(单一垂直平面)内。具体地,推杆主体151的下端部151A、第一突起部154A和第二突起部154B设置单一假想平面中。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第一突起部154A和发射通道14C设置在沿近似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内。当推杆单元15执行上述操作并且抑制推杆单元15中的非均匀磨损时,该设置为推杆单元15获得了良好平衡,从而抑制推杆单元15中间隙的出现。单单聚焦在推杆单元15上,推杆单元15的下端、顶端和接触部全部位于相同平面中。
通过转动调节器153,操作者能够调节推杆154和推杆主体151之间的垂直位置关系,从而调节钉子打入的深度。然而,即使当该位置关系改变时,上述操作也等同地执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推杆单元15经过使用可能变形,但是,例如,如果操作者偶然掉落钉驱动工具100,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也可能变形。利用钉驱动工具100,即使如图4虚线所示,推杆154在图4中顺时针倾斜或第二突起部154B在图4中向右(远离机头部顶端14A)变形,打开推杆柱塞52的操作也能够如图3所示可靠地执行。这是因为第二接触部29B具有水平表面29Y和倾斜表面29X。当第二突起部154B变形或倾斜时,第二突起部154B接触倾斜表面29X。当第二突起部154B如图4的实线所示沿水平表面29Y的法线从下方接触第二接触部29B时,图3所示的操作正确地执行。换句话说,当第二突起部154B正确设置并未变形时,第二突起部154B接触水平表面29Y。然而,在传统技术中,因为第二突起部154B可能未接触第二接触部29B,所以用于打开推杆柱塞52的操作可能不能正确执行。
因此,即使当推杆单元15已经具有间隙地安装时或当推杆单元15本身变形或由多个在它们的连接中具有松动的部件构成时,具有上述构造的钉驱动工具100也能够合适地实施压缩空气控制单元50的控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提高了钉驱动工具100的可靠性。
变形例
尽管已经参照本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各种改变和变形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做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第一接触部29A设在外壳11的阀挡板55上,第二接触部29B设在外壳11上。然而,第一和第二接触部能够设在当接触部被推杆接触时不引起问题的固定到外壳的任一部件上。例如,第二接触部29B可以设在机头部14上。
尽管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工具100由压缩空气驱动,但是假设当推杆位于其上方位置时执行驱动,则本发明可以应用到其它类型的驱动工具,包括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电力驱动工具和燃烧驱动的驱动工具。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工具100是用于将钉子打入工件等的钉驱动工具。然而,显而易见的是,通过使用类似推杆单元和触发杆的用于驱动紧固件的任一驱动工具都能够获得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杆单元15具有倾斜表面29X。然而,在第二接触部29B附近的外壳11可以具有其它形状,以便即使当出现这种变形时操作也能够恰当地执行。
Claims (6)
1.一种驱动工具,其包括:
外壳,其具有机头部,该机头部设有用于导引紧固件的发射通道,发射通道被限定在机头部内并沿垂直方向延伸;
推杆单元,其配置来相对于外壳沿垂直方向在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之间运动;
压缩空气控制单元,其配置来控制压缩空气的供给并包括推杆柱塞,推杆柱塞配置来向上和向下运动,当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推杆柱塞通过推杆单元向上运动;以及
驱动单元,其配置来在接收已经由压缩空气控制单元供给的压缩空气时将紧固件打入工件,其特征在于:
外壳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
推杆单元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第一突起部配置来在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第一接触部,第二突起部配置来在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第二接触部;
压缩空气控制单元、第二突起部和发射通道设置在沿近似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内;并且
压缩空气控制单元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关于发射通道与第二突起部相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工具,其中,所述第二突起部配置来在所述推杆单元从所述最低位置运动到所述最高位置的同时在所述第一突起部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之前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工具,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倾斜表面,倾斜表面位于远离所述发射通道的位置并向下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工具,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倾斜表面,其法线指向所述机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工具,其进一步包括触发杆,其设在所述外壳上;
其中,当触发杆被操作并且所述推杆柱塞被向上推动时,所述压缩空气控制单元供给压缩空气,并且所述驱动单元利用已经供给的压缩空气将紧固件打入工件。
6.一种驱动工具,其包括:
外壳,其具有机头部,该机头部设有用于导引紧固件的发射通道,发射通道设置在机头部内并沿垂直方向延伸,机头部具有下端部;
压缩空气控制单元,其配置来控制压缩空气的供给并包括推杆柱塞,该推杆柱塞配置来向上和向下运动;
驱动条,其配置来在发射通道中往复运动并驱动紧固件;
驱动机构,其设置在外壳中并配置来在接收已经由压缩空气控制单元供给的压缩空气时驱动驱动条;
触发杆,其设在外壳上;以及
推杆单元,其配置来沿垂直方向相对于机头部向上和向下运动,其特征在于:
推杆单元具有:
下端部,其设置在比触发杆更靠近机头部的下端部分的位置;以及
上端部,其设置在比机头部的下端部分更靠近触发杆的位置,该上端部配置来在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使推杆柱塞向上运动;以及
接触部,其配置来在推杆单元设置在最高位置时接触外壳,接触部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关于发射通道与上端部相对的一侧;并且
下端部、上端部和接触部设置在单一假想平面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01968A JP6090086B2 (ja) | 2013-09-27 | 2013-09-27 | 打込機 |
JP2013-201968 | 2013-09-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1881A CN104511881A (zh) | 2015-04-15 |
CN104511881B true CN104511881B (zh) | 2018-04-03 |
Family
ID=52739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14729.3A Active CN104511881B (zh) | 2013-09-27 | 2014-08-21 | 驱动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69529B2 (zh) |
JP (1) | JP6090086B2 (zh) |
CN (1) | CN104511881B (zh) |
TW (1) | TWI6837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017006083T5 (de) | 2016-11-30 | 2019-08-08 | Koki Holdings Co., Ltd. | Einschlagmaschine |
JP6950424B2 (ja) * | 2017-09-29 | 2021-10-13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打込み工具 |
JP7043771B2 (ja) * | 2017-09-29 | 2022-03-30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打込み工具 |
US12179325B2 (en) | 2022-02-18 | 2024-12-31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
CN117885067B (zh) * | 2024-03-15 | 2024-05-28 | 四川圣亚凯紧固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射钉击发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62620A (en) * | 1972-05-15 | 1973-10-02 | Fastener Corp | Safety assembly for fastener driving tool |
US4346831A (en) * | 1980-01-09 | 1982-08-31 | Haytayan Harry M | Pneumatic fastening tools |
US5911351A (en) * | 1998-01-02 | 1999-06-15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Pneumatic fasten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nose sealing arrangement |
US6199739B1 (en) * | 1998-08-10 | 2001-03-13 | Makita Corporation | Nail guns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nail driving operation |
US7255256B2 (en) * | 2005-03-03 | 2007-08-14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Finish nailer with contoured contact trip foot |
CN101184587A (zh) * | 2005-05-25 | 2008-05-21 | 美克司株式会社 | 打入工具 |
US7490747B2 (en) * | 2006-07-12 | 2009-02-17 | Hitachi Koki Co., Ltd. | Fastener driving tool including push lever configured to avoid inclined orientation of the driver fasteners |
US8336748B2 (en) * | 2009-09-15 | 2012-12-25 | Robert Bosch Gmbh | Fastener driver with driver assembly blocking memb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60092A (en) * | 1979-07-02 | 1981-04-07 | Duo-Fast Corporation | Safety assembly for a tool for driving fasteners |
JPS59156782U (ja) * | 1983-03-31 | 1984-10-20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フアスナ打込機のフアスナ打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
US4630766A (en) * | 1983-06-01 | 1986-12-23 | Senco Products, Inc. |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and fastener supply |
JPS60190580U (ja) * | 1984-05-28 | 1985-12-17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釘打機の安全装置 |
JP2506784Y2 (ja) * | 1990-11-22 | 1996-08-14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の安全装置 |
US5551620A (en) * | 1994-08-10 | 1996-09-03 | Stanley-Bostitch, Inc. | Convertible contact/sequential trip trigger |
US6045024A (en) * | 1997-12-31 | 2000-04-04 | Porter-Cable Corporation | Internal combustion fastener driving tool intake reed valve |
JP2003074278A (ja) * | 2001-08-31 | 2003-03-12 | Shikoku Chem Corp | 門扉装置 |
JP3859126B2 (ja) * | 2001-10-26 | 2006-12-20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の打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
JP2004154870A (ja) * | 2002-11-01 | 2004-06-03 | Hitachi Koki Co Ltd | 釘打機の打込み深さ調整装置 |
JP2004279354A (ja) * | 2003-03-19 | 2004-10-07 | Sharp Corp | 重量測定装置 |
JP4374907B2 (ja) | 2003-05-26 | 2009-12-02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釘打機 |
US8800835B2 (en) * | 2008-07-17 | 2014-08-12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mode selector and trigger interlock |
JP5664154B2 (ja) * | 2010-11-15 | 2015-02-0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リンク式ペダル後退抑制機構のトリガ構造 |
JP5585418B2 (ja) | 2010-11-26 | 2014-09-10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
2013
- 2013-09-27 JP JP2013201968A patent/JP609008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8-13 US US14/458,530 patent/US96695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8-21 CN CN201410414729.3A patent/CN10451188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8-22 TW TW103128950A patent/TWI68373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62620A (en) * | 1972-05-15 | 1973-10-02 | Fastener Corp | Safety assembly for fastener driving tool |
US4346831A (en) * | 1980-01-09 | 1982-08-31 | Haytayan Harry M | Pneumatic fastening tools |
US5911351A (en) * | 1998-01-02 | 1999-06-15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Pneumatic fasten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nose sealing arrangement |
US6199739B1 (en) * | 1998-08-10 | 2001-03-13 | Makita Corporation | Nail guns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nail driving operation |
US7255256B2 (en) * | 2005-03-03 | 2007-08-14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Finish nailer with contoured contact trip foot |
CN101184587A (zh) * | 2005-05-25 | 2008-05-21 | 美克司株式会社 | 打入工具 |
US7490747B2 (en) * | 2006-07-12 | 2009-02-17 | Hitachi Koki Co., Ltd. | Fastener driving tool including push lever configured to avoid inclined orientation of the driver fasteners |
US8336748B2 (en) * | 2009-09-15 | 2012-12-25 | Robert Bosch Gmbh | Fastener driver with driver assembly blocking memb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090758A1 (en) | 2015-04-02 |
CN104511881A (zh) | 2015-04-15 |
JP6090086B2 (ja) | 2017-03-08 |
TW201527054A (zh) | 2015-07-16 |
JP2015066617A (ja) | 2015-04-13 |
TWI683733B (zh) | 2020-02-01 |
US9669529B2 (en) | 2017-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11881B (zh) | 驱动工具 | |
CN1203967C (zh) | 带有用来防止发射失误的安全机构的射钉枪 | |
JP6819045B2 (ja) | 打込機 | |
US8646672B2 (en) | Nail positioning member of nail slot of nail gun | |
JP2018130817A (ja) | 打込み工具 | |
TWI636856B (zh) | Fastener tapping tool | |
JP5589804B2 (ja) | 打込機 | |
JP4752751B2 (ja) | 打込機 | |
US10232498B2 (en) | Driving machine | |
JP2014028422A (ja) | 打込機 | |
US20240139922A1 (en) | Working machine | |
JP5434539B2 (ja) | 打込機 | |
CN119451779A (zh) | 作业机 | |
CN116249603A (zh) | 作业机 | |
JP2014231133A (ja) | 打込機 | |
JP2018108610A (ja) | 打込機 | |
JP6369231B2 (ja) | 打込機 | |
US20230302618A1 (en) |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 |
JP4569521B2 (ja) | 打込機 | |
JP2015226944A (ja) | 打込機 | |
JP2016120573A (ja) | 打ち込み工具 | |
JP2018043293A (ja) | 打込機 | |
JP2007030047A (ja) | 打込み工具のコンタクトにおけるオフセット構造 | |
JP2015066618A (ja) | 打込機 | |
JP2549592Y2 (ja) | ばら釘用釘打機の釘エスケー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