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8708B - 眼镜用镜片及其设计方法、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眼镜用镜片及其设计方法、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28708B CN104428708B CN201380036094.1A CN201380036094A CN104428708B CN 104428708 B CN104428708 B CN 104428708B CN 201380036094 A CN201380036094 A CN 201380036094A CN 104428708 B CN104428708 B CN 1044287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eye lens
- eyeglass
- eyes
- degre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8—Special mathematical design techniqu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5—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considering parameters of the viewed objec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在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的一对眼镜用镜片中,在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1)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2)双眼观察预先设定的假想物体面(3)上的任意的点时,根据该点与左右眼各自之间的距离、向该点观察的视线通过所述左眼用镜片(1)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2)时的各通过点处的镜片光焦度,计算出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以使该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设定所述镜片光焦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及右眼用镜片的一对眼镜用镜片及其设计方法、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眼镜用镜片具有各种种类,作为其中的一种已知渐进光焦度镜片。就渐进光焦度镜片而言,在一个镜片中配置有:用于观察远处的“远视区域”、用于观察近处的“近视区域”、在它们之间度数渐进地变化的“中间(渐进)区域”。
关于这种渐进光焦度镜片,在设计镜片上的度数分布时,首先,在渐进带中,从在镜片使用状态下位于镜片上方侧的远视区域朝向位于镜片下方侧的近视区域,按照规定的度数变化曲线赋予度数的变化。而且,关于镜片使用状态下的横向(左右方向)的度数分布,一般而言,以确保所需的视野的宽度并且抑制像散的方式使度数变化。并且,具体而言,例如在近视区域,以渐进带上的近视通过点为最大值而朝向其两侧逐渐使度数减小的方式,设定左右方向的度数分布。关于如何减小度数,通常基本上左右以相同比率减小,然而因会聚的关系也可以使鼻侧略微快速地减小而耳侧相对缓慢地减小。在任一情况下,以抑制像散、抑制因度数的急剧变化而产生的摇晃、歪扭为目的,在镜片单体中设计渐进带的两侧的形状。
然而,就眼镜用镜片而言,基本上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各镜片成对使用。也就是说,镜片佩戴者经由左眼用镜片以及右眼用镜片用双眼观察存在于该镜片佩戴者的视野内的物体。
作为考虑到镜片佩戴者的双眼观察而设计的渐进光焦度镜片,例如存在如下的渐进光焦度镜片,其为了即使在远用度数左右不同的情况下,也减小因该度数差而导致对双眼观察功能带来不适,改变左右各自的平均度数分布以及像散分布,以抑制左右的远用度数差以外的像差的产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725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以往的渐进光焦度镜片也包括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渐进光焦度镜片,着眼于抑制像散而进行镜片设计。因此,以往的渐进光焦度镜片基于以下所述的理由而并不一定适于双眼观察。
关于利用左右眼的双眼观察,根据赫林(Hering)定律,已知左右眼被同一神经支配。也就是说,在双眼观察时,左右两眼球始终以相同调节度数观察物体。
然而,在以往的镜片设计中,着眼于抑制像散或获得平均度数与像散的平衡,而完全未考虑左右两眼球以相同调节度数观察物体。因此,在以往的镜片设计中,在经由基于该镜片设计的眼镜用镜片进行双眼观察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左右眼同时对焦的视网膜图像,根据情况存在镜片佩戴者会感到不适感或感到眼睛疲劳的可能性。由此,不能说以往的渐进光焦度镜片一定适于双眼观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左右眼进行双眼观察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对镜片佩戴者的双眼观察功能带来的不适的眼镜用镜片及其设计方法、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研究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眼镜用镜片,其为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以及右眼用镜片的一对眼镜用镜片,所述眼镜用镜片的特征在于,在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双眼观察预先设定的假想物体面上的任意的点时,根据该点与左右眼各自之间的距离、向该点观察的视线通过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时的各通过点处的镜片光焦度,计算出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以使该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设定所述镜片光焦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以第一方式所记载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为渐进光焦度镜片。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以第二方式所记载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距镜片隐藏标记位置从上方10mm到下方15mm的范围内、且距渐进带左右10mm的范围内,关于该范围内的全部的对应点,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为0.05D以下。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以第二或第三方式所记载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近用部以及中间部,关于镜片上的所述镜片光焦度的横向上的变化,以从渐进带上的点朝向鼻侧而所述镜片光焦度单纯地减小、从渐进带上的点朝向耳侧而所述镜片光焦度在暂先增加之后减小的方式,设定所述镜片光焦度。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为一种眼镜用镜片的设计方法,其为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以及右眼用镜片的一对眼镜用镜片的设计方法,所述眼镜用镜片的设计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在能够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观察到的视野内设定假想物体面的步骤;在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双眼观察所述假想物体面上的任意的点时,根据该点与左右眼各自之间的距离、向该点观察的视线通过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时的各通过点处的镜片光焦度,对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进行计算的步骤;以使计算出的所述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对所述左眼用镜片和所述右眼用镜片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镜片光焦度进行补正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为一种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为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以及右眼用镜片的一对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所述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设计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的设计工序;按照所述设计工序中的设计内容制造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的制造工序,所述设计工序具备:在能够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观察到的视野内设定假想物体面的步骤;在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双眼观察所述假想物体面上的任意的点时,根据该点与左右眼各自之间的距离、向该点观察的视线通过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时的各通过点处的镜片光焦度,对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进行计算的步骤;以使计算出的所述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对所述左眼用镜片和所述右眼用镜片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镜片光焦度进行补正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左右眼进行双眼观察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对镜片佩戴者的双眼观察功能带来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在通过左右眼进行双眼观察时的左右眼各自的视线的俯视图。
图2是在铅直方向上例示由图1平面地示出的眼球与视线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3是例示图1以及图2示出的物体面的空间分布的分布图。
图4是例示与左右眼对应的渐进光焦度镜片中的渐进带的说明图。
图5是例示镜片上的实际的渐进带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6是例示左右各自的镜片上对应点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7是例示左右镜片上对应点的调节度数的说明图。
图8是例示图7所示的左右眼各自的调节度数之差的空间分布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以下的顺序分项进行说明。
1.双眼观察的概要
2.镜片设计的顺序
2-1.物体面设定步骤
2-2.渐进带确定步骤
2-3.调节度数计算步骤
2-4.光焦度补正步骤
2-5.镜片设计所使用的工具
3.眼镜用镜片的制造顺序
4.眼镜用镜片的结构
5.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6.变形例等
<1.双眼观察的概要>
在此,首先,参照图1重新对经由眼镜用镜片通过左右眼进行双眼观察的情况下会产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例示通过左右眼进行双眼观察时的左右眼各自的视线的俯视图。图例平面地示出了经由渐进光焦度镜片的近视区域的情况下的视线的一具体例。
如已说明的那样,根据赫林定律,在进行双眼观察时,左右两眼球以相同调节度数观察物体。然而,在以往的镜片设计中,对左右眼用镜片分别单独考虑像散与平均度数的平衡而设计,并未连同另一方的镜片在全部的对应点处使度数匹配。因此,在观察特定的物点时,有时会产生为了得到对焦的视网膜图像所需的调节度数在左右眼不同的情况。然而,根据赫林定律,由于左右眼的调节度数总是相同的,因此在该情况下无法得到左右眼同时对焦的视网膜图像,存在镜片佩戴者感到不适感或感到眼睛疲劳的可能性。不仅在针对左右眼的处方度数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上述的问题,在针对左右眼的处方度数相同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上述的问题。
例如,如图1所示,考虑经由作为渐进光焦度镜片的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的近视区域,通过左右眼双眼观察某一物体面3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物体面3的正中面(即包含两眼球转动中心的中点且与通过两转动中心的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A点的镜片视线通过点PL、PR位于各镜片1、2的渐进带上。而且,镜片视线通过点PL、PR处的镜片光焦度根据对镜片佩戴者所处方的度数、加入度等而确定。如果左右镜片的处方度数、渐进带长、加入度一致,则镜片视线通过点PL、PR处的镜片光焦度也左右相同。在该情况下,为了观察A点所需的调节度数左右相同。
但是,当左右眼的处方度数不同、或因棱镜导致PL、PR的位置不同时,PL、PR处的镜片光焦度也左右不同。其结果是,无法得到两眼同时对焦的视网膜图像。在该情况下,如果调节左右的渐进带长的长度和加入开始位置,使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力相同,则消除了左右失配。
在此,当镜片佩戴者将视线向物体面3上的B点移动时,对于B点的镜片视线通过点QL、QR从各镜片1、2的渐进带上偏离。然而,镜片视线通过点QL、QR距渐进带的距离并不一定相同。在左右眼用镜片单独设计的情况下,QL、QR的度数独立地着眼于抑制像散等而确定,因此一般不一致。
因此,不仅在针对左右眼的处方度数不同的情况下,在针对左右眼的处方度数相同的情况下,根据视线的方向也存在镜片佩戴者感到不适感或感到眼睛疲劳的可能性。
对于这一点,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认真研究。而且,联想到如下的构思,即,如果不像以往那样着眼于抑制像散等而左右眼用镜片独立地设计镜片面上的光焦度分布,而是考虑通过左右眼两眼来捕捉物体面上的点并且对左右眼用的各镜片1、2同时进行设计,则能够使双眼观察时的光学性能良好。也就是说,得到如下这种以往完全不存在的新的见解,即,将左右眼用的各镜片1、2当成一对而同时设计,以双眼观察时的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一致的方式分布镜片光焦度。
另外,特别是对于渐进光焦度镜片,以抑制像散的方式进行镜片设计也很重要。对于这一点,本申请发明人一并进行了认真研究。而且,联想到如下构思,即,对于考虑左右眼的双眼观察来进行镜片设计,并不应用于镜片1、2上的整个区域,而是只需至少应用于该镜片1、2上的一部分区域即可。也就是说,得到如下以往完全不存在的新的见解,即,如果对于至少镜片1、2上的一部分区域考虑双眼观察来进行镜片设计,则对于其他区域例如可以以抑制像散的方式进行镜片设计,如此一来,能够实现使双眼观察时的光学性能良好并且抑制像散。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镜片设计方法是基于上述本申请发明人的新的见解而实施的。
<2.镜片设计的顺序>
接下来,例举将本实施方式中的镜片设计方法的顺序应用于渐进光焦度镜片的设计中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镜片设计方法为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的一对渐进光焦度镜片的设计方法,其具备:物体面设定步骤、渐进带确定步骤、调节度数计算步骤、光焦度补正步骤、处理范围限定步骤。以下,依次对上述各步骤进行说明。
(2-1.物体面设定步骤)
在成为第一步骤的物体面设定步骤中,在经由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观察的视野内,设定假想的物体面(以下也称为“假想物体面”)3。假想物体面3的设定只需按照预先确定的设定基准进行设定即可。具体而言,可以考虑设定如图1~3所示那样的面形状的假想物体面3。
例如,关于横向(水平方向),设定图1所示那样的面形状的物体面3。
该物体面3以该物体面3的正中面上的A点与左右眼的转动中心点(RL)的中间点O正对的方式配置。A点与中间点O的距离(或者A点与左右眼的眼球之间的距离)如果在镜片佩戴者的视线通过镜片上的远视区域的情况下成为无限远,而在该视线通过镜片上的近视区域的情况下成为有限距离。而且,在近视区域的情况下,由于距A点的距离近,因此产生镜片视线通过点PL、PR靠近鼻侧的、所谓的会聚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距A点的具体的距离的大小,只需按照预先确定的设定基准并且符合镜片佩戴者的眼镜使用习惯等而适当地设定即可,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值。
另外,图例的物体面3以随着距正中面上的A点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增大(即随着远离A点)而距左右眼的眼球的距离也增大的方式,将其面形状设定为圆弧状。具体而言,对于物体面3上的任意的B点,可以考虑以当∠BOA的角度β例如超过45°时距眼球的距离成为无限远的方式将面形状设定为圆弧状。但是,这仅是面形状的一具体例,只要按照预先确定的设定基准而适当地设定,则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
另一方面,关于纵向(铅直方向),设定图2所示那样的面形状的物体面3。图2是在铅直方向上例示图1中平面地示出的眼球与视线的关系的侧视图。在图例中,关于物体面3的正中面,平面地示出了经由渐进光焦度镜片的情况下的视线的一具体例。
就图例的物体面3而言,在镜片佩戴者的视线通过镜片上的远视区域中的远用光学中心点V的情况下,该物体面3上的点与左右眼的眼球之间的距离成为无限远。另外,在镜片佩戴者的视线移动至物体面3上的任意的B点,眼球向下方侧仅转动∠BOV所成的角度α的情况下,该镜片佩戴者的视线通过镜片上的近视区域,B点与左右眼的眼球之间的距离成为有限距离。需要说明的是,角度α的具体的大小以及距B点的具体的距离的大小只需按照预先确定的设定基准并且符合镜片佩戴者的眼镜使用习惯等而适当地设定即可,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值。
在这样的物体面3中,在对应于远视区域的无限远距离的部分、与对应于近视区域的有限距离的部分之间存在有对应于中间距离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物体面3的正中面的纵向的面形状,只需与在设计渐进光焦度镜片的情况下通常假设的加入度数变化曲线对应即可。
图3是例示图1以及图2示出的物体面的空间分布的分布图。在图例中,关于所设定的物体面3,示出了从眼球侧观察时的状态,纵轴tanα和横轴tanβ是以两眼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的纵偏角α和横偏角β的正切。另外,在图中,图示区域中的浓度(明亮度)与物距OB的倒数的值对应而设定。具体而言,设为1D(屈光度)=1/m,而示出了,浓度最高的部分是与无限远处对应的部分,浓度差的一个等级=0.25D。
根据图例可知,在从镜片佩戴者的眼球侧观察的情况下,就所设定的物体面3而言,在正中面上,从与无限远处对应的远视区域朝向其下方侧的近视区域,该物体面3上的点逐渐接近,随着从其正中面上向左右方向远离而该物体面3上的点逐渐远离。
(2-2.渐进带确定步骤)
在设定了假想的物体面3之后,接下来,进行成为第二步骤的渐进带确定步骤。在渐进带确定步骤中,确定渐进光焦度镜片的镜片上的渐进带,并且根据处方内容确定该渐进带上的镜片光焦度(度数)的变化。
在此,“渐进带”是指,随着镜片光焦度(度数)的变化(增减)的、对于物体面3的正中面上的各点的左眼用镜片1与右眼用镜片2的视线通过点的轨迹,具体而言可以例示图4所示的情况。
图4是例示与左右眼对应的渐进光焦度镜片中的渐进带的说明图。
渐进光焦度镜片1、2中的渐进带4是对于物体面3的正中面上的各点的镜片上视线通过点的轨迹,因此,在近视区域,如图例所示,产生渐进带4靠近鼻侧的会聚状态。关于这样的渐进带4,如果设定了物体面3,则例如通过利用对于该物体面3的正中面上的各点的光线跟踪,便能够确定渐进带4在镜片1、2上的位置。
如果确定了镜片1、2上的渐进带4的位置,之后,确定该渐进带4上的镜片光焦度(度数)的变化。镜片光焦度的确定只需根据针对镜片佩戴者的处方内容来实施即可。具体而言,如果作为处方内容而指定了远用度数、加入度数、渐进带长等,则可以考虑根据这些指定值,确定渐进带4上的镜片光焦度的变化。
其中,镜片1、2上的渐进带4的位置以及渐进带4上的镜片光焦度变化可以符合镜片佩戴者的眼镜使用习惯等而适当地设定。例如,渐进带4上的镜片光焦度变化并不仅根据针对镜片佩戴者的处方内容而预先确定,也可以以与符合镜片佩戴者的眼镜使用习惯而设定的物体面3的正中面上的距离变化相匹配的方式设定。另外,渐进带4的位置、形状也根据镜片光焦度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即使是与相同的物体面3匹配的渐进带4,(a)也会产生在正镜片的情况下渐进带长较长,相反在负镜片的情况下渐进带长较短的情况。另外,(b)近视区域的会聚的量也会根据镜片光焦度变化而变化。另外,(c)在并非斜散光的情况下远视区域的渐进带4笔直地向上方延伸,而在斜散光的情况下略微向倾斜方向倾斜地延伸。另外,(d)在棱镜处方的情况下,渐进带4会偏离原来的位置。
图5是例示镜片上的实际的渐进带的位置的说明图。图例示出了斜散光的情况(即上述(c)的情况)下的渐进带4的位置的一具体例。需要说明的是,处方内容为,右:S3.00C-1.50A×170,左:S2.00C-1.00A×10,加入度Add2.50,渐进带长14mm。
根据图例,远视区域内的渐进带4略微向倾斜方向倾斜地延伸,并且其倾斜量在左右不同。也可以根据镜片佩戴者的眼镜使用习惯等,来确定这种方式的渐进带4。
(2-3.调节度数计算步骤)
在确定了镜片1、2上的渐进带4的位置以及渐进带4上的镜片光焦度变化之后,接下来,进行成为第三步骤的调节度数计算步骤。在调节度数计算步骤中,在经由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双眼观察假想的物体面3上的任意的点时,根据该点与左右眼各自之间的距离、向该点观察时的视线通过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时的各通过点处的镜片光焦度,由此计算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
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是指,在经由镜片1、2观察物体面3上的点时,为了在焦点存在于左右眼球的视网膜的状态下成像而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具体而言如下述的(A)或(B)那样定义。
关于(A),在后方顶点球面中定义为,
所需的调节度数=远用平均度数-物点波阵面的平均曲率…(A)。
眼镜镜片的度数与平面的入射波阵面被镜片折射而在后方顶点处的出射波阵面的曲率相等。在散光处方的情况下,出射波阵面的曲率根据主剖面的方向而变化,最大曲率和最小曲率分别相当于最大度数和最小度数。就眼球而言,在镜片后方顶点位置,相对于曲率为远用度数的值的波阵面(入射光),直接在视网膜上形成对焦的像。对于与其相比曲率较小的波阵面(例如物体靠近眼睛即入射波阵面的曲率为负的情况、或镜片的光焦度较弱的情况、或物距与镜片光焦度的共同作用),增强眼球的光焦度而努力将其像形成在视网膜上。将其称为调节。调节的量能够通过上述的式(A)进行计算。
物点波阵面是指,以物点为中心的球面波阵面(无限远处的情况下为平面波阵面)被镜片折射,在后方顶点球面的光线位置处形成的波阵面。物点波阵面的曲率能够通过光线跟踪而求出。
远用平均度数为球面度数S+散光度数C的一半。
另一方面,式(A)的物点波阵面的曲率可以近似于从通过点处的镜片的光焦度中减去物距的倒数而得到的值。这里所说的通过点处的镜片的光焦度为平面的入射波阵面在后方顶点球面处的波阵面的曲率。物距为从物点到镜片后方顶点球面的距离。因此,所需的调节度数也可以认为近似于下述的式(A’)。
在式(A’)中,(通过点的平均光焦度-远用平均度数)可以认为是通过点的平均加入光焦度。因此,式(A’)可以置换为,
关于(B),在角膜顶点定义为,
所需的调节度数=角膜上远用波阵面平均曲率-物点波阵面的平均曲率…(B)。
如上所述,平面的入射波阵面被规定远用度数的镜片折射,后方顶点处的出射波阵面的曲率与该远用度数相等。该波阵面进一步传播,在到达隔开顶点间距离的角膜顶点时,其曲率如下所述略微变化。
记:S’=S/(1-dS)
在散光处方的情况下,将最大度数和最小度数分别代入上述式进行计算。以这种方式计算出的波阵面的曲率为角膜上远用波阵面的曲率。
就该定义而言,所需的调节度数通过角膜顶点的波阵面而计算出。也就是说,就眼球而言,在角膜顶点位置处,对于曲率为角膜上远用波阵面平均曲率的值的波阵面(入射光),直接在视网膜上形成对焦的像。对于与其相比曲率较小的波阵面(例如物体靠近眼睛即入射波阵面的曲率为负的情况、或镜片的光焦度较弱的情况、或物距与镜片光焦度的共同作用),增强眼球的光焦度而努力将其像形成在视网膜上。将其称为调节。调节的量可以通过上述的式(B)进行计算。物点波阵面是指,以物点为中心的球面波阵面被镜片折射,在后方顶点球面的光线位置处形成的波阵面。物点波阵面的曲率可以通过光线跟踪而求出。
(B)的定义为与眼镜镜片无关的角膜顶点位置处的值,因此是合理的。另一方面,镜片的度数根据后方顶点而确定,因此比较方便定义(A)。远用度数的绝对值越大则两定义的差异越显著,但作为数值,差并不那么大。在此例举的例子是基于定义(A)的例子。
在此,关于所需的调节度数的计算,例举具体例来进行说明。
在此,例举如以往那样根据不考虑双眼观察的镜片设计而得到的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对经由上述各镜片1、2的情况下的调节度数的计算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考虑双眼观察的镜片设计中,关于近视区域以及中间(渐进)区域的横向(左右方向)上的镜片光焦度变化,一般设定为,以渐进带4上的位置作为最大值,朝向该渐进带4的两侧而镜片光焦度降低。
关于这种基于以往的镜片设计的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由于未考虑双眼观察的状况,因此在通过左右眼双眼观察物体面3上的同一点的情况下,有时左右眼各自的调节度数相互不同。
例如,在针对左右眼的处方度数不同的情况下,即使在镜片视线通过点位于渐进带4上的情况下,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也会相互不同。
另外,即使在针对左右眼的处方度数一致的情况下,例如,如图5所示,在渐进带4的位置左右不同的情况下,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也会相互不同。
并且,无论处方度数在左右眼是否不同,例如,如图1所示,在镜片视线通过点QL、QR位于渐进带4上以外的位置的情况下,从渐进带4到镜片视线通过点QL、QR的距离在左右眼并不相同,并且物体面3上的着眼点与镜片佩戴者的眼球之间的距离在左右眼也不同。因此,即使在观察物体面3上的同一点的情况下,在左眼用镜片1和右眼用镜片2中,对应的镜片视线通过点QL、QR的镜片上的位置(以下称为“镜片上对应点”)也不一致,其结果是,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会相互不同。
图6为例示左右各自的镜片上对应点的位置的说明图。图例示出了渐进光焦度镜片中的近视区域内的横向上的左右各自的镜片上对应点的一具体例。需要说明的是,图例所示的镜片与图5所示的镜片为相同处方内容的镜片。
根据图例可知,在左眼用镜片1和右眼用镜片2中,镜片上对应点不一致,在横向以及纵向上产生偏差。
在经由这种基于以往的镜片设计的各镜片1、2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对于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会产生图7以及图8所示那样的不同。
图7是例示左右镜片上对应点的所需的调节度数的说明图。图例示出了经由渐进光焦度镜片中的近视区域内的横向上的左右各自的镜片上对应点的情况下的左右眼的调节度数的一具体例。需要说明的是,图例所示的镜片与图5、6所示的镜片为相同处方内容的镜片。另外,在图例中,按照上述(A)的定义,来计算所需的调节度数。
在图例中,首先,确定物体面3上的点与镜片后方顶点球面之间的距离的倒数。该倒数成为图中所示的线L1L、L1R。
另外,在图例中,确定从物体面3上的点朝向左右各自的眼睛的光线的镜片通过点的平均加入光焦度。该平均加入光焦度成为图中所示的线L2L、L2R。
而且,线L3L、L3R示出通过光线跟踪以及式(A)计算出的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根据图例可知,其值接近L1-L2。并且,根据图例可知,表示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的线L3L、L3R不一致(不重合),而是相互不同。这是由于,在以往的镜片设计中未考虑双眼观察的状况。
当计算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之间的差量时,成为图中所示的线L4。根据图例,由于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相互不同,因此表示它们之间的差量的线L4也不是不存在变动的直线状,而是含有变动成分。
图8是例示图7所示的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的空间分布的分布图。在图例中,与图3的情况相同,关于调节度数平面地示出了眼球观察状态。
如果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未产生差异则图示区域的整个面应当为均匀的图案浓度(明亮度)显示,然而根据图例可知,图示区域中的图案浓度显示不均匀、即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相互不同。
这样,在调节度数计算步骤中,对于预先设定的物体面3上的点,确定从物体面3上的点向左右眼球的光线的镜片通过点(一对对应点)并求出其光焦度,并且求出为了在视网膜上对焦所需的调节度数,并且计算出左右差。
(2-4.光焦度补正步骤)
在进行了所需的调节度数的计算之后,接下来,进行成为第四步骤的光焦度补正步骤。在光焦度补正步骤中,以与计算出的左右眼的调节度数匹配的方式,对镜片1、2上的各点的镜片光焦度进行补正。
如上所述,在使基于未考虑双眼观察的以往的镜片设计的镜片1、2介于物体与两眼之间的情况下,左右眼各自的调节度数会相互不同,因此存在镜片佩戴者在双眼观察时感到不适感或感到眼睛疲劳的可能性。对此,在光焦度补正步骤中,根据考虑了在双眼观察时发挥作用的赫林定律,为了减小对镜片佩戴者的双眼观察功能带来的不适,对镜片1、2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或者两方的表面的形状(曲率)进行修正而对规定点的镜片光焦度进行补正,以使为了观察物体面3上的点所需的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面形状修正,改变光线的通过点,也会存在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所需的修正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多次进行上述过程,从而接近目标。
在此,使调节度数“匹配”是指,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处于包含“0”在内的规定范围内(例如0.05D以下)。也就是说,这里所说的“匹配”,除使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一致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并不完全一致但根据经验认为大致一致的这种情况(具体而言,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例如为0.05D以下的情况)。
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的匹配以镜片中心部作为对象区域而实施。在此,“镜片中心部”是指,例如,如图4所示,至少为距镜片隐藏标记位置5从上方10mm到下方15mm的范围内、且距渐进带4左右10mm的范围内的区域6。镜片隐藏标记位置5为,由ISO标准、JIS标准等规定的附加隐藏标记的镜片上的位置。
除这种镜片中心部以外的镜片周边部(例如,距渐进带4左右隔开超过10mm的位置、距镜片隐藏标记位置超过10mm的上方侧、距镜片隐藏标记位置超过15mm的下方侧)的左右眼用镜片之差一般而言比镜片中心部的差大,如果强制地使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匹配,则能够预见会导致其他的评价项目(例如像散)显著恶化。因此,对于镜片周边部,放松控制,例如也可以使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大于0.05D。作为控制方法,例如,可以考虑以像散不会成为恒定值以上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所需的调节度数的左右差等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例举的对象区域的大小只不过是单纯的一具体例,所述对象区域为,距镜片隐藏标记位置从上方10mm到下方15mm的范围内、且距渐进带4左右10mm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可以认为根据远用度数的值、左右处方度数之差等,将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控制为0.05D以下的区域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用于使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匹配的镜片光焦度的补正并不特别限定于该方法。即,如果能够使所需的调节度数匹配,则关于各镜片1、2的镜片上对应点处的镜片光焦度,既可以以各自所需的眼球调节度数相互接近的方式对双方进行补正,也可以以使一方与另一方匹配的方式仅对一方进行补正。
像这样,在光焦度补正步骤中,以使计算出的所需的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对左眼用镜片1和右眼用镜片2中的至少一方的镜片光焦度进行补正,从而决定各镜片1、2上的度数分布。由此,就各镜片1、2而言,以具有考虑了双眼观察的度数分布的方式,决定了镜片1、2上的各点处的镜片光焦度。
其结果是,例如关于图7中示出的线L4,成为几乎不存在变动的直线状。
通过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各步骤,设计出考虑双眼观察而决定镜片光焦度的分布的镜片1、2,即能够减小对镜片佩戴者的双眼观察功能带来的不适的镜片1、2。
(2-5.镜片设计中所使用的工具)
以上所说明的一系列的各步骤能够使用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的组合的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作为该计算机的软件处理来实施。也就是说,通过将进行上述一系列的各步骤的软件程序预先安装于计算机的HDD等,并使计算机的CPU等执行该软件程序,能够实现实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镜片设计的顺序的功能(机构)。在该情况下,软件程序可以在向HDD等安装之前,通过通信线路向计算机提供,或者也可以存储于能够被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而提供。
<3.眼镜用镜片的制造顺序>
接下来,对制造根据上述的镜片设计而得到的式样的眼镜用镜片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制造眼镜用镜片时,首先,准备成为基体材料的半成品镜片。然后,以成为通过上述镜片设计决定的镜片光焦度的分布的方式,进行对半成品镜片的光学面进行加工的粗加工,再进行用于将表面精加工成镜面状态的磨削处理以及研磨处理。之后,根据需要进行染色、涂层等表面处理。然后,进行与装框的预定的眼镜框架的形状匹配的镜片形状加工(磨边加工以及V形加工)。
通过经过以上那样的顺序,制造出具有通过上述镜片设计决定的镜片光焦度的分布的眼镜镜片。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例举的眼镜用镜片的制造顺序只不过是单纯的一具体例,通过其他顺序也能够实现制造相同的眼镜用镜片。
<4.眼镜用镜片的结构>
接下来,对通过上述镜片设计顺序以及镜片制造顺序而得到的眼镜用镜片的特征性的结构进行说明。
通过本实施方式得到的眼镜用镜片具备以下所述的(イ)~(ニ)那样的特征性的结构。具体而言,
(イ)以使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设定镜片1、2上的各点处的镜片光焦度。
(ロ)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均为渐进光焦度镜片。
另外,
(ハ)在镜片1、2上的至少距镜片隐藏标记位置从上方10mm到下方15mm的范围内、且距渐进带4左右10mm的范围内的区域6内,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为0.05D以下。
并且,
(ニ)至少在近视区域以及中间(渐进)区域内,以从渐进带4上的点朝向鼻侧而镜片光焦度单纯地减小、从渐进带4上的点朝向耳侧而镜片光焦度暂先增加之后减小的方式,设定镜片光焦度。
这与例如图1所示那样的视线移动相对应。具体而言,在镜片佩戴者从正中面上向横(水平)方向移动视线的情况下,如果该移动方向为鼻侧,则距物体面3上的点的距离单纯地增加,因此设定为镜片1、2上的各点处的镜片光焦度单纯地减小。另一方面,如果视线的移动方向为耳侧,则距物体面3上的点的距离由于该物体面3与左右眼各自的位置关系,而在暂先减小后转为增加。因此,镜片1、2上的各点处的镜片光焦度设定为在暂先增加之后减小。
<5.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眼镜用镜片、眼镜用镜片的设计方法、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包括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的一对眼镜用镜片,以使左右眼所需的调节度数匹配的方式,设定各镜片1、2中的镜片光焦度。也就是说,将左右眼用的各镜片1、2当成一对并同时设计,以使双眼观察时的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一致的方式赋予镜片光焦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镜片佩戴者经由各镜片1、2进行双眼观察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两眼同时在视网膜上对焦的图像,从而能够抑制该镜片佩戴者感到不适感或感到眼睛疲劳的情况。也就是说,与以往的镜片设计不同,能够减小对镜片佩戴者的双眼观察功能带来的不适,因此能够使包括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的一对眼镜用镜片适于双眼观察。
特别是,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在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为渐进光焦度镜片的情况下,对于镜片佩戴者非常有用。这是由于,以往的渐进光焦度镜片着眼于抑制像散、摇晃歪扭,认为对镜片佩戴者的双眼观察功能带来不适的可能性高,而本发明的渐进光焦度镜片能够减小该不适。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渐进光焦度镜片,在应对斜散光的情况、棱镜处方的情况等,渐进带4在左右会显著不同(例如参照图5)。在左右分别单独设计的情况下,不会处理该不同,存在双眼观察时感到不适的可能性。如果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设定假想物体面3,并在确定了对于该假想物体面3上的着眼点的镜片上视线通过点的基础上,以使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匹配的方式设定(补正)镜片上对应点的镜片光焦度,便以假想物体面3为基准而设定镜片光焦度,因此能够得到与左右分别单独设计的镜片相比大幅改善的一对眼镜用镜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镜片1、2上的至少距镜片隐藏标记位置从上方10mm到下方15mm的范围内、且距渐进带4左右10mm的范围内的区域6,使得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为0.05D以下。也就是说,关于使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匹配,并不应用于镜片1、2上的整个区域,而是应用于至少该镜片1、2上的一部分区域(具体而言镜片中心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认为对双眼观察功能带来较大影响的镜片中心部设为适于双眼观察,并且关于镜片中心部以外的镜片周边部能够事先避免其他评价项目(例如像散)显著恶化。
<6.变形例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上述的公开内容为与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内容。即,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示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左眼用镜片1以及右眼用镜片2为渐进光焦度镜片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种类的眼镜用镜片(例如单焦点镜片)。这是由于,单焦点镜片等在考虑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的视线移动时,也会存在左右眼的调节度数不同而导致对镜片佩戴者的双眼观察功能带来不适的情况。
符号说明
1…左眼用镜片,2…右眼用镜片,3…物体面,4…渐进带,6…区域。
Claims (6)
1.一种眼镜用镜片,其为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以及右眼用镜片的一对眼镜用镜片,所述眼镜用镜片的特征在于,
在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双眼观察预先设定的假想物体面上的任意的点时,根据该点与左右眼各自之间的距离、向该点观察的视线通过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时的各通过点处的镜片光焦度,计算出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以使该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设定所述镜片光焦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用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为渐进光焦度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用镜片,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距镜片隐藏标记位置从上方10mm到下方15mm的范围内、且距渐进带左右10mm的范围内,关于该范围内的全部的对应点,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之差为0.05D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眼镜用镜片,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近用部以及中间部,关于镜片上的所述镜片光焦度的横向上的变化,以从渐进带上的点朝向鼻侧而所述镜片光焦度单纯地减小、从渐进带上的点朝向耳侧而所述镜片光焦度在暂先增加之后减小的方式,设定所述镜片光焦度。
5.一种眼镜用镜片的设计方法,其为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以及右眼用镜片的一对眼镜用镜片的设计方法,所述眼镜用镜片的设计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能够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观察到的视野内设定假想物体面的步骤;
在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双眼观察所述假想物体面上的任意的点时,根据该点与左右眼各自之间的距离、向该点观察的视线通过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时的各通过点处的镜片光焦度,对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进行计算的步骤;
以使计算出的所述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对所述左眼用镜片和所述右眼用镜片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镜片光焦度进行补正的步骤。
6.一种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为包括与左右眼分别对应的左眼用镜片以及右眼用镜片的一对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所述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计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的设计工序;
按照所述设计工序中的设计内容制造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的制造工序,
所述设计工序具备:
在能够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观察到的视野内设定假想物体面的步骤;
在经由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双眼观察所述假想物体面上的任意的点时,根据该点与左右眼各自之间的距离、向该点观察的视线通过所述左眼用镜片以及所述右眼用镜片时的各通过点处的镜片光焦度,对左右眼各自所需的调节度数进行计算的步骤;
以使计算出的所述调节度数在左右眼匹配的方式,对所述左眼用镜片和所述右眼用镜片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镜片光焦度进行补正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53601 | 2012-07-09 | ||
JP2012153601 | 2012-07-09 | ||
PCT/JP2013/068592 WO2014010539A1 (ja) | 2012-07-09 | 2013-07-08 | 眼鏡用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眼鏡用レンズ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8708A CN104428708A (zh) | 2015-03-18 |
CN104428708B true CN104428708B (zh) | 2016-09-07 |
Family
ID=49915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6094.1A Active CN104428708B (zh) | 2012-07-09 | 2013-07-08 | 眼镜用镜片及其设计方法、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09821B2 (zh) |
EP (1) | EP2881779B1 (zh) |
JP (1) | JP6310847B2 (zh) |
CN (1) | CN104428708B (zh) |
WO (1) | WO20140105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28035A1 (en) * | 2013-02-20 | 2014-08-28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 Pair of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es |
US10048511B2 (en) * | 2016-10-08 | 2018-08-14 | eyeBrain, Medical, Inc. | Eye-strain reducing lens |
US10048512B2 (en) | 2016-10-08 | 2018-08-14 | eyeBrain, Medical, Inc. | Low-convergence spectacles |
US10338409B2 (en) | 2016-10-09 | 2019-07-02 | eyeBrain Medical, Inc. | Lens with off-axis curvature center |
US12114930B2 (en) | 2017-09-05 | 2024-10-15 | Neurolens, Inc. | System for measuring binocular alignment with adjustable displays and eye trackers |
US10420467B2 (en) | 2017-09-05 | 2019-09-24 | eyeBrain Medical,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binocular alignment |
US11589745B2 (en) | 2017-09-05 | 2023-02-28 | Neurolen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binocular alignment |
US11360329B2 (en) | 2017-12-31 | 2022-06-14 | Neurolens, Inc. | Negative power eye-strain reducing lens |
US10921614B2 (en) | 2017-12-31 | 2021-02-16 | Neurolens, Inc. | Low-convergence negative power spectacles |
US10908434B2 (en) | 2018-01-01 | 2021-02-02 | Neurolens, Inc. | Negative power lens with off-axis curvature center |
JP7126842B2 (ja) * | 2018-03-27 | 2022-08-29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一対の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製造方法、および一対の眼鏡レンズ |
CN110426862B (zh) * | 2019-08-14 | 2020-11-06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智能眼镜度数的方法及智能眼镜 |
JP7570181B2 (ja) * | 2020-03-30 | 2024-10-21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一対の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
JP2024175149A (ja) | 2021-10-19 | 2024-12-18 | 株式会社ニコン・エシロール | 一対の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1329A (zh) * | 2007-11-22 | 2009-05-27 | 王霖华 | 眼镜和一体成形的眼镜片 |
CN102193210A (zh) * | 2010-03-01 | 2011-09-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眼镜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59023A1 (de) * | 2000-11-28 | 2002-06-06 | Rodenstock Optik G | Progressives Brillenglas für große und mittlere Objektentfernungen |
EP1461662B1 (en) * | 2001-12-05 | 2014-05-14 | Carl Zeiss Vision Australia Holdings Ltd. | Balanced progressive lens |
BRPI0820716B1 (pt) | 2007-12-04 | 2019-04-24 | Hoya Corporation | Método para projetar um par de lentes de grau progressivo |
FR2932577B1 (fr) * | 2008-06-12 | 2010-08-27 | Essilor Int | Realisation d'un verre ophtalmique progressif personnalise |
RU2511711C2 (ru) * | 2009-01-30 | 2014-04-10 | Хойа Корпорейшн | Способ оценивания очковой линзы, способ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я очковой линзы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чковой линзы |
BRPI1007918A2 (pt) * | 2009-02-05 | 2016-02-23 | Hoya Corp | métodos de projeto de lente de óculos, de avaliação de lente de óculos, e de fabricação de lente de óculos, sistema de fabricação de lente de óculos, e, lentes de óculos |
JP5725646B2 (ja) * | 2010-03-10 | 2015-05-27 | ホーヤ レンズ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フィリピン インク |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累進屈折力レンズ設計システム、およ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
2013
- 2013-07-08 CN CN201380036094.1A patent/CN104428708B/zh active Active
- 2013-07-08 US US14/413,886 patent/US97098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7-08 JP JP2014524788A patent/JP63108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7-08 EP EP13817378.6A patent/EP2881779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7-08 WO PCT/JP2013/068592 patent/WO201401053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1329A (zh) * | 2007-11-22 | 2009-05-27 | 王霖华 | 眼镜和一体成形的眼镜片 |
CN102193210A (zh) * | 2010-03-01 | 2011-09-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眼镜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8708A (zh) | 2015-03-18 |
JPWO2014010539A1 (ja) | 2016-06-23 |
WO2014010539A1 (ja) | 2014-01-16 |
US9709821B2 (en) | 2017-07-18 |
JP6310847B2 (ja) | 2018-04-11 |
US20150212338A1 (en) | 2015-07-30 |
EP2881779A1 (en) | 2015-06-10 |
EP2881779B1 (en) | 2022-02-16 |
EP2881779A4 (en) | 2016-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28708B (zh) | 眼镜用镜片及其设计方法、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 | |
EP2224276B1 (en) | Method for designing a pair of progressive refractive power lens | |
JP5286473B2 (ja) | 累進屈折力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 |
CN105026987B (zh) | 眼镜镜片 | |
EP2574975B1 (en) | Optical len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len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lens | |
JP6294990B2 (ja) |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EP2442171B1 (en) | Spectacle lens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ectacle lens | |
US10416475B2 (en) | Eyeglasses with one-piece shield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said shield | |
CN109564359B (zh) | 渐进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和设计方法 | |
KR101766563B1 (ko) | 안경 렌즈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
EP2518553A1 (en) | Spectacle lens, eyeglasses, spectacle lens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apparatus | |
CN105190411B (zh) | 用于散光眼镜镜片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 |
CN104160322B (zh) | 镜片组、镜片制造方法 | |
EP2095174B1 (en) | Improved 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 | |
WO2018142405A1 (en) | Ophthalmic lens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such lens | |
WO2022118991A1 (ko) | 개인 맞춤형 양면 비구면 렌즈와 그의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