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379894A -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9894A
CN104379894A CN201280074088.0A CN201280074088A CN104379894A CN 104379894 A CN104379894 A CN 104379894A CN 201280074088 A CN201280074088 A CN 201280074088A CN 104379894 A CN104379894 A CN 104379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ount
coo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water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40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川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79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9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7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adjusting the pre-set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engine parameters, e.g. engine load, engin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3/00Signal processing; Details thereof
    • F01P2023/08Microprocessor; Microcompu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60Operating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1/00Fail safe
    • F01P2031/30Cooling after the engine is stop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24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具备:冷却回路,其在水泵与内燃机之间使冷却水循环;旁通回路,其对内燃机进行旁通;第一水温传感器,其被设置于冷却回路中;第二水温传感器,其被设置于旁通回路中;切换阀,其通过减小开度而使循环于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水量减少,并通过增大开度而使上述的冷却水量增大;流通部,其在切换阀的开度减小了的情况下使少量的冷却水在冷却回路中循环,在所述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中,具备推断单元,所述推断单元停止内燃机的驱动而减小切换阀的开度并且使水泵驱动,且根据由第一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冷却水温度与由第二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冷却水温度的温度差的时间性变化量来对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系统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冷却水的循环进行控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内燃机通过燃料的燃烧而发热,并且当其温度变得过高时会因异常燃烧等而使效率恶化,因此具备冷却装置。作为由冷却装置实施的内燃机的冷却的形式,已知作为制冷剂而使用水的水冷式、代替水而使用油的油冷式、和作为制冷剂而使用空气的风冷式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如果由冷却装置实施的内燃机的冷却不充分,则都会产生上述的异常燃烧,而且相反地,当冷却过度时会妨碍燃料的燃烧。
例如在日本特许第4883225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的车辆的冷却装置,该车辆的冷却装置具备:第一冷却水回路,其使冷却水以从内燃机的内部通过的方式循环;第二冷却水回路,其使冷却水以不从内燃机通过而从排热回收器通过的方式循环。在该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设置有阀,该阀通过减小开度而使第一冷却水回路中的冷却水的流量减小、并通过增大开度而使这些冷却水回路中的冷却水彼此混合。在该阀的阀体上,形成有用于即使在处于闭阀位置的情况下也使冷却水流通的孔。而且被构成为,在第一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在预先设定的判断值以上、且该第一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与第二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差大于预先设定的其他的判断值的情况下,判断为阀体以使上述的阀的开度减小了的状态而被固定。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46469号公报中,记载了具备如下的冷却水流道的排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却水流道从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散热器回路分支、并使冷却水以从排热回收器通过的方式而循环。在冷却水流道的中途设置有对该冷却水流道进行开闭的阀。该阀具有作为冷却水流道的流通部和与该流通部正交的微小孔。并且,在使阀进行转动而使冷却水流道与流通部连通了的情况下成为开阀状态,从而冷却水流通于冷却水流道。而且,相反地,在使阀进行转动而使流通部相对于冷却水流道正交的情况下成为闭阀状态。因为在该闭阀状态下冷却水流道与微小孔连通,因此在冷却水流道中流通有微量的冷却水。
根据在上述的特许第488322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车辆的冷却装置,由于即使例如阀体以将阀的开度减小了的状态被进行了固定,但冷却水也会流过被形成在阀体上的孔,因此能够使冷却水循环于第一冷却水回路中。然而,在上述的孔例如因异物而被堵塞了的情况下,可能无法使冷却水循环于第一冷却水回路中。
发明内容
此发明为着眼于上述的技术性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用于即使在减小了阀的开度的状态下也确保冷却水的流通的孔的堵塞量进行推断且提高其推断精度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此发明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具备:冷却回路,其在水泵与内燃机之间使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旁通回路,其对所述内燃机进行旁通并使所述冷却水循环;第一水温传感器,其对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二水温传感器,其对所述旁通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切换阀,其被设置于所述冷却回路中,并且通过减小开度而使循环于所述冷却回路中的所述冷却水量减少并通过增大所述开度而使循环于所述冷却回路中的所述冷却水量大;流通部,其在使所述切换阀的所述开度减小了的情况下,使少量的所述冷却水在所述冷却回路中循环,所述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推断单元,所述推断单元在停止了所述内燃机的驱动的情况下,减小所述切换阀的开度并使所述水泵驱动,且根据由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与由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旁通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的时间性变化量,来对所述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此外,在此发明中,所述推断单元包括如下的单元,该单元在外部气温低于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情况下,根据从使所述水泵驱动的情况下的所述温度差的变化量中减去使所述水泵的驱动停止了的状态下的由所述外部气温而引起的所述温度差的变化量而得到的温度的变化量,来对减小了所述开度的所述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并且,在此发明中,所述推断单元包括如下的单元,该单元在上一次所推断出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使本次的所述水泵的驱动量与所述上一次的所述水泵的驱动量相比而减少,并在所述上一次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本次的所述水泵的驱动量与所述上一次的所述水泵的驱动量相比而增大,而对所述流通部的本次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而且,在此发明中,所述推断单元包括如下的单元,该单元在搭载所述内燃机的车辆的速度越快时越使所述水泵的驱动量增大而对所述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此外,在此发明中,所述推断单元包括如下的单元,该单元在所推断出的所述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增大所述水泵的驱动量,并在所述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增大所述切换阀的开度。
根据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例如在减小了切换阀的开度的情况下流通部发生堵塞时,由于冷却水不循环于冷却回路中,因此不存在经由冷却水的热量的移动。因此,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后,由第一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冷却水温度与由第二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冷却水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变大。另一方面,由于在流通部未堵塞的情况下,热量会经由冷却水而进行移动,因此上述的温度差的时间性变化量变小。即,流通部的堵塞量越多则上述的温度差的时间性变化量越大,堵塞量越少则上述的温度差的时间性变化量越小。由于在此发明中,根据这样的温度差的时间性变化量来对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因此能够获得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精度较优异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此外,根据此发明,由于在上一次所推断出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使本次的水泵的驱动量与上一次的水泵的驱动量相比而减小,因此能够与上一次进行比较来提高本次的堵塞量的推断精度。
并且,根据此发明,例如在作为驱动力源而具备内燃机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以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由于对内燃机进行驱动而行驶的频率较高从而对内燃机进行驱动的时间较长。因此,在混合动力车辆以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水泵的驱动量设定为较大从而快速地对堵塞量进行推断。此外相反地,在混合动力车辆以低速行驶的情况下,由于对电动机进行驱动而行驶的频率较高从而内燃机的运转停止的时间较长。因此。在混合动力车辆为低车速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水泵的驱动量设定为较小来提高堵塞量的推断精度。
而且,根据此发明,例如当在内燃机的暖机不够充分且流通部的堵塞量较少的情况下增大切换阀的开度时,可能无法充分地对内燃机进行暖机。因此,在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水泵的驱动量来确保循环于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水量。在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切换阀的开度来确保循环于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所实施的控制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2为表示与水泵的驱动占空比对应的确保时间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为模式化地表示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与当前时间点下的温度差ΔTnow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为表示与温度差ΔTd1对应的堵塞量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为表示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所实施的其他的控制示例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与温度差ΔTd2对应的堵塞量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为表示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所实施的另外其他的控制示例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所实施的另一其他的控制示例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与车速对应的水泵的驱动占空比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为表示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所实施的另一其他的控制示例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与堵塞量对应的用于对水泵的驱动占空比进行补正的补正系数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为模式化地表示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此发明进行具体说明。能够应用此发明的装置至少具备:使冷却水以在被搭载于车辆上的内燃机的内部通过的方式而循环的回路、和使冷却水不通过内燃机而循环的回路。此外,在上述的装置中设置有电磁切换阀,该电磁切换阀通过根据例如内燃机的温度、和包括车辆的启动及停止和车速在内的行驶状态等而被电控制,从而对这些回路进行切换。除此之外,该电磁切换阀被构成为,即使在使冷却水不通过内燃机而循环的情况下,也不会使以使冷却水从内燃机的内部通过的方式而循环的回路中的冷却水的流动完全停止。
上述的车辆例如为,作为驱动力源而具备了内燃机与多个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该混合动力车辆被构成为,能够设定通过由内燃机以及电动机所产生的动力来进行行驶的行驶模式、和使内燃机停止并通过由电动机所产生的动力来进行行驶的行驶模式等的多种行驶模式。这些行驶模式例如根据车速而被切换。此外,上述的车辆也可以以在起动时对内燃机进行驱动、并随着使车辆停止而使内燃机停止的方式构成的车辆。因此,此发明中的内燃机被构成为根据所选择的行驶模式和车辆的行驶状态而被驱动或停止。作为内燃机能够采用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或天然气发动机等。另外,优选为,上述的内燃机被构成为能够对转速和输出转矩进行电控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内燃机记载为发动机1。作为电动机能够采用具有作为电机的功能与作为发电机的功能的众所周知的交流电机。
图12为模式化地表示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发动机1的气缸体与气缸盖等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水套。该水套通过使发动机1中所产生的热量向冷却水进行热传递而对发动机1进行冷却。在水套上设置有供给冷却水的电动式的水泵2。水泵2具备被旋转而对冷却水进行输送的泵轮、和使该泵轮进行旋转的电机,详细内容未进行图示。通过对上述的电机的转速进行电控制从而能够对水泵2的喷出量与喷出压力进行变更。
对该水泵2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水泵2具有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电路,详细内容未进行图示。PWM电路为用于根据从后文叙述的电子控制装置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而对水泵2的电机的转速进行占空比控制的电路。例如当增大输出至水泵2的电机的驱动占空比时,电机的转速将增大,当减小驱动占空比时,电机的转速将降低。
水泵2的喷出口与水套通过供给管3而被连接,水泵2的吸入口与水套通过返回管4而被连接。在水套与返回管4的连结部分的附近,设置有对从水套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一水温传感器5。此外,返回管4被连接于散热器6。散热器6被构成为,通过在冷却水与外部空气之间实施热交换,从而对吸收了发动机1的热量而温度上升了的冷却水进行冷却。散热器6的结构与现有已知的散热器相同。在散热器6中被冷却的冷却水经由温度自动调节器7而被供给至水泵2的吸入口。
温度自动调节器7在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容许冷却水向散热器6的流通,此外,相反地,在冷却水的温度低于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情况下,禁止冷却水向散热器6的流通。温度自动调节器7的结构与现有已知的温度自动调节器相同。作为一个示例,上述的预先设定的温度为用于对发动机1的暖机是否完成进行判断的温度。将该温度在以下的说明中记载为暖机温度。另外,温度自动调节器7始终容许从后文叙述的旁通管8朝向返回管4的冷却水的流动。
设置有对发动机1进行旁通并对供给管3与返回管4进行连接的旁通管8。在该旁通管8上设置有第二水温传感器9。此外,在旁通管8上连接有从发动机1和散热器6之间的返回管4分支的分支管10。在该分支管10上设置有电磁切换阀11,该电磁切换阀11通过被电控制而对分支管10进行开闭从而改变被供给至水套的冷却水的流量。
对电磁切换阀11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该电磁切换阀11例如被构成为,在被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减小开度而使供给至水套的冷却水的流量减少。相反地,所述电磁切换阀11被构成为,在电压被切断了的状态下增大开度而使供给至水套的冷却水的流量增大。此外,在电磁切换阀11上,设置有用于即使在施加电压而减小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的情况下也确保分支管10中的冷却水的流动的、未图示的流通部。该流通部也可以为,例如贯穿对电磁切换阀11的输入输出口进行开闭的阀体的孔或切口等。流通部也可以为,将电磁切换阀1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连通的管等。在图12中,将该流通部以虚线表示。另外,与分支管10的轴线方向正交的分支管10的流道截面面积相比,流通部的流道截面面积被形成得较小。另外,电磁切换阀11被电连接于辅助机械蓄电池,详细内容未进行图示。辅助机械蓄电池为用于使被搭载于车辆上的前照灯或空调等的辅助机械进行工作的电源,其经由DC-DC变换器而被连接于主蓄电池。
设置有用于对上述的电磁切换阀11与水泵2进行电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1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其记载为ECU12。作为一个示例,ECU12以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而构成,并且被构成为,根据所输入的数据或预先存储的数据等而实施运算并将作为其运算结果的控制信号向电磁切换阀11或水泵2输出。在ECU12中例如被输入有来自上述的各水温传感器5、9、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点火器等各种传感器和装置的信号。
接下来,对图12所示的结构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的作用进行简单说明。例如在使发动机1刚刚起动之后等的发动机1的温度较低、且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暖机温度的情况下,冷却水向散热器6的流通通过温度自动调节器7而被禁止。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发动机1的暖机,在电磁切换阀11的电磁线圈部18上被施加电压而使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减小。从水泵2被喷出的冷却水主要按照供给管3、旁通管8、返回管4的顺序而流通。冷却水中的至少一部分流通于电磁切换阀11的流通部。如此,由于以通过水套的方式而循环的冷却水量被减少,从而促进了水套内的冷却水的升温。此外,由于即使为少量但也在水套中流通有冷却水,因此防止或抑制了在水套内产生温度较高处与温度较低处的情况。
在冷却水的温度为暖机温度以下且稍低于暖机温度的其他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冷却水的温度依然低于暖机温度,从而冷却水向散热器6的流通通过温度自动调节器7而被禁止。将该其他的温度在以下的说明中记载为半暖机温度。另一方面,为了使水套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上升较缓慢,从而电磁切换阀11被切断电压从而其开度将增大。在这种状态下,冷却水的一部分按照供给管3、水套、分支管10、返回管4的顺序而流通。剩余的冷却水按照供给管3、旁通管8、返回管4的顺序而流通。其结果为,由于流动于水套中的冷却水与流动于旁通管8中的冷却水在旁通管路8与返回管路4中被混合,因此与减小了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水套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上升较缓慢。
在冷却水的温度在暖机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冷却水向散热器6的流通通过温度自动调节器7而被容许。此外,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增大。冷却水的一部分被供给至散热器6并被冷却。在该散热器6中被冷却的冷却水与流通于其他回路而循环的冷却水被混合并从水泵2被喷出从而循环于各回路中。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水套内的冷却水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另外,使冷却水以通过水套的方式而循环的回路相当于此发明中的冷却回路,使冷却水以通过旁通管8的方式而循环的回路相当于此发明中的旁通回路。
在此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在减小了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的情况下,对用于使冷却水以流通于水套的方式而循环的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判断。作为一个示例,堵塞量是指,流通部的流道截面面积中的、因水垢或混入冷却水中的尘埃等异物而被减少的上述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比例(%)。具体而言,堵塞量为15%的情况是指,流通部的流道截面面积中的15%因异物而被堵塞的情况。图1为用于对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所实施的控制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此所示的程序每隔预先设定的时间而被重复执行。
首先,从水套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Thw通过第一水温传感器5而被检测出。将其记载为发动机1侧的冷却水水温Thw。此外,流通于旁通管8的冷却水的温度Thb通过第二水温传感器9而被检测出。将其记载为旁通管8侧的冷却水水温Thb。通过从发动机1侧的冷却水水温Thw减去旁通管8侧的冷却水水温Thb来计算出温度差ΔTini。将其在以下的说明中记载为初期的温度差ΔTini。对该初期的温度差ΔTini是否在预先设定的温度差ΔTdet以上进行判断,并且,对是否正在使发动机1停止进行判断(步骤S1)。
上述的预先设定的温度差ΔTdet是指,能够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判断出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温度差,其能够通过实验或模拟等而预先求出。在此所示的示例中,温度差ΔTdet例如为20℃。对是否正在使发动机1停止的判断,例如能够通过当前时间点的车辆的行驶状态、所设定的行驶模式或车速等而实施。根据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为预先设定的温度差ΔTdet以下、或者发动机1正在进行驱动,从而在步骤S1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不执行之后的控制而暂时结束该程序。
在根据初期的温度差ΔTini高于预先设定的温度差ΔTdet、且正在使发动机1停止的状况从而在步骤S1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暂时对该初期的温度差ΔTini进行保存。另外,所保存的该初期的温度差ΔTini被使用于后文叙述的步骤S4的控制中。此外,水泵2被驱动并且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被减小(步骤S2)。具体而言,减小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而缩小分支管10的流道截面面积。而且,使冷却水以流通于流通部的方式而循环。另外,用于对水泵2的电机进行驱动的驱动占空比例如被设定为,与车辆的行驶状态对应的任意的值。
之后,对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t1进行判断(步骤S3)。对该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简单说明。例如在流通部的堵塞量较多的情况下,通过流通部的冷却水量与预期的水量相比会有所减少。即,由于经由冷却水而进行的热量的移动量较少,因此通过各水温传感器5、9而被检测出的冷却水的温度差变大。此外相反地,在流通部的堵塞量较少的情况下,与堵塞量较多的情况相比通过流通部的冷却水量变多。即,由于经由冷却水而进行的热量的移动量较多,因此通过各水温传感器5、9而被检测出的冷却水的温度差变小。此外,相对于减小上述的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的操作而言,这种冷却水水温的变化有着不可避免的延迟。因此,需要确保用于冷却水的温度变化的时间。该确保时间为上述的预先设定的时间t1。图2为与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对应的确保时间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只要预先准备好如图2所示的映射图,并使用该映射图而求出上述的确保时间即可。如图2所示,由于在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较大的情况下,流通于流通部的冷却水量增大,因此该确保时间被设定得较短。此外相反地,由于在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较小的情况下,流通于流通部的冷却水量减少,从而该确保时间被设定得较长。
在根据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t1的状况从而在步骤S3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到该步骤S3中作出肯定的判断为止,反复执行该步骤S3的控制。相对于此,在根据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t1的状况从而在步骤S3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在当前时间点,发动机1侧的冷却水水温Thw(now)通过第一水温传感器5而被检测出,并且旁通管8侧的冷却水温度Thb(now)通过第二水温传感器9而被检测出。而且,通过从发动机1侧的冷却水水温Thw(now)中减去旁通管道8侧的冷却水水温Thb(now),从而计算出温度差ΔTnow(步骤S4)。
接下来,对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进行计算(步骤S5)。对该堵塞量的推断值进行计算的方法进行说明。图3为模式化地表示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与当前时间点的温度差ΔTnow之间的关系的图。由于在流通部中未堵塞有异物的情况或堵塞量较少的情况下,冷却水流通于水套而进行循环,从而当前时间点的温度差ΔTnow变小。另一方面,由于在流通部因异物而完全被堵塞的情况或堵塞量较多的情况下,冷却水滞留于水套内,从而经由冷却水的热量的移动量较少。因此,当前时间点的温度差ΔTnow与堵塞量较少的情况相比而变大。其结果为,在流通部中的堵塞量较少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从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中减去当前时间点的温度差ΔTnow而计算出的差ΔTd1变大。此外相反地,在流通部因异物而被堵塞的情况下,从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中减去当前时间点的温度差ΔTnow而计算出的温度差ΔTd1变小。以此方式,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时间点处的温度差ΔTd1越小,则堵塞量越大。图4为与温度差ΔTd1对应的堵塞量的推断值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使用该图4所示的映射图而计算出与差ΔTd1对应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
接下来,对在步骤S5中所计算出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阈值PV1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6)。该阈值PV1为用于对流通部中的堵塞量的推断值进行判断的预先设定的值。作为一个示例,阈值PV1被设定为15%。在根据步骤S5中所计算出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阈值PV1的状况而在该步骤S6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不执行之后的控制而暂时结束该程序。与此相对,在根据在步骤S5中所计算出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阈值PV1的状况而在步骤S6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增大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且维持该状态(步骤S7)。其结果为,从水套流出的冷却水以流通于分支管10中的方式而循环。该阈值PV1相当于此发明中的第一阈值。
如上所述,根据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对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并在该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阈值PV1的情况下,作为流通部中产生了堵塞的情况而增大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因此,即使因异物而使流通部发生了堵塞,也能够确保冷却水的以流通于水套的方式而进行的循环。
图5为用于对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实施的其他的控制示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此处所示的控制示例在外部气温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被执行。另外,在该图5所示的流程图中,对于与图1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记了与图1相同的步骤编号。在图5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1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对外部气温是否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进行判断(步骤S8)。该判断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外部气温传感器而实施。预先设定的温度是指,例如无法忽视由自然散热而引起的冷却水的冷却的温度,其能够使用相对于暖机温度而言为足够低的温度。在根据外部气温不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状况而在步骤S8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进入图1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2,并执行图1所示的控制。
在根据外部气温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而在步骤S8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接下来,水泵2的运转停止(步骤S9)。然后,对从使水泵2的运转停止起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t2进行判断(步骤S10)。在根据未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t2的状况而在步骤S10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到在该步骤S10中作出肯定的判断为止,反复执行该步骤S10的控制。预先设定的时间t2与图1的步骤S3中的控制同样地,是为了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而被确保的时间。
在根据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t2的状况而在步骤S10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计算出由外部气温而引起的冷却水的温度的降低量ΔTcold(步骤S11)。例如检测出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t2的时间点的发动机1侧的冷却水温度Thw(c)、和旁通管8侧的冷却水温度Thb(c)。而且,通过从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中减去这些温度Thw(c)与Thb(c),从而计算出上述的温度降低量ΔTcold。
然后,水泵2被驱动(步骤S12)。接下来,进入步骤S3,并对是否经过了上述的预先设定的时间t1进行判断。在根据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t1的状况而在步骤S3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通过各个水温传感器5、9而检测出当前时间点处、即在水泵2被驱动着的状态下的发动机1侧的冷却水温度Thw(now)与旁通管8的冷却水温度Thb(now)。而且,通过从发动机1侧的冷却水温度Thw(now)中减去旁通管道8侧的冷却水温度Thb(now),从而计算出温度差ΔTnow。
接下来,对从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中去除了由外部气温而引起的冷却水的温度的下降量ΔTcold后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进行计算(步骤S13)。如进行具体说明,则首先从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中减去当前时间点的温度差ΔTnow从而计算出温度差ΔTd1。该温度差ΔTd1包括由外部空气而引起的冷却水的冷却量。因此,使用下述公式,从而计算出从该温度差ΔTd1中去除了由外部空气而引起的冷却水的温度的下降量ΔTcold而得到的温度差ΔTd2。
ΔTd2=(ΔTini-ΔTnow)-(t1+t2)×ΔTcold
另外,虽然详细内容未进行图示,但是与温度差ΔTd1相同地,温度差ΔTd2越小则堵塞量越多。图6为与温度差ΔTd2对应的堵塞量的推断值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预先准备如图6所示的映射图,并使用该映射图而计算出与温度差ΔTd2对应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然后,进入图1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6。
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根据图5所示的控制示例来去除对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的情况下的外部气温的影响,因此能够提高堵塞量的推断值的推断精度。即,能够避免如下情况,即,尽管流通部因异物而被堵塞,但也推断为无堵塞量、或堵塞量较少的情况。
图7为用于对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而实施的另一其他控制示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此所示的控制示例为以如下方式被构成的示例,即,在上一次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预先设定的阈值PV1以上的情况下,使本次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的推断精度提高的示例。即为以如下的方式而构成的示例,即,避免尽管流通部并未因异物而被堵塞但也判断为流通部被堵塞的情况的示例。另外,在该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对于与图1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记与图1相同的步骤编号。
后续于步骤S1中的控制,对上一次的流程中所计算出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阈值PV1以下进行判断(步骤S14)。在根据上一次的流程中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预先设定的阈值PV1以下的状况而在该步骤S14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在本次的流程中,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被设定为小于前一次的流程中的驱动占空比(步骤S15)。如进行具体说明,则在前一次的流程中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1以下的情况下,在本次的流程中,也判断为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1以下。因此,通过使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减少从而抑制水泵2的电力消耗量进而实现改善耗油率,并且执行以下控制。在上一次的流程中的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为50%的情况下,在本次的流程中例如将驱动占空比设定为40%。
与此相对,在根据上一次的流程中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阈值PV1的状况而在步骤S14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被设定为最大值(步骤S16)。由此通过在不使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增大的条件下增大水泵2的喷出量,从而使以流通于水套的方式而循环的冷却水量增大。
后续于这些控制或与这些控制并行地,暂时保存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且减小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步骤S17)。然后,进入步骤S3,并对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t1进行判断。
对在图7中的步骤S5中所计算出的本次的流程中的堵塞量的推断值是否在阈值PV2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18)。该阈值PV2被设定为大于上述的阈值PV1的值,例如为60%。在根据本次的流程中的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2以上的状况而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判断为流通部因异物而被堵塞,即,判断为发生了异常。除此之外,增大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并且维持该状态(步骤S19)。
在根据流通部中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阈值PV2的状况而在步骤S18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对该堵塞量的推断值是否在阈值PV1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20)。在根据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阈值PV1的状况而在步骤S20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判断为流通部未被异物堵塞,即判断为处于正常(步骤S21)。与此相对,在根据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1以上的状况而在步骤S20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在步骤S22中,根据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1以上且小于阈值PV2的状况,而判断为暂时发生了异常。将其记载为临时异常判断。另外,在步骤S22中,除了实施临时异常判断之外,还可以对能够使下一次的流程中的堵塞量的推断值的推断精度与本次的推断精度相比而提高的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进行计算。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在下一次的流程中,使用在该步骤S22中所推断出的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而对堵塞量进行推断。
如此,根据如图7所示的控制示例,由于在上一次的流程中所推断出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1以上的情况下,在本次的流程中在使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增大的状态下对堵塞量进行推断,因此与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较小的情况相比,抑制了水套内的冷却水的滞留。因此,能够使本次的流程中的堵塞量的推断值的推断精度与上一次的流程相比而提高。
图8为用于对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而实施的另一其他控制示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此所示的控制示例为,以根据车速来变更对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时的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的方式而构成的示例。图8所示的控制示例例如能够应用于作为驱动力源而具备内燃机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在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对于与图1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记了与图1相同的步骤编号。后续于步骤S1的控制,暂时保存初期的温度差ΔTini、且设定与车速对应的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步骤S23)。图9为与车速对应的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的映射图的一个示例。只要预先准备如该图9所示的映射图、并使用该映射图而求出上述的驱动占空比即可。另外,在上述的映射图中,由于在车速为预先设定的速度以上的情况下,主要对发动机1进行驱动而行驶的频率较高从而发动机1的发热量较大,因此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被设定为最大值。此外,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而对车速进行检测。然后,进入图1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
如此,根据图8所示的控制示例,由于在上述的混合动力车辆以低速行驶的情况下,对电动机进行驱动而行驶的频率较高,从而使内燃机的运转停止的时间较长。因此,由于对发动机1进行驱动的时间较短,因此即使与高车速的情况相比而减小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并对堵塞量进行了推断,在该控制的中途发动机1被驱动的可能性也较低。因此,与高车速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堵塞量的推断精度。此外,由于能够抑制所循环的冷却水量,从而能够促进发动机1的暖机。另一方面,由于在混合动力车辆以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对内燃机进行驱动而行驶的频率较高,从而对内燃机进行驱动的时间较长。因此,能够通过增大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从而在使发动机1的运转停止着的较短的期间内,迅速地实施堵塞量的推断。
图10为用于对由此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而实施的另一其他控制示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此所示的控制示例为以如下方式构成的示例,即,在减小了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的情况下,使流通于水套而循环的冷却水量根据流通部的堵塞量的推断值而改变的示例。另外,在该图10所示的流程图中,对于与图1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标记与图1相同的步骤编号。
在图10的流程图中,后续于步骤S5的控制,对堵塞量的推断值是否在阈值PV3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24)。该阈值PV3被设定为大于上述的阈值PV1且小于阈值PV2的值,例如为50%。在根据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3以上的状况而在步骤S24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增大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且维持该状态(步骤S25)。即,在堵塞量的推断值较大的情况下,从水套流出的冷却水经由分支管10而进行循环。
在根据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阈值PV3的状况而在步骤S24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对堵塞量的推断值是否在阈值PV1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26)。在根据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阈值PV1的状况而在步骤S26中作出了否定的判断的情况下,暂时结束该程序。
与此相对,在根据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1以上的状况而在步骤S26中作出了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为了对与堵塞量的推断值对应的驱动占空比进行设定,而计算对在当前时间点向水泵2输出的驱动占空比进行补正的补正系数(步骤S27)。图11为与堵塞量的推断值对应的补正系数的映射图。只要预先准备好如该图11所示的映射图,并使用该映射来求出上述的补正系数即可。
接下来,对通过上述的补正系数而被补正了的驱动占空比进行设定(步骤S28)。具体而言,将用上述的补正系数乘以当前时间点的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而计算出的驱动占空比输出至水泵2。在堵塞量的推断值在15%以上且小于50%的情况下,通过与该堵塞量的推断值对应的补正系数而使水泵2的喷出量增大。另外,乘以该补正系数而计算出的驱动占空比的最大值为,即使对水泵2输出了该驱动占空比也不会使耗油率恶化的值。所述驱动占空比的最大值能够通过实验或模拟等而被预先求出。即,能够通过不使耗油率恶化而使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增大从而确保经由水套而循环的冷却水量的堵塞量的推断值的范围为,上述的阈值PV1以上且小于阈值PV3的范围。另一方面,当在堵塞量的推断值在阈值PV3以上的情况下使水泵2的驱动占空比增大而确保所循环的冷却水量时,耗油率可能会恶化。因此,增大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
如此,根据如图10所示的控制示例,由于在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阈值PV3的情况下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未增大,从而能够防止或抑制发动机1过冷的情况。此外,由于在堵塞量的推断值为阈值PV3以上的情况下电磁切换阀11的开度被增大,从而能够防止或抑制由使水泵2驱动占空比过度增大所导致的耗油率的恶化。
在此,如果简单地对上述的具体示例与此发明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则执行步骤S2至步骤S6、步骤S8至步骤S13、步骤S14至步骤S16、以及步骤S23的控制的功能单元相当于此发明中的“推断单元”。

Claims (5)

1.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具备:
冷却回路,其在水泵与内燃机之间使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
旁通回路,其对所述内燃机进行旁通并使所述冷却水循环;
第一水温传感器,其对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二水温传感器,其对所述旁通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检测;
切换阀,其被设置于所述冷却回路中,并且通过减小开度而使循环于所述冷却回路中的所述冷却水量减少并通过增大所述开度而使循环于所述冷却回路中的所述冷却水量增大;
流通部,其在使所述切换阀的所述开度减小了的情况下,使少量的所述冷却水在所述冷却回路中循环,
所述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推断单元,所述推断单元在停止了所述内燃机的驱动的情况下,减小所述切换阀的开度并使所述水泵驱动,且根据由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与由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旁通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的时间性变化量,来对所述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断单元包括如下的单元,该单元在外部气温低于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情况下,根据从使所述水泵驱动的情况下的所述温度差的变化量中减去使所述水泵的驱动停止了的状态下的由所述外部气温而引起的所述温度差的变化量而得到的温度的变化量,来对减小了所述开度的所述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断单元包括如下的单元,该单元在上一次所推断出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使本次的所述水泵的驱动量与所述上一次的所述水泵的驱动量相比而减少,并在所述上一次的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本次的所述水泵的驱动量与所述上一次的所述水泵的驱动量相比而增大,而对所述流通部的本次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断单元包括如下的单元,该单元在搭载所述内燃机的车辆的速度越快时越使所述水泵的驱动量增大而对所述流通部的堵塞量进行推断。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断单元包括如下的单元,该单元在所推断出的所述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增大所述水泵的驱动量,并在所述堵塞量的推断值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增大所述切换阀的开度。
CN201280074088.0A 2012-06-18 2012-06-18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43798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5530 WO2013190619A1 (ja) 2012-06-18 2012-06-18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894A true CN104379894A (zh) 2015-02-25

Family

ID=49768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4088.0A Pending CN104379894A (zh) 2012-06-18 2012-06-18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40702A1 (zh)
EP (1) EP2863030A4 (zh)
JP (1) JP5910743B2 (zh)
CN (1) CN104379894A (zh)
WO (1) WO201319061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9395A (zh) * 2016-07-26 2016-11-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930812A (zh) * 2015-10-01 2017-07-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和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CN109228817A (zh) * 2017-07-10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09228825A (zh) * 2017-07-10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12639263A (zh) * 2019-03-27 2021-04-0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作业机械
CN115514242A (zh) * 2021-06-22 2022-12-2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93326B1 (en) * 2013-04-30 2018-02-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water control device
JP6079759B2 (ja) * 2014-12-01 2017-0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の孔詰まり判定装置及び方法
JP6079764B2 (ja) * 2014-12-10 2017-0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79766B2 (ja) * 2014-12-12 2017-0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6241435B2 (ja) * 2015-03-03 2017-12-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温度制御装置
JP6160646B2 (ja) 2015-03-27 2017-07-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6374342B2 (ja) * 2015-04-08 2018-08-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CN113109390B (zh) * 2021-05-17 2023-09-1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发电机定子冷却水化学清洗效果评价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6689A (ja) * 2002-08-21 2004-03-11 Denso Corp 内燃機関の冷却系の異常診断装置
JP2004211573A (ja) * 2002-12-27 2004-07-29 Toyota Motor Corp 蓄熱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US20080302316A1 (en) * 2007-06-07 2008-12-11 Brown Myron L Automatic by-pass safety cooling system for fire pump engines
JP2008308124A (ja) * 2007-06-18 2008-12-25 Toyota Motor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09127478A (ja) * 2007-11-21 2009-06-1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冷却制御装置および冷却制御方法
JP2010190142A (ja) * 2009-02-19 2010-09-0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2711B2 (ja) * 1990-02-16 1998-0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冷却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404842A (en) * 1992-12-15 1995-04-11 Nippon Soken, In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US5458096A (en) * 1994-09-14 1995-10-17 Hollis; Thomas J. Hydraulically operated electronic engine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JP4045894B2 (ja) * 2002-08-19 2008-02-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および燃料電池の冷却装置
US7182048B2 (en) * 2002-10-02 2007-02-27 Denso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oling system
JP2007046469A (ja) * 2005-08-05 2007-02-22 Denso Corp 排熱回収装置
JP4679485B2 (ja) * 2006-07-10 2011-04-2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Egr装置
JP4456162B2 (ja) * 2008-04-11 2010-04-2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WO2011042942A1 (ja) * 2009-10-05 2011-04-14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車両の冷却装置
JP2011099400A (ja) * 2009-11-06 2011-05-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冷却装置
JP2011111962A (ja) * 2009-11-26 2011-06-09 Aisin Seiki Co Ltd 内燃機関冷却システム
JP5526982B2 (ja) * 2010-04-27 2014-06-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冷却装置
JP5569350B2 (ja) * 2010-11-11 2014-08-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切替弁故障判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6689A (ja) * 2002-08-21 2004-03-11 Denso Corp 内燃機関の冷却系の異常診断装置
JP2004211573A (ja) * 2002-12-27 2004-07-29 Toyota Motor Corp 蓄熱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US20080302316A1 (en) * 2007-06-07 2008-12-11 Brown Myron L Automatic by-pass safety cooling system for fire pump engines
JP2008308124A (ja) * 2007-06-18 2008-12-25 Toyota Motor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09127478A (ja) * 2007-11-21 2009-06-1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冷却制御装置および冷却制御方法
JP2010190142A (ja) * 2009-02-19 2010-09-0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0812A (zh) * 2015-10-01 2017-07-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和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CN106930812B (zh) * 2015-10-01 2019-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和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CN106089395A (zh) * 2016-07-26 2016-11-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089395B (zh) * 2016-07-26 2018-11-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041428B2 (en) 2016-07-26 2021-06-22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ater temperature of engine
CN109228817A (zh) * 2017-07-10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09228825A (zh) * 2017-07-10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12639263A (zh) * 2019-03-27 2021-04-0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作业机械
CN112639263B (zh) * 2019-03-27 2022-07-26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作业机械
CN115514242A (zh) * 2021-06-22 2022-12-2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90619A1 (ja) 2016-02-08
JP5910743B2 (ja) 2016-04-27
WO2013190619A1 (ja) 2013-12-27
EP2863030A4 (en) 2016-02-24
US20150240702A1 (en) 2015-08-27
EP2863030A1 (en)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9894A (zh)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CN106461062B (zh) 车辆驱动装置
CN105083043B (zh) 用于电气化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JP6394441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KR101039678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전력변환장치 냉각 제어 방법
US20200238818A1 (en) Heat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hybrid vehicle
CN107109999B (zh)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JP5845145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WO2015125260A1 (ja) 冷却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冷却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WO2016035511A1 (ja)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US9121332B2 (en) Warmup accelera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037000B2 (ja) 冷却水制御装置
KR20160003681A (ko) 유체 공급장치
WO2012107990A1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
JP7313188B2 (ja) 電動車両の温調装置
JP2013148244A (ja) 冷却システム
JP2010242525A (ja) ウォータ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JP5609346B2 (ja) 車載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11824112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2016215863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09197616A (ja) 冷却システム、冷却制御装置及び流量制御方法
JP593513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装置
JP2020001447A (ja) 車両
JP2019027313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09046077A (ja) 電動式ウォータポンプの異常判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