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8139B - 用于连接用户线与数据总线的电缆部件及其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用户线与数据总线的电缆部件及其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28139B CN103828139B CN201280033484.9A CN201280033484A CN103828139B CN 103828139 B CN103828139 B CN 103828139B CN 201280033484 A CN201280033484 A CN 201280033484A CN 103828139 B CN103828139 B CN 1038281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coupling device
- cable assembly
- address bus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2 extern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05—Intermediate part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13—Details regarding a bus controll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缆部件,包括一根数据总线(54),具有通过耦合装置连接其上的一根或多根用户线(52)。该数据总线和用户线各自包括一对有屏蔽保护的双绞合导体。该耦合装置包括用于在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之间以及在数据总线与用户线之间传送数据的耦合器(53),以及以可逆方式将数据总线与用户线连接的连接器(56A、56B、58)。该耦合装置具有低于70g的重量,且借助于固定套环固定,从而使得电缆部件能以特别实用的方式被放置到位,以构成数据通信电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耦合装置的连接设备,适用于数据总线,特别适用于依据美国MIL-STD-1553B标准需求设计的线路。
背景技术
MIL-STD-1553B标准是一种军用标准,其规定了运输工具中设备模块之间传输信息用的串行数据总线网络的电气功能特征。该标准最初出于军用目的而编写并具体应用于军用航空电子设备领域,然而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可靠性,通常也被应用于空间技术领域,并且近期也被逐渐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
图1示出了符合MIL-STD-1553B标准的已有数据总线网络10的一实例。该数据总线被设计用于与组成例如飞机、卫星等运输工具组件的电缆线束或配线相匹配。
该数据总线网络10符合具有下述特征的标准:通常冗余配置主线路12或数据总线,出于数据流传送的目的,经耦合装置14和16将称为“短线”或“用户线”的线路18与其相连接。
本文中,名词“线路”指的是适用于传送至少一种信号的电线或电缆;名词“数据总线的部件”指的是一种线路部件,适用于组成数据总线的部件;名词“用户线部件”指的是又一种线路部件,适用于组成将设备模块连接到数据总线的用户线的部件。
在网络10中,用户线18将数据总线12连接到有通信需求的设备模块(未示出),该设备模块经终端连接器20连接至用户线。总线12由两个位于总线12两端的线路终端阻抗22端接。在图1实例中,耦合器或者连接用户信号线(耦合装置14),或者连接两条用户线(耦合装置16用于耦接两条用户线)。
主线路和用户线都配设了阻抗值等于77欧姆(Ω)的屏蔽双绞线。
在该网络中,数据总线12的多个部件被紧密固定于耦合装置14、16中。同样的,用户线18也被紧密固定于耦合装置14、16中。这样,图1中所示的组件即为一完整配线,该配线在制造厂即被组装成一体,当其被安装到运输工具之中这一不能预期的情形发生时,其既不能被拆解也不能被改装。负责安装的操作者不能对其进行任何改变。因此,改变数据总线网络的拓扑结构(体系结构)的情况发生时,应对措施则非常繁琐,甚或异常繁琐,例如,由于需要, 与新的设备模块相连接,或者仅由于安装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比如电缆或耦合装置在被装入运输装置时发生损坏),而需要添加耦合装置时。此外,为了确定配线类型并将其制造出来,就必须充分获知运输工具的具体配置和实际形态(包括耦合装置的位置、线路长度等),这将大大限制其生产规模。
再者,配线必须在工厂制造时成形,这意味着通常其体积很大且难于搬运。
形成符合MIL-STD-1553B标准的数据总线网络的另一现有技术方案是应用配置在连接外壳中的耦合器。后文称其为耦合器外壳。连接器被固定于外壳正面,以将数据总线和用户线接入其中。通常利用螺钉将相对沉重的连接外壳固定到其内装有数据总线网络的结构上,通常固定到运输工具内的电路板上。利用螺钉固定是通过尝试并经过测试的,并且众所周知,无论遇到运输工具中可能产生的哪种应力(加速、晃动、撞击)情况,其都是可靠的。
利用耦合器外壳这一手段,有利于数据总线网络以模块化方式被广泛装配使用。这就有可能购买到耦合器和界面连接器作为“非定制”标准的元件,并由电缆车间加工制造用户线。从而,用户线适用于其被制造使用的应用,且其能够在任何时间被改造。上述技术方案为简化维修的可能性作出贡献。
然而,由于耦合器重量重,其组成的数据总线网络很沉,特别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实例,其沉重很多。再者,由于被固定到运输工具的结构中,耦合器作用被弱化。另外,需要全面考虑运输工具结构内的固定用孔,通常它们需要在设计运输工具的同时就被确认,这显然是主要的产业应用限制。最后,项目一开始时就必须知道总线网络的拓扑结构,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专利EP0241738公开了第三种解决方案。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符合MIL-STD-1553B标准的数据总线网络的耦合装置。该耦合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两部件的外壳,即套筒形式的前部和容纳腔。前部具有法兰,凭借该法兰耦合器被固定在电气腔室内。电气腔室自身固定于运输工具的结构上。
考虑到这种电气腔室的尺寸和重量,运输工具内电气腔室的数量就必须要限制。因此该实施例造成电气腔室内部,连接数据总线的设备模块与连接这些设备模块的节点之间具有相对很长的距离。这会造成信号传输方面质量较差,增大数据总线网络的重量,以及需要将容纳连接外壳的电气腔室固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改良现有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数据总线的连接设备,来改造或添加耦合装置等,该数据总线以模块化方式配置到数据总线网络内,例如能够改造用户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设备,除去前面提到的关于改造用户线的便利,还能够体现出相对低的重量,特别是具有小于相应已有元件(具体包括耦合器外壳)的重量。
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设备,不需要那些对其中安装有数据总线的运输工具结构有破坏的固定手段。
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设备,能够将其装配在一种结构,特别是一种运输工具中,在将数据总线插入到该结构中时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也不需要对该结构作出任何修改。
借助于提供一种置于电缆部件内的连接装置,实现了上述本发明目的。该电缆部件包括:
·一根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
·至少一个用户线部件;以及
·一个耦合装置,所述数据总线和用户线部件与其连接;
该数据总线和该至少一根用户线各自包括一对有屏蔽保护的双绞合导体;
该耦合装置包括:
·在导电外壳内,用于在该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之间传送数据以及在该数据总线与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之间传送数据的耦合器;以及
·固定于该外壳的连接器,使得所述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和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被可逆地连接到其上;
该外壳被电连接到所述两个部件以及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的屏蔽上;以及
该耦合装置具有低于70克(g)的重量且借助于固定套环被保持。
当然,耦合装置越轻,就越易于将其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别地,当耦合器仅设计用于连接单根用户线时,耦合装置的重量小于50g,或者甚至低于30g。
特别地,通过采用小型化的连接器和装置,实现重量的缩减是可能的。特别地,为了减小耦合装置的尺寸和重量,适宜采用尽可能小尺寸的电子元件(用于耦合器)、外壳以及连接器。
由于耦合装置很轻巧,固定耦合装置以及将其固定于某位置时出现的问题具有了与上述现有设备相比完全不同的形式。
在现有配线中,每次将连接器集成于耦合器内,为了与用户线分离或重连,都需要利用相对较沉重的金属盒。这些金属盒的重量较大,导致必须借助于螺钉将其固定到配线所装配的结构上(例如运输工具的墙壁),螺钉是已知确保 对其支撑所必需的可靠性的唯一手段。
相反,借助于本发明,耦合装置更为轻巧,这使得对其固定支撑可能涌现出新技术。特别地,本发明有可能仅借助于固定套环而非常简易地固定耦合装置。耦合装置足够轻,从而不需要利用螺钉、铆钉或者其它任何需要在容纳电缆部件的结构内制孔的固定手段,就可将其固定。
可知,在本发明中,名词“固定套环”泛指任一部件或一组部件,该部件可为弹性的、相对弹性的,甚或刚性的(只要将其放到位时能够发生变形,如果可能的话,其具有包括铰链的一组件),并适用于环绕一个或者多个不同元件并将它们保持在一起--例如,为了将耦合装置保持在电缆部件其它线路上的某位置上。
因此,固定套环可以是“缠绕带”型或航空领域所应用的“货物绑线”型自锁套环,也可以是一种条带,特别地,可以是能够围绕元件随意缠绕几次并将其保持于某位置的粘接带,或者甚至可以是一种与电缆部件外部形状相匹配且可将其夹置其上来将其保持的预制部件。
在一实施例中,除了数据总线和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之外,电缆部件还包括至少一根其它线路,固定套环将耦合装置和选自所述至少一根其它线路中的至少一根线路一体保持。这样,借助于电缆部件的一根或多根其它线路,耦合装置被完全或局部保持。在实际中,固定套环通常环绕电缆部件的所有线路,同时将它们一体保持以作为耦合装置。由于电缆部件的其它线路承受了施加于耦合装置上的一些应力(加速、振动等),从而对那些用于将耦合装置保持于某位置的任意手段的限制使用变为可能。
如上所述,固定套环环绕电缆部件的所有或部分线路,还一并环绕耦合装置。在此情形下,固定套环还可任意环绕电缆部件以外的支撑模块:之后其起到将电缆部件保持于支撑模块之上某位置的作用。
然而,通常对于耦合装置来说,由电缆部件的线路单独提供机械地直接支撑和/或经由至少一个固定套环来支撑已经足够。名词“直接支撑”在这里指的是耦合装置直接挤压抵靠在电缆部件的一根或多根线路(数据总线、用户线、任何其它线路)上,从而彼此之间建立直接接触,而无需插入任何其它元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情形下,保持耦合装置的固定套环将其相对于电缆部件的其它线路单独保持。这种套环并不环绕任何电缆部件以外的支撑模块。
保持耦合装置的技术特别简单;仅借助于电缆部件的线路帮助,而无需使用任何螺钉或其它要插入该结构中(比如,穿入该结构中)的固定手段,便可 很方便地在相应位置保持耦合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缆部件还包括可将耦合装置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套环固定于其上的刚性支撑。相对于电缆部件的其它线路和/或相对于与电缆部件挤压抵靠于其上的外部支撑模块,该刚性支撑起到改进对耦合装置固定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耦合装置还可被压靠并有可能被粘接绑定于支撑模块上(或有可能用粘接带固定,该方式为间接粘接绑定方式),该支撑模块位于电缆部件的外部,并起到将耦合装置保持到位的作用。当电缆部件安装在运输工具中时,支撑模块通常是运输工具的结构中的一个模块。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在通信设备内包括一个如前所述的电缆部件以及位于电缆部件外部的支撑模块、通过压接抵靠机械支撑或通过粘接绑定于所述支撑模块上的耦合装置。
在该通信设备的不同实现方式中,电缆部件可以具有刚性支撑,可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套环将耦合装置固定于该刚性支撑上,该刚性支撑借助于粘接带可被粘接绑定和/或固定在支撑模块上。
正如所见,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尤其是由于其不需要预制任何孔或不需要对将数据总线插入其中的运输工具的完整性有任何破坏,耦合装置能够以简单、快速的方式固定。
有利地,数据总线和用户线(有屏蔽的双绞线)、耦合装置、连接端子可以使用户线连接至耦合装置,其它部件(特别是线路端子)可被作为“非定制”对象来应用。这样,在装配数据总线网络时,在其已经被装配的前提下,负责配线的操作者能够自行安装用户线并将它们定位于数据总线网络内。
对本发明的电缆部件可作出各种改进。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和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平行于公共方向地连接到该装置上。这便使得释放出耦合装置外壳的表面成为可能,该表面正对着与线路走向相垂直的方向且形成外壳的侧表面。从而使得为保持耦合装置而跨过那些表面的固定套环成为可能,以避免干扰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耦合装置包括印刷电路板、配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变压器,以及配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的至少一个变压器。这种配置使得减小耦合装置外壳体积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也能够实现上面所述本发明目的的电缆部件,该电缆部件包括:
·一根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
·至少一个用户线部件;
·某些情形下,至少一根其它线路;以及
·一个耦合装置,所述数据总线和用户线部件与其连接;
该数据总线和该至少一根用户线各自包括一对有屏蔽保护的双绞合导体;
该耦合装置包括:
·在导电外壳内,用于在该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之间传送数据以及在该数据总线与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之间传送数据的耦合器;以及
·固定于外壳的连接器,使得所述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和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被可逆地连接到其上;
该外壳被电连接到所述两个部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线的屏蔽上;以及
该耦合装置具有低于70克的重量,且借助于上述线路,和/或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套环,和/或通过挤靠抵接或通过粘接绑定到该装置外部的至少一个元件上,而被单独机械支撑。
当然,在这种情形下,上述所指出的本发明各种实施例,以及上述的通信设备模块内的电缆部件的安装,同样适用于前述电缆部件。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对于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也会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所示实施例并不能看作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性实施例。针对实施例的描述参照附图进行,其中:
图1是如前所述的现有技术中数据总线网络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缆部件的耦合装置组成部件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耦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图2和3所示的耦合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缆部件耦合装置组成部分的耦合器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缆部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电缆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和图3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电缆部件的耦合装置50。
耦合装置50设计成能够将用户线52连接至数据总线54。当然,对于耦合装置50来说,除了应用一根用户线的情况之外,本发明的耦合装置还可设置成连接多根用户线(例如,2根、3根或者4根用户线)。
耦合装置50主要包括耦合器53、外壳55,以及三个连接器56A、56B以及58。
通常,本发明的电缆部件的耦合装置中,其导电外壳为机械制造的金属盒,例如由铝制得,并具有构成耦合器的电子元件。外壳与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的屏蔽用编织物电连接,且与用户线电连接。连接器由外壳保护并使其易于将数据总线与用户线连接。
三个连接器56A、56B和58对应于三个相应的连接端子60A、60B和62。连接端子60A、60B固定到数据总线54的两个部件54A和54B的端部,端子62固定到用户线52的端部。
连接器和连接端子均是微型连接器,其尺寸很小,具有小于4毫米(mm)的外径,3毫米(mm)的间距(order)。
外壳55通常为矩形平行六面体。其通过铝铸成形。其由壳体64和盖子66组成,其中壳体64组成外壳55六面中的五个面,第六个面则由占据最后一个表面的盖子66构成。盖子66借助于两个螺钉68固定到壳体64上。该装置用垫圈70密封(图3)。特别是由于将盖子66面对面的紧抵在壳体64上,外壳55对于消除外壳内外部之间的所有辐射交换起到了作用。
盖子66将两个连接器56A和58相结合,在盖子66的另一侧,外壳55的表面72支撑住连接器56B。
盖子66和表面72相平行,连接器与上述表面相垂直,这样就使得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54A和54B以及用户线52(通常为多根用户线)都被连接到平行于公共方向的装置上。该方向实质上是总线54的方向(图2中的轴A),也就是垂直于盖子66和表面72的方向。
仅通过外壳55的两个相对表面66和72而在与数据总线相同的方向上连接用户线,这使得结合用户线更为简单,从而使得用耦合装置50制造紧凑小巧的电缆部件成为可能。
此外,如果在总线54的部件54A、54B之一上或者在用户线52上实施牵拉,则该牵拉将通过屏蔽沿总线54的轴向起作用;对于每一个连接器56A、56B和58,以及对于外壳55,该牵拉都是沿着它们的轴向这样被传送。从而连接器和外壳都表现出较大的抗轴向牵拉强度,然而相反的,在保持密封固定时,它们并不适合传送弯曲力矩。因此,通过平行连接各种线路到外壳55,即使在对数据总线和/或在用户线上施加这种牵拉的时候,也能够确保外壳55保持密封。
由于三个连接器56A、56B和58,以及相应的连接端子都完全相同,那么参照图3,仅具体介绍了连接器56B和与其相对应的连接端子60B。
由外向里(沿径向方向),连接器56B包括与外壳55一体成形的圆柱形套筒74,并在其端部具有内部引线;套筒形式的外绝缘部76;以及同轴触头75。同轴触头75由充分导电的圆柱形套筒78、内绝缘圆柱形套筒80以及位于其内部的内导电空心柱82组成。
如下所述,导电套筒78和柱82电连接(通过焊接)至耦合器55的印刷电路板上。
同样的,由外向内(沿径向方向),连接端子60B包括:
.一个导电锁紧环84;
.一个外部导电圆柱形套筒86;
.一个内部绝缘圆柱形套筒88;
.一个导电圆柱形套筒90;
.一个内部绝缘圆柱形套筒92;以及
.一个导电柱94。
导电套筒90和柱94通过压接(crimping)分别电连接到构成数据总线54的双绞线的两个导体98、99上。总线54的上述导体98、99传送标准MIL-STD-1553中规定的差动信号。
此外,通过向上压接到外部套筒86,进而压接到刚性环84,实现了线路54的屏蔽。
如下所述,将连接端子60B安装在连接器56B上:
引导连接端子60B插入连接器56B,以使得外部套筒90与导电套筒78啮合并使套筒90进入到电触头之内,以及使得柱94与空心柱82相啮合并与其接触。
随后旋上刚性环84,从而将数据总线54的部件54B的屏蔽经套筒74与外壳55进行电接触,以及将线路部件54B固定在外壳55上。
最后,能够看出连接器56B和连接端子60B具有密封垫圈,具体的可为O型环或者各种成形垫圈,这使得线路部件54B能够以密闭方式与外壳55连接。这就避免了水气经由连接器56B(可以扩展到经任何一个连接器)渗入到外壳55内部。
图5示出了耦合器53的电气运行。
图5中用两条平行线示意性地标识出了组成总线54双绞线的两个导体98 和99,图5示出了导体98和99经耦合器53在连接器56A和56B之间连接到一起的情况。
导电外壳55(图5中的虚线)通过电气连接100、102、104与总线54的部件54A和54B的屏蔽,以及和用户线52的屏蔽相连接。
最后,用户线52的双导体106和107连接到变压器110的输出端子108。其输入端子112经提供短路保护的保护电阻R1、R2相对应地连接到导体98和99上。变压器能够生成电压信号,由之导出信息或者在数据总线54与用户线52间传送信息。标准MIL-STD-1553B规定了电阻R1、R2的阻值,以及耦合变压器110的参数。
变压器110和电阻R1及R2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112(图3)上。对于每一用户线,本发明的耦合装置一般包括一个变压器和两个电阻。通常,这些元件(电阻、变压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所需电气电路可采用公共印刷电路板来连接多条用户线。
耦合器53借助于绝缘板115与外壳55电气绝缘,印刷电路板112固定在该绝缘板115上,该板将耦合器53与外壳55物理隔离。
所有设置在外壳55之内的电气或电子元件都是非常小尺寸的元件。这样,外壳(包括连接器)可实现小于50mm的长度以及小于50g的重量(特别的,当外壳仅连接一根用户线时其可实现小于30g的重量)。
由于其重量极轻,就有可能测试所述的耦合装置是否完全符合标准MIL-STD-1553B的要求,特别的,测试其是否满足由标准EN3567和EN2591所规定的振动测试和撞击阻力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对多根用户线设计的耦合装置,该装置具有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第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变压器以及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与第一侧相对一侧的第二侧上的至少一个变压器。(电阻通常也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两侧上。)也就是说,在印刷电路板的同一侧上设置两个变压器也是可能的。
本发明中耦合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如前所述,接下来将描述某些将其固定于运输装置中的手段。
图6和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电缆部件114。
电缆部件114具有数据总线54的两个部件54A和54B、用户线52的一个部件,以及连接用户线52至数据总线54的耦合装置50。在该组件中,装置50、总线54的连接端子以及用户线52的连接端子由热收缩护套51保护。
下面直接给出本发明电缆部件的三个实施例,分别具有固定装置50的不 同技术手段:
在第一种固定手段(图6)中,耦合装置50如下所述被固定在电缆部件114上:
首先,通过两根缠绕带型的固定套环116A和116B将总线54固定于电缆线束114上,前述套环环绕电缆部件的总线54和其它线路117进行缠绕。套环116A和116B设置在装置50的任一侧上。
在其热收缩护套内,借助于固定套环118将装置50固定于电缆线束114上。这样就延伸到了与总线54和电缆线束114的常规走向相垂直的平面上。该护套同时环绕电缆部件114的耦合装置50和其它线路117。
为了将固定套环118保持在耦合装置50中的相应位置上,外壳55还具有一个外部凹槽--具体为两个外部凹槽120和122--用于固定套环118。较佳地,套环118被盛接在那些设置在装置50的壳体64中的凹槽120、122内(参见图2)。这些凹槽保护外壳55不与固定套环118分离,特别是在它们承受振动的时候确保不分离。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果施加到装置上的机械应力(特别是振动和加速)能够实现上述这种可能性,那么装置50仅通过连接到其上的线路(总线54的部件54A、54B;用户线62)来固定,在极小程度上,还可通过将其外壳55压紧抵接到部件114的其他电缆上来固定。除了不具有固定套环118之外,该技术方案与图6所示相同。
最后,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电缆部件214的第三实施例。除相反的内容,该电缆部件214的特征,特别是耦合装置50的固定,都和前面所描述的电缆部件114中所介绍的相应特征相近似。
在该实施例中,在电缆部件214内,通过利用一个额外的刚性支撑124来固定装置50。支撑124借助于墙127上的两条粘接带形式的条带125来固定,以预期将电缆部件214保持在墙上某一固定位置。支撑124为矩形平板形式,具有两个可通过套环130的环126和128。以与套环118相似的方式,套环130起到保持耦合装置50的作用。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套环130起到传送施加于耦合装置上的压力的作用,并不向电缆部件的其它线路传送,而是传送给支撑124,再经支撑传送给墙127。
在该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一样,耦合装置50以不破坏其内设置有电缆部件的结构的方式而被保持。
上述实施例具有设计用于连接到信号用户线的耦合装置50。当然,本发明 的耦合装置可以制造成为能够连接多根用户线。在这种情形下,特别适于设置一种印刷电路板,该电路板适用于接收与图5相似的平行设置的一个或多个附加电路,以及一个或多个与连接器60相同的连接至附加电路的附加连接器。从而外壳被相应改良。
Claims (10)
1.一种电缆部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根数据总线(54)的两个部件(54A、54B);
至少一个用户线(52);以及
一个耦合装置,所述数据总线和用户线部件与其连接;
该数据总线和该至少一根用户线各自包括一对有屏蔽保护的双绞合导体;
该耦合装置包括:
在导电外壳(55)内,用于在该数据总线的两个部件之间传送数据以及在该数据总线与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之间传送数据的耦合器(53);以及
固定于该外壳的连接器(56A、56B、58),以使得所述数据总线(54)的两个部件(54A、54B)和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52)被连接到其上;
该外壳被电连接到所述两个部件以及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的屏蔽上;
该电缆部件的特征在于,该数据总线(54)的两个部件(54A、54B)和该至少一根用户线(52)平行于公共方向可逆地连接到耦合装置上,以及该耦合装置具有低于70克的重量且借助于固定套环被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部件,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数据总线和所述至少一根用户线之外,还具有至少一根其它线路,其中,所述固定套环将所述耦合装置和所述至少一根其它线路中的至少一根线路保持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的重量少于50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进一步包括外部凹槽(120、122),用于盛接所述固定套环(118、1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进一步包括印刷电路板(112)、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第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变压器(110),以及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的至少一个变压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刚性支撑(124),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套环(130)将所述耦合装置固定于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部件,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连接器和所述耦合器的小型化实现其重量的减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直接地和/或经由至少一个固定套环(118、130)被单独地机械支撑在所述数据总线和至少一根用户线上。
9.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部件以及位于所述电缆部件外部的支撑模块(127),所述耦合装置通过压接抵靠而机械支撑于所述支撑模块上,或者通过粘接绑定在所述支撑模块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部件包括一个刚性支撑(124),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套环(130)将所述耦合装置固定在所述刚性支撑上,该刚性支撑借助于粘接剂和/或粘接带固定于所述支撑模块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156014A FR2977734B1 (fr) | 2011-07-04 | 2011-07-04 | Portion de cable et equipement de communication pour raccorder des lignes abonnees a une ligne de bus de donnees |
FR1156014 | 2011-07-04 | ||
PCT/FR2012/051537 WO2013004963A1 (fr) | 2011-07-04 | 2012-07-03 | Portion de cable et equipement de communication pour raccorder des lignes abonnees a une ligne de bus de donne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8139A CN103828139A (zh) | 2014-05-28 |
CN103828139B true CN103828139B (zh) | 2017-06-20 |
Family
ID=4661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33484.9A Active CN103828139B (zh) | 2011-07-04 | 2012-07-03 | 用于连接用户线与数据总线的电缆部件及其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93867B2 (zh) |
EP (1) | EP2729996B1 (zh) |
JP (1) | JP6219821B2 (zh) |
CN (1) | CN103828139B (zh) |
FR (1) | FR2977734B1 (zh) |
RU (1) | RU2601431C2 (zh) |
WO (1) | WO201300496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4717A (zh) * | 2015-10-23 | 2016-01-13 |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盒式耦合器 |
CN105244643A (zh) * | 2015-10-23 | 2016-01-13 |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十六子线盒式耦合器 |
IT201800003886A1 (it) * | 2018-03-23 | 2018-06-23 | Valentini S R L | Dispositivo di connessione elettrica multipolare |
JP1622369S (zh) * | 2018-06-21 | 2019-01-21 | ||
JP1622368S (zh) * | 2018-06-21 | 2019-01-21 | ||
DE102019100051A1 (de) * | 2019-01-03 | 2020-07-09 | Amphenol Tuchel Industrial GmbH | Bauraumreduziertes Steckverbindergehäuse, Steckverbinderflansch sowie Steckverbindungssystem |
US10923869B2 (en) * | 2019-06-10 | 2021-02-16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harness connector interface assemblies |
CN110504600A (zh) * | 2019-08-27 | 2019-11-26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一种基于总线架构的通用化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
WO2021221878A1 (en) * | 2020-04-30 | 2021-11-04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Shielded in-line connector |
CN114126217B (zh) * | 2021-12-01 | 2025-01-07 |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集成化超小型耦合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261667A1 (zh) * | 1974-02-18 | 1975-09-12 | Aerospatiale | |
JPH09115604A (ja) * | 1995-10-18 | 1997-05-0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ー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への固定構造 |
US5906513A (en) * | 1997-03-20 | 1999-05-25 | Woodhead Industries Inc. | Shielded, mo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314481B1 (en) * | 1999-01-19 | 2001-11-06 | Phoenix Logistics, Inc. | Resistance integrated coupler between databus and terminal device having databus windings with high resistance wire with resistance being 1.5 times databus cable nominal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20155A (en) * | 1986-04-04 | 1988-01-19 | Amphenol Corporation | Databus coupler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H048545U (zh) * | 1990-05-09 | 1992-01-27 | ||
JPH0644271A (ja) | 1991-02-01 | 1994-02-18 | Fuji Xerox Co Ltd | 知的伝票作成装置 |
JP3086083B2 (ja) | 1992-10-20 | 2000-09-11 | 宇呂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分配器 |
JP2603613Y2 (ja) * | 1992-11-16 | 2000-03-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Tv共聴用同軸ブランチケーブル用分岐器及び分配器 |
US5702261A (en) * | 1996-04-10 | 1997-12-30 | Insert Enterprise Co., Ltd. | Auto-termination network cable connector |
WO1998027693A1 (fr) * | 1996-12-19 | 1998-06-25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e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s de donnees,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et procede correspondant |
US6109971A (en) * | 1997-07-02 | 2000-08-29 | Adaptec, Inc. | High-speed serial data cable with improved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
JP3726572B2 (ja) * | 1999-07-27 | 2005-12-14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同軸ケーブル配線装置 |
JP2001319721A (ja) | 2000-05-12 | 2001-11-1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に対する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 |
US20040157493A1 (en) * | 2002-11-21 | 2004-08-12 | Bert Bergner | Connector arrangement |
US20060278794A1 (en) * | 2005-05-06 | 2006-12-14 | Rast Rodger H | Underdesk apparatus for organizing electronics and connections |
WO2009001760A1 (ja) * | 2007-06-22 | 2008-12-31 | Nec Corporation |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と方法並びに該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EP2309607A1 (en) * | 2009-10-08 | 2011-04-13 | Draka Denmark Copper Cable A/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2011
- 2011-07-04 FR FR1156014A patent/FR2977734B1/fr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7-03 RU RU2014103590/07A patent/RU2601431C2/ru active
- 2012-07-03 US US14/130,807 patent/US92938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7-03 CN CN201280033484.9A patent/CN103828139B/zh active Active
- 2012-07-03 EP EP12743492.6A patent/EP2729996B1/fr active Active
- 2012-07-03 WO PCT/FR2012/051537 patent/WO2013004963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7-03 JP JP2014517897A patent/JP621982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261667A1 (zh) * | 1974-02-18 | 1975-09-12 | Aerospatiale | |
JPH09115604A (ja) * | 1995-10-18 | 1997-05-0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ー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への固定構造 |
US5906513A (en) * | 1997-03-20 | 1999-05-25 | Woodhead Industries Inc. | Shielded, mo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314481B1 (en) * | 1999-01-19 | 2001-11-06 | Phoenix Logistics, Inc. | Resistance integrated coupler between databus and terminal device having databus windings with high resistance wire with resistance being 1.5 times databus cable nominal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29996B1 (fr) | 2022-04-27 |
FR2977734A1 (fr) | 2013-01-11 |
JP6219821B2 (ja) | 2017-10-25 |
CN103828139A (zh) | 2014-05-28 |
WO2013004963A1 (fr) | 2013-01-10 |
JP2014523619A (ja) | 2014-09-11 |
FR2977734B1 (fr) | 2014-05-23 |
EP2729996A1 (fr) | 2014-05-14 |
US9293867B2 (en) | 2016-03-22 |
US20140302712A1 (en) | 2014-10-09 |
RU2601431C2 (ru) | 2016-11-10 |
RU2014103590A (ru) | 2015-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28139B (zh) | 用于连接用户线与数据总线的电缆部件及其通信设备 | |
US10830974B2 (en) | Hybridized cable assembly | |
EP2556564B1 (en) | High data r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 |
US6583357B2 (en) | Cable retention system | |
CN101536272B (zh) | 具有两件式壳体和插入件的模块插座 | |
US7677927B2 (en) | High bandwidth connector | |
US20110081807A1 (en) | Adapter for pluggable module | |
JP2004172131A (ja) | コネクタ構造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CN205960360U (zh) | 射频连接器 | |
CN219434887U (zh) | 一种批量测试线缆装置 | |
JP2007311082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搭載の携帯端末 | |
CN201813029U (zh) | 模块电连接器 | |
CN201072798Y (zh) | 一种射频滤波器接口部件 | |
CN201556817U (zh) | 阻抗转换盒 | |
CN201766250U (zh) | 模块式电连接器 | |
CN102255210A (zh) | 车用usb插座线束总成 | |
CN206516849U (zh) | 双层高速传输精密连接器新型结构 | |
CN216214675U (zh) | 加强型视频传输屏蔽线材 | |
CN201113052Y (zh) | 射频三同轴连接器 | |
CN210723597U (zh) | 兼容排线、接插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220822000U (zh) | 一种单对以太网连接器 | |
EP1525608B1 (en) | Network bus coupler and system | |
CN201690036U (zh) | 具有内电路板的模块电连接器 | |
EP2806512A1 (en) |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US20110045698A1 (en) | EMI connector filter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