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7540B - 条带型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条带型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7540B CN103807540B CN201310127709.3A CN201310127709A CN103807540B CN 103807540 B CN103807540 B CN 103807540B CN 201310127709 A CN201310127709 A CN 201310127709A CN 103807540 B CN103807540 B CN 1038075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ip
- end side
- screw
- bottom base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08—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ban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1/00—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 F16L21/08—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with 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08—Hose-clips in which a worm coacts with a part of the hose-encircling member that is toothed like a worm-whe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12—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with tighteners
- Y10T24/1427—Worm and too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12—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with tighteners
- Y10T24/1427—Worm and tooth
- Y10T24/1431—Radial worm band clam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12—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with tighteners
- Y10T24/1441—Tangential screw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4—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44239—Encircling gripping member including semirigid band and operator for tighten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4—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44248—Encircling gripping member including semirigid band and means for adjusting gir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中条带(3)具有齿列(8),每个齿在相邻狭槽(8a)之间形成桥接撑杆(10),从而当使螺杆(9)在螺旋螺纹(9a)处与壳体(4)内的狭槽(8a)配合时,使螺旋螺纹(9a)与桥接撑杆(10)配合。桥接撑杆(10)弯曲地变形以沿其纵长方向(P)提供宽度减小的沟槽(10a),以形成横杆段(11、13),该横杆段沿着条带(3)的周向方向(R)的几何惯性矩增大,且提供充足的刚度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9)使从螺旋螺纹(9a)受到的弯曲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条带型连接装置,该条带型连接装置以预定卷绕力将条带卷绕在管状构件和金属管之间的连接部分,尤其涉及一种经过改进以在相邻狭槽之间形成的横杆段处确保充足强度的条带型连接装置,在转动操作螺杆时,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与这些狭槽紧密配合。
背景技术
在相关现有技术中,条带型连接装置具有条带,该条带设置成卷绕在用作待卷绕的物件的连接器软管周围。近年来,连接器软管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器,该空气调节器利用高压来压缩液体制冷剂。连接器软管还用于车辆的涡轮增压器,该涡轮增压器暴露于高温高压环境下。为了应付安装连接器软管的那些不利环境,连接器软管需要较高的耐久性能。
为了增大连接器软管的机械强度,利用硬度增大的橡胶来强化连接器软管或者在橡胶中嵌入增多数量的纤维来加固连接器软管。
作为替代,条带借助合成橡胶与连接器软管一体地形成以产生胶合复合结构。通过胶合复合结构形成的连接器软管所需要的卷绕力高于普通橡胶软管所需的卷绕力。已探寻各种方式来确保连接器软管处产生稳定的卷绕力。
作为此种条带类型的一般结构,在条带的一个端部侧设有狭齿列,而在条带的另一端部侧设有壳体。
在壳体内,条带的一个端部侧与另一端部侧交迭,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与狭齿配合,并且结合螺杆的转动操作,使条带的一个端部侧相对于另一端部侧滑动,以紧密地卷绕在连接器软管周围。
作为条带型连接装置的示例,现有技术还介绍了螺纹带(日本实用新型申请07-44962,称为第一参考文献),软管夹持装置(日本实用新型申请01-176293,称为第二参考文献),软管夹持件(日本专利申请2003-28366,称为第三参考文献),软管夹(日本国内专利申请06-507465,称为第四参考文献)以及连接用夹持装置(日本专利4738328,称为第五参考文献)。
在第一至第四参考文献中,结合螺杆的转动操作,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与相邻狭齿之间呈现的相应桥接撑杆紧密地配合。
尤其是在较高的扭矩施加于螺杆时,桥接撑杆会经受来自于螺旋螺纹的较大弯曲力并不利地变形而丧失卷绕力,从而最终使得条带松开。
在第五参考文献中,条带沿着宽度方向波状地变形,以在一系列狭齿所位于的位置处形成波状弯曲区域。这会增大桥接撑杆和螺杆的螺旋螺纹之间的配合面积,使得桥接撑杆能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时桥接撑杆从螺旋螺纹受到的较大弯曲力。
然而,由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与另一端部侧交迭,因而尤其在有较大的扭矩施加于螺杆时,当波状弯曲区域在条带的另一端部侧上滑动时,会产生如下可能性:条带会将波状弯曲区域紧密地压在条带另一端部侧上,使得该波状弯曲区域塑性地变平。这显然会导致螺杆破坏与桥接撑杆的配合力,使得条带会意外松开。
因此,考虑了上述缺点得到本发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条带型连接装置,该条带型连接装置能够相对于条带的周向方向将增大的几何惯性矩施加于横杆段,由此确保刚度高得足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时横杆段从螺杆经受的弯曲变形力,并最终使桥接撑杆强化来足以抵抗配合力以改进耐久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条带型连接装置,其中开端的环形条带具有一个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两个端部侧都是弯曲成使彼此交迭从而卷绕在待卷绕物件的周围。壳体固定地固定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
螺杆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且螺杆具有以预定螺距形成的螺旋螺纹。一系列狭槽以彼此平行的关系、规律间隔地沿周向设置在条带的另一端部侧上。狭槽相对于条带的周向方向以倾斜的方式横穿条带的宽度方向。齿列中的每个齿在相邻的狭槽之间都具有桥接撑杆,以使得当螺杆的螺旋螺纹与壳体内的狭槽配合时,该螺旋螺纹与桥接撑杆配合。在沿预定方向转动操作螺杆时,螺杆使螺旋螺纹沿着桥接撑杆滑动,以使一个端部侧相对于另一端部侧滑动而使条带缩径变形,以紧密地卷绕在物件的周围。桥接撑杆具有通过使桥接撑杆沿纵长方向弯曲变形而提供的横杆段,以具有沿着纵长方向的宽度减小的沟槽。沟槽具有凹部,该凹部可作为朝向条带的中心部分突出或者从条带沿向外方向突出的凸出部分。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桥接撑杆设置在相邻狭槽之间,且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与相应的桥接撑杆配合。该桥接撑杆具有沿着纵长方向的沟槽,以形成朝向条带的中心部分或者从条带沿向外方向突出的横杆段。
在利用桥接撑杆来提供横杆段的情形下,可相对于条带的周向方向将增大的几何惯性矩施加于横杆段,由此确保刚度大得足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时横杆段从螺旋螺纹受到的弯曲变形力,且最终使桥接撑杆强化,从而在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与横杆段配合时足以抵抗配合力,以改进耐久性。
最终,甚至在有较高的扭矩施加于螺杆时仍可防止条带松开,由此使得条带能在延长的时间段内以增大的卷绕力卷绕在物件周围。
由于仅仅通过使桥接撑杆弯曲变形来形成横杆段,因而能以简单的结构来生产横杆段以利于成本节约。
尤其在横杆段形成为从条带沿向外方向突出时,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通过与横杆段之间的增大接触面积来与该横杆段配合。这使得从螺杆至齿列的传递力稳定,与此同时,增大螺旋螺纹相对于横杆段的配合力,由此使得条带能紧密地卷绕在待卷绕物件的周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横杆段的两个端部都具有横穿条带的宽度方向的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从横杆段的每个端部连续地设置并且朝向条带的中心部分或者从条带沿向外方向凹陷。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凹入部分有助于增大相对于条带周向方向的几何惯性矩,由此确保刚度高得足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时横杆段从螺杆受到的弯曲变形力。这显然会使得桥接撑杆得以强化,足以抵抗在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与桥接撑杆配合时的配合力并改进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壳体由借助拉制工艺而加工硬化的金属板形成,以一体地提供具有一件式框架部分和底部基部的有底框架。该底部基部固定地固定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由于在转动操作螺杆时,在螺杆使螺旋螺纹相对于齿列滑动的过程中,螺杆从横杆段受到的反作用力,因而壳体会受到绕条带直径方向的扭转力。
然而,由于壳体被加工硬化并且具有一体地形成有框架部分和底部基部的有底框架,因而该壳体所具有的强度和刚度高得足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时产生的扭转力。
为此,甚至在以高于许可扭矩量的转动力转动操作螺杆时,壳体仍可确保充足的强度来抵抗扭转力。
这使得横杆段和螺杆的螺旋螺纹之间能维持较佳的配合状况,使得条带能在延长的时间段内紧密地卷绕在待卷绕物件的周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有底框架的框架部分具有第一插入开口和第二插入开口,该第一插入开口和第二插入开口沿着条带的周向方向位于左侧和右侧。第一和第二插入开口使得条带的一个端部侧能穿过其中进入到壳体中,使得底部基部能借助敛缝工艺固定地固定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仅仅通过简单的操作将条带的一个端部侧插入到第一和第二插入开口中就能将条带快速地装配至壳体。这可改进装配能力以实现良好的生产率,在批量生产时这尤为有利。
由于底部基部借助敛缝固定地固定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因而与底部基部借助焊接工艺或者螺栓和螺母的组合固定的情形相比,可将壳体快速地装配至条带。
在该情形下,条带使得一个端部侧与底部基部的内表面接触,以增大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强化底部基部相对于条带一个端部侧的固定性。
作为底部基部的一般构造,底部基部分成左凸片和右凸片。左凸片和右凸片分别向内弯以包围条带的一个端部侧,并且借助敛缝工艺而固定于一个端部侧。左凸片具有顶端,该顶端定位成与右凸片的顶端相对。
在此种一般构造中,在操作螺杆时,螺杆经受的转动力高于许可扭矩时,壳体经受传递至底部基部的扭转力。于是,扭转力使底部基部变形并且使右凸片与左凸片在该右凸片和左凸片的顶端之间的邻抵部分处分开。这会破坏底部基部相对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的固定性。
与该一般构造相反,本发明的底部基部借助拉制工艺与框架部分形成为一件。由于底部基部是加工硬化的并且是物理强化的,因而甚至在底部基部经受扭转力时,底部基部仍基本上保持不变,以使底部基部相对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有利地保持良好的固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条带的一个端部侧具有隆起部分,该隆起部分与底部基部交迭。该隆起部分从条带沿向外方向扩张以容纳底部基部,使得底部基部的外表面与条带的内表面齐平。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虽然隆起部分沿向外方向扩张,但底部基部仍使其外表面与条带的内表面齐平。
这可使条带均匀地卷绕在物件的整个表面周围,从而在隆起部分所位于的位置处不会不均匀地减小卷绕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螺杆的螺旋螺纹在横截面上具有梯形型面以形成梯形螺纹。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螺旋螺纹的梯形型面可使得螺旋螺纹在螺旋螺纹的根部附近与横杆段配合。
这意味着螺旋螺纹在螺旋螺纹厚度增大且物理强化的位置处与横杆段配合。
这还意味着螺旋螺纹通过扩大的配合面积与横杆段配合,由此稳定螺旋螺纹相对于横杆段的配合,与此同时,使螺旋螺纹相对于横杆段的配合部分的数量增多。
于是,在转动操作螺杆时,螺旋螺纹产生相对于横杆段的加强的推力,以增大牵引力来朝向条带的一个端部侧吸引另一端部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金属板是不锈钢基的合金,且有底框架的厚度确定为在1.0mm至2.0mm的范围内。
通过借助拉制工艺对金属板进行加工硬化来强化有底框架的情形下,可使得有底框架由于厚度减小而轻型化,从而在确保所需的物理强度的同时易于操纵和检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横杆段具有V型截面、半圆形截面或U形截面。
在利用上述任何截面来形成横杆段的情形下,可相对于条带的周向方向将增大的几何惯性矩施加于横杆段,由此确保刚度足够大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时横杆段从螺杆受到的弯曲变形力,且最终使横杆段强化,从而在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与横杆段配合时足以抵抗配合力并改进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成对隔开的突部沿着条带的周向方向设置在条带的一个端部侧上。这些突部具有朝向底部基部的最顶端脊部,该底部基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与突部相对应的空腔,以配合接纳这些突部。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在将壳体固定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的情形下,允许突部配合接纳到相对应的空腔中。这可使条带的一个端部侧作为固定结构而在底部基部处保持不动。
由于突部设置成与条带的一个端部侧成一体,可使底部基部在条带的一个端部处保持不动,而无需不连续地附加任何部件。这可使得固定结构简单并且在制造成本方面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条带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在生产壳体时如何借助拉制过程来将金属板变形成有底框架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条带的一个端部侧与另一端部侧交迭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在齿列处与横杆段配合的纵剖视图;
图8是横杆段的放大衡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条带的一个端部侧与另一端部侧交迭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螺杆利用其螺旋螺纹在齿列处与横杆段配合的纵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横杆段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12和13是根据本发明变型形式的横杆段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5是条带的一个端部侧的立体图;
图16是沿着图15中剖线Y-Y所剖取的纵剖视图;
图17是固定于壳体的条带的立体图;以及
图18是示出底部基部的借助修边工艺而光滑的角形脊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对所示出实施例的描述中,对于相同类型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各个构件的位置和朝向对应于附图中的左右侧和上下侧来使用。
参见图1至8,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如图1所示,条带型连接装置1施加于用作待卷绕物件的连接软管2。考虑到近来连接软管2所需的耐用性和耐久性,该连接软管2例如由硬化橡胶或纤维强化橡胶制成,以增强机械强度。
为此,条带型连接装置1需要加以改进,以良好地适用于连接软管2以较大卷绕力(表面压力)来用作用于连接软管的结合力的情形。
借助示例,在装备有涡轮增压器(未示出)的内燃机中,中冷装置用于冷却吸入的压缩空气以增强空气压缩比。条带型连接装置1用于在装备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中将中冷装置连接于进气管(未示出)。
条带型连接装置1具有开端环形条带3,该环形条带具有一个端部侧3A和另一端部侧3B,两个端部侧都弯曲成彼此交迭,从而如下文详细描述卷绕在连接软管2周围。
条带3由诸如SUS304基的不锈钢板之类的弹性材料形成为具有特定长度和宽度的带状构造。
在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壳体4以基本上沿着条带3的切向方向固定定位。如图2至5所示,壳体4借助拉制工艺由不锈钢板(例如,SUS304)形成。壳体具有拉制成矩形的有底框架4c,该有底框架一体地形成有浅框架部分4b和底部基部4a。这意味着有底框架4c形成具有敞开上表面的矩形扁平盒子。借助示例,有底框架4c测得1.5mm的厚度(t),但有底框架4c也可具有在1.0mm至2.0mm范围内的厚度(t)。
在如图2所示制造有底框架4c时,准备好金属板4A,该金属板具有矩形的左开口6a和右开口6b,该右开口穿透有小孔6e。
在金属板4A下方安装有矩形模具5,该模具具有矩形空腔4B。在拉制工艺的过程中,在金属板4A上向下捶打金属滑块7以使该金属板4A突入到空腔4B中。在拉制金属板4A之后,将经拉制的板4A从空腔4B中取出,呈现初始盒状框架,该盒状框架的上端侧具有如图3所示的毛边翼部6c。从盒状框架修剪并除去毛边翼部6c并且对经修剪的端部抛光以产生如图4所示的有底框架。
在拉制金属板4A的过程中,左开口和右开口6a、6b塑性变形以在框架部分4b的下方区域向外扩张。左开口6a用作第一插入开口6A,而右开口6a用作第二插入开口6B,开口分别位于沿着条带3的周向方向R的左侧和右侧。
第一和第二插入开口6A、6B分别使得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能穿过其中进入到壳体4中。小孔6e用作插入凹口6C,如下文详细描述,螺杆9使其轴部分9e与该插入凹口可转动地配合。
在有底框架4c的一侧处设有刚好位于第一插入开口6A上方的支承孔4d。在有底框架4c的另一侧处定位有刚好位于第二插入开口6B上方的插入凹口6C。
应注意的是,除了在金属板4A上设置左开口6a、右开口6b以及小孔6e以外,还可代之以在拉制金属板4A之后,可借助诸如冲切之类的机加工工艺来形成第一插入开口6A、第二插入开口6B以及插入凹口6C。
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条带3使其一个端部侧3A插入到第一插入开口6A和第二插入开口6B中并且放置在底部基部4a的内表面上。底部基部4a借助敛缝工艺固定地固定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的外表面与形成弧形构造的条带3的另一端部侧3B交迭。
如图6所示,一系列狭槽8a以彼此平行的关系、规律间隔地沿周向设置在条带3的另一端部侧3B上。狭槽8a以相对于条带3的周向方向R形成角度(θ)的倾斜方式横穿条带3的宽度方向W。
在壳体4内可转动地设有螺杆9,该螺杆具有以预定螺距形成的螺旋螺纹9a,这也在图7中观察到。螺杆9用作蜗杆型齿轮并且具有梯形型面以呈现梯形螺纹。
螺杆9的一个端部具有支承轴部9b,而螺杆9的另一端部具有直径增大的凸缘9c和靠近凸缘9c的六角形头部9d。螺杆9通过插入凹口6C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4内。螺杆9将支承轴部9b插入到支承孔4d中,并使另一端部与插入凹口6C的上周缘端部6d可转动地配合。凸缘9c与框架部分4b的外表面接触以固定轴部9e防止轴部被移除。
螺杆9放置在壳体4的有底框架4c内,借助敛缝工艺将底部基部4a固定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螺杆9利用其螺旋螺纹9a进入到相对应的狭槽8a中
设置有齿列8,每个齿在相邻的狭槽8a之间都具有桥接撑杆10,以使得在螺杆9的螺旋螺纹9a与壳体4内的狭槽8a配合时该螺旋螺纹9a与桥接撑杆10配合。
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具有隆起部分3m,该隆起部分与底部基部4a交迭。隆起部分3m从条带3沿向外方向N扩张以容纳底部基部4a。隆起部分3m的扩张量E基本上等于底部基部4a的厚度T,使得底部基部4a的外表面4w基本上与条带3的内表面3u齐平。
如图6所示,桥接撑杆10具有通过使桥接撑杆10沿纵长方向P弯曲地变形而提供的横杆段11,以具有沿着纵长方向P的宽度减小的沟槽10a。沟槽10a借助压制工艺之类形成并且具有凹部,凹部可被当成是朝向条带3的中心部分M突出的凸出部分。
在该情形中,横杆段11具有弧形截面,该弧形截面具有由图8中标号H指代的深度。
横杆段11的两个端部13A、13B都具有横穿条带3的宽度方向W的凹入部分12。凹入部分12从横杆段11的每个端部13A、13B连续地形成,并且朝向条带3的中心部分M凹陷。
采用上述结构,在通过六角形头部9d转动操作螺杆9时,螺杆9使螺旋螺纹9a沿着横杆段11滑动,以使条带3的另一端部侧3B沿着将条带3卷绕在连接软管2周围的方向相对于一个端部侧3A摩擦地运动,使得条带3缩径变形以紧密地结合连接软管2。
于是获得这样一种结构:在相邻狭槽8a之间横贯宽度方向W设有桥接撑杆10,且螺杆9利用其螺旋螺纹9a与相应的桥接撑杆10配合。桥接撑杆10弯曲以形成沿着桥接撑杆10的纵长方向P的沟槽10a,从而形成横杆段11。
在利用桥接撑杆12提供横杆段10的情形下,可相对于条带3的周向方向R将增大的几何惯性矩施加于横杆段11,由此确保刚度大得足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9时横杆段从螺旋螺纹9a受到的弯曲变形力,且最终使桥接撑杆10强化,从而足以抵抗配合力并改进耐久性。
最终,甚至在有较高的扭矩施加于螺杆9时仍可防止条带3松开,由此使得条带3能在延长的时间段内以增大的卷绕力卷绕在连接软管2周围。
由于仅仅通过使桥接撑杆10弯曲变形来形成横杆段11,因而能以简单的结构来生产横杆段11以利于成本节约。
凹入部分12从横杆段11的每个端部13A、13B连续地形成,并且朝向条带3的中心部分M凹陷。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凹入部分12有助于增大相对于条带3的周向方向R的几何惯性矩,由此确保刚度高得足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9时横杆段11从螺旋螺纹9a受到的弯曲变形力。这显然会使得桥接撑杆10得以强化以足以抵抗在螺杆9利用其螺旋螺纹9a与桥接撑杆11配合时的配合力并改进耐久性。
由于转动操作螺杆9时,在螺杆9使螺旋螺纹9A相对于齿列8滑动的过程中,螺杆9经受来自横杆段11的反作用力,因而壳体4在条带3的外表面上经受围绕直径方向S的扭转力K(参见图1)。
然而,由于壳体4被加工硬化并且具有一体地形成有框架部分4b和底部基部4a的有底框架4c,因而该壳体4所具有的强度和刚度高得足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9时产生的扭转力K。
为此,甚至在以高于许可扭矩量的幅度突然转动操作螺杆9时,壳体4仍可确保充足的强度来抵抗扭转力K。这使得横杆段11和螺旋螺纹9a之间能维持较佳的配合状况,使得条带3能在延长的时间段内紧密地卷绕在连接软管2的周围。
第一插入开口6A和第二插入开口6B设置在有底框架4c的框架部分4b上,以使得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能穿过第一插入开口和第二插入开口进入壳体4中,从而底部基部4a能借助敛缝工艺固定地固定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仅仅通过简单的操作将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插入到第一和第二插入开口6A、6B中就可将条带3快速地装配至壳体4。这可改进装配能力以实现良好的生产率,在批量生产时这尤为有利。
与底部基部借助焊接工艺或者螺栓和螺母的组合固定的情形相比,由于底部基部4a借助敛缝工艺固定地固定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因而可将壳体4快速地装配至条带3。
在该情形下,条带3使得一个端部侧3A与底部基部4a的内表面接触,以增大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强化底部基部4a相对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的固定性。
作为底部基部的一般构造,底部基部分成左凸片和右凸片。左凸片和右凸片分别向内弯以包围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并且借助敛缝工艺而固定于一个端部侧3A。左凸片具有顶端,该顶端定位成与右凸片的顶端相对。
在此种一般构造中,在操作螺杆9时,螺杆9经受的转动力高于许可扭矩时,壳体4经受传递至底部基部的扭转力K。于是,扭转力K使底部基部变形并且使右凸片与左凸片在该右凸片和左凸片的顶端之间的邻抵部分处分开。这会破坏底部基部相对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的固定性。
与该一般构造相反,本发明的底部基部4a借助拉制工艺与框架部分4b形成为一件。
由于底部基部4a是加工硬化的并且是物理强化的,因而甚至在底部基部4a经受扭转力K时,底部基部4a仍保持不变,以使底部基部4a相对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有利地保持良好的固定性。
在设置于条带3上的隆起部分3m用以容纳底部基部4a的情形下,底部基部4a的外表面4w与条带3的内表面3u齐平。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虽然隆起部分3m沿向外方向N扩张,但底部基部4a仍使其外表面4w与条带3的内表面3u齐平。
这可使条带3均匀地卷绕在连接软管2的整个表面周围,从而在隆起部分3m所处的位置上不会不均匀地减小卷绕力。
螺杆9具有形成梯形型面的螺旋螺纹9a。螺旋螺纹9a的梯形型面可使得螺旋螺纹9a在螺旋螺纹9a的根部附近与横杆段11配合。
这意味着螺旋螺纹9a在螺旋螺纹9a厚度增大且物理强化的位置处与横杆段11配合。
这还意味着螺旋螺纹9a通过扩大的配合面积与横杆段11配合,由此稳定螺旋螺纹9a相对于横杆段11的配合,与此同时,使螺旋螺纹9a相对于横杆段11的配合部分的数量增多。
于是,在转动操作螺杆9时,螺旋螺纹9a产生相对于横杆段11加强的可推力,以增大牵引力来朝向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吸引另一端部侧3B。
注意如下事实:金属板4A由不锈钢基的合金制成,且有底框架4c的厚度(t)确定为在1.5mm内(在1.5mm至2.0mm的范围内)。
在借助拉制工艺通过对金属板4A进行加工硬化来强化有底框架4c的情形下,可使得有底框架4c由于厚度(t)减小而轻型化,从而在确保所需的物理强度的同时易于操纵和检查。
在将横杆段11设置成弧形截面的情形下,可相对于条带3的周向方向R将增大的几何惯性矩施加于横杆段11,由此确保刚度足够大以抵抗在转动操作螺杆9时横杆段11从螺旋螺纹9a受到的弯曲变形力,且最终使横杆段11强化,从而足以抵抗在螺杆9利用其螺旋螺纹9a与横杆段11配合时的配合力并改进耐久性。
图9和10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为了形成横杆段13,桥接撑杆10具有从条带3沿向外方向N凹陷的沟槽10a。
在设有横杆段13的情形下,凹入部分12从横杆段13的端部13A、13B连续地形成,并且具有从条带3沿向外方向N凹陷的沟槽10a。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螺杆9利用其螺旋螺纹9a通过与横杆段13之间的增大接触面积来与该横杆段13配合。这使得从螺杆9至齿列8的传递力稳定,与此同时,增大螺旋螺纹9a相对于横杆段13的啮合力,由此使得条带3能紧密地卷绕在连接软管2的周围。
图11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横杆段11具有V形截面。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V形截面能实现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获得的相同优点。这对于分别在图12和13中以变型形式示出的半圆形和U形截面也适用。
图14至1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中底部基部4a借助敛缝工艺通过固定结构20固定地固定于条带3。由于存在固定结构20,因而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省略隆起部分3m。
在固定结构20中,成对隔开的突部21、22沿着条带3的周向方向R设置在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上。
如图14和15所示,突部21、22具有朝向底部基部4a的最顶端脊部21a、22a,该底部基部的左端侧和右端侧分别开槽以具有矩形空腔20a、20b,这些矩形空腔与突部21、22相对应以配合接纳这些突部21、22,这将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长形开口23沿着周向方向R设置在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上。突部21、22例如通过压制工艺形成以从长形开口23的左开端23a和右开端23b凸起。
突部21、22使他们的最顶端脊部21a、22a沿周向方向隔开第一间隔Q1。第一间隔Q1等于设置在两个空腔20a、20b之间的第二间隔Q2。最顶端脊部21a、22a的沿着条带3的宽度方向W的宽度Q3等于空腔20a、20b的相应空隙Q4。
在如图17所示将条带3的一个端部3A放置在壳体4中时,突部21、22定位成沿周向方向R将底部基部4a置于最顶端脊部21a、22a之间,使得空腔20a、20b能配合接纳相对应的突部21、22。
通过使空腔20a、20b与突部21、22配合,使壳体4固定地固定于条带3,从而使得底部基部4a沿条带3的周向方向R和宽度方向W都不可动。
在该情形中,虽然在空腔20a(20b)的外表面和最顶端脊部21a(22a)之间稍稍出现阶梯状部分Sp,然而也可机械地磨去该阶梯状部分Sp以形成齐平表面。
在壳体4固定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之后,例如在图18中的阴影区域处借助修边工艺来使底部基部4a的角形脊部变得平滑。
于是获得这样的结构:在将壳体4固定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的情形下,允许突部21、22配合接纳到相对应的空腔20a、20b中。这可使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作为固定结构20而在底部基部4a处保持不动。
由于突部21、22设置成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成一体,可使底部基部4a在条带3的一个端部3A处保持不动,而无需不连续地附加任何部件。这可使得固定结构20简单并且在制造成本方面有利。
(a)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除了SUS基的不锈钢以外,强化合成树脂、铜板或各种类型的合金板也可用于条带3。有底框架4c并非被限制成矩形形状,而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
(b)借助示例,有底框架4c的厚度(t)被确定为1.5mm(在1.0-2.0mm的范围内),可按需要根据使用情况或壳体4被放置的位置来改变该厚度(t)。
(c)有底框架4c可通过拉制工艺从金属板4A塑性地变形成圆柱形构造。
(d)虽然壳体4相对于条带3沿着切向方向固定于条带3,然而壳体4可大致沿着切向方向放置而非精确地沿着切向方向放置。由于相对于切向方向的边缘误差处于许可水平,因而可仅仅从实践角度来沿着切向方向放置壳体4。
(e)除了用敛缝工艺来将底部基部4a固定于条带3以外,在将底部基部4a固定于条带3的一个端部侧3A时可使用各种类型的焊接(电阻焊接、凸焊、电弧焊接、TIG焊接、等离子焊接或激光焊接)。
(f)除了形成梯形型面的螺旋螺纹9a以外,螺旋螺纹9a可以是三角形型面。
(g)螺杆9可沿着筒状型面(双曲柱面)形成,以使螺旋螺纹9a与横杆段11的配合部分的数量增多。
Claims (10)
1.一种条带型连接装置(1),所述条带型连接装置设置成卷绕在待卷绕物件(2)的周围,其特征在于,开端的环形条带(3),所述开端的环形条带具有一个端部侧(3A)和另一端部侧(3B),两个端部侧都弯曲成使彼此交迭从而卷绕在所述待卷绕物件(2)的周围;
壳体(4),所述壳体固定地固定于所述条带(3)的所述一个端部侧(3A);
螺杆(9),所述螺杆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且所述螺杆(9)具有以预定螺距形成的螺旋螺纹(9a);
一系列狭槽(8a),所述一系列狭槽以彼此平行的关系、规律间隔地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条带(3)的所述另一端部侧(3B)上,所述狭槽(8a)相对于所述条带(3)的周向方向(R)以倾斜的方式横穿所述条带(3)的宽度方向(W);
齿列(8),每个齿在相邻的狭槽(8a)之间都具有桥接撑杆(10),以使得当所述螺杆(9)的所述螺旋螺纹(9a)与所述壳体(4)内的所述狭槽(8a)配合时,所述螺旋螺纹(9a)与所述桥接撑杆(10)配合;
藉此,在沿预定方向转动操作所述螺杆(9)时,所述螺杆(9)使所述螺旋螺纹(9a)沿着所述桥接撑杆(10)滑动,以使所述一个端部侧(3A)相对于所述另一端部侧(3B)运动而使所述条带(3)缩径,从而所述条带(3)会变形以紧密地卷绕在所述待卷绕物件(2)的周围,
所述桥接撑杆(10)具有通过使所述桥接撑杆(10)沿纵长方向(P)弯曲变形而形成的横杆段(11、13),以具有沿着所述纵长方向(P)的宽度减小的沟槽(10a),所述沟槽(10a)具有凹部,凹部作为朝向所述条带(3)的中心部分(M)或者从所述条带(3)沿向外方向(N)突出的凸出部分,以及
所述横杆段(11、13)的两个端部都具有横穿所述条带(3)的宽度方向(W)的凹入部分(12、14),所述凹入部分(12、14)从所述横杆段(11、13)的每个所述端部连续地设置并且朝向所述条带(3)的中心部分(M)或者从所述条带(3)沿所述向外方向(N)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通过借助拉制工艺加工硬化的金属板形成以一体地提供有底框架(4c),所述有底框架一体地形成有框架部分(4b)和底部基部(4a),且所述底部基部(4a)固定地固定于所述条带(3)的所述一个端部侧(3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底框架(4c)的所述框架部分(4b)具有第一插入开口(6A)和第二插入开口(6B),所述第一插入开口和所述第二插入开口沿着所述条带(3)的所述周向方向(R)位于左侧和右侧,且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入开口(6A、6B)使得所述条带(3)的所述一个端部侧(3A)能穿过其中进入到所述壳体(4)中,使得所述底部基部(4a)能借助敛缝工艺固定地固定于所述条带(3)的所述一个端部侧(3A)。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3)的所述一个端部侧(3A)具有隆起部分(3m),所述隆起部分与所述底部基部(4a)交迭,且所述隆起部分(3m)从所述条带(3)沿所述向外方向(N)扩张以容纳所述底部基部(4a),使得所述底部基部(4a)的外表面(4w)与所述条带(3)的内表面(3u)齐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9)的所述螺旋螺纹(9a)具有梯形型面以形成梯形螺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是不锈钢基的合金,且所述有底框架(4c)的厚度(t)确定为在1.0mm至2.0mm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段(11、13)具有V形截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段(11、13)具有半圆形截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段(11、13)具有U形截面。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带型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成对隔开的突部(21、22)沿着所述条带(3)的所述周向方向(R)设置在所述条带(3)的所述一个端部侧(3A)上,所述突部(21、22)具有朝向所述底部基部(4a)的最顶端脊部(21a、22a),所述底部基部的左端侧和右端侧具有与所述突部(21、22)相对应的空腔(20a、20b),以配合接纳所述突部(21、2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4262A JP5235244B1 (ja) | 2012-11-06 | 2012-11-06 | 接続用ストラップバンド装置 |
JP2012244398A JP5198681B1 (ja) | 2012-11-06 | 2012-11-06 | 接続用ストラップバンド装置 |
JP2012-244398 | 2012-11-06 | ||
JP2012-244262 | 2012-11-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7540A CN103807540A (zh) | 2014-05-21 |
CN103807540B true CN103807540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4782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27709.3A Active CN103807540B (zh) | 2012-11-06 | 2013-04-12 | 条带型连接装置 |
CN201310128189.8A Active CN103807539B (zh) | 2012-11-06 | 2013-04-12 | 条带型连接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28189.8A Active CN103807539B (zh) | 2012-11-06 | 2013-04-12 | 条带型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806721B2 (zh) |
EP (2) | EP2728234B1 (zh) |
KR (2) | KR101820993B1 (zh) |
CN (2) | CN103807540B (zh) |
CA (2) | CA280696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5636B (zh) * | 2014-12-19 | 2016-08-17 | 浙江叁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过滤吸收器 |
US9869338B2 (en) * | 2015-10-14 | 2018-01-16 | Cleva Smith | Reusable clamp device |
KR101861239B1 (ko) * | 2016-09-29 | 2018-05-25 | (주)옥시메이트 | 노 허브 커플링 조립 장치 |
CN107100280B (zh) * | 2017-03-27 | 2019-11-22 | 曾为人 | 一种杆状材料的连接装置 |
US20180340557A1 (en) * | 2017-05-26 | 2018-11-29 | Ideal Clamp Products, Inc. | Hose clamp with indicator |
US20220401130A1 (en) * | 2019-12-11 | 2022-12-22 | Neo Medical Sa | An Orthopedic Screw Extender Having A U-Shaped Bent Structure With A Reduced Diameter |
CN112128189B (zh) * | 2020-07-28 | 2022-05-13 | 浙江农林大学 | 一种快速竹杆连接装置 |
CN112431828A (zh) * | 2020-11-06 | 2021-03-02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阿县供电公司 | 一种电杆连接紧固装置 |
US11473700B2 (en) * | 2021-03-09 | 2022-10-18 | Zsi-Foster, Inc. | Strut pipe clamp including worm gear for accommodating various pipe sizes |
CN113347409B (zh) * | 2021-05-10 | 2022-11-08 |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vr头戴的侧绑带结构 |
CN113586803B (zh) * | 2021-07-30 | 2022-09-13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联络管的快速安装方法 |
CN114294491A (zh) * | 2021-12-06 | 2022-04-08 | 徐州鑫隆管业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效果好用于活动管道对接的链式卡箍 |
CN113982890B (zh) * | 2021-12-28 | 2022-04-26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一种气泵管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5653982B (zh) * | 2023-01-02 | 2023-03-10 | 河北鸿宇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使用的卡箍连接件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675186A1 (de) * | 1968-01-04 | 1970-10-29 | Busselmeier Dipl Ing Otto | Schlauchschelle |
GB2150205A (en) * | 1983-11-22 | 1985-06-26 | Takagi Mfg | Worm driven band clamp |
US4706346A (en) * | 1984-08-09 | 1987-11-17 | Mikalor, S.A. | Clamping collar |
CN1159519A (zh) * | 1995-12-11 | 1997-09-17 | 拉斯慕森有限公司 | 蜗杆拉紧式夹箍的整体外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849948A (en) * | 1930-02-08 | 1932-03-15 | Muchler Fritz | Hose clip |
NL102773C (zh) * | 1957-04-13 | |||
FR1366155A (fr) * | 1963-05-29 | 1964-07-10 | Caillau Ets | Collier de serrage |
US3195204A (en) * | 1964-04-23 | 1965-07-20 | Breeze Corp | Worm driven hose clamp |
DE2321814A1 (de) * | 1973-04-30 | 1974-11-14 | Kurt Allert | Schlauchklemme |
US3950830A (en) * | 1974-09-03 | 1976-04-20 | Standard-Thomson Corporation | Quick attachment and release worm gear type hose clamp |
FR2313584A1 (fr) * | 1975-06-04 | 1976-12-31 | Sogpi | Collier de serrage perfectionne du type a vis |
DE2800824C2 (de) * | 1978-01-10 | 1983-07-14 | Rasmussen Gmbh, 6457 Maintal | Schneckengewindeschelle |
US4197620A (en) * | 1978-05-10 | 1980-04-15 | Heuchert John M | Hose clamp |
US4257149A (en) * | 1978-12-07 | 1981-03-24 | Tridon Limited | Band clamp device |
US4473928A (en) * | 1980-11-20 | 1984-10-02 | Tridon Limited | Hose clamps |
GB2112051B (en) * | 1981-12-19 | 1985-08-21 | Terry And Sons Limited Herbert | Worm drive clips |
US4675615A (en) | 1985-12-30 | 1987-06-23 | Donato Bramanti | Magnetic amplifier |
JPH01176293A (ja) | 1987-09-10 | 1989-07-12 | Touyoko Kagaku Kk | バッファ層を形成するヘテロ・エピタキシャル成長方法及び該方法に使用する装置 |
JPH01176293U (zh) | 1988-06-01 | 1989-12-15 | ||
JPH0640396Y2 (ja) | 1990-05-23 | 1994-10-19 |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 ホース締付具 |
DE4116918A1 (de) | 1991-05-24 | 1992-11-26 | Braun Pebra Gmbh | Schlauchschelle |
JPH0744962U (ja) | 1993-06-08 | 1995-12-05 | 株式会社エスケイ工機 | スクリューバンド |
JP2777529B2 (ja) | 1993-07-29 | 1998-07-1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カセット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
DE19806235A1 (de) * | 1998-02-16 | 1999-09-09 | Rasmussen Gmbh | Schellenanordnung |
DE10026020B4 (de) | 2000-05-25 | 2004-12-16 | Rasmussen Gmbh | Schneckengewindeschelle |
JP3554546B2 (ja) | 2001-07-19 | 2004-08-18 | 澤久工業株式会社 | ホースクランプ |
AUPR874001A0 (en) * | 2001-11-09 | 2001-11-29 | Castellanos, Peter | Hose or pipe clamp |
RU2258861C2 (ru) * | 2002-04-03 | 2005-08-20 | РАСМУССЕН ГмбХ | Червячный резьбовой хомут |
DE602004021436D1 (de) * | 2004-04-12 | 2009-07-16 | Takagi Mfg Co Ltd | Klemmvorrichtung für verbindung |
USD574227S1 (en) * | 2006-03-03 | 2008-08-05 | Aba Of Sweden Ab | Hose clamp |
JP2007333078A (ja) | 2006-06-15 | 2007-12-27 | Kato Seisakusho:Kk | ホースバンド |
CN101159519A (zh) | 2007-10-22 | 2008-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会话初始协议第三方呼叫控制方法 |
KR101269686B1 (ko) | 2010-11-22 | 2013-05-30 | (주)동아금속 | 호스용 클램프 |
JP2012163174A (ja) * | 2011-02-08 | 2012-08-30 | Takagi Manufacturing Co Ltd | 接続用クランプ装置 |
CN201992197U (zh) | 2011-05-09 | 2011-09-28 | 宁波易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塑柄迷你卡箍 |
-
2013
- 2013-02-20 CA CA2806961A patent/CA2806961C/en active Active
- 2013-02-20 CA CA 2806965 patent/CA2806965C/en active Active
- 2013-02-28 EP EP13157268.7A patent/EP2728234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2-28 EP EP13157269.5A patent/EP2728235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3-15 US US13/833,841 patent/US88067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3-15 US US13/833,885 patent/US91034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4-12 CN CN201310127709.3A patent/CN103807540B/zh active Active
- 2013-04-12 CN CN201310128189.8A patent/CN103807539B/zh active Active
- 2013-05-31 KR KR1020130062712A patent/KR101820993B1/ko active Active
- 2013-05-31 KR KR1020130062703A patent/KR101807336B1/ko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675186A1 (de) * | 1968-01-04 | 1970-10-29 | Busselmeier Dipl Ing Otto | Schlauchschelle |
GB2150205A (en) * | 1983-11-22 | 1985-06-26 | Takagi Mfg | Worm driven band clamp |
US4706346A (en) * | 1984-08-09 | 1987-11-17 | Mikalor, S.A. | Clamping collar |
CN1159519A (zh) * | 1995-12-11 | 1997-09-17 | 拉斯慕森有限公司 | 蜗杆拉紧式夹箍的整体外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58316A (ko) | 2014-05-14 |
EP2728234B1 (en) | 2018-05-23 |
EP2728235B1 (en) | 2018-05-02 |
KR101820993B1 (ko) | 2018-01-22 |
CA2806961C (en) | 2015-10-06 |
US20140123442A1 (en) | 2014-05-08 |
CA2806965A1 (en) | 2014-05-06 |
EP2728235A3 (en) | 2017-06-14 |
US20140123441A1 (en) | 2014-05-08 |
EP2728234A3 (en) | 2017-06-14 |
US9103477B2 (en) | 2015-08-11 |
EP2728234A2 (en) | 2014-05-07 |
CA2806961A1 (en) | 2014-05-06 |
CN103807539B (zh) | 2016-05-18 |
CA2806965C (en) | 2015-04-21 |
CN103807539A (zh) | 2014-05-21 |
EP2728235A2 (en) | 2014-05-07 |
KR101807336B1 (ko) | 2017-12-08 |
CN103807540A (zh) | 2014-05-21 |
KR20140058315A (ko) | 2014-05-14 |
US8806721B2 (en) | 2014-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07540B (zh) | 条带型连接装置 | |
US6238005B1 (en) | Wheel balance weight | |
CA2586762C (en) | Clamp for securing a tubular or hose-shaped object | |
EP2573427B1 (en) | Fastening structure of ring gear | |
CN102788209B (zh) | 连接用夹紧装置 | |
CN104919220A (zh) | 冲压带轮 | |
WO2010001221A1 (en) | Tolerance ring | |
US10711844B2 (en) | Assembly of shaft and yoke | |
US20080236124A1 (en) | Portable, Manually-Guided Implement and Shaft System Therefor | |
JP4738328B2 (ja) | 接続用クランプ装置 | |
JP2019150933A (ja) | 締結部材仮締めツール | |
EP2541117B1 (en) | Hose clamp | |
US20030188402A1 (en) | Worm drive hose clip | |
JP2011094797A (ja) | ホースクランプ | |
KR20090026353A (ko) | 튜브 커플링용 하우징 | |
JP5198681B1 (ja) | 接続用ストラップバンド装置 | |
JP2011174233A (ja) | 屋根上取付具 | |
JPH08128485A (ja) | 液圧緩衝器の取付環および液圧緩衝器の取付環製造方法 | |
JP2007333063A (ja) | 波型保持器 | |
JP2001219960A (ja) | 締付バンド | |
RU2193133C2 (ru) | Червячный хомут | |
JP5235244B1 (ja) | 接続用ストラップバンド装置 | |
CN219062675U (zh) | 多边形管夹构造 | |
WO2013172090A1 (ja) | 皿ばね | |
JP2016159349A (ja) | 締結体、締結体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