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9963A - 眼科装置、摄影控制装置及摄影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眼科装置、摄影控制装置及摄影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99963A CN103799963A CN201310526444.4A CN201310526444A CN103799963A CN 103799963 A CN103799963 A CN 103799963A CN 201310526444 A CN201310526444 A CN 201310526444A CN 103799963 A CN103799963 A CN 1037999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otography
- focusing
- image
- unit
- fund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眼科装置、摄影控制装置及摄影控制方法。所述摄影控制装置通过使用被检体图像来设置针对被检体的、摄影设备的摄影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所述被检体图像通过利用所述摄影设备对被照明光源照射的被检体进行摄影而获得。所述摄影控制装置改变摄影设置,以改变在执行聚焦操作时与其他时间之间被检体图像的信噪比。所述摄影控制装置处理被检体图像,以保持在摄影设置被改变之前和之后在显示设备上显示的图像的色调,并且在所述显示设备上显示处理后的被检体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装置、摄影控制装置及摄影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当使用以无散瞳眼底照相机为代表的眼科装置时,操作者在查看由摄影设备拍摄的眼底观察图像的同时,在装置与被检眼之间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的定位和聚焦。近来,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眼科装置已广为人知,所述自动聚焦功能用于通过使用摄影设备拍摄的眼底观察图像来进行自动聚焦。
眼科装置的自动聚焦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如日本特开平5-95907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如下方式,即,将分割的标记投影在被检眼的瞳孔上,并通过图像处理来检测拍摄的标记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进行自动聚焦。使用标记图像的自动聚焦方式被定义为标记图像自动聚焦方式。该标记图像自动聚焦方式能够针对被检眼的诸如散光等的屈光异常,在瞳孔上的分割方向上对瞳孔精确地进行聚焦,但是不能在瞳孔上的分割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上对标记精确地进行聚焦。
另一种类型是如日本特开2011-5053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如下方式,即当进行自动聚焦时,通过图像处理来检测眼底观察图像之间的色调差,从而进行自动聚焦,而不使用在被检眼的眼底上投影的标记图像。使用眼底图像的自动聚焦方式被定义为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方式。该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方式能够使如下的误差最小化,所述误差源于在标记图像自动聚焦方式中描述的、被检眼的光学系统的诸如散光等的屈光异常。
然而,由于作为聚焦目标的眼底观察图像之间的色调差小,所以使用由摄影设备拍摄的眼底观察图像的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方式,容易受到由摄影设备产成的噪声的影响。这导致聚焦精度的降低。通过提高眼底观察图像与由摄影设备产生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S/N比),能够改善聚焦精度。例如,可以通过增加观察光源的照射量,来提高这种信噪比。然而,在观察期间,例如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进行被检眼与装置之间的定位的情况下,并不总是需要提高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S/N比)。由于这一原因,在观察期间总是增加观察光源的照射量,将给操作者施加不必要的沉重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眼科装置,该眼科装置实现精确聚焦而不会给被检者施加任何不必要的沉重负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影控制装置,该摄影控制装置包括:聚焦单元,其用于通过使用被检体图像来针对被检体设置摄影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所述被检体图像通过利用摄影设备对被光源照射的被检体进行摄影而获得;改变单元,其用于改变摄影设置,以改变在利用所述聚焦单元执行聚焦操作时和在其他时间的、通过所述摄影而获得的被检体图像的信噪比;以及显示控制单元,其用于处理被检体图像,以保持在所述改变单元改变所述摄影设置之前和之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的色调,并且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处理后的被检体图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眼科装置,该眼科装置包括:上面定义的摄影控制装置;光源;摄影设备;以及摄影光学系统,其中将眼底作为被检体进行摄影。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影控制方法,该摄影控制方法包括:通过使用被检体图像来针对被检体设置摄影光学系统的对焦状态的步骤,所述被检体图像通过利用摄影设备对被光源照射的被检体进行摄影而获得;改变摄影设置、以改变在所述设置对焦状态的步骤中执行聚焦操作时和在其他时间的、通过所述摄影而获得的被检体图像的信噪比的步骤;以及处理被检体图像、以保持在所述进行改变的步骤中改变所述摄影设置之前和之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的色调、并且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处理后的被检体图像的步骤。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无散瞳眼底照相机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无散瞳眼底照相机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眼底观察图像和用于眼底图像自动聚焦的聚焦评价区域的图;
图4是示出聚焦评价区域中的眼底观察图像的图;
图5是示出在没有来自摄影设备的噪声的任何影响的情况下的眼底观察图像的色调值的曲线图;以及
图6是示出在值上叠加了来自摄影设备的噪声的情况下的眼底观察图像的色调值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文中,将通过例示将本发明的摄影控制装置应用于眼科装置、尤其是无散瞳眼底照相机的情况,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的结构的框图。该实施例的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具有进行眼底图像自动聚焦的功能。下面,将参照图1来描述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的结构。
在向被检眼E的眼底Er延伸的光轴L1上,依次布置了物镜1、穿孔镜2、聚焦透镜3、成像透镜4及摄影设备5,从而形成摄影光学系统。该实施例例示了构成无散瞳眼底照相机的摄影光学系统。形成了针对眼睛E的眼底摄影光学系统。另一方面,在穿孔镜2的反射方向上的光轴L2上,布置了透镜6、标记投影单元7、分光镜8、聚光透镜9及观察光源10。此外,在分光镜8的反射方向上的光轴L3上,布置了聚光透镜11及摄影光源12。光轴L2和L3上的部件构成照明光学系统。该实施例例示了形成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的眼底照明光学系统。
分光镜8具有透射观察光源10的波长范围内的光及反射摄影光源12的波长范围内的光的特性。观察光源10具有多个LED,这些LED被布置用来用波长在红外区内的光来照射被检眼。摄影光源12是用波长在可见光区内的光来照射眼底Er的光源。
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还包括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SN控制单元15、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及显示单元17。具体而言,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连接到聚焦透镜3、摄影设备5及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并且基于来自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的指令,由来自摄影设备5的图像来计算聚焦评价值,并驱动聚焦透镜3。SN控制单元15连接到摄影设备5、观察光源10、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及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并且基于来自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的指令,来设置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以及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连接到摄影光源12、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及SN控制单元15,并且进行摄影光源12的发光控制,以及总体的装置控制,包括开始和停止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及SN控制单元15的操作。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连接到摄影设备5及显示单元17,并且进行如下的图像处理,即将来自摄影设备5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7上。上述的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SN控制单元15及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构成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的摄影控制单元。
下面,将描述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该实施例的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中从观察到摄影的操作。首先,将参照图2中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观察操作。图2的流程图示出了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及SN控制单元15的操作。
当操作者将眼睛E定位于物镜1的正面并开始观察时,SN控制单元15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设置为I1(步骤S101)。当观察光源10以由SN控制单元15设置的发射光量I1发射光时,观察照射光穿过从观察光源10延伸到物镜1的眼底照明光学系统,并且通过眼睛E的瞳孔Ep对眼底Er进行照射。来自被观察光源10照射的眼底Er的反射光,通过包括物镜1、穿孔镜2、聚焦透镜3及成像透镜4的眼底摄影光学系统,到达摄影设备5。
在进行观察光源10的设置的同时,SN控制单元15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设置为S1(步骤S102)。以所设置的放大因数S1,摄影设备5拍摄眼底观察图像。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对眼底观察图像应用诸如单色化及伽玛曲线计算等的处理。显示单元17显示所得到的图像。操作者在查看显示单元17上显示的眼底观察图像的同时,利用控制杆(未示出)对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进行上下、左右、前向移动,从而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进行眼睛E与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之间的定位。
当操作者进行操作以发出开始眼底图像自动聚焦的指令、或者装置自身由眼底图像确定能够进行聚焦时(步骤S103:是),装置开始聚焦。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通过使用使摄影设备5对由作为光源的观察光源10照射的被检体(在该实施例中为眼底)进行摄影而获得的被检体图像,来进行聚焦操作,以使摄影光学系统对被检体聚焦。装置改变摄影设置,使得与其他时间(即聚焦操作非执行时间期间)相比,提高在聚焦操作执行期间、通过利用摄影设备5进行摄影而获取的被检体图像的信噪比。
在该实施例中,当改变上述摄影设置时,装置增加在聚焦操作执行期间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并且还减小来自摄影设备5的信号的放大因数。首先,SN控制单元15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从I1改变为I2。在这种情况下,发射光量I2大于发射光量I1(I2>I1)。观察光源10以由SN控制单元15设置的发射光量I2发射光(步骤S104)。与设置发射光量I2几乎同时地,SN控制单元15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从S1改变为S2。放大因数S2小于放大因数S1(S1>S2)(步骤S105)。请注意,在步骤S104及S105中,装置进行使观察亮度保持恒定的处理。稍后将描述该处理。请注意,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下面将描述)期间,装置进行使观察亮度保持恒定的处理(步骤S110)。
然后,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执行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步骤S106)。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中,利用通过用摄影设备5对被检体进行摄影而获得的被检体图像,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进行聚焦评价。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基于该聚焦评价,自动使眼底摄影光学系统对眼底Er聚焦。也即,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在利用在步骤S104中改变了光量设置的观察光源10对眼底Er进行照射的同时,接收由在步骤S105中改变了放大因数设置的摄影设备5拍摄的眼底观察图像。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把接收到的眼底观察图像中的预定区域,设置作为聚焦评价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聚焦评价区域是用于表示眼底观察图像中的、要执行眼底图像自动聚焦的特定关注区域的区域。图3示出了眼底观察图像中的聚焦评价区域的示例。参照图3,从掩模18中眼底观察图像被描绘的部分延伸到大血管被描绘的部分的区域,被设置作为聚焦评价区域19。请注意,虽然大血管的描绘部分被设置作为聚焦评价区域19,但是,也可以把诸如乳突区域等的其他描绘部分,设置作为聚焦评价区域。操作者可以从眼底观察图像中指定所需位置处的部分,作为聚焦评价区域19。作为另一选择,可以把眼底观察图像的预定的特定区域,设置作为聚焦评价区域19。
图4仅示出了提取出的图3中设置的聚焦评价区域19。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驱动聚焦透镜3,以在设置的聚焦评价区域19中,搜索获得最大聚焦评价值的聚焦透镜位置。该聚焦评价值是在聚焦评价区域中描绘的眼底观察图像的结构物之间的色调差的大小。
图5示出了在图4中所示的虚线20上的点P1至P3处的色调值。参照图4及图5,从点P1到点P2的部分是神经纤维层的描绘部分,点P2处的部分是血管与神经纤维层之间的边界的描绘部分,并且从点P2到点P3的部分是血管的描绘部分。在实际中,各色调值上叠加了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然而,为了描述方便,图5示出了各色调值不受摄影设备5产成的噪声影响的理想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聚焦评价值是神经纤维层部分与血管部分之间的色调差CT1。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单元13搜索聚焦评价值CT1达到最大的聚焦透镜位置,并且将聚焦透镜移动到搜索后的位置,从而完成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步骤S106)。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完成时,SN控制单元15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从I2改变为I1(步骤S107)。然后,观察光源10以由SN控制单元15设置的发射光量I1发射光。同时,SN控制单元15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从S2改变为S1(步骤S108)。然后,摄影设备5以所设置的放大因数S1拍摄眼底观察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摄影过程。在完成上述的眼睛E与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之间的精密定位及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时,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摄影开始开关(未示出)来进行摄影。
当操作者操作摄影开始开关时,眼底照相机控制单元14使摄影光源12发射光。由摄影光源12发射的摄影照射光穿过从摄影光源12延伸到物镜1的眼底照明光学系统,对眼底Er进行照射。来自被摄影光源12照射的眼底Er的反射光穿过穿孔镜2及聚焦透镜3,通过从物镜1延伸到成像透镜4的眼底摄影光学系统,到达摄影设备5。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对由摄影设备5拍摄的眼底图像,进行色度转换处理及伽玛曲线计算处理,并且在显示单元17上显示所得到的图像。
该实施例能够以上述方式通过依照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是否启用,来切换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以及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从而在聚焦图像自动聚焦操作时实现精确的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此外,观察图像亮度保持处理(稍后描述)使得检查者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装置与被检眼之间的定位,而无需知道是自动聚焦操作还是非自动聚焦操作。下面,将分别描述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和非启用时的这些操作。
<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
当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时要进行的观察行为,是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进行眼睛E与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之间的定位。在显示单元17上显示的眼底观察图像,需要使操作者在查看整个眼底观察图像时,能够辨识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与诸如乳突、黄斑及血管等眼底的结构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由于这一原因,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设置为在上述所需范围内尽可能小的值(I1),而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设置为在上述所需范围内尽可能大的值(S1)。这使得能够进行定位,而无需用不必要的大量观察照射光对被检体进行照射,即不会给被检者施加任何不必要的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设置为大值(S1)也会放大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导致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降低。这使得操作者在放大眼底观察图像时精细观察眼底观察图像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辨识出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然而,当进行定位时,只需要在查看整个眼底观察图像时,辨识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与诸如乳突、黄斑及血管等眼底的结构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种低的信噪比不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
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中,如步骤S106中所述,对眼底观察图像进行聚焦评价。然而,该眼底观察图像的结构物之间的色调差非常小。例如,神经纤维层与血管部分之间的色调差CT1大约是5至15。由于这一原因,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对眼底图像自动聚焦的聚焦精度有很大影响。
以下说明噪声如何影响眼底图像自动聚焦的聚焦精度。图6示出了当以与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时相同的方式、设置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I1以及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S1时的点P1至P3(图4)处的色调值。显而易见,由于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S1具有高值,因此与图5中相比,在色调值上叠加了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N2。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越高,则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N2的大小越大,反之亦然。
当在这种情况下执行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时,虽然需要计算色调差CT1,但是装置计算由于噪声N2的影响而导致的色调差CT2,从而导致聚焦精度大大降低。由于这一原因,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操作时,装置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设置为最大值(I2),并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设置为小值(S2)。也即,装置进行设置,以提高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这些设置能够实现高的聚焦精度。
<观察图像亮度保持处理>
通过依照眼底图像自动聚焦是否启用来切换摄影设置,例如,通过根据I2>I1及S1>S2来切换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以及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能够获得上述优点。然而,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和非启用时,显示单元17上显示的眼底图像的亮度会有改变。由于观察的显示图像的改变,该现象可能会使得操作者难以进行操作。因此,该实施例进行显示控制,以处理由摄影设备5获得的被检体图像,以在摄影设置改变前后保持显示单元17上显示的图像的色调,并且在显示单元17上显示处理后的被检体图像。具体而言,该实施例进行显示控制,以使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对拍摄的图像进行亮度保持处理,然后使显示单元17显示所得到的图像作为观察图像。该结构在校正了由于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和非启用时的改变而导致的色调改变时进行显示,并且保持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和非启用时的显示图像的色调。这样能够实现检查者能够在无需知道自动聚焦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环境。
下面,将描述针对显示单元17调整用于显示处理的伽玛曲线的方法,作为该实施例中的观察亮度保持处理的示例。
例如,眼底观察图像的色调值可以通过满足以下等式来保持:
α×I1×S1×γ1=α×I2×S2×γ2...(1)
在这种情况下,左边的“α×I1×S1×γ1”代表当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时在显示单元17上显示的眼底观察图像的色调值,右边的“α×I2×S2×γ2”代表当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在显示单元17上显示的眼底观察图像的色调值。此外,α代表眼底的光谱反射系数,γ1代表当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时由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处理的γ曲线,并且γ2代表当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由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处理的γ曲线。显然,也能够通过在满足等式(1)的范围内使用I1、I2、S1及S2,来调整伽玛曲线。
因此,根据下式来计算伽玛曲线γ2,该伽玛曲线γ2用于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期间,保持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时设置的色调值:
γ2=γ1×(I1×S1)/(I2×S2)...(2)
当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显示图像处理单元16在显示单元17上显示具有该伽玛曲线值的图像。
请注意,由于显示单元17即使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也显示眼底观察图像,因此,操作者能够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进行眼睛E与无散瞳眼底照相机100之间的定位。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当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即使改变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设置以及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设置以提高S/N比,也能够使观察图像的亮度保持恒定。这使得操作者即使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也能够无任何异样的感觉观察在显示单元17上显示的眼底图像。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与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时相比,提高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装置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设置为I2,并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设置为S2。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装置甚至可以通过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设置为I2,而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保持在S1,来提高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同样,装置也可以通过将观察光源10的发射光量保持在I1,而将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从S1改变为S2,来提高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在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者下,均能够通过执行上述的观察图像亮度保持处理,来使显示单元17上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保持恒定。
上述实施例改变摄影设备5的放大因数设置,以与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时相比,提高在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然而,也可以通过改变摄影设备5的电荷积聚时段,来提高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例如,设SP1为眼底图像自动聚焦非启用时的电荷积聚时段,并且SP2为眼底图像自动聚焦启用时的电荷积聚时段,则装置可以进行使得满足SP1>SP2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用SP1及SP2替换等式(2)中的S1及S2能够实现观察亮度保持处理。
虽然上述实施例例示了进行眼底图像自动聚焦的情况,但是,即使操作者不进行眼底图像自动聚焦、而在查看由摄影设备5拍摄的眼底观察图像的同时手动进行聚焦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具体而言,在装置切换到装置依照来自操作者的操作输入来移动聚焦透镜3以实现对焦状态的手动聚焦模式的情况下,摄影控制装置确定聚焦操作已开始,并且将摄影设置改变为用于提高通过摄影获得的图像的信噪比的设置。作为另一选择,装置可以配设有检测聚焦透镜3被手动操作的检测单元,并且可以由检测单元获得的检测结果,来确定聚焦操作启用还是非启用。当聚焦操作非启用时,装置将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设置为较低的设置,以减轻被检者的负担。当聚焦操作启用时,装置把眼底观察图像与来自摄影设备5的噪声之间的信噪比,设置为比聚焦操作非启用时更高的设置。这使得即使在手动聚焦操作时,也能够提供精确的对焦状态。另外,在此时,由于装置执行观察亮度保持处理,因此,操作者在聚焦透镜3被操作时和未被操作时均能够查看具有均匀亮度的图像。
另外,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程序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等的设备),来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并且,可以利用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程序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从而执行各步骤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为此,例如经由网络或从充当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所述保护范围涵盖所有的此类变型例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摄影控制装置,该摄影控制装置包括:
聚焦单元,其用于通过使用被检体图像来设置摄影光学系统针对被检体的对焦状态,所述被检体图像通过利用摄影设备对被光源照射的被检体进行摄影而获得;
改变单元,其用于改变摄影设置,以改变在利用所述聚焦单元执行聚焦操作时和在其他时间的、通过所述摄影而获得的所述被检体图像的信噪比;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其用于处理所述被检体图像,以保持所述改变单元改变所述摄影设置之前和之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的色调,并且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处理后的所述被检体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控制装置,其中,相对于光源在所述聚焦操作非执行期间的发射光量,所述改变单元增加在所述聚焦操作执行期间的发射光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控制装置,其中,相对于所述聚焦操作非执行期间的、来自所述摄影设备的信号的放大因数,
所述改变单元减小所述聚焦操作执行期间的放大因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控制装置,其中,相对于所述摄影设备在所述聚焦操作非执行期间的电荷积聚时段,所述改变单元缩短在所述聚焦操作执行期间的电荷积聚时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聚焦单元利用通过所述摄影而获得的被检体图像进行聚焦评价,并且基于该聚焦评价将所述摄影光学系统自动设置于所述对焦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聚焦单元的所述聚焦操作中,依照来自操作者的操作输入在所述摄影光学系统中移动聚焦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通过改变用于显示处理的伽玛曲线来处理所述被检体图像,以保持所述改变单元改变所述摄影设置之前和之后的所述色调。
8.一种眼科装置,该眼科装置包括:
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中定义的摄影控制装置;
光源;
摄影设备;以及
摄影光学系统,
其中,将眼底作为被检体进行摄影。
9.一种摄影控制方法,该摄影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被检体图像来设置摄影光学系统针对被检体的对焦状态的步骤,所述被检体图像通过利用摄影设备对被光源照射的被检体进行摄影而获得;
改变摄影设置,以改变在所述设置对焦状态的步骤中执行聚焦操作时和在其他时间的、通过所述摄影而获得的所述被检体图像的信噪比的步骤;以及
处理所述被检体图像以保持在所述进行改变的步骤中改变所述摄影设置之前和之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的色调,并且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处理后的所述被检体图像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2214 | 2012-11-01 | ||
JP2012242214A JP2014090823A (ja) | 2012-11-01 | 2012-11-01 | 眼科撮影装置、撮影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影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9963A true CN103799963A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546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26444.4A Pending CN103799963A (zh) | 2012-11-01 | 2013-10-30 | 眼科装置、摄影控制装置及摄影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118688A1 (zh) |
JP (1) | JP2014090823A (zh) |
CN (1) | CN103799963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61714A (en) * | 1981-03-28 | 1982-10-0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Focusing detector |
JPH02224730A (ja) * | 1989-02-28 | 1990-09-06 | Canon Inc | 眼底カメラ |
CN1725291A (zh) * | 2004-07-21 | 2006-01-25 | 株式会社东芝 | 信息处理设备及显示控制方法 |
US20080212029A1 (en) * | 2007-03-01 | 2008-09-04 | Nidek Co., Ltd. | Fundus camera |
CN101467089A (zh) * | 2006-04-10 | 2009-06-24 | 迈克罗拉布诊断有限公司 | 具有多个快门元件的成像装置 |
JP4608733B2 (ja) * | 2000-05-10 | 2011-01-1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焦点検出装置 |
US20110051087A1 (en) * | 2009-09-01 | 2011-03-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undus camera |
US20110176111A1 (en) * | 2010-01-21 | 2011-07-21 | Nidek Co., Ltd. | Ophthalmic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
JP2012133016A (ja) * | 2010-12-20 | 2012-07-12 | Canon Inc | 自動合焦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2
- 2012-11-01 JP JP2012242214A patent/JP2014090823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10-10 US US14/050,530 patent/US2014011868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10-30 CN CN201310526444.4A patent/CN10379996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61714A (en) * | 1981-03-28 | 1982-10-0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Focusing detector |
JPH02224730A (ja) * | 1989-02-28 | 1990-09-06 | Canon Inc | 眼底カメラ |
JP4608733B2 (ja) * | 2000-05-10 | 2011-01-1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焦点検出装置 |
CN1725291A (zh) * | 2004-07-21 | 2006-01-25 | 株式会社东芝 | 信息处理设备及显示控制方法 |
CN101467089A (zh) * | 2006-04-10 | 2009-06-24 | 迈克罗拉布诊断有限公司 | 具有多个快门元件的成像装置 |
US20080212029A1 (en) * | 2007-03-01 | 2008-09-04 | Nidek Co., Ltd. | Fundus camera |
US20110051087A1 (en) * | 2009-09-01 | 2011-03-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undus camera |
US20110176111A1 (en) * | 2010-01-21 | 2011-07-21 | Nidek Co., Ltd. | Ophthalmic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
JP2012133016A (ja) * | 2010-12-20 | 2012-07-12 | Canon Inc | 自動合焦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118688A1 (en) | 2014-05-01 |
JP2014090823A (ja) | 2014-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86244B2 (en) | Wide field fundus camera with auto-montage at a single alignment | |
JP4916255B2 (ja) | 角膜撮影装置 | |
US20120050515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US20130208243A1 (en) |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A2776223A1 (en) | Imager, module for an imager,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 |
JP2014094141A (ja) | 眼科装置、制御方法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4083397A (ja) | 眼科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2014079392A (ja) | 眼科撮影装置 | |
JP3986350B2 (ja) | 眼科検査装置 | |
US20120188356A1 (en) | Method and examination device for imaging an organ | |
CN103799962A (zh) | 眼科装置、摄像控制装置及摄像控制方法 | |
CN102379682B (zh) | 眼科摄像装置及使用眼科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 | |
JP6124556B2 (ja) | 眼科装置及び眼科撮影方法 | |
JP5508140B2 (ja) | 眼底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 |
CN103799963A (zh) | 眼科装置、摄影控制装置及摄影控制方法 | |
JP2015146961A (ja) | 眼科装置及び眼科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3027617A (ja) | 眼科装置、眼科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20140132923A1 (en) | Ophthalmic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ophthalm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JP2021094456A (ja) | 眼科装置 | |
JP2023546642A (ja) | 携帯式かつ接続式かつ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な眼球イメージ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 |
JP2006068110A (ja) | 眼科装置 | |
CN219661675U (zh) | 一种眼科设备 | |
US12239379B2 (en) | Ophthalmic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hthalm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220117486A1 (en) | Ophthalmic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hthalm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JP4919862B2 (ja) | 角膜内皮撮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