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597131A - 合成纤维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7131A
CN103597131A CN201180071553.0A CN201180071553A CN103597131A CN 103597131 A CN103597131 A CN 103597131A CN 201180071553 A CN201180071553 A CN 201180071553A CN 103597131 A CN103597131 A CN 103597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ynthetic fiber
entwining
mean value
d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5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7131B (zh
Inventor
伊势史章
水野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9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7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 D01F6/605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from aromatic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2Inflatable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73Tensile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09Fabric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8Physical dimen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Air Bag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在织密度、透气度等物性均匀的织物中使用的、纬丝喂入稳定性优异的适于高密度高速织造的合成纤维,本发明的合成纤维为具有下述特征的合成纤维:纤度为200~720dtex,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超过75cN/dtex且小于150cN/dtex,该中间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为5%以下。

Description

合成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良高密度高速织造的织布的均匀性的合成纤维。特别涉及用于改良在气囊用途中使用的织布的透气度均匀性所使用的合成纤维。
背景技术
合成纤维通过制成高密度织物而具有各种材料用途。其中,气囊用途较重要。
气囊装置是在交通工具的撞击事故中拘束搭乘者的安全装置。气囊装置由撞击传感器和作为气体发生器的充气机和气囊构成。气囊由合成纤维的织物制成,其耐受充气机推进剂的反应中的热量、以数十微秒展开、通过展开的囊的膨胀气体而实现吸收搭乘者的冲击能量的功能。
气囊需要在展开时、搭乘者冲击时不会破袋这样的机械特性,进行利用高密度的织物来满足必要的机械特性这样的物性设计。织物的织密度的均匀性是控制机械特性的均匀性的要因,存在提高织密度均匀性的要求。
另外,气囊需要利用气体瞬时展开,期望尽可能是不透气的,使用设置有树脂、弹性体的涂敷覆膜的涂敷织物,或使用借助因密度高而低透气那样地织成的无涂敷织物。织物的透气度的均匀性带来气囊的作用特性的均匀化。此外,在利用气体瞬时展开时,由透气度不均带来的局部的气体透气会形成展开应力的局部集中,有时会导致气囊破袋,存在提高透气度均匀性的要求。
在高密度织物的高速织造中,在将经丝(warp)供给至织机时,经丝与筘、综片的摩擦变得非常剧烈,经丝散开而经丝的开口基本上变得不充分,有时纬丝(weft)不会顺利地喂入而带来织物缺陷、停机。因此,已知将经丝上浆、或将经丝通过油脂成分、空气交缠使其集束来防止经丝的散开。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改善纬丝的集束性来达成织造性的改善。然而,存在在高速织造高密度织物时不能均匀地维持织布的物性这样的问题。即,关于高速的无梭织机中的纬丝喂入,即使使其从喷嘴侧到达喷嘴相反侧从而消除停机,但关于纬丝飞行性,还是产生了到达速度偏差变得显著、织物性状的均匀性受损这样的问题。
近年来,在气囊用途中,进行了使用细纤度且高强度的合成纤维来谋求织物的轻量化的开发,但越是细纤度越需要高密度,因此期望以更高速进行织造。另外,因密度高而低透气那样地织成的无涂敷织物难以确保透气性的均匀性。在气囊用途中,由于织密度的均匀性、透气度的均匀性与气囊性能直接相关,在更细纤度且高强度的合成纤维中,变得需要改善高速织造中的织物的物性均匀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67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于高密度高速织造的合成纤维,特别在于提供用于得到织密度、透气度等物性均匀的织物的、纬丝喂入稳定性优异的合成纤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物性的合成纤维,可改良高速织造时的纬丝喂入稳定性、获得均匀的织物物性,从而完成本发明。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合成纤维,其特征在于,纤度为200~720dtex,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超过75cN/dtex且小于150cN/dtex,该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为5%以下。
(2)上述(1)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超过80cN/dtex且小于120cN/dtex。
(3)上述(1)或(2)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为10~12%。
(4)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长丝数量为65~200根。
(5)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非交缠部长度的平均值为10~65mm。
(6)上述(5)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交缠部长度的平均值为20mm以下,该非交缠部长度的变异系数为30%以下。
(7)上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沸水收缩率为5.5%以上。
(8)上述(7)所述的合成纤维,其沸水收缩率为7.0%以上。
(9)上述(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拉伸强度为8.5cN/dtex以上。
(10)上述(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中,合成纤维为聚酰胺纤维。
(11)上述(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中,对从喷丝头纺出的丝状进行包括冷拉伸和热拉伸的多级拉伸,然后进行多级降温热固定。
(12)上述(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用于气囊用织物。
(13)一种气囊基布,其是由上述(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制成的。
(14)一种气囊,其是由上述(13)所述的气囊基布制成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高速织造性优异,尤其纬丝喂入的稳定性优异,在制成高密度织物时,织密度均匀性、透气度均匀性优异。进而,由于由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得到的织物作为气囊织物的织密度均匀性、透气度均匀性优异,因此可得到均匀的气囊,可得到无破袋的可靠性高的气囊。
附图说明
图1为对制造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为对制造以往的合成纤维的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3为对制造以往的合成纤维的装置的另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4为对将丝条浸渍在水中时的交缠部和非交缠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5为对用于求出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负荷-拉伸曲线进行说明的图。
图6为对在实施例中使用的圆形模拟气囊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优选为由聚酰胺、聚酯的复丝形成的长纤维。特别优选聚酰胺纤维,由于熔点高、热容量也大,因此在将气囊进行火药展开的情况下基于耐熔融性的耐爆裂性优异。例如可列举出由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聚酰胺4·6、它们的共聚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形成的纤维。其中,优选为主要由聚六亚甲基己二酰二胺纤维形成的聚酰胺6·6纤维。聚六亚甲基己二酰二胺纤维是指由100%的六亚甲基二胺和已二酸构成的熔点为250℃以上的聚酰胺纤维。本发明的聚酰胺6·6纤维在熔点不低于250℃的范围下,可以为由在聚六亚甲基己二酰二胺中共聚或者混合聚酰胺6、聚酰胺6·I、聚酰胺6·10、聚酰胺6·T等而得到的聚合物形成的纤维。
在本发明中,合成纤维的纤度为200~720dtex。如果为200dtex以上,则在制成材料用途的织物时,具有充分的机械物性。如果为720dtex以下,则在通过无梭织机进行800rpm以上的高速织造时,在进行纬丝喂入方面不会因输送重量过重而变得无法追随。关于下限,进一步优选为220dtex以上,另外,关于上限,进一步优选为500dtex以下,特别优选为450dtex以下。
在本发明中,纤维的拉伸试验中的物性是重要的。可以由在纤维的拉伸试验中获得的“负荷-伸长”曲线基于JIS L 1017(7.8初始拉伸阻力度)的测试方法的记载求得拉伸弹性。在JIS L 1017中求出了拉伸初始的拉伸弹性,但不限于拉伸试验的拉伸初始,求出由拉伸初始至断裂为止的全部伸长区域下的拉伸弹性时,均能够获得“拉伸弹性-伸长”曲线。该曲线显示下述特性:通常在拉伸初始显出小的极大,接着在至断裂为止的中间的伸长区域下显示拉伸弹性的最大值,然后弹性值减少直至断裂。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超过75cN/dtex且小于150cN/dtex。中间负荷弹性模量(cN/dtex)是指“拉伸弹性-伸长”曲线中的拉伸弹性的最大值。由于中间负荷弹性模量高,因此纤维相对于高速的纬丝喂入的应答好,纬丝喂入的到达时间短。即,高速织造性优异。在用织机动作的时机(timing)即曲柄角来评价织机中的纬丝到达喷嘴相反侧的时间时,可观测到如果中间负荷弹性模量高,则会以更小的曲柄角到达。如果曲柄角小,则能够判断纬丝喂入对高速织造能够良好地追随。即,中间负荷弹性模量高有助于降低织造时的曲柄角。如果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超过75cN/dtex,则有助于降成更小的曲柄角。进一步优选为超过80cN/dtex,最优选超过85cN/dtex。另一方面,考虑到其他特性以及制造成本等时,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在合成纤维中优选为基本上小于150cN/dtex。进一步作为高品位的纤维,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更优选为小于120cN/dtex。
在本发明中,通过后述的方法求得的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优选为5%以下。在用织机动作的时机即曲柄角来评价织机中的纬丝到达喷嘴相反侧的时间时,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越小,则纬丝到达喷嘴相反侧的时间的偏差越小,曲柄角的值的偏差越小。期望中间负荷弹性模量无变动。如果纬丝到达喷嘴相反侧的时间无偏差,则纬丝会以均匀的喂入条件引入。
纬丝如果为喷水织机则通过水滴流、如果为喷气织机则通过压气的空气流输送引入,纬丝飞行。进行这样的输送引入时,通过瞬间的引入,一边拉伸一边到达至喷嘴相反侧,与经丝交叉而打纬来形成织物。此时,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偏差带来纬丝喂入时的纬丝的拉伸度的差别,带来织成的织物的布卷宽度的差别,经过织造之后的加工产生织密度差、或产生透气度差。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为5%以下且越少则织密度不均、透气度不均变得越少。更优选为3%以下。由于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越高,则由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带来的对织物物性的均匀性的影响越大,因此在提高了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合成纤维中,与以往相比降低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对织物物性的均匀性而言是更有效的。通过降低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织物中的透气度不均变少,因此能够避免由于高压气体展开而在相对高透气的部位处产生气体泄露,由此发展至囊爆裂之类的事态。考虑到其他特性以及制造成本等时,合成纤维的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基本上为0.1%以上。
在本发明中,拉伸弹性显示最大值时的伸长率、即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优选为10~12%。如果在上述的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高的基础上,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小,则纤维对高速的纬丝喂入的应答好,纬丝喂入的到达时间短。即,高速织造性优异。在用织机动作的时机即曲柄角来评价织机中的纬丝到达喷嘴相反侧的时间时,可观测到如果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为12%以下,则以更小的曲柄角到达。如果曲柄角小,则能够判断纬丝喂入对高速织造能够良好地追随。更优选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值小于11.5%。考虑到其他特性以及制造成本等时,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在合成纤维中优选为基本上10%以上。作为高品位的纤维,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更优选为10.5%以上。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长丝数量优选为65~200根。如果长丝数量为65根以上,则相对于水滴流、空气流的纬丝输送流,基于长丝表面处的流体摩擦的输送效率高,纬丝喂入速度快。即,曲柄角小,易于追随高速织造。更优选为70根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根以上。如果长丝数量为200根以下,则用于赋予复丝交缠的空气交缠的能量利用好,可给予均匀且良好的交缠,故有利。更优选为150根以下。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交缠部长度的平均值为20mm以下,非交缠部长度的平均值为10~65mm,非交缠部长度的变异系数为30%以下。
关于本发明中的合成纤维的交缠,通过水浸法测定的交缠部长度优选为20mm以下且2mm以上。如果交缠部长度为20mm以下,则在进行纬丝喂入时,几乎不存下述情况:在纬丝输送流即水滴流、空气流的水、空气的包含性差;或因飞行不足而诱发织造故障。更优选为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如果交缠部长度为2mm以上,则变成可以满足作为经丝所要求的集束性。非交缠部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且65mm以下。如果非交缠部长度为10mm以上,则在进行纬丝喂入时,不存在下述情况:纬丝输送流即水滴流、空气流的水、空气的包含性差;或因飞行不足而诱发织造故障。更优选为30mm以上。如果非交缠部长度为65mm以下,则不会由于在丝条的长度方向产生单丝长度的偏差而促进织造中的断头、起毛的产生。此外,不会存在由于载于水滴流、空气流的纬丝的单丝扩开而表观的纬丝截面变得过大的情况,因此不会受到开口的经丝的干涉而导致纬丝飞行时间出现偏差。更优选为60mm以下。通过后述的方法求得的非交缠部长度的变异系数优选为30%以下。如果非交缠部长度的变异系数为30%以下,则几乎不会有在织造时丝条的散开、松弛增大而带来停机、织物缺陷的情况。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沸水收缩率优选为5.5%以上。如果沸水收缩率为5.5%以上,则能够有助于在织造后的加工工序中使织物收缩、使织物的整理物成为高密度。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沸水收缩率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如果沸水收缩率为7.0%以上,则在织造后的加工工序中会使织物收缩,能够有助于织物机械物性的偏差的均匀化。特别优选为7.5%以上。考虑到其他特性以及制造成本等时,高强度的合成纤维的沸水收缩率优选基本上为13.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以下。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油剂附着率优选为0.6~1.5wt%。如果为1.5wt%以下,则几乎不会由于黏腻(粘性)导致纬丝难以飞行。另外,几乎不会存在下述情况:由于单丝集束过于良好而为由交缠带来的单丝集束以上从而表观截面积减小,导致作为纬丝输送介质的空气、水失去纬丝输送力。即,曲柄角不会明显变大。另一方面,如果为0.6wt%以上,则可借助恰当的摩擦降低效果而顺利地供给纬丝,因此曲柄角不会变动。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拉伸强度优选为8.5cN/dtex以上。如果拉伸强度高达8.5cN/dtex以上,则有助于织物的机械特性提高,有利于在制丝时提高中间负荷弹性模量。更优选为9.0cN/dtex以上,最优选为9.5cN/dtex以上。考虑到其他特性以及制造成本等时,合成纤维的拉伸强度为基本上10.5cN/dtex以下。
对制造基于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为示出制造本发明的纤维的设备的一例的说明图。首先,熔融状态的聚合物通过被称为纺丝头(spin head)(1)的纺丝机的一部分来均温化,通过喷丝头(2)纺出。纺出的聚合物通过来自冷却腔(3)的冷风形成固化的丝条。在各末端汇集而成的丝条其后通过具有给油辊(4)的给油装置赋予整理剂,然后进入基于由牵引辊(21)、第1辊(22)~第5辊(26)形成的辊组的拉伸工序。即,丝条通过辊(21)以规定的速度牵引后以若干的拉紧力导至第1段辊,利用从第1段辊(22)至多级的加热拉伸辊(23)及(24)拉伸,然后经过多级的冷却辊(25)及(26),从丝道调节导丝器(9)通过并供给至交缠赋予装置(10),利用卷取机(11)卷取。
在本发明中,拉伸工序优选使用热辊,能够借助辊与丝的接触长度的设计使得基于导热的温度控制变得充分。关于在本发明中适宜的多级拉伸,首先,进行第1阶段的冷拉伸。关于第1段辊(22)与第2段辊(23)之间的冷拉伸,优选的是,第1阶段拉伸的温度设成低于150℃,并以第1阶段拉伸比相对于总拉伸比为25%至55%这样的分配率进行拉伸。更优选为30%至50%,进一步优选为35%至45%。第1阶段的拉伸比例如可以设为小于3倍、更优选设为2.8倍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2.5倍以下。通过将第1阶段拉伸比相对于总拉伸比的分配抑制为少、将第2阶段的拉伸比的分配增加,能够稳定地显示更高强度且中间弹性伸长率抑制为低的纤维物性。另外,具有高强度且高热收缩率的丝的拉伸工序可稳定地进行。第1阶段的冷拉伸可以以多级进行,只要一边以低于150℃的温度设定依次提高拉伸温度一边进行拉伸即可。在第1阶段的冷拉伸中,为了固定拉伸起始点位置而优选从由纺出丝的无水玻璃化转变温度至进一步低约60℃的温度之间的温度设定冷拉伸辊温度(图的示例中为第1段辊)。例如,第1段拉伸的辊温度设定为20℃至90℃,更优选为超过50℃至80℃为止,进一步优选为超过60℃至70℃为止。进一步,可以继续提高设定温度至最高低于150℃为止、更优选为至120℃为止依次提高温度进行多级拉伸。第2阶段的热拉伸在第2段辊(23)与第3段辊(24)间实施,第2段辊设定成150℃以上,拉伸至达到总拉伸比为止。第2阶段的热拉伸可以通过多级进行,只要在150℃以上的温度设定下一边依次提高拉伸温度一边进行拉伸即可。总拉伸比只要按显示期望的拉伸强度物性的方式设定即可。例如为5倍至6倍左右。在第2阶段的热拉伸中,关于拉伸辊温度,优选将与拉伸丝的定长约束熔点相比低约30℃的温度作为最高温度来进行150℃以上的拉伸,为了进行高拉伸优选尽可能高温。例如,热拉伸辊温度(图的示例中为第2段辊)优选为180℃至240℃,更优选为200℃至220℃。进一步,可以继续提高设定温度至240℃为止、更优选至230℃为止依次提高温度进行多级拉伸。
为了以第1段拉伸比相对于总拉伸比为25%至55%这样的分配进行稳定拉伸,为了使拉伸丝条在拉伸辊上滑动,只要增加以第2段拉伸为起始的拉伸辊的表面粗糙度即可。表面粗糙度优选按Ra计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2.0~5.0μm,进一步优选为3.0~5.0μm。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热拉伸以后的辊为热固定工序,一边以多级依次降低温度一边将聚合物取向结构进行热固定并卷取。在图1的示例中,至第3段辊(24)为止完成热拉伸,使用第3段辊(24)至第5段辊(26),以3阶段进行热固定至卷取为止。第3段辊(24)为开始热固定工序的温度,在热固定工序中设为最高温度。该第3段辊(24)温度将与拉伸丝的定长约束熔点相比低约30℃的温度作为最高温度,优选相对于最终热拉伸温度、即第2段辊(23)温度为正30℃至负50℃的范围。第4段辊优选相对于第3段辊设为低温、其温度差优选设为10℃至60℃,更优选设为20℃至50℃,进一步优选设为30℃至40℃。第5段辊进一步降低温度,设为低于150℃的温度、优选设为140℃至100℃,与第4段辊的温度差优选设为10℃至60℃、更优选为20℃至50℃、进一步优选为30℃至40℃。像这样,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热固定工序中,进行至少以2阶段、更优选以3阶段以上进行降温的多级降温热固定。继续利用卷取机11卷取。在第3段辊(24)至第5段辊(26)间,适当地使其缓和,各辊速度比优选设为1.0至0.90,更优选设为1.0至0.94。热固定工序中整体的缓和速度比优选设为1.0至0.90。像这样,通过尽可能增加缓和速度比并保持拉紧,在热固定工序中尽可能保持取向结构,由此能够提高中间负荷弹性模量、而且将中间弹性伸长率抑制为低。
另外,如果在热拉伸结束后,第3段辊(24)的温度设定相对于至第2段辊(23)为止的热拉伸温度为低温设定,则越设为低温越能够增大沸水收缩率。通过这样地一边以多级依次降低温度一边热固定,由此能够使纤维的热收缩稳定化、降低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并且可获得中间负荷弹性模量高且中间弹性伸长率抑制为低的纤维物性。即使在第5段辊(26)(最终辊)与卷取机之间也能够进行1.0至0.85的速度比的缓和处理。另一方面,通过将第5段辊(26)(最终辊)的温度设为低温,能够将与卷取机(11)之间的卷取张力抑制为低,从而提高交缠赋予的效率、还能够消除张力变动来改善交缠的均匀性。最终辊的温度优选为150℃以下且至室温(非加热)为止,更优选为140℃以下且至80℃为止。
对通过给油装置赋予的整理剂没有特别限定,制丝工序中丝条的拉伸可顺利地进行那样地、平滑性优异且具有耐热性的整理剂从丝条品位、产业材料用途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作为满足这种特性的整理剂组成,例如可优选使用将二价脂肪酸酯化合物、含有环氧烷的二价脂肪酸酯化合物、多元醇环氧烷加成物、以及含有环氧烷的多元醇环氧烷加成物等作为主要成分的整理剂。整理剂可没有任何限定地使用通过矿物油等稀释了的整理剂、水系的乳液等,但考虑到与后工序中的水的相容性时优选为乳液。整理剂的赋予率可以适当地赋予至0.6~1.5重量%为止等。为了提高纬丝飞行性,避免由整理剂带来的黏腻,优选设赋予率为0.6~1.0重量%。
在交缠赋予装置(10)的上流部和下流部处,设置了用于使丝的行走稳定的丝道调节导丝器(9)。从得到偏差少的交缠丝方面考虑,优选的方法是将由丝道调节导丝器(9)与交缠赋予装置的交缠喷嘴部限定的丝行走角度保持在1~10°的范围。交缠赋予装置可以使用通过交缠喷嘴将压缩流体喷射到丝条的公知的装置。向丝条喷射的压缩流体优选以0.5~3.5kW的能量供给。
优选按非交缠长度不会过长的方式将压缩流体能量设为0.5kW以上,另外,还可抑制非交缠长度的偏差。如果提高压缩流体能量,则非交缠长度变短。优选按非交缠长度不会变得过短的方式将压缩流体能量设为3.5kW以下。另外,按不会将压缩流体能量设得过高的方式进行还会抑制非交缠长度的偏差。
压缩流体的供给能量可以由供给压力(MPa)和使用流量(Nm3/hr)的乘积算出,通过任意选择供给压力和交缠喷嘴的流体导入口径,能够满足上述供给能量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多级热固定法中,第5段辊(26)(最终辊)与卷取机(11)之间的卷取张力的变动少且稳定化。进一步,通过按将第5段辊(26)(最终辊)与卷取机(11)之间的卷取张力调整为0.1~0.3cN/dtex的范围,本发明的交缠丝成为其交缠部稳定且偏差少、尤其非交缠长度的偏差少的丝,同时能够使在解开卷装时的张力变动达到最小限,卷装的解开性也优异。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可以通过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状织机、多相织机等各种织机编织织物。尤其适合800rpm以上的高速织造。
织造后可以通过精炼工序除去油分,也可以省略精炼工序。可以将织物进行温水、热风处理使其收缩。在该收缩工序中可以对织物的宽度方向、布卷长度方向进行张力控制、或调整尺寸变化率。由于织物的宽度方向的张力控制、尺寸变化率控制以布卷总长进行一致设定,因此由纬丝喂入时的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偏差引起的织物物性的不均匀的缓和受到限定。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适合制成高密度织物,可制成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至2500的织物,更优选制成2200至2500的织物。此外,布面覆盖系数为{经丝密度(根/2.54cm)×(经丝纤度(dtex))1/2+纬丝密度(根/2.54cm)×(纬丝纤度(dtex))1/2}。
使用了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织物也可以制成高密度织物而在无涂敷气囊用途中使用。另外,还可以涂敷树脂、弹性体而在涂敷气囊用途中使用。
实施例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在说明书正文和实施例中使用的物性的定义和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1)纤度、拉伸强度
通过JIS L 1017 7.3以及7.5测定。此外,拉伸强度是对试样施加8次/10cm的捻,在试样长250mm、拉伸速度300mm/分钟下测定的值。
(2)中间负荷弹性模量、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中间弹性伸长率
由应用JIS L 1017 7.8项所述的初始拉伸阻力度而得到图5所示的负荷-伸长曲线求出。在7.8项中从负荷-伸长曲线的接近原点处的切线角的最大点求出拉伸阻力度来作为初始拉伸阻力度,但在本发明中代替其,从原点与切断负荷之间的大致中间地点处观测到的切线角的最大点C求出拉伸阻力度,将其作为中间负荷弹性模量R。即,中间负荷弹性模量R以下式表示。
R=F/(L‘/L×d)
此处,F为C地点处的负荷(cN),L为试样长,L‘为C地点的垂线和拉伸轴的交点H与切线和拉伸轴的交点T之间的长度(T-H),d为纤度(dtex)。另外,将切线角的最大点C处的伸长率H设为中间弹性伸长率。
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CV以下式表示。CV值越高表示偏差越大。
CV(%)=(s/X)×100
此处,s为标准偏差,X为平均值。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按下述求出:沿卷取丝的丝长方向任意取样50个试样,对各个试样通过上述方法求出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3)交缠部长度、非交缠部长度
交缠数测定用的水浴为长度1.0m、宽度20cm、高度(水深)15cm的尺寸,从供给口供给的水通过从浴中溢流来排水。即,通过总是以约500cc/分钟的流量供给新的水来更新测定浴内的水。通过水浸法测定丝条的交缠数时,通过标度测定如图4所示在水面扩散的丝条的交缠部的长度a和非交缠部的长度b。重复25次这些测定来求出平均值。
(4)非交缠部长度的变异系数CV
对在上述(3)项中测定的非交缠部长度,通过以下的计算来求出。CV值越高表示偏差越大。
CV(%)=(s/X)×100
此处,s为标准偏差,X为平均值。
(5)沸水收缩率
通过JIS L 1017 8.14测定。
(6)整理剂附着率
通过JIS L 1017 7.16测定。
(7)织造评价
通过DORNIER公司制造的喷气织机AS类型(AWS4/J280)以900rpm的速度织平纹组织,通过织机动作的时机即曲柄角,检出纬丝喂入时到达喷嘴相反侧的时间。关于曲柄角,由54000次的纬丝引入数据求出平均值和变异系数CV。变异系数CV由下式计算。
CV(%)=(s/X)×100
此处,s为标准偏差,X为平均值。
另外,在织造时的停机中,区分为由经丝的集束性的相关缺陷导致的停机的情况、以及由纬丝的飞行性的相关缺陷导致的停机的情况,按下述基准评价纬丝原因的停机频率(次/台/天)。
○:3次/台/天以下的停机
△:10次/台/天以下的停机
×:超过10次/台/天的停机
(8)透气度评价
使用Porous Metrials,Inc.制造的毛细管流动孔径分析仪(Capillary FlowPorometer)(CFP-1200AEX),从织物采取直径为25mm的测定用试样,利用Gal Wick浸渍液绘制从空气压力0至200kPa的湿透/干透透气量曲线,求出100kPa下的透气度,由任选的10个位置的试样的测定通过下式求出变异系数CV值。
CV(%)=(s/X)×100
此处,s为标准偏差,X为平均值。
(9)气囊膨胀压力评价
将织物裁断成能够确保直径30cm的膨胀尺寸的圆形状,以将其2张贴合的形式,缝制图6的(a)所示的模拟气囊。如图6的(a)所示,在该气囊处设置100mm×80mm的气体导入口,将导入口的气囊贴合位置的一部分插入形成为筒状的气体喷出口,按气体不会泄露的方式密闭固定。
从气体喷出口导入900L/分钟的空气,测量膨胀压力(kPa),评价膨胀时的气体泄露性。
(10)气囊爆裂评价
对于与前项同样的模拟气囊,如图6的(b)~(d)所示,以气体导入口为中心,将向左右以半圆状扩展的模拟气囊朝中心分别按不会重叠的方式折叠后,从气体导入口的相反侧向导入口侧以10cm间隔进行3次折叠。
以970cc罐压15MPa的高压压缩氦气实施10次展开性评价,对气囊进行概观检査,结果按下述基准评价耐爆裂性。
○:爆裂(破袋)、缝制缝隙均无
△:无爆裂,在1袋以上有缝制缝隙
×:有1袋以上的爆裂
(11)粗糙度
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器(小坂株式会社制造,SURFCORDER SE-40D),通过依据JIS B0651的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的基准测定的值,测定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
[实施例1]
通过图1所示的装置,将利用常用方法的聚合方法得到的90%甲酸相对粘度为80的尼龙66聚合物在300℃下熔融后,由纺丝头(1)使其均温化,通过孔数72的喷丝头(2)喷出,利用直接纺丝拉伸工艺卷取,将470dtex、72长丝的聚酰胺66纤维进行制丝。即,喷出的尼龙66聚合物通过冷风腔(3)冷却固化而形成丝条,然后使其依次通过给油辊(4)、牵引辊(21)、第1辊(22)~第5辊(26),通过丝道调节导丝器(9)使丝行走稳定,然后通过交缠赋予装置(10)对丝条赋予交缠并卷取。
关于各辊的温度,牵引辊(21)设为室温,第1辊(22)设为65℃,第2辊(23)设为200℃,第3辊(24)设为220℃。第4辊(25)为180℃,第5辊(26)为140℃。关于拉伸分配,第1辊/牵引辊速度比为1.01倍的拉紧,且第2辊/第1辊的拉伸比为2.25倍、第3辊/第2辊的拉伸比为2.55倍的拉伸。第2辊的表面粗糙度为4.0μm。在热固定中,按第4辊/第3辊速度比为1.0、第5辊/第4辊速度比为0.99、第5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为0.94的方式缓和并卷取。交缠赋予装置设置在第5辊(26)与卷取机(11)之间,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为0.3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74kW。整理剂的赋予量为1.0重量%。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记于表1。
将所得聚酰胺66纤维通过DORNIER公司制造的喷气织机AS类型(AWS4/J280)以900rpm的速度得到平纹组织织物。在织造工序中,评价纬丝的飞行性所涉及的曲柄角。曲柄角小而稳定,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1。
所得织物通过80℃的连续精炼进行精炼,通过170℃的拉幅器以织物喂送的超喂4%、将织物宽度以1%的缩幅进行热定形,得到经丝和纬丝的织密度为平均2.54cm55根×55根的织物。将其设为无涂敷织物,评价透气度不均,评价由空气透气导致的在膨胀压力下的气体泄露,此外,评价基于高压气体展开的爆裂特性。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1。膨胀压力高而气体泄露少,另外,透气度不均较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2]
在纺丝工序的热固定中,第5辊/第4辊速度比设为1.00,第5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设为0.9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提高,织造的曲柄角更小且稳定,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较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3]
纺丝工序中的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设为0.42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1.04kW,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动率稍变大,织造的曲柄角的偏差稍变大,但透气度不均较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4]
在纺丝工序中通过孔数140的喷丝头纺丝,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织造的曲柄角小,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也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5]
在纺丝工序中通过孔数180的喷丝头纺丝,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织造的曲柄角小,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也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6]
纺丝工序中的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设为0.2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53kW,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织造的曲柄角稍变小,另一方面,停机稍多。曲柄角的偏差稍变大,但透气度不均较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7]
在纺丝工序的热固定中,第4辊温度设为200℃,第5辊/第4辊速度比设为0.9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沸水收缩率降低,织造的曲柄角小且稳定,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稍大,但耐爆裂性能稳定。
[实施例8]
在纺丝工序中,增加通过给油辊的整理剂赋予量,设为1.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织造的曲柄角稍变大,偏差也稍增加,但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较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9]
在纺丝工序中通过孔数60的喷丝头纺丝,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织造的曲柄角变大,偏差也稍增加。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稍大,但耐爆裂性能大致稳定。
[实施例10]
在纺丝工序中纤度设为235dtex,织造加工的织密度设为经纬均为75根/2.54c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稍大,但织造的曲柄角小,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较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11]
在纺丝工序的热固定中,第3辊温度设为210℃,第4辊温度设为190℃,第5辊/第4辊速度比设为0.99,第5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设为0.9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沸水收缩率提高,织造的曲柄角小且稳定,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较小,耐爆裂性能也稳定。
[实施例12]
纺丝工序中的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设为0.15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29kW,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和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非交缠长度稍变大,织造的曲柄角的偏差稍变大,对透气性偏差有影响。关于高压气体展开评价,可靠性稍差但具有耐爆裂性能。
[实施例13]
使用图1所示的装置,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纺丝。关于各辊的温度,牵引辊(21)设于室温,第1辊(22)设为65℃,第2辊(23)设为200℃,第3辊(24)设为210℃。第4辊(25)为180℃,第5辊(26)为140℃。关于拉伸分配,第1辊/牵引辊速度比为1.01倍的拉紧,且第2辊/第1辊的拉伸比为2.15倍、第3辊/第2辊的拉伸比为2.55倍的拉伸。第2辊的表面粗糙度为4.0μm。在热固定中,按第4辊/第3辊速度比为1.0、第5辊/第4辊速度比为0.99、第5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为0.94的方式缓和并卷取。交缠赋予装置设置在第5辊(26)与卷取机(11)之间,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为0.3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74kW。整理剂的赋予量为1.0重量%。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示于表1。
使用所得聚酰胺66纤维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织造加工,得到织密度为经纬均为55根/2.54cm的无涂敷织物。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纬丝的飞行性所涉及的曲柄角较大,其偏差也较大,但织造性稳定。透气度不均稍大,且关于基于高压气体展开的爆裂特性,可靠性稍差但具有耐爆裂性能。
[比较例1]
使用图2所示的装置。将通过常用方法的聚合方法得到的90%甲酸相对粘度为80的尼龙66聚合物在300℃下熔融后,由纺丝头(1)使其均温化,通过孔数72的喷丝头(2)喷出,利用直接纺丝拉伸工艺卷取,将470dtex、72长丝的聚酰胺66纤维进行制丝。即,喷出的尼龙66聚合物通过冷风腔(3)冷却固化而形成丝条,然后使其依次通过给油辊(4)、牵引辊(21)、第1辊(22)~第4辊(25),通过丝道调节导丝器(9)使丝行走稳定,然后通过交缠赋予装置(10)对丝条赋予交缠并卷取。
关于各辊的温度,牵引辊(21)设为室温,第1辊(22)设为65℃,第2辊(23)设为220℃,第3辊(24)设为180℃。第4辊(25)为140℃。关于拉伸分配,第1辊/牵引辊速度比为1.01倍的拉紧,且第2辊/第1辊的拉伸比为3.55倍、第3辊/第2辊的拉伸比为1.60倍的拉伸。第2辊的表面粗糙度为1.5μm。关于热固定,第4辊/第3辊速度比设为1.0。以第4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为0.92的方式缓和并卷取。交缠赋予装置设置在第4辊(25)与卷取机(11)之间,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为0.3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74kW。整理剂的赋予量为1.0重量%。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示于表1。
使用所得聚酰胺66纤维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织造加工,得到织密度为经纬均为55根/2.54cm的无涂敷织物。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由于冷拉伸比率大,因此纤维物性的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小,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也大。高拉伸的制丝工序稍不稳定,且起毛多。在织造工序中,停机稍多。由于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小,因此织造的曲柄角大,膨胀的气体泄露多。由于冷拉伸比率大,因此曲柄角的偏差也大。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较大、透气不均较大,因此耐爆裂性能不稳定。
[比较例2]
使用图3所示的装置。将通过常用方法的聚合方法得到的90%甲酸相对粘度为80的尼龙66聚合物在300℃下熔融后,由纺丝头(1)使其均温化,通过孔数72的喷丝头(2)喷出,利用直接纺丝拉伸工艺卷取,将470dtex、72长丝的聚酰胺66纤维进行制丝。即,喷出的尼龙66聚合物通过冷风腔(3)冷却固化而形成丝条,然后使其依次通过给油辊(4)、牵引辊(21)、第1辊(22)~第3辊(24),通过丝道调节导丝器(9)使丝行走稳定,然后通过交缠赋予装置(10)对丝条赋予交缠并卷取。
关于各辊的温度,牵引辊(21)设为室温,第1辊(22)设为65℃,第2辊(23)设为220℃,第3辊(24)设为180℃。关于拉伸分配,第1辊/牵引辊速度比为1.01倍的拉紧,且第2辊/第1辊的拉伸比为3.55倍、第3辊/第2辊的拉伸比为1.60倍的拉伸。第2辊的表面粗糙度为1.5μm。关于热固定,第3辊/卷取机速度比设为0.94。交缠赋予装置设置在第3辊(24)与卷取机(11)之间,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为0.3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74kW。整理剂的赋予量为1.0重量%。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示于表1。
使用所得聚酰胺66纤维,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织造加工,得到织密度为经纬均为55根/2.54cm的无涂敷织物。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由于冷拉伸比率大,此外热固定的松弛工序仅为1级,因此虽然调节松弛速度比,进行增强了拉紧的热固定,但是纤维物性的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小,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也大。膨胀的气体泄露更多。由于冷拉伸比率大,因此织造的曲柄角大,偏差也更大。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更大,耐爆裂性能不稳定。
[比较例3]
与比较例1同样地使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纺丝。牵引辊(21)设为室温,第1辊(22)设为65℃,第2辊(23)设为180℃,第3辊(24)设为170℃。第4辊(25)为140℃。关于拉伸分配,第1辊/牵引辊速度比为1.01倍的拉紧,且第2辊/第1辊的拉伸比为3.55倍、第3辊/第2辊的拉伸比为1.65倍的拉伸。第2辊的表面粗糙度为1.5μm。关于热固定,按第4辊/第3辊速度比设为1.0、第4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为0.96的方式缓和并卷取。交缠赋予装置设置在第4辊(25)与卷取机(11)之间,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为0.3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74kW。整理剂的赋予量为1.0重量%。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示于表1。
使用所得聚酰胺66纤维,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织造加工,得到无涂敷织物。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借助调节松弛速度比,与比较例1相比进一步增强拉紧,通过进行这样的热固定,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大,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变小。膨胀的气体泄露也少。然而,张力缓和的稳定化不完全且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偏差大。织造的曲柄角小,但偏差大。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较大,耐爆裂性能不稳定。
[比较例4]
与比较例1同样地使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纺丝。牵引辊(21)设为室温,第1辊(22)设为65℃,第2辊(23)设为210℃,第3辊(24)设为180℃。第4辊(25)为140℃。关于拉伸分配,第1辊/牵引辊速度比为1.01倍的拉紧,且第2辊/第1辊的拉伸比为3.55倍、第3辊/第2辊的拉伸比为1.60倍的拉伸。第2辊的表面粗糙度为1.5μm。在热固定中,按第4辊/第3辊速度比设为1.0、第4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为0.93的方式缓和并卷取。交缠赋予装置设置在第4辊(25)与卷取机(11)之间,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为0.3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74kW。整理剂的赋予量为1.0重量%。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示于表1。
使用所得聚酰胺66纤维,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织造加工,得到无涂敷织物。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借助松弛速度比来进行与比较例3相比拉紧降低了的热固定。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变小,偏差也变小。然而,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变大。膨胀的气体泄露多。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较大,耐爆裂性能不稳定。
[比较例5]
与比较例1同样地使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纺丝。牵引辊(21)设为室温,第1辊(22)设为65℃,第2辊(23)设为220℃,第3辊(24)设为180℃。第4辊(25)为140℃。关于拉伸分配,第1辊/牵引辊速度比为1.01倍的拉紧,且第2辊/第1辊的拉伸比为3.45倍、第3辊/第2辊的拉伸比为1.45倍的拉伸。第2辊的表面粗糙度为1.5μm。在热固定中,按第4辊/第3辊速度比设为1.0、第4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为0.92的方式缓和并卷取。交缠赋予装置设置在第4辊(25)与卷取机(11)之间,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为0.3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74kW。整理剂的赋予量为1.0重量%。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示于表1。
使用所得聚酰胺66纤维,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织造加工,得到无涂敷织物。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由于冷拉伸比率大、总拉伸比也低,因此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更小,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也大。另一方面,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偏差小。膨胀的气体泄露多。这是由于所得纤维的强度为8.0cN/dtex,尽管强度小但不至于爆裂,然而可观测到缝隙、气体泄露也过多。因此无法期待缓冲功能。
[比较例6]
使用图2所示的装置。将利用常用方法的聚合方法得到的90%甲酸相对粘度为80的尼龙66聚合物在300℃下熔融后,由纺丝头(1)使其均温化,通过孔数72的喷丝头(2)喷出,利用直接纺丝拉伸工艺卷取,将470dtex、72长丝的聚酰胺66纤维进行制丝。即,喷出的尼龙66聚合物通过冷风腔(3)冷却固化而形成丝条,然后使其依次通过给油辊(4)、牵引辊(21)、第1辊(22)~第4辊(25),通过丝道调节导丝器(9)使丝行走稳定,然后通过交缠赋予装置(10)对丝条赋予交缠并卷取。
关于各辊的温度,牵引辊(21)设为室温,第1辊(22)设为65℃,第2辊(23)设为230℃,第3辊(24)设为200℃。第4辊(25)为140℃。关于拉伸分配,第1辊/牵引辊速度比为1.01倍的拉紧,且第2辊/第1辊的拉伸比为2.00倍、第3辊/第2辊的拉伸比为2.55倍的拉伸。在热固定中,按第4辊/第3辊速度比设为1.0、第4辊至卷取机的速度比为0.91的方式缓和并卷取。第2辊(23)的表面粗糙度增大,按Ra计为4.0μm。交缠赋予装置设置在第4辊(25)与卷取机(11)之间,压缩空气向交缠赋予装置的赋予为0.3MPa且空气供给能量设为0.74kW。整理剂的赋予量为1.0重量%。所得聚酰胺66纤维的物性等示于表1。
使用所得聚酰胺66纤维,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织造加工,得到无涂敷织物。所得织物的评价结果等示于表1。
通过在拉伸比分配中降低冷拉伸比,此外调整拉伸辊表面粗糙度,从而高拉伸的制丝工序变得稳定,起毛减少,因此在织造工序中,停机少而稳定。由于在热固定中松弛程度大,因此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较小,且囊的膨胀压力低,空气泄露多。织造的曲柄角大,虽然其偏差稍得到抑制,但无涂敷织物的透气度不均稍大,空气泄露也多,产生爆裂。
[表1]
Figure BDA000043413629000026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织成高密度织物的合成纤维,本发明的合成纤维适于高速织造。此外,本发明的合成纤维能够用于气囊用途的织物。尤其,本发明的合成纤维为高强度纤维,能够作为具有均匀的织密度、均匀的低透气性的涂敷或无涂敷气囊用织物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纺丝头
2    喷丝头
3    冷风腔
4    给油辊
9    丝道调节导丝器
10   交缠赋予装置
11   卷取机
21   牵引辊
22   第1辊
23   第2辊
24   第3辊
25   第4辊
26   第5辊
a    丝条的交缠部长度
b    丝条的非交缠部长度

Claims (14)

1.一种合成纤维,其特征在于,纤度为200~720dtex,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超过75cN/dtex且小于150cN/dtex,该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为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中间负荷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超过80cN/dtex且小于120cN/dtex。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中间弹性伸长率的平均值为10~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长丝数量为65~200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非交缠部长度的平均值为10~6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交缠部长度的平均值为20mm以下,该非交缠部长度的变异系数为3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沸水收缩率为5.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纤维,其沸水收缩率为7.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拉伸强度为8.5cN/dtex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中,合成纤维为聚酰胺纤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中,对从喷丝头纺出的丝状进行包括冷拉伸和热拉伸的多级拉伸,然后进行多级降温热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其用于气囊用织物。
13.一种气囊基布,其是由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制成的。
14.一种气囊,其是由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囊基布制成的。
CN201180071553.0A 2011-12-07 2011-12-07 合成纤维 Active CN1035971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8339 WO2013084322A1 (ja) 2011-12-07 2011-12-07 合成繊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7131A true CN103597131A (zh) 2014-02-19
CN103597131B CN103597131B (zh) 2015-04-15

Family

ID=48573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553.0A Active CN103597131B (zh) 2011-12-07 2011-12-07 合成纤维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45068B2 (zh)
EP (1) EP2752510B1 (zh)
JP (1) JP5253685B1 (zh)
KR (1) KR101586554B1 (zh)
CN (1) CN103597131B (zh)
MX (1) MX352851B (zh)
WO (1) WO2013084322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311A (zh) * 2014-08-15 2014-12-10 常州大学 一种改进的单向拉伸制备聚乙烯微孔隔膜的方法
CN105525371A (zh) * 2014-10-21 2016-04-2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6120001A (zh) * 2016-08-26 2016-11-16 山东合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力耐热pa66未拉伸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06120000A (zh) * 2016-08-26 2016-11-16 山东合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热性好的pa66未拉伸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06222769A (zh) * 2016-08-26 2016-12-14 山东合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细旦pa66未拉伸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07043959A (zh) * 2017-05-10 2017-08-15 海安县华荣化纤有限公司 12头纺锦纶6细旦低收缩工业丝的生产工艺
CN109371571A (zh) * 2018-11-30 2019-02-22 周宏辉 一种芯类填充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02349A (zh) * 2019-03-04 2021-08-24 东丽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6314A (zh) * 2013-10-30 2014-01-22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防母丝丝束滑移的方法
JP6627572B2 (ja) * 2016-02-29 2020-01-08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布帛
MX2019012361A (es) 2017-05-02 2020-11-09 Invista Textiles Uk Ltd Telas tejidas de baja permeabilidad y alta resistencia y metodos para elaborarlas.
US11708045B2 (en) 2017-09-29 2023-07-25 Inv Performance Materials, Llc Airbag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airbags
KR101973714B1 (ko) 2017-12-18 2019-04-29 김종렬 유동 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9168882A1 (en) * 2018-02-27 2019-09-0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One-piece wov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9199812A1 (en) * 2018-04-13 2019-10-17 Nike Innovate C.V. Knitted component with inlaid cushioning
EP3854919B1 (en) * 2018-09-19 2023-07-26 Toray Industries, Inc. Non-coated base fabric for airbag, airba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non-coated base fabric for airbag
EP4227453A4 (en) * 2020-10-05 2025-03-26 Asahi Chemical Ind POLYAMIDE FIBERS FOR AIRBAG AND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ING
GB202017576D0 (en) * 2020-11-06 2020-12-23 Invista Textiles Uk Ltd Airbag fabrics
CN117098882A (zh) * 2021-04-02 2023-11-21 旭化成株式会社 气囊用合成纤维和使用其的气囊用机织物的制造方法
TWI790173B (zh) * 2022-06-15 2023-01-11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聚醯胺56樹脂組成物、纖維、纖維絲束、纖維撚紗、纖維製品及輪胎簾布
WO2024162095A1 (ja) * 2023-01-30 2024-08-08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ポリアミド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320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Toray Ind Inc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CN101634074A (zh) * 2008-07-23 2010-01-2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用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1666007A (zh) * 2008-09-01 2010-03-10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用织物
JP2011168919A (ja) * 2010-02-18 2011-09-01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3169A (en) * 1962-01-18 1967-02-07 Du Pont High-modulus, high-tenacity, lowshrinkage polyamide yarn
JPS58136823A (ja) * 1982-02-06 1983-08-15 Toyobo Co Ltd ポリアミド繊維
FR2773178B1 (fr) * 1997-12-29 2000-04-21 Nylstar Sa Fils textiles multifilamentaires a section creuse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s fils, et surfaces textiles obtenues avec ces fils
CA2450103C (en) * 2003-10-22 2008-09-16 Hyosung Corporation Low shrinkage polyamide fiber and uncoated fabric for airbags made of the same
KR100451263B1 (ko) * 2003-12-30 2004-10-11 주식회사 효성 비피복 에어백용 폴리아미드 섬유
JP4749838B2 (ja) 2005-11-07 2011-08-17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交絡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S2405580T3 (es) * 2008-03-26 2013-05-31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amento de poliamida 56, y estructura de fibra y tela base de airbag que comprende cada uno
KR101575837B1 (ko) * 2009-12-18 2015-12-22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에어백용 폴리에스테르 원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5697346B2 (ja) * 2010-02-22 2015-04-08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ク用ナイロン66繊維およびエアバッ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320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Toray Ind Inc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CN101634074A (zh) * 2008-07-23 2010-01-2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用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1666007A (zh) * 2008-09-01 2010-03-10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用织物
JP2011168919A (ja) * 2010-02-18 2011-09-01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311A (zh) * 2014-08-15 2014-12-10 常州大学 一种改进的单向拉伸制备聚乙烯微孔隔膜的方法
CN104201311B (zh) * 2014-08-15 2016-05-04 常州大学 一种改进的单向拉伸制备聚乙烯微孔隔膜的方法
CN105525371A (zh) * 2014-10-21 2016-04-2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5525371B (zh) * 2014-10-21 2019-10-29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6120001A (zh) * 2016-08-26 2016-11-16 山东合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力耐热pa66未拉伸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06120000A (zh) * 2016-08-26 2016-11-16 山东合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热性好的pa66未拉伸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06222769A (zh) * 2016-08-26 2016-12-14 山东合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细旦pa66未拉伸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07043959A (zh) * 2017-05-10 2017-08-15 海安县华荣化纤有限公司 12头纺锦纶6细旦低收缩工业丝的生产工艺
CN107043959B (zh) * 2017-05-10 2019-10-25 海安县华荣化纤有限公司 12头纺锦纶6细旦低收缩工业丝的生产工艺
CN109371571A (zh) * 2018-11-30 2019-02-22 周宏辉 一种芯类填充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02349A (zh) * 2019-03-04 2021-08-24 东丽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07010A (ko) 2014-01-16
KR101586554B1 (ko) 2016-01-18
EP2752510A4 (en) 2016-04-06
EP2752510B1 (en) 2017-05-10
JPWO2013084322A1 (ja) 2015-04-27
MX352851B (es) 2017-12-13
MX2014001491A (es) 2014-04-14
EP2752510A1 (en) 2014-07-09
CN103597131B (zh) 2015-04-15
US9845068B2 (en) 2017-12-19
US20140265279A1 (en) 2014-09-18
JP5253685B1 (ja) 2013-07-31
WO2013084322A1 (ja)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131B (zh) 合成纤维
CN103906867B (zh) 聚酰胺纤维和气囊用织物
CN1318668C (zh) 无涂层气囊用基布
US8261779B2 (en) Base cloth for air bag, raw yarn for air ba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raw yarn
CN101849047B (zh) 高韧性低收缩率聚酰胺纱线
JP5365272B2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の製造方法
JP2012502194A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997995B (zh) 安全气囊用织物、安全气囊用涂层织物和使用其的安全气囊
US10549711B2 (en) Airbag-use woven fabric and airbag
WO2023037982A1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CN113785087A (zh) 超低渗透性和高接缝强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6105192B2 (ja) エアバッグ織物
CN102220685A (zh) 一种无涂层气囊用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JP4306392B2 (ja)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法
CN113302349B (zh)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
CN115349037B (zh) 资材用基布及其制法
CN100429096C (zh) 气袋用底布
WO2017082255A1 (ja) 高温染色可能なポリアミド繊維
JP4306391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2293209A (ja) エアバッグ用繊維、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KR102454034B1 (ko) 에어백용 폴리에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 원사
CN101858005A (zh) 一种气袋用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JP2002220760A (ja) 高密度織物の製織法
KR101675291B1 (ko) 폴리아미드 비피복 에어백용 직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24009713A1 (ja) エアバッグ用ノンコート基布、エアバッグ用ノンコート基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sahi Kasei Kogyo K. K.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Chemical 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