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3770B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83770B CN103283770B CN201310254891.9A CN201310254891A CN103283770B CN 103283770 B CN103283770 B CN 103283770B CN 201310254891 A CN201310254891 A CN 201310254891A CN 103283770 B CN103283770 B CN 1032837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flumizone
- active component
- active ingredient
- rice
- epoxy ins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活性成分由第一活性成分环氧虫啉与第二活性成分氰氟虫腙组成,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15~10:1,优选为1:10~5:1。本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乳剂剂型。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虫效果好,且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环氧虫啉和第二活性成分氰氟虫腙组成,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氧虫啉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由武汉工程大学创制,化学名称:1-(2,3-环氧丙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化学分子式C6H10N4O3。对害虫有内吸、胃毒和触杀作用。作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抗性风险,而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合理混用,对于充分有效推广环氧虫啉,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氰氟虫腙,英文通用名:metaflumizone,化学名称:(E+Z)-[2-(4-氰基苯)-1-[3-(三氟甲基)苯]亚乙基]-N-[4-(三氟甲基)苯]-联氨羰草酰胺。氰氟虫腙是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杀虫剂,通过附着在钠离子通道的受体上,阻碍钠离子通行,主要是胃毒作用,有一定触杀作用,对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哺乳动物和非靶标生物低风险。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两种害虫常同时混合发生,在昆虫分类上,稻飞虱属于同翅目,稻纵卷叶螟属于鳞翅目,在防治上对农药的选择有较大差异,在两种害虫混发时必须由两种农药混配使用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上,农药使用者常因混配不当造成防效降低、甚至出现药害,故急需发明一种农药混配制剂能同时兼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作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啉对稻飞虱防效好,对稻纵卷叶螟防效一般,存在着抗性风险逐渐增大的风险;氰氟虫腙对鳞翅目害虫效果好,已使用多年,抗性发展很快。发明人意外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环氧虫啉与氰氟虫腙混配使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兼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降低使用成本,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显著增效,杀虫效果好且兼治,用药成本低的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制剂剂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环氧虫啉与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包括:
A)第一活性成分环氧虫啉;
B)第二活性成分氰氟虫腙;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5~10:1,优选为1:10~5:1。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8%~70%,优选为10%~60%。
本发明环氧虫啉与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乳剂。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HUNTSMAN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TERSPERSE 2700、T36、GY-D06等)、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蒙脱土、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硫酸钠、多聚磷酸钠一种或多种。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如聚羧酸盐(TERSPERSE 2700、T36、GY-D06等)、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及其衍生物、膨润土中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淀粉、葡萄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溶剂:二甲苯、甲苯、油酸甲酯、大豆油、蓖麻油、菜籽油、矿物油、环己酮、丙酮、乙酸乙酯、溶剂油(S-150、S-180、S-200)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为了防治水稻飞虱,我们以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水稻褐飞虱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稻褐飞虱学名Nilaparvata lugens,同翅目,飞虱科。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稻褐飞虱死亡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试虫为采自田间的褐飞虱卵,温室内用水稻苗饲养3代,挑选均匀一致的3龄若虫,接入置放水稻幼苗直径12cm的培养皿,每皿接已麻醉若虫30头,每处理接4个培养皿,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次喷一个皿,每皿喷药液3ml,待虫子苏醒后,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通过死亡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L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 环氧虫啉与氰氟虫腙组合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以重量比为1:15~10:1混用对稻褐飞虱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以重量比为1:10~5:1增效最为显著。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稻纵卷叶螟,发明人以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对象:稻纵卷叶螟学名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别名纵卷螟、卷叶虫,鳞翅目,螟蛾科。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稻纵卷叶螟死亡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试虫为田间采集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在实验室挑选龄期均匀一致的幼虫,饥饿4~8小时,用直径1厘米的打孔器打取叶碟,放入培养皿,并注意保湿.用毛细管点滴器从低浓度开始,每叶碟点滴水1μL~2μL药液,待溶剂挥发后和另一片涂有淀粉糊的叶碟对合制成夹毒叶碟,制作完毕放于12孔组织培养板的孔内。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不少于12个夹毒叶碟,并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组织培养板每个孔内接1头试虫,置于正常条件下培养。接虫2~4小时后,待试虫取食完含药叶碟后,在培养板孔内加入清洁饲料继续饲养至调查,淘汰未食完一张完整叶碟的试虫, 24小时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通过死亡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L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2 环氧虫啉与氰氟虫腙组合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以重量比为1:15~10:1混用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以重量比为1:10~5:1增效最为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1
称取4%环氧虫啉、20%氰氟虫腙、3%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0.3%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4%环氧虫啉·氰氟虫腙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2
称取10%环氧虫啉、20%氰氟虫腙、4%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5%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0.2%硅酸镁铝、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0%环氧虫啉·氰氟虫腙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
称取50%环氧虫啉、5%氰氟虫腙、4%GY-D06、3%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扩散剂NNO)、1%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炭黑、3%多聚磷酸钠、高岭土加足至100%的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55%环氧虫啉·氰氟虫腙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4
称取30%环氧虫啉、15%氰氟虫腙、4%木质素磺酸钙、3%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扩散剂NNO)、1.5%十二烷基硫酸钠、5%陶土硫酸钠、轻钙加足至100%的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45%环氧虫啉·氰氟虫腙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5
称取20%环氧虫啉、50%氰氟虫腙、2%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木质素磺酸钠、1%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K-12(十二烷基硫酸钠)、1%PVA(分子量2000)、2%聚乙烯吡咯烷酮、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70%环氧虫啉·氰氟虫腙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6
称取3%环氧虫啉、45%氰氟虫腙、4% GY-D06(聚羧酸盐)、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硅藻土、8%膨润土、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8%环氧虫啉·氰氟虫腙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7
称取2%环氧虫啉,6%氰氟虫腙,2.5%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1.5%扩散剂NNO,4%TERSPERSE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5%油酸甲酯,2.5%斯盘-60#,3.5%吐温-60#,1% 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硅酸镁铝,0.2%黄原胶,5%乙二醇,1%环氧氯丙烷,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操作步骤:1、上述原料中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均匀,2、其他物料经混合均匀,3、将1中混合均匀物料投入2物料中,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8%环氧虫啉·氰氟虫腙悬浮乳剂。
制剂实施例8
称取10%环氧虫啉,10%氰氟虫腙,1%扩散剂NNO,1%TERSPERSE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0%蓖麻油,5%溶剂油S-180,2.5%农乳1601#,3.5%吐温-60#,1%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2%聚乙烯醇,0.2%黄原胶,5%乙二醇,3%亚磷酸三苯酯,0.3%苯甲酸钠、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操作步骤:1、上述原料中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均匀,2、其他物料经混合均匀,3、将1中混合均匀物料投入2物料中,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0%环氧虫啉·氰氟虫腙悬浮乳剂。
生物实施例1: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田间试验
发明人于2012年4月5日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进行了制剂实例1(30%环氧虫啉·氰氟虫腙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试验药剂及稀释倍数详见表3。各小区的栽培条件、水肥管理均匀一致。用药液量为45kg/667㎡,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施,要求各小区水稻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50㎡,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药前调查基数,稻纵卷叶螟药后3、7、14天调查防效,稻飞虱药后1、7、14天调查防效,同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目测试验药剂对水稻有无药害产生。
调查统计方法
稻纵卷叶螟:
采取平行跳跃式随机取样,每小区5点取样共查25丛稻,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
卷叶率(%)=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药后卷叶率-药剂处理区药后卷叶率)/空白对照区药后卷叶率×100
稻飞虱:
采取平衡跳跃式随机取样,每小区10点,每点2丛(共20丛),用盆拍法记录稻飞虱虫数,按每丛药前、药后的虫数计算校正防效。
防治效果(%)= [1-(对照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对照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
表3 防治水稻害虫田间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30%环氧虫啉·氰氟虫腙悬浮剂2000倍、2500倍、3000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药后1、3、7、14天的防效均在80%以上,明显优于10%环氧虫啉悬浮剂1000倍、25%氰氟虫腙悬浮剂1000倍的防治效果(表3)。
安全性调查,试验期间观察,所有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试验结果表明,环氧虫啉与氰氟虫腙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在这两种害虫同时发生时,一次施药达到兼治,降低了用药量,减少了用药次数及用药成本,对水稻生长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5)
1.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由第一活性成分环氧虫啉与第二活性成分氰氟虫腙组成,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10~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8%~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和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乳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上的用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54891.9A CN103283770B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54891.9A CN103283770B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83770A CN103283770A (zh) | 2013-09-11 |
CN103283770B true CN103283770B (zh) | 2014-12-10 |
Family
ID=49085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54891.9A Active CN103283770B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837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4764B (zh) * | 2013-09-16 | 2015-09-02 | 陕西农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环氧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
CN103444761B (zh) * | 2013-09-16 | 2015-05-13 | 陕西农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环氧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
CN106942259A (zh) * | 2017-03-22 | 2017-07-14 | 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茚虫威与环氧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46A (zh) * | 1994-06-03 | 1996-04-03 | 三井东压化学株式会社 | 杀虫的四氢呋喃化合物 |
CN101503406A (zh) * | 2008-12-17 | 2009-08-12 | 武汉工程大学 | 1-(1,2-环氧丙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1524087A (zh) * | 2009-04-28 | 2009-09-09 | 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 | 含氰氟虫腙和乙酰甲胺磷的农药组合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2996A (zh) * | 2009-08-12 | 2010-01-13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2013
- 2013-06-25 CN CN201310254891.9A patent/CN1032837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46A (zh) * | 1994-06-03 | 1996-04-03 | 三井东压化学株式会社 | 杀虫的四氢呋喃化合物 |
CN101503406A (zh) * | 2008-12-17 | 2009-08-12 | 武汉工程大学 | 1-(1,2-环氧丙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1524087A (zh) * | 2009-04-28 | 2009-09-09 | 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 | 含氰氟虫腙和乙酰甲胺磷的农药组合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83770A (zh) | 2013-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1502B (zh) |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828827A (zh) | 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271073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843251B (zh) | 一种含甲氧虫酰肼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283770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271074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39850B (zh) | 一种含吡氟菌酯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
CN107006500A (zh) | 包含灭菌丹和吡噻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2696603B (zh) | 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125496A (zh) | 一种与吡蚜酮复配的新型杀虫组合物 | |
CN103891749A (zh) | 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076212B (zh) |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444761B (zh) | 一种含有环氧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300047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314986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657189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啶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300001B (zh) | 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380779A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生物源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397019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硫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771512B (zh) | 一种含噻唑膦和哒螨灵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326583B (zh) |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771492B (zh) | 一种含磺酰磺隆和炔草酯的除草剂组合物 | |
CN108064848A (zh) |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和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9169692A (zh)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037990A (zh) | 一种含有稻丰散和噻嗪酮农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710065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Feng Hui Road No. 36 block B block 18F oak Patentee after: Agricultural core crop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65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Feng Hui Road No. 36 block B block 18F oak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Norsyn Crop Technology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