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6212B -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76212B CN105076212B CN201510569009.9A CN201510569009A CN105076212B CN 105076212 B CN105076212 B CN 105076212B CN 201510569009 A CN201510569009 A CN 201510569009A CN 105076212 B CN105076212 B CN 1050762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ano
- amino
- bacillus subtilis
- phenylancryic acetate
- active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由第一活性成分枯草芽孢杆菌和第二活性成分氰烯菌酯及助剂组成,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40~40:1,优选为1:20~20:1。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0%~80%,优选为20%~75%。本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剂型。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本发明对农作物赤霉病、恶苗病、纹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枯草芽孢杆菌和第二活性成分氰烯菌酯及助剂组成,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枯草芽孢杆菌,英文名称为bacillus subtilis,是一类好氧、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是一种微生物杀菌剂,菌种从土壤或植物茎上分离得到,为短杆菌属。对白粉病、纹枯病、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具有激活作物生长,减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等病菌危害的作用。
氰烯菌酯,化学名称为2-氰基-3-氨基-3-氨基丙烯酸乙酯,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化合物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具有高效、微毒、广谱、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优点,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可有效抑制镰刀菌菌丝生长,影响分生孢子萌发速度,并使孢子萌发后芽管畸形,不能分裂成菌丝体,对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病害特效。该药剂作用方式独特,和其它类型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在对镰刀菌相关病害防治上应用前景广阔。
申请人经检索,目前还没有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混配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的文献报道,进一步地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对作物安全性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对作物安全的含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剂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上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A)第一活性成分枯草芽孢杆菌;
B)第二活性成分氰烯菌酯;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40~40:1。
第一活性成分含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75%,优选为10%~65%;第二活性成分含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50%,优选为10%~40%。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0%~80%,优选为20%~75%。
本发明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为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为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为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水分散粒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TERSPERSE2700、T36、GY-D06等)、木质素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硫酸钠、尿素、碳酸氢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及其衍生物、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淀粉、葡萄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蔗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为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开粉、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中、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为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为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异噻唑啉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己醇,丁醇、辛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尿素、无机盐类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水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如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环氧大豆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混配联合作用测定来说明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混配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
1、对小麦赤霉病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小麦赤霉病,我们以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对象为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4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 平皿法》和《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在无菌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达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4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设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将培养好的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病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单位为毫米(m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
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 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2、对水稻恶苗病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恶苗病,我们以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对象为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4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 平皿法》和《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在无菌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达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4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设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将培养好的水稻恶苗病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病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单位为毫米(m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
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2 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对水稻恶苗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3、对水稻纹枯病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纹枯病,我们以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4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和《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在无菌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达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4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设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将培养好的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病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单位为毫米(m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
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3 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对水稻纹枯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以上3个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以重量比为1:40~40:1混用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毒力,尤其是重量比为1:20~20:1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配方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制剂实施例1
称取55%枯草芽孢杆菌、15%氰烯菌酯、4%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4%聚羧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高岭土加足至100%的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7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
称取10%枯草芽孢杆菌、50%氰烯菌酯、5%木质素磺酸钙、5%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2%烷基磺酸钠,轻钙加足至100%的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6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3
称取45%枯草芽孢杆菌、10%氰烯菌酯、5%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钙、3%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烷基硫酸钠,硅藻土加足至100%的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5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4
称取75%枯草芽孢杆菌、5%氰烯菌酯、5%聚羧酸盐T36、4%木质素磺酸钠、1%二丁基萘磺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1%硫酸铵、1%葡萄糖,滑石粉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8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5
称取65%枯草芽孢杆菌、10%氰烯菌酯、4%聚羧酸盐GY-D06、3%木质素磺酸钠、4%二丁基萘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聚乙烯吡咯烷酮、2%淀粉,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7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6
称取30%枯草芽孢杆菌、20%氰烯菌酯、4%木质素磺酸钠、4%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3%萘磺酸钠、2%聚乙二醇,陶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5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7
称取25%枯草芽孢杆菌、30%氰烯菌酯、5%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烷基硫酸钠、0.4%羧乙基纤维素、3%山梨醇、0.2%山梨酸钾、01%己醇,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5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8
称取35%枯草芽孢杆菌、25%氰烯菌酯、4%聚羧酸钠、3%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0.2%羧甲基纤维素、0.2%黄原胶、5%尿素、0.2%苯甲酸钠、1.5%硅油,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6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9
称取40%枯草芽孢杆菌、15%氰烯菌酯、4%萘磺酸钠、5%木质素磺酸钠、0.3%膨润土、0.2%甲基纤维素、5%丙三醇、0.2%苯甲酸钠、1%己醇,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5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15%枯草芽孢杆菌、45%氰烯菌酯、4%农吐温-60#、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溶剂油S-150、3%溶剂油S-200、1%环氧大豆油、5%氯化钠、0.2%聚乙烯醇、0.5%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6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5%枯草芽孢杆菌、5%氰烯菌酯、7%农乳TX-10#、2%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4%三农乳600#、2%斯盘-60#、5%二甲苯、1%环氧氯丙烷、2%乙二醇、0.2%硅酸镁铝、0.5%甲醛,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1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20%枯草芽孢杆菌、25%氰烯菌酯、6%农乳TX-10#、3%农乳1601、4%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斯盘-60#、5%甲苯、1%环氧大豆油、2%尿素、0.2%膨润土、0.5%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4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乳剂。
生物实施例1: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
2015年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营头镇张家村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7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5(7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7(5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0(6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试验作物为小麦,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试验设在宝鸡市眉县营头镇,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中壤土,肥力中等,pH值7.1,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4。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30㎡,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在小麦扬花初期第一次施药,亩施药液45kg,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
调查与统计方法: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小麦乳熟期至收获前10d左右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2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分级方法:
0级:全穗无病;
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
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
5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
7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7)]×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表4 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上4个复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按50ga.i./亩喷雾2次,对小麦赤霉病第2次药后8天的防效分别为89.34%、93.44%、92.76%、91.26%,明显优于各单剂的防效。通过对药后10天差异显著性分析,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4)。
对小麦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各试验处理对小麦无药害现象发生。
生物实施例2: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试验。
2014年在湖南省湘潭县小泉村进行了制剂实施例2(6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6(5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8(6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2(4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为水稻恶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试验设在湖南省湘潭县小泉村,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壤土,肥力较高,pH值7.2,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采用浸种法,水稻种子为田间恶苗病发病重的种子。按照表5的稀释倍数浸种48h后催芽播种,浸种期间平均温度在24~28℃,旱育秧,清水浸种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20㎡,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调查与统计方法:当苗床上空白对照区的水稻苗出齐时,调查各处理小区的出苗率;在秧苗移栽前按对角线五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100株的病株率。在大田抽穗前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从,记录病株率。
病株率(%)=病苗数/调查总苗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株率-药剂处理区病株率)/空白对照区病株率×100
表5 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上4个复配组合对水稻恶苗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按3000倍稀释浸种,对水稻恶苗病在移栽前和抽穗前的防效分别为92.49%、94.85%、93.67%、89.64%9和93.84%、93.61%、94.52%、92.31%,明显优于各单剂的防效。通过对药后10天差异显著性分析,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5)。
对水稻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各试验处理对水稻无药害现象发生。
生物实施例3: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
2014年在湖南省湘潭县小泉村进行了制剂实施例2(5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6(50%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9(5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2(45%枯草芽孢杆菌·氰烯菌酯水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试验设在湖南省湘潭县小泉村,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壤土,肥力较高,pH值7.2,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6。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30㎡,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亩施药液45kg,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
调查与统计方法: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最后一次施药后10~14d再调查一次,共调查2次。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1-(对照施药前病情指数×处理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表6 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上4个复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按45ga.i./亩喷雾2次,对水稻纹枯病第2次药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93.80%、91.96%、94.47%、93.27%,明显优于各单剂的防效。通过对药后10天差异显著性分析,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6)。
对水稻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各试验处理对水稻无药害现象发生。
以上3个实施例说明,第一活性成分枯草芽孢杆菌与第二活性成分氰烯菌酯按重量比1:40~40:1复配,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剂型,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少、防治效果高,且对作物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了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更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6)
1.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活性成分枯草芽孢杆菌与第二活性成分氰烯菌酯及助剂组成,枯草芽孢杆菌与氰烯菌酯的重量比是1:40~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20~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0%~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0%~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赤霉病、恶苗病和纹枯病上的用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69009.9A CN105076212B (zh) | 2015-09-09 | 2015-09-09 |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69009.9A CN105076212B (zh) | 2015-09-09 | 2015-09-09 |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76212A CN105076212A (zh) | 2015-11-25 |
CN105076212B true CN105076212B (zh) | 2018-03-20 |
Family
ID=54558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69009.9A Active CN105076212B (zh) | 2015-09-09 | 2015-09-09 |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7621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40271A1 (en) * | 2020-08-18 | 2022-02-24 | Bayer Cropscience Lp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fungal diseases in plant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1480B (zh) * | 2018-09-06 | 2021-12-24 | 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哈茨木霉菌生物制剂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6625A (zh) * | 2008-11-28 | 2009-04-29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农用杀菌剂及其应用 |
CN101919392A (zh) * | 2010-08-31 | 2010-12-22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噁唑菌酮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N103355290A (zh) * | 2013-07-18 | 2013-10-23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干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9-09 CN CN201510569009.9A patent/CN1050762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6625A (zh) * | 2008-11-28 | 2009-04-29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农用杀菌剂及其应用 |
CN101919392A (zh) * | 2010-08-31 | 2010-12-22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噁唑菌酮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N103355290A (zh) * | 2013-07-18 | 2013-10-23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干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张洁等;《中国植保导刊》;20140125;第34卷(第1期);第24-28、53页 * |
枯草芽孢杆菌研究进展与展望;王晓阁;《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20915;第33卷(第3期);第14-22页;前言,第16页第1、4段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40271A1 (en) * | 2020-08-18 | 2022-02-24 | Bayer Cropscience Lp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fungal diseases in plant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76212A (zh) | 2015-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1502B (zh) |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6937635B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井冈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715156B (zh) |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006480A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839168B (zh)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388888B (zh) |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428930A (zh) |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076212B (zh) |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749479B (zh) |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835399B (zh) | 一种含苯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96632B (zh) |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494417A (zh) | 一种含精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210936B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6879614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4397019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硫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271076B (zh) |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271036B (zh) |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271032B (zh) |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372549A (zh) | 用于农作物的杀菌组合物及用途 | |
CN102630687B (zh) |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6962359A (zh) |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和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853309A (zh) | 一种包含灭菌丹和烯酰吗啉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6689181A (zh) | 一种含有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815320B (zh) | 一种含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123762A (zh) |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