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839168B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9168B
CN104839168B CN201510263222.7A CN201510263222A CN104839168B CN 104839168 B CN104839168 B CN 104839168B CN 201510263222 A CN201510263222 A CN 201510263222A CN 104839168 B CN104839168 B CN 104839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nqinmycin
tridemorph
dimethachlon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32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9168A (zh
Inventor
古越
李翔
冯永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632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39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39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9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9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9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01,4-Diazines; Hydrogenated 1,4-di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on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otan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本发明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含有申嗪霉素A和杀菌剂B,其中杀菌剂B选自菌核净、十三吗啉,A与B重量比为1:100~100:1。有效成分A与B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对扩大杀菌谱和延缓植物抗药性有较好的作用,还能延长持效期,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该组合物可以添加其它农药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加工成任一剂型。该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小麦锈病、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玉米丝黑穗病、枯萎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等。

Description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是指一种有效成分含有申嗪霉素与菌核净或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即便是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也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等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药效,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
申嗪霉素,其结构式如(Ⅰ)所示,申嗪霉素是由荧光假单胞菌M18经生物培养分泌的一种抗菌素,同时具有广谱抑制植物病原菌并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双重功能的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
菌核净(dimetachlone)又称纹枯利,分子式:C10H7Cl2NO2,化学名称:N-(3,5-二氯苯基)丁二酰亚胺。菌核净是杂环化合物,属于亚胺类杀菌剂。菌核净是专家针对农作物易感染的“真菌、细菌、病毒”而独家研制开发的强效杀菌剂,它具有广谱、杀菌、非内吸保护性杀菌剂,持效期长等特点。由表及内彻底杀菌,多种病菌一次清除。但其要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十三吗啉(tridemorph)又称三得芬、克啉菌、异十三吗啉、卡拉西内酯等,分子式为C19H39NO,化学名称:2,6-二甲基-N-十三烷基吗啉。十三吗啉是吗啉类杀菌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对担子菌、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效,主要是抑制病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植物霜霉病是鞭毛菌类真菌性病害。黄瓜、甜瓜、西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菠菜、莴苣和葱类;葡萄、荔枝等果类作物都有霜霉病发生。保护地大棚温室里常年发生,孢子囊可通过气流雨水传播。霜霉病引起的叶片病害每年都会直接造成作物30%-60%的经济损失,是农作物中危害做严重的病害之一。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杀菌剂的频繁使用,导致大多数病菌产生了抗药性,防效并不理想,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急需一种新型产品替代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产品,增加药效延缓病害的抗药性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A和B,其中有效成分A为申嗪霉素,有效成分B为菌核净或十三吗啉,A和B的重量比为1:100~100:1,优选为重量比为1:50~50:1,更优选重量比为1:25~25:1。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干悬浮剂(DF)、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DG)、悬浮剂(SC)、种子处理剂或悬浮种衣剂等。
A可湿性粉剂(WP),是在水中可均匀分散的固体粉末制剂。本发明可湿性粉剂除了向原药中加如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稀释剂或惰性物质外,还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润湿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DBS-Na),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酰胺基牛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含量0.1~30%;分散剂如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PVA、CMC含量0.1~30%;还含有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含量0.3~30%;还可以含有稳定剂、抑泡剂、防结块剂等其它助剂。
B水分散粒剂(WDG),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由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隔离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载体等要素组成。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造粒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基本类同于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
C悬浮剂(SC),是不水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由活性成分、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经湿法超微粉碎制得。润湿分散剂可以为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1~12%;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为黄原酸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05~0.5%;pH调节剂和消泡剂可视情况适量添加。
D干悬浮剂(Dry Flowable,简称DF),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制备方法:由悬浮剂的脱水得到的制剂。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脱水干燥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与悬浮剂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特别适用于制备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小麦锈病、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玉米丝黑穗病、辣椒枯萎病、瓜类枯萎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晚疫病等的农药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杀菌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或者杀菌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者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应用于防治病害的方法,有效组分A和组分B以上述的重量比(1:100-100:1,1:50-50:1,1:25-25:1)施用,其可按上述比例混合后施用、按比例同时施用或按比例依次施用。具体施用方式可以是喷粉法、喷雾法、烟雾法、熏蒸法及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超低容量喷雾、拌肥、撒施、灌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单剂相比,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
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杀菌效果好,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3、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大量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以申嗪霉素(A)为一种有效成分,杀菌剂(B)为另一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叠加,这可以从室内毒力测试结果中清楚的了解到。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油菜菌核病,发明人以申嗪霉素和菌核净进行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油菜菌核病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参照菌丝生长速率法,菌种的准备:在已灭过菌的培养基中倒入约10mLPDA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从油菜菌核病菌的菌种斜面上取一菌丝块,放在培养皿中间。连续培养几代,然后在试验前3d、在接种一次,在24~26℃条件下培养,备用。含毒平板的制作,先将已制备好的PDA培养基溶化后,放置冷却。在无菌条件下,将药液1mL加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然后用移液管吸取9mL培养基加入已有药液的培养皿中,轻轻的晃动摇匀(左3圈,右3圈),制成薄厚均匀的平板。接菌:将已准备好的病原菌用打孔器打制菌饼,然后用接种针挑取菌饼移如已凝固的含药平板上,菌丝一面朝下。标记,置24~26℃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组菌落直径长至6cm左右,十字交叉法调查其它处理的数据并记录。
计算各处理抑制菌落直径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申嗪霉素和菌核净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申嗪霉素(A) —— Y=3.3041+1.0167X 46.5741 ——
菌核净(B1) —— Y=3.2632+0.9759X 60.2254 ——
A:B1 1:100 Y=3.3532+1.0224X 40.8001 147.2
A:B1 1:50 Y=3.5318+0.9418X 36.2078 165.3
A:B1 1:25 Y=3.3759+0.9313X 55.45 107.40
A:B1 1:1 Y=3.8540+0.7981X 27.2821 192.5
A:B1 25:1 Y=3.5282+1.0162X 28.0735 167.4
A:B1 50:1 Y=3.5633+0.9695X 30.3333 154.2
A:B1 100:1 Y=3.4477+1.0137X 33.9335 137.3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1显示,在重量比1:100-100:1,特别是1:50-50:1的范围内,尤其在重量比1:25-25:1的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菌核净复配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优异且好于单剂品种。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黄瓜白粉病,发明人以申嗪霉素和十三吗啉进行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黄瓜白粉病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盆栽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选择长势一致的三叶一心黄瓜苗备用,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5%的范围内设定)。用喷雾法将药液喷洒于备用黄瓜苗上,自然晾干后备用,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将发病黄瓜叶片上24h内产生的白粉病菌新鲜胞子均匀斜落接种于处理的2-3叶期盆栽黄瓜苗上,每处理3盆。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治疗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然后置28摄氏度恒温光照箱培养。根据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记录病斑直径,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2申嗪霉素和十三吗啉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申嗪霉素(A) —— Y=3.4921+1.0495X 27.339 ——
十三吗啉(B2) —— Y=3.1043+1.0495X 64.016 ——
A:B2 1:100 Y=3.0400+1.2071X 42.0542 150.2272
A:B2 1:50 Y=2.8635+1.3512X 38.1298 163.5865
A:B2 1:25 Y=3.2833+1.1095X 35.2556 172.6674
A:B2 1:1 Y=2.9984+1.3937X 27.2978 140.3593
A:B2 25:1 Y=3.3111+1.1687X 27.8705 100.3122
A:B2 50:1 Y=3.3793+1.0999X 29.7445 92.95707
A:B2 100:1 Y=3.4331+1.0419X 31.9122 86.1581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2显示,在重量比1:100-100:1,特别是1:50-50:1的范围内,尤其在重量比1:25-25:1的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十三吗啉复配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优异且好于单剂品种。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构建申嗪霉素分别与菌核净或十三吗啉复配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另外,发明人还通过实验发现,申嗪霉素分别与菌核净或十三吗啉的复配效果,优于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与菌核净或十三吗啉的复配效果。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构建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与菌核净或十三吗啉的对比例,进行详细描述。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对比例。应当指出的是,申嗪霉素分别与菌核净或十三吗啉的复配效果,优于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与菌核净或十三吗啉的复配效果,不仅局限在有限的对比例中。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水乳剂、种子处理剂、悬浮种衣剂等。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比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一:申嗪霉素与菌核净
实施例1:20.2%申嗪霉素·菌核净悬浮剂(1:100)
组分:申嗪霉素0.2%,菌核净20%,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3%,乙二醇6%,XG 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菌核净悬浮剂。
对比例1:20.2%多抗霉素·菌核净悬浮剂(1:100)
组分:多抗霉素0.2%,菌核净20%,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3%,乙二醇6%,XG 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25.5%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
组分:申嗪霉素0.5%,菌核净25%,十二烷基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6%,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5.5%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2:25.5%多抗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
组分:多抗霉素0.5%,菌核净25%,十二烷基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6%,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35%申嗪霉素·菌核净干悬浮剂(1:34)
组分:申嗪霉素1%,菌核净34%,木质素磺酸钠8%,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4%,苯甲酸钠0.2%,滑石粉补足100%。制备时额外添加去离子水150-200%。
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35%申嗪霉素·菌核净干悬浮剂。
实施例4:26%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1:25)
组分:申嗪霉素1%,菌核净25%,聚羧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5%,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3:26%多抗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1:25)
组分:多抗霉素1%,菌核净25%,聚羧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5%,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5:16%申嗪霉素·菌核净悬浮剂(1:15)
组分:申嗪霉素1%,菌核净15%,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3%,聚羧酸钠2%,1,2-丙二醇5%,XG 0.32%,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菌核净悬浮剂。
实施例6:20%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1)
组分:申嗪霉素10%,菌核净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7%,白炭黑8%,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4:20%多抗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1)
组分:多抗霉素10%,菌核净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7%,白炭黑8%,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7:21%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19:2)
组分:申嗪霉素19%,菌核净2%,聚羧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5%,无水硫酸钠6%,滑石粉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8:26%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25:1)
组分:申嗪霉素25%,菌核净1%,聚羧酸钠3%,十二烷基磺酸钠5%,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5:26%多抗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25:1)
组分:多抗霉素25%,菌核净1%,聚羧酸钠3%,十二烷基磺酸钠5%,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9:20.4%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1)
组分:申嗪霉素20%,菌核净0.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4%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6:20.4%多抗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1)
组分:多抗霉素20%,菌核净0.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0:20.2%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
组分:申嗪霉素20%,菌核净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8%,无水硫酸钠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7:20.2%多抗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
组分:多抗霉素20%,菌核净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8%,无水硫酸钠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1:11%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1:10)
组分:申嗪霉素1%,菌核净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聚羧酸钠4%,氯化钙2%,滑石粉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11%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8:11%多抗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1:10)
组分:多抗霉素1%,菌核净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聚羧酸钠4%,氯化钙2%,滑石粉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2:11%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1)
组分:申嗪霉素10%,菌核净1%,十二烷基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8%,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11%申嗪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9:11%多抗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1)
组分:多抗霉素10%,菌核净1%,十二烷基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8%,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3:32.4%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1:80)
组分:申嗪霉素0.4%,菌核净3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聚羧酸钠4%,无水氯化钙2%,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32.4%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10:32.4%多抗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1:80)
组分:多抗霉素0.4%,菌核净3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聚羧酸钠4%,无水氯化钙2%,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4:24.3%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80:1)
组分:申嗪霉素24%,菌核净0.3%,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聚羧酸钠3%,无水硫酸钠4%,滑石粉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4.3%申嗪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11:24.3%多抗霉素·菌核净水分散粒剂(80:1)
组分:多抗霉素24%,菌核净0.3%,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聚羧酸钠3%,无水硫酸钠4%,滑石粉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二:申嗪霉素与十三吗啉(油)
实施例15:20.2%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1:100)
组分:申嗪霉素0.2%,十三吗啉20%,碳九芳烃18%,吐温-80 6%,斯盘-20 3%,1,2-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申嗪霉素、十三吗啉与溶剂、1,2-丙二醇、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在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将软水、苯甲酸钠、XG剪切搅拌均匀得到水相,在高速剪切下将油相倒入水相中剪切混合均匀,使平均粒径达到1-3微米,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
对比例12:20.2%多抗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1:100)
组分:多抗霉素0.2%,十三吗啉20%,碳九芳烃18%,吐温-80 6%,斯盘-20 3%,1,2-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6:24.3%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1:80)
组分:申嗪霉素0.3%,十三吗啉24%,,碳九芳烃20%,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醚5%,脂肪醇酰胺3%,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申嗪霉素、十三吗啉与溶剂、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在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将软水、苯甲酸钠、XG剪切搅拌均匀得到水相,在高速剪切下将油相倒入水相中剪切混合均匀,使平均粒径达到1-3微米,即可制得24.3%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
实施例17:25.5%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1:50)
组分:申嗪霉素0.5%,十三吗啉25%,,碳九芳烃23%,吐温-80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申嗪霉素、十三吗啉与溶剂、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在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将软水、苯甲酸钠、XG剪切搅拌均匀得到水相,在高速剪切下将油相倒入水相中剪切混合均匀,使平均粒径达到1-3微米,即可制得25.5%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
对比例13:25.5%多抗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1:50)
组分:多抗霉素0.5%,十三吗啉25%,碳九芳烃23%,吐温-80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8:27.9%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1:45.5)
组分:申嗪霉素0.6%,十三吗啉27.3%,碳九芳烃25%,吐温-80 6%,异构辛醇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5%,XG0.25%,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将申嗪霉素、十三吗啉与溶剂、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在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将软水、苯甲酸钠、XG剪切搅拌均匀得到水相,在高速剪切下将油相倒入水相中剪切混合均匀,使平均粒径达到1-3微米,即可制得27.9%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水乳剂。
实施例19:35%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1:34)
组分:申嗪霉素1%,十三吗啉34%,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气相白炭黑3%,有机膨润土4%,油酸甲酯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5%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
实施例20:26%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1:25)
组分:申嗪霉素1%,十三吗啉25%,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15%,气相白炭黑3%,有机膨润土4%,油酸甲酯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
对比例14:26%多抗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1:25)
组分:多抗霉素1%,十三吗啉25%,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15%,气相白炭黑3%,有机膨润土4%,油酸甲酯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1:16%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1:15)
组分:申嗪霉素1%,十三吗啉15%,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12%,气相白炭黑4%,有机膨润土4%,棕榈油甲酯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
实施例22:20%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1:1)
组分:申嗪霉素10%,十三吗啉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气相白炭黑2%,有机膨润土3%,棕榈油甲酯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
对比例15:20%多抗霉素·十三吗啉油悬浮剂(1:1)
组分:多抗霉素10%,十三吗啉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气相白炭黑2%,有机膨润土3%,棕榈油甲酯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3:21%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19:2)
组分:申嗪霉素19%,十三吗啉2%,油酸甲酯10%,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4%,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乙二醇6%,XG 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十三吗啉与油酸甲酯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其余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将油相倒入一起砂磨0.5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
实施例24:16%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15:1)
组分:申嗪霉素15%,十三吗啉1%,十八碳矿物油5%,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 0.35%,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十三吗啉与十八碳矿物油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其余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将油相倒入一起砂磨0.5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
实施例25:26%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25:1)
组分:申嗪霉素25%,十三吗啉1%,油酸甲酯5%,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4%,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1,2-丙二醇6%,XG 0.25%,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十三吗啉与油酸甲酯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其余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将油相倒入一起砂磨0.5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
对比例16:26%多抗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25:1)
组分:多抗霉素25%,十三吗啉1%,油酸甲酯5%,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4%,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1,2-丙二醇6%,XG 0.25%,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6:18.8%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46:1)
组分:申嗪霉素18.4%,十三吗啉0.4%,油酸甲酯5%,聚羧酸钠4%,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乙二醇6%,XG 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十三吗啉与油酸甲酯混合均匀得到油相,其余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将油相倒入一起砂磨0.5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8.8%申嗪霉素·十三吗啉悬浮乳剂。
实施例27:20.4%申嗪霉素·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50:1)
组分:申嗪霉素20%,十三吗啉0.4%,十二烷基磺酸钠2%,十二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8%,白炭黑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十三吗啉与白炭黑混合吸附后,加入其它各组分混合均匀,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4%申嗪霉素·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17:20.4%多抗霉素·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50:1)
组分:多抗霉素20%,十三吗啉0.4%,十二烷基磺酸钠2%,十二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8%,白炭黑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8:24%申嗪霉素·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79:1)
组分:申嗪霉素23.7%,十三吗啉0.3%,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10%,白炭黑10%,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十三吗啉与白炭黑混合吸附后,加入其它各组分混合均匀,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4%申嗪霉素·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9:20.2%申嗪霉素·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100:1)
组分:申嗪霉素20%,十三吗啉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10%,白炭黑10%,滑石粉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十三吗啉与白炭黑混合吸附后,加入其它各组分混合均匀,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18:20.2%多抗霉素·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100:1)
组分:多抗霉素20%,十三吗啉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10%,白炭黑10%,滑石粉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用上述实施例、对比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烟草赤星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40%菌核净水分散粒剂、10%申嗪霉素悬浮剂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以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分级调查,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10株,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采用如下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ˉ15%以下;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ˉ30%以下;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31%ˉ50%以下;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下;
试验结果见下表3、4:
表3申嗪霉素和菌核净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表3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菌核净复配增效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特别是1:50-50:1范围内,尤其是1:25-25: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菌核净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油菜菌核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烟草赤星病田间调查标准采用如下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ˉ5%以下;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ˉ10%以下;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0%ˉ20%以下;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0%以下;
其他统计实验方法同上。
表4申嗪霉素和菌核净复配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发明人发现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菌核净复配,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多抗霉素构建了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4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菌核净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菌核净复配的防治效果。在1:50-5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菌核净复配增效效果明显,1:25-25:1范围内,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菌核净复配的防治效果。
用上述实施例、对比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叶绣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750g/l十三吗啉乳油,1%申嗪霉素SC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以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分级调查,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10株,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采用如下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ˉ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ˉ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ˉ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下;
试验结果见下表5、6:
表5申嗪霉素(A)和十三吗啉(B)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表5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十三吗啉复配增效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特别是1:50-50:1范围内,尤其是1:25-25: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十三吗啉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小麦叶绣病田间调查标准采用如下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ˉ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ˉ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ˉ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
其他统计实验方法同上。
表6实施例与对比例对小麦叶绣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发明人发现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十三吗啉复配,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多抗霉素构建了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6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十三吗啉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十三吗啉复配的防治效果。在1:50-50:1范围内,1:25-25: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十三吗啉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十三吗啉复配的防治效果。
发明人发现申嗪霉素与菌核净、申嗪霉素与十三吗啉复配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测试其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在相同的比例范围1:100-100:1内,特别是1:50-50:1的范围内,尤其是1:25-25:1的范围内,发现申嗪霉素与菌核净、申嗪霉素与十三吗啉复配也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A和B,其中A为申嗪霉素,B为菌核净或十三吗啉,所述B为菌核净时,所述A和B的重量比为1:1~100:1;所述B为十三吗啉时,A和B的重量比为1:1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为菌核净时,所述A和B的重量比为1:1~50:1;所述B为十三吗啉时,A和B的重量比为1:5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为菌核净时,所述A和B的重量比为1:1~25:1;所述B为十三吗啉时,A和B的重量比为1:50~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或种子处理剂。
7.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备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小麦锈病、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玉米丝黑穗病、辣椒枯萎病、瓜类枯萎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晚疫病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组分A和B以上述的重量比施用,其按比例混合后施用、按比例同时施用或按比例依次施用。
CN201510263222.7A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4839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3222.7A CN104839168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40745 2015-01-12
CN201510014074 2015-01-12
CN201510263222.7A CN104839168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9168A CN104839168A (zh) 2015-08-19
CN104839168B true CN104839168B (zh) 2017-06-23

Family

ID=5383947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0961.0A Active CN104886070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201610416462.0A Active CN105961399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201510263222.7A Active CN104839168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201510262430.5A Active CN104839180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0961.0A Active CN104886070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201610416462.0A Active CN105961399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2430.5A Active CN104839180B (zh) 2015-01-12 2015-05-21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48860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4385A (zh) * 2015-09-01 2015-12-02 河北中天邦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48432A (zh) * 2015-11-16 2016-01-20 周红梅 一种含申嗪霉素和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5580813A (zh) * 2015-12-18 2016-05-18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啶胺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6577680A (zh) * 2016-12-01 2017-04-26 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6804158A (zh) * 2016-12-09 2017-06-09 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
CN109287407A (zh) * 2018-09-14 2019-02-0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冬小麦根腐病的生态防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984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Nisso Green:Kk 芝生に発生する藻類の防除方法
WO2011076726A2 (en) * 2009-12-23 2011-06-30 Bayer Cropscience Ag Pesticidal compound mixtures
BR112013003037A2 (pt) * 2010-08-26 2016-06-14 Makhteshim Chem Works Ltd composição fungícida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doenças causadas por fungos fitopatogênicos
CN102249799A (zh) * 2011-04-27 2011-11-23 上海农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申嗪霉素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及申嗪霉素制剂
CN103155925B (zh) * 2011-12-18 2014-04-23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55926B (zh) * 2011-12-18 2014-04-23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55936B (zh) * 2011-12-18 2014-08-2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申嗪霉素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
JP6242877B2 (ja) * 2012-05-30 2017-12-06 バイエル・クロップサイエンス・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生物的防除剤及び殺虫剤を含んでいる組成物
JP2015535532A (ja) * 2012-12-03 2015-12-14 バイエル・クロップサイエンス・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生物農薬および殺菌剤を含む組成物
CN104247716B (zh) * 2013-06-29 2016-02-24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CN103444721B (zh) * 2013-09-05 2017-06-13 惠州长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其用途
CN104054727A (zh) * 2014-06-18 2014-09-24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45601A (zh) * 2014-06-23 2014-09-1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合成吩嗪-1-羧酸的方法
CN104186549A (zh) * 2014-08-20 2014-12-10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杀菌剂复配组合物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9180A (zh) 2015-08-19
CN105961399A (zh) 2016-09-28
CN104839168A (zh) 2015-08-19
CN104886070B (zh) 2017-04-26
CN104886070A (zh) 2015-09-09
CN104839180B (zh) 2017-01-18
CN105961399B (zh)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5925B (zh)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483916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3262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91946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983565A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26098A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79A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69524B (zh)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8175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5714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176087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23982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4264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22037B (zh)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158565B (zh) 一种含胺苯吡菌酮与氯苯醚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190392B (zh) 一种包含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511491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57147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57185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00053B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617245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51416A (zh)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7481126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353916A (zh) 包含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962387A (zh) 一种防治果树灰霉病、菌核病的农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21000 South Section of Mianzhou Avenu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329

Patentee after: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No.77 Shuangyong Road, Fenggu Town, Fucheng District,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