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2540B - 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72540B CN103172540B CN201310085903.XA CN201310085903A CN103172540B CN 103172540 B CN103172540 B CN 103172540B CN 201310085903 A CN201310085903 A CN 201310085903A CN 103172540 B CN103172540 B CN 1031725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ido
- phenyl
- benzamide
- oxygen
- methy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强效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本发明涉及具有通式(I)结构的化合物,还涉及其各种光学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以及前药。本发明还涉及含有式(I)结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药用途。可有效治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异常表达的疾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是一类功能复杂的水解酶。在细胞核中,由DNA链缠绕着的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小体是构成染色体的结构单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能将组蛋白中的赖氨酸残基末端氨基上的乙酰基水解掉(如反应式I),从而导致组蛋白的正电荷密度增高,继而引起组蛋白与负电性的DNA的亲和力增强,基因转录被抑制,(参见Christian, A. H., et al. Curr. Opin. Chem. Biol., 1997, 1, 300; Kouzarides, T., Curr. Opin. Genet. Dev., 1999, 9, 40); Wolffe, A. P. Sci. Washington, 1996, 272, 371。此外,核小体组蛋白的去乙酰化还与染色质组装,DNA修复与重组密切相关,(参见Polo, S. E., et al. Cancer Lett., 2005, 220, 1; Vidanes, G. M., et al. Cell, 2005, 121, 973)。近来,越来越多的非组蛋白被证实为HDACs的底物,如转录因子,细胞骨架蛋白,分子伴侣等,(参见Glozak, M. A., et al. Gene, 2005, 363, 15)。正是由于HDACs具有如此复杂的功能,它的表达和活性失调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癌症,神经变性疾病,病毒感染,炎症,白血病,疟疾和糖尿病等,其中,癌症无疑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为严重的疾病。研究表明,HDACs与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抑制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力等,(参见Witt, O., et al. Cancer Letter., 2009, 277, 8)。
目前在人体中发现了HDACs家族有18个成员,根据其结构,功能和分布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其中,I类(HDAC1,2,3和8),II类(IIa:HDAC4,5,7和9;IIb:HDAC6,10),IV类(HDAC11)属于锌离子依赖性水解酶,而III类HDACs(SIRT 1-7)是NAD+依赖性的。研究表明,与肿瘤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锌离子依赖性HDACs,HDAC抑制剂(HDACs Inhibitors,HDACi)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且,HDACi具有抗瘤谱广,毒副作用低的优点,它们对实体瘤,白血病,淋巴瘤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因此,针对HDACs为靶点设计抑制剂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
目前报道的HDACi药效团大都包括如下三个部分:锌离子螯合基团(ZBG),疏水性的长链(Linker)和蛋白表面识别区(Surface Recognition Domain)。锌离子螯合基团可以螯合HDACs活性中心的锌离子,从而抑制酶的活性。目前已知的活性最强,应用最广的锌离子螯合基团是异羟肟酸基团。然而,现在很多处于临床研究的化合物没有很好的药效,虽然它们在临床前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很优异的活性。而且,上市的HDAC抑制剂(SAHA和FK228)在治疗实体瘤方面药效很差,它们还存在着半衰期短,难吸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较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异羟肟酸基团为锌离子螯合基团,L-苯甘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应用到HDACi结构中可以改善其脂水分配系数,促进药物的吸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通式I的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及其光学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和消旋体混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前药,
结构通式I中:
X是CO或CONH(CH2)5CO;
当X为CO时,Y为CO,R为氨基,芳酰胺基,杂芳酰胺基,芳基C1-6烷酰胺基,杂芳基C1-9烷酰胺基,C1-6烷酰胺基,环烷酰胺基,芳磺酰胺基,芳基C1-6烷磺酰胺基或杂芳基C1-9烷磺酰胺基,芳香基团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如下基团取代:羟基,卤素,硝基,氰基,羧基,卤C1-8烷基,C1-8烷氧基,C1-6烷基羰基,C1-8烷氧羰基或芳基C1-8烷氧羰基,芳基,杂芳基,芳基C1-6烷基,杂芳基C1-9烷基,芳基C2-6烯基,杂芳基C2-6烯基,芳基C2-6炔基,杂芳基C2-6炔基,C1-6烷基,杂烷基,环烷基,优选被一个或多个如下基团取代:羟基,卤素,硝基,氰基,卤C1-8烷基,C1-8烷氧基,C1-6烷基羰基,C1-8烷氧羰基,芳基C1-8烷氧羰基;
当X为CONH(CH2)5CO时,Y为NHCO,R为羧基, C1-12脂肪链烷胺酰基,芳香胺酰基,芳基烷胺酰基,杂芳胺酰基,杂芳基烷胺酰基,芳香基团优选被一个或多个如下基团取代:羟基,卤素,硝基,氰基,卤C1-8烷基,C1-8烷氧基,C1-6烷基羰基,C1-8烷氧羰基,芳基C1-8烷氧羰基;
*是立体构型为S或R光学纯度或其消旋体。
所述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优选的是下述化合物之一:
(S)-叔丁基-(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胺基甲酸酯 (h1);
(S)-4-氯-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 (h2);
(S)-2-氯-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 (h3);
(S)-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2-萘甲酰胺 (h4);
(S)-4-氟-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 (h5);
(S)-N-羟基-4-(2-(萘基-2-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6);
(S)-4-(2-(4-(叔丁基)-苯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N-羟基-苯甲酰胺 (h7);
(S)-4-(2-苯甲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N-羟基-苯甲酰胺 (h8);
(S)-N-羟基-4-(2-苯基-2-(4-(三氟甲基)-苯磺酰胺基)-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9);
(S)-4-(2-(2, 6-二氟苯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N-羟基-苯甲酰胺 (h10);
(S)-4-(2-((4-氯苯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N-羟基-苯甲酰胺 (h11);
(S)-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2-甲氧基-苯甲酰胺 (h12);
(S)-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 (h13);
(S)-N-羟基-4-(2-(4-甲基-苯甲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14);
(S)-3-溴-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 (h15);
(S)-N-羟基-4-(2-苯基-2-(丙基戊酰胺基)-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16);
(S)-N-羟基-4-(2-苯基-2-(2-苯乙酰胺基)-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17);
(S)-N-羟基-4-(2-(3-(2-甲氧基-苯基)-脲基)-2-苯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18);
(S)-4-(2-(3-(2, 6-二异丙基-苯基)-脲基)-2-苯乙酰胺基)- N-羟基-苯甲酰胺 (h19);
(S)-4-(2-(5-(二甲胺基)-萘基-1-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 N-羟基-苯甲酰胺 (h20);
(S)-4-(3-(2-(苄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1);
(S)-4-(3-(2-((2-氟-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2);
(S)-4-(3-(2-((4-氟-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3);
(S)-4-(3-(2-((4-叔丁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4);
(S)-4-(3-(2-(呋喃甲基-2-基氨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5);
(S)-N-(6-(羟胺基)- 6-氧-己基)-4-(3-(2-氧-1-苯基-2-((2-(甲基)-苯基)-胺基)-乙基)-脲基)-苯甲酰胺 (q6);
(S)-N-(6-(羟胺基)- 6-氧-己基)-4-(3-(2-(萘基-1-基氨基)-2-氧-1-苯乙基)-脲基)-苯甲酰胺 (q7);
(S)-N-(6-(羟胺基)- 6-氧-己基)-4-(3-(2-氧-1-苯基-2-((3-(三氟甲基)-苯基)-胺基)-乙基)-脲基)-苯甲酰胺 (q8);
(S)-N-(6-(羟胺基)- 6-氧-己基)-4-(3-(2-氧-1-苯基-2-((4-(甲基)-苯基)-胺基)-乙基)-脲基)-苯甲酰胺 (q9);
(S)-N-(6-(羟胺基)- 6-氧-己基)-4-(3-(2-((2-甲氧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苯甲酰胺 (q10);
(S)-N-(6-(羟胺基)- 6-氧-己基)-4-(3-(2-((2-羟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苯甲酰胺 (q11);
(S)-4-(3-(2-((3-氯-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12);
(S)-4-(3-(2-((3,5-二甲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13);
(S)-4-(3-(2-((3-氟-4-甲氧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14);
(S)-4-(3-(2-((4-氟-苄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15);
(S)-4-(3-(2-((3-溴-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16);
(S)-4-(3-(2-((2,6-二异丙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17);
(S)-N-(6-(羟胺基)- 6-氧-己基)-4-(3-(2-氧-1-苯基-2-((3-(甲基)-苯基)-胺基)-乙基)-脲基)-苯甲酰胺 (q18);
(S)-4-(3-(2-((2, 4-二氯-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 (q19);
本发明还提供了这些化合物在预防或治疗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异常表达相关的哺乳动物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异常表达的相关哺乳动物疾病包括:癌症,神经变性疾病,病毒感染,炎症和糖尿病等。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含有通式(I)结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发明详述
所用的定义和术语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和定义含义如下:
“芳基”是指芳族碳环基团。优选的芳环含有6-10个碳原子。
“杂芳基”是芳族杂环,可以是单环或双环基团。较佳的杂芳基包括,例如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啶基、吡嗪基、噻唑基、嘧啶基、喹啉基、以及四氮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呋喃基、吲哚基等。
“杂烷基”指饱和或不饱和、含碳原子和至少一个杂原子的链,其中任意一个杂原子不相邻。杂烷基中含有2-15个原子(碳原子),优选含有2-10个原子。杂烷基可以是直连或支链、取代或未取代的。
“环烷基”是取代或未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状基团,其含有碳原子和/或一个或多个杂原子。该环可以是单环或稠环,桥环或螺环的环系。单环通常有3-9个原子,优选有4-7个原子,多环含有7-17个原子,优选含有7-13个原子。
“卤”,或“卤素”包括氟、氯、溴或碘,优选氟和氯。
“各种氨基酸制备的酰基”是指将各种氨基酸的羧基经酰化后得到的基团,优选疏水性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
“芳酰基”是指芳香族碳环末端连有羰基的基团,优选的芳环含有6-10个碳原子。
“杂芳酰基”指芳族杂环末端连有羰基的基团,可以是单环或双环基团。较佳的杂芳基包括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啶基,吡嗪基,噻唑基,嘧啶基,喹啉基以及四氮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呋喃基,吲哚基等。
“环烷酰基”指取代或为取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状末端连有羰基的基团,其含有碳原子和/或一个或多个杂原子。该环可以是单环或稠环,桥环或螺环的环系。单环通常有3-9个原子,优选有4-7个原子,多环含有7-17个原子,优选含有7-13个原子。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化合物具有疗效且无毒的盐形式。其可由任一酸性基团(如羧基)形成阴离子盐,或由任一碱性基团(如氨基)形成阳离子盐。本领域已知许多这样的盐。在任何酸性基团(如羧基)上形成的阳离子盐,或是在任何碱性基团(如氨基)上形成的阴离子盐。这些盐有许多是本领域已知的,如阳离子盐包括碱金属(如钠和钾)和碱土金属(如镁和钙)的盐以及有机盐(如铵盐)。还可通过使用相应的酸处理碱性形式的(I)方便地获得阴离子盐,这样的酸包括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磷酸等;或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羟基乙酸、2-羟基丙酸、2-氧代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苹果酸、酒石酸、2-羟基-1,2,3-丙三酸、甲磺酸、乙磺酸、苯甲磺酸、4-甲基苯磺酸、环己基亚磺酸、2-羟基苯甲酸、4-氨基-2-羟基苯甲酸等。这些盐是熟练技术人员熟知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可制备本领域知识所提供的任何盐。此外,熟练技术人员可根据溶解度、稳定性、容易制剂等因素取某种盐而舍另一种盐。这些盐的测定和最优化在熟练技术人员的经验范围内。
本文所用的“光学异构体”、“对映体”、“非对映体”、“消旋体”等定义了本发明化合物或其生理上的衍生物所有可能的立体异构体的形式。除非另有指示,本发明化合物的化学命名包括所有可能的立体化学形式的混合物,所属混合物包含基本结构分子的所有非对映体和对映体,以及基本纯净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单个异构体形式,即其中含有低于10%,优选低于5%,特别是低于2%,最优选低于1%的其它异构体。本发明类肽化合物各种立体异构体形式均明显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通式(I)化合物还可以其它被保护的形式或衍生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形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均应该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的取代基自身还可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这样的取代基包括在C. Hansch和A. Leo, Substituent Constants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1979)中列出的那些取代基。优选的取代基包括,例如烷基,烯基,烷氧基,羟基,氧基,硝基,氨基,氨基烷基(如氨甲基等),氰基,卤,羧基,羰基烷氧基(如羰基乙氧基等),硫基,芳基,环烷基,杂芳基,杂环烷基(如哌啶基,吗啉基,吡咯基等),亚氨基,羟烷基,芳基氧基,芳基烷基,及其结合。
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反应步骤及反应式如下: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合成路线1:以光学纯的L-苯甘氨酸为原料,相继经胺基保护,多肽缩合连接对氨基苯甲酸甲酯盐酸盐,胺基脱保护,多肽缩合连接R基团,与羟胺钾亲核反应,最后做成羟肟酸得到终产物。反应式如下:
合成路线1:
其中,R的酰基,芳酰基,杂芳酰基,芳基C1-6烷酰基,杂芳基C1-9烷酰基,C1-6烷酰基,环烷酰基,芳磺酰基,杂磺酰基,芳基C1-6烷磺酰基或杂芳基C1-9烷磺酰基,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如下基团取代:羟基,卤素,硝基,氰基,卤C1-8烷基,C1-8烷氧基,C1-6烷基羰基,C1-8烷氧羰基或芳基C1-8烷氧羰基。
上述合成路线1反应式中的试剂:(1) 碳酸二叔丁酯,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四氢呋喃;(2) 乙酰氯,甲醇;(3) 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三乙胺,四氢呋喃;(4) 氯化氢饱和的乙酸乙酯溶液;(5)各种酰氯,三乙胺,四氢呋喃; (6)羟胺钾,无水甲醇。
制备所述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的中间体,该中间体是:
路线1:((S)-2-((叔丁氧羰基)-胺基)-2-苯乙酸, 甲基-4-氨基-苯甲酸甲酯盐酸盐, (S)-甲基-4-(2-((叔丁氧羰基)-胺基)-2-苯乙胺基)- 苯甲酸甲酯, (S)-甲基-4-(2-苯乙胺基)- 苯甲酸甲酯。
合成路线1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合成路线2:以L-苯甘氨酸和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L-苯甘氨酸经保护胺基,多肽缩合连接R基团,胺基脱Boc保护得到中间体j1-j19。对氨基苯甲酸经保护胺基,多肽缩合连接6-胺基己酸甲酯盐酸盐,胺基脱Boc保护,三光气亲电反应得到中间体p。中间体j1-j19与中间体p亲核反应得到中间体q1-q19, q1-q19与羟胺钾亲核反应,最后做成羟肟酸。反应式如下:
合成路线2:
其中,R是芳基,杂芳基,芳基C1-6烷基,杂芳基C1-9烷基,芳基C2-6烯基,杂芳基C2-6烯基,芳基C2-6炔基,杂芳基C2-6炔基,C1-6烷基,杂烷基,环烷基,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如下基团取代:羟基,卤素,硝基,氰基,卤C1-8烷基,C1-8烷氧基,C1-6烷基羰基,C1-8烷氧羰基,芳基C1-8烷氧羰基。
上述合成路线2反应式中的试剂: (7) 碳酸二叔丁酯,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四氢呋喃;(8) 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三乙胺,四氢呋喃;(9) 氯化氢饱和的乙酸乙酯溶液;(10) 碳酸二叔丁酯,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四氢呋喃;(11) 乙酰氯,甲醇;(12) 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三乙胺,四氢呋喃;(13) 氯化氢饱和的乙酸乙酯溶液;(14) 三光气,二氧六环, j1-j19,三乙胺,二氯甲烷;(15) 羟胺钾,无水甲醇。
制备所述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的中间体,该中间体是:
路线2: 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甲酸, 甲基-6-胺基-己酸甲酯盐酸盐, 甲基-6-(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甲酰胺基)-己酸甲酯, 甲基-6-(4-胺基-苯甲酰胺基)-己酸甲酯盐酸盐。
合成路线2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变动以提高收率,他们可据本领域的基本知识确定合成的路线,如选择反应物,溶剂和温度,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常规保护基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收率。这些常规的保护方法可参见例如T. Greene,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显然,上述路线为立体选择性合成,通过上述路线还可制备得到其光学活性的类肽化合物。例如将原料 L-苯甘氨酸替换为其光学异构体(D构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方便地获得各种其他异构体,并可通过常规分离手段纯化,如手性盐或手性层析柱等。
由于锌离子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各亚型催化中心的高度同源性,我们选择含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Hela细胞提取物(包含HDAC1, HDAC2, HDAC3和HDAC8) 来进行酶活性测试。HDACs活性荧光分析方法(两步法),能快速、方便检测HDACs活性,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第一步,含一个乙酰化侧链的赖氨酸HDACs荧光底物(Boc-Lys(acetyl)-AMC),用含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Hela细胞提取物样本孵育,使底物脱去乙酰基,激活底物。第二步,用胰酶水解Boc-Lys-AMC,产生AMC这一荧光基团(即发色团),在发射波长/激发波长(390nm/460nm)测定荧光强度,从而根据抑制剂组及对照组的荧光强度计算抑制率,并求算IC50值。酶活性测试原理见反应式II。
化合物的细胞活性的测试使用噻唑兰检测方法(MTT法),人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株(U937),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96孔板,每孔中加入含不同浓度化合物的培养基,经孵育后,用MTT染色,继续孵育后,于酶标仪上在570 nm处测定每孔的吸光度(OD值),计算出细胞生长抑制率,从而确定化合物的活性。
通式(I)的化合物的体外抑酶试验证明该类化合物为有效的苯甘氨酸衍生物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本发明的苯甘氨酸衍生物在空间上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位点相匹配,因此在体外显示了较高的抑制活性。
反应式II
反应式II中Histone deacetylase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Trypsin为胰蛋白酶,4-amino-7-methylcoumarin为4-氨基-7-甲基香豆素。
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部分衍生物可以游离形式或以盐形式存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许多化合物类型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常规的无毒性的盐,包括这样的化合物碱与无机或有机酸形成的季铵盐。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形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本领域熟练人员已知将化合物与水一起冻干时所形成的水合物或在溶液中与合适的有机溶剂浓缩时形成溶剂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包含含有治疗量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和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载体和/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载体包括如盐水,缓冲盐水,葡萄糖,水,甘油,乙醇和它们的结合物,下文更详细地论述。如果需要,该组合物还可以包含较小量的润湿剂或乳化剂,或pH缓冲剂。该组合物可以是液体,悬浮液,乳剂,片剂,丸剂,胶囊,持续释放制剂或粉末。该组合物可以用传统的黏合剂和载体如三酸甘油酯配制成栓剂。口服制剂可以包括标准载体如药物品级的甘露糖醇,乳糖,淀粉,硬脂酸镁,糖精钠,纤维素和碳酸镁等等。视需要制剂而定,配制可以设计混合,制粒和压缩或溶解成分。在另一个途径中,该组合物可以配制成纳米颗粒。
使用的药物载体可以为固体或者液体。
典型的固体载体包括乳糖,石膏粉,蔗糖,滑石,凝胶,琼脂,果胶,阿拉伯胶,硬脂酸镁,硬脂酸等等。固体载体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可能同时作为增香剂,润滑剂,增溶剂,悬浮剂,填料,助流剂,压缩助剂,粘合剂或片剂-崩解剂的物质;它还可以是包封材料。在粉末中,载体为精细粉碎的固体,它与精细粉碎的活性成分的混合。在片剂中活性成分与具有必要的压缩性质的载体以合适的比例混合,以需要的形状和大小压缩。粉末和片剂优选包含至多99%活性成分。合适的固体载体包括,例如,磷酸钙,硬脂酸镁,滑石,糖,乳糖,糊精,淀粉,凝胶,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聚乙烯吡咯烷酮烷酮,低熔点蜡和离子交换树脂。
典型的液体载体包括糖浆,花生油,橄榄油,水等等。液体载体用于制备溶液,悬浮液,乳剂,糖浆,酊剂和密封的组合物。活性成分可以溶解或悬浮于药学上可接受的液体载体如水,有机溶剂,二者的混合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油类或脂肪。液体载体可以包含其他合适的药物添加剂如增溶剂,乳化剂,缓冲剂,防腐剂,增甜剂,增香剂,悬浮剂,增稠剂,颜料,粘度调节剂,稳定形或渗透压-调节剂。用于口服和肠胃外给药的液体载体的合适的例子包括水(部分地包含如同上述的添加剂,例如纤维素衍生物,优选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溶液),醇(包括一元醇和多元醇,例如乙二醇)和它们的衍生物,和油类(例如分馏椰子油和花生油)。用于肠胃外给药的载体还可以为油脂如油酸乙酯和异丙基肉豆蔻酸盐。无菌的液体载体用于肠胃外给药的无菌的液态组合物。用于加压组合物的液体载体可以为卤代烃或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推进剂。无菌溶液或悬浮溶液液体药物组合物可以用来,例如,静脉内,肌内,腹膜内或皮下注射。注射时可单次推入或逐渐注入,入30分钟的经脉内灌注。该化合物还可以以液体或者固体组合物的形式口服给药。
载体或赋形剂可以包括本领域已知的时间延迟材料,如单硬脂酸甘油酯或二硬脂酸甘油酯,还可包括蜡,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异丁烯酸甲酯等等。当制剂用于口服时,公认PHOSALPG-50 (磷脂(phospholipid)与1,2-丙二醇浓缩,A. Nattermann & Cie. GmbH)中的0.01%吐温80用于其他化合物的可接受的口服制剂的配制,可以适应于本发明各种化合物的配制。
给予本发明化合物时可以使用各式各样的药物形式。如果使用固体载体,制剂可以为片剂,被放入硬胶囊中的粉末或小药丸形式或锭剂或糖锭形式。固体载体的量在很大程度上变化,但是优选从约25mg到约1.0g。如果使用液体载体,制剂可以为糖浆,乳剂,软胶囊,在安瓿或小瓶或非水的液体悬浮液中的无菌注射溶液或悬浮液。
为了获得稳定的水溶性的剂型,可以将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于有机或无机酸的水溶液,0.3M琥珀酸或柠檬酸溶液。选择性地,酸性的衍生物可以溶于合适的碱性溶液。如果得不到可溶形式,可将化合物溶于合适的共溶剂或它们的结合。这样的合适的共溶剂的例子包括,但是不局限于,浓度范围从0-60%总体积的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300,聚山梨酸酯80,甘油,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脂肪醇或甘油羟脂肪酸酯等等。
各种释放系统是已知的并且可以用于化合物或其他各种制剂的给药,这些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可注射的溶液,脂质体中的胶囊,微粒,微胶囊,等等。引入的方法包括但是不局限于皮肤的,皮内,肌内,腹膜内的,静脉内的,皮下的,鼻腔内的,肺的,硬膜外的,眼睛的和(通常优选的)口服途径。化合物可以通过任何方便的或者其它适当的途径给药,例如通过注入或快速浓注,通过上皮的或粘膜线路(例如,口腔粘膜,直肠和肠粘膜,等等)吸收或通过负载药物的支架以及可以于其他生物活性剂一起给药。可以全身或局部给药。用于鼻,支气管或肺疾病的治疗或预防时,优选的给药途径为口服,鼻给药或支气管烟雾剂或喷雾器。
本发明中的化合物h8,q4,q6, q15,q18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亚型(HDAC8)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并可作为发现新型高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此外,化合物h8,q4,q6在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的试验中显示出优于阳性对照Vorinostat (SAHA)的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S)-N-羟基-4-(2-(3-(2-甲氧基-苯基)-脲基)-2-苯乙酰胺基)-苯甲酰胺(h18,球棍模型)和(S)-N-(6-(羟胺基)- 6-氧-己基)-4-(3-(2-氧-1-苯基-2-((3-(三氟甲基)-苯基)-胺基)-乙基)-脲基)-苯甲酰胺 (q8,棒状模型)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亚型的活性区域的对接结果通过Sybyl7.3以三维显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本发明化合物的合成
以(h2)和(q1)为例:
1) (S)-2-((叔丁氧羰基)-胺基)-2-苯乙酸b
L-苯甘氨酸(15.1 g, 100 mmol)溶于300 mL甲醇水的混合溶液(甲醇:水=9:1),加入三乙胺(15.1 g, 150 mmol),冰浴30分钟后,加入碳酸二叔丁酯(32.7 g, 150 mmol)。室温反应8小时后,蒸除反应液中的溶剂,并用1 mol/L的柠檬酸溶液酸化至pH4-5,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相合并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溶剂得粗品,粗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乙酸乙酯:正己烷=1:8)重结晶得17.2g白色固体。产率:91.56%, ESI-MS m/z:252.3[M+H+]。
甲基-4-氨基-苯甲酸甲酯盐酸盐d
化合物c( 13.7 g, 100 mmol)溶于100 mL甲醇中,冰浴条件下滴加23.6g 乙酰氯。加毕,7540 oC回流4小时后,蒸除甲醇和剩余的乙酰氯,用乙醚重结晶得白色结晶d。产率:86%,ESI-MS m/z:152.2[M+H+]。
甲基-4-(2-((叔丁氧羰基)-胺基)-2-苯乙胺基)- 苯甲酸甲酯e
化合物b( 12.6 g, 50 mmol)溶于200 mL四氢呋喃中,加入三乙胺(5.5 g, 55 mmol),加入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TBTU) (18 g, 55 mmol)。室温反应20分钟后,加入化合物d(9.4 g, 50 mmol),再加三乙胺(5.0 g, 50 mmol)。室温反应6小时后,蒸除反应液中的四氢呋喃,用乙酸乙酯溶解产物,分别用1 mol/L的柠檬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各洗涤3遍,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溶剂得粗品,粗品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15.36 g浅白色固体e。产率:80%,ESI-MS m/z:385.4[M+H+]。
甲基-4-(2-苯乙胺基)- 苯甲酸甲酯f
化合物e(3.8 g, 10 mmol)溶于5 mL无水乙酸乙酯后,向其中加入10 mL氯化氢饱和的乙酸乙酯溶液。反应过程中逐渐有白色沉淀析出,3小时后将沉淀滤除,用乙醚充分洗涤,干燥后得1.98 g白色粉末f。产率:62%,ESI-MS m/z:285.2[M+H+]。
甲基-4-(2-(4-氯-苯甲酰胺)-2-苯乙胺基)-苯甲酸甲酯 g2
化合物f( 1.0 g, 3.1 mmol)溶于50 mL四氢呋喃中,加入三乙胺(0.67 g, 6.2 mmol),加入2-氯苯甲酰氯 (0.6 g, 3.4 mmol)。室温反应6小时后,蒸除反应液中的四氢呋喃,用乙酸乙酯溶解产物,分别用1 mol/L的柠檬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各洗涤3遍,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溶剂得粗品,粗品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0.92 g白色固体g2。产率:72%,ESI-MS m/z:423.3[M+H+]。
氯-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h2
羟胺钾(NH2OK)溶液的制备:14 mL氢氧化钾的饱和无水甲醇溶液滴加到24 mL含有4.67 g(67 mmol)盐酸羟胺的无水甲醇溶液中,控制内温低于40 oC,滴加完毕,冷却反应液,滤除白色氯化钾沉淀,所得滤液密闭保存备用。
化合物g2( 0.88 g, 2.0 mmol)溶于10 mL无水甲醇后,向其中加入3.5 mL上述羟胺钾(NH2OK)溶液。0.5小时后,蒸除甲醇,2 mol/L的盐酸溶液酸化至pH3-4,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乙酸乙酯层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溶剂得粗品,粗品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0.45 g白色粉末h2。产率:51%,1H NMR (600 MHz, (CD3)2SO) δ 11.10 (s, 1H), 10.58 (s, 1H), 9.15 (d, J = 7.8 Hz, ), 8.93 (s, 1H), 7.98-7.97 (m, 2H), 7.72 (d, J = 8.4 Hz,), 7.67 (d, J = 9.0 Hz,), 7.58 (d J = 7.2 Hz, 2H), 7.56-7.54 (m, 2H), 7.42-7.35 (m, 2H), 7.34 (d, J = 7.2 Hz, 1H), 5.84 (d, J = 7.8 Hz, 1H).
7)(S)-叔丁基-(2-苄氨基-2-氧-1-苯乙基)-氨基-甲酸酯i1
化合物i1的合成方法与e的一致。所不同的是:以苄胺为原料,所得产品(S)-叔丁基-(2-苄氨基-2-氧-1-苯乙基)-氨基-甲酸酯i1,产率: 65%,ESI-MS m/z:369.4[M+H+]。
胺基-N-苄基-2-苯乙酰胺j1
化合物j1的合成方法与f的一致。所得产品(S)-2-胺基-N-苄基-2-苯乙酰胺j1,产率:75%,ESI-MS m/z:269.3[M+H+]。
叔丁氧羰基-胺基)-苯甲酸k
化合物k的合成方法与b的一致。所不同的是: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所得产品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k,产率:68%,ESI-MS m/z:238.3[M+H+]。
甲基-6-胺基-己酸甲酯盐酸盐m
化合物m的合成方法与d的一致。所不同的是:以6-胺基-己酸为原料,所得产品甲基-6-胺基-己酸甲酯盐酸盐m,产率:68%,ESI-MS m/z:145.3[M+H+]。
甲基-6-(4-(叔丁氧羰基-胺基)-苯甲酰胺基)-己酸甲酯n
化合物k( 4.74 g, 20 mmol)溶于100 mL四氢呋喃中,加入三乙胺(2.2 g, 22 mmol),加入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TBTU) (7.2 g, 22 mmol)。室温反应20分钟后,加入化合物m(3.63 g, 20 mmol),再加三乙胺(2.0 g, 20 mmol)。室温反应6小时后,蒸除反应液中的四氢呋喃,用乙酸乙酯溶解产物,分别用1 mol/L的柠檬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各洗涤3遍,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溶剂得粗品,粗品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4.37 g浅白色固体n。产率:60%,ESI-MS m/z:365.4[M+H+]。
甲基-6-(4-胺基-苯甲酰胺基)-己酸甲酯盐酸盐o
化合物o的合成方法与f的一致。所得产品甲基-6-(4-胺基-苯甲酰胺基)-己酸甲酯盐酸盐o,产率:56%,ESI-MS m/z:265.3[M+H+]。
甲基-6-(4-(3-(2-苄氨基-2-氧-1-苯乙基)-脲基)-苯甲酰胺基)-己酸甲酯p1
三光气( 0.75 g, 2.5 mmol)溶于50 mL二氧六环中,冰浴滴加10mL o(1.5 g, 5 mmol)的二氧六环溶液,加毕,110 oC回流6小时后,蒸干二氧六环,所得产物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上一步产物溶于50mL二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75 g, 7.5 mmol),加j1(1.8 g, 7.5 mmol),室温反应4小时后,蒸除二氯甲烷。用乙酸乙酯溶解产物,分别用1 mol/L的柠檬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各洗涤3遍,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溶剂得粗品,粗品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1.46 g浅白色固体p1。产率:55%,ESI-MS m/z:559.6[M+H+]。
苄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q1
化合物q1的合成方法与h1的一致。所不同的是:以p1为原料,(S)-4-(3-(2-(苄胺基)-2-氧-1-苯乙基)-脲基)-N-(6-(羟胺基)-6-氧-己基)-苯甲酰胺q1,产率:43%,1H NMR (600 MHz, (CD3)2SO) δ 10.35 (s, 1H), 9.21 (s, 1H), 8.95 (d, J = 5.4 Hz, 1H), 8.65 (d, J = 1.2 Hz, 1H), 8.25 (t, J = 5.4 Hz, 1H), 7.73 (d, J = 9 Hz, 2H), 7.46 (d, J = 7.2 Hz, 2H), 7.41 (d, J = 9 Hz, 2H), 7.38-7.36 (m, 2H), 7.31 (d, J = 7.2 Hz, 1H), 7.28 (s, 1H), 7.26 (d, J = 7.2 Hz, 1H), 7.24-7.21 (m, 2H), 7.15 (d, J = 7.8 Hz, 2H), 5.41 (d, J = 7.8 Hz, 1H), 4.29 (d, J = 6 Hz, 2H), 3.20 (d, J = 6 Hz, 2H), 1.65 (t, J = 7.2 Hz, 2H), 1.52 (t, J = 7.8 Hz, 2H), 1.49-1.47 (m, 2H), 1.31-1.24 (m, 2H).
实施例2目标化合物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试验(In vitro)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活性荧光分析方法主要分两步:第一步,含一个乙酰化侧链的赖氨酸HDACs荧光底物(Boc-Lys(acetyl)-AMC),用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Hela细胞提取物样本(包含HDAC1, HDAC2, HDAC3和HDAC8)孵育,使底物脱去乙酰基,激活底物。第二步,用胰酶水解Boc-Lys-AMC,产生AMC这一荧光基团(即发色团),在发射波长/激发波长(390nm/460nm)测定荧光强度,从而根据抑制剂组及对照组的荧光强度计算抑制率,并求算IC50值。酶活性测试原理见本专利说明书部分相关内容。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化合物(I)的体外抑酶试验结果
SAHA商品名为Zolinza,通用名为Vorinostat,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6年批准上市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上述测试结果表明,酪氨酸衍生物类化合物均表现出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h8,q4,q6, q15,q18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Vorinostat (SAHA),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并可作为发现新型高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
实施例3 目标化合物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试验(In vitro)
选取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h8,q4,q6进行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活性试验,结果见表2。
术语说明:
U937:人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株。
K562:人红白血病细胞株。
HL60: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
SAHA:商品名为Zolinza,通用名为Vorinostat,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6年批准上市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DMSO:二甲基亚砜。
IC50 :半数抑制浓度。
1.[材料] U937,K562,HL60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蓝MTT,10%胎牛血清,96孔板
2.[方法]
细胞培养 U937,K562,HL60三种肿瘤细胞株都采用常规培养。实验时均用对数生长期细胞。
细胞生长检测(MTT法) HCT116,SKOV3,HL60细胞悬液均调整至1×105/ml,分别接种于96孔板(50 μl/孔),5000个细胞/孔。铺板4h后,每孔中加入50ul含不同浓度化合物的培养基,使孔中化合物终浓度分别为:1000、200、40、8、1.6、0.32ug/ml,每个浓度设三个复孔,不加细胞的孔读数时作空白,加细胞不加化合物的孔作化合物空白孔,SAHA作化合物阳性对照。于37℃,5%二氧化碳中孵育48 h,每孔加入10 μl 0.5%的MTT染色液,继续孵育4 h后,2500 rpm,离心30min,然后抛弃板孔中培养基,加入二甲基亚砜,200ul/孔。酶标仪上于570 nm处测定每孔的吸光度OD值,细胞生长抑制率按下式计算:
上表测试数据表明,化合物h8,q4和q6在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的试验中显示出优于阳性对照SAHA的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Claims (6)
1.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具有通式I的结构,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结构通式I中:
R2是氢、芳酰基、芳基C1-6烷酰基、C1-6烷酰基、环烷酰基;芳磺酰基、芳基C1-6烷磺酰基;
*是立体构型为S光学纯度或其消旋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2中的芳香基团优选被一个或多个如下基团取代:羧基、甲氧羰基、酰胺基、羟基、卤素、硝基、卤C1-8烷基、C1-8烷氧基、C1-6烷基羰基、C1-8烷氧羰基、芳基C1-8烷氧羰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是下述化合物之一:
(S)-叔丁基-(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胺基甲酸酯 (h1);
(S)-4-氯-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 (h2);
(S)-2-氯-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 (h3);
(S)-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2-萘甲酰胺 (h4);
(S)-4-氟-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 (h5);
(S)-N-羟基-4-(2-(萘基-2-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 苯甲酰胺 (h6);
(S)-4-(2-(4-(叔丁基)-苯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N-羟基-苯甲酰胺 (h7);
(S)-4-(2-苯甲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N-羟基-苯甲酰胺 (h8);
(S)-N-羟基-4-(2-苯基-2-(4-(三氟甲基)-苯磺酰胺基)-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9);
(S)-4-(2-(2, 6-二氟苯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N-羟基-苯甲酰胺 (h10);
(S)-4-(2-((4-氯苯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N-羟基-苯甲酰胺 (h11);
(S)-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2-甲氧基-苯甲酰胺 (h12);
(S)-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 (h13);
(S)-N-羟基-4-(2-(4-甲基-苯甲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14);
(S)-3-溴-N-(2-((4-(羟胺基)-苯基)-胺基)-2-氧-1-苯乙基)-苯甲酰胺 (h15);
(S)-N-羟基-4-(2-苯基-2-(丙基戊酰胺基)-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16);
(S)-N-羟基-4-(2-苯基-2-(2-苯乙酰胺基)-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17);
(S)-N-羟基-4-(2-(3-(2-甲氧基-苯基)-脲基)-2-苯乙酰胺基)-苯甲酰胺 (h18);
(S)-4-(2-(3-(2, 6-二异丙基-苯基)-脲基)-2-苯乙酰胺基)- N-羟基-苯甲酰胺 (h19);
(S)-4-(2-(5-(二甲胺基)-萘基-1-磺酰胺基)-2-苯乙酰胺基)- N-羟基-苯甲酰胺 (h20)。
4.权利要求1、2或3 所述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合成路线:以光学纯的L-苯甘氨酸为原料,相继经胺基保护,多肽缩合连接对氨基苯甲酸甲酯盐酸盐,胺基脱保护,多肽缩合连接R基团,与羟胺钾亲核反应,最后做成羟肟酸得到终产物,反应式如下:
合成路线:
其中,R为权利要求1中的R2;
上述合成路线反应式中的试剂:(1) 碳酸二叔丁酯,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四氢呋喃;(2) 乙酰氯,甲醇;(3) 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三乙胺,四氢呋喃;(4) 氯化氢饱和的乙酸乙酯溶液;(5)酰氯,三乙胺,四氢呋喃; (6)羟胺钾,无水甲醇;
制备所述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的中间体,该中间体是:
((S)-2-((叔丁氧羰基)-胺基)-2-苯乙酸, 甲基-4-氨基-苯甲酸甲酯盐酸盐, (S)-甲基-4-(2-((叔丁氧羰基)-胺基)-2-苯乙胺基)- 苯甲酸甲酯, (S)-甲基-4-(2-苯乙胺基)- 苯甲酸甲酯。
5.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异常表达相关的哺乳动物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异常表达的相关哺乳动物疾病包括:癌症,神经变性疾病,病毒感染,炎症和糖尿病。
6.一种适于口服给予哺乳动物的药物组合物,包含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和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载体或赋形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85903.XA CN103172540B (zh) | 2013-03-18 | 2013-03-18 | 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85903.XA CN103172540B (zh) | 2013-03-18 | 2013-03-18 | 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72540A CN103172540A (zh) | 2013-06-26 |
CN103172540B true CN103172540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48632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859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2540B (zh) | 2013-03-18 | 2013-03-18 | 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725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81736A (zh) * | 2015-12-28 | 2016-04-13 | 山东大学 | 一种含有苯甘氨酸的肉桂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IT201600074606A1 (it) * | 2016-07-18 | 2018-01-18 | Italfarmaco Spa | New benzo-N-hydroxy amide compounds having antitumor activity |
WO2019161162A1 (en) * | 2018-02-16 | 2019-08-22 | Constellation Pharmaceuticals, Inc. | P300/cbp hat inhibitors |
CN115141123B (zh) * | 2022-05-20 | 2024-05-17 | 沈阳药科大学 |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环氧化物水解酶双重抑制剂中的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81031A (ja) * | 1999-08-30 | 2001-03-27 | Schering Ag | 溶解性および経口吸収性を改善したベンズアミド誘導体含有製剤 |
GB0509223D0 (en) * | 2005-05-05 | 2005-06-15 | Chroma Therapeutics Ltd | Enzyme inhibitors |
GB0619753D0 (en) * | 2006-10-06 | 2006-11-15 | Chroma Therapeutics Ltd | Enzyme inhibitors |
CN101723896B (zh) * | 2009-11-03 | 2012-10-31 | 山东大学 | 酪氨酸衍生物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应用 |
-
2013
- 2013-03-18 CN CN201310085903.XA patent/CN10317254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72540A (zh) | 2013-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560612T7 (es) | Derivados bencilamina como inhibidores de la calicreina plasmática | |
Lai et al. | 1-Arylsulfonyl indoline-benzamides as a new antitubulin agents, with inhibition of histone deacetylase | |
CN101723896B (zh) | 酪氨酸衍生物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应用 | |
BR112012027062B1 (pt) | composto, processo para a preparação de um composto e usos do mesmo | |
CN103172540B (zh) | 苯甘氨酸类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EP3297992B1 (en) | Heterocyclicalkyl derivative compounds as selectiv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10143900B (zh) | 使用sirt2调节剂的治疗方法 | |
JP2001520674A (ja) | ペプチジル−2−アミノ−1−ヒドロキシアルカンスルホン酸システインプロテアーゼインヒビター | |
CN107118249B (zh) | 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应用 | |
US8324202B2 (en) | 5-phenyl-1H-benzo [E] [1,4] diazepine compounds substituted with an hydroxamic acid group as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 |
CN101503373B (zh) | 2-氨基-1-(4-硝基苯基)-1-乙醇类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2746213B (zh) | 肉桂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685382B (zh) | 具有HDACs抑制活性的喹唑啉-4-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
CN101481325B (zh) | 碱性氨基酸类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应用 | |
Cianni et al. | Design, synthesis and stepwise optimization of nitrile-based inhibitors of cathepsins B and L | |
JP2013503829A (ja) | 特に医薬に使用するための新規な多機能ペプチダーゼインヒビター | |
CN102180826A (zh) | 含α氨基酸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用途 | |
WO2018068357A1 (zh) | 一类新型sirt2蛋白抑制剂及其在制药中的用途 | |
CN104529933A (zh) | 取代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418480B (zh) | 2-(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2-甲基-1氢-吲哚-3-基)-n-羟基乙酰胺的制备和应用 | |
Li et al. | Novel potent 2, 5-pyrrolidinedione peptidomimetics as aminopeptidase N inhibitors. Design, synthesis and activity evaluation | |
WO2015030106A1 (ja) | Ggt阻害作用を有する化合物及びggtファミリー酵素阻害剤 | |
CN105732459A (zh) | 吡咯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
CN107118209B (zh) | 吡啶骈[3,4-b]吲哚脲类化合物及其作为IDO抑制剂的用途 | |
WO2021115188A1 (zh) | 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蛋白酶体双靶点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2 Address after: Lixia District, Shandong city of Ji'nan Province Cultural Road 250012 No. 44 East Village 2-1-301 Patentee after: Ji'nan platinum 30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1205 No. two, No. 36, hi tech Road,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before: Weifang Bochuang 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