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1036A - 端子接头以及设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接头以及设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01036A CN103001036A CN2012103302396A CN201210330239A CN103001036A CN 103001036 A CN103001036 A CN 103001036A CN 2012103302396 A CN2012103302396 A CN 2012103302396A CN 201210330239 A CN201210330239 A CN 201210330239A CN 103001036 A CN103001036 A CN 1030010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clamped nipple
- board
- way
- lock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其目的是确保锁定矛杆和锁定孔之间的宽大接合余量。端子接头的矩形管部包括:盖板部,其从右侧板部的延伸端边缘大体以直角延伸,并且形成有在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锁定孔;前板部,其以悬臂方式从右侧板部延伸,并且被布置在锁定孔前方;后板部,其以悬臂方式从右侧板部独立于前板部地延伸,并且被布置成在锁定孔后方,并且邻近锁定孔;以及退避部,其在后板部处在整个宽度上形成、从前板部退避到矩形管部的内侧,以提供与锁定突出部的、在接合余量范围内的高度差,并且能够面向锁定突出部的后端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接头以及设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7-141609中披露了前端部形成有矩形管部的阴性端子接头。通过连接到呈开放筒形式的导线压接部分的底壁部分的基板部、大体以直角从基板部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两者延伸的一对侧板部以及大体以直角从至少一个侧板部的延伸端边缘延伸的盖板部,所述矩形管部形成为矩形管的形状。基板部形成有锁定孔。通过锁定孔的孔边缘与形成在端子容纳室中的锁定矛杆的锁定突出部的接合,从外壳后方插入到端子容纳室的所述端子接头被保持以便不向后脱离。
基板部通过将基板部的在锁定孔的开放区域的后方的部分向矩形管部的内侧凹入而形成有退避部。这导致基板部在锁定孔的后端边缘的前侧和后侧之间具有高度差,锁定矛杆的锁定突出部的后端部被布置成面向该退避部的外表面,并且锁定突出部的在退避部前方的部分被定位在锁定孔的开口区域中。根据该构造,锁定孔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相比锁定孔在前后方向上的开口范围从锁定突出部的前端延伸到后端的情形能够减小,并且通过将矩形管部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以此大小减小,能够将所述端子接头制造得更小。
在以上端子接头中,退避部通过切割基板部的一部分并且弯曲该切割部分而形成。所述对侧板部被连接到该基板部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两者。因而,退避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被限制为所述对侧板部的内侧表面的内侧的范围内。即,在结构上不可能在矩形管部的包括所述对侧板部的板厚范围的整个宽度上形成退避部。因为锁定矛杆的锁定突出部被容纳在通过将退避部凹入到矩形管部的内侧而确保的空间中,所以锁定矛杆的宽度被限制到退避部的整个宽度或更小。换言之,锁定矛杆和锁定孔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接合余量也被限制到所述退避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形而完成,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确保在锁定矛杆和锁定孔之间的较大接合余量。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子接头,其中包括锁定孔的管部形成在前端部,并且在端子接头正确插入端子容纳室中的状态下,通过锁定孔的前端边缘与形成在端子容纳室中的锁定部分的锁定突出部的接合,从而端子接头被保持成不向后脱离,其中管部包括:基板部;侧板部,其从基板部延伸;盖板部,其从侧板部延伸,并且形成有锁定孔;前板部,其通过以悬臂方式从侧板部延伸而形成盖板部的一部分,并且被布置在锁定孔前方;后板部,其通过以悬臂方式从侧板部独立于前板部地延伸而形成盖板部的一部分,并且被布置成在锁定孔后方且邻近锁定孔;以及退避部,其形成在后板部处,并且从前板部退避到管部的内侧,以提供位于锁定突出部的接合余量范围内的高度差,并且能够面向锁定突出部的后端部。
根据具体的实施例,盖板部形成有在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锁定孔。
具体的,所述退避部形成在整个宽度上。
根据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接头,其中包括锁定孔的矩形管部形成在前端部处,并且在端子接头从后方插入端子容纳室中的状态下,通过锁定孔的前端边缘与形成在端子容纳室中的锁定矛杆的锁定突出部的接合,从而端子接头被保持成不向后脱离,所述矩形管部包括:基板部,其形成矩形管部;侧板部,其形成矩形管部并且大体以直角从基板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横向边缘延伸;盖板部,其形成矩形管部、大体以直角从侧板部的延伸端边缘延伸并且形成有在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锁定孔;前板部,其通过以悬臂方式从侧板部延伸而形成盖板部并且被布置在锁定孔前方;后板部,其通过以悬臂方式从侧板部独立于前板部地延伸而形成所述盖板部,并且被布置成在锁定孔后方并且邻近锁定孔;以及退避部,其沿着整个宽度形成在后板部处,并且从前板部退避到矩形管部的内侧,以提供位于所述锁定突出部的接合余量范围内的高度差,并且能够面向锁定突出部的后端部。
锁定孔在整个宽度上形成在形成有退避部的盖板部中,并且形成盖板部的前板部和后板部以悬臂方式从侧板部彼此独立地延伸。因而,后板部和侧板部大体以直角连接所沿着的折线的位置能够被设定在从前板部和侧板部大体以直角连接所沿着的折线的位置向矩形管部的内侧移位的位置,并且在前板部和后板部之间具有高度差。因为后板部以悬臂方式延伸,所以如果延伸尺寸被合适地设定,则所述后板部能够延伸过矩形管部的整个宽度。根据上文,能够在矩形管部的整个宽度上形成退避部,并且确保锁定矛杆和锁定孔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接合余量。
具体地,还设置至少一个姿态稳定部分,所述姿态稳定部分形成在退避部的、大体面向锁定突出部的区域的后方,并且从退避部的外表面朝着(具体地大体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的外侧突出。
通过形成所述姿态稳定部分,盖板部能够在两个位置处保持与端子容纳室的内表面的接触,即在锁定孔前方的位置处和在锁定孔后方的位置处,由此管部在端子容纳室中的姿态能够被稳定。
此外具体地,在前后方向上从前板部的后端到后板部的前端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从锁定突出部的前端到锁定突出部的后端的距离。
此外具体地,退避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大体从后板部的前端边缘延伸到后板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大体中央略前方的位置。
此外具体地,与前板部相比,退避部处于这样的位置关系:在背离锁定部分的主体部分的外表面的方向上和/或朝着管部的内侧方向上退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端子容纳室;和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或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相应的端子容纳室中,其中所述端子接头的管部包括形成在前端部处的锁定孔,并且在端子接头正确插入端子容纳室中的状态下,通过锁定孔的前端边缘与形成在端子容纳室中的锁定部分的锁定突出部的接合,从而端子接头被保持成不向后脱离。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在理解下面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后变得更加清楚。需要明白的是,虽然实施例被单独地描述,但是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到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端子接头插入端子容纳室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的截面图,
图3是沿着图1的B-B的截面图,
图4是端子接头的前视图,
图5是端子接头的侧视图,
图6是端子接头的侧视图,
图7是端子接头的底视图,并且
图8是端子接头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
T 端子接头
10管部
13基板部
14左侧板部(侧板部)
15右侧板部(侧板部)
16盖板部
19F前板部
19R后板部
20锁定孔
21退避部
23姿态稳定部分
31端子容纳室
32锁定矛杆(锁定部分)
34锁定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考图1至8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5和7所示,该实施例的端子接头T是在前端部形成有(具体地大体矩形或多边形)管部10的阴性端子接头。(具体地包括大体呈至少一个开放筒形的导线压接部分11的)导线连接部分形成在端子接头T的后端部,并且导线12的前端部被连接到导线连接部分(具体地导线压接部分11)。如图1所示,该端子接头T从插入侧、具体地大体从外壳30后方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形成于外壳30中的端子容纳室31中。在下文中,端子接头T与匹配端子接头(未示出)的连接侧称作前方或前侧。
端子容纳室31的下壁部或横向壁部形成有锁定矛杆32,以用于通过与适当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1中的端子接头T相接合来保持和固定端子接头T。锁定矛杆32具体地大体以悬臂方式向前延伸,并且由主体部分33和锁定突出部34组成或包括主体部分33和锁定突出部34,所述主体部分33可弹性变形,以向外或向下退避,所述锁定突出部34从主体部分33的内表面或上表面(大体面向端子容纳室31的表面)向内或向上突出。当锁定矛杆32(主体部分33)未弹性地变形时,锁定突出部34至少部分地定位在端子容纳室31中的、用于端子接头T的插入区域(空间)中,以接合端子接头T,如图1所示。此外,当锁定矛杆32向外或向下(或在与端子接头T到端子容纳室31中的插入方向ID相交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时,锁定突出部34从端子容纳室31中的、用于端子接头T的插入区域向外或向下退避,由此进入其不能接合端子接头T状态中或离开端子接头T的状态。
锁定突出部34在前后方向上被布置在主体部分33的中间部分(具体地大体在中央部分)中。主体部分33的上或外表面的前端区域(在锁定突出部34前方的区域或邻近锁定突出部34的区域)用作前接收表面35F。主体部分33的上或外表面的后端区域(在锁定突出部34后方的区域或邻近锁定突出部34的区域)用作后接收表面35R。在锁定矛杆32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这些前后接收表面35F、35R被布置成横向地或从下方接触被适当地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1中的端子接头T或大致面向该端子接头T。即,前后接收表面35F、35R能够横向地或从下方支撑端子接头T。
当从侧向(在与端子接头T到端子容纳室31中的插入方向ID和锁定矛杆32的弹性变形方向DD两者交叉的方向上)观察时,锁定突出部34整体上具体地大体具有横向长且大体矩形的形状,该形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高度方向(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在锁定矛杆32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锁定突出部34的前端表面用作与端子接头T的插入方向I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垂直于该插入方向ID的锁定表面36。在锁定矛杆32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锁定突出部34的上表面具体地大体平行于端子接头T的插入方向ID。在锁定矛杆32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锁定突出部34的后端表面用作相对于端子接头T的插入方向ID倾斜的倾斜表面37。该倾斜表面37具体地朝向后方向外或向下倾斜。锁定表面36从下端到上端的整个区域用作在竖直方向上与端子接头T的接合余量。
接下来,描述端子接头T的详细构造。注意,为了方便,竖直或横向方向基于端子接头T插入在端子容纳室31中的状态。如图1至7所示,(具体地大体呈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10由下列部件组成或包括:(具体地大体水平的)基板部13(具体地大体呈矩形平板形);横向(例如左侧)板部14,其具体地大体上呈相对于基板部13(具体地左边缘)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向下延伸的矩形平板形;横向(例如右侧)板部15(作为具体地侧板部),其具体地大体呈相对于基板部13(具体地其右边缘)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向下延伸的矩形平板形;以及盖板部16,其具体地呈相对于横向(右侧)板部15的延伸端边缘(下端边缘)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横向地或向左延伸的矩形平板形。(矩形)管部10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朝向(矩形)管部10的外侧开放。如图1、5至7所示,基板部13的后端部连接到导线连接部分的(具体地导线压接部分11的)底壁部分17的前端,并且左和右侧板部14、15的后端部被连接到从底壁部分17的两侧(具体地横向(左和右)边缘)延伸出的导线连接部分(具体为左和右压接件18)的一对横向壁的基端部。
如图1、5至7所示,盖板部16由前板部19F和后板部19R组成或包括前板部19F和后板部19R,所述前板部19F连接到横向(右侧)板部15的前端部,所述后板部19R连接到横向(右侧)板部15的后端部。前板部19F的横向(左)边缘部和后板部19R的横向边缘部被布置成从下方接触相反的横向(左侧)板部14的下端边缘,或大致面向该下端边缘。盖板部16在前板部19F和后板部19R之间的区域具体地用作锁定孔20,所述锁定孔20呈从矩形管部10的外表面(下表面)贯穿到内表面的通孔或凹槽形。如图7所示,锁定孔20具体地是大体矩形的开口,并且锁定孔20在宽度方向(与端子接头T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1中的插入方向ID和锁定矛杆32的弹性变形方向DD两者交叉的方向)上的形成区域具体地大体延伸过矩形管部10的整个宽度,即从左侧板部14的内侧表面延伸到右侧板部15的内侧表面。如图1所示,在端子接头T适当地插入在端子容纳室31中的状态下,锁定突出部34被至少部分地定位在锁定孔20中,并且锁定孔20的前边缘部(前板部19F的后端边缘)从前方与锁定矛杆32的锁定突出部34的锁定表面36接合,由此端子接头T被保持。
在该实施例的端子接头T中,如图1所示,锁定孔20的开口区域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从前板部19F的后端到后板部19R的前端的距离)具体地被设定成小于锁定突出部34在前后方向上从前端(锁定表面36)到后端的距离,以缩短(矩形)管部1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即,在锁定突出部34的锁定表面36与锁定孔20的前边缘部接合的状态(端子接头T被保持的状态)下,后板部19R的前端边缘具体地被定位成在前后方向上对应于锁定突出部34的倾斜表面37的大体中央部分。另一方面,在端子接头T被保持的状态下,锁定突出部34的一部分具体地被定位在锁定孔20的开口区域中。因而,在该实施例中,形成盖板部16的后板部19R的(盖板部16的在锁定孔20后方或邻近锁定孔20的区域)形成有退避部21,所述退避部21作为避免盖板部16和锁定突出部34干涉的装置。
如图1和7所示,退避部21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具体为:从后板部19R的前端边缘延伸到后板部19R的前后方向上的大体中央略前方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端子接头T被保持的状态下,退避部21的后端具体地被定位在锁定突出部34的后端的后方。此外,如图3和7所示,退避部21在宽度方向上的形成区域具体地大体是(具体地矩形)管部10的从外左侧表面到外右侧表面的整个宽度,即从盖板部16(后板部19R)的左端边缘到右端边缘。
如图1所示,在端子接头T被保持的状态下,退避部21的下表面(面向矩形管部10的外部的表面)具体地被布置在比前板部19F(盖板部16在锁定孔20前方的区域)的下表面高的位置。即,与前板部19F相比,退避部21具体具有这样的位置关系:在远离锁定矛杆32的主体部分33的上表面的方向(在矩形管部10的向内方向)上退避。退避部21的退避方向具体地和锁定突出部34从主体部分33的上表面的突出方向相同。此外具体地,退避部21和前板部19F之间存在高度差,该高度差位于锁定突出部34和锁定孔20之间的竖直接合余量的范围内。注意,在端子接头T被保持的状态下,退避部21的上表面(面向矩形管部10的内部的表面)具体地与锁定突出部34的上表面具有相同的高度,或比锁定突出部34的上表面稍低。通过以该方式在退避部21和前板部19F之间设置高度差,从而阻止了后板部19R与锁定突出部34的干涉。
如图1所示,退避部21具体地被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大体面向锁定突出部34的后端部(形成有倾斜表面37的区域)。如图7所示,退避部21具体地在大体整个宽度上形成盖板部16的、位于锁定孔20后方且邻近锁定孔20的区域(后板部19R)。这样,退避部2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形成区域具体地不是矩形管部10的一部分,而是位于矩形管部10的整个宽度上。因为以下原因,从而能够在整个宽度上实现该形式。
如图7所示,呈通孔形式的锁定孔20具体地沿着大体整个宽度形成在具有退避部21的盖板部16中,并且盖板部16的前板部19F(盖板部16的在锁定孔20前方并且未形成退避部21的区域)和后板部19R(盖板部16的、位于锁定孔20后方并且形成退避部21的区域)从右侧板部15以悬臂方式彼此独立地延伸。因而,如图6所示,后折线22R能够被设定在从前折线19F的位置向上(向(矩形)管部10的内侧)移位的更高位置,后板部19R和右侧板部15沿着所述后折线22R大体以直角连接,前板部19F和右侧板部15沿着所述前折线大体以直角连接,和/或前板部19F和后板部19R之间具有高度差。因为后板部19R具体地大体以悬臂方式延伸,所以如果延伸尺寸被合适地设定,则后板部19R能够延伸过矩形管部10的整个宽度。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具体地在矩形管部10的大体整个宽度上形成退避部21,并且确保锁定矛杆32和锁定孔20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较大接合余量。
如图1、5至7所示,后板部19R在退避部21后方的区域具体地被部分地捶打或变形或弯曲成向内地或向下地突出,由此形成至少一个姿态稳定部分23。姿态稳定部分23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具体地大体从退避部21的后端延伸到后板部19R的后端。此外,如图7所示,姿态稳定部分23在横向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形成区域具体地是后板部19R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的一个位置。如图1、5和6所示,姿态稳定部分23的下表面具体地被定位成比退避部21的下表面低和/或与前板部19F的下表面位于相同的高度。在端子接头T插入端子容纳室31以被保持的状态下,前板部19F被放置在(具体地接触)前接收表面35F上,并且姿态稳定部分23被放置在(具体地接触)后接收表面35R上,如图1所示。因为端子接头T具体地由锁定矛杆32的主体部分33(端子容纳室31的内表面)从下方在锁定孔20(锁定突出部34)前后的两个位置处支撑,所以阻止了端子接头T朝向前方向下或向上倾斜。
如图1至4所示,与从前方插入到(具体地大体矩形的或多边形的)管部10中的阳性端子接头T(未示出)的突出部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件24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管部10中。如图1所示,弹性接触件24由弹性移位部分25和联接部分26组成或包括弹性移位部分25和联接部分26,当从侧向观察时,所述弹性移位部分25弯曲成向上或向内突出,并且沿着盖板部16的上表面布置,(具体地大体呈平板形的)联接部分26从弹性移位部分25的后端向后延伸,并且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连接到左侧板部14的延伸端边缘(下端边缘)。弹性移位部分25的最高突出部分或最多突出部分用作具有突出部的接触部分27。在弹性移位部分25的后端边缘和联接部分26的前端边缘之间的边界部分具体地用作支点部28,所述支点部28以肋状向下突出,并且与退避部21的上表面接触或大致面向退避部21的上表面。当突出部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矩形管部10中时,弹性接触件24被突出部向外或向下挤压,并且以支点部28为支点向外或向下弹性地移位。这时,因为支点部28由退避部21从下方支撑,所以确保了弹性接触件24和突出部之间的预定接触压力。
因此,为确保锁定矛杆和锁定孔之间具有较大的接合余量,端子接头T的(具体地大体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10包括:盖板部16,其以不同于0°180°的角度、优选地大体以直角从横向(右侧)板部15的延伸端边缘延伸,并且形成有锁定孔20(具体地延伸过整个宽度);前板部19F,其大体以悬臂方式从横向(右侧)板部15延伸,并且被布置在锁定孔20前方;后板部19R,其以悬臂方式从横向(右侧)板部独立于前板部19F地延伸,并且被布置成位于所述锁定孔20后方并且邻近所述锁定孔20;以及退避部21,其形成在后板部19R处(具体地在大体整个宽度上)、从前板部19F退避到(矩形或多边形)管部10的内侧,以提供与锁定突出部34的在接合余量范围内的高度差,并且能够面向锁定突出部34的后端部。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盖板部仅从成对侧板部的右侧板部延伸出,但是成对盖板部可以从该对左右侧板部延伸出,并且两者都可以形成有退避部。
(2)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姿态稳定部分通过锤打形成,但是所述姿态稳定部分可以通过切割和弯曲形成。
(3)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姿态稳定部分被布置在宽度方向中央的一个位置处,但是姿态稳定部分可以被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位置处。
Claims (8)
1.一种端子接头(T),其中,包括锁定孔(20)的管部(10)形成在前端部,并且在所述端子接头(T)正确插入端子容纳室(31)中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锁定孔(20)的前端边缘与形成在所述端子容纳室(31)中的锁定部分(32)的锁定突出部(34)的接合,从而所述端子接头(T)被保持成不向后脱离,其中,所述管部(10)包括:
基板部(13);
侧板部(14,15),所述侧板部(14,15)从所述基板部(13)延伸;
盖板部(16),所述盖板部(16)从所述侧板部(15)延伸,并且形成有所述锁定孔(20);
前板部(19F),所述前板部(19F)通过以悬臂方式从所述侧板部(15)延伸而形成所述盖板部(16)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前板部(19F)被布置在所述锁定孔(20)前方;
后板部(19R),所述后板部(19R)通过以悬臂方式从所述侧板部(15)独立于所述前板部(19F)延伸而形成所述盖板部(16)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后板部(19R)被布置成在所述锁定孔(20)的后方并且邻近所述锁定孔(20);以及
退避部(21),所述退避部(21)形成在所述后板部(19R)处,并且从所述前板部(19F)朝着所述管部(10)的内侧退避,以提供位于所述锁定突出部(34)的接合余量范围内的高度差,并且所述退避部能够面向所述锁定突出部(34)的后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盖板部(16)形成有在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锁定孔(20)。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退避部(21)形成在整个宽度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还包括至少一个姿态稳定部分(23),所述姿态稳定部分(23)形成在所述退避部(21)的、大体面向所述锁定突出部(34)的区域的后方,并且从所述退避部(21)的外表面向着所述管部(10)的外侧突出。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在前后方向上,从所述前板部(19F)的后端到所述后板部(19R)的前端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从所述锁定突出部(34)的前端到其后端的距离。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在前后方向上,所述退避部(21)的形成范围大体从所述后板部(19R)的前端边缘延伸到比所述后板部(19R)的前后方向上的大体中央略靠前的位置。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与所述前板部(19F)相比,所述退避部(21)具有这样的位置关系:沿着远离所述锁定部分(32)的主体部分(33)的外表面的方向和/或朝着所述管部(10)的内侧方向退避。
8.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至少一个端子容纳室(31),和
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T),所述端子接头(T)能够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相应的端子容纳室(31)中,
其中,所述端子接头(T)的管部(10)包括形成在前端部处的锁定孔(20),并且在所述端子接头(T)正确插入所述端子容纳室(31)中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锁定孔(20)的前端边缘与形成在所述端子容纳室(31)中的锁定部分(32)的锁定突出部(34)的接合,从而所述端子接头(T)被保持成不向后脱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00419 | 2011-09-14 | ||
JP2011200419A JP5682520B2 (ja) | 2011-09-14 | 2011-09-14 | 端子金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01036A true CN103001036A (zh) | 2013-03-27 |
CN103001036B CN103001036B (zh) | 2015-05-06 |
Family
ID=47040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30239.6A Active CN103001036B (zh) | 2011-09-14 | 2012-09-07 | 端子接头以及设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84144B2 (zh) |
EP (1) | EP2571105B1 (zh) |
JP (1) | JP5682520B2 (zh) |
CN (1) | CN10300103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0143A (zh) * | 2017-07-11 | 2020-03-06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端子零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22217B2 (ja) * | 2012-08-21 | 2014-06-1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4160545A (ja) * | 2013-02-19 | 2014-09-0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雌端子金具 |
JP2014170709A (ja) * | 2013-03-05 | 2014-09-1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雌端子金具 |
US9118130B1 (en) * | 2014-02-06 | 2015-08-25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Low insertion force terminal |
JP6276113B2 (ja) * | 2014-06-02 | 2018-02-07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319633B2 (ja) * | 2015-01-28 | 2018-05-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機器用コネクタ |
JP6154430B2 (ja) * | 2015-06-02 | 2017-06-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US9780477B1 (en) * | 2016-06-01 | 2017-10-03 | Lear Corporation | Box terminal with insertion limiter |
JP6782574B2 (ja) * | 2016-07-22 | 2020-11-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606528B2 (ja) * | 2017-05-31 | 2019-11-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1262066B (zh) * | 2017-06-23 | 2021-10-01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JP6576979B2 (ja) * | 2017-07-20 | 2019-09-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接続構造 |
JP6782736B2 (ja) * | 2018-06-26 | 2020-11-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 |
JP6782735B2 (ja) * | 2018-06-26 | 2020-11-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とハウジングとの係合構造 |
JP7396188B2 (ja) * | 2020-04-30 | 2023-12-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58671U (zh) * | 1988-04-22 | 1989-11-01 | ||
US5593328A (en) * | 1993-11-04 | 1997-01-14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for connector |
CN1976127A (zh) * | 2005-11-15 | 2007-06-0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58671A (ja) | 1987-12-14 | 1989-06-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ータ識別装置 |
JP2589154Y2 (ja) * | 1991-11-19 | 1999-01-20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H0935799A (ja) * | 1995-07-14 | 1997-02-07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 コネクタ |
JP2004014504A (ja) * | 2003-02-03 | 2004-01-1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
JP4586714B2 (ja) | 2005-11-17 | 2010-11-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602006019809D1 (de) | 2005-11-15 | 2011-03-1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 Verbinder |
US7232339B1 (en) * | 2006-05-19 | 2007-06-19 | Molex Incorporated |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5251819B2 (ja) * | 2009-10-09 | 2013-07-3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 |
-
2011
- 2011-09-14 JP JP2011200419A patent/JP56825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28 EP EP12006098.3A patent/EP2571105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9-07 CN CN201210330239.6A patent/CN103001036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12 US US13/611,320 patent/US878414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58671U (zh) * | 1988-04-22 | 1989-11-01 | ||
US5593328A (en) * | 1993-11-04 | 1997-01-14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for connector |
CN1976127A (zh) * | 2005-11-15 | 2007-06-0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0143A (zh) * | 2017-07-11 | 2020-03-06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端子零件 |
CN110870143B (zh) * | 2017-07-11 | 2021-05-25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端子零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065436A1 (en) | 2013-03-14 |
EP2571105B1 (en) | 2015-01-14 |
CN103001036B (zh) | 2015-05-06 |
JP5682520B2 (ja) | 2015-03-11 |
JP2013062167A (ja) | 2013-04-04 |
EP2571105A1 (en) | 2013-03-20 |
US8784144B2 (en) | 2014-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01036A (zh) | 端子接头以及设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 |
US10177481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same | |
US8210873B2 (en) | Connector | |
EP2375507B1 (en) | Terminal fitting | |
US7736197B2 (en) | Connector with restricting means | |
KR100937183B1 (ko) |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의 예조립 방법 | |
US8292635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obust latching means | |
CN102170067B (zh) |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 |
EP1786066B1 (en) | A connector | |
CN101291029B (zh) | 连接器 | |
KR101316277B1 (ko) | 전기 콘택 | |
KR20090106342A (ko) | 단자 피팅 | |
KR20080026044A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101872914A (zh) | 端子接头及形成端子接头的方法 | |
US9997867B2 (en) | Connector | |
CN101667689B (zh) | 连接器 | |
CN102201628A (zh) |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 |
KR100946748B1 (ko) |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 방법 | |
KR101752009B1 (ko) | 커넥터 | |
JP6551204B2 (ja) | 端子金具 | |
US20150111444A1 (en) | Joint terminal | |
US6692303B2 (en) | Terminal fitting, a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 terminal fitting that facilitate insertion of the terminal fitting into the connector | |
JP5272934B2 (ja) | コネクタ | |
US11728589B2 (en) | Connector | |
US2014022080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ual latch memb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