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肝炎茅根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茅根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慢性肝炎轻、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现肝硬化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慢性肝炎由于肝细胞被破坏,肝功能反复异常,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给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西药治疗慢性肝炎疾病用药存在弊病是副作用大,对患者有很大的伤害,而中医中草药己被世界公认是不可缺人类医药珍贵的宝库,采用中医中药的手段来治疗慢性肝炎疾病,是一极待开发的渠道,中医药具有药性平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作为慢性肝炎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持久,标本兼治,成本低的治疗慢性肝炎茅根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治疗慢性肝炎茅根中药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茅根90-180份、茵陈90-180份、白术30-90份、姜半夏30-90份、柴胡30-90份、地黄90-180份、三七30-90份、地龙30-90份、甘草30-60份。
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茅根中药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茅根180份、茵陈180份、白术90份、姜半夏90份、柴胡90份、地黄180份、三七90份、地龙90份、甘草60份。
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茅根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取茅根180份、茵陈180份、白术90份、姜半夏90份、柴胡90份、地黄180份、三七90份、地龙90份、甘草6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测相对密度1.10-1.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炼蜜12%、防腐剂1-3%,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3个月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中,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姜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柴胡:苦、微寒,归肝经、胆经,疏散退热、升阳舒肝、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地龙:寒、咸,入肝经、脾经、膀胱经,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三七:甘、微苦、温,归心、肝、脾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诸药共奏疏肝利胆退黄、活血化淤、通络养肝之功,本发明中药制剂消除肝胆气机郁滞,减轻肝脏损害,使胆汁分泌与排泄功能恢复正常,起到扶正不滞邪、祛邪不伤正的作用,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中药原料:茅根180份、茵陈180份、白术90份、姜半夏90份、柴胡90份、地黄180份、三七90份、地龙90份、甘草60份。
制法:取茅根180份、茵陈180份、白术90份、姜半夏90份、柴胡90份、地黄180份、三七90份、地龙90份、甘草6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测相对密度1.10-1.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炼蜜12%、防腐剂1-3%,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实施例2:
中药原料:茅根135份、茵陈135份、白术60份、姜半夏60份、柴胡60份、地黄135份、三七60份、地龙60份、甘草40份。
制法:取茅根135份、茵陈135份、白术60份、姜半夏60份、柴胡60份、地黄135份、三七60份、地龙60份、甘草4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测相对密度1.10-1.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炼蜜12%、防腐剂1-3%,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实施例3:
中药原料:茅根90份、茵陈90份、白术30份、姜半夏30份、柴胡30份、地黄90份、三七30份、地龙30份、甘草30份。
制法:取茅根90份、茵陈90份、白术30份、姜半夏30份、柴胡30份、地黄90份、三七30份、地龙30份、甘草3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l-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测相对密度1.10-1.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炼蜜12%、防腐剂1-3%,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实施例4:
1)临床资料:慢性肝炎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1~55岁。
本发明以中医慢性肝炎为例,经25例临床观察。选择中医诊断慢性肝炎为标准:肢软乏力,浑身没劲;纳差、腹胀、消化不良;脸色黝黑、有肝面容;肝区隐痛;肝纤维化严重;肝功能转氨酶持续不正常,其它指标如血浆白蛋白、血总胆红素等不合格。如上症状,即可确诊。
在确诊观察对象中,男19例,女6例,无其它严重疾病,年龄21~55岁。
2)疗效判定:
显效:乏力缓解,身上有劲;纳差、腹胀、肝区隐痛缓解,肝区舒适;肝面容有所改观,脸色变得白皙;肝纤维化检查缓解明显。
有效:乏力解决,身上有劲,腹胀、纳差、肝面容有所缓解。
无效:病症无变化。
3)治疗方法: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3个月为一个疗程。
4)治疗结果: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口服液,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实验的25人,其中显效15人,有效9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6%。
实施例5:
典型病例:邓某,女,45岁,检查诊断为慢性肝炎患者,肢软乏力、纳差、右肋隐痛伴口干口苦1年半,化验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2年,服用该发明实施例1中药口服液,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三个疗程后检查肝功能正常,自觉症状消失。
实施例6:
典型病例:王某,男,57岁,检查诊断为慢性肝炎患者,没有进行治疗,后因饮食欠佳,恶心呕吐,皮肤发黄,巩膜黄等症状而对病情引起重视,服用该发明实施例1中药口服液,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三个疗程后检查肝功能正常,自觉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