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6459A -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6459A CN102596459A CN201080048489XA CN201080048489A CN102596459A CN 102596459 A CN102596459 A CN 102596459A CN 201080048489X A CN201080048489X A CN 201080048489XA CN 201080048489 A CN201080048489 A CN 201080048489A CN 102596459 A CN102596459 A CN 1025964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edge
- cutting
- cutting insert
- insert according
-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7/00—Tools for turning or boring machines; Tools of a similar kind in general;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3B27/04—Cutting-off tools
- B23B27/045—Cutting-off tools with chip-break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00/00—Details of cutting inserts
- B23B2200/08—Rake or top surfaces
- B23B2200/081—Rake or top surfaces with proje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00/00—Details of cutting inserts
- B23B2200/32—Chip breaking or chip evacuation
- B23B2200/321—Chip breaking or chip evacuation by chip breaking projec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2—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holder having seat for inserted tool
- Y10T407/2268—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holder having seat for inserted tool with chip breaker, guide or defl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3—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tool having plural alternatively usable cutting edges
- Y10T407/235—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tool having plural alternatively usable cutting edges with integral chip breaker, guide or defl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4—Cutters, for shaping with chip breaker, guide or defl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10—Process of tur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削镶刀、具有该切削镶刀的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来制造切削加工物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的切削镶刀具有:上表面;侧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线部的切削刃。所述上表面具有与所述切削刃连续的前刀面和以随着从所述前刀面朝向内侧而成为高位置的方式倾斜的立起面。所述前刀面在俯视下具有分别从所述切削刃的两端附近朝向内侧延伸的一对第一隆起部和从所述一对第一隆起部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隆起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用于切槽加工等的切削镶刀(以下,有时称为“镶刀”),除了加工槽的形成或加工槽的宽度的扩大以外,还要求生成的切屑的顺利的排出等各种功能。为了提高该切屑排出性,以往对镶刀的前刀面的形状进行了各种探讨研究(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8013号公报)。
然而,日本特开平6-8013号公报公开的镶刀为在刀片偏向面32的后方存在高位置的台地部33及肩部17的结构,所以有时不能将从富有延展性的被切削件生成的切屑顺利地向后方(外侧)排出。
因此,即使被切削件为富有延展性的材料,也要求能够得到优异的切屑排出性的镶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切屑排出性优异的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具有:上表面;侧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线部的切削刃。所述上表面具有:与所述切削刃连续的前刀面;以随着从所述前刀面朝向内侧而成为高位置的方式倾斜的立起面。所述前刀面在俯视下具有:分别从所述切削刃的两端附近朝向内侧延伸的一对第一隆起部;从所述一对第一隆起部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隆起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中,所述切削刃具有相互交叉的第一切削刃及第二切削刃。所述一对第一隆起部中的至少一个沿着所述第二切削刃延伸,并且具有随着离开所述第一切削刃而接近所述第二切削刃的接近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工具具有所述切削镶刀和在前端安装有所述切削镶刀的刀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所述被切削件旋转的工序;使旋转的所述被切削件与所述切削工具的所述切削刃接触的工序;使所述被切削件与所述切削工具相对离开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上表面的前刀面除了从切削刃的两端附近朝向内侧延伸的一对第一隆起部以外,还具有从该一对第一隆起部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隆起部,因此能够将生成的切屑用以下的过程排出。首先,在切削刃生成的切屑通过与第二隆起部接触而在切削刃和第二隆起部之间被卷曲成发条状。接着,随着切槽加工的进展而切屑的卷径变大,则该切屑跃过第二隆起部的棱线部而被引进立起面侧。其结果是,切屑在与立起面之间能够得到大的接触面积且摩擦阻力也变大,所以切屑容易被以适宜的长度截断。正因为如此,例如即使被切削件为富有延展性的材料,也能够得到优异的切屑排出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由于一对第一隆起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随着离开第一切削刃而接近第二切削刃的接近部,因此当进行扩大加工槽的宽度的横割加工之时,由第二切削刃生成的切屑除了被第一隆起部截断以外,还沿着第一隆起部的接近部而向加工槽的外部被良好地排出,所以能够抑制切屑残存于被切削件的加工槽内。正因为如此,由于切屑而导致的被切削件及切削镶刀的损伤减少。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的俯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的一端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a)的A-A线的放大断裂面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的放大正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的一端附近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的俯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的一端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是其俯视图。
图8(a)是表示图7(b)的C-C线的放大断裂面的图,(b)是表示图7(b)的D-D线的放大断裂面的图,(c)是表示图7(b)的E-E线的放大断裂面的图。
图9是表示图7(b)的F-F线的放大断裂面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的放大正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2(a)~(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简要说明图。
图13(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简要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切削镶刀>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镶刀1为本体部形成大致角柱状的使用两个拐角的镶刀,被使用于切断加工或切槽加工等,尤其为优选使用于切槽加工的镶刀。
本体部例如由将膜被覆于超硬合金、金属陶瓷、陶瓷等烧结体的构件构成。膜为用于提高本体部的耐磨损性的膜。作为膜的组成,例如能够举出碳化钛、氮化钛、碳氮化钛等钛系化合物、或氧化铝等。膜只要至少为1层即可,也可以被用多层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本体部也可以为由没有用膜被覆的烧结体构成的构件。
本体部具有:一部分具有所谓前刀(面)的功能的上表面2;一部分具有作为相对于刀夹的安装面(安装座面)的功能的下表面10;位于上表面2和下表面10之间,且一部分具有作为所谓后刀面的功能的侧面15;形成于上表面2与侧面15的交线部,且位于两端的两个切削刃20、20。
侧面15如图2所示,被配置成与上表面2和下表面10分别交叉,且具有位于前端正面的前后刀面16和位于两个侧面的横后刀面17、17。
切削刃20具有形成于上表面2和前后刀面16的交线部的前切削刃21和形成于上表面2与横后刀面17、17的交线部的横切削刃22、22。切削刃20中的相互邻接的前切削刃21和横切削刃22之间在俯视下形成大致圆弧状的拐角切削刃23。前切削刃21及横切削刃22经由拐角切削刃23连续。
上表面2从前切削刃21依次具有前刀面3、立起面7(立起倾斜面)、夹紧面6。前刀面3为生成的切屑擦过的面。前刀面3与切削刃20连续。前刀面3如图3所示,具有与前切削刃21连续形成的前刀面3a和与立起面7连续形成的前刀面3b。
夹紧面6为与下表面10一同被夹紧于刀夹51的面。夹紧面6位于比前刀面3靠内侧且高的位置。在本说明书中,“内侧”是指相对于前切削刃21的镶刀1的内侧,意味着图2中的箭头B所示的切屑排出方向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高位置”是指与比较对象相比,在镶刀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高位置。更加具体而言,意味着在将下表面10作为安装座面而将镶刀1静置于水平面时,将前切削刃21作为基准,夹紧面6位于更高位置。在难于将下表面10作为安装座面而将镶刀1静置于水平面时,在将镶刀1安装于刀夹51的状态下,只要夹紧面6位于比前刀面3高的位置即可。
立起面7以随着从前刀面3朝向夹紧面6而成为高位置的方式倾斜。即,立起面7以随着从前刀面3b朝向夹紧面6而离开下表面10的方式倾斜。立起面7与前刀面3b和夹紧面6分别连续。
在此,前刀面3在俯视下具有从前切削刃21的两端附近即拐角切削刃23、23附近朝向内侧延伸的一对第一隆起部4、4和从该一对第一隆起部4、4的一侧(第一隆起部4A侧)向另一侧(第一隆起部4B侧)延伸的第二隆起部5(参照图2及图5)。
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第二顶部)在俯视下与前切削刃21大致平行,其两端与第一隆起部4、4连续。即,第二隆起部5从一个第一隆起部4A朝向另一个第一隆起部4B,在与前切削刃21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本说明书中,“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是指连续与前切削刃21垂直的各截面的第二隆起部5的最高位置的部分而得到的结构。
另外,第二隆起部5如图3所示,具有以随着从前切削刃21朝向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而离开下表面10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倾斜面5b和以随着从棱线部5a朝向前刀面3b而接近下表面10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倾斜面5c。即,第二隆起部5具有以随着从前切削刃21侧朝向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而成为高位置的方式以倾斜角度α1倾斜的第一倾斜面5b和以随着从棱线部5a朝向立起面7而成为低位置的方式以倾斜角度α2倾斜的第二倾斜面5c。在本说明书中,“低位置”是指与比较对象相比,在镶刀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低位置。更加具体而言,与上述的“高位置”同样地被规定。
并且,第一倾斜面5b及第二倾斜面5c的两个端面均与第一隆起部4、4连续。若用具有被这样构成的前刀面3的镶刀1进行切槽加工,则生成的切屑首先被位于前切削刃21和第二隆起部5之间的前刀面3a和第二隆起部5的第一倾斜面5b卷曲成发条状。接着,随着切槽加工的进展而切屑的卷径变大,则该切屑跃过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沿着第二隆起部5的第二倾斜面5c被引进位于第二隆起部5和立起面7之间的前刀面3b。其结果是,被切削件例如即使为富有延展性的材料,切屑也可靠地与立起面7接触而能够得到大接触面积,正因为如此摩擦阻力也变大,从而切屑容易以适宜的长度被截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面5b的倾斜角度α1比第二倾斜面5c的倾斜角度α2大。即,倾斜角度α1、α2具有α1>α2的关系。由此,生成的切屑在上述的切屑排出过程中容易被排出。作为第一倾斜面5b的倾斜角度α1,优选为20~30°,作为第二倾斜面5c的倾斜角度α2,优选为5~20°。
在本说明书中,“倾斜角度α1”是指在与前切削刃21垂直的截面中,通过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且与下表面10平行的线L1和第一倾斜面5b的假想延长线L2形成的角度。与此同样地,在本说明书中,“倾斜角度α2”是指线L1和第二倾斜面5c的假想延长线L3形成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前刀面3的前刀面3a、3b中的前刀面3a以随着从前切削刃21朝向第二隆起部5而以规定的前角β接近下表面10的方式倾斜。另外,立起面7以随着从前刀面3b朝向夹紧面6而以规定的立起角γ离开下表面10的方式倾斜。这些前角β、立起角γ只要分别与被切削件对应而被调整成任意的角度即可,但通常作为前角β为10~30°左右,作为立起角γ为20~45°,优选为20~40°左右。尤其,优选立起角γ比倾斜角度α1大。由此,生成的切屑在上述的切屑排出过程中容易被排出。
在本说明书中,“前角β”是指在与前切削刃21垂直的截面中,通过前切削刃21且与下表面10平行的线L4和前刀面3a的假想延长线L5形成的角度。在本说明书中,“立起角γ”是指在与前切削刃21垂直的截面中,通过立起面7与夹紧面6的边界部且与下表面10平行的线L6和立起面7的假想延长线L7形成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前刀面3b与下表面10大致平行。因此,前刀面3是包括前角为零的面的前刀面。
另一方面,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如图4所示,在正视(侧视)下位于比连接一对第一隆起部4、4的各自的棱线部4a1、4b1(第一顶部)之间的假想直线L8靠下方的位置。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隆起部4、4的棱线部4a1、4b1”是指连续与前切削刃21平行的各截面的第一隆起部4的最高部位而得到的结构。由此,在切槽加工的切屑排出过程中,从前切削刃21生成的切屑被第一隆起部4、4向切屑排出方向引导,在擦过第二隆起部5时,也能够减少相对于切屑排出方向而向左右偏向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隆起部4的棱线部4a1、4b1”是指在与前切削刃21平行的截面中,连接第一隆起部4中的最高部位而得到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各棱线部4a1、4b1、5b均位于比前切削刃21高的位置,且位于比夹紧面6低的位置。由此,在前刀面3a和第一倾斜面5b之间,能够使由前切削刃21生成的切屑的截面从平坦的形状变形成拧起来的形状(U字状)。其结果是,切屑的硬度增加,在切屑产生所谓加工硬化,从而切屑容易被截断。被加工硬化的切屑跃过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沿着第二倾斜面5c被可靠地引进前刀面3b后与立起面7接触,由此被截断成适宜的长度而被顺畅地排出。
另外,一对第一隆起部4、4如图5所示,被沿着横切削刃22、22形成。第二隆起部5在俯视下位于第一隆起部4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并且,在一对第一隆起部4、4中,将一个第一隆起部4A的棱线部4a1和另一个第一隆起部4B的棱线部4b1之间的距离设为W1,将一个第一隆起部4A与前刀面3的底部的交叉部4a2和另一个第一隆起部4B与前刀面3的底部的交叉部4b2之间的距离设为W2时,第二隆起部5侧的W1及W2均比前切削刃21侧的W1及W2小。
即,将位于第二隆起部5侧的W1设为W1a,将位于前切削刃21侧的W1设为W1b时,W1a及W1b具有W1a<W1b的关系。与此同样地,将位于第二隆起部5侧的W2设为W2a,将位于前切削刃21侧的W2设为W2b时,W2a及W2b具有W2a<W2b的关系。另外,W2a及W2b均随着从前切削刃21侧朝向第二隆起部5而变小。
由此,在前刀面3a和第一倾斜面5b之间,能够使切屑的截面从平坦的形状变形成拧起来的形状。其结果是,在切屑产生加工硬化,从而切屑容易被截断。另外,被加工硬化的切屑跃过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沿着第二倾斜面5c被可靠地引进前刀面3b后与立起面7接触,由此被截断成适宜的长度而被顺畅地排出。
另外,立起面7侧的W1及W2均比第二隆起部5侧的W1及W2大。即,将位于立起面7侧的W1设为W1c时,W1a及W1c具有W1a<W1c的关系。与此同样地,将位于立起面7侧的W2设为W2c时,W2a及W2c具有W2a<W2c的关系。另外,W1及W2均随着从第二隆起部5朝向立起面7而变大。由此,切屑两端不易与第一隆起部4、4接触。其结果是,切屑中央与立起面7接触,从而能够得到截断切屑所需要的大摩擦阻力。
在本说明书中,“W1”是指在俯视下与前切削刃21大致平行的方向的棱线部4a1、4b1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样地,在本说明书中,“W2”是指在俯视下与前切削刃21大致平行的方向的交叉部4a2、4b2之间的距离。在本说明书中,“交叉部4a2、4b2”是指第一隆起部4A、4B与前刀面3的底部的交叉部中的位于第二隆起部5侧的交叉部。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6~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图10中,对与上述的图1~图5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31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1同样,为本体部形成大致角柱状的使用两个拐角的镶刀,使用于切断加工或切槽加工等,尤其优选为使用于切槽加工的镶刀。
在本体部具有的上表面32的两端缘部设置有两个切削刃35、35。具体而言,各切削刃35如图7所示,具有位于本体部的前端侧的前切削刃36(第一切削刃)和与前切削刃36交叉的横切削刃37(第二切削刃)。即,前切削刃36和横切削刃37被配置成各自的切削刃的假想延长线交叉。
前切削刃36为能够用于形成槽的加工即所谓“切槽加工”的切削刃,为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前切削刃21相当的切削刃。横切削刃37为能够用于将由前切削刃36形成的槽的宽度扩大的加工即所谓“横割加工”的切削刃,为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横切削刃22相当的切削刃。需要说明的是,横切削刃37能够通过横进刀而用于使槽的底面平滑化的加工,所以也能够使用于槽的深度比横切削刃37的长度大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切削刃37在前切削刃36的两个端部被配置一对,被配置成分别隔着前切削刃36而对置。在前切削刃36与横切削刃37的假想延长线的交叉部在俯视下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拐角切削刃38。前切削刃36及横切削刃37经由拐角切削刃38连续。
在上表面32上设置有沿着横切削刃37延伸的第一隆起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隆起部41从横切削刃37的前切削刃36侧端部附近延伸至立起面7侧端部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隆起部41在位于前切削刃36侧的前方部形成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离开横切削刃37的形状,在位于立起面7侧的后方部形成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接近横切削刃37的形状(参照图7(b))。随此,第一隆起部41的棱线部411在前方部形成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离开横切削刃37的形状,在后方部形成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接近横切削刃37的形状。即,第一隆起部41的棱线部411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接近横切削刃37。通过这样的结构,由横切削刃37生成的切屑的排出稳定。具体而言,切屑被向图7(b)所示的箭头G方向排出。这样,切屑被沿着第一隆起部41排出,所以切屑在加工槽内不易残存,从而切屑排出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隆起部41的前端侧部位设为“前方部”,将第一隆起部41的后端侧部位设为“后方部”。
第一隆起部41如图8(a)所示,在与前切削刃36平行的剖视下具有:棱线部411;第一倾斜部412,其形成于横切削刃37侧,且以随着从上表面32朝向棱线部411而成为高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达到棱线部411;第二倾斜部413,其隔着棱线部411形成于第一倾斜部412的相反侧,且逐渐接近上表面32。棱线部411与第一倾斜部412和第二倾斜部413的交线部相当。
第一倾斜部412承担将从横切削刃37生成的切屑向切屑排出方向侧引导的作用。具体而言,由横切削刃37生成的切屑一边被第一倾斜部412卷曲成螺旋状,一边被沿着第一倾斜部412向图7(b)所示的箭头G方向稳定地排出。因此,尤其即使在切屑容易残存于加工槽内的槽宽度窄的加工中,切屑也不易残留于加工槽,从而排出良好。另外,能够抑制切屑被夹持于加工面和切削刃之间的“咬入”,所以也抑制损伤加工面。进而,第一倾斜部412从横切削刃37附近至棱线部411具有从上表面32立起的倾斜,从而有助于减少横切削刃37的切削阻力。
第一隆起部41在侧视下以随着从前切削刃36朝向远的后方部(一端部)而成为低位置的方式倾斜。即,第一隆起部41在侧视下在后方部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距下表面10的距离变小。随此,棱线部411如图8(a)~(c)所示,在前方部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成为高位置,且在后方部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成为低位置。
例如,就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成为高位置的部分而言,在图8(a)及(b)中,若将棱线部411和基准线L10的距离分别设为Wa及Wb,则Wa<Wb。在此,基准线L10是指通过横切削刃37且与下表面10平行的线。另外,就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成为低位置的部分而言,在图8(c)中,若将棱线部411和基准线L10的距离设为Wc,则Wb>Wc。在本实施方式中,Wa及Wc分别为零,但对于Wa和Wc的高度并不特别限制。
第一隆起部41通过具有这样的后方部,在横割加工中,即使在使横切削刃37的切入深度深的时候,也能够抑制横切削刃37的切削阻力变大。在本说明书中,“切入深度”是指切削刃35与被切削件接触的部分的长度。
在此,第一隆起部41如图7所示,在俯视下具有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接近横切削刃37的接近部415。由此,当横割加工之时,由横切削刃37生成的切屑被沿着第一隆起部41良好地排出,并且被截断成适宜的长度。因此,切屑残存于被切削件的加工槽内的状况少,由切屑导致的被切削件及镶刀的损伤减少。
接近部415的位置只要被配置成与横切削刃37的切入深度对应即可,并不特别限制,但从切屑的排出成为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被配置于第一隆起部41的后方部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近部415包括第一隆起部41的两个端部中的距前切削刃36远的一端部。
在接近部415中,第一倾斜部412中的横切削刃37侧的下端部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接近横切削刃37。即,接近部415如图7(b)所示,在俯视下形成随着第一倾斜部412与上表面412的交叉部414离开前切削刃36而接近横切削刃37那样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交叉部414在俯视下在前方部形成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离开横切削刃37那样的形状,且在后方部形成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接近横切削刃37那样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隆起部41在上表面32上被配置一对,它们在俯视下被配置成沿一对横切削刃37、37左右对称。即,这一对第一隆起部41、41具有随着离开前切削刃36而两者之间的宽度变短的区域。这样的区域例如在由前切削刃36进行切削加工的切槽加工中,具有将由前切削刃36生成的切屑的截面变形成U字状的作用,从而在容易卷曲切屑的方面有利。
在第一隆起部41和横切削刃37之间形成有凹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b)所示,凹部42被形成槽状。如图8(a)~(c)所示,凹部42的横切削刃37侧的侧壁面421具有随着从横切削刃37朝向第一隆起部41而接近下表面10那样的倾斜。这样的凹部42以使由横切削刃37生成的切屑擦过且在该部位预先成为螺旋状的方式弯曲,所以有助于切屑排出性的提高。
镶刀31的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镶刀1相同。即,镶刀31的上表面32除了第一隆起部41以外,还具有前刀面3、立起面7、夹紧面6及第二隆起部5。
如图9所示,倾斜角度α1、α2具有α1>α2的关系。另外,前刀面3a以随着从前切削刃36朝向第二隆起部5而以规定的前角β接近下表面10的方式倾斜。立起面7以随着从前刀面3b朝向夹紧面6而以规定的立起角γ离开下表面10的方式倾斜。
第二隆起部5的棱线部5a如图10所示,在正视下(侧视)下位于比连接一对第一隆起部41、41的各自的棱线部411、411之间的假想直线L8靠下方的位置。各棱线部411、5a均位于比前切削刃36高的位置,且位于比夹紧面6低的位置。
上述的镶刀1、31能够适用于内径的切槽加工用(内径加工用)及外径的切槽加工用(外径槽加工用)的任一个。
<切削工具>
其次,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工具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工具50具有镶刀1和将镶刀1安装于前端的大致角柱状的刀夹51。镶刀1以其切削刃20(前切削刃21)从刀夹51的前端突出的方式被安装于刀夹5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于刀夹51的前端的夹紧机构52进行镶刀1向刀夹51的安装,该夹紧机构52用螺钉53调整夹紧力。更加具体而言,用设置于刀夹51的前端的螺钉53调节约束力,从上方将镶刀1压住而约束,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夹紧机构52以外的例子,例如能够举出在镶刀1上开孔,且用呈大致L字型的杆的杠杆作用从镶刀1的孔内壁约束镶刀1的方式,或使用轴部和头部偏心的销,且利用在镶刀上开的孔将镶刀1约束的方式等。
另外,作为安装于刀夹51的镶刀,即使代替于镶刀1而使用镶刀31,也能够呈现同样的效果。
<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2,将安装镶刀1而进行外径槽加工的情况作为例子,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使用切削工具50进行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的(i)~(iii)的工序。
(i)如图12(a)所示那样,使被切削件100向箭头H方向旋转的工序。
(ii)如图12(a)所示那样向箭头I方向移动切削工具50,如图12(b)所示那样使切削工具50的切削刃20与旋转的被切削件100接触的工序。由此切削被切削件100(外径槽加工)。
(iii)如图12(c)所示那样,向箭头J方向移动切削工具50,使切削工具50离开被切削件100的工序。
如以上那样,通过切削被切削件100,能够得到期望的切削加工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切屑排出性及精加工表面精度优异的切削工具50切削被切削件100,因此在(ii)的工序中能够进行高切削性能的加工,从而实现加工效率的提高。另外,即使被切削件100为富有延展性的材料,也能够显示优异的切屑排出性,从而长期进行稳定的切削加工。作为富有延展性的被切削件100,例如能够举出SUS304等奥氏体系不锈钢、SCM415等铬钼钢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i)的工序中,只要被切削件100和切削工具50相对接近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件100接近切削工具50。与此同样,在(iii)的工序中,只要被切削件100和切削工具50相对离开即可,例如也可以使被切削件100离开切削工具50。在继续切削加工的情况下,保持使被切削件100旋转的状态,反复进行使切削工具50的切削刃20与被切削件100的不同部位接触的工序即可。镶刀1如上述那样为使用两个拐角的镶刀。因此,在使用的一个切削刃20损耗时,使用未使用的另一个切削刃20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安装于刀夹51的镶刀,代替于镶刀1而使用镶刀31,也能够呈现同样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3,将安装镶刀31而进行外径槽加工的情况作为例子,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镶刀31,除了形成槽的切槽加工以外,还能够顺畅地进行扩大槽的宽度的横割加工。
首先,作为扩大槽的宽度的横割加工,通常只要向横向反复进行上述的图12(a)~(c)所示的切槽加工的工序即可。其结果是,如图13(a)所示,有时在被扩大的槽的底面101上形成若干的凹凸。
然后,如图13(a)所示那样,通过向箭头K方向移动切削工具55,而如图13(b)所示那样,能够使槽的底面101平坦。
如以上那样,通过切削被切削件100,能够得到期望的切削加工物(横割加工)。
根据将镶刀31安装于刀夹51的切削工具55,由于镶刀31的第一隆起部41具有接近部415,因此通过向箭头K方向移动切削工具55,能够一边顺畅地排出切屑,一边使槽的底面101平坦。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安装于刀夹51的镶刀,也可以代替于镶刀31而使用镶刀1。即,如上述那样,在组合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和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而进行切削加工时,可以使用镶刀1和镶刀31的任一个。
以上,对本发明涉及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善或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1、31中,对能够使用两个拐角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只在镶刀1、31的一端设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形成为能够使用一个拐角的镶刀。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镶刀1中,对W1及W2均随着从切削刃20朝向第二隆起部5而变小,且随着从第二隆起部5朝向立起面7而变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W1及W2均朝向规定方向逐渐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以W1及W2均不逐渐变化,而第二隆起部5侧的W1及W2比切削刃20侧的W1及W2变小,且立起面7侧的W1及W2比第二隆起部5侧的W1及W2变大的方式构成W1及W2。
Claims (22)
1.一种切削镶刀,具有:
上表面;
侧面;
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线部的切削刃,
所述上表面具有:
与所述切削刃连续的前刀面;
以随着从所述前刀面朝向内侧而成为高位置的方式倾斜的立起面,
所述前刀面在俯视下具有:
分别从所述切削刃的两端附近朝向内侧延伸的一对第一隆起部;
从所述一对第一隆起部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隆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第二隆起部的棱线部在俯视下与所述切削刃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第二隆起部具有:
以随着从所述切削刃侧朝向所述第二隆起部的棱线部而成为高位置的方式以倾斜角度α1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以随着从所述第二隆起部的棱线部朝向所述立起面而成为低位置的方式以倾斜角度α2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1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2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立起面的立起角γ比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1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第二隆起部的棱线部在侧视下位于比连接所述一对第一隆起部的各自的棱线部之间的假想直线靠下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在所述一对第一隆起部中,
在将一个第一隆起部的棱线部和另一个第一隆起部的棱线部之间的距离设为W1,
并将所述一个第一隆起部与所述前刀面的底部的交叉部和所述另一个第一隆起部与所述前刀面的所述底部的交叉部之间的距离设为W2时,
所述第二隆起部侧的所述W1及W2均比所述切削刃侧的所述W1及W2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W1及W2均随着从所述切削刃侧朝向所述第二隆起部而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立起面侧的所述W1及W2均比所述第二隆起部侧的所述W1及W2大。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W1及W2均随着从所述第二隆起部朝向所述立起面而变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切削刃具有相互交叉的第一切削刃及第二切削刃,
所述一对第一隆起部中的至少一个沿着所述第二切削刃延伸,并且具有随着离开所述第一切削刃而接近所述第二切削刃的接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接近部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隆起部中的距所述第一切削刃远的一侧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隆起部具有以随着从所述第二切削刃侧朝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隆起部的棱线部而成为高位置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接近部包括所述倾斜部中的距所述第一切削刃远的一侧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接近部包括所述倾斜部中的所述第二切削刃侧的下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接近部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隆起部的棱线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隆起部在侧视下以随着从所述第一切削刃朝向远的一侧的所述端部而成为低位置的方式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第二切削刃在所述第一切削刃的两侧被配置一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在俯视下,所述一对第一隆起部被配置成沿所述一对第二切削刃相互对称。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其中,
所述上表面还具有位于比所述立起面靠内侧的位置的夹紧面。
21.一种切削工具,具有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镶刀和在前端安装有所述切削镶刀的刀夹。
22.一种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
使被切削件旋转的工序;
使旋转的所述被切削件与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切削工具的所述切削刃接触的工序;
使所述被切削件与所述切削工具相对离开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49106 | 2009-10-29 | ||
JP2009249106 | 2009-10-29 | ||
JP2009-270862 | 2009-11-28 | ||
JP2009270862 | 2009-11-28 | ||
PCT/JP2010/069132 WO2011052667A1 (ja) | 2009-10-29 | 2010-10-28 |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6459A true CN102596459A (zh) | 2012-07-18 |
CN102596459B CN102596459B (zh) | 2015-07-15 |
Family
ID=43922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8489.XA Active CN102596459B (zh) | 2009-10-29 | 2010-10-28 |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84014B2 (zh) |
EP (1) | EP2495058B1 (zh) |
JP (1) | JP5438771B2 (zh) |
CN (1) | CN102596459B (zh) |
WO (1) | WO201105266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5373A (zh) * | 2015-09-07 | 2018-05-1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CN108602131A (zh) * | 2016-02-15 | 2018-09-28 | 伊斯卡有限公司 | 具有包括向上延伸的脊部的切屑形成装置的走心式车削刀具 |
CN113165081A (zh) * | 2018-12-04 | 2021-07-23 | 硬质金属工具厂保罗霍恩有限公司 | 切削刀片和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011100215T5 (de) * | 2010-01-07 | 2015-10-01 | Gkn Sinter Metals, Llc. | Bearbeitungs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CN103118822B (zh) * | 2010-09-29 | 2015-04-22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US9925595B2 (en) * | 2012-09-27 | 2018-03-27 | Kyocera Corporation |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
JP6038594B2 (ja) | 2012-10-26 | 2016-12-07 |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 突っ切り加工用工具 |
JP6206801B2 (ja) * | 2013-09-09 | 2017-10-04 |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 切削インサート |
JP6186335B2 (ja) * | 2014-10-28 | 2017-08-23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切削インサート |
JP6495681B2 (ja) * | 2015-02-24 | 2019-04-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JP6798663B2 (ja) * | 2016-04-27 | 2020-12-09 |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 切削インサート |
JP6069566B1 (ja) * | 2016-06-27 | 2017-02-01 | シモダフランジ株式会社 | ネジ加工用工具およびネジ加工方法 |
US11161178B2 (en) | 2016-10-31 | 2021-11-02 | Kyocera Corporation | Cutting insert,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
US10384268B1 (en) | 2018-02-05 | 2019-08-20 | Iscar, Ltd. | Grooving insert having rearwardly pointing arrowhead-shaped chip former |
CN113613816B (zh) * | 2019-03-29 | 2023-10-03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切削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JP6733784B1 (ja) * | 2019-06-28 | 2020-08-05 |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工具 |
CN111730079B (zh) * | 2020-07-21 | 2025-04-01 | 北京沃尔德金刚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断屑台槽刀 |
US11806793B2 (en) | 2021-11-03 | 2023-11-07 | Iscar, Ltd. | Cutting insert having laterally spaced apart, longitudinally extending wedge abutment surfaces, tool holder and cutting tool |
JP7269540B1 (ja) * | 2022-09-28 | 2023-05-09 |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 切削インサート |
CN118720193A (zh) * | 2023-03-30 | 2024-10-0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 |
WO2025063055A1 (ja) * | 2023-09-20 | 2025-03-2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902A (zh) * | 1990-02-07 | 1991-08-21 | 伊斯卡硬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金属切削镶头 |
US20030156909A1 (en) * | 2002-02-19 | 2003-08-21 | Manchester Tool Company | Cutting insert |
JP2005288613A (ja) * | 2004-03-31 | 2005-10-20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
CN1867416A (zh) * | 2003-09-27 | 2006-11-22 | 肯纳梅泰尔公司 | 尤其用于车断和纵向车削的刀具 |
CN101274371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81456A (en) * | 1978-01-06 | 1980-01-01 | Niagara Cutter Inc. | Cutting tool |
US4195956A (en) * | 1978-08-01 | 1980-04-01 | Wlajko Mihic | Slotting tool with exchangeable cutting insert |
US4583887A (en) * | 1979-12-04 | 1986-04-22 | Iscar Ltd. | Rotary slot cutting tools |
DE3906822C3 (de) * | 1989-03-03 | 1996-11-21 | Zinner Gmbh Praezisionswerkzeu | Halter für spanabhebende Werkzeug-Einsätze |
SE508121C2 (sv) | 1992-04-30 | 1998-08-31 | Sandvik Ab | Skär för svarvnings- och spårstickningsverktyg |
GB2290994B (en) * | 1994-07-05 | 1998-06-10 | Valenite Inc | Cutting insert |
US5704737A (en) | 1995-04-20 | 1998-01-06 | Kennametal Inc. | Cutting insert with chip control |
EP0878260B1 (en) * | 1997-03-27 | 2001-12-19 | Sandvik Aktiebolag | Tool for grooving and parting |
AU2003301264A1 (en) * | 2002-10-18 | 2004-05-04 | Manchester Tool Company | Tool holder and metal cutting insert with chip breaking surfaces |
IL159188A (en) * | 2003-12-04 | 2008-08-07 | Uzi Gati | Cutting placement for diligent operations |
JP2008272924A (ja) * | 2007-03-30 | 2008-11-13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切削インサート |
WO2008133199A1 (ja) * | 2007-04-20 | 2008-11-06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方法 |
IL192785A0 (en) * | 2007-10-22 | 2009-02-11 | Gershon Harif | Cutting tool with protrus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
KR101115657B1 (ko) * | 2009-07-01 | 2012-02-15 | 한국야금 주식회사 | 홈 가공용 인서트 |
US9033622B2 (en) * | 2012-01-03 | 2015-05-19 | Iscar, Ltd. | Cutting insert having curved ramps for insertion into a tool holder,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assembly |
-
2010
- 2010-10-28 US US13/504,606 patent/US8784014B2/en active Active
- 2010-10-28 EP EP10826799.8A patent/EP2495058B1/en active Active
- 2010-10-28 JP JP2011538469A patent/JP54387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0-10-28 CN CN201080048489.XA patent/CN102596459B/zh active Active
- 2010-10-28 WO PCT/JP2010/069132 patent/WO201105266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902A (zh) * | 1990-02-07 | 1991-08-21 | 伊斯卡硬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金属切削镶头 |
US20030156909A1 (en) * | 2002-02-19 | 2003-08-21 | Manchester Tool Company | Cutting insert |
CN1867416A (zh) * | 2003-09-27 | 2006-11-22 | 肯纳梅泰尔公司 | 尤其用于车断和纵向车削的刀具 |
JP2005288613A (ja) * | 2004-03-31 | 2005-10-20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
CN101274371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5373A (zh) * | 2015-09-07 | 2018-05-1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CN108025373B (zh) * | 2015-09-07 | 2019-10-0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CN108602131A (zh) * | 2016-02-15 | 2018-09-28 | 伊斯卡有限公司 | 具有包括向上延伸的脊部的切屑形成装置的走心式车削刀具 |
CN113165081A (zh) * | 2018-12-04 | 2021-07-23 | 硬质金属工具厂保罗霍恩有限公司 | 切削刀片和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95058A4 (en) | 2014-04-30 |
US8784014B2 (en) | 2014-07-22 |
EP2495058A1 (en) | 2012-09-05 |
US20120210834A1 (en) | 2012-08-23 |
JPWO2011052667A1 (ja) | 2013-03-21 |
CN102596459B (zh) | 2015-07-15 |
JP5438771B2 (ja) | 2014-03-12 |
WO2011052667A1 (ja) | 2011-05-05 |
EP2495058B1 (en) | 2018-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6459A (zh) |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US10213849B2 (en) | Cutting insert,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chined product | |
RU2338630C2 (ru) | Режу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его державки | |
CN102712046B (zh) |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被切削件的切削方法 | |
CN106141272B (zh) |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CN101528391B (zh) | 切削镶刀 | |
CN104136158B (zh) |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CN102762326B (zh) |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JP6356781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CN106457412B (zh) |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CN103379975B (zh) | 切削刀具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它们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US10780505B2 (en) | Face grooving tool body for metal cutting | |
JP6420239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EP3476508A1 (en) | Turning insert | |
JP6272457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JP7417137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 |
CN104853867B (zh) |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JP7630531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US11305358B2 (en) | Cutting insert,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 |
JP5116405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方法 | |
JP6418765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WO2024202230A1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CN119677606A (zh) | 切削刀片、切削刀具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JP6363355B2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被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 |
CN118159375A (zh) | 切削刀片、切削刀具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