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8806B - 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48806B CN102448806B CN201080023192.8A CN201080023192A CN102448806B CN 102448806 B CN102448806 B CN 102448806B CN 201080023192 A CN201080023192 A CN 201080023192A CN 102448806 B CN102448806 B CN 1024488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motor
- car body
- rocking arm
- motor dri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轻量且便宜并使用小型且通用性高的马达,其可以将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车宽度方向左右的重量平衡最优化。从车体侧面看在与后轮(WR)的投影区域重叠的位置,将电动马达(250)配设于悬臂式摇臂(214)内。在后轮的车体前方位置,以跨过车体中心线(C)的方式将马达驱动器(216)配设在摇臂内。将马达驱动器配置成使其重心位置(G2)向与电动马达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马达驱动器在靠近摇动轴(215)的位置配设在该摇动轴的车体后方侧,并且,该马达驱动器插入并安装于朝摇臂的顶面侧开口的凹部(308)。在马达驱动器(216)的盖部件(264)的底面,至少支承有断续地进行马达通电的FET(31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式鞍乘型车辆,特别涉及利用电动马达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利用电动马达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配置布局,即在具有利用一条臂部对后轮进行轴支承的悬臂式摇臂的小型电动车辆中,通过使用由行星齿轮构成的减速器,将电动马达的输出轴配置在与后轮的车轴相同的位置,并且,将电动马达的控制装置收纳在臂部的内部。
另外,在上述电动车辆中,电动马达及作为电力供给源的蓄电池的配置成为车体布局方面的大要素。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即在具有利用一条臂部对后轮进行轴支承的悬臂式摇臂的小型电动车辆中,在形成有将摇臂摇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车架的枢轴部的宽广部内部,收纳电动马达。另外,公开有将多个蓄电池分散配置于车体的靠近前方位置、车体的靠近中央位置、车体的靠近后方位置的配置布局。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即在具有利用一条臂部对后轮进行轴支承的悬臂式摇臂的小型电动车辆中,在设置于车宽度方向左侧的一条臂部的内部收纳电动马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29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127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2987466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车辆中,由于利用同轴地设置后轮轴的马达来驱动后轮,不利用减速机构来获得驱动转矩,因此,需要直径大的专用马达,于是难以提供轻量且便宜的电动二轮车,而且,由于电动马达及控制单元(马达驱动器)都收纳于在摇臂的车宽度方向左侧设置的一条臂部,因此,车体左侧的重量分配相比车体右侧增大而导致重量平衡差。于是存在也必须提高摇臂的刚性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式鞍乘型车辆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该电动式鞍乘型车辆轻量且便宜而且使用小型且通用性高的马达,该电动式鞍乘型车辆能够使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车宽度方向左右的重量平衡最优化,进而能够谋求摇臂的轻量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2及3所记载的电动车辆中,都存在车宽度方向左侧的重量分配相比车宽度方向右侧而增大的可能性,在专利文献2及3中并未考虑通过研究电动马达及蓄电池的相互配置关系来获得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车宽度方向左右的重量平衡。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车宽度方向左右的重量平衡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1、200),具有:能够摇动地轴支承于车架且轴支承后轮以使其能够旋转的摇臂(12、214)、向后轮(WR)供给旋转驱动力的电动马达(50、250)、该电动马达(50、250)的具有驱动电路的马达驱动器(35、216),所述电动马达(50、250)和所述马达驱动器(35、216)配设于所述摇臂(12、214),所述电动式鞍乘型车辆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50、250)从车体侧面看在所述后轮(WR)的车宽度方向一侧的位置,所述电动马达(50、250)的旋转轴(53、278)和所述后轮(WR)的车轴(19、253)平行且向车宽度方向偏移,并且,使所述电动马达(50、250)的外径和所述后轮(WR)的外径重叠,所述马达驱动器(35、216)在所述后轮(WR)的车体前方位置,沿车宽度方向跨过车体中心线(C)而配设。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器(35、216)配设成使其重心位置(G2)向与所述电动马达(50、25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在靠近所述摇臂(214)的摇动轴(215)的位置配设在该摇动轴(215)的车体后方侧,并且,所述马达驱动器(216)插入朝所述摇臂(214)的顶面侧开口的凹部(308)而安装于所述摇臂(214)的内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具有:主体部分(312)及固定于该主体部分(312)的上部的盖部件(264),在所述盖部件(264)的底面至少支承有断续地进行马达通电的开关元件(316),在将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安装于所述摇臂(214)时,所述盖部件(264)在外侧露出。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件(264)形成有用于将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固定于所述摇臂(214)的安装部(306)。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在大致车体中心部配置有与电源电线束(258)连接的端子(269),该电源电线束(258)用于向所述开关元件(316)组及蓄电池(213)供给电力,并且,在所述电动马达(25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的偏移方向且处于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有与控制系统的电线束(256)连接的联接部(268)及使逆变器的供给电力平滑化的电容器(323)。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器在靠近所述摇臂的摇动轴的位置,相比该摇动轴而配设在车体下方侧,并且,所述马达驱动器自朝向所述摇臂的底面设置的开口部插入而安装于所述摇臂的内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在所述摇臂的顶面,在所述马达驱动器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电动风扇。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于,具备多片散热片,所述多片散热片在所述马达驱动器的上方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摇臂的顶面并向车体上方延伸,所述电动风扇使其旋转轴朝向车体上下方向,并且配设在所述散热片的上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于,具备能够转动地轴支承于所述车架的中心支架,所述中心支架构成为,当其收起时在所述马达驱动器的车体下方抵接在所述摇臂的底面。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在于,具有:向电动马达(50)供给电力的高电压蓄电池(31)、向电动辅助机械类部件供给电力且电压比所述高电压蓄电池(31)低的小型的低电压蓄电池(30),所述电动马达(50)从车体侧面看在与所述后轮的投影区域重叠的位置配设在所述摇臂的内部,从而相对于穿过所述电动车辆的前轮及后轮的车体中心线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而配置,所述高电压蓄电池(31)沿着底架(5)配设,该底架(5)自所述车架的头管(3)向后下方延伸并在其后方设置有所述摇臂(12)的摇动轴(11),所述低电压蓄电池(30)相对于所述车体中心线(C),向与所述电动马达(50)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而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压蓄电池(30)配设在所述头管(3)的侧方。
而且,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在于,所述高电压蓄电池(31)的重心位置(G1)设定成相对于所述车体中心线(C)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该偏移方向为与所述电动马达(5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四特征在于,所述摇臂(12)为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后轮的臂部仅有一条的悬臂式摇臂,所述电动马达(50)的旋转轴(43)与所述后轮(WR)的车轴(19)平行地配置。
根据第一特征,电动马达在后轮的车宽度方向一侧的位置使马达轴与后轮轴平行且偏移地设置,因此,也可以在驱动机构系统设置减速机构,可以选定轻量且便宜、通用性高的马达。而且,由于电动马达配设在马达的外径和后轮的外径重叠的位置,并且,马达驱动器在后轮的车体前方位置沿车宽度方向跨过车体中心线而配设,因此,相比电动马达,马达驱动器配设成更加靠近车宽度方向中心,与电动马达及马达驱动器这两者相对于车体中心线向相同方向偏移而配设的结构相比,可以将车宽度方向上的重心位置设定在靠近车体中央的位置。由此,可以改善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可以减轻施加于摇臂的摇动轴的负担,进而可以谋求摇臂自身的轻量化。
根据第二特征,由于马达驱动器配设成使其重心位置向与电动马达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因此,例如与因马达驱动器的重心位置处于车体中心线上而导致车体的重心位置靠近电动马达的结构相比,使马达驱动器的重心位置靠近车宽度方向中央地偏移,从而可以调节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
根据第三特征,马达驱动器在靠近摇臂的摇动轴的位置配设在该摇动轴的车体后方侧,并且,该马达驱动器插入朝摇臂的顶面侧开口的凹部而安装于摇臂内部,因此,作为重物的马达驱动器配设在车体的较低位置,从而可以降低电动车辆的重心位置。另外,作为重物的马达驱动器邻接摇臂的摇动轴而配置,从而可以减小摇臂摇动时的惯性矩。
根据第四特征,马达驱动器具有主体部分及固定于该主体部分的上部的盖部件,在盖部件的底面至少支承有断续地进行马达通电的开关元件,在将马达驱动器安装于摇臂时,盖部件在外侧露出,因此,可以有效冷却马达驱动器驱动时开关元件所产生的热量。
根据第五特征,由于在盖部件形成有用于将马达驱动器固定于摇臂的安装部,因此,可以使盖部件具有向摇臂安装的功能,由此,不需要用于安装的其他零件,从而可以削减零件数量。
根据第六特征,在马达驱动器在大致车体中心部配置有与电源电线束连接的端子,该电源电线束用于向所述开关元件组及蓄电池供给电力,并且,在电动马达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偏移方向且处于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的电线束连接的联接部及使逆变器的供给电力平滑化的电容器,因此,可以将开关元件和直径较大的电源电线束配置在难以受到摇臂的左右方向力矩影响的位置。另外,通过将电容器和联接器等大型零件配置在与摇臂的臂部相反的一侧的车宽度方向外侧,从而可以提高摇臂设计的自由度,因此,可以有效利用沿车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马达驱动器的空间。
根据第七特征,马达驱动器在靠近摇臂的摇动轴的位置相比该摇动轴而配设在车体下方侧,并且,该马达驱动器自朝向摇臂的底面设置的开口部插入而安装于摇臂内部,因此,作为重物的马达驱动器配设在车体的较低位置,从而可以降低电动车辆的重心位置。并且,马达驱动器在设置于摇臂底面的开口部自下方安装于摇臂内部,因此即便不拆卸摇臂也可以拆下马达驱动器,从而可以提高维护性。
根据第八特征,在摇臂的顶面,在马达驱动器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电动风扇,因此,可以利用电动风扇的强制送风来积极冷却马达驱动器。
根据第九特征,具备多片散热片,所述多片散热片在马达驱动器的上方一体地形成于摇臂的顶面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电动风扇使其旋转轴朝向车体上下方向地配设在散热片的上部,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马达驱动器的冷却效果。
根据第十特征,具备能够转动地轴支承于车架的中心支架,中心支架构成为,当其收起时在马达驱动器的车体下方抵接在摇臂的底面,因此,行驶时中心支架位于马达驱动器的下方,利用该中心支架可以防护摇臂的底面使其不受行驶中的飞石等的影响。因此,不需要使用于防护马达驱动器这部分的摇臂底面的厚度过厚,可以谋求摇臂的轻量化。
根据第十一特征,电动马达从车体侧面看在与后轮的投影区域重叠的位置配设在摇臂的内部,该电动马达相对于穿过电动车辆的前轮及后轮的车体中心线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而配置,高电压蓄电池沿着底架配设,该底架自车架的头管向后下方延伸并在其后方设置有摇臂的摇动轴,低电压蓄电池相对于车体中心线,向与电动马达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而配置,因此,例如与电动马达及低电压蓄电池这两者向相同方向偏移而配设的结构相比,可以使车宽度方向上的重心位置靠近车体中央地偏移,从而可以调节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另外,在高电压蓄电池配设在车体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且电动马达在车体后方相对于车体中心线偏移而配置的结构中,利用与高电压蓄电池相比结构小型而使布局的自由度高的低电压蓄电池,可以调节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
根据第十二特征,由于低电压蓄电池配设在头管的侧方,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存在剩余空间的头管横向空间,从而可以调节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另外,相对于电动马达配设在车体后方侧这种结构,作为重物的低电压蓄电池配设在车体前方侧,从而可以调节车体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并且,相对于高电压蓄电池沿着底架配设在车体下方的较低位置这种结构,在车体的较高位置配设有低电压蓄电池,因此也可以调节高度方向上的重心位置。
根据第十三特征,高电压蓄电池的重心位置设定成相对于车体中心线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该偏移方向是与电动马达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除低电压蓄电池之外,也可以使用高电压蓄电池来调节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
根据第十四特征,摇臂为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后轮的臂部仅有一条的悬臂式摇臂,电动马达的旋转轴与后轮的车轴平行地配置,因此,在电动马达向车宽度方向较大地偏移这种结构中也可以调节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电动车辆的后方立体图。
图3是电动车辆的前方立体图。
图4是电动车辆的俯视图。
图5是摇臂的侧视图。
图6是摇臂的剖面图。
图7是构成摇臂的传动箱的侧视图。
图8是马达驱动器的主视图。
图9是马达驱动器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低电压蓄电池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表示中心支架的收纳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侧视图。
图14是摇臂的侧视图。
图15是从车体右侧面看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从车体上方看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安装有变形例的后挡板的电动车辆的侧视图。
图18是安装有变形例的后挡板的从车体右侧面看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安装有变形例的后挡板的从车体上方看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摇臂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将摇臂和马达驱动器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从车体上方看的摇臂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电动马达的周边机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器的俯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器的主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5的L-L线剖面图。
图28是图24的K-K线剖面图。
图29是图24的J-J线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00…电动车辆、2…主架、3…头管、5…侧架、11、215…摇臂枢轴、12、214…摇臂、17…收纳箱、18…中心支架、20、227…枢轴板、30…低电压蓄电池、31、213…高电压蓄电池、32…DC-DC转换器、33…接触器箱、34…控制装置(MGU)、35、216…马达驱动器、40…离心离合器(接合断开机构)、41…离合器外壳、42…驱动板、43…输出轴、44…离合器蹄块、50、250…电动马达、51…定子、52…转子、53、278…马达驱动轴、70…减速机构、264…盖部件、308…凹部、C…车体中心线、G1…高电压蓄电池的重心位置、G2…马达驱动器的重心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鞍乘型电动车辆1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拆下外装部件后的状态的电动车辆1的后方立体图。电动车辆1是具有低踏板9a的小型机动二轮车,其构成为利用内设于摇臂12的电动马达50(参照图4)的旋转驱动力驱动后轮WR。另外,通过将外部电源与设置于车体的未图示的充电口连接,向电动马达50供给电力的高电压蓄电池31可以进行充电。
在主架2的前方侧端部结合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转向杆7a的头管3。在转向杆7a的上部安装有转向手柄7,在转向杆7a另一侧的下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前叉4。在前叉4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前轮WF。
在主架2的下方连结有左右一对底架5,以被该左右的底架5夹着的方式配设有向电动马达50供给电力的高电压蓄电池31(例如,72V)。底架5在其后方侧向车体上方弯曲并与支承收纳箱17等的后架6连结。
在底架5的后部安装有形成有摇臂枢轴11的枢轴板20。在摇臂枢轴11上摇动自如地轴支承有悬臂式摇臂12的前端部,该摇臂12仅利用车宽度方向左侧的臂支承后轮WR。在摇臂12的后部,利用车轴19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后轮WR,摇臂12的后端部利用后减振单元13悬吊于后架6。
在摇臂12的下部配设有马达驱动器(或PDU:功率驱动单元)35,该马达驱动器35将自高电压蓄电池31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并向电动马达50供给。来自马达驱动器35的供给电力经由三条电力供给线L供给到电动马达50。在电动马达50的后方侧,配设有后述的减速机构的第一减速齿轮46及第二减速齿轮47,后轮WR由固定于第二减速齿轮47的车轴19驱动。另外,在马达驱动器35附近配设有平滑电容器36。
在转向手柄7的车体前方侧设置有作为外装部件的前罩9,在前罩的上部安装有包含速度计等在内的仪表单元8。在前罩9的车体前方侧设置有前照灯10。另外,在高电压蓄电池31的上部,形成有乘员放脚的低踏板9a,在后架6的外侧设置有车座罩15。在车座罩15的上部,安装有利用车体前方侧的铰链进行开闭的车座14。另外,在车座罩15的后端部安装有尾灯装置16。在枢轴板20上安装有具有沿车宽度方向离开的两个支脚部的中心支架18。中心支架18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支架托架150,该支架托架150在枢轴板2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与底架5结合。
在头管3的车宽度方向右侧配设有用于将电力供给到前照灯10和控制装置等电动辅助机械类部件的低电压蓄电池30(例如,12V)。低电压蓄电池30利用高电压蓄电池31的电力被充电。在车座罩15的内侧,在收纳箱17的前方配设有将高电压蓄电池31的高电压(72V)转换为低电压(12V)的DC-DC转换器32、收纳保险丝和继电器等的接触器箱33。并且,在车宽度方向右侧的后架6的外侧,经由安装支柱34a安装有用于控制马达驱动器35等的控制装置(MGU:控制单元)34。
参照图10说明低电压蓄电池30的安装结构。低电压蓄电池30以收纳于蓄电池盒30a的方式配置在头管3的侧方。蓄电池盒30a固定于下侧支柱3b及上侧支柱3a,其中该下侧支柱3b焊接于主架2,该上侧支柱3a焊接于头管3。在上侧支柱3a形成有具有螺纹孔的凸起部,在将低电压蓄电池30收纳于蓄电池盒30a后,利用紧固螺钉30c将自蓄电池盒30a下部延伸的压板30b的上部固定于上侧支柱3a,从而将低电压蓄电池30配设于规定位置。
图3是电动车辆1的前方立体图。另外,图4是电动车辆1的俯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由圆管材料形成的主架2及左右一对底架5在主架2的下端部利用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管24相互连结。在左右的底架5上焊接有角撑板23。在角撑板23上利用螺钉等紧固部件固定有用于保持高电压蓄电池31的保持部件22。
收纳箱17以被左右的后架6夹着的方式配设,DC-DC转换器32及接触器箱33靠近在收纳箱17的前方下部形成的斜面部而配置。另外,MGU34经由安装支柱34a安装于车宽度方向右侧的后架6。
参照图11说明DC-DC转换器32等的安装结构。在DC-DC转换器32及接触器箱33的车体后方侧,配设有将左右的后架6连结的横梁6a。在横梁6a上安装有:支承DC-DC转换器32的上下对称形状的安装支柱92、为了支承接触器箱33而向下方侧延伸的安装支柱94、为了支承收纳箱17的前端部而向后方侧延伸的安装支柱96。
DC-DC转换器32利用自车体后方侧螺合的安装螺钉93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柱92,接触器箱33利用自车体后方侧螺合的安装螺钉95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柱94。另外,收纳箱17在其前端部利用自上方螺合的安装螺钉98固定于安装凸起部97及所述安装支柱96。需要说明的是,在横梁6a上可以设置收纳箱17的多个支承部。另外,在DC-DC转换器32及接触器箱33的车体前方侧设置有使外装部件90的局部开闭自如的保养用盖91。
如上所述,低电压蓄电池30配设在头管3的右侧。由此,低电压蓄电池3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向车宽度方向右侧偏移而配置。另外,高电压蓄电池31配设成使其重心位置G1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向车宽度方向右侧偏移。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中,根据该低电压蓄电池30及高电压蓄电池31的配置方式,可以调节因电动马达50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偏移配置而导致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产生偏移。
在电动车辆1中,由于电动马达50配设于悬臂式摇臂12的臂部,因此,作为重物的电动马达5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偏移而配置,从而导致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容易偏向车宽度方向左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位于车体前方侧的低电压蓄电池30向车宽度方向右侧偏移而配置,从而能够使车体的重心位置靠近车体中心线C。另外,通过将高电压蓄电池31的重心位置G1设定成相比车体中心线C而位于车宽度方向右侧,从而可以使车体的重心位置进一步靠近车体中心线C。
高电压蓄电池31例如即便处于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将车宽度方向尺寸配设成左右均等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使车宽度方向右侧的厚度(纵向尺寸)比左侧的厚度大等结构,以使该高电压蓄电池31的重心位置G1相比车体中心线C向右侧偏移而配置。
图5是摇臂12的侧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马达驱动器35收纳在设置于摇臂12底面侧的收纳空间。该收纳空间构成为,通过使用螺钉等自车体下方侧安装罩部件21而形成封闭空间。在罩部件21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将水分向车体后方侧排出的排水孔21a。
罩部件21的车体前方侧的端部朝前方侧突出至摇臂枢轴11的大致中央位置。马达驱动器35收纳于该收纳空间,并配设在靠近摇臂枢轴11的车体前方侧位置。由此,作为重物的马达驱动器35配设在车体的较低位置,从而可以降低电动车辆1的重心位置。另外,通过将马达驱动器邻接摇臂枢轴11而配置,可以减小摇臂12摇动时的惯性矩。
电动马达50以从车体侧面看与后轮WR的投影区域重叠的方式配设在摇臂12内部空间。在马达驱动器35和电动马达50之间,布线有作为电源供给线L的U相配线27、V相配线28、W相配线29。在电动马达50的后方侧配设有减速机构的第一减速齿轮46及第二减速齿轮47,后轮WR利用减速齿轮24的旋转轴即车轴19(参照图1)被驱动。另外,在摇臂12的后端部设置有摇动自如地轴支承后减振单元13的下端部的后减振单元安装部25。
另外,在马达驱动器35的侧方配设有用于消除电压波形振动的平滑电容器36。大致圆柱状的平滑电容器36经由安装支柱26固定于摇臂12的内壁面。
如图1所示,电动车辆1具有中心支架18,在中心支架18在车架上具有转动轴。该中心支架18构成为在其收起时使车宽度方向左侧的支脚部抵接于壳体部件的底面。由此,在行驶时,能够利用中心支架18防护罩部件21使其不受行驶中的飞石等的影响,从而不需要使罩部件21的厚度过厚,可以谋求摇臂12的轻量化。在摇臂12的底面安装有支架挡块151,设置于中心支架18的支脚部的橡胶部件抵接于该支架挡块151。
参照图12,在中心支架18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支脚部利用安装螺钉153安装有橡胶部件152。利用弹簧等向收起方向对中心支架18施加作用力,在该中心支架18收起时,保持使橡胶部件152抵接于支架挡块151的状态。
图6是从车体上方看到的摇臂12的剖面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摇臂12经由摇臂枢轴(枢轴)11摇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左右一对枢轴板20。枢轴11是具有螺钉头64的长螺栓,嵌插于隔着套筒62支承于摇臂12侧的凸起部61的圆筒套管63,并利用车宽度方向右侧的螺母89被固定。另外,套筒62焊接(熟固着)于圆筒套管63,而且,在套筒62的外周侧焊接有厚度小的套管部件。通过将该套管部件及套筒62压入所述凸起部61的通孔,从而限定摇臂12在车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摇臂12的车体前方侧形成有用于收纳马达驱动器35的宽广壳体部80。罩部件21(参照图1)安装在该宽广壳体部80的车体底面侧。在宽广壳体部80的车体上部一体地设置有用于冷却马达驱动器35的多片散热片81,在该散热片81的车体上方侧配设有通过强制送风来提高冷却效果的电动风扇82。
如上所述,马达驱动器35收纳于后轮WR前方的宽广壳体部80。由此,马达驱动器35以沿车宽度方向跨过车体中心线C的方式靠近摇臂12的前方而配设,其中该车体中心线C穿过电动车辆1的前后轮。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中,其特征在于,根据该马达驱动器35的配置方式,调节因电动马达50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偏移配置而导致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产生偏移。
在电动车辆1中,由于将电动马达50配设于悬臂式摇臂12的臂部,因此,作为重物的电动马达5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偏移配置,从而导致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容易偏向车宽度方向左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将马达驱动器35配设成跨过车体中心线C,而且,将马达驱动器35配置成使其重心位置G2位于车宽度方向右侧,从而可以使车体的重心位置进一步靠近车体中心线C。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与将电动马达及马达驱动器这两者相对于车体中心线向相同方向偏移地配设这种结构相比,能够改善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并减轻施加于摇臂枢轴的负担。
本实施方式的摇臂12是仅利用左侧的臂部对后轮WR进行轴支承的悬臂式摇臂,在该臂部的靠车体后方侧的位置集中配置有电动马达50、作为旋转驱动力的接合断开机构的离心离合器40、减速机构70。
电动马达50为由固定于摇臂12的内壁并具有定子绕组71的定子51和固定于马达驱动轴53的转子52构成的内转子式马达。离心离合器40具有:设置有离合器蹄块44的驱动板42、利用离合器蹄块44的摩擦阻力从动旋转的离合器外壳41。驱动板42固定于马达驱动轴53的图示左侧端部,而离合器外壳41利用螺母66固定于旋转自如地穿过马达驱动轴53的输出轴43。另外,马达驱动轴53和输出轴43构成为利用两个滚针轴承75、76相互能够旋转。
另外,离心离合器40构成为,若马达驱动轴53达到规定转速以上即驱动板42达到规定转速以上,则离合器蹄块44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产生摩擦阻力,从而使离合器外壳41从动旋转。由此,电动马达50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输出轴43。
传递至输出轴4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减速机构70传递至最终输出轴48(车轴19)。详细而言,经由与形成于输出轴43的图示右侧端部的减速齿轮啮合的第一减速齿轮46、固定于该第一减速齿轮46并利用嵌合于减速箱67的轴承79及嵌合于传动箱68的轴承78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第一减速轴45、与形成于第一减速轴45的减速齿轮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47,传递至最终输出轴48,其中该最终输出轴48固定于该第二减速齿轮47并利用嵌合于传动箱68的轴承86及嵌合于减速箱67的轴承88旋转自如地轴支承。
在最终输出轴48的图示右侧端部,后轮WR的轮毂56隔着套管69利用螺母72被固定。在轮毂56的内径侧形成有具有衬垫85的制动鼓,在其内侧收纳有以锚定销84为轴并由制动凸轮49驱动的上下一对制动蹄83。另外,在轴承88的图示左方侧配置有油封87。另外,在平滑电容器36和离心离合器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安装有一体型摇臂壳体65。
在平滑电容器36和离心离合器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安装有一体型摇臂壳体65。而且,在第二减速齿轮47的图示右侧,靠近地配置有基于第二减速齿轮47的转速来检测车速的非接触式车速传感器57。
图7是构成摇臂12的传动箱66的侧视图。在该图中,表示从车宽度方向右侧看到的状态。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前述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传动箱66的后方侧形成有:隔着所述轴承60插入输出轴43(参照图7)的第一通孔43a、与第一减速轴45同心形成的第二通孔45a、与最终输出轴48同心形成的第三通孔48a。
而且,在传动箱66的前方侧一体地形成有收纳马达驱动器35的宽广壳体部80。如上所述,通过在宽广壳体部80的下方安装有罩部件21(参照图5)而形成马达驱动器35的收纳空间。所述散热片81以自车体下方朝向上方竖立设置的方式一体形成于宽广壳体部80。
在多片散热片81的上部安装有电动风扇82。电动风扇82的旋转轴82a朝向车体上下方向配设,若向马达通电,则利用安装于旋转轴82a的多个叶片部件向车体上方吹风。由此,可以利用散热片81有效冷却因工作时的热而成为高温的马达驱动器35。
图8及图9是从车体前方看马达驱动器35的主视图及从车体下方看马达驱动器35的仰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马达驱动器35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侧面(图示右侧端面),向摇臂12的后方延伸地布线有用于向电动马达50供给电力的U相配线27、V相配线28、W相配线29(参照图5)。另外,在马达驱动器35的车体前方侧端面连接有来自高电压蓄电池31的两条电力供给线101、被输入来自MGU34的驱动信号的三条信号线102a。信号线102a经由防水防振橡胶102插入马达驱动器35内。另外,在图示右侧端面连接有用于向平滑电容器36进行电力的输入输出的两条连结线103。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辆1,在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而将电动马达50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偏移配置的车辆中,不仅将马达驱动器35配设成跨过车体中心线C,而且将马达驱动器35配置成使其重心位置G2相比车体中心线C向右侧偏移,因此,根据低电压蓄电池30的配置结构,能够使易于偏向车宽度方向左侧的重量平衡靠近车体中心线C。根据上述结构,例如与电动马达及马达驱动器这两者相对于车体中心线向相同方向偏移而配设的结构相比,能够改善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并减轻施加于摇臂枢轴的负担。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辆1,在相比车体中心线C将电动马达50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偏移配置的车辆中,由于将低电压蓄电池30配设于头管3的右侧,因此,根据低电压蓄电池30的配置结构,能够使偏向车宽度方向左侧的重量平衡靠近车体中心线C。另外,相对于将电动马达配设于车体后方侧这种结构,作为重物的低电压蓄电池30配设于车体前方侧,因此可以调节车体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
另外,摇臂、电动马达、马达驱动器、低电压蓄电池、高电压蓄电池等的形状和结构、低电压蓄电池及高电压蓄电池的配置关系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低电压蓄电池也可以在头管的下方或高电压蓄电池的上方,相比车体中心线向右侧偏移配置。并且,也可以将摇臂构成为仅在车体右侧具有臂部的悬臂式摇臂,将电动马达收纳于该臂部的后部并将低电压蓄电池设置于头管的左侧。本发明的电动车辆不限于机动二轮车,也可以是三轮车或四轮车。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200的侧视图。电动车辆20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车辆1相同的基本结构,在将电动马达250配设于悬臂式摇臂214的车轴253附近位置的车辆中,如下方面是共通的:将马达驱动器216在摇臂枢轴(摇动轴)215的后方侧以跨过车体中心线C的方式配设;使马达驱动器216的重心位置G2相比车体中心线C而位于车宽度方向右侧。
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车辆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以自上方插入朝摇臂214的顶面侧开口的凹部308的方式安装马达驱动器216;在马达驱动器216的盖部件264形成有用于将马达驱动器216安装于摇臂214的安装部306;中心支架218安装于摇臂214的底面;在马达驱动器216的顶面安装有后轮WR的挡板(挡泥板)。需要说明的是,适用于电动车辆200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地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
电动车辆200是具有低踏板212的小型机动二轮车,其构成为利用内设于摇臂214的电动马达250的旋转驱动力驱动后轮WR。通过将外部电源与设置于车座221下方的充电口220连接,向电动马达250供给电力的高电压蓄电池213可以进行充电。
在主架201的前方侧端部结合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转向杆203的头管202。在转向杆203的上部安装有转向手柄205,在转向杆203的另一侧的下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前叉204。在前叉204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前轮WF。
在主架201的下方连结有左右一对底架201a,以被该左右的底架201a夹着的方式配设有高电压蓄电池213。底架201a在其后方侧向车体上方弯曲并与后架219连结。
在底架201a的后部安装有具有摇臂枢轴215的枢轴板227。在摇臂枢轴215上摇动自如地轴支承有悬臂式摇臂214的前端部,该摇臂214仅利用车宽度方向左侧的臂支承后轮WR。在摇臂214的后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固定于车轴253的后轮WR。摇臂214的后端部利用后减振单元223悬吊于后架219。
在摇臂214的靠车体前方侧的位置配设有用于将自高电压蓄电池213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并向电动马达250供给的马达驱动器(PDU)216。来自马达驱动器216的供给电力经由三条电力供给线(参照图14)供给到电动马达250。在电动马达250的后方侧配设有后述的减速机构的第一减速齿轮251及第二减速齿轮252,后轮WR由固定于第二减速齿轮252的车轴253驱动。
转向手柄205的车体中央部分被手柄罩206覆盖。头管202被车体前方侧的前罩210及车体后方侧的底罩210a覆盖。在前罩210的前方侧配设有托架207,在托架207的下方,在向车体前方延伸的部分的前端支承有前照灯209。在前照灯209的下方安装有前轮WF的前挡板208。
在高电压蓄电池213的上部形成有乘员放脚的低踏板212,后架219的外侧被车座罩211覆盖。在车座罩211的上部安装有利用车体前方侧的铰链进行开闭的车座221。在车座221的后方固定有货架226,在车座罩211的后端部安装有尾灯装置224及左右一对方向指示灯装置225。在摇臂214的顶面,使用螺栓等紧固部件259、350安装有后轮WR的后挡板222。
在车宽度方向左侧的枢轴板227上转动自如地支承有侧支架217。在摇臂214的下部,转动自如地安装有具有沿车宽度方向离开的两个支脚部的中心支架218。
图14是摇臂214的侧视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该图表示如下状态:自支承电动马达250等的主要零件的传动箱228拆下在其车宽度方向左侧安装的摇臂罩276(参照图22)后的状态。在传动箱228的外周部,在与摇臂罩214接触的接触面上形成有多个螺栓紧固孔244。在传动箱228的前端部形成有穿过枢轴的通孔230。马达驱动器216收纳在摇臂214的顶面侧具有开口部的收纳空间。马达驱动器216收纳于该收纳空间,并配设在靠近摇臂枢轴215的车体前方侧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马达驱动器216不自摇臂214的底面突出。
电动马达250以从车体侧面看与后轮WR的投影区域重叠的方式配设在摇臂214内部空间。在马达驱动器216和电动马达250之间布线有作为电源供给线的U相配线235、V相配线236、W相配线237。三条配线利用端子232、233、234与马达驱动器216连接。另外,三条配线利用安装于传动箱228的导向板243朝内壁侧靠近。
电动马达250为由定子247和转子248(参照图20)构成的内转子式马达,其中该定子247利用紧固部件245固定于定子壳246,该转子248固定于马达驱动轴278。在马达驱动轴278的外周部配设有电动马达250的转速传感器239。在所述导向板243支承有转速传感器239的连接器238。另外,在电动马达250的车体后方侧配设有用于检测固定于车轴253的第二减速齿轮252(参照图22)的转速的车速传感器241。车速传感器241的配线240也构成为穿过导向板243的车宽度方向右侧。
在传动箱228的下部设置有中心支架218的安装部229。另外,在传动箱228的后端部设置有摇动自如地轴支承后减振单元223的下端部的下侧支承部242。
图15是从车体右侧看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16是从车体顶面看的局部放大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摇臂214的车体前方侧形成有宽广壳体部254,该宽广壳体部254形成有收纳马达驱动器216的凹部。对中心支架218进行轴支承的安装部229位于宽广壳体部254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
后减振单元223在设置于后架219的上侧支承部257和形成于摇臂214后端部的下侧支承部242之间安装。在枢轴板227的车体前方下部连接有对高压蓄电池213进行支承的辅助架255。
参照图16,车宽度方向左右一对后架219利用从车体顶面看位于马达驱动器216的车体前方侧的第一连结杆260、从车体顶面看位于马达驱动器216的后端的第二连结杆261、从车体顶面看位于后轮WR的车轴附近的第三连结杆262彼此连结在一起。在后架219的车宽度方向外侧安装有负载夹紧装置263。
在马达驱动器216的顶面部连接有控制系统电线束256及电源系统电线束258。另外,在马达驱动器216固定有覆盖后轮WR的前方及上方的后挡板222。后挡板222具有仅使车宽度方向左侧沿传动箱228的顶面向后方延伸而形成的左右非对称形状。后挡板222利用指向车宽度方向并贯通该延伸部分的端部的一个紧固部件350和固定于马达驱动器216顶面的两个紧固部件259固定于摇臂214。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车辆200的后挡板的形状并不限于如图1、15、16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图17、18、19所示的形状。在图17、18、19中,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该变形例中,将后挡板222a的车体前方端部向车体前方侧延长并一体地设置方形罩部222b,因此,除挡泥板功能之外,也可以同时保护马达驱动器216的顶面部。在该变形例,后挡板222a向摇臂214紧固的方法也设为如下的3点支承方式:利用指向车宽度方向并固定于摇臂214的臂部分的一个紧固部件350和固定于马达驱动器216顶面的两个紧固部件259进行3点支承。
图20是摇臂214的立体图。另外,图21是表示摇臂214和马达驱动器216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与上述相同的部分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在图20、21中,表示将安装于传动箱228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摇臂罩276(参照图22)拆下后的状态。形成有枢轴的通孔230的凸起部265形成于传动箱228的前端部和宽广壳体部254的车宽度方向右侧的前表面部。
在宽广壳体部254形成有朝车体上方开口的凹部308,马达驱动器216自上方插入该凹部308,从而将马达驱动器216收纳于摇臂214的内部。在宽广壳体部254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侧面,形成有用于连结马达驱动器216和电源供给线的通孔309。
马达驱动器216由主体部312和固定在该主体部312的上部的盖部件264构成。在盖部件264的边缘部形成有作为用于将马达驱动器216固定于摇臂214的安装部的多个通孔306,在将马达驱动器216插入凹部308后,将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270穿过通孔306,并将螺栓270与形成于宽广壳体部254边缘部的内螺纹部310螺合,从而将马达驱动器216固定于摇臂214。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马达驱动器216安装于摇臂214,凹部308的开口部被盖部件264覆盖而形成封闭空间,并且,伴随着该安装作业,能够发挥马达驱动器216的防水防尘功能。
在盖部件264的顶面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电线束256连接的两个联接器268、指向车体前后方向的多片散热片266、与电源系统电线束258连接的端子269、用于安装后挡板222(222a)的两个安装孔267。
图22是从车体上方看到的摇臂214的剖面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摇臂214经由摇臂枢轴(枢轴)215摇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左右一对枢轴板227。枢轴215是具有螺钉头271的长螺栓,嵌插于隔着套筒274支承于摇臂214侧的凸起部265的圆筒套管273,该枢轴215利用车宽度方向右侧的螺母272被固定。另外,套筒274焊接于圆筒套管273,而且,在套筒274的外周侧焊接有厚度小的套管部件。另外,通过将该套管部件及套筒274压入所述凸起部265的通孔230,从而限定摇臂214在车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如上所述,马达驱动器216收纳于后轮WR的前方的宽广壳体部254。由此,马达驱动器216以沿车宽度方向跨过车体中心线C的方式靠近摇臂214的前方而配设,其中该车体中心线C穿过电动车辆200的前后轮。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200中,与前述电动车辆1同样地,根据马达驱动器216的配置方式,调节因电动马达250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偏移配置而导致车宽度方向上的重量平衡产生偏移。
本实施方式的摇臂214是仅利用左侧的臂部对后轮WR进行轴支承的悬臂式摇臂,在该臂部的靠车体后方侧的位置集中配置有电动马达250、作为旋转驱动力的接合断开机构的离心离合器282、减速机构360。
电动马达250为由定子247和转子248构成的内转子式马达,其中该定子247固定于摇臂214的内壁且具有定子绕组,该转子248固定于马达驱动轴278。离心离合器282具有:设置有离合器蹄块281的驱动板280、利用离合器蹄块281的摩擦阻力从动旋转的离合器外壳277。驱动板280固定于马达驱动轴278的图示左侧端部,而离合器外壳277固定于旋转自如地穿过马达驱动轴278的输出轴283。另外,马达驱动轴278和输出轴283构成为利用滚针轴承284及球轴承285相互能够旋转。
而且,离心离合器282构成为,当马达驱动轴278为规定转速以上即驱动板280为规定转速以上时,离合器蹄块281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产生摩擦阻力,从而使离合器外壳277从动旋转。由此,电动马达250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输出轴283。另外,输出轴283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端部利用嵌合于摇臂罩276的轴承279被支承。而且,输出轴283的车宽度方向右侧利用嵌合于传动箱228的轴承286及嵌合于减速箱287的轴承289被支承。
传递到输出轴28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减速机构360传递到最终输出轴(车轴)253。详细而言,经由与形成于输出轴283的图示右侧端部的减速齿轮288啮合的第一减速齿轮251、固定于该第一减速齿轮251并利用嵌合于减速箱287的轴承291及嵌合于传动箱228的轴承292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第一减速轴290、与形成于第一减速轴290的减速齿轮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252,传递至最终输出轴253,其中该最终输出轴253固定于该第二减速齿轮252并利用嵌合于传动箱228的轴承293及嵌合于减速箱287的轴承295旋转自如地轴支承。
在最终输出轴253的图示右侧端部,隔着套管297固定有后轮WR的轮毂296。在轮毂296的内径侧形成有具有衬垫299的制动鼓,在其内侧收纳有以锚定销301(参照图23)为轴并由制动凸轮300驱动的上下一对制动蹄298。另外,在轴承295的图示左方侧配置有油封294。
图23是表示电动马达250的周边机构的放大剖面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马达驱动轴278的车宽度方向右侧端部,固定有作为被检测体而安装有磁铁303的圆筒套管302。利用螺栓304固定于传动箱228的马达转速传感器239通过检测伴随马达驱动轴278的旋转而使磁铁303通过的状态来检测电动马达250的转速。另外,在轴承286的图示左侧配设有油封304。
另外,在第二减速齿轮252的图示左侧,靠近地配置有基于第二减速齿轮252的转速来检测车速的非接触式车速传感器241。车速传感器241利用螺栓305固定于传动箱228。
图24是马达驱动器216的俯视图。另外,图25是马达驱动器216的主视图、图26是马达驱动器216的侧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图24的俯视图中使车体前方侧朝向图示上方而表示。在马达驱动器216的盖部件264的周边缘部形成有共计8个部位的通孔306。盖部件264的周边缘部形成为相比主体部312而位于外侧,因此,周边缘部作为与宽广壳体部254的上端面接触的安装凸缘而起作用。
设置有与电源系统电线束258连接的端子269的隆起部配设在盖部件264的车宽度方向右侧且处于车体前方侧。指向车体前后方向的共计11片散热片266自车宽度方向左端部朝向隆起部的后方而形成。散热片266向车体上方侧延伸至与隆起部的顶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与控制系统电线束256连接的两个联接器268配设在车宽度方向右侧。在与控制系统电线束256邻接且处于散热片266下方的位置配设有后述的绝缘片311。在主体部312的车宽度方向左侧面设置有用于连接三条电源供给线的端子313、314、315。绝缘片311及端子269配设在车体中心线C附近即大致车体中心部。另外,后述的电容器323及联接器268相比端子269及绝缘片而配设在车宽度方向外侧。
图27是图25的L-L线剖面图。在盖部件264的背面侧,配设有作为断续地进行马达通电的开关元件的FET316。共计12个FET316隔着所述绝缘片311利用紧固部件固定于盖部件264。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器216中,在形成有散热片266而作为散热器起作用的部分的背面侧支承FET316,从而可以有效冷却在马达驱动时发热的FET316。
图28是图24的K-K线剖面图。另外,图29是图24的J-J线剖面图。如上所述,FET316隔着绝缘片311直接安装在盖部件264的背面侧。在靠近该FET316的下方,使高压系统电流传导的电源基板319利用自盖部件264的背面侧延伸的共计三个凸起部318被固定。由此,电源基板319也靠近盖部件264而配置,马达驱动时的电源基板319的发热也有效地被冷却。
另外,在将FET及电源基板319安装于盖部件264时,首先,在盖部件264的背面侧固定FET316后,将电源基板319配设于规定位置,从而可以使设置于各FET316的端子贯通电源基板319。接下来,通过回流焊接将FET316和电源基板319连接后,进行将电源基板319固定于凸起部318的操作。
另外,在电源基板319的顶面安装有:使逆变器的供给电力平滑化的两个电容器323、与端子269连结的连结部件322。并且,在盖部件264和主体部312之间,设置有用于吸收逆变器浪涌的薄膜电容器317,在电源基板319的下部也设置有薄膜电容器322。用于进行电力变换的电源变压器321安装于实际安装有控制系统元件的控制基板320,发热对策的必要性低的控制基板320固定于主体部312的下端部附近。利用螺栓等紧固部件紧固盖部件和主体部312进而将各基板等安装于主体部312后,主体部312的内部通过树脂模制等来进行绝缘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直接支承于盖部件264的元件不限于上述FET316或电源基板319,也可以包含发热对策的必要性高的其他元件。
摇臂、电动马达、马达驱动器、低电压蓄电池、高电压蓄电池等的形状和结构、马达驱动器和电动马达的配置关系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将马达驱动器配设于摇臂的顶面侧,并在该位置使马达驱动器相比车体中心线向右侧偏移而配置。并且,也可以将摇臂构成为仅在车体右侧具有臂部的悬臂式摇臂,将电动马达收纳于该臂部的后部并使马达驱动器的重心位置向车体中心线的左侧偏移。本发明的电动车辆并不限于机动二轮车,也可以是三轮车或四轮车。
Claims (13)
1.一种电动式鞍乘型车辆(1、200),具有:能够摇动地轴支承于车架且轴支承后轮(WR)以使其能够旋转的摇臂(12、214)、向所述后轮(WR)供给旋转驱动力的电动马达(50、250)、该电动马达(50、250)的具有驱动电路的马达驱动器(35、216),所述电动马达(50、250)和所述马达驱动器(35、216)配设于所述摇臂(12、214),所述电动式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马达(50、250)从车体侧面看在所述后轮(WR)的车宽度方向一侧的位置,所述电动马达(50、250)的旋转轴(53、278)和所述后轮(WR)的车轴(19、253)平行且向车宽度方向偏移,并且,使所述电动马达(50、250)的外径和所述后轮(WR)的外径重叠,
所述马达驱动器(35、216)在所述后轮(WR)的车体前方位置,沿车宽度方向跨过车体中心线(C)而配设,所述马达驱动器(35、216)配设成使其重心位置(G2)向与所述电动马达(50、25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在靠近所述摇臂(214)的摇动轴(215)的位置配设在该摇动轴(215)的车体后方侧,并且,所述马达驱动器(216)插入朝所述摇臂(214)的顶面侧开口的凹部(308)而安装于所述摇臂(214)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具有:主体部分(312)及固定于该主体部分(312)的上部的盖部件(264),
在所述盖部件(264)的底面至少支承有断续地进行马达通电的开关元件(316),
在将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安装于所述摇臂(214)时,所述盖部件(264)在外侧露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件(264)形成有用于将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固定于所述摇臂(214)的安装部(306)。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驱动器(216)在大致车体中心部配置有与电源电线束(258)连接的端子(269),该电源电线束(258)用于向所述开关元件(316)组及蓄电池(213)供给电力,并且,在所述电动马达(25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的偏移方向且处于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的电线束(256)连接的联接部(268)及使逆变器的供给电力平滑化的电容器(3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驱动器(35)在靠近所述摇臂(12)的摇动轴(11)的位置,相比该摇动轴(11)而配设在车体下方侧,并且,所述马达驱动器(35)自朝向所述摇臂(12)的底面设置的开口部插入而安装于所述摇臂(12)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摇臂(12)的顶面,在所述马达驱动器(35)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电动风扇(8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片散热片(81),该多片散热片(81)在所述马达驱动器(35)的上方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摇臂(12)的顶面并向车体上方延伸,
所述电动风扇(82)使其旋转轴(82a)朝向车体上下方向,并且配设在所述散热片(81)的上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转动地轴支承于所述车架的中心支架(18),
所述中心支架(18)构成为,当其收起时在所述马达驱动器(35)的车体下方抵接在所述摇臂(12)的底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向所述电动马达(50)供给电力的高电压蓄电池(31)、向电动辅助机械类部件供给电力且电压比所述高电压蓄电池(31)低的小型的低电压蓄电池(30),
所述电动马达(50)从车体侧面看在与所述后轮(WR)的投影区域重叠的位置配设在所述摇臂(12)的内部,从而相对于穿过所述电动式鞍乘型车辆的前轮(WF)及后轮(WR)的车体中心线(C)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而配置,
所述高电压蓄电池(31)沿着底架(5)配设,该底架(5)自所述车架的头管(3)向后下方延伸并在其后方设置有所述摇臂(12)的摇动轴(11),
所述低电压蓄电池(30)相对于所述车体中心线(C),向与所述电动马达(50)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而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电压蓄电池(30)配设在所述头管(3)的侧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电压蓄电池(31)的重心位置(G1)设定成相对于所述车体中心线(C)向车宽度方向偏移,该高电压蓄电池(31)的重心的偏移方向为与所述电动马达(50)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臂(12)为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后轮的臂部仅有一条的悬臂式摇臂,所述电动马达(50)的旋转轴(43)与所述后轮(WR)的车轴(19)平行地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79222 | 2009-03-27 | ||
JP2009-079223 | 2009-03-27 | ||
JP2009079223 | 2009-03-27 | ||
JP2009079222A JP5225913B2 (ja) | 2009-03-27 | 2009-03-27 | 電動車両 |
JP2009-213809 | 2009-09-15 | ||
JP2009213809A JP5225956B2 (ja) | 2009-03-27 | 2009-09-15 | 電動式鞍乗型車両 |
PCT/JP2010/052064 WO2010109969A1 (ja) | 2009-03-27 | 2010-02-12 | 電動式鞍乗型車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48806A CN102448806A (zh) | 2012-05-09 |
CN102448806B true CN102448806B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5398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3192.8A Active CN102448806B (zh) | 2009-03-27 | 2010-02-12 | 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36129B2 (zh) |
EP (1) | EP2412622B1 (zh) |
CN (1) | CN102448806B (zh) |
ES (1) | ES2428724T3 (zh) |
WO (1) | WO20101099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8806B (zh) * | 2009-03-27 | 2013-09-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
KR101286397B1 (ko) * | 2010-08-31 | 2013-07-15 |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기 차량용 배터리 |
CN103140414B (zh) * | 2010-09-30 | 2015-12-09 | 铃木株式会社 | 两轮电动车辆 |
JP5460545B2 (ja) * | 2010-09-30 | 2014-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
JP5426034B2 (ja) * | 2010-09-30 | 2014-02-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二・三輪車両用スイングアーム装置 |
JP2012089799A (ja) * | 2010-10-22 | 2012-05-10 | Toyota Motor Corp |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及び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素子の製造方法 |
TWI492876B (zh) * | 2010-11-18 | 2015-07-21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輛的驅動裝置 |
EP2660136B1 (en) * | 2010-12-27 | 2015-07-22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JP2012144178A (ja) * | 2011-01-13 | 2012-08-02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KR101302262B1 (ko) * | 2011-03-30 | 2013-09-02 |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 작업차 |
JP5731258B2 (ja) * | 2011-03-31 | 2015-06-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三輪車 |
EP3340131B1 (en) | 2011-07-26 | 2023-01-25 | Gogoro Inc. | Dynamically limiting vehicle operation for best effort economy |
ES2720202T3 (es) | 2011-07-26 | 2019-07-18 | Gogoro Inc | Aparato, método y artículo para un compartimento de dispositivo de almacenamiento de energía |
CN103843225B (zh) | 2011-07-26 | 2018-01-23 | 睿能创意公司 | 基于用户简档的用于如电池之类的电力存储设备的认证、安全和控制的装置、方法及物品 |
CN103891089B (zh) | 2011-07-26 | 2016-10-12 | 睿能创意公司 | 用于如电池之类的电力存储设备的认证、安全和控制的装置、方法及物品 |
US9552682B2 (en) | 2011-07-26 | 2017-01-24 | Gogoro Inc. |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redistributing power storage devices, such as batteries, between collection, charging and distribution machines |
CN103918155B (zh) | 2011-07-26 | 2017-04-12 | 睿能创意公司 | 用于车辆中的电力存储设备的物理安全的装置、方法及物品 |
TWI560637B (en) | 2011-07-26 | 2016-12-01 | Gogoro Inc |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availability of power storage devices at a power storage device collection, charging and distribution machine |
US9830753B2 (en) | 2011-07-26 | 2017-11-28 | Gogoro Inc. |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reserving power storage devices at reserving power storage device collection, charging and distribution machines |
US9129461B2 (en) | 2011-07-26 | 2015-09-08 | Gogoro Inc. |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collection, charging and distributing power storage devices, such as batteries |
CN103857555B (zh) | 2011-07-26 | 2016-11-23 | 睿能创意公司 | 用于提供车辆诊断数据的装置、方法及物品 |
US10186094B2 (en) | 2011-07-26 | 2019-01-22 | Gogoro Inc. |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providing locations of power storage device collection, charging and distribution machines |
JP5713861B2 (ja) * | 2011-09-29 | 2015-05-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二輪車 |
TWI569992B (zh) | 2011-10-05 | 2017-02-11 | 睿能創意公司 | 電動車輛待命模式之可偵測指示 |
EP2778031B1 (en) * | 2011-10-28 | 2019-01-09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TWI551489B (zh) | 2011-11-08 | 2016-10-01 | 睿能創意公司 | 用於車輛安全之裝置、方法及物品 |
KR101626232B1 (ko) * | 2011-11-25 | 2016-05-31 |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동식 안장형 차량 |
EP2796350A4 (en) * | 2011-12-22 | 2014-12-31 | Yamaha Motor Co Ltd | ELECTRIC VEHICLE OF THE TYPE TO DISPENSE |
US20130270021A1 (en) * | 2012-01-16 | 2013-10-17 | Fibres S.R.O. | Electric-Drive Motorcycle |
EP2901408B1 (en) | 2012-09-25 | 2021-08-25 | Scoot Rid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ulating vehicle access |
JP6810504B2 (ja) | 2012-11-16 | 2021-01-06 | ゴゴロ インク | 車両方向指示器の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物品 |
JP6006334B2 (ja) * | 2012-12-25 | 2016-10-12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乗物 |
US9854438B2 (en) | 2013-03-06 | 2017-12-26 | Gogoro Inc. |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authentication, security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charging devices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s, such as batteries |
CN105191056A (zh) | 2013-03-12 | 2015-12-23 | 睿能创意公司 | 用于改变便携式电力存储设备交换计划的装置、方法和物品 |
US11222485B2 (en) | 2013-03-12 | 2022-01-11 | Gogoro Inc. |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a vehicle via a mobile device |
ES2802906T3 (es) | 2013-03-15 | 2021-01-21 | Gogoro Inc | Sistema modular para la recogida y distribución de dispositivos de almacenamiento eléctrico |
US20140284121A1 (en) * | 2013-03-25 | 2014-09-25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Structure of trailing arm for vehicle |
JP2014192229A (ja) * | 2013-03-26 | 2014-10-06 | Keihin Corp | 車両用電子制御装置 |
CN108189701B (zh) | 2013-08-06 | 2021-10-22 | 睿能创意公司 | 基于电能储存装置热简况调节电动车系统 |
US9770996B2 (en) | 2013-08-06 | 2017-09-26 | Gogoro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ing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a single or multiple power cells |
CN105026198B (zh) * | 2013-09-25 | 2018-04-24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摇臂 |
US9124085B2 (en) | 2013-11-04 | 2015-09-01 | Gogoro Inc. |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failure safety |
CN105873797B (zh) | 2013-11-08 | 2018-06-29 | 睿能创意公司 | 用于提供车辆事件数据的装置、方法与物品 |
CN106507694B (zh) | 2014-01-23 | 2019-04-30 | 睿能创意公司 | 使用诸如蓄电池的电力存储设备的阵列的系统和方法 |
EP2921398B1 (en) * | 2014-03-20 | 2017-02-22 | Askoll Eva S.R.L. |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 and torque transmission group for an electric scooter and corresponding scooter |
ES2721769T3 (es) | 2014-08-11 | 2019-08-05 | Gogoro Inc | Conector y enchufe eléctricos multidireccionales |
USD789883S1 (en) | 2014-09-04 | 2017-06-20 | Gogoro Inc. | Collection, charging and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
JP2016203953A (ja) * | 2015-04-28 | 2016-12-0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CN107873006B (zh) | 2015-06-05 | 2021-02-02 | 睿能创意公司 | 一种车辆及一种判定一电动车辆的一特定型式的负载的方法 |
JP2017065319A (ja) * | 2015-09-28 | 2017-04-06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US9925999B2 (en) | 2015-09-29 | 2018-03-27 | Radio Flyer Inc. | Power assist wagon |
JP6561770B2 (ja) * | 2015-10-27 | 2019-08-2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の構造 |
US10967721B2 (en) * | 2016-03-31 | 2021-04-06 |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 Vehicle having separable driver and propulsion modules |
CN108883802B (zh) | 2016-03-31 | 2020-08-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
JP6200991B1 (ja) * | 2016-03-31 | 2017-09-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の駆動装置 |
USD781920S1 (en) * | 2016-04-04 | 2017-03-21 | Zhejiang Yongkang Top IMP | Engine |
US10533635B2 (en) * | 2016-07-29 | 2020-01-14 | Bell Customs Cycles LLC | Gear reduction box for electric motorcycles |
US11414149B2 (en) | 2016-09-29 | 2022-08-16 | Honda Motor Co., Ltd. | Electric motor cooling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US10583852B2 (en) | 2016-11-02 | 2020-03-10 | Radio Flyer Inc. | Foldable wagon |
USD866676S1 (en) | 2017-11-02 | 2019-11-12 | Radio Flyer Inc. | Foldable wagon |
WO2019086446A1 (en) * | 2017-11-02 | 2019-05-09 | Piaggio & C. S.P.A. | Electric drive motorcycle |
EP3733495A4 (en) * | 2017-12-29 | 2021-01-27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 SADDLE VEHICLE |
TWI653181B (zh) * | 2018-01-31 | 2019-03-1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Battery box open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
TWI663089B (zh) * | 2018-01-31 | 2019-06-2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車輛的電池盒鎖定裝置 |
TWI674980B (zh) * | 2018-02-02 | 2019-10-2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車的電池盒開啟控制結構 |
JP6982169B2 (ja) * | 2018-03-29 | 2021-12-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WO2019204144A1 (en) | 2018-04-16 | 2019-10-24 | Bird Rides, Inc. | On-demand rental of electric vehicles |
WO2019204145A1 (en) | 2018-04-20 | 2019-10-24 | Bird Rides, Inc. | Remotely controlling use of an on-demand electric vehicle |
US11753101B2 (en) | 2018-04-27 | 2023-09-12 | FUELL Inc. | Electric saddle type vehicle with storage areas |
JP6728279B2 (ja) * | 2018-07-24 | 2020-07-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
US11263690B2 (en) | 2018-08-20 | 2022-03-01 | Bird Rides, Inc. | On-demand rental of electric vehicles |
TWI708700B (zh) * | 2018-10-12 | 2020-11-01 |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 跨坐型車輛 |
WO2020165965A1 (ja) * | 2019-02-13 | 2020-08-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
WO2020176858A2 (en) * | 2019-02-28 | 2020-09-03 | FUELL Inc. | Electric saddle type vehicle |
JP7083797B2 (ja) * | 2019-10-21 | 2022-06-1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JP7063929B2 (ja) * | 2020-03-13 | 2022-05-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CN112278138A (zh) * | 2020-10-30 | 2021-01-29 | 贵州大学 |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独臂减震器 |
IT202100029681A1 (it) * | 2021-11-24 | 2023-05-24 | Piaggio & C Spa | Veicolo a sella cavalcabile di tipo scooter a propulsione ibrid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87466B2 (ja) | 1991-03-20 | 1999-12-06 | 株式会社東京アールアンドデー | スイングアーム型電動二輪車 |
JP3127529B2 (ja) | 1991-11-21 | 2001-01-29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電動式スクータ |
JPH06278667A (ja) * | 1993-01-26 | 1994-10-04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JP3365003B2 (ja) | 1993-10-12 | 2003-01-0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電動式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
US5524726A (en) * | 1995-04-18 | 1996-06-11 | Tenergy L.L.C. | Swing arm supported electrical drive assembly for powering cycles |
JP3789613B2 (ja) * | 1997-09-13 | 2006-06-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収納構造 |
JP3743239B2 (ja) | 1999-12-20 | 2006-02-0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
JP2003002277A (ja) * | 2001-06-27 | 2003-01-08 | Yamaha Motor Co Ltd | 電動式動力ユニット、電動車両および電動二輪車 |
JP2004122981A (ja) | 2002-10-03 | 2004-04-22 | Yamah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US7249644B2 (en) | 2003-05-30 | 2007-07-31 | Honda Motor Co., Ltd. | Electric vehicle |
JP4317536B2 (ja) * | 2005-06-23 | 2009-08-19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二輪車の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するハイブリッド二輪車 |
JP2007015422A (ja) * | 2005-07-05 | 2007-01-25 | Yamaha Motor Co Ltd | 電動自転車 |
JP5052922B2 (ja) * | 2007-03-12 | 2012-10-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5046382B2 (ja) | 2007-07-18 | 2012-10-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三輪車両 |
JP5167054B2 (ja) * | 2008-09-30 | 2013-03-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二輪車 |
JP5167055B2 (ja) * | 2008-09-30 | 2013-03-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二輪車 |
TW201012669A (en) * | 2008-09-30 | 2010-04-01 | Honda Motor Co Ltd | Electric motorcycle |
JP5095572B2 (ja) * | 2008-09-30 | 2012-12-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二輪車 |
JP5208652B2 (ja) * | 2008-09-30 | 2013-06-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二輪車 |
JP4908490B2 (ja) * | 2008-12-26 | 2012-04-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収納箱構造 |
JP5356087B2 (ja) * | 2009-03-27 | 2013-12-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CN102448806B (zh) * | 2009-03-27 | 2013-09-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
CN102498030B (zh) * | 2009-09-15 | 2014-03-1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二轮车及电动三轮车 |
US8556019B2 (en) * | 2010-03-23 | 2013-10-15 | Honda Motor Co., Ltd. | Hybrid saddle-type vehicle |
US8783401B2 (en) * | 2010-05-28 | 2014-07-22 | Honda Motor Co., Ltd. | Saddle riding type, electric vehicle |
JP5328736B2 (ja) * | 2010-08-31 | 2013-10-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二輪車の制御装置 |
KR101286397B1 (ko) * | 2010-08-31 | 2013-07-15 |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기 차량용 배터리 |
JP5328737B2 (ja) * | 2010-08-31 | 2013-10-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二輪車のスロットル開度検知装置 |
JP5426034B2 (ja) * | 2010-09-30 | 2014-02-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二・三輪車両用スイングアーム装置 |
JP5460545B2 (ja) * | 2010-09-30 | 2014-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
US8617730B2 (en) * | 2010-09-30 | 2013-12-31 | Honda Motor Co., Ltd. |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 |
JP2012096613A (ja) * | 2010-10-29 | 2012-05-24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TWI492876B (zh) * | 2010-11-18 | 2015-07-21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輛的驅動裝置 |
US9027692B2 (en) * | 2010-11-19 | 2015-05-12 | Honda Motor Co., Ltd. | Electric saddled vehicle and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
JP5352573B2 (ja) * | 2010-12-22 | 2013-11-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JP2012144178A (ja) * | 2011-01-13 | 2012-08-02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JP5695471B2 (ja) * | 2011-03-31 | 2015-04-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BR112013023997A2 (pt) * | 2011-03-31 | 2016-12-13 | Honda Motor Co Ltd |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de veículo elétrico |
JP5728272B2 (ja) * | 2011-03-31 | 2015-06-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JP5919061B2 (ja) * | 2012-03-30 | 2016-05-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三輪車両 |
JP5914107B2 (ja) * | 2012-03-30 | 2016-05-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
2010
- 2010-02-12 CN CN201080023192.8A patent/CN102448806B/zh active Active
- 2010-02-12 EP EP10755770.4A patent/EP241262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2-12 WO PCT/JP2010/052064 patent/WO20101099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12 US US13/256,877 patent/US893612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2-12 ES ES10755770T patent/ES2428724T3/es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4-122981A 2004.04.22 |
JP特开2008-221976A 2008.09.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0109969A1 (ja) | 2010-09-30 |
US20120000720A1 (en) | 2012-01-05 |
ES2428724T3 (es) | 2013-11-11 |
EP2412622B1 (en) | 2013-09-11 |
EP2412622A1 (en) | 2012-02-01 |
CN102448806A (zh) | 2012-05-09 |
US8936129B2 (en) | 2015-01-20 |
EP2412622A4 (en) | 2012-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48806B (zh) | 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 |
JP5225956B2 (ja) | 電動式鞍乗型車両 | |
US8739908B2 (en) | Motor driven vehicle | |
EP2530000B1 (en) | Electric motorcycle and controller unit | |
TWI488771B (zh) | 電動車輛 | |
US9327586B2 (en)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US9346421B2 (en)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JP5715430B2 (ja) | スポーツタイプの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 |
JP5225913B2 (ja) | 電動車両 | |
US20150122563A1 (en) | Battery and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 |
JP5745301B2 (ja) | スロットル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 |
CN111989260A (zh) | 鞍乘型电动车辆 | |
WO2020044684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6979435B2 (ja) | 鞍乗型電動三輪車 | |
JP7646036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7580635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7296897B2 (ja) | 電動車両 | |
WO2023127088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WO2023127136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WO2023161996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WO2023127080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WO2023127108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