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890B - 电动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渔线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05890B CN102405890B CN201110268434.6A CN201110268434A CN102405890B CN 102405890 B CN102405890 B CN 102405890B CN 201110268434 A CN201110268434 A CN 201110268434A CN 102405890 B CN102405890 B CN 1024058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ing manipulation
- reel
- manipulation portion
- switching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62470 Hypomesus nippon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2—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motor-driv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motor-driv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变得较大且能够提高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性能的电动渔线轮。通过同时按动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从而能够使,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右侧部上的第1开关操作部(4)以及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左侧部上的第2开关操作部(5)上被分配的开关操作模式(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产生互换。这里,同时按动第3开关操作部与第4开关操作部,则能够进行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切换,即,第1开关操作部(4)被分配为点动开关模式而第2开关操作部(5)被分配为持续式开关模式的状态,以及第1开关操作部(4)被分配为持续式开关模式而第2开关操作部(5)被分配为点动开关模式的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渔线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卷绕鱼线的电动渔线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动渔线轮是一种在结冰的湖上或拱顶船(ド一厶船)上钓公鱼(学名:Hypomesus nipponensis)等的小鱼时使用的小型渔线轮。该电动渔线轮具有:与被称为尾节的较短且具有弹性的钓竿相安装的渔线轮主体;配置在渔线轮主体上用于卷绕鱼线的卷线筒;用于使卷线筒旋转的马达;配置在渔线轮主体的侧部、用于使马达开始驱动与停止驱动的开关操作部。使用这样的渔线轮,通过对开关操作部进行打开操作从而使马达开始驱动、使卷线筒旋转,从而进行卷线。
另外,在这样的电动渔线轮上,用于控制卷线的开关操作部有两种,即持续式开关与点动开关,使用持续式开关的话,在对开关操作部进行一次打开操作时马达旋转,再次对开关操作部进行打开操作时马达停止工作,从而能够使卷线动作持续性地进行;使用点动开关的话,只有在开关操作部被执行打开操作时才能使马达旋转,在开关操作部未被进行打开操作时马达停止工作,从而,在操作开关被操作至打开状态的一定时间内进行卷线动作。例如,作为采用持续式开关的电动渔线轮而言,已知的有:在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配置有一个这样的开关(右侧开关,右侧自动开关)的结构,以及在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配置有一个这样的开关(左侧开关,左侧自动开关)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作为采用点动开关的电动渔线轮而言,已知的有:在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配置有一个这样的开关(右侧开关,右侧标准开关)的结构,以及在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配置有一个这样的开关(左侧开关,左侧标准开关)的结构(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此外,作为既采用持续式开关又采用点动开关的电动渔线轮而言,已知的有:在渔线轮主体的上部配置一个持续式开关以及两个点动开关这样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第4392627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40273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网址“URL:http://www.yety.jp/index.html”
上述现有技术中,对于采用持续式开关或者采用点动开关的电动渔线轮而言,由于仅在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或左侧部配置一个持续式开关或者点动开关,因而只能使用持续式开关或者只能使用点动开关,所以,钓鱼者需要准备两种电动渔线轮,其中一种在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或右侧部配置有持续式开关,另一种在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或右侧部配置有点动开关。但这样的话,准备多个电动渔线轮会增加钓鱼者的负担。另外,对于在渔线轮主体的上部配置有一个持续式开关与两个点动开关这样的电动渔线轮而言,虽然不必准备多个电动渔线轮就既能够使用持续式开关又能够使用点动开关,然而,由于在持续式开关与点动开关配置在渔线轮主体的规定位置上,因而,对开关的操作必须要由不同于抓握渔线轮主体的侧部的手指来进行,因而,这样的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性能较差。另外,由于配置了两个相同功能的点动开关,因而需要另外准备开关以及配置开关的空间,这会使得渔线轮变得较大,且增加渔线轮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变得较大且能够提高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性能的电动渔线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电动渔线轮构成为,用于卷绕鱼线,包括: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其支承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且能够转动,用于卷绕鱼线;马达,用于使所述卷线筒旋转;渔线轮控制部,其具有马达控制部,该马达控制部对所述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第1开关操作部,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第2开关操作部,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开关模式切换机构,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分别被设定在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所述开关模式切换机构用于使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的模式产生互换,在点动开关模式下,仅在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或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被操作时所述马达旋转,在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或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未被操作时,所述马达停止。在持续式开关模式下,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或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被操作后,所述马达旋转,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或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再次被操作后,所述马达停止。
采用这样的电动渔线轮,能够由开关模式切换机构使,配置在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上的第1开关操作部以及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左侧部上的第2开关操作部上被设定的开关操作模式能够产生互换。能够进行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切换,即,第1开关操作部被设定为点动开关模式而第2开关操作部被设定为持续式开关模式的状态,以及第1开关操作部被设定为持续式开关模式而第2开关操作部被设定为点动开关模式的状态。如此,第1开关操作部与第2开关操作部的模式能够互换,仅需设置第1开关操作部与第2开关操作部这两个开关即可,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另外配置相同功能的开关,因而不会使渔线轮变得较大。另外,由于第1开关操作部配置在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第2开关操作部配置在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因而能够用抓握渔线轮主体的侧部的手指对第1开关操作部与第2开关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性能。
第2技术方案的电动渔线轮为,在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的切换开关操作部,所述开关模式切换机构,根据所述切换开关操作部被进行的操作,使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上被设定的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互换。
第3技术方案的电动渔线轮为,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分别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与右侧部且位置相互对称。
第4技术方案的电动渔线轮为,在第1~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渔线轮主体形成为用一只手就能够抓握住整个该渔线轮主体这样的大小,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以能够用拇指或食指进行操作这样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与右侧部。
第5技术方案的电动渔线轮为,在第1~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渔线轮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的显示部,所述渔线轮控制部还具有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使显示图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该显示图形至少显示,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被设定为所述点动开关模式还是所述持续式开关模式。
本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电动渔线轮上,能够由开关模式切换机构使,配置在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上的第1开关操作部以及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左侧部上的第2开关操作部所设定的开关操作模式能够产生互换,因而,不会使电动渔线轮变得较大,且能够提高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渔线轮的主视图;
图2为上述电动渔线轮的右视图;
图3为从前方看到的上述电动渔线轮的斜视图;
图4为将止挡导向件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的状态下的放大图;
图5为上述止挡导向件的放大斜视图;
图6为上述渔线轮主体的止挡导向件安装部的放大图;
图7为上述渔线轮主体的拆下卷线筒时的放大图;
图8为第1开关操作部处于点动开关模式时的显示部的放大图;
图9为第2开关操作部处于点动开关模式时的显示部的放大图;
图10上述电动渔线轮的控制模块框图;
图11为上述卷线筒的分解结构图;
图12为上述卷线筒的鱼线卡止部安装部的放大图;
图13为上述卷线筒的旋钮部件的放大图;
图14为马达以及马达壳的放大图;
图15为上述马达与马达壳安装部分的放大斜视图;
图16为将电动渔线轮与钓钩相安装后降下钓钩组件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17为将电动渔线轮与钓钩相安装后收起上述钓钩组件状态下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渔线轮主体;1a 钓竿安装部;1b 卷线筒收装凹部;1c 鼓出部;1d 第1槽部;1e 第1突出部;1f 第2突出部;1g 第2槽部;1h 阻挡部;2 卷线筒;2a 卷线体部;2b 第1凸缘部;2c 第2凸缘部;2d 安装槽孔;2e 通孔;2f 凹部;3 马达;3a 卡合槽;4 第1开关操作部;5 第2开关操作部;6 显示部;7 第3开关操作部;8 第4开关操作部;9 离合器操作部;10 止挡导向件;10a 接触孔部;10b第1连接部;10c 第2连接部;10d 第1安装部;10e 第2安装部;11 卷线筒轴;11a 螺纹部;20 鱼线卡止部;20a 主体部;20b 基端部;20c 头端部;21 第1轴承部件;22 第2轴承部件;23 套环部件;24 螺母部件;24a 螺纹孔;24b 通孔;24c 内凸缘部;25 O形环;26 磁体;30 渔线轮控制部;31 马达控制部;32 显示控制部;40 马达支架;40a 卡合突起;41 卷线筒传感器;42 卷线筒计数器;43 存储部;44 电流值检测部;G 导向环;H 钓钩组件;K 结儿;L 鱼线;M 主线(道丝);R 钓竿;S 止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渔线轮为一种在结冰的湖上或拱顶船上钓公鱼等的小鱼时使用的小型渔线轮。该电动渔线轮具有:与被称为尾节的、较短且具有弹性的钓竿相安装的渔线轮主体1;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右上侧前部且用于卷绕鱼线L的卷线筒2;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内部、用于使卷线筒2旋转的马达3(参照图10与图14);分别配置在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与左侧部、用于使马达3进行驱动与停止驱动的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上表面、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6;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上表面且位于显示部6的后侧、用于进行开关模式切换等的切换设定的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上表面且位于显示部6的前侧、用于使马达3的旋转向卷线筒2传递或者使该传递被切断的离合器操作部9。另外,在渔线轮主体1的前部形成有钓竿安装部1a,该钓竿安装部伸出形成为筒状,用于安装钓竿R,在钓竿安装部1a与钓竿R的基端部外周上安装着可拆卸的止挡导向件10,该止挡导向件10通过与设置在鱼线L上的止挡件S(参照图17)接触从而使鱼线L的卷绕停止。使用这样的电动渔线轮,通过对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进行打开操作从而使马达3进行驱动,从而使卷线筒2旋转从而卷绕鱼线2。另外,采用这样的电动渔线轮,鱼线L的卷绕动作仅通过马达3的驱动而使卷线筒2旋转来进行,并未设有用手动操作而使卷线筒2旋转的把手等。
如图1~图3所示,渔线轮主体1形成为用一只手即可抓握住其整体这样的大小,为由合成树脂制的多个盒体组装部件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盒体部件,其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长,且内部具有收装空间。如图1~图3所示,渔线轮主体1具有:钓竿安装部1a与卷线筒收装凹部1b,钓竿安装部1a为从卷线筒主体1的右下侧前部向前方伸出而形成的圆筒状,用于安装钓竿R。卷线筒收装凹部1b形成在卷线筒主体1的右下侧前部,向内凹进而形成,用于配置卷线筒2。如放大图图4与图6所示,钓竿安装部1a为从渔线轮主体1的卷线筒收装凹部1b的下部向前伸出的圆筒状部分,钓竿R安装固定在其内周部中,其外周部上安装着可拆卸的止挡导向件10,在卷绕鱼线L时,设置在鱼线L上的止挡件S(参照图17)与该止挡导向件10接触则会使鱼线L的卷绕停止。
如图4与图5所示,止挡导向件10为由金属丝弯折而形成的部件。如图5所示,止挡导向件10具有接触孔部10a、第1连接部10b、第2连接部10c、第1安装部10d、第2安装部10e,其中,接触孔部10a形成为横长状,使得鱼线L能够一边在横向上移动一边通过该接触孔10a,但是止挡件S会与该接触孔10a接触而不能通过;第1连接部10b从接触孔10a的下部中央处向下延伸而形成;第2连接部10c从接触孔10a的下部中央处向斜下前方延伸而形成;第1安装部10d为圆环状,形成在第1连接部10b的下部,安装在钓竿安装部1a的外周部上且可拆卸;第2连接部10e为圆环状,形成为第2连接部10c的下部,安装在钓竿R的基端侧外周部上且可拆卸。由一根金属丝弯折而形成接触孔部10a、第1连接部10b、第2连接部10c、第1安装部10d、第2安装部10e,即它们为一体结构。如图4所示,接触孔部10a为近似呈椭圆形的孔,为横长状,且其横向尺寸大致与卷线筒2的卷线部分的宽度相同,鱼线L可以一边在横向上移动一边通过该接触孔部10a。另外,如图17所示,接触孔部10a的上下方向尺寸小于止挡件S的直径,因而止挡件S会与接触孔部10a接触而不会从中通过。另外,如图2与图4所示,第1安装部10d安装在直径较大的钓竿安装部1a的外周部上,第2安装部10e安装在直径较小的钓竿R的基端部外周上,第1安装部10d的直径比第2安装部10e的直径大。另外,如图6所示,在钓竿安装部1a的下部向下鼓出形成有鼓出部1c,在该鼓出部1c的外周部形成有圆弧状的第1槽部1d,该第1槽1d部沿着钓竿安装部1a的外周部形成。止挡导向件10的第1安装部10d的下部安装在该第1槽部1d中,从而使止挡导向件10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防止止挡导向件10脱落。另外,如图6所示,在钓竿安装部1a的上方,从渔线轮主体1的前部向前突出地形成有第1突出部1e以及第2突出部1f,于该第1突出部1e以及第2突出部1f之间形成第2槽部1g,该第2槽部1g可供止挡导向件10的第1连接部10b的下部穿过(通过)。如图4所示,由于止挡导向件10的第1连接部10b穿在该第2槽部1g中,因而使止挡导向件10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止挡导向件10被限制在规定的位置而不能旋转。
为了将这样的止挡导向件10安装在电动渔线轮以及钓竿R上,如图6所示,首先,在钓竿R与钓竿安装部10a相脱离的状态下,将止挡导向件10的第1安装部10d安装在钓竿安装部1a的外周部上。此时,如图4所示,将止挡导向件10的第1连接部10b穿在第1突出部1e以及第2突出部1f之间的第2槽部1g中,从而使止挡导向件10被定位,之后使止挡导向件10的第1安装部10d压入安装在鼓出部1c的第1槽部1d中。之后,在第1安装部10d被安装在第1槽部1d中的状态下,将钓竿R的基端部穿过止挡导向件10的第2安装部10e后插入钓竿安装部1e,并将钓竿R固定在其中。为了将止挡导向件10从电动渔线轮以及钓竿R上拆下,按照与上述作业动作相反的步骤进行拆卸即可。
接下来,如图16所示,在止挡导向件10被安装在电动渔线轮以及钓竿R上的状态下,将卷线筒2上卷绕着的鱼线L从后向前穿过止挡导向件10的接触孔部10a,之后穿过止挡件S。止挡件S为大致呈球状的珠子,其中央部形成有穿鱼线通孔,该通孔的直径稍稍大于鱼线L的直径。此外,止挡件S的直径比止挡导向件10的接触孔部10a的孔的上下方向尺寸大,因而止挡件S会与接触孔部10a接触而不会穿过该接触孔部10a。另外,在钓竿R的外周部安装有导向环G,止挡件S的直径大于最靠后的导向环G的孔部的尺寸,因而该止挡件S会与最靠后的导向环G相接触而不会穿过最靠后的导向环G。即,止挡件S能够在止挡导向件10与最靠后的导向环G之间进行前后移动。将鱼线L穿过安装在钓竿R的外周部上的多个导向环G,将鱼线L的端部与连接着钓钩组件H的主线(或道丝,日语原文:“道糸”,指连接在钓竿的顶端与系钩线之间的一段鱼线)M相连接。在鱼线L与道丝M之间形成一个结儿K,该结儿K不能穿过止挡件S的穿鱼线通孔,但能够穿过多个导向环G。
在此状态下,进行卷绕鱼线,直至结儿K穿过最靠后的导向环G而接触到止挡件S,进一步地进行卷绕鱼线,则结儿K推动止挡件S使其向止挡导向件10的接触孔部10a移动,如图17所示,止挡件S接触到止挡导向件10的接触孔部10a,从而使鱼线的卷绕动作停止。此时,钓钩组件H停在钓竿R的头端(顶端)的前面,所以钓钩组件H不会进入最靠前的导向环G。因而,通过设置在于的止挡导向件10从而能够防止钓钩组件H被卷入卷线筒2中。
如图1~图3所示,渔线轮主体1的右上侧前部向内凹进从而形成卷线筒收装凹部1b,在该卷线筒收装凹部1b的侧部安装着卷线筒轴11(参照图7),卷线筒2支承在该卷线筒轴11上且能够转动,从而使整个卷线筒2被配置在卷线筒收装凹部1b中。另外,如图3、图4以及图7所示,在卷线筒收装凹部1b的上,于卷线筒2的下方形成有由沿着卷线筒2的外形而设置的多个柱状突筋构成的阻挡部1h,设置在阻挡部1h是为了,防止鱼线L从卷线筒2上向卷线筒收装凹部1b的侧部一侧脱落从而缠在卷线筒轴11上。阻挡部1h由设置在卷线筒收装凹部1b的侧部侧底部上的多个柱状突筋排列构成,近似形成为台阶状,并且,覆盖卷线筒2的整个下部外周,因而,能够由该阻挡部1h防止被卷线筒2卷绕的鱼线L脱落到卷线筒收装凹部1b的侧部一侧。此外,由于由多个柱状突筋构成阻挡部1h,因而,能够防止,阻挡部1h的壁厚较厚时进行树脂成形而产生的收缩等原因造成阻挡部1h产生变形,进而使阻挡部1h与卷线筒2的位置关系变得不确定。
如图11与图12所示,卷线筒2具有卷线体部2a、第1凸缘部2b、第2凸缘部2c、通孔2e、安装槽孔部2d,其中,卷线体部2a为圆筒状,用于将鱼线L卷绕在其外周上;第1凸缘部2b从卷线体部2a的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第2凸缘部2c从卷线体部2a的另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而形成;通孔2e形成在卷线体部2a的内周部、供卷线筒轴11穿过;安装槽孔部2d沿第1凸缘部2b的径向形成、连通该第1凸缘部2b的外周与通孔2e,该安装槽孔部2d用于安装鱼线卡止件20。此外,卷线体部2a为直径大于卷线筒轴11的筒状部件。如图11所示,在第1凸缘部2b的面对卷线筒收装凹部1b的侧部的表面上粘接固定着两个磁体26。该两个磁体26配置在与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的内部但未示出的干簧管继电器相对着的位置,用于检测卷线筒2的转速。如图11与图12所示,将将鱼线卡止件20的基端部20b卡止在通孔2e上后,从第1凸缘部2b一侧的开口将第1轴承部件21压入固定在通孔2e中,从第2凸缘部2c侧的开口将套环部件23安装进通孔2e中后,从第2凸缘部2c侧的开口将第2轴承部件22压入固定在通孔2e中。第1轴承部件21与第2轴承部件22为滚珠轴承,其外周部与通孔2e相固定,内周部与卷线筒轴11相固定。套环部件23为配置在第1轴承部件21与第2轴承部件22之间的定距环,是一个筒状部件,卷线筒轴11穿过其内周部。卷线筒轴11的头端旋入螺母部件24中,并且由O形环25来放松。如放大图13所示,螺母部件24具有螺纹孔24a、通孔24b、内凸缘部24c,其中,螺纹孔24a与形成在卷线筒轴11的头端外周部上的螺纹部11a相旋合;通孔24b形成在螺纹孔24a的开口一侧且直径比螺纹孔24a大,在该通孔24b的内周部以压缩状态安装有O形环25;内凸缘部24c从通孔24b的开口侧内周部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内凸缘部24c与卷线筒轴11之间的间隙稍小于O形环25的直径,从而,在将O形环25卡止在通孔24b的内周部的状态下卷线筒轴11穿过O形环25.
如图1~图3、图11及图12所示,鱼线卡止件20为金属丝制的部件,其基端部20b卡止在卷线筒2的通孔2e上,头端部20c露出到卷线筒2的第1凸缘部2b的外周部,鱼线L能够夹持在头端部20c与卷线筒2的第1凸缘部2b的外周部之间。如图2、图3及图11所示,将一根金属丝对折,且准备3个这样的,将三个这样的鱼线卡止件20分别安装在等间隔地设置在三处位置上的安装槽孔2d中。如图12所示,鱼线卡止件20具有:安装在安装槽孔2d中的主体部20a、一体形成在主体部20a的基端侧的基端部20b、一体形成在主体部20a的头端侧的头端部20c。主体部20a为安装在安装槽孔2d中的直线状部分,且粘接固定在安装槽孔2d中。通孔2e的一部分向内凹进而形成凹部2f,该凹部2f凹进的程度大致与鱼线卡止部20的厚度(金属丝直径)相等,基端部20b从第1凸缘部2b的安装槽孔2d沿着该凹部2f弯曲,从而,该鱼线卡止部20的基端部20b卡止在通孔2e上。头端部20c从第1凸缘部2b的安装槽孔2d沿着第1凸缘部2b的外缘部弯曲而形成。在头端部20c与第1凸缘部2b的外周部之间形成有些许的间隙,鱼线L能够被夹持在该间隙中。
为了将这样的卷线筒2与鱼线卡止部20组装在一起,首先,将一根金属丝对折,之后形成这样的鱼线卡止部20,即,头端部20c被弯折为从第1凸缘部2b的安装槽孔2d沿着第1凸缘部2b的外缘部而形成的形状,基端部20b被弯折为从第1凸缘部2b的安装槽孔2d沿着通孔2e的凹部2f而形成的形状。在此状态下,如图12所示,将鱼线卡止部20的基端部20b与主体部20a安装在第1凸缘部2b的安装槽孔2d中,使鱼线卡止部20的基端部20b卡止在通孔2e中。之后,用粘接剂将安装在第1凸缘部2b的安装槽孔2d中的鱼线卡止部20的主体部20a固定。并且,从第1凸缘部2b一侧的开口将第1轴承部件21压入固定在通孔2e中,从第2凸缘部2c侧的开口将套环部件23安装进通孔2e中后,从第2凸缘部2c侧的开口将第2轴承部件22压入固定在通孔2e中。接下来,使卷线筒轴11依次穿过第2轴承部件22、套环部件23、第1轴承部件21,使卷线筒轴11的头端部上的螺纹部11a与处于将O形环25卡止在通孔24b的内周侧的状态下的螺母部件24相旋合,从而使卷线筒2被支承在卷线筒轴11上且能够旋转。
马达3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内部,通过使马达3的旋转传递给卷线筒轴11从而能够使卷线筒2旋转。用于将马达3的旋转传递给卷线筒轴11的旋转动力传递机构内具有未示出的离合器机构,通过对离合器操作部9(参照图1)的开、关操作,从而能够使该旋转的传递被执行或被切断。如图14所示,马达3安装在由钢板构成的马达支架40上,通过使安装在马达支架40上的马达3随马达支架40一起与卷线筒轴11相接触或相远离,从而能够实现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如放大图15所示,为了将马达3安装在这样的马达支架40上,将马达支架40的卡合突起40a弯折使其卡合在预先形成在马达3上的卡合槽3a中从而实现固定。这里,通过在马达3上预先形成卡合槽3a,从而不必对马达3进行加工即可实现将马达3安装在马达支架40上。另外,在将马达3安装在马达支架40上之前,将预先形成在马达3上的凹部与槽部涂上硅胶或者贴上胶带从而将其封闭,由此,能够实现对马达3的防水。
如图1~图3所示,第1开关操作部4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右侧部,为用于使马达3的驱动开始或停止的开关。如图1所示,第2开关操作部5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左侧部,为用于使马达3的驱动开始或停止的开关。如图1所示,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分别位于渔线轮主体1的右侧部与左侧部且位置相对称。渔线轮主体1形成为能够用一只手即可握住整个该渔线轮主体1这样的大小。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分别配置于能够用拇指或食指进行操作到的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与左侧部。具体而言,用左手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用拇指对第1开关操作部4进行操作,用食指对第2开关操作部5进行操作。另外,在用右手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用食指对第1开关操作部4进行操作,用拇指对第2开关操作部5进行操作。作为使马达3进行驱动的开关模式而言,有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这两种开关模式分别设定在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具体而言,在点动开关模式下,仅在第1开关操作部4或第2开关操作部5被操作(例如,可以是按下)时马达3旋转,在第1开关操作部4或第2开关操作部5未被操作时,马达3停止。另外,在持续式开关模式下,第1开关操作部4或第2开关操作部5被操作后,马达3旋转,第1开关操作部4或第2开关操作部5再次被操作后,马达3停止。另外,通过同时按动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从而能够使,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右侧部上的第1开关操作部4以及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左侧部上的第2开关操作部5上被设定的开关操作模式(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产生互换。这样的开关操作模式的切换是有后述的渔线轮控制部30(参照图10)实现的,即,在渔线轮控制部30检测到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同时被按动时,该渔线轮控制部30对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进行控制,切换被分配在它们二者上的开关操作模式(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
如图1所示,显示部6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上表面上,为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笔段式的液晶显示器,并且,该显示部6配置在离合器操作部9、第3开关操作部7以及第4开关操作部8之间。如放大图图8与图9所示,显示部6具有水深显示部6a、电量显示部6b、开关操作部状态显示部6c、速度显示部6d,其中,水深显示部配置在上部,用于显示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电量显示部6b配置在水深显示部6a的下方左侧,用于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开关操作部状态显示部6c配置在水深显示部6a的下方中央处,用于显示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的状态,在第1开关操作部4处于点动开关模式时显示图形R(参照图8),在第2开关操作部5处于点动开关模式时显示图形L(参照图9);速度显示部6d配置在水深显示部6a的下方右侧,用于显示卷线筒2的转速。这里,如图8所示,在开关操作部状态显示部6c上显示图形R时,表示第1开关操作部4处于点动开关模式而第2开关操作部5处于持续式开关模式。另外,如图9所示,在开关操作部状态显示部6c上显示图形L时,表示第2开关操作部5处于点动开关模式而第1开关操作部4处于持续式开关模式。
如图1所示,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上表面上,用于进行开关模式等的切换的设定。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配置在显示部的后方,二者相左右并排设置,其中,第3开关操作部7位于右侧,第4开关操作部8位于左侧。这里,通过对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同时进行按动,从而能够使,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右侧部上的第1开关操作部4以及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左侧部上的第2开关操作部5上被设定的开关操作模式(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产生互换。
在渔线轮主体1的内部配置有渔线轮控制部30(参照图10),该渔线轮控制部30包含CPU、RAM、I/O接口等。如图10所示,渔线轮控制部30连接着第1开关操作部4、第2开关操作部5、第3开关操作部7、第4开关操作部8等的各个开关操作部以及卷线筒传感器41、卷线筒计数器42、电流值检测部44、马达控制部31、显示控制部32、存储部43,还有其他的输入输出部。其中,卷线筒传感器41与卷线筒计数器42用于检测卷线筒2的旋转方向以及转速(旋转位置数据);电流值检测部44用于检测出流过马达3的电流值;马达控制部31按照控制程序而对马达3的驱动进行控制;显示控制部32对显示部6的显示进行控制;存储部43用于存储各种数据。卷线筒传感器41由前后并排配置的两个先导开关构成。先导开关针对按照在卷线筒2上的两个磁体26进行检测,该检测而产生的检测脉冲被卷线筒计数器42进行计数,从而能够检测出卷线筒2的转速。另外,根据是哪一个先导开关先发出了上述检测脉冲这一结果来判断卷线筒2的旋转方向。卷线筒计数器42对卷线筒传感器41的开、关次数进行计数,根据该计数值而得出与卷线筒转速相关的旋转位置数据。对于卷线筒计数器42而言,卷线筒2正转(向卷线方向旋转)的话则计数值减小,反转的话则计数值增大。存储部由例如EEPROM等的不挥发存储器构成,用于存储测试结果的数据或者计算线长时所适用的各种数据等。电流值检测部44为用于检测流过马达3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传感器。马达控制部31在根据卷线筒2的转速而得出钓钩组件H到达规定位置(例如,钓钩R的头端部位置即船缘位置)时,自动使马达3的驱动停止,使鱼线L的卷绕停止,即,由马达控制部31实现船缘停止功能。具体而言,在由卷线筒计数器42检测出的卷线筒2的转速与预先设定的使马达3停止驱动的转速相比,处于规定范围内(例如,这表示钓钩组件H距船缘停止位置在规定距离内)时,马达控制部31根据由电流值检测部44检测出的流过马达3的电流对马达3进行控制使其停止。由于能够在钓钩组件H距船缘停止位置在规定距离内时,例如在马达3上有较大的电流流过时,即,马达3上具有较大的负载时,使马达3停止驱动,因而,能够防止止挡部件S被大力地拉入止挡导向件10中而造成止挡件S与止挡导向件10产生破损。
在该电动渔线轮上,通过同时按动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从而能够使,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右侧部上的第1开关操作部4以及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左侧部上的第2开关操作部5上被分配的开关操作模式(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产生互换。具体而言,同时按动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则能够进行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切换,即,第1开关操作部4被分配为点动开关模式而第2开关操作部5被分配为持续式开关模式的状态,以及第1开关操作部4被分配为持续式开关模式而第2开关操作部5被分配为点动开关模式的状态。如此,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的模式能够互换,仅需设置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这两个开关即可,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另外配置相同功能的开关,因而不会使渔线轮变得较大。另外,由于第1开关操作部4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右侧部,第2开关操作部5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左侧部,因而能够用抓握渔线轮主体1的侧部的手指(拇指与食指)对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开关操作部的操作性能。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同时按动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使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上被分配的开关操作模式(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产生互换,然而,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切换开关,对该开关进行按动从而进行切换。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同时按动第3开关操作部7与第4开关操作部8,渔线轮控制部30进行切换开关模式的控制,然而,也可以构成为这样的开关模式切换机构,即,将第1开关操作部4与用于将第1开关操作部4连接至渔线轮控制部30上的配线部,以及第2开关操作部5与用于将第2开关操作部5连接至渔线轮控制部30上的配线部分别作为一个单元拆下来,将这些单元互换安装,从而硬性地切换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6的开关操作状态显示部6c上,于第1开关操作部4处于点动开关模式时显示图形R,于第2开关操作部5处于点动开关模式时显示图形L,然而也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第1开关操作部4处于持续式开关模式时显示图形L,在第2开关操作部5处于点动开关模式时显示图形R。或者,也可以在显示部6的开关操作状态显示部6c上显示出表示第1开关操作部4与第2开关操作部5这二者的状态的文字,以表示二者所处的状态(点动开关状态或持续式开关状态)。
Claims (7)
1.一种电动渔线轮,用于卷绕鱼线,
包括:
渔线轮主体;
卷线筒,其支承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且能够转动,用于卷绕鱼线;
马达,用于使所述卷线筒旋转;
渔线轮控制部,其具有马达控制部,该马达控制部对所述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1开关操作部,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右侧部;
第2开关操作部,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
开关模式切换机构,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分别被设定在点动开关模式与持续式开关模式,所述开关模式切换机构用于使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的模式产生互换,
在点动开关模式下,仅在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或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被操作时所述马达旋转,在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或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未被操作时,所述马达停止,
在持续式开关模式下,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或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被操作后,所述马达旋转,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或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再次被操作后,所述马达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的切换开关操作部,
所述开关模式切换机构,根据对所述切换开关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所设定的点动开关模式或持续式开关模式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所设定的持续式开关模式或点动开关模式互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分别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与右侧部且位置相互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分别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与右侧部且位置相互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渔线轮主体形成为用一只手就能够抓握住整个该渔线轮主体这样的大小,
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以能够用拇指或食指进行操作这样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左侧部与右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的显示部,
所述渔线轮控制部还具有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使显示图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该显示图形至少显示,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被设定在所述点动开关模式还是所述持续式开关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的显示部,
所述渔线轮控制部还具有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使显示图形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该显示图形至少显示,所述第1开关操作部与所述第2开关操作部被设定在所述点动开关模式还是所述持续式开关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9842A JP5707074B2 (ja) | 2010-09-17 | 2010-09-17 | 電動リール |
JP2010-209842 | 2010-09-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5890A CN102405890A (zh) | 2012-04-11 |
CN102405890B true CN102405890B (zh) | 2014-12-03 |
Family
ID=45908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68434.6A Active CN102405890B (zh) | 2010-09-17 | 2011-09-08 | 电动渔线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07074B2 (zh) |
KR (1) | KR101836471B1 (zh) |
CN (1) | CN102405890B (zh) |
TW (1) | TWI5261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69229B2 (ja) | 2012-03-16 | 2016-08-17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 集束イオンビーム装置およびイオンビーム光学系の調整方法 |
JP6994310B2 (ja) * | 2017-06-07 | 2022-01-1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釣り用リール |
JP6986864B2 (ja) * | 2017-06-07 | 2021-12-2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電動リール |
JP7040904B2 (ja) * | 2017-07-03 | 2022-03-23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電動リール |
JP7065590B2 (ja) * | 2017-10-31 | 2022-05-1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
CN209979125U (zh) * | 2019-06-21 | 2020-01-21 | 上海铭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压力记录表 |
KR20240088602A (ko) | 2022-12-13 | 2024-06-20 | 김영근 | 낚시용 전동릴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2958A (zh) * | 2000-07-13 | 2002-01-30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鱼用卷线器的显示装置 |
CN1359616A (zh) * | 2000-12-18 | 2002-07-24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鱼用卷线器及钓鱼信息传送系统 |
CN1623382A (zh) * | 2003-12-04 | 2005-06-08 | 株式会社岛野 | 垂钓信息显示装置 |
CN101081019A (zh) * | 2002-09-30 | 2007-12-05 | 株式会社岛野 | 渔线轮、钓鱼信息显示设备和钓鱼信息显示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98569U (zh) * | 1987-12-21 | 1989-06-30 | ||
JP3504751B2 (ja) * | 1994-12-09 | 2004-03-0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釣用リール及び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H10215737A (ja) * | 1997-02-03 | 1998-08-18 | Ryobi Ltd | 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3294820B2 (ja) * | 1999-07-07 | 2002-06-24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2001045933A (ja) * | 1999-08-04 | 2001-02-20 | Shimano Inc | 電動リール |
JP2002045096A (ja) * | 2000-07-31 | 2002-02-12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3872286B2 (ja) * | 2000-12-11 | 2007-01-24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2002262735A (ja) * | 2001-03-07 | 2002-09-17 | Shimano Inc | 釣り用リールの表示装置 |
JP2002369644A (ja) * | 2001-06-14 | 2002-12-24 | Shimano Inc | 釣り用リールの表示装置 |
JP2003111541A (ja) * | 2001-10-03 | 2003-04-15 | Shimano Inc | 電動リールのスイッチ操作部 |
JP2004081152A (ja) * | 2002-08-28 | 2004-03-18 | Shimano Inc | 電動リール |
JP4250067B2 (ja) | 2003-12-01 | 2009-04-0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JP2007252256A (ja) * | 2006-03-22 | 2007-10-04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JP2009100651A (ja) * | 2007-10-19 | 2009-05-14 | Yasuyuki Kosaka | 超小型釣竿用電動リール |
JP4903177B2 (ja) * | 2008-03-31 | 2012-03-28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リール |
JP4392627B1 (ja) * | 2009-07-03 | 2010-01-06 | 有限会社大館精工 | 釣り用電動リール |
-
2010
- 2010-09-17 JP JP2010209842A patent/JP570707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8-16 TW TW100129199A patent/TWI526154B/zh active
- 2011-09-08 CN CN201110268434.6A patent/CN102405890B/zh active Active
- 2011-09-16 KR KR1020110093669A patent/KR10183647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2958A (zh) * | 2000-07-13 | 2002-01-30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鱼用卷线器的显示装置 |
CN1359616A (zh) * | 2000-12-18 | 2002-07-24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鱼用卷线器及钓鱼信息传送系统 |
CN101081019A (zh) * | 2002-09-30 | 2007-12-05 | 株式会社岛野 | 渔线轮、钓鱼信息显示设备和钓鱼信息显示系统 |
CN1623382A (zh) * | 2003-12-04 | 2005-06-08 | 株式会社岛野 | 垂钓信息显示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8)
Title |
---|
JP特开2000-23602A 2000.01.25 * |
JP特开2001-45933A 2001.02.20 * |
JP特开2002-171879A 2002.06.18 * |
JP特开2002-45096A 2002.02.12 * |
JP特开2003-111541A 2003.04.15 * |
JP特开2009-100651A 2009.05.14 * |
JP特开平10-215737A 1998.08.18 * |
JP特开平8-154544A 1996.06.1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12814A (en) | 2012-04-01 |
JP2012060961A (ja) | 2012-03-29 |
CN102405890A (zh) | 2012-04-11 |
KR20120030027A (ko) | 2012-03-27 |
JP5707074B2 (ja) | 2015-04-22 |
KR101836471B1 (ko) | 2018-03-09 |
TWI526154B (zh) | 2016-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05890B (zh) | 电动渔线轮 | |
JP5764014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張力表示装置 | |
CN100403893C (zh) | 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 | |
KR102666364B1 (ko) | 낚시용 릴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이력 데이터 관리 시스템 | |
KR101898460B1 (ko) | 전동 릴의 제어 장치 | |
KR102147837B1 (ko) | 양 베어링 릴 | |
JP6514066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JP5961455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レベルワインド機構、両軸受リールおよび電動リール | |
JP2013048594A5 (zh) | ||
TW201420011A (zh) | 雙軸承式捲線器 | |
JP5777867B2 (ja) | 釣り用リール | |
JP2014100079A5 (zh) | ||
JP2014000030A5 (zh) | ||
JP5883241B2 (ja) | カウンタケース取付構造 | |
JP2013009638A5 (zh) | ||
CN1636450B (zh) | 电动卷线器的电动机控制装置 | |
CN110012881B (zh) | 双轴承渔线轮 | |
JP5748438B2 (ja) | 電動リール | |
JP2019092429A5 (zh) | ||
CN104412947A (zh) |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 |
JP2021029183A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TW200520685A (en) | Mot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of electric reel | |
JP4366146B2 (ja) | 電動リール | |
JP2005117902A (ja) | 電動リール | |
JP2007202530A (ja) | 魚釣用リ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