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9990A -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69990A CN102169990A CN2011100865722A CN201110086572A CN102169990A CN 102169990 A CN102169990 A CN 102169990A CN 2011100865722 A CN2011100865722 A CN 2011100865722A CN 201110086572 A CN201110086572 A CN 201110086572A CN 102169990 A CN102169990 A CN 1021699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hode material
- tertiary cathode
- nickel
- production method
- coba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金属镍、钴、锰混合料在有惰性气体或氮气保护条件下,经高温熔融,熔融后进行雾化造粒,造粒后氧化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该氧化物与锂化合物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1:1~1:1.15混合后在600~1050℃温度下焙烧后得到,该三元正极材料粒度均匀,呈规则球形或类球形,振实密度大,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较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本发明采用镍、钴、锰金属作为原料,全固相反应制备三元材料,能完全避免湿法制备前躯体工艺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二次电池体系中,无论从发展空间,还是从寿命、比能量、工作电压和自放电率等技术指标来看,锂离子电池都是当前最有竞争力的二次电池。目前锂离子电池采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和三元正极材料等。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能替代钴酸锂材料中最具潜力的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在电动车、电动工具等动力领域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目前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虽然克容量高,但振实密度低,体积比容量小,再加上多组元过渡金属增加了合成过程中化学成分均匀性的难度。因此,制备高性能,高振实密度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成为该体系正极材料的产业化的技术关键。目前,三元系正极材料的生产广泛采用共沉淀技术先制备出组分均匀的具有球形形貌的(Ni,Co,Mn)(OH)2氢氧化物前躯体,再与锂盐混合后经高温固相反应制备出Li(NiCoMn)O2正极材料。
公开号为CN101447566A,名称为《一种层状-尖晶石共生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化学沉淀法合成尖晶石结构锰酸锂的前躯体Mn(OH)2颗粒;b、以步骤a形成的Mn(OH)2颗粒为成核剂,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镍钴锰三元材料前躯体(Ni1/3Co1/3Mn1/3)(OH)2颗粒,在三元材料前躯体沉淀过程中,步骤a形成的Mn(OH)2颗粒逐步被所述(Ni1/3Co1/3Mn1/3)(OH)2颗粒包裹;c、将反应溶液泻出,陈化,洗涤去除沉淀物中的杂质,干燥,得到具有壳核结构特征的镍钴锰混合氢氧化物球形颗粒;d、将步骤c制得的镍钴锰混合氢氧化物颗粒与锂化合物混合均匀,经850-900℃煅烧10-14小时,冷却,破碎分级即得到具有层状-尖晶石共生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公开号为CN101944602A,名称为《一种纳米三元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可溶性Li、Ni、Co、Mn化合物按1∶x∶y∶z的摩尔比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将四种溶液混合并充分搅拌得到均匀混合溶液,其中,0≤x≤0.5,0.2≤y≤0.6,0≤z≤0.5,x+y+z=1;2)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柠檬酸作为金属离子螯合剂;3)将所述混合溶液移入水浴锅中加热,充分反应并形成溶胶,所得溶胶经真空干燥后在空气中经高温烧结即得到分子式为LiNixCoyMnzO2的正极材料。
以上方法生产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存在的缺点除了产物密度低、加工性能不好外,就是液相法制备前躯体工艺流程复杂,且反应产生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废水处理成本很高,经济效益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元正极材料,该材料具有更高的密度和充放电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对三元正极材料进行了改进,三元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1+δ(Ni1-x-yCoxMny)O2其中0≤δ≤0.15,0≤x≤1,0≤y≤1,0<x+y≤1。其晶粒为球形和/或类球型,粒度D50≥15 μm,振实密度≥2.3 g/cm3,比表面积≤0.2 m2/g。该三元正极材料更优选0≤δ≤0.1,0.1≤x≤1/3,0.1≤y≤0.4,粒度D50为15~55μm,振实密度为2.3~2.7g/cm3,比表面积为0.05~0.2 m2/g,优选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以上三元正极材料优选以下方法制得:金属镍、钴、锰混合料在有惰性气体或氮气保护条件下,进行高温熔融,熔融后进行雾化造粒,造粒后在温度为400~1000℃的条件下氧化0.5~10 小时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该氧化物与锂化合物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 =1:(1+δ),其中0≤δ≤0.15,混合后在600~1050℃温度下焙烧3~15小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新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具有清洁、高效、低成本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和得到上述产品,本发明采用的基本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金属镍、钴、锰按照摩尔比为(1-x-y): x: y的比例配料,其中0≤x≤0.9,0≤y≤0.9,0<x+y≤1,然后放入高温熔炉中,在有惰性气体或氮气保护条件下升温至合金熔点以上温度熔融,熔融后进行雾化造粒,得到镍钴锰合金粉;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温度为400~1000℃的条件下氧化0.5~10 小时,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与锂化合物按金属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 =1:(1+δ),其中0≤δ≤0.15,混合后经600~1050 ℃温度焙烧3~15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
作为实现本发明三元正极材料生产方法基本生产方法的第一种改进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氧化过程可以在雾化室或各种形式的气氛炉中进行,氧化气体可以是氧气或空气,氧化温度为700~900℃,氧化时间为1~6h。
作为实现本发明三元正极材料生产方法基本生产方法的第二种改进技术方案:步骤3中所述焙烧温度为800~1000℃,焙烧时间为9~12h;所述锂化合物可以是含锂的氧化物、卤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硫酸盐、草酸盐、醋酸盐、柠檬酸盐等锂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改进方法可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以上各改进方法可单独或组合实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三元正极材料一致性好,为球形颗粒,粒度可控,密度高,电化学性能好。该三元正极材料直接采用镍、钴、锰金属作为原料,通过高温雾化制成均匀的合金粉末,再进行氧化和与锂化合物焙烧锂化的方法生产,最大程度上提高产物的密度,该生产方法反应过程为固—固或固—气反应,无液相反应,不产生任何废水和废气,环境友好;不需要过滤和干燥,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不采用高价的可溶性金属盐及复杂的设备系统,与现有工艺相比在原材料、设备及人力等方面都具有成本优势;可以实现三种金属原子级的均匀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三元正极材料生产方法流程图;
图2是镍钴锰合金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3是镍钴锰合金氧化物的SEM图;
图4是三元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5是镍钴锰合金粉的X射线衍射XRD图;
图6是三元正极材料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步骤1:将金属镍、钴、锰按照摩尔比为1: 1: 1的比例混合配料,混合料在有氮气保护条件下,在感应炉中加热熔化、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保温坩埚中,送入导流管和喷嘴,熔融后的金属流被高压氮气流所雾化,雾化后的金属粉末在雾化塔中进行凝固、沉降、最后落入收粉罐中收集,得到镍钴锰合金粉。经分析镍钴锰合金粉的SEM图如图2所示,镍钴锰合金粉的XRD图如图5所示,该合金粉在成分上达到原子级别的均匀混合,粉末颗粒为规则球形、松装密度达到5.05 g/cm3,振实密度达到5.57 g/cm3。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氧化炉中氧化,氧化温度为700℃,氧化时间为6 小时,保持合金粉在动态状况下被氧化焙烧,受热均匀,无板结现象,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经分析镍钴锰合金氧化物的SEM图如图3所示,该合金氧化物粉体继承了合金粉高密度和高球形度的特点,同时与氧的均匀结合使得球体表面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后阶段与锂化合物进行锂化反应。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与碳酸锂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 =1:1.05混料机中进行均匀混合,混合物料在高温炉经900℃温度下焙烧12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经分析该三元正极材料的SEM图如图4所示,该三元正极材料的XRD图如图6所示,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得到进一步控制,所得材料粒度D50为23 μm,振实密度为2.5 g/cm3,比表面积为0.10 m2/g。
以所得材料制成电池正极片,正极片制作工艺如下:将本实施例得到的三元正极材料与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VDF(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8:1:1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有机溶剂NMP(N-甲基吡咯烷酮)在玛瑙研钵中磨匀,形成粘稠的胶状混合物,然后均匀涂布在0.02 mm厚的铝箔上,置于12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 h。隔膜使用Celgard 2300 PP/PE/PP 三层微孔复合隔膜,负极采用金属锂片,电解液采用1 mol·L-1 LiPF6/EC:DMC(1:1),其中EC为碳酸乙烯酯,DMC为碳酸二甲酯制成2025型扣式电池进行电池性能测试,电池在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组装。组装好的电池用LAND电池测试系统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4.3V,充放电倍率为0.1 C的条件下,材料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47.9mAh·g-1,首次效率为90%。
实施例2:
步骤1:将金属镍、钴、锰按照摩尔比为5: 2: 3的比例混合配料,混合料在有氩气保护条件下,在感应炉中熔化、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保温坩埚中,送入导流管和喷嘴,熔融后的金属流被高压氩气流所雾化,雾化后的金属粉末在雾化塔中进行凝固、沉降、最后落入收粉罐中收集,得到镍钴锰合金粉。该合金粉在成分上达到原子级别的均匀混合,粉末颗粒为规则球形、松装密度达到5.12 g/cm3,振实密度达到5.61 g/cm3。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氧化炉中氧化,氧化温度为900℃,氧化时间为1小时,保持合金粉在动态状况下被氧化煅烧,受热均匀,无板结现象,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该合金氧化物粉体继承了合金粉高密度和高球形度的特点,同时与氧的均匀结合使得球体表面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后阶段与锂化合物进行锂化反应。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与氢氧化锂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 =1:1.1混料机中进行均匀混合,混合物料在高温炉经1000℃温度下焙烧9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Li1.1(Ni0.5Co0.2Mn0.3)O2。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得到进一步控制,所得材料粒度D50为55 μm,振实密度为2.7 g/cm3,比表面积为0. 05 m2/g。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电池并进行同样的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4.3V,充放电倍率为0.1 C的条件下,材料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65.4 mAh·g-1,首次效率为88%。
实施例3:
步骤1:将金属镍、钴、锰按照摩尔比为4: 2: 4的比例混合配料,混合料在有氦气保护条件下,在感应炉中熔化、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保温坩埚中,送入导流管和喷嘴,熔融后的金属流被高压氦气流所雾化,雾化后的金属粉末在雾化塔中进行凝固、沉降、最后落入收粉罐中收集,得到镍钴锰合金粉。该合金粉在成分上达到原子级别的均匀混合,粉末颗粒为规则球形、松装密度达到5.01 g/cm3,振实密度达到5.47g/cm3。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氧化炉中氧化,氧化温度为1000℃,氧化时间为0.5 小时,保持合金粉在动态状况下被氧化煅烧,受热均匀,无板结现象,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该合金氧化物粉体继承了合金粉高密度和高球形度的特点,同时与氧的均匀结合使得球体表面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后阶段与锂化合物进行锂化反应。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与氧化锂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 =1:1.15混料机中进行均匀混合,混合物料在高温炉经600℃温度下焙烧15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Li1.15(Ni0.4Co0.2Mn0.4)O2。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得到进一步控制,所得材料粒度D50为15 μm,振实密度为2.3g/cm3,比表面积为0.20 m2/g。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电池并进行同样的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4.3V,充放电倍率为0.1 C的条件下,材料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54.2 mAh·g-1,首次效率为87%。
实施例4:
步骤1:将金属镍、钴、锰按照摩尔比为8: 1: 1的比例混合配料,混合料在有氖气保护条件下,在感应炉中熔化、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保温坩埚中,送入导流管和喷嘴,熔融后的金属流被高压氮气流所雾化,雾化后的金属粉末在雾化塔中进行凝固、沉降、最后落入收粉罐中收集,得到镍钴锰合金粉。该合金粉在成分上达到原子级别的均匀混合,粉末颗粒为规则球形、松装密度达到5.23 g/cm3,振实密度达到5.65g/cm3。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氧化炉中氧化,氧化温度为1000℃,氧化时间为10 小时,保持合金粉在动态状况下被氧化煅烧,受热均匀,无板结现象,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该合金氧化物粉体继承了合金粉高密度和高球形度的特点,同时与氧的均匀结合使得球体表面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后阶段与锂化合物进行锂化反应。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与醋酸锂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 =1:1混料机中进行均匀混合,混合物料在高温炉经1050℃温度下焙烧10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得到进一步控制,所得材料粒度D50为58 μm,振实密度为2.8g/cm3,比表面积为0.04 m2/g。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电池并进行同样的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4.3V,充放电倍率为0.1 C的条件下,材料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78.6 mAh·g-1,首次效率为89%。
实施例5:
步骤1:将金属镍、钴按照摩尔比为8:2的比例混合配料,混合料在有氪气保护条件下,在感应炉中熔化、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保温坩埚中,送入导流管和喷嘴,熔融后的金属流被高压氮气流所雾化,雾化后的金属粉末在雾化塔中进行凝固、沉降、最后落入收粉罐中收集,得到镍钴锰合金粉。该合金粉在成分上达到原子级别的均匀混合,粉末颗粒为规则球形、松装密度达到5.24 g/cm3,振实密度达到5.64 g/cm3。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氧化炉中氧化,氧化温度为1000℃,氧化时间为8小时,保持合金粉在动态状况下被氧化煅烧,受热均匀,无板结现象,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该合金氧化物粉体继承了合金粉高密度和高球形度的特点,同时与氧的均匀结合使得球体表面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后阶段与锂化合物进行锂化反应。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与硝酸锂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Li =1:1.05混料机中进行均匀混合,混合物料在高温炉经950℃温度下焙烧12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Li1.05(Ni0.8Co0.2)O2。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得到进一步控制,所得材料粒度D50为34 μm,振实密度为2.7g/cm3,比表面积为0.08 m2/g。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电池并进行同样的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4.3V,充放电倍率为0.1 C的条件下,材料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88.3 mAh·g-1,首次效率为82%。
实施例6:
步骤1:将金属镍、锰按照摩尔比为1: 2的比例混合配料,混合料在有氮气保护条件下,在感应炉中熔化、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保温坩埚中,送入导流管和喷嘴,熔融后的金属流被高压氩气流所雾化,雾化后的金属粉末在雾化塔中进行凝固、沉降、最后落入收粉罐中收集,得到镍钴锰合金粉。该合金粉在成分上达到原子级别的均匀混合,粉末颗粒为规则球形、松装密度达到4.87 g/cm3,振实密度达到5.06 g/cm3。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氧化炉中氧化,氧化温度为700℃,氧化时间为3小时,保持合金粉在动态状况下被氧化煅烧,受热均匀,无板结现象,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该合金氧化物粉体继承了合金粉高密度和高球形度的特点,同时与氧的均匀结合使得球体表面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后阶段与锂化合物进行锂化反应。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与柠檬酸锂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Mn):Li =1:1.05混料机中进行均匀混合,混合物料在高温炉经800℃温度下焙烧10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Li(Ni1/3Mn2/3)O2。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得到进一步控制,所得材料粒度D50为17 μm,振实密度为2.5g/cm3,比表面积为0.18 m2/g。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电池并进行同样的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4.3V,充放电倍率为0.1 C的条件下,材料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43.6 mAh·g-1,首次效率为92%。
实施例7:
步骤1:将金属钴在有氮气保护条件下,在感应炉中熔化、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保温坩埚中,送入导流管和喷嘴,熔融后的金属流被高压氮气流所雾化,雾化后的金属粉末在雾化塔中进行凝固、沉降、最后落入收粉罐中收集,得到钴粉。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金属钴粉在氧化炉中氧化,氧化温度为700℃,氧化时间为2小时,保持金属钴粉在动态状况下被氧化煅烧,受热均匀,无板结现象,得到氧化钴。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氧化钴与草酸锂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Co:Li =1:1混料机中进行均匀混合,混合物料在高温炉经900℃温度下焙烧12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LiCoO2。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得到进一步控制,所得材料粒度D50为23 μm,振实密度为2.7g/cm3,比表面积为0.10 m2/g。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电池并进行同样的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4.3V,充放电倍率为0.1 C的条件下,材料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35.2 mAh·g-1,首次效率为91%。
实施例8:
步骤1:将金属锰在有氩气保护条件下,在感应炉中熔化、熔融后的金属液体倒入保温坩埚中,送入导流管和喷嘴,熔融后的金属流被高压氮气流所雾化,雾化后的金属粉末在雾化塔中进行凝固、沉降、最后落入收粉罐中收集,得到金属锰粉。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氧化炉中氧化,氧化温度为400℃,氧化时间为3小时,保持合金粉在动态状况下被氧化煅烧,受热均匀,无板结现象,得到锰氧化物。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锰氧化物与氟化锂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Mn:Li =1:1.05混料机中进行均匀混合,混合物料在高温炉经800℃温度下焙烧3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Li1.05MnO2。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得到进一步控制,所得材料粒度D50为16 μm,振实密度为2.3 g/cm3,比表面积为0.18 m2/g。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电池并进行同样的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3-4.3V,充放电倍率为0.1 C的条件下,材料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48.7 mAh·g-1,首次效率为88%。
在除实施1之外的实施例中,步骤1得到的镍钴锰合金粉,其SEM图近似于如图2所示,其XRD图近似于如图5所示,得到的合金粉在成分上同样达到原子级别的均匀混合,粉末颗粒为规则球形;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的SEM图近似于如图3所示,得到的合金氧化物粉体同样继承了合金粉高密度和高球形度的特点,同时与氧的均匀结合使得球体表面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后阶段与锂化合物进行锂化反应;步骤3得到的三元正极材料的SEM图近似于如图4所示,XRD图近似于如图6所示,得到的产品的形貌和粒径同样能得到进一步控制。
本发明中,粒度D50的测定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19077.1-2008标准名称《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的方法测定;松装密度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5061-1998标准名称《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振动漏斗法》的方法测定;振实密度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5162-2006标准名称《金属粉末 振实密度的测定》的方法测定;比表面积为重量比表面积,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13390-2008标准名称《金属粉末比表面积的测定 氮吸附法》的方法测定。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还可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和说明书限定的精神内,改变其它工艺条件,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故不重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或联想到的所有方法及由该方法得到的产品,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三元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1+δ(Ni1-x-yCoxMny)O2其中0≤δ≤0.15,0≤x≤1,0≤y≤1,0<x+y≤1。 其晶粒为球形和/或类球型,粒度D50≥15 μm,振实密度≥2.3 g/cm3,比表面积≤0.2 m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三元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1+δ(Ni1-x-yCoxMny)O2其中0≤δ≤0.15,0.1≤x≤1/3,0.1≤y≤0.4。其晶粒为球形和/或类球型,粒度D50为15~55μm,振实密度为2.3~2.7g/cm3,比表面积为0.05~0.2 m2/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方法制得:金属镍、钴、锰混合料在有惰性气体或氮气保护条件下,进行高温熔融,熔融后进行雾化造粒,造粒后在温度为400~1000℃的条件下氧化0.5~10 小时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该氧化物与锂化合物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 =1:(1+δ),其中0≤δ≤0.15,混合后在600~1050℃温度下焙烧3~15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将金属镍、钴、锰按照摩尔比为(1-x-y): x: y的比例混合配料,其中0≤x≤1,0≤y≤1,0<x+y≤1,混合料在有惰性气体或氮气保护条件下升温至合金熔点以上温度熔融,熔融后进行雾化造粒,得到镍钴锰合金粉;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合金粉在温度为400~1000℃的条件下氧化0.5~10 小时,得到镍钴锰合金氧化物;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合金氧化物与锂化合物按金属元素含量摩尔比为(Ni+Co+Mn):Li =1:(1+δ),其中0≤δ≤0.15,混合后在600~1050℃温度下焙烧3~15小时,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氧化过程是在氧气或空气中进行,氧化温度为700~900℃,氧化时间为1~6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焙烧温度为800~1000℃,焙烧时间为9~1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锂化合物可以是含锂的氧化物、卤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草酸盐、醋酸盐、柠檬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865722A CN102169990B (zh) | 2011-04-07 | 2011-04-07 |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865722A CN102169990B (zh) | 2011-04-07 | 2011-04-07 |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9990A true CN102169990A (zh) | 2011-08-31 |
CN102169990B CN102169990B (zh) | 2013-06-26 |
Family
ID=4449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865722A Active CN102169990B (zh) | 2011-04-07 | 2011-04-07 |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69990B (zh) |
Cited B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6760A (zh) * | 2011-09-14 | 2012-01-04 | 中南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前躯体的制备方法 |
CN102328961A (zh) * | 2011-09-07 | 2012-01-25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生产方法 |
CN102513541A (zh) * | 2012-01-17 | 2012-06-27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镍钴锰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
CN102544460A (zh) * | 2012-01-17 | 2012-07-04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制备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储氢合金粉的方法 |
CN103199236A (zh) * | 2013-04-11 | 2013-07-10 | 武汉市弘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掺杂锰酸锂前驱体、改性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15590A (zh) * | 2013-09-23 | 2014-01-15 | 北京鼎能开源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606665A (zh) * | 2013-11-15 | 2014-02-26 | 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性能稳定比容高的锂离子电池 |
CN103606700A (zh) * | 2013-11-15 | 2014-02-26 | 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充放电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 |
CN103606648A (zh) * | 2013-11-15 | 2014-02-26 | 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比容量高且循环性良好的锂离子电池 |
CN103730635A (zh) * | 2013-12-18 | 2014-04-16 | 江苏科捷锂电池有限公司 | 燃烧法制备Li1.1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
CN106299485A (zh) * | 2016-10-19 | 2017-01-04 |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450429A (zh) * | 2016-10-19 | 2017-02-22 |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高循环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95872A (zh) * | 2017-04-17 | 2017-09-22 | 谢海军 |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nca的制备方法 |
CN107221667A (zh) * | 2017-07-10 | 2017-09-29 | 苏州柏晟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8807946A (zh) * | 2018-08-07 | 2018-11-13 | 许焕生 | 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093126A (zh) * | 2018-06-15 | 2018-12-28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锰金属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546081A (zh) * | 2018-11-12 | 2019-03-29 | 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混合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CN109921008A (zh) * | 2019-01-16 | 2019-06-21 | 中南大学 | 一种以锰结核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方法 |
CN111960467A (zh) * | 2020-08-27 | 2020-11-20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元素材料的制备工艺 |
CN112490436A (zh) * | 2020-12-02 | 2021-03-12 | 湖北文理学院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掺杂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
CN112919552A (zh) * | 2021-01-28 | 2021-06-08 | 中南大学 | 高振实密度多元氧化物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备系统 |
CN113036098A (zh) * | 2021-02-09 | 2021-06-25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高镍三元掺混磷铁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4604899A (zh) * | 2022-04-11 | 2022-06-10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613989A (zh) * | 2022-04-01 | 2022-06-10 | 湖南桑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正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 |
CN114620782A (zh) * | 2022-05-16 | 2022-06-14 |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三元正极材料及其金属异物的去除方法 |
CN114940516A (zh) * | 2021-12-11 | 2022-08-26 | 深圳市钻源硬质材料有限公司 | 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CN117352856A (zh) * | 2023-11-14 | 2024-01-05 | 深圳汇能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8351A (zh) * | 2001-07-23 | 2001-12-26 |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钴酸锂的中位径和振实密度的方法 |
CN1562771A (zh) * | 2004-04-07 | 2005-01-12 | 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球形锰酸锂及制备方法 |
CN101436666A (zh) * | 2007-11-14 | 2009-05-20 | 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786666A (zh) * | 2010-02-10 | 2010-07-28 | 彭天剑 | 高纯二氧化锰及其制备和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878556A (zh) * | 2007-11-12 | 2010-11-03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2011
- 2011-04-07 CN CN2011100865722A patent/CN1021699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8351A (zh) * | 2001-07-23 | 2001-12-26 |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钴酸锂的中位径和振实密度的方法 |
CN1562771A (zh) * | 2004-04-07 | 2005-01-12 | 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球形锰酸锂及制备方法 |
CN101878556A (zh) * | 2007-11-12 | 2010-11-03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436666A (zh) * | 2007-11-14 | 2009-05-20 | 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786666A (zh) * | 2010-02-10 | 2010-07-28 | 彭天剑 | 高纯二氧化锰及其制备和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唐爱东 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Li-Ni-Co-Mn-O的研究", 《化学进展》, vol. 19, no. 9, 30 September 2007 (2007-09-30), pages 1313 - 1321 * |
Cited B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8961A (zh) * | 2011-09-07 | 2012-01-25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生产方法 |
CN102306760A (zh) * | 2011-09-14 | 2012-01-04 | 中南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前躯体的制备方法 |
CN102513541A (zh) * | 2012-01-17 | 2012-06-27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镍钴锰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
CN102544460A (zh) * | 2012-01-17 | 2012-07-04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制备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储氢合金粉的方法 |
CN103199236A (zh) * | 2013-04-11 | 2013-07-10 | 武汉市弘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掺杂锰酸锂前驱体、改性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99236B (zh) * | 2013-04-11 | 2016-02-03 | 武汉市弘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掺杂锰酸锂前驱体、改性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515590B (zh) * | 2013-09-23 | 2015-09-23 | 北京鼎能开源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515590A (zh) * | 2013-09-23 | 2014-01-15 | 北京鼎能开源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606648A (zh) * | 2013-11-15 | 2014-02-26 | 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比容量高且循环性良好的锂离子电池 |
CN103606700A (zh) * | 2013-11-15 | 2014-02-26 | 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充放电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 |
CN103606665A (zh) * | 2013-11-15 | 2014-02-26 | 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性能稳定比容高的锂离子电池 |
CN103730635A (zh) * | 2013-12-18 | 2014-04-16 | 江苏科捷锂电池有限公司 | 燃烧法制备Li1.1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
CN106299485A (zh) * | 2016-10-19 | 2017-01-04 |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450429A (zh) * | 2016-10-19 | 2017-02-22 |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高循环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95872B (zh) * | 2017-04-17 | 2020-05-05 | 福建金山锂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nca的制备方法 |
CN107195872A (zh) * | 2017-04-17 | 2017-09-22 | 谢海军 |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nca的制备方法 |
CN107221667A (zh) * | 2017-07-10 | 2017-09-29 | 苏州柏晟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093126A (zh) * | 2018-06-15 | 2018-12-28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锰金属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8807946A (zh) * | 2018-08-07 | 2018-11-13 | 许焕生 | 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546081A (zh) * | 2018-11-12 | 2019-03-29 | 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混合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CN109921008B (zh) * | 2019-01-16 | 2020-08-18 | 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锰结核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方法 |
CN109921008A (zh) * | 2019-01-16 | 2019-06-21 | 中南大学 | 一种以锰结核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方法 |
CN111960467B (zh) * | 2020-08-27 | 2022-12-27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元素材料的制备工艺 |
CN111960467A (zh) * | 2020-08-27 | 2020-11-20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元素材料的制备工艺 |
CN112490436A (zh) * | 2020-12-02 | 2021-03-12 | 湖北文理学院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掺杂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
CN112490436B (zh) * | 2020-12-02 | 2023-02-03 | 湖北文理学院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掺杂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
CN112919552A (zh) * | 2021-01-28 | 2021-06-08 | 中南大学 | 高振实密度多元氧化物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备系统 |
CN113036098A (zh) * | 2021-02-09 | 2021-06-25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高镍三元掺混磷铁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4940516A (zh) * | 2021-12-11 | 2022-08-26 | 深圳市钻源硬质材料有限公司 | 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CN114613989A (zh) * | 2022-04-01 | 2022-06-10 | 湖南桑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正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 |
CN114604899A (zh) * | 2022-04-11 | 2022-06-10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620782A (zh) * | 2022-05-16 | 2022-06-14 |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三元正极材料及其金属异物的去除方法 |
CN114620782B (zh) * | 2022-05-16 | 2022-08-02 |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三元正极材料及其金属异物的去除方法 |
CN117352856A (zh) * | 2023-11-14 | 2024-01-05 | 深圳汇能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7352856B (zh) * | 2023-11-14 | 2024-08-27 | 深圳汇能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9990B (zh) | 2013-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9990B (zh) |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2750999B (zh) |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 |
CN114204004B (zh)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以及钠离子电池 | |
CN114188529B (zh) |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以及钠离子电池 | |
Yuan et al. | Influence of calcination atmosphere on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LiNi0. 6Co0. 2Mn0. 2O2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N102916169B (zh) |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27323B (zh) | 高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镍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2569807B (zh) | 一种包覆改性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56477B (zh) | 一种富锂三元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9360963A (zh) | 三元正极材料微米级片状单晶结构团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784790B (zh) | 一种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868122A (zh) | 一种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118983B (zh) | 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552327A (zh) | 具有多层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复合正极材料和组成该材料的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514373A (zh) |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47906A (zh) | 锂钴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77088A (zh) | 二次电池电极材料钼酸锂 | |
CN108054371A (zh) | 一种高振实密度、高倍率与长寿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Xia et al. | Synthesis cathode material LiNi0. 80Co0. 15Al0. 05O2 with two step solid-state method under air stream | |
CN105576231A (zh) | 一种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EP2784853A1 (en) | Lithium transistion metal titanate with a spinel structure,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ing, its use, Li-ion cell and battery | |
Jiang et al. | Syntheses of spherical LiMn2O4 with Mn3O4 and its electrochemistry performance | |
CN103794782A (zh) | 一种富锂锰基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 |
CN106910887A (zh) |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 |
JP7159639B2 (ja) | 遷移金属複合水酸化物の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