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16836A - 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6836A
CN102116836A CN2010105850606A CN201010585060A CN102116836A CN 102116836 A CN102116836 A CN 102116836A CN 2010105850606 A CN2010105850606 A CN 2010105850606A CN 201010585060 A CN201010585060 A CN 201010585060A CN 102116836 A CN102116836 A CN 102116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load circuit
detected value
obtains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50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重树
山岸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zb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zb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zbil Corp filed Critical Azb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16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68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1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fault current to earth, frame or mass
    • H02H3/16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fault current to earth, frame or mass for AC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24D13/02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solely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e.g. underfloor he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正确检测负载电路的绝缘不良。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其检测部(11)被连接于所述电源供给线(L1、L2)和电加热器(负载电路)(20)之间,通过检测部(11)检测与在所述电源供给线(L1、L2)和所述负载电路(20)之间通过接地GND流过的漏电流Id的大小相对应的检测电压Vd(检测值);通过判定部(12),基于所述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判定有无相对于所述接地GND的电加热器(20)的绝缘劣化。

Description

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异常检测技术,尤其涉及对通过继电器向负载电路提供电源的电路中的异常进行检测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过继电器接点对电加热器等负载电路提供电源的装置中,作为其主要的一种电路异常为继电器接点的熔敷。例如,在对内置有电加热器的地暖面板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的地暖系统中,基于地暖面板的表面温度控制继电器接点,并控制对电加热器的电源供给,以得到地暖面板的目标温度。从而,在由于接点劣化等因素导致继电器接点熔敷的情况下,需要停止对电加热器的电源供给,因此需要正确地检测这样的电路异常。
以往,作为检测这样的电路异常的技术,提出有这样一种方案,即在继电器接点的两端连接光电耦合器,在继电器接点开放的状态下,通过光电耦合器来检测有无流过继电器接点的漏电流,以检测继电器接点的熔敷(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1684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样的以往的技术中,有这样问题,即能够检测作为电路异常的一种的继电器接点的不良,但是无法正确检测负载电路的绝缘不良。
例如,在地暖系统中,在设置地暖面板时由于设置工程造成的电加热器的损伤的原因,有可能使得电加热器和接地电位(earth)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充分,无法获得电气安全性。因此需要正确地检测负载电路的绝缘不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确检测负载电路的绝缘不良的电路异常检测技术。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异常检测装置,该电路异常检测装置通过分别设置在一对电源供给线的两个切换接点来检测被提供该电源供给线的电源的负载电路的异常,该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其连接于所述电源供给线和所述负载电路之间,检测对应于在所述电源供给线和所述负载电路之间的通过接地流过的漏电流的大小的检测值;判定部,其基于所述切换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判定有无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
此时所述判定部可以,将所述切换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检测值,与显示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电阻下降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
所述判定部也可以,计算所述切换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切换接点连接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显示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电阻下降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时得到的所述切换接点开放时的所述检测值与所述切换接点连接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的差值的阈值差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所述负载电路绝缘劣化的有无。
本发明的电路异常检测方法,该电路异常检测方法通过分别设置在一对电源供给线的两个切换接点来检测被提供该电源供给线的电源的负载电路的异常,该电路异常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步骤,检测对应于在所述电源供给线和所述负载电路之间的通过接地流过的漏电流的大小的检测值;判定步骤,其基于所述切换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判定有无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
此时所述判定步骤中,可以将所述切换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检测值,与显示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电阻下降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
又,所述判定步骤中,可计算所述切换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切换接点连接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显示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电阻下降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时得到的所述切换接点开放时的所述检测值与所述切换接点连接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的差值的阈值差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所述负载电路绝缘劣化的有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于通过分别设置于一对电源供给线上的两个继电器接点被提供该电源供给线的电源的负载电路,能够正确检测负载电路和接地之间的绝缘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显示AC100V下的漏电流的信号波形图。
图3是显示在AC200V单相下的漏电流的信号波形图。
图4是显示绝缘电阻和漏电流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5是显示绝缘电阻和检测电压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6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判定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显示绝缘电阻和检测电压差值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8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判定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该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是检测负载电路的异常的装置,该负载电路通过分别设置于一对电源供给线上的两个继电器接点被供给该电源供给线的电源。
地暖系统1作为适用于该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的一个例子。在地暖系统1上,作为主要功能部设有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电加热器20、继电器接点21、22、温度传感器30、控制部40、和显示部50。
电加热器20相当于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的负载电路,内置于地暖面板并设置于房间的地板。继电器接点21、22分别设置于由交流电源2供给AC电源的一对电源供给线L1、L2,基于控制部40的控制信号CS进行连接/开放动作。
控制部40基于由温度传感器30计测到的地暖面板的表面温度,通过控制信号CS控制继电器接点21、22,从而控制对电加热器20的AC电源的供给,由此使地暖面板维持在目标温度。显示部50通过LED或LCD等显示装置显示控制部40的控制内容。
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设置在电源供给线L1、L2和电加热器20之间,检测出检测电压Vd,将其作为与在电源供给线L1、L2和电加热器20之间通过接地GND流过的漏电流Id的大小对应的检测值,基于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得到的检测电压Vd,判定相对接地GND电加热器20有无绝缘劣化。
发明原理
接着,参考图2和图3,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图2是显示在AC100V下漏电流的信号波形图。图3是显示在AC200V单相下漏电流的信号波形图。
在图1的地暖系统1中,通常,接地GND和电加热器20之间的绝缘电阻RI为数MΩ,在其降低的情况下,导致在电源供给线L1、L2和电加热器20之间通过接地GND流过的漏电流Id的产生。
如图2所示,电源供给线L1、L2被供给AC100V的情况下,电源供给线L1、L2中的某一方,例如电源供给线L2,与接地GND为大致相同的电位,电源供给线L1的电位相对于该电位作正负变化。
这样,电源供给线L2和绝缘电阻RI的一端P1,都与接地GND为相同电位,从而,在继电器接点21、22都开放的期间,在电源供给线L1和绝缘电阻RI的另一端P2之间产生对应于AC100V的交流振幅的电位差。
因此,在以从继电器接点21到电加热器20侧的线路L11为例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交流电源2→接地GND→绝缘电阻RI→电加热器20→线路L11→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电源供给线L1→交流电源2这样的经过接地GND的通路中,流过漏电流Id。从继电器接点22到电加热器20侧的线路L12的情况也相同。
此处,电源供给线L1和绝缘电阻RI的另一端P2之间流过的漏电流Id是与绝缘电阻RI对应的值。具体来说,通过图1的检测部11,以电源电压为Vp的情况下,漏电流Id和绝缘电阻RI,具有Id=Vp/(R1+R2+RI)这样的关系。此时,光电耦合器PC的二极管、二极管D1,D2的电压下降程度相对于电源电压Vp来说非常微小,故可以忽略不计。本发明注意到这点,通过检测该漏电流Id的大小,判定绝缘电阻RI是否降低,即,判定是否有电加热器20相对于接地GND的绝缘劣化的情况。
此时,电加热器20的电阻值相比于漏电流Id非常小,因此漏电流Id,可以不是从绝缘电阻RI的另一端P2检测,而是从继电器接点21、22在电加热器20侧的线路L11、或线路L12和电源供给线L1之间进行检测。又,漏电流Id是交流电流,如果对通过二极管D1、D2整流了的某一方向的漏电流Id进行检测并积分,则能够稳定地检测表示与漏电流Id大小对应的电压的检测电压Vd。
又,如图3所示,对电源供给线L1、L2提供AC200V单相时,电源供给线L1、L2的中间电位为接地GND,因此,电源供给线L1、L2的电位相对于接地GND以逆相位作正负变化。
从而,电源供给线L2和绝缘电阻RI的一端P1都与接地GND为相同电位,这样在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期间,电源供给线L1和绝缘电阻RI的另一端P2之间,和电源供给线L2和绝缘电阻RI的另一端P2之间产生对应于AC200V单相交流振幅的电位差。
因此,和AC100V的情况相同,通过检测漏电流Id的大小,能够判定绝缘电阻RI的降低,即,判定有无电加热器20相对于接地GND的绝缘劣化。
此时,漏电流Id为相对于电源供给线L1、L2逆相位产生的交流电流,因此,如果通过二极管分别对电源供给线L1、L2进行整流,则可获得全波的漏电流Id。
[电路异常检测装置]
接着,参考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中,具有检测部11和判定部12作为主要功能部。
检测部11连接在电源供给线L1、L2和电加热器20之间,其具有这样功能,即检测检测电压Vd并将其作为与经过接地GND在电源供给线L1、L2和电加热器20之间流过的漏电流Id的大小相对应的检测值。
在检测部11中,具有:一端连接于线路L11,另一端连接于光电耦合器PC的二极管的阳极端子的电阻元件R1;一端连接于光电耦合器PC的二极管的阴极端子的电阻元件R2;阴极连接于线路L11、阳极连接于电阻元件R2的另一端的二极管D1;和阴极连接于线路L12、阳极连接于电阻元件R2的另一端的二极管D2。
在检测部11中还包括:光电耦合器PC,其二极管的阳极端子连接于电阻元件R1的另一端,二极管的阴极端子连接于电阻元件R2的一端,其光电晶体管的发射极端子连接于基准电位Vss;电阻元件R3,其一端连接于电源电位Vcc,其另一端连接于光电耦合器PC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电容元件C,其一端连接于光电耦合器PC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其另一端连接于基准电位Vss。
这样,电源供给线L2和接地GND为相同电位,当电源供给线L1的电位比该电位低时,漏电流通过接地GND→绝缘电阻RI→电加热器20→线路L11→电阻元件R1→光电耦合器PC的二极管→二极管D1这样的路径流向电源供给线L1。
这样,光电耦合器PC的光电晶体管响应于漏电流Id而被导通,漏电流Id越大,电容元件C的两端产生的检测电压Vd越是从电源电压Vcc朝着基准电位Vss降低。
判定部12中设有A/D转换部12A和比较部12B作为主要功能部。
A/D转换部12A具有对与检测部11检测到的漏电流Id的大小相对应的检测电压Vd进行A/D变换的功能。
比较部12B具有以下两个功能:将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得到的检测电压Vd,与表示电加热器20相对于接地GND的绝缘电阻RI下降到RIth时所得到的检测电压的阈值Vth相比,根据该比较结果来判定电加热器的绝缘劣化的有无的功能,和将判定结果通知给控制部40的功能。继电器接点21、22的开放期间可根据控制部40的通知得到。
图4是表示绝缘电阻和漏电流之间关系的图表。图5是表示绝缘电阻和检测电压之间关系的图表。
如图4所示,随着绝缘电阻RI的电阻值的降低,漏电流Id单调增加。在图4中,特性71表示交流电源2为AC100V的情况,特性72表示交流电源2为AC200V单相的情况。又,如图5所示,随着绝缘电阻RI的电阻值的降低,由检测部11得到的检测电压Vd单调减少。在图5中,特性73表示交流电源2为AC100V的情况,特性74表示交流电源2为AC200V单相的情况。
下限值RIth表示在绝缘电阻RI能取得的值中能得到良好绝缘状态的正常范围70的下限值,即表示判定为绝缘不良的临界值,绝缘电阻RI比下限值RIth小的时候,判定电加热器20处发生绝缘不良的情况。
阈值Vth为基于这样的下限值RIth判定绝缘电阻RI的良/不良的阈值,其表示绝缘电阻RI达到下限值RIth时检测部11得到的检测值,即检测电压Vd的值。
此时,如图5所示,由于交流电源2为AC100V时和为AC200单相时的特性73、74不同,因此阈值Vth也不同。因此,当可采用AC100V和AC200V单相中的某一个作为交流电源2的情况下,可对比较部12B输入采用该个作为交流电源2,并根据该输入来切换阈值Vth。
在图1的地暖系统1中,采用具有这样的电源判定功能的电路作为从电源供给线L1、L2生成各电路的作动电源的电源电路(图未示),并将电源判定结果输入到控制部40,该电源判定结果输入到比较部12B即可。
对于A/D转换部12A和比较部12B,可采用的专用电子电路,也可采用具有A/D变换功能的CPU。又,该CPU也可由控制部40所使用的CPU构成。
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
接着,参考图6,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判定动作的流程图。
此处,从交流电源2对电源供给线L1、L2提供AC100V,其中对于电源供给线L2提供和接地GND相等的电位。
在检测部11中,光电耦合器PC常时对应于通过电阻元件R1从线路L11流入的漏电流Id而工作,将显示与漏电流Id大小对应的检测值的检测电压Vd存储在电容元件C中。
判定部12的A/D转换部12A,读取由检测部11获得的检测电压Vd并进行A/D变换,将得到的检测电压数据输出到比较部12B。
比较部12B,根据控制部40的通知判断继电器接点21、22的开放期间(步骤100),当继电器接点21、22在开放期间时(步骤100:是),从A/D转换部12A定期获取检测电压数据(步骤101)并与预先设定的阈值Vth比较(步骤102)。
此处,检测电压数据小于阈值Vth时(步骤102:是),比较部12B向控制部40通知绝缘不良的发生(步骤103)。这样,控制部40通过显示部50警报显示电加热器20处与接地GND的绝缘不良情况发生。步骤103之后,返回步骤100对新的检测电压进行判定。
又,检测电压数据在阈值Vth以上时(步骤102:否),返回步骤100对新的检测电压进行判定。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这样,本实施方式,检测部11连接于电源供给线L1、L2和电加热器(负载电路)20之间,通过检测部11检测与在电源供给线L1、L2和电加热器20之间通过接地GND流过的漏电流Id的大小相对应的检测电压Vd(检测值),通过判定部12,基于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得到的检测值,判定有无电加热器20相对于接地GND的绝缘劣化,从而能够正确地检测电加热器20的绝缘不良。
又,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判定部12对在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得到的检测值(检测电压Vd)和表示相对于接地GND的电加热器20的绝缘电阻RI为正常范围下限值时所得到的检测值的阈值Vth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判定电加热器20有无绝缘劣化情况,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高精度地检测电加热器20的绝缘不良。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判定部12中,对基于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由检测部11检测到的检测电压Vd判定有无绝缘不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是对基于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和连接时所得到的两个检测电压Vd的差值判定有无绝缘不良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述图5所示,当对于绝缘电阻RI的正常范围的下限值RIth较小时,绝缘电阻RI下降到下限值RIth附近为止时所得到的检测电压Vd也小。因此,例如,交流电源2的变动和光电耦合器PC的温度特性等,绝缘电阻RI以外的因素所造成的检测电压Vd的变动成分变大。因此,通过对包含较大变动成分的检测电压Vd与固定设定的阈值Vth进行比较,难以正确地判断有无绝缘不良的情况。
这样的检测电压Vd的变动不仅在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发生,也在继电器接点21、22连接时发生。本实施方式着眼于,通过求得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和连接时的两个检测电压Vdoff、Vdon的差值ΔVd,能够取消和抑制这些检测电压Vdoff、Vdon中所包含的变动成分,通过将该差值ΔVd与对应的差值阈值ΔVdth比较,判定绝缘劣化的有无。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比较部12B,具有以下功能:计算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得到的检测电压Vdoff与继电器接点21、22连接时得到的检测电压Vdon的差值ΔVd=Vdoff-Vdon的功能,以及对该差值ΔVd和表示相对于接地GND的电加热器20的绝缘电阻RI下降到下限值RIth为止时得到的差值ΔVd的差值阈值ΔVth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判定有无电加热器的绝缘劣化的功能。继电器接点21、22的开放/连接期间可根据来自控制器40的通知获得。
图7为显示绝缘电阻和检测电压差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图7所示,随着绝缘电阻RI的电阻值降低,由检测部11得到的检测电压Vd的差值ΔVd单调减少。在图7中,特性75表示交流电源2为AC100V的情况,特性76表示交流电源2为AC200V单相的情况。
下限值RIth表示绝缘电阻RI能取得的值中能够获得良好绝缘状态的正常范围70的下限值,即表示判定为绝缘不良的临界值,当绝缘电阻RI小于下限值RIth时,判定电加热器20处发生绝缘不良情况。
差值阈值ΔVth为基于这样的下限值RIth判定绝缘电阻RI的良/不良的阈值,表示当绝缘电阻RI为下限值RIth时,根据由检测部11获得的检测电压Vd求得的差值ΔVd。
此时,如图7所示,交流电源2为AC100V时和为AC200V单相时的特性75、76不同,因此差值阈值ΔVth也各不相同。从而,当可以采用AC100V时和AC200V单相中某一个时,可对比较部12B输入采用哪一个作为交流电源2,并根据该输入来切换差值阈值ΔVth。
[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
接着,参考图8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判定动作的流程图。
此处,从交流电源2对电源供给线L1、L2提供AC100V,其中对于电源供给线L2提供和接地GND相等的电位。
在检测部11中,光电耦合器PC常时对应于通过电阻元件R1从线路L11流入的漏电流Id而工作,将表示与漏电流Id大小对应的检测值的检测电压Vd存储在电容元件C中。
判定部12的A/D转换部12A,读取由检测部11获得的检测电压Vd并进行A/D变换,将得到的检测电压数据输出到比较部12B。
比较部12B定期从A/D转换部12A取得检测电压数据(步骤200),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通知判断继电器接点21、22的开放期间(步骤201)。此处,在处于继电器接点21、22的开放期间中时(步骤201:是),将取得的检测电压数据作为开放时检测电压数据Vdoff保存于存储部(图未示)(步骤202)。
另一方面,在处于继电器接点21、22的连接期间时(步骤201:否),将取得的检测电压数据作为连接时检测电压数据Vdon保存在存储部中(步骤203)。
之后,比较部12B从存储部读取开放时检测电压数据Vdoff和连接时检测电压数据Vdon,计算这些检测电压数据的差值ΔVd(步骤204),并与预先设定的差值阈值ΔVdth比较(步骤205)。
此处,差值ΔVd小于差值阈值ΔVdth时(步骤205:是),比较部12B通知控制部40绝缘不良的发生(步骤S206)。这样,控制部40在显示部50警报显示电加热器20处产生与接地GND的绝缘不良情况。步骤206之后,返回步骤200对新的检测电压进行判定。
又,当差值ΔVd在差值阈值ΔVdth以上时(步骤205:否),返回步骤200对新的检测电压进行判定。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判定部12B,计算继电器接点21、22连接时得到的检测电压(检测值)Vdon和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得到的检测电压(检测值)Vdoff的差值ΔVd,比较继电器接点21、22连接时得到的检测电压Vdon和当电加热器20相对于接地GND的绝缘电阻RI降低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RIth时得到的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的检测电压Vdoff之间的差值ΔVth,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判定电加热器20的绝缘劣化的有无。
从而,包含在继电器接点21、22连接时得到的检测电压Vdon和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得到的检测电压Vdoff中的、由于交流电源2的变动或光电耦合器PC的温度特性等除了绝缘电阻RI之外的原因所导致的变动成分,可通过计算两者的差值ΔVd来降低。因此,即使在对于绝缘电阻RI的正常范围的下限值RIth较小的时候,也可正确判定绝缘不良的有无。
[实施方式的扩展]
以上,参考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结构和详细情况,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做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的各种变更。  在以上各实施方式中,对于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的判定部12,虽然对判定电加热器(负载电路)20处有无绝缘不良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是也可对继电器接点21、22有无熔敷进行判定。
在图1中,当继电器接点21、22中某一个由于接点劣化等原因发生熔敷时,在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电路异常检测装置10的检测部11流过漏电流Id。
例如,当继电器接点21熔敷时,电源供给线L2和接地GND具有相同电位,当电源供给线L1的电位比该电位高时,漏电流Id通过电源供给线L1→继电器接点21→线路L11→电阻元件R1→光电耦合器PC的二极管→二极管D2的经路流向电源供给线L2。
又,例如,当继电器接点22熔敷时,电源供给线L2和接地GND具有相同电位,当电源供给线L1的电位比该电位低时,漏电流Id通过电源供给线L2→继电器接点22→线路L12→电加热器20→线路L11→电阻元件R1→光电耦合器PC的二极管→二极管D1的经路流向电源供给线L1。
这里,这样的继电器接点21、22的熔敷所导致的漏电流Id,和前述的电加热器20的绝缘不良所导致的漏电流相比,远远要大得多,与继电器接地21、22连接时的漏电流Id大致相等。
因此,检测部11,可以得到与上述图5中的绝缘电阻RI的值大致为零时的状态相同程度的、比绝缘不良判定用的阈值Vth更低的差值检测电压Vd。
从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另外设定由比绝缘不良判定用的阈值Vth低的电压值构成的熔敷判定用阈值Vrth,例如,在图6的步骤102为否之后,通过判定部12,与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检测部11所得到的检测电压(检测值)Vd进行比较,当该检测电压Vd比熔敷判定用阈值Vrth小时,判定继电器接点21、22发生了熔敷。这样,不仅可以检测电加热器20的绝缘不良,而且能够检测继电器接点21、22的熔敷情况。
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得到了与前述的图7中绝缘电阻RI的值大致为零时的状态相同程度的、比绝缘不良判定用的差值阈值ΔVth更低的差值ΔVd。
从而,可以分别设定由比绝缘不良判定用的差值阈值ΔVth低的差值电压值构成的熔敷判定用差值阈值ΔVrth,并在例如图8的步骤205:否之后,通过判定部12,与继电器接点21、22开放时检测部所得到的差值ΔV进行比较,当该差值ΔV小于判定用差值阈值ΔVrth时,判定继电器接点21、22处产生了熔敷。这样,也不仅可检测电加热器20的绝缘不良,还可检测继电器接点21、22的熔敷。
符号说明
1    地暖系统
2    交流电源
10   电路异常检测装置
11   检测部
12   判定部
12A  A/D转换部
12B  比较部
20  电加热器(负载电路)
21、22  继电器接点
30   温度传感器
40   控制部
50   显示部
L1、L2  电源供给线
L11、L12  线路
CS   控制信号
RI   绝缘电阻
R1、R2、R3  电阻元件
D1、D2  二极管
PC   光电耦合器
C    电容元件
Id   漏电流
Vd   检测电压(检测值)
Vth  阈值
Vdoff  检测电压(继电器接点开放时)
Vdon   检测电压(继电器接点连接时)
ΔVd…差値
ΔVth…差值阈值
GND  接地

Claims (6)

1.一种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其检测负载电路的异常,所述负载电路通过分别设置在一对电源供给线上的两个继电器接点被提供该电源供给线的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部,其连接于所述电源供给线和所述负载电路之间,检测与在所述电源供给线和所述负载电路之间通过接地流过的漏电流的大小相对应的检测值;
判定部,其基于所述继电器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判定有无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部,将所述继电器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检测值,与表示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电阻下降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部,计算所述继电器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与所述继电器接点连接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差值阈值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的结果判定有无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所述差值阈值表示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电阻下降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时得到的所述继电器接点开放时的所述检测值与所述继电器接点连接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的差值。
4.一种电路异常检测方法,其检测负载电路的异常,所述负载电路通过分别设置在一对电源供给线上的两个继电器接点被提供该电源供给线的电源,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异常检测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其检测与在所述电源供给线和所述负载电路之间通过接地流过的漏电流的大小相对应的检测值;
判定步骤,其基于所述继电器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判定有无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步骤中,将所述继电器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检测值,与表示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电阻下降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劣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步骤中,计算所述继电器接点开放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与所述继电器接点连接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差值阈值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的结果判定有无所述负载电路绝缘劣化,所述差值阈值表示相对于所述接地的所述负载电路的绝缘电阻下降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时得到的所述继电器接点开放时的所述检测值与所述继电器接点连接时得到的所述检测值的差值。
CN2010105850606A 2010-01-06 2010-12-03 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21168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1319A JP5401333B2 (ja) 2010-01-06 2010-01-06 回路異常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0-001319 2010-01-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6836A true CN102116836A (zh) 2011-07-06

Family

ID=43567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50606A Pending CN102116836A (zh) 2010-01-06 2010-12-03 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18813B2 (zh)
EP (1) EP2343786B1 (zh)
JP (1) JP5401333B2 (zh)
CN (1) CN10211683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3686A (zh) * 2011-09-29 2013-04-10 本德尔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具有动态响应特性的绝缘故障监测的方法
CN104189967A (zh) * 2014-09-11 2014-12-10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检测方法及其腹膜透析设备
CN105264392A (zh) * 2013-03-28 2016-01-20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用于确定在电器中电功率向地面分散的方法和电路
WO2020170142A1 (en) * 2019-02-19 2020-08-27 Vicwood Prosperity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monitoring
CN111619415A (zh) * 2019-02-27 2020-09-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温度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983505A (zh) * 2019-05-06 2020-11-24 江苏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漏电检测系统
CN112066516A (zh) * 2020-08-03 2020-1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故障自诊断方法、外机定位故障方法及遥控器
CN114325108A (zh) * 2021-12-18 2022-04-12 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汽车空调的高电压加热器绝缘性能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8093B2 (en) * 2010-05-18 2017-03-21 Alstom Transport Technologies Signal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2589973A1 (en) * 2011-11-03 2013-05-08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Ground power leakage detection for peripheral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20130249564A1 (en) * 2012-03-21 2013-09-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detect a short to ground of an external sensor return line
JP5945804B2 (ja) * 2012-03-29 2016-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リレー溶着診断装置
US9897656B2 (en) 2013-05-16 2018-02-20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nsing welded contacts on a switching device
US9871460B2 (en) * 2013-09-30 2018-01-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ower source switching device and storage battery system
EP3080622B1 (en) * 2013-12-09 2022-10-12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Method and circuit for determining faults in appliances
JP5855699B2 (ja) * 2014-05-09 2016-02-09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の溶着検出機能を有するモータ駆動装置
KR101551088B1 (ko) * 2014-05-09 2015-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승온 시스템 및 릴레이 고장 검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184113B (zh) * 2014-09-02 2017-12-08 东辉休闲运动用品(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漏电检测功能的spa水池及漏电检测控制方法
IL236161A0 (en) * 2014-12-10 2015-04-30 Itay Daga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agnosing faults in the operation of an electric heater
US11211795B2 (en) 2015-04-30 2021-12-28 Vicwood Prosperity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monitoring
CN106856321B (zh) * 2015-12-08 2019-11-05 太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洗浴安全控制系统及洗浴安全控制方法
CN105589382B (zh) * 2015-12-22 2019-02-26 江阴市辉龙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报警及控制模块
EP3258277A1 (en) * 2016-06-13 2017-12-20 Kone Corporation Brake controller circuit of a passenger conveyor
CN109830932B (zh) * 2017-02-17 2021-08-31 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漏电保护电路及照明驱动电路
US11994303B2 (en) * 2020-05-12 2024-05-28 Watts Regulator Co. Smart thermostat and a thermostat adapter with integrated safety interlock for installation and diagnostics of an in-floor heating system
KR102559740B1 (ko) * 2021-05-24 2023-07-26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부하의 절연저항 측정방법 및 부하의 절연저항 측정장치
CN116643205B (zh) * 2023-05-24 2023-12-01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输电电路的漏电流检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3595A (ja) * 1995-07-19 1997-02-07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漏電検出器
US5973896A (en) * 1995-05-26 1999-10-26 David C. Nemir Shock and arc protection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CN1289050A (zh) * 1999-09-17 2001-03-28 东芝株式会社 电器设备的漏电检测方法
CN1819412A (zh) * 2005-01-18 2006-08-16 发那科株式会社 马达的绝缘电阻劣化检测方法、绝缘电阻劣化检测装置及马达驱动装置
WO2008020713A1 (en) * 2006-08-16 2008-02-21 Bo-Kyeong Kim Insulation monitoring system & insulation detecting method for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JP2009168404A (ja) * 2008-01-18 2009-07-30 Yamatake Corp 床暖房用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90292B1 (de) * 1997-06-17 2003-04-02 Dipl.-Ing. Walther Bend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isolations- und fehlerstromüberwachung in einem elektrischen wechselstromnetz
JP2001183405A (ja) * 1999-12-24 2001-07-06 Hokuto Denshi Kogyo Kk 電気機器の診断装置
WO2007023961A1 (ja) * 2005-08-26 200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電気機器および加熱調理器
JP2007298306A (ja) * 2006-04-27 2007-11-15 Sanden Corp 絶縁破壊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安全装置
JP2010001319A (ja) 2006-10-19 2010-01-07 Asahi Glass Co Ltd 共沸溶剤組成物、擬共沸溶剤組成物および混合溶剤組成物
JP4816556B2 (ja) * 2007-04-20 2011-1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便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3896A (en) * 1995-05-26 1999-10-26 David C. Nemir Shock and arc protection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JPH0933595A (ja) * 1995-07-19 1997-02-07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漏電検出器
CN1289050A (zh) * 1999-09-17 2001-03-28 东芝株式会社 电器设备的漏电检测方法
CN1819412A (zh) * 2005-01-18 2006-08-16 发那科株式会社 马达的绝缘电阻劣化检测方法、绝缘电阻劣化检测装置及马达驱动装置
WO2008020713A1 (en) * 2006-08-16 2008-02-21 Bo-Kyeong Kim Insulation monitoring system & insulation detecting method for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JP2009168404A (ja) * 2008-01-18 2009-07-30 Yamatake Corp 床暖房用制御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3686A (zh) * 2011-09-29 2013-04-10 本德尔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具有动态响应特性的绝缘故障监测的方法
CN105264392A (zh) * 2013-03-28 2016-01-20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用于确定在电器中电功率向地面分散的方法和电路
CN105264392B (zh) * 2013-03-28 2018-09-18 伊莱克斯家用电器股份公司 用于确定在电器中电功率向地面分散的方法和电路
CN104189967A (zh) * 2014-09-11 2014-12-10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检测方法及其腹膜透析设备
CN113454470A (zh) * 2019-02-19 2021-09-28 维德鸿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负载监控方法和设备
WO2020170142A1 (en) * 2019-02-19 2020-08-27 Vicwood Prosperity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monitoring
CN111619415A (zh) * 2019-02-27 2020-09-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温度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619415B (zh) * 2019-02-27 2021-10-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温度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983505A (zh) * 2019-05-06 2020-11-24 江苏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漏电检测系统
CN112066516A (zh) * 2020-08-03 2020-1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故障自诊断方法、外机定位故障方法及遥控器
CN112066516B (zh) * 2020-08-03 2021-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故障自诊断方法、外机定位故障方法及遥控器
CN114325108A (zh) * 2021-12-18 2022-04-12 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汽车空调的高电压加热器绝缘性能的方法
CN114325108B (zh) * 2021-12-18 2024-03-08 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汽车空调的高电压加热器绝缘性能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63759A1 (en) 2011-07-07
EP2343786B1 (en) 2014-03-19
US8618813B2 (en) 2013-12-31
EP2343786A3 (en) 2013-02-20
JP2011141163A (ja) 2011-07-21
EP2343786A2 (en) 2011-07-13
JP5401333B2 (ja)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6836A (zh) 电路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9411836B (zh)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以及故障检测方法
CN102778641B (zh) 太阳能电池板的异常检测装置
CN103529315B (zh) 用于诊断逆变器的dc 侧电容器的设备
JP5832578B2 (ja) モータの絶縁抵抗劣化検出部の故障検出機能を備えたモータ駆動装置及び故障検出方法
US202000283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rc faults
JP2007285833A (ja) 接続異常検知装置、接続異常検知方法及び電気装置
JP6481571B2 (ja)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US20150300858A1 (en) Thermal flow meter
CN104422860A (zh) 检测装置
KR101598298B1 (ko) 저항 측정방식에 근거한 히터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히터 모니터링 방법
KR20150145645A (ko) 전력량계
US10903833B2 (en) Continuously correcting capacitor switch controller system and method
JP6240059B2 (ja) 電源装置内部の1次平滑コンデンサの劣化状態の推定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0504702C (zh) 用于防止加热元件过热的电路装置和加热装置
CN102654658B (zh) 一种tft阵列基板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US666265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dry/wet state of a dual exposed thermistor bead liquid level sensor
US72120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contact point on a shaft of a rotating machine
JP2015032209A (ja) 定電流発生回路、定電流発生装置、および定電流発生方法、並びに、抵抗測定装置、および、抵抗測定方法
JP5518657B2 (ja) 接地抵抗計
JP5316111B2 (ja) 漏液検出装置
JP6038529B2 (ja) 測定装置
KR20160121642A (ko) 인버터 구동 전동기의 절연 상태 진단 방법 및 장치
JP5415480B2 (ja) 地絡検出装置、プログラム
JP2012225791A (ja) 抵抗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2 chome 7 No. 3

Applicant after: Azbi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2 chome 7 No. 3

Applicant before: Yamatake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YAMATAKE K. K. TO: AZBIL CORPOR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