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057612A - 局域优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 Google Patents

局域优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7612A
CN102057612A CN2009801215845A CN200980121584A CN102057612A CN 102057612 A CN102057612 A CN 102057612A CN 2009801215845 A CN2009801215845 A CN 2009801215845A CN 200980121584 A CN200980121584 A CN 200980121584A CN 102057612 A CN102057612 A CN 102057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data
data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15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7612B (zh
Inventor
K.P.帕朱科斯基
E.T.蒂罗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MD Global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2057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7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7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7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元件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传输期间在SRS、控制信道、DRS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TDM和FDM中的至少一个。对SRS和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传送SRS以便使其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DRS。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该方法还包括接收SRS并在同一子帧期间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在该方法中包括将SRS用作用于控制信道的DRS。还描述了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escription

局域优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施例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uplink signaling)和数据传输的技术。
背景技术
本节意图提供在权利要求中陈述的本发明的背景或上下文。本文的说明可以包括可以追求的构思,但其不一定是先前已设想或追求的构思。因此,除非本文另外指出,否则本节所述的内容不是本申请中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并且不通过包括在本节中而承认其为现有技术。
在本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缩写被如下定义: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ACK                确认
BS                   基站
BW                 带宽
CDM               码分复用
CM                  立方度量(cubic metric)
CQI                 信道质量指示符
DFT-S             同步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ynchronous)
DL                   下行链路
DRS                解调参考信号(或DM RS)
DRX                不连续接收
DTX                不连续传输
eNB                 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 )
EUTRAN        演进UTRAN
FDD                频分双工
FDM               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A             频分多址
FH                   跳频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IFDMA            交织(interleaved)频分多址
ITU                 国际电信联盟
ITU-R             ITU无线电通信部
LA                   局域(local area)
LTE                 长期演进
NACK             否定(negative)ACK(或NAK)
Node B            基站
OFDMA          正交FDMA
PAR                峰值与平均值比(peak to average ratio)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QAM               正交调幅
QPSK              正交相移键控
RACH             随机接入信道
RB                  无线电频带
Rel. 8               3GPP第8版(3GPP Release 8)
Rel. 9               3GPP第9版
RF                   射频
RPF                重复因子
RRC                无线电资源控制
RS                   参考信号
SC                   单载波
SIN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SNR                信噪比
SRI                 调度请求指示符
SRS                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DD                时分双工
TDM               时分复用
TTI                 传输时间间隔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UMTS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UpPTS            上行链路导频时隙
UTRA            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
UTRAN           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
WA                  广域
目前,在3GPP内正在开发一种提出的称为演进UTRAN(EUTRAN,也称为UTRAN-LTE或E-UTRA)的通信系统。如当前所指定的,DL接入技术是OFDMA,并且UL接入技术是SC-FDMA。
对关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问题感兴趣的一个规范是3GPP TS 36.300、V8.3.0(2007-1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和演进通用陆地接入网络(E-UTRAN);总体说明;第2阶段(第8版)。
本文特别感兴趣的是例如子条款5.2.3“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其说明PUCCH被映射到上行链路中的控制信道资源。由代码信道和在时间上连续的在时隙边界(slot boundary)处具有跳频的两个资源块来定义控制信道资源。根据存在或不存在上行链路定时同步,上行链路物理控制信令可以不同。在存在时间同步的情况下,控制信令由CQI、ACK/NAK和调度请求指示符(SRI)组成。CQI向调度器告知UE看到的当前信道条件。如果使用多输入和多输出(MIMO)传输,则CQI包括必要的MIMO相关反馈。响应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由每个HARQ过程的单个ACK/NACK位组成。分配用于SRI和CQI报告的PUCCH资源且可以通过RRC信令撤消(revoke)。SRI不一定被分配给通过RACH来获取同步的UE(即,同步的UE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专用SRI信道)。当UE不再同步时,用于SRI和CQI的PUCCH资源丢失。
关于UL物理信道的第5节中的说明,还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TR 36.211、V1.0.0(2007-03);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物理信道和调制(第8版),包括PUSCH(第5.3节)、PUCCH(第5.4节)、以及第5.5节中的参考信号DM RS(与PUSCH或PUCCH的传输相关联)和SRS(不与PUSCH或PUCCH的传输相关联)。
最近已经提出对Rel. 8(LTE)系统的增强,可以将其称为Rel. 9或高级LTE(LTE-A)。正在着重于LTE及其其它版本的向后兼容。已经判定LTE Rel. 8应能够在LTE-A系统中操作。此外,已经判定LTE-A终端应能够在LTE Rel. 8系统中操作。LTE-A系统可以提供由例如结合20MHz载波的五个信道组成的明显更宽的带宽(例如100MHz)。
关于LTE-A,可以对 NTT DoCoMo公司的3GPP TSG RAN WGl Meeting #53, Kansas City, 美国, 2008年5月5-9日, Rl-081948, Proposals for LTE-Advanced Technologies进行参考。
还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TR 36.913, V0.0.6 (2008-05);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对用于E-UTRA(高级LTE)(版本X)的进一步增强的要求。
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扩展并优化局域(LA)接入解决方案的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以便以高数据速率和低成本提供新服务。
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最好地布置/优化LTE-A FDD/TDD系统中的UL控制信道传输,因为在Rel 8(FDD/TDD)与LTE-A假设之间存在差异,这对UL控制信道设计有影响。
Nokia于2005年8月29日至9月2日在英国伦敦的3GPP TSG-RAN Meeting #42 R1-050816,“Frequency-domain scheduling with SC-FDMA in UL”中提出将IFDMA与探测参考信号组合。
还感兴趣的是Ericsson于2006年6月27~30在法国嘎纳的Rl-061862,“Uplink Non-data-associated Control Signaling”,TSG-RAN WG1 LTE AdHoc。在这里,图1再现R1-061862的图2-1并示出如何在一个UL TTI内对分布式和局部化传输进行时间复用的原理。在TTI开始时传送分布部分,且该分布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导频块。上行链路帧结构中的第一长块被分成两个短块。第一短块用于ACK/NACK传输,其中,通过使用不同的“梳子(comb)”在频域中将不同的UE分离。由下行链路调度分配来给定将使用哪个“梳子”。第二短块被用于用于ACK/NACK的相干解调和用于信道探测的参考信号。
到目前为止尚未被充分解决的问题涉及具有Rel. 8的LTE-A的向后兼容问题,亦即,如何以这样的方式优化控制信道传输以使得可以保持与在同一物理资源中操作的LTE终端的向后兼容。
发明内容
以下发明内容部分意图仅仅是示例性且非限制性的。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克服了前述及其它问题,并实现了其它优点。
在其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元件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与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该方法还包括对探测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clustered sub carrier mapping)。在该方法中包括传送探测参考信号以便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在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网络元件处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探测参考信号并在同一子帧期间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该方法还包括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在该方法中包括使用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计算机程序有形地编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执行动作,所述动作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元件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该动作包括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在该方法中还包括对探测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该方法还包括传送探测参考信号以便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并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在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计算机程序有形地编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执行动作,所述动作用于在网络元件处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所述动作包括接收探测参考信号并在同一子帧期间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该方法还包括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该方法还包括使用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元件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与数据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促使所述装置至少执行以下各项: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对探测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生成引起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从而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号;以及生成引起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同一子帧期间的传输的信号。
在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网络元件处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促使所述装置至少执行以下项目:生成引起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的信号;生成引起同一子帧期间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接收的信号;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以及使用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元件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与数据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的器件。还包括用于对探测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的器件。该装置还包括用于生成引起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从而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号的器件。还包括用于生成引起同一子帧期间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传输的信号的器件。
在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网络元件处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生成引起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的信号的器件。还包括用于生成引起同一子帧期间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接收的信号的器件。该装置还包括用于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的器件。还包括用于使用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器件。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来阅读时,在以下详细说明中,使得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及其它方面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再现R1-061862的图2-1并示出时隙格式。
图2示出被组织为用于本发明的向后不兼容实施例的时间/频率资源,其可以用于传送SRS、控制信号(PUCCH)、DM RS和数据(PUSCH)。
图3示出被组织为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向后兼容实施例的时间/频率资源,其用于传送SRS、控制信号(PUCCH)、DM RS和数据(PUSCH)。
图4示出被组织为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向后兼容实施例的时间/频率资源,其用于传送SRS、控制信号(PUCCH)、DM RS和数据(PUSCH)。
图5示出被修改为包括使有效集群的数目加倍的基于时隙的跳频的图4的第二向后兼容实施例。
图6举例说明集群子载波映射的原理。
图7是资源索引(indexing)的非限制性示例。
图8描绘示出用于各种调制类型和速率(rate)(QPSK 1/3、QPSK 1/2、16QAM 1/2)的控制信道的每块可用位数的示例的表格。
图9示出适合于在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时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的简化方框图。
统称为图10的图10A和10B示出具有两个集群的集群子载波传输的特殊情况。
图11是举例说明依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的逻辑流程图。
图12是举例说明依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法的操作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至少部分地涉及LTE-A系统,诸如满足对高级IMT(IMT-Advanced)的ITU-R要求的LA优化(LA-optimized)无线电系统。此类系统的一方面是其可以包括不成对频谱中的TDD模式。还应注意的是LTE-A可以演进,从而还涵盖操作的广域(WA)和FDD方面。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用于探测参考信号、数据非关联(data-non-associated)控制信道(频率分集传输)和UL共享数据信道的复用装置。可以受益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的一种系统是表现出具有灵活且宽的RF带宽(例如,达到100MHz)的漫游/LA优化UL的系统。
出现的问题是与LTE Rel.8相比LTE-A所需的向后兼容的程度。关于LTE-A的一个合理假设是UE将具有20 MHz的最小能力。另一合理假设是向后兼容无线电装置包括一起构成100 MHz系统带宽的N×20 MHz频率块(chunk)(N=1、2、3、4、5)。
可以注意到LTE-A要求完全不同于LTE Rel. 8 TDD/FDD的那些要求。一个显著差异是控制位的最大数目可以明显比在LTE-A中大。还可以注意到LTE-A LA中的部署方案与在LTE中采取的宏小区方法相差悬殊。LA环境的一个结果是不应存在与控制信令有关的覆盖问题。
从要求角度出发,对于诸如(DL)ACK/NACK和CQI的UL数据非关联控制信令而言,可能需要足够程度的频率分集。这是由于控制信令是时间关键的,并且确实受益于HARQ的使用这一事实。从TDD角度出发,虽然UE具有对UL信道的快速衰落特性的详尽知识(由于相互性(reciprocity)),但其不了解UL中的即时干扰情况(请注意,LA在很大程度上受干扰限制)。此外,可以假设eNodeB负责用于UL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由此,UE确实受益于UL控制信令中的信道知识,意味着应使用频率分集传输。
LTE基线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各项。LTE TDD中的UL控制信令已被针对宏蜂窝环境(即,覆盖受限情况)优化,并且已被分成两种类型:
1. 不存在UL数据的情况下的控制信令:使用PUCCH(PUCCH资源块内部的UE之间的CDM,PUCCH资源块外面的UE之间的FDM);以及
2. 存在UL数据的情况下的控制信令:使用PUSCH(控制与数据之间的TDM)。
不支持PUCCH和PUSCH的同时传输。PUCCH上的控制信令是基于使用180 kHz带宽的序列调制。此外,为了获得足够程度的频率分集,始终应用基于时隙的跳频技术。此外,在LTE中,UL探测和UL控制信令被完全解耦。
如果将对LTE-A系统应用LTE方法,则可能出现至少多个问题。通常,根据UL控制信道布置,LTE方法不是LA环境中的最佳解决方案。更具体而言,可以表明在LA优化系统中不存在具有用于有UL数据和没有UL数据的控制信令的单独资源的覆盖原因,如在LTE中一样。此外,从UL功率消耗的角度出发(在覆盖不是问题的情况下),跨越整个TTI的PUCCH传输可能未被优化。通常,数据和控制之间的TDM被更好地与DTX过程一起使用。此外,LTE中使用的序列调制至多提供每个子帧20个未编码位。(在具有两个代码信道的多码的情况下40位)。当与LTE-A要求相比时,这很明显是不足的,尤其是在其中可能需要达到约100~200编码控制位的TDD模式下。此外,关于此方面,请注意,在不使用多码的情况下(这又增加CM),增加PUCCH带宽不增加使用序列调制时的有效负荷的尺寸。此外,从开销的角度出发,提供用于控制信道和用于UL探测参考信号的单独RS资源并不高效。此外,另一问题涉及SINR方面的操作点,该SINR在LA环境中可能明显更高。当使频率分集传输优化时(即信道估计误差与集群数目之间的权衡),增大的SINR转换成增加的集群数目(基于时隙的FH仅利用两个集群)。
如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尚未被充分解决的问题涉及具有Rel. 8的LTE-A的向后兼容问题,亦即,如何以这样的方式优化控制信道传输以使得可以保持与在同一物理资源中操作的LTE终端的向后兼容。
在详细地讨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对图9进行参考,图9用于举例说明适合于在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时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的简化方框图。在图9中,无线网络1适合于经由诸如网络接入节点12(在本文中为方便起见也称为节点B(基站)、更具体而言为eNB 12)之类的另一装置与在本文中为方便起见也称为UE 10的装置10通信。UE 10包括数据处理器(DP)10A、存储程序(PROG)10C的存储器(MEM)10B、以及用于与eNB 12进行双向无线通信的适当射频(RF)收发机10D,eNB 12也包括DP 12A、存储PROG 12C的MEM 12B、以及适当的RF收发机12D。如下文将更详细讨论的,假设PROG 10C和12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在被相关DP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依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操作。
也就是说,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可由UE 10的DP 10A和eNB 12的DP 12A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由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通常,存在由eNB 12提供服务的多个UE 10。eNB 10的构造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相同的,但通常全部假设为在电学和逻辑上与在无线网络1中进行操作所需的相关网络协议和标准兼容。在给定实例中,这些UE 10中的某些可以是Rel. 8 UE,某些可以是LTE-A UE,并且某些可以是也能够作为Rel. 8 UE进行操作的LTE-A UE。
UE 10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蜂窝式电话、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便携式计算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诸如数字式照相机的图像捕捉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游戏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音乐存储和重放装置、允许无线因特网访问和浏览的因特网装置,以及结合了此类功能的组合的便携式单元或终端。
MEM 10B、12B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闪速存储器、磁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DP 10A、12A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其一方面,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与控制信道传输组合,其中,两者均具有集群子载波映射。SRS和控制信道占用(足够地)重叠的频率分配,以便可以根据SRS进行控制信道的信道估计。依照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传输方案可适用于与DFT-S-OFDM(在Rel. 8 LTE中使用)和基于OFDMA的调制方案二者一起使用。
请注意,在这里对控制信道的参考意指控制信道和频率分集传输两者的使用。除PUCCH上的控制信令之外,频率分集传输用于持续性或半持续性地调度的PUSCH。可以将其视为用于动态调度频率自适应传输的互补传输方案。
在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所使用的方法中,在频域中存在频率引脚(pin)(子载波)的N_cl个集群。这些集群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等间隔的。在考虑如下项的情况下确定集群的数目:
信道估计误差和频率分集程度之间的权衡;
CM性质(SC-FDMA:CM随着集群的数目增加),其中,在CM的意义上,IFDMA对应于单集群传输;以及
向后兼容问题(在20 MHz载波之间具有防护频带的M x 20 MHz分配的使用)。由于向后兼容原因,假设集群尺寸是12频率引脚的倍数,该集群尺寸是LTE系统中的资源块尺寸。在其它实现中,集群尺寸可以是不同的。
还可以使用给定资源内的CDM(/FDM/TDM)将N_cl个集群的传输带宽划分成并行信道。
可以将示例性实施例分成向后兼容方法和向后不兼容方法。
首先参照图2描述的是向后不兼容方法(其中,指示了用于单UE 10的传输带宽)。可以如下表征本实施例:
在SRS、数据非关联控制信道(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 RS)与共享数据信道(PUSCH)之间应用TDM;
对探测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PUCCH)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其中,集群的数目等于10(作为非限制性示例);SRS充当用于控制信道(PUCCH)的DM RS;
可以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PUCCH和PUSCH(即,对于在有或没有UL数据的情况下传送的控制信号,不需要单独的控制资源);以及
如果UE 10不具有要传送的控制信号,则其可以在控制资源上传送共享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注意到TDM的使用不在LA中引起任何覆盖问题,因为覆盖受到干扰的限制(可以使用附加处理增益来满足给定目标质量),此外,从DTX/DRX角度出发其是有益的。另外,这种技术的使用使得能够进行用于数据和控制两者的低PAR传输。由于探测(SRS)被与控制信道传输组合,所以SRS传输以类似于用于控制信号(PUCCH)的DM RS的方式运行。这种方法还提供UE 10之间的IFDMA/集群(O)FDMA。
现在参照图3~8描述的是多个向后兼容实施例。
实施例A
在图3中示出对于LTE-A和LTE Rel. 8操作两者而言可以如下表征的第一向后兼容实施例。
LTE-A操作:
在一个UE 10内,在SRS、数据非关联控制信道(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 RS)和共享数据信道(PUSCH)之间使用TDM;
集群的数目等于频率块的数目(例如,5块,每块在图3中为20 MHz);并且
可以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PUCCH和PUSCH(也就是在有和没有UL数据的情况下没有所传送的控制信号的单独控制资源)。
Rel. 8操作:
Rel. 8 UE 10在Rel. 8 PUSCH与LTE-A PUCCH重叠的情况下对两个符号进行穿孔(puncture),然而,可以通过使用(节点B 12)调度器限制来避免重叠;并且
可以将SRS符号和特殊TDD块用于LTE-A PUCCH以便使继承影响(legacy impact)最小化。更具体而言,特殊TDD块涉及在3GPP TS 36.211、第4.2节中描述的帧结构类型2(参见3GPP TR 36.211,Vl.0.0)。UpPTS被预留用于UL传输且可以用于SRS传输。可以以使用UpPTS传送PUCCH、而SRS块利用原始SRS资源的方式来使继承影响最小化。
实施例B
在图4中给出第二向后兼容实施例。
LTE-A操作:
在一个UE 10内的PUSCH与PUCCH之间使用FDM;
在PUCCH上使用集群子载波映射。集群尺寸是LTE Rel. 8资源块尺寸的倍数。可以经由RRC信令来明确地配置所应用的集群。在一个实施例中,集群的数目等于频率块的数目(例如,5块,每块在图4中在宽度上为20 MHz);以及
在SRS/PUCCH DM RS与控制信道(PUCCH)之间应用TDM,其中,可以在给定集群内的不同UE 10之间应用CDM/TDM。
请注意,还可以在LTE-A PUCCH中应用基于时隙的跳频(FH)(与在Rel. 8 PUCCH中所使用的类似)。如图5所示,FH的使用使得集群的有效数目加倍(在本示例中从5至10)。
如图10所示,关于集群子载波传输的一个特殊情况是仅具有两个集群。图10假设存在用来传送PDCCH的所定义主块(primary chunk)。节点B 12可以使用主PDCCH将PDSCH/PUSCH调度到任何块中。一个好处是UE 10只须侦听来自主块的PUDCCH。从LTE-A PUCCH的角度出发,存在布置两个集群的两种方式:一个在图10A中示出且另一个在图10B中示出。
图10A假设除主PDCCH块之外,存在“主PUCCH块”。主PUCCH的带宽对应于UL块的带宽(在本示例中20 MHz)。可以关于块带宽对称地放置两个集群。图10A所示的两个集群可以用于(1)使用基于时隙的跳频的单集群传输,或(2)没有基于时隙的跳频的双集群传输。
图10A方法的示例性好处是:可以使该集群配置与Rel. 8 PUCCH完全兼容。此外,不存在在当前假设下(所有LTE-A UE支持20 MHz块)的不同LTE-A UE种类方面的问题。此外,动态ACK/NACK资源的隐含映射可以基于主块的LTE-A PDCCH,并且与Rel. 8 PUCCH完全兼容。此布置的另一好处是LTE-A和LTE Rel. 8可以共存于相同的PUCCH资源中。在图10A方法中出现的唯一考虑因素是频率分集的程度未被优化。
图10B方法使频率分集优化。可以以在LTE-A PUCCH和LTE Rel. 8 PUCCH之间存在FDM间隔的方式来布置向后兼容。这可以以经由较高层用信号向LTE-A UE 10通知用于第一可用PUCCH RB的索引的方式来实现。对于每个所使用的集群,分别地需要此信息。还应注意的是在图10B的方法中,LTE-A的不同UE带宽种类(诸如100 MHz、40 MHz等)可能要求其自己的PUCCH资源和PUCCH RB信令。这同样适用于动态调度DL数据的隐含ACK/NACK资源。由于这些考虑因素,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对于持续类型的信令情况—诸如CQI和持续性PUSCH—是最有益的。
在双集群传输方法中,从 LTE Rel. 8角度出发的最小变化是关于UL系统/传输带宽(近似)对称地放置两个集群。请注意,由于Rel. 8 PUCCH的不同负荷,可能不是始终可以关于中心频率完全对称地放置两个集群。唯一的变化涉及用双集群传输来代替基于时隙的跳频。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关于频率块对称地放置两个集群(类似于LTE Rel. 8)。
可以注意到在仅几个频率集群(例如,两个集群)的情况下,PUCCH的DM RS的信道探测能力可能不足。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附加探测参考信号。
特别地关于PUSCH与PUCCH之间的划分,有至少两个选择可用:
支持PUSCH和PUCCH的同时传输(在PUSCH上无单独控制资源),这有利于OFDM;或者
不支持PUSCH和PUCCH的同时传输(在PUSCH上需要单独的控制资源,类似于Rel. 8),这有利于SC-FDMA。
对于Rel. 8而言,对于Rel. 8 UE 10不需要附加要求。
可以注意到虽然上述实施例仅讨论了PUCCH,但相同的原理还可以适用于持续性或半持续性PUSCH。
现在讨论集群子载波映射的方面。一个方面是不具有用于集群布置的预定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文所讨论地明确地用信号通知所应用的集群。另一选择是具有用于集群布置的预定规则。关于此方面,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定义子载波映射(同样参见图6所示的示例):
K_tot:可用频率引脚的总数
K_bl:每个块的可用频率引脚的数目
K:所分配频率引脚的总数
N_cl:集群的数目
N_bl/cl:每个集群的块数
N:每个集群的所分配块的数目(在频率上相邻)
图6示出集群子载波映射的基本原理。可用频谱(K_tot频率引脚)被划分成子载波(频率引脚)的N_cl个等间隔集群。每个集群还被划分成N_bl/cl个块。一个控制/SRS资源由来自每个集群的N个连续块组成。用以下等式给出所占用频率引脚的总数K:
K= N x K_tot / N_bl/cl。
可以注意到每个集群内的N个相邻块还被使用给定资源内的CDM(/FDM)划分成并行信道。存在在集群内实现CDM的至少两种方式。一种技术是基于对每个集群分别地进行的块扩展(spreading)操作。另一技术是基于CAZAC(恒幅零自相关序列)或ZAC(零自相关)序列的循环移位间隔(cyclic shift separation)。可以注意到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案。
还应注意到可以将IFDMA视为集群子载波映射的特殊情况(K_bl=1),并且可在N_bl/cl=RPF、N_cl = K_tot/RPF、且N=1时适用,其中,RPF是重复因子。
图7示出采取现有LTE参数的资源索引的示例(15 kHz子载波间距、100 MHz带宽、K_tot=6000子载波)。对于本示例采取以下参数值:
N_cl = 10 集群;
N_bl/cl = 40块/集群;以及
允许资源尺寸(N):[1, 5, 10, 20, 40]块。
在集群的资源分配中可以使用代码树方法。请注意,仅需要6个位(55个资源)来用信号通知用于每个控制资源的频率分配。
还应指出的是可以以块尺寸(K_bl)等于12个频率引脚的方式来确定集群内的控制资源的尺寸。这种方法提供Rel. 8兼容的参考信号设计。
图8所示的表格描绘用于控制信道的每块的可用位数,更具体而言将可实现的位速率数目描绘为N、N_cl=10和N_bl/cl=40的函数。请注意,当控制信令的某个部分不存在时,可以传送分布式数据。
与Rel.8方法相比,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实现许多优点。这些优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
可以表明与Rel.8基线方法相比,总UL控制开销被减少至少7%。此改善的原因包括信道估计误差与频率分集之间的关系的更好的优化(基于时隙的FH在具有窄相干性BW的低SNR区域中相当理想),并且对于有和没有UL数据的UL传输的两种情况而言,不需要进一步的单独的控制资源。另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产生较小的控制开销、简化的控制平面设计、和相对于信令误差而言更稳健的设计。
另一优点是实现了改善的节能能力,因为从DTX/DRX角度出发,控制/SRS信令更具吸引力。
其它优点包括提供灵活的资源分配/信令方案和对低CM传输的支持。
基于前述事项,应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增强UE 10朝向节点B 12的上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信令的方法、装置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从UE 10向节点B 12传送信息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可以被体现为整个UE 10或UE 10的一部分。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对探测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传送探测参考信号,从而使其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以及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依照前一段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如果UE 10不具有要传送的控制信号,则作为替代,UE 10可以使用为控制信道分配的至少上行链路资源来传送数据。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总上行链路带宽是100 MHz,并且其中,存在10个集群,每个具有10 MHz带宽。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多个集群被单个UE用来传送上行链路信号。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延续两个时隙,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期间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控制信道、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时隙期间传送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所述传输不与Rel.8向后兼容。
此外,依照本实施例,存在网络接入节点及相关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其被配置为接收上行链路传输并从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并且还被配置为使用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从UE 10向节点B 12传送信息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可以被体现为整个UE 10或UE 10的一部分,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在LTE-A操作期间,在单个UE 10内的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其中,集群的数目等于频率块的数目;其中,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从而使其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以及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并且在Rel. 8操作期间,如果需要,UE 10在Rel. 8数据信道与LTE-A数据信道重叠的情况下对两个符号进行穿孔。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从UE 10向节点B 12传送信息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可以被体现为整个UE 10或UE 10的一部分,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在LTE-A操作期间,在单个UE 10内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频分复用,对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其中,集群的数目等于频率块的数目;其中,在探测参考信号与控制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并且其中,支持或不支持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同时传输。
依照前一段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将基于时隙的跳频用于控制信道。
依照前面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依照以下各项来执行集群子载波映射:
K_tot:可用频率引脚的总数
K_bl:每个块的可用频率引脚的数目
K:所分配的频率引脚的总数
N_cl:集群的数目
N bl/cl:每个集群的块数
N:每个集群的所分配块的数目(在频率上相邻);
其中,可用频谱(K_tot频率引脚)被划分成子载波(频率引脚)的N_cl个等间隔集群,并且每个集群还被划分成N_bl/cl个块;其中,一个控制信道,探测参考信号资源包括来自每个集群的N个连续块;并且其中,由下式给出所占用资源引脚的总数K:
K= N x K_tot/N_bl/cl。
依照前一段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IFDMA是集群子载波映射的情况,其中(K_bl = 1),并且可在N_bl/cl = RPF、N_cl = K_tot/RPF、且N=1时适用,其中,RPF是重复因子。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所述集群尺寸是Rel. 8 LTE资源块尺寸的倍数。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在集群子载波传输方法中存在两个集群,
其中,存在主PUCCH块和主PDCCH块,其中,主PUCCH块的带宽对应于UL块的带宽(例如,20 MHz),并且其中关于块带宽近似对称地放置所述两个集群。
依照前面段落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其中,在集群子载波传输方法中存在两个集群,其中,在LTE-A PUCCH和LTE Rel. 8 PUCCH之间布置了FDM间隔,并且其中,关于UL带宽近似对称地布置所述两个集群。
基于前述内容,应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图11是举例说明依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结果的逻辑流程图。依照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方法在方框1110处执行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在方框1120处执行对探测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的步骤。在方框1130处,执行用于传送探测参考信号、从而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步骤。在方框1140处执行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步骤。
图12是举例说明依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结果的逻辑流程图。依照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方法在方框1210处执行接收探测参考信号的步骤。在方框1220处执行在同一子帧期间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步骤。在方框1230处,执行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的步骤。在方框1240处,执行将探测参考信号用作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步骤。
可以将图11和12中示出的各种方框视为方法步骤、和/或由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操作而引起的操作、和/或被构造成执行(一个或多个)相关功能的多个耦合逻辑电路元件。
可以将这些各种示例性实施例视为包括方法步骤、和/或由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操作而引起的操作、和/或被构造成执行(一个或多个)相关功能的多个耦合逻辑电路元件。
一般而言,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例如,可以在硬件中实现某些方面,同时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现其它方面,虽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虽然可以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方面示为并描述为方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它图示,但应理解的是可以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它计算设备或其某种组合中实现本文所述的这些块、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
同样地,应认识到可以在诸如集成电路芯片和模块的各种组件中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至少某些方面。集成电路的设计大体上是高度自动化的过程。可利用复杂且强大的软件工具以用于将逻辑水平设计转换成准备好在半导体衬底上制造的半导体电路设计。此类软件工具可以使用沿用已久的设计规则以及预存设计模块的库来自动地布线并将组件定位于半导体衬底上。一旦用于半导体电路的设计已完成,则可以以标准化电子格式将结果得到的设计传送到半导体制造机构以便制造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器件。
在结合附图阅读时,鉴于前述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本发明的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适配。然而,任何和所有修改仍将落入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
例如,虽然上文已在EUTRAN(UTRAN LTE、Rel. 8)系统和高级LTE(Rel. 10)系统的背景下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应认识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仅用于这些特定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并且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有利地在其它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
此外,用于所述参数的各种名称(例如,K_tot、K_bl等)不意图在任何方面是限制性的,因为可以用任何适当名称来标识这些参数。此外,使用这些各种参数的公式和表达式可以与本文明确公开的那些不同。此外,被分配给不同信道的各种名称(例如,PUCCH、PUSCH等)不意图在任何方面是限制性的,因为可以用任何适当名称来标识这些各种信道。
应注意的是术语“连接”、“耦合”或其任何变体意指两个或更多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任何连接或耦合,并且可以包括被“连接”或“耦合”在一起的两个元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存在。元件之间的耦合或连接可以是物理的、逻辑的、或其组合。如本文所采用的,可以将两个元件视为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导线、电缆和/或印刷电接线、以及通过使用电磁能被“连接”或“耦合”在一起,作为多个非限制性和非穷举示例,所述电磁能诸如具有在射频区、微波区和光学(可见和不可见两者)区中的波长的电磁能。
此外,在没有其它特征的相应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有利地使用本发明的各种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的某些特征。同样地,应将前述说明视为仅仅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讲授内容和示例性实施例,且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Claims (51)

1. 一种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元件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
对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
传送探测参考信号,从而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以及
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
2.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响应于不存在要传送的控制信号,至少使用为所述控制信道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来传送数据。
3.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4.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总上行链路带宽是100 MHz,并且其中,存在10个集群,每个具有10 MHz带宽。
5.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多个集群被终端设备用来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
6. 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7.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包括,
在第一时隙期间传送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中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隙期间传送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
8. 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与第一协议相关联的数据信道和与第二协议相关联的数据信道重叠的情况下对至少两个符号进行穿孔。
9.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应用频分复用,并且其中,将基于时隙的跳频用于所述控制信道。
10. 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依照以下各项来执行集群子载波映射:可用频率引脚的总数K_tot;每个块的可用频率引脚的数目K_bl;所分配频率引脚的总数K;每个集群的所分配块的数目N;集群的数目N_cl;以及每个集群的块数N_bl/cl。
11. 一种在网络元件处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探测参考信号;
在同一子帧期间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从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以及
使用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12. 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13. 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总上行链路带宽是100 MHz,并且其中,存在10个集群,每个具有10 MHz带宽。
14.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多个集群被网络元件用来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
15. 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16. 权利要求11~15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包括,
在第一时隙期间接收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中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隙期间接收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
17. 一种用计算机程序有形地编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
对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
传送探测参考信号,从而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以及
在同一子帧期间传送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
18. 权利要求17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19. 权利要求17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多个集群被终端设备用来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
20. 权利要求19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21. 权利要求17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传送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包括,
在第一时隙期间传送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中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隙期间传送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
22. 权利要求17~21中的任一项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在与第一协议相关联的数据信道和与第二协议相关联的数据信道重叠的情况下对至少两个符号进行穿孔。
23. 一种用计算机程序有形地编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接收探测参考信号;
在同一子帧期间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从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以及
使用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24. 权利要求23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25. 权利要求23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多个集群被用来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
26. 权利要求25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27. 权利要求23~26中的任一项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接收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包括,
在第一时隙期间接收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中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隙期间接收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
28. 一种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元件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促使所述装置执行至少以下各项:
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
对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
生成引起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从而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号;以及
生成引起同一子帧期间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传输的信号。
29. 权利要求28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30. 权利要求28的装置,其中,多个集群被用来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
31. 权利要求30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32. 权利要求28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包括,
在第一时隙期间的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的传输,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中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隙期间的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的传输。
33. 权利要求28的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还被配置为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促使所述装置执行:在与第一协议相关联的数据信道与和第二协议相关联的数据信道重叠的情况下对至少两个符号进行穿孔。
34. 权利要求28~33中的任一项的装置,至少部分地包含在集成电路中。
35. 一种用于在网络元件处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促使所述装置执行至少以下各项:
生成引起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的信号;
生成引起同一子帧期间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接收的信号;
从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以及
使用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36. 权利要求35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37. 权利要求35的装置,其中,多个集群被用来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
38. 权利要求37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39. 权利要求35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接收包括,
在第一时隙期间的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的接收,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中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隙期间的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的接收。
40. 权利要求35~39中的任一项的装置,至少部分地包含在集成电路中。
41. 一种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与网络元件之间的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传输期间在探测参考信号、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中的至少一个的器件;
用于对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控制信道应用集群子载波映射的器件;
用于生成引起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从而充当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号的器件;以及
用于生成引起同一子帧期间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传输的信号的器件。
42. 权利要求41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43. 权利要求41的装置,其中,多个集群被用来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
44. 权利要求43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45. 权利要求41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包括:
在第一时隙期间的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的传输,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中传送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隙期间的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的传输。
46. 权利要求41~45中的任一项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在与第一协议相关联的数据信道和与第二协议相关联的数据信道重叠的情况下对至少两个符号进行穿孔的器件。
47. 一种用于在网络元件处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令和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用于生成引起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的信号的器件;
用于生成引起同一子帧期间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接收的信号的器件;
用于从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的器件;以及
用于使用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作为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器件。
48. 权利要求47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数据非关联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49. 权利要求47的装置,其中,多个集群被用来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
50. 权利要求49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集群在频率上是相邻的。
51. 权利要求47~50中的任一项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接收包括,
在第一时隙期间的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的第一部分的接收,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中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隙期间的所述数据信道的其余部分的接收。
CN200980121584.5A 2008-06-11 2009-06-10 局域优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Active CN1020576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71808P 2008-06-11 2008-06-11
US61/131718 2008-06-11
PCT/EP2009/057176 WO2009150177A2 (en) 2008-06-11 2009-06-10 Local area optimiz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7612A true CN102057612A (zh) 2011-05-11
CN102057612B CN102057612B (zh) 2014-07-02

Family

ID=4141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1584.5A Active CN102057612B (zh) 2008-06-11 2009-06-10 局域优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9531515B2 (zh)
EP (2) EP2291944B1 (zh)
JP (3) JP5792615B2 (zh)
KR (3) KR101344876B1 (zh)
CN (1) CN102057612B (zh)
AU (1) AU2009256606B2 (zh)
CA (1) CA2724744C (zh)
ES (1) ES2498950T3 (zh)
RU (1) RU2452110C1 (zh)
WO (1) WO2009150177A2 (zh)
ZA (1) ZA20100763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376A (zh) * 2014-09-15 2017-08-01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单载波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WO2017133270A1 (zh) * 2016-02-05 2017-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8058988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导频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9644115A (zh) * 2018-11-23 2019-04-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直连链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266457A (zh) * 2014-01-14 2019-09-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380814A (zh) * 2018-04-12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178647B2 (en) 2016-08-08 2021-11-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Signaling support for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708345D0 (en) * 2007-04-30 2007-06-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ignalling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25661B2 (en) * 2008-08-28 2012-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US8654692B2 (en) * 2008-10-30 2014-02-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606610B1 (ko) 2008-11-14 2016-03-25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단말 장치 및 매핑 방법
KR101697596B1 (ko) 2009-01-29 2017-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184883B2 (en) * 2009-03-31 2015-1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to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2421184B1 (en) 2009-05-21 202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US9497775B2 (en) * 2009-07-07 2016-1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scheduling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US9444589B2 (en) * 2009-10-05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ncturing data regions for signals to minimize data loss
CN102014444B (zh) * 2009-12-31 2013-04-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分配下行资源及实现下行数据接收的方法、装置
JP5494888B2 (ja) * 2010-06-21 2014-05-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照信号送信方法、チャネル品質推定方法、移動局、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332970B (zh) * 2010-07-12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参考信号处理方法以及基站和终端
US9055604B2 (en) 2012-02-08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TFC selection for uplink MIMO communication
US9380490B2 (en) 2010-11-08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007888B2 (en) 2010-11-08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084207B2 (en) * 2010-11-08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516609B2 (en) 2010-11-08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8953713B2 (en) 2010-11-08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CN102131293B (zh) * 2011-03-11 2013-09-04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最大扩展的分簇单载波资源分配方法
KR20130018073A (ko) * 2011-08-12 2013-02-20 주식회사 팬택 전송단의 srs 전송 제어 방법, 그 전송단, 단말의 srs 전송 방법, 및 그 단말
EP2813024A1 (en) * 2012-02-10 2014-12-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08409B2 (ja) * 2012-04-06 2017-10-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337983B1 (en) * 2014-03-13 2016-05-10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discrete portions of frequency bandwidth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CK and NACK transmissions
WO2016101176A1 (en) * 2014-12-24 2016-06-30 Sony Corporatio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10637532B2 (en) * 2015-01-29 2020-04-28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3556818B (zh) * 2015-08-12 2024-02-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CN106506127B (zh) * 2015-09-06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097336B2 (en) 2015-11-30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UL)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FDD) subframe
US10172118B2 (en) * 2015-12-09 2019-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coupled mode for a common uplink burst transmiss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US11240842B2 (en) * 2016-01-08 2022-02-01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transmission/reception for serving cell
US10264600B2 (en) 2016-06-15 2019-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rtual cluster group bas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8307518B (zh) 2017-01-13 2021-07-0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之间的时序关系的方法和设备
EP3602988A1 (en) * 2017-03-22 2020-02-05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systems, architectures and interfac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for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659100B2 (en) * 2017-09-22 2020-05-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hannel hopping based on channel performance statistics
JP7121040B2 (ja) 2017-11-16 2022-08-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3169834B (zh) * 2018-11-30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及终端
US12200705B2 (en) * 2021-01-06 2025-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tency reduction and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extended realit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1372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format indication and feedback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099308A (zh) * 2004-11-10 2008-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导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时机以支持增强型上行链路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67395A (zh) * 2005-03-31 2008-04-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上行链路中的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用于移动台的发射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9030B1 (en) * 2000-02-07 2003-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figurable layers and protoco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7505583A (ja) * 2003-05-28 2007-03-08 アイピーワイヤレ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tdd処理のための方法、基地局及びモバイルステーション
US7486953B2 (en) * 2003-11-26 2009-02-03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ft handover
WO2005096522A1 (ja) * 2004-03-30 2005-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チャネル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CN100555930C (zh) * 2005-07-04 2009-10-28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载波hsdpa的信道建立方法和多载波下行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WO2007078146A1 (en) 2006-01-06 2007-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signaling information in a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
KR100886535B1 (ko) 2006-06-22 2009-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업링크 타이밍 동기 유지방법 및이를 위한 단말 장치
US8374161B2 (en) 2006-07-07 2013-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84627B2 (en) 2006-07-10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in an SC-FDMA environment
JP2008042861A (ja) 2006-07-11 2008-0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8363606B2 (en) 2006-09-05 2013-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EP2103017B1 (en) * 2007-03-29 2014-0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81201B1 (ko) * 2007-07-30 2015-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신호 타입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9308A (zh) * 2004-11-10 2008-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导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时机以支持增强型上行链路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WO2006051372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format indication and feedback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167395A (zh) * 2005-03-31 2008-04-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上行链路中的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用于移动台的发射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Uplink Non-data-associated Control Signaling", 《TSG-RAN WG1 LTE ADHOC R1-061862》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6457A (zh) * 2014-01-14 2019-09-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005376A (zh) * 2014-09-15 2017-08-01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单载波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CN107005376B (zh) * 2014-09-15 2020-08-28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单载波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33270A1 (zh) * 2016-02-05 2017-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046724A (zh) * 2016-02-05 2017-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178647B2 (en) 2016-08-08 2021-11-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Signaling support for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8058988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导频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0380814A (zh) * 2018-04-12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380814B (zh) * 2018-04-12 2021-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644115A (zh) * 2018-11-23 2019-04-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直连链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44115B (zh) * 2018-11-23 2021-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直连链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2232087B2 (en) 2018-11-23 2025-02-18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irect link-base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50177A3 (en) 2010-09-23
CA2724744C (en) 2014-02-04
JP2011521579A (ja) 2011-07-21
JP2014140233A (ja) 2014-07-31
JP5792615B2 (ja) 2015-10-14
KR101344876B1 (ko) 2013-12-26
CN102057612B (zh) 2014-07-02
EP2291944A2 (en) 2011-03-09
ZA201007639B (en) 2012-01-25
US20110085516A1 (en) 2011-04-14
JP5889944B2 (ja) 2016-03-22
RU2452110C1 (ru) 2012-05-27
CA2724744A1 (en) 2009-12-17
AU2009256606B2 (en) 2013-08-01
US20160323874A1 (en) 2016-11-03
EP2291944B1 (en) 2013-07-31
US9531515B2 (en) 2016-12-27
JP6026622B2 (ja) 2016-11-16
KR101344875B1 (ko) 2013-12-26
EP2560317B1 (en) 2014-06-04
ES2498950T3 (es) 2014-09-26
KR20130036349A (ko) 2013-04-11
WO2009150177A2 (en) 2009-12-17
KR20130036348A (ko) 2013-04-11
US9680618B2 (en) 2017-06-13
JP2016029845A (ja) 2016-03-03
KR20110016999A (ko) 2011-02-18
AU2009256606A1 (en) 2009-12-17
EP2560317A1 (en)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7612B (zh) 局域优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EP3758255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multiplexing for data-non-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
JP574630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情報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1689918B (zh) 为上行链路控制信令提供序列调制的装置和方法
US8213345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time division OFDMA system
CN102461055A (zh) 具有减少的立方度量的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
CN101350707B (zh) 一种tdd-ofdma系统上行控制信令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5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HMD Globa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