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964A - 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2964A CN101772964A CN200880000165A CN200880000165A CN101772964A CN 101772964 A CN101772964 A CN 101772964A CN 200880000165 A CN200880000165 A CN 200880000165A CN 200880000165 A CN200880000165 A CN 200880000165A CN 101772964 A CN101772964 A CN 1017729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dge
- voice coil
- connecting portion
- ring
- edg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131 Pulp (pap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bipel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4—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corrugated, pleated or ribb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其具有的结构为:具备框架(5);振动板(3),其外周侧支承于该框架(5);音圈体(2),其与该振动板(3)连接;磁性回路(1),其将该音圈体(2)的音圈(2b)活动自如地配置于其磁隙(8)内;第一边缘体(7A)及第二边缘体(7B),其使音圈体(2)的比振动板(3)的连接部分更靠近磁隙(8)侧部分的隔开规定间隔的二点支承于框架(5),第一边缘体(7A)及第二边缘体(7B)具有:连接部(7a)、(7b),其具有透气性和耐热性;边缘部(7c)、(7d),其为与该连接部(7a)、(7b)连接的环状、并由挠性材料构成,第一边缘体(7A)的边缘部(7c)及第二边缘体(7B)的边缘部(7d)中的一方向振动板(3)侧突出,另一方向磁性回路(1)侧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
背景技术
如图8所示,现有的扬声器的结构为:将在磁性回路1A内活动自如地配置的音圈体2A与振动板3A的内周端连接,将振动板3A的外周端经由边缘4A与框架5A连接,进而将该振动板3A的背面经由悬架6A和边缘7E与框架5A连接。
另外,通过将边缘4A、7E的突出形状制成反方向、使振动板3A的上下振幅上下对称,降低扬声器的失真。
另外,作为涉及该申请的发明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公知的是例如专利文献1。
上述图8所示的扬声器因使用牢固地支承振动板3A的悬架6A,因此重量加大,然而作为施加大输出的低音用不会有极大的问题,但作为中高音用,因重量大,所以驱动效率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于低失真的扬声器进一步提高驱动效率。
本发明的结构为:具备框架;振动板,其外周侧经由边缘由该框架支承;音圈体,其与该振动板连接;磁性回路,其将该音圈体的音圈活动自如地配置于其磁隙内;第一、第二边缘体,其使所述音圈体的比所述振动板的连接部分更靠近磁隙侧部分的隔开规定间隔的二点支承于所述框架,第一、第二边缘体具有:连接部,其具有透气性和耐热性;边缘部,其为与该连接部连接的环状、由挠性材料构成,第一、第二边缘体的边缘部的一方向振动板侧突出,另一方向磁性回路侧突出。
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抑制扬声器的失真,并且由于与音圈连接的振动部分的轻量化,从而可以提高驱动效率,即使作为中高音用也适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8是现有的扬声器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磁性回路
2、音圈体
2b、音圈
3、振动板
4、边缘
5、框架
7A、7B、7 边缘体
7a、7b、7p 环状连接部
7c、7c、7q 环状边缘部
8、磁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剖面图。图1中,配置于研钵状的框架5的底部中央的磁性回路1由圆板状的磁铁1a、圆板状的板1b、圆筒状的轭铁1c组合粘接而形成。另外,在轭铁1c的侧壁部分的内周侧面和板1b的外周侧面之间形成有圆筒状的磁隙8,该磁隙8在磁性回路1中朝向上面侧开口。
音圈体2具有将音圈2b卷绕在圆筒状的主体2a的外周部的结构。而且,该音圈2b以相对磁隙8在上下方向活动的方式而配置。由此,可以使与音圈体2的圆筒状主体2a上部外周部分连接的薄碟状的振动板3振动。另外,在音圈体2的圆筒状主体2a的上端部分设置有作为防尘措施的防尘帽9。
振动板3为成为扬声器的发音源的部分,以兼顾高刚性和内部损害两方面的纸浆及树脂作为主要材料。其外周端部分经由向上方突出的边缘4与框架5的开口端部分连接,另外,内周端部分与音圈体2的主体2a的外周侧连接固定。另外,边缘4由向振动板3不施加活动负荷的聚氨酯、发泡橡胶、SBR橡胶或布等材料形成。
边缘体7A、7B为环状连接部7a、7b和环状边缘部7c、7d的结合体。边缘体7A、7B的环状连接部7a、7b其内周端部分在音圈体2的主体2a的外周侧连接在比振动板3的固定部更靠近磁性回路1侧的隔开规定间隔的部分。另外,边缘体7A、7B的外周端部分经由环状边缘部7c、7d分别连接在框架5的隔开规定距离的部分。另外,该环状连接部7a、7b为将布等材料加固为波纹板状的环形结构,在音圈体2的活动尺寸小时,跟随其上下移动而进行伸缩。另外,音圈体2的上下活动尺寸大时,如后所述,环状边缘部7c、7d跟随其上下动作。
该环状连接部7a、7b为将如上述的布等材料加固为波纹板状的环形结构,设置有透气孔(未图示),具有透气性,且很少成为边缘体7A、7B的上下动作的负荷。另外,因为该环状连接部7a、7b为将如上述的布等材料加固为波纹板状的环形结构,所以具有耐热性。因此,由于音圈体2的音圈2b的发热,当然不会导致该环状连接部7a、7b热劣化,也不会导致使该环状连接部7a、7b介于其间的环状边缘部7c、7d热劣化。
在这种结构中,向音圈体2的音圈2b施加声音信号时,通过与磁隙8的磁场感应,音圈体2在上下方向移动,利用该移动,振动板3振动从而将声音从扬声器送出。特别是通过在边缘体7A、7B的环状连接部7a、7b的外周端部分设置了边缘部7c、7d,从而根据下述理由可知,可以抑制扬声器的失真,进一步提高扬声器的驱动效率。
现有的环状的边缘部7c、7d的内、外两端分别与框架5和音圈体2连接,抑制在音圈体2活动时的起伏。由于在本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中容易跟随音圈体2的活动,所以该环状边缘部7c向振动板3的方向突出,另外,环状边缘部7d向磁性回路1侧突出,且两环状边缘部7c、7d均具有弹性。而且,通过向音圈体2的音圈2b施加声音信号,与磁隙8的磁场感应,音圈体在上下方向活动。音圈体2的振幅量小时,上述环状连接部7a、7b在音圈体2的活动时不会成为大的负荷。但是,随着音圈体2的振幅量增大,该环状连接部7a、7b成为阻碍顺畅的上下活动的负荷。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中,将环状连接部7a、7b的外周部分别经由环状边缘部7c、7d与框架5连接。据此,音圈体2的活动幅度增大,环状连接部7a、7b成为负荷时,向环状边缘部7c、7d施加应力,与该应力相对应,环状边缘部7c、7d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在这种音圈体2的振幅量增大时,由于环状边缘部7c、7d的存在,从而难以使其振幅受到阻碍,而抑制驱动效率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边缘4和边缘体7A、7B(环状连接部7a、7b和环状边缘部7c、7d的结合体)二个支承体在上下方向对音圈体2进行支承。而且,为了提高振动板3的驱动效率,使边缘4厚度薄、重量轻,由此减轻振动板3和边缘4的重量而提高振动板3的驱动效率。但是,将边缘4制成薄壁时,音圈体2的支承强度降低,所以,与此对应,将边缘体7A、7B的环状边缘部7c、7d制成比边缘4壁厚厚该强度降低量,由此,防止了音圈体2的支承强度降低。其结果是边缘体7A、7B(环状连接部7a、7b和环状边缘部7c、7d的结合体)的弹性率比边缘4的弹性率更大(硬)。
通过上面的结构,音圈体2的支承是由边缘体7A、7B(环状连接部7a、7b和环状边缘部7c、7d的结合体)的支承为主导,所以为了抑制振动板3的上下移动失真,有必要尽量使边缘体7A、7B(环状连接部7a、7b和环状边缘部7c、7d的结合体)的上下负荷尽可能为相同状态。在此,环状连接部7a、7b仅为呈现如上所述的极小的振幅的结构,因此,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尽量使环状边缘部7c、7d的上下负荷具有相同的状态,所以环状边缘部7c向振动板3的方向突出,环状边缘部7d向磁性回路1侧突出,且两环状边缘部7c、7d均具有弹性。将环状边缘部7c、7d的突出方向以两者间为界形成对称形状,由此,尽量使上下负荷具有相同的状态。另外,环状边缘部7c、7d分别与框架5的台阶5a、5b的部分连接,所以对于连接的稳定性提高。而且,实际上承载音圈体2的支承的边缘体7A、7B(环状连接部7a、7b和环状边缘部7c、7d的结合体)的上下负荷具有相同的状态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大的特征。
根据该特征,振动板3的上下振幅为上下对称,由此,可以降低扬声器的失真。另外,在振动板3的外围将大面积的边缘4制作为薄壁而轻量化,所以即使作为中高音用,也为驱动效率高的扬声器。
(实施方式2)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进行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剖面图。图2中,配置于研钵状的框架5的底部中央的磁性回路1由圆板状的磁铁1a、圆板状的板1b、圆筒状的轭铁1c组合粘接而形成。另外,在轭铁1c的侧壁部分的内周侧面和板1b的外周侧面之间形成有圆筒状的磁隙8,该磁隙8在磁性回路1中朝向上面侧设置开口。
音圈体2具有将音圈2b卷绕在圆筒状的主体2a外周部的结构。而且,该音圈2b以相对磁隙8沿上下方向活动的方式而配置。由此,可以使与音圈体2的圆筒状主体2a的上部连接的薄碟状的振动板3振动。另外,在音圈体2的圆筒状主体2a的上端部分设置有作为防尘措施的防尘帽9。
振动板3为成为扬声器发音源的部分,以兼顾高刚性和内部损害两方面的纸浆及树脂作为主要材料。其外周端部分经由向上方突出的边缘4与框架5的开口端部分连接,另外,内周端部分与音圈体2的主体2a外周侧连接固定。另外,边缘4由向振动板3不施加活动负荷的聚氨酯、发泡橡胶、SBR橡胶或布等材料形成。
边缘体7的环状连接部7p其内周端部分在音圈体2的主体2a的外周侧比振动板3的固定部分更靠近磁性回路1侧连接,外周端部分经由环状边缘部7q与框架5连接。另外,该环状连接部7p为将布等材料加固为波纹板状的环形结构,在音圈体2的活动尺寸小时,跟随其上下动作而伸缩。另外,音圈体2的上下活动尺寸大时,如后所述,环状边缘部7q就跟随其上下动作。
该环状连接部7p为将如上述的布等材料加固为波纹板状的环形结构,设置有透气孔(未图示),具有透气性,很少成为边缘体7的上下移动的负荷。另外,该环状连接部7p由于将如上述的布等材料加固为波纹板状的环形结构,因此具有耐热性。因此,由于音圈体2的音圈2b的发热,当然不会导致该环状连接部7p热劣化,也不会导致使该环状连接部7p介于其间的环状边缘部7q热劣化。
在这样的结构中,向音圈体2的音圈2b施加声音信号时,通过与磁隙8的磁场感应,音圈体2沿上下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振动板3振动而将声音从扬声器送出。特别是通过在边缘体7的环状连接部7p的外周端部分设置环状边缘部7q,根据下述理由可知,抑制扬声器的失真,进一步提高扬声器的驱动效率。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左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部分正视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主要部分后视图。
图3~图7中,环状边缘部7q容易跟随音圈体2的活动,因此,具有在圆周方向间断地向上下方向突出的结构,且具有弹性。而且,通过向音圈体2的音圈2b施加声音信号,与磁隙8的磁场感应,从而使音圈体2在上下方向活动。音圈体2的振幅量小时,上述环状连接部7p在音圈体2活动时不会受到大的负荷。但是随着音圈体2的振幅量增大,该环状连接部7p成为阻碍顺畅的上下活动的负荷。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中将环状连接部7p的外周部经由环状边缘部7q与框架5连接。据此,音圈体2的活动幅度加大、环状连接部7p成为负荷时,向环状边缘部7q施加应力,对应这种应力环状边缘部7q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在这种音圈体2的振幅量增大时,由于环状边缘部7q的存在,从而难以阻碍其振幅,抑制驱动效率的降低。
本实施方式2中,通过边缘4和边缘体7(环状连接部7p和环状边缘部7q的结合体)的二个支承体在上下方向对音圈体2进行支承。而且,为了提高振动板3的驱动效率,使边缘4的厚度薄、重量轻,由此,振动板3和边缘4的重量减轻从而提高振动板3的驱动效率。但是,将边缘4制成壁薄时,音圈体2的支承强度降低,因此,相对应将边缘体7的环状边缘部7q制成比边缘4壁厚,由此防止音圈体2的支承强度降低。结果是边缘体7(环状连接部7p和环状边缘部7q的结合体)的弹性率比边缘4的弹性率大(硬)。
根据上面的结构,音圈体2的支承由边缘体7(环状连接部7p和环状边缘部7q的结合体)的支承为主导,因此,为了抑制振动板3的上下动作的失真,有必要尽量使边缘体7(环状连接部7p和环状边缘部7q的结合体)的上下负荷具有相同的状态。在此,环状连接部7p仅为呈现出如上述的极小的振幅的结构,所以,特别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为尽量使环状边缘部7q的上下负荷为相同的状态,而制成图3~图7的结构。
环状边缘部7q由橡胶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3~图7所示,在圆周方向分成6等分,且在圆周方向间断地向上下方向突出,其结果为3个向上方突出、3个向下方突出的结构。
对于该突出进一步进行详述。图3、图4中,突出部A向上方突出,突出部B向下方突出。另外,三角状突出部a与突出部A相连并向上方突出,三角状突出部b与突出部B相连向下方突出。在向突出部A、B进行转换的部分中,为了尽量地不制成垂直壁部分,这些三角状突出部a、b为非常重要地结构要素。总之,该环状边缘部7q在圆周方向上下负荷实际上为相同的状态。而且,实际上承载音圈体2的支承的边缘体7(环状连接部7p和环状边缘部7q的结合体)的上下负荷具有相同的状态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很大的特征。
根据该特征,通过振动板3的上下振幅上下对称,可以使扬声器的失真降低。另外,在振动板3的外周将大面积的边缘4制成壁薄从而轻量化,所以即使作为中高音用,也为驱动效率高的扬声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扬声器中可以降低扬声器的失真,并且可以改善驱动效率,特别是在中、高音领域用的扬声器中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架;
振动板,其外周侧经由边缘支承于所述框架;
音圈体,其与所述振动板连接;
磁性回路,其将所述音圈体的音圈活动自如地配置于其磁隙内;
第一边缘体及第二边缘体,其使所述音圈体的比所述振动板的连接部分更靠近磁隙侧部分的隔开规定间隔的二点支承于所述框架,
所述第一边缘体及所述第二边缘体分别具有:
连接部,其具有透气性和耐热性;
边缘部,其为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环状、并由挠性材料构成;
所述第一边缘体的所述边缘部及第二边缘体的所述边缘部中的一方向所述振动板侧突出,另一方向所述磁性回路侧突出。
2.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架;
振动板,其外周侧经由边缘支承于所述框架;
音圈体,其与所述振动板连接;
磁性回路,其将所述音圈体的音圈活动自如地配置于其磁隙内;
边缘体,其使所述音圈体的比所述振动板的连接部分更靠近磁隙侧部分支承于所述框架;
所述边缘体具有:
连接部,其具有透气性和耐热性;
边缘部,其为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环状、并由挠性材料构成,
所述边缘部在圆周方向间断地向上下方向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制成环状,
将所述第一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的内周与所述音圈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一边缘体的所述边缘部及所述第二边缘体的所述边缘部的内周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的外周连接,所述第一边缘体的所述边缘部及所述第二边缘体的所述边缘部的外周与所述框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制成环状,将所述连接部的内周与所述音圈连接,并且将所述边缘部的所述内周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连接,所述边缘部的所述外周与所述框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由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边缘体的所述边缘部及所述第二边缘体的所述边缘部由橡胶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边缘体的所述连接部由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形成,
所述边缘体的边缘部由橡胶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8/001431 WO2009147700A1 (ja) | 2008-06-05 | 2008-06-05 | スピー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2964A true CN101772964A (zh) | 2010-07-07 |
Family
ID=41397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0165A Pending CN101772964A (zh) | 2008-06-05 | 2008-06-05 | 扬声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58305A1 (zh) |
CN (1) | CN101772964A (zh) |
WO (1) | WO20091477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52014B1 (en) * | 2013-02-27 | 2019-06-26 | GP Acoustics (UK) Limited | Electro acoustic diaphrag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49957B2 (ja) * | 1991-10-07 | 1999-09-2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ー |
EP0556786B1 (en) * | 1992-02-21 | 2002-07-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peaker |
JP3323256B2 (ja) * | 1992-12-11 | 2002-09-0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WO1997046046A1 (en) * | 1996-05-31 | 1997-12-04 |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Electrodynamic loudspeaker and system comprising the loudspeaker |
US6655495B2 (en) * | 2001-10-16 | 2003-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Loudspeaker damper and loudspeaker |
JP2004364058A (ja) * | 2003-06-05 | 2004-12-24 | Sony Corp | スピーカ |
JP4735405B2 (ja) * | 2005-09-21 | 2011-07-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ーとそ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
JP4735299B2 (ja) * | 2006-02-06 | 2011-07-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JP4735406B2 (ja) * | 2006-05-10 | 2011-07-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
2008
- 2008-06-05 CN CN200880000165A patent/CN101772964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6-05 WO PCT/JP2008/001431 patent/WO20091477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6-05 US US12/304,624 patent/US2010015830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147700A1 (ja) | 2009-12-10 |
US20100158305A1 (en) | 2010-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44789B (zh) | 扬声器 | |
CN102461210B (zh) | 扬声器内部悬架 | |
KR100899464B1 (ko) | 스피커용 댐퍼와, 이를 이용하는 스피커 | |
CN101326854B (zh) | 扬声器 | |
CN101310560B (zh) | 扬声器 | |
JP4735306B2 (ja) | スピーカ | |
CN102395087A (zh) | 扬声器 | |
CN101107878A (zh) | 扬声器 | |
WO2007043331A1 (ja) | スピーカ | |
CN101044788B (zh) | 扬声器 | |
CN101310559B (zh) | 扬声器 | |
CN101040562A (zh) | 扬声器阻尼器以及使用此阻尼器的扬声器 | |
CN101772964A (zh) | 扬声器 | |
JP2007306202A (ja) | スピーカ | |
JP4784504B2 (ja) | スピーカ | |
JP4735275B2 (ja) | スピーカ | |
JP2008160364A (ja) | スピーカ | |
JP2007306203A (ja) | スピーカ | |
JP2007194700A (ja) | スピーカ | |
JP2007194702A (ja) | スピーカ | |
JP2003125485A (ja) | スピーカの構造 | |
JP2007306204A (ja) | スピーカ | |
JP2007088674A (ja) | スピーカ | |
CN104683924A (zh) | 改进高频共振的扬声器振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