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678996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8996A
CN101678996A CN200880019025A CN200880019025A CN101678996A CN 101678996 A CN101678996 A CN 101678996A CN 200880019025 A CN200880019025 A CN 200880019025A CN 200880019025 A CN200880019025 A CN 200880019025A CN 101678996 A CN101678996 A CN 101678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opening
braking force
jud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9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8996B (zh
Inventor
近藤力雄
木川弘
上田隆美
桥本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8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8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8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89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2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braking devices, e.g. acting o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使通常行进的轿厢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逐渐停止,在使开门行进的轿厢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迅速停止。因此,在使通常行进的电梯的轿厢紧急停止时,控制轿厢的减速度,同时使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轿厢的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时,以相比于使通常行进的轿厢紧急停止的情况缩短轿厢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装置一般利用主绳索以吊瓶方式悬挂电梯的轿厢和对重,同时通过将该主绳索卷挂在曳引机的驱动绳轮上,由此控制驱动绳轮的转动,使轿厢行进及停止。并且,在利用者搭乘上述结构的电梯或离开上述结构的电梯的期间,所述轿厢停止在预定的停靠位置,此时的轿厢借助设于所述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停止保持力保持停止。即,在电梯的通常运转时,所述制动装置在轿厢停止时动作。
另一方面,在紧急情况时,所述制动装置在轿厢行进时也动作,使轿厢紧急停止。关于这种电梯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提出了在使轿厢从行进状态开始紧急停止时,控制制动装置的制动力以使轿厢逐渐停止,由此不会对利用者造成不舒适感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06288号公报
在电梯装置中,如上所述,在轿厢停止时制动装置动作,一般,轿厢不会在打开门的状态下开始行进。但是,例如在具有再平层功能的电梯装置中,在轿厢停靠时校正轿厢位置,所以有时使轿厢在开门状态下低速行进。另外,所说再平层功能,是指主绳索的伸展量根据轿厢内的乘客数量的变化而增减,在轿厢偏离预定的停靠位置时自动校正轿厢位置,使轿厢恢复到所述预定的停靠位置的功能。
另外,在进行该再平层动作时,在轿厢需要紧急停止时,如果想要像专利文献1记述的那样使轿厢逐渐停止,当然轿厢的停止距离会变长,根据情况,存在不能充分确保电梯门口与电梯层站之间的间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使轿厢从通常行进状态下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逐渐停止,在使轿厢从开门行进状态、即正在进行再平层动作的行进状态下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迅速停止。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在电梯井道内升降;制动装置,其在通常运转的轿厢停靠时使轿厢停止;控制指令部,在使通常行进的轿厢紧急停止时,该控制指令部控制轿厢的减速度,同时使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和开门行进判断部,其在判定为轿厢的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的情况下,以相比于使通常行进的轿厢紧急停止的情况缩短轿厢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在电梯井道内升降;制动装置,其在通常运转的轿厢停靠时使轿厢停止;控制指令部,在使通常行进的轿厢紧急停止时,该控制指令部控制轿厢的减速度,同时使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门的开闭状态;速度检测单元,其检测轿厢的速度;和开门行进判断部,其根据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和速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根据使轿厢紧急停止时的电梯的状态,变更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的控制,在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时,开门行进判断部以相比于未被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的情况缩短轿厢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同时在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而且轿厢的速度为预定值以下时,以相比于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而且轿厢的速度超过预定值的情况缩短轿厢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
根据本发明,在使轿厢从通常行进状态下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逐渐停止,在使轿厢从开门行进状态、即正在进行再平层动作的行进状态下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迅速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紧急停止时控制安全继电器来限制停止距离时的动作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紧急停止时控制安全继电器来限制停止距离时的另一动作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紧急停止时控制安全继电器来限制停止距离时的另一动作的图。
标号说明
1轿厢;2对重;3主绳索;4曳引机;5驱动绳轮;6电动机;7制动装置;8控制装置;9制动控制装置;10制动轮;11制动蹄(制动带)用摩擦衬片;12制动线圈;13控制指令部;14加速度仪;15称量装置;16曳引机编码器;17调速器;18调速器编码器;19开门行进判断部;20开门状态判定部;21行进状态判定部;22门开闭检测传感器;23楼层位置传感器;24安全继电器;25边界线;26斜线部;27边界线;28斜线部;29边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对其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简化乃至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在图1和图2中,1表示在电梯井道内升降的轿厢,2表示在井道内沿与轿厢1相反的方向进行升降的对重,3表示以吊瓶方式悬挂轿厢1和对重2的主绳索,4表示通过主绳索3驱动轿厢1的电梯用曳引机。另外,所述主绳索3也可以是传送带等其他悬挂单元。
所述曳引机4例如由驱动绳轮5、电动机6和制动装置7构成。并且,利用电动机6控制卷挂了所述主绳索3的驱动绳轮5的转动,由此使轿厢1行进(升降)及停止。8表示掌管电梯整体的运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由该控制装置8发出针对电动机6的动作指令。并且,在利用者乘梯及下电梯时,轿厢1停止在预定的停靠位置。此时的轿厢1借助所述制动装置7的停止保持力来保持停止。9表示根据来自控制装置8的输入信号等,来控制制动装置7的动作的制动控制装置。
在此,说明所述制动装置7的具体结构。
10表示与驱动绳轮5联动转动的制动轮,11表示借助未图示的弹性体的回弹力被始终施以向制动轮10侧的力的制动蹄(制动带)用摩擦衬片,12表示产生电磁力并使制动蹄(制动带)用摩擦衬片11离开制动轮10的制动线圈。在通常运转下的轿厢1停靠时,制动装置7借助通过将制动蹄(制动带)用摩擦衬片11按压在制动轮10上而产生的摩擦力,来阻止驱动绳轮5的转动,使轿厢1保持停止。并且,在轿厢1行进时,借助由制动线圈12产生的电磁力,使制动蹄(制动带)用摩擦衬片11离开制动轮10,使驱动绳轮5处于自由转动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使通常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时,所述制动控制装置9根据从控制装置8接收到的指令,使制动装置7动作,对轿厢1进行制动。此时,制动控制装置9参照轿厢1的状态,运算使轿厢1逐渐停止所需要的速度和减速度。并且,制动控制装置9根据该运算结果,控制减速度以使轿厢1逐渐停止,同时使制动装置7产生制动力。即,如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那样,在制动装置7采用电磁制动器时,控制施加给制动线圈12的电压,来调节把制动蹄(制动带)用摩擦衬片11按压在制动轮10上的力(制动力)的强弱。
具体地讲,制动控制装置9的上述动作由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的控制指令部13执行。控制指令部13例如将轿厢1的目标状态和当前状态进行比较,调节制动力的强弱以使其追随轿厢1的目标状态。
上述轿厢1的当前状态可以根据来自控制装置8的状态信号和来自轿厢1的状态信号判定。在此,所述状态信号可以利用直接设于轿厢1的传感器等的信号,也可以利用设在与轿厢1联动的部位的传感器等的信号。所说直接设于轿厢1的传感器,是指例如设在轿厢1的天井部的加速度仪14、设在轿厢架与主绳索3端部之间的称量装置15等。并且,所说设在与轿厢1联动的部位的传感器,是指例如曳引机编码器16、设在调速器17的调速器编码器18等。
下面,根据图3(图3a~图3c),说明使通常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时的动作。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图3a表示使在关门状态下通常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时的轿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3b表示此时的轿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3c表示此时的轿厢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虽然在图3a~图3c中示出的状态量不同,但A~D的各个记号表示相同的系统状态的状态量变化。即,在图中,A对应于在轿厢1和对重2的重量差相对行进中的轿厢1作用于加速侧的状态下,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使轿厢1迅速停止的情况。并且,B对应于在轿厢1和对重2的重量差相对行进中的轿厢1作用于减速侧的状态下,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使轿厢1迅速停止的情况。与此相对,C对应于在与A相同的状态下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使轿厢1逐渐停止的情况,D对应于在与B相同的状态下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使轿厢1逐渐停止的情况。
根据图3a~图3c可知,通过控制制动力使轿厢1的减速度追随目标减速度,能够使轿厢1逐渐停止,而不会对利用者带来不舒适感。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a所示,截止到停止时轿厢1行进的距离当然会变长。但是,在通常行进时,轿厢门和层站门被完全关闭,所以即使停止距离变长,也不会产生问题。
另一方面,在制动控制装置9中,除了所述控制指令部13之外,还设有开门行进判断部19。该开门行进判断部19是用于检测轿厢1处于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的单元,在根据来自控制装置8的输入信号等判断为所述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时,向控制指令部13输出用于使轿厢1迅速停止的指令。即,开门行进判断部19通过检测轿厢1处于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的情况,以相比于使通常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的上述情况缩短轿厢1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7产生制动力。
开门行进判断部19例如由开门状态判定部20和行进状态判定部21构成。开门状态判定部20判定门开着的状态。另外,关于开门状态的判定可以通过利用了检测门的开闭状态的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的各种方法来实现。例如,可以利用直接检测门的运动的门开闭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信号、对门进行驱动的致动器的电流和电压、检测所述致动器的动作的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等,来判定开门状态。
具体地讲,在利用门开闭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信号时,可以把门开闭检测传感器22设置在轿厢门上,也可以设置在层站门上。但是,由于层站门设置在各个电梯层站,所以在把门开闭检测传感器22设置在层站门上时,需要设置在各个楼层的层站门上。另一方面,在把门开闭检测传感器22设置在轿厢门上时,可以只设置在一处,所以具有能够低价构成、并且安装性和维护性良好的优点。
另外,根据对门进行驱动的致动器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判断是否产生了维持关门状态的转矩,或者检测门开闭动作时的转矩随时间的变化而判断为已关门,由此也能够判定开门状态。另外,也可以参照控制所述致动器的编码器和解析器信号来检测门的运动,而判定开门状态。
另一方面,所述行进状态判定部21判定轿厢1的行进状态。行进状态的判定可以利用检测轿厢1的行进状态的行进状态检测单元检测轿厢1的位置、速度和减速度,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例如,根据来自上述的加速度仪14、称量装置15、曳引机编码器16、调速器编码器18或楼层位置传感器23的信号,判定轿厢1的行进状态。另外,这些信号不一定全部需要。即,只要能够获得至少一个信号,通过算出轿厢1的速度,就能够容易判定轿厢1是否处于预定的行进状态。
以上说明了由开门状态判定部20和行进状态判定部21构成开门行进判断部19的情况,开门行进判断部19只要具有上述判定部20和21双方的功能即可,例如也可以利用以下所述的判定方法检测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在利用来自加速度仪14的信号时,通过对其大小进行积分并用作与速度相当的信号等工作,只利用来自加速度仪14的信号,即可判断轿厢1是否处于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并且,称量装置15能够检测轿厢1加减速时的表示出的轿厢1内重量变化。因此,通过利用来自称量装置15的信号,以门开闭动作等为基准来检测轿厢1的加速和减速,也能够判断电梯是否处于通常行进状态。所述楼层位置传感器23检测轿厢1偏离停靠位置一定程度以上的情况及其偏离量。因此,通过利用来自楼层位置传感器23的信号,判断为轿厢1在开门状态下偏离停靠位置达一定距离以上,也能够判定为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
这样,开门行进判断部19能够利用各种方法来判断开门行进状态。因此,当在电梯装置设有用于判断开门行进的多个检测装置时,开门行进判断部19可以在由这些全部检测装置检测到开门行进状态时,判断为轿厢1处于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也可以在由任一个检测装置检测到开门行进状态时,判断为轿厢1处于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或者,还可以构成为根据检测到开门行进状态的检测装置的数量或根据多数检测装置的结果进行决定,来判断轿厢1是否处于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
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例如,在由开门状态判定部20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而且由行进状态判定部21判定为轿厢1的预定的行进状态时,开门行进判断部19判断为轿厢1处于开门行进状态。并且,在由开门行进判断部19检测到轿厢1的开门行进状态时,控制指令部13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或者停止制动力的控制、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以使轿厢1能够以足够短的必要距离停止。
具体地讲,在由开门行进判断部19判断为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时,控制指令部13把目标减速度设定为比关门行进状态下的紧急停止时大的值,或切断对电磁制动器的通电,由此使产生大的制动力。并且,在如图2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9那样在通电部分设有安全继电器24时,也可以构成为根据来自控制指令部13或开门行进判断部19的指令,使安全继电器24断开,可靠地切断对电磁制动器的通电。
在此,图4(图4a~图4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具体地讲,图4a表示使开门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时的轿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4b表示此时的轿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4c表示此时的轿厢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虽然在图4a~图4c中示出的状态量不同,但E~F的各个记号表示相同的系统状态的状态量变化。即,E对应于在轿厢1停止在正确的停靠位置后开始开门行进的状态下,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使轿厢1逐渐停止的情况。F对应于在与E相同的状态下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并使轿厢1迅速停止的情况。另外,图4a~图4c的时间轴相同,把开始开门行进的点作为开门行进开始点,把由制动控制装置9检测到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并通过制动装置7开始紧急停止的点,作为紧急停止动作开始点。
根据图4a~图4c可知,通过停止制动力的控制,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或者,利用预定的方法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与使轿厢1逐渐停止时相比,能够大幅缩短轿厢1的停止距离。因此,即使在电梯装置在进行再平层动作的过程中进入紧急停止状态时,也能够使轿厢1马上停止,能够充分确保轿厢门口与电梯层站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使通常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1逐渐停止,不会产生对利用者造成不舒适感的情况。并且,在使开门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1迅速停止,能够充分确保轿厢门口与电梯层站之间的间隔。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把开门行进判断部19设置在制动控制装置9内部的情况,但也可以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单元设置在外部。并且,例如在来自控制装置8的信号中包含相当于开门行进的判定信号的信号时,只利用该信号即可判断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也能够体现在对控制指令部13的传送以及安全继电器24的操作中。
实施方式2
在使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下的轿厢1紧急停止时,可以利用下式计算能够实现的最大速度V(以下称为“开门行进上限速度”)。
(式1)
V = ∫ 1 2 α ( t ) dt
α(t)=Fmot+Fnub-F(t)
上式中的各个常数和以下示出的算式中的各个常数是以轿厢1的动作为基准的。其中,α(t)表示把时刻t作为自变量的轿厢1的加速度,t1表示开始再平层动作时的时刻,t2表示在开门行进判断部19输出紧急停止指令后轿厢速度达到最大的时刻,Fmot表示曳引机4的动力使轿厢1及其联动的部位加速的力的最大值,Fnub表示轿厢1与对重2的重量不平衡使轿厢1及其联动的部位加速的力的最大值,F(t)表示把时刻t作为自变量的制动器的制动力的最小值。并且,各个函数中的自变量t表示把紧急停止开始时设为基准时刻0的时刻。另外,所说与所述轿厢1联动的部位,指轿厢1、对重2、曳引机转子、绳索等驱动部分。
另外,下式是输出紧急停止指令后的力的平衡式,据此确定上述t2。
(式2)
Fmot+Fnub-F(t2)=0
在上式中存在表示曳引机4的动力的项Fmot,但在紧急停止动作时,由于停止曳引机4的动力传递,所以在通常的电梯中设为Fmot=0。
另外,t1根据下式确定。
(式3)
t 1 = - 2 MX F nub + F mot
其中,M表示有关轿厢1及其联动部位的总惯性质量,X表示从开始再平层动作起到开门行进判断部19输出紧急停止指令为止的轿厢1的最大移动量。
并且,由于上述移动量(偏离量)X通常是比较短的距离,所以根据上式算出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为比较小的速度。因此,在从通常行进状态下紧急停止时,轿厢1的初始速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大于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参照图3b)。并且,在从开门行进状态开始紧急停止时,轿厢1的初始速度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小于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参照图4b)。
因此,开门行进判断部19也能够以所述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为基准,判断轿厢1的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另外,在该情况时,需要检测轿厢1的速度的速度检测单元。并且,在使轿厢1紧急停止时(例如,在从控制装置8输入了紧急停止指令的情况、和在轿厢1本来应该停止时检测到行进的情况),在由所述速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轿厢1的速度为预定的速度以上且在所述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以下的情况下,认为有可能在开门行进,所以开门行进判断部19以相比于检测到轿厢1的速度大于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的情况缩短轿厢1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7产生制动力。即,在该情况时,与实际的开门状态无关,判断为轿厢1处于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使轿厢1紧急停止。通过进行这种动作,不需要根据来自门开闭检测传感器22的信号等来判定开门状态。
另外,在上述判定方法中,在使通常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时,有可能产生判定为开门行进并使轿厢1迅速停止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时,由于迅速停止时的轿厢1以非常小的速度行进,所以截止到停止时的时间较短,能够使轿厢1在制动力充分作用之前停止。因此,不会对利用者造成不舒适感。
实施方式3
在从控制装置8等发出了紧急停止指令的情况下,在由开门行进判断部19(开门状态判定部20)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时,制动控制装置9以相比于没有检测到开门状态时缩短轿厢1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7产生制动力。即,在该情况时,与实际的轿厢1的行进状态无关,判断为轿厢1处于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始终使轿厢1迅速停止。因此,能够在充分确保轿厢门口与电梯层站之间的间隔的状态下使轿厢1停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不需要由制动控制装置9判定行进状态,具有能够简化结构的优点。
实施方式4
电梯在通常行进时,门是完全关闭的。但是,也能推测到电梯在轿厢1行进时,轿厢1内的乘客故意将门打开的情况。在该情况时,电梯的安全系统动作,使轿厢1紧急停止。
对由于这种原因而进行的紧急停止,如果适用实施方式2披露的方法,则根据情况的不同,有可能导致轿厢1在门开着的状态下行进较长的距离。例如,在乘客故意将门打开时的轿厢1的速度为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等预定速度以下时,通过进行迅速停止用的控制,使轿厢1以较短的停止距离停下来。因此,不会发生问题。但是,在门开着时的轿厢1的速度超过所述预定速度时,为了使轿厢1逐渐停止,而没有特别限制地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使得截止到轿厢1停止时的距离、即开门行进距离变长。
另一方面,如果在进行所述紧急停止时适用实施方式3披露的方法,在判定为开门状态时,与此时的轿厢1的速度无关地进行迅速停止用的控制,有可能产生必要程度之上的过大减速度。例如,在图1所示的普通电梯、即轿厢1和对重2由主绳索3以吊瓶方式悬挂的结构的电梯中,通常对正在旋转的驱动绳轮5进行强制制动,由此进行迅速停止。即,通过迅速制动驱动绳轮5,利用驱动绳轮5与卷挂在驱动绳轮5上的主绳索3之间的摩擦力,使轿厢1减速及停止。
因此,在轿厢1紧急停止时,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在驱动绳轮5与主绳索3之间产生打滑。一般,轿厢1的速度越大,该打滑的量、即驱动绳轮5的旋转量与主绳索3的移动量(前进量)之差越大。因此,在乘客将门打开时的轿厢1的速度较大时,由于在驱动绳轮5与主绳索3之间产生打滑,所以有时轿厢1的停止距离变长。
实施方式4的目的在于,对应电梯的三种状态适当变更在使轿厢1紧急停止时对制动装置7进行的控制,由此解决上述问题。下面,说明该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具体动作。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在制动控制装置9中,在由控制装置8等发出了紧急停止指令时(S101),在开门行进判断部19中,首先判定门的开闭状态(S102)。在此,在由开门状态判定部20未被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时(S102:否),制动控制装置9对制动装置7进行对应第1电梯状态(以下称为“情况1”)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由开门状态判定部20判定为是预定的开门状态时,在开门行进判断部19中进一步判定轿厢1的速度是否大于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S103)。在此,在由行进状态判定部21判定为轿厢1的速度是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以下时(S103:是),制动控制装置9对制动装置7进行对应第2电梯状态(以下称为“情况2”)的控制。另外,在由行进状态判定部21判定为轿厢1的速度大于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时(S103:否),制动控制装置9对制动装置7实施对应第3电梯状态(以下称为“情况3”)的控制。
下面,说明制动控制装置9在情况1~3时进行的具体控制。
<情况1(使关门状态下的轿厢1紧急停止的情况)>
为了使轿厢1逐渐停止,制动控制装置9没有限制地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如果是门被完全关闭的状态,则轿厢1的停止距离延长也没有问题,因为如果对停止距离设定限制,有时将不能充分获得使轿厢1逐渐停止、即对制动装置7进行控制的本来目的的效果。
另外,认为如果在末端楼层附近没有限制地使轿厢1过度缓慢地减速,将导致轿厢1进入到井道的端部,利用缓冲器等安全装置使轿厢1停止。即使在这种情况时,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产生问题。但是,为了不使所述安全装置动作,也可以在能够获得使轿厢1逐渐停止的效果的范围内,限制停止距离的延长。
<情况2(使在预定的开门状态下且以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等预定速度以下的速度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的情况)>
制动控制装置9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或者停止制动力的控制、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以使轿厢1能够以足够短的必要距离停止。在这种情况时,由于紧急停止时的轿厢1的速度较小,所以轿厢1在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上升到最大之前停止。因此,在紧急停止时产生的减速度较小,在驱动绳轮5与主绳索3之间很难产生打滑。并且,由于轿厢1的速度较慢,所以即使假设在上述两者之间产生打滑,该打滑量也比较小,停止距离不会延长。并且,由于有意识地使轿厢1迅速减速,所以在轿厢门口和电梯层站之间能够确保足够的间隔。
<情况3(使在预定的开门状态下且以超过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等预定速度的速度行进的轿厢1紧急停止的情况)>
制动控制装置9限制停止距离以使轿厢1在允许的距离内停止,同时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以使轿厢1以驱动绳轮5与主绳索3之间不产生打滑的减速度进行减速。这是对在门开着的状态下行进的距离施加限制以防止停止距离变长,同时防止由于在驱动绳轮5与主绳索3之间产生打滑而使得停止距离变长。
这样,制动控制装置9(开门行进判断部19)在轿厢1紧急停止时判定为是预定的开门状态时,以相比于判定为不是预定的开门状态的情况缩短轿厢1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7产生制动力。并且,在判定为是预定的开门状态时,在轿厢1的速度为开门行进上限速度V等预定速度以下时,以相比于超过上述预定速度的情况缩短轿厢1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制动装置7产生制动力。
由于具有这种功能,在上述情况3时,与情况1时不同,使停止距离具有限制。下面,说明对停止距离设定限制时的具体方法。
图6(图6a~图6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具体地讲,图6a表示使轿厢1紧急停止时的轿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6b表示此时的轿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6c表示此时的轿厢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虽然在图6a~图6c中表示的状态量不同,但A~D的各个记号分别表示相同的系统状态的状态量变化。即,图中A对应于不进行制动力的控制,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制动力,使轿厢1迅速停止的情况。B对应于对制动装置7实施在上述情况3时进行的制动力的控制,使轿厢1停止的情况。并且,C对应于对制动装置7实施在上述情况1时进行的制动力的控制,使轿厢1停止的情况。
根据图6a~图6c可知,在B所示的情况时,由于对轿厢1的停止距离设有限制,所以其目标减速度被设定为比C所示情况时的目标减速度大的值。另外,控制指令部13在B和C所示的任一情况时,都控制制动装置7,以使实际的减速度追随所设定的目标减速度。因此,关于紧急停止时的轿厢1的速度变化,B所示的情况具有大于C所示情况的斜率(图6b中的倾斜度),B时的停止距离当然比C时的停止距离短。
另外,关于对制动装置7实施在上述情况2时进行的制动力的控制,使轿厢1停止的情况,对应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4说明的F所示的情况。在该情况2时,当在轿厢门口和电梯层站之间能够可靠地确保足够间隔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设定如情况3所示的较高的目标减速度,来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
关于情况3所示的停止距离的限制,也可以根据控制指令部13的动作来进行。并且,在制动控制装置9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时,也可以由开门行进判断部19等操作(控制)安全继电器24,由此实现限制上述停止距离的功能。
下面,根据图7~图9,说明通过对安全继电器24进行开闭控制来限制停止距离时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
图7(图7a~图7c)是用于说明在紧急停止时控制安全继电器来限制停止距离的动作的图。具体地讲,图7a表示使轿厢1紧急停止时的轿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7b表示此时的轿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7c表示此时的轿厢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虽然在图7a~图7c中表示的状态量不同,但A~D及B′的各个记号分别表示相同的系统状态的状态量变化。并且,图7b示出边界线25、和利用斜线部26示出的速度比该边界线25慢的区域。另外,关于上述边界线25的具体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关于安全继电器24的开闭控制,根据将由速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当前的轿厢1的速度、和上述边界线25示出的速度进行比较的结果来进行。具体地讲,由开门行进判断部19向安全继电器24输出动作指令,使在当前的轿厢1的速度比边界线25示出的速度慢时,闭合安全继电器24,在当前的轿厢1的速度比边界线25示出的速度快时,断开安全继电器24。
下面,说明图7a~图7c中的A~D及B′所示的各个状态变化。
A对应于在轿厢1和对重2的重量差相对行进中的轿厢1作用于加速侧的状态下,不进行制动力的控制,而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使轿厢1迅速停止的情况。B对应于在A所示的状态下牵引能力下降,在驱动绳轮5与主绳索3之间产生打滑的情况。即,B表示在该电梯系统中轿厢1最不减速时的状态。另外,B′表示轿厢1的状态量变为B所示状态时的驱动绳轮5的状态量。
C对应于在轿厢1和对重2的重量差相对行进中的轿厢1作用于减速侧的状态下,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以使减速度追随目标减速度,使轿厢1逐渐停止的情况。在此,在C所示状态下,在由速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轿厢1的速度超过边界线25、即比边界线25示出的速度快时,使安全继电器24断开,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由此使轿厢1减速。
另外,由于该边界线25表示如上所述的轿厢1最不减速时的状态,所以在利用上述最大的制动力,使以边界线25上的速度行进的轿厢1减速时,不会超过图2中的B所示的速度变化线。例如,D表示在C所示的i点(在C中,轿厢1的速度超过边界线25的点),处于该电梯系统中的轿厢1最不减速的状态时的状态量。在D所示的情况下,轿厢1的速度不会超过B。即,边界线25根据以下的关系确定:在根据与各个时刻对应的边界线25上的预定速度假设与D相当的速度变化线的情况下,该速度不超过B的速度时的各个时刻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这样设定的边界线25为基准对安全继电器24进行开闭控制,能够将轿厢1的速度维持在该电梯系统中轿厢1最不减速时的速度或者比其低的速度,使紧急停止时的停止距离可靠地短于B所示情况。即,在电梯的设计中,预测也会产生B所示的停止距离,在停止距离比该预测的停止距离短时,不会因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控制的影响产生预测之外的较长的停止距离。
另外,在确定边界线25时,通过将该线上的对应各个时刻的各个速度设定得偏高,处于该边界线25以下的斜线部26能够取较宽的范围。由此,将安全继电器24闭合而能够缓解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的状态扩大,能够良好地发挥本来应有的功能即减速度降低效果。
以上是设定边界线25来缩短停止距离的示例,该边界线25设定为使得不会超过在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时轿厢1最不减速时的速度。
下面,根据图8说明边界线25的另一设定方法。
图8(图8a和图8b)是用于说明在紧急停止时控制安全继电器而限制停止距离的另一动作的图。具体地讲,图8表示安全继电器24的开闭操作的示例,该安全继电器24用于允许比在情况1的轿厢1最不减速时还长的停止距离,但使轿厢1在预定距离的范围内停止,防止其进入井道端部。在此处示出的安全继电器24的开闭操作中,以图8b所示的边界线27为基准来开闭安全继电器24。另外,在图8b中示出斜线部28呈梯形的情况,斜线部28表示速度比边界线27慢的区域。
在这种情况时,在轿厢1最不减速的状态下,当在边界线27上使安全继电器24断开,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时,产生例如F、F′、F″所示的速度变化。因此,不会超过E所示的速度变化线。因此,在以所述边界线27为基准来开闭安全继电器24时,能够以比按照E所示的状态量变化产生的停止距离短的距离停止。
另外,在状态2时不限制停止距离、而使制动装置7产生最大的制动力进行停止时,也能够以图9b所示的边界线29为基准来进行安全继电器24的开闭控制。该边界线29从紧急停止动作开始点起具有速度为0的大小。并且,此时停止时的状态变化如图9中的A、B、B′所示,与图7中的A、B、B′相同。
如上所述,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电梯中,在关着门的情况下进行紧急停止时,能够使轿厢1以足够慢的减速度减速停止,并且在开门行进时能够充分确保轿厢门口与电梯层站的间隔,除了上述效果之外,还具有当在行进过程中打开门的情况下进行紧急停止时,能够对停止距离设置限制而使轿厢停止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结构的应用不限于规定的电梯装置,也能够适用于所有的电梯装置。

Claims (5)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装置具有:
轿厢,其在电梯井道内升降;
制动装置,其在通常运转的所述轿厢停靠时使所述轿厢停止;
控制指令部,在使通常行进的所述轿厢紧急停止时,该控制指令部控制所述轿厢的减速度,同时使所述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以及
开门行进判断部,其在判断为所述轿厢的预定的开门行进状态的情况下,以相比于使通常行进的所述轿厢紧急停止的情况缩短所述轿厢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所述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装置具有:
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门的开闭状态;以及
行进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轿厢的行进状态,
在根据所述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而且根据所述行进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轿厢的预定的行进状态时,开门行进判断部判断为所述轿厢处于开门行进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装置具有检测轿厢速度的速度检测单元,
在使所述轿厢紧急停止时,当判断为由所述速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轿厢的速度小于预定值时,开门行进判断部与开门状态无关地,都判断为所述轿厢处于开门行进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装置具有检测门的开闭状态的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
在使轿厢紧急停止时,当根据所述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时,开门行进判断部与所述轿厢的行进状态无关地,都判断为所述轿厢处于开门行进状态。
5.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装置具有:
轿厢,其在电梯井道内升降;
制动装置,其在通常运转的所述轿厢停靠时使所述轿厢停止;
控制指令部,在使通常行进的所述轿厢紧急停止时,该控制指令部控制所述轿厢的减速度,同时使所述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
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门的开闭状态;
速度检测单元,其检测轿厢的速度;以及
开门行进判断部,其根据所述门开闭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和所述速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根据使所述轿厢紧急停止时的电梯的状态,变更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的控制,
所述开门行进判断部在判定为预定的开门状态时,所述开门行进判断部以相比于未被判定为所述预定的开门状态的情况缩短所述轿厢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所述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
在判定为所述预定的开门状态、而且所述轿厢的速度为预定值以下时,所述开门行进判断部以相比于判定为所述预定的开门状态而且所述轿厢的速度超过所述预定值的情况,缩短所述轿厢的停止距离的方式,使所述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
CN2008800190259A 2007-07-10 2008-01-09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8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3707 WO2009008058A1 (ja) 2007-07-10 2007-07-10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PCT/JP2007/063707 2007-07-10
PCT/JP2008/050127 WO2009008183A1 (ja) 2007-07-10 2008-01-09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8996A true CN101678996A (zh) 2010-03-24
CN101678996B CN101678996B (zh) 2013-08-28

Family

ID=40228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902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8996B (zh) 2007-07-10 2008-01-09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65960B1 (zh)
KR (1) KR101152565B1 (zh)
CN (1) CN101678996B (zh)
WO (2) WO2009008058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0247A (zh) * 2013-08-21 2013-12-04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装置
CN103420248A (zh) * 2013-08-21 2013-12-04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3420242A (zh) * 2013-08-21 2013-12-04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止电梯意外的安全装置
CN103420241A (zh) * 2013-08-21 2013-12-04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止电梯意外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4144868A (zh) * 2011-10-18 2014-11-12 埃尔格电子两合公司 用于电梯箱的位置采集的装置和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
CN104418202A (zh) * 2013-09-02 2015-03-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带层间调整功能电梯
CN11201013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塞德斯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的边界曲线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341040A (zh) * 2019-08-26 2022-04-12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与运营有限公司 根据关闭状态信号和轿厢位置将轿厢转移到安全运行状态的电梯设备
CN114590670A (zh) * 2020-12-04 2022-06-07 奥的斯电梯公司 防止电梯系统中在紧急停止时重力跳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4988A (ja) * 2007-12-25 2009-07-1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走行防止システム
WO2010064320A1 (ja) * 2008-12-05 2010-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264986B2 (ja) * 2009-02-20 2013-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2441722B1 (en) * 2009-06-10 2017-1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apparatus
WO2010150341A1 (ja) * 2009-06-22 2010-12-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020788A (ja) * 2009-07-15 2011-02-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FI20090335A7 (fi) 2009-09-16 2011-03-17 Kone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hissikorin hallitsemattoman liikkeen estämiseksi
EP2319791A1 (de) * 2009-11-10 2011-05-11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JP5556134B2 (ja) * 2009-11-13 2014-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走行検出装置
CN102947210B (zh) * 2010-06-18 2015-05-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JP5525347B2 (ja) * 2010-06-28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走行防止装置の点検方法ならびにエレベータ監視装置
DE102010062154A1 (de) * 2010-11-29 2012-05-31 Thyssenkrupp Aufzugswerke Gmbh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en Aufzug
WO2012140720A1 (ja) * 2011-04-11 2012-10-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839875B2 (ja) * 2011-07-21 2016-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制動制御方法
DE112015006825T5 (de) * 2015-08-21 2018-05-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fzugvorrichtung
JP7050021B2 (ja) * 2019-03-15 2022-04-07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の動作状態診断システム
CN115123894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平稳制动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17966A (en) * 1980-02-21 1981-09-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ntroller for brake of elevator
JPH0729746B2 (ja) * 1984-01-11 1995-04-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の非常停止制御装置
CN1011217B (zh) * 1985-04-24 1991-01-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升降机紧急停车控制装置
US5002158A (en) * 1990-08-03 1991-03-2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afety
JPH04153174A (ja) * 1990-10-02 1992-05-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斜行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H07206288A (ja) 1994-01-14 1995-08-0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ー
JP4267335B2 (ja) * 2003-01-30 2009-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動制御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4868A (zh) * 2011-10-18 2014-11-12 埃尔格电子两合公司 用于电梯箱的位置采集的装置和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
US9776828B2 (en) 2011-10-18 2017-10-03 Elgo Electronic Gmbh & Co. Kg Device for the position detection of an elevator ca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CN103420241B (zh) * 2013-08-21 2015-09-30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止电梯意外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3420248A (zh) * 2013-08-21 2013-12-04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3420242A (zh) * 2013-08-21 2013-12-04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止电梯意外的安全装置
CN103420241A (zh) * 2013-08-21 2013-12-04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止电梯意外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3420247B (zh) * 2013-08-21 2015-07-29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装置
CN103420248B (zh) * 2013-08-21 2015-07-29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3420247A (zh) * 2013-08-21 2013-12-04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装置
CN104418202A (zh) * 2013-09-02 2015-03-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带层间调整功能电梯
CN11201013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塞德斯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的边界曲线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010130B (zh) * 2019-05-31 2023-12-05 塞德斯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的边界曲线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341040A (zh) * 2019-08-26 2022-04-12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与运营有限公司 根据关闭状态信号和轿厢位置将轿厢转移到安全运行状态的电梯设备
CN114341040B (zh) * 2019-08-26 2024-03-12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与运营有限公司 根据关闭状态信号和轿厢位置将轿厢转移到安全运行状态的电梯设备
CN114590670A (zh) * 2020-12-04 2022-06-07 奥的斯电梯公司 防止电梯系统中在紧急停止时重力跳动的方法
CN114590670B (zh) * 2020-12-04 2024-02-13 奥的斯电梯公司 防止电梯系统中在紧急停止时重力跳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8996B (zh) 2013-08-28
EP2165960B1 (en) 2016-04-13
WO2009008183A1 (ja) 2009-01-15
EP2165960A1 (en) 2010-03-24
KR101152565B1 (ko) 2012-06-01
KR20090128541A (ko) 2009-12-15
WO2009008058A1 (ja) 2009-01-15
EP2165960A4 (en)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8996B (zh) 电梯装置
CN101090854B (zh) 电梯装置
CN103429516B (zh) 多轿厢式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US9771243B2 (en) Elevator safety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elevator movement
CN101910040B (zh) 电梯装置
CN101636340B (zh) 电梯的制动装置
CN107148392B (zh) 具有非中心的电子安全系统的电梯
CN101282899B (zh) 电梯装置
JP533323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2280984B2 (en) Elevator system
CN101506080A (zh) 电梯系统
CN101163634A (zh) 电梯装置
JP659237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救出運転方法
JP625662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10817614A (zh) 提高电梯系统的运送能力
WO2007034587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2079222A (zh) 电梯
US10906775B2 (e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JP439772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798035B (zh) 电梯装置
JP531055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213937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 elevator system
HK40037910A (zh) 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