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94443A - 双网络电话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网络电话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4443A
CN101594443A CNA2009101279162A CN200910127916A CN101594443A CN 101594443 A CN101594443 A CN 101594443A CN A2009101279162 A CNA2009101279162 A CN A2009101279162A CN 200910127916 A CN200910127916 A CN 200910127916A CN 101594443 A CN101594443 A CN 101594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phone
call reques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han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279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4443B (zh
Inventor
野川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94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4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4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44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53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 H04M1/2535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59End-user terminal functiona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2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hybrid systems
    • H04M2207/203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hybrid systems composed of PSTN and data network, e.g.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1Details of network access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经由公共电话网络和经由IP电话网络执行电话通信。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产生经由公共电话网络使用双网络电话设备执行电话通信的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地址与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接收从IP电话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在第一呼叫请求包括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条件下,向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接收被输入到非IP电话设备并且从其发送的IP电话标识信息;向IP电话服务器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另外,双网络电话装置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答复第二呼叫请求的响应并且传送语音数据。

Description

双网络电话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5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141359号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被包含在本申请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网络电话设备,其能够选择性地经由公共电话网络和经由IP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
背景技术
EP0999683A2公开了一种电话设备(传真设备),其被配置为经由公共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该电话设备是由基部设备(basedevice)和多个手持通话器设备配置的。而且,国际公布第WO 03/073714公开了一种IP电话设备,其被配置为经由IP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而且,为了使用所述IP电话设备来执行电话通信,有必要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该IP电话设备的IP地址和IP电话标识信息(例如,SIP URI)。
需要用于执行IP电话通信的软件,以经由IP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例如,在电话设备是由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手持通话器设备一起使用的基部设备配置的情况下,因为基部设备和手持通话器设备用作IP电话设备,因此,可以想象,上述的软件被安装在基部设备和手持通话器设备二者中。然而,使用这种配置需要存储区域,用于存储在基部设备和手持通话器设备二者中的上述软件,由此提高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技术,其使得还没有安装用于执行IP电话通信的软件的非IP电话设备能够经由IP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双网络电话设备,其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经由公共电话网络和经由IP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公共电话网络的示例可以包括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或者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另外,IP电话网络是包括使得使用网际协议能够实现电话通信(通过网际协议的语音传输)的所有种类的通信网络的概念。上述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包括: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登记设备、呼叫请求接收设备、通知指令发送设备、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呼叫请求发送设备、响应接收设备和语音数据传送设备。下面将说明这些设备的每个的具体配置。
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产生非IP电话设备(也可以被称为普通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所述非IP电话设备被配置为使用该双网络电话设备经由公共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而且,双网络电话设备和非IP电话设备可以或者可以不像在所谓的基部设备和手持通话器设备的关系那样彼此相关联。另外,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产生IP电话标识信息的过程不被具体限制。例如,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可以随机地提取多个字符(字母表的字母和/或数字和/或预定符号),以产生包括这些字符串的IP电话标识信息。另外,例如,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通过将已经在双网络电话设备本身中设置的IP电话标识信息与其他字符相关联来产生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登记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地址与由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产生的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结果,非IP电话设备由此被登记到IP电话服务器。
呼叫请求接收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从IP电话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通知指令发送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由所述呼叫请求接收设备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包括作为呼叫请求的目的地的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条件下向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作为其结果,可以由此在非IP电话设备处执行呼叫请求通知。而且,应当注意,应当以其最广的含义来解释术语“呼叫请求通知”,并且术语“呼叫请求通知”是包括用于向用户通知已经接收到呼叫请求的各种可能的技术的概念。例如,输出声音(铃声)、振动、显示规定的消息或者改变灯的发光模式可以被称为“呼叫请求通知”的示例。在识别到呼叫请求通知时,非IP电话设备的用户知道已经接收到呼叫请求,并且可以在非IP电话设备处执行呼叫开始操作(用于开始呼叫的操作;例如,叉簧键(hook key)操作)。语音数据传送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向非IP电话设备传送语音数据,所述语音数据是从第一呼叫请求的呼叫请求源或者从第二呼叫请求的呼叫请求目的地向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以及在响应于由通知指令发送设备发送的呼叫请求通知指令而在非IP电话设备处操作呼叫开始操作的条件下,向第一呼叫请求的呼叫请求源或者向第二呼叫请求的呼叫请求目的地传送从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语音数据。而且,在此使用的上述表达“在...条件下”不排除向上述条件添加其他条件(“与”条件和/或“或”条件)。当以下使用表达“在...条件下”时,这一点也成立。
非IP电话设备的用户能够向非IP电话设备内输入他希望呼叫的一方的IP电话标识信息。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接收被输入到非IP电话设备并且从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IP电话标识信息。呼叫请求发送设备可以向IP电话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包括:作为呼叫请求目的地的、由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IP电话标识信息,并且其也包括作为呼叫请求源的、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响应接收设备可以接收答复由所述呼叫请求发送设备发送的呼叫请求的响应。所接收的响应的类型依赖于在呼叫请求目的地所采取的行为。例如,在已经在呼叫清求目的地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情况下,响应接收设备接收肯定响应。另外,例如,在呼叫请求目的地忙并且不能响应于呼叫请求的情况下,响应接收设备接收否定响应。语音数据传送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向非IP电话设备传送从第一呼叫请求的呼叫请求源或者从第二呼叫请求的呼叫请求目的地发送的语音数据;以及在由所述响应接收设备接收的响应是肯定响应的条件下,向第一呼叫请求的呼叫请求源或者向第二呼叫请求的呼叫请求目的地传送从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语音数据。
在使用上述的双网络电话设备的情况下,非IP电话设备经由IP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变得可行。
通常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大量的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的每个IP电话标识信息必须是唯一的。因此,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需要产生未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的IP电话标识信息。出于该原因,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产生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使得在产生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情况下,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包括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因为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是唯一的,因此,也可以预期,包括该IP电话标识信息的IP电话标识信息是唯一的。根据该配置,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能够产生非IP电话设备的唯一IP电话标识信息。
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产生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的IP电话标识信息,所述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被配置为经由公共电话网络使用双网络电话设备来执行电话通信。登记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对于所述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地址与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还包括第一存储设备。第一存储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对于所述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存储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与用于指定非IP电话设备的指定信息的关联。
通知指令发送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内识别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与作为呼叫请求目的地的、由呼叫请求接收设备接收的呼叫请求内包括的IP电话标识信息相关联;并且所述通知指令发送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向由被识别的指定信息指定的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根据该配置,在已经接收到将从所述多个非IP电话设备中指定的非IP电话设备看作目的地的呼叫请求的情况下,可以仅向该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
另外,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IP电话标识信息和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指定信息。根据这一点,从呼叫请求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可以包括以下二者:作为呼叫请求目的地的、由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IP电话标识信息,和作为呼叫请求源的、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内与由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指定信息相关联的IP电话标识信息。根据这种配置,可以从所述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任何一个经由IP电话网络来拨打电话呼叫。
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产生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的IP电话标识信息。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还包括端口号分配设备。端口号分配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向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分配不同的端口号。登记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对于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地址、分配给非IP电话设备的端口号与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还包括第二存储设备。第二存储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对于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存储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分配给非IP电话设备的端口号与非IP电话设备的指定信息的关联。
通知指令发送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二存储设备内识别指定信息,该指定信息与在由呼叫请求接收设备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内包括的端口号相关联;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向由所识别的指定信息指定的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根据这种配置,在已经接收到将从多个非IP电话设备中指定的非IP电话设备看作目的地的呼叫请求的情况下,可以仅仅向该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
另外,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从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IP电话标识信息和非IP电话设备的指定信息。由呼叫请求接收设备接收的第二呼叫请求可以包括以下二者:作为呼叫请求目的地的、由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IP电话标识信息;以及,作为呼叫请求源的、在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内与由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指定信息相关联的IP电话标识信息。根据该配置,可以从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任意一个经由IP电话网络来拨打电话呼叫。
为了使非IP电话设备使用双网络电话设备经由公共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必须向双网络电话设备登记非IP电话设备的设置信息(例如非IP电话设备的设备ID和用于无线通信的设置信息)。出于该原因,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还包括设置信息获取设备。设置信息获取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于双网络电话设备和/或非IP电话设备处执行预定操作的条件下,从非IP电话设备获取非IP电话设备的设置信息,以经由公共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根据这一点,在设置信息获取设备获取到非IP电话设备的设置信息的条件下,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产生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并且登记设备可以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地址与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根据该配置,如果用户执行用于向双网络电话设备登记非IP电话设备的设置信息的操作(上述预定操作),则不仅可以向双网络电话设备登记非IP电话设备的设置信息,而且可以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该非IP电话设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电话网络系统的示意配置的示例;
图2示出了基部设备的示意配置的示例;
图3示出了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内存储的内容的示例;
图4示出了手持通话器设备的示意配置的示例;
图5示出了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呼叫请求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流程图的继续;
图8示出了图7的流程图的继续;
图9示出了图8的流程图的继续;
图10示出了呼叫请求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的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内存储的内容的示例;以及
图12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电话网络系统2。
(整体系统配置)
电话网络系统2包括扩展网络10、IP电话设备120、因特网104、SIP服务器106、PSTN 174和另一电话设备180。
扩展网络10包括基部设备20和多个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基部设备20连接到因特网104(IP电话网络)。在基部设备20内设置有SIP URI。可以在基部设备20的制造阶段期间预先设置基部设备20的SIPURI。此外,也可以由用户任意地设置基部设备20的SIP URI。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前一种手段,即使用预设的SPI URI。基部设备20能够经由因特网104来进行电话通信。即,基部设备20用作IP电话设备。基部设备20也连接到PSTN 174(公共电话网络)。基部设备20能够经由PSTN174来执行电话通信。即,基部设备20也能够用作普通的电话设备。
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不具有用于执行IP电话通信的任何软件。即,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是非IP电话设备。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具有用于使用基部设备20来经由PSTN 174而执行电话通信的软件。相反,手持通话器设备80具有用于执行IP电话通信的软件。即,手持通话器设备80具有预设的SIP URI,并且能够用作IP电话设备。手持通话器设备80也具有用于使用基部设备20来经由PSTN 174而执行电话通信的软件。
IP电话设备120连接到因特网104。在IP电话设备120内预设有SIPURI。在该实施例中,IP电话设备120仅仅用作IP电话设备,而不用作普通的电话设备。
SIP服务器106能够存储扩展网络10和IP电话设备120的每个的SIPURI。SIP服务器106存储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与基部设备20的SIP URI的关联。SIP服务器106存储IP电话设备120的IP地址与IP电话设备120的SIP URI的关联。即,基部设备20和IP电话设备120被登记到SIP服务器106。SIP服务器106也能够存储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每个的SIPURI。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SIP服务器106连接到因特网104。SIP服务器106控制在扩展网络10和IP电话设备120之间执行的电话通信。经由SIP服务器106来发送用于电话通信的、在扩展网络10和IP电话设备120之间传送的各种命令。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另一电话设备180连接到PSTN 174。
(基部设备配置)
将说明基部设备20的配置。图2示出了基部设备20的配置。基部设备20包括基部侧控制器22、无线通信接口24、IP网络接口26、存储部分28、PSTN接口34、操作部分36、显示部分38和基部手持通话器40。基部侧控制器22按照在存储部分28内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下面详细说明由基部侧控制器22执行的处理的内容。无线通信接口24是用于与各个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LAN线路100连接到IP网络接口26。LAN线路100连接到因特网104(参见图1)。基部设备20能够经由IP网络接口26和LAN线路100来访问因特网104。PSTN线路170连接到PSTN接口34。PSTN线路170连接到PSTN 174(参见图1)。基部设备20能够使用PSTN接口34和PSTN线路170经由PSTN174来执行电话通信。
存储部分28是由ROM、EEPROM和RAM等来配置的。存储部分28包括程序存储区域30、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和其它存储区域32。程序存储区域30存储要由基部侧控制器22执行的程序。例如,程序存储区域30存储用于使用SIP来执行电话通信的程序、用于经由PSTN来执行电话通信的程序和用于向基部设备20登记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程序。
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存储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相关的信息。图3示出了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的所存储的内容的示例。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能够存储多个关联信息200、202、204。各个关联信息200、202、204将手持通话器设备ID 210和SIP URI 212相关联。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关联信息200对应于手持通话器设备50,关联信息202对应于手持通话器设备70,并且关联信息204对应于手持通话器设备80。可以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内预先设置手持通话器设备ID 210,或者替换地,可以由基部设备20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每个分配手持通话器设备ID 21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前一种手段。下面详细说明这一点,但是基部设备20产生作为非IP电话设备的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的SIP URI,并且向SIP服务器106登记该SIP URI。该SIP URI被存储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的SIP URI 212列内。而且,基部设备20仅仅存储作为IP电话设备的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并且不存储该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SIP URI(参见关联信息204)。
其它存储区域32能够存储除了要在存储区域30和31内存储的信息之外的信息。其它存储区域32例如存储在基部设备20内设置的IP地址32a、在基部设备20内设置的SIP URI 32b和SIP服务器106的IP地址32c。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基部设备20的SIP URI 32b是“aaa@example.com”。
操作部分36包括多个键。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分36来向基部设备20内输入各种信息。显示部分38能够显示各种信息。基部手持通话器40包括扬声器42和麦克风44。基部手持通话器40可以经由导线连接到基部设备主单元,或者可以被无线地连接。用户能够使用扬声器42和麦克风44来执行呼叫。用户能够从基部设备20进行电话呼叫,和使用基部手持通话器40经由基部设备20来进行电话呼叫。
(手持通话器设备配置)
接着,将说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配置。该实施例的手持通话器设备50是无绳式。图4示出了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配置。手持通话器设备50包括手持通话器侧控制器52、无线通信接口54、操作部分56、显示部分58、扬声器60、麦克风62和存储部分64。手持通话器侧控制器52按照在存储部分64内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下面按照需要来说明由手持通话器侧控制器52执行的处理的内容。无线通信接口54是用于与基部设备20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
操作部分56包括多个键。例如,操作部分56具有叉簧键和数字小键盘。当未使用时,手持通话器设备50处于挂机状态。用户可以当使用手持通话器设备50时操作叉簧键以拨打电话呼叫。结果,手持通话器设备50转换到摘机状态。接着,用户通过操作数字小键盘(或者通过操作快速拨号功能)来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内输入呼叫请求目的地的电话标识信息(SIP URI或者PSTN电话标识信息)。结果,用户由此能够拨打电话呼叫。而且,用户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甚至在摘机状态下拨打电话呼叫:通过首先输入电话标识信息,随后操作叉簧键。而且,用户可以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正在被拨打电话呼叫的同时(即在呼叫清求通知期间)通过操作叉簧键来将手持通话器设备50设置成摘机状态。结果,用户由此能够收听电话呼叫。以下,将手持通话器设备50设置成摘机状态以便拨打电话呼叫并且也收听进来的电话呼叫应当被称为“呼叫开始操作”。
显示部分58能够显示各种信息。用户可以使用扬声器60和麦克风62来执行电话呼叫。存储部分64包括程序存储区域66和其它存储区域68。程序存储区域66存储要由手持通话器侧控制器52执行的程序。例如,程序存储区域66存储:用于执行与基部设备20的无线通信的程序;以及,用于向基部设备20登记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程序。程序存储区域66不存储用于执行IP电话通信的程序。因为该原因,需要很少的ROM容量来存储所述程序。而且,手持通话器设备50不必配备用于执行IP电话通信的硬件。就硬件和软件二者而言简化所述配置使得能够减少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制造成本。其它存储区域68可以存储除了要在程序存储区域66内存储的信息之外的信息。其它存储区域68例如存储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设备ID 68a。
手持通话器设备70包括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相同的配置。然而,手持通话器设备70存储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不同。而且,手持通话器设备80也包括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相同的配置。然而,手持通话器设备80存储用于执行IP电话通信的程序。手持通话器设备80存储其本身的SIP URI。而且,手持通话器设备80存储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的那些手持通话器设备ID不同。
(其他设备的配置)
另外,IP电话设备120包括与基部设备20相同的配置。然而,IP电话设备120不能经由PSTN 174来执行电话通信。关于这一点的配置与基部设备20不同。IP电话设备120能够经由LAN线路102来访问因特网104。此外,另一电话设备180可以包括与公知的经由公共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的普通电话设备相同的配置,因此,将省略另一电话设备180的详细说明。另一电话设备180能够经由PSTN 174而执行电话通信。
(登记处理)
接着,将说明由基部侧控制器22执行的处理的内容。将首先说明登记处理的内容。通过用户执行的下面的操作来触发登记处理的执行。例如,必须向基部设备20登记手持通话器设备50,以便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经由PSTN 174来执行电话通信。即,需要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初始登记。出于此原因,用户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操作部分56(参见图4)执行预定操作(例如预定的键操作)。这种预定操作也可以被称为“用于将手持通话器设备50设置成登记模式的操作”。另外,用户也在基部设备20的操作部分36(参见图2)执行预定操作(例如,预定键操作)。该预定操作也可以被称为用于将基部设备20设置成登记模式的操作。结果,基部侧控制器22由此执行登记处理。而且,用于执行所述登记处理的触发器不限于上述示例。替换地,可以在下述情况下执行登记处理: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操作部分56执行预定操作,而不在基部设备20的操作部分36执行预定操作。而且,例如,可以在下述情况下执行登记处理:在基部设备20的操作部分36执行预定操作,而不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操作部分56执行预定操作。
图5示出了登记处理的流程图。通过给出由基部设备20对于手持通话器设备50执行的登记处理(如将在下面详细说明的,所述处理的一部分意欲针对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示例来在下文中说明该处理。当开始登记处理时,手持通话器设备50向基部设备20发送在其它存储区域68(参见图4)内存储的设备ID 68a。基部设备20因此接收设备ID 68a(S10)。基部侧控制器22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保证用于存储新的关联信息200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210列内存储在S10接收的设备ID 68a(S12)。在图3中,将“XXX”存储为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 210。而且,基部侧控制器22可以被配置来产生和存储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标识符,而不存储从手持通话器设备50发送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 210。在S12存储的信息可以是使得能够指定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任何类型的信息。
而且,当开始登记处理时,除了设备ID 68a之外,手持通话器设备50也向基部设备20发送用于表示手持通话器设备50本身是否是能够经由IP网络进行通信的模型的信息。基部侧控制器22根据该信息来确定手持通话器设备50是否能够经由IP网络进行通信(S14)。因为该实施例的手持通话器设备50不能经由IP网络进行通信,因此,在S14作出“否”的确定。按照这一点,该处理进行到S22。
另一方面,例如,在针对能够经由IP网络进行通信的手持通话器设备80执行登记处理的情况下,在S14作出“是”的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手持通话器设备80发送在其它存储区域32(参见图2)内存储的SIP服务器106的IP地址32c(S16)。结果,手持通话器设备80能够向SIP服务器106发送IP地址和其本身的SIP URI。SIP服务器106存储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IP地址与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SIP URI的关联。因此,手持通话器设备80由此被登记到SIP服务器106。登记处理在S16结束的情况下结束。
另一方面,在手持通话器设备是非IP电话设备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在S22产生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在该实施例中,基部侧控制器22产生SIP URI,其包括在其它存储区域32(参见图2)内存储的其本身的SIP URI 32b。在该实施例中,基部设备20的SIP URI 32b是“aaa@example.com”。出于该原因,基部侧控制器22产生这样的SIPURI,即在该SIP URI中向该字符串添加至少一个字符(字母表的字母和/或数字和/或预定符号(连字号、点、下划线等))。在该实施例中,产生“bbb.aaa@example.com”作为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而且,基部侧控制器22可以随机地选择上述的“至少一个字符”,或者替换地,可以按照预定规则(即程序)来选择字符。基部侧控制器22产生与已经被登记到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的SIP URI不同的SIPURI。例如,在手持通话器设备70的SIP URI已经被登记到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产生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不同的SIP URI。
接着,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REGISTER(登记)命令(S24)。而且,基部设备20知道向其本身登记的SIP服务器106的IP地址32a。出于该原因,可以向SIP服务器106发送S24的REGISTER命令。上述的REGISTER命令包括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32a(参见图2)和在S22产生的SIP URI。SIP服务器106存储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32a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的关联。结果,手持通话器设备50由此被登记到SIP服务器106。
接着,基部侧控制器22通过将该SIP URI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相关联,来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存储在S22内产生的SIP URI(S26)。在图3中,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XXX”相关联地存储SIP URI“bbb.aaa@example.com”。该登记处理在S26结束的情况下结束。
而且,按照与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情况下相同的登记处理,将手持通话器设备7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和SIP URI存储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在图3中,与手持通话器设备7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YYY”相关联地存储SIP URI“ccc.aaa@example.com”。另外,向SIP服务器106登记手持通话器设备70。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被存储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的情况下,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能够使用基部设备20经由PSTN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另外,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被存储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的情况下,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能够使用基部设备20来经由IP网络执行电话通信。而且,手持通话器设备80,即IP电话设备,能够经由IP网络来直接地执行电话通信,而无需通过基部设备20来中继。
(呼叫请求接收处理)
图6示出了由基部侧控制器22执行的呼叫请求接收处理的流程图。例如,IP电话设备120的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扩展网络10的SIP URI(基部设备20或者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的任何一个的SIP URI)来向扩展网络10发起电话呼叫。这样做时,将呼叫请求(INVITE(邀请))从IP电话设备120发送到SIP服务器106。该INVITE包括作为源的IP电话设备120的SIP URI和作为目的地的扩展网络10的SIP URI。SIP服务器106接收该INVITE。SIP服务器106存储(登记)扩展网络10的每个设备20、50、70的SIP URI与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的关联。实际上,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SIP URI与设备20、50、70的任何一个相关联的情况下,SIP服务器106根据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SIP URI指定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SIP服务器106使用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来作为其目的地来传送INVITE。结果,由基部设备20的IP网络接口26(参见图2)接收INVITE。按照上述处理,执行呼叫请求接收处理。
另外,另一电话设备180的用户可以通过向另一电话设备180内输入扩展网络10的PSTN电话标识信息(号码),来向扩展网络10发起电话呼叫。在这种情况下,从另一电话设备180向PSTN 174发送呼叫请求。结果,由PSTN接口34(参见图2)接收呼叫请求。也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呼叫请求接收处理。
而且,IP电话设备120的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SIP URI来向手持通话器设备80发起电话呼叫。在这种情况下,从IP电话设备120向SIP服务器106发送INVITE。该INVITE包括作为源的IP电话设备120的SIP URI以及作为目的地的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SIP URI。SIP服务器106存储(登记)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SIP URI与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IP地址的关联。根据该存储的信息,SIP服务器106可以根据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SIP URI指定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IP地址。SIP服务器106使用手持通话器设备80的IP地址作为其目的地来传送INVITE。结果,由手持通话器设备80接收INVITE。按照这一点,手持通话器设备80执行呼叫请求通知(输出振铃声音)。在于手持通话器设备80处执行呼叫开始操作的情况下,在手持通话器设备80和IP电话设备120之间建立用于呼叫的RTP(实时传送协议)通信会话。执行在手持通话器设备80和IP电话设备120之间的电话通信变得可行。手持通话器设备80能够经由IP网络而不经过基部设备20来执行电话通信。
基部侧控制器22确定呼叫请求是经由PSTN 174的还是经由因特网104的(S40)。通过确定哪个接口(26或者34)已经接收到呼叫请求来进行这种确定。在呼叫请求是经由PSTN 174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在S40作出“是”的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前进到S42。相反,在呼叫请求是经由因特网104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在S40作出“否”的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前进到图7的S70。
而且,将使用其中在S40从另一电话设备180接收到呼叫请求的示例来说明S42和之外的处理。在S42,基部侧控制器22从基部设备20的扬声器42(参见图2)输出振铃声音。另外,基部侧控制器22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每个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在接收到呼叫请求通知指令时,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每个(具体地,在对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情况下的手持通话器侧控制器52)执行呼叫请求通知。例如,每个手持通话器设备从扬声器60输出振铃声音。在执行呼叫请求通知(振铃声音的输出)的情况下,用户知道电话呼叫正在进入。
基部侧控制器22监视在基部手持通话器40和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任何一个处执行的呼叫开始操作(即叉簧键操作)(S44)。而且,在手持通话器设备的任何一个执行呼叫开始操作之前电话呼叫在另一电话设备180断开的情况下(在另一电话设备180执行挂机操作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停止输出基部设备20的扬声器42的振铃声音。另外,基部侧控制器22发送用于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每个处停止呼叫请求通知的指令。结果,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每个停止呼叫请求通知。
在用户拿起基部手持通话器40的情况下(即在基部手持通话器40被设置成摘机状态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在S44作出“是”的确定。另外,在呼叫请求通知期间操作叉簧键的情况下,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向基部设备20发送用于表示已经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信息。在基部设备20(无线接口24)接收到该信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在S44作出“是”的确定。而且,该信息包括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手持通话器设备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出于该原因,基部侧控制器22知道在哪个手持通话器设备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在S44的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停止从基部设备20的扬声器42输出振铃声音。另外,基部侧控制器22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每个发送用于停止呼叫请求通知的指令。
接着,基部侧控制器22在手持通话器和另一电话设备180之间构造呼叫已经建立的状态(S46),在所述手持通话器在S44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例如,在于S44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手持通话器设备是基部手持通话器40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从扬声器42经由PSTN网络174输出语音数据,并且向PSTN网络174发送经由麦克风44输入的语音数据。另外,例如,在于S44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手持通话器设备是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传送来自PSTN网络174的语音数据,并且向PSTN网络174传送来自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语音数据。
在于另一电话设备180处执行呼叫完成操作的情况下(在另一电话设备180执行挂机操作的情况下),另一电话设备180向扩展网络10发送预定命令。基部侧控制器22监视该预定命令的接收(S48)。在S48的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执行呼叫完成处理(S50)。例如,在于S44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手持通话器是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发送用于表示电话已经断开的信息。呼叫请求接收处理在S50结束的情况下结束。
另外,基部侧控制器22监视在于S44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手持通话器设备处将要执行的呼叫完成操作(S52)。例如,在于S44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手持通话器设备是基部手持通话器40的情况下,当基部手持通话器40返回到其原始位置时(执行挂机操作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在S52作出“是”的确定。另外,例如,在于S44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手持通话器设备是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情况下,当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执行呼叫完成操作时(执行挂机操作的情况下),手持通话器设备50向基部设备20发送用于表示已经执行了呼叫完成操作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在S52作出“是”的确定。在S52的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另一电话设备180发送预定命令(呼叫完成命令)(S54)。结果,呼叫请求接收处理结束。
接着,将说明在经由因特网104接收呼叫请求(即INVITE)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在经由因特网104接收到INVITE的情况下,在S40作出“否”的确定,并且执行图7的S70。通过给出其中已经接收到从IP电话设备120发送的INVITE的示例,将说明S70和之外的处理。
在S70,基部侧控制器22确定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的SIP URI是基部设备20的SIP URI 32b(参见图2)还是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的任何一个的SIP URI。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的SIP URI是基部设备20的SIP URI 32b的情况下,在S70作出“是”的确定,并且处理前进到S72。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的SIP URI是手持通话器设备50或者70的SIP URI的情况下,在S70作出“否”的确定,并且处理移动到图8的S110。
在S72,基部侧控制器22输出来自基部设备20的扬声器42(参见图2)的振铃声音。在此不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每个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接着,基部侧控制器22监视将要在基部手持通话器40执行的呼叫开始操作(即叉簧键操作)(S74)。在此处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200 OK。SIP服务器106向IP电话设备120传送200 OK。IP电话设备120在接收到200 OK时,向SIP服务器106发送确认(ACK)。SIP服务器106向扩展网络10(基部设备20)传送ACK。基部设备20接收ACK(S78)。结果,用于呼叫的RTP(实时传送协议)通信会话被建立(S80)。
被输入到IP电话设备120的语音数据被发送到SIP服务器106。SIP服务器106向扩展网络10(基部设备20)传送语音数据。基部侧控制器22经由扬声器42输出来自SIP服务器106的语音数据。另外,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被输入到麦克风44的语音数据。SIP服务器106向IP电话设备120传送所述语音数据。由此,能够在基部手持通话器40和IP电话设备120之间执行呼叫。
在已经在IP电话设备120执行了呼叫完成操作的情况下(在已经执行了挂机操作的情况下),IP电话设备120向SIP服务器106发送BYE(再见)。SIP服务器106向扩展网络10(基部设备20)传送所述BYE。基部设备20接收BYE。根据这一点,基部侧控制器22在S82作出“是”的确定,并且向SIP服务器106发送200 OK(S84)。SIP服务器106向IP电话设备120传送200 OK。结果,用于呼叫的RTP通信会话被断开,并且呼叫请求接收处理结束。
另外,基部侧控制器22监视将要在基部手持通话器40执行的呼叫完成操作(S86)。在此处的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BYE(S88)。SIP服务器106向IP电话设备120传送BYE。IP电话设备120在接收到BYE时,向SIP服务器106发送200 OK。SIP服务器106向扩展网络10(基部设备20)传送200 OK。基部设备20接收200 OK(S90)。结果,用于呼叫的RTP通信会话被断开,并且呼叫请求接收处理结束。
接着,将说明在经由因特网104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的SIPURI是手持通话器设备50或者70的SIP URI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即,将说明在S70的确定为“否”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在S70的确定为“否”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图8的S110。
在S110,基部侧控制器22从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参见图2)中的信息中指定与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的SIP URI相关联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例如,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的SIP URI是“bbb.aaa@example.com”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指定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XXX”(参见图3)。下面将通过给出其中已经在S110指定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的示例来说明该处理。
基部侧设备22确认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状态(S112)。具体地,基部侧控制器22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发送状态确认命令。手持通话器设备50在接收到状态确认命令时,向基部设备20发送用于表示其本身的状态(忙状态和等待状态等)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基部侧控制器22确定手持通话器设备50是否处于等待状态中(S114)。在此处的确定为“否”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486在此忙(S116)。SIP服务器106向IP电话设备120传送486在此忙。结果,IP电话设备120能够输出用于指示忙的声音。IP电话设备120的用户知道手持通话器设备50忙。呼叫请求接收处理在S116结束的情况下结束。
另一方面,在S114的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在S110所指定的手持通话器设备50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S118)。即,基部侧控制器22经由无线通信来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该呼叫请求通知指令包括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作为其目的地。即,在此的呼叫请求通知指令不被发送到手持通话器设备70和80。另外,不从基部设备20扬声器42输出振铃声音。手持通话器设备50在接收到呼叫请求通知指令时,执行呼叫请求通知(输出振铃声音)。用户由此知道已经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发起的电话呼叫。
基部侧控制器22监视将要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执行的呼叫开始操作(S120)。在于呼叫请求通知期间操作叉簧键的情况下,手持通话器设备50向基部设备20发送用于表示已经执行了呼叫开始操作的信息。基部侧控制器22在接收到该信息时,在S120作出“是”的确定。根据这一点,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200 OK(S 122)。SIP服务器106向IP电话设备120传送200 OK。IP电话设备120在接收到200 OK的情况下,向SIP服务器106发送ACK。SIP服务器106向扩展网络10(具体地为基部设备20)传送ACK。基部设备20接收ACK(S124)。结果,用于呼叫的RTP通信会话被建立(S126)。
被输入到IP电话设备120的语音数据被发送到SIP服务器106。SIP服务器106然后向扩展网络10(即向基部设备20)传送语音数据。基部侧控制器22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传送来自SIP服务器106的语音数据。结果,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用户由此能够听到来自IP电话设备120的语音数据。相反,由用户输入到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语音数据被发送到基部设备20。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传送来自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该语音数据。SIP服务器106向IP电话设备120传送该语音数据。结果,IP电话设备120的用户能够听到来自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语音数据。由此,可以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IP电话设备120之间建立呼叫。
在S126结束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图9的S140。基部侧控制器22监视BYE的接收(S140)。在此处的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200 OK(S142)。结果,用于呼叫的RTP通信会话被断开。基部侧控制器22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发送用于表示已经接收到BYE的信息(呼叫完成通知)(S144)。手持通话器设备50(手持通话器侧控制器52)从扬声器60(参见图4)输出预定声音。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用户知道电话呼叫已经被断开。呼叫请求接收处理在S144结束的情况下结束。
另外,基部侧控制器22监视将要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执行的呼叫完成操作(S146)。在此处的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BYE(S148)。基部设备20接收200 OK(S150)。结果,用于呼叫的RTP通信会话被断开,并且呼叫请求接收处理结束。
(呼叫请求发送处理)
接着,将说明在发起电话呼叫的情况下由基部侧控制器22执行的处理。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将说明在从手持通话器设备50经由因特网104发起电话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在经由因特网104从基部设备20或手持通话器设备70发起电话呼叫的情况下也执行相同的处理。将省略在经由PSTN 174从基部设备20或者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发起电话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的详细说明,因为可以使用已知的技术。
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分56(参见图4)来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内输入他希望呼叫的一方的SIP URI。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已经输入了IP电话设备120的SIP URI。在这种情况下,手持通话器设备50向基部设备20发送IP电话设备120的SIP URI和其本身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即手持通话器设备ID“XXX”)。基部侧控制器22在接收到该信息时,执行在图10的流程图内所示的处理。
基部侧控制器22从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中指定SIPURI“bbb.aaa@example.com”,其与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的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XXX”相关联。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INVITE,所述INVITE包括作为源的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和作为目的地的IP电话设备120的SIP URI(S170)。SIP服务器106存储(登记)IP电话设备120的SIP URI与IP电话设备120的IP地址的关联。出于该原因,SIP服务器106能够根据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的SIP URI指定IP电话设备120的IP地址。SIP服务器106使用IP电话设备120的IP地址作为目的地来传送INVITE。结果,由IP电话设备120接收到该INVITE。
而且,如果在S170的处理的执行已经结束与已经在S172或者S176作出“是”的确定之间的时间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执行呼叫完成操作,那么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IP电话设备120)发送取消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呼叫请求发送处理结束。
IP电话设备120在忙的同时接收到INVITE时,向SIP服务器106发送486在此忙。SIP服务器106向基部设备20传送486在此忙。根据这一点,基部侧控制器22在S172作出“是”的确定,并且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发送用于表示忙的信息(呼叫错误通知)(S174)。结果,手持通话器设备50(手持通话器侧控制器52)能够输出用于指示忙的声音。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用户知道IP电话设备120忙。呼叫请求发送处理在S174结束的情况下结束。
另一方面,IP电话设备120在等待的同时接收到INVITE时,执行呼叫请求通知。在IP电话设备120的用户执行呼叫开始操作的情况下,IP电话设备120向SIP服务器106发送200 OK。SIP服务器106向基部设备20传送200 OK。根据这一点,基部侧控制器22在S176作出“是”的确定,并且向SIP服务器106发送ACK。SIP服务器106向IP电话设备120传送ACK。结果,用于呼叫的RTP通信会话被建立(S180)。基部侧控制器22中继语音数据通信的点与图8的S126的处理相同。而且,因为S182-S192的处理与图9的S140-S150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该处理的详细说明。
已经详细说明了该实施例的电话网络系统2。在该系统2中,基部设备20产生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即非IP电话设备的SIP URI,并且向SIP服务器106登记这些SIP URI。基部设备20在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与SIP服务器106之间中继语音数据。结果,由此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可以经由因特网104执行电话通信。使用该实施例的技术使得非IP电话设备有可能用作IP电话设备。与其他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相同,用作IP电话设备的手持通话器设备80通过基部设备20经由PSTN 174执行电话呼叫。相反,在手持通话器设备80经由IP网络执行电话呼叫的情况下,该电话呼叫是在不通过基部设备20的情况下执行的。
另外,基部设备20对于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产生包括其本身的SIP URI的SIP URI。因为基部设备20的SIP URI是唯一的,因此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的SIP URI也是唯一的。由此可以防止多个相同的SIPURI被登记到SIP服务器106。
另外,在上面的系统2中,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向基部设备20的初始登记可以作为用于向SIP服务器106登记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的触发。在用户执行用于向基部设备20初始登记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的操作的情况下,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被自动登记到SIP服务器106。用户不必执行用于向SIP服务器106登记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的操作。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说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特征。在该实施例中,在基部设备2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存储的内容不同。图11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的所存储内容的示例。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能够存储多个关联信息230、232、234。各个关联信息230、232、234将手持通话器设备ID 210、SIPURI 212与端口号214关联。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关联信息230对应于手持通话器设备50,关联信息232对应于手持通话器设备70,并且关联信息234对应于手持通话器设备80。手持通话器设备ID 210和SIP URI 212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端口号214是能够在基部设备20使用的端口号。接着详细说明端口号214的存储。
(登记处理)
图12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因为S210到S216与图5的S10到S16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该处理的详细说明。在S214作出“否”的确定的情况下,处理移动到S224。而且,在下面以其中对于手持通话器设备50执行S224和之外的处理的示例来给出进一步的说明。S224的处理与图5的S22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接着,基部侧控制器22分配端口号(S226)。基部侧控制器22通过从未使用的端口中随机地选择一个端口而执行S226的处理。接着,基部侧控制器22向SIP服务器106发送REGISTER命令(S228)。上述的REGISTER命令包括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32a(参见图2)与在S226分配的端口号的关联,和在S224产生的SIP URI(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SIP服务器106关联地存储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32a与在S226确定的端口号的关联,和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
接着,基部侧控制器22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存储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和在S226分配的端口号(S230)。在该实施例中,“sssss”被存储为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端口号(参见图11)。而且,在对于手持通话器设备70执行S224和之外的处理的情况下,在S230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存储端口号“ttttt”(参见图11)。登记处理在S230结束的情况下结束。
而且,在基部设备20向SIP服务器106登记其本身的情况下,基部设备20向SIP服务器106发送其本身的IP地址32a与预定端口号(默认端口号)  的关联,和其本身的SIP URI 32b。在接收到该信息时,SIP服务器106关联地存储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32a与上述默认端口号的关联,和基部设备20的SIP URI 32b。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的SIP服务器106存储形成扩展网络10的设备20、50、70的每个的IP地址32a与端口号的关联。例如,在IP电话设备120向手持通话器设备50发起电话呼叫的情况下,SIP服务器106发送INVITE,所述INVITE具有基部设备20的IP地址32a与作为目的地的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端口号的关联。基部侧控制器22能够根据接收到INVITE的端口号从在手持通话器设备信息存储区域31内存储的信息中指定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XXX”。即,通过分析INVITE,基部侧控制器22能够指定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手持通话器设备ID“XXX”,而不指定在INVITE内包括的目的地的SIP URI。在该实施例中,有可能简化所述程序,因为当执行图7的S70和图8的S110的处理时不要求用于分析INVITE的处理。而且,通过向例如不同的端口分配手持通话器设备50和70,有可能即使当由一个手持通话器设备经由IP网络执行电话通信时,使用其他手持通话器设备经由IP网络执行电话通信。
如下给出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变化的示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部侧控制器22通过向手持通话器设备发送状态确认命令并且接收响应来确认图8的在S112中的手持通话器设备的状态。然而,基部设备20可以经常地监视手持通话器设备的状态。例如,在于手持通话器设备处执行用于发起电话呼叫的操作的情况下,基部设备20可以与该手持通话器设备相关联地存储忙状态。相反,在于该手持通话器设备处断开电话呼叫的情况下,基部设备20可以与该手持通话器设备相关联地存储等待状态。监视和存储各个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的状态使得可以在不在图8的S112内发送状态确认命令的情况下指定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基部设备20 SIP URI“aaa@example.com”之前添加字符(例如bbb)来在图5的S22产生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然而,基部侧控制器22可以通过向构成基部设备20的SIP URI的多个字符的中间部分添加字符来产生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例如,基部侧控制器22可以通过在“aaa”和“@example.com”之间添加字符来产生手持通话器设备50的SIP URI。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产生像“aaa.bbb@example.com”的SIP URI。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SIP服务器106来执行在基部手持通话器40和各个手持通话器设备50、70、80的任何一个与IP电话设备120之间的语音数据通信。然而,在已经建立了用于呼叫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可以不通过SIP服务器106而执行语音数据通信。例如,在基部手持通话器40与IP电话设备120之间建立用于呼叫的RTP通信会话的情况下,经由因特网104向扩展网络10(基部设备20)发送被输入到IP电话设备120的语音数据。另外,基部侧控制器22经由因特网104向电话设备120发送被输入到麦克风44的语音数据。由此,能够在基部手持通话器40与IP电话设备120之间执行呼叫。
在此,将给出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的概述。
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使用SIP(会话发起协议)来执行电话通信。也可以使用其他协议。例如,可以使用“H.323”、“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MEGACO(媒体网关控制)”。
在使用SIP的情况下,呼叫请求可以是INVITE。另外,200 OK可以是用于回复呼叫请求的肯定响应,并且486在此忙可以是用于回复呼叫请求的否定响应。
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其本身的设备处执行呼叫请求通知,并且在经由公共电话网络接收到呼叫请求的条件下向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相反,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经由IP网络接收到呼叫请求并且该呼叫请求的目的地是双网络电话设备的条件下,在其本身的设备处执行呼叫请求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不向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另外,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在经由IP网络接收到呼叫请求并且该呼叫请求的目的地是非IP电话设备的条件下,向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双网络电话设备可以不在其本身的设备处执行呼叫请求通知。
包括下面的配置(1)到(3)的IP电话设备也是有益的。
(1)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其被配置为产生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
(2)登记设备,其被配置为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IP电话设备的IP地址和由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产生的上述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
(3)语音数据传送设备,其被配置为向上述的非IP电话设备传送从上述的IP电话服务器发送的语音数据,并且用于向上述的IP电话服务器传送从上述的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语音数据。

Claims (5)

1.一种双网络电话设备,被配置为选择性地经由公共电话网络和经由IP电话网络来执行电话通信,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包括:
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被配置为产生非IP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所述非IP电话设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公共电话网络使用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来执行电话通信;
登记设备,被配置为向IP电话服务器登记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地址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
呼叫请求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IP电话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通知指令发送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呼叫请求包括作为呼叫请求目的地的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的条件下向所述非IP电话设备发送呼叫请求通知指令;
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接收被输入到所述非IP电话设备并且从所述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IP电话标识信息;
呼叫请求发送设备,被配置为向所述IP电话服务器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呼叫请求包括以下二者:作为呼叫请求目的地的、由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和作为呼叫请求源的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
响应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接收答复所述第二呼叫请求的响应;以及
语音数据传送设备,被配置为:向所述非IP电话设备传送从所述第一呼叫请求的所述呼叫请求源或者从所述第二呼叫请求的所述呼叫请求目的地发送的语音数据;以及在响应于由所述通知指令发送设备发送的所述呼叫请求通知指令而在所述非IP电话设备处操作呼叫开始操作的条件下,或者在由所述响应接收设备接收的所述响应是肯定响应的条件下,向所述第一呼叫请求的所述呼叫请求源或者向所述第二呼叫请求的所述呼叫请求目的地传送从所述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语音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络电话设备,其中
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被配置为产生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使得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包括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IP电话标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络电话设备,还包括:
第一存储设备,
其中,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被配置为产生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的IP电话标识信息,所述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公共电话网络使用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而执行所述电话通信,
所述登记设备被配置为:对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向所述IP电话服务器登记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所述IP地址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
所述第一存储设备被配置为:对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存储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指定信息的关联,
所述通知指令发送设备被配置为:识别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内与作为所述呼叫请求目的地的、在所述第一呼叫请求内包括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相关联的所述指定信息,并且向由所述被识别的指定信息指定的所述非IP电话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通知指令,
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非IP电话设备发送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和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指定信息,并且
所述第二呼叫请求包括以下二者:作为所述呼叫请求目的地的、由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和作为所述呼叫请求源的、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内与由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所述指定信息相关联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络电话设备,还包括:
端口号分配设备,被配置为向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分配唯一的端口号,所述多个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公共电话网络使用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而执行所述电话通信;以及
第二存储设备,
其中,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被配置为产生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
所述登记设备被配置为:对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向所述IP电话服务器登记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所述IP地址、分配给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端口号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
所述第二存储设备被配置为:对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每个,存储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分配给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端口号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指定信息的关联,
所述通知指令发送设备被配置为:识别在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内与在所述第一呼叫请求内包括的所述端口号相关联的所述指定信息,并且向由所述被识别的指定信息指定的所述非IP电话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通知指令,
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被配置为接收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和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指定信息,并且
所述第二呼叫请求包括以下二者:作为所述呼叫请求目的地的、由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和作为所述呼叫请求源的、在所述第二存储设备内与由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接收设备接收的所述指定信息相关联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网络电话设备,还包括:
设置信息获取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和/或所述非IP电话设备处操作预定操作的条件下,从所述非IP电话设备获取设置信息,其中,所述设置信息是用于经由所述公共电话网络来执行所述电话通信的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信息,
其中,在所述设置信息获取设备获取到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设置信息的条件下,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产生设备被配置为产生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并且所述登记设备被配置为向所述IP电话服务器登记所述双网络电话设备的所述IP地址与所述非IP电话设备的所述IP电话标识信息的关联。
CN2009101279162A 2008-05-29 2009-03-25 双网络电话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4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1359 2008-05-29
JP2008141359A JP4640448B2 (ja) 2008-05-29 2008-05-29 両網対応電話装置
JP2008-141359 2008-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4443A true CN101594443A (zh) 2009-12-02
CN101594443B CN101594443B (zh) 2012-05-30

Family

ID=4084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791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4443B (zh) 2008-05-29 2009-03-25 双网络电话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223950B2 (zh)
EP (1) EP2129087B1 (zh)
JP (1) JP4640448B2 (zh)
CN (1) CN10159444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003A (zh) * 2011-06-30 2013-02-06 尼尔森(美国)有限公司 监视移动互联网活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US9736136B2 (en) 2010-08-14 2017-08-15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mobile internet activity
US9762688B2 (en) 2014-10-31 2017-09-12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usage crediting in mobile devices
US10965765B2 (en) 2010-08-14 2021-03-30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mobile internet activity
US11423420B2 (en) 2015-02-06 2022-08-23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redit media presentations for online media distributions
US11510037B2 (en) 2013-03-15 2022-11-22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redit usage of mobile devic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01173B2 (en) 2013-03-15 2016-03-29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redit internet usage
JP5458209B1 (ja) * 2013-07-31 2014-04-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US9232365B1 (en) * 2013-08-27 2016-01-05 Sprint Spectrum L.P. Push-to-talk capacity enhanc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3251A1 (en) * 1996-10-23 2007-05-31 Riparius Ventures, Llc Remote internet telephony device
EP0999683A3 (en) 1998-11-02 2004-02-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1024813A (ja) 1999-07-08 2001-01-26 Canon Inc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US6728546B1 (en) * 1999-03-23 2004-04-27 Legerity, Inc. Computer peripheral base station for a cordless telephone
JP2002290472A (ja) * 2001-03-23 2002-10-04 E-Withyou Inc 通信接続先管理システム
US20030013411A1 (en) * 2001-07-13 2003-01-16 Memcorp, Inc. Integrated cordless telephone and bluetooth dongle
CN1426220A (zh) * 2001-11-10 2003-06-25 奈科达株式会社 因特网无绳电话
JPWO2003073714A1 (ja) 2002-02-27 2005-06-23 株式会社鷹山 ネットワーク電話システム
US20030235186A1 (en) 2002-06-25 2003-12-25 Park Sang Gyu Internet cordless phone
US7417980B2 (en) 2002-08-06 2008-08-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ternet telephone system
JP4207642B2 (ja) * 2002-09-30 2009-0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Ip電話装置およびip電話システム
AU2003253426A1 (en) 2002-08-06 2004-03-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p telephone apparatus and ip telephone system
US6931249B2 (en) * 2003-01-23 2005-08-1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arget-initiated handoff from a source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to a target non-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JP4124141B2 (ja) 2004-02-27 2008-07-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システム
US20080261603A1 (en) * 2004-06-02 2008-10-23 Sever Gil System for Optimizing Cellular Telephone Call Placement With Minimal User Overhead
JP4490830B2 (ja) * 2005-01-13 2010-06-30 株式会社東芝 Ip電話交換装置
WO2006107034A1 (ja) * 2005-04-04 2006-10-12 Softbank Bb Corp. Ip電話システム及びip電話方法
US20060227760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Rtx Telecom A/S Telephone for PSTN and internet
CA2572527A1 (en) 2005-12-30 2007-06-30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over a data network or the pstn using a hybrid cordless telephone device
US20070286174A1 (en) * 2006-06-09 2007-12-13 Brannan Michael H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ncorporatin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adapter functionnality into a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JP4724057B2 (ja) * 2006-06-22 2011-07-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処理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38429B2 (en) 2010-08-14 2022-09-06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mobile internet activity
US9736136B2 (en) 2010-08-14 2017-08-15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mobile internet activity
US10965765B2 (en) 2010-08-14 2021-03-30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mobile internet activity
CN105025081A (zh) * 2011-06-30 2015-11-04 尼尔森(美国)有限公司 监视移动互联网活动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17003A (zh) * 2011-06-30 2013-02-06 尼尔森(美国)有限公司 监视移动互联网活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5025081B (zh) * 2011-06-30 2019-05-03 尼尔森(美国)有限公司 监视移动设备的使用的方法
US12096322B2 (en) 2013-03-15 2024-09-17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redit usage of mobile devices
US11510037B2 (en) 2013-03-15 2022-11-22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redit usage of mobile devices
US9762688B2 (en) 2014-10-31 2017-09-12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usage crediting in mobile devices
US10798192B2 (en) 2014-10-31 2020-10-06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usage crediting in mobile devices
US11671511B2 (en) 2014-10-31 2023-06-06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usage crediting in mobile devices
US12095877B2 (en) 2014-10-31 2024-09-17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usage crediting in mobile devices
US10257297B2 (en) 2014-10-31 2019-04-09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usage crediting in mobile devices
US11423420B2 (en) 2015-02-06 2022-08-23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redit media presentations for online media distribu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29087A1 (en) 2009-12-02
CN101594443B (zh) 2012-05-30
JP2009290584A (ja) 2009-12-10
US8223950B2 (en) 2012-07-17
JP4640448B2 (ja) 2011-03-02
US20090296917A1 (en) 2009-12-03
US8654960B2 (en) 2014-02-18
EP2129087B1 (en) 2016-03-30
US20120257732A1 (en) 201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4443B (zh) 双网络电话设备
JP5332544B2 (ja) 呼制御装置、呼制御システム、呼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15191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527757B (zh) 电话设备
JP2005129982A (ja) ネットワーク、構内交換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マルチプロトコル通信端末制御方法
US7929521B2 (en) IP telephone device
JP2009246410A (ja) プロトコル変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通信システム
JP576990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JP2008236470A (ja) Ip電話端末及びip電話システム
JP4941369B2 (ja) 電話装置
US8437336B2 (en) Telephone device
JP5604729B2 (ja) Ip電話端末およびセッション確立方法
US8218747B2 (en) Telephone device
JP5311479B2 (ja) Sip対応交換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sip対応交換システム
JP2008141585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04222147A (ja) Ip電話の通信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179506B2 (ja) 通信端末
JP2004056775A (ja) VoIP電話システム
JP2009044398A (ja) 電話装置および電話機制御方法
JP2004135006A (ja) 親機電話端末装置および子機電話端末装置
JP2006261709A (ja) 転送電話方法と装置
JP2009044447A (ja) 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JP2011250086A (ja) 迷惑電話防止システム、迷惑電話防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