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8815A - 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08815A CN101408815A CNA200810211700XA CN200810211700A CN101408815A CN 101408815 A CN101408815 A CN 101408815A CN A200810211700X A CNA200810211700X A CN A200810211700XA CN 200810211700 A CN200810211700 A CN 200810211700A CN 101408815 A CN101408815 A CN 1014088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put equipment
- key top
- key
- lower house
- op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设备,其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输入信息,该输入设备包括壳体、检测单元和操作单元,所述壳体包括操作面,所述检测单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检测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所输入的滑动位置,所述操作单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其中,所述操作单元为凸形,该凸形从壳体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变厚并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与2007年9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246071、2008年2月1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33833以及2008年7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180806相关的主题,在此将这些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电话、移动终端装置、个人计算机(下文中称为PC)、笔记本型PC、家用系统电子装置以及它们的遥控器等的输入设备以及使用该输入设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户(操作者)通过使用带各种操作模式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某个目标,然后将各种内容放入移动终端装置,比如移动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中来使用。数码相机、移动终端装置等装置上都设有输入设备。作为输入设备,通常使用键盘、多方向滚轮键等输入单元以及通过包含显示单元而构成的触摸面板等等。
图1表示了相关技术中输入设备500的结构。图1所示的输入设备500包括:壳体501,转动操作单元(下文中称为“多方向滚轮键502”(JOGdial 502)),电路板503以及薄膜开关504。
输入设备500具有预定尺寸的壳体501,且在该壳体501侧部具有开口部505。多方向滚轮键502安装在电路板503上,所呈现的状态为多方向滚轮键502的键顶部从开口部505露出来。多方向滚轮键502为圆形,其套在轴506(转动轴线)上,从而被可转动地安装在电路板503上。除了其键顶部之外,多方向滚轮键502占用壳体501内的空间。
多方向滚轮键502还在其后表面上包含磁性材料,比如磁体等,但图中未示出。在电路板503上安装有两个霍尔IC 507,508,位于与磁性材料所产生的磁场互连的位置,并被分开预定角度,从而基于多方向滚轮键后表面上的磁性材料穿过霍尔IC 507,508的事实而允许输出两相转动检测信号。
此外,偏置元件(图未示)从电路板503向着壳体501外面偏置轴506。薄膜开关504被安装在电路板503上,该薄膜开关504与轴506的轴向平行相对,且当对抗偏置元件的偏置力而压入多方向滚轮键502时,可以导通或切断该薄膜开关504。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3-256120披露了一种与包含这种多方向滚轮键的输入设备有关的移动信息终端及其所使用的程序(见第2到3页及图1)。这种移动信息终端包括终端设备主体,位于终端设备主体上的显示单元,以及大致位于该终端设备主体中心部位的多方向滚轮键。该多方向滚轮键设置在离开所述显示单元的位置上。该多方向滚轮键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随着这种转动,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像也转动。此外,当沿着所述主体的方向向下推压该多方向滚轮键时,图像区域变化。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4-070505披露了一种与带振动的输入设备有关的、安装在空调或者音响设备之类的电子装置上的输入设备(见第5页和图3)。这种输入设备包括一种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同时具有转动开关、按动开关以及滑动开关的功能,且通过转动、滑动或按动该操作单元来选择操作项目和执行输入确定操作。有输入确定操作时会出现振动。
图2表示了相关技术的另外一种输入设备600的结构。图2所示的该输入设备600包括:非转动的键顶602,其具有平坦前表面。该输入设备600具有预定尺寸的壳体601和位于壳体601侧部的开口部605。键顶602可动地安装在电路板上,一部分键顶602从该开口部605露出来。键顶602这样安装:将其插入到壳体601的开口部605中,并使其非操作面对着壳体601内部。键顶602具有法兰606,且该法兰606围着开口部605并钩到壳体601的内部。这就防止了键顶602滑出开口部605。
电路板603设在键顶602之内,该电路板603设有薄膜开关604,通过该键顶602的压入操作可以导通或切断该薄膜开关604。在该键顶602的内侧依次布置着传感器613、推压片619、薄膜开关604和电路板603。推压片619被布置成位于传感器613和电路板603的侧部之间。当将具有平坦前表面的键顶602这样安装在壳体的侧部上时,与上述的多方向滚轮键相比,键顶602几乎不占用壳体内的空间。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平成02-230310披露了一种与输入设备的功能相关的菜单选择设备(见第2页和图1)。这种菜单选择设备包括项目选择器和项目输入单元。该项目输入单元设在项目选择器上,项目的选择和输入被分配给同一键,其构成为项目显示键和项目选择输入键并置。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5-063230披露了一种键顶从开口部露出来的输入设备(见第9页及图16)。这种输入设备在外壳的预定位置设有窗口,通过滑动操作从该窗口露出来的操作按钮来执行项目选择,但通过按压另一个操作按钮来执行换页、滚动等项目选择屏的转换等。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5-063227披露了一种输入设备(见第8页和图15)。这种输入设备在外壳的预定位置设有窗口,通过滑动操作从该窗口露出来的操作按钮来执行项目选择,但通过按压另一个操作按钮来变焦显示位于特定项目选择屏中的预定区域。
但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3-256120的移动信息终端中,显示单元和多方向滚轮键分开配置,展现给操作者的仅仅是机械结构所产生的触摸感觉,而实际状况是,可能根本没有触摸感觉。此外,除了键顶部,多方向滚轮键在壳体内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结果,在壳体内安装其他零部件的面积(空间)就减少了,这就阻碍了应用该输入设备的电子装置的小型化。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4-070505或平成02-230310中,通过将选自各种系统的触摸面板和显示单元组合起来而安装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输入设备,但当在显示单元上选择图标时,操作者并没有与该选择行为同步产生触摸感觉。
此外,通过将多个振动体和输入单元组合起来构成所述带有触摸感觉功能的输入设备时,在试图通过在输入操作面上执行线性接触操作而得到触摸感觉的情况下,不但制造工艺变得复杂,而且可能产生这样的情况:由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3-256120披露的结构为分开设置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包含了显示单元和选自各种系统的触摸面板的输入功能仅仅是简单的组合,因此当操作者在输入操作面上执行的接触操作速度不同时,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触摸感觉。其结果是,造成了电子装置的成本增加。
按照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5-063230和No.2005-063227,通过滑动操作从设置在外壳的预定位置处的窗口露出来的操作按钮来执行项目选择,但通过按压另一个操作按钮来进行换页、滚动等项目选择屏的转换。然而,这使得操作机制变得更复杂了,阻碍了操作单元的小型化和轻薄化等,还会使操作性能恶化或出现操作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其操作单元更小,操作性能更高,同时,减少操作故障,降低成本,还简化制造工艺。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输入设备,其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输入信息,该输入设备包括壳体、检测单元和操作单元,所述壳体包括操作面,所述检测单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检测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所输入的滑动位置,所述操作单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所述操作单元为凸形,该凸形从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变厚并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种输入设备中,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所输入的滑动位置输入信息时,除了响应于借助于操作输入设备的操作体的滑动操作而从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变厚的滑动感觉外,还可以具有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感觉。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jog tool)等,其结构不同于以往的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但得到类似于这种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操作感觉。此外,操作单元更加小型化,并改善操作单元的操作性能,从而可以减少操作故障,降低成本,并简化所述输入设备的制造工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输入设备,所述壳体具有操作面,所述输入设备设在所述壳体中并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输入信息;所述输入设备包括检测单元和操作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所述操作单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所述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所述操作单元为凸形,该凸形从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变厚并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种电子装置中,设置了本发明的第一种输入设备,因此,除了响应于借助于操作输入设备的操作体的滑动操作而从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变厚的滑动感觉外,还可以具有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感觉。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包含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的电子装置,该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结构不同于以往的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但得到类似于这种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操作感觉。此外,输入设备更加小型化,并改善了该输入设备的操作性能,从而可以减少操作故障,降低成本,并简化所述电子装置的制造工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输入设备,其包括壳体、检测单元和操作单元,所述壳体具有操作面,所述检测单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检测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所输入的滑动位置,所述操作单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所述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所述操作单元为凹形,该凹形从所述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通过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并且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而形成。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种输入设备中,当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输入信息时,除了响应于借助于操作输入设备的操作体的滑动操作而从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的滑动感觉外,还可以具有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感觉。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与第一种输入设备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结构相反的多方向滚轮工具。此外,操作单元更加小型化,并改善了操作单元的操作性能,从而可以减少操作故障,降低成本,并简化所述输入设备的制造工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电子装置。该第二种电子装置包含壳体和输入设备,所述壳体具有操作面,所述输入设备设在壳体上且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输入信息;所述输入设备包括检测单元和操作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在所述壳体中并检测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所输入的滑动位置,所述操作单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所述操作单元为凹形,该凹形从所述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通过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并且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电子装置中,设置了本发明的第二种输入设备,因此,除了响应于借助于操作输入设备的操作体的滑动操作而从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的滑动感觉外,还可以具有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感觉。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与第一种输入设备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结构相反的多方向滚轮工具。此外,输入设备更加小型化,并改善了输入设备的操作性能,从而可以减少操作故障,降低成本,并简化所述电子装置的制造工艺。
总之,本发明涉及的主题如上所述。但是,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部分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相关技术的输入设备500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显示相关技术的输入设备600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A和图3B是包含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的移动电话101的立体图,分别显示了移动电话101的结构。
图4是输入设备10的剖面图,显示了其内部结构。
图5是显示键顶14的凸出位置的尺寸设定示例的原理图。
图6是显示输入设备10的检测灵敏度的曲线图。
图7是显示输入设备10的位置检测示例的曲线图。
图8是显示输入设备10的操作区域示例的剖面图。
图9A和图9B是显示输入设备10中的滑动量Sx的设定示例的剖面图。
图10A到图10C是显示输入设备10的操作示例的原理图。
图11是显示输入设备10中的滑动量Sx的设定示例(固定值选择)的流程图。
图12是显示输入设备10中的滑动量Sx的另一设定示例(设定值可变)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0的剖面图,显示了其内部结构。
图14是从前侧观察时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的剖面图,显示了其结构。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输入设备30的分解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
图16是从上面观察时输入设备30的剖面图,显示了其结构和功能示例。
图1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输入设备40的剖面图,显示了其内部结构。
图1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50的剖面图,显示了其内部结构。
图1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60的剖面图,显示了其内部结构。
图20是显示输入设备60的变形例输入设备61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1是显示输入设备60的变形例输入设备62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70的剖面图,显示了其内部结构。
图23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80的剖面图,显示了其内部结构。
图24A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9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外观,图24B和图24C是显示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5A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外观,图25B和图25C是显示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6A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1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外观,图26B和图26C是显示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7A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2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外观,图27B和图27C是显示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8A和图28B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2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
图29是移动电话102的立体图,显示了拍摄时的操作示例。
图30A和图30B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3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
图31是移动电话103的立体图,显示了观看电视时的操作示例。
图32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5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
图33是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6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
图34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7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
图35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8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
图36A是显示了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90的外观示例的立体图,图36B是显示了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7A到图37C是显示了输入设备190的操作示例的原理图。
图38A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00的外观示例的立体图,图38B是显示了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9A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10的外观示例的立体图,图39B是显示了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40A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20的外观示例的立体图,图40B是显示了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41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3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2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4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3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5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4是显示了输入设备25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5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6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6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7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7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8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8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9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9是显示了移动电话101等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感觉反馈功能示例的框图。
图50A和图50B是显示触感#A和#B的振动图形示例的波形示意图。
图51A和图51B是显示加压力F和振动图形之间的关系(No.1)示例的示意图。
图52A和图52B是显示加压力F和振动图形之间的关系(No.2)示例的示意图。
图53是显示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1等中信息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图5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十实施例的移动电话80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5是图54所示移动电话800的A-A线剖面图,显示了移动电话800的内部结构。
图56是显示移动电话8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7A是显示键顶70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而图57B是其剖面图。
图58A是作为键顶变形例1的键顶71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而图58B是其剖面图。
图59A是作为键顶变形例2的键顶72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而图59B是其剖面图。
图60A是作为键顶变形例3的键顶73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而图60B是其剖面图。
图61A是作为键顶变形例4的键顶74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而图61B是其剖面图。
图62A是作为键顶变形例5的键顶75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而图62B是其剖面图。
图63A是作为键顶变形例6的键顶760的立体图,显示了其结构,而图63B是其剖面图。
图64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90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5是图64所示移动电话900的I-I线剖面图。
图66是显示移动电话9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7显示了键顶的销售示例的图。
图68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69是显示故障检测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70是按照速度来计算滚动量的流程图。
图71是按照加速度来计算滚动量的流程图。
图72A到图72C是显示在使用键顶时操作模式改变示例的示意图。
图73是按照速度计算滚动量的流程图。
图74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例的摄像机400的结构的立体图,其包含本发明的任何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设备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3A和图3B示出了设置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的移动电话101的结构。
图3A所示的移动电话101构成电子装置的一个例子并具有滑盖式壳体结构。移动电话101包括上壳体11a和安装有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的下壳体11b。例如,上壳体11a与下壳体11b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结合。如图3B所示,移动电话101使用操作面滑动壳体结构,使得上壳体11a覆盖下壳体11b上的操作面。
上壳体11a包括具有预定尺寸的显示单元29,显示单元29显示待机屏幕图像或者联络方电话号码等。将液晶监视器用于显示单元29。输入设备10设置在下壳体11b中。输入设备10包括在上部和侧部的操作面,且上部操作面包括配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18。
图4示出了输入设备10的内部结构。图4所示的输入设备10是用于借助于操作体,例如操作者的拇指(以下简称为“手指39a”)通过滑动操作来输入信息的设备。
除了[0]~[9]数字键、[*]键和[#]键等键以外,输入设备10还包括电路板17、传感器13和键顶14。在该实施例中,下壳体11b具有在预定位置上,例如在下壳体11b的左侧部操作面上的预定尺寸的开口部11c。
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17配置在下壳体11b内侧。传感器13设置在电路板17上,并且在用操作者的左手操作移动电话101的情况下,传感器工作,从而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等。可将滑动位置的加压力转换为静电电容并进行检测的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在安装了包括静电电容片的传感器13的情况下,传感器13检测操作者手指的滑动位置,输出位置检测信号。将日本专利公报No.3920833中描述的[指针移动方法]或者日本专利公报No.3909230中描述的[坐标输入设备]应用于上述静电电容片。
除了使用静电电容片,在传感器13中还可以使用利用压阻效应的压力检测片。压力检测片读取由滑动位置的加压力引起的电阻变化,并将该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可将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5-326293中描述的[力传感器、力检测系统和力检测程序]应用于上述压力检测片。当安装了包括压力检测片的传感器13时,通过检测操作者手指的滑动位置的压力来输出压力检测信号。
键顶14插入下壳体11b的左侧部操作面中开口的开口部11c中。键顶14构成操作单元的一个例子,它覆盖传感器1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并可以被沿下壳体11b的左侧部操作面滑动操作。例如,键顶14具有平坦状的非操作面和在非操作面周缘部上的法兰14a(法兰状部)。
键顶14被安装成这样的状态:键顶14的非操作面向下壳体11b内侧组合,并且法兰14a钩在下壳体11b左侧部的开口部11c周围的部分上,从而防止键顶14被拔出。键顶14具有凸形,该凸形从下壳体11b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变厚并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
在该实施例中,覆盖传感器13部分表面的键顶14的凸形形成为具有预定高度和宽度的圆弧。键顶14被沿圆弧的形状滑动操作。这样,对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从下壳体11b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以圆弧形状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以外,还能够给人以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以圆弧形状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因此,能够提供具有穹顶键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该工具具有与相关技术的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不同的新结构,并且能够获得与这种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类似的操作感觉。在检索各种信息时,例如当选择电话目录、选择文件以及放大缩小时,这种形状的键顶14可用作滚动键或者用于这些操作的确认键,还可以用作调整音量时的音量键等信息选择键。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14由不同于下壳体11b的材料的材料制成。这里,当用“A”表示构成键顶14的材料的表面粗糙度,用“B”表示构成下壳体11b的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时,将表面粗糙度“A”与表面粗糙度“B”之间的关系设为A<B。例如,将PC树脂、ABS树脂和它们的合成树脂等材料用于下壳体11b,而将铝(Al)及其合金等材料用于键顶14。总之,在构成键顶14的凸出部上,键顶14的表面粗糙度“A”小于下壳体11b的表面粗糙度“B”。上述凸出部可以由PC树脂、ABS树脂或它们的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在其前表面上可以涂覆有铝或者铝合金等材料。
当这样的材料构成键顶14时,与在下壳体11b的左侧部操作面中进行的滑动操作相比,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从左侧部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变厚且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因此能够利用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容易地选择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将通过传感器13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的检测区域设为宽于利用操作者手指39a在键顶14上进行滑动操作的操作区域。这样,对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就能够将夹着凸形键顶14的下壳体11b操作面的一部分和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包括在滑动操作区域中。因此能够将具有这种形状的键顶14设定为使检索各种信息时的滚动键的检索间距以及调整音量时的音量键等键的音量调整间距更宽。
图5示出了键顶14凸出位置的尺寸设定的例子。图5所示的阴影部形成凸弧形。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的线对应于侧部操作面“I”。该凸弧形是当画出与侧部操作面“I”相交的圆形时在侧部操作面“I ”的左侧形成的部分。此处,这个圆形的直径为φ,通过以圆形的原点“O”为基准,当凸弧形的顶部与凸弧形的边缘部之间形成的角度为θ时,凸弧形的圆弧角为2θ,并且在该实施例中,2θ=2×29.2°。此外,用“d”表示从侧部操作面“I”在左侧上凸出的凸弧形的凸出距离,用“l”表示凸弧形的滑动方向的凸出长度。
这样,当例如相对于侧部操作面“I ”设定直径φ=20mm且圆弧角2θ=58.4°的圆形时,就能够获得键顶14凸出位置的形状,露出部分的凸出距离d=1.3mm,凸出长度l=10.08mm且外周长l′=10.18mm。
需要说明的是,凸弧形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长“l′”可以用2π·φ·θ/360°计算得出。在该实施例中,在设定键顶14露出部分的外周长“l′”和通过滑动操作从传感器13获得的脉冲数的情况下,滑动距离在要从传感器13获得6个脉冲的情况下被设为1.7mm/脉冲。类似地,滑动距离在要获得5个脉冲的情况下被设为2.03mm/脉冲,在要获得4个脉冲的情况下被设为2.545mm/脉冲,在要获得3个脉冲的情况下被设为3.39mm/脉冲。
图6示出了输入设备10的检测灵敏度的例子。在图6中,横轴表示沿滑动方向的滑动位置,纵轴表示传感器13的检测灵敏度。在图6中,“X”是上起始部(第一边缘部)的位置,也就是当键顶14从下壳体11b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进行滑动操作时键顶14的凸弧形开始变厚的位置,“Y”是下端部(第二边缘部)的位置,也就是当键顶14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进行连续滑动操作时键顶14凸弧形停止变薄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传感器13的检测灵敏度,例如,在将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的情况下,在键顶14凸弧形的上起始部“X”的较近侧上能够获得恒定的检测灵敏度(最高灵敏度)。此外,当从上起始部“X”接近上起始部“X”与下端部“Y”之间的中央区域时,检测灵敏度降低,并在大约中央区域处变得最低。另外,当从中央区域向下端部“Y”接近时,检测灵敏度上升,在下端部“Y”以下时又可以获得恒定检测灵敏度(最高灵敏度)。这种键顶14的凸出距离“d”相对于滑动方向以二次函数改变。这就可以实现其检测灵敏度以二次函数变化而形成凹形(倒Ω形)的传感器13。
图7示出了输入设备10的位置检测的例子。在图7中,横轴表示与滑动操作相关的时间,纵轴表示传感器13的位置检测信息。在图7中,“X”是上述上起始部(第一边缘部)的位置,“Y”是下端部(第二边缘部)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当将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时,可以进行以下滑动操作:从键顶14的凸弧形的上起始部“X”的前侧起,以恒定滑动速度从下壳体11b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变厚,而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以及经过下端部“Y”而进行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传感器13的位置检测信息,能够获得上起始部“X”与下端部“Y”大致呈直线连接的位置信息。
根据该位置检测信息,当操作体在时刻t1经过上起始部“X”时,能够获得表示上起始部“X”的位置检测信息,而当操作体在时刻t2经过下端部“Y”时,能够获得表示下端部“Y”的位置检测信息。因而,通过使用传感器13,相对于与这种键顶14的滑动操作相关的时间,能够获得以线性函数变化的位置检测信息。
在相关技术的系统中,只利用位置检测信息值来判断操作体的滑动位置。然而,当使用输出图6和图7所示的检测灵敏度和位置检测信息的传感器13时,通过与位置检测信息值以及位置检测信息和检测灵敏度各自的时间变化率一起,对操作体的滑动位置和压入力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就能够对在显示单元29上显示的应用程序进行输入处理。因此,在输入设备10中组合有薄膜开关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无意中触摸到薄膜开关时出现操作故障等情况(见第三实施例)。
图8示出了输入设备10的操作区域的例子。在图8中,附图标记(1)表示输入设备10的操作区域和操作者手指39a的实际滑动范围;附图标记(2)表示键顶14的凸出区域(露出部分的凸出长度“l”);附图标记(3)表示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在该检测区域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嵌有静电电容片和压力检测片等。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输入设备10的可靠操作,设置成使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3)大于键顶14的凸出区域(2)。这是因为,如果考虑操作者手指39a在键顶14上进行滑动操作时的滑动轨迹,手指39a可能在键顶14的凸出区域(2)前后较宽的区域上行进。当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3)被设成较宽时,能够保证每个脉冲的移动量更大。
传感器13与控制单元15连接,在控制单元15中,对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速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速度调整显示单元29中的每个滚动图像29a,29b(见图3、图9A和9B)的显示间距。
图9A和图9B示出了输入设备10中的滑动量Sx设定的例子。在图9A所示的显示单元29上,显示通过传感器13检测到的、对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的滚动图像29a等。这个例子的滚动图像29a是利用与具有几个选择项目的显示字符选择等相关的应用程序进行的显示。在该滚动屏幕上,显示出了[大尺寸“GOOD DAY”]、[中尺寸“GOODDAY”]和[小尺寸“GOOD DAY”]的字符图标图像,并且进行操作使操作者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字符大小。字符图标图像[GOOD DAY]以逐渐减小的方式显示。
在该实施例中,将显示单元29的显示屏分成八个显示区域,并使用其中的四个显示区域来显示与显示字符选择相关的滚动图像29a。所显示的滚动图像29a的显示间距为P1。如果假设显示单元29的屏幕长度为“L ”[mm],则一个显示区域的长度约为L/8mm。例如,如果假设显示单元29的屏幕长度“L”为40mm,则一个显示区域的长度为5mm,显示间距P1也为5mm。对于显示间距P1=5mm的情况,在一个屏幕上可容纳的选择项目的数量“x”小于等于最大数量Max的情况下,例如将S1=4mm设为键顶14的滑动量Sx。
反之,在图9B所示的显示单元29中,滚动图像29b以显示间距P2显示。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了一种与图9A所示的显示间距P1相比,将图9B所示的显示间距P2设为P2=P1/2的情况。与同图9A中的显示字符选择等相关的应用程序的显示相比,此情况下的选择项目变得更多,并且假设了要从电话号码登记栏中搜索的联络方电话号码的输入处理。在该电话号码登记栏中,例如设置有诸如呼入登记、呼出登记和呼出频率等显示栏,并且电话号码与联络方姓名一起显示。
根据图9A所示的显示单元29的屏幕长度“L”的例子,可以将屏幕转换为图9B所示的一个显示区域的长度为2.5mm且显示间距P2为2.5mm的屏幕。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显示间距P2=2.5mm的情况,在一个屏幕上可容纳的选择项目的数量“x”超过最大数量Max的情况下,例如将S2=2mm设为键顶14的滑动量。因此,可以在键顶14的滑动操作中设定滑动量Sx,从而根据显示单元29的一个屏幕中显示的选择项目的数量将滑动量Sx设为Sx=S1,S2。当然,还允许根据传感器13的电检测区域(3)的长度和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全部数量来任意设定键顶14的滑动量Sx。
当以这种方式构成控制系统时,能够实现以下调整:在检索信息时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将显示单元中的滚动图像29b的显示间距Px设窄些;反之,在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将显示单元中的滚动图像29a的显示间距Px设宽些。因此,在存在多个信息检索对象的情况下,当远离目标滚动图像时,传送滚动图像使其大致跳过,而当接近目标滚动图像时,能够执行搜索从而缓慢地传送滚动图像。
图10A~图10C示出了操作输入设备10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在用操作者的左手操作输入设备10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凸弧形的键顶14,该凸弧形从下壳体11b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变厚并且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将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并且在该例子中,将利用传感器13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的检测区域设为宽于利用操作者手指39a在键顶14上进行滑动操作的操作区域。
在图10A中,首先,操作者将其左手拇指按压在输入设备10的操作区域(1)的上部上。接着,操作者手指39a从下壳体11b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滑动。这时,在下壳体11b中,变成操作者手指39a在传感器13中的检测区域(3)上滑动的状态。
当操作者通过操作者手指39a在键顶14的露出部分的凸出区域(2)上继续进行滑动操作时,操作者手指从上起始部“X”向上行进,到达图10B所示的键顶14的顶部区域。另外,当继续在凸出区域(2)进行滑动操作时,操作者的手指朝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下行进,到达图10C所示的键顶14的下端部“Y”。
在该实施例中,在进行图10A到图10C的滑动操作的过程中,传感器13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并将位置检测信号#S1输出到控制单元15。因此,对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从下壳体11b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以圆弧形状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以外,还能够给人以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以圆弧形状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另外,能够提供结构不同于相关技术的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并能获得与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类似的操作感觉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
图11示出了输入设备10中的滑动量Sx设定的例子(固定值选择)。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显示单元29的一个屏幕上可容纳的选择项目的数量“x”是最大数量Max以下的情况下,键顶14的滑动量Sx被设为S1=4mm,在一个屏幕上可容纳的选择项目的数量“x”超过最大数量Max的情况下,键顶14的滑动量Sx被设为S2=2mm。
通过这些设定条件,在图11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T1中,控制单元15等待各种应用程序的输入指令。这时,操作者进行操作,例如通过输入设备10发出显示滚动图像29b的输入指令,用于指定与具有几个选择项目的显示字符选择等相关的应用程序,以及与同显示字符选择等相关的应用程序显示相比具有更多选择项目的电话号码登记栏的应用程序等。当没有用于指定应用程序的输入时,控制单元15继续等待用于指定各种应用程序的输入指令。
当控制单元15中存在指定各种应用程序的输入时,操作转入到步骤ST2,在该步骤中,控制单元15判断在显示单元29的一个屏幕上是否存在形成选择项目的多个项目的滚动图像29a,29b等。关于此时的判断,检测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数量。根据图9A所示的滚动图像29a的显示例子,在显示单元29的一个屏幕上可以以5mm的显示间距显示最多数量Max为8的选择项目,且前述显示例子给出了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数量“x”是四个的情况。
在该判断结果中,当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数量“x”是最大数量Max以下时,操作转入到步骤ST3,在该步骤中,控制单元15将滑动量Sx设为S1=4mm,并对显示单元29进行控制从而显示选择项目。这时,显示单元29从控制单元15接收显示控制并显示图9A所示的滚动图像29a。随后,操作返回步骤ST1。
当上述选择项目的数量“x”超过最大数量Max时,操作转入到步骤ST4,在该步骤中,控制单元15将滑动量Sx设为S2=2mm,并对显示单元29进行控制从而转换选择项目的显示。这时,显示单元29从控制单元15接收显示控制并将其屏幕进行转换,例如从具有图9A所示的显示间距P1的滚动图像29a转换为具有图9B所示的显示间距P2的滚动图像29b。随后,操作返回步骤ST1。因此,对应于在显示单元29的一个屏幕上显示的选择项目的数量“x”,能够将键顶14的滑动操作的滑动量Sx设为S1或者S2。
图12示出了输入设备10中的滑动量Sx设定的另一个例子(设定值可变)。在该实施例中,将传感器13的电检测区域(3)的长度表示为Xs[mm]。
通过滑动量Sx的这些设定条件,在图12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T11中,控制单元15等待各种应用程序的输入指令。这时,操作者进行操作,例如通过输入设备10发出显示滚动图像29a,29b等的输入指令,用于指定与具有几个选择项目的显示字符选择等相关的应用程序,以及与同显示字符选择等相关的应用程序显示相比具有更多选择项目的电话号码登记栏的应用程序等。当没有用于指定应用程序的输入时,控制单元15继续等待各种应用程序的输入指令。
当控制单元15中存在指定各种应用程序的输入时,操作转入到步骤ST12,在该步骤中,控制单元15检测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全部数量“Ys”。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数量。例如,对存储有与应用程序相关的选择项目的存储器进行搜索,并读出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全部数量“Ys”。
随后,操作转入到步骤ST13,在该步骤中,控制单元15计算键顶14的滑动量Sx,并将其设在显示单元29中。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假设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全部数量为Ys,传感器13的电检测区域(3)的长度为Xs[mm],则控制单元15计算Xs/Ys的值,并将显示单元29中的滑动量Sx设为Sx=Xs/Ys。随后,操作返回步骤ST11。因此,根据传感器13的电检测区域(3)的长度Xs和在滚动方向上存在的选择项目的全部数量Ys,能够任意设定键顶14的滑动量Sx。
通过这种方式,在本发明的移动电话101的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然后,在借助于操作者手指39a通过沿一个方向的滑动操作来输入信息的情况下,对应于操作输入设备10的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从下壳体11b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以外,还能够给人以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
因此,能够提供结构不同于相关技术的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并能获得与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类似的操作感觉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另外,还能够使键顶14更小型并改善其操作性能,因此能够减小输入设备10的故障发生率、降低成本并简化制造工艺。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所示的将键顶14设置在下壳体11b左侧上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还允许将键顶14以及将在下面提到的其它键顶等操作单元设置在下壳体11b右侧的操作面上、下壳体11b上侧或下侧的操作面上以及前表面侧或后表面侧的操作面等操作面上。另外,还允许将操作单元设置在上壳体11a左侧或右侧的操作面上、上壳体11a上侧或下侧的操作面上以及前表面侧或后表面侧的操作面等操作面上。不言而喻,在将操作单元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1b的其他部位及上壳体11a的各个部位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0的内部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在图13所示的输入设备20上设置有扬声器36b,其具有构成振动体功能的作动器功能,扬声器36b针对传感器13检测到的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产生振动。对于扬声器36b,如图14所示,使用兼具扬声器功能的振动体。例如,扬声器36b安装在下壳体11b内侧部分上并靠近键顶14的配置位置。
图14示出了从前侧观察时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的结构。图14所示的扬声器36b除了具有扬声器功能外还具有能够启动触感的作动器功能。该扬声器36b可以应用在信息处理设备、移动电话或移动终端装置等设备中,当通过从用于输入项目选择的显示屏的内容中选择图标来输入信息时,这些设备会给操作者以触感。
扬声器36b包括壳体部6,并且在将多个部件置入壳体部6中之后,将盖构件1结合在壳体部6上。对于壳体部6的尺寸,其长度约为15mm,宽度约为5mm,高度约为3mm。盖构件1在预定区域上设置有开口部。在该实施例中,盖构件1具有四个开口部1a、1b、1c和1d,从而使声音从其中传出去。例如,可将树脂成型部件用于盖构件1。
在壳体部6中配置有轭5。轭5具有带底的圆柱状凹部5a,凹部5a配置为可以在壳体部6中自由移动。例如,轭5在壳体部6中被两个平坦型波形盘簧51,52可动地支撑着。
在该实施例中,盘簧51的一端与轭5的凹部5a的一个边缘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壳体部6的一个上边缘上。盘簧52的一端与轭5的凹部的另一个边缘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壳体部6的另一个上边缘上。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弹性支撑振动系统的弹性构件的形状被制成为平坦型波形。
在壳体部6中被可动支撑的轭5的底部上固定有磁体4(永磁体)。例如,将圆柱状的钕用于磁体4。在磁体4周围可动地配置有可动线圈3(音圈)。线圈3包括卷轴部。线圈3构成为可将音频信号和振动发生信号等信号供应到线圈3。
在线圈3的上述卷轴部的一侧上安装有振动板2,并且振动板2的外缘区域夹在盖构件1与壳体部6之间。此外,在壳体部6底面的外侧上设置有引出电极7a,7b,它们与壳体部6内部的线圈3连接。音频信号和振动发生信号等信号被输入给引出电极7a,7b。
另外,壳体部6具有例如两个开口部6a,6b,位于设置在壳体部6底面部的底面外侧上的两个引出电极7a,7b之间。在这两个开口部6a,6b之外,在壳体部6的底面上粘贴有网眼封闭件8a,8b。网眼封闭件8a盖住开口部6a,而网眼封闭件8b盖住开口部6b。这些网眼封闭件8a,8b所起的作用是保证壳体部6内部及外部的呼吸功能。
引出电极7a包括端子7c,引出电极7b包括端子7d,并且这两个端子在壳体部6的侧壁上与线圈3的引出线3a,3b连接。例如,从线圈3中拉出的一条引出线3a经过振动板2一侧的后表面到达外边缘部,然后从壳体部6的上边缘伸出到外部,接着在侧壁上向下移,最后到达端子7c并与引出电极7a连接。类似地,从线圈3中拉出的另一条引出线3b经过振动板2另一侧的后表面到达外边缘部,然后从壳体部6的上边缘伸出到外部,接着在侧壁上向下移,最后到达端子7d并与引出电极7b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带底的圆柱状凹部5a以外,轭5还包括左臂5b和右臂5c。在左臂5b和右臂5c的下表面上接合有重物9a,9b,其中,重物9a通过使用粘合剂接合在左臂5b的下表面上,重物9b通过使用粘合剂接合在右臂5c的下表面上。每个重物9a,9b的重量例如约为0.597g。每个重物9a,9b的厚度约为2mm,并且大致等于从左臂5b和右臂5c的各自的下表面到壳体部6底面的间距。重物9a,9b的下表面与壳体部6底面之间的间隙非常窄。这是因为在保证重物9a,9b重量的同时,要在线圈卷轴部的方向上保证轭5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行程(空间)。
以这种方式,第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0中安装了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因此在执行输入操作或者输入确定时,能够针对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通过扬声器36b产生振动,从而给操作者手指39a以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13所示的将键顶14设置在下壳体11b左侧上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b右侧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3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输入设备3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构成开关部的一个例子的薄膜开关25,这样对薄膜开关25进行操作,即通过键顶14的压入操作使薄膜开关25打开或/关闭。
相对于前面说明的输入设备20,图15所示的输入设备30中增加了矩形推压片19和半球形薄膜开关25。根据输入设备30,键顶14设置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
例如通过将PC(聚碳酸酯)树脂或PC+ABS树脂等材料注入具有凸弧形的模具中而模制成型的部件被用于键顶14。在该实施例中,模制成型键顶14,随后进行UV(紫外线)涂覆。例如,将用于提高耐磨性的溶液涂覆在键顶14的操作面上。然后,用紫外线照射从而使涂覆表面固化。因此,能够提高键顶14操作面的耐磨性。
此外,例如通过将PC树脂或PC+ABS树脂等材料注入具有开口部11c的模具中而模制成型的部件被用于下壳体11b。
在利用金属形成下壳体11b的情况下,使用铝板、镁板或者诸如SUS304等不锈钢板,并通过对这些板件中的一种进行冲压加工、拉深加工或者挤压加工,在预定位置上形成包括开口部的下壳体11b。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键顶14的非操作面指向下壳体11b内侧来组合键顶14,键顶14的边缘状法兰14a围着开口部11c钩在的下壳体11b内侧上。这能够防止键顶14从开口部11c滑出。
在键顶14的内侧依次配置着传感器13、推压片19、薄膜开关25和电路板17。传感器13例如与在操作面板38上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键的键顶阵列系统的操作面板38连续形成。操作面板38的各个键为矩形形状。操作面板38是这样形成的:例如,通过将硅树脂等注入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键的模具中形成硅橡胶,随后,将静电电容片或者压力检测片粘贴在上述硅橡胶上。推压片19被配置成夹在传感器13与电路板17侧部之间。对于电路板17,例如使用在柔性布线板上形成有金属圆顶并在其上部粘贴有防水和防尘片的板子。
在该实施例中,推压片19的长度大致等于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3)的长度。这是为了将静电电容片等传感器13以稳定的状态保持(装衬)在推压片19的平面上。在电路板17上安装薄膜开关25。薄膜开关25设置在键顶14的按压凸出下部的位置上,该薄膜开关25包括开关部25a和罩构件25b。开关部25a包括弹性构件和电极构件,罩构件25b包括绝缘构件。
例如,通过用手指39a等在与弹性构件的偏置力相对的方向上用力按压来打开薄膜开关25。当从薄膜开关25松开手指39a时,键顶14依靠弹性构件的偏置力附着在开口部11c周围的下壳体11b上。除了薄膜开关25以外,在电路板17上还安装着形成操作面板38的[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键的多个键开关。
图16示出了从上表面观察时输入设备30的结构和功能的例子。根据图16所示的输入设备30,大约在推压片19的中央区域上设置有凸出部19a。凸出部19a例如形成具有预定凸出长度的圆柱状,并被配置在可以利用凸出部19a的尖端部将电路板17的薄膜开关25按下的位置上,利用键顶14沿箭头方向进行压入操作。在图16中,电路板17上设置有印刷布线12,所述布线形成在薄膜开关25到控制单元15之间(见图8),然后电输送用于打开或关闭的开关信号。操作输入设备30的例子可以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输入设备30,通过键顶14、传感器13和推压片19按下的薄膜开关25被设置在电路板17的侧部上,在选择滚动图像29a,29b等的信息之后,对键顶14进行压入操作。因此,通过打开或关闭薄膜开关25,还能够将非转动型键顶14用作确定输入时的确认键。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16所示的将键顶14设置在下壳体11b左侧上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操作单元设置在下壳体11b右侧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4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输入设备40的内部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在图17所示的输入设备40上设置有具有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并且扬声器36b针对传感器13检测到的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产生振动。对于扬声器36b,使用图14所示的兼具扬声器功能的振动体。扬声器36b例如安装在输入设备40的下壳体11b的内侧部分上,并靠近键顶14的配置位置。对于其它部件,它们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部件类似,因此省略相关说明。操作输入设备40的例子可以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输入设备40,相对于第三实施例的输入设备30,还安装了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因此,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在执行输入操作或者输入确定时,能够针对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通过扬声器36b产生振动,从而给操作者手指39a以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17所示的将键顶14设置在下壳体11b左侧上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b右侧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5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50的内部结构。在该实施例中,用后来安装的凸出构件19c代替了推压片19。通过从先前说明的输入设备40中除去矩形推压片19,并代替推压片19配置凸出构件19c来构成图18所示的输入设备50。
在键顶14内侧依次配置着传感器13、凸出构件19c、薄膜开关25和电路板17。凸出构件19c被配置成夹在传感器13与电路板17侧部之间。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利用粘合剂将凸出构件19c粘贴在传感器13检测区域(3)的大约中央区域上。不言而喻,凸出构件19c还可以在传感器13的形成过程中一体模制成型。
在第三实施例中将静电电容片等传感器13装衬在推压片19的平面区域上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但在能够充分保持静电电容片等构件的平面的弯曲强度等性能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装衬构件。对于其它部件,它们与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部件类似,因此省略相关说明。操作输入设备50的例子可以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50,键顶14、传感器13和通过凸出构件19c按下的薄膜开关25被设置在电路板17的侧部上,在选择滚动图像29a,29b等的信息之后,对键顶14进行压入操作。因此,通过打开或关闭薄膜开关25,还能够将非转动型键顶14用作确定输入时的确认键。另外,可以在安装传感器13之后安装凸出构件19c,因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和部件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18所示的将键顶14设置在下壳体11b左侧上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b右侧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6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60的内部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具有凹形后表面的键顶141,用于代替具有平坦状后表面的键顶14,并且还设置有插入键顶后表面的推压片191,用具有凹形后表面的推压片191来代替推压片19。
根据图19所示的输入设备60,键顶141的操作面具有与图3~图18所示的键顶形状相同的凸弧形,但是其后表面呈凹形。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推压片191,使用形状为凸形从而能插入键顶141后表面的凹部中的部件。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以键顶141的内侧凹形模压成型的模具中,形成具有凸形的推压片191。在推压片191的大约中央区域上设置有与推压片19类似的凸出部91b。
此外,在输入设备60中,键顶141被设置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这时,类似于第三实施例,通过使非操作面指向下壳体11b内侧来组合键顶141,并且键顶141的边沿状法兰14a在开口部11c周围钩在下壳体11b内侧上。这能够防止键顶141从开口部11c滑出。
对应于键顶141内侧凹部的位置,依次安装着传感器13、推压片191、薄膜开关25和电路板17。推压片191的凸出部91b配置在能够按压薄膜开关25的位置上。推压片191沿传感器13配置在键顶141内侧的凹部上。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推压片191的长度约等于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3)的长度。关于薄膜开关25的功能,已经在第三实施例中作了说明,因此在这里省略相关说明。不言而喻,还可以设置未图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操作输入设备60的例子可以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60,键顶141、传感器13和通过推压片191按下的薄膜开关25设置在电路板17的侧部上,并且在选择滚动图像29a,29b等的信息后对键顶141进行压入操作。因此,通过打开或关闭薄膜开关25,还能够将后表面形成为凹形的非转动型键顶14用作确定输入时的确认键。在下壳体11b的内表面和电路板17之间难以保证充足空间(间隔距离)的情况下,这种结构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并且对输入设备60的紧凑性有实质贡献。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19所示的将键顶141设置在下壳体11b左侧上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141设置在下壳体11b右侧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图20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变形例输入设备61的内部结构。在此变形例中,键顶141设置在下壳体11b’的凹形操作区域IIb中。图20所示的输入设备61包括下壳体11b’,并且该下壳体11b’设置有凹形操作区域IIb。凹形操作区域IIb是与图19所示的下壳体11b相比对其操作面降低一个台阶而形成的孔区或者凹槽区域。
键顶141配置在凹形操作区域IIb中。例如,键顶141配置在与连接凹形操作区域IIb两端的虚线部分相比降低一个台阶的区域中,并且采用了一种键顶141的顶部区域不从下壳体11b’的操作面(侧面)凸出的结构。键顶141的操作面具有与图19所示的键顶形状相同的凸弧形,并且其后表面也形成凹形。
此外,在该例子中,薄膜开关25设置在电路板17上键顶141的按压凸出下部的位置上。该薄膜开关25与输入设备60的薄膜开关25具有类似的功能。另外,在该例子中,传感器13设置在推压片191上并且包括检测区域(3)’,然而通过在下壳体11b’上设置凹形操作区域IIb,检测区域(3)’被设置成稍微窄于输入设备60的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
在该例子中,由于薄膜开关25、凸出部91b和推压片191等部件设置在对应键顶141的按压凸出下部的位置上,因此在电路板17和下壳体11b’之间存在间隔距离α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推压片191和凸出部91b的结构、各自的形成例子和装配例子、它们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形成例子和装配例子都与图19所示的输入设备60类似,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以这种方式,根据变形例的输入设备61,下壳体11b’设置有凹形操作区域IIb,并且键顶141配置在与连接凹形操作区域IIb两端的虚线部分相比降低一个台阶的区域中,因此能够使用键顶141的顶部区域不从下壳体11b’的操作面(侧面)凸出的结构。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平坦的手触感的输入设备61,并且与输入设备60相比还能够提高下壳体11b’的侧面操作性能。
图21示出了作为输入设备61的另一变形例输入设备62的内部结构。在该变形例中,键顶141’设置在下壳体11b’的凹形操作区域IIb中,而薄膜开关25配置在不与键顶141’的按压凸出下部对应的位置上。
图21所示的输入设备62包括具有与图20所示的输入设备61类似的凹形操作区域II的下壳体11b’。键顶141’配置在凹部操作区域IIb中,而从键顶141’的后表面侧上略去图20所示的推压片191。
在该例子中,薄膜开关25设置在电路板17上以及不与键顶141’的按压凸出下部对应的位置上,例如,开口部11c以下的位置上。薄膜开关25与输入设备60的薄膜开关25具有类似的功能。除了具有图20所示的键顶141的形状,键顶141’还包括臂部191’和凸出部91b’,例如,键顶141’、臂部191’和凸出部91b’利用树脂模制成一体。
臂部191’沿下壳体11b’内壁从键顶141’(对应于键顶141)主体的一端延伸到薄膜开关25上。臂部191’的端部大约弯曲90°,并且凸出部91b’设置在臂部191’的端部上。与图20所示的键顶141不同,在键顶141’中,当按下键顶141’的顶部时,使臂部191’以预定支点部为基准被按下或垂下,从而改变臂部191’的状态。由于这种状态变化,可以对臂部191’的凸出部91b’进行操作而将薄膜开关25的上表面按下。
在该例子中,传感器13’包括检测区域(3)’,而下壳体11b’设置有与图20所示的输入设备61类似的凹形操作区域IIb,因此检测区域(3)’被设置成稍微窄于输入设备60的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当将图20所示的传感器13设置在推压片191上时,在该例子中,传感器13’从电路板17延伸到键顶141’的后表面侧。在电路板17上,类似于输入设备61那样设置印刷布线12,但通过将柔性的传感器片结构用于传感器13’,能够一体形成印刷布线12和传感器13’,因而能减少部件的数量。
此外,在键顶141’的按压凸出下部处配置有LED光源等发光元件93,可以从键顶141’后侧发出蓝光、红光或绿光等光线。从发光元件93发出的光能够被眼睛从键顶141’的中央区域接收到。通过使用这种发光结构,可以不使用光电导元件或对键顶141’具有光导功能的元件等。图47示出了使用光电导元件161的例子。
在该例子中,由于薄膜开关25、凸出部91b’和臂部191’等部件设置在不与键顶141’的按压凸出下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在电路板17和下壳体11b’之间存在间隔距离α2。输入设备61的间隔距离α1与输入设备62的间隔距离α2之间的差值为β=α1-α2,因此,即使在下壳体11b’上设置有凹形操作区域IIb的情况下,也可以制造更薄的输入设备62,因此能够实现移动电话等设备的高密度安装。
以这种方式,根据该变形例的输入设备62,键顶141’设置在下壳体11b’的凹形操作区域IIb中,并且通过臂部191’和凸出部91b’按下的薄膜开关25布置在电路板17上不与键顶141’的按压凸出下部对应的位置上,在选择滚动图像29a,29b等的信息以后,对键顶141’进行压入操作。
因此,通过打开或关闭薄膜开关25,还能够将后表面形成凹形的非转动型键顶141’用作确定输入时的确认键。当下壳体11b’的内表面与电路板17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间隔距离)时,这种结构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并且对输入设备62的紧凑性有实质贡献。
另外,可以在键顶141’的按压凸出下部处配置LED光源等发光元件93,与输入设备61的结构相比,无须使用光电导元件161或具有光导功能的元件等,就能够容易地向键顶141’照射光。
在该例子中,尽管描述了如图21所示的将键顶141’设置在下壳体11b’左侧上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b’右侧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7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70的内部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代替后表面为平面形的键顶14,下壳体11d与后表面为平面形的键顶142模制成一体。
图22所示的输入设备70包括带有后表面为平面形键顶的下壳体11d。根据下壳体11d,键顶142的操作面具有与图3~图18所示的键顶相同的凸弧形,但所述键顶的主体与下壳体11d模制成一体。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制作下壳体11d和键顶142的模具中,从而一体模制出带有凸弧形键顶142的下壳体11d。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压入薄膜开关25,使用键顶142可向下壳体11d的内部方向移动的结构。例如,将键顶142上起始部“X”的附近和键顶142下端部“Y”的附近处理为波纹形。只要将处理成波纹形的部分按照相应于构成下壳体11d的树脂材料的强度来设定就够了。因而使得键顶142的气密结构和压入结构相兼容。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键顶142的内侧顺序配置着传感器13、推压片19、薄膜开关25和电路板17。对于传感器13,使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过的传感器。推压片19配置为夹在传感器13与电路板17的侧部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薄膜开关25的结构和功能已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过,因此这里省略相关描述。不言而喻,还可设置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图未示)。关于操作输入设备70的例子可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70,代替后表面为平面形的键顶14,将下壳体11d与后表面为平面形的键顶142模制成了一体。因此,与第一~第六实施例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或141等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70的装配变得简单。因而,可提供防水性更好的输入设备70。
此外,在选择滚动图像29a或29b等的信息后可按下键顶142进行操作。因此,通过打开或关闭薄膜开关25,也可将形成有气密后表面的非转动型键顶142用作确定输入时的确认键。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22所示的将键顶142设置在下壳体11d左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142设置在下壳体11d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8
图23示出了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80的内部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代替后表面为平面形的键顶142,下壳体11e与具有凹形后表面的键顶143模制成一体。
图23所示的输入设备80包括带有凹形后表面的键顶143的下壳体11e。根据下壳体11e,键顶143的操作面具有与图3~图18所示的键顶形状相同的凸弧形,但所述键顶的后表面为凹形。在该实施例中,推压片191使用形成有凸形的部件,使得推压片191可插入键顶143后表面的凹部中。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制作键顶143的凹形内侧的模具中来形成带有凸形的推压片191。类似于推压片19,在推压片191的大致中心区域设置凸出部91b。
此外在输入设备80中,为了压入薄膜开关25,使用键顶143可向下壳体11e的内部方向移动的结构。例如,将键顶143上起始部“X”的附近和键顶142下端部“Y”的附近处理为波纹形。只要将处理成波纹形的部分按照相应于构成下壳体11e的树脂材料的强度来设定就够了。因而使得制成键顶143的气密结构和压入结构相兼容。
在键顶143内侧的凹部处顺序设置着传感器13、推压片191、薄膜开关25和电路板17。推压片191的凸出部91b配置在它能压到薄膜开关25的位置。推压片191沿着传感器13设置在键顶143内侧的凹部中。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推压片191的长度约等于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3)的长度。薄膜开关25的功能已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过,因此这里省略相关描述。不言而喻,还可设置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图未示)。关于操作输入设备80的例子可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80,代替后表面为平面形的键顶142,将下壳体11e与具有凹形后表面的键顶143模制成了一体。
因此,与第一~第七实施例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或141等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8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这就提供了防水性能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80。
此外,在选择了滚动图像29a或29b等的信息后可按下键顶143进行操作。因此,通过打开或关闭薄膜开关25,也可将形成有气密后表面的非转动型键顶143用作确定输入时的确认键。此外,当在下壳体11e的内表面与电路板17之间难以确保充足空间(间隔距离)时,这种结构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并且对输入设备80的紧凑性有实质贡献。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23所示的将键顶143设置在下壳体11d左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所述操作单元设置在下壳体11e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9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90的外观的例子,而图24B和图24C示出了输入设备90的内部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代替在第八实施例中描述的后表面为平面形的键顶143,将具有凹形后表面的键顶144与下壳体11f模制成一体。且省略了薄膜开关25和推压片191。
图24A所示的输入设备90包括带有凹形后表面的键顶144的下壳体11f。根据下壳体11f,如图24B所示,键顶144的操作面具有与图3~图18所示的键顶相同的凸弧形,但所述键顶的后表面具有凹形。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来形成具有部分凸形的下壳体11f,其中所述模具被制成为带有将成为键顶144的凸弧形。
在该实施例中,在键顶144内侧的凹部处设有传感器13。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4的输入设备9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置在下壳体11f的内侧且靠近键顶144的位置处,从而可给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在上述气密结构中,使用了将下壳体11f的一部分以凸弧形凸出的方法,但如图24C所示,还可以使用分别构造的下壳体11f′和凸弧形键顶144′的结构,并且键顶144′粘在下壳体11f′的侧面上。例如,利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方法将键顶144′粘接在下壳体11f′的侧面上。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4′的输入设备90′形成为气密结构。关于操作输入设备90、90′的例子可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90,代替在第七实施例中描述的后表面为平面形的键顶142,将具有凹形后表面的键顶144与下壳体11f模制成了一体。
因此,与第一~第六实施例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或141等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9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因而,可提供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90。当然,如图24C所示,还可以使用将凸弧形键顶144’粘在下壳体11f′的平侧面上的结构。当在下壳体11f′的内表面与电路板17之间难以确保充足空间(间隔距离)时,这种结构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并且对输入设备90、90′的紧凑性有实质贡献。需要说明的的是,通过省略薄膜开关25,可以省略键顶144、144′的上起始部“X”附近和键顶144、144′的下端部“Y”附近的波纹加工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24A所示的将键顶144等设置在下壳体11f左侧的情况,但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所述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f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0
图25A~图25C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0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代替在第九实施例中描述的凸弧形键顶144,将具有梯形前表面的键顶145与下壳体11g模制成一体。省略了薄膜开关25和推压片191。
图25A所示的输入设备100包括具有前表面为梯形而后表面为凹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g。根据下壳体11g,如图25B所示,键顶145的操作面具有不同于图3~图21所示键顶形状的梯形,而键顶145的后表面具有凹形。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来形成具有部分凸形的下壳体11g,所述模具被制成具有将成为键顶145的内侧梯形。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键顶145内侧的凹部处设置传感器13。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5的输入设备10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置在下壳体11g的内侧且靠近键顶145的位置处,从而可给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在上述气密结构中,使用了将下壳体11g的一部分以梯形凸出的方法,但如图25C所示,还可以使用分别构造下壳体11g′和梯形键顶145′的结构,并且键顶145′粘在下壳体11g′的侧面上。例如,利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方法将键顶145′粘接在下壳体11g′的侧面上。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5′的输入设备100′形成为气密结构。关于操作输入设备100、100′的例子可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0,代替在第九实施例中描述的凸弧形键顶144,将具有梯形前表面的键顶145与下壳体11g模制成了一体。
因此,与第一~第六实施例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或141等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10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因而,可提供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100。当然,如图25C所示,还可以使用梯形键顶145′粘在下壳体11g′的平侧面上的结构。当在下壳体11g′的内表面与电路板17之间难以确保充足空间(间隔距离)时(图未示),这种结构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并且对输入设备100、100′的紧凑性有实质贡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省略薄膜开关25,可以省略键顶145、145′的上起始部“X”附近和键顶145、145′的下端部“Y”附近的波纹加工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25A所示的将键顶145等设置在下壳体11g左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所述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g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1
图26A~图26C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10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代替在第十实施例中描述的梯形键顶145,将具有扁平圆盖形前表面的键顶146与下壳体11h模制成一体。省略了薄膜开关25和推压片191。
图26A所示的输入设备110包括具有前表面为扁平圆盖形而后表面为凹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h。根据下壳体11h,如图26B所示,键顶146的操作面为不同于图3~图23所示键顶形状的扁平圆盖形,而键顶145的后表面具有凹形。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来形成具有部分凸形的下壳体11h,所述模具被制成具有将成为键顶146的内侧扁平圆盖形。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键顶146内侧的凹部处配置传感器13。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6的输入设备11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置在下壳体11h的内侧且靠近键顶146的位置处,从而可给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在上述气密结构中,使用了将下壳体11h的一部分以扁平圆盖形凸出的方法,但如图26C所示,还可以使用分别构造下壳体11h′和扁平圆盖形键顶146′的结构,并且键顶146′粘在下壳体11h′的侧面上。例如,利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方法将键顶146′粘接在下壳体11h′的侧面上。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6′的输入设备110′形成为气密结构。关于操作输入设备110、110′的例子可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10,代替在第十实施例中描述的梯形键顶145,将具有扁平圆盖形前表面的键顶146与下壳体11h模制成了一体。
因此,与第一~第六实施例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或141等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11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因而,可提供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110。当然,如图26C所示,还可以使用将具有扁平圆盖形前表面的键顶146′粘在下壳体11h′的平侧面上的结构。当在下壳体11h的内表面与电路板17之间难以确保充足空间(间隔距离)时(图未示),这种结构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并且对输入设备110、110′的紧凑性有实质贡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省略薄膜开关25,可以省略键顶146、146′的上起始部“X”附近和键顶146、146′的下端部“Y”附近的波纹加工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26A所示的将键顶146等设置在下壳体11h左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所述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h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2
图27A~图27C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20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代替在第十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具有扁平圆盖形前表面的键顶146,将具有半圆柱圆顶形前表面的键顶147与下壳体11i模制成一体。省略了薄膜开关25和推压片191。
图27A所示的输入设备120包括具有前表面为半圆柱圆顶形而后表面为凹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i。根据下壳体11i,键顶147的操作面为不同于图3~图26所示键顶形状的半圆柱圆顶形。在该实施例中,当假设键顶147的宽度为“w”,而下壳体11i的高度为“h”时,建立w=h的关系。如图27B所示,键顶147的后表面具有凹形。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来形成具有部分凸形并且高度为“h”的下壳体11i,所述模具被制成带有将成为宽度为“w”的键顶147的内侧半圆柱圆顶形。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键顶147内侧的凹部处配置传感器13。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7的输入设备12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置在下壳体11i的内侧且靠近键顶147的位置处,从而可给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在上述气密结构中,使用了将下壳体11i的一部分以半圆柱圆顶形凸出的方法,但如图27C所示,还可以使用分别构造下壳体11i′和半圆柱圆顶形键顶147′的结构,并且将键顶147′粘在下壳体11i′的侧面上。例如,利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方法将键顶147′粘接在下壳体11i′的侧面上。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7′的输入设备120′形成为气密结构。关于操作输入设备120、120′的例子可参照图10。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20,代替在第十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扁平圆盖形键顶146,将具有半圆柱圆顶形前表面的键顶147与下壳体11i模制成了一体。
因此,与第一~第六实施例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或141等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12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因而,可提供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120。当然,如图27C所示,还可以使用将具有半圆柱圆顶形前表面的键顶147′粘在下壳体11i′的平侧面上的结构。当在下壳体11i的内表面与电路板17之间难以确保充足空间(间隔距离)时(图未示),这种结构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并且对输入设备120、120′的紧凑性有实质贡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省略薄膜开关25,可以省略键顶147、147′的上起始部“X”附近和键顶147、147′的下端部“Y”附近的波纹加工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27A所示的将键顶147等设置在下壳体11i左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所述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i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3
图28A和图28B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2的结构。
图28A所示的移动电话102构成了电子装置的一个例子,其包括滑动型翻盖机制(克拉姆方式,Cram manner)的壳体结构。移动电话102由上壳体11x和下壳体11y构成,且上壳体11x和下壳体11y通过铰链48(一个轴)可自由转动地接合在一起。第一~第十二实施例中描述的输入设备10~输入设备120应用到下壳体11y上。不言而喻,在第二~第十二实施例中描述的输入设备20~输入设备120的任何一个均可应用到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移动电话101上。
如图28B所示,移动电话102具有带操作面的盖合壳体结构,因而上壳体11x覆盖下壳体11y上的操作面。在该实施例中,在上壳体11x闭合的状态下,在上壳体11x的闭合面上设置尺寸小于显示单元29的监视器29a’,例如,当使用移动电话102的照相功能时,监视器29a’作为取景窗口部显示拍摄对象的图像。
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移动电话101相似,上壳体11x设有具有预定尺寸的显示单元29,在该显示单元29上显示出待机图像或联络方电话号码等。液晶监视器用于显示单元29。例如,下壳体11y上设有输入设备40,通过操作者手指39a对输入设备40进行滑动操作从而输入信息。
输入设备40包括在上部和侧部的操作面,在上部操作面上包括设有[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18。下壳体11y设有用于检测操作者手指39a滑动位置的传感器13。键顶14被设置为覆盖传感器13的部分或整个表面,并被沿下壳体11y的操作面滑动操作。键顶14被构造为包括从下壳体11y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变厚且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凸形(见图17)。
图29示出了利用移动电话102照相时的操作示例。如图29所示,在移动电话102下壳体11y的底面上设有照相机34。在该实施例中,当移动电话102处于所述操作面盖合壳体的状态下,利用移动电话102的照相功能对拍摄物体时,操作者用其左手39c拿着移动电话,使键顶14的操作面朝上。然后,操作者右手的食指39b可对键顶14进行变焦滑动操作或按下快门。键顶14不限于快门功能,也可用作图像的缩放处理或调节焦距等的各种调节键。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2中设置了本发明第一~第十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120中的任何一个,使得对于依靠操作移动电话102的操作者手指39b来完成的滑动操作而言,除了有从下壳体11y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以外,还有向着下壳体11y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此外,当进行快门操作时,通过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来提供触感。
因此,可提供与以往的可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不同结构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而所述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操作感觉与这种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相似。此外,可使移动电话102更小型化并改善其操作性能,因而可减少移动电话102的操作故障、降低成本以及简化制作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用移动电话102的音乐播放功能,监视器29a’被构造为乐曲选择窗口部,从而滚动显示乐曲标题的图像和音乐家姓名的图像等,也可依靠键顶14进行滚动操作或播放声音的音量调节。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28A所示的将键顶14等设置在下壳体11y左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所述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y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4
图30A和图30B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3的结构。
图30A所示的移动电话103构成了电子装置的一个示例并包括两轴铰接型翻盖机制的壳体结构。移动电话103包括上壳体11x′和下壳体11y′,且上壳体11x′和下壳体11y′通过两个铰链48a和48b(两个轴)可自由转动地接合在一起。与第十三实施例相似,铰链48a将上壳体11x′与下壳体11y′接合并可自由地打开或闭合。铰链48b配置为垂直于铰链48a,并将上壳体11x′与下壳体11y′可转动地接合起来。第一~第十二实施例中描述的输入设备10~120的任何一个均可应用到下壳体11y′上。
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移动电话101相似,上壳体11x′设有具有预定尺寸的显示单元29,在该显示单元29上显示出待机图像或联络方电话号码等。液晶监视器用于显示单元29。对于移动电话103,使用操作面的第一盖合壳体结构时,监视器29a’朝上的上壳体11x′覆盖下壳体11y′上的操作面(如图28B),而使用如图30B所示的操作面的第二盖合壳体结构时,显示单元29朝上的上壳体11x′覆盖下壳体11y′上的操作面。
在该实施例中,在显示单元29朝上的上壳体11x′闭合的状态下,监视器29a′构成上壳体11x′的闭合面。例如,当使用移动电话103的单段(one-segment)电视功能时,显示单元29作为电视接收屏显示广播节目。例如,下壳体11y′设置有输入设备40,该输入设备40根据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来输入信息。
输入设备40包括在上部和侧部的操作面,在上部操作面上包括设有[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18。下壳体11y′设有用于检测操作者手指39a滑动位置的传感器13。键顶14被设置为覆盖传感器13的部分或整个表面,并被沿下壳体11y′的操作面滑动操作。键顶14被构造为从下壳体11y′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变厚且向着该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凸形(见图17)。
图31示出了利用移动电话103观看广播节目时操作的例子。在图31所示的移动电话103中,移动电话103处于操作面的第二盖合壳体结构的状态,当通过使用移动电话103的电视接收功能接收广播节目时,将所述移动电话放置在桌子等上(图未示),使得键顶14的操作面朝上。这使得键顶14被用于通过操作者右手的食指等进行频道选择的滑动操作或设定频道选择的确定等。除了用作频道选择键,键顶14也可用作音量调节键。当然,当给另一方打电话时、当接另一方电话时或当收发邮件时,键顶14也可用作字符输入操作键或输入备用选择确认键。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3中设置了本发明第一~第十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120中的任何一个,因而对于依靠操作移动电话103的操作者的食指39b来完成的滑动操作而言,除了有从下壳体11y′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以外,还有向着该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此外,当进行频道选择确认操作时,可通过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来提供触感。
因此,提供了与以往的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结构不同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而所述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操作感觉与这种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的相似。此外,可使移动电话103更小型化并改善其操作性能,因而可减少移动电话103的操作故障、降低成本以及简化制作工艺。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0A和30B所示的将键顶14等设置在下壳体11y′左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所述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y′右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5
图32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5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代替第一~第十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具有多种形状并配置在壳体侧面的键顶14、141~146,将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键顶148与下壳体11j的操作面板18模制成一体。
图32所示的输入设备150包括具有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键顶的下壳体11j。下壳体11j的上部制作成操作面,而在所述上部操作面上包括了配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18。根据下壳体11j,键顶148的操作面以不同于图3~图26所示的键顶形状的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凸出。键顶148具有预定的高度和宽度。下壳体11j的键顶148内侧的结构,可使用图22、图23或图24B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22、图23或图24B)。
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来形成下壳体11j,从而在所述下壳体形成部分凸形,所述模具被制成带有将成为键顶148的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并带有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8的输入设备15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置在下壳体11j的内侧并靠近键顶148的位置上,从而可给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148沿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进行滑动操作。因而,相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有从下壳体11j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有以凸弧形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50,将下壳体11j的操作面板18与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键顶148模制成一体。因此,可提供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150。此外,与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键顶148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以及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分开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15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2所示的将键顶148设置在下壳体11j前表面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148设置在下壳体11j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6
图33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6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代替第一~第十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多种形状并配置在壳体侧面的键顶14、141~146,将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键顶149与下壳体11k的操作面板18模制成一体。
图33所示的输入设备160包括具有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键顶的下壳体11k。下壳体11k的上部制作成操作面,而在所述上部操作面上包括配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18。根据下壳体11k,键顶149的操作面以不同于图32所示的键顶形状的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凸出。键顶149具有预定的高度和宽度。所述下壳体11k的键顶149内侧的结构,使用如图22、图23或图24B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22、图23或图24B)。
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下壳体的模具中来形成下壳体11k,从而在所述下壳体形成部分凸形,所述模具被制成带有将成为键顶149的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并带有将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49的输入设备16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置在下壳体11k的内侧并靠近键顶149的位置上,从而可给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149沿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进行滑动操作。因而,相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有从下壳体11k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有以凸弧形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60,将下壳体11k的操作面板18与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键顶149模制成一体。因此,可制成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160。此外,与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键顶149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以及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分开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16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3所示的将键顶149设置在下壳体11k前表面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对于将键顶149设置在下壳体11k后表面侧的情况,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7
图34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7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代替第一~第十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多种形状并配置在壳体侧面的键顶14、141~146,将带十字的球状凸形键顶151与下壳体11m的操作面板18模制成一体。
图34所示的输入设备170包括具有带十字的球状凸形键顶的下壳体11m。下壳体11m的上部制作成操作面,而在所述上部操作面上包括配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18。根据下壳体11m,键顶151的操作面以不同于如图33所示的键顶形状的带十字的球状凸形凸出。所述下壳体11m的键顶151内侧的结构,使用如图22、图23或图24B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22、图23或图24B)。
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下壳体的模具中来形成下壳体11m,从而在所述下壳体形成部分凸形,所述模具被制成带有将成为键顶151的带十字的球状凸形,并带有将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51的输入设备17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置在下壳体11m的内侧并靠近键顶151的位置上,从而可给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151的带十字的球状凸形具有图32所示的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与图33所示的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交叉的形状。键顶151沿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滑动操作或/和沿与横条相交的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滑动操作。因而,相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有从下壳体11m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带单横条的球状凸形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有以凸弧形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此外,相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有从下壳体11m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带单竖条的球状凸形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有以凸弧形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70,将下壳体11m的操作面板18与带十字的球状凸形键顶151模制成一体。因此,可制成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170。此外,与带十字的球状凸形键顶151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以及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分开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17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此外,得到与以往的十字键不同的结构并且得到与以往的十字键的操作感觉大致相似的操作感觉,并可将带十字的球状凸形键顶151应用为用于选择信息的信息选择键。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4所示的将键顶151设置在下壳体11m前表面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151设置在下壳体11m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8
图35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8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代替第一~第十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多种形状并配置在壳体侧面的键顶14、141~146,将半球凸形键顶152与下壳体11n的操作面板18模制成一体。
图35所示的输入设备180包括具有半球凸形键顶152的下壳体11n。下壳体11n的上部制作成操作面,而在该上部所述操作面上包括配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18。根据下壳体11n,键顶152的操作面以不同于图34所示的键顶形状的半球凸形凸出。所述下壳体11n的键顶152内侧的结构,使用如图22、图23或图24B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22、图23或图24B)。
例如,通过将树脂封入下壳体的模具中来形成下壳体11n,从而在所述下壳体形成部分凸形,所述模具被制成带有将成为键顶152的半球凸形,并带有将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因而,可将包括键顶152的输入设备18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置在下壳体11n的内侧并靠近键顶152的位置上,从而可给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152形成具有预定高度和宽度的半球凸形。键顶152沿半球凸形的一条轨道滑动操作或/和沿与该轨道相交的半球凸形的另一条轨道滑动操作。
因而,相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有从下壳体11m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以弧形沿半球凸形的一条轨道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有以弧形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此外,除了从下壳体11m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以弧形沿与该轨道相交的半球凸形的另一条轨道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有以弧形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80,将下壳体11n的操作面板18与半球凸形键顶152模制成一体。因此,可制成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180。此外,与半球凸形键顶152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以及符号[#]键等的操作面板分开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180的装配变得更简单。此外,得到与以往的十字键不同的结构并且得到与以往的十字键的操作感觉大致相似的操作感觉,并可将半球凸形键顶151应用为用于选择信息的信息选择键。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利用上述键顶141~143以及键顶148~152实现第一实施例的键顶14的功能,并且可以利用键顶144~147实现除薄膜开关功能之外的第一实施例的键顶14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5所示的将键顶152设置在下壳体11n前表面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152设置在下壳体11n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19
图36A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90的外观的例子,而图36B示出了输入设备190的内部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代替第九实施例中描述的凸弧形键顶144,将凹弧形键顶244与下壳体11o模制成一体。省略了薄膜开关25和推压片19。当将薄膜开关25应用于输入设备190时,只要将压力检测片用于传感器13来代替静电电容片就够了。
图36A所示的输入设备190包括下壳体11o,下壳体11o带有在后表面具有凸形的键顶。根据下壳体11o,对于键顶244的操作面,其后表面具有如图36B所示的凸形。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244的凹弧形形成了具有预定深度和孔径宽度的底部倒凸弧。例如,键顶244具有从下壳体11o的操作面的一边起沿滑动方向向下挖并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凹形。为了得到这样的形状,可以通过将树脂注入到带成为键顶244的具有倒凸弧形状的模具中来形成具有凹形部分的下壳体11o。在覆盖传感器13部分或整个表面的区域中形成键顶244。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键顶244的凹部的内侧设置传感器13,传感器13进行工作从而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并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来输出位置检测信号。除静电电容片外,将压力检测片用于传感器13并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的压力来输出压力检测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244操作面由不同于下壳体11o的材料的材料构成,并且当用“A”表示构成键顶244的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而用“B”表示构成下壳体11o的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时,在表面粗糙度A与表面粗糙度B之间设定A<B这样的关系。由于这样的构造,与在下壳体11o的操作面上的滑动操作相比,可平滑地进行自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并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并可通过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容易地选择信息。因而,可将包括键顶244的输入设备190形成为气密结构。
沿下壳体11o的操作面滑动操作键顶244,并沿下壳体11o的凸底弧形状滑动操作键顶244,这样,相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有从下壳体11o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以弧形沿滑动方向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出现以弧形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感觉。因此,可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结构相反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这种形状的键顶244在检索多种信息时可作为滚动键,而在调节音量时可作为音量键等信息选择键。
此外,还可在下壳体11o的内侧并靠近键顶244的位置设置如图14所示的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并且在输入确定时,针对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可通过振动体产生振动,由此能够为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
图37A~37C示出了输入设备190的操作示例。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传感器13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的检测区域(3)被设定为宽于被操作者手指39a滑动操作的键顶244中的凹部区域(2)。
在该实施例中,输入设备190由左手操作并且使用的键顶244为凹形,该凹形为从下壳体11o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向下挖,并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将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引用示例为,传感器13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的检测区域被设定为宽于依靠操作者手指39a滑动操作键顶244的操作区域的情况。
在图37A中,首先,操作者将左手拇指按在输入设备190的操作区域(1)的上部。接着,操作者手指39a自下壳体11o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滑动方向滑动。此时,在下壳体11o中,操作者手指39a在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3)上滑动。
当操作者手指39a在键顶244的暴露部的凹部区域(2)中继续滑动操作时,如图37B所示,操作者手指从朝下起始部“X”向下走,到达键顶244的孔底区。此外,当继续在凹部区域(2)中进行滑动操作时,如图37C所示,操作者手指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到达键顶244的朝上的端部“Y”。
在该实施例中,当进行了图37A~图37C的滑动操作后,传感器13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从而将位置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15。因而,相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从下壳体11o的操作面的一部分以弧形沿滑动方向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出现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弧形滑动操作感觉。此外,可提供与以往的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结构不同的非转动型侧面滚轮工具等,并以此得到这样的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中所没有的独特操作感觉。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十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90,代替第九实施例中描述的凹形后表面的键顶144,将凸弧形后表面的键顶244与下壳体11o模制成了一体。
因此,与在第一~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141等的方法相比,在移动电话等中装配输入设备190变得更简单。此外,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3)被设定为宽于键顶244的凹部区域(2),以使得在滑动操作区域中可包括下壳体11o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和操作面的另一部分,操作面的这两部分夹住操作者手指39a滑动操作的凹弧形键顶244。因而,可提供包括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190的移动电话等。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6所示的将键顶244设置在下壳体11o的右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o的左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0
图38A和图38B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00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代替第十九实施例中描述的凹弧形键顶244,将倒梯形凹形键顶245与下壳体11p模制成一体。省略了薄膜开关25和推压片19。当将薄膜开关25应用于输入设备200时,只要将压力检测片用于传感器13来代替静电电容片就行。
图38A所示的输入设备200包括下壳体11p,下壳体11p带有前表面为倒梯形凹形和后表面为凸形的键顶。根据下壳体11p,键顶245的操作面为与图3~图37所示的键顶形状不同的倒梯形凹形,并且其后表面为如图38B所示的凸形。例如,通过将树脂注入到下壳体11p的模具中来形成具有凹形部分的下壳体11p,该模具带有将成为键顶245内侧倒梯形。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键顶245的凹部的内侧设置传感器13。因而,可将包括键顶245的输入设备200形成为气密结构。键顶245沿凹形滑动,所述凹形从下壳体11p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并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此外,还可在下壳体11p的内侧并靠近键顶245的位置设置如图14所示的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该扬声器36b为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设备200的操作示例请参照图37。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二十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00,代替第十九实施例中描述的凹弧形的键顶244,将倒梯形凹形键顶245与下壳体11p模制成一体。
因此,与在第一~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141等的方法相比,装配输入设备200变得更简单。因而,可制成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0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省略薄膜开关25,可省略在键顶245的朝下的起始部“X”附近和朝上的端部“Y”附近的波纹加工工艺。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8所示的将键顶245设置在下壳体11p的右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p的左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1
图39A和图39B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10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代替第二十实施例中描述的倒梯形凹形键顶245,将长凹形键顶246与下壳体11q模制成一体。省略了薄膜开关25和推压片19。当将薄膜开关25应用于输入设备200时,只要将压力检测片用于传感器13来代替静电电容片就行。
图39A所示的输入设备210包括下壳体11q,下壳体11q带有前表面为长凹形且后表面为凸形的键顶246。根据下壳体11q,键顶246的操作面为与图3~图38所示的键顶形状不同的长凹形,并且其后表面为如图39B所示的凸形。例如,通过将树脂注入到下壳体11q的模具中来形成具有凹形部分的下壳体11p,该模具带有将成为键顶246的长凹形。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键顶246的凹部的内侧设置传感器13。因而,可将包括键顶246的输入设备210形成为气密结构。输入设备210由左手操作并且键顶246沿凹形滑动操作,所述凹形从下壳体11q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并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此外,还可在下壳体11q的内侧并靠近键顶246的位置设置如图14所示的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该扬声器36b为操作者手指39a提供触感。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设备210的操作示例可参照图37。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二十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10,代替第二十实施例中描述的倒梯形凹形键顶245,将长凹形的键顶246与下壳体11q模制成了一体。
因此,与在第一~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设置键顶14、141等的方法相比,装配输入设备210变得更简单。因而,可提供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1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省略薄膜开关25,可省略在键顶246的朝下的起始部“X”附近和朝上的端部“Y”附近的波纹加工工艺。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如图39A和图39B所示的将键顶246设置在下壳体11q的右侧的情况,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置在下壳体11q的左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2
图40A和图40B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20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下壳体11r与代替了第二十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长凹形键顶246的反向半圆柱形键顶247模制成一体。省去了薄膜开关25和推压片19。通过键顶247实现压入功能时,只要用压力检测片代替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247就行。
图40A所示的输入设备220包括具有呈反向半圆柱形且其后表面呈凸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r。根据该下壳体11r,键顶247的操作面呈反向半圆柱形,这与图3至图39所示的键顶形状不同。在该实施例中,当以“w”表示键顶247的宽度,以“h”表示下壳体11r的高度时,则形成w=h的关系。如图40B所示,键顶247的后表面呈凸形。例如,通过将树脂注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而形成带凹形部的高度为“h”的下壳体11r,其中该模具被制为具有将成为宽度为“w”的键顶247的反向半圆柱形。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传感器13布置在键顶247的凹部的内侧上。因此,可以将包括键顶247的输入设备220形成为气密结构。沿着凹形滑动操作键顶247,该凹形是从下壳体11r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向下并且向着下壳体11r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而挖成。另外,如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在下壳体11r的内侧且靠近于键顶247的位置处,能给操作者手指39a带来触感。需要指出的是,输入设备220的操作例子请参考图37。
这样,根据第二十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20,下壳体11r与代替了第二十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长凹形键顶246的反向半圆柱形键顶247模制成一体。
因此,与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将键顶14、141等设在下壳体11b的开口部11c中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220的装配更简便。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充分防水性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2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省去薄膜开关25,可以省去在键顶247的朝下起始部“X’”附近和朝上端部“Y’”附近的波纹加工工艺。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已描述了如图40A和图40B所示的将键顶247设在下壳体11r的右侧的情形,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在下壳体11r的左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3
图41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3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取代了第一至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侧面布置的各种形状的键顶14、141~146,下壳体11s的操作面板18’和具有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248模制成一体。
图41所示的输入设备230包括具有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s。下壳体11s的上部是操作面,并且其中布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18′设在该上部操作面上。在该实施例中,各个键呈椭圆形。
根据下壳体11s,键顶248的操作面弯曲成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这与图3至图40中所示的键顶形状不同。键顶248形成具有预定深度和孔径宽度的底半球状凹形。下壳体11s的键顶248的内部结构,采用图36、图38B或图39B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36、图38B或图39B)。通过键顶248实现压入功能时,只要用压力检测片代替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就行。
例如,通过将树脂注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而形成具有凹形的下壳体11s,其中该模具被制为具有将成为键顶248的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以及将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因此,具有十个数字键等键的操作面板18’和键顶248模制成一体,并且可以将包括键顶248的输入设备230形成为气密结构。沿着凹形滑动地操作键顶248,该凹形是沿滑动方向从下壳体11s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并且向着下壳体11s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而挖成。此外,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在下壳体11s的内侧且靠近于键顶248的位置处,可以给操作者手指39a带来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沿着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一个底半球状凹形的轨道)滑动地操作键顶248。因此,随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以弧形沿着半球状内表面形轨道从下壳体11s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以弧形向着下壳体11s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感觉。因此,该结构不同于以往的十字键,并且可获得十字键中所没有的独特操作感觉,从而可以将该形状的键顶248用作选择信息的图像信息选择键。
这样,根据第二十三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30,下壳体11s的操作面板18′与具有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248模制成一体。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充分防水性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30。而且,与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248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单独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230的装配更简便。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已描述了如图41所示的将键顶248设在下壳体11s的前表面侧的情形,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在下壳体11s的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4
图42示出了本第二十四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4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取代了第一至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侧面布置的各种形状的键顶14、141~146,下壳体11t的操作面板18′和具有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249模制成一体。
图中所示的输入设备240包括具有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t。下壳体11t的上部是操作面,并且其中布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18′设在该上部操作面上。根据下壳体11t,键顶249的操作面与图41所示的键顶形状不同,而是弯曲成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键顶249具有预定的深度和孔径宽度。关于下壳体11t的键顶249的内部结构,采用图36、图38B或图39B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36、图38B或图39B)。通过键顶249实现压入功能时,只要将压力检测片代替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就行。
例如,通过将树脂注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而形成具有凹形的下壳体11t,其中该模具被制为具有将成为键顶249的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以及将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因此,可以将包括键顶249的输入设备240形成为气密结构。沿着凹形滑动操作键顶249,该凹形是沿滑动方向从下壳体11t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并且向着下壳体11t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而挖成。此外,还可将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在下壳体11t的内侧且靠近于键顶249的位置处,以给操作者手指39a带来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沿着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滑动操作键顶249。因此,随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以弧形沿着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一个半球状凹形的轨道)从下壳体11t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在凹形中向着下壳体11t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感觉。因此,该结构不同于以往的十字键,并且可获得十字键中所没有的独特操作感觉,从而可以将该形状的键顶249用作选择信息的图像信息选择键。
这样,根据第二十四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40,下壳体11t的操作面板18′与具有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249模制成一体。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充分防水性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40。而且,与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249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单独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240的装配更简便。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已描述了如图42所示的将键顶249设在下壳体11t的前表面侧的情形,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在下壳体11t的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5
图4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5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取代了第一至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侧面布置的各种形状的键顶14、141~146,具有带十字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251与下壳体11u的操作面板18′模制成一体。
图43所示的输入设备250包括具有带十字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u。下壳体11u的上部是操作面,并且其中布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18′设在该上部操作面上。
根据下壳体11u,键顶251的操作面与图42所示的键顶形状不同,而是弯曲成带十字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下壳体11u的键顶251的内部结构,采用图36、图38B或图39B中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36、图38B或图39B)。通过键顶251实现压入功能时,只要将压力检测片代替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就行。
例如,通过将树脂注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而形成具有凹形的下壳体11u,其中该模具被制为具有将成为键顶251的带十字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以及将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因此,可以将包括键顶251的输入设备250形成为气密结构。沿着凹形滑动操作键顶251,该凹形是沿滑动方向从操作面板18′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并且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而挖成。此外,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在下壳体11u的内侧且靠近于键顶251的位置处,以给操作者手指39a带来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251的带十字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包括图41所示的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和图42所示的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交叉所得的形状。沿着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或/和沿着与其交叉的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滑动操作键顶251。
因此,随着操作者手指的滑动操作,除了以弧形沿着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一个半球状凹形的轨道)从下壳体11u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在凹弧形中向着下壳体11u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感觉。而且,除了以弧形沿着与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一个半球状凹形的轨道)交叉的另一条轨道从下壳体11u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在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中向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感觉。
图44示出了输入设备25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薄膜开关25设在电路板17上并通过键顶251的压入操作来打开或关闭。根据图44所示的输入设备250′,电路板17布置在下壳体11u′中,键顶阵列型操作面板38覆盖在电路板17的上部。
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具有如图39所示的长凹形的键顶246,并且采用包括铰链装置的下壳体11u′。通过将PC树脂、PC+ABS树脂或类似材料注入模具中而将下壳体11u′模制成型,该模具被制成具有铰链装置和用于键顶的长凹形的模具。在该实施例中,模制成型键顶246之后,在键顶246上施加UV(紫外线)涂层。例如,将改善耐磨性的方法用于键顶246的操作面。之后,用紫外线照射涂层,从而固化已涂覆的表面。因此,可以改善键顶246操作面的耐磨性。
当下壳体11u′由金属制成时,对铝板、镁板、SUS304等不锈钢板或类似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拉深加工或挤压加工,在预定的位置处形成包括键顶246的下壳体11u′。传感器13和电路板17依次配置在键顶246的内侧。例如,在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键顶阵列型操作面板38之后形成传感器13。
例如,通过将硅树脂或类似材料注入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模具中而形成硅橡胶,随后,将静电电容片或压力检测片粘贴在该硅橡胶上,从而形成键顶阵列型操作面板38。推压片19布置为夹在传感器13和电路板17侧部之间。对于电路板17,例如使用在柔性布线板上形成有金属穹顶并且防水和防尘片粘贴在其上部的板子。
薄膜开关25安装于电路板17上部的操作面一侧上。薄膜开关25由开关部和罩构件构成。所述开关部由弹性构件和电极元件构成,所述罩构件由绝缘元件(见图17)构成。例如,通过依靠手指等用力压入并克服弹性元件的偏置力而打开薄膜开关25。当从键顶251松开手指时,键顶251通过弹性构件的偏置力复位并且使薄膜开关25关闭。除了薄膜开关25之外,在电路板17上安装有组成键顶阵列型操作面板38的[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多个键开关。
这样,根据第二十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50,下壳体11u的操作面板18′与带十字凹形的键顶251模制成一体。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充分防水性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50。而且,与以往的平面十字凸形的键顶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单独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250的装配更简便。
而且,根据输入设备250′,沿着带单横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或/和沿着与其交叉的带单竖条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滑动操作键顶251。另外,通过键顶251的压入操作来打开或关闭薄膜开关25。因此,在选择信息之后,可以通过对键顶251的压入操作来打开或关闭薄膜开关25,并且键顶251可以用作确定输入时的确认键。因此,该结构不同于以往的十字键,可以获得十字键中所没有的独特操作感觉,并且对于该形状的键顶251,可以将检索各种信息时滚动键的检索间距以及调节音量时音量键等的音量调节间距设置得更多样。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已描述了如图44所示的将键顶251设在下壳体11u′的前表面侧的情形,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在下壳体11u′的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6
图45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6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取代了第一至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侧面布置的各种形状的键顶14、141~146,将具有半球状内表面凹形的键顶252与下壳体11v的操作面板18′模制成一体。
图45所示的输入设备260包括具有半球状内表面凹形的键顶252的下壳体11v。下壳体11v的上部是操作面,并且其中布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18′设在该上部操作面上。操作面板18′的各个键呈椭圆形。根据下壳体11v,键顶252的操作面与图43所示的键顶形状不同,而是弯曲成半球状内表面凹形。下壳体11v的键顶252的内部结构,采用图36、图38B或图39B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36、图38B或图39B)。通过键顶252实现压入功能时,只要将压力检测片代替静电电容片用于传感器13就行。
例如,通过将树脂注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而形成下壳体11v,其中该模具被制为具有将成为键顶252的半球状内表面凹形以及将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因此,可以将包括键顶252的输入设备260形成为气密结构。此外,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在下壳体11v的内侧且靠近于键顶252的位置处,以给操作者手指39a带来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252的半球状内表面凹形具有预定的深度和孔径宽度。沿着半球状内表面凹形的一个轨道或/和沿着与该轨道交叉的另一条轨道滑动操作键顶252。因此,随着操作者手指的滑动操作,除了以弧形沿着半球状内表面凹形的一条轨道从下壳体11v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以弧形向着下壳体11v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感觉。而且,除了以弧形沿着与半球状内表面凹形的一条轨道交叉的另一条轨道从下壳体11v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以弧形向着下壳体11v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感觉。
这样,根据第二十六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60,下壳体11v的操作面板18′与具有半球状内表面凹形的键顶252模制成一体。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充分防水性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60。而且,与半球状内表面凹形的键顶252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单独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260的装配更简便。此外,可得到与以往的十字键不同的结构,并且可获得十字键中所没有的独特操作感觉。另外,半球状内表面凹形的键顶252可以用作选择信息的图像信息选择键。例如,可以实现键顶252向一个或多个方向的滑动操作,并可以实现利用向一个方向的按压操作进行的信息选择和确定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已描述了如图45所示的将键顶252设在下壳体11v的前表面侧的情形,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在下壳体11v的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7
图4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7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取代了第十八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半球状凸形的键顶152,将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的键顶153与下壳体11w的操作面板18模制成一体。
图46所示的输入设备270包括具有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w。下壳体11w的上部是操作面,并且其中布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18设在该上部操作面上。根据下壳体11w,键顶153的操作面与图34所示的键顶形状不同,而是凸出为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下壳体11w的键顶153的内部结构,采用图22、图23或图24B所示的传感器13的结构(见图22、图23或图24B)。
通过将树脂注入用于下壳体的模具中而形成具有凸形的下壳体11w,其中该模具被制为具有将成为键顶153的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以及将成为操作面板18的[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因此,可以将包括键顶153的输入设备270形成为气密结构。并且,还可将如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设在下壳体11w的内侧且靠近于键顶153的位置处,以给操作者手指39a带来触感。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153形成具有预定的高度和宽度的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银杏叶形(近似于三角形)的触标53a~53d(键标)成十字状地设在键顶153上。沿着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的一条轨道或/和沿着与该轨道交叉的另一条轨道滑动操作键顶153。而且,可分别按压四个触标53a~53d。除了四个触标53a~53d之外,按压键顶153的顶部区域,从而操作压入区域。
因此,随着操作者手指的滑动操作,除了以弧形沿着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的一个轨道从下壳体11w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以弧形向着下壳体11w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而且,除了以弧形沿着与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的一条轨道交叉的另一条轨道从下壳体11w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以弧形向着下壳体11w的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
而且,通过对键顶153的四个触标53a~53d中的任何一个或顶部区域进行压入操作,可以将振动从如图14所示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传送至键顶153,从而给操作者手指带来触感。
这样,根据第二十七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70,下壳体11w的操作面板18与具有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的键顶153模制成一体。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充分防水性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70。而且,与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的键顶153和形成[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单独装配的方法相比,输入设备270的装配更简便。此外,可得到与以往的十字键不同的结构,并且可获得十字键中所没有的独特操作感觉。带十字的半球状外表面凸形的键顶153可以用作选择信息的图像信息选择键。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已描述了如图46所示的将键顶153设在下壳体11w的前表面侧的情形,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在下壳体11w的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8
图47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80的结构。在图47所示的输入设备280中,将光电导元件161加入图43所示的输入设备250。在该实施例中,输入设备280包括具有带十字的内表面半球状凹形的键顶的下壳体11z。下壳体11z的上部是操作面,并且其中布置有[0]~[9]数字键、符号[*]键、符号[#]键等键的操作面板18′设在该上部操作面上。根据下壳体11z,键顶251的操作面与图43所示的输入设备250不同,而是光电导元件161布置在键顶251的周围。通过注模成型(die-injection-molding)PC树脂或ABS树脂可得到下壳体11z。
光电导元件161形成内部具有开口部61e的圆柱环形。在光电导元件161的外周缘部上,例如设有四个凹/凸形三角形标61a~61d。通过注模成型透明的丙烯酸系树脂可得到光电导元件161。当然,光电导元件161和键顶251可模制成一体。光电导元件161的厚度约为1.0mm,其材料为聚碳酸酯或类似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圆柱环形的光电导元件161配合在键顶251的外围凹槽部中,其中,操作面板18′上的键顶251从光电导元件161的开口部61e露出。电路板17′安装于下壳体11z中。电路板17′采用厚度约为1.1mm的玻璃环氧树脂板。构成光源的一个例子的多个LED器件62a~62e设在例如键顶251的下面且与其面对的位置的电路板17′的预定位置处,并向光电导元件161和键顶251的中央部附近照射光。
例如,LED器件62a向光电导元件161的三角形标61a照射LED光。LED器件62b向光电导元件161的三角形标61b照射LED光。LED器件62c向光电导元件161的三角形标61c照射LED光。LED器件62d向光电导元件161的三角形标61d照射LED光。LED器件62e向键顶251中央部附近照射LED光。当然,通过将光源合成一体,也允许光弥散和光分配。LED器件62a~62e(光漫射结构)采用发红光的激光二极管、发绿光的激光二极管和/或发蓝光的激光二极管。
这样,根据第二十八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80,键顶251设有光电导元件161。可以向键顶251及其外围部分照射由LED器件62a~62e所发出的LED光,从而可以提高输入设备280的操作性能。上述的LED光漫射结构不仅可以用于第二十八实施例,而且可以用于第一至第二十七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已描述了如图47所示的将键顶251设在下壳体11z的前表面侧的情形,但当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在将键顶设在下壳体11z的后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9
图48示出了第二十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90的结构。在图48所示的输入设备290中,将图35所示的输入设备180的键顶152的结构用于图3A和图3B、图28A和图28B及图30A和图30B所示的移动电话101~103的任何一个的显示单元29。
图48所示的输入设备290包括显示单元29。输入设备290包括从上部依次层叠的显示器上组件63、传感器13′和LCD器件64。显示单元29包括显示器上组件63和LCD器件64。形成为凸形的键顶152′布置在输入设备290的预定位置处。显示单元29显示由键顶152′输入的信息。
显示器上组件63被装配为覆盖整个传感器13′。显示器上组件63采用厚度约为1.0mm的聚碳酸酯板或类似材料。在该实施例中,组成键顶152′的凸部设在显示器上组件63的预定位置上。传感器13′采用静电电容片、压力检测片或类似元件。
为了提高操作性能,优选将键顶152′设在例如比显示单元29的中央区域稍向上或向下的位置上。优选地,利用将键顶152′粘贴在显示器上组件63上的方法或者利用注模成型用于键顶的树脂而一体形成键顶152′和显示器上组件63的方法来形成键顶152′。键顶152′的厚度约为1.0mm。LCD器件64布置在传感器13′的后表面侧上,并且LCD器件64采用厚度约为1.7mm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键顶152′形成具有预定高度和宽度的半球状凸形。沿着半球状凸形的一条轨道或/和与该轨道交叉的另一条轨道滑动操作键顶152′。不言而喻,可以通过LCD器件64在显示单元29中显示用于选择输入信息的图标图像,也允许操作者手指沿该图标图像进行滑动操作。
这样,根据第二十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90,键顶152′设在例如比显示单元29的中央区域稍向上或向下的位置上,其中,显示器上组件63、传感器13′和LCD器件64依次叠置,并且显示器上组件63和具有半球状凸形的键顶152′模制成一体或者将键顶152′粘贴在显示器上组件63上。
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充分防水性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90。而且,随着操作者手指的滑动操作,除了以弧形沿着半球状凸形的一条轨道从显示单元29的显示器上组件63显示表面的一边起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以弧形向着显示表面的另一边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而且,除了以弧形沿着与半球状凸形的一条轨道交叉的另一条轨道从显示器上组件63显示表面的一边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带来以弧形向着显示表面的另一边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
因此,提高了采用输入设备290的移动电话、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等电子装置的输入操作性能,并且可以获得以往的触摸面板所没有的独特操作感觉。
以下说明具有触感输入功能等的移动电话101。图49示出了移动电话101等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感觉反馈功能的例子。
图49所示的移动电话101等是通过将各功能模块安装在下壳体11b的电路板17等部件上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与图3至图15所示的各部分等相对应的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移动电话101等包括控制单元15、操作面板18、接收单元21、发送单元22、天线双工器23、输入设备300、显示单元29、电源单元33、相机34、存储单元35、用于所接收的旋律的扬声器36a和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
尽管已经描述了图3至图43所示的传感器13采用静电电容片的情形,但是图49所示的输入设备300可接受任何可以识别滑动操作(光标)功能和压入(选择确定)功能的元件。例如,压力检测片等元件的输入设备也是可以接受的,优选地,如果输入设备具有将位置检测信息和压入检测信息用于控制单元15的结构,则该元件就足够了。
输入设备300设在组成移动电话101等的下壳体中,并且借助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和压入操作来输入信息。例如,输入设备300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或压入力,并向控制单元15至少输出位置检测信号#S1和压入检测信号#S2。
第一至第二十九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290可以用于输入设备300。例如,当采用第二十五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50时,输入设备250包括传感器13和键顶251,传感器13设在下壳体11u中并检测操作者手指的滑动位置,键顶251被设置为覆盖传感器13并被沿着下壳体11u的操作面滑动操作。键顶251具有凹形,该凹形是沿滑动方向从下壳体11u的操作面的一部分向下并且向着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而挖成(参见图43和图44)。
控制单元15构成控制系统,其包括图像处理单元26、A/D驱动器31、CPU32和存储单元37。A/D驱动器31接受来自输入设备300的位置检测信号#S1和压入检测信号#S2。在A/D驱动器31中,将由位置检测信号#S1和压入检测信号#S2组成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识别光标的功能和图标选择的功能。除此之外,A/D驱动器31对该数字信号进行算法计算处理,检测哪个是光标输入和图标选择信息,并向CPU32提供识别光标输入或图标选择的图像信息数据D3、位置检测信息D1或压入检测信息D2。这些算法计算也可以在CPU32中执行。
A/D驱动器31与CPU32相连。CPU32根据系统程序控制整个移动电话。存储单元35存储用于控制整个移动电话的系统程序数据。没有示出的RAM用作工作存储器。CPU32接通电源,同时从存储单元35读出系统程序数据,将系统程序数据在RAM中展开,并启动系统来控制整个移动电话。
例如,CPU32这样进行控制,即,从A/D驱动器31接收位置检测信息D1、压入检测信息D2和信息数据D3(以下简称为“输入数据”),向电源单元33、相机34、存储单元35、存储单元37或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等设备提供预定的命令数据“D”,接收来自接收单元21的接收数据并将发送数据发送至发送单元22。
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与显示单元29相连,显示单元29显示例如由传感器13所检测到的对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或压入操作的滚动图像29a、29b等。在该实施例中,CPU32检测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速度,并根据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速度调节显示单元29中滚动图像29a、29b等的显示间距。
因此,在所执行的显示控制中,这样实现调节,即,检索信息时,在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显示单元29中滚动图像29b等的显示间距设得窄些,相反,当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显示单元29中滚动图像29a等的显示间距设得宽些。因此,当存在多个信息检索目标且目标滚动图像离得较远时,传送滚动图像使其大致跳过,但是当接近于目标滚动图像时,可以执行搜索,从而慢慢地发送滚动图像。
在该实施例中,当传感器13采用压力检测片时,CPU32除了调节滚动图像29a、29b等的显示间距之外,还将从输入设备300所获得的压入检测信息D2与预设的下压确定阈值Fth相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存储单元37,从中读出控制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的振动的数据。例如,当将从输入设备300下压位置中的操作面传出的触感分别设为#A和#B时,通过随着操作者手指39a在滑动位置上从低频率、小幅度振动图形至高频率、大幅度振动图形的滑动操作来改变操作面,可以获得触感#A。此外,通过随着操作者手指39a在滑动位置上从高频率、大幅度振动图形至低频率、小幅度振动图形的施加压入力或不施加压入力来改变操作面,可以获得触感#B。
上述的CPU32与存储单元35相连,该存储单元35存储用于在显示屏中三维地显示输入项目选择的显示信息D4,例如,与每个显示屏中相应于显示信息D4的图标的选择位置或振动图形等有关的控制信息Dc。控制信息Dc包括多个具体振动波形和设定每个应用程序的具体触感生成模式的算法,这些振动波形可以生成与显示单元29中的应用程序(三维显示和各种显示内容)同步的多种不同的触感。存储器35采用EEPROM、ROM或RAM等。
在该实施例中,CPU32根据A/D驱动器31输出的位置检测信息D1、压入检测信息D2和信息数据D3执行显示单元29的显示控制和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的输出控制。例如,控制单元15根据从输入设备300获得的位置检测信号#S1和压入检测信号#S2,从存储单元35读出控制信息Dc,访问存储单元37并进行控制,从而将振动发生信号Sa供应给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
在该实施例中,当传感器13采用压力检测片时,CPU32控制存储单元37以从中读出数据,从而当检测到压入检测信息D2小于下压确定阈值Fth时,启动触感#A,而当输入设备300检测到压入检测信息D2超过下压确定阈值Fth时,启动触感#B。这样,可以生成与操作者手指39a等的压力一致的不同的振动图形。
CPU32与存储单元37相连,并根据来自CPU32的控制信息Dc从存储单元37读出振动生成数据Da。振动生成数据Da包括由正弦波组成的输出波形。存储单元37与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相连,将各项振动生成数据Da提供至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对振动生成数据Da进行音频处理(数字/模拟转换或放大等)使其变成振动发生信号Sout2,并且将振动发生信号Sout2提供至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扬声器36b根据振动发生信号Sout2振动。
在该实施例中,存储单元37存储与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下压确定阈值Fth。例如,下压确定阈值Fth作为触发参数预先存储于设在存储单元35中的ROM等中。存储单元35在CPU32控制下读出压入检测信息D2,并且CPU32将预设的下压确定阈值Fth与从压入检测信息D2得到的加压力F进行比较,从而执行Fth≥F的确定处理或Fth<F的确定处理等。
例如,当在存储单元37中将下压确定阈值设为Fth=100gf时,操作面根据用于获得标准开关触感的振动图形振动。此外,当将下压确定阈值设为Fth=20gf时,操作面根据用于获得计算机开关触感的振动图形振动。
除了与存储单元37连接之外,CPU32还与图像处理单元26相连,该图像处理单元26用于对滚动显示滚动图像29a、29b等的显示信息D4进行图像处理。将由此实现图像处理的显示信息D4提供至显示单元29。在该实施例中,CPU32控制显示单元29,从而以包括显示屏深度方向的立体图的方式三维地显示滚动图像29a、29b等。
利用操作者眼睛的视觉来判断显示单元29的显示内容的各个功能,利用操作者耳朵的听觉来判断从扬声器36a、36b等发出声音的各个功能。上述的CPU32与例如当手动输入联络方电话号码时所使用的操作面板18相连。显示单元29除了可以显示上述图标选择屏以外,还可以根据图片信号Sv显示所接收的图片。
此外,图49所示的天线16与天线双工器23相连,并且当接收呼叫时通过基站等接收来自联络方的无线电波。天线双工器23与接收从天线16传入的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21相连,并将该数据解调为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等数据Din,并向CPU32等输出已解调的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Din。接收单元21通过CPU32与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相连,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对数字音频数据进行数字/模拟转换以输出音频信号Sout,或者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以输出图片数据Sv。
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与具有大音量的扬声器36a和构成接收器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振动体)相连。当接收呼叫时,扬声器36a根据声音信号Sout1发出所接收到的声音或所接收到的旋律等。扬声器36b接收音频信号Sout2′,并且放大联络方的语音30d等。并且,扬声器36b根据振动发生信号Sout2振动,同时带来触感。
除了与扬声器36a、36b连接之外,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还与构成发送器的麦克43相连,麦克43收集操作者声音并输出音频信号Sin。当发出呼叫时,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对将要发送至联络方的模拟音频信号Sin进行模拟/数字转换以输出数字音频数据,或者对模拟图片信号Sv进行模拟/数字转换以输出数字图像数据。
除了与接收单元21连接之外,CPU32还与发送单元22相连,发送单元22调制将要发送至联络方的图片数据和音频数据Dout等,并通过天线双工器23向天线16发送已调制的发送数据。天线16向基站等发射由天线双工器23提供的无线电波。
除了与发送单元22连接之外,上述CPU32还与相机34相连,相机34使目标成像,并且例如通过发送单元22向联络方发送静态图像信息或操作信息。也允许相机34设在上壳体11x的后表面侧。电源单元33包括没有示出的电池,并向操作面板18、接收单元21、发送单元22、显示单元29、CPU32、相机34、存储单元35、存储单元37、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和输入设备300提供直流电。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尽管给出了存储单元37与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单独设置的情况,但也允许使用兼容在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中的存储设备,这使部件数量减少。
图50A和图50B示出了关于触感#A和触感#B的振动图形例子。在图50A和图50B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振动发生信号Sa的振幅Ax[V]。在该实施例中,在显示单元29上所显示的滚动图像29a、29b等中,例如,操作者手指39a滑动操作时,启动触感#A和触感#B。在该实施例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沿键顶251进行滑动操作时启动触感#A,压入键顶251时启动触感#B。
图50A所示的第一振动图形Pa是表示触感#A的波形。触感#A的驱动条件“a”为:当通过键顶251执行滚动操作(滑动操作)并且下压确定阈值Fth与加压力F之间的关系为Fth≥F时,在第一步“i”中,在大约0.1秒的时间段内,以频率fx=50Hz、振幅Ax=5μm和次数Nx=2的振动图形形成振动,以下表示为[fx,Ax,Nx]=[50,5,2];类似地,在第二步“ii”中,在大约0.1秒的时间段内,以[fx,Ax,Nx]=[100,10,2]的振动图形形成振动。当操作面根据这样的振动图形振动时,可以得到多方向滚轮开关等的触感。
图50B所示的第二振动图形Pb是表示触感#B的波形。触感#B的驱动条件“b”为:在对键顶251进行滚动操作(滑动操作)从而使滚动图像29a等滚动之后,通过信息选择确定操作等压入键顶251时,下压确定阈值Fth与加压力F之间的关系为Fth<F。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步“i”中,在大约0.1秒的时间段内,以[fx,Ax,Nx]=[80,8,2]的振动图形形成振动;类似地,在第二步“ii”中,在大约0.1秒的时间段内,以[fx,Ax,Nx]=[40,8,2]的振动图形形成振动。因此,可以执行与薄膜开关25相同的信息选择确定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当将下压确定阈值设为Fth=100gf时,可以得到标准开关的触感。
图51A和图51B示出了加压力F和振动图形之间的关系的例子(No.1)。在该实施例中,传感器13采用压力检测片。图51A所示的纵轴表示从压入检测信号#S2(二进制化之后的压入检测信息D2)获得的加压力F。在图51B中,纵轴表示振动发生信号Sa的振幅[V]。在图51A和51B中,横轴为采样时间“t”。采样时间“t”表示:通过按照预定频率的采样时钟扫描传感器13的输出值,锁存作用于压力检测片的加压力F的时间。
通常,在按钮开关操作等操作中,存在输入移动峰值。在下压速度(输入操作速度)符合设计的情况下,熟知的是加压力F约为30gf至240gf。图51A所示的加压力F分布波形Ja反映出向着压入方向(z方向)速度为下压速度的加压力F,该波形在设计输入设备时作为基准。
在该实施例中,下压确定阈值Fth参照之前从输入设备300获得的压入检测信号#S2设定。CPU 32控制存储单元37读出数据,从而当压入检测信号#S2的上升波形穿过下压确定阈值Fth时,在取样时刻t11产生第一振动图形Pa,而当压入检测信号#S2的下降波形穿过下压确定阈值Fth时,在取样时刻t21产生第二振动波形Pb。
这样,当输入设备300检测到在滑动操作时被作为参考值的加压力F以及检测到下压确定阈值Fth和加压力F之间的关系为Fth≥F时,就可以启动触感#A。但当CPU32等检测到下压确定阈值Fth和加压力F之间的关系为Fth<F时,可以启动触感#B。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供了一种处于振动图形Pa和振动图形Pb之间的无振动的空白时间Tx=T1。这段空白时间Tx随着指向压入方向的按压速度而变化。
图52A和图52B显示了加压力F与振动图形之间的关系的另一个例子(No.2)。即便在该实施例中,传感器13也采用压力检测片。在图52A中,纵轴表示加压力F,该加压力F根据压入检测信号#S2(二进制化后的压入检测信息D2)获得。在图52B中,纵轴表示振动发生信号Sa(振幅)。在图52A和图52B中,横轴表示时间“t”。
当滚动图像29a,29b等被推下到滑动操作的中途时,图52A所示的加压力分布波形Jb就反映出加压力F。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与图51A类似,参照之前从输入设备300获得的压入检测信号#S2来设定下压确定阈值Fth。CPU 32控制存储单元37读出数据,从而当压入检测信号#S2的上升波形穿过下压确定阈值Fth时,在取样时刻t12产生振动图形Pa,而当压入检测信号#S2的下降波形穿过下压确定阈值Fth时,在取样时刻t22产生振动图形Pb。
这样,当在滑动操作过程中滚动图像29a,29b等被选择和压入操作时,输入设备300检测加压力F,从而在CPU 32等检测到下压确定阈值Fth和加压力F之间的关系为Fth≥F时,可以启动触感#A,而在CPU 32等检测到下压确定阈值Fth和加压力F之间的关系为Fth<F时,可以启动触感#B。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在振动图形Pa和振动图形Pb之间提供了一段无振动的空白时间Tx=T2(T2<T1)。因此,在滚动图像29a或者29b等的滑动操作期间,触感#A被传递,但在滚动图像29a,29b等被选择和压入操作的情况下,触感#B被传递,从而能够达到具有点击感觉的加载效果。
下面说明移动电话101等中的信息处理例。图53显示了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1等中的信息处理例。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电话101等设有第二十一实施例说明过的输入设备210,在该输入设备210中设有传感器13和键顶246。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过的用于显示滚动图像的显示单元29和在第二实施例中说明过的具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也设在移动电话101中,并假设情况为:通过操作者手指39a滑动操作或下压操作移动电话101等的操作面的侧表面来输入信息。
在移动电话101等中设置同样的振动模式,这例如通过用操作者手指39a等产生加压力F作为参数,生成用于处理波形的函数(算法)。CPU 32按照压入检测信息D2来计算加压力F,并按照图FIG.51A所示的驱动条件“a”,“b”进行判断,根据该判断结果,对应于输入操作过程中的运动,可以启动关于该同样的振动模式中的任何种类的输入的触感#A,#B。
通过将以上条件设定为信息处理条件,CPU 32在图53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G1等待接通电源。例如,CPU 32检测到电源接通信息,并启动该系统。当时间功能等工作时,一般情况下就产生电源接通信息,然后,处于休眠状态的移动电话等的电源开关就被接通了。
之后,操作就移到步骤G2,在此,CPU 32控制显示单元29,从而显示菜单等的图标屏。例如,CPU 32把显示信息D4提供给显示单元29,从而显示菜单等的图标屏。通过该图标屏来设定信息处理模式。在该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模式包括图标输入模式或者其他处理模式,从而让操作者选择模式之一。图标输入模式例如包括滚动图像选择模式。
滚动图像选择模式指的是在选择滚动图像29a,29b等时,用于滑动操作或下压操作操作面的键顶246时的操作。滚动图像选择模式包括电话模式、信息处理模式或发送显示模式等。电话模式包括拨电话给联络方的操作。在处于电话模式选择时,滚动图像29b包括字符输入项。滚动图像29a,29b是图9A和9B所示的输入信息。
此时,如图9A和图9B所示,当显示单元29的一屏中可容纳的选择项的数量“x”小于等于最大数量Max时,设S1=4mm为键顶246的滑动量Sx。当显示单元29的一屏中可容纳的选择项的数量“x”大于最大数量Max时,设S2=2mm为键顶246的滑动量Sx(见图11)。此外,如图12所示,还可以根据传感器13的电检测区域(3)的长度Xs和滚动方向(见图12)上选择项目的全部数量Ys,来任意设定键顶246的滑动量Sx。
此后,操作移到步骤G3,在此,CPU 32根据滚动图像选择模式或者其他处理模式而分别进行控制。如果设定的是滚动图像选择模式,则滑动操作用于滚动图像29a,29b等的滚动操作的键顶246,并将操作移到步骤G4,在此,CPU 32用传感器13检测加压力F。此时,键顶246被沿着凹形滑动操作,该凹形从所述输入设备210的下壳体11q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向下并且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成。传感器13检测在键顶246上滑动的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位置的加压力F,然后将位置检测信号#S 1输出到A/D驱动器31。A/D驱动器31对位置检测信号#S1进行A/D转换,生成位置检测信息D1,并把A/D转换过的该位置检测信息D1传送给CPU 32。
此后,操作移到步骤G5,在此,CPU 32比较基于位置检测信息D1的加压力F和下压确定阈值Fth,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为F≤Fth。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F≤Fth,则操作移到步骤G6,在此启动触感#A。该触感#A由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通过基于振动图形Pb来振动操作面获得,该振动图形对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加压力F。在触感#A中,例如,对于图51A所示的频率fx、振幅Ax和次数Nx,在第一步“i”,在大约0.1秒钟的时间段中,通过振动图形[fx,Ax,Nx]=[50,5,2]来产生振动;在第二步”ii”,在大约0.1秒钟的时间段中,通过振动图形[fx,Ax,Nx]=[100,10,2]来产生振动。由此,可以与操作者的加压力(驱动条件“a”)一致而产生不同的振动图形。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基于位置检测信息D1的加压力F和下压确定阈值Fth之间的关系不是F≤Fth,则操作移到步骤G7,在此继续检测加压力F。
此后,当操作者手指39a对键顶246执行压入操作时,操作移到步骤G7,在此,CPU 32根据压入检测信息D2计算加压力F。此时,传感器13检测操作面上操作者手指39a的下压位置处的加压力F,然后将压入检测信号#S2输出到A/D驱动器31。该A/D驱动器31对压入检测信号#S2进行A/D转换,生成压入检测信息D2,并将进行了A/D转换后的该压入检测信息D2传送给CPU 32。
此后,操作移到步骤G8,在此,CPU 32比较加压力F和下压确定阈值Fth,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为F>Fth。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Fth,则操作移到步骤G9,在此启动触感#B。该触感#B由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通过基于振动图形Pb来振动操作面获得,该振动图形对应于操作者手指39a的加压力F。触感#B中,在图53B所示的第一步“i”,在大约0.1秒钟的时间段中,通过振动图形[fx,Ax,Nx]=[80,8,2]来产生振动;在第二步”ii”,在大约0.1秒钟的时间段中,通过振动图形[fx,Ax,Nx]=[40,8,2]来产生振动。由此,可以与操作者的加压力(驱动条件“b”)一致而产生不同的振动图形。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基于位置检测信息D2的加压力F和下压确定阈值Fth之间的关系不是F>Fth,则操作移到步骤G12。
此后,操作移到步骤G10,在此确定输入情况。此时,CPU 32确定在输入操作面上的下压位置处显示的输入信息。然后,操作移到步骤G12。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步骤G3选择了其他处理模式,则操作移到步骤G11,在此执行这些其他处理模式。这些其他处理模式包括音乐再现功能和电视接收功能。
在执行了这些其他处理模式后,操作移到步骤G12。在该步骤G12,CPU 32进行结束判断。例如,检测切断电源信息,并结束信息处理。如果没有检测到切断电源信息,则处理返回到步骤G2,在此显示菜单屏幕,并重复进行上述处理。
这样,在移动电话101等上安装各个实施例的带有触感功能的输入设备210,就提供了本发明的输入设备300的实施例。因此,随着操作移动电话等的操作者手指39a的滑动操作,除了产生从移动电话101等的侧表面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的滑动操作感觉外,还可以产生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的滑动操作感觉。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与第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10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等结构相反的非转动型侧面多方向滚轮工具。此外,输入设备210更加小型化,并改善了输入设备210的操作性能,从而可以减少移动电话101等的操作故障,降低成本,并简化制造工艺。
实施例30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的移动电话800。图54示出了移动电话800的结构。图55示出了移动电话800的内部结构。图56示出了移动电话800的构造。在图54~图56中,上壳体810和下壳体820的短边方向作为“X”(左/右)方向,其长边方向作为“Y”(上/下)方向,与“X”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Z”方向。此外,在图55中,方便起见,对上壳体810加以简化而表示在图中。
移动电话800包括上壳体810、下壳体820和输入设备850。如图54所示,上壳体810与下壳体820以可沿着上壳体810与下壳体820的长边方向相对滑动的方式连接,构成所谓的滑盖式移动电话终端。
如图56所示,上壳体810包括前罩812和前盒814。前盒814包括底板814a与竖立在该底板814a的周缘部的壁部814b,并呈上表面开口的盒形。每个用于固定前罩812的固定部814c设置在前盒814的角部上。后面将提到的电路板840等电子部件置于前盒814中。
前罩812是通过夹物模压形成的盖体,通过前盒814的固定部814c与前盒814连接并固定在一起。例如,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PC+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醚砜(PES)、聚乳酸(PLA)、聚酰胺(PA)或丙烯酸酯类树脂(比如PMMA)等材料适合用作上壳体810的材料。
透明板818安装在前罩812的前表面上。透明板818由例如丙烯酸酯类树脂(比如PMMA)等透明材料构成。在透明板818的上侧设有后面将提到的孔隙835,该孔隙835用于输出从接收器836产生的声音。
如图55所示,输入设备850包括操作单元860、传感器846、电路板840和薄膜开关842。操作单元860设置在前罩812的前表面且低于透明板818的区域,并包括键顶700和操作按钮852(见图54)。键顶700由连接件826经过形成于前罩812上的开口部816可拆卸地安装在后面将提到的硅橡胶838的前表面上。例如将两面涂胶的胶带等用作连接件826。于是,针对应用或用户的喜好可改变(更换)键顶700。
图57A示出了键顶700的结构,图57B是其沿G-G线的剖面图。键顶700例如是对应于多方向滚轮模式的类型,其包括键主体700a和多方向滚轮部700b。例如,使用PC树脂或PC+ABS树脂等作为键顶700的材料。
键主体700a形成为直径与开口部816的直径几乎相同的盘状,而在键主体700a的后表面上粘有用于将键顶700连接于上壳体810的连接件826(见图55)。多方向滚轮部700b呈半圆柱形凸出地设置于键主体700a的中央部,并安装在键主体700a上,从而其弯曲面的圆周方向与上下方向(Y方向)平行。用户可通过沿上下方向滑动操作多方向滚轮部700b的弯曲面而上下和左右移动光标。于是可得到如同人工操作多方向滚轮键的操作感觉。此外,可通过滑动操作键主体700a的前表面来移动光标,也可通过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下按键主体700a的前表面位置而在/上/下和左/右方向移动光标。
回到图54,操作按钮852设置在键顶700的外围部,且包括用于产生并发送/接收邮件的邮件按钮、用于显示菜单屏幕的菜单按钮和用于连接网络的网络连接按钮等。
电路板840置于上壳体810内,且在电路板840的主表面上形成有未示出的印刷布线。如图55所示,多个薄膜开关842分别安装在电路板840上,而薄膜开关842包括开关部842a及用于罩住开关部842a的罩元件842b。开关部842a由具有弹性的导电元件构成,而罩元件842b由绝缘元件构成。多个薄膜开关842分别配置在对应于键顶700的中央部及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位置上(五个地方)。
传感器846是静电电容系统的传感器,由具有弹性的片状元件构成。传感器846粘在硅橡胶838的后表面,且检测用户通过键顶700的滑动操作经由硅橡胶838输入的位置检测信息D1。传感器846具有开口部846a(见图56)以允许后面将提到的推压片824通过其插入。
硅橡胶838插在传感器846与键顶700的后表面之间。在硅橡胶838的后表面侧,安装有多个推压片824以响应用户在键顶700沿Z方向的下按操作而压下薄膜开关842。推压片824分别设置在对应于键顶700的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四处位置上以及对应于其中央部的一处位置上,并穿过形成于传感器846的开口部846a从传感器846的后表面凸出。
在由前罩812与前盒814构成的上壳体810内部,除了构成输入设备850的电路部件外,还安装有显示单元830和接收器836等。显示单元830设置在与透明板818相对的位置,例如是由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构成。接收器836设置在与孔隙835相对应的位置上,并基于图片音频处理单元44(见图49)提供的音频信号输出声音。
如图54所示,键操作单元822包括设置在下壳体820上的数字键、符号[#]键和符号[*]键等。当移动电话800通过相对上壳体810滑动下壳体820而变成展开状态时,键操作单元822可以露出。
键顶的变形例1
图58A示出了键顶710的结构,图58B是其沿B-B线的剖面图。键顶710例如是对应于多光标模式(multi-cursoring mode)的类型,其包括形成为盘状的键主体710a和方向键710b。方向键710b形成为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十字形状,并被形成为从键主体710a的前表面以球形变厚。因而,通过沿方向键710b方向的滑动操作和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位置的下按操作可移动屏幕上的光标。此外,通过按下方向键710b的中央部的下按操作可确定选择项目。
键顶的变形例2
图59A示出了键顶720的结构,图59B是其沿C-C线的剖面图。键顶720例如是对应于轨迹球模式的类型,其包括形成为盘状的键主体720a和球体720b。球体720b设置为以近似半球形从键主体720a的前表面向其中央部凸出。因而,用户通过滑动操作类似轨迹球的球体720b的球面可移动屏幕上的光标。此外,例如通过下按球体720b可确定选择项目。
键顶的变形例3
图60A示出了键顶730的结构,图60B是其沿D-D线的剖面图。键顶730例如是对应于多光标模式的类型,其包括形成为盘状的键主体730a和方向键730b。方向键730b为其中央部以近似半球形变厚,而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位置下陷成弧形。因而,通过沿方向键730b方向的滑动操作和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任一位置的下按操作可移动屏幕上的光标。此外,通过下按方向键730b的中央部的下按操作可确定选择项目。
键顶的变形例4
图61A示出了键顶740的结构,图61B是其沿E-E线的剖面图。键顶740例如是对应于多光标模式的类型,其包括形成为盘状的键主体740a和方向键740b。方向键740b形成为从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各个位置向中央下陷。因而,通过沿方向键740b方向的滑动操作和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任一位置的下按操作可移动屏幕上的光标。此外,通过下按方向键740b的中央部的下按操作可确定选择项目。
键顶的变形例5
图62A示出了键顶750的结构,图62B是其沿F-F线的剖面图。键顶750例如是对应于多光标模式的类型,其包括形成为盘状的键主体750a和方向键750b。方向键750b形成对应于上/下与左/右方向的十字形状,并被形成为从键主体750a的前表面以球形变厚。方向键750b的左右方向的滑动面宽度W1选择为比上下方向的滑动面宽度W2宽。因而,通过沿方向键750b方向的滑动操作和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任一位置的下按操作可移动屏幕上的光标。此外,通过下按方向键750b的中央部的下按操作可确定选择项目。
键顶的变形例6
图63A示出了键顶760的结构,图63B是其沿H-H线的剖面图。键顶760例如是对应于多光标模式的类型,其包括键主体760a和方向键760b。方向键760形成为从键主体760a的周缘部以近似半球形变薄。因而,通过沿方向键760b方向的滑动操作和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任一位置的下按操作可移动屏幕上的光标。此外,通过下按方向键760b的中央部的下按操作可确定选择项目。
实施例31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900。需要说明的是,与对应于第三十实施例的移动电话800共有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图64示出了移动电话900的结构。图65示出了移动电话900的内部结构。图66示出了移动电话900的构造。
上壳体810与下壳体820通过铰接部910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的移动电话900是所谓的翻盖机制的移动终端。显示单元29与孔隙835设置于上壳体810的主表面上。操作单元860设置于下壳体820的主表面。操作单元860包括键顶950和多个操作按钮852,操作按钮852包括邮件按钮、电源按钮和多个数字按钮等。
如图66所示,键顶950由未示出的连接件通过开口部925可拆卸地安装在硅橡胶838上,所述开口部925形成在组成下壳体820示例的外观片中。键顶950包括内键顶952和外键顶954,并且键顶950通过将内键顶952装配到外键顶954的内圆周中而做成一体。内键顶952形成为近似盘状且其上表面形成以近似半球(碗)形弯曲的凹操作面952a。内键顶952的后表面以近似倒圆锥形倾斜,而其低端面形成用于打开各薄膜开关842的按压部952b。
外键顶954包括用于执行上/下与左/右方向操作的操作键954a和用于支撑内键顶952的支撑部954b。操作键954a是环状体(圆柱),沿着内键顶952的周缘形成,对应于上表面的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位置作为方向键。支撑部954b从操作键954a的内圆周面相应于内键顶952的后表面以倒圆锥形倾斜,并在支撑部954b的中央部处具有用于露出内键顶952的按压部952b的开口部954c。薄膜开关842分别配置在与操作键954a圆周方向的上/下和左/右方向以及按压键952b(内键顶952的中央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见图66)。
当用户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滑动操作内键顶952的凹操作面952a时,此结构使传感器846能检测操作体的位置检测信息D1,从而在上/下和左/右方向移动屏幕上的光标。此外,当用户下按操作内键顶952的中央部时,经过按压部952b打开中央的薄膜开关842,并确定屏幕上的选择项目。此外,当用户下按操作外键顶954的操作键954a的上/下和左/右位置的任一位置时,打开对应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下按方向的薄膜开关842,从而在上/下和左/右方向移动屏幕上的光标。
键顶的销售类型
图67示出了可更换的键顶700~760和950的销售类型。在下面的示例中,示出了键顶700、710、720和760的销售示例。在例如专卖店或普通商店等里,包装销售分别对应于多方向滚轮按键模式、轨迹球模式和多光标模式(十字键、十字环)类型的键顶700、710、720、760。例如,每个模式都开发带有黑、红、白、蓝四种颜色的键顶700、710、720、760。因而,对于用户来说可在商店等地方购买对应于高使用频率应用的键顶700、710、720、760或容易满足自己喜欢的形状或颜色的键顶700、710、720、760。键顶700、710、720、760也可印上字符等。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键顶700~760和950可拆卸地连接于上壳体810,用户可根据应用或喜好自由地选择或更换键顶700~760和950。例如,由于每种应用的操作性能不同,因而存在适合多方向滚轮操作或适合光标操作的情况。此外,也可能存在用户大量使用某具体应用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可尝试通过更换键顶700~760和950使其符合所述应用来提高应用的操作性能。
此外,在用户中,有喜欢多方向滚轮操作的人,也有喜欢轨迹球操作的人,因而在各种情况下,可根据用户的喜好适当地更换键顶700~760和950,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而且,如上所述,多种键顶700~760和950在商店等地方里销售并可被方便地购买,从而能方便地实现多种操作性能。
实施例32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在实施例30中描述的移动电话800来说明。该实施例的移动电话800具有当滑动操作时响应于键顶700的滑动速度和加速度而调整屏幕上图像的滚动量的操作模式。此操作模式例如包括多光标模式、多方向滚轮模式和轨迹球模式。
在此,多光标模式是一种当操作体滑动操作光标时,通过响应于滑动操作的速度和移动量来移动屏幕上的光标的操作模式。多方向滚轮模式是一种用于当滑动操作键顶700的操作面时,通过响应于操作体的速度或加速度来移动屏幕上的光标,从而提供与当多方向滚轮(转动体)由手指转动得到的感觉相似的人工操作感觉的操作模式。轨迹球模式是一种用于当滑动操作键顶700的操作面时,通过响应于操作体的速度或加速度来移动屏幕上的光标,从而提供与当手指转动球体时得到的感觉相似的人工操作感觉的操作模式。可将多方向滚轮模式和轨迹球模式应用于例如操作电话目录应用或乐曲标题单等情况。
下面说明当计算每个操作模式中图像滚动量时的移动电话800的操作的示例。图68示出了当计算每个操作模式中图像滚动量时的移动电话800的操作。
在步骤S100中,CPU 32判断在移动电话800的显示单元29上显示的菜单屏幕的预定应用程序是否被选中。在菜单屏幕上显示例如对应于邮件、电话目录和互联网连接服务等应用程序的图标。如果CPU 32判断在菜单屏幕上显示的对应于任一应用程序的图标被用户选中,则操作转至步骤S110,在步骤S110,把显示从菜单屏幕转至对应于每个选中应用程序的操作屏幕。
在步骤S110中,CPU 32判断与用户选择的应用程序相对应的是哪个操作模式。如果用户选择应用程序的操作对应于多光标模式,则CPU32将操作转至步骤S120。同样,如果用户选择应用程序的操作对应于多方向滚轮模式,则CPU 32将操作转至步骤S140。同样,如果用户选择应用程序的操作对应于轨迹球模式,则CPU 32将操作转至步骤S170。
首先说明选择对应于多光标模式的应用程序的情况。在步骤S120中,当用户滑动操作键顶700的操作面时,CPU 32得到位置检测信息D1,操作转至步骤S130。CPU 32将操作体分别在时间点“t”和时间点“t+1”得到的X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Xt,Xt+1)和Y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Yt,Yt+1)作为位置检测信息D1。在此,用语“t”表示检测到位置检测信息D1时的采样周期,例如设为1ms。Xt表示在时间点“t”时X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D1,Yt表示在时间点“t”时Y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D1。Xt+1表示在时间点“t”的下一个采样点的X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D1,Yt+1表示在时间点“t”的下一个采样点的Y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D1。
在步骤S130中,CPU 32判断检测到的位置检测信息D1是否由故障引起。图69是用于检测故障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300中,CPU 32判断操作体在X坐标上的移动量(Xt+1-Xt)是否大于阈值Q。阈值Q设定为某个值,通过这个值将例如在确定项目情况下的下按操作和在误触摸键顶700而非滑动操作的情况下的极小量的移动当作故障。换言之,该值设定为放弃无连续性的输入数据的值。如果CPU 32判断操作体的移动量(Xt+1-Xt)大于阈值Q,则操作转至步骤S310,如果CPU 32判断操作体的移动量(Xt+1-Xt)不大于阈值Q,则操作转至步骤S320。
在步骤S320中,CPU 32通过判断操作体的移动量(Xt+1-Xt)为故障而将位置检测信息Xt+1丢弃。随后操作返回图68并终止一系列故障检测操作。
在步骤S310中,CPU 32判断操作体在Y坐标上的移动量(Yt+1-Yt)是否大于阈值R。阈值R设定为某个值,通过这个值将例如在确定项目情况下的下按操作和在误触摸键顶700而非滑动操作情况下的极小量的移动当作故障。如果CPU 32判断操作体的移动量(Yt+1-Yt)大于阈值R,则操作转至步骤S330,如果CPU 32判断操作体的移动量(Yt+1-Yt)不大于阈值R,则操作转至步骤S340。
在步骤340中,CPU 32通过判断操作体的移动量(Yt+1-Yt)为故障而将该位置检测信息Yt+1丢弃。操作返回图68并终止一系列故障检测操作。
在步骤S330中,CPU 32通过判断操作体的移动量(Xt+1-Xt)和移动量(Yt+1-Yt)是用户想要的滑动操作而采用位置检测信息Xt、Xt+1、Yt和Yt+1。换言之,基于操作体的移动量(Xt+1-Xt)和移动量(Yt+1-Yt)来控制应用程序屏幕的光标移动。当终止一系列故障检测的操作时,操作返回图68中示出的步骤S130并终止一系列故障检测的操作。
接下来说明选择对应于多方向滚轮模式的应用程序的情况。在步骤140中,当用户滑动操作键顶700的操作面时,CPU 32得到位置检测信息D1,并且操作转至步骤S150。CPU 32将操作体分别在时间点“t”和时间点“t+1”得到的X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Xt,Xt+1)和Y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Yt,Yt+1)作为位置检测信息D1。
在步骤S150中,CPU 32判断检测到的位置检测信息D1是否由故障引起。所述故障的检测类似于上述多光标模式中描述的步骤S130的处理和图69中示出的步骤S300~步骤S340,因此省略说明。在故障检测终止后,操作转至步骤S160。
在步骤S160中,CPU 32按照判断为非故障的操作体的位置检测信息D1(移动量)来计算操作体在X方向和Y方向的滑动速度。图70是按照操作体在X方向和Y方向的滑动速度计算滚动量的流程图。在此,“dX/dt”表示X坐标上的速度(d/dt(Xt+1-Xt)),“dY/dt”表示Y坐标上的速度(d/dt(Yt+1-Yt))。
在步骤S400中,CPU 32按照操作体的移动量(Xt+1-Xt)来计算操作体在X方向的平均速度(dX/dt AVE)或最大速度(dX/dt MAX)。具体地,CPU 32根据操作体的移动量(Xt+1-Xt)来计算操作体在采样周期“t”中在X方向的速度。然后,在时间点T重复此速度计算处理多次,并根据每个采样周期“t”所得到的采样速度计算出平均速度(dX/dt AVE)。此外,除了平均速度,也可从每个采样周期“t”的速度中抽取最大速度(dX/dtMAX)。
类似地,在步骤S410中,CPU 32根据操作体的移动量(Yt+1-Yt)来计算操作体在Y方向的平均速度(dY/dt AVE)或最大速度(dY/dt MAX)。平均速度等可由与步骤S400相似的处理计算。
首先说明X方向滚动量的计算处理。在步骤S420中,CPU 32判断操作体在X方向的速度计算结果对应于哪个速度范围。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速度对应于0<dX/dt<A1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430。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速度对应于A1<dX/dt<A2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440。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速度对应于A2<dX/dt<A3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450。在此,常量A1是普通用户滑动操作键顶700时的标准滚动量,且各个常量A1、A2、A3满足A1<A2<A3的关系。
在步骤S430中,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速度对应于0<dX/dt<A1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一滚动量αx。第一滚动量αx小于常量A1,从而图像的滚动量小于所述标准滚动量。
在步骤S440中,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滑动速度对应于A1<dX/dt<A2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的滚动量设为第二滚动量。所述第二滚动量通过下面的方程(1)计算。
第二滚动量=第一滚动量αx+滚动量C1……(1)
滚动量C1是考虑键顶700以固定速度滑动操作时的虚构惯量的滚动量。以这种方式,当滑动速度与步骤S430中的滑动速度相比变快时,此滑动速度反映到图像的滚动量上,且该滚动量转变为大于所述第一滚动量的第二滚动量。
在步骤S450中,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速度对应于A2<dX/dt<A3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屏幕滚动量设为第三滚动量。所述第三滚动量通过下面的方程(2)计算。
第三滚动量=第一滚动量αx+滚动量C2……(2)
滚动量C2是考虑键顶700以固定速度滑动操作时的虚构惯量的滚动量,且其值设为大于滚动量C1的值。以这种方式,当滑动速度与步骤S440中的滑动速度相比变快时,此滑动速度反映到图像的滚动量上,且该滚动量转变为大于所述第二滚动量的第三滚动量。
接下来说明Y方向滚动量的计算处理。在步骤S460中,CPU 32判断操作体在Y方向的速度计算结果对应于哪个速度范围。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速度对应于0<dY/dt<B1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470。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速度对应于B1<dY/dt<B2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480。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速度对应于B2<dY/dt<B3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490。
在步骤S470中,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滑动速度对应于0<dY/dt<B1,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四滚动量αy。第四滚动量αy小于常量B1,从而所述图像滚动量小于所述标准滚动量。
在步骤S480中,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滑动速度对应于B 1<dY/dt<B2,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图像滚动量αy设为第五滚动量。所述第五滚动量通过下面的方程(3)计算。
第五滚动量=第四滚动量αy+滚动量M1……(3)
滚动量M1是考虑键顶700以固定速度滑动操作时的虚构惯量的滚动量。以这种方式,当滑动速度与步骤S470中的滑动速度相比变快时,此滑动速度反映到图像的滚动量上,且该滚动量转变为大于所述第四滚动量的第五滚动量。
在步骤S490中,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滑动速度对应于B2<dY/dt<B3,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六滚动量。所述第六滚动量通过下面的方程(4)计算。
第六滚动量=第四滚动量αy+滚动量M2……(4)
滚动量M2是考虑键顶700以固定速度滑动操作时的虚构惯量的滚动量,且其值设为大于滚动量M1的值。以这种方式,当滑动速度与步骤S470中的滑动速度相比变快时,此滑动速度反映到图像的滚动量上,且该滚动量转变为大于所述第五滚动量的第六滚动量。
在步骤S500中,CPU 32通过将在步骤S430~S450以及步骤S470~S490中设定的滚动量映射至每个应用程序来进行处理。例如,当应用程序是电话目录时,所述电话目录基于第一~第六的每个滚动量来滚动。因此,键顶700的滑动速度越快,电话目录的滚动量就越大。
接下来说明选择对应于轨迹球模式的应用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后面会涉及到的加速度计算处理是通过对上述速度计算处理计算出的速度进行微分运算得到的,因此简化共有部分的说明。
在步骤S170中,当用户滑动操作键顶700的操作面时,CPU 32得到位置检测信息D1,并将操作转至步骤S180。CPU 32将得到的操作体分别在时间点“t”和时间点“t+1”的X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Xt,Xt+1)和Y坐标的位置检测信息(Yt,Yt+1)作为位置检测信息D1。
在步骤S 180中,CPU 32判断检测到的位置检测信息D1是否由故障引起。所述故障的判断类似于上述多光标模式中描述的步骤S130的处理和图69中示出的步骤S300~步骤S340。在故障检测终止后,操作转至步骤S190。
在步骤S190中,CPU 32基于判断为非故障的操作体的移动量来计算操作体在X方向和Y方向的滑动速度。通过与图70中示出的步骤S400~步骤S500相似的处理来进行滑动速度的计算处理。在速度计算处理终止后,操作转至步骤S200。
在步骤S200中,CPU 32基于操作体的移动量来计算所述操作体在X方向和Y方向的加速度。图71是用于按照操作体在X方向和Y方向的加速度来计算滚动量的流程图。在此,“d2X/dt2”表示在X坐标上的加速度(d2/dt2(Xt+1-Xt)),“d2Y/dt2”表示在Y坐标上的加速度(d2/dt2(Yt+1-Yt))。
在步骤S600中,CPU 32基于操作体的移动量(Xt+1-Xt)来计算操作体在X方向的平均加速度(d2X/dt2AVE)或最大加速度(d2X/dt2MAX)。除了平均加速度,还可从每个采样周期“t”的加速度中抽取最大加速度(d2X/dt2MAX)。还可使用在上述步骤S400、S410中计算的滑动速度来计算所述加速度。
类似地,在步骤S610中,CPU 32基于操作体的移动量(Yt+1-Yt)来计算所述操作体在Y方向的平均加速度(d2Y/dt2AVE)或最大加速度(d2Y/dt2MAX)。
首先说明X方向滚动量的计算处理。在步骤S620中,CPU 32判断操作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计算结果对应于哪个加速度范围。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0<d2X/dt2<E1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630。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E1<d2X/dt2<E2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640。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E2<d2X/dt2<E3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650。
在此,常量E1是例如当普通用户滑动操作键顶700时的标准滚动量,且各个常量E1、E2、E3满足E1<E2<E3的关系。
在步骤S630中,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0<d2X/dt2<E1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一滚动量βx。第一滚动量βx小于常量E1,从而图像滚动量小于所述标准滚动量。
在步骤S640中,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E1<d2X/dt2<E2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二滚动量。所述第二滚动量通过下面的方程(5)计算。
第二滚动量=第一滚动量βx+滚动量G1……(5)
滚动量G1是考虑键顶700以固定加速度滑动操作时的虚构惯量的滚动量。以这种方式,当加速度与步骤S630中的加速度相比变大时,此加速度反映到图像的滚动量上,且该滚动量转变为大于所述第一滚动量的第二滚动量。
在步骤S650中,如果操作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E2<d2X/dt2<E3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三滚动量。所述第三滚动量通过下面的方程(6)计算。
第三滚动量=第一滚动量βx+滚动量G2……(6)
滚动量G2设置为大于滚动量G1的值。以这种方式,当加速度与步骤S640中的加速度相比变大时,此加速度反映到图像滚动量上,且该滚动量转变为大于所述第二滚动量的第三滚动量。
接下来说明Y方向滚动量的计算处理。在步骤S660中,CPU 32判断操作体在Y方向的加速度计算结果对应于哪个加速度范围。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0<d2Y/dt2<F1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670。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F1<d2Y/dt2<F2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680。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F2<d2Y/dt2<F3的范围,那么操作转至步骤S690。
在步骤S670中,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0<d2Y/dt2<F1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四滚动量βy。第四滚动量βy小于常量F1,从而所述图像滚动量小于所述标准滚动量。
在步骤S680中,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F1<d2Y/dt2<F2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五滚动量。所述第五滚动量通过下面的方程(7)计算。
第五滚动量=第四滚动量βy+滚动量H1……(7)
滚动量H1是考虑键顶700以固定加速度滑动操作时的虚构惯量的滚动量。以这种方式,当加速度与步骤S670中的加速度相比变大时,此加速度反映到图像滚动量上,且该滚动量转变为大于所述第四滚动量的第五滚动量。
在步骤S690中,如果操作体在Y方向的加速度对应于F2<d2Y/dt2<F3的范围,CPU 32将显示单元29的图像滚动量设为第六滚动量。所述第六滚动量通过下面的方程(8)计算。
第六滚动量=第四滚动量βy+滚动量H2……(8)
滚动量H2设为大于滚动量H1的值。以这种方式,当加速度与步骤S680中的加速度相比变大时,此加速度反映到图像滚动量上,且该滚动量转变为大于所述第五滚动量的第六滚动量。
在步骤S695中,CPU 32通过将在步骤S630~S650和步骤S670~S690中设定的滚动量映射到每个应用程序中来进行处理。例如,当应用程序是电话目录时,所述电话目录响应于第一~第六的每个滚动量来滚动。因此,键顶700的滑动加速度越大,电话目录的滚动量就越大。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的移动电话800是一种在滑动操作键顶700的情况下计算操作体的滑动速度或加速度的电话,而所计算的滑动速度或加速度映射到图像滚动量上。因而,根据该实施例,滑动速度或加速度越快,所述图像滚动量就越大,因此用户在操作时可得到人工操作轨迹球或多方向滚轮键的感觉。从而,可提供操作性能和使用感觉(attendancefeeling)更好的输入设备850和移动电话800。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阈值判断滑动速度等属于哪个速度范围来计算滚动量,但也可通过将所计算的速度与滚动量的某个常量(标准)相乘来计算所述滚动量。
操作模式变换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三十一实施例中,根据选择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来改变操作模式,但不限于此。例如,可在键顶改变时改变操作模式,也可在菜单屏幕中改变操作模式。
图72A、图72B和图72C示出了当按照键顶而改变操作模式时键顶和移动电话的结构。下面说明通过使用移动电话800将键顶700(见图54)变换(更换)为例如键顶710、700、720的情况。
如图72A~图72C所示,用于判断每个操作模式的导电图形SA1、SA2、SA3设在从上壳体810的开口部816露出的硅橡胶838的前表面上。这些导电图形SA1、SA2、SA3与未示出的CPU 32相连(见图49),而响应于可更换的键顶的检测信息被提供给CPU 32。
首先说明键顶700变换为对应于多光标模式的键顶710的情况。如图72A所示,导电图形PA1粘在键顶710的后表面与上壳体810的导电图形SA1相对的位置上。更换时键顶710与上壳体810连接,例如静电电容通过导电图形PA1与导电图形SA1的接触而改变。在CPU 32中,通过检测接触时某一处的静电电容判断出连接至上壳体810的键顶是对应于多光标模式的类型,并将操作模式变换为多光标模式。
接下来说明键顶700更换为对应于多方向滚轮模式的键顶700的情况。如图72B所示,导电图形PA1、PA2分别粘在键顶700的后表面与上壳体810的导电图形SA1、SA2相对的位置。更换时,键顶700与上壳体810连接,例如静电电容通过导电图形PA1与导电图形SA1的接触以及导电图形PA2与导电图形SA2的接触而改变。在CPU 32中,通过检测接触时两处的静电电容判断出连接至上壳体810的键顶是对应于多方向滚轮模式的类型,并将操作模式变换为多方向滚轮模式。
接下来说明键顶700更换为对应于轨迹球模式的键顶720的情况。如图72C所示,导电图形PA1、PA2、PA3分别粘在键顶720的后表面与上壳体810的导电图形SA1、SA2、SA3相对的位置。更换时键顶720连接于上壳体810,例如静电电容通过导电图形PA1与导电图形SA1的接触、导电图形PA2与导电图形SA2的接触以及导电图形PA3与导电图形SA3的接触而改变。在CPU 32中,通过检测接触时三处的静电电容判断出连接至上壳体810的键顶是对应于轨迹球模式的类型,并将操作模式变换为轨迹球模式。也可通过检测由导电情况引起的发生信号来执行检测方法。
此外,当菜单屏幕(初始屏幕)中改变操作模式时,对应于[多光标模式]、[多方向滚轮模式]和[轨迹球模式]的图标显示在菜单屏幕中。然后,当用户选择预定图标时,操作模式变换为对应所选图标的操作模式。
滚动量计算的变形例
下面说明轨迹球模式时滚动量计算的变形例。图73是考虑用户滑动操作的惯量来计算滚动量的情况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假设例如电话目录或乐曲标题单等的滚动图像(GUI:图形用户界面)通过使用对应于轨迹球模式的键顶720(见图59)显示在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
在步骤S700中,CPU 32判断位置检测信息D1是否由用户滑动操作键顶720输入。通过图69所示的步骤S300~步骤S340的故障检测操作,可判断是否有位置检测信息D1被输入。如果CPU 32判断有位置检测信息D1被输入,则CPU例如基于检测到位置检测信息D1按照时间点T的操作体的移动量来计算X方向的滚动量“x”,同时基于用户在T时刻的滑动操作来计算滚动速度“v”,并且所述操作转至步骤S710。另一方面,如果CPU 32判断用户没有输入位置检测信息D1,操作返回至步骤S700。
在步骤S710中,CPU 32控制显示单元29,因而在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显示的滚动图像按滚动速度V=v滚动。此时,CPU 32进行控制以使得滚动图像的滚动量小于或等于阈值“I”。在此,阈值I、J、K是用于调整响应于用户滑动操作的滚动量“x”的图像滚动量的常量,且阈值I、J、K满足0<I<J<K的关系。
在步骤S720中,CPU 32判断是否有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如果CPU 32判断无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则操作转至步骤S730,而如果CPU 32判断有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则CPU进行控制以使图像的滚动停止,并且操作返回步骤S700。
在步骤730中,CPU 32判断滚动量“x”是否超过阈值“I”。当CPU 32判断滚动量“x”超过阈值“I”时,操作转至步骤S740。另一方面,当CPU 32判断滚动量“x”未超过阈值“I”时,操作返回步骤S700,在此情况下,滚动图像按滚动速度V=v滚动并停止。
在步骤S740中,CPU 32控制显示单元29,因而在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显示的滚动图像按滚动速度V=i·v滚动。此时,CPU 32进行控制以使得滚动图像的滚动量小于或等于阈值(J-I)。常量i、j、k是考虑响应于用户滑动操作的惯性力的值,且常量i、j、k满足k<j<i<1的关系。以这种方式,考虑到实际轨迹球的特性,通过轨迹球的转动引起的惯性使速度从初始速度逐渐递减的状态反映到滚动图像的滚动速度上。滚动速度“V”从“v”减到“i·v”。
在步骤S750中,CPU 32判断是否有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如果CPU 32判断无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则操作转至步骤S760,而如果CPU 32判断有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则CPU进行控制以使图像的滚动停止,并且操作返回步骤S700。
在步骤760中,CPU 32判断滚动量“x”是否超过阈值“J”。当CPU 32判断滚动量“x”超过阈值“J”时,操作转至步骤S770,而当CPU 32判断滚动量“x”未超过阈值“J”时,操作返回步骤S700。
在步骤S770中,CPU 32控制显示单元29,因而在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显示的滚动图像按滚动速度V=j·v滚动。此时,CPU 32进行控制以使得滚动图像的滚动量小于或等于阈值(K-J)。因而,滚动速度“V”按v→i·v→j·v的方式逐渐减小。
在步骤S780中,CPU 32判断是否有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如果CPU 32判断无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则操作转至步骤S790,而如果CPU 32判断有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则CPU进行控制以使图像的滚动停止,并且操作返回步骤S700。
在步骤790中,CPU 32判断滚动量“x”是否超过阈值“K”。当CPU 32判断滚动量“x”超过阈值“K”时,操作转至步骤S800,而当CPU 32判断滚动量“x”未超过阈值“K”时,操作返回步骤S700。
在步骤S800中,CPU 32控制显示单元29,因而在显示单元29的屏幕上显示的滚动图像按滚动速度V=k·v滚动。此时,CPU 32进行控制以使得滚动图像的滚动量小于或等于阈值(x-K)。因而,滚动速度“V”按v→i·v→j·v→k·v的方式逐渐减小。
在步骤S810中,CPU 32判断是否有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如果CPU 32判断无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则结束上述一系列操作,而如果CPU 32判断有新的位置检测信息D1输入,则操作返回步骤S700。
在该实施例的移动电话800中,即使在操作体与键顶720分离之后,仍通过控制使得图像按照响应于输入时的滚动量“x”的预定滚动量滚动,并且图像的滚动速度逐渐减小。因而,用户可人工得到类似于轨迹球或多方向滚轮键操作时的惯性滚动图像的感觉。因此,可提供操作性能和使用感觉极好的输入设备850和移动电话800。
实施例33
图74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的输入设备的摄像机400的结构。
图74所示的摄像机400包括具有触感功能并在信息输入操作时为操作体(操作者)提供触感的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摄像机400拍摄目标图像并且还录制周围声音。在第一~第三十二实施例中描述的任一输入设备10~290设置于摄像机400中,并且带有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也应用于摄像机400。
摄像机400包括构成外饰的容器402和设置在容器402上部前表面的镜头筒403,在该镜头筒403中置有成像光学系统404。由成像光学系统404引入的用于对目标图像成像的成像装置(图中未示出)被安装在镜头筒403的后端。
在容器402的后表面、上表面和侧表面设有诸如电源开关、摄像开始/停止开关和变焦开关等各种操作开关405。在容器402的左侧面上,触摸面板显示装置401与容器402连接,从而触摸面板显示装置401可通过铰链打开/关闭,并显示本图中未示出的由成像装置成像的图像。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401设有例如在第二十九实施例中描述的输入设备290和图14中所示的包括作动器功能的扬声器36b。如图48所示,根据在第二十九实施例中描述的输入设备290,该输入设备290从上部依次叠置显示器上组件63、传感器13′和LCD器件64。显示单元29的构成包括显示器上组件63和LCD器件64,而凸形的键顶152′配置于显示单元29的预定位置。显示单元29显示由键顶152′输入的信息。
为了提高操作性能,将键顶152′配置在例如显示单元29中央区域稍微靠左侧处。键顶152′是具有预定高度和宽度的半球状凸形。键顶152′沿着半球状凸形的一条轨道滑动操作或/和沿着与该轨道交叉的其它轨道滑动操作。不言而喻,在显示单元29上通过LCD器件64显示用于选择输入信息的图标图像,并且操作者的手指可沿此图标图像滑动操作。
扬声器36b设置在触摸面板显示装置401中,且扬声器36b通常包括:如图14所示的在预定区域包括开口部1a、1b、1c和1d的盖构件1;与该盖构件1接合的壳体部6;包括带底的圆柱状凹部5a并自由活动地配置在壳体6中的用于振动的轭5;用于在壳体6中自由活动地支撑轭5的盘簧51、52;以及固定在被自由活动地支撑在壳体6中的轭5的底部的磁体4。扬声器还包括:包括卷轴部且自由活动地配置在磁体4周围的线圈3;以及安装在该线圈3的卷轴部一侧并夹在盖构件1与壳体部6之间的振动板2。
在此实施例中,当用手指操作在触摸面板显示装置401的监视器的显示单元29上显示的用于输入操作的图标图像时,从扬声器36b发出任何点击声(计算机开关的操作声),同时给触摸显示屏的操作者手指提供触感。通过这种输入操作,即使在摄像机400中也可确定在显示单元29上显示的滚动图像29a、29b等的输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图中,孔67是用于传导点击声的开口部。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三十三实施例的摄像机400,其包括本发明的带有触感功能的输入设备290的实施例,键顶152′设置在相对于显示单元29的中央区域稍微偏左侧处,所述显示单元29中依次叠置有显示器上组件63、传感器13′和LCD器件64,具有半球状凸形的显示器上组件63和键顶152′模制成一体或者键顶152′粘在显示器上组件63上。
由此可提供包括防水性更好的气密结构的输入设备290的摄像机400。此外,相应于操作者手指的滑动操作,除了从显示单元29的显示器上组件的显示面的一部分沿半球状凸形的一条轨道以弧形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以出现向显示面的另一部分以弧形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此外,除了从显示器上组件63的显示面的一部分沿与上述半球状凸形轨道交叉的另一条半球状凸形轨道以弧形变厚的滑动操作感觉之外,还可出现沿弧形向显示面的另一部分变薄的滑动操作感觉。因而,提高了应用输入设备290的摄像机400的输入操作性能,并且可得到以往的触摸面板所不具有的独特操作感觉。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具有触感功能的输入设备应用到滑盖式移动电话101等以及摄像机400上,但并不限于这些电子装置;不言而喻,具有触感功能的输入设备可应用于普通的单轴铰接型移动电话102、双轴铰接型移动电话103、在上壳体11x和下壳体11y中均包括显示屏的移动终端装置和数码相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表1示出了本发明人所做的各输入设备的操作性能评估结果。
表1
滑动操作 | 按压操作 | |
相关技术“1” | 478 | 478 |
相关技术“2” | 302 | 300 |
本发明“1” | 450 | 495 |
本发明“2” | 468 | 493 |
表1所示的操作性能评估结果是各个相关技术“1”、相关技术“2”、本发明“1”和本发明“2”的操作准确性比较的总结。该相关技术“1”涉及如图1所示的侧面多方向转动开关+薄膜开关结构的输入设备500的情况。此相关技术“2”涉及如图2所示的平板非转动键顶+薄膜开关的输入设备600的情况。本发明“1”涉及如图16所示第三实施例的非转动型键顶+薄膜开关的输入设备30的情况。本发明“2”涉及如图17所示第四实施例的非转动型键顶+薄膜开关+作动器功能的输入设备40的情况。
对这四个输入设备30、40、500、600评估滑动操作和按压操作。任一评估方法的样本为五十个元件。关于滑动操作,执行了通过电话目录应用程序的垂直滚屏将光标附加并停止在目标点(目标图像)的键顶操作。对每个元件作十个光标操作并停止的项目。在此情况下,比较一次键顶操作时光标可停止于目标图像的正确响应的数目。
此外,关于按压操作,键顶压入操作从被选择的状态开始执行并通过电话目录应用程序的垂直滚屏终止,打开薄膜开关并执行输入确定(确认)操作。在此情况下,如果在键顶压入前选择的目标图像得到直接确定,则是[正确响应],而如果选择不同的目标图像或目标图像的选择未得到确定,则成为[错误]。输入设备30、40、500、600的操作准确性通过对这些关于相关技术“1”、相关技术“2”、本发明“1”和本发明“2”的正确响应的数目分别进行比较来评估。
根据表1所示的操作性能评估结果,关于相关技术“1”、相关技术“2”、本发明“1”和本发明“2”分别进行500次评估的正确响应数目,在相关技术“1”的情况中,滑动操作是478次,按压操作是478次。在相关技术“2”的情况中,滑动操作是302次,按压操作是300次。在本发明“1”的情况中,滑动操作是450次,按压操作是495次。在本发明“2”的情况中,滑动操作是468次,按压操作是493次。
关于滑动操作,本发明“1”与本发明“2”在正确响应次数上稍次于相关技术“1”,但与相关技术“2”相比提高了操作可靠性。关于按压操作,本发明“1”和本发明“2”均在正确响应次数上多出相关技术“1”与相关技术“2”许多且提高了操作可靠性。根据相关技术“1”,出现过在压入多方向滚轮键之前键顶发生转动的故障以及目标图像的附近被误确定的情况。根据相关技术“2”,出现过当压入键顶时,发生键顶一角被压入而推压片未准确压入金属穹顶部从而没有选择和确定目标图像的故障。
相反地,本发明“1”和“2”采用非转动键顶+薄膜开关或包括非转动键顶+薄膜开关+作动器功能的结构,因而不会误确定目标图像的附近,此外,推压片准确地压入穹顶键,从而可实现高操作性能和可靠性,并可提供对用户友好的可用性极好的输入设备30或40等。
本发明很适合用于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电话、移动终端装置、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家庭系统电子装置及其遥控器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次组合和改变。
Claims (37)
1.一种输入设备,其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输入信息,该输入设备包括:
壳体,它包括操作面;
检测单元,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检测借助于所述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所输入的滑动位置;
操作单元,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
其中,所述操作单元为凸形,该凸形从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变厚并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有检测区域,该检测区域用于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且该检测区域宽于所述操作单元中被所述操作体滑动操作的操作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操作单元的凸形形成为具有预定高度和宽度的圆弧,且所述操作单元被沿着该圆弧的形状滑动操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操作单元的凸形形成为具有预定高度和宽度的半球,且所述操作单元被至少沿着所述半球形状的一条轨道和与该轨道交叉的另一条轨道之一滑动操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操作单元用不同于所述壳体的材料的材料构成,且构成所述操作单元的该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构成所述壳体的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操作单元可拆地装在所述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静电电容片,该静电电容片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并输出位置检测信号。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压力检测片,该压力检测片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的压力,并输出压力检测信号。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还包括开关部,该开关部通过所述操作单元的压入操作而开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开关部设在所述操作单元的加压凸出下部处或该操作单元的加压凸出下部以外的位置处。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针对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设有产生振动的振动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该振动体。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还包括:
显示单元,它显示关于所述操作体的、由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滑动位置的滚动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它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操作速度,并按照所述操作体的滑动操作速度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上所述滚动图像的显示间距。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还包括:
显示单元,它显示基于所述操作单元所输入的滑动位置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它执行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所显示的所述图像的显示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滑动位置来计算所述操作体的速度或加速度之一,并按照所计算的速度和加速度之一来调节显示单元上所显示的图像的移动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按照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来计算所述操作体的移动量,并基于所计算的所述操作体的移动量和所述预设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所述操作体所输入的滑动位置是否由操作故障引起。
15.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壳体,它具有操作面;以及
输入设备,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输入信息;其中,
所述输入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以及
操作单元,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所述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
其中,所述操作单元为凸形,该凸形从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沿着滑动方向变厚并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变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单元制成为一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操作面上设有数字键部,且所述操作单元与该数字键部模制成一体。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中设有光源,所述操作单元上设有光导电元件,且光从所述壳体中的光源照射到所述光导电元件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它显示所述操作单元所输入的信息,且所述形成为凸形的操作单元被配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预定位置处。
20.一种输入设备,其包括:
壳体,它具有操作面;
检测单元,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检测借助于所述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所输入的滑动位置;以及
操作单元,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所述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
其中,所述操作单元为凹形,该凹形从所述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通过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并且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而形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单元中有检测区域,该检测区域用于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该检测区域宽于所述操作单元中被所述操作体滑动操作的操作区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操作单元的凹形形成为具有预定深度和孔径宽度的底弧,且所述操作单元被沿着该底弧的形状滑动操作。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操作单元的凹形形成为具有预定深度和孔径宽度的底半球,且所述操作单元至少沿着所述底半球的一条轨道和与该条轨道相交的另一条轨道滑动操作。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操作单元用不同于所述壳体材料的材料构成,且构成所述操作单元的该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构成所述壳体的材料的表面粗糙度。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操作单元可拆地装在所述壳体上。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静电电容片,该静电电容片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并输出位置检测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压力检测片,该压力检测片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的压力,并输出压力检测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输入设备,还包括开关部,该开关部通过所述操作单元的压入操作而开关。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开关部设在所述操作单元的加压凸出下部处或该操作单元的加压凸出下部以外的位置处。
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针对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设有产生振动的振动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该振动体。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还包括:
显示单元,它显示关于所述操作体的、由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滑动位置的滚动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它检测所述操作体的滑动操作速度,并按照所述操作体的滑动操作速度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上所述滚动图像的显示间距。
3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入设备,还包括:
显示单元,它显示基于所述操作单元所输入的滑动位置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它执行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所显示的所述图像的显示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滑动位置来计算所述操作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之一,并按照所计算的速度和加速度之一来调节显示单元上所显示的图像的移动量。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按照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所述操作体的滑动位置来计算所述操作体的移动量,并基于所计算的所述操作体的移动量和所述预设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所述操作体所输入的滑动位置是否由操作故障引起。
34.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壳体,它具有操作面;以及
输入设备,它设在壳体上并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输入信息;
其中所述输入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它设在所述壳体中,且检测借助于操作体通过滑动操作所输入的滑动位置;
操作单元,它盖住至少一部分所述检测单元,并被沿着壳体的操作面滑动操作;
其中,所述操作单元为凹形,该凹形从所述壳体的操作面的一部分起,通过沿着滑动方向向下挖并且向着所述操作面的另一部分向上挖而形成。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单元制成为一体。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操作面上设有数字键部,且所述操作单元与该数字键部模制成一体。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中设有光源,所述操作单元上设有光导电元件,且光从所述壳体中的光源照射到所述光导电元件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46071 | 2007-09-21 | ||
JP2007-246071 | 2007-09-21 | ||
JP2007246071 | 2007-09-21 | ||
JP2008033833 | 2008-02-14 | ||
JP2008-033833 | 2008-02-14 | ||
JP2008033833 | 2008-02-14 | ||
JP2008180806 | 2008-07-10 | ||
JP2008-180806 | 2008-07-10 | ||
JP2008180806A JP2009217804A (ja) | 2007-09-21 | 2008-07-10 |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08815A true CN101408815A (zh) | 2009-04-15 |
CN101408815B CN101408815B (zh) | 2012-04-04 |
Family
ID=404937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1170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8815B (zh) | 2007-09-21 | 2008-09-22 | 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 |
CN2008102114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3480B (zh) | 2007-09-21 | 2008-09-22 | 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114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3480B (zh) | 2007-09-21 | 2008-09-22 | 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10859B2 (zh) |
CN (2) | CN101408815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8453A (zh) * | 2010-06-23 | 2011-12-28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操作输入装置 |
CN105743530A (zh) * | 2016-04-14 | 2016-07-06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子导游系统及方法 |
CN107037898A (zh) * | 2017-04-26 | 2017-08-11 | 陈雪枫 | 一种便携设备 |
CN111183408A (zh) * | 2017-10-10 | 2020-05-19 | 雷蛇(亚太)私人有限公司 | 用于分析鼠标滑动性能的方法及设备 |
CN112788876A (zh) * | 2021-01-22 | 2021-05-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6056380A (zh) * | 2022-12-14 | 2023-05-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配件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85704B2 (ja) * | 2009-05-22 | 2012-07-2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US8907897B2 (en) * | 2009-06-16 | 2014-12-09 | Intel Corporation | Optical capacitive thumb control with pressure sensor |
US8674951B2 (en) * | 2009-06-16 | 2014-03-18 | Intel Corporation | Contoured thumb touch sensor apparatus |
EP2461645B1 (en) | 2009-07-27 | 2019-04-1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Op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ooker using operation device |
JP4709918B2 (ja) * | 2009-09-25 | 2011-06-29 | 株式会社東芝 | リモコン装置 |
JP4799655B2 (ja) * | 2009-10-05 | 2011-10-26 | 株式会社東芝 | 小型機器 |
WO2011052484A1 (ja) | 2009-10-30 | 2011-05-05 | 株式会社エスシーエー | 生体への情報伝達装置 |
JP5219988B2 (ja) * | 2009-12-07 | 2013-06-26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
JP2011243399A (ja) * | 2010-05-18 | 2011-12-01 |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 スイッチ |
JP2013003639A (ja) * | 2011-06-13 | 2013-01-07 | Tokai Rika Co Ltd | 静電入力装置 |
JP4837143B1 (ja) * | 2011-07-25 | 2011-12-14 | 株式会社東芝 | 放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 |
TWI581135B (zh) * | 2011-09-30 | 2017-05-01 | 加拿都公司 | 觸感薄膜、觸感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2013089117A (ja) * | 2011-10-20 | 2013-05-13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入力装置 |
JP2013114617A (ja) * | 2011-11-30 | 2013-06-10 | Fujikura Ltd | 照明モジュール |
JP2013114618A (ja) * | 2011-11-30 | 2013-06-10 | Fujikura Ltd | 照明モジュール |
KR101273616B1 (ko) | 2011-12-21 | 2013-06-10 | 현대다이모스(주) | 시트조작기구 |
CN103379757B (zh) * | 2012-04-20 | 2016-05-11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4412568B (zh) * | 2012-06-22 | 2017-04-0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信息设备 |
CN107483829A (zh) | 2013-01-30 | 2017-12-15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操作装置、对象物确认方法 |
USD745508S1 (en) | 2013-03-15 | 2015-12-15 | Intel Corporation | Computing device with sensor |
USD732526S1 (en) | 2013-04-16 | 2015-06-23 | Intel Corporation | Computing device with sensor |
KR101857893B1 (ko) | 2013-08-23 | 2018-05-15 | 애플 인크. | 원격 제어 디바이스 |
JP6210855B2 (ja) * | 2013-11-19 | 2017-10-1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 |
JP6694247B2 (ja) * | 2015-07-09 | 2020-05-1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
US9867425B2 (en) * | 2016-02-26 | 2018-01-16 | Nike, Inc. | Method of customizing forefoot cushioning in articles of footwear |
CN107783647B (zh) * | 2016-08-31 | 2021-07-23 | 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柔性屏输入设备及信息娱乐系统 |
DE102016122977B4 (de) * | 2016-11-29 | 2021-09-02 | Preh Gmbh | Bedienvorrichtung mit mehreren Bedienbaugruppen und haptischen Feedback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Bedienvorrichtung |
CN106681627B (zh) * | 2016-12-01 | 2019-10-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操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EP3407129A1 (en) | 2017-05-18 | 2018-11-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a microphone and a light emitter |
JP2018196109A (ja) * | 2017-05-18 | 2018-12-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GB2565564B (en) * | 2017-08-16 | 2020-04-08 | Peratech Holdco Ltd | Detecting force |
CN107426369A (zh) * | 2017-09-06 | 2017-12-01 | 金雅豪精密金属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分段式外框的手机中板 |
CN109140698B (zh) * | 2018-10-24 | 2024-09-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005270A (zh) * | 2018-10-30 | 2018-12-14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JP7347123B2 (ja) * | 2019-10-30 | 2023-09-20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回転角度センサ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59706A (ja) * | 1996-03-21 | 1997-10-03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十字型キースイッチ |
JP4020246B2 (ja) * | 2002-03-26 | 2007-12-12 |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ッド装置 |
CN100437448C (zh) * | 2003-08-08 | 2008-11-26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滚动文档的方法 |
JP2006323664A (ja) * | 2005-05-19 | 2006-11-30 | Sony Corp | 電子機器 |
JP2007065993A (ja) * | 2005-08-31 | 2007-03-15 | Tokai Rika Co Ltd | 入力装置 |
JP5208362B2 (ja) * | 2005-10-28 | 2013-06-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4802724B2 (ja) * | 2006-01-18 | 2011-10-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 |
-
2008
- 2008-07-10 JP JP2008180807A patent/JP571085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22 CN CN200810211700XA patent/CN1014088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22 CN CN2008102114181A patent/CN10139348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8453A (zh) * | 2010-06-23 | 2011-12-28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操作输入装置 |
CN105743530A (zh) * | 2016-04-14 | 2016-07-06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子导游系统及方法 |
CN105743530B (zh) * | 2016-04-14 | 2018-09-14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子导游系统及方法 |
CN107037898A (zh) * | 2017-04-26 | 2017-08-11 | 陈雪枫 | 一种便携设备 |
CN111183408A (zh) * | 2017-10-10 | 2020-05-19 | 雷蛇(亚太)私人有限公司 | 用于分析鼠标滑动性能的方法及设备 |
CN112788876A (zh) * | 2021-01-22 | 2021-05-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6056380A (zh) * | 2022-12-14 | 2023-05-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配件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093619A (ja) | 2009-04-30 |
CN101393480A (zh) | 2009-03-25 |
CN101408815B (zh) | 2012-04-04 |
CN101393480B (zh) | 2010-09-29 |
JP5710859B2 (ja) | 2015-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8815A (zh) | 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 | |
US8060164B2 (en) |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8219151B2 (en) | Portable terminal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US7912508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dditional input or output device | |
US8825113B2 (en) | Portable terminal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EP3086538B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aid terminal | |
US8278546B2 (en) | Mobile terminal having jog di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130191741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from an Electronic Device | |
CN1898708B (zh) | 对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 |
JP2008225690A (ja) | 振動体、触覚機能付きの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0499691C (zh) |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键盘 | |
KR20090006737A (ko) | 입력 장치, 기억 매체, 정보 입력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 |
JP2008176805A (ja) | リム選択機能付回転体 | |
US20090102796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dvanced characteristics | |
JP2010066899A (ja) | 入力装置 | |
JP2010531531A (ja) | 可変位置機能を有するキー | |
CN109743465A (zh) | 一种音频数据输出方法及终端 | |
CN101446870A (zh) | 触敏片构件、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1324816A (zh) | 便携式终端的输入装置 | |
JP4547966B2 (ja) | オーディオ機器 | |
US20060244730A1 (en) | Keypad arrangment for a hand-held device | |
KR101592942B1 (ko) | 이동단말기 | |
KR101635033B1 (ko) | 이동 단말기 | |
TWI272823B (en) | Rotary-disk typ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
KR101607974B1 (ko) | 이동 단말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