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80147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0147A
CN101080147A CNA2007101029581A CN200710102958A CN101080147A CN 101080147 A CN101080147 A CN 101080147A CN A2007101029581 A CNA2007101029581 A CN A2007101029581A CN 200710102958 A CN200710102958 A CN 200710102958A CN 101080147 A CN101080147 A CN 101080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side wall
shell
outage
air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29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冈健太郎
横手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0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0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根据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6)包括,设置有通气孔(24)的第一侧壁部(21),从第一侧壁部(21)的上端向外壳(6)的外部延伸的顶壁部(22),从第一侧壁部(21)的各侧端部向外壳(6)的外部延伸、并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部(23a,23b)。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具有通气孔的外壳的电子设备,例如,包括通气孔周围的防液体结构。
                               背景技术
比如便携式电脑的电子设备在内部的外壳里,有用来冷却装配的部件的冷却扇。这类电子设备的外壳有用来在外壳内部和外部之间流入或流出空气的通气孔。如果水或其他液体意外地洒落在电子设备上,液体可能通过通风孔渗透到外壳里。
第8-322114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公布了一种用于预防雨水渗透到主体的室外电源配电板。室外电源配电板在散热进气孔和通风进气口之间有一个遮雨板(rain-checking)。在遮雨板下面有一个排水口。从通风进气口进入的雨水被遮雨板封堵,并流入排水口。
尽管上面的防雨结构对电源配电板是很好的防水滴结构,但是不做任何改变的话不能应用到比如便携式电脑这样的电子设备上。举例来说,如果在电子设备的外壳里面设置一个遮雨板,那么在外壳里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死空间。这与近年来减小电子设备尺寸的需要相违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通气孔周围具有改良的防液体的电子设备。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包括设置有通气孔的第一侧壁部;从第一侧壁部的上端向外壳的外部延伸的顶壁部;从第一侧壁部的各侧端部向外壳的外部延伸、并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部。
根据上面的结构,可以改善在通气孔周围的防液体性。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中陈述,其一部分通过叙述将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尤其可以通过下文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图解,并与上文给出的概要描述和下文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尽描述一起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包括空气出孔的一部分的示范透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F3-F3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截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F4-F4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一部分的示范透视图;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内部的示范透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F7-F7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截面图;
图8是沿图7中的线F8-F8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内部的示范透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F10-F10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内部的示范透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F12-F12的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截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一部分的示范透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内部的示范透视图;
图15是沿图13中的线F15-F15的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内部的示范透视图;
图17是沿图16中的线F17-F17的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示范截面图;和
图18是根据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的变化例的示范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用于便携式电脑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至图4显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1。如图1所示的,这台便携式电脑1包括了主体2和显示单元3。
主体2包括主体基座4和主体盖5。主体盖5从上部与主体基座4结合。基座4和主体盖5结合在一起,主体2具有外壳6。外壳6有顶壁6a和周壁6b、以及底壁6c。顶壁6a支撑键盘7。底壁6c配备有多支脚部分20。因此,当便携式电脑1以底壁6c朝下放置在比如桌面的放置表面F上时,在外壳6的底壁6c和放置表面F之间就产生了空间。
外壳6中包含有电路板8和冷却扇9。发热部件10被安装在电路板8上。发热部件10的一个例子是CPU。通气孔部11设置在外壳6的一部分中,对着冷却扇9。此外,外壳6有很多进气口12。进气口12朝外壳6里面开口。
显示单元3有显示外壳13和包含在显示外壳13里的液晶显示面板14。液晶显示面板14有显示屏14a。通过在显示外壳13前面的开口部13a,显示屏14a暴露在显示外壳13的外部。
显示单元3通过铰链装置(图中未显示)被支撑在外壳6的后端部。因此,显示单元3可以在显示单元3被放下以从上面遮盖顶壁6a的关闭位置和显示单元3站立以使得顶壁6a露出的开口位置之间转动。
接着,根据图2到图4对通气孔部11作出详细解释。正如图2所示,通气孔部11被设置在外壳6里,形成外壳6外壁的一部分,并暴露在外面。通气孔部11包括第一侧壁部21、顶壁部22和一对第二侧壁部23a和23b。
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部21形成在从周壁6b凹进外壳6的位置中。第一侧壁部21沿着与周壁6b平行的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很多通气孔24被设置在第一侧壁部21里面,且朝外壳6的内部开口。通气孔24例如被设计为栅格形状。
如图4所示,顶壁部22从第一侧壁部21的上端向外壳6的外部比如水平方向延伸。顶壁部22的延伸端与外壳6的周壁6b相连。换句话说,顶壁部22从外壳周壁6b向外壳6的内部延伸,且第一侧壁部21形成在顶壁部22的延伸端上。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侧壁部23a从第一侧壁部21的一侧端向外壳6的外部延伸。此外,第二侧壁部23b从第一侧壁部21的另一侧端向外壳6的外部延伸。作为一个实例,第二侧壁部23a和23b延伸地比周壁6b的厚度宽。第二侧壁部23a和23b的延伸端与外壳6的周壁6b相连。
第二侧壁部23a和23b彼此相对。第二侧壁部23a和23b的上端各自与顶壁部22的侧端相连。特别的,第一侧壁部21从除了底面的另外三个方向上被顶壁部22和第二侧壁部23a和23b包围。如上所述,通气孔部11从外壳6的周壁6b凹进外壳6。
接着,参照图4以实例解释了各壁部的空间关系。第一个实施例的空间关系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如图4所示,设置在第一侧壁部21中的通气孔24中最底部的通气孔24的开口边缘的下端24a(下文称为最下边缘24a)与顶壁部22的下表面22a之间的垂直距离定义为长度A1。在第一侧壁部21的外表面21a与顶壁部22的相对于外壳6的最外边缘一端22b(下文记为外边缘22b)之间的水平距离定义为B1。长度A1与长度B1被设置成满足下列表达式(1)。
表达式(1):长度B1≥长度A1×tan(15°),(tan(15°)=0.267949…)
第一侧壁部21的外表面21a显示的是暴露于外壳6外部的壁表面。第一侧壁部21并不总是非得包括很多通气孔。第一侧壁部21可以只有一个通气孔24。这种情况下,长度A1是唯一的通气孔24的最下边缘24a与顶壁部22的下表面22a之间的垂直距离。
上面的关系也可以由下面表述。具体的说,连接顶壁部22的外边缘22b的下端P1与最下通气孔24的最下边缘24a的外边缘P2的直线与垂直线所成角度若定义为α,则角度α将大于15°。通气孔24的最下边缘24a的“外边缘”是相对外壳6位于通气孔24里最外面的通气孔24的边缘。
冷却扇9被放置在外壳6里面并对着通气孔24。冷却扇9有吸进空气的进气口9a和排出吸进的空气的排气口9b。排气口9b对着通气孔24。冷却扇9将空气排向通气孔24。排出的空气经过通气孔24被排到外壳6的外部。
接下来,解释便携式电脑1的操作。
当冷却扇9被驱动时,冷却扇9吸进外壳6里的空气,并将吸进的空气排向通气孔24。所以,外壳6里已经被发热部件10加热的空气被排到外壳6的外面。这加速了安装在外壳6里面的发热部件10的冷却。
根据包括以上结构的便携式电脑1,改善了通气孔24周围的防液体性。具体地说,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有顶壁部22。顶壁部22对第一侧壁部21起到屋檐的作用。因此,即使液体从上面溢到便携式电脑1上,顶壁部22减小了液体通过通气孔24进入到外壳6的可能性。
因为通气孔部24形成有设置大于15°的角度α,这样液体相对垂直线以小于15°的倾斜角进入通气孔24的可能性极小。具体地说,在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里,在15°范围内滴在垂直线的两边上的液体渗透进外壳6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便携式电脑1满足由JIS C 0920提供的JIS标准2(防水滴型II)的要求。
因为第二侧壁部23a和23b被配置在第一侧壁部21的侧端部上,所以进一步改善了防止液体倾斜地滴入便携式电脑1的宽度方向的防液体性。“宽度方向”指的是从一个第二侧壁部23b到另一个第二侧壁部23a的方向。
接下来,参照图5到图8对用作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31进行解释。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参照数字,并省略说明。
便携式电脑31的通气孔部11有第一侧壁部21,顶壁部22,一对第二侧壁部23a和23b。通气孔24被设置在第一侧壁部21里面。通气孔部11的形成满足上述表达式(1)。
如图5所示,外壳6的底壁6c从第一侧壁部21的下端延伸。多个排液孔32被设置在与第一侧壁部21相邻的外壳6的底壁6c的一部分中。排液孔32设计成例如网格状,并朝外壳6的内部开口。排液孔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如图6和图8所示,堤33被设置在底壁6c上。堤33从外壳6内的底壁6c向上竖立。例如,堤33是与外壳6内的底壁6c形成为一体的肋条。堤33有一个第一竖直壁34和一对第二竖直壁35a和35b。第一竖直壁34比排液孔32更位于外壳6的内部。具体地说,第一竖直壁34比排液孔32离第一侧壁部21更远。第一竖直壁34沿着与第一侧壁部21平行的方向延伸。排液孔32开在第一竖直壁34与第一侧壁部21之间。
如图7所示,第二竖直壁35a和35b分别从第一竖直壁34的各自边端部向第二侧壁部分23a和23b方向延伸,并彼此相对。第二竖直壁35a和35b的延伸端分别与第二侧壁部23a和23b相连。具体地说,第一竖直壁34和第二竖直壁35a和35b一起组成了从三个方向上包围排液孔32的堤33。
如图8所示,冷却扇9被设置在比堤33更位于外壳6的内部。冷却扇9被设置成使冷却扇9的出气口9b的位置比堤33的上端33a要高。
接下来,参照图8解释通气孔部11和堤33之间的空间关系的实例。在第二实施例解释的空间关系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也不限于此。
如图8所示,堤33的上端33a和顶壁部22的下表面22a之间的垂直距离定义为长度A2。堤33的侧面33b对着第一侧壁部21。堤33的侧面33b和顶壁部22的外边缘22b的水平距离定义为长度B2。长度A2和长度B2设置成满足下面表达式(2)的关系。
表达式(2):长度B2≥长度A2×tan(60°),(tan(60°)=)
上述关系也可以表述如下。具体地说,连接顶壁部22的外边缘22b的下端P1与堤33的侧面33b的上端P3的直线与垂直线所成角度定义为β2,则β2大于60°。
接下来,解释便携式电脑31的操作。
相对垂直线以大于15°的角度倾斜滴下的部分液体可能通过通气孔24进入外壳6的内部。通过通气孔24进入外壳6内的液体通过开在外壳6底壁6c上的排液孔32被排到外壳6的外部。
根据具有以上结构的便携式电脑31,改善了通气孔24周围的防液体性。具体地说,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31有顶壁部22和第二侧壁部23a和23b。同第一实施例里的原因一样,这种结构改善了防液体性。
因为通气孔部11的形成满足上述表达式(1),相对垂直线以小于15°的角度倾斜滴下的液体几乎不能进入通气孔24里。因此,便携式电脑31抑制了液体向外壳6里面渗透,并因此满足由JIS C 0920提供的JIS标准2(防水滴型II)的要求。
一个电子设备是否有JIS C 0920提出的防液体性要根据这个电子设备在给定条件下是否受到不利影响来判断。具体地说,即使如果液体渗透到外壳6中,如果电子设备没有受到渗透液体的不利影响,那么这个电子设备被认为是满足JIS标准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31在能首要防止液体渗透进外壳6的更高的水平上满足JIS标准2(防水滴型II)的要求。
便携式电脑31在邻近第一侧壁部21的底壁6c上有排液孔32。因此,即使如果液体通过通气孔24进入外壳6,液体将被排到外壳6的外部而不会停留在外壳6里。
进一步的,因为堤33的形成,进入外壳6内部的液体被堤33阻隔,降低了液体越过堤33洒落在外壳6内部的可能性。因为堤33的形成,渗透到外壳6里的液体被可靠地引导到液体排放孔32。
因为堤33和顶壁部32的形成满足上面的表达式(2),相对垂直线以小于60°的角度倾斜地滴下的液体越过堤33渗透到外壳6里面的可能性极小。具体地说,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31中,在两个垂直线的侧面上60°范围内滴下的液体粘附到安装在外壳6内部的单元和模块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便携式电脑31满足JIS C 0920提出的JIS标准3(防雨型)的要求。
总之,便携式电脑31具有防止在相对垂直线以小于60°的角度内滴下液体的防液体性,即使当液体进入外壳6时、安装的模块也不会受液体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便携式电脑31具有在相对垂直线以小于15°的角度内滴下液体的防液体性,能够阻止水滴进入外壳6。
因为排液孔32开在底壁6c里,所以从冷却扇9排放的空气也通过排液孔32被排到外壳6的外部。这种结构增加了冷区空气的排放总量,也提高了冷却效率。具体地说,提供的排液孔32同时改善了防液体性和冷却效率。
因为冷却扇9的出气口9b的位置比堤33的上端高,所以从冷却扇9排放的空气没有被堤33阻挡,改善了冷却扇9的鼓风效率。
接下来,参照图9和图10对用作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41进行解释。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和31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数字表示,并省略说明。
便携式电脑41的通气孔部11有第一侧壁部21,顶壁部22,和一对第二侧壁部23a和23b。通气孔24被设置在第一侧壁部21里面。通气孔部11的形成满足上述表达式(1)的关系。
排液孔32和堤33形成在便携式电脑41的底壁6c上。堤33和顶壁部22的形成满足上述表达式(2)的关系。
如图9所示,便携式电脑41还包括导热管42和热辐射构件43。导热管42是传热构件的一个例子。发热部件10热连在导热管42的一端部42a上。具体地说,导热管42的一端部42a被装入形成在受热块44中的凹槽44a。举例来说,受热块44由金属造成,有很高的热传导率。
受热块44放置在发热部件10之上,中间插入传热构件45。举例来说,传热构件45可以是油脂或传热片。如图9所示,受热块44通过使用固定元件46被固定在电路板8上。因此,导热管42通过受热块44被热连到发热部件10。
导热管42的另一端部42b被热连到热辐射构件43上。热辐射构件分43有多个叶片元件43a。叶片元件43a是矩形形状的片状构件。导热管42内部含有液体,这些液体利用蒸发热量和毛细管现象在两个端部42a和42b之间移动热量。导热管42将由发热部件10产生的部分热传到热辐射构件43。
热辐射构件43被设置成其纵向方向沿着第一侧壁部21的延伸方向。如图10所示,热辐射构件43位于通气孔24的边上,并在排液孔32的上面。热辐射构件43对着通气孔24和排液孔32。热辐射构件43被设置于第一直壁34和第一侧壁部21之间。具体地说,热辐射构件43被设置于冷却扇9和第一侧壁部21之间。举例来说,热辐射构件43的底部没有通过叶片折叠而被关闭。
热辐射构件43可以经过比如电镀镍和其他涂层的表面处理来防止生锈。热辐射构件43可由比如防锈的经过阳极化铝的金属制成。
根据包括上述结构的便携式电脑41,改善了通气孔24周围的防液体性。具体地说,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41有顶壁部22和第二侧壁部23a和23b。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这种结构改善了防液体性。进一步地,便携式电脑41有排液孔32和堤33。由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这种结构改善了防液体性。
具体地说,便携式电脑41满足JIS C 0920提供的JIS标准3(防雨型)的要求。具体地说,便携式电脑41具有防止相对于垂直线60°的角度以内滴下液体的防液体性,即使液体进入外壳6也不会对安装好的模块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地,便携式电脑41具有防止相对于垂直线15°的角度以内滴下液体的防液体性,能够防止这些液滴进入外壳6。
因为由发热部件10产生的部分热由导热管42传到热辐射构件43,所以发热部件10的冷却被进一步改善。热辐射构件43被设置成有效地使用形成在排液孔32上面的空间,这样外壳6的尺寸得到缩小。具体地说,弄湿而不会受不利影响的热辐射构件43被放置在排液孔32上面的空间中,这个空间可能会被通过该处的液体弄湿。这样,达到了有效利用外壳6内空间的布局设计。
接下来,参照图11和图12对用作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51进行解释。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31和41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省略说明。
便携式电脑51的通气孔部11有第一侧壁部21,顶壁部22,和一对第二侧壁部23a和23b。通气孔24位于第一侧壁部21里面。通气孔部11的形成满足上述表达式(1)的关系。
排液孔32被设置于便携式电脑51的底壁6c中。便携式电脑51有热辐射构件43和作为传热构件例子的导热管42。热辐射构件43被放置在排液孔32上面,并对着排液孔32。在排液孔32周围,便携式电脑51没有堤。
接下来,参照图12以实例解释了通气孔部11和排液孔32之间的空间关系。第四个实施例的空间关系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底壁6c的上表面6ca和顶壁部22的下表面22a之间的垂直距离定义为长度A3。排液孔32所有边缘中到第一侧壁部21距离最远的排液孔32的边缘32a与顶壁部22的外边缘22b之间的水平距离定义为长度B3。长度A3和长度B3的规定满足下面表达式(3)的关系。
表达式(3):长度B3≥长度A3×tan(60°),(tan(60°)=)
“距离第一侧壁部21最远的排液孔32的边缘32a”表示在底壁6c上设置的所有排液孔32中距离第一侧壁部21最远的排液孔32的开口边缘,并且是该开口边缘中距离第一侧壁部分21较远的边缘32a(在下文中记为“内缘32a”)。排液孔32的数量并不总是2个或更多。可能只有一个排液孔32。在只有一个排液孔32的情况下,长度B3是距离第一侧壁部21更远的仅有一个排液孔32的边缘32a到顶壁部22的外边缘22b之间的距离。
上述关系也可以表示如下。如果由连接顶壁部22的外边缘22b的下端P1和排液孔32的内缘32a的上端P4的直线和垂直线所成的角定义为角β3,则β3大于60°。
根据包括上述结构的便携式电脑51,改善了通气孔24周围的防液体性。具体地说,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51有顶壁部22和第二侧壁部23a和23b。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这种结构改善了防液体性。进一步地,便携式电脑51有排液孔32。由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这种结构改善了防液体性。而且,因为热辐射构件43被放置在排液孔32之上,从而缩小了外壳6。
因为通气孔部11和排液孔32的形成满足上述表达式(3),相对垂直线以小于60°的角度倾斜滴入的液体通过排液孔32被排出到外壳6外。具体地说,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51中,在垂直线两侧的60°范围内滴下的液体粘附到安装在外壳6内部的单元和模块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便携式电脑51满足JIS C 0920提出的JIS标准3(防雨型)的要求。
总之,便携式电脑51具有防止相对于垂直线60°角度的以内液体滴入的防液体性,即使液体进入外壳6也不会对安装好的模块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地,便携式电脑51具有防止相对于垂直线15°角度以内液体滴入的防液体性,能够防止这些液滴进入外壳6。
接下来,参照图13到图15对用作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61进行解释。与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31,41和51的部件相同具有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省略说明。
如图13所示,开有通气孔24的侧壁部62与周壁6b对齐。具体地说,配置有通气孔24的侧壁部62与周壁6b在相同平面上。换句话说,便携式电脑61没有用作檐的顶壁部。
排液孔32开在与侧壁部分6相邻的底壁6c的一部分中。如图14所示,便携式电脑61具有堤33,热辐射构件43和例如用作传热构件的导热管42。堤33的第二竖直壁35a和35b向周壁6b延伸,并与周壁6b的内表面相连。
接下来,参照图15以实例解释通空气孔24和堤33之间的空间关系。第五实施例的空间关系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如图15所示,在通气孔24中位于最上面的通气孔24的开口边缘的上端24b(下文记为“最上边缘24b”)与堤33的上端33a之间的垂直距离定义为长度A4。对着侧壁部62的堤33的侧面33b和侧壁部62的外表面62a的水平距离定义为长度B4。长度A4和长度B4设置成满足下面表达式(4)的关系。
表达式(4):长度B4≥长度A4×tan(60°),(tan(60°)=)
如果只有一个通气孔24,长度A4是仅有的一个通气孔24的最上边缘24b与堤33的上端33a之间的距离。
上述关系也可以表述如下。具体地说,由连接最上端通气孔24的最上边缘24b的外边缘P5和堤的侧面33b的上端P3的直线与垂直线所成角度若定义为β4,则β4大于60°。通气孔24的最上边缘24b的“外边缘”是相对外壳6的通气孔24的最上边缘24b的最外边缘。
根据包括上述结构的便携式电脑61,改善了通气孔24周围的防液体性。具体地说,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61有堤33和排液孔32。因此由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这种结构增强了防液体性。进一步地,因为热辐射构件43被放置在排液孔32之上,因此缩小了外壳6。
因为通气孔24和堤33的形成满足上述表达式(4),由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原因,便携式电脑61满足JIS C 0920提供的JIS标准3(防雨型)的要求。
接下来,参照图16和图17对用作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71进行解释。与第一到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31,41,51和61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省略说明。
便携式电脑71有开有通气孔24的侧壁部62和开有排液孔32的底壁6c。便携式电脑71也有热辐射构件43和例如作为传热构件的导热管42。
接下来,参照图17以实例解释了通气孔部24和排液孔32之间的空间关系。第六个实施例的空间关系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如图17所示,位于通气孔24最上面的通气孔24的开口边缘的上端24b与底壁6c的上表面6ca之间的垂直距离定义为长度A5。在排液孔32的边缘中离侧壁部62最远的排液孔32的边缘32a与侧壁部62的外表面62a之间的水平距离定义为长度B5。长度A5和长度B5设置成满足下面表达式(5)的关系。
表达式(5):长度B5≥长度A5×tan(60°)(tan(60°)=)
如果只有一个通气孔24,长度A5是仅有的一个通气孔24的最上边缘24b与底壁6c的上表面6ca之间的距离。
上述关系也可以表述如下。具体地说,由连接最上端通气孔24的最上边缘24b的外边缘P5和排液孔32的内缘32a的上端P4的直线与垂直线所成角度若定义为β5,则β5大于60°。
根据包括上述结构的便携式电脑71,改善了通气孔24周围的防液体性。具体地说,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71有排液孔32。因此由于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原因,这种结构增强了防液体性。进一步地,因为热辐射构件43被放置在排液孔32之上,所以缩小了外壳6。
因为通气孔24和排液孔32的形成满足上述表达式(5),由于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原因,便携式电脑71满足JIS C 0920提供的JIS标准平3(防雨型)的要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解释的第一到第六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电脑1,31,41,51,61和71。在以上实施例中采用的组成元件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
举例来说,本发明的实施例最好适应于使用本发明的国家的标准,比如MIL(军用规格)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比如,如果防液标准是“不会受以相对垂直线θ角内滴入的液体的不利影响”,那么尺度可能满足以下规定。具体地说,长度A1到A5和B1到B5被设置成使第一到第六实施例中的α,β2β3,β4,和β5之一大于角度θ,那么就满足上述标准。
举例来说,通气孔部11的侧壁部23a和23b可能向着底部逐渐变窄,如图18所示。它满足每个第二侧壁部23a和23b的水平最宽部分的宽度至少比周壁6b的厚度要大。更进一步地,第二侧壁部23a和23b可以省略。
应用于本发明的通气孔不限于从冷却扇排出空气的通气孔。此外,应用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不限于便携式电脑。比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数码相机,摄影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其它的优点和改进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在更广阔的方面并不限于这里显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所以,可以作出多种修改而不背离后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壳(6),所述外壳(6)包括:
设置有通气孔(24)的第一侧壁部(21);
从所述第一侧壁部(21)的上端向所述外壳(6)的外部延伸的顶壁部(22);和
从所述第一侧壁部(21)的各侧端部向所述外壳(6)的外部延伸、并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部(23a,23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6)包括底壁(6c),所述底壁(6c)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部(21)相邻的部分,所述部分包括排液孔(32),以及
排液孔(32)中距离所述第一侧壁部(21)最远的排液孔(32)的边缘(32a)与所述顶壁部(22)的外边缘(22b)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是所述顶壁部(22)的下表面(22a)与所述底壁(6c)的上表面(6ca)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部(21)的外表面(21a)与所述顶壁部(22)的所述外边缘(22b)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是所述通气孔(24)的最下边缘(24a)与所述顶壁部(22)的下表面(22a)之间的垂直距离的tan(1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6)包括底壁(6c),所述底壁(6c)包括竖直堤(33)和排液孔(32),所述堤对着所述第一侧壁部(21),所述排液孔(32)位于所述堤(33)和所述第一侧壁部(21)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对着所述第一侧壁部(21)的所述堤(33)的侧表面(33b)与所述顶壁部(22)的外边缘(22b)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是所述顶壁部(22)的下表面(22a)与所述堤(33)的上端(33a)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部(21)的外表面(21a)与所述顶壁部(22)的所述外边缘(22b)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是所述通气孔(24)的最下边缘(24a)与所述顶壁部(22)的所述下表面(22a)之间的垂直距离的tan(15°)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包含在所述外壳(6)内的电路板(8);
安装在所述电路板(8)上的发热部件(10);
一端热连接到所述发热部件(10)上的导热构件(42);
热连接到所述导热构件(42)的另一端的热辐射构件(43),所述热辐射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排液孔(32)之上并对着所述排液孔(3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冷却所述热辐射构件(43)的冷却扇(9);
其中,所述冷却扇(9)包括排出已吸入的空气的排气口(9b),所述排气口(9b)的位置高于所述堤(33)的上端(33a)。
CNA2007101029581A 2006-05-23 2007-04-29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0801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43127A JP4213729B2 (ja) 2006-05-23 2006-05-23 電子機器
JP2006143127 2006-05-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0147A true CN101080147A (zh) 2007-11-28

Family

ID=3875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29581A Pending CN101080147A (zh) 2006-05-23 2007-04-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7511956B2 (zh)
JP (1) JP4213729B2 (zh)
CN (1) CN10108014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978A (zh) * 2010-08-02 2012-04-04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3324249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TWI829546B (zh) * 2022-09-27 2024-01-1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4885B2 (en) * 2005-12-22 2013-04-23 Elliptical Mobile Solu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environmentally-protected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US20060226289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Emiph,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daptive suspension support system
JP2009223432A (ja) * 2008-03-13 2009-10-01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CN101581958B (zh) * 2008-05-14 2011-09-2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装置的笔记本电脑
WO2010078321A1 (en) 2008-12-29 2010-07-08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ushion cov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852237B (zh) * 2009-04-01 2013-04-24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紧固件
CN102395936B (zh) * 2009-04-14 2013-12-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1968670A (zh) * 2009-07-27 2011-02-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脑一体机
JP2011034309A (ja) 2009-07-31 2011-02-17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US8965458B2 (en) 2009-08-21 2015-02-24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ushion cov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414235B (zh) * 2009-08-24 2013-11-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散熱模組
US8305761B2 (en) * 2009-11-17 2012-11-06 Apple Inc. Heat removal in compact computing systems
JP5435038B2 (ja) * 2009-12-04 2014-03-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025317B2 (en) 2010-03-17 2015-05-05 Otter Products, Llc Multi-material protective case for sliding/articulating/rotating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JP5091984B2 (ja) * 2010-06-18 2012-12-0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TW201212800A (en) * 2010-09-03 2012-03-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573519B (zh) * 2010-09-24 2017-03-01 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US8342325B2 (en) 2010-10-12 2013-01-01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receiving and encasing an object
US9549598B2 (en) 2010-10-12 2017-01-24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enca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230939A (en) * 2010-11-08 2012-07-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20073619A (ko) * 2010-12-27 2012-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각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기기
TWI479984B (zh) * 2011-01-05 2015-04-01 Asustek Comp Inc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11129144A (ja) * 2011-01-21 2011-06-3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USD736777S1 (en) 2012-06-13 2015-08-18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C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843331B (zh) 2011-06-13 2019-06-14 树蛙开发公司 用于保护平板电脑的外壳
US9615476B2 (en) 2011-06-13 2017-04-04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encasing a mobile device
JP5927539B2 (ja) * 2011-07-25 2016-06-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897107B2 (ja) * 2011-08-26 2012-03-1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5159933B1 (ja) * 2011-09-01 2013-03-13 株式会社東芝 テレビ、電子機器
US8693176B2 (en) * 2012-02-28 2014-04-0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mart drain hole
WO2013181644A1 (en) 2012-06-01 2013-12-05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mera, microphone and flash isolation
US9241551B2 (en) 2012-06-13 2016-01-26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ase with compartment
CN103677167B (zh) * 2012-08-29 2017-10-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
TW201413428A (zh) * 2012-09-28 2014-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散熱裝置
TW201432421A (zh) * 2013-02-04 2014-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散熱裝置
US9121645B2 (en) 2013-02-11 2015-09-01 Google Inc. Variable thickness heat pipe
EP2996513B1 (en) 2013-05-18 2018-03-28 Otter Products, LLC Waterproof protective c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300078B2 (en) 2013-08-23 2016-03-29 Otter Products, Llc Waterproof housing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waterproof adapter for accessory device
JP2015053330A (ja) * 2013-09-05 2015-03-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379037B2 (en) 2014-03-14 2016-06-28 Apple Inc. Thermal module accounting for increased board/die size in a portable computer
US9577697B2 (en) 2015-05-27 2017-02-21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ase with stylus access feature
US9960521B2 (en) 2016-02-24 2018-05-01 Otter Products, Llc Connector for fluidly sealing an aperture of a protective case
US10178902B2 (en) 2016-09-07 2019-01-15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enca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827809B2 (en) 2018-04-05 2020-11-10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8958382A (zh) * 2018-08-03 2018-12-07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JP6839372B1 (ja) * 2020-04-08 2021-03-10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7309842B2 (ja) * 2021-12-22 2023-07-1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冷却モジュール、及びヒートシンク
US20240107700A1 (en) * 2022-09-27 2024-03-28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3335A (en) * 1984-12-28 1988-03-22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Vehicular lamp
JPH0393294A (ja) 1989-09-06 1991-04-18 Hitachi Ltd 装置の冷却機構
JPH0641626A (ja) 1992-07-24 1994-02-15 Kawasaki Steel Corp 転炉の酸素吹錬制御方法
JPH06318124A (ja) 1993-05-07 1994-11-15 Hitachi Ltd 電子装置
JPH07235778A (ja) 1994-02-23 1995-09-05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筐体
JP3348552B2 (ja) 1994-12-28 2002-11-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3119123B2 (ja) 1995-05-25 2000-12-18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屋外用配電盤
JPH11219234A (ja) * 1998-02-03 1999-08-10 Sharp Corp 表示部開閉型情報処理装置
DE19804904C1 (de) * 1998-02-07 1999-11-11 Loh Kg Rittal Werk Schaltschrank mit Einrichtungen zum Kühlen der Innenraum-Warmluft
JPH11233956A (ja) 1998-02-17 1999-08-27 Nec Corp 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US6437978B1 (en) * 1998-12-04 2002-08-20 Sony Corporation Cooling device, cool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094347A (en) * 1999-01-08 2000-07-25 Intel Corporation Ai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rt replicator, docking station, or mini-docking station
JP2000222071A (ja) 1999-02-01 2000-08-11 Sharp Corp 表示部開閉型情報処理装置
JP4330702B2 (ja) * 1999-06-17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を内蔵した電子機器
US6411505B1 (en) * 1999-11-12 2002-06-25 Apple Computer, Inc. Computer housing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JP3759354B2 (ja) 1999-11-17 2006-03-2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の筐体
US6313989B1 (en) * 2000-08-03 2001-11-06 Inventec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for fan of computer
US6616525B1 (en) * 2002-04-29 2003-09-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ar fan system
JP3651677B2 (ja) * 2002-07-12 2005-05-25 株式会社東芝 発熱素子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M242991U (en) * 2002-11-15 2004-09-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eat sink device with multi-directional air inlets
TW545104B (en) * 2002-11-28 2003-08-01 Quanta Comp Inc Cooling apparatus
US20040201958A1 (en) * 2003-04-14 2004-10-14 Lev Jeffrey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193676B2 (ja) 2003-11-06 2008-12-10 株式会社明電舎 電子機器の防水換気構造
TWI256874B (en) * 2004-05-10 2006-06-11 Asustek Comp Inc Heat sink assembly with rotatable fins
US20050276018A1 (en) * 2004-06-14 2005-12-15 Moore Earl W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JP4256310B2 (ja) 2004-06-30 2009-04-2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7388745B2 (en) * 2004-12-02 2008-06-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rtable computer power system
JP4675666B2 (ja) * 2005-04-15 2011-04-2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07172328A (ja) * 2005-12-22 2007-07-05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CN100499979C (zh) * 2006-04-28 2009-06-10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TWI306188B (en) * 2006-08-01 2009-02-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Waterproof thermal management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768543B2 (ja) * 2006-08-09 2011-09-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20080043436A1 (en) * 2006-08-21 2008-02-21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Thermal module
JP4199795B2 (ja) * 2006-10-30 2008-12-1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の筐体温度抑制構造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JP2008305284A (ja) * 2007-06-11 2008-12-1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JP2010086053A (ja) * 2008-09-29 2010-04-15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978A (zh) * 2010-08-02 2012-04-04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3324249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TWI829546B (zh) * 2022-09-27 2024-01-1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49750A1 (en) 2010-06-17
US7701709B2 (en) 2010-04-20
US7511956B2 (en) 2009-03-31
US20070275602A1 (en) 2007-11-29
US7903402B2 (en) 2011-03-08
JP4213729B2 (ja) 2009-01-21
JP2007316756A (ja) 2007-12-06
US20090052133A1 (en) 200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0147A (zh) 电子设备
CN101076241A (zh) 电子设备
CN1290391C (zh) 通信机器的散热构造
CN1230058C (zh) 用于覆盖电子部件的机壳以及包括上述机壳的显示装置
US824344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960616A (zh) 用于平板显示设备的冷却装置
US2010025408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781226A (zh) 滑动覆盖式配线箱
CN1143733A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组
CN10105961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7224538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及び太陽電池装置
US2015008449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27016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864036A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497228A (zh) 空调机
CN1942914A (zh) 平板显示装置
CN1922729A (zh) 降温装置
US10285306B1 (en) Power supply
CN104812208A (zh) 倾斜角通气板图案及方法
US8656663B2 (en) Cover structure for outdoor casing
WO2017061335A1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用函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288048C (zh)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JP2009210772A (ja) 情報標示装置
JP4903763B2 (ja) 電子装置
CN1901789A (zh) 平面显示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