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524086C - 定影单元及应用该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单元及应用该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4086C
CN100524086C CNB2005100847019A CN200510084701A CN100524086C CN 100524086 C CN100524086 C CN 100524086C CN B2005100847019 A CNB2005100847019 A CN B2005100847019A CN 200510084701 A CN200510084701 A CN 200510084701A CN 100524086 C CN100524086 C CN 1005240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uni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heating rolle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47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2023A (zh
Inventor
荒馆富岳
伊藤晃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2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2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40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408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包括加热辊、设置成与加热辊相对的加压辊以及在其纵向两端可旋转支撑加热辊,并且从和加压辊相对的一侧覆盖加热辊同时将加压辊暴露于外的箱体。其一端支撑于箱体的一对加压辊支撑板可旋转支撑加压辊的两端。和箱体同时全部覆盖加热辊和加压辊的结构相比,通过这个结构可制得更为紧凑的定影单元。定影单元包括抑制加热辊中异常温度上升的温度保险丝,以及从箱体内壁延伸的温度保险丝盖以提供温度保险丝和加热辊之间的绝缘。通过将温度保险丝盖和箱体整体成型可以降低定影单元的制造成本。支撑构件也可设置在箱体的底表面和温度保险丝盖之间以制止温度保险丝盖变形。

Description

定影单元及应用该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定影被转印到纸张或其它记录媒体上的色粉图像的定影单元以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情况下,诸如激光打印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都配备有包括用于发出光束的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单元和表面带有均匀电荷的感光构件。当感光构件的表面暴露到光束时,感光构件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潜像被色粉显影成可视图像。接下来,可视图像被转印到纸张或其它记录媒体上以在其上形成可视的色粉图像。
然而,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图像仅仅是依靠此时的静电引力和分散力被携带到记录媒体上,它很容易从记录媒体上被去除。因此,需要一个定影过程来将可视图像通过加热的步骤定影和黏附于记录媒体上。
设置在成像设备中使用热能来定影图像的定影装置通常包括加热辊和加压辊。当记录媒体从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穿过时,色粉或者其它显影材料在加热辊传来的热量作用下熔结并聚合,使得渗透并定影在记录媒体上。加热辊中容纳诸如卤素灯的热源。由于卤素灯的故障对于成像设备来说是致命的,它会导致定影功能的丧失,因此定影单元必须具备容易更换的结构。日本专利申请号HET 8—305205披露了一种加热辊和加压辊整合在一起构造的定影单元,在发生故障时能被容易地更换。
而且,为了防止由于热源发生故障加热辊升至异常的温度,定影单元配备有温度保险丝,它在加热辊表面达到异常温度时切断加热辊的电源。
通常,温度保险丝由合成树脂固定到设置在主保险丝体上的接触点,该合成树脂设置于接触点周围以电连接这些接触点。在达到规定的熔断温度时,树脂熔化,使设置在保险丝中的弹簧切断接触点之间的连接并中断电源。由于温度保险丝在此情况下连接到电源,它被要求不可与加热辊有电接触。通常,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准(通用电器设备的防爆结构标准)规定,保险丝和加热辊之间的距离作为绝缘距离应至少保持在4mm。
曾经提出在加热辊和温度保险丝之间插入保险丝盖以可靠地将两者绝缘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号HET 9—281842披露了一种定影装置,其中,温度保险丝附接到具有一个和加热辊相对的集热表面的电绝缘构件的下侧表面上。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号HET 9—281842中设置一个保险丝盖作为独立的构件。在温度保险丝被附接到保险丝盖上之后,保险丝盖被装入定影装置中。这种组装方法可能会增加成像设备的成本。
而且,日本专利申请公报号HET 8—305205的定影单元严格控制保险丝盖上的保险丝的位置和定影装置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温度保险丝两端的导线长度有任何变化,保险丝盖有时就不能被恰当地装入定影装置中。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益于紧凑尺寸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装置和电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它可抑制用作保险丝盖的板状构件发生诸如弯曲之类的变形。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它具有加热辊、加压辊、箱体以及两个支撑构件。加热辊具有含两个末端的转动轴以及圆柱形表面。加压辊也具有含两个末端的转动轴以及圆柱形表面。加压辊被设置成与加热辊面对面,使加压辊的圆柱形表面压靠加热辊的圆柱形表面。箱体具有可旋转支撑加热辊的两个末端的两个侧面。箱体从加压辊的相反一侧覆盖加热辊。两个支撑构件被支撑在箱体的两侧以可旋转支撑加压辊。一对弹性构件将支撑构件连接至箱体的两个侧面,该对弹性构件的每一个都具有回复力将加压辊压靠到加热辊。加热辊转动,在加压辊的协同作用下传送记录媒体。
附图说明
阅读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所作的如下描述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激光打印机的外部的透视图。
图2为从侧面显示激光打印机的侧截面图。
图3为显示设置在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单元的透视图。
图4为显示定影单元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从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看到的定影单元的透视图。
图6为分离爪的放大透视图。
图7为显示位于定影单元箱体上的用以安装分离爪的安装部件的透视图。
图8为显示被安装于定影单元中的分离爪的透视图。
图9为显示被安装于定影单元的沟槽中的分离爪的透视图。
图10为加热辊等构件移除后,从加热辊一侧看所得到的定影单元的箱体的平面图。
图11为显示设置在加热辊的一端并通过定影单元的开口暴露的驱动齿轮。
图12为解释驱动齿轮功能的示意图。
图13为显示内部导向构件的透视图。
图14(a)和图14(b)为显示温度保险丝盖并解释安装温度保险丝的方法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
(1)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激光打印机1包括外壳2,外壳2具有形成外壳2的顶表面的顶盖18以及四个侧面2a,2b,2c和2d(图1中侧面2c和2d不可见)。顶盖18的一部分向内凹陷以形成纸张排出盘52。纸张盒6设置于外壳2的底部并能通过前侧表面2a插入到外壳2中或者从外壳2中被移除。纸张盒6可容纳很多纸张或者其它记录媒体。前侧表面2a还包括可以在外壳2前面摆动打开或关上的前盖16以及设置于前盖16上的用以手工一次一张进给记录媒体的手动进给盘11。
接下来,将参照图2对激光打印机1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激光打印机包括具有在顶表面上的顶盖18、设置于前侧表面2a上的前盖16、和设置于侧表面2c上的后盖60的外壳2。在外壳2中还容纳提供纸张或者其它记录媒体的纸张进给单元3(记录媒体的传输路线用虚线P表示);用以在从纸张进给单元3传送的纸张上形成可视色粉图像的处理盒4、用以将色粉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单元100、以及用以排出已经通过定影单元100的纸张的纸张排出单元200。在优选实施例中,靠近图2中左侧的定影单元100的侧表面为后侧表面2c,而和后侧表面2c相对的为前侧表面2a。
纸张进给单元3包括纸张盒6、进给辊7和8、以及相对于纸张的传输方向设置在叠在纸张盒6上的纸张的前沿(激光打印机1的前面一侧)上方的分离垫9。在纸张进给单元3中形成用以翻转从纸张盒6进给的纸张的方向并且沿处理盒4的底部传送纸张的纸张进给通道10。一对配准辊12设置在纸张进给单元3中并跨列于纸张进给通道10之上。不管进给到纸张进给通道10上的纸张是从纸张盒3中堆叠的纸张而来还是从手动进给盘11手工放入,配准辊12首先都阻止纸张的前进,然后将其送到处理盒4中的成像单元,与在处理盒4中的成像时序同步。
纸张盒6被设置在处理盒和定影单元100的下面,并可通过外壳2的前侧表面将其插入或移除。纸张盒6容纳压纸板13和弹簧14,弹簧14设置于压纸板13的下面,用以将压纸板13的靠近进给辊7的一端向上推。压纸板13可以绕远离进给辊7的一端枢轴转动,因此压纸板13靠近进给辊7的一端可以上下移动而容纳堆叠在纸张进给单元3上的记录媒体。当堆叠在压纸板13上的纸张数量增加时,压纸板13靠近进给辊7的一端反抗弹簧14的推力并绕远离进给辊7的一端向下枢轴转动。
进给辊8和分离垫9设置成相互面对。弹簧15被设置在分离垫9的下方以将分离垫9推向进给辊8。位于压纸板13下面的弹簧14推动压纸板13,因此堆在压纸板13上的纸张的最上面的纸被压靠向进给辊7。进给辊7将最上面的纸进给到介于进给辊8和分离垫9之间的位置。进给辊8的转动将最上面的纸进给到纸张进给路经10上,同时,进给辊8和分离垫9的协同作用确保纸张被分开并一次进给一张。
纸张盒6或者手动进给盘11提供的纸张被传送到设置在进给辊7上方的配准辊12。配准辊12首先配准纸张然后将其传送到处理盒4下面的成像位置(介于后面所述的感光鼓37和转印辊39之间的位置)。如前面所提到的,前盖16设置于外壳2的前侧表面2a之上并可自由地在外壳2上打开或者关闭。当前盖16处于打开状态时,在外壳2上就露出一个开口,通过这个开口可以将处理盒4插入或移除。
处理盒4上方设置有扫描单元26。扫描单元26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未示出)、被驱动而高速旋转的多角镜29、第一扫描透镜30(fθ透镜)、第二扫描透镜(柱面透镜)31以及反射镜32和33。激光发射单元发射出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如附图的扫描单元26中的虚线所示,激光束按给出的顺序穿过或被反射经过多角镜29、第一扫描透镜30、反射镜32、第二扫描透镜31以及反射镜33并扫描处理盒4中感光鼓37的表面。
处理盒4包括鼓盒35和显影盒36。鼓盒35中容纳感光鼓37、充电器38以及转印辊39。如上所述,当前盖16被打开时,通过外壳2上的开口,处理盒4可以自由地安装在外壳2上或从中移除。显影盒36可拆卸地安装于鼓盒35上,包括显影辊40、厚度调节片41、供应辊42以及色粉盒43。
色粉盒43容纳色粉。色粉盒43在其侧面有色粉供应开口46并容纳转动轴44和旋转支撑于转动轴44上的搅拌器45。搅拌器45可按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被驱动旋转以搅拌容纳在色粉盒43内的色粉,因而部分色粉可通过形成在色粉盒43侧面的色粉供应开口46排放。供应辊42可旋转地设置在色粉供应开口46侧面的位置上。显影辊40可旋转地设置成与供应辊42互相相对并以足够的压力和供应辊42相接触,因此显影辊40和供应辊42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
显影辊40由金属辊轴覆盖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构成。显影辊40按箭头方向(图2中逆时针)被驱动旋转。显影偏压被加到显影辊40上。厚度调节片41被设置在靠近显影辊40的位置并包括由金属片簧构件构成的主片构件和设置于主片构件远端的加压部分。加压部分具有半圆截面并由绝缘硅橡胶制成。厚度调节片41支撑在显影盒36上靠近显影辊40处,因此主片构件的弹力使加压部分以一定的压力和显影辊40接触。
在供应辊42的转动下,通过色粉供应开口46排放的色粉被供应到显影辊40上。此时,色粉在供应辊42和显影辊40之间经摩擦而带正电。随着显影辊40的转动,被供应到显影辊40表面的色粉穿过厚度调节片41和显影辊40之间,因而在显影辊40的表面形成均匀的厚度。
感光鼓37被设置在显影辊40的侧面,并在鼓盒35中按箭头所示的方向(图2中顺时针)转动,同时与显影辊40相对。感光鼓37由接地的主鼓体和聚碳酸酯的正向充电感光层制成的表面层构成。
充电器38设置于感光鼓37的左斜上方(图2),与感光鼓37正对并相距规定的距离。充电器38是正向充电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具有钨丝制成的可产生电晕放电的充电丝。充电器38的功能是以均一的正向极性给感光鼓37的整个表面充电。
转印辊39设置于感光鼓37的下方并与其相对,而且支撑在鼓盒35中能按箭头所示的方向(图2中逆时针)转动。转印辊39包括覆盖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的金属辊轴。在转印动作进行时对转印辊39施加转印偏压。
当感光鼓37转动时,充电器38以均一的正向极性给感光鼓37表面充电。随后,感光鼓37的表面暴露到由扫描单元26发射出的激光束下,在感光鼓37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使显影辊40表面携带的带正电的色粉在显影辊40转动时与感光鼓37接触。此时,由于显影辊40施加了显影偏压,当色粉选择性地被吸引到感光鼓37被暴露到激光束并且因此具有比带有均匀正电的表面的其余部分低的电势时,在感光鼓37表面形成的潜像就显影成色粉图像。通过这种方法,可得到反转显影的过程。
随后,由于转印辊39施加了转印偏压,在纸张穿过感光鼓37和转印辊39之间时,感光鼓37表面所带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
定影单元100被设置在纸张盒6的上方和处理盒4侧面相对于纸张传输方向的下游。定影单元100包括加热辊110和设置成与加热辊110正对、并受到推动以一定压力和加热辊110接触的加压辊120。加热辊110中容纳内部加热器。
可视色粉图像在处理盒4被转印到纸张上后,当纸张穿过加热辊110和加压辊120之间时,通过加热辊110的加热,色粉图像就在定影单元100内被定影到纸张上。随后,加热辊110和加压辊120将纸张传送到形成于纸张排出单元200内的纸张排出通道50上。
纸张排出单元200包括构成纸张排出通道50的内导向构件51和外导向构件62;组成一对设置在排出开口处的排出辊的下排出辊53和上排出辊55,通过该排出开口纸张被排出到设置于顶盖18上的纸张排出盘52上;以及组成纸张排出盘52的一部分的盘构件54。其功能是构成纸张排出通道50的外导向构件62随着设置在外壳2的后侧表面上的后盖60的打开和关闭而移动。后盖60通过铰链61附接到外壳2上,并可以绕铰链61摆动而打开或关闭。当后盖60摆动至打开位置时,外导向构件62的顶部也联动向后枢轴转动。通过这种方法,纸张排出通道50可通过后盖60打开后在后侧表面2c上形成的开口暴露。
排出盘52的平面图形基本为矩形。排出盘52的后端形成陷入外壳2中的凹陷并逐渐向上朝外壳2的前侧表面倾斜。在本实施例中,从排出盘52的后端逐渐向上倾斜至中点的排出盘52的一部分由盘构件54组成。盘构件54在前端(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的顶表面被构造成与顶盖18的底表面相接触。
因此,在穿过定影单元100之后,纸张沿纸张排出通道50传送。由内导向构件51和外导向构件62构成的纸张排出通道50翻转纸张的传送方向,因此纸张被导向排出辊53和55。排出辊53和55朝外壳2的前侧表面将纸张排放到纸张排出盘52上。
(2)定影单元100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定影单元100的结构。参照图3,定影单元100包括加热辊110、设置于加热辊110下方且压靠加热辊110的加压辊120,以及用以将加压辊120和加热辊110组装在一起的支撑板150。
加热辊110由金属圆柱体构成,其中容纳例如卤素灯形式的加热器,卤素灯的作用是加热金属圆柱体。加热辊110的两个开放端分别用轴承密封。
加压辊120具有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圆柱体以及缠绕在弹性圆柱体周围的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加压辊120具有穿过弹性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旋转轴121。或者,加压辊120也可以将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圆柱体构件插入到PTFE管中制得。加压辊120跟随加热辊110转动同时对其施加压力。
参照图4,支撑板150沿纸张传送方向延伸并具有支撑部分140、下弧形部分150a以及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把柄170。支撑部分140在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端为钩状。把柄170设置于下游端。
支撑部分140与形成于箱体130上的支撑轴131相接合,并被箱体130可旋转地支撑,因此支撑板150被支撑并且可以相对于箱体130转动。支撑板150具有形成于下弧形部分150a和把柄170之间的槽口151。弹簧160的一端和槽口151接合,另外一端和箱体130接合以使加压辊120压靠向加热辊110。换言之,弹簧160的回复力将加压辊120推向加热辊110。
下弧形部分150a具有轴承部分151以可枢轴转动地接纳加压辊120的旋转轴121的一端。从旋转轴121的角度看,下弧形部分150a具有从轴承部分152延伸到由轴承部分151支撑的加压辊120的周边表面之外的外形。
加热辊110的上部被箱体130覆盖。箱体130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树脂模制而成。箱体130没有覆盖加压辊120,因此,加压辊120处于暴露在箱体130外的状态。通过这个结构,定影单元100的高度可被降低。因此,定影单元100可以做得更为紧凑,而得到更为紧凑的成像设备。
把柄170设置成激光打印机1的使用者打开后盖60,在定影单元100中发生卡纸现象时,压下把柄170,可以容易地查看打印机1内发生的问题。
如上所述,支撑板150具有下弧形部分150a。当定影单元100被放在平坦的表面上且支撑板150的侧面朝下时,下弧形部分150a与平坦表面相接触以使加压辊120的表面不与该平坦表面接触。
如果加压辊120的表面被损坏,则损坏区域的定影强度与其它区域不同,导致不规则定影。如上所述,加压辊120的底部未被箱体130覆盖,因而可以制得紧凑的定影单元100。然而,在维修时,定影单元100必须从激光打印机上移除并放在工作台上。取决于所进行的维修类型,可能存在定影单元100不能以加压辊120表面朝上的状态被放在表面上的情况。因此,支撑板150配备上述的防止加压辊120表面被损坏的结构。然而,为了防止加压辊120的表面与工作台接触,支撑板可以从箱体130处延伸。
(3)分离爪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设置在定影单元100中的分离爪。为了防止穿过加热辊110和加压辊120之间的纸张或其它记录媒体黏附到加热辊110上并缠绕在箱体130内的加热辊110上,分离爪被设置在定影单元100中以将记录媒体从加热辊110上分离。
然而,使用这样的分离爪可能引发其它的各种问题。例如,由于分离爪的末端与加热辊的表面接触,这些分离爪的寿命都很短且分离爪的更换必然相对频繁。而且,传送的记录媒体可能压靠向分离爪的末端并导致爪意外地和加热辊110脱离。
参照图5,凹槽342a、342b、342c和342d沿加热辊110的转动轴形成于箱体130的四个位置上。分离爪340a、340b、340c和340d设置于各自的凹槽中。
螺孔301a和301b形成于定影单元100中用以将定影单元100安装在外壳2上。开口302设置于定影单元100中以使安装到加热辊110上的驱动齿轮115和传动齿轮(未示出)啮合。传动齿轮的功能是将来自设置于定影单元100外部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加热辊110上。
接下来将描述分离爪340a~340d的结构。由于四个分离爪340a~340d具有相同的结构,任意一个分离爪都被称作“分离爪340”;同样,凹槽342a~342d被统一称作“凹槽342”。
参照图6,分离爪340具有基本三角形的棘爪构件366和转动轴361,转动轴361沿和棘爪构件366相交的方向延伸。棘爪构件366具有极小锐角的尖端365与加热辊110的表面接触。转动轴361在其两端有两个与箱体130接合的被接合部分362。被接合部分362具有半圆柱形部分362a和平直部分362b,并在和轴361的轴线相交的方向上有半圆形的横截面。当分离爪340被安装到箱体130以处于可操作条件下时,平直部分362b面向箱体130的表面。弹簧363绕在转动轴361的周围。当分离爪340被安装到箱体130上时,弹簧363产生弹性力使尖端365压靠向加热辊110的表面。
参照图7,箱体130具有半圆形的保持部件351(图7中只显示了一个半圆形的保持部件351),它形成于安装部分350中用以接合并保持转动轴361的被接合部分362。半圆形的保持部件351从安装部分350的表面抬升并弯曲,半圆形保持部件351的末端面朝向安装部分350。半圆形保持部件351和箱体130之间的间隔352则用以接纳被接合部分362。当分离爪340被安装时,转动轴361的两端的被接合部分362插入到间隔352中。
参照图8,当安装分离爪时,被接合部分362插入到半圆形保持部件351下的间隔352中,同时平直部分362b面向半圆形保持部件351。随后,分离爪340绕旋转轴361按箭头X所示的方向转动直到分离爪340的棘爪构件366转入凹槽342。此时,分离爪340的半圆柱形部分362a适配入半圆形保持部件351中。
通过将弹簧363的一端接合在例如箱体130上的规定位置,可以使分离爪340的尖端365在弹簧36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压力接触加热辊110的表面。根据被接合部分362的半圆柱形状,分离爪340可以很容易安装到箱体130上。
参照图9,在分离爪340安装后,通过半圆形保持部件351将被接合部分362保持在间隔352中。除非被接合部分362几乎完全颠倒,即使记录媒体的前沿钩在尖端365上转动轴361也不会从半圆形保持部件351中脱离。
或者,用以覆盖凹槽342的覆盖构件可以附接到和盘构件54(后面称作“内导向构件51”)成为整体的内导向构件51上。如果记录媒体的前沿钩在分离爪340上时,这个结构可以防止分离爪340从箱体130上分离。
(4)分离肋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除了上述的分离爪340之外,分离肋371a、371b、371c和371d(图3中分离肋371a没有示出)也同样设置于箱体130的四个位置上。接下来将叙述分离肋371a-371d的结构。具备相同结构的所有分离肋371a~371d下文都统一称作“分离肋371”。
参照图10,箱体130包括从平面图上看形状基本为矩形且当箱体130安装于外壳2中时定位于定影单元100上方的底表面135;以及从底表面135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向加热辊110竖起来形成开口的盒状以容纳加热辊110的四个侧壁136a、136b、136c和136d。保持部件360a和360b形成于箱体130的两端以保持加热辊110两端的轴承113。图10中,分离爪340已从凹槽342中移出。接下来参照图10详细描述箱体130的结构。
通过铸塑成型,防风构件373整体形成于箱体130上以与侧壁136c基本平行。防风构件373为板状,其作用是防止风吹到设置于箱体130上用以测量加热辊表面温度的温度调节器(未示出)上。温度保险丝盖375也用铸塑成型法与箱体130形成整体。温度保险丝盖375大致呈板状并从侧壁136c延伸以提供加热辊110和防止加热辊110升至异常温度而设置的温度保险丝(未示出)之间的绝缘。
温度保险丝通过温度保险丝盖375安装于底表面135上。温度保险丝具有用螺丝378a和378b紧固于电源线上的每端设置一根的导线。支撑构件379a和379b通过注射成型与箱体130形成整体。支撑构件379a和379b位于底表面135和温度保险丝盖375的两端之间以横穿侧壁136c的方向延伸。支撑构件379a和379b有助于防止板状的温度保险丝盖375受到加热辊110传来的热而弯曲或者其他的变形。由热固性树脂如聚酰亚胺制成的带子固定于温度保险丝盖375的表面。由于即使加热辊110升至异常温度带子也不会熔融,这带子可以防止温度保险丝和加热辊110接触。上述轴承113(见图3)由树脂模制,在加热辊110升至异常温度时轴承会熔融从而确保下面所述的热敏电阻380和温度保险丝在异常加热下也能可靠工作。
热敏电阻380设置于电源线上。热敏电阻380的作用是防止加热辊110的异常升温。在本实施例中,热敏电阻380被设置为当加热辊110的表面温度达到400℃时即切断电源。而温度保险丝则被调整为大约在500~600℃时切断电源。因此,在热敏电阻380发生异常时,温度保险丝特别有效。
分离肋371在外壳130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四个位置上从侧壁136a朝加热辊110凸出。虽然分离肋371的数量和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应该考虑所用的记录媒体(A4纸、信纸)的尺寸。所设置的与分离肋371相对应的孔372a、372b、372c和372d用以在用铸塑成型法整体成型箱体130和分离肋371后将模具移除。当设置孔372时,为了保持箱体130的强度,需要将分离肋设置为合适的数目。
通过这种方法设置的分离肋371即使在分离爪340失常时也可以将记录媒体从加热辊110上分离。如果记录媒体的材料有限制,分离爪340可被取消以降低制造成本。
开口302形成于侧表面2d一侧的箱体130的末端,因此加热辊110的驱动齿轮可以和用以传送来自驱动电动机(未示出)驱动力的齿轮啮合。接下来,描述开口302。
如图12所示,暴露于开口302中的驱动齿轮115通过开口302和齿轮400啮合。齿轮400的作用是传送来自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力。这里,从沿加热辊110的转动轴112的方向看,开口302设置在加热辊110的和分离肋371(图12中仅肋371d可见)相对的一侧。通过在此位置设置开口302,在将定影单元100安装于外壳2中时,来自齿轮400的压力使加热辊110的表面移动得更加靠近分离肋371,从而改进了分离肋371的分离性能。
接下来将描述上述的内导向构件51的结构。如图2所示,盘构件54构成在接纳于外壳2中的纸张排出盘52上形成的凹陷部分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盘构件54和内导向构件51和排出辊53构成整体,它们翻转通过定影单元100的记录纸张或其它记录媒体的方向,使其以朝向纸张排出盘52的传送方向继续前进。
除了内导向构件51之外,还形成分离防止构件343a、343b、343c和343d用以防止分离爪340从定影单元100中分离。当用螺丝56a和56b将内导向构件51紧固在外壳2里面时,分离防止构件343的部分位于凹槽342内。通过这个结构,即使分离爪340受到来自记录媒体前沿的压力而移动过度,分离爪340也会在与分离防止构件343接触时停止移动。因此,分离防止构件343可防止分离爪340的分离。分离防止构件343可与内导向构件51分开形成并分开设置在内导向构件51之间。或者,内导向构件51的位置可以和凹槽342一致并且其本身可向下延伸。
通过这个结构,内导向构件51可以从外壳2中移除以更换分离爪340而不用将定影单元100移除。在本实施例中,构成纸张排出盘52的一部分的盘构件54与内导向构件51形成整体。或者,盘构件54和内导向构件51也可分开构成。
(5)温度保险丝的安装方法
下面描述将温度保险丝389安装在箱体130上的方法。温度保险丝389包括具有能在高温下熔融的内部树脂部件的保险丝主体390,以及从保险丝主体390的两端延伸的导线391a和391b。导线391a和391b的另一端具有导线圈392a和392b以分别被螺丝(未示出)紧固在螺丝孔393a和393b上。或者,也可用焊锡而不是螺丝来附接温度保险丝389。
箱体130也配备板形的导轨构件376a和376b,当安装温度保险丝时,导轨构件376a和376b将温度保险丝389导向底表面135上的固定位置。导轨构件376a和376b设置成彼此大致平行,并从底表面135向温度保险丝盖375基本垂直地凸出。导轨构件376a和376b还从间隙382(见图10)的底表面135一侧横跨至温度保险丝盖375的底表面135一侧。间隙382允许温度保险丝389被安装在导轨构件376a和376b的顶部。
当安装温度保险丝389时,温度保险丝389被用导线391a和391b放置在导轨构件376a和376b的顶部(图14(a))。随后,温度保险丝389沿图14(a)的箭头Y所示的方向在导轨构件376a和376b上滑至设置挡块394a的位置(图14(b))。通过这种方法,温度保险丝389可以容易地引导至温度保险丝盖375下方的固定位置。这里,导向部件不限于导轨构件376a和376b。例如,也可使用具有凹陷部分的挡块构件,保险丝主体390可被安装在凹陷部分中。或者,从间隙382的底部到温度保险丝盖375的底部可以设置向下的斜坡,因而温度保险丝可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向下滑。
尽管本发明参照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主旨的前提下,在其中可作多种修改或变动。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后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例如,可以实施下列变动:
1)在上述实施例中,后盖60和外导向构件62可构造为单独的元件,其中,相关于后盖60的打开外导向构件朝后移动。然而,外导向构件62可以和后盖60塑成整体。
2)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辊110被设置于加压辊120的上方,加压辊120在弹簧16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被推向加热辊110。然而,定影单元100并不仅限于这种结构。还可想象将加压辊120设置于加热辊110的上方并且设置将加压辊120推向加热辊110的机构。
3)在上述实施例中,分离爪340的尖端365受到弹簧363弹力的压制而与加热辊110的表面接触。然而,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结构使尖端365压靠加热辊110的表面。例如,尖端365可被分离爪340的重力压靠向加热辊110的表面。
4)在上述实施例中,分离防止构件343被设置在多个内导向构件之间。然而,也可使用其它用以防止分离爪340从加热辊110上分离的构件,并且这些构件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取决于纸张传送通道的形状,分离防止构件可设置成与后盖连成整体,或者设置成从纸张排出盘上延伸。
5)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构件379a和379b与箱体130塑成整体。然而,这些元件也可单独形成,目的是为了防止温度保险丝盖375的翘曲和变形,并且也可通过粘合或键合将其固定。或者,支撑构件379a和379b也可通过绝缘塑料制成的螺丝或其它方法来固定。
6)在上述实施例中,温度保险丝盖375和箱体130塑成整体,但是也可以不通过这种方法来构造。例如,温度保险丝盖375的一端可以通过粘合剂固定在侧壁136c上。而且,温度保险丝盖375没有必要一定是板形的构件。

Claims (19)

1.一种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辊(110),该加热辊(110)包括具有两端的旋转轴和圆柱形表面;
加压辊(120),该加压辊(120)包括具有两端的旋转轴和圆柱形表面;加压辊(120)与加热辊(110)面对面设置,使加压辊(120)的圆柱形表面压靠加热辊(110)的圆柱形表面;
具有可旋转支撑加热辊(110)两端的两个侧面的箱体(130),该箱体(130)在加压辊(120)的相反侧覆盖加热辊(110);
一对支撑于箱体(130)的两个侧面的支撑构件(150),用于可旋转支撑加压辊(120),和
一对弹性构件(160),将该对支撑构件(150)连接至箱体(130)的所述两个侧面,该对弹性构件(160)的每一个都具有回复力将加压辊(120)压靠到加热辊(110),
其中加热辊(110)旋转在加压辊(120)的协同作用下以传送记录媒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支撑构件(150)的每一个都包括两个末端,其中一个末端可枢轴旋转地支撑于箱体(130),另一个末端则通过该对弹性构件(160)中相应的一个连接到箱体(1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加压辊(120)是暴露的,未被箱体(130)覆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支撑构件(150)被构造成当所述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以加压辊(120)在底部一侧的方式放在平坦表面上时能避免加压辊(120)和该平坦表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支撑构件(150)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从支撑加压辊(120)的部分延伸到加压辊(120)圆柱形表面之外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支撑构件(150)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可旋转支撑加压辊(120)的支撑部分(150a),当箱体(130)以加压辊(120)在底部一侧的方式放在平坦表面上时该支撑部分(150a)防止加压辊(120)和该平坦表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箱体(130)中记录媒体的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分离爪(340),该分离爪(340)包括用以接触并压靠加热辊(110)的圆柱形表面的尖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分离爪(340)包括在两端有两个被接合部分(362)的转动轴(361),每个被接合部分(362)都包括半圆柱形部分和平直部分,在和转动轴(361)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
箱体(130)包括设置在安装分离爪(340)的位置处的保持部分(351),该保持部分(351)提供用于接纳分离爪(340)的相应一个被接合部分(362)的空间,
当安装分离爪(340)时,被接合部分(362)被插入到保持部分(351)底下的间隔中,同时,平直部分面朝向保持部分(351),然后分离爪(340)绕转动轴(361)转动,直至分离爪(340)的半圆柱形部分适配入该保持部分(35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缠绕在转动轴(361)周围的弹簧(363),弹簧(363)一端与箱体(130)接合,并且弹簧(363)将分离爪(340)的尖端压向加热辊(110)的圆柱形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记录媒体的媒体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成和箱体(130)形成一体的分离肋(371),分离肋(371)向加热辊(110)的圆柱形表面凸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加热辊(110)一端的驱动齿轮(115),驱动齿轮(115)驱动加热辊(110)并且被箱体(130)覆盖,其中
箱体(130)进一步包括可允许驱动齿轮(115)和另外一个齿轮啮合以接受驱动力的开口(302),该开口(302)相对于加热辊(110)的转动轴(361)形成于箱体(130)的和分离肋(371)相反的一侧上,
当驱动齿轮(115)通过开口(302)与另外一个齿轮啮合时,加热辊(110)的圆柱形表面处于靠近分离肋(371)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箱体(130)包括用以测量加热辊(110)圆柱形表面温度的热敏元件;和
设置成与箱体(130)连成整体并从箱体(130)向外延伸以阻挡风吹到温度调节器上的防风构件(373)。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和加热辊(110)的圆柱形表面分隔开的温度保险丝,温度保险丝在加热辊(110)的表面达到异常的温度时切断加热辊(110)的电源;以及
在加热辊(110)和温度保险丝之间设置的保险丝盖(375),该保险丝盖(375)与箱体(130)形成一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保险丝盖(375)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因此可将温度保险丝和加热辊(110)电绝缘。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其中保险丝盖(375)包括从箱体(130)凸出的侧表面,在侧表面之间延伸并且与箱体(130)平行的平坦的主表面,以及由每个侧表面的一端和主表面包围的开口(302),
箱体(130)进一步包括一对导向构件(51),该导向构件(51)通过该开口(302)将温度保险丝导向保险丝盖(375)和箱体(130)之间的空间中。
16.一种电照相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以及
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色粉图像的成像单元(4)。
17.一种电照相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以及
在记录媒体上提供色粉图像的成像单元(4),其中所述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
将所提供的色粉图像固定在记录媒体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容纳所述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和成像单元(4)的主体(2);以及
设置在箱体(130)中记录媒体的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分离爪(340),分离爪(340)包括用以接触并压靠加热辊(110)的圆柱形表面的尖端,
设置于主体(2)内部的分离防止构件(343),当分离爪(340)的尖端在媒体传送方向上的移动超出预定距离时,分离防止构件(343)接触并阻止分离爪(340)以防止分离爪(340)移离箱体(130)上分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照相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媒体传送方向上所述电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单元(100)下游侧的多个内导向构件(51),该多个内导向构件(51)用半圆板形成,构造成用以翻转媒体传送方向,该多个内导向构件(5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能和分离爪(340)相接触的一端,该至少一个内导向构件(51)的一端起分离防止构件(343)的作用。
CNB2005100847019A 2004-07-12 2005-07-11 定影单元及应用该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Active CN1005240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04656 2004-07-12
JP2004204656A JP4210937B2 (ja) 2004-07-12 2004-07-1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05330 2004-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2023A CN1722023A (zh) 2006-01-18
CN100524086C true CN100524086C (zh) 2009-08-05

Family

ID=3589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47019A Active CN100524086C (zh) 2004-07-12 2005-07-11 定影单元及应用该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CN 200520113064 Expired - Lifetime CN2881729Y (zh) 2004-07-12 2005-07-12 定影单元及应用该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13064 Expired - Lifetime CN2881729Y (zh) 2004-07-12 2005-07-12 定影单元及应用该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10937B2 (zh)
CN (2) CN10052408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7092B2 (ja) 2005-02-18 2012-09-0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パラジウム含有触媒、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α,β−不飽和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JP4946268B2 (ja) * 2006-08-28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71239B2 (ja) * 2009-03-10 2011-09-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剥離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6110B2 (ja) * 2011-11-30 2014-06-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10231B2 (ja) * 2014-12-25 2017-10-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791625B (zh) * 2016-04-29 2018-08-31 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扫描机送纸系统的夹纸器
JP7319767B2 (ja) * 2018-09-14 2023-08-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風向き変更部材
JP7310331B2 (ja) * 2019-06-07 2023-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0411A (en) * 1985-08-06 1988-07-26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Electrostatic recording apparatus
US4806970A (en) * 1986-12-10 1989-02-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ccessible housing
US5359181A (en) * 1990-02-02 1994-10-25 Siemens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recording media in printers or photocopiers
US5528345A (en) * 1994-06-16 1996-06-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having heat roller and pressure roller for use i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5708927A (en) * 1995-09-20 1998-01-13 Ricoh Company, Ltd. Driving mechanism for a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dle gear disengageable from a fixing roller gear by gravity
US5787319A (en) * 1996-04-11 1998-07-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unit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0411A (en) * 1985-08-06 1988-07-26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Electrostatic recording apparatus
US4806970A (en) * 1986-12-10 1989-02-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ccessible housing
US5359181A (en) * 1990-02-02 1994-10-25 Siemens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recording media in printers or photocopiers
US5528345A (en) * 1994-06-16 1996-06-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having heat roller and pressure roller for use i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5708927A (en) * 1995-09-20 1998-01-13 Ricoh Company, Ltd. Driving mechanism for a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dle gear disengageable from a fixing roller gear by gravity
US5787319A (en) * 1996-04-11 1998-07-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unit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10937B2 (ja) 2009-01-21
CN2881729Y (zh) 2007-03-21
CN1722023A (zh) 2006-01-18
JP2006030274A (ja) 200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5842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developing roller memory, and terminal and being detachably attachable to drum cartridge including photoconductive drum
US8737863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82035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0524086C (zh) 定影单元及应用该定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US20020001481A1 (en) Fixing device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device
US897716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1617301B1 (en)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0888686B1 (ko) 현상기,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현상기 장착방법과 탈착방법
US5239349A (en) Fuser and a fuser roller cartridge having fusing roller skive
JP4175785B2 (ja) 落下部品受け止め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65530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22672155U (zh) 显影盒和鼓盒
JP2012204321A (ja) 熱応動スイッチ、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4238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0578813A1 (en) MELT FIXING DEVICE AND ITS MELT FIXING ROLLER BOX.
JP4424405B2 (ja) 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8475A (ja) 帯電器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9990024856U (ko) 전자사진 프로세스의 대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95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95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