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1646C - 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81646C CN100481646C CNB2005101316534A CN200510131653A CN100481646C CN 100481646 C CN100481646 C CN 100481646C CN B2005101316534 A CNB2005101316534 A CN B2005101316534A CN 200510131653 A CN200510131653 A CN 200510131653A CN 100481646 C CN100481646 C CN 10048164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terminal
- passage
- microphone
- portabl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包括:本体,其具有通道,插头可插入通道;第一扬声器端子,设置于本体的通道,用于和插头电气连接;第二扬声器端子,设置在本体的通道上并位于第一扬声器端子之后,用于和插头电气连接;以及麦克风端子,设置于本体的通道上而与第二扬声器端子隔开一预定距离设置,使得麦克风端子和第二扬声器端子不与插头的特定连接部分同时发生接触,以便在插头插入本体的通道的过程中,避免麦克风端子与第二扬声器端子相短接。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韩国专利申请号为10—2004—105114,于2004年12月13日在韩国提交的申请的优先权,后者的全部内容被结合于此以用于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插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该移动终端可以避免在把耳机的插头插入其插孔时发生误动作。
背景技术
图1是一张示出根据背景技术的一个耳机插孔的截面图,图2是一张示出根据背景技术的耳机插头被完全插入图1的插孔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1和2中所示,根据背景技术的耳机插孔包括:本体106,固定到诸如移动电话的便携式终端内,并且在其中心部分有一个通道104,耳机的插头102可以插入其中;多个连接端子130、132、134、136,其被固定在本体106上,并且当插头102插入本体时与插头102连接,以用于将便携式终端的电信号传输给耳机、或者把耳机的电信号传输给便携式终端。
安装孔108、110、112和114形成于本体106的通道104上,这些安装孔分别用于使得连接端子130、132、134和136暴露于通道的内部。这些安装孔自通道104的入口开始以规则的间距按以下顺序被依次形成:第一安装孔108、第二安装孔110、第三安装孔112和第四安装孔114。另外,在本体106上安装了一个插头探测传感器116,该插头探测传感器116可以探测插头102是否插进了本体106,并且在其探测到插头102已被插入了本体106时,把信号传送给便携式终端的CPU。
第一连接部分120、第二连接部分122、第三连接部分124和第四连接部分126以规则的间距依次形成于耳机的插头102的外周面上,而在第四连接部分126上形成有一个凹槽128。这些连接部分彼此电气绝缘,如图中阴影所示。耳机的插头102插入本体106的通道104之后,其中一个连接端子(例如,连接端子136)弹性抵住凹槽128,从而避免插头102脱离本体106。
连接端子包括:接地端子130,弹性地安装在本体106上,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08处并与插头102的第一连接部分120相连接,用于将插头102接地;第一扬声器端子132,设置于本体106的第二安装孔110处并与插头102的第二连接部分122连接,用于把音频信号传送给耳机的右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端子134,设置于本体106的第三安装孔112处并与插头102的第三连接部分124连接,用于把音频信号传送给耳机的左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端子136,设置于本体106的第四安装孔114处并与插头102的第四连接部分126连接,用于将产生自耳机的麦克风的音频信号传送给便携式终端,比如传送给便携式终端的CPU。
在此,当插头102没有插入本体106时,麦克风端子136被短接到安装于本体106的插头探测传感器116,因而施加到插头探测传感器116的电压为0V。然后,如果插头102被插入本体106,麦克风端子与插头探测传感器116分离,此时插头探测传感器116的输出电压增至大约2.8V,从而给CPU提供信号,表明耳机已经与端子电气连接。
另外,当插头102被完全地插入本体106的通道104中时,麦克风端子136弹性地与形成在插头102上的凹槽128发生接触,从而避免了插头102脱离本体106的通道104。
将如下描述根据具有此类结构的背景技术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的操作。
首先,当耳机的插头102没有被插入本体106的通道104中时,麦克风端子136和插头探测传感器116彼此短接。因此,CPU识别出耳机没有被插入便携式终端。
在这种状态中,当耳机的插头102被插入本体106的通道104,第一连接部分120和接地端子130彼此连接,从而将插头102接地。然后,插头102的第二连接部分122和第一扬声器端子132彼此连接,从而将产生自便携式终端的音频信号传送给耳机的右扬声器。插头102的第三连接部分124与第二扬声器端子134连接,从而将产生自便携式终端的音频信号传送给耳机的左扬声器。插头102的第四连接部分126与麦克风端子136连接,从而将产生自耳机的麦克风的音频信号传送给便携式终端。
这时,由于插头104的第四连接部分使得麦克风端子136与插头探测传感器116分离,如果在插头探测传感器处产生大约2.8V的电压,并且电信号被传送给便携式终端的CPU,则该CPU识别出耳机被插入且与便携式终端相连接。
然而,如图3中所示,在具有如上所讨论的结构和操作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中,在将耳机的插头102插入本体106的通道104的过程中,插头102的第四连接部分126与麦克风端子136发生接触,结果,在插头102没有完全地插入本体106的通道的状态下,麦克风端子136和插头探测传感器116分离。所以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因为在插头102完全地被插入本体106的通道104之前,表明耳机已被插入且与便携式终端连接的信号被提供给便携式终端的CPU,就可能发生便携式终端误动作。
另外,在将插头102完全地插入通道104的过程中,麦克风端子136和第二扬声器端子134如图3中所示地那样同时与插头102的第四连接部分126发生接触,因此麦克风端子136和第二扬声器端子134被短接了。所以,当插头102被插入本体106的通道中时,会发生呼叫被连接的误动作,因为便携式终端的CPU认为呼叫按钮被按下了。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能够通过在插头被插入耳机插孔时避免麦克风端子和第二扬声器短接,来避免当插头被插入本体时终端产生误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耳机插孔的便携式终端,其可以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联的那些限制和缺点。
为了达到这些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所示例和广泛描述的那样,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其包括:具有通道的本体,插头可插入该通道;第一扬声器端子,设置在本体的通道上,用于与插头电气连接;第二扬声器端子,设置在本体的通道上并位于第一扬声器端子之后,用于与插头电气连接;以及麦克风端子,设置在本体的通道上而与第二扬声器端子隔开一预定距离设置,使得麦克风端子和第二扬声器端子不与插头的特定连接部分同时发生接触,以避免在插头插入本体的通道的过程中,麦克风端子与第二扬声器端子短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其包括:具有通道的本体,插头可插入该通道;连接端子,可与插头的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并且设置在通道上;第一扬声器端子,与连接端子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可与插头的第二连接部分连接;第二扬声器端子,与第一扬声器端子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可与插头的第三连接部分连接;麦克风端子,与第二扬声器端子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可与插头的第四连接部分相连;以及支撑构件,安装在通道的一侧并且被配置为在插头完全地插入本体的通道中时弹性地抵住插头上的凹槽,以限制插头在通道内的移动。
结合附图,以下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将使得本发明的前述的及其它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更加的明显。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的附图是说明书的一部分,其和说明书一起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其中:
图1是根据背景技术的耳机插孔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耳机插头被完全插入根据背景技术的如图1中所示的耳机插孔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耳机插头的约2/3被插入根据背景技术的如图1中所示的耳机插孔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耳机插头被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如图4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耳机的2/3被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如图4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被例示在附图中。
可以有很多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的实施例,现在对其中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的截面图,而图5是示出插头被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如图4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包括:本体14,固定在便携式终端上,在其中心部分具有通道12,耳机等的插头10插入于通道中;多个连接端子50、52、54和56,固定在本体14上,并且当插头10被插入通道12中时与插头10电气连接,从而将便携式终端的信号传送给耳机或者把耳机的信号传送给便携式终端;以及支撑构件40,其设置在本体14上。耳机插孔的所有这些组件是可操作地被构建的。
多个连接部分依次形成于插头10的外周面上且与连接端子相连接,从而提供电信号。就是说,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部分20,作为地;第二连接部分22,连接耳机的右(左)扬声器;第三连接部分24,连接耳机的左(右)扬声器;和第四连接部分26,连接耳机的麦克风。此处,在第四连接部分26上形成有防止插头10脱离本体14的凹槽28。安装在本体上的支撑构件40被配置为初始地与第四连接部分26弹性地发生接触,然后弹性地抵住凹槽28。
安装孔被形成于本体14的通道12上,其用于使得连接端子50、52、54和56暴露于通道12的内侧。这些安装孔自通道12的入口开始依以下顺序依次形成:第一安装孔30、第二安装孔32、第三安装孔34和第四安装孔36。还设置了第五安装孔37以用于容纳支撑构件。另外,插头探测传感器38被安装于本体14,其探测插头10是否插入了通道12,并且当插头10插入了通道12时,把信号传送给便携式终端的CPU。
连接端子50、52、54和56是由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度的材料所形成的,并且弹性地与插头的连接部分发生接触。这些连接端子包括:接地端子50,设置在第一安装孔30,并与插头10的第一连接部分20连接,用于将插头10接地;第一扬声器端子52,设置于第二安装孔32,并与插头10的第二连接部分22相连接,用于传送音频信号给耳机的的右(左)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端子54,设置于第三安装孔34,并与插头10的第三连接部分24相连接,用于传送音频信号给耳机的左(右)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端子56,设置于第四连接孔36,并与插头10的第四连接部分26相连接,用于将产生自耳机的麦克风的音频信号传送给便携式终端,比如便携式终端的CPU。
由于当插头10没有插入本体14时,麦克风端子56被短接到安装于本体14的插头探测传感器38,所以插头探测传感器38上施加的电压为0V。这时,便携式终端的CPU识别出插头10没有被插入本体14。
当插头10插入了本体14时,利用插头10将麦克风端子56与插头探测传感器38分离。这时,如果插头探测传感器38产生了大约2.8V的电压,并且电信号施加到便携式终端的CPU,则CPU判断出插头插入了本体14。
如图6所示,当插头10的大约2/3(等等)被插入本体14,并且插头10的第四连接部分26与第二扬声器端子54相连接时,麦克风端子56安装于使得麦克风端子56不会与插头10相接触的位置处。就是说,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麦克风端子136相比,麦克风端子56被设置得靠后一些,这样插头10的第四连接部分26不同时与第二扬声器端子54和麦克风端子56相接触。所以背景技术中的在麦克风端子136和第二扬声器端子54之间的短路问题就不会发生,该问题在本发明中被有效地解决了。
而且,由于即使在插头10的大约2/3被插入本体10时,插头10也不与麦克风端子56发生接触,因此,麦克风端子56在耳机插头插入的过程中保持着短接到插头探测传感器38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如图5中所示,当插头10完全地插入了本体14时,麦克风端子56与插头10的第四连接部分26相接触,并且与插头探测传感器38分离,从而精确地反映了插头10完整插入本体14。
而且,由于一旦插头10完全地插入了本体14中,支撑构件40就弹性地抵住凹槽28,因此其被用于防止插头10脱离本体14。具体而言,由于设置于第二扬声器端子54和麦克风端子56之间,当插头10完全插入本体时,支撑构件40弹性地插入插头10的凹槽28中,从而防止插头10从本体14中脱离。优选地,这种支撑构件由一种有其固有弹性的某种类型的簧片弹簧所形成。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4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的操作进行描述。
首先,如果耳机的插头10没有插入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中,麦克风端子56和插头探测传感器38彼此短接,从而在插头探测传感器中的电压为0V。因此,便携式终端的CPU识别出耳机没有插入且没有与耳机插孔连接。
当插头10插入本体14的通道12中时,插头10的第一连接部分20与接地端子50发生接触,插头10因此接地。插头10的第二连接部分22与第一扬声器端子52相连接,从而将音频信号传送给右扬声器。插头10的第三连接部分24与第二扬声器端子54相连接,从而将音频信号传送给左扬声器。第四连接部分26与麦克风端子56相连接,从而将产生自麦克风的音频信号传送给便携式终端,比如便携式终端的CPU。
这时,支撑构件40由形成于第四连接部分26的凹槽28弹性的支撑,从而防止插头10脱离本体14。
如果在这种操作期间,插头10的大约2/3插入本体14,如图6中所示,则第二扬声器端子54与插头10的第四连接部分26相接触,但是麦克风端子56不与第四连接部分26相接触。因此,由于避免了第二扬声器端子54和麦克风端子56被插头所短接,便携式终端的误动作得以避免,而且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与背景技术相关的局限之一。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便携式终端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PDA、MP3播放器等等的移动终端。实际上,所谓的便携式终端可以是任何在耳机和装置的耳机插孔之间要求用于进行例如信号通信等等的电气连接的装置。
通过防止麦克风端子和第二扬声器端子在插头插入本体的通道中时通过插头的第四连接部分而短接,根据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可以避免便携式终端的误动作。在一个实施例中,这是通过将麦克风端子朝向耳机的后部倾斜而得以实现的。
另外,当插头完全地插入耳机插孔的本体的通道中时,可以防止插头从本体中脱离。在一个实施例中,这是通过设置支撑构件来实现的,该支撑构件被安装于本体上,并且与形成于插头上的凹槽(或者凹槽区域)弹性地吻合。
本发明可以在不背离其精神和必要特征的前提下用多种形式来实施,同时也应该明白的是,除非是另外地作出了说明,上述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之前的描述的任何细节,而应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精神和范围内作广义的解释,因此,任何落入这些权利要求的界限和范围之内,或者落入这些界限范围的等效概念之内的变化和改进,将被所附的权利要求包含在内。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包括:
本体,其具有通道,插头可插入通道;
第一扬声器端子,设置于本体的通道上,用于和插头电气连接;
第二扬声器端子,设置于本体的通道上并位于第一扬声器端子之后,用于和插头电气连接;
麦克风端子,设置在本体的通道上而与第二扬声器端子隔开一预定距离设置,使得麦克风端子和第二扬声器端子不与插头的特定连接部分同时发生接触,以防止麦克风端子在插头插入本体的通道的过程中与第二扬声器端子短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在本体上的插头探测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插孔,其特征在于,当插头没有插入本体的通道中时,所述插头探测传感器短接于麦克风端子,而当插头完全地插入了通道中时,所述插头探测传感器与麦克风端子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构件,其设置于本体的通道处,且被配置为当插头插入通道中时,在麦克风端子接触插头的前部区域之前与该插头的前部区域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端子和所述支撑构件被设置于通道的一侧,而所述第一扬声器端子和所述麦克风端子被设置于通道的另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本体的通道处的接地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40105114A KR100619969B1 (ko) | 2004-12-13 | 2004-12-13 |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어잭 |
KR1020040105114 | 2004-12-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0832A CN1790832A (zh) | 2006-06-21 |
CN100481646C true CN100481646C (zh) | 2009-04-22 |
Family
ID=36788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3165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646C (zh) | 2004-12-13 | 2005-12-13 | 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61061B2 (zh) |
KR (1) | KR100619969B1 (zh) |
CN (1) | CN10048164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12501B2 (en) | 2007-01-05 | 2011-03-22 | Apple Inc. | Audio I/O headset plug and plug detection circuitry |
US7789697B2 (en) * | 2007-06-11 | 2010-09-07 | Apple Inc. | Plug detection mechanisms |
KR101294152B1 (ko) * | 2007-10-08 | 2013-08-2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케이블 잭 삽입용 단자 |
KR101454240B1 (ko) * | 2008-06-16 | 2014-1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어잭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
DE102009011912A1 (de) * | 2009-03-10 | 2010-09-16 | 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ts | Hochfrequenz-Chirurgiegerät |
KR20120080824A (ko) * | 2011-01-10 | 2012-07-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어폰 커넥터 |
GB2498006B (en) * | 2011-12-22 | 2014-07-09 | Rolls Royce Plc | Gas turbine engine systems |
KR20130143339A (ko) | 2012-06-21 | 2013-12-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각도조절 이어잭 모듈 |
US9130289B2 (en) * | 2012-08-02 | 2015-09-08 | Google Inc. | Power connector |
KR101946486B1 (ko) * | 2012-08-23 | 2019-04-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어폰 접속 인터페이스 및 이어폰 운용 방법과,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
CN103700987B (zh) * | 2013-10-17 | 2016-08-17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插座及音频设备 |
KR101578169B1 (ko) * | 2014-03-12 | 2015-12-21 | 한결 | 온도 센서 모듈을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
KR102243235B1 (ko) * | 2014-08-14 | 2021-04-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기록 매체 및 상기 전자 장치와 연동되는 이어잭 단자 캡 |
US9537271B2 (en) * | 2014-12-08 | 2017-01-03 | Xiaomi Inc. | Earphone socket, earphone plug,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6936038B (zh) * | 2017-04-13 | 2019-06-21 |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接口与电子设备 |
US12166311B2 (en) * | 2018-11-30 | 2024-12-10 | Hubbell Incorporated | Auxiliary contacts for industrial connectors |
WO2022061653A1 (zh) * | 2020-09-24 | 2022-03-3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插头检测装置、音频处理设备、音频处理系统和插头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565263A (en) * | 1922-08-04 | 1925-12-15 | Barkelew Electric Mfg Company | Radio phone plug |
US1696865A (en) * | 1925-02-21 | 1928-12-25 | Chicago Telephone Supply Co | Jack |
US3418438A (en) * | 1967-02-13 | 1968-12-24 | Barrett Joseph Nevin | Jack plug connector |
US4659167A (en) * | 1983-09-30 | 1987-04-21 | Hosiden Electronics Co., Ltd. | Jack with recessed contacts |
JPH0449834Y2 (zh) * | 1988-05-16 | 1992-11-24 | ||
JP2558179Y2 (ja) | 1992-10-12 | 1997-12-17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ジャック型コネクタ |
JP3265262B2 (ja) * | 1998-05-22 | 2002-03-11 |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 ジャック |
KR200252401Y1 (ko) * | 1998-09-26 | 2001-12-28 | 윤종용 | 커넥터어셈블리 |
US6981895B2 (en) * | 1999-08-23 | 2006-01-03 | Patrick Potega | Interface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electrical devices |
JP3683151B2 (ja) | 2000-02-04 | 2005-08-17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用ジャック |
JP3546162B2 (ja) * | 2000-02-14 | 2004-07-21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多極コネクタ |
JP3686826B2 (ja) | 2000-07-24 | 2005-08-24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多極ジャックと多極プラグ |
JP3733286B2 (ja) * | 2000-10-30 | 2006-01-11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多極ジャック、多極プラグ、並びに多極ジャックと多極プラグとの接続構造 |
TW493828U (en) * | 2001-06-13 | 2002-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Socket connector |
CA2360818A1 (en) * | 2001-10-31 | 2003-04-30 | Jui-Shu Huang | Multichannel phone plug |
US6856046B1 (en) * | 2002-03-08 | 2005-02-15 | Analog Devices, Inc. | Plug-in device discrimin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
TWM249324U (en) * | 2002-04-30 | 2004-11-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Audio jack |
US7241179B2 (en) * | 2003-03-05 | 2007-07-10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Universal audio jack and plug |
TWM259352U (en) * | 2004-07-12 | 2005-03-11 | Excel Cell Elect Co Ltd | Ear phone plug |
-
2004
- 2004-12-13 KR KR1020040105114A patent/KR10061996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
- 2005-12-13 CN CNB2005101316534A patent/CN10048164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2-13 US US11/299,680 patent/US736106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0832A (zh) | 2006-06-21 |
US20060183368A1 (en) | 2006-08-17 |
US7361061B2 (en) | 2008-04-22 |
KR20060066487A (ko) | 2006-06-16 |
KR100619969B1 (ko) | 2006-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81646C (zh) | 便携式终端的耳机插孔 | |
JP4406612B2 (ja) | 汎用型オーディオ用ジャックおよびプラグ | |
US8218808B2 (en) | Earphone capable of adapting to different audio output sockets | |
CN104918154B (zh) | 耳机插座及检测耳机是否插入到位的方法 | |
US9774152B2 (en) | Forward and backward compatible 5 pole audio plug and jack system | |
CN101877450A (zh) | 音频插座 | |
CN105552607B (zh) | 耳机插头连接器 | |
KR100772985B1 (ko) | 휴대폰 및 휴대용 음향기기의 이어폰 세트 | |
CN101945172A (zh) |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 |
CN105281153B (zh) | 一种接口、usb插头及移动终端 | |
KR101532954B1 (ko) | 귀 장착형 음향 출력수단의 연결장치 | |
CN102421044B (zh) | 耳机插座 | |
CN206962066U (zh) | 耳机插座、电子设备及移动终端 | |
CN106652994A (zh) | 一种实现主动降噪的终端配件及终端组件 | |
KR102125796B1 (ko) | 플러그 구조 | |
CN216122850U (zh) |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结构 | |
KR200359031Y1 (ko) | 핸드폰용 이어폰 연결구 | |
KR200293414Y1 (ko) | 이어폰 소켓 | |
CN210247019U (zh) | 一种具有扬声功能的蓝牙耳机 | |
CN212725684U (zh) | 一种用于音频连接的圆孔连接器 | |
CN109218872A (zh) | 音频设备耳机的转换开关、音频设备及耳机转接器 | |
KR200397341Y1 (ko) | 이동 전화기용 이어폰 커넥터 | |
CN101958943A (zh) | 可适用不同耳机麦克风的电子装置 | |
CN101335536A (zh) | 降低因地不平衡产生的音频噪声的电子装置及其通讯装置 | |
GB2562237A (en) | An audio kit with earphones or headpho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