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45172A -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5172A
CN101945172A CN2010102853053A CN201010285305A CN101945172A CN 101945172 A CN101945172 A CN 101945172A CN 2010102853053 A CN2010102853053 A CN 2010102853053A CN 201010285305 A CN201010285305 A CN 201010285305A CN 101945172 A CN101945172 A CN 101945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mobile phone
microphone
signal level
microphon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53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853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51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5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51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终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通过手机识别区分不同的耳机,来提供用户在不同场合下的需求。当手机检测到插入的是手机用四信号脚耳机时,各功能可正常使用;而当手机检测到插入的是三信号脚耳机时,用户在通话时,手机打开机身上的主麦克风供用户使用,用户还能继续使用原来的耳机收听声音,而发话时需要使用手机主麦克作为通话声音输入。其使手机增加了使用三信号脚的耳机进行通话的新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终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背景技术
3.5MM同心连接器接口是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耳机接口,使用在电脑的音频输入输出部分、音频播放设备、收录音设备、各种转换器等等。为了和这些耳机接口兼容,越来越多的手机,特别是许多具有音乐功能的手机采用此接口。但由于使用场合不同,传统上用于电脑等音响设备的耳机,用户只是用它来收听声音的,所以插头上只有三个信号脚,也叫三段式耳机,如图1所示,即L(左声道)11、R(右声道)12、GND(地)12。
而手机用户还需要用耳机来发送声音,耳机上带一个麦克风,耳机插头上就有四个信号脚,即四段式耳机如图2所示,多了一个MIC(麦克风)信号。这样,当用户将其它设备上常用的三信号脚的耳机(三段式耳机)插在手机上听音乐时,这时如果手机来电话,用户如果还想使用耳机通话就必须更换手机用的三段式耳机,这会带来一定的不便,甚至由于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耳机而耽误接听电话,这样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其使手机增加了使用三信号脚的耳机进行通话的新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中,包括:
A、检测是否有耳机插入,当有耳机插入时,延时第一预定时间再次确认耳机插入;
B、当耳机确认插入,启动计时器,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C、当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手机主MIC通道,切换手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耳机MIC通道。
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中,所述低电平为小于等于0.3V。
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还包括:当不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耳机MIC通道进行送话,采用耳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手机主MIC通道。
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0.5秒。
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的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具体包括:每隔150毫秒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
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的连续复数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具体包括:连续三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一种手机,其中,包括:
耳机插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耳机插入,当有耳机插入时,延时第一预定时间再次确认耳机插入;
麦克风信号电平检测模块,用于当耳机确认插入,启动计时器,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模块,用于当连续复数次检测麦克风信号电平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手机主MIC通道,切换手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耳机MIC通道。
所述的手机,其中,其还包括:
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模块,用于当连续复数次检测麦克风信号电平不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耳机MIC通道进行送话,采用耳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手机主MIC通道。
所述的手机,其中,所述低电平为小于等于0.3V;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0.5秒。
所述的手机,其中,所述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具体为:每隔150毫秒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三次检测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通过手机识别区分不同的耳机,来提供用户在不同场合下的需求。当手机检测到插入的是手机用四信号脚耳机时,各功能可正常使用;而当手机检测到插入的是三信号脚耳机时,用户在通话时,手机打开机身上的主麦克风供用户使用,用户还能继续使用原来的耳机收听声音,而发话时需要使用手机主麦克作为通话声音输入。其使手机增加了使用三信号脚的耳机进行通话的新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三信号脚耳机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四信号脚耳机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手机标准耳机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的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主要通过手机识别区分不同的耳机,来提供用户在不同场合下的需求。当手机检测到插入的是手机用四信号脚耳机时,各功能可正常使用;而当手机检测到插入的是三信号脚耳机时,用户在通话时,手机打开机身上的主麦克风供用户使用,用户还能继续使用原来的耳机收听声音,而发话时需要对准手机上的主麦克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通常,手机有以下几种通话方式:(1)不使用任何耳机,使用手机听筒或者喇叭外放的音频输出,手机主麦克作为音频输入的通话方式;(2)使用带麦克的耳机进行通话;(3)使用带麦克的蓝牙耳机进行通话(一般蓝牙耳机都有麦克)。
在手机的耳机没有形成统一的接口标准的时候,各家手机制造商都会有自己的耳机接口定义以支持耳机的MP3播放和通话,当人们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音乐感受,希望在手机上使用电脑和其他音响设备上的高品质的耳机的时候,手机就要兼容已经成为手机标准的三信号脚的耳机(不带麦克的三段式立体声耳机,如图1所示)和四信号脚的耳机(带麦克,如图2所示)这两种耳机。
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标准四信号脚的耳机插头和插座的结构尺寸图。其中,导电圆环和触点弹片分别被定义为L(左声道)、R(右声道)、MIC(麦克风)、GND(地)。
图2所示的标准四信号脚的耳机插头中:L(左声道)101为导电材料的插头尖端,102为绝缘环套,R(右声道)103为第一中环导电材料,MIC(麦克风)104为第二中环导电材料,GND(地)105为导电的插头末端环套,106为插头末端手柄部分。图3为与图2的耳机插头适配的插座,111为L(左声道)的尖端触点弹片,113为R右声道的第一中环触点弹片,114为MIC的第二中环触点弹片,115为GND(地)的末端环触点弹片,116为插座环套。
耳机插入后,手机的麦克风输入路径从手机切换到耳机MIC(麦克风)。耳机插座是标准4触点式,但是目前3.5MM的耳机插头分为两类:一类为图2描述的四段式耳机。
而另外一类则没有MIC的三信号脚的耳机,如图1所示,其中,11为左声道插头尖端,12为右声道导电环,13为地线,从图1的三信号脚的耳机和图2的四信号脚的耳机可以明显看出,三信号脚的耳机与四信号脚的耳机总长度一样,但三信号脚的耳机其地线13比四信号脚的耳机的地线115长。
三信号脚耳机插头(如图1所示)的接地线13和四信号脚耳机插头(如图2所示)的MIC和GND两个导电圆环相对应的位置是单独一个GND信号脚。这就意味着,当手机上插入的是三信号脚耳机时,手机上耳机插座的MIC信号脚就和GND信号相连了,而手机上耳机插座的GND信号脚是和地相连的,即MIC信号和地短路,电平为低,此时要先关闭耳机MIC通道以防止漏电。
而当插入的是四信号脚耳机时,耳机MIC信号外部没有和地短路,而被手机内部的耳机电路上拉到高电平。这样就可以通过检测耳机的MIC信号上的电平来区分不同的耳机了。
即当三信号脚的耳机插入如图3所示的手机耳机插头时,使手机内部的MIC信号线和GND(地)相连,使得MIC信号线为低电平。使用没有MIC的耳机,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耳机插入后,手机的麦克风输入路径将切换到GND(地),此时通过耳机进行通话,则只能接听,不能讲话。本发明的方法,在耳机插入时,可以区分两种耳机插头,可以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如下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检测是否有耳机插入,当有耳机插入时,延时第一预定时间再次确认耳机插入。较佳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0.5秒。
所述延时0.5秒再次确认耳机插入,是为了防止一些干扰信号导致手机对耳机插拔动作的误判断,在此同时也可防止刚插入耳机时MIC电平上的干扰导致的误判断。插入耳机过了0.5秒再开始检测耳机MIC信号上的电平就比较稳定可靠了。为了去除电平的异常干扰而导致的误判断。
步骤S220、当耳机确认插入,启动计时器,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因为,目前很多手机用耳机上在MIC的位置还有一个挂断(或接听)键。它的工作原理是:手机在通话时,MIC信号是高电平,而当用户按下耳机上这个挂断(或接听)键时,就将MIC信号线和地短接了,MIC电平变为低,这样手机通过巡检MIC信号上的电平来判断用户有没有按下这个键。当我们在插入四信号脚耳机后,检测MIC信号上的电平,如果这时用户无意按了一下耳机上的挂断(或接听)键,这样耳机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三信号脚的耳机了,当然这种情况的概率是极小的。
所以,本发明中,较佳地,采用当耳机确认已经完全插入后,打开计时器,采用N时间为每隔150毫秒检测一次耳机MIC信号电平,并连续三次检测判断该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所述低电平为接近地电平,约小于或等于0.3V。即将定时器设为150毫秒,这样连续三次的检测到低电平的时间至少为300毫秒,大于通常按键按下的时间(经多次测试验证为200毫秒左右),这样就更大程度地避免了误按耳机上的挂断(或接听)键引起电平的异常干扰,而导致的误判断情况出现的可能。
步骤S230、当连续复数次(一次以上,较佳地为三次)检测麦克风信号电平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手机主MIC通道,切换手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耳机MIC通道。
步骤S240、当连续复数次(一次以上,较佳地为三次)检测麦克风信号电平不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耳机MIC通道进行送话,采用耳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手机主MIC通道。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该方法简单有效实用,不增加成本;2、用户使用三信号脚耳机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切换手机不同的工作模式。如只听音乐时,无需打开任何MIC通道;通话时,打开手机上主MIC方便用户使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如图5所示,包括:
耳机插入检测模块510,用于检测是否有耳机插入,当有耳机插入时,延时第一预定时间再次确认耳机插入;较佳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0.5秒。
麦克风信号电平检测模块520,用于当耳机确认插入,启动计时器,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较佳地,所述低电平为小于等于0.3V,
较佳地,所述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具体为:每隔150毫秒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三次检测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模块530,用于当连续复数次检测麦克风信号电平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手机主MIC通道,切换手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耳机MIC通道。
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模块540,用于当连续复数次检测麦克风信号电平不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耳机MIC通道进行送话,采用耳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手机主MIC通道。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通过手机识别区分不同的耳机,来提供用户在不同场合下的需求。当手机检测到插入的是手机用四信号脚耳机时,各功能可正常使用;而当手机检测到插入的是三信号脚耳机时,用户在通话时,手机打开机身上的主麦克风供用户使用,用户还能继续使用原来的耳机收听声音,而发话时需要使用手机主麦克作为通话声音输入。其使手机增加了使用三信号脚的耳机进行通话的新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检测是否有耳机插入,当有耳机插入时,延时第一预定时间再次确认耳机插入;
B、当耳机确认插入,启动计时器,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C、当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手机主MIC通道,切换手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耳机MIC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为小于等于0.3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当不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耳机MIC通道进行送话,采用耳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手机主MIC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0.5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具体包括:每隔150毫秒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连续复数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具体包括:连续三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7.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插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耳机插入,当有耳机插入时,延时第一预定时间再次确认耳机插入;
麦克风信号电平检测模块,用于当耳机确认插入,启动计时器,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模块,用于当连续复数次检测麦克风信号电平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三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手机主MIC通道,切换手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耳机MIC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模块,用于当连续复数次检测麦克风信号电平不是低电平时,则判断当前插入的耳机是四信号脚耳机,通话时打开耳机MIC通道进行送话,采用耳机自带的麦克风作为音频输入,耳机作为音频输出,并关闭手机主MIC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为小于等于0.3V;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0.5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隔N时间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复数次检测并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具体为:每隔150毫秒检测一次麦克风信号电平,并连续三次检测判断麦克风信号电平是否为低电平。
CN2010102853053A 2010-09-17 2010-09-17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Pending CN1019451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53053A CN101945172A (zh) 2010-09-17 2010-09-17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53053A CN101945172A (zh) 2010-09-17 2010-09-17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5172A true CN101945172A (zh) 2011-01-12

Family

ID=43436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53053A Pending CN101945172A (zh) 2010-09-17 2010-09-17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517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953A (zh) * 2011-12-06 2012-07-04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音频转接的装置和方法
CN102769697A (zh) * 2012-07-02 2012-11-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耳机插入终端设备时产生误按键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40049A (zh) * 2013-11-08 2015-05-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分是否支持语音输入功能的耳机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92075A (zh) * 2014-09-05 2016-03-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5741862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音频录入的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25805A (zh) * 2016-08-17 2017-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202A (zh) * 2008-06-06 2008-10-15 嘉兴闻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耳机检测方法
CN101753719A (zh) * 2010-01-20 2010-06-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耳机免提通话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202A (zh) * 2008-06-06 2008-10-15 嘉兴闻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耳机检测方法
CN101753719A (zh) * 2010-01-20 2010-06-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耳机免提通话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953A (zh) * 2011-12-06 2012-07-04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音频转接的装置和方法
CN102544953B (zh) * 2011-12-06 2014-07-30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音频转接的装置和方法
CN102769697A (zh) * 2012-07-02 2012-11-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耳机插入终端设备时产生误按键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69697B (zh) * 2012-07-02 2015-03-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耳机插入终端设备时产生误按键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40049A (zh) * 2013-11-08 2015-05-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分是否支持语音输入功能的耳机的方法和系统
CN104640049B (zh) * 2013-11-08 2017-12-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分是否支持语音输入功能的耳机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92075A (zh) * 2014-09-05 2016-03-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5392075B (zh) * 2014-09-05 2019-03-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5741862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音频录入的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41862B (zh) * 2016-01-29 2018-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音频录入的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25805A (zh) * 2016-08-17 2017-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4835B (zh) 一种手机通话方法及手机
CN101938546A (zh)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麦克风检测方法及手机
CN103118191B (zh) 一种iPhone线控耳机的使用控制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201928419U (zh) 一种耳机及配置有所述耳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CN202634659U (zh) 耳机接口自适应电路及移动终端
JP5798943B2 (ja) 携帯端末、イヤホン識別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イヤホン識別方法
CN201142743Y (zh) 耳机接口电路及具有所述耳机接口电路的手机
CN101945172A (zh) 一种基于手机的耳机识别通话方法及手机
CN102769810A (zh) 一种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
US200702817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a user to interrupt the supply of a service to the user
CN203243488U (zh) 一种耳机转接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02617224U (zh) 一种融合电话机
CN201781517U (zh) 一种手机装置
CN103813228A (zh) 一种耳机及其激活方法
CN102111475A (zh) 一种手机音乐播放功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20034936A1 (en)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9195044B (zh) 降噪耳机、通话终端及降噪控制方法和录音方法
KR100617113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이어마이크장치
CN208285508U (zh) 一种耳机
US20070082717A1 (en) Dual promp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bile phone
CN207166701U (zh) 一种耳机电路
CN103442133A (zh) 同时支持3段式耳机和4段式耳机的移动终端及运行方法
CN111246330A (zh)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通信方法
CN103458084A (zh) 一种手机附属装置
CN108924684A (zh) 一种耳机及其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