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73596C - 薄片处理装置和设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处理装置和设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3596C
CN100473596C CN200510085045.4A CN200510085045A CN100473596C CN 100473596 C CN100473596 C CN 100473596C CN 200510085045 A CN200510085045 A CN 200510085045A CN 100473596 C CN100473596 C CN 10047359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bundle
slice bundle
feedway
book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850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4326A (zh
Inventor
栉田秀树
池田太郎
高岸宏彰
林贤一
中村智一
川田渡
片山弘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24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4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35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359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2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the nip between moving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81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acting on edge of the pile for moving it along a surface, e.g. by pu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2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acting on surface of outermost articles of the pile, e.g. in nip between pair of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当薄片束由向着和远离薄片束可独立移动的多对辊中的任一对正在被输送时,在薄片束的装订部分通过该对辊之前,最靠近被装订部分的下游侧的该对辊与薄片束分离,并且,比该对更靠下游的诸对辊输送薄片束。由此,较少发生诸对辊把在薄片束的相邻薄片之间汇集的空气聚集到被装订部分,由此引起薄片的松弛,并且能减少在薄片束中皱折或扭曲的发生。而且,在被装订部分通过该对辊之前,该对辊与薄片束分离,借此,较少发生该对辊被该装订部分损坏,并且能平稳地输送薄片束。

Description

薄片处理装置和设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薄片束实现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当在处理之后输送时减少对于薄片束的皱折、扭曲等的薄片处理装置;和一种在其装置主体中设有这种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有一种把薄片装订成一摞形状的薄片处理装置。这样一种薄片处理装置有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组成部分之一提供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中(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H11-322171)。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复印机、印刷机、激光束打印机及这些的组合机械。
在附图的图14中表示的一种传统薄片处理装置901适于进行对齐薄片束端部的对齐处理、装订薄片束端部的平订装订、装订薄片束中部和中部附近的骑马订装订,及然后把薄片束对折,由此使它形成小册子的形状,等等。
就是说,传统薄片处理装置901通过一个中间盘906依次把具有在其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图像的薄片P接收在一个图像形成装置902的装置主体903中,并且同时,通过一个宽度对齐装置907对齐薄片的宽度,由此把薄片形成为薄片束形状。此后,薄片处理装置901通过一个端部订书机单元908装订薄片束的边缘部分,并且通过一对薄片排出辊909把薄片束排出到一个薄片堆叠部件904。因而,图14中表示的传统薄片处理装置901能装订薄片束的边缘部分。
而且,传统薄片处理装置901把从图像形成装置902的装置主体903依次接收的薄片堆叠到在一个陡的斜面上基本笔直地形成的骑马订处理盘910上,并且由一个止定器911接收它们且把它们形成一摞的形状。薄片处理装置901通过一个宽度对齐装置(未示出)实现薄片P的宽度对齐,并且此后通过一个中间部订书机单元912在两个位置处基本上装订薄片束的中部附近。此后,薄片处理装置901移动止定器911,由此使被装订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与在一对薄片折叠辊914之间的辊隙和一个薄片推压板913相对。然后,薄片处理装置901通过薄片推压板913推压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由此把薄片束进给到该对薄片折叠辊914之间的辊隙中,并且在由该对薄片折叠辊914挟入和输送的同时把薄片束对折。最后,薄片处理装置901通过一对薄片排出辊915把薄片束排出到一个薄片堆叠部分905。因而,在图14中表示的传统薄片处理装置901也能把薄片束折叠成两折小册子的形状。
然而,传统薄片处理装置当它在薄片束由针装订的情况下由该对薄片排出辊909挟入和转动的同时排出薄片束时,也挟入针或书钉,因此,该对薄片排出辊909有时被损坏。
另一方面,在最近几年,商务机械有俯视面积减小和多功能的趋势,以满足对空间节省的要求和用户的各种要求。也用作商务机械的薄片处理装置同样有俯视面积减小和多功能的趋势。因此,即使试图通过改变端部订书机单元908、中间部订书机单元912等的布置位置设法实现俯视面积减小和多功能,情况也常常是,被装订薄片束由作为输送装置的数对辊输送。因此,当薄片束正在由该对辊输送时,有时发生,在装订薄片束的相邻薄片之间汇集的空气被收集到被装订部分中,由此形成薄片中的松弛。当薄片束以如此形成在薄片中的松弛输送时,对于薄片有时出现皱折或扭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减少对于薄片束出现的皱折或扭曲,并且也减小当由针装订的薄片束被输送时由针引起的损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薄片处理装置设有:堆叠装置,其上堆叠薄片;装订装置,用来装订堆叠在堆叠装置上的薄片束;及输送装置,用来输送由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并且其特征在于:数个输送装置沿一个薄片输送方向布置,以向着和远离被装订薄片束独立移动;并且在数个输送装置中,位于最靠近由装订装置装订的被输送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的下游侧的输送装置与薄片束分开;及比上述输送装置更靠下游侧的输送装置输送薄片束。
在本发明的薄片处理装置中,当薄片束由数个输送装置输送时,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所穿过的输送装置与薄片束分开,因此,由汇集在收集到被装订部分的薄片束的薄片的相邻薄片之间的空气引起的在薄片中的松弛的发生被减少,并且能减少在薄片束中形成的皱折或扭曲。
同样地,被装订部分所穿过的输送装置远离薄片束移动,借此输送装置几乎不会被装订部分损坏,并且能平稳地输送薄片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作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彩色复印机的示意前横截面图。
图2A是视图,用来说明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一种薄片处理装置的平订处理的操作,并且表示已经进给到一个处理盘上的薄片。
图2B表示被带到与一个止定器相接触时在处理盘上的薄片。
图2C表示堆叠在处理盘上的预定数量的薄片。
图3A是视图,用来说明从图2A-2C继续的平订处理的操作,并且表示已经排出到一个堆叠盘的薄片束。
图3B表示已经排出到堆叠盘上的薄片束。
图4A说明通过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薄片处理装置在骑马订处理期间的操作,并且表示已经进给到薄片处理装置中的薄片。
图4B表示已经进给到处理盘上时的薄片。
图4C表示当在处理盘上的薄片被带到与止定器接触时的时刻。
图5A是视图,用来说明在从图4A-4C继续的骑马订处理期间的操作,并且表示已经堆叠在处理盘上时的预定数量的薄片。
图5B表示在输送到一个折叠装置时的薄片束。
图5C表示在输送到折叠装置时的薄片束。
图6A是视图,用来说明在从图5A-5C继续的骑马订处理期间的操作,并且表示在输送到折叠装置时的薄片束。
图6B表示当薄片束的中部已经到达折叠装置时的时刻。
图7A是视图,用来说明在从图6A和6B继续的骑马订处理期间的操作,并且表示由折叠装置折叠薄片束的状态。
图7B表示在已经被堆叠在堆叠盘上的对折薄片束。
图8A是视图,用来说明在薄片束的薄片中形成松弛和皱折的过程,并且表示在由订书机装订时的薄片束。
图8B表示在由一对辊挟入时的薄片束。
图9A是视图,说明在从图8A和8B继续的薄片束的薄片中形成松弛和皱折的过程,并且表示已经形成松弛的状态。
图9B表示已经形成皱折的状态。
图9C表示在薄片束的后边缘中已经形成松弛的状态。
图10A是视图,说明一个第一可摆动辊的配置关系,并且表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摆动辊的配置关系。
图10B表示第一可摆动辊的不可取的配置关系。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作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彩色复印机的示意前横截面图。
图12A是视图,用来说明在图11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一种薄片处理装置的平订处理的操作,并且表示进给到一个处理盘上的薄片。
图12B表示在已经堆叠在处理盘上时的预定数量的薄片。
图12C表示正在排出到一个堆叠盘的薄片束。
图13A说明通过在图11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薄片处理装置在骑马订处理期间的操作,并且表示在进给到薄片处理装置时的薄片。
图13B表示在已经堆叠在处理盘上时的预定数量的薄片。
图13C表示在已经堆叠在堆叠盘上时的对折薄片束。
图14是作为设有一种传统薄片处理装置的传统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彩色复印机的示意前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将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一种薄片处理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
参照图1将首先描述作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彩色复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有复印机、印刷机、激光束打印机或这些的组合机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多色复印机,但这不是限制性的。
彩色复印机30从下面依次具有一个装置主体31、一个薄片处理装置1、一个图像读取装置36和一个原稿供给装置35。原稿供给装置35适于自动地把原稿供给到图像读取装置36。作为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36适于读取由原稿供给装置35供给的原稿、或在原稿供给装置35向后打开的状态下由用户放置在一个原稿台42上的原稿。不必总是提供图像读取装置36。而且,即使提供图像读取装置36,也不必总是提供原稿供给装置35。而且,彩色复印机30是所谓的体内排出型的,因为薄片被排出到在装置主体31与图像读取装置36之间的薄片处理装置1。薄片处理装置1可以可拆除地安装。
现在将进行彩色复印机的操作的描述。原稿供给装置35自动地把原稿进给到图像读取装置36的读取位置。图像读取装置36读取原稿的图像。一个控制器(未示出)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36读取的图像信息把一个信号发送到一个激光扫描器单元2。激光扫描器单元2把一个激光束施加到一个作为成像装置的感光鼓3上,感光鼓3的表面已经被均匀地充电。激光扫描器单元2接收的图像信息信号可以是从一个外部个人计算机发送的图像信息信号。而且当不提供图像读取装置36时,激光扫描器单元2基于从外部发送的图像信号把激光束施加到感光鼓3上。
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影由一个显影装置5进行调色剂显影,并且成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一个转印带21上,并且此后被转印到诸如纸张或OHP膜之类的薄片P上。
另一方面,薄片P由一个拾取辊38从薄片盒32和33适当选择性地放出,由一对分离辊37逐张分离,并且进给到一对定位辊39。薄片P使其倾斜进给由该对定位辊39校正,并且此后与感光鼓3和转印带21的转动相同步地被供给到一个转印位置。结果,在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薄片P上。
此后,薄片P被引导到一对定影辊6,并且由该对定影辊6加热和加压,借此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永久地定影。一个上部定影分离爪和一个下部定影分离爪分别与该对定影辊6相接触,并且由这些爪使薄片P与该对定影辊6相分离。
分离的薄片P,如果被设置成单面印刷,则由一对第一排出辊7从彩色复印机的装置主体31进给到薄片处理装置1中。而且,分离的薄片P,如果被设置成双面印刷,则由一个方向切换挡板9引导到一条输送路径13,并且使其前边缘部分由一对第二排出辊8排出到装置主体31的外部。当薄片P的后边缘部分通过方向切换挡板9时,该对第二排出辊8被反向转动,并且薄片P由方向切换挡板9引导到一条输送路径14。因而,薄片P被翻转,并且再次进给到转印带21,借此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薄片P的背面。此后,薄片由该对定影辊6加热和加压,借此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并且薄片P由该对第一排出辊7从装置主体31进给到薄片处理装置1中。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
现在将参照图1至10A和10B描述薄片处理装置。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被包括在彩色复印机中,但可以包括在印刷机、激光束打印机等中。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不仅仅包括在彩色复印机中。
薄片处理装置1适于完成:对齐处理(整理处理),把从彩色复印机30的装置主体31进给的薄片形成为薄片束的形状,并且对齐这些薄片;平订装订(书钉整理处理),由一个端部订书机10装订薄片束的端部;及骑马订装订(骑马订处理),由一个中间部订书机11在薄片束的中部和中部附近处装订薄片束,然后,由一个折叠装置75把薄片束对折,和把薄片束形成小册子的形状。
在图1中,薄片处理装置1设有:一个处理盘40,作为堆叠装置,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布置在上游侧;一个可垂直移动堆叠盘4,布置在下游侧;第二、第三及第四可摆动辊52、54及55,作为输送装置,用来输送薄片束;及第二、第三及第四驱动辊57、79及58,与这些形成对;一对最终排出辊74等。缺少一个第一可摆动辊和一个第一驱动辊。而且,输送装置可以是一对包括两个循环皮带的皮带。因而,输送装置不限于辊对。
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具有:一种情况,其中,它把由彩色复印机30的该对第一排出辊7排出的薄片P在处理盘40上形成薄片束的形状,并且完整地把这些薄片排出到堆叠盘4上;一种情况,其中,它通过作为端部装订装置的端部订书机10装订薄片束的端部,并且把薄片束排出到堆叠盘4上;及一种情况,其中,它通过作为中间部装订装置的中间部订书机11装订薄片束,用来装订薄片束的中部,并且在薄片推压板72和该对薄片折叠辊73上把薄片束对折,以形成小册子的形状,并且把它排出到堆叠盘4上。中间部订书机11包括一个砧座12和一个驱动器15。砧座12适于接近和远离驱动器15运动。
因此,薄片处理装置1设有:一条笔直路径85,作为一条第一引导路径,用来引导由端部订书机10装订或不装订的薄片束;和一条弯曲路径86,作为一条弯曲的第二引导路径,用来把由中间部订书机11装订的薄片束引导到薄片推压板72和该对薄片折叠辊73。弯曲路径86在从笔直路径85分叉和从笔直路径85分离的方向上弯曲。薄片推压板72和该对薄片折叠辊73一起构成作为折叠手段的折叠装置75。
(在整理处理和平订装订期间的操作的描述)
现在将参照图2A-2C和图3A·3B描述薄片处理装置1在平订整理处理期间的操作。如图2A所示,薄片处理装置1通过一对整理排出辊18把从彩色复印机的装置主体31的该对第一排出辊7排出的薄片P排向处理盘40。该对整理排出辊18包括一个驱动辊18a和一个从动辊18b。在这时,布置在该对整理排出辊18下游侧的一个弯曲下部导向件80绕一根旋转轴82可枢转地向处理盘40的下面移动,并且缩回。弯曲下部导向件80设有一个第三驱动辊79。而且,一个弯曲上部导向件81绕一根旋转轴84可枢转地向上移动,并且缩回。第三可摆动辊54也与弯曲上部导向件81一起向上缩回。这个第三可摆动辊54适于与上述第三驱动辊79合作,以挟持和输送薄片。而且,第一可摆动辊50和第二可摆动辊52也向上缩回。而且,打开该对最终排出辊74。如上所述,每个辊都从处理盘40缩回,因此,从该对整理排出辊18排出的薄片P堆叠在处理盘40上。
当薄片P的后边缘从该对整理排出辊18排出时,第一可摆动辊50在逆时针方向上绕一个可摆动辊轴53可旋转地移动,并且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如图2A和2B所示。而且,第二可摆动辊52在顺时针方向上绕一个摆动中心轴59可旋转地移动。薄片P被迫使贴着处理盘40,并且在与薄片P已经排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由箭头C指示的方向)上移动。而且,一根返回皮带60在逆时针方向上与驱动辊18a一起转动,由此有助于薄片P的反向进给。然后,薄片P由布置在处理盘40的一个端部上的一个后边缘止定器62接收,并且使其后边缘适当地排列。就是说,它使其后边缘对齐。而且,薄片P使其宽度由一对对齐板41(在图2A-2C中由于重合看到一个)适当地排列。就是说,它使其侧边缘对齐。该对对齐板41适于在薄片的宽度方向上通过一个例如包括一根齿条和一个小齿轮(未示出)的驱动源和一个用来操作控制该驱动源的控制装置彼此靠近和远离地移动。而且,第一可摆动辊50被安装在一个可摆动臂51的可摆动端部上,该可摆动臂51可在垂直方向上绕可摆动辊轴53摆动。每当薄片排出到处理盘40上时进行上述操作,并且使薄片的后边缘和相对侧边缘对齐,并以一摞的形状堆叠在处理盘40上。
如图2C所示,当预定数量的薄片堆叠在处理盘40上时,该对最终排出辊74闭合,如图3A所示。图3B所示的薄片束通过具有U形横截面的后边缘止定器62、第二可摆动辊52和与其相对的第二驱动辊57、及该对最终排出辊74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被输送,并且被堆叠在处理盘40上。当薄片束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正在输送时,一个返回皮带轮64远离处理盘40移动,由此从其内侧升起返回皮带60。返回皮带60与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所输送的薄片束相分离,从而不妨碍薄片束的输送。
操作的以上描述是当薄片以一摞的形状被排出到堆叠盘4时的操作的描述,但当要装订薄片束的后边缘部分(在图2A-2C及图3A和3B所看到的右边缘部分)时,预定数量的薄片被堆叠在处理盘40上并且呈现一摞的形状,并且对齐薄片的后边缘和侧边缘,此后,端部订书机10适于操作和装订该薄片束。
在这种情况下,当已经装订在薄片束的端部的针(书钉)接近第二可摆动辊52和该对最终排出辊74时,它们依次与薄片束分离,由此减少由汇集在相邻薄片之间的空气在这些薄片中引起的松弛的发生,借此能减少皱折或扭曲的发生。以后参照图8A和8B将描述在这些薄片中形成松弛的原因。而且,当第二可摆动辊52和该对最终排出辊74依次与薄片束分离时,皱折或扭曲的发生变得罕见,因而,永远不会发生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被针损坏。第二可摆动辊52可以与薄片束分离,从而薄片束可以仅由该对最终排出辊74输送以排出。
(在骑马订处理期间的操作的描述)
现在将参照图4至图7描述骑马订操作。
如图4A所示,从彩色复印机30的装置主体31发送的薄片P由该对整理排出辊18排出到处理盘40上。由于处理设置被选择为骑马订处理,所以弯曲下部导向件80与第三驱动辊79一起处于准备用来引导薄片束的位置。而且,弯曲上部引导件81与第三可摆动辊54一起绕旋转轴84向上转动,并且缩回。而且,第二可摆动辊52与第二驱动辊57分开,并且向上缩回。以这种方式,薄片处理装置1准备要把薄片堆叠在处理盘40上。
如在上述平订装订和整理处理中那样,当薄片P的后边缘从该对整理排出辊18排出时,第一可摆动辊50绕可摆动辊轴53逆时针地旋转移动,并且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如图4A至4C所示。堆叠在处理盘40上的薄片的前边缘(在图4C中所看到的左边缘),依据薄片的长度,由弯曲下部导向件80引导,并且已经进入弯曲路径86。堆叠在处理盘40上的薄片,在处理盘40上在由箭头C指示的与它们至此被输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由返回皮带60和第一可摆动辊50输送,并且使它们的与薄片输送方向相交的边缘部分(在图4C中所看到的右边缘)对齐。而且,薄片束使其侧边缘部分沿薄片的宽度方向由对齐板41对齐。
薄片处理装置1,当它已经实现薄片P的边缘部分和侧边缘部分的对齐时,由骑跨处理盘40安装的中间部订书机11装订薄片束S的基本上的中部,如图5A所示。薄片束在与薄片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在两个位置处由作为装订部件的针装订。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有两个中间部书钉排列在薄片的宽度方向上,并且适于在两个位置处装订薄片束。因此,它与单个中间部订书机11在薄片宽度方向上移动由此在两个位置处针装订薄片束的情况相比能缩短装订处理时间,但中间部订书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
薄片处理装置1,当它结束薄片的中部的装订处理时,通过第三可摆动辊54和第四可摆动辊55输送薄片束,直到如图5B至6B所示,薄片束的针装订部分M变得与该对薄片折叠辊73的辊隙部分和薄片推压板72对准。
就是说,如图5B所示,基本上在其中部针装订的薄片P在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上通过后边缘止定器62的压力被输送。此时,相对于输送方向位于针装订部分M下游的第二可摆动辊52已经与薄片束P分离,并且缩回。原因如下。
如果在针装订部分M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在第二可摆动辊52上游的图8A所示的状态下,薄片束在由第二可摆动辊52和第二驱动辊57挟入并在其之间的同时在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上被输送,如图8B所示,则在薄片束的相邻薄片之间汇集的空气向针装订部分M汇集,并且松弛Pa(见图9A)形成在第二可摆动辊52的接触点G(见图8B)与针装订部分M之间的薄片P中。当有这个松弛Pa保持形成时,针装订部分M到达第二可摆动辊52的接触点G处,如图9B中所示,松弛部分Pa有时皱折或扭曲。
由于上述原因,相对于扫描方向位于针装订部分M的下游侧的最近位置处的第二可摆动辊52,在针装订部分M通过它之前与薄片束分离,并且缩回,由此减少松弛的发生。
在图5B中,为了防止上述松弛的发生,对于相对着薄片束的第二和第三可摆动辊52和54,相对于输送方向与针装订部分M的下游侧相邻的第二可摆动辊52与薄片束分离,并且在最下游侧的第三可摆动辊54与第三驱动辊79合作,以挟入和输送薄片束。然后,如图5C所示,当薄片束已经与第二、第三及第四可摆动辊52、54及55相对时,在最下游侧的第四可摆动辊55和第四驱动辊58在其之间挟入和输送薄片束。在这时,在第二可摆动辊52之后,第三可摆动辊54与薄片束分离。因此,如在第二可摆动辊52的情况下那样,由于上述原因,通过第三可摆动辊54几乎不发生在薄片中形成松弛。
在针装订部分M已经通过第二可摆动辊52之后,在图5B中与薄片束分离的第二可摆动辊52仍然保持与薄片束分离并且从薄片束缩回,如图5C所示。原因如下。
如果由于薄片处理装置1的长期使用或由于薄片摩擦系数的差别,如图9C所示,由第二可摆动辊52和第二驱动辊57对薄片束的挟入输送速度(V2)变得高于由第四可摆动辊55和第四驱动辊58对薄片束的挟入输送速度(V1)(V1<V2),则松弛Pb可能出现在薄片的下游端部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薄片有时可能彼此相互摩擦,由此损伤薄片或在薄片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图9C中表示的松弛Pb被夸大地表示,以使松弛的发生情形被清楚地理解。实际上,松弛Pb要小一点。
而且,当相反地V1>V2时,在第二驱动辊57与第四驱动辊58之间发生薄片束的拉动,并且第二驱动辊57和第四驱动辊58中的两个或一个可能有时相对于薄片滑动,由此损伤薄片或在薄片上的调色剂图像。
由于上述原因,在针装订部分M已经通过第二可摆动辊52之后,与薄片束分离的第二可摆动辊52仍然保持与薄片束分离并且从薄片束缩回,如图5C所示。由于类似原因,在针装订部分M已经通过第三可摆动辊54之后,第三可摆动辊54仍然保持与薄片束分离并且从薄片束缩回,如图6A所示。
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当数个可摆动辊与薄片束相对时,适于由在最下游侧的可摆动辊和与其相对的驱动辊输送薄片束。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中,为了在最靠近针装订部分M的下游侧的可摆动辊可以与薄片束分离,并且薄片束可以由针装订部分M上游的可摆动辊和与其相对的驱动辊输送,由此防止图9A和9B所示的松弛现象发生、并且针装订部分M已经通过的可摆动辊也可以保持与薄片束分离,由此防止图9C所示的松弛现象发生,在第二、第三及第四可摆动辊52、54及55的相邻辊之间的布置间隔被设置到薄片束沿薄片输送方向长度的大致一半或更小。
另外,薄片处理装置1由相对薄片束的数个摆动辊中最下游的摆动辊和与其相对的驱动辊进行输送薄片束,因此,可在非常绷紧的状态下输送薄片束,并且可以准确地进行薄片束的折叠,这在下文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中,如图10A所示,第二可摆动辊52设置在作为可摆动部件的一个可摆动杆56的摆动端部56a上。可摆动杆56的摆动中心轴59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比第二可摆动辊52布置得更靠下游侧(在图10A中所看到的左侧)。由于这样一种位置关系,第二可摆动辊52当在薄片输送方向上被转动时,起咬紧(对抗)薄片束P的作用,并因此第二可摆动辊52能可靠地输送薄片束。
如图10B所示,如果摆动中心轴59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比第二可摆动辊52布置得更靠上游侧(在图10B中所看到的右侧),则第二可摆动辊52容易与薄片束P分离,并且不能得到一个足够的薄片输送力。结果,第二可摆动辊52不能可靠地输送薄片束。
如图6A所示,由第四驱动辊58和第四可摆动辊55输送的薄片束使其后边缘由一个薄片边缘探测传感器83探测,如图6B所示。第四驱动辊58和第四可摆动辊55在薄片边缘探测传感器83已经探测到薄片束的后边缘之后基于薄片长度信息把薄片束向下游侧输送一段预定距离,并且此后把薄片束输送回上游侧,及使针装订部分M与该对薄片折叠辊73的辊隙相对,并且停止薄片束的输送。因而,薄片束P的针装订部分M与该对薄片折叠辊73的辊隙和薄片推压板72对准。当然,第二至第四驱动辊57、79、58和第二至第四可摆动辊52、54、55可在向前和相反方向上转动。
然后,如图7A所示,薄片推压板72推动薄片束P的中心(针装订部分M),由此把薄片束推入该对薄片折叠辊73的辊隙中。该对薄片折叠辊73在挟入和对折薄片束的同时输送薄片束P。而且,如图7B所示,薄片束由该对薄片折叠辊73折叠成小册子的形状并且排出到堆叠盘4上,并且堆叠在其上。在这时,与上述平订和整理处理排出相比,堆叠盘4处于较高位置等待并且接收薄片。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设有薄片处理装置101的作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彩色复印机130的前横截面图。
图11表示的彩色复印机130除薄片处理装置101的部分之外,在结构上与彩色复印机30相同,因此类似部分给出类似附图标记,且不必描述。
与彩色复印机130的该对定影辊6分离的薄片P,如果被设置成单面印刷,则由一个方向切换挡板9引导到一条输送路径13,并且从一对第二排出辊8输送到薄片处理装置101中。如果被设置成双面印刷,则通过一对第一排出辊7使其前边缘部分一旦突出到彩色复印机130的装置主体31的外部,薄片P由方向切换挡板9引导到一条输送路径16。当薄片P的后边缘通过方向切换挡板9时,方向切换挡板9切换位置,并且该对第一排出辊7被反向转动。薄片由方向切换挡板9引导到一条输送路径,并且如对于其正面那样,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背面。薄片由该对定影辊6再次加热和加压,并且由一对第二排出辊8从装置主体31输送到薄片处理装置101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01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适于从该对第二排出辊8接收薄片。而且,不提供第一可摆动辊50、可摆动臂51、可摆动辊轴53及从动辊18b。其它部分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的那些相同。相同部分给出相同附图标记,并且不必描述。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01也设有一个处理盘40和一个堆叠盘4。根据本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01具有:一种情况,其中,它把从彩色复印机130的该对第二排出辊8排出的薄片P在处理盘40上形成一摞的形状,并且完整地把它们排出到堆叠盘上;一种情况,其中,它通过一个端部订书机10在薄片束的端部处装订薄片束,并且把它排出到堆叠盘4上;及一种情况,其中,它通过一个用来装订薄片束的中部的中间部订书机11装订薄片束,并且在薄片推压板72和一对薄片折叠辊73上把薄片束对折成小册子的形状,并且把它排出到堆叠盘4上。
(在整理处理和平订处理期间的操作的描述)
如图12A至12C所示,从彩色复印机130的该对第二排出辊8排出的薄片P被排出在处理盘40上。在这时,一个弯曲下部导向件80与一个第三驱动辊79一起位于处理盘40上方,并且一个弯曲上部导向件81与一个第三可摆动辊54一起绕一个旋转轴84也向上缩回。
从该对第二排出辊8供出的薄片P由一条接收路径87、一条弯曲路径86及第三驱动辊79引导,并且抵靠一个止定器62。薄片P使其前边缘(在图12B中所看到的右边缘)由止定器62适当地安排。而且,薄片P使其侧边缘由一对对齐板41(在图12B中由于重叠看到一个)对齐,该对对齐板41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例如,一个齿条和一个小齿轮驱动源)和控制装置操作。如图12B所示,当预定数量的薄片堆叠在处理盘40上时,弯曲下部导向件80可枢转地向下移动,如图12C所示。于是,薄片束的左边缘堆叠在处理盘40上。然后,打开一对最终排出辊74。
如图12C所示,薄片束由后边缘止定器62、第二可摆动辊52、该对最终排出辊74等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输送,并且堆叠在堆叠盘4上。当薄片束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正在输送时,一个返回皮带轮64远离处理盘40移动,并且从其内侧升起返回皮带60。返回皮带60与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输送的薄片束分离,从而不妨碍薄片束的输送。
操作的以上描述是在薄片形成一摞的形状并且被排出到堆叠盘4上的情况下的操作的描述,但在要装订薄片束的前边缘部分(在图12B中所看到的右边缘部分)的情况下,预定数量的薄片被堆叠在处理盘40上,并且呈现一摞的形状,并且对齐薄片的前边缘和侧边缘,此后,一个端部订书机10操作,以装订薄片束。
在这种情况下,当已经装订薄片束的端部的针接近第二可摆动辊52和该对最终排出辊74时,它们依次与薄片束分离,并能减少由汇集在相邻薄片之间的空气在薄片中引起的松弛的发生,由此减少皱折或扭曲的发生。而且,当第二可摆动辊52和该对最终排出辊74依次与薄片束分离时,永远不会发生它们被针损坏。第二可摆动辊52可以从开始与薄片束分离,并且薄片束可以仅由该对最终排出辊74输送,以排出。
(在骑马订处理期间的操作的描述)
如图13A和13B所示,从彩色复印机130的该对第二排出辊8排出的薄片P通过与在图12A和12B中表示的处理相类似的处理堆叠在处理盘40上。以一摞形状堆叠在处理盘40上的薄片使其中部由中间部订书机11借助于与在图5B至7B中表示的操作相类似的操作装订,并且由一个折叠装置75对折,并且排出到堆叠盘4上,如图13C所示。
在一条弯曲路径44或处理盘40上存在的薄片的后边缘(在图13A和13B中所看到的左边缘)由一块挡板(未示出)从薄片上方压住,从而后续薄片不能在先前薄片的下方通过。因而,后续薄片越过挡板,并且按页码的顺序位于先前薄片上。挡板适于一旦当后续薄片位于先前薄片上时升起,并且压住后续薄片的后边缘,及把下一个后续薄片引导到先前薄片上,以位于其上。
上述薄片处理装置1和101的每一个适于由针装订一个薄片束,但可以是一种通过调色剂来代替针把薄片彼此粘合地固定由此装订薄片的薄片处理装置。就是说,这样的薄片处理装置适于通过代替订书机而提供的一个加热和加压装置把转移到薄片装订部分上的调色剂与装置主体31中的薄片一起加热和加压,由此熔化调色剂和把薄片彼此粘合地固定。同样,在这样一种薄片处理装置中,能输送薄片束而不会对处理之后的薄片束引起皱折、扭曲等。而且,薄片由调色剂彼此粘合地固定,借此装订部分的厚度变得或多或少地大一些,但当装订部分通过第二和第三可摆动辊52和54时,第二和第三可摆动辊52和54与薄片束分离,因此,永远不会发生对第二和第三可摆动辊52和54的损害。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和101中,当薄片束由第二、第三及第四可摆动辊52、54及55、和该对最终排出辊74中的任一个正在输送时,在最靠近薄片束的装订部分的下游侧的可摆动辊在装订部分通过它之前与薄片束分离,因此,能减少由在薄片束的相邻薄片之间汇集的、聚集到装订部分M的空气在薄片中引起松弛的发生,由此减少在薄片束中皱折或扭曲的发生。
而且,装订部分M通过该对辊,但该对辊与薄片束分离,借此该对辊较少被装订部分损坏,并且能平稳地输送薄片束。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和101的每一个中,在数个可摆动辊52、54及55中,位于与输送薄片束的装订部分M的下游侧相邻的可摆动辊适于与薄片束分离,因此,能减少由在薄片束的相邻薄片之间汇集的、聚集到装订部分M的空气在薄片中引起松弛的发生,由此减少在薄片束中皱折或扭曲的发生。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和101的每一个中,与薄片束分开的诸对辊适于在保持分开的同时被保持,调色剂图像变得较少被损伤,而薄片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不会被松弛。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和101的每一个中,在与薄片束相对的诸对辊中,只有在最下游侧的该对辊适于在其之间挟入和输送薄片束,因此,能防止由在诸对辊之间的薄片束挟入输送速度的差别和辊相对于薄片的滑动在薄片中引起的松弛的发生,由此减少调色剂图像的损伤和平稳地输送薄片束。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和101的每一个中,在相邻辊对之间的间隔被设置成这样一个间隔,当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在上游侧的该对辊变得与薄片束分开时,该间隔能够使薄片束由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在下游侧的该对辊输送,因此,薄片束能始终被可靠地输送,而几乎不会对薄片引起松弛。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和101的每一个中,如图5B所示,位于与输送薄片束的前边缘的下游侧相邻的第四可摆动辊55适于缩回到一个它不与前边缘相接触的位置,因此,几乎不会发生使薄片束的前边缘进入在第四可摆动辊55与第四驱动辊58之间而由此损伤薄片束。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中,薄片被进给到处理盘40上的方向与薄片束从处理盘40排出的方向相同,因此,与两个方向彼此相反的情形相比,当薄片堆叠在处理盘40上时的薄片输送距离能缩短,由此缩短薄片处理时间。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01中,薄片被进给到处理盘40上的方向与薄片束从处理盘40排出的方向相反,因此,能对齐在处理盘上薄片的前边缘,因而提高对齐性能。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彩色复印机30和130的每一个中,图像读取装置36和具有感光鼓3的装置主体31布置在竖直方向上,并且薄片处理装置1、101设置在装置36与装置主体31之间,因此,能使彩色复印机的俯视面积较小,由此使彩色复印机紧凑,并且也能使得容易取出被处理的薄片束。而且,能缩短用于薄片的输送路径。

Claims (19)

1.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包括:
堆叠装置,其上堆叠薄片;
装订装置,用来装订堆叠在所述堆叠装置上的薄片束;及
数个输送装置,用来输送由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
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输送装置沿一个薄片输送方向布置,以向着和远离被装订的薄片束独立移动;并且,在所述数个输送装置中,位于最靠近由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被输送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的下游侧的输送装置与薄片束分开;及比所述输送装置更靠下游侧的输送装置输送薄片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来使薄片束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一个被装订部分的端部装订装置、和用来使薄片束相对于所述薄片输送方向的中部形成一个被装订部分的中间部装订装置,被设置为所述装订装置;并且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折叠装置,用来使由所述中间部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在其中部处被折叠;
一条第一引导路径,用来引导由所述端部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及
一条第二引导路径,用来把由所述中间部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引导到所述折叠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已经通过与薄片束分开的所述输送装置之后,所述输送装置仍然保持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个输送装置中,与薄片束相对的输送装置是这样的,即在最下游侧的输送装置输送薄片束,并且其余输送装置保持与薄片束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个输送装置中的相邻输送装置之间的布置间隔被设置成这样的一个间隔,即当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在上游侧的薄片输送装置已经与薄片束分开时,该间隔能够使薄片束由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在所述分开的薄片输送装置的下游的输送装置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个输送装置中,位于最靠近被输送薄片束的前边缘的下游侧的输送装置可缩回到一个该输送装置不与前边缘相接触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用来在其之间挟入和输送薄片束的一对输送旋转部件,并且所述一对输送旋转部件可在向前和相反方向上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用来在其之间挟入和输送薄片束的一对输送旋转部件,所述一对输送旋转部件的至少一个设置在一个可向着和远离薄片束移动的可枢转移动部件的可枢转移动端部上;及所述可枢转移动部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比所述一对输送旋转部件布置得更靠下游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移动装置,用来移动堆叠在所述堆叠装置上的薄片;和
对齐装置,用来接收和对齐与由所述移动装置移动的薄片的移动方向相交的薄片束的端部;
其中,薄片被进给到堆叠装置上的方向与薄片束由所述移动装置从所述堆叠装置排出的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移动装置,用来移动堆叠在所述堆叠装置上的薄片;和
对齐装置,用来接收和对齐与由所述移动装置移动的薄片的移动方向相交的薄片束的端部;
其中,薄片被进给到堆叠装置上的方向与薄片束由所述移动装置从所述堆叠装置排出的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路径从所述第一引导路径分叉且在远离所述第一引导路径的方向上弯曲,并且所述折叠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内侧。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成像装置,用来在薄片上形成图像;和
一个薄片处理装置,用来装订其上由所述成像装置形成图像的薄片,
所述薄片处理装置包括:
堆叠装置,其上堆叠薄片;
装订装置,用来装订堆叠在所述堆叠装置上的薄片束;及
数个输送装置,用来输送由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
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输送装置沿一个薄片输送方向布置,以向着和远离被装订薄片束独立移动;并且,在所述数个输送装置中,位于最靠近由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的下游侧的输送装置与薄片束分开;及比所述输送装置更靠下游侧的输送装置输送薄片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来使薄片束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一个被装订部分的端部装订装置、和用来使薄片束相对于所述薄片输送方向的中部形成一个被装订部分的中间部装订装置,被设置为所述装订装置;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折叠装置,用来使由所述中间部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在其中部处被折叠;
一条第一引导路径,用来引导由所述端部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及
一条第二引导路径,用来把由所述中间部装订装置装订的薄片束引导到所述折叠装置,所述第二引导路径是弯曲的,且从所述第一引导路径分叉,并且所述折叠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薄片束的被装订部分已经通过与薄片束分开的所述输送装置之后,所述输送装置仍然保持分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个输送装置中,与薄片束相对的输送装置是这样的,即在最下游侧的输送装置输送薄片束,并且其余输送装置保持与薄片束分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个输送装置中的相邻输送装置之间的布置间隔被设置成这样一个间隔,即:当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在上游侧的薄片输送装置已经与薄片束分开时,该间隔能够使薄片束由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在所述分开的薄片输送装置的下游的输送装置输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用来在其之间挟入和输送薄片束的一对输送旋转部件,所述一对输送旋转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一个可向着和远离薄片束移动的可枢转移动部件的可枢转移动端部上;及所述可枢转移动部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比所述一对输送旋转部件布置得更靠下游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上部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来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装置设置在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上方。
CN200510085045.4A 2004-07-20 2005-07-20 薄片处理装置和设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35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1805A JP4262159B2 (ja) 2004-07-20 2004-07-20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1805 2004-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4326A CN1724326A (zh) 2006-01-25
CN100473596C true CN100473596C (zh) 2009-04-01

Family

ID=35656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8504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3596C (zh) 2004-07-20 2005-07-20 薄片处理装置和设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7530560B2 (zh)
JP (1) JP4262159B2 (zh)
CN (1) CN10047359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9219B2 (ja) * 2004-07-20 2010-03-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62159B2 (ja) * 2004-07-20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38071B2 (ja) * 2004-07-20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43578B2 (ja) * 2004-07-20 2008-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63571B2 (ja) * 2005-06-10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08959B2 (ja) * 2005-06-28 2010-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1460B2 (ja) * 2005-07-28 2011-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US7434796B2 (en) * 2005-08-11 2008-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871551B2 (ja) * 2005-08-31 2012-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658372B2 (en) * 2005-09-08 2010-02-09 Canon Finetech Inc.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85474B2 (ja) 2005-09-13 2011-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3617A (ja) * 2005-11-11 2007-06-21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77354B2 (ja) * 2006-02-21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4186B2 (ja) * 2006-03-28 201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17685B2 (ja) * 2006-04-03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77211B2 (ja) * 2006-10-13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8121B2 (ja) * 2006-10-31 2010-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0396B2 (ja) 2006-10-31 2011-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71065B2 (en) * 2007-01-31 2011-01-18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US7975999B2 (en) * 2007-01-31 2011-07-12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JP4513853B2 (ja) * 2007-11-09 2010-07-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材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材処理装置
JP5244380B2 (ja) * 2007-12-26 2013-07-2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5350032B2 (ja) * 2009-03-17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9199822B1 (en) * 2010-12-14 2015-12-01 Express Scrip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lding a stack of substrate sheets
EP2762433B1 (en) * 2013-01-31 2015-03-11 Neopost Technologies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US9352604B2 (en) * 2013-10-31 2016-05-31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US9373065B1 (en) 2015-07-08 2016-06-21 Express Scripts, Inc. Paper feed system and method
CN109956345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纸张搬送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3758945B1 (en) * 2018-02-28 2022-04-06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Deflecting device for deflecting a conveyed sheet
KR20190129574A (ko) 2018-05-11 2019-11-2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용지 정렬을 위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10850939B2 (en) * 2019-02-08 2020-12-01 Express Scripts Strategic Develop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lding a stack of substrate sheets
JP7271225B2 (ja) * 2019-02-27 2023-05-1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397559B2 (ja) * 2020-02-07 2023-12-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5447B2 (en) * 2000-02-29 2003-06-10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cut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JP2004043185A (ja) * 2003-07-16 2004-02-12 Sharp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6396A (ja) 1989-11-01 1991-06-21 Ricoh Co Ltd コピー仕上げ装置
JP3146396B2 (ja) 1993-03-25 2001-03-12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ソイルセメント柱列壁を利用した合成地下躯体の構築方法
US5897250A (en) 1996-04-26 1999-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911414A (en) 1996-12-27 1999-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having a hole puncher, and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US5881352A (en) * 1996-12-27 1999-03-09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finisher
US6241234B1 (en) 1996-12-27 2001-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H10250900A (ja) * 1997-03-12 1998-09-22 Minolta Co Ltd フィニッシャ
JP3667999B2 (ja) * 1997-07-22 2005-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
US6237910B1 (en) 1997-10-27 2001-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heet sen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302307B2 (ja) 1997-11-17 2002-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22171A (ja) 1998-05-13 1999-11-24 Canon Aptex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0280B2 (ja) 1998-05-20 2006-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526226B2 (ja) 1998-11-11 2004-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59414A (ja) 1998-11-27 2000-06-13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483504B2 (ja) * 1999-07-15 2004-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孔明け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251054B1 (en) * 1999-08-04 2001-06-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gistration of paper in a curved paper path
JP2002128381A (ja) * 2000-10-31 2002-05-09 Canon Aptex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85994B2 (ja) * 2000-12-18 2005-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2332123A (ja) 2001-05-10 2002-11-22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568636B1 (en) 2001-09-25 2008-04-30 Ricoh Co., Ltd.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3850717B2 (ja) 2001-11-16 2006-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
JP2003095501A (ja) 2001-09-26 2003-04-03 Canon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37625B2 (en) * 2002-02-12 2006-11-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including means for setting cutting positio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heet finisher
JP3762315B2 (ja) 2002-03-07 2006-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071642B2 (ja) * 2002-03-25 2008-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768965B2 (ja) 2002-04-01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08610B2 (ja) * 2003-03-04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6817605B1 (en) * 2003-04-30 2004-1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a pillowless booklet
JP4272969B2 (ja) 2003-10-16 2009-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JP4185843B2 (ja) 2003-10-16 2008-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US7380779B2 (en) 2003-10-16 2008-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system
JP4541906B2 (ja) 2004-01-27 2010-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背面折り部平坦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62159B2 (ja) 2004-07-20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38071B2 (ja) 2004-07-20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43578B2 (ja) 2004-07-20 2008-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29219B2 (ja) 2004-07-20 2010-03-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5447B2 (en) * 2000-02-29 2003-06-10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cut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JP2004043185A (ja) * 2003-07-16 2004-02-12 Sharp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13499B2 (en) 2012-02-14
JP4262159B2 (ja) 2009-05-13
US20100252980A1 (en) 2010-10-07
JP2006027862A (ja) 2006-02-02
CN1724326A (zh) 2006-01-25
US7530560B2 (en) 2009-05-12
US7762540B2 (en) 2010-07-27
US20090140483A1 (en) 2009-06-04
US20060017209A1 (en) 200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3596C (zh) 薄片处理装置和设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US6354059B1 (en)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JP442921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48785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669441B2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20050077268A (ko) 시트 다발의 배면 절첩부 평탄화 장치, 시트 처리 장치 및화상 형성 장치
US2004004630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tegrating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5597040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1001165A (ja) 紙折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後処理装置
US7261288B2 (en)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two or more finishing devices
JP5391304B2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888020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912397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192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記録紙後処理装置
JP2003020154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56756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7284804B2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シート折りシステム
JP2002145517A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018161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3002511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01511A (ja) フィニッシャ
JP4124075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用紙の搬送方法
JP2008297065A (ja)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041661A (ja) 後処理装置
JP4124068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用紙の取り出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