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02728C - 设置有多个用于进送长工件的部件的多头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设置有多个用于进送长工件的部件的多头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2728C
CN100402728C CNB031786502A CN03178650A CN100402728C CN 100402728 C CN100402728 C CN 100402728C CN B031786502 A CNB031786502 A CN B031786502A CN 03178650 A CN03178650 A CN 03178650A CN 100402728 C CN100402728 C CN 1004027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parts
works platform
workpiece holder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786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8803A (zh
Inventor
田岛郁夫
儿岛辉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Kogyo Sewing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Kogyo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Kogyo Sew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Kogyo Sewing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8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8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27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27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9/00Appliances for holding or feeding the base fabric in embroidering machines
    • D05C9/02Appliances for holding or feeding the base fabric in embroidering machines in machines with vertical needles
    • D05C9/04Work holders, e.g. frames
    • D05C9/06Feed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influenced by patterns, operated by pantograph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9/00Appliances for holding or feeding the base fabric in embroidering machines
    • D05C9/02Appliances for holding or feeding the base fabric in embroidering machines in machines with vertical needles
    • D05C9/04Work holders, e.g. fram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5/00Sewing units consisting of combinations of several sew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头缝纫机包括一个机器工作台(10)和多个缝纫头(12)。这些缝纫头设置在与机器工作台相对的位置上并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排,该第一方向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一个表面。一个工件固定架(20)用于可松开地固定一个长工件(40)并可在一个大体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上述表面的平面内移动。一个进送机构(W1,30,W2)用于相对工件固定架沿一个大体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进送工件。

Description

设置有多个用于进送长工件的部件的多头缝纫机
本申请要求序列号为2002-209851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本申请中作参考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头缝纫机,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一个具有预定宽度的长工件上沿纵向反复进行缝纫操作(例如绣花操作)的多头缝纫机。本发明还涉及在多头缝纫机上进送长工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头缝纫机可用于在长工件上沿工件的长度方向绣出多个图案,这已经是公知的。绣花图案在工件的长度方向上可以是连续的(在下文中称之为“连续图案”),或者当在工件的长度方向上间歇性地绣出多个相同的图案,那么这些图案就不是连续的(在下文中称之为“不连续图案”)。总体上说,长工件一般被绣花框局部固定,目的是绣出“连续的图案”或“不连续的图案”。在绣花操作过程中,绣花框在一个位于机器的平台上方的平面内沿X方向和Y方向移动。X方向和Y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当在被绣花框固定的工件部分完成绣花操作后,就会将工件从绣花框上松开并沿纵向移动预定的距离。接着,与已绣完图案的那部分工件相邻的另一部分被绣花框所固定并重新开始绣花操作。这些操作会反复进行,从而绣出一个连续的图案或不连续的图案。
日本专利公开第61-5744号公开了一种设置有一进送机构的多头缝纫机,该进送机构用于输送一个按照前述方式绣有图案的长工件。该进送机构包括一个以卷筒形式存放长工件的工件进送架和一个用于卷绕已绣有图案的长工件的工件回收架。工件进送架和工件回收架相对Y方向设置在一个前部位置和一个后部位置上,其中Y方向垂直于X方向。缝纫头沿X方向设置在一排上。因此,工件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被输送,即沿这排缝纫头的方向被输送。当在被绣花框架固定的部分工件上完成绣花操作后,绣花框架就会沿Y方向移动到向前的最大行程处,此时已绣有图案的工件部分仍然被绣花框架所固定。接着,将绣有图案的部分从绣花框架上松开,这样,工件就沿Y方向返回到初始位置上。此后,绣花框就会固定工件的下一部分,而且在该部分上重新进行绣花操作。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多头缝纫机上,工件是沿垂直于那排缝纫头的方向输送的。此外,多头缝纫机的绣花框的宽度一般要比需要绣花的工件更宽一些。因此,可将两个或多个长工件以下述方式放置在绣花框上:使工件相对绣花框沿X方向排列。由于具有这种结构,因此可以使数目最多的缝纫头工作,目的是进行绣花操作。因此,这种结构对于大批量生产尤其有效。但是,近年来,大型产品的小规模生产已经成为缝制品生产的主流。上述的公知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这种主流生产方式的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以小规模制造大型刺绣品的改进型多头缝纫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启示,多头缝纫机可包括一个用于进送长工件的进送机构,例如用于进送长的织物或布料。该进送机构可相对工件固定框沿基本平行于一排缝纫头的方向进送工件。
因此,就可以用设置在工件进送方向上的所有缝纫头对一件长工件进行刺绣。此外,还可以迅速地完成对单个工件的布置或改变其布置方式。这样,就可以用多台缝纫机来完成大型缝制产品尤其是刺绣品的小规模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启示,缝纫机还可包括一个换向部件,该换向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工件固定框架的一个前方位置和一个后方位置上。
这样,就可以沿工件固定框架在第一方向上输送工件,而不会与缝纫机的任何结构部件发生干涉。例如,这些结构部件可能是支承着一个支架的支承部件,在支架上安装有多个缝纫头。
换向部件最好设置在工件固定框的一个前部位置和一个后部位置上,这样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上都能够改变进送方向。例如,设置在前部位置上的换向部件可用于将输送方向由第二方向变换为第一位置。另一方面,设置在后部位置上的换向部件可用于将输送方向从第一方向变换为第三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指向工件供给部件,例如一个退绕部件;第三方向可指向工件的回收部件,例如一个卷绕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启示,提供一种用于在多头缝纫机内输送长工件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由一个退绕部件经工件固定框架将工件输送到一个卷绕部件上。工件可在工件固定框架上沿第一方向被进送。第一方向可大体平行于一排缝纫头的方向。工件可沿第二方向由一个工件进送部件例如一个退绕部件输送到工件固定框架,而且可沿第三方向从工件固定框架送向一个工件回收部件,例如一个卷绕部件。
因此,可沿着与这排缝纫头相同的方向输送工件,而且当工件被进送到工件固定框上和将工件从工件固定框架上取下时,还可以改变工件的输送方向,从而避免工件与缝纫机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头缝纫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正视图;
图3为设置在图1右侧的换向部件的放大平面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换向部件的正视图;
图5(A)至5(C)为平面图,图中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在绣花过程中机器工作台的针板和工件固定框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化;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一种变型结构的多头缝纫机的平面图;
图7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另一种变型结构的换向部件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为第二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平面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正视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1为第三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平面图;
图12为第三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正视图;
图13为第三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头缝纫机可包括一个机器工作台和多个缝纫头。这些缝纫头可设置在与机器的工作台相对的位置上,而且可沿大体平行于机器工作台表面的第一方向设置成一排。一个工件固定框架可松开地固定着一个具有预定宽度和纵向方向的长工件。该工件固定框可在一个大体平行于机器工作台表面的平面内移动。一个进送机构可用于沿一个大体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相对工件固定框架进送工件。
这样,所有的缝纫头都能够用于对单独一个长工件进行缝制或绣花。首先,对工件的一部分进行缝制加工。接着,沿第一方向将工件进送预定的距离,例如,一个与缝制部分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因此,另一个与缝制部分相邻的工件部分可被工件固定框所固定,而且可由缝纫头对该部分进行缝制加工。这些操作可以反复进行,这样,就可以在工件的纵向上连续或不连续地形成缝合线或刺绣图案。
由于可将单独一个长工件迅速固定到进送机构上或从进送机构上取下,因此,与利用进送机构来输送多个长工件的情况所需的多个相同操作相比,利用本发明可以迅速地完成布置工件或调整工件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缝纫头可被安装在一个支承架上,该支承架被多个支承部件所支承。这些支承部件可沿第一方向安装在工作台表面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进送机构可包括一个换向部件,该换向部件沿第一方向相对工件固定框设置在至少一个前部位置或一个后部位置上。
由于可在工件固定框架的前部位置和/或后部位置上改变工件的输送方向,因此就可以沿工件固定框在第一方向上进送工件,而且不会与缝纫头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缝纫机的其它部件例如可以是安装在机器工作台上的支承部件,这些支承部件用于通过一个支架来支承缝纫头。
换向部件可设置在缝纫机的工作台上或设置在工件固定框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换向部件可包括一个可与工件接合的杆,例如一个圆杆(roll bar)。该杆最好按照下述方式设置:使该杆的纵向轴线相对第一方向倾斜预定的角度,例如45°,这样就可以根据该杆的倾角来改变进送方向。换向部件最好能够调整该杆的纵向轴线相对第一方向的倾角。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个方向控制部件与换向部件相连接,这样,就可以朝所需的方向逐渐改变进送方向。方向控制部件最好包括一个被固定在合适位置上的控制杆,该控制杆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进送机构还包括一个工件供给部件和一个工件回收部件。此外,换向部件可相对工件固定框架分别设置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上。工件供给部件最好是一个用于以卷筒状结构存放工件的退绕部件。工件回收部件可以是一个卷绕部件,该卷绕部件用于卷绕已经缝有图案或绣有图案的工件。该工件可沿第二方向从退绕部件输送到设置于前部位置上的换向部件。另一方面,该工件可沿第三方向从设置在后部位置上的换向部件输送到卷绕部件。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可被大体设定在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同一平面内。第二和第三方向可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多头缝纫机内输送长工件的方法。这种缝纫机可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成一排的缝纫头。该方法可包括下述步骤:
沿第二方向将工件由一个工件供给部件输送到第一位置上,该第一位置可位于工件固定框架的前方;
在第一位置上将工件的进送方向从第二方向变换到第一方向上;
沿工件固定框架将工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上;
在第二位置上将工件的进送方向从第一方向变换到第三方向上,其中第二位置是工件固定框架的一个后方位置;
沿第三方向朝工件回收部件运送工件。
这样,工件就可以沿与那排缝纫头相同的方向被进送,而且可在工件固定框架的前方位置和后方位置上改变进送方向,从而避免工件与缝纫机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上述及下述的每个附加技术特征和启示都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特征和启示结合使用,从而提供更好的多头缝纫机和以更好的方法在多头缝纫机上输送长工件。下面参照附图,对单独或结合采用这些附加特征和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启示,并将这些启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其它方面,而且这些内容并非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因此,从广义上讲,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所公开的多个特征和启示的组合并非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需的,而仅仅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的描述。此外,实施例的多个特征和从属权利要求也可通过没有一一列举的多种方式组合在一起,这些组合能够为本发明提供更多的有用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至4和图5(A)至5(C)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和2,图中分别以平面图和正视图的形式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如图1和2所示,多个缝纫头22(在附图中示出了6个缝纫头22)可沿X方向设置成一排(如图1所示的右方向和左方向)。缝纫头22可以彼此间隔相等的预定距离。每个缝纫头22可设置有多个缝纫针(未示出),这些缝纫针支承在一个针盒(未示出)上。为实现缝纫操作,可通过相对缝纫头22以滑动的方式移动针盒来选取一个针杆,这样,所选的针杆就能够被一个缝纫针驱动部件(未示出)所驱动。具有不同颜色或特性的丝线(未示出)可分别穿过各个缝纫针延伸。
缝纫头22可被安装在支承架24的前侧,该支承架24可沿X方向在整个机器工作台10上延伸。支承架24的两端可被多个支承部件26所支承,这些支承部件26沿X方向固定在位于机器工作台10两端的工作台之上表面上。如图1所示,缝纫机的工作台10可在与各个缝纫头2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多个针板12。
如图1和2所示,一个X轴驱动部件14和一对Y轴驱动部件16可设置在缝纫机10的下方。在缝纫机10上还可设置一个X轴驱动部件15,而且该驱动部件15可以下述方式与X轴驱动部件14相连接:当X轴驱动部件14受到驱动时,使X轴驱动部件15能够沿X方向移动。一个工件固定框架20可设置在机器的工作台10上,而且可以具有矩形的结构,该矩形沿X方向为细长形。工件固定框架20的较短的右侧可与X轴驱动部件15相连接,以使工件固定框架20能够随X轴驱动部件15一起移动,而且可相对X轴驱动部件15沿Y方向移动。工件固定框架20的较长侧可与Y轴驱动部件16相连接,从而使工件固定框架20能够随Y轴驱动部件一起移动,可相对Y轴驱动部件16沿X向移动。这样,工件固定框架16就可以随X轴驱动部件14和Y轴驱动部件16的工作而相对机器的工作台10沿X向和Y向移动。
最好在工件固定框架20的内周缘上设置一个凸起20a,该凸起用来与夹子(未示出)相接合。为了将一个长工件40固定到工件固定框架20上,可将待缝制的工件部分40放置在工件固定框架20上,然后可用多个夹子将其夹在工件固定框架20的凸起20a上。这样,就可以利用工件固定框架20固定工件40,以进行缝制操作,即进行绣花操作。在完成缝制操作后,可将夹子拆下,这样,就可以将工件40从工件固定框架20上取下。
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将工件40固定到绣花框20上和将工件40从绣花框20上拆下的操作都是手工完成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再设置一个工件压架和一个用于驱动工件压架的驱动器(未示出)来自动完成这些操作,而设置工件压架和驱动器的目的就在于将工件40夹在工件固定框架20上。
工件40可以是具有预定宽度的长织物,而且可被存放在一个退绕部件W1上。退绕部件W1可以沿缝纫机的Y轴方向设置在前侧,而且能够以卷筒状结构储存工件40。在该实施例中,工件40可相对工件固定框架20并沿该框架20在X方向上向左移动。由于用来支承缝纫头22的支承架24的支承部件26设置在缝纫机工作台10的两侧,而且沿X方向与工件固定框架24相对,因此,该实施例被构造成能够改变工件40的进送方向的结构形式,目的是避免与支承部件26发生干涉。为此,可在缝纫机工作台10上设置多个换向部件30,这些换向部件30沿X方向设置在工件固定框架20的两端附近,而且可用于改变工件40的进送方向。
参照图3,该图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设置在图1右侧的换向部件30。该换向部件30在图4的放大正视图中被示出。从图3和4中可以看出,换向部件30可包括一个圆杆30a和一对支架30b。支架30b可用于支承圆杆30a的两端并可被固定到机器工作台10的上表面上。设置在图1左侧的另一换向部件30与设置在右侧的换向部件30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1所示,每个换向部件30的圆杆30a都可按照下述方式定位:使圆杆30a的纵向轴线相对X轴的方向倾斜45°。工件40可与换向部件30的圆杆30a相接合,这样,就可沿X方向在邻近工件固定框20的两端的多个位置上使工件40的进送方向改变约90°。参照图1,工件40可沿箭头S所示的方向从退绕部件W1送出或从退绕部件W1上退绕,其中箭头S所示的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此外,工件40可被卷绕部件W2所回收或卷绕,工件40沿着由箭头R所示的方向送向卷绕部件W2,其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
圆杆30a的倾角无需为45°。换言之,工件40的旋转角无需为90°。这样,仅有下述特征才是必要技术特征:换向部件30用来以令工件40不被支承部件26所干涉的形式改变工件40的进送方向。每个换向部件30的圆杆30a最好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架30b上。或者,圆杆30a也可固定支承在支架30b上。
参照图5(A)、5(B)和5(C),在这些平面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机器工作台10的针板12与工件固定框架20之间的各种位置关系。下面将参照图5(A)至5(C),结合用于在工件40上形成针脚(绣花图案)的操作,对上述实施例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可将工件40固定在能够从退绕部件W1经右侧换向部件30、工件固定框架20和左侧换向部件30延伸到卷绕部件W2上的位置上。接着,可将工件40的一部分以上述方式固定到工件固定框架20上。此后,可根据被输入到控制部件(未示出)的CPU内的刺绣图案数据,分别通过X轴驱动部件14和Y轴驱动部件16使工件固定框架20沿X方向和Y方向移动,其中控制部件可向X轴驱动部件14和Y轴驱动部件16输出控制信号。同时,缝纫头22被驱动,以使其往复移动各个针杆(即各个缝纫针),从而在被工件固定框架20所固定的工件部分40上形成一个刺绣图案。图5(A)示出了完成刺绣操作后的状态。
接着,工件固定框架20可沿Y方向(在图5(A)中为向下的方向)移动到最大前进冲程的末端,这样就可将工件固定框架20从位于缝纫头22下方的位置上移动到一个位于操作人员侧的位置上,操作人员位于缝纫机的正面,如图5(B)所示。此后,可将夹子(未示出)拆下,以将工件40从工件固定框架20上松开。接下来,可在X方向上沿工件固定框架20将工件40朝卷绕部件W2移动一个预定的距离,以使工件固定框架20能够定位在与工件40的第二部分相对的位置上,其中工件40的第二部分与已经绣有图案的部分相邻。然后,可将夹子安装到工件固定框架20上,以固定工件40的第二部分。接着,可移动工件固定框架20,以使其返回图5(C)所示的初始位置上,而且也可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在第二部分上绣出图案。这些步骤可以反复执行,这样就能够在工件40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形成绣花图案。
用于使卷筒状工件20从退绕部件W1上退绕的操作或用于通过卷绕部件W2卷绕工件20的操作可以通过手工来完成或通过使用合适的旋转驱动部件例如电机而实现自动执行。
如上所述,根据该第一实施例,可沿着与那排缝纫头22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工件固定框架20并沿工件固定框架20进送工件40。因此,所有的缝纫头22都能够用于在单独一个工件上进行刺绣。此外,由于仅需要将单独一个工件固定到缝纫机上,因此就可以快速地完成工件的布置或调整工作。此外,由于工件40的进送方向可以由换向部件30来改变,因此工件40的进送操作不会受到设置在缝纫机10两侧的支承部件26的干涉。因此,沿该排缝纫头22所在的方向进送工件40的操作就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
参照图6,图中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型结构,在该结构中,设置在左侧的换向部件30相对X方向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实施例中对应的换向部件30的倾斜方向相反。由于具有这种结构,因此卷绕部件W2可相对机器的工作台10设置在与退绕部件S相对的那侧。图6所示的变型结构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众多变型结构中的一个实例。例如,第一实施例还可被修改成:使设置在右侧的换向部件30相对X方向的倾斜方向与图1所示的方向相反。或者,可按下述方式对第一实施例进行修改:使右侧和左侧的换向部件30相对X方向的倾斜方向与图1所示的方向相反。
参照图7,图中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型结构,在该结构中,一个螺旋形凸起30a-1设置在每个换向部件30的圆杆30a的外周面上。该螺旋形凸起30a-1可用于减小工件40在圆杆30a上的打滑程度。
下面将参照图8至10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二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又一种变型结构。因此,在图8至10中,相似的部件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而且也无需对这些部件进行说明。
参照图8和9,图中分别以平面图和正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视图。从这些附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实施例的缝纫机可包括换向部件130,该换向部件130适合于改变工件40的进送方向并沿工件固定框架20的X方向设置在框架20的两端。如图10所示,每个换向部件130都可包括一个圆杆130a和一个支柱130b,其中支柱130b支承着圆杆130a的一端。支柱130b可由工件固定框架20向上延伸,而且可相对工件固定架20围绕支柱130b的纵向轴线转动,这样,圆杆130a就能够与支柱130b一起相对工件固定架20转动。因此,圆杆130a就能够在一个操作位置和一个存放位置之间回转,这两个位置在图8中分别由实线和虚线(点划线)表示。此外,圆杆130a可被合适的锁定部件(未示出)锁定在操作位置和存放位置上。
当圆杆130a处于操作位置上时,圆杆130a相对X方向倾斜45°。因此,通过将每个换向部件130的圆杆130a定位在操作位置上,就可以使工件20的进送方向在工件固定架20的每一端上沿X方向改变90°。在第二实施例中,退绕部件W1和卷绕部件W2(在图8至10中未示出)可设置在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结构相同的那侧。由于换向部件130恰好设置在工件固定架20上,因此,工件40的换向部件就能够在刺绣过程中随工件固定架20的移动而移动。这样,就不会有过大的力作用于工件40上。当缝纫机未处于使用状态下时,或当缝纫机用于在一个工件上进行刺绣操作,而不是在长工件40上进行刺绣时,每个换向部件130的圆杆130a都可被锁定在存放位置上。
下面将参照图11至13,对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三实施例也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型结构。因此,在图11至13中,相似的部件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而且也无需对这些部件进行说明。
参照图11和12,图中分别以平面图和正视图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视图。第三实施例的多头缝纫机可包括一个第一换向部件230和一个第二换向部件231,这两个换向部件沿工件固定架20的X方向设置在其相对的两端上。第二换向部件231可定位在第一换向部件230的下方。
第一换向部件230可包括一个圆杆230a。圆杆230a的一端可由一个固定在工件固定架20上的支柱230b来支承。圆杆230a可相对X方向倾斜(相对Y方向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第二换向部件231可包括一个圆杆231a。圆杆231a的两端可分别被支柱230b和支柱231b所支承。支柱231b可在一个与Y方向上的支柱230b相对的位置上固定到工件固定架20上。因此,圆杆231a可平行于工件固定架20的短侧延伸。换言之,圆杆231a可大体垂直于X方向延伸。
工件40可被位于工件固定架20两侧的圆杆230a和圆杆231a结合。因此,工件40可沿箭头S所示的方向从退绕部件W1经设置在图11右侧的圆杆230a和圆杆231a向工件固定架20进送。工件40还可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经设置在图11左侧的圆杆230a和圆杆231a送向卷绕部件W2。由于具有这种结构,因此当工件40经过设置在工件固定架20两侧上的圆杆230a和圆杆231a时,就可以逐步改变工件40的进送方向。因此,无需对工件40施加额外的力,就能够顺利地完成由箭头S所示的方向变换到X方向的操作和从X方向变换到箭头R所示方向的操作。第一换向部件230的圆杆230a最好以下述方式被支柱230b所支承:使圆杆230a能够围绕支柱230b的轴线回转。因此,就可以将圆杆230a定位在一个存放位置上,在该位置上,圆杆230a平行于绣花框20的对应的短侧延伸。此外,这种结构还能够在圆杆230a的操作位置上调整圆杆230a相对X方向或Y方向的倾角。
上面,已经结合设置有支承部件26的多头缝纫机对第一到第三实施例及其变型结构作出了说明,其中支承部件26沿缝纫机工作台10的X方向设置在工作台的两侧。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工件40的进送方向可通过换向部件来改变,目的是避免支承部件26与工件40相互干涉。但是,如果用于支承缝纫头22的支架24被多个以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承部件26的形式设置的支承部件所支承,那么就不需要考虑与支承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例如,每个支承部件都可安装到缝纫机工作台10的前部和/或后部上,而且可具有一个在整个缝纫机工作台10上延伸的伸出部分,这样就在伸出部分和缝纫机工作台10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由于具有这种结构,因此即使工件40沿X方向被进送,支承部件也不会与工件40发生干涉。因此,无需设置用于改变工件40的进送方向的换向部件。

Claims (21)

1.一种多头缝纫机,其包括:
一个机器工作台;
多个缝纫头,这些缝纫头设置在与机器工作台相对的位置上并沿第一方向设置成一排,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一个表面;
一个工件固定架,该工件固定架被设置和构造成能够可松开地固定一个具有预定宽度和纵向方向的长工件,所述工件固定架可在一个基本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所述表面的平面内移动;
一个进送机构,该进送机构用于相对工件固定架沿一个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进送工件;
所述进送机构包括一个换向部件,该换向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工件固定架的一个前部位置和一个后部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件设置在工件固定架的所述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件被设置并构造成能够使工件的进送方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变换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二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缝纫机,还包括:多个结构件,这些结构件构成了缝纫机的多个部分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机器工作台的两端上,其中换向部件被设置并构造成能够改变工件的方向的结构形式,从而使对应的结构件设置在使换向部件不与工件发生干涉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件设置在机器工作台上并定位于工件固定架和各个结构件之间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件设置在工件固定架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件设置在工件固定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头缝纫机,还包括:一个支架,该支架被设置并构造成能够支承多个缝纫头的结构形式,而且具有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纵向,其中所述结构部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机器工作台两端并用于支承支架的支承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件包括一个用来与工件相接合的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为一个圆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具有一个纵向轴线,该轴线相对第一方向以一个预定的角度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具有一个纵向轴线,而且换向部件被设置并构造成能够调整所述杆的纵向轴线相对第一方向的倾角的结构形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头缝纫机,还包括:一个与换向部件相连接的方向控制部件,该方向控制部件包括一个控制杆,该控制杆被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在一个大体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14.一种多头缝纫机,其包括:
一个机器工作台;
多个设置在机器工作台上方的缝纫头,这些缝纫头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排,该第一方向基本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一个表面;
一个工件固定架,该工件固定架被设置和构造成能够可松开地固定一个具有预定宽度和纵向方向的长工件,所述工件固定架设置在多个缝纫头和机器工作台之间并可在一个基本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所述表面的平面内移动;
一个用于输送工件的进送机构,该进送机构包括:
一个工件进送部件;
一个工件回收部件;
一个第一换向部件和一个第二换向部件,第一和第二换向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工件固定架的两侧;其中:
第一换向部件包括一个第一杆,该第一杆用来与被工件进送部件沿一个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进送的工件相接合,从而可通过第一杆将工件的进送方向由第二方向变换到第一方向,
第二换向部件包括一个第二杆,该第二杆用来与已被第一换向部件将进送方向变换为第一方向的工件相接合,这样,工件的进送方向就可以从第一方向变换到不同于第一方向并指向工件回收部件的第三方向上,以及
工件在第一方向上沿工件固定架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被输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换向部件安装在机器的工作台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换向部件安装在工件固定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头缝纫机,还包括:
一个支架,该支架被设置并构造成能够支承多个缝纫头的结构形式,而且具有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纵向,
一个第一支承部件和一个第二支承部件,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件设置在机器工作台的两端上并用于支承所述的支架,其中第一换向部件被设置并构造成使第一支承部件不与从工件进送部件朝向第一换向部件延伸的工件发生干涉的结构形式,第二换向部件被设置并构造成使第二支承部件不与从第二换向部件朝向工件回收部件延伸的工件发生干涉的结构形式。
18.一种用于在一个多头缝纫机内输送具有预定宽度的长工件的方法,所述缝纫机包括:
一个机器工作台;
多个缝纫头,这些缝纫头设置在机器工作台的上方并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一个表面;
一个工件固定架,该工件固定架被设置并构造成能够可松开地固定工件的结构形式,其中工件固定架设置在多个缝纫头与机器工作台之间并可在一个大体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所述表面的平面内移动;
一个工件进送部件;
一个工件回收部件,所述方法包括:
将位于第二方向上的工件从工件进送部件输送到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工件固定架前方的第一位置上,其中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
将工件的进送方向由第二方向变换为位于第一位置上的第一方向;
沿工件固定架在第一方向上将工件由第一位置进送到第二位置上,其中第二位置设置在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工件固定架的后方;
将工件的进送方向由第一方向变换到位于第二位置上的第三方向,其中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
沿第三方向朝向工件回收部件进送工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被设定在一个基本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平面内,而且第二和第三方向大体垂直于第一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邻近位于工件固定架的第一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
21.一种多头缝纫机,其包括:
一个机器工作台;
多个设置在机器工作台上方的缝纫头,这些缝纫头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排,该第一方向基本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一个表面;
一个工件固定架,该工件固定架被设置和构造成能够可松开地固定一个具有预定宽度的长工件,所述工件固定架设置在多个缝纫头和机器工作台之间并可在一个基本平行于机器工作台的所述表面的平面内移动;
用于供给工件的部件;
用于回收工件的部件;
用于将处于第二方向上的工件由供给部件输送到一个第一位置上的部件,所述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工件固定架的前方,所述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
用于在第一位置上将工件的进送方向由第二方向变换到第一方向的部件;
用于将工件从第一位置沿工件固定架进送到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的部件,其中第二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工件固定架的后方;
用于在第二位置上将工件的进送方向由第一方向变换到第三方向上的部件,其中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
用于沿第三方向朝向回收部件进送工件的部件。
CNB031786502A 2002-07-18 2003-07-18 设置有多个用于进送长工件的部件的多头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7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9851/2002 2002-07-18
JP2002209851A JP2004049481A (ja) 2002-07-18 2002-07-18 多頭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8803A CN1488803A (zh) 2004-04-14
CN100402728C true CN100402728C (zh) 2008-07-16

Family

ID=3193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7865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728C (zh) 2002-07-18 2003-07-18 设置有多个用于进送长工件的部件的多头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80471B2 (zh)
JP (1) JP2004049481A (zh)
KR (1) KR20040010241A (zh)
CN (1) CN10040272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54121A1 (de) * 2004-11-08 2006-05-11 Sekip Surget Träger für Stickereifolie
KR100922080B1 (ko) * 2009-02-16 2009-10-16 김태기 자수기
CN102140735A (zh) * 2011-03-21 2011-08-03 陈华 水平折回式编织袋缝口缝底机
CN107190428A (zh) * 2017-06-07 2017-09-22 周敏 一种用于针织手套成型的缝合机构
DE102022126769B3 (de) * 2022-10-13 2024-02-15 Zsk Stick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Stickrahmen und Stickmaschine zum Besticken von Endlosbändern unter Einsatz der Stickmas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36C (zh) * 1993-05-07 1998-09-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组件
CN1040140C (zh) * 1992-09-16 1998-10-07 株式会社马吕段 长尺寸匹布上缝制图案的方法及多头缝纫机
DE10015346A1 (de) * 1999-03-23 2001-08-23 Tokai Ind Sewing Machine Nähmaschine mit verbesserter Rahmenantriebsvorrichtung
WO2001079601A1 (en) * 1999-12-24 2001-10-25 Eisenkolb Confectiemachines B.V. Installation for processing textiles
JP2002028388A (ja) * 2000-07-14 2002-01-29 Kondo Machinery Co 縫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21010A (en) * 1941-11-13 1943-06-08 Cohn Samue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fabrics
US2374529A (en) * 1943-03-11 1945-04-24 David C Everitt Art of multistrand band manufacture
IT1195422B (it) * 1983-09-30 1988-10-19 Resta Meccanica Macchina trapuntatrice con carrello portapanni e testa cucitrice mobili fra di loro in direzioni ortogonali
US4607582A (en) * 1984-06-18 1986-08-26 Opelika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Automatic towel aligning, cutting and hemming system
JPS615744A (ja) 1984-06-19 1986-01-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食品の解凍装置
US5144899A (en) * 1991-03-14 1992-09-08 Allen Michael N Combination embroidery/scre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SE507708C2 (sv) * 1996-05-29 1998-07-06 Electrolux Ab Sybåge för broderisömnad
US6012403A (en) * 1998-05-01 2000-01-11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Combination printing and quil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170414B1 (en) * 1999-05-07 2001-01-09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Quilting machine with adjustable presser plat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quilt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40C (zh) * 1992-09-16 1998-10-07 株式会社马吕段 长尺寸匹布上缝制图案的方法及多头缝纫机
CN1039736C (zh) * 1993-05-07 1998-09-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组件
DE10015346A1 (de) * 1999-03-23 2001-08-23 Tokai Ind Sewing Machine Nähmaschine mit verbesserter Rahmenantriebsvorrichtung
WO2001079601A1 (en) * 1999-12-24 2001-10-25 Eisenkolb Confectiemachines B.V. Installation for processing textiles
JP2002028388A (ja) * 2000-07-14 2002-01-29 Kondo Machinery Co 縫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55520A1 (en) 2004-03-25
CN1488803A (zh) 2004-04-14
US6880471B2 (en) 2005-04-19
KR20040010241A (ko) 2004-01-31
JP2004049481A (ja) 200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0925B2 (en) Embroidery sewing machine
CN101348974B (zh) 缝纫机的绣花框移动装置
CN101074520A (zh) 多头刺绣缝纫机
CN200981929Y (zh) 可缝纫装饰片的缝纫机
US8256362B2 (en) Embroidery sew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DE3813736C2 (zh)
JP2010246742A (ja)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
CN100402728C (zh) 设置有多个用于进送长工件的部件的多头缝纫机
US5640917A (en) Welt forming device, and fabric guide
US4724685A (e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CN108360156B (zh) 一种用于立体织物缝纫的缝纫机送料机构
CN106245248A (zh) 一种三维曲面智能缝纫机
US7980188B2 (en) Cloth-holder frame transfer apparatus for sewing machine
JP508429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H0596071A (ja) マークカツター装置を有する刺しゆう機能付きミシン
JPH05261187A (ja) マークカッター装置を有する刺しゅう機能付きミシン
JP3448156B2 (ja) 縫製装置の布送り装置
CN206034054U (zh) 一种三维曲面智能缝纫机
JP5174423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3568187B2 (ja) 剣ボロの自動縫着装置
CN208533061U (zh) 一种弧形圆桶式缝纫机
JPH03140189A (ja) ワークピースにリボン形状のトリミングを付ける為のミシン
JP2003117275A (ja) ミシンの制御装置
JP2000000385A (ja)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
JPH0523458A (ja) ミシン制御データ作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