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9134C -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89134C CN100389134C CNB2004100782791A CN200410078279A CN100389134C CN 100389134 C CN100389134 C CN 100389134C CN B2004100782791 A CNB2004100782791 A CN B2004100782791A CN 200410078279 A CN200410078279 A CN 200410078279A CN 100389134 C CN100389134 C CN 10038913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polymerization
- catalyst component
- magnesium
- compound
- titan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它包含在一种含镁/钛的固体物上,负载至少一种过渡金属钛化合物,至少一种适宜的给电子体,至少一种氢调性能该进剂,含该催化剂组分的催化剂具有氢调敏感性特别好、催化活性高、催化剂与聚合物颗粒形态良好,细粉含量低等特点,非常适用于乙烯淤浆和气相聚合工艺,尤其适合于采用双反应器生产宽分子量分布乙烯聚合物的生产工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聚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烯烃的聚合反应,特别是在乙烯聚合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反应中,大多采用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催化剂的基本成分。当这类催化剂在用于气相流化床聚合工艺时,为保证催化剂颗粒的形态和粒度分布更适于流化状态的操作,通常是将上述的催化剂组分负载于硅胶等载体之上。例如:US4,302,565、US4,379,759和CN 1064870A中所公开的用于气相流化床反应的催化剂,是将由钛化合物、镁化合物和给电子体化合物制备的母体组分浸渍在硅胶等载体物质上,再用活性化合物处理浸渍过的母体组分来制备。在US4,302,565、US4,379,759中所使用的硅胶的平均粒径为50-150微米,表面积大于50米2/克,平均孔径大于80埃。
在上述公开的专利中,为了使催化剂可适用于气相流化床聚合工艺,对所使用的载体-二氧化硅平均粒径、表面积、孔径均有较严格的要求,而且这种载体物质的价格较昂贵;而且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通过浸渍等方法负载于载体上,由于载钛量的限制等原因,其催化剂效率也不令人满意。另外,使用该催化剂生产的聚乙烯粉料中细粉量较大,通常150微米以下颗粒占全部粉料的15Wt%左右,这一点是在工业生产中很不希望的。同时该催化剂在应用于乙烯气相流化床聚合工业装置时,催化剂大多以固体的形式进料,进加料方法稳定性差,易出现堵管、架桥现象。
中国专利CN85100997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其是通过卤化镁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形成均匀溶液,再与至少一种助析出剂、一种多元羧酸酯给电子体以及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及其衍生物作用而制备的,该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时,显示了较高的聚合活性和较好地立体定向性,但用于乙烯聚合时活性偏低,而且聚合物的粒度分布较宽,而且该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不够理想。
中国专利CN1229092A又公开了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其是通过卤化镁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再加入给电子体激活剂形成均匀溶液,再与至少一种助析出剂以及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及其衍生物作用而制备的,该催化剂用于乙烯的淤浆聚合时显示了很高的活性,同时所得聚合物的颗粒形态较好,表观密度也较高。但该催化剂的氢调性能不理想。
中国专利0212086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其是通过卤化镁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溶剂的均匀溶液中,再与至少一种助析出剂以及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及其衍生物作用得到含钛镁的固体物,再在这种含钛/镁的固体物上负载至少一种给电子体和至少一种活化剂,该催化剂用于乙烯的淤浆聚合时显示了很高的活性,同时所得聚合物的颗粒形态较好,表观密度也较高。但该催化剂氢调敏感性不理想,将不利于用一种催化剂生产宽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氢调敏感性高、高效的且可得到低细粉含量聚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具有相对窄的颗粒大小分布和较小的平均粒径,催化剂聚合活性较高,适于乙烯的淤浆聚合或气相聚合,特别适用于催化剂以浆液形式进料的乙烯的气相流化床聚合工艺,特别适合生产宽分子量分布聚合物。
本发明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是通过在一种含钛/镁的固体物上,负载至少一种过渡金属钛的化合物,至少一种给电子体和至少一种氢调性能改进剂而得到。
本发明催化剂组分所述的含钛/镁的固体物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大量的含镁/钛的固体物,其中较为优选的是将镁的化合物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然后在钛的卤化物及其衍生物的存在下重新析出含镁/钛的固体物沉淀,必要时可加入适宜的助析出剂。
最为优选的方案是将镁化合物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溶剂后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存在下与过渡金属钛的化合物作用得到。
其中所述的镁化合物为二卤化镁,二卤化镁的水和醇的络合物,二卤化镁分子式中其中一个卤原子被烃基或烃氧基所置换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上述的二卤化镁具体为:二氯化镁、二溴化镁、二碘化镁,优选二氯化镁。
其中所述的有机环氧化合物选自包括碳原子数在2~8的脂肪族烯烃、二烯烃或卤代脂肪族烯烃或二烯烃的氧化物、缩水甘油醚和内醚等化合物。具体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丁二烯氧化物,丁二烯双氧化物、环氧氯丙烷、甲基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醚等。
其中所述的有机磷化合物选自正磷酸或亚磷酸的烃基酯或卤代烃基酯,例如:正磷酸三甲酯、正磷酸三乙酯、正磷酸三丁酯、正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苯甲酯等。
其中所述的惰性溶剂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以及其它烃类或卤代烃类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助析出剂选自有机酸、有机酸酐、有机醚、有机酮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具体如:乙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醋酸、丙酸、丁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酮、甲乙酮、二苯酮、甲醚、乙醚、丙醚、丁醚、戊醚等。
本发明催化剂组分中所述的所述的氢调性能改进剂为硅类化合物,其通式为Si(OR)aXb,式中R为C1~C14的脂族烃基或芳族烃基,X为卤素,a为0至4的整数,b是0至4的整数,a+b=4。具体如三氯甲氧基硅,三氯乙氧基硅,三氯丙氧基硅,三氯丁氧基硅,二氯二甲氧基硅,二氯二乙氧基硅,二氯二丙氧基硅,二氯二丁氧基硅,一氯三甲氧基硅,一氯三乙氧基硅,一氯三丙氧基硅,一氯三丁氧基硅、四甲氧基硅、四乙氧基硅、四丙氧基硅、四丁氧基硅、四氯化硅等,优选四氯化硅、四乙氧基硅。
本发明催化剂组分中所述的过渡金属钛化合物的通式为Ti(OR)aXb,式中R为C1~C14的脂族烃基或芳族烃基,X为卤素,a是0至2的整数,b是0至4的整数,a+b=3或4。具体可选用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四丁氧基钛、四乙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二氯二乙氧基钛、三氯一乙氧基钛、三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四氯化钛、三氯一乙氧基钛、三氯化钛等。
本发明催化剂组分中所述的给电子体化合物选自脂族醚、芳族醚、混合醚、环脂族醚和脂族酮;优选为C2~C6脂肪醚、C3~C4环醚、C3~C6脂肪酮。具体为乙醚、正丁醚、异丁醚、己醚、苯乙醚、四氢呋喃、丙酮、甲基异丁基酮、丁酮、环己酮、2,4-己二酮、4-甲基-3戊烯-2酮等;这类给电子体可以单独使用或几种配合使用。
上述的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分,优选采用下列步骤进行制备:
含镁/钛的固体物的制备:将镁化合物溶解于含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后与过渡金属钛的合化物混合,在助析出剂存在下,析出含镁/钛的固体物。
这种含镁/钛的固体物的制备方法公开于CN85100997中,在此将其全部内容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
在给电子体化合物存在下,将含镁/钛的固体物与过渡金属钛化合物反应,得到的产物再用至少一种氢调性能改进剂处理得到催化剂组分。
其中各组分之间的比例,以每摩尔镁化合物计,有机环氧化合物为0.2~10摩尔,有机磷化合物为0.1~3摩尔,助析出剂为0.03~1.0摩尔,钛化合物0.5~150摩尔,给电子体化合物0.1~10摩尔,氢调改性剂0.01~10摩尔。
在本发明所得到的催化剂组分中,钛:1~10%,硅:0.01~10%,给电子体:1~60%,(重量含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它含有上述的本发明催化剂组分与烷基铝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其中所用的烷基铝化合物的通式为AlRnX3-n,式中R可以为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特别是烷基、芳烷基、芳基;X为卤素,特别是氯和溴;n为0<n≤3的整数。具体化合物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辛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倍半乙基铝等,其中以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为好。
催化剂组分与烷基铝化合物之间的比例,以每克催化剂组分计为:0.1mmol~10mmol,优选为0.5mmol~3mmol。
本发明涉及的催化剂适用于各种乙烯的均聚合或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合,其中α-烯烃采用C3~C8的α-烯烃;具体如丙烯、丁烯、戊烯、己烯、辛烯、4-甲基戊烯-1等。其聚合工艺采用气相法、淤浆法和溶液法,更适合于气相流化床聚合和淤浆聚合,特别是气相流化床的冷凝技术。同时由于本发明催化剂的活性很高,故可采用惰性稀释剂将催化剂稀释,例如矿物油等,通过泵送进料方式来实现均匀地催化剂浆液进料,进料均匀,操作稳定。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常适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气相聚合工艺,尤其适合于采用双反应器生产宽分子量分布的乙烯聚合和共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与现有的催化剂相比其优点是氢调敏感性更好,催化活性高、催化剂与聚合物颗粒形态良好,细粉含量低等特点,非常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尤其适合于采用双反应器生产宽分子量分布乙烯聚合物的生产工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提出。
实施例1:
1、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将4.8克无水氯化镁、93毫升甲苯、4.0毫升环氧氯丙烷、12.5毫升磷酸三丁酯加入到经过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450rpm、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两小时,加入1.4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一小时,降温至-28℃,用1小时滴加四氯化钛56毫升,用2小时逐渐升温至85℃,恒温一小时.在升温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物;滤去母液,经甲苯及己烷两次洗涤后干燥,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A。
将10克固体物A加入到经过氮气充分置换的另一反应釜内,加入90毫升异戊烷、0.3克三氯化钛及30毫升四氢呋喃,常温下反应一小时,滤掉溶液,再加入90ml异戊烷,10毫升四氯化硅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经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催化剂组分B。
2、乙烯淤浆聚合
条件1:
容积为2升的不锈钢反应釜,经氢气气体充分置换后,用氮气压入己烷约0.5升,用注射器注入浓度为1mol/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2ml,搅拌下再加入10毫克的上述固体催化剂组分B,补充己烷总量约为1升。加料完毕后升温并先后通入氢气与乙烯,2.8×105Pa H2,7.5×105Pa乙烯,聚合温度为85℃,反应两小时,降温、排掉釜内余压,放出聚合物浆液料,滤去己烷,将聚合物用烘箱烘干,得到聚乙烯粉料,结果见表1。
条件2:
容积为2升的不锈钢反应釜,经氢气气体充分置换后,用氮气压入己烷约0.5升,用注射器注入浓度为1mol/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2ml,搅拌下再加入40毫克的上述固体组分B,补充己烷总量约为1升。
加料完毕后升温并先后通入氢气与乙烯,6.8×105Pa H2,3.5×105Pa乙烯,聚合温度为85℃,反应两小时,降温、排掉釜内余压,放出聚合物浆液料,滤去己烷,将聚合物用烘箱烘干,得到聚乙烯粉料,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在反应釜中,加入实施例1中制备的固体物A 10克,加入异戊烷90毫升,常温下滴加四氯化钛0.7毫升及四氢呋喃5毫升,常温反应一小时,再加入5毫升四氯化硅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经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催化剂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在反应釜中加入实施例.1中制备的固体组分A 10克,加入甲苯60毫升、四氯化钛40毫升,常温下滴加四氢呋喃8.3毫升,升温至120℃,反应一小时,滤掉溶液,100毫升己烷洗涤三次,再加入90ml异戊烷,10毫升四氯化硅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经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催化剂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将4.8克无水氯化镁、92毫升甲苯、4.0毫升环氧氯丙烷、12.5毫升磷酸三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450rpm、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两小时,加入1.4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一小时,降温至-28℃,滴加四氯化钛56毫升,逐渐升温至85℃,恒温一小时,滤去釜内溶液,经己烷二次洗涤并抽滤后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A。向盛有固体组分A的反应釜中加入60毫升己烷,在搅拌下加入2.4毫升THF,常温反应1小时,再加入10毫升四氯化硅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经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催化剂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将4.8克无水氯化镁、92毫升甲苯、4.0毫升环氧氯丙烷、12.5毫升磷酸三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450rpm、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两小时,加入1.4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一小时,降温至-28℃,滴加四氯化钛56毫升,逐渐升温至85℃,恒温一小时,滤去釜内溶液,经己烷二次洗涤并抽滤后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A。向盛有固体组分A的反应釜中,加入90ml己烷,在搅拌下加入10毫升TiCl4,60℃反应0.5小时,抽滤后加入60毫升己烷,在搅拌下加入1.5毫升THF,常温反应1小时,再加入10毫升四氯化硅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经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催化剂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1、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将6.5千克无水氯化镁、124.6升甲苯、5.4升环氧氯丙烷、16.9升磷酸三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130rpm、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3.5小时,加入1.89千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一小时,降温至-28℃,滴加四氯化钛75.8升,逐渐升温至80℃,恒温一小时,滤去母液,经甲苯及己烷3次洗涤后干燥,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A。
将2升四丁氧基钛和6.8升四氢呋喃加入到溶解釜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680克三氯化钛,搅拌转速200rpm的条件下溶解形成钛化合物溶液。
将固体物A转移至另一反应釜内,加入100升己烷、在搅拌130rpm、温度为10℃的条件下滴加8.26升四氯化钛,常温下反应一小时,滤掉溶液,并且用己烷洗涤两次,再加入100升己烷、7升四氯化硅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经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催化剂组分B。
2、淤浆聚合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1、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将4.8克无水氯化镁、93毫升甲苯、4.0毫升环氧氯丙烷、12.5毫升磷酸三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450rpm、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两小时,加入1.4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一小时,降温至-28℃,滴加四氯化钛56毫升,逐渐升温至85℃,恒温一小时,滤去母液,经惰性稀释剂甲苯及有机溶剂己烷多次洗涤后干燥,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A。向盛有固体组分A的反应釜加入100毫升己烷,在搅拌下滴加环己酮1.5毫升,常温反应一小时,再加入5毫升四氯化硅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经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催化剂组分B。
2、聚合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催化剂制备其它条件同实施例8,环己酮1.5毫升改为4-甲基-3-戊烯-2-酮1.7ml,得到颗粒状固体物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9
催化剂制备其它条件同实施例8,只将环己酮1.5毫升改为苯乙醚1.5ml,得到颗粒状固体物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10:
催化剂制备其它条件同实施例8,只将环己酮1.5毫升改为正丁醚1.5ml,得到颗粒状固体物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11
催化剂制备其它条件同实施例8,只将环己酮1.5毫升改为丁酮1.5毫升,得到颗粒状固体物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12
催化剂制备其它条件同实施例8,只将环己酮1.5毫升改为2,4-己二酮1.5ml,得到颗粒状固体物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13
催化剂制备其它条件同实施例8,只将环己酮1.5毫升改为四氢呋喃1.5毫升,得到颗粒状固体物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14
1、催化剂的制备
将9.6克无水氯化镁、50毫升甲苯、46.8毫升二乙基己醇加入到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450rpm、温度为110℃的条件下,反应约120分钟,加入2.22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约60分钟。取上述均匀溶液50ml缓慢加入盛有200ml四氯化钛的反应釜内,此过程保持釜温为-20℃并不停的搅拌,加完后用大约180分钟逐渐升温至110℃,恒温2小时,滤去母液得到固体组分A。
向固体组分A的反应釜内,加入200ml四氯化钛,升温至110℃,恒温2小时。除去母液,固体残余物用60℃己烷洗涤3次,再加入己烷100毫升,缓慢加入3.0ml四氢呋喃并反应1小时,再加入5毫升四氯化硅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在经过两次己烷洗后,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成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15
用癸烷代替甲苯作溶剂按实施例15的方法得到颗粒状固体成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16
取实施例15中制备的固体组分A 8克,,加入甲苯60毫升、四氯化钛40毫升,常温下滴加四氢呋喃5.0毫升,再加入5毫升四氯化硅,升温至110℃,反应1小时,在经过两次己烷洗后,蒸发干燥得到固体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比较例1
1、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将4.8克无水氯化镁、93毫升甲苯、4.0毫升环氧氯丙烷、12.5毫升磷酸三丁酯加入到经过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450rpm、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两小时,加入1.4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一小时,降温至-28℃,用1小时滴加四氯化钛56毫升,用2小时逐渐升温至85℃,恒温一小时.在升温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物.滤去母液,经甲苯及己烷两次洗涤后干燥,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A。
将10克固体物A加入到经过氮气充分置换的另一反应釜内,加入90ml异戊烷、0.3克三氯化钛及30毫升四氢呋喃,常温下反应一小时,滤掉溶液,再加入90ml异戊烷,3.5毫升体积浓度26.43%的一氯二乙基铝己烷溶液在室温下反应一小时,经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物组分B。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比较例2
1、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将6.5千克无水氯化镁、124.6升甲苯、5.4升环氧氯丙烷、16.9升磷酸三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130rpm、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3.5小时,加入1.89千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一小时,降温至-28℃,滴加四氯化钛75.8升,逐渐升温至80℃,恒温一小时,滤去母液,经甲苯及己烷3次洗涤后干燥,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A。
将2升四丁氧基钛和6.8升四氢呋喃加入到溶解釜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680克三氯化钛,搅拌转速200rpm的条件下溶解形成钛化合物溶液。
将固体物A转移至另一反应釜内,加入100升己烷、在搅拌130rpm、温度为10℃的条件下滴加8.26升四氯化钛。常温下反应一小时,滤掉溶液,并且用己烷洗涤两次,再加入80升己烷,4.4升体积浓度14%的一氯二乙基铝己烷溶液反应一小时,经真空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物组分B。
2、淤浆聚合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比较例3
1、催化剂的制备
将9.6克无水氯化镁、50毫升甲苯、46.8毫升二乙基己醇加入到反应釜内,在搅拌转速450rpm、温度为110℃的条件下,反应约120分钟,加入2.22克邻苯二甲酸酐,继续反应约60分钟。取上述均匀溶液50ml缓慢加入盛有200ml四氯化钛的反应釜内,此过程保持釜温为-20℃并不停的搅拌,加完后用大约180分钟逐渐升温至110℃,恒温2小时,滤去母液得到固体组分A。
向固体组分A的反应釜内,加入200ml四氯化钛,升温至110℃,恒温2小时。除去母液,固体残余物用60℃己烷洗涤3次,在100ml己烷溶剂中缓慢加入3.0ml四氢呋喃并反应1小时,在经过两次己烷洗后,蒸发干燥得到颗粒状固体成分B。
2、聚合
聚合评价条件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表1:聚合结果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在一种含钛/镁的固体物上,负载至少一种过渡金属钛的化合物,至少一种给电子体和至少一种氢调性能改进剂而得到的催化剂组分;
所述的电子给体为脂族醚,芳族醚,环脂族醚和脂族酮;
所述的过渡金属钛化合物的通式为Ti(OR)aXb,式中R为C1~C14的脂族烃基或芳族烃基,X为卤素原子,a是0至2的整数,b是0至4的整数,a+b=3或4;
所述的氢调性能改进剂为四氯化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钛/镁的固体物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镁化合物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溶剂后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存在下与过渡金属钛的化合物作用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为C2~C6脂肪醚,C3~C4环醚或C3~C6脂肪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为四氢呋喃,丁酮,环己酮、2,4-己二酮,4-甲基-3戊烯-2酮,正丁醚或苯乙醚。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过渡金属钛化合物为四氯化钛,三氯乙氧基钛或三氯化钛。
6.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镁化合物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溶剂中,形成均匀溶液后与过渡金属钛化合物混合,在助析出剂存在下,析出含镁/钛的固体物;在给电子体化合物存在下,将含镁/钛的固体物与过渡金属钛化合物反应,得到的产物再用氢调性能改进剂处理得到催化剂组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组分以每摩尔镁化合物计,有机环氧化合物0.2~10摩尔,有机磷化合物0.1~3摩尔,助析出剂0.03~1.0摩尔,给电子体化合物0.01~10摩尔,过渡金属钛化合物0.5~150摩尔,氢调性能改进剂0.01~10摩尔。
8.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包括以下两种组分反应产物:
(1)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2)烷基铝化合物。
9.权利要求8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在乙烯聚合或乙烯与C3~C8的a-烯烃共聚合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8的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在乙烯气相或淤浆聚合或共聚合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782791A CN100389134C (zh) | 2004-09-23 | 2004-09-23 |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782791A CN100389134C (zh) | 2004-09-23 | 2004-09-23 |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2114A CN1752114A (zh) | 2006-03-29 |
CN100389134C true CN100389134C (zh) | 2008-05-21 |
Family
ID=36679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8279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89134C (zh) | 2004-09-23 | 2004-09-23 |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89134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5476B (zh) * | 2008-04-25 | 2011-01-2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淤浆法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制法和应用 |
CN104974283B (zh) * | 2014-04-11 | 2017-03-2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和制备方法 |
CN105482002B (zh) * | 2014-10-10 | 2018-03-0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8887A (zh) * | 1999-12-06 | 2001-06-13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用于烯烃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体系 |
WO2002038620A1 (en) * | 2000-11-10 | 2002-05-16 | Samsung General Chemicals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atalyst for homo- or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
-
2004
- 2004-09-23 CN CNB2004100782791A patent/CN10038913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8887A (zh) * | 1999-12-06 | 2001-06-13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用于烯烃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体系 |
WO2002038620A1 (en) * | 2000-11-10 | 2002-05-16 | Samsung General Chemicals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atalyst for homo- or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
EP1349878A1 (en) * | 2000-11-10 | 2003-10-08 | Samsung General Chemicals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atalyst for homo- or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
CN1531558A (zh) * | 2000-11-10 | 2004-09-22 | ������ѧ��ʽ���� | 乙烯均聚或共聚用催化剂的生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2114A (zh) | 2006-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6680B (zh) | 一种高产出比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组分、制法及应用 | |
CN102432716B (zh) |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94993C (zh) | 用于乙烯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 |
CN102039184A (zh) |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1260166A (zh) | 一种乙烯均聚合与共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11336A (zh) | 一种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给电子体、类球形催化剂、制备方法 | |
CN104974283A (zh) | 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和制备方法 | |
CN1493599A (zh) | 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 | |
CN103145891A (zh) |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1724104A (zh) |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 |
CN105622798A (zh) | 一种烯烃聚合用的催化剂组分、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0389134C (zh) |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0366642C (zh) |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4072646B (zh) | 一种乙烯气相聚合或共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4974279B (zh) | 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和制备方法 | |
CN109438595A (zh) | 一种乙烯气相聚合浆液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63389C (zh) |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3772550A (zh) | 一种乙烯聚合用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 |
CN1274721C (zh) |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87227B (zh) |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制法及应用 | |
CN101173015B (zh) |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剂 | |
CN1931885B (zh) |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制法 | |
CN101565476B (zh) | 淤浆法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制法和应用 | |
CN105622789A (zh) | 一种烯烃聚合用的小孔径催化剂组分、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3087229B (zh) |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1 |